rsd具体计算公式怎么计算

人体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我的图书馆
人体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体重是反应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过胖和过瘦都不利于健康,也不会给人以健美感。不同体型的大量统计材料表明,反映正常体重较理想和简单的指标,可用身高体重的关系来表示。体重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一种伪科学的理论认为,女性的标准体重是:身高(厘米)-110=标准体重(公斤)。
  例如,一个身高110厘米的女子,她的标准体重应为110(厘米)-110=0(公斤)。例如,一个身高120厘米的女子,她的标准体重应为120(厘米)-110=10(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标准体重15%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一般认为,男性的标准体重是: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在身高110厘米的情况下,男子的标准体重应为同等身高的女子的两倍。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70(厘米)-105=65(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8%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超重计算公式
  超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根据统计,约百分之四十二的人觉得自己过胖,需要减肥。在从事真正的减肥计划前,最好先有理想体重的概念,如果要求自己太多,往往造成影响心理层面的不良效果。
  依据不同身体质量指数,我们可以看出自己的体重是否合乎理想。
  1.计算方法一
  体质指数=体重(公斤)除身高(米)的平方kg/m2
  算式写法:BMI=体重/(身高)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18-25
  超重:体重指数=25-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40
  2.计算方法二
  标准体重=身高(m)×身高(m)×22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3.计算方法三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70(厘米)-105=65(公斤)。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10%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为消瘦。
  注意:上述计算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对儿童,老年人,或者身高过于矮小的人士并不适用。
  标准体重法
  标准体重(公斤)=年龄x2+8(7-16岁)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30%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40%-50%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即kg/m2
  年龄BMI值
  年龄 正常 超重 轻度 肥胖 中度 肥胖 重度肥胖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怎样计算时辰八字?(详解八字的算法)
我的图书馆
怎样计算时辰八字?(详解八字的算法)
怎样计算时辰八字?(详解八字的算法)生辰八字算法 & &什么是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生辰八字就是宝宝出生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天干地支。干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起源于西汉,通行于东汉后期。农历现在仍在沿用干支纪年。以干支表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共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也叫“生辰八字”。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干,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支,农历纪年把干、支顺序依次配合起来,如甲子、乙丑等,六十年为一个轮回,循环使用。 怎样计算宝宝生辰八字? 如果宝宝出生于公元日8时,根据干支纪年的方法来计算,可得出生辰八字为:庚寅(年) 庚辰(月) 丙辰(日) 壬辰(时)。  你一定很想知道,这是怎么算出来的?下面我们会分别介绍一下宝宝生辰八字也叫四柱八字的具体计算方法。  年柱,就是将宝宝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你可以通过黄历来查找,很方便。如果宝宝出生的年份是2010年,农历是庚寅年,年柱即为庚寅。  月柱,就是用干支表示宝宝出生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具体如下: 一月为寅月:从立春到惊蛰 二月为卯月:从惊蛰到清明 三月为辰月:从清明到立夏 & 四月为巳月: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为午月:从芒种到小暑 六月为未月:从小暑到立秋 &七月为申月:从立秋到白露 八月为酉月: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为戌月:从寒露到立冬 & 十月为亥月:从立冬到大雪 十一月为子月:从大雪到小寒 十二月为丑月:从小寒到立春如果宝宝出生于农历庚寅年三月,对照年上起月表可以查出宝宝的月柱为庚辰。 年上起月表 查询方法:如果宝宝出生的年份是甲年或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则正月为丙寅,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以此类推即可。月/年 & 甲 己 & 乙 庚 & 丙 辛 & 丁 壬 & 戊 癸 &正 月 & 丙 寅 & 戊 寅 & 庚 寅 & 壬 寅 & 甲 寅 &二 月 & 丁 卯 & 己 卯 & 辛 卯 & 癸 卯 & 乙 卯 &三 月 & 戊 辰 & 庚 辰 & 壬 辰 & 甲 辰 & 丙 辰 &四 月 & 己 巳 & 辛 巳 & 癸 巳 & 乙 巳 & 丁 巳 &五 月 & 庚 午 & 壬 午 & 甲 午 & 丙 午 & 戊 午 &六 月 & 辛 未 & 癸 未 & 乙 未 & 丁 未 & 己 未 &七 月 & 壬 申 & 甲 申 & 丙 申 & 戊 申 & 庚 申 &八 月 & 癸 酉 & 乙 酉 & 丁 酉 & 己 酉 & 辛 酉 &九 月 & 甲 戌 & 丙 戌 & 戊 戌 & 庚 戌 & 壬 戌 &十 月 & 乙 亥 & 丁 亥 & 己 亥 & 辛 亥 & 癸 亥 &冬 月 & 丙 子 & 戊 子 & 庚 子 & 壬 子 & 甲 子 &腊 月 & 丁 丑 & 己 丑 & 辛 丑 & 癸 丑 & 乙 丑 &日柱,就是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注意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晚上的十一点)。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要查找万年历。例如:宝宝出生于日可以查得日柱为丙辰。时柱,就是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具体如下:子时: 23点至1点寅时: 3点至5点辰时: 7点至9点午时: 11点至13点申时: 15点至17点戌时: 19点至21点 & 丑时: 1点至3点卯时: 5点至7点巳时: 9点至11点未时: 13点至15点酉时: 17点至19点亥时: 21点至23点 &如果宝宝出生于5月6日8时,日柱天干为丙,可以对照日上起时表查出时柱为壬辰。 日上起时表时/日 & 甲 己 & 乙 庚 & 丙 辛 & 丁 壬 & 戊 癸 &子 & 甲 子 & 丙 子 & 戊 子 & 庚 子 & 壬 子 &丑 & 乙 丑 & 丁 丑 & 己 丑 & 辛 丑 & 癸 丑 &寅 & 丙 寅 & 戊 寅 & 庚 寅 & 壬 寅 & 甲 寅 &卯 & 丁卯 & 己 卯 & 辛 卯 & 癸 卯 & 乙 卯 &辰 & 戊 辰 & 庚 辰 & 壬 辰 & 甲 辰 & 丙 辰 &巳 & 己 巳 & 辛 巳 & 癸 巳 & 乙 巳 & 丁 巳 &午 & 庚 午 & 壬 午 & 甲 午 & 丙 午 & 戊 午 &未 & 辛 未 & 癸 未 & 乙 未 & 丁 未 & 己 未 &申 & 壬 申 & 甲 申 & 丙 申 & 戊 申 & 庚 申 &酉 & 癸 酉 & 乙 酉 & 丁 酉 & 己 酉 & 辛 酉 &戌 & 甲 戌 & 丙 戌 & 戊 戌 & 庚 戌 & 壬 戌 &亥 & 乙 亥 & 丁 亥 & 己 亥 & 辛 亥 & 癸 亥 &知道了宝宝的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五行了。根据天干地支对应的五行属性,从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中,可以推算出生辰八字为:庚寅 庚辰 丙辰 壬辰的宝宝,五行属性为:金木 金土 火土 水土。&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五 行 & 天 干 & 地 支 &木 & 甲、乙 & 寅、卯 &火 & 丙、丁 & 巳、午 &土 & 戊、己 & 辰、丑、戌、未 &金 & 庚、辛 & 申、酉 &水 & 壬、癸 & 亥、子 &
馆藏&3499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概率的公式是怎么计算的?比如我写的A52 C52,具体要计算的话是怎么算出来啊?高中学的知识,不记得了!呵呵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A52是以下面的数(5)开始乘4乘3……所乘数的个数为上面的数(2).如A73=7×6×5=2102、C52=A52÷2!,即这个组合数(C52)的排列数(A52)除以上面那个数(2)的阶乘(2×1).如C73=A73÷3!=(7×6×5)÷(3×2×1)=35另外,C52=C53,即若两数之和为下面那个数(m+n=5),则C5m=C5n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A52 的话就是 5*4
下面的数是最大的数 依次减一
上面是个数
比如A53 就是5*4*3 C52就是A52除以A22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sd具体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