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检查十七处图片柱在700处拉出值多少合适啊

请教何为非标准线岔,何为标准线岔电气化铁道论坛
我的图书馆
请教何为非标准线岔,何为标准线岔电气化铁道论坛
线岔旧称架空转辙器。记得当年在宝凤段作业时,《接触网运行检修规则》(铁机电(63)字第2166号部令批准)中没有专门章节对其做出具体的技术标准,只是在“接触悬挂各导线的平面布置”和“锚段及其关节”两个小节中提了一些要求。当时现场是按“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处两内轨距630~730mm间的夹角分角线上,横向误差不大于±20mm”的要求进行调整的。为究其原由,我曾请教过当年一起在现场工作的S老工程师,他说:以受电弓无论由正线或是侧线通过机会均等为假设,两支接触导线交叉在由四条钢轨组成的三个相等空间处的中心。经过计算该处的内轨距约为680mm((1435-70)mm÷2≌682.5mm,即~680mm。式中70mm为轨头宽度)。加上上下50mm的误差就成了630~730mm的检修标准了。定位点应在道岔中心方向距交叉点1.5~2.0m处,拉出值为300~400mm。
(73)交机辆(内)字第166号交通部部令颁布的《牵引供电设备运用检修规程》就将上述标准纳入了其中第133条的内容。
(82)铁机字881号部令第49条规定为630~760mm,并第一次出现“标准定位”字样。
(也有资料介绍采用660~760mm的)
铁运(1999)102号部令第75条沿用了“标准定位”的说法,并将数据调整为630~800mm,允许偏差增加为50mm。
(以上均指单开道岔)
楼主说的标准线岔与非标准线岔,应该指的是其定位方式,即所谓线叉的“标准定位”与“非标准定位”。
《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 接触网》(原铁道部电化工程局电气化勘测设计院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3年版)有关内容表述如下:
1、标准定位:定位支柱设在道岔两线间距为600mm处(拉出值为~375mm),接触线交点位于道岔两线间距690mm处,两处距离为1164mm(1/9道岔)、1552mm(1/12道岔) ;
2、非标准定位:在正线上接触线交点应尽量在道岔两线间距500~700mm处;
3、安装时若交叉点处的线间距与定位支柱距交叉点的距离不能同时满足时,则以线间距为准。
(以上均指单开道岔)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于万聚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有关内容表述如下:
标准定位是其交点处于最合理位置。标准定位时,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为745mm处。标准定位的合理位置是由定位支柱决定的,而定位支柱应设在距接触线交点1000~1500mm处,最好是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为835mm处,即两线路中心距离为600mm处的位置上。处于标准定位时,接触线在支柱处的拉出值为350~400mm之间,通常取其平均值为375mm。
非标准定位时,定位支柱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为935~735mm处,即两线路中心距为500~700mm的范围内。
线岔定位的简单测量方法是:定位支柱位于两工作轨距600mm,接触线交点位于两工作轨距690mm处的横向中间位置。
(以上均指单开道岔)
综上所述,设计和教学人士的看法和观点基本一致,只是没有说出“标准”和“最合理”的假设依据。而运行检修方面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机会均等”的假设,从而有了计算的依据。前者的标准定位的数据是唯一的,没有给出误差,因此在现场实际上是见不到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定位都是“非标准定位”。而后者,运行检修方面的规程给出的所谓“标准定位”是有一个量值范围的,因此它是与前者的概念不同的“标准定位”,它没有提“非标准”,因为“非标准”即为不符合规程要求,即“不合格”!
我认为,“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的命题本身给人以误解:就通常的设备而言,均认为标准设备性能优于非标准设备,因此要求将“非标”设备标准化是检修运用的基本做法。我们曾经遭遇到铁路局的供电监察限期要求供电部门将管内“非标准定位”改造为“标准定位”的尴尬,令人啼笑皆非!
以上看法仅供参考!
于万聚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在高速接触网设计中,由于道岔侧向通过速度的提高,接触网在道岔处无论采用交叉式还是无交叉式,均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能再简单地利用“标准定位”和“非标准定位”方式对道岔处的支柱和悬挂进行布置,而应通过确定一些明确的概念来进行精确的布置。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第1页/共2页
道岔调整技术交底
1、道岔定位应在道岔起点WA至线间距小于等于350mm的范围内
2、在道岔线间距800mm处,正线、侧线的导线必须在受电工的同一侧,在线岔尖侧,两支悬挂也应在线路中心的同一侧,非工作支在道岔定位柱前(岔尖侧)被抬高500mm,拉出值为800mm,
3、道岔开口方向上第一个悬挂点设在道岔开口大于1.22m处,应保证两支接触悬挂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m。
4、在道岔定位处的最大拉出值不得大于400mm,
5、道岔的两组悬挂的线岔交点距两线路中心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350mm,特殊情况下,交点距侧线线路中心的距离最大不得超过400mm。
6、道岔处及岔群处的跨距不得大于60m。
7、距线路中心600-1050mm范围内为无线夹区,在此区域内,不得设置任何线夹。
8、定位器固定支不得侵入受电弓限界,道岔定位处定位器原则上不应超过线路中心,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以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他线的受电弓限界,根部不得侵入本线的受电弓限界。
9、正线与渡线两条接触线,必须架设在受电弓的集电部分,在任何行驶方向上,两支接触悬挂的接触线必须在受电弓半宽的同一侧,即从道岔开口线间距1050mm开始至线岔交点范围内,两支接触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当腕臂上定位环位置调到棒式绝缘子以下时,应增加定位调节架。
安装斜吊线:在测量确定定位环高度的同时,梯车上的另1人则应安装斜吊线。
安装主定位管:由梯车上作业人员将定位管与腕臂上的定位环连接,并通过其端部的定位管卡子用斜吊线吊起、调平,斜吊线回头长度以200-300毫米为宜。
安装定位器:松动定位管上定位环螺母,使定位器或支持器能来回移动,便于安装。然后扭正导线面,根据接触线温度变化偏移,将定位线夹卡在接触线上,并拧紧定位线夹螺母。 根据接触线拉出值的大小,调整接触线,将定位环固定在主定位管的适当位置上。
二、定位装置安装要求:
软定位器活端在定位管侧,死端在腕臂侧,拉线由2股φ4.0镀锌铁线拧成,死端自绑扎长度为100毫米,先绑60毫米,断下一股后再绑扎40毫米。
固定定位器的定位管一般应呈水平状态,误差为+30毫米-0毫米。各种斜吊线应保持顺直,定位器倾斜度在1/10-1/15范围内。
定位器应保持温度变化时,使接触县自由地伸缩移动,安装时应留有偏移,其偏移的计算方法与吊线偏移值计算相同,但其水平方向的转角不能超过18°。
隧道内定位管伸出支持器的长度应留有调整余量,但不得大于150毫米,其他定位管为50毫米。
定位器安装时应使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连线。
第五节 锚段关节的调整
锚段关节调整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反复调整才能达到要求,主要包括:作分段、调整导线高度、拉出值、工作支与非工作支间相互位置等,一般需要8-10人(防护除外)。
工作人员分工:梯车作业人员:2人,负责调整导线高度、作分段、拉出值、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相互位置。推扶梯车2-3人,大梯子工作人员3-4人,主要负责作分段。辅助人员2-3人。
不包括作分段时所需工具,作分段时所需工具参照本章第九节。
一、绝缘锚段关节的调整:(四跨)
1、在非工作支接触线和下锚支承力索转换柱内侧(靠中心柱一侧)安装电分段悬式绝缘子串,悬式绝缘子裙边距离悬挂点为1米,(简单悬挂为0.5米)分段方法见本章第九节。
2、根据平面图、安装图,在锚柱、转换柱、中心柱处安装定位管、定位器(支持器)等,从而确定了接触线的水平位置,使两接触线的水平间距为500毫米,在转换柱处,当两线间水平间距达不到要求时,可调节非工作支的拉出值,一般尽量不改变工作支的拉出值。在中心柱处,远离支柱的悬挂定位管根部可适当抬高,以保证两支悬挂间空气绝缘距离。
3、在接触线上安装吊线线夹,调节吊弦长度,确定两接触线的垂直位置。要求在转换柱处非工作支高于工作支500毫米,中心柱处的两导线等高,等高区段的长度为中心柱两侧跨距和的1/3。
4、为保证中心柱处两接触悬挂带电部分之间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500毫米,转换柱处两承力索水平间距不小于500毫米,必要时可适当升降腕臂,但必须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当弹性吊弦影响绝缘距离时,应撤除并适当增设环节吊弦。
5、反复调整,并扭正线面,再次检查锚段关节内两支接触悬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距离是否能保证500毫米。
6、按要求安装电连接,隔离开关等。
二、非绝缘锚段关节的调整:(三跨)
1、安装锚柱、转换柱处的定位装置,确定锚段关节内两支接触线间的水平距离,要求在两转换柱处接触线水平间距保持在100毫米。
2、在接触线上安装吊弦线夹与吊弦,调整接触线高度,确定两接触线在转换柱处的垂直距离。要求在转换柱处非工作支与工作支高差为200毫米,在两转换柱中部1/3跨距范围内两支接触线等高。
3、扭正线面,并复查锚段关节内各处接触线水平、垂直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4、在距离转换柱锚柱侧10米处安装电连接线。
三、锚段关节的调整要求:
锚段关节内各支柱支持装置受力要合理。
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不宜超过450毫米,最大拉出值不能超过475毫米,非工作支接触线应均匀抬高。
锚段关节内接触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段关节内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吊弦应各自分开。
第六节 补偿装置调整
补偿装置调整主要是对坠砣高度的调整,一般情况下,需2-3人。
调整步骤:
1、确定b 值(即坠砣距地面或基础面的高度),根据锚段长度及调整时的气温,查承力索和接触线补偿坠砣安装曲线表,注意表中t-指温度(英文temperature 的缩写)
max-最大值(英文maximum 的缩写)
min-最小值(英文minimum 的缩写)
tmax-指最高温度
tmin-指最低温度,查表之前必须先确定tmax 或tmin 并考虑线索的初伸长影响,确定b 值。 补偿坠砣高度可参考下面公式计算:
承力索:b=b++0.0018L(补偿滑轮传动比为1:3时)
铜接触线:b=b++0.0012L(补偿滑轮传动比为1:2时)
钢铝接触线在施工中也采用铜接触线的公式,传动比1:2。
上式中:b-坠砣实际距地面高度。
b +-由安装曲线表查得的坠砣高度。
1-中心锚结(或硬锚)至补偿下锚处的的距离
2、测量实际补偿坠砣高度,根据以上确定的b 值,找出补偿绳的回头位置。
3、调整方法:补偿坠砣调整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均可(接触线与承力索补偿坠砣调整方法相同)。
A 、如图23-12(a )所示,在坠砣杆上边补偿绳的适当位置,将楔形紧线器打好,在支柱横梁或钢柱的角钢上挂好钢丝套子,然后用双钩紧线器将二者钩住,摇动手柄,将补偿绳拉紧,开始调整。
B 、现场工人有时为了减少携带工具,将钢绳套子用钢线卡子直接固定在补偿绳上,代替楔形紧线器。但采用此种方法时,钢绳套子需适当拉紧,以免坠砣杆升得过高,给加坠砣时带来困难。
C 、如图23-12(b )所示,在补偿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用钢线卡子将两股补偿绳固定在一起,然后开始调整,由于这种方法需携带大梯子,现场一般不采用。
注意:采用以上三种方法进行调整时,一定要与补偿绳固定牢靠。
4、采用以上方法将补偿绳固定好之后,开始卸掉坠砣和坠砣杆,按照所确定的b 值,重新做好补偿绳回头。
装好坠砣,复查坠砣高度是否符合b 值,然后撤除一切工具,调整完毕。
由于种种原因,当坠砣串距地面太近,若直接调整坠砣高度使补偿绳过短而不能满足其长度
要求时(承力索补偿绳长度一般在14-16米的范围内。接触线与补偿绳为9-10米),需缩短承力索(或接触线)使坠砣串升高,然后调整坠砣高度,从而使补偿绳长度达到要求,应注意缩短长度与坠砣对地面高度是成比例的,这是根据补偿滑轮的传动比决定的,例如:在接触线补偿滑轮传动比为1:2时,缩短0.5m 的接触线,坠砣对地高度上升1m ,可用这种方法:在补偿动滑轮上挂一钢丝套子,在下锚承力索(或接触线)上的适当位置打好楔形(或蛙式)紧线器,用双钩紧线器将两者钩住进行紧线,一直紧到补偿坠砣高度能符合要求为止,重新做好回头并与悬式绝缘子串连接。
有时补偿坠砣串距地太高,也就是b 值过大,这时需加长补偿绳,使坠砣串降低,方法与缩短补偿绳方法相同,只是将予留的补偿绳选好长度后重新做回头,如果予留的长度不够,只有重新更换补偿绳,这等于重新作下锚补偿一样,其方法同承力索或导线补偿下锚同,重新安装的补偿绳其长度就有可能超过一般规定的要求。因此要特别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其方法是:放线时应考虑所在区段曲线的多少,坠砣对地可能升高的距离,同时在补偿绳与坠砣杆连接处适当予留的补偿绳回头的长度,待坠砣调整到标准高度后,将多余部分截断。
三、补偿装置调整要求:
1、补偿装置调整应根据补偿器的安装曲线进行,并考虑初伸长影响,允许施工误差为±200毫米。
2、滑轮状态必须符合设计并应完整无损,滑轮油槽内应灌满黄油,使滑轮转动灵活,断线制动装置应制动可靠,制动角块在温度变化时,能在制动框架的导管内下上自由移动。
3、补偿坠砣应按设计规定装设,坠砣应完整,坠砣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
180°,并保证坠砣不被支柱及其他物件卡滞。
第七节 线岔的安装与调整
安装调整线岔一般需要5人左右,其中安装调整线岔2人,推扶梯车,传递料具等2-3人。(不包括防护人员)
不包括防护用工具
一、线岔的安装与调整:
1、单开道岔线岔的调整,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首先在线路上找出两接触线交叉点所要求的范围,并用粉笔作出标记,标准定位时,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660毫米-760毫米的横向中间位置处,最好在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745毫米处(即两线路中心距离690毫米处);非标准定位时,两接触线尽量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735-935毫米处(即两线路中心距离为500-700毫米)。
(2)调节道岔定位柱处两接触线的拉出值,使两接触线交叉点在要求的范围内,并且交叉点尽量对称于两线路中心,使定位点两线路的拉出值基本对称,一般调至375毫米左右。
(3)当道岔定位处的调节不能达到接触线交叉位置的要求时,可调节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节时,尽量不改变正线拉出值,且最大不能超过450毫米。
(4)线叉的调整还应考虑支柱布置是否合理,有时由于设计不当,在道岔定位柱与相邻支柱的跨距中接触线会出现脱弓现象。所以线岔调整完毕,应对这一区段接触线的位置进行复核。
(5)按要求安装限制管及电连接,并调好导线高度。
2、菱形道岔是由四组单开道岔,中心加一个菱形交叉组成,它上面有五个接触线交叉点,即图中的A 、B 、C 、D 、O 、调整顺序如下:
(1)找出各单开道岔接触线交叉范围内的中心点A 、B 、C 、D 、(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时,交叉点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610-760毫米的范围内)。
(2)调整正线接触线Ⅰ、Ⅱ拉出值,使它们通过A 、B 、和C 、D 各点。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第十二章 接触网平面图 接......
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第十二章 接触网平面图 接......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21页 20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信息化施工角度,明确了指导性原则要求; 4、体现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理念,在源头.........
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 接触网平面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
接触网施工工艺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接触悬挂 1 承力索和接触线 (一)技术标准 1 我段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悬挂的材质 .........
柔性接触网施工工序图片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本文以图片形式详细记录了柔性接触网由基础预埋到技术调整的全过程,是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值得拥有哦接触.........
结合建设单位总体施组方案编制接触网工程实 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方法浇注基础。水、电、料全部备齐并搭好作业平台后,开始.........
接触网施工工艺_专业资料。接触网施工 第一章 接触...第二节 站场杆位测量 一、测量方法及步骤 1、...限界架孔及断线制动器位置可 在一次测量中全部测出.........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接触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工程施工 编制: 审核: 批准:......
5 接触网 1 一般规定 . 1 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水准仪、钢卷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接触网施工工艺的优化及应用 作者:王飞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年第 10 期 【摘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
浅析接触网施工方法_交通运输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帮助苦逼的学弟们西华...第 ......
接触网施工工艺流程[1]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 基......
铁路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施工工艺初探_交通运输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铁路既有线接触网...二、铁路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施工工艺 (一)整个锚段更换工艺 整个锚段更换接触线的.........
接触网施工工艺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接触网施工工艺 接触悬挂 1 承力索和接触线 (一)技术标准 1 我段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
铁网石箱施工工艺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技术交流松土今日...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 5页 免费 被动防护网安装施工工艺... 3页 免费喜欢.........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接触网施工工法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接触...3 3 使用范围 4 工艺原理 5 施工工艺流程及.........
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160kmh 接触网施工工艺要求...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的正线接触线预留弛度为跨距值的 5‰。 接触线中心.........
搜 试试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接触网施工工艺流程 10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返回流程图 二、工程施工阶段—地锚埋设转换点 拉线.........
- 12 1 接触网专业主要施工工序流程图... - 12 2 施工方案...在施工全过程中,认真履行《施工合同》的全部内容,保证 2014 年 12 月底前安全、优质、.........
《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安装图》武嘉电化施网 02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中铁十二局集团武嘉电化工程指挥部接触网上部安装工程工艺标准 中铁十二局集团武.........
■ 热门推荐第二篇接触网施工;第十二章接触网平面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第一节接触网图例;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基础;第二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基本技;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1
接触网施工
接触网平面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中应用最广的重要设计依据,认真弄懂
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解线路情况,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接触网图例
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基础,加上接触网的各种特殊制图标记所组成,接触网图例: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基本技巧之一,除了要懂得接触网的图例及工程制图处,还要对接触网专业表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分别介绍站场、区间及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站为1:1000,小站为1:2000。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应包括:
1、全部电化股道(近期及远期)、与接触网架设有关的非电化股道。
2、股道编号及线间距、(股道编号应与运营部门编号一致)。
3、道岔编号、型号及出站道岔的中心里程(道岔编号与型号应与实际状况相符,不符的需做出说明);
4、曲线起讫点,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及总长;
5、桥梁名称、中心里程、总长、孔跨式样及结构型式;
6、隧道名称、起讫里程及总长;
7、涵管、虹吸管、平交道、地道、天桥、跨线桥、架线渡槽等中心里程及高度、宽度;
8、站场的名称、中心里程、站台范围及与架设接触见解 关的建筑物(如站舍、雨棚、仓库、搬道房、水鹤、起、煤台及上下挡墙等);
9、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里程。
站场平面布置图图面上应主要内容有:
1、支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跨距、位置、号码及数量。
2、支柱类型及侧面限界。
3、锚段号、锚段长度及起讫杆号、下锚方式;
4、地质备件、基础及横卧板。
5、拉出值(拉出方向、拉出值大小)及导线高度;
6、支持装置及安装图号、软横跨节点;
7、设备安装及其位置(结、限界门、避雷器、隔离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等);
8、附加导线的走向、位置;设备及安装图号;
9、起测点位置及校核点;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
1、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2、采用的悬挂类型,正线是哪一股道。
3、站场内悬挂点接触线工作支高度(特殊情况应在图中做特殊说明)
4、道岔编号、型号及定位情况。
5、支柱接地情况(双接地、单接地、是否经火花间隙等)。
6、图中数字的计量单位。
7、支柱防护要求。
8、特殊设计及特殊说明。
站场平面布置图举例:
二、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与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基本相同,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要比站场简单,它的比例一般为1:2000。
在复线区段区间平面布置图上应标明上下行区间,在线路并行的情况下,支柱布置可考虑在线路的同一垂直面上。
无论站场和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均包括材料表,材料表的内容有:
1、接触线类型及长度(站场一般应分2种类型)
2、承力索类型及长度
3、附加导线类型及长度
4、支柱类型及数量(站场包括钢柱类型及数量)
5、横卧板类型及数量,站场包括软横跨柱用横卧板类型及数量、基础类型及数量)
6、隔离开关类型及数量
7、避雷器类型及数量
8、限界门数量
9、分相绝缘器数量(站场包括分段绝缘器)
10、吸流变压器类型及数量
11、附加导线的肩架类型及数量
12、各种安装图号的统计(站场包括软横跨节点的统计)
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敬意信号机的位置,在实际施工时注意对信号机位置的核对。区间接触网支柱一般从站场四跨外第一根支柱算起,其工作量统计从1号柱开始,而接触悬挂长度则应根据锚段长度累计。
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三、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专供隧道接触悬挂使用的,隧道内平面布置图中主要内容有:
1、悬挂点间跨距;
2、悬挂点的数量及位置;
3、安装埋入孔的位置;
4、定位点的配置;
5、拉出值的大小;
6、锚段关节及中心锚结的具体位置。
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的说明应包括:所设计区段隧道的净空高度,所采用的悬挂类型,是否需要对隧道进行开挖,开挖的尺寸及位置。
第十三章、施工测量
接触是把图纸上的内容和线路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即把施工图纸上的支柱,基础及隧道悬挂点等接触网建筑物的位置,落实到具体施工地点。为挖坑作业,隧道打孔作业提供
依据,并核定接触网设计平面图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初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遗漏、缺陷和错误等。接触网施工测量主要是指线路的纵向测量,即支柱,基础纵向位置的测量。定位测量(即坑位测量)是在基坑开挖时进行,故此章不介绍。
施工测量是接触重要的工序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以后的立杆、架线、调整等工作,甚至关系着接触网建成后运营的好坏,因此,测量前要熟悉图纸,了解设计原则和有关规程,向工务、电务关部门了解并索取线路有关资料,地下埋设情况以及铁路附近的架空线路等资料。做好人力和。测量过程中,做详细记录。
区间杆位测量
一、测量方法及步骤
1、由测量起点出发,使用钢尺拉链沿接触网支柱侧的钢轨轨面进行测量。测量起点在接触网平面图已标出,一般选择在站场最外侧道岔的标准定位处,或是大型建筑物处如:桥梁、隧道等。
由于设计图所注跨距是以线路中线标注的,故曲线地段采用按弦长测量加修正值的办法为宜,修正值见表13-1。
注:1、拉弦线测量,钢尺置于钢轨面上;
2、曲线处侧测量时,应将跨一正修正值;
3、曲线内侧测量时,应将跨一负修正值。
2、根据设计图标注的测量起点,沿前进方向按设计跨出下一根接触网支柱的座标用粉笔在钢轨面画出位置,并在轨枕上写清标记。然后,由专人用白色油漆在轨腰上书写标记,书写前轨腰锈蚀要擦净,字体要端正,标记要醒目。标记内容包括:顺线路方面支柱中线标记;杆号;支柱或钢柱型号;基础型号;支柱侧面限界;底板、横卧板数量。
1、测量中,遇有大型建筑物,如桥、隧、立交道口时,应分段进行闭合,其精度要求为1:2000,如有差错应写明原因,必要时加以复测确认,由于涵洞、平交道口、公里标、曲线标等固定建筑里程,往往不够精确,测量中仅供参考,不得作为根据来修正测量结果。
2、对挖坑困难、影响路基安全或支柱稳定的区段,如支柱位于高路堤,上下挡墙、排水沟中、桥梁两端等处时,应作出相应的、准确的线路横断面图,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办法,处理措施或提出变更意见。
3、信号机位置应事先与信号专业部门联系派人赴现场共同确认,以便按规定调整接触网杆位,满足信号显示要求。
4、注意与架空线路及架空建筑物,机械化养路作业平台的干扰,尽量调整支柱位置远离之,以减少拆迁和特殊处理的工作量。
5、分相绝缘器位置宜事先征得运营单位的确认,供电分界点应与工务分界点里程一致。
6、桥支柱与避车台干扰时,宜将支柱移到对侧或调整跨距。
7、发现设计图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或有明显不合理以及遗漏时(如曲线里程不符,锚柱拉线位于平交道口、锚段关节的转换柱跨距过大、限界门遗漏等),宜采取以下措施:
a、按现场实际情况变更跨距,事后补办设计变更手续。
b、如情况复杂,不易在现场变更,应提交设计部门,待设计变更后补测。
站场杆位测量
一、测量方法及步骤
1、一般以正线为基线进行中线测量,必要时也可使用与正线平行的直线站线作测量基线。测量时,一般从区间锚段关节衔接处或测量起点(一般选自站场最外道岔 的标准定位
处)开始,在基线上拉钢尺,腕臂柱测量方法与区间相同,软横跨柱则用经纬仪或测量绳测出杆位点的基线垂线(或曲线的法线)测出站场软(硬)横跨柱位,在最外侧钢轨轨道腰书写标记,标记格式与区间相同。
附:采用测量绳测基线垂线(或曲线的法线)的方法:
数学原理: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平分底边。
设A点为正线柱位里程。
OB=OC或O'B=O'C
则:OO1为A组软(硬)横跨柱中线。
2、定测应在初测中提出的问题、解决办法落实后进行,一个站场不宜分批分段、测量施工;以免造成大返工。为了尽量避免差错,提高测量效率,可按以下原则分步进行:
a、先测道岔区,后测股道区;
b、先测控制柱,后测一般柱;
c、软(硬)横跨信(基础)应成对定位,当一侧柱(基础)位有干扰,且处理方案未落实时,另一测信(基础)不得定位。
3、道岔柱的标准定位;
对于单开道岔,定位柱位于道岔导曲线外侧两线间距为690毫米处、此时道岔柱两股道拉出值均为375毫米)。
标准定位时,支柱与道岔,线岔的相对位置见表13-2。
注:复式交分道称中心与接触网线岔中心重合。
对于复式交分道岔,定位柱位于两线路中心距离为167(1:9道岔)125(1:12道岔)毫米处(接触网交叉点位于线路的对称中轴上方),如图13-5。
4、道岔柱非标准定位时,单开道岔一般取导曲线外侧两线路中心距离400-700毫米处,复式交分道贫取距道岔中心1.5-2.5米处,支柱位置应满足以下两点:
a、线岔交叉点和定位点均需在责任要岔线的受电弓工作范围内,且不超过最大拉出值450毫米的区域。
b、线岔交叉点电弓与另一导线的如触点(受电弓中心630毫米)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个安全长度内,以保证不刮弓。根据经验,认为该安全长度约7.5米(即12号交复式道岔始触点岔的距离)。
二、注意事项
1、线路改造工程尚未竣工时,不宜进行定测,不得已时,应取得工务部门的交桩资料,进行现场交桩,并请设计人员共同参加,以便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2、应务部门提供既有线路起拨道量、标准、换岔型号、里程等资料。
3、对以下重点杆位应注意进行校核:
a、道岔定位柱尽可能位于满足标准定位处;
b、站台柱是否影响交通,对站台美观有无影响,与风雨棚及其基础有无干扰; c、锚柱拉线是否妨碍交通,或影响板道等站方作业;
d、地道口附近支柱是否影响交通,与其基础有无干扰;
e、变电所(或分区亭)供电线柱或合架柱是否得当,供电线、回流线、跨越建筑物距离是否够;
f、分相绝缘器位置宜取得运营单位确认;
g、吸流变压器台各引线与建筑物距离是否够;
h、信号机前支柱是否影响信号显示;
i、平交道口附近支柱,宜尽量使道口接近跨中;
j、支柱上方有高压线时,应根据电压确定其与支柱间的最小距离;
k、位于股道间的支柱,应考虑拉线是否侵入限界。
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
隧道测量除应携带必要的常用测量工具外,还需隧道测量仪一台,竹竿其中一根顶端绑小油刷)、水平尺一把、调整木块一个、线坠一个、矿灯若干。隧道内的悬挂形式分为简单悬挂、链形悬挂两种,悬挂形式确定后,即可根据“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进行具体测量了。
一、悬挂埋入杆位置测量
1、按隧道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自隧道口开始,按跨次在轨面拉链测出悬挂点位置,在轨腰上写明标记,同时在隧道壁一侧相对位置面1.2米高处重复书写标记。标记内容:设计位置竖线、悬挂点编号(写在定位测方向,无定位时不写)。
例:某隧道3号悬挂点、2号定位点的测量标记是:
轨腰标记:
隧道壁标记(白底黑字):
2、根据隧道悬挂装配图中埋入对线路的距离把一木板条横放在钢轨上悬挂点的测量标记处,用调整木块和水平尺把木板条调平,再将隧道测量仪放在木板条与埋入杆相应位置上,调好水平,接通电源,调整焦距使光束集中照隧道拱顶上成一点,该点即为埋入杆的孔位,用顶端绑有小油刷的竹竿,沾油漆在该点做出标记。
二、定位点测量
根据定位点的高度(一般直线到轨面,曲线到内轨轨面),用竹竿挑一线坠(线坠绳长度应略比定位点高度短一些)与钢卷尺配合(钢卷尺使定位点和悬挂点的距离保持为1米),在隧道壁上移动。找出与轨面距离为定位点高度的一点,即为定位点位置,然后用油漆作出标记。
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地线眼的位置。
测量时应注意:为了找平轨面,应垫木板不许垫石头,以免忘拿造成行车事故。隧道内每组悬挂点、定位点,在保证正常安装位置前提下,其垂直线路方向的允许施工误差为+_100毫米,悬挂点埋入杆横向布置时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纵向布置时应与线路平行,其偏斜一般均不宜超过3度,应注意保持定位点与悬挂点距离为1米。
三、隧道门墙下锚测量
隧道门墙下锚测量指测定门墙下锚各固定螺(锚)栓的位置。测量方法如下:
根据下锚补偿情况和隧道门墙是垂直的,还是侧斜1/10的门墙,选择相应的装配图。 首先用木板和水平尺将轨面高度引到门墙上,然后立好竹梯、测量人员站在梯子上,根据装配图中螺(锚)栓距线路的距离和面的高度等尺寸,画出各图定螺(锚)栓位置。地线孔、限界架孔及断线制动器位置可在一次测量中全部测出。
隧道门墙下锚螺(锚)栓对线路距离与高度的允许误差为+_100毫米。
四、注意事项
1、悬挂点处拱顶如遇有漏水、严重渗水、石缝或不周断面接磋处时,应调整跨距避开之。
2、遇有不规则断面时,应将悬挂点处断面主要尺寸测出,并绘制断面简图。主要尺寸包括:拱顶高度,定位点至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等,以供予制、安装配件之用。
3、当采用隧道作业车定位钻孔时,只需将作业车钻孔台架对准隧道壁测量标,通过台架风枪位置直接定位钻孔。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86等内容。 
 当铁路电力工程电压等级为 110kV 以上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 1.0.3 铁路电力供应与铁路行车和运输安全密切相关,是...  13 14 新规范、标准名称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Q/CR 高速铁路设...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 术规程 Q/CR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机械...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八、部局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  所谓牵引供电是指电力系统从铁路牵引变电所开始,向牵引接触网的供电。 二、牵引供电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技规》对牵引供电设备提出了更高...  电气化铁路常用标准、规范目录 1. 通用类: TB GB5 1.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1.2.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 1.3. 《铁路建设...  当铁路电力工程电压等级为 110kV 以上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 1.0.3 铁路电力供应与铁路行车和运输安全密切相关,是...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 铁路路基支...  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 TB10007-99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TB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10-98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TB10011-98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zyj7道岔故障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