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攻克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技术解决了困扰巴西的一道难题吗?

当前位置:>>>正文
特高压电网
  &特高压电网&,指1000kV交流或&800kV直流电网。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的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指1000kV及以上的电压。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800 kV及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电网来说,高压电网指的是110kV和220kV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kV,500kV和750kV电网。特高压输电指的是正在开发的1000 kV交流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特高压电网指的是以1000kV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特高压电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以及大容量、特大容量电厂的建设和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用500千伏的交流电网,只在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有少量1000千伏交流线路,且都降压运行。
  国家规划
  特高压输电&十二五&规划
  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今后我国将建设联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其中特高压直流10项),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建设意义
  建设必要性
  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据测算,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超过500万千瓦,接近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5倍。&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的输电能力达到700万千瓦,是&500千伏超高压直流线路输电能力的2.4倍。
  我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绝大部分陆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同时,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在公里。
  在负荷中心区大规模展开电源建设显然会受到种种制约。比如煤炭运输问题、环境容量问题等等。而且,建设火电还可以靠煤炭运输,而水电、风电由于不可能把水和风像煤那样运输,因此就更是无法实现。一边是无法大规模建设电源点,一边又守着水能、风能等宝贵的清洁能源望洋兴叹,可见在负荷中心大规模开展电源建设这条思路是不可行的。
  首先从资源优化配置来看,随着我国能源战略西移,大型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在传统的铁路、公路、航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提高电网运输能力,也是缓解运输压力的一种选择。以目前已经投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示范工程为例,目前每天可以送电200万千瓦,改造后可以达到500万千瓦,这相当于每天从山西往湖北输送原煤2.5万吨&6万吨。湖北媒体说,这相当于给湖北&送&来了一个葛洲坝电站。
  再看经济效益,目前西部、北部地区电煤价格为200元/吨标准煤。将煤炭从当地装车,经过公路、铁路运输到秦皇岛港,再通过海运、公路运输到华东地区,电煤价格则增至1000多元/吨标准煤。折算后每千瓦时电仅燃料成本就达到0.3元左右。而在煤炭产区建坑口电站,燃料成本仅0.09元/千瓦时。坑口电站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除去输电环节的费用后,到网电价仍低于当地煤电平均上网电价0.06&0.13元/千瓦时。
  特高压更是清洁能源大发展的必要支撑。只有特高压才能够解决清洁能源发电大范围消纳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内蒙古风电&晒太阳&送不出的问题广受关注。事实上,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当地消纳空间非常有限。风电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需要扩大风电消纳范围,大风电必须融入大电网,坚强的大电网能够显着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特高压电网将构成我国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据测算,如果风电仅在省内消纳,2020年全国可开发的风电规模约5000万千瓦。而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输送扩大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则可达1亿千瓦以上。
  第一,带动科技创新发展特高压作为重大的科技创新工程,在提出构想、全面启动之初,该公司就投巨资建成了国际一流的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四个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形成了功能齐全、综合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实验研究体系。几年间,国家电网公司围绕特高压项目,完成了310项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外绝缘设计、电磁环境控制、系统集成、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等多个世界难题,逐步掌握了特高压输电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实验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第二,特高压建设对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更是明显。国内三大特高压实验工程所用设备几乎全部由国内企业提供,工程国产化率达到约95%,设备国产化率达到约91%。通过实验工程,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得到锻炼,科技研发实力大大提高。比如南通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特高压绝缘子的世界难题。公司董事长马斌说,我们投入近亿元研发的国际首创的特高压1000千伏空心复合绝缘子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1/3。
  研究表明,1000千伏交流线路自然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5倍。同等条件下,1000千伏交流线路的电阻损耗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4,单位输送容量走廊宽度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3,单位输送容量综合造价不足500千伏输电方案的3/4。
  重点项目
  特高压电网行业重点项目案例
  该项目是我国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也是世界上目前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交流输变电工程。该线路全长654公里,静态投资约57亿元,于2006年8月开工建设,2009年1月投入商业运行。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后,2010年8月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获得国家验收通过。这标志着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从示范阶段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该项目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和自主建设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工程于日核准,日投入运行。
  大事记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号),正式核准了晋东南经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据国家电网公司报道,该特高压线路,全长654公里,申报造价58.57亿元,动态投资200亿元。起于山西省长治变电站,经河南省南阳开关站,止于湖北省荆门变电站,联接华北、华中电网,将于2008年建成后进行商业化运营。如在全国全面推开,未来投资4060多亿元,配套动态投资将达8000多亿元,总投资相当于3到4个长江三峡工程项目。这一巨额工程,并未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据国网公司公布的&特高压工程大事记&,第一次提出&建设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构想,是在日的国网公司党组会议上。从构想到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前后不到20个月。8月19日-26日,特高压试验工程分别在山西长治、河南南阳和湖北荆门三地盛大奠基。10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山西、河南、湖北四地同时召开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工程建设誓师动员大会。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2015年,&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 3个纵向输电通道为,锡盟~北京东~天津南~济南~徐州~南京、张北~北京西~石家庄~豫北~驻马店~武汉~南昌、陕北(蒙西)~晋中~晋东南~南阳~荆门~长沙。 3个横向输电通道为:蒙西~晋北~石家庄~济南~潍坊、靖边~晋中~豫北~徐州~连云港、雅安~乐山~重庆~长寿~万县~荆门~武汉~皖南~浙北~上海。特高压双环网为: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浙北~皖南~淮南长三角。
  国际上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只有俄罗斯、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展了试验运行,直流输电已建成投运的最大等级工程是巴西伊泰普输电工程,包括两回&600千伏电压等级,360万千瓦额定输送功率的直流线路。特高压输电技术目前仍是世界上尚待成熟的尖端技术,其关键核心技术、可靠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迫切需要解决远距离输送电力能源问题。特高压输电技术的采用,将会有效提高输送距离,提高输送容量,减少输电损耗,降低输电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并已明确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按照&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的原则进行。
  国内电网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和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技术引进,为中国特高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使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中国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自主创新,自主研究,自主开发已具备一定条件。经国家批准,国家电网公司已启动建设晋东南-荆门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和溪洛渡、向家坝送出&800千伏、640万千瓦直流特高压输电国产化示范工程,南方电网公司也开始了云南楚雄至广州穗东&800千伏、500万千瓦直流特高压输电国产化示范工程的前期建设工作。
编辑推荐:
相关热词搜索:
今年10月15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化解产...
福禄克公司是世界电子测试工具的领导者...
近日,国务院日印发了《&十二五&节能...
路灯节能改造本是个造福百姓,利国利民...中国特高压标准电压已成国际标准
日 来源: 互联网 【】 【】分享到:
中研网讯:  特高压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巴西,其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特高压“中国标准”的输出。  7月17日,国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与巴西国家公司总裁科斯塔签署了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首次走出国门。根据协议,双方进一步明确将共同分享在特高压建设、和方面的经验,深入开展沟通和交流,为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提供人员、资金和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致力于推动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的成功建设和实施。  在特高压出现之前,中国在输电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与方面“受制于人”,在竞争中没有什么发言权。而现在,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主导突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复杂的一项电力技术成就,彻底扭转了我国电力工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被动局面,诞生了“中国标准”,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相关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
  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获20项国际标准主导制定权,中国特高压标准电压已成国际标准。特高压工程的创新实践让中国电力数十年来第一次在国际上抢到了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体系。  中国特高压的创举,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赞许与认可。国际委员会(IEC)主席克劳斯·乌赫勒说:“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的特高压交流电压标准将向世界推广。”电气与工程师学会(IEEE)秘书长詹姆斯·普兰德加斯特则表示:“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最领先的。”  所以特高压技术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巴西,其最重要意义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特高压“中国标准”的输出。  与特高压技术相似,我国高技术的突破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创举。据媒体报道,7月3日,李克强总理到长沙的沪昆施工现场考察,听到施工负责人介绍高铁施工设备已出口海外,李克强高兴地说,中国、中国标准走出国门,既带动发展,也扬了中国人的志气!  在这里,李克强总理不仅强调中国装备要走出国门,也强调中国标准也要走出国门,这表明总理对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国门予以高度重视。  7月底,长达158公里、由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主体工程顺利通车。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虽然这一消息令人振奋,但安伊高铁项目还不能完全被视为我国高铁技术输出的成功标志,因为它是依据欧盟高铁技术标准建设的。安伊高铁全长533公里,多数路段由欧美公司承建,中国联手当地土耳其公司承建其中的158公里路段,所采用的相关技术装备、材料等都是由欧盟。  国际市场历来一直是欧美技术标准的一统天下,对参与海外工程承包的中资企业来说,采用欧美技术标准就意味着按中国标准设计制造的各种设备、材料全都不能用,不仅中方制造企业必须要按欧美技术标准重新设计制造各种设备与材料,还必须支付高昂费用于接受西方专业机构的技术检测与质量认证,通过之后才能被国外工程所接受和采用。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成本,削弱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而且在工程施工中,采用中方不熟悉的欧美技术标准,严重影响施工效率,还必须接受西方公司的质量监理与各种刁难。可以说欧美技术标准己成为中国产品与中资企业参与竞争的一大障碍。  在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的技术标准能被国外所接受,并成功开拓国外市场的事例屈指可数,特高压技术标准算是一个成功典型,能先于中国高铁标准率先走出国门。从独创性角度来看,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尽管能做到后来居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高铁技术并不具有中国独创性,而是先由日本研发出来,德、法等国也相继掌握相关技术。与此相对,中国的特高压则是完全由我国独创的先进技术体系与标准,填补了世界电力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所以特高压技术比中国高铁技术更牛,更值得国人骄傲。  在国际竞争中,技术标准竞争是比产品竞争更高形式的竞争,正所谓一流国家输出标准,二流国家输出技术,三流国家输出产品。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所采用的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将在全世界电力领域起到典型与示范作用,必将成为展示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的窗口,意义非凡。  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成为国际通行标准已成定局,这也就意味着来自他国的竞争者必须与中国特高压标准“接轨”,必须按中国技术标准制定的游戏规则出牌,否则就只能在竞争中出局。  中国技术标准是中国制造产品与中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开路先锋”,中国特高压技术标准打破欧美技术标准的垄断就是一个成功的先例。按总理说法是“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不仅是特高压技术标准,中国其他的技术标准也必须走出国门,有了中国技术标准“保驾护航”,才能有力提高中国产品与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上的竞争力。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国家能源局力推海上风电 装机规模将超预期...
近日,笔者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商务局有关人员走访部分家纺外贸企业时发现...
近几年在医药领域,包装机械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无论是打包机还是吹瓶机等都...
刚刚过去的7月份,在旺盛需求的推动下,北京住宅租赁市场成交量上升,且均5...
目前,整个地板行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在成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
近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14年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情况略低于之前预期...
8月5日报道 中国政府下属的调查机构“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亚光4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快餐产业大会上表示,今年1到51...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股票/基金&
中国特高压为什么能“走出去”
  中标美丽山项目,公司特高压技术将首次在海外项目中应用。这是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的重大突破,将大力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经验走出国门,进入海外市场。  中国特高压技术成熟,工程效益显著广受赞誉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当天,巴西当地主流媒体普遍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一项目将造福巴西人民,使巴西输电技术站在世界前沿。  世界对中国特高压技术的认可和赞誉,来自于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投运的特高压工程范例,这些工程单位容量造价低、损耗低、运行可靠。  日,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即溪洛渡左岸―金华±8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运,这已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投运的第6个特高压工程。  大容量远距离输送水电,这又是一个实例:从中国西南地区的到华东地区的、、浙江,尽管相距约2000公里,但借助特高压线路,能够在几乎一瞬间完成能源输送的全过程。  特高压电网统筹利用了全国环境资源,优化了电源结构和布局,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作为高效的能源配置平台,特高压在保障能源安全、经济、清洁发展中发挥出显著功效。通过特高压工程,中国西部的煤炭、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发电潜能得到激活。  目前,中国的水电装机、风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些清洁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远离负荷中心。  成熟的特高压技术和工程,使大型能源基地不再为“窝电”而担忧,能源优势可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东中部地区电力短缺状况极大缓解,迎峰度夏电力紧张期不再拉闸限电,当地能源消费需求得到满足―2013年,特高压送华东地区电量占其总外受电量的比例达到64%;在上海和江苏苏州,特高压输送的电能占到当地用电量的三分之一。  能源部前部长比尔?理查森在其题为《美国的第三世界电网》的文中说,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解决困扰了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几十年的电力问题,美国也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输电高速公路,这样才能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保证美国继续拥有可靠、高效的供电系统。  国家电网创新实践带动世界特高压技术发展  特高压出现之前,中国在输电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与设备方面“受制于人”,在竞争中没有什么发言权。  而现在,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主导突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复杂的一项电力技术成就,这彻底扭转了我国电力工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被动局面,诞生了“中国标准”,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近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发起的三项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填补了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的空白。  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获20项国际标准主导制定权,中国特高压标准电压已成国际标准。  特高压工程的创新实践让中国电力数十年来第一次在国际上抢到了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体系。  中国特高压的创举,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赞许与认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克劳斯?乌赫勒说:“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的特高压交流电压标准将向世界推广。”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秘书长詹姆斯?普兰德加斯特则表示:“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最领先的。”  已建、在建、将建的一批特高压工程,还成为支撑平台,使中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从过去的“仰人鼻息”转变为现在的“舍我其谁”,掌握了国际市场主动权、赢得了发展机遇。  通过参与特高压工程,仅用4年时间,我国电工装备企业就达到发达国家用了15~20年才达到的技术高度,不仅研制成功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输电全套设备,而且企业设计研发、制造工艺和试验检测能力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评价:国内特高压技术反哺其他电压等级,大大拉升了超高压产品性能,帮助中国产品成功打入海外市场,实现了高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国内知名电工企业负责人均认为: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华丽转身,中国电工装备受益于特高压。  目前,特高压设备已成为国内电工制造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一张金色名片。  国家电网公司中标巴西大型水电送出工程项目,标志着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经验走出国门,进入海外市场。  我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和实践,为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应用积累了经验,带动了世界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从世界电力发展角度来看,特高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高压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责任编辑:HN666)
07/15 15:0007/15 14:5307/15 14:5107/03 13:2507/03 02:5406/27 21:5406/19 11:1306/19 11:12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中国实现特高压技术、装备和总承包“走出去”新突破
&&来源:&&&&
原标题:中国实现特高压技术、装备和总承包“走出去”新突破  原标题:中国实现特高压技术、装备和总承包“走出去”新突破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闫晓虹) 巴西当地时间7月17日上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独立参与巴西美丽山水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二期特许经营权项目(以下简称“美丽山二期项目”)竞标,成功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和西班牙奥本加集团,中标项目30年特许权经营权。
  中国国家电网18日在此间透露,这是继美丽山一期项目之后,国家电网在海外中标的第二个特高压输电项目,也是首个在海外独立开展工程总承包(EPC)的特高压输电项目。项目运作采取投资+总承包(EPC)+运营的模式操作,标志着中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走出去”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与中国资源配置情况相似,巴西能源中心和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主要水电资源集中在北部亚马逊河流域,而负荷中心均在东南部的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地区,距离超过2000公里,亟需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巴西美丽山二期项目是巴西第二大水电站――美丽山水电站(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的送出工程,工程投资约70亿雷亚尔,投资回报率超过14%,将新建一回2518公里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两端换流站及相关配套工程,输电能力400万千瓦,项目计划于2020年投运。
  正在建设的美丽山送出一期工程同样采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巴西公司组成的联营体中标,一、二期项目将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西总统罗塞夫出席一期项目签约仪式,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罗塞夫总统出席一期项目奠基仪式,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典范。
  多年来,国家电网依托自主创新,掌握了特高压核心关键技术,在特高压电网方面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成为世界上唯一具备投资、建设、运营特高压输电工程能力的公司。特高压输电技术由于其技术领先、运行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等特性,获得巴西、印度等国家的青睐。
  国家电网此次独立中标美丽山二期项目,将有力推动中国国内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走出去”,积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与互利共赢。根据项目投资估算,国家电网投资建设美丽山二期项目,预计将带动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国产高端电力装备出口,推动国内优势电工装备企业到巴西当地设厂。同时,项目还将带动巴西当地电源、电工装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为当地创造1.6万个就业岗位,实现中巴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资 讯】: -
【行 业】: -
【商 务】: - 建设市场 -
刘朝晖: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自199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道路工程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开发、工程应用与人才培养,先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2项、863计划课题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4项和其他省部级纵向项目30余项;参与了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前期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并做为团队带头人组建了“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科技创新团队,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1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作为团队带头人,近5年来带领团队成员承担国家级项目37项,科研经费达2.5亿多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国家专利50项。
  多年来,围绕国家高速公路网升级提质的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国际道路工程领域前沿的重大科技问题,系统开展了道路工程耐久性技术研究,结合国家高速公路重点工程建设,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1) 发展了沥青路面耐久性设计技术。提出了重载交通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体系,建立了沥青混合料与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新方法,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 创新了沥青路面耐久性建造技术。开发了沥青路面性能提升的新材料,建立了沥青路面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实时动态控制技术,2009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开发了高速公路加铺与改扩建技术。研发了适用于重载交通的耐久性新型刚柔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加铺结构,发明了复合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功能材料,2012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南、河北等6省20
多条高速公路建设与改扩建工程,并被纳入交通运输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等行业技术规范,有力推动了公路交通行业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20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中主持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
  先后评为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特殊环境道路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负责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公路学会理事,湖南省公路学会质量监督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第四届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评为交通运输部优秀科技人员,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 来源: 中国公路网 作者: )
敬告: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为“中国公路网”,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中国公路网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今日信息概览
上周网友最关注公路新闻
上周网友最关注行业热点
中 路 公 告
[ 服务热线 (010) ] [ 在线服务QQ:6673744(大聪头)、(Dior甜心)、(左岸)、(沁雨) ]
京ICP备号-3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