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和土茯苓煲汤一起煲汤可以吗

土茯苓和狗肉同吃行吗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土茯苓和狗肉同吃行吗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指导意见:你好;可以的考虑不会有影响的,建议你不必担心的,平时多喝水,祝您身体健康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鎮ㄥ彲鑳藉叧娉ㄧ殑鎺ㄥ箍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汤饮类姜苏饮
【原料】生姜15克,紫苏叶10克,红糖20克。
【制作】将生姜、紫苏叶放入锅中,加水约500克,煮沸入红糖趁热服。
【作用】发汗解表,祛寒健胃。对风寒感冒,尤其是肠胃型感冒有明显疗效。
【原料】金银花15克,大青叶10克,蜂蜜50克。
【制作】将金银花、大青叶放入锅内,加水煮沸,3分钟后将药液滤出,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作用】清热解毒,解表退烧。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等症。
桑叶薄荷饮
【原料】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3克,苦竹叶15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桑叶、菊花、薄荷、苦竹叶加适量水,煮沸,过滤药液。饮时加入适量白糖,代茶频服。
【作用】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
【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作】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作用】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原料】乌梅肉10克,麦冬15克,生甘草5克,桔梗10克,沙参15克,玄参15克。
【制作】将上药制成粗末,混合备用。每次用10克放入茶杯中,以沸水冲泡,当茶饮。每日3次。
【作用】清咽利喉,润肺止咳。适用于风热侵肺所致咳嗽、咽喉痛等症。
糖蜜红茶饮
【原料】红茶5克,蜂蜜、红糖适量。
【制作】将红茶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盖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与红糖,趁热饮用。
【作用】温中健脾,助消化。适宜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原料】鲜姜30克,红茶20克。
【制作】红茶加水200克,小火煎煮30分钟滤过茶汁,再用200克水煎煮1次,合并两次茶汁。鲜姜捣碎,用纱布绞汁,并加到茶汁中,亦可加白糖适量,搅匀温服。
【作用】祛寒健胃。适宜于肠炎、细菌性痢疾、腹泻、腹痛等症。
【原料】玉米须100克。
【制作】玉米须洗净,加水500克,小火煮30分钟,静置片刻,汁液滤过,加白糖适量。
【作用】利尿消肿。适宜于水肿、慢性肾炎患者。
【原料】老丝瓜1段,白糖50克。
【制作】将丝瓜洗净切碎,水煎去渣取汁,调入白糖溶化即成。不拘时饮用。
【作用】凉血止血。适宜于热伤阴络而引起的便血、尿血、痔漏下血等症。
【原料】羊乳250克,竹沥水20克,蜂蜜20克,韭菜汁10克。
【制作】先煮羊乳,熟后放入竹沥水、蜂蜜及韭菜汁调匀,待温,频频饮之。
【作用】温润、行痰、散瘀。适宜于老年阳气不充、痰血凝结而引起的噎膈反胃等症。
黄花菜马齿苋饮
【原料】黄花菜30克,马齿苋30克。
【制作】以水同煮,去渣,代茶饮。
【作用】清热、解毒、明目。适宜于湿热毒火上攻而致暴发火眼、两目红赤肿痛等症。
【原料】鲜藕120克,鲜茅根120克。
【制作】先将鲜藕切片,鲜茅根切碎,入水中煮汁,代茶饮。频频饮之,不拘时。
【作用】凉血止血,清热化瘀。凡因火热迫血妄行而引起的咯血或痰中带血者,均可饮用。
宁嗽定喘饮
【原料】生怀山药50克,甘蔗自然汁30克,酸石榴自然汁18克,生鸡子黄4个。
【制作】先将山药煎取清汤一大碗,再将两汁及生鸡子黄调入,分3次温饮之,不可过热。过热则鸡子黄熟而效大减。
【作用】润肺止咳,收涩益阴。适宜于由于津亏液少而致肺燥的干咳不止,缠绵不愈,渐至咳喘并发,口干舌燥者。
【原料】鲜荷叶边6克,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鲜扁豆花1支,丝瓜皮6克,鲜竹叶心6克。
【制作】以水2杯,煮以上六味至1杯,分2次饮服。
【作用】芳香解暑,清肺络中之余邪。凡暑热季节,感受暑邪,经治(发汗)诸症减轻后,但因余邪不净而头部微胀、目不了了者,即可饮用。
白菜绿豆饮
【原料】白菜根茎头1个,绿豆芽30克。
【制作】将白菜根茎、绿豆芽洗净,白菜根茎切片,然后同置铝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滓取液。每日饮用2~3次.
【作用】清热解毒。适宜于风热外感,头痛、身热、口干、鼻塞、无汗或少汗等。
【原料】羊肺1具,杏仁、绿豆粉、柿霜、酥油各30克,白蜂蜜60克。
【制作】先将杏仁去皮后研成细末,同柿霜、绿豆粉、酥油装入碗内,倒入蜂蜜调匀,然后边调边加清水少许,成浓汁状待用。将羊肺用清水冲洗干净,挤尽血水,再将药汁灌入羊肺内,然后将羊肺装在容器内加水约500毫升,隔水炖熟,取出羊肺装入碗,注入汤汁即成。
【作用】滋阴、益气、养血、利尿。适用于肺心病、肺气肿患者。
蜂蜜香油汤
【原料】蜂蜜50克,香油25克,开水约100毫升。
【制作】将蜂蜜盛在杯内,用筷子不停地搅拌,使其起泡。泡浓密时,边搅边加入香油,搅拌均匀。然后将温开水(约45℃)约100毫升注入混合液中,搅匀即可食用。
【作用】补虚润肠。适宜于津亏便秘、热结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葫芦双皮汤
【原料】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
【制作】将以上几味加水400克,煎至约150克,去渣即成。
【作用】健脾利湿,消肿。适宜于慢性肾炎患者。
【原料】小猪排骨350克,鸡蛋4个,肉汤500克,水淀粉、花生油、盐、酱油、味精适量。
【制作】将排骨斩成3厘米长的段,鸡蛋打散,加水淀粉和少许盐调成蛋糊,与排骨放在一起拌匀;锅内放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时,放排骨下锅炸至金黄色时,倒入漏勺内;趁热锅再将排骨放入,加肉汤、酱油,用旺火烧滚后,放在小火上烤至汤汁剩三分之一时,盛入汤盆即成,再加入少许味精,便可食用。
【作用】滋补肝肾。适宜于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等症。
【原料】荆芥10克,苏叶10克,茶叶6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
【制作】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与茶叶一同放入搪瓷缸内,用开水冲泡,盖严。冲泡一段时间后,趁热倒入装红糖的杯内,与红糖拌和,然后置文火上煮沸,即可趁热饮下。
【作用】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所出现的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山楂决明荷叶汤
【原料】山楂15克,决明子15克,荷叶半张。
【制作】将山楂洗净切片,荷叶洗净切丝,同决明子共入锅中,加适量水同煎,过滤去渣取汁饮用。代茶频饮。
【作用】祛脂降压。适宜于高血压之头晕目眩及高血脂等症。
百合淮山猪胰汤
【原料】百合20克,淮山药50克,猪胰脏100~150克。
【制作】将猪胰切块,洗净,以清水煮,同时放入百合、淮山药同煮,煮45分钟以后,取汤加少量盐饮用。
【作用】补益脾肾。适宜于消渴症(即糖尿病)。
土茯苓猪骨汤
【原料】猪脊骨500克,土茯苓30~50克。
【制作】将猪脊骨同适量清水同放入锅中,武火烧沸,文火慢炖,炖至水成3碗量,去猪骨与上层浮油,加入土茯苓30~50克,煎至2碗,分2次饮,1日饮完。
【作用】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鳖龟牡蛎汤
【原料】鳖甲15克,龟板15克,牡蛎30克,生地12克,白芍、天冬、麦冬、夏枯草各10克,珍珠母30克。
【制作】先煎鳖甲、牡蛎、龟板、珍珠母约2小时后,再下其余药物,浓煎后,滤液,服用。
【作用】滋阴降火,平肝潜阳。适宜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原料】雄乌骨鸡500克,陈皮3克,良姜3克,胡椒6克,草果2枚,葱、醋适量。
【制作】将鸡切块,与上述各味同煮,文火炖烂。吃肉,喝汤,每日2次。
【作用】温中健胃,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双亏的妇女痛经。
黄芪甲鱼汤
【原料】黄芪60克,活甲鱼1000克,生姜10克,盐、黄酒适量。
【制作】甲鱼活杀,洗净,每只切为4块;黄芪洗净,控净水分,将黄芪、甲鱼放入砂锅内,加冷水浸没。先以武火烧开,加盐、黄酒、生姜调味,改用文火炖2小时,离火。每次食1小碗,喝汤食甲鱼,分2~3日吃完。
【作用】滋肝肾,益元气,清虚热。适宜于骨蒸劳热,气短乏力,盗汗,妇女子宫脱垂等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10克,生姜10克,羊肉1000克,盐少许。
【制作】将羊肉洗净,剔去筋膜,放入沸水内,汆去血水,捞出待冷切成条块;将生姜、当归洗净,切成片,砂锅内放入清水适量,将羊肉块放入,再加入当归、生姜,以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1小时,至羊肉熟烂,加盐少许。拣去生姜、当归后,食肉,饮汤,早晚各1次。
【作用】温经养血止痛。用于产后血虚、腹中寒痛及寒疝等症。
甘麦大枣汤
【原料】小麦30克,大枣10个,甘草6克。
【制作】将3物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去滓取液。代茶饮用。
【作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适宜于脏躁,精神恍惚,心烦意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等症。
【原料】荸荠300克,山楂糕60克,白糖适量,甜青梅脯丁、桂花糖各少许。
【制作】荸荠洗净,去皮,切丁,用小砂锅加水1大碗煮荸荠,开后加白糖1匙,再以文火煮10分钟。山楂糕切丁,放入荸荠汤内,立即离火,加入青梅脯丁及桂花糖少许,拌匀吃。每次1小碗,每日2次。
【作用】开胃消食,清肝化滞。适宜于肝火偏旺、胃呆食滞者,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姜汁杏仁猪肺汤
【原料】猪肺250克,甜杏仁12克,生姜汁2匙。
【制作】猪肺洗净,切块,甜杏仁洗净,将猪肺与杏仁放在铝锅内加水共煮,将熟时加入生姜汁及食盐少许。食猪肺,喝汤。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适宜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虚寒喘咳、痰多色白、便秘等症。
壮阳狗肉汤
【原料】狗肉250克,菟丝子15克,制附片10克,食盐、葱、姜、味精、酒各适量。
【制作】将整块狗肉下锅内用开水焯透,捞出洗去血沫,沥净水,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段。在锅内放少许热油,将狗肉、姜片煸炒,烹入料酒,然后加入水适量,并将药材以纱布包好,放入水中,加入食盐、葱,先用旺火烧开,继以文火炖2小时,至肉熟烂,临熟加味精。佐餐食用,食肉喝汤。
【作用】温肾助阳。适宜于阳气虚衰、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尿频、便溏、脘腹冷痛、阳痿早泄等症。
豆腐红糖汤
【原料】鲜豆腐500克,红糖30克。
【制作】将豆腐切成小条块,水煮后加入红糖,日食2次,不拘时。
【作用】和血调经。适用于妇女月经经行不畅、小腹胀疼等症。
【原料】粟米500克(炒为面),杏仁100克(去皮尖麸炒研),盐60克炒研。
【制作】将3物混合搅拌均匀,每日晨起用滚开水冲调10~20克,空腹食用。亦可加入酥油少许。
【作用】利肺止咳。适宜于咳嗽日久不愈,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原料】羊肉250克,萝卜1个,草果3克,陈皮3克良姜3克,荜蕟3克,胡椒3克,葱白3根,姜少许。
【制作】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后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后切成1厘米左右的块。萝卜洗净切成片,草果、陈皮、良姜、荜蕟用洁净的纱布袋装好扎口,胡椒拍破,葱白切成节,姜洗净拍破,将以上诸物与羊肉同置砂锅中,注入清水,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换小火上煨2~3小时,至肉熟烂,捞去药包,除去姜葱,略调味即成。
【作用】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适宜于平素脾胃虚寒,患有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患者。
【原料】大鲫鱼1条,大蒜2瓣,胡椒3克,陈皮3克,砂仁3克,荜蕟3克,泡辣椒3克,葱、盐适量。
【制作】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在鲫鱼腹内装入陈皮、砂仁、荜蕟、大蒜、胡椒、泡辣椒、葱、食盐等。在锅内放入菜油烧开,将鲫鱼放入锅内煎熟,再加入水适量,炖煮成羹即成。
【作用】醒脾暖胃。适宜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痢疾等症。
【原料】干银耳50克,炙杜仲50克,冰糖250克。
银耳用温热水发透择去杂质,揉碎,淘洗干净。冰糖用水溶化后,置文火上熬至色微黄时过滤待用。杜仲汁倒入锅中,下银耳,置武火上烧沸后,移文火上久熬至银耳熟烂,约3~4小时,再冲入冰糖水熬稠即成。
【作用】补肝肾,降血压。适宜于肝肾两虚型高血压病。
猪肤红枣羹
【原料】鲜猪皮500克,红枣2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猪皮切碎,加水适量,炖成稠粘羹汤。红枣另用小火煮透(以表面无皱纹为度),然后放入猪皮汤中加冰糖适量调味即成。
【作用】适宜于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友病引起的齿衄、鼻衄、紫癜等症。
麦芽山楂蛋羹
【原料】鸡蛋2个,麦芽15克,山楂20克,淮山药15克,淀粉适量。
【制作】将麦芽、山楂、淮山药洗净,放入药锅内,加清水适量,煮1小时左右,去药渣,取汤用。鸡蛋去壳搅拌均匀,淀粉用水调成糊状。将药汤煮沸,加入鸡蛋液及淀粉糊,边下边搅拌,加适量食盐调味。
【作用】健脾开胃,消食导滞。适宜于小儿消化不良,症见脘腹痞胀,大便溏薄等。
龙眼莲子羹
【原料】龙眼肉100克,鲜莲子200克,冰糖150克,白糖50克,湿淀粉适量。
【制作】将龙眼肉放入凉水中洗净(块大的撕成两半),捞出控干水分。鲜莲子剥去绿皮、嫩皮,并去莲子心,洗净,放在开水锅中汆透,捞出倒入凉水中。在锅内放入750克清水,加入白糖和冰糖,烧开撇去浮沫。把龙眼肉和莲子放入锅内,用湿淀粉匀稀芡,锅开盛入大碗中即成。
【作用】健脾安神,补益气血。适宜于血虚心悸、健忘失眠、气血不足、脾虚泄泻、浮肿,以及妇女因气血两虚引起的病症。
黄酒蛋黄羹
【原料】鸡蛋黄5个,黄酒50克,食盐少许。
【制作】将鸡蛋黄、黄酒加水适量调匀,可酌加食盐少许,以锅蒸炖1小时即可。
【作用】温补肝肾,安胎。适宜于先兆流产。
【原料】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
【制作】将葛粉捣碎成细粉末,再制成面条;把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六七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面条放入淡豆豉汁中煮熟。可在早晚空腹随意食用。
【作用】滋肝、祛风、开窍。适用于中风、言语蹇涩,中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及预防中风等。
柿饼木耳羹
【原料】黑木耳6克,柿饼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柿饼洗净。将木耳、柿饼切碎,置铝锅内,加水适量煮熟烂,加入白糖拌匀,作羹食之。
【作用】活血止血。适用于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原料】马齿苋适量,鸡蛋2枚,精盐、味精各少许。
【制作】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挤汁滴入碗内,鸡蛋磕开,将蛋清倒入盛马齿苋汁的碗内,并加精盐调匀,上屉蒸成蛋羹,取出撒上味精即可。
【作用】清热除湿。适宜于妇女白带,带色发黄有味等症。
白果梨柿膏
【原料】白果汁120克,淮药汁120克,秋梨汁120克,霜柿饼120克,鲜藕汁120克,生核桃仁120克,甘蔗汁120克,蜂蜜120克。
【制作】先将需取汁的各药取足量汁水,再将柿霜饼捣如膏,生核桃仁捣如泥。将蜂蜜溶化稀释,与柿饼膏、核桃泥、山药汁一起搅匀,微微加热,融合后,离火稍凉,趁温(勿过热),将其余四汁加入,用力搅匀,用瓷罐收贮。每日3~4次,每次2茶匙。
【作用】清虚热,止咳止血。适用于肺结核低热、咳喘、咯血、音哑、口渴咽干等症。
【原料】天门冬500克。
【制作】天门冬去皮、根须,捣碎,用洁净白细布纹取汁澄清,滤过,放入瓷罐内,用慢火熬成膏。食用时,每次1匙,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
【作用】补肾温阴,益肾温精。适宜于肾阴虚型前列腺肥大患者。
【原料】制何首乌、茯苓各1000克,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牛膝、黑芝麻各240克,补骨脂120克。
【制作】上物共研粗末,加水煎熬3次,去渣滤液,将3次汁液浓缩,加蜂蜜适量,调匀瓷瓶贮存。
【作用】补血养阴。适宜于须发早白之人。久服可使人益寿延年。
【原料】核桃肉40克,冰糖40克,香麻油适量。
【制作】用麻油把核桃仁炸酥,捞出;冰糖研碎,与核桃仁混合,研磨成乳剂或膏状。分2天吃完,每天3~4次。
【作用】补肾排石。适宜于泌尿系结石患者食用。
釜底抽薪蜜膏
【原料】熟大黄60克,蜂蜜500克,黄酒40毫升。
【制作】先将熟大黄洗净,用黄酒浸润1小时,然后将熟大黄倒入锅内,加2小碗冷水文火煎10分钟,滤取汁液后,再加冷水1小碗,文火煎10分钟,再次滤取汁液。将两次滤取的药液和蜂蜜一起倒入瓷容器内,加盖密封,隔水加热30分钟后,离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次1匙,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作用】通腑泄热,利血脉。适宜于长期大便燥结,胃热口臭,咽干喉痛患者。
【注意事项】属实火者方可使用本方。
【原料】熟羊脂150克,熟羊髓150克,白沙蜜150克(炼净),生姜汁适量,生地黄汁150克。
【制作】先熬羊脂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再放入蜜、地黄汁、生姜汁,不住搅拌,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用温黄酒调1匙食之。
【作用】补肺益肾,除骨蒸热。适宜于因虚劳而引起的腰痛、咳嗽、骨蒸潮热等症。
【原料】北五味子500克,蜜1000克。
【制作】将五味子洗净,水浸后去核,再用水洗核,尽量取尽其味,过滤,加入上等蜜,在炭火上慢熬成膏,收存瓶中。经过5天出火性后,每次食1~2茶匙,空腹食用,开水送下。
【作用】敛肺滋肾,生津涩精。适宜于因肺气肾阴俱亏而引起的咳嗽无痰、喘息口渴、盗汗、多汗、遗精、遗尿等症。
【原料】金樱子100克,蜂蜜200克。
【制作】先将金樱子洗净,加水煮熬,2小时出汤后再加水煮,如此4次,榨汁。将4次汤合在一起,继续煮熬蒸发,由稀转浓,加入蜂蜜拌匀,冷却后去上沫即可。每次10~15克,白开水调食,日2次。
【作用】补肾益精。适宜于肾气亏虚而引起的梦遗滑精、遗淋白浊、小便不禁、女子带下,并伴有精神衰弱、失眠、盗汗等症者。
【原料】上等丹参3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丹参洗净,泡入白酒中,约7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0克左右,饭前服。
【作用】补气活血。适宜于冠心病患者经常饮用。
【原料】乌龟、眼镜蛇各等份,当归、杜仲、枸杞各10克,冰糖、蜂蜜各5克,白酒适量。
【制作】将以上原料共同放入白酒中浸泡,20天后即可饮用。日服2次,每次20毫升。
【作用】滋补肝肾,祛湿健筋。适宜于慢性肾炎患者饮用。
【原料】佛手30克,白酒1000克。
【制作】将佛手洗净,用清水润透后切片,再切成1厘米正方形小块,待风吹略收水气后,放入坛(瓶)内,然后注入白酒,封口浸泡。每隔5天,将坛摇动1次,10天后即可开坛,滤去药渣即成。饮用时,根据自己的酒量,每次可服用3~5克。
【作用】疏肝理气,和脾温胃。适用于胃气虚寒,胃腹冷痛,慢性胃炎等症。
【原料】制何首乌250克,白酒4000克。
【制作】将何首乌去杂洗净,切片。放入酒坛内,加入白酒搅匀,密封坛口浸泡。每隔3天摇晃1次,浸泡半月,开坛去药渣即可饮用。
【作用】调和气血,舒筋活血。适宜于肝肾阴虚,精亏血少者服用。适量饮用有延年益寿之功。
【注意事项】畏寒怕冷、面色苍白、食少便溏的阳虚或脾虚患者慎用。
【原料】黄精30克,天冬30克,松叶15克,枸杞20克,苍术12克,白酒1000克。
【制作】将黄精、天冬、苍术切成小块,松叶切成碎末,同枸杞一起装入瓶中,再将白酒注入瓶内,摇匀,静置浸泡1周以上即可饮用。早晚各1次,每次10克。
【作用】补虚损,强腰身。常饮可延年益寿。
【原料】枸杞子20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干净的枸杞子剪碎,放入瓶中再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摇动1次,1周后即可饮用。边饮边加添白酒。
【作用】益精气,抗早衰。适宜于肝肾亏损和早衰。
人参枸杞酒
【原料】人参20克,枸杞子350克,熟地100克,冰糖400克,白酒1公斤。
【制作】先将人参、熟地切片,枸杞去杂质,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冰糖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烧至冰糖溶化呈黄色,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留汁。再将冰糖汁、纱布药袋放入酒内,盖严封瓶口,浸泡10~15天,每日翻动1次,泡至人参、枸杞颜色变淡,再用纱布滤去渣,静置澄清,即可饮用。
【作用】大补元气,安神固脱,滋肝明目。适宜于劳伤虚损、倦怠少食、健忘、阳痿、腰膝酸软等症。
【原料】雪莲花9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雪莲花泡入白酒中,密封盖严,每日摇动数次。7日后即可饮用。每晚睡前服15毫升左右,不可过量。
【作用】兴阳壮肾,除风湿。适宜于肾虚阳痿、风湿性关节炎。
【注意事项】下焦湿热者不宜服用。
【原料】红花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白酒500克。
【制作】川芎、川牛膝切片,与上等川红花共同装入酒瓶中浸泡,密封瓶口,每天摇晃数次,1周后即可饮用。
【作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宜于血瘀经络之头痛、身痛、心痛、痛经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痛证。
【注意事项】有出血倾向者忌服。
【原料】灵芝50克,蜂蜜20克,白酒1000克。
【制作】灵芝切成条,与蜂蜜同放入白酒瓶中,密封,冷浸约1个月左右即可。
【作用】升高白细胞。适宜于因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原料】乌梢蛇、眼镜蛇、蝮蛇各等份,白酒500克。
【制作】将3种蛇各等份放入白酒中,白酒没过蛇身,浸泡10~15日即可。饮用时每次25~50毫升,日服2次。
【作用】祛风湿,通经络。适宜于风湿痹痛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椎炎等。
【原料】鹿茸3~6克,山药30~6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鹿茸、山药浸泡在酒中,封固7天后饮用。每次饮1小盅。
【作用】补益肾阳,固摄膀胱。凡属肾阳不足,气化失摄而引起的小腹冷痛、阴囊湿凉、男子阳痿、女子白带清稀、夜尿频多等症,均可常饮此酒。
【原料】海马2只,白酒500克。
【制作】将海马浸入白酒内,封固2周后即可饮用。每日临睡前饮1小盅。
【作用】补肾壮阳。凡因肾精亏损、命门火衰而引起的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均可常饮。
【原料】鲜桑椹100克,白酒适量。
【制作】先将鲜桑椹榨汁,将汁加入白酒内和匀封固,3天后即可饮用。
【作用】益五脏,利水消肿。凡属肾阴不足、水热内阻而引起的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关节作痛、耳鸣、目眩、口渴、发白等症,即可常饮此酒。
【原料】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肥胖病人可不放糖)。
【制作】以上4味开水冲泡,代茶常饮。
【作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适宜于高血压、高血脂症。
菊花山楂茶
【原料】菊花15克,生山楂15~20克。
【制作】以上二味水煎或开水冲泡,代茶常饮。
【作用】健脾消食,清热降脂。适宜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原料】泽兰叶10克,绿茶1克。
【制作】泽兰、绿茶共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饮用,每日数次。
【作用】理气活血。适宜于月经先后无定期等症。
【原料】莲子心3克。
【制作】开水冲泡,不限时服。
【作用】清心安神。适宜于高血压,头痛、心悸、失眠等症患者。
【原料】花生全草(干品)30~45克。
【制作】将花生全草洗净切段,水煎当茶饮。
【作用】镇静降压。适宜于高血压患者饮用。
【原料】夏枯草60克,金钱草60克,茶叶10克。
【制作】夏枯草、金钱草均用干品,切细,与茶叶混合,每次用1/2量放入茶缸内,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作用】清肝利胆。适宜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饮用。
【原料】杭菊花3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杭菊花用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代茶频饮。
【作用】宣肺止咳清火。适宜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原料】鲜苦瓜数条,绿茶适量。
【制作】将苦瓜洗净,切成两段,去瓤,装满绿茶,再将两段拼起,竹签插牢。把瓜挂在通风处阴干,切碎,混匀,装瓶备用。饮用时每次取10克,沸水冲泡,盖严浸泡20分钟,代茶频饮。
【作用】消暑散热,生津止渴。适宜于中暑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橘皮玳玳花茶
【原料】橘皮6克,玳玳花6克,甘草3克。
【制作】以上3药切碎,用开水浸泡,不限时服用。
【作用】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适宜于胃脘胀痛、胸闷不舒、频频嗳气、食少腹胀、大便不爽等症。
【原料】罗布麻9克。
【制作】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作用】清热平肝,利水降压。适宜于高血压、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柿叶山楂茶
【原料】柿叶9克,山楂12克,绿茶3克。
【制作】开水泡浸,代茶服。
【作用】清热生津,活血通脉。用于防治冠心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
【注意事项】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原料】玫瑰花瓣(干品)6~10克。
【制作】用干玫瑰花瓣放在茶盅内冲入沸水,加盖焖片刻,代茶饮。
【作用】疏肝理气。适宜于肝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原料】麻黄根6克,绿茶1克。
【制作】将麻黄根洗净,控干。以小铝锅加半碗冷水煎煮麻黄根,待锅内水沸片刻,立即将麻黄根及沸水冲入放有绿茶的茶杯中,加盖,5分钟后即可饮用。
【作用】敛汗醒神。适宜于自汗、盗汗症。
丁香柿蒂茶
【原料】丁香3克,柿蒂6克,红茶1克。
【制作】将丁香、柿蒂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去滓取液。将茶叶放入杯中,丁香柿蒂液煮沸冲入杯中,盖好焖片刻即可饮用。
【作用】温中降逆止呕。适宜于呃逆连声、呕吐、恶心、胸腹痞满等症。
天麻钩藤茶
【原料】天麻6克,钩藤6克,绿茶1克。
【制作】将天麻、钩藤洗净,加水适量煎煮2次,去滓取液。绿茶放入杯中,以沸药液冲入,加盖焖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作用】平肝熄风定惊。适宜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惊惕不安等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鲜土茯苓怎样煲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