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教你写一手好字个秒字大约用()秒的时间你连拍45下皮球大约用()分的时间1分钟你大约能写()个字

& “分析下列生物学实验:(1)下表是某同学用...”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分析下列生物学实验:(1)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该植物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最接近于蔗糖溶液B&(填表中字母)的浓度:
时间细胞数目蔗糖溶液
37(2)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右上图所示.请分析回答:①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二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如果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图中的典型神经递质&属于无关变量应予控制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X物质的浓度(mg/mL)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95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若用混有浓度为4n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抑制&(促进/抑制),原因是ATP合成减少,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也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3)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O℃、25℃环境中,每一环境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0.23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A&(填表中字母).实验过程中,能直接调节小鼠产热量和散热量的生理指标分别是B&和C&(填表中字母).其中表中A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2-盐城三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分析下列生物学实验:(1)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图中的表格和图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题干中提出,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因此浓度B中有20个左右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属于该细胞的等渗溶液.浓度A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浓度CD大于细胞液渗透压.(2)在对照实验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他变量均为无关变量.(3)进入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会增加,该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减;而此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A、B、C三项指标分别对应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肤血流量.
(1)等渗浓度是指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如表可知,有20个左右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为B,即等渗浓度为浓度B.(2)①题中提出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ATP,而典型神经递质属于无关变量应予控制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该实验中,自变量是X物质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若用混有浓度为4n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表格中细胞内ATP的浓度降至50 nmol/mL,这会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也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3)进入0℃环境时,从表格中A、B、C三项指标可以看出,A指标在刚置于O℃条件下时就升高了,而B指标是逐渐升高的,C指标是有所下降.进入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会增加,该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减;而此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A、B、C三项指标分别对应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肤血流量.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并且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又会反过来抑制该激素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故答案为:(9分)&& (1)B&& (2)①典型神经递质&& ②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抑制&&& ATP合成减少,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也妨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A B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
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对照实验的原则、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分析下列生物学实验:(1)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分析下列生物学实验:(1)下表是某同学用...”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分析下列生物学实验:(1)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该植物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最接近于蔗糖溶液____(填表中字母)的浓度:
时间细胞数目蔗糖溶液
37(2)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右上图所示.请分析回答:①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二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如果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图中的____属于无关变量应予控制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X物质的浓度(mg/mL)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95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若用混有浓度为4n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____(促进/抑制),原因是____.(3)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O℃、25℃环境中,每一环境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0.23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____(填表中字母).实验过程中,能直接调节小鼠产热量和散热量的生理指标分别是____和____(填表中字母).其中表中A的分泌受____激素的调节.”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分析下列生物学实验:(1)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该植物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最接近于蔗糖溶液____(填表中字母)的浓度:
时间细胞数目蔗糖溶液
37(2)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右上图所示.请分析回答:①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二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如果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图中的____属于无关变量应予控制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X物质的浓度(mg/mL)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95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若用混有浓度为4n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____(促进/抑制),原因是____.(3)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O℃、25℃环境中,每一环境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0.23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____(填表中字母).实验过程中,能直接调节小鼠产热量和散热量的生理指标分别是____和____(填表中字母).其中表中A的分泌受____激素的调节.”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14可用打印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备课教案一、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 1、数数。 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个小 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 识计数单位“千” 、 “万” ,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 、 “写一写” 、 “读一读”等操作、表 达、思考
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 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 、 “议一议” 、 “估一估”等活动让学 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 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 、 “估一估” 、 “量一量”等活动,让 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 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 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 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 以内 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 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 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 4 位一 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 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 数。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 ,了解计数单位 “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 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 内的数。 (2) 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 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 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 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能正 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 大小。1(4) 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会对较多物体 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2、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 在边操作 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 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 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 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之间的进率。 (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3、关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 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 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 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2) 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 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 的有关知识。 (3) 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 加深对数的 理解和认识。 (4) 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 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 教学措施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 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 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 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 “一碗黄豆大约有多 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 感。 教学设计 1、数数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 页例 1~例 3,第 4 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 程,认识计数单位“千” 、 “万”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 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 、 “万” 。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 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有哪些? 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 100 大的数,还知道些什 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 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 100 大的数, 那就肯定会有比“个” 、 “十” 、 “百”还大的计数单位, 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 1 根,1 捆 10 根,1 捆 100 根,让 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 并说一说 1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 一,10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 教师: “一” 、 “十” 、 “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 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 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 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 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 10 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 “千” 是比 “百” 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 100 、 200 、 300 ?? 1000。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 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 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100、500、,让学 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 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2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 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 介绍计数单位“万” 。 出示例 2 示意图。 一摞纸是 1000 张, 这里一共有多 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 桌一起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10 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 10 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 、3000?? 10000。 3、 整体认知计数单位, 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 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 3 页例 3) ,让学生看 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 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 )张 1 角是 1 元, ( )张 1 元是 10 元, ( ) 张 10 元是 100 元,10 张 100 元是( )元,10 个一千 元是( )元。 (2) 完成第 4 页课堂活动第 1~4 题, 学生独立思考, 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 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 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 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后记】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 页例 4、第 6 页例 5,第 7 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 组成。 2、 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数感。 3、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培养自主探索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数“翻坎数” ,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 97 根,另一 堆 5 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 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 99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少?100 之后再数 1 根是 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 1 个“零” 。 (2)101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 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 1 个“零” 。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 100 根小棒和散的 20 根小棒各 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 109 是“100”与“9”合起来,110 是 100 与 10 合起来,突出 101 与 110 的区别。 (3) 引导学生观察 120 根是 1 个 100, 2 个 10。 (让 学生动手捆 1 个大捆,2 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 120 就是由 1 个 100 和 2 个 10 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 197,让学生读一读, 说一说 197 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 199 到 200 时,怎 样拨? ①观察个位,9 个一再数 1 个一是多少个一?(10 个一)10 个一又是多少?(10 个一是 1 个十)在计数器 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 10 个一,在十位上拨上 1 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 10 个十。10 个十是多少?(10 个十是 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 10 个十,在百位上拨上 1 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 990 与 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 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 说 990 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 10,怎么拨?怎么数? (2)突出 。 ①1000 之后再数 10, 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 (十 位)拨几个?(1 个)1000 加 10 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 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 1 个“零” 。 ②1010 之后再数 10 怎么拨? ③从 1020 再拨到 1300 怎么拨? ④从 1300 拨到 1400 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 880 拨 到 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3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 990、1000 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 。 ①1900 之后再数 10, 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 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 1990。 ②1990 之后再数 10,十位上是多少?(10 个一十) 十位上怎么办? (10 个一十是一百) 百位上是多少? (10 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 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 是多少?(2 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 2000 到 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 1 题。 (老师和全 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 2 题。 (男、女同 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 3 题。 (各大组接 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 4 题。 (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 3500,再说由( )个千和( )个百 组成。 (2)先拨 4020,再说由( )个千和( )个十 组成。 (3)先拨 6003,再说由( )个千和( )个一 组成。 3、说一说 (1)5400 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 (2)4070 是由( )个千和( )个十组成。 (3)2496 是由( )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 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后记】2、写数读数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 页例 1,第 9 页例 2、例 3,第 10 页课 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 能正确写万以 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写的方法。 2、会正确地写数表达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 3、 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 小鸟图、鸟巢图、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位顺序 创设情景:小鸟回家 教师拿出 5 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 在一横排) ;5 名学生分别拿 1 张纸片,上面写个位、十 位、百位、千位、万位。 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鸟儿 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能记得自己的家。 (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 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 (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 1 个鸟巢里)十位鸟 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己的家。 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 找个窝住下吧。 (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 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全班鼓掌祝 贺)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数位的顺序吗?(学 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 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 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 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 边。 二、学习写数的方法 教师: 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学生列 举出计数器)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 1、写没有零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学 生写:85)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请一学生拨 珠,可以拨三位数(285) 、四位数(3247) ,教师出示相 应的算珠图。其余学生试着写数。 (填写例 1 的空) 讨论:像这样没有 0 的数怎么写? 启发学生逐步说出: (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 (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 数; (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 数,最后写个位数(也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 写) 。做第 8 页的“试一试” 。2、写末尾有 0 的数教师在 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 1)的数有什么不 同? 刚才(例 1)的 3 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 珠,每一位上都是 0 以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 0。而 这两个数中,第 1 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第 2 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4(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 (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 这一位上写 0。然后做第 9 页的“试一试” 。 3、写文字表示的数 出示例 3 四千八百三千零七十五 (1)先让学生尝试写。 (2) 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 全班交流写法。 (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 叙述的数的写法: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写几,一个 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 0。然后做例 3 后面的“试一试” 。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中的 4 个题目。 (独立完成,小组互 相检查) (2)老师课外收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万以内 的数, 让学生写。 (如全校学生人数、 电器商品的单价等) 四、小结 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 五、课外实践 回家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 【后记】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1 页例 4、例 5,第 12 页例 6 及第 13 页 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 能正确读出万 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读的方法。 2、会正确地读数来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 3、 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读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读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电视机大 约是 3400 元,学校学生人数为 2806 人,妈妈的工资一 个月是 1320 元?? (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 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 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数中有 0) 这些数你们会读吗?今天我们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二、学习读数的方法 1、读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 315,并在黑板 上板书算珠图。 学生写:315 读作:三百一十五。 请一名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659) ,也可以拨 四位数(1236) ,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 其余的学生试着读数。 讨论:像这样没有 0 的数怎样读?(以小组的形式 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 下读,千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 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数吗?怎样读呢?(同 桌练习) 2、读末尾、中间有 0 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 先让学生试读这些数, 并与刚才读过的数比较, 有什么不同? (2)教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数 中,有的 0 读出来,有的 0 不读,教师板书读法) (3)讨论:什么样的 0 要读,什么样的 0 不读?引 导归纳出:末尾的 0 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 0, 只读一个“零” 。 (4)做第 11 页、第 12 页的试一试。 3、出示例 6, (1)让学生试读。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 (全班交流) (3)最后引导归纳: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我们读 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 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的 0 不读,中间有 0 的数不管 有几个 0 都只读一个 0) 。 三、巩固练习 1、读数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1)题,读数是口 头练习,不用笔写。 (自由读,和小伙伴互读互听,全班 抽读) 2、课堂活动第 2(2)题 3、老师收集一些生活、生产中万以内的数,让学生 读一读 四、小结 你会读万以内的数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外延伸 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同伴交流。 【后记】3、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7 页例 1、 例 2, 第 18 页例 3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51、结合具体数据,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 较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归纳出 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体验探索的过程, 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挂图出示: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 自己的年龄大。 (出示两只海龟, 背部贴有表示年龄的卡 片 9 和 15)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比一比,哪只海龟的年龄 大? 怎样表示? (9< 15)提问:9< 15 ,你是怎样想的? (一位数小于两位数) 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了一只 51 岁的 海龟,它和 15 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 示?(15<51)4 只老海龟听说比年龄, 也爬过来凑热闹, 你们看,一只活了 200 岁,另一只活了 800 岁,第 3 只 活了 1000 岁,第 4 只活了 1100 岁,怎样比较海龟的年 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 1 教师出示例 1 的线段图。 先引导学生把 4 只海龟的年龄在图中表示出来,并 说一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1)比较 4 只海龟的年龄。比较:200 与 800 的大 小。 (小组合作,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①图中前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小,所以 200<800。 ②2 个百小于 8 个百,所以 200<800?? 比较:800 与 1000 的大小。 (相互交流,说比较的 方法) ①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 800<1000。 ②三位数都比四位数小,所以 800<1000。 ③8 个百比 10 个百小,所以 800<1000。?? (2)试一试。 (小组合作,说出比较的方法) 比较:800 与 1000 的大小,1000 与 1100 的大小。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情况,重点让学生说出 比较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讲解。 2、教学例 2 (1)出示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 是怎样比的。 小组汇报结果 3200 大于 514,因为 3200 是四位数, 而 514 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 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 ,全班汇报交流,着 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比的。 3、教学例 3 (1)出示 00○3250,先让学生独立 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讨论怎 样比较 3300 与 3250 的大小。 (2)全班汇报得出:,先比较千位一样 大,再比较百位,3300 的百位 3 比 3250 的百位 2 大, 所以 。 (3)归纳总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 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4)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 ,并给同桌说出怎样 比的。 4、师生总结 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 数位一样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 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三、巩固运用 (1)做 18 页的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 题,先让学 生独立做,再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谁大谁小的理 由。 (尽可能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2)足球活动。 (第 19 页第 3 题) 本题设计成实践活动的形式,在足球模型上写出数 (教师在其中一个球上标出 5000) ,另外准备两个篮子 (一个写大于 5000,另一个写小于 5000) ,学生按要求 把球捡到指定的篮子里,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 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的大小比较。 (3)游戏:比较大小。 (第 19 页第 4 题)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同桌两人出手指, 每出一次, 将两人手指个数加起来填入自己选定的一格中(和为 10 时不记) 。 连续进行 3 次, 各自组成 1 个三位数, 数大者获胜。 ②师生先示范,然后同桌同学游戏。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后记】4、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0~22 页例 1~例 4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 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 2、 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探索和理解估计 的方法。 3、 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 发 展数感。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 学具:书、尺子、4 人小组每组 1 袋黄豆。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估一估61、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看看谁在忙呀? (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 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 起做生意。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 挂图出示货柜上的 4 筒笔。 (特别提示:4 筒笔一起 出示)教师:大家想知道吗? 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 哦, 这是一个好办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较 大数的估计” 。 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 。 2、教学例 1 (1)挂图出示 3 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 (苹 果中的“900 个”先不出现) (2)议一议:这 3 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3 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 ②这 3 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 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不同?(每个的大小不同) ③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 (橘子个数多, 因为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为什么?(柚子的 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 a、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b、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少一些。 c、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d、苹果的个数比柚子的个数多得多。 ?? (3)为什么说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 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4)教师出示:在苹果图上标出:苹果有 900 个。 请大家具体估计橘子与柚子的个数。 橘子大约有多少个? (950 个、 1000 个、 1100 个??) 让学生自由发挥,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说出估计的理由。 (因为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大约有多少个?请大家估计。 学生可能估: 大约是 100 个、 200 个、 80 个、 50 个?? 请学生说出估计的理由。 (因为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 少得多) (5)学生活动:根据刚才估计的结果选出橘子、柚 子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第 20 页上面的表格。 做完以后 请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并说出理由。 (6)做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1 页) ,学生独立做,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教学例 2 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估计出橘子、柚子的个数。 现在你们估一估小明家货柜上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好吗? 教师:要估计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应先知道什么条 件呢? 教师:真能干,和老师想的一样。刚才,小明已经 悄悄告诉我了,1 筒大约有 50 支铅笔。 教师:现在,请聪明的孩子来猜一猜吧。 学生纷纷猜支数。 教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各有各的想法,那么你 们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想法呢?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可以先 估计出 1 份是多少,再看看要估计的是这样的几份,得 出几份一共是多少。 二、量一量,估一估 1、教学例 3 教师:刚才大家估计了小明家笔筒里的铅笔数,现 在一起来研究我们的数学书。 (挂图出示书上例 3 中的 3 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 解决) 教师: 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你们的数学书的厚度, 并填在书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数学书一共有多 少张纸。 (1)1 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cm; (2)这本书大约有(70)张。 教师: 刚才大家量出了 1 本数学书的厚度接近 1 cm, 那么大家再猜猜到底要多少张纸才最接近 1cm 呢? 学生纷纷猜想,师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1 本书有 (70)张纸――厚(1)cm。 (挂图出示)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 估计这样的 700 张的厚度大约是 ( ) cm。 ) 学生自由活动,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两两商量, 猜一猜。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 的。 最后师生一起填出答案。 (挂图出示) 700 张纸有这样的(10)本书――厚(10)cm。那 么这样的 1400 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cm,让学生独 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和刚才一样,我们首先应该估 计出 1 份是多少,再来推测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用这 种方法,比较大的数都能估计出来。小朋友,你们学会 了吗? 三、做一做,估一估 教学例 4。 教师:大家初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老师这儿真有 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教师发给每组 1 碗黄豆, 请大家小组内商量、 讨论, 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得出这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比一 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察看各组情况。对 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看书,先说说书中的小 朋友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探讨出各种可行 的方法,完成此项推理方法。7学生汇报讨论得出方法。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对较大数进行估计 的方法就是先找出 1 份是多少,再看有这样的几份,就 能推测出一共有多少了。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赶快行动 吧,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 四、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第 22 页的课堂活动第 2 题。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并说 说你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给同 学们讲讲,好吗?学生回答(略) 。 【后记】5、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5~27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与复习, 学生能对本单元万以内数的数 法、读法与写法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 等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形成万以内数的概 念。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回忆整理 (1)教师: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本单元主要学习 了哪些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写数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二、自主复习 1、数数 以一个人数、 小组一起数或全班一起数的方式进行。 一个一个地数,从 597 数到 610; 一十一十地数,从 3990 数到 4080; 一百一百地数,从 600 数到 1300; 一千一千地数,从 1000 数到 10000。 2、写数读数 (1)复习计数单位。 教师:小朋友们都会数这些数,真棒!我们要准确地 数数,就要知道计数单位及数位。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 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2)复习进率。 教师: 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请小朋友 们填一填书上第 25 页的第 2 题。 学生填完后汇报: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 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在刚才板书的计数单位 间标示出进率。 教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进率是多少? (3)复习数位及数的组成。 教师:每个单位都有它的位置,就是数位,如下图。 千百十个? ? ? ? ? ? ? ? ? 〖4〗 ? 教师: “千”所在的位置叫“千位” 。你能说出计数 单位“个、十、百”所在的位置叫什么吗? 教师:千位上的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这 个 2 表示什么?(表示 2 个千)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说出百位、十位、个位 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教师:也就是说 2 个千、4 个百、1 个十和 3 个一组 成的数是(2413) 。 (4)写数。 教师:你会写几个数吗?请写在书上。并写出后面两 个数,再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及读法。 (主要是“0”的 读法。 ) (5)游戏:你说我写。 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然后 交换。 (6) 汇报写数情况。 请两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他 们刚才所写的数。 (按左右各写一竖排) 3、大小比较 (1) (学生写好以后,教师在学生刚才写出的几组 数中间画“○” )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吗?(抽学生口 答)谁能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2)写数小竞赛:每个大组报出 1 个数字,要求 用这 4 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四位数 (或最小的四位数) 。 每 个大组派 1 名同学上台写数,并说一说怎样才能使写的 四位数最大(或最小) 。 4、较大数的估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要用到估计,接下来我们一起 来估一估。 (1) 教师: 我们学校有 6 个年级, 每个年级 2 个班。 如果按每个班 40 人算, 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 人吗?这样的几所学校大约有 10000 人吗?请 4 人小组讨 论一下。 (2) 教师: 哪位勇敢的孩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估计 的?估计的结果怎样? 教师: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吗? (3)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过估计?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作业8教科书第 26~27 页的练习三。 【后记】二、认识图形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 拼组图形四个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 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 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 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 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行四边形。 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 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 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3、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 排的。 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 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 拼图。 (3)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合作探索,以及对平 行四边形边角的认识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2、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学习,要重视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 察比较,合作交流的活动来进行。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 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 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 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 能积极参与图形拼组活动, 从中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关键: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占主导的 阶段。因此,本单元教学中,应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 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 多种感官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教法的选择应以发现教 学法为主,演示法和操作法为辅。 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 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 与图形有关。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 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教室的黑板、方巾等。教学时,要 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 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在提 供大量的、形象的研发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 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拉一拉、摆 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 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 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 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 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 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8~29 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 2、 在对长方形、 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 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 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教学挂 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 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 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 哪些图形。 ) 2、 在我们的生活中, 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9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 好! 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 讨的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 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 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 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 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 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 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 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 直尺和三角 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 4 条边、4 个 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 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 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 长方形、正方形的 4 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 位置正好是相对的, 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边。 同样, 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 相等。 (2)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 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学生 这样折: 正方形的 4 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 4 条边 都相等。学生这样折:正方形 4 个角完全重合了,说明 正方形的 4 个角都相等。 (3)选用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 不同,而正方形的 4 条边都占相同的格,说明长方形的 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 4 条边都相等。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 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以下板书) 长方形边:有 4 条边,对边相等 正方形边:4 条边都相等 角:4 个角都是直角 角: 4 个角都是直角 四、巩固拓展 1、拼图游戏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 1 个长方形和正方 形,你能拼出来吗?(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 2、运用探索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请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为什么 这样填。 (2) 对于上面的长方形纸片, 你能折出一个最大的 正方形吗?如果能折出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 请你把下边的图形用一条线分成 1 个长方形和 1 个三角形,试画出这条线。 (4)中有( )个长方形, ( )个正方形。教师 要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 展示。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生活中, 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 【后记】2、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2 页例 1、例 2 及第 33 页的课堂活动, 练习五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 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挂图、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挂图,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 行四边形的物体。 (如果没有,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挂图后教师提问:在挂图中你看到了哪些 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 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 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挂图中的有关 平行四边形突出出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 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 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出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 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 四边形?10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 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 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 次分组活动。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 性?(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 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 2、3 题,然后交流。 (2) 完成练习五第 1 题,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 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 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 2、3、4 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 5 题,然后交流。 (5) 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 然后全班汇报交 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 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 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后记】3、拼组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5 页例 1、例 2 及第 36 页、第 37 页的内 容。 【教学目标】 1、 能用三角形、 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 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 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 加深学生对简单几 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学好数 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 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挂图,介绍了关 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 36 页的内容制作成挂图, 出示完后, 让 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 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挂图,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出示教科书第 35 页例 1 中的树、 鱼、 帆船 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有的说是这样形状,有的说是那样形状,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 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 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 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 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如鱼可以这样 拼: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 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 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 37 页第 1、2、3 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总结。 【后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 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 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2、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 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的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 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 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 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为了让学生能理 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 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 5、探索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 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 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 感。 7、实践活动 学习“当家”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8、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 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的 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初步学习探索规律,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去处、减法去 处的意义。 (2) 在情境中, 运用已有的 100 以内加减法的知识 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 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 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并作出适 当的说明。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 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11三、三位数的加减法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 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 2、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在教学 过程中,应注意落实“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 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 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 (2)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难点: (1 ) 三位数笔算加法中的进位问题和三位数减法中 的退位问题。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关键: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 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 移的学法指导。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 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 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提供了相应的 生活实例和背景,老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 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 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 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 些估算,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练习中,也应注 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 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 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 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 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 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 实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同时 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 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教学设计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8 页的主题图,第 39 页例 1、例 2 及相12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 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 培养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 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 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 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 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 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 厅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 识。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1 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 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出示第 39 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 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 少多少个) 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 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 8 个十加上 5 个十等于 13 个十,也就是 130。 8 袋加上 5 袋共 13 袋, 每袋 10 个, 13 个十就是 130。 从 80 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 130。 从 50 里面分 1 个 20 出来, 80+20=100, 100+30=130。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 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 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80-50 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 80-50=30 的 呢? 学生可能回答: 8 袋减 5 袋等于 3 袋,也就是 30。 8 个十减 5 个十等于 3 个十,也就是 30。 想加法做减法, 因为 30+50=80, 所以 80-50=30。 ??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练习 39 页例 1 下面“试一试” 3、教学例 2 (1)出示例 2 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 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 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 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 300 开始, 一十一十地往后数, 数 5 个十, 即 350。 3 个百加 5 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是 350。??第一堆 苹果有多少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 同上,略) 4、练习 39 页例 2 下面“试一试” 5、小结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六 1~4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后记】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 40 页例 3、例 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 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结合具体情景,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 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例 3 和例 4 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列口算各题。 70+20= 80-50= 35+15= 70+80=13800-200= 870-70= 300+400= 0-200= 让学生说一说, 300+400 是怎样算的?720-200 又是 怎样算的?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 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3 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 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 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 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 你们的计算对了吗?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 400+500=900 是算对了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可以把 400+500 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 900,如 果两次加起来都得 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 500+400,如果 500+400 也得 900,说明 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 900-400 看能不能得到 500,如果得 500, 说明我算对了。?? 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 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 一遍的方法, 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 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 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2、教学例 4 出示例 4 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 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教师:600-400=200 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小结:要检验 600-400 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 600-400 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 600-200 看能否得 400,也可以用 200+400 看能否得 600,像这些方法都可 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 课堂活动 1~3 题。 练习六第 5~8 题。 【后记】 2、加减法的估算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5~46 页例 1、例 2 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 练习。 【教学目标】 1、 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 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 识。 2、 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 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 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 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 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 (1) 教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 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教师:你是 怎么知道的? 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 约有 50 人。 (2) 教师: 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 人。 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 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就是估计,可以用“大约”是 多少来进行表示。 2、教师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 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 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 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 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 果,这就是估算。 3、教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 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 (出示挂图或出示挂图) (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 (3) 议一议: 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 样列式?(板书) 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的过 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如果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 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 法,那就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 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14(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 (5) 同学们真能干, 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 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 (6)认识≈,介绍≈的读写,试写≈,比一比谁写 得又好又美观。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 (教师板书) (8)初步练习:45 页“试一试” 。 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 (1) 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 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 一个小难题, (挂图出示: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 字幕“载货 917 个” ,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 “载货 470 个” 。 最后出现问题: 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 个?) (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3)怎么估算?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 帮助张大叔。 (4) 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 并说 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 (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 (6)初步练习:46 页“试一试” 。 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 (1)完成第 46 页课堂活动,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 法。 (2)完成练习七第 1、2 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 题?还有什么遗憾? 【后记】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7 页例 3 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 初步学会减法的 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 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 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 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 (挂图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 了张强 326 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 学习用品柜台。 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 一件是随身听, 标价为 187 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 525 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 看着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 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 326 元,如果买 1 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 元? ③如果买 1 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 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 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 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 多。 (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 论) (5) 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比一比 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 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 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 ,这 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 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47 页“试一试” 。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四、总结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 憾? 【后记】3、三位数的加法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1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练习八 1~4 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 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15实际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儿童用品商场开 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 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出示儿童商场挂图,依次出现服装、文具、玩具等 儿童用品。最后随着各种物品出现一张价目表:滑板车 220 元/辆,儿童录音机 260 元/部,自行车 433 元/辆,照 相机 418 元/部。 教师:你从这张价目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屏幕上依次 出现这些问题) 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 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买 1 辆滑板车和 1 部录音 机共要多少元?买 1 辆自行车和 1 部照相机共要多少 元?(屏幕上只留下这两个问题) 教师: (指着第 1 个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 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 (板书课题)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 1、教学例 1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 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 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 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2、教学例 2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 1 辆滑板车和 1 部录音机共要 480 元,要求买 1 辆自行车和一部照相 机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433+418)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买 1 辆自行车和 1 部照相机大约一 共要多少元? 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 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 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 你能算出 433+418 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 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 (学生说,教师板书) 教师: 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一项非常 重要的本领,你们都会算吗?请在作业本上算一算,已 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 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 3+8 满十怎么办,十位上该怎么 算? (4) 议一议: 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 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 上个位进上来的 1。 3、练习:52 页“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教师:小朋友通过动脑筋,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 真能干! 请看,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智慧星, 想要吗? 只要答对里面的题,星星就会属于你。 (1)教科书第 52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 题。 (2)先估算,再计算:练习八的第 2 题。 (3)用竖式计算:练习八的第 3 题。 【后记】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3 页的例 3、例 4 及课堂活动,练习八第 5~10 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培养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 提高估算意识和能 力。 【教学重点】 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 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 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展示台、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6+1= 6+4+1= 7+5+1= 9+3+1= 2、笔算下面各题 175+108 359+217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3 (1)出示挂图。 教师: 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面养了猪, 还养了奶牛, 长得可好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屏幕出示一农家院里面的奶牛,其中一头奶牛说: “我们共有 153 头。 ” “这算不了什么,我们比你们多多 了,整整多了 270 头。 ”旁边出示说话的一头肥猪。 教师:小朋友们,听了肥猪和奶牛的话,你们了解 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指一名学生说出知道了哪些信息。 (奶牛有 153 头, 肥猪比奶牛多 270 头)16你最想知道什么?(肥猪有多少头) (2)你能估计一下肥猪大约有多少头吗? (3)你们想知道肥猪到底有多少吗?请列式: 153+270 你会算吗?请试一试,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算,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学生算完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 出来的。 然后指一名学生到台上来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2、教学例 4 出示例 4 主题图。 教师:在这一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 知道什么? 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1 辆自行车多少元? 请学生列式:125+378 让学生计算,然后同桌交流算法,特别提醒个位和 十位相加的结果都满了十后怎么办? 小结:我们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时候,哪一位 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3、初步练习 53 页“试一试” 。 4、议一议怎样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3 题,学生列式计算,交 流算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出示第 54 页第 2 题图。 ①张全跳了多远?李勇呢?请学生自己列式,全班 集体订正。 ②集体讨论: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算一算。 四、练习 (1) 出示练习八第 7 题图。 学生自己在作业本上提 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和竖式,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 5、6、8、9、10 题。 (3)第 57 页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 的想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妙。 五、总结 【后记】4、三位数的减法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8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 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 的价值。 【教具准备】 人民币、情景图、挂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 星期天妈妈带了 340 元, (出示人民币图) 带雯雯来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真多, (出示图片) 普通计算器 120 元, “文曲星” 235 元。 请帮雯雯算一算: 买 1 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 3: 我先列出算式 340-120, 然后用竖式写出来, 像这样:340-120220 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 3-1=2,最后就等于 220 元。 教师:对,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 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你很会学习。 教师: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 220 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 理吗? 教师:如果妈妈买“文曲星” ,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一算吧。 (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 题有什么区别?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 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 么呢? (3)教师:如果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 元, (出 示图片)够吗?还差多少元呢?(学生尝试计算) 520-340=180(元) 。520-340 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 三、巩固深化 (出示例 2)教师:看看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 大家都计算出来了, 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 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四、综合练习 1、59 页“试一试” 2.第 59 页课堂活动 【后记】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17教科书第 60~62 页例 3、例 4、例 5 及课堂活动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 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计算器、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昨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算一算,说说你 发现了什么。 51-8= 510-80= 517-85= 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运用 1、学习例 4 (1)引出问题。 育林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 其中男同学 327 人, 女同学 248 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一: 全校一共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327+248=575(人) 。问题二:男同 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学生列式:327-248= (2)学生尝试计算并质疑。 教师:计算这道题,你又遇到什么新问题吗? 教师:大家自己先想想办法,然后与同桌的同学交 流。 (3)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个位、十位上都不够减时,你 是怎样算的? 教师:个位上算得很好,十位上的数也不够减,又 怎么办? 教师:那百位上得几? 教师:你知道不够减向前一位借 1 做 10,这一点很 不错。那你最后答案就是 189,对吗?好像有不同的看 法,谁来说一说? 教师: 那最后答案是 79, 到底谁对呢, 谁来评一评? 请说明理由。 (学生再作尝试) 教师:看来大家都看到了第 1 种做法的问题所在, 但这样的连续退位减法,要记住哪一位退了 1,好像并 不容易。 教师: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整演示一遍。 (教师板 书或演示,并与学生一问一答)提问:个位够减吗?个 位不够减从哪一位退 1?退 1 后个位上是几减几?得 几?十位上的 2 怎么办?现在十位够减吗?十位不够减 从哪一位退 1?退 1 后十位上是几减几? 百位上是 3 怎么办?现在百位够减吗?退 1 后百位 上是几减几?得几?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完成竖式。 327-248 ÷79 (4)教师小结:谁来说一说,连续退位减法与不连 续退位有什么区别?应注意什么? (5)尝试练习: 60 页例 4 下面的“试一试” 。 2、学习例 5 (1)引出问题:电影院里有 800 个座位,还剩多少 个座位?学生列式:800-575。 (2) 学生试算后, 交流算法: 个位上 0 减 5 不够减, 要从十位上退 1, 可十位上是 0, 所以又要从百位上退 1, 这样十位上变成 10。 再退 1 给个位后, 十位上又变成 9, 个位上变成 10。然后从个位算起,所以 800-575=225。 (3)教师借助计数器进行订正并评讲:十位上的 0 退 1 后变成 9,是因为 0 的前一位退 1 给 0 后把 0 变成 了 10,10-1=9。所以在给 0 打上小“? ”的同时也要给 0 前面的那一位打上小“? ” 。 (4)尝试练习:61 页“试一试” 。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 1~3 题。 四、课堂小结 【后记】5、探索规律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6~67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 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 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 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挂图、题卡。 2. 课前准备: 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 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 “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 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 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 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 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 (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181.教学例 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 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 300 千米远的 成都。 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 300 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 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 100 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 1 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 66 页例 1 填表, 可独立填, 也可 讨论合作填。 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 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 就不断减少。 2.教学例 2 教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 个笑话。 小明今年 8 岁,小华今年 9 岁。小华对小明说: “我 比你大。 ”小明不服气地说: “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满 9 岁,就和你一样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们说的 实际上是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探索年龄的规律。 请小朋友将收集到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年龄填在题卡 上。今年 5 年后 10 年后( )年后父(母) (岁)学生 (岁)相差(岁) (1)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表格怎样填,说说这样 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结果。 (2)观察所填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应用 (1) 刚才大家探索有关年龄的规律, 下面我们来玩 一个对手指的游戏。教科书第 67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2)教科书第 68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3)●○●●○●●●○●●●●( )将图填充 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给最喜欢的、最要好的朋友。 (蕴含 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数学接龙游戏。 可以小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 1 个人说一个数 2, 后边的人接着说比前一个多 3 的数。 也可以由大数递减为较小数。 四、小结 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五一”长假小朋友会过得非 常快乐。老师知道,今年 5 月 1 日是劳动节,明年 5 月 1 日小朋友会过什么节呢?小朋友,像这样有规律的现 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认真观察、思考,就能发现更多 的规律。 【后记】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8~69 页例 3、例 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 体会找规 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 激发学 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 并让学生体会 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知渠道。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教学挂图、正方形 6 个。学具:小正 方形 6 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 看(出示挂图)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 旗, 它们的色彩搭配、 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 再看 (出 示挂图)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 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 想去探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初步探索 1、教学例 3 (1)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挂图出示例 3。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 3 个图都是由几个正方形 摆成的?我们能用 6 个正方形依次摆出每一个图形吗? 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摆, 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 教师:观察这 3 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说: 这些图都是用 6 个正方形摆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 1 个,下一排依次少 1 个。 上面是 0 个,下面是 6 个;上面 1 个,下面 5 个; 上面 2 个,下面 4 个。 依次从下一排的左边移 1 个到上一排。上一排是 0、 1、2 个,下一排是 6、5、4 个??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发现,就是这 3 幅图的排 列规律,这 3 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你写一手好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