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坛奥数问题

重点中学:
学习专区:
五大名校:
二类学校:
奥数练习题:
奥数知识点: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五大名校:
二类学校:
小学奥数50道经典题目及解析,留给孩子做学霸!
来源:西安奥数网&&&&&& 18:42:18&&&&标签: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现有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 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4.5-3.5)=3.5-1=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解题思路:
  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答题:
  解:乙仓存粮:(32.5&2+5)&(4+1)=(65+5)&5=70&5=14(吨)
  甲仓存粮:14&4-5=56-5=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 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解题思路:
  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答题:
  解:乙每天修的米数:
  (400-10&4)&(4+5)=(400-40)&9=360&9=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40&2+10=80+10=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9. 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答题:
  解:每把椅子的价钱:
  (455-30&6)&(6+5)=(455-180)&11=275&11=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25+30=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 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根据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答题:
  解:(75+65)&[40&(75- 65)]=140&[40&10]=140&4=5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
  答题:
  解:(20&250-4400)&(100+20)=600&120=5(箱)
  答:损坏了5箱。
  12. 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解题思路:
  因第一中队早出发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
  答题:解:4&2&(12-4)=4&2&8 =1(时)
  答: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13. 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道,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千克,是由每天相差()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计划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
  答题:
  解:原计划烧煤天数:
  ()&()=(天)
  这堆煤的重量:
  1500&(5-1)=0(千克)
  答:这堆煤有6000千克。
  14. 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解题思路:
  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0.45&(8-5)=0.45&3=0.15(元)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0.15&8=1.2(元)
  每支铅笔的价钱:(3.8-1.2)&(5+8)=2.6&1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15. 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大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
  解题思路:
  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答题:
  解:卡车的数量:
  360&[10&6&(8-6)]=360&[10&6&2]=360&30=12(辆)
  客车的数量:
  360&[10&6&(8-6)+10]=360&[30+10]=360&40=9(辆)
  答: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 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解题思路:
  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答题:
  解: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960&80=12(天)
  公路全长:
  (720+80)&12++00=108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 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和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答题:
  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2&(12&3)=2&4=8(个)
  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1800&(8+4)=(双)
  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
  18. 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答题:
  解:水泥用完的天数:
  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180&2=360(袋)
  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 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答题:
  解:每个茶杯的价钱:90&(4&5+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3&4=12(元)
  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 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题思路:
  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
  答题:
  解:第一个加数:572&(10+1)=52
  第二个加数:52&10=520
  答: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2和520。
  21. 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16千克和9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9千克是半桶油和桶的重量,去掉半桶油的重量就是桶的重量。
  答题:
  解:9-(16-9)=9-7=2(千克)
  答:桶重2千克。
  22. 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10千克与5.5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再乘以2就是原来油的重量。
  答题:
  解:(10-5.5)&2=9(千克)
  答:原来有油9千克。
  23. 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桶里原有水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里原有水的重量。
  答题:
  解:(22-10)&(5-2)=12&3=4(千克)
  答:桶里原有水4千克。
  24. 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36本。如果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
  解题思路:
  从&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这一条件,可知小红比小华多(5&2)本书,用共有的36本去掉小红比小华多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正好是小华本数的2倍。
  答题:
  解:小华有书的本数:(36-5&2)&2=13(本)
  小红有书的本数:13+5&2=23(本)
  答:原来小红有23本,小华有13本。
  25. 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答题:
  解:15&5&(5-2)=25(千克)
  答:原来每桶油重25千克。
关注奥数网微信 择校之路不迷茫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您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西安奥数网,升学路上有我们相伴。你跟我说这是小学奥数题?!我承认我是学渣,你行你来!
昨天有人问了我一道小学奥数题(四年级)。是的,四年级。&(江苏·南京·四年级)观察下面的几个汉字,找规律填空。力 &干 &及 &田 &( )A.风 B.林 C.火 D.山这是什么鬼!这TM的是数学题?我心里面几匹草泥马呼啸而过,这几个汉字有什么规律?第一个字2笔,第二个字3笔,第三个字还是3笔,第四个字5笔……这个规律看来没希望。那还能有什么倒霉规律?我傻兮兮地开始翻字典,力图理清学术脉络。&二十分钟后我投降了,看来我智力还是不行,连小学题都做不出来。我颤颤巍巍地问他,这到底什么规律。他说每个字都有一个十字交叉的结构,力 &干 &及 &田&&( )A.风 B.林 C.火 D.山所以答案是A:风。……………………卧槽!这好意思叫规律,这好意思叫数学题!我表示不服,这太坑了,但是只要把握住这种感觉我觉得我应该能做出来的。于是小学四年级的第二题来了:&(江苏·盐城·四年级)观察下面几个汉字,找规律填空。习& 冈& 口& 日& ( )A.甲 B.回 C.昌 D.同这又是什么鬼……这数学题怎么和汉字干上了。我心里面几百匹草泥马呼啸而过。首先还是笔画,没希望。然后是看交叉,依然没希望。是不是封闭成几个区间?完全没希望。二十分钟后我又投降了,看来我智力还是不行,连小学题都做不出来。我又心惊胆战地问,这回又是什么规律。他说第一个字有1个直角,第二个有2个,第三个有4个,第四个有8个,所以第五个字要有16个直角,所以选C。习& 冈& 口& 日& ( )A.甲 B.回 C.昌 D.同……………………这是什么神经病出的题目!!!绝对有毒啊这人!!!!&现在的小学生真难当,一位已为人母的朋友表示不服,将她亲闺女小学三年级的题祭了出来(山东·济南·三年级)找规律填空。1,10,5,4,7,( ),9,6艾玛,这才像是一道数学题,终于有数字了么,之前的都是什么玩意儿?等等,这居然还是道选择题,难度顿时降低了不少,让我来看看选项怎么用排除法处理。选项是……A.我 B.爱 C.数 D.学……………………这又是什么鬼!好好的数学题目你的选项怎么是汉字?还“我爱数学”我爱你妹啊!冷静了一下,我觉得应该是答案隐藏在这几个字里面,可能里面填一个数字太弱智,用笔划什么的来表示。比如说答案是7的话,就选A什么之类的,一定是这样的。……………………半小时后我觉得人生一片灰暗,这都是什么玩意儿!我真的感觉我已经要死了。她说答案是D,因为这几个数字都是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的顺序排列的,“学”是第二声,于是就是D。1,10,5,4,7,( ),9,6yī shí wǔ sì qī ( )jiǔ liùA.我 B.爱 C.数 D.学…………我心里面跑过了一千万只草泥马,我觉得这辈子都并不会再思考了。而出题的一定是婚姻家庭不幸福的更年期人士——这不就是折腾人么?&一位在广州的老师表示不服,他把他外孙的作业拿了出来,他说他数学哲学学了大半辈子,怎么说也是个大学教授,但是他跪在了外孙的数学题上。(广东·广州·六年级)观察下列数字,找规律。1,4,3,11,2,0,7,12,6,(),8,30…A.9& B.14& C.-1& D.32终于来了个像样的数学题!!!我觉得我可以大显身手了!!!但突然意识到给我这题的可是位数学教授,他都没弄出来这里面必定有诈!我问他这里面可有猫腻?他呵呵一笑,说:他连拉格朗日差值都用上了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放弃高端想法,从朴素的数学观出发……毕竟这题长得最像数学题……我努力了一个小时……我放弃了……我觉得我这辈子是搞不定小学数学了。他意味深长地给我阐述答案:换成英文。one,four,three,eleven,two,zero,seven,twelve,six,( ),eight,thirty…甭问,那里要填一个四个字母的单词,9呗——nine么。我心里面跑过去了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草泥马。出题的一定是变态,是的,100%的变态。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常年处在风口浪尖上,时而被各路专家赞若至宝,时而被各路教授喷成傻逼,时而有大神出来指点江山,时而有长者出来说你们年轻人na?ve。我年轻时也捯饬过奥数,其实说句良心话,初中和高中的奥数还是可圈可点的——包括其他的科目诸如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什么的奥林匹克竞赛都还是不错的。终归还是可以起到锻炼思维的功能,对于以后学习工作还是有些帮助的,可以显著地明晰结构体系,拓宽思维角度和变换思维模式,最不济也可以当做提前学习了一下大学要学的东西。但是小学奥数就很让人开心不起来——太反人类了!!!小朋友们心智尚不成熟,强加太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绝对是不可取的!!你说学学牛吃草,鸡兔同笼,追击相遇问题也就挺好的了,整这些个有的没的折磨学生有什么意思??我真的不太认为给小朋友们学这些个奇怪的东西会让他们变得多聪明,那只会让他们脑抽。倒不如稳扎稳打,学习一些经典的学习体系。说了这么多其实重点就是:以后谁再拿这种小学奥数题来问我,我就……-重庆发生-NEWS编辑 & 周宝琴 彭芊绮 向家庆商务合作:袁先生 来源:学渣乐园(xuezhaleyuan)已获授权转载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订阅号
社交媒体运营经验交流流量电商行业动态讨论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报班咨询:400-888-3456
小升初试题:
基础知识:
计算专题:
数学迷专题:
Copyright&(C)2014&&All&Rights&Reserved&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由于这是小学生在课外学习奥数时,家长朋友们经常会有的疑惑,所以我想我有责任出来多说几句:&br&&br&(针对算术方法可解的题目)&br&&br&一、对现在的成年人来说,&b&方程解法比算数解法更省力&/b&。&br&这正是方程解法优越性的体现。&br&&br&正因为我们可以在这里节省脑力,所以才有余力去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br&方程是数学史上的伟大里程碑。&br&&br&关于这一点,其他许多位回答者已经有非常充分的展示了,我就不再赘述了。&br&&br&&br&&br&&br&二、尽管如此,&b&不建议四年级及以前的学生家长自行教授方程知识&/b&。&br&这是出于以下考虑:&br&&br&&br&1、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虽然存在超前发育的学生,但绝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具备足够的抽象能力。&br&具体一点说,&b&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字母表示数”是他们很难以理解的内容&/b&。&br&请不要在这件事上将成年人的感受强加给孩子。&br&&br&作为对方程等抽象思维的预热,在这个阶段,会使用具体图像(苹果香蕉)或者图形(三角圆圈)来表示未知数,让孩子稍微接触一些等式加减法等内容。&br&但把苹果换成x,对孩子而言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br&&br&如果一定要尝试,请至少不要凶巴巴地对孩子说出“不就是换一下嘛,怎么就不会了呢!”之类斥责的话语。&br&非常感谢!&br&&br&&br&2、这个年龄段的数学教学,重点在&b&学习数量关系&/b&。而&b&这是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b&。&br&方程解应用题出现困难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不是“不会解方程”,而是“不会列方程”。&br&&br&举例来说,&br&孩子并不是“知道 速度×时间=路程,已知速度和路程,不会求时间”,&br&而是“根本想不起来 速度×时间=路程 这个关系”&br&&br&练习算数解法的目的,正是巩固前面这个基本知识,这个将来让孩子“能列得出方程”的基本知识。&br&&br&因此请不要在这个年龄段干扰这个基本知识的学习。&br&&br&&br&3、奥数课程中,鸡兔、盈亏等模块的学习,&b&题目只是练习材料,重点是背后的思想方法&/b&。&br&&br&五六年级的时候都会让孩子改用方程组来解这类问题的,又快又好。&br&请不要担心。&br&&br&但在这个时期,让孩子通过这类题目的求解,体验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将来非常困难的问题很有好处。&br&&br&举例来说,鸡兔的核心是,“有多个条件需要满足,那就先满足一个条件,然后在固定这个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直至满足全部条件。”&br&再比如,盈亏的核心是,“有两个相似条件,那么通过转化逐步增加它们的相同点,直至只有一个不同点,这就是导致结果不同的原因”&br&再比如,变倍问题的重点是“不变量(守恒量)很重要”。&br&&br&这些事情,如果一定要等到“即使有方程,不会用这种思路考虑问题的话就很难想到”的时候再丢给孩子,那难度就实在太大了。&br&作为一种难点的拆分,在孩子尚未具有方程思维的时候,预先埋好这些种子,对将来很有裨益。&br&&br&请不要剥夺孩子获得这种体验的机会。&br&&br&&br&&br&&br&&br&我们曾经给家长朋友们使用这样的例子来打比方:&br&&br&&br&&b&算数解法就好比是走路,方程解法就好比是开车。&/b&&br&&br&走同样远的路,那开车肯定更省力,或者说,走路更锻炼身体。&br&正因为如此,开车才能够到达走路无法到达的距离。&br&&br&但不能因此就让初生婴儿不学习走路,直接学习开车。&br&因为走路的过程中锻炼了他控制腿部肌肉的能力,跳过了走路,他很可能连如何“踩”都做不好,更何谈开车的技巧。&br&&br&&b&因此该学走路的年纪,不要拔苗助长;路已经走得很好了之后,也要更进一步学学开车。&/b&&br&&br&&br&与各位家长朋友们分享。
由于这是小学生在课外学习奥数时,家长朋友们经常会有的疑惑,所以我想我有责任出来多说几句: (针对算术方法可解的题目) 一、对现在的成年人来说,方程解法比算数解法更省力。 这正是方程解法优越性的体现。 正因为我们可以在这里节省脑力,所以才有余力…
感谢提问。&br&&br&先说结论:&br&&b&没有统一的“该不该”,各地各人情况不同,请根据情况选择。&/b&&br&请考虑孩子的数学基础&br&请考虑孩子初中的目标校程度&br&请考虑当地小升初政策(我是指询问前几届家长得知的政策,不是报纸上写的政策,你们懂的)&br&&br&==&br&目前,“奥数”,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奥数”,&b&这个词在使用时有多种含义&/b&。&br&因此首先,每次探讨问题时,请确认你说的“奥数”跟对方说的是同一件事……&br&很容易鸡同鸭讲,真的……_(:з」∠)_ &br&&br&&br&我粗略地将这个词的含义划分为四类:(再次强调,针对小学阶段)&br&&ul&&li&&b&A类:神,传统&/b&&b&“奥林匹克数学”&/b&&/li&&/ul&“有天分“的人以及他们玩儿的题目。&br&考虑到绝大多数现在的家长的年纪,差不多就是 “家长小时候听说的‘奥数’”。&br&目标是各类全国竞赛、国际竞赛的一等奖呀金牌呀之类亮闪闪的东西……&br&小学阶段有含金量的比赛基本上只针对五六年级,因为低年级什么什么都没学呢考起来实在没意思╮(╯_╰)╭&br&题目确实很难,家长即使当年学过,如果近年没有接触,也很可能做不出来。&br&&br&犹豫要不要学的家长同志们不必费心琢磨自己家娃儿是不是这一类的。&br&因为这类的学生来源只有两种:&br&1、参加B类学习,出类拔萃被老师看上&br&2、实在太神奇了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是天才……比如四年级就搞得懂微积分TAT……&br&&br&需要特殊说明的是,这一类学生校内数学成绩反而未必非常高,&br&因为对他们而言毫无难度……肯不肯好好答跟个性关系非常大……&br&虽然校内成绩不好的这类孩子上中学以后,如果不改过自新,基本上都会掉得很惨……&br&&br&&ul&&li&&b&B类:&b&&b&&b&尖子生&/b&&/b&&b&&b&,&/b&&/b&现在常用含义&/b&&/b&&br&&/li&&/ul&由于近年来(唔,其实也不近了,十几年了……)的“全民奥数”趋势,在不少地区,校内成绩中上的孩子,都会在课外学习这类“奥数”。&br&哦,对了,考虑政策原因,为了躲避记者,大家一般会换个名字称呼它,你们懂的。&br&&br&不过呢,除了政策原因,见过A类孩子的从业者(不管是自己当年是,还是教过),通常不乐意把这个档次的称为“奥数”,因为它实在很不“奥”……&br&基本上就是“比课内难一点的数学”而已。&br&&br&(正因为如此,我们每次看到记者纠结招生考试到底有没有“奥数题”都很想呵呵他一脸……→_→&br&但凡加点难度就被他们划拉到“奥数题”的范畴,&br&一点儿难度都没有大家都考满分哪儿来的区分度啊→_→)&br&&br&这个档次通常包含两类内容:&br&☆ A类中题目的基本型:例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础情况和简单变形。&br&即,进行了较多变形之后,这个档的孩子就搞不定了。&br&☆ 校内内容的深化提高:例如,课内因为“减负”砍掉的和差倍线段图的画法……&br&&br&如果教师教得对,并且孩子比较努力,&br&&u&校内成绩不错的孩子一般能够搞定这个档次;&/u&&br&&u&校内成绩中上的孩子一般能够跟得上这个档次的课程。&/u&&br&&br&一般来说,&b&如果所在城市的“小升初”有名校能够单独组织考试招生&/b&(不论是否是公开的),&br&&b&并且家长有意让孩子考入该名校,&/b&&br&&b&并且孩子校内成绩中上,&/b&&br&请考虑让孩子出来学这个。&br&&br&特别是,如果你发现你家娃儿搞定课内的“思考题”无压力,或者喜欢折腾这些题,&br&这说明他课内“吃不饱”。&br&请给他更多的东西。&br&&br&&br&不过BC这两个档的教师水准现在很成问题就是了= =~&br&&br&&ul&&li&&b&C类:&/b&&/li&&/ul&唔,这一类很难找名字……&br&它实际上是补习课内数学,略微混一点B类的基础型题目。&br&某种程度来说,算是弱化版的B类。&br&&br&之所以这一类的课程有时候也会宣称自己是”奥数“,&br&主要是因为家长们拎不清楚……&br&&br&我从它&u&针对的学生&/u&入手说吧:&br&以五六年级的成绩考虑,差不多校内考试六七十分的样子。&br&也就是“校内数学都搞不太定”的档次。&br&&br&问题是他们的家长“听其他家长说要学奥数数学成绩才会好”……&br&然后这些家长还差不多听说过“鸡兔同笼”“盈亏问题”这些名词,&br&觉得课程目录里有这个就是“奥数”了……&br&&br&这类孩子其实特别可怜,他们是“全民奥数”状况中最大的牺牲者。&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小学奥数或者华数普及是真得在帮助学生的发展么? - 中国教育&/a&&br&&br&很多这类学生其实被他们的家长塞到B类的课堂中去了,&br&他们被扔到高出他们现有水准很多的环境中,听着根本听不懂的东西。&br&关于数学的自信心、关于学习的自信心,全都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br&&br&相比之下,被塞到C类课堂的孩子还略微好一些。&br&好歹能学会一点。&br&可惜他们辛辛苦苦努力学习,也永远达不到他家长拍脑瓜想出来的目标……&br&&br&&br&对这个档次来说,比起教孩子,其实&u&教家长&/u&才是重点。&br&奈何这种家长通常教不会╮(╯_╰)╭&br&&br&反正从知乎上看到这篇回答的家长也不给我钱╮(╯_╰)╭,我凶巴巴地吼几句好了:&br&1、不是你给孩子花钱就叫对孩子负责任!&br&2、这是你家孩子,不是老师他们家孩子!&br&3、你先瞅瞅你们家孩子再定目标,别张口就“听说人大附还不错吧”。&br&4、你越骂孩子就越笨,吓都吓死了脑子根本不转好么!&br&&br&呼,累了= =……&br&&br&&br&&ul&&li&&b&D类:脑筋急转弯&/b&&br&&/li&&/ul&……&br&如果你还没到为人父母的年纪,如果你喜欢泡人人、泡微博、泡贴吧、刷朋友圈……&br&你很可能见过类似这样的题目:&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在图片上画一条直线,使下面的图形划为两个三角形,你能解答吗? - 冷知识&/a&&br&&br&关于这种“奥数题”的看法,我以前在这里写过:&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小学教育里是否应该鼓励类似「数学神题」这样的启发教育方式?为什么? - 儿童教育&/a&&br&简单来说,&u&它真的是脑筋急转弯我们也当它是脑筋急转弯没人把它真的拿来考试用&/u&_(:з」∠)_ &br&&br&哦,对了,还有这种题:&br&&a href=&///?target=http%3A///question/d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正方形里面一个内切圆,还有一个以正方形一角为圆心半径为边长的四分之一圆,求阴影部分面积&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不知道哪个老师手抽出错题了,然后网上就有一堆人非要纠结这种错题……&br&_(:з」∠)_ &br&&br&==&br&总结一下:&br&A类:不用家长考虑&br&B类:&b&校内成绩中上+小升初目标重点校+该重点校会有考试招生&/b&,可以考虑试试&br&C类:请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br&D类:没人认真教这个→_→上课讲也是当段子讲的。&br&&br&&br&需要说明的是,AB两类,额,偶尔混杂C类,很多情况下是无缝衔接的……&br&也就是说,你在一个机构上课,你上的课程只不过是B类,但你看到他们机构拿来宣传的,亮闪闪的,那是A类的孩子。&br&或者,课程中绝大多数的内容是B类难度的,但是最后的附加题/思考题之类的玩意儿,其实是A类难度的。为了从B类班级中选拔出A类孩子而设计的。&br&这种时候,家长请务必保持淡定……&br&有些题做不出来只是说明你家娃儿是正常孩子而已,他不笨他挺努力的,你不要骂他……&br&&br&课外数学不是学校里的简单玩意儿,&br&上课听懂70%回家不复习会做30%是正常现象。&br&你非要求老师100%教会那咱就只好给你降低难度了对不= =~&br&&br&如果你家娃儿在某个班长期学得特别会,请考虑给他升个难度……&br&&br&==&br&&br&另外,跟这个问题相关的,有两个常见疑问:&br&&ul&&li&&b&是否对孩子发展有益&/b&&br&&/li&&/ul&教育基本的原则是,给孩子适合他的难度的东西。&br&&u&适合就有益,不适合就有害。&/u&&br&就好像高热量的食物,对于正在实施瘦身计划的人来说是垃圾食品,但是对于常年饥饿的难民则是宝物。&br&&br&我们讲超常教育,是针对前3%~5%的超常儿童。&br&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范围,&br&考虑到城乡教育差异,在教育优势地区,&br&认为40~50人的班级中,前10名在这个范围内,恐怕并不太夸张。&br&特别是其中比较好的小学,扩大到班级15~20名也不是不可能的。&br&&br&这也就是我把考虑参与B类学习的线划在“校内成绩中上”这个位置的原因。&br&(p.s.A类那基本上是5%的5%……)&br&&br&尤其是这些年教改始终坚持越改越简单……&br&校内吃不饱的孩子真的挺多的…………&br&&br&&br&&br&具体到这个范围之内的孩子,&br&有些是天资聪颖但是校内不老实给点难题刺激一下就好了;&br&有些是勤勤恳恳但是不动脑子以身体上的勤奋掩盖头脑上的懒惰;&br&当然还有 我就是牛各个方面都牛你怎么滴;&br&以及 我真的没有掩饰课内不懂真的是因为我不懂不是我不用功;&br&之类之类的各式各样的可能性……&br&&br&所以我只敢说,您&b&试试&/b&。&br&孩子学着确实痛苦的,该退咱们退,该找别的路咱就寻么别的路去。&br&&br&&br&&br&&br&关于确实天资聪颖的孩子学这个到底是不是真有价值,&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中小学学习奥数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帮助么? - 心理学&/a&&br&这个问题中已经有很多不错的讨论,值得一看。&br&&br&&br&&br&&ul&&li&&b&有些题用方程解很简单,为什么不直接教孩子方程。&/b&&/li&&/ul&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很详细地写过了:&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人认为小学生的算术方法比方程更锻炼思维,怎么说服他? - 曹文雯的回答&/a&&br&详情烦请戳进去看,谢谢。&br&&br&简单来说,该学走的时候走,该学跑的时候跑。&br&不要因为跑步更快就直接不让孩子学走路……&br&&br&==&br&最后,再简要叨叨两句 如何挑选课外班 的事儿吧。(这个详细展开也可以写个回答了_(:з」∠)_ &br&1、请尽可能争取跟班试听一两节课,不要轻信招生人员……&br&2、&b&适合&/b&才是最好的。甭管多牛的老师,都有相性不合的孩子……&br&&br&&br&祝大家开学愉快=w=~
感谢提问。 先说结论: 没有统一的“该不该”,各地各人情况不同,请根据情况选择。 请考虑孩子的数学基础 请考虑孩子初中的目标校程度 请考虑当地小升初政策(我是指询问前几届家长得知的政策,不是报纸上写的政策,你们懂的) == 目前,“奥数”,尤其是…
给箱子装上六把同样的锁,配十把相同的不可复制的钥匙,分别交给十个人……&br&&br&好吧不闹了,这肯定不是题主想要的答案……(但明明简单粗暴!)&br&&br&这个问题其实是(6,10) - 门限方案(threshold scheme),第一次看到是在M67的blog里:&a href=&///?target=http%3A///blog/archives/126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密码学协议举例(二):秘密共享的门限方案&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说一种自己觉得最巧妙的方法。方便起见,我用(3, 5) - 门限方案来举例说明,即5个人中至少3个人同时在场才能打开保险箱。&br&&br&假定箱子的密码是一个字符串,那么我们把它分成十段,记作0~9,以下表的方案分给五个人:&br&&br&&img src=&/da342e9b7dafb11d4aca9fa_b.jpg& data-rawwidth=&577& data-rawheight=&1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7& data-original=&/da342e9b7dafb11d4aca9fa_r.jpg&&&br&这就是满足要求的方案啦!大家可以试一试,随便选两个人,他们的字符串加在一起永远会少一段字符串,而任何三个人都可以凑齐十段字符串。&br&&br&但这是为什么?&br&&br&如果我们竖着看表格,会发现这十列正对应着C(5, 3)的全部情形(即从5个当中选3个)。&br&&br&关键就在这里:&b&任何两个人凑在一起,他们的字符串一定会少一段,因为这一段被分给了另外三个人。&/b&&br&&br&好的,那如果是(6,10) - 门限方案呢?我们就把字符串分成C(10, 5)段,把它们按照C(10, 5)所有情形的形式分给十个人。&br&&br&来推广一下,如果是(t, n) - 门限方案,我们希望对于任意(t-1)个人来说,恰好有一段字符串分给了另外(n-t+1)个人。所以,我们把密码分成C(n, n-t+1)段,然后把它们按照C(n, n-t+1)所有情形的形式分给n个人。&br&&br&这个方法实施起来比较麻烦,因为要分的段数太多了,但是我个人觉得非常喜欢这个构造思路。&br&&br&要说易操作的方法,也有很多。&br&&br&比如,t个点可以确定一个(t-1)次方程。于是我们可以构造一个(t-1)次方程,密码信息包含在其中,比如就是最高次项的系数。接着,把方程图像上的n个不同点的位置分别告诉n个人。这样,任意t个人在一起就可以凭借t个点的位置解出方程,但少一个人都不行。&br&&br&此方案是Adi Shamir提出来的,没错,这个人就是RSA里的S。具体可见:&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hamir%2527s_Secret_Shar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hamir's Secret Shar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再比如,t个两两不平行的(t-1)维超平面交于一点。于是我们可以在t维空间中选定一个点作为密码,然后过这个点做n个不同的(t-1)维超平面。接着,把这n的超平面的方程分别告诉n个人。这样,任意t个人在一起都可以解出点的位置,但少一个人都不行。&br&&br&此外,还有用中国剩余定理的方法,在此我就不赘述了,具体可见:&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ecret_sharing_using_the_Chinese_remainder_theore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cret sharing using the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i class=&icon-external&&&/i&&/a&,M67的blog里也有讲到。&br&&br&那么就这样=w=&br&&br&参考资料:&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ecret_shar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ecret sharing&i class=&icon-external&&&/i&&/a&
给箱子装上六把同样的锁,配十把相同的不可复制的钥匙,分别交给十个人…… 好吧不闹了,这肯定不是题主想要的答案……(但明明简单粗暴!) 这个问题其实是(6,10) - 门限方案(threshold scheme),第一次看到是在M67的blog里:
注:本着授人以渔的精神,将计算过程罗列于下,如不想看请直接跳到最后看结果。&br&0.99 × A + 1.29 × B + 1.99 × C + 2.99 × D = 10.23
&br&求非负整数解&br&解:
0.99 × A + 1.29 × B + 1.99 × C + 2.99 × D&br&= (1 - 0.01) × A + (1 + 0.29) × B + (2 - 0.01) × C + (3 - 0.01) × D&br&= A + B + 2
D + 0.29 × B - 0.01 × (A + C + D)&br&= A + B + 2
D + 0.01 × (29 ×
B - A - C - D)
----式2&br&= 10.23&br&因ABCD均 ≥ 0,故
≤ 10.23,故A ≤ 10.23/0.99 & 11,同理,B & 8,C & 6,D & 4
&br&且A + B + 2
D等于非负整数,故0.01 × (29 ×
B - A - C - D) = n + 0.23,其中n为整数&br&等式左边当B = 7且ACD均 = 0时取得最大值为2.03,故n + 0.23 ≤ 2.03,故n ≤ 2.03 - 0.23 & 2&br&等式左边当B = 0且A= 10,C = 5,D = 3时取得最小值为-0.18,故n + 0.23 ≥ -0.18,故n
≥ -0.18 - 0.23 & -1&br&故-1 & n & 2,且n为整数,故可取0和1&br&&br&当n = 0时, 0.01 × (29 ×
B - A - C - D) = 0.23,变形得29 ×
23 + (A + C + D),又因0
(A + C + D) ≤
18,故23 ≤
B ≤ 41,故B = 1,故A + C + D = 6&br&故式2:A + B + 2
D + 0.01 × (29 ×
B - A - C - D) &br&= B + (A + C + D) + (C + 2
D) + 0.01 × [29 ×
B - (A + C + D)]&br&= 1 + 6 +
+ 0.01 × (29 ×
1 - 6) &br&= 10.23,故C + 2 × D = 3&br&当C = 0时,D = 1.5不为非负整数&br&当C = 1时,D = 1,则A = 4,同时带入B = 1 进式1,成立&br&当C = 2时,D = 0.5不为非负整数&br&当C = 3时,D = 0,则A = 3,同时带入B = 1 进式1,成立 &br&当C = 4或5时,D不为非负整数&br&&br&当n = 1时, 0.01 × (29 ×
B - A - C - D) = 1.23,变形得29 ×
B = 123 + (A + C + D),又因0
(A + C + D) ≤
18,故123 ≤
B ≤ 141,此时B不为整数。&br&&br&综上所述,&b&要花光10.23美元,需购买0.99美元的软件4个,1.29美元的1个,1.99美元的1个,2.99美元的1个,或者0.99美元的3个,1.29美元的1个,1.99美元的3个,2.99美元的无法购买。&/b&&br&&br&&br&-----------------------update&b&-------------------------&br&&/b&&br&想不到看的人还不少啊,呵呵。。。其实我也知道这么小的数字这么大张旗鼓算一通蛮麻烦的,根据余额的零头0.23还有4种价格的尾数都是9,很容易知道购买总数是7且1.29的必定有1个,我当时也是这么开始写答案的,但是转头一想剩下的3个用上面说的方法或者干脆用穷举法一个个赋值验算其实计算量也不少,干脆从头开始也好理清思路。但必须承认很幸运10.23可以完全用光,而我的计算思路是把式1的左边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着重讨论后者,也就是说是在“完全用光”的前提下进行的,&strong&局限性&/strong&很大,如果式1右边是其他数字而且要求只是尽量用光的话,讨论就复杂多了,俺们这点高中渣数学就不太够用了。所以就当抛砖引玉,欢迎知友们做更深入的讨论和演算。&br&&strong&关于税率&/strong&,题主并没有提,我就只当是免税州来算了,如果要算税率的话那就把式1的ABCD前面的数字换成加过税的价格好了,但就像上面说的,是不能保证可以完全用光的。
注:本着授人以渔的精神,将计算过程罗列于下,如不想看请直接跳到最后看结果。 0.99 × A + 1.29 × B + 1.99 × C + 2.99 × D = 10.23
求非负整数解 解:
0.99 × A + 1.29 × B + 1.99 × C + 2.99 × D = (1 - 0.01) × A + (1 + 0.29) ×…
&img src=&/96a73ea2fd0_b.png& data-rawwidth=&2237&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37& data-original=&/96a73ea2fd0_r.png&&&p&把保险箱的密码构造成一个六维空间中一个点的坐标。&/p&&p&作十个过此点的、互不重合的五维面。&/p&&p&然后一人告诉一个面的方程。&/p&&p&(这个就是很著名的 Secret Sharing 问题)&/p&
把保险箱的密码构造成一个六维空间中一个点的坐标。作十个过此点的、互不重合的五维面。然后一人告诉一个面的方程。(这个就是很著名的 Secret Sharing 问题)
不要问奥数有没有必要学,要问你的孩子是否喜欢奥数。&br&平心而论,学好奥数对升学绝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因此而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奥数那就是两个字——作死。&br&家长呢,首先要有个觉悟,小孩子这种动物,是不懂事的,能在高一高二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都算是及早开悟了,我都到高三才惊觉岁月已晚,不能再浪下去了。怎么来引导小孩学奥数?这个说法显得太功利了,换个说法,怎么引导小孩勤思考?奥数本身就是思维的竞赛,奥数学的好的那票孩子,思维都非常活跃,拿到一个问题,就开始各种角度琢磨着怎么来解决,而奥数的题目,恰恰是需要孩子们多想或者歪想,只要小孩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再把他骗上奥数的不归路要容易的多。&br&我一直还记得小学时的奥数老师,一个超有趣的老头,我是从象棋兴趣小组被骗过去的,同学们来自航模小组,动物模型小组,还有给小猫小狗做窝的什么小组。这些兴趣小组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象棋中衡量局势,航模如何调重心,模型要控制比例,给猫狗做窝要有平面——空间的概念,这些看上去和奥数风牛马不相及,其实已经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他能从思考和实践中获得乐趣,这个学习的态度就非常端正了,后来我们一群人就沉迷奥数,不能自拔。&br&总结的说,我觉得家长们别急着先给孩子报班,多花点时间培养起孩子的兴趣,陪着孩子下下棋,和孩子一起做做航模等等,让他知道思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比急吼吼给孩子灌知识要温柔也有效的多。
不要问奥数有没有必要学,要问你的孩子是否喜欢奥数。 平心而论,学好奥数对升学绝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因此而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奥数那就是两个字——作死。 家长呢,首先要有个觉悟,小孩子这种动物,是不懂事的,能在高一高二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a342f560a996deb48989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342f560a996deb489898_r.jpg&&
真的想烧脑,麻烦去刷题……&br&&br&想象一下,一个如此大制作的片子,里面的谜题是吉米多维奇里面的思考题,这样的片子除了少数理科专业的学霸外还会有人看吗?如果要是换成GTM系列里的东西的话,每集播放破一万人就神了。&br&&br&一部片子,如果想要流行的话,一定要给人一种“虽然我不能马上想出来方法,但是努力一下还是能够理解的”的感觉,加强观众带入感。(可以参考福尔摩斯是怎么拍的:一堆小细节,虽然肯定自己想不到但是讲过后就发现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如果真的是像“论文里写&b&'显然'&/b&我却努力了一天连&b&定义&/b&都看不懂”的话,观众会感到被制作人深深的鄙夷而放弃这部片子。(你想找这样的片子吗?给你一个深坑:BBC拍的Fermat's Last Theorem,过了前几分钟的背景介绍后基本主线一个字都听不懂,怪不得数学连纪录片都很少见……)
真的想烧脑,麻烦去刷题…… 想象一下,一个如此大制作的片子,里面的谜题是吉米多维奇里面的思考题,这样的片子除了少数理科专业的学霸外还会有人看吗?如果要是换成GTM系列里的东西的话,每集播放破一万人就神了。 一部片子,如果想要流行的话,一定要给…
谢邀,曾坐A班第三排。&br&&br&&br&小学三年级去上刘嘉的课,第一节就讲牛吃草,听不懂,讲笑话被罚站抽鞭子。&br&半年后考入A班,继续讲话,经常挨抽。&br&&br&&br&但是我不讨厌他。&br&刘嘉的教育理念我是赞同的。&br&&br&&br&那就是&b&奥数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民运动。&/b&&br&&br&详见 &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eNUNJJucLfJOjtJLPlNRuDDW1DbiVK0cJScdoPpjI5xhjywUNeAbEixh7ut0hddGmd6JWqf_sudNRXY-n1tzCQO9afKCFAZTgac6aRPrTC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刘嘉(武汉明心教育校长)&i class=&icon-external&&&/i&&/a&
谢邀,曾坐A班第三排。 小学三年级去上刘嘉的课,第一节就讲牛吃草,听不懂,讲笑话被罚站抽鞭子。 半年后考入A班,继续讲话,经常挨抽。 但是我不讨厌他。 刘嘉的教育理念我是赞同的。 那就是奥数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民运动。 详见
八元先换四瓶酒(+4)&br&喝要四空瓶四瓶盖换三瓶酒(+3)&br&管老板借一瓶酒(+1欠1),喝完仍换三瓶酒(+3)&br&再管老板借一瓶酒(+1欠2),喝完仍换三瓶酒(+3)&br&再管老板借一瓶酒(+1欠3),喝完换三瓶酒还给老板。&br&所以4+3+1+3+1+3+1=4*4=16&br&一共喝了十六瓶酒。&br&结论:小心别被老板砍死。&br&——————————————————更新&br&评论我不一一回复了,另一个答案说的直接开方程求得一瓶酒五毛钱是最简单的方法,虽然我回答这个问题更早,但就当我在解释这个方法如何实现了……&br&另,这类问题原本是小学奥数题,对,就是那种被黑出翔的奥数题里最简单最友善的那种……小学沉迷于奥数题不能自拔,所以看到这题我下意识用的小学的方法(?˙ー˙?)[所以没想起来列方程]啊,年轻的感觉真好……
八元先换四瓶酒(+4) 喝要四空瓶四瓶盖换三瓶酒(+3) 管老板借一瓶酒(+1欠1),喝完仍换三瓶酒(+3) 再管老板借一瓶酒(+1欠2),喝完仍换三瓶酒(+3) 再管老板借一瓶酒(+1欠3),喝完换三瓶酒还给老板。 所以4+3+1+3+1+3+1=4*4=16 一共喝了十六瓶酒…
&p& 很早之前,我们发过这篇文章,给家长们带来的感触很大。文章来自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回头看小学这些年所写,小学时候的种种做法,其结果在初中时显现出来,正如这位家长文中所言:“小学的家长啊,我真羡慕你们,你们有更多时间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视早期培养啊。不要到时像我一样后悔极了。&/p&&p&&strong&
初入中学时的感受:读书习惯要养成,奥数要学&/strong&&/p&&p&&strong&
1、语文:&/strong&&/p&&p&从小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也买了不少课外阅读书,但没有坚持督促孩子阅读,导致孩子语感不强、字词美句积累甚少,现在孩子的语文成绩很差,因为初中考试大部分是课外知识,后悔啊,现在更没时间看了,也没有这个习惯。&/p&&p&反思:现在终于明白了——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p&&p&&strong&
2、数学:&/strong&&/p&&p&小学学了点奥数,但种种原因(个人的、社会的)没有坚持学,导致初中择校时什么好学校也没考上。摇号进了不错的学校,分班考试很多都是奥数类型题,只进了平行班。&/p&&br&&p&&strong&请在该微信平台回复数字“5”自助获取2015年秋季班各年级课程授课计划、作息时间及小组课收费标准;回复数字“3”自助获取一对一收费标准。&/strong&&/p&&p& 现在的初中数学真是不一般,孩子的周考、月考A卷难题B卷大部分题型很多跟小学的奥数差不多,只是原来的数字改成现在的字母(现在终于明白升学择校或分班要考奥数了,也明白所谓“禁奥”=放屁)。后悔啊,现在只有吃力地往前爬,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去学。&/p&&p& 反思:学过奥数即使没拿到奖,进入初中再难的题也有解题的思路吧。&/p&&p&&strong&
3、英语:&/strong&&/p&&p&在小学自认为孩子的英语不错,因小学英语每学期考试都是优,就没上课外辅导班。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大半的题不会(因很多单词不知道),真不知道小学英语是怎么混过来的,还是小学英语老师不行或不重视。&/p&&p& 我同事的孩子现在学到新概念2了,学英语很轻松,在小学感觉我的孩子和她的孩子成绩一样啊都是优啊。后悔啊,没有学课外的。&/p&&p& 反思:小学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p&&p& 小学的家长啊,我真羡慕你们,你们有更多时间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视早期培养啊。不要到时像我一样后悔极了。&/p&&p&&strong&
初中读了半学期的感受:小学有时间多学点文言文&/strong&&/p&&p&&strong&
【语文】&/strong&&/p&&p& 古诗词:小学学过的古诗词必背,最好分一下类(如描写季节、景物、情景的等等)。初中考试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我家孩子答这样的题时总是似曾相识,但总答不全或有错别字或干脆忘了。&/p&&p& 成语:小学一定要多积累成语且知其意识其字,初中考试也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每考必有)。&/p&&p& 文言文:小学有时间学一些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多体会文言文的语感(现在我孩子在该方面成了难点,经常考个0蛋回来)&/p&&p&总之语文一定要多读书。&/p&&p&&strong&
【数学】&/strong&&/p&&p&小学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初一作业、考试出现)&/p&&p&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p&&p&&strong&
【英语】&/strong&&/p&&p&小学不在学得多,一定要学得扎实啊,在扎实的基础上多学一些更好。&/p&&p&&strong&读到初二的感受:小学一定要养好学习习惯&/strong&&/p&&p& 孩子初一快结束了,马上迎来关键的初二,在这一年里有欢乐、有郁闷、有信心、有失败、有失落、有希望。还是说一说孩子的各科情况及小学家长们应注意的事项吧。&/p&&p&&strong&
【语文&/strong&】成了经常被“约谈”的科目&/p&&p&孩子的语文成绩自上初中以来一直没提起来,也上了1对1个辅,但收效甚微,主要问题出现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上。因初一各期考试都以中考为标准,课外阅读理解题(现代文、文言文)和作文占比分很大,而且阅读理解的文章内涵较深。&/p&&p& 我孩子经常不能理解文章内涵,甚至有时读不懂,不会归纳阐述整章、段落中心思想,不会用书面干练语言解答,答题经常口水话,有时心里明白就是不会用文字表达。阅读理解差当然作文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老师分析是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窄,当然对文章认识肤浅,写作也就没有素材,语言素养是长期的积累过程。&/p&&p& 确实如此,他班上语文成绩不错的都是爱读课外书的,上小学时就什么都看(无论文学类、自然科学甚至各种杂志)。我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是小学时欠了帐,现在各科学习都很紧,每天作业一大堆,哪有时间培养阅读啊,更没养成读书习惯,有点时间他宁愿假装看英语,也不去读读看看杂志什么的。&/p&&p& 语文阅读差也导致了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差,初一数学应用题文字那个多,有时他读几遍都建立不起已知条件的联系。&/p&&p&所以在小学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语文成绩不会差哪去。&/p&&p&&strong&【数学】成了经常忽上忽下的科目&/strong&&/p&&p&现在初一数学各期考试也都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考题是中考原题。他们现在所学的内容和我们那个时代初中所学内容差不多少,但是知识点挖得很深,现在的题确实很难,实在是难啊。&/p&&p&孩子上了初中后我们对他的数学抓得很紧,上辅导班、做课外练习等,但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的。如果题出的基础点他的成绩就很好;如果题出的灵活点,他总是被陷阱题陷进去或就差一点做出来就是做不出来。&/p&&p& 究其原因是数学思维的局限,数学逻辑思维的提高也是需要长期培养过程的,他们学校实验班和平行班的数学成绩就是不一样,所以小学时一定要学一学奥数(但千万不要为了得奖而学)。&/p&&p&&strong&
再补充提醒一下小学数学注意的知识点:&/strong&&/p&&p&1、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我发现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甚至初一的某些题小学时就遇到过(如小学三年级的图形问题初一也在学),我孩子小学时几何问题弄到很懂,到了初中几何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但有些孩子就吃力一些(这些孩子的家长反应是在小学时几何问题没过关或没重视)&/p&&p&2、行程和工程问题,在初中对应的知识点是变量、方程和函数的应用题。&/p&&p&&strong&
【英语】成了老大难科目&/strong&&/p&&p&小学时学得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初中倍加努力成绩也只能在中游,因起跑就落后别人一截啊。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现在课外学了新概念1,但他班很多同学开始学新概念2了,咋可能撵得上啊。&/p&&p&&strong&
【习惯】这次提一提学习习惯问题,学习习惯相当重要&/strong&&/p&&p&请家长注意了!根据我孩子他班和其他同事孩子班情况,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p&&p&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各期考试96分以上)进入初中大部分成绩还是不错的(但这部分家长不能放松)&/p&&p&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各期考试90—95分)进入初中后很有一部分能进入优生行列(这部分家长不要为小学成绩不优秀而担心了)&/p&&p&小学成绩差的学生(各期考试85分以下)进入初中后成绩却很难上去,甚至跟不上(很多开始混了)&/p&&p&注:以上分数划分非绝对,仅根据我娃班级和部分学校班级情况了解的而划分并不科学,因各校考试难易有别,有些学校可能80分以上就是优生,60分以下才是差生。娃娃成绩优劣指的是分数一贯如此,并不是偶尔考差了就成差生了。&/p&&p&在这里只是想说明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和成绩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现,同时提醒娃娃成绩总是不好的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等到小学毕业了进入初中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p&&p&&strong&
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的问题&/strong&&/p&&p&小学时成绩优秀和中等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大都是不错的,进入初中后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初中所学的知识又多又难且进度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很难上去,小学时成绩落后的大都是学习习惯差造成的。&/p&&p& 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所以小学成绩落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一看到成绩落后了就开始忙于补课(补课其实只能补些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不可能补出好的习惯),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p&&p&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有预习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等等,网上有很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p&&p&
在此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小升初孩子离名校更近一些!!&/p&
很早之前,我们发过这篇文章,给家长们带来的感触很大。文章来自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回头看小学这些年所写,小学时候的种种做法,其结果在初中时显现出来,正如这位家长文中所言:“小学的家长啊,我真羡慕你们,你们有更多时间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重视早…
&img src=&/963b7640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63b7640_r.jpg&&&br&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小学奥数〒_〒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小学奥数〒_〒
这还是要看情况而定的。&br&先介绍一下个人的经历。&br&我从一年级开始学奥数,学了六年,跟了好几个老师,最终成绩也不错,迎春,希望,走美都拿过一等,华杯最后决赛拿个一等,总决赛。。呵呵不提了。和那些数学天才没法比,但还自认还是不错的。&br&最开始学奥数是因为对数学有点兴趣,在上小学之前学了一年珠心算,还去表演过,后来把一二年级的数学练习题做了一些,觉得课内轻松,就去课外学习了。因为学的早,家长看的严,一直到三年级可以说都是拔尖的。&br&到了四年级,一些奥数天赋好的小孩优势慢慢就显现出来了,感觉他们对那些数字很敏感,一听就会,一凑就对。我在其中也只能算是中上游,有一次发挥失常被打到c班(一般奥数尖子班分abcd四档,a档最高),当时就有点犹豫,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奥数。当时我爸做了一个现在感觉特别正确的选择,他每天晚上看着我,直到10点,只要做完作业,就做奥数题,做到10点。那个时候我遇到不会的题,他就给我讲一讲。虽然他也不见得会,但是很多时候都是给我了灵感,让我自己做出来。刚开始我很是坐不住,听到楼下小朋友们玩我就走神,提升依旧慢,但慢慢的,把一本一本题做完,每一块的内容学会,也就上来了。熬过那时候最苦的一段,终于得以回到a班。&br&学奥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拿奖,当时小升初及其紧张,各个名校都看你拿了什么奖,如果几个知名的杯赛一二等奖都有你的名字,基本上就可以获得进入他们选拔赛的资格了。选拔赛数学依旧是考奥数。这就导致了当时的“全民奥数”,都为有一个好着落。&br&四五年级,我经历的大考小考加起来绝对不下上百次,奥数班周周考,寒暑假集训天天都有小考,各大杯赛都有参加,每个教育机构的杯赛也都报名。现在一想那么小的孩子,考这么多试,还真是有些残忍。但是对于拔尖的那一部分人,获得荣誉的心情是很好的。&br&最终到了六年级,上学期就上了岸,还算是很早的了,后来的杯赛就不参加了,开始学初中的数学了。&br&说起我这样的成功经历(我就恬不知耻的先把这算成功吧,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基本上有几个缘由,我列举一下:&br&1.对数学的兴趣&br&2.选择好的老师&br&3.家长的努力&br&4.孩子的努力&br&我再一一解释一下。&br&首先是要有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也不假。如果没有兴趣,哪怕再逼着去学,也是学不好的,他听都听不进去,还怎么去理解?&br&然后是好的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有的老师讲的清楚,很有条理,学生听的明白,有的就讲的混乱。当时我就看到过这样的例子,两个老师开同一门课,内容是相同的,但是家长们知道一个讲的清楚,一个不清楚,最后导致的就是一个报满了,一个空荡荡。其实选择老师这样的事情,不必过多担心,好的老师是会十分出名的(至少我们当时就是这样,那几个名师的名字依旧响亮),跟着他们走就可以了(当然,大多数好的老师的班级都是要选拔的,能不能进就是看你的底子了,看你课下下的功夫了)。&br&这里之所以要提到家长的努力,我是很想把我们当时一个现象说出来的。每一节奥数课,后面基本上坐满了家长,每人拿一个笔记本,和孩子们一起学。这样的目的就是,课下孩子不会了,他们可以翻出笔记来教孩子。这在五年级的奥数之前是很管用的,之后的话,奥数因为大部分是对技巧的使用,到了很难的题,不管你的学历多高,如果不是专门学的,也不会做。所以家长的努力,在不是很难的地方是很管用的。&br&最后是孩子的努力,其实这一点在之后的学习中是最重要的,但这里之所以写在第四点,还是因为,大部分小学奥数属于数学中比较简单的范畴,只要有点天赋,认真学,都能会。甚至可以说,在小学,奥数还是可以靠外力去干预,去提升的。&br&再简单提一下学奥数的心得吧。&br&要想在奥数中拿到比较中等的成绩,那么就请提前学习下一年的课内知识,再跟着奥数班学习即可。如果想要拿到顶尖的成绩,那就只有提前学下一年(甚至两年)的奥数,和那些选拔出来的尖子生一起篡一个班,找名师上课。&br&说一下奥数对后面学习的影响。&br&初中数学最开始,都会很不适应。为什么?初中开始学的东西跟奥数里的不太一样了,而且要开始写严格的推导步骤了。但是那些适应的快的,绝对是奥数学的好的。而且之后的物理、化学,都要靠数学的基础。这时候就已经很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那些靠着外力去学数学,被逼着学奥数的,肯定会很吃力,而被渐渐刷下去。而且到了初中,学生已经很难靠着家长的努力去学竞赛了,因为很多题,家长也不会。对于初中竞赛,我不太好过多评论(毕竟我的成绩并不突出),不过有一点和奥数是一样的,课下努力,很准一个老师走,就会出成绩。&br&现在上了高中,奥数的影响依旧在。或许可以说,小学学习的奥数已经奠定了这时候的状况,决定了初中学习的圈子(氛围,地方)和高中的圈子。现在我搞物理竞赛,虽然还很弱,但我相信一定会上去的。&br&不过我还要说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小学奥数学的好的,初中竞赛不见得强;初中竞赛强的,高中竞赛不见得强。有人会问了,那岂不是纯靠运气?不是的!整体的趋势绝对是奥数强的初中也强,到了高中也强,但是终归不会只取决于小奥,不会只取决于一时的努力。我见过很多后劲不足被刷下去的曾经的“神童”,也见过从小学开始就全市第一,到了高中依旧拿竞赛一等的“学霸”,最终的成绩只取决于两个字——坚持。&br&所以小学该不该学奥数?这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那么我想先问您的孩子几个问题: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坚持几年,甚至十几年去学习数学(理科)?成为一个优秀的理科生?还是仅仅想保持普普通通,当一个中流学生就好?如果你对数学没有一点兴趣,还是不要去学,因为那将会是你的噩梦,而之后初中高中的数学,也不会学好的。如果你还对数学有一点兴趣,那就学学呗,但是记住,不要太逼自己(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与家长)。如果你真的爱数学,对其兴趣浓厚,那么就努力吧,记住,坚持才是最终决胜的条件!&br&第一回写长回答,还望包含!
这还是要看情况而定的。 先介绍一下个人的经历。 我从一年级开始学奥数,学了六年,跟了好几个老师,最终成绩也不错,迎春,希望,走美都拿过一等,华杯最后决赛拿个一等,总决赛。。呵呵不提了。和那些数学天才没法比,但还自认还是不错的。 最开始学奥数…
每交换一次位置,丙的排名的&b&奇偶性&/b&变化一次。&br&因为不是最后一名,所以丙是第二名。
每交换一次位置,丙的排名的奇偶性变化一次。 因为不是最后一名,所以丙是第二名。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br&广州,当然也包括其他大城市,现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是个既定事实,名校需要掐尖优质生源,加上高水平的教学,这样才能确保几年后产出耀眼的成绩,家长们当然要挤破头送孩子进去。奥赛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拔手段只不过是从明面转到了地下而已,里面的花样多着呢,至于&br&&br&奥校被关停之后,学生如果要学习奥数只得转向学而思等民间补习机构,价格高昂不说,专业性也得不到保证。&br&&br&怎么又是黑我们的_(:з」∠)_?到底谁家和我们杠上了?价格高昂这事我是不认的,成熟的大机构在类似的课程的价格很接近,市场竞争的结果。至于专业性不够这种事,黑的也太低端,以致我都没有吐槽的欲望。&br&&br&其实打压奥赛这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学校需要好学生,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属于基础性的,难度不大,难以筛选出好学生。但学校一旦筛选出好学生,必然配备好的师资,重点培养,这和义务教育要求的平等又相抵牾了,这尼玛就是政治课本上“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的翻版。这个痼疾教育部门肯定治不好,说不定都不想治,毕竟权贵子弟需要好学校嘛。&br&=============&br&有些事情吧,敞开了说就显得不斯文。医生,教师,消防这些被冠之“奉献”之名的行业,都有一个问题,变相压榨劳动者,给你荣誉就是为了让你在被压榨的时候有些心理安慰。奥校相比教育机构是便宜,当然我国老百姓就喜欢便宜,忍不住要用奥校的收费来充当参照物,说教育机构赚了钱云云。我说你们为什么不用教育机构当参照物来来看看奥校少赚了多少钱?你看,占便宜的事情总是记不住的。奥校关停也就关停了,各个学校若是负责一点,还是顶风作案开奥赛班,不负责的话刷手不干,反正家长自己会带孩子去教育机构,因为教育机构可以不理会教委的指令。&br&从根本上说,奥校的存在就是一个悖论,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表态不搞奥赛,另一方面自己眼皮底下就有一家奥赛学校——这不精分么。&br&另一个精分的是媒体,前两年吵着说要给奥赛退烧,现奥校关停了,又开始怀念起来了,吃人血馒头也要有点吃相好不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广州,当然也包括其他大城市,现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是个既定事实,名校需要掐尖优质生源,加上高水平的教学,这样才能确保几年后产出耀眼的成绩,家长们当然要挤破头送孩子进去。奥赛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拔手段…
我认为这种题借瓶子就是在犯规,不然我还可以这样:&br&买一瓶,用酒瓶打晕老板,把酒全抢了,在去公安局自首的路上边走边喝。
我认为这种题借瓶子就是在犯规,不然我还可以这样: 买一瓶,用酒瓶打晕老板,把酒全抢了,在去公安局自首的路上边走边喝。
谢邀。最近忙的厉害,回答问不及时,还有好多问题未答。题主问题比较紧迫,赶紧来瞎说几句。&br&————————————————&br&首先声明,学而思(现好未来)内部的各个部门的面试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小班的面试和智康一对一的面试就应该是有不一样的流程。我个人也没有在智康一对一做过面试。这里只能讲我自己的看法。&br&基本上,学而思考察的关键点分为两类。一是讲课的水平,一是价值观的契合度。分述如下:&br&1、讲课的水平。这里更加强调的是能不能把一道题讲清楚。一般情况在面试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试讲环节,而以我的风格,面试者一般讲3分钟,我就会打断了(放心,一般的面试官都比我好)。因为这3分钟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这个人在讲课上的素质。&br&我偏向于看:思路的切入是否合理,跟学生是否互动,对学生的水平判断是否恰当,教学仪态,有没有口音,是不是紧张。等等这些基本上3分钟就可以看出(其实1分钟也就差不多看出来,很多时候面试官让你讲完是为了给你面子)。这些表现一般不是短时间可以习得的,基本上要么是有经验,要么是这个人讲授的意识非常好,懂得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br&一般不会很在意的是:做题的水平有多好,有没有经验,题目的难度大不大。试讲一般我们都会安排自己选题,很多面试者都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试讲的题太难,希望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水平。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大部分来面试者的水平都还不够资格来炫耀数学功底的(大部分)。忍不住讲个故事,有一次有一个男生来面试,据电话通知面试的姑娘说这个男生是讲过两年的奥数的,所以我们告知需要自己准备一道题讲解,男生说不用准备,到时候随便指定一道讲就可以。然后在面试的时候,我就带了一本书选了一道题,这哥们看了大概有十分钟吧。说了句,我不会。(声明,我在学而思是管理路线的,功底不算强,题目选择在我看来也不算难的,要是遇到大牛的话,估计更悲催)。以上是为了表达一点,选题的时候建议选择中等难度,讲起来更有优势。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br&2、价值观契合度。&br&学而思是一个比较注重价值观的企业。做老师这个行业,本身就有很多的特殊性。理想的老师是,自己热爱教育,热爱孩子。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讲解的也很生动有趣。懂得关注孩子的感受,对学生认真负责。自己有优秀良好的品质,也能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br&说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很虚,但是做老师这么些年。不得不说一个好老师基本上都是要具备上面的品质。而这些的考察一般也只能通过长期相处知道。面试的时候一般只能通过面谈来judge。&br&这个环节的建议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回答。不要去掩饰。&br&当然不是说这个环节被pass 的人就不好,很可能是这个人不适合做老师,而最可能是这个人不适合在学而思做老师。这个环节的掩饰去迎合面试官,长久之后的观念不一致是必然会显现出来的。所以建议真实就好。&br&以上。&br&————————————&br&最后,做一个广告。我现在自己创业了。学校叫做方田教育,有线上课堂,有面授班级。欢迎以下人士联系:&br&1、热爱教育,愿意从事教育行业筒子。没有经验不要紧,但要有情怀。&br&2、手头有钱,要找靠谱项目的投资者。&br&3、技术类伙伴。话多话少不要紧,但要能干活。&br&欢迎私信。
谢邀。最近忙的厉害,回答问不及时,还有好多问题未答。题主问题比较紧迫,赶紧来瞎说几句。 ———————————————— 首先声明,学而思(现好未来)内部的各个部门的面试都会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小班的面试和智康一对一的面试就应该是有不一样的流…
2元=一瓶酒+一酒瓶+一瓶盖=二酒瓶=四瓶盖&br&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得&br&酒=0.5元&br&于是&br&8/0.5=16&br&直接跟老板说来16瓶就得了,省得换啊借的,喝完拍屁股走人。
2元=一瓶酒+一酒瓶+一瓶盖=二酒瓶=四瓶盖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得 酒=0.5元 于是 8/0.5=16 直接跟老板说来16瓶就得了,省得换啊借的,喝完拍屁股走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奥数钟表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