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称尺征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边塞诗2016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边塞诗2016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9:37:5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边塞诗2016
官方公共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唐代边塞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07-05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古诗文阅读_初中语文_试题_问酷网
当前题库:
1&&&&&&&&&&
试题编号:1337392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四级
[2015·湖北孝感]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4题。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试题编号:1337391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四级
[2015·湖北孝感]古诗词鉴赏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中间两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依恋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2.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
试题编号:1337380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四级
[2015·湖北襄阳]文言文阅读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 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试题编号:1337379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四级
[2015·湖北襄阳]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试题编号:1337363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二级
[2015·湖北潜江·仙桃·天门·江汉油田]古诗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①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曾〕通“层”。
(1)全诗是围绕着“   ”字来写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试题编号:1337362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四级
[2015·湖北潜江·仙桃·天门·江汉油田]文言文阅读
&&&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止得襦(同“只”)&&&&&&&&&& 两股战战(大腿)
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
C.寻作复裈(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
D.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殷夫人自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母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C.乃答曰&&&&&&&&&&& &&&&&&&&&&乃重修岳阳楼
D.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潭西南而望
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试题编号:1337353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四级
[2015·湖北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2)或异二者之为(&)(3)众客和·之如响(&&)&(4)中·坐有献鱼雁者(&&)
2.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5.【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337350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四级
[2015&湖北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试题编号:1337336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四级
[2015·湖北鄂州]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5题。
【甲】曹刿论战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试题编号:1337335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三级
[2015·湖北鄂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___________的气势。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试题编号:1334239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四级
[2015·湖南邵阳]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题。
&&&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 (范晔《强项令》)
&&&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 (节选自《大学》)
& 【注释】①踊:yī,通“一”。偾:fèn,偾事,坏事。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
&&& C.一国兴仁(兴起)&&&&&&& D.踊人贪戾(暴戾)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豪强
&&& C.生财有大道&&&&&&& 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
&&& 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5)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6)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①将何以理天下乎?
&&& ②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7)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试题编号:1334225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三级
[2015·湖南郴州]文言文阅读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①连月不开(&&)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长烟一空(&&)④游人去而禽鸟乐(&&)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334224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三级
[2015·湖南郴州]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编号:1329059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四级
[2015·四川泸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 &&&&&秦淮夜泊
&&&&&&&&&&&&&&&&&&&&&&&&&&&&&&& &&&&&&&&贺铸
&&&&&&&&&&&&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旌旗。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试题编号:1329057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三级
[2015·四川泸州]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8处。&&&
&&&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 (节选自《晋书》)
试题编号:1329056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一级
[2015·四川泸州]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试题编号:1329055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三级
[2015·四川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 &&&&&&&&&&&&&口技
&&&&&&&&&&&&&&&&&&&&&&&&&&&&&&&&& &&&&&&&&&&&&&&林嗣环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卖油翁
&&&&&&&&&&&&&&&&&&&&&&&&&&&&& &&&&&&&&&&&&&&&&&&欧阳修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绝:极点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颔:点头赞许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厅事之东北角&&&&&&&&&&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真无马邪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野芳发而幽香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口技》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C.《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D.两文都写人的高超技艺,前篇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口技之妙;后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倒油技术的娴熟。
试题编号:1329045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三级
[2015·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宋)苏 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2)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试题编号:1329044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难度:四级
[2015·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 魏文侯轶事
&&&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 (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命驾将适野&&&&&&&&& (前往)
B.知文侯以讲于己也& &&&(知道, 明白 )
C.乃往,身自罢之&&&&&& ( 罢免 ) &&&&&
D.文侯怒,任座趋出&&&& ( 快走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B.克之,以封其子击&&&&&&&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文侯应之亦然&&&&&&&&&&&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上文《魏文侯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试题编号:1329033
古诗文阅读
知识点:古诗鉴赏
难度:三级
[2015·四川广元]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 秋词
&&&&&&&&&&&&&&&&&&&&&&&&&&&&&&&&&&& 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塞征战诗鉴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