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怎么样啊生物医学工程怎么样

南科大发展情况如何(2017)? - 知乎419被浏览157104分享邀请回答/upload/files/%E9%99%84%E4%BB%B64%EF%BC%9A%E7%94%9F%E7%89%A9%E5%8C%BB%E5%AD%A6%E7%A7%91%E5%AD%A6%E4%B8%93%E4%B8%9A%E7%94%B3%E8%AF%B7%E8%A1%A8.pdf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这三个系也是南科大的元老,发展也比较平稳。与这三个系相比,数学系的建立就踉踉跄跄了,推荐一篇13级某同学回忆南科大数学系创建始末的文章【】,陈校长在2017年的毕业典礼讲话中也提及了这件事,点了几个同学的名:。南科大建校之初,只有微电子一个工科专业,后来才慢慢增加。最早开设的金融数学专业也被划分到数学系中,“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系”也因此改名为“金融系”【金融学专业是建校几年后申请的】。在2015年,学校的宣传部门曾经对几个系主任进行了采访,其中包括对各个院系的介绍和发展规划。【注:早期的采访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各个院系的描述和发展规划可能发生了变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系、化学系、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采访如下:此后,又对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生物系、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海洋科学和工程系的系主任进行了专访:此外,还有对成立较晚的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系主任的采访,由于采访时间较晚,没有被上面收录:【机械系】【计算机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则更为年轻,目前没有找到对系主任的采访,下面这个视频对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未来规划的介绍:地球及空间科学系在2017年初正式露面了,还没有看见系统的介绍。工学院的院长在2017年7月也谈了工学院的规划:除了学校官网之外,各个学科或老师的一些介绍【如果想全读完估计要花不少时间】:数学系的两篇采访:【另见:】化学系的宣传片和另外两个采访:材料系教授的采访若干:环境学院:其它:汤校长的三篇采访:【1】【2】【3】不断补充中···学校官网上已经公开了“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相关讨论:=========================Part 3=========================说完老师,自然就该说一说学生。有关学生的话题有很多,我先介绍一下本科生生源的相关情况。在过去几年,南科大的在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年应该会维持在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了。但是我不认同学校官网对生源情况的描述,大部分的同学的感觉是并不是每年的录取形势都很乐观,也不是每年都在变好。一般认为,南科大的本科生生源质量近年来呈现V字形走势【希望过几年变成对号,然后变成根号】。2014年初李铭书记突然上任,此时距离朱校长卸任只剩下半年时间,新校长人选依然是未知数,学校各方面建设不见长进。整个2014年完全就是噩梦般的一年,南科大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那也是学校近年来的最低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那一年的生源也不例外。虽然可能有很多14级的同学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是从入学的数据上面看,确实如此。2011年的招生模式和之后几年都不一样,暂时不作讨论。从2012年开始,南科大开始采用“631”模式招生,此后虽然有调整,但是整体形式基本保持不变。与很多采用自主招生考试招收学生的高校的不同的是,南科大目前全面采取自主招生的模式,2012年到目前为止所有被录取的同学都必须提前几个月报名,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2013年后必须参加面试【到了2017年才给一些学科竞赛特别好的同学开了绿灯,可以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因而,南科大能录取的新生的范围,早在高考前几个月就已经圈定了。南科大这几年的生源质量,从报名人数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2012年,全国8个省份共有5932名应届高中生报名参加南科大的能力测试,1357名学生获得测试资格,1307人实际参加测试,最后录取了188人。2013年,全国14个省份约有5300人报名,最后录取了388人。2014年,全国15个省份共有6304名考生网上报考,3306名考生进入此次能力测试,最后录取了608人。2015年,全国21个省市11600多人,通过初审参加能力测试考生5900多人,最后录取了937人。2016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有2万多人报名,1.2万余人获得了能力测试的资格,最后录取了992人。2017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有近28000人报名,近14000人获得了能力测试的资格,最后录取了1005人。虽然各个省份的情况稍有不同,但是从整体上看,2014年的录取人数和报名人数之比、录取人数和考试人数之比,都高于其它年份。2014年报名人数没有显著增长的原因可能和招生办的政策相关,但是学校当时整体糟糕的情况和不明朗的预期才是主因,正如之前所说,2014年是绝对意义上的低谷期。这两年报名人数增加,这应该和其他高校在同一个平台上面报名限制了自招学校报名数量有些关系,但也和南科大的持续发展是分不开的。从报名和录取人数上看,2014年有理由被认为是最容易被录取的一年。那么,实际情况呢?我先来看看2012年以来招生政策的变化:【下面有点啰嗦,可以直接跳过看总结。】2012年的政策: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各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一般情况下,考生高考成绩需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复试中表现出有特殊专长者可以降至本科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则先按高考成绩,再按我校能力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办法详见学校招生录取实施方案。2013年的政策:2、按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总成绩的60%,高中阶段平时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1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3、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含面试)占1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则先按高考成绩,再按我校能力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办法详见学校招生录取实施方案。2014年的政策:2、按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总成绩的60%,高中学业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1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3、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含面试)占1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则先按高考成绩,再按我校能力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办法详见学校招生录取实施方案。2015年的政策:2015年本科招生继续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按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其中,面谈占5%)】择优录取。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含面谈)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则按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如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都相同,则按我校能力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办法详见学校招生录取实施方案。2016年的政策:按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6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1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择优录取。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含面试)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如综合成绩相同,则按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如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都相同,则按我校能力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综合成绩的计算办法详见学校招生录取实施方案。南科大2017年的招生政策如下:按考生综合成绩【满分100分,高考成绩(按百分制折算)占6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试25%、面试5%),高中学业成绩占10%(综合素质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择优录取。其它的说明:注:2017年南科大在上海和浙江两地,没有机考,只有面试【】。总结一下:除了2012年之外,其它年份均要求一本线以上;2013年(含)开始加入面试环节,2015年(含)之后,确定占5%的比例(之前可能是3%);2015年(含)之后,能力测试的成绩从原来的30%调整到25%(那5%给面试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在7%-10%之间浮动;2017年出现了占3%的综合素质这一考察项。过去几年中,“631”模式的调整集中在“3”和“1”,其中的“6”,也就是高考分数,其比例和计算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虽然说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不能完全用高考分数来衡量,但是一个群体的高考分数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两个高考分数差了10分的人可能没什么差距。但是两个100人的群体,如果分数服从同样的分布,高考平均分还差了10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差异的具体大小还和采样的方式,以及高考之外的其它因素的有关,比如学生高中毕业学校的特点,等等。有同学认为,因为“631”模式的存在,不能和其他学校直接进行高考分数的比较。可是,如果我们和自己比?和同一省份不同年份的录取的均分对应的名次相比,那是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了?填过高考志愿的同学都知道,录取分数很容易误导人,超一本线高多少分只是在新闻上写着方便,还得看分数对应的位次靠谱。高考录取中的生源惯性很大,在国内的大部分老牌名校,录取的位次短时间内是稳定的,没有多少像南科大波动这么大。在前几年的招生宣传中,学校招生办的相关老师特别喜欢用比一本线高XX分之类的表述,让人感觉十分业余,无力吐槽。不过近来已经开始看到招生组的老师主动提及位次了。【例如,】据南方科技大学河南招生组组长王德军介绍,这几年,该校在河南招生报名人数和招生分数线连年攀升,但“与山东、安徽、四川、河北等省相比,我们在河南录取的学生位次依然偏低。”在教育部的阳光高考网上,我们能够轻松的查到不同大学的录取均分。 对同一个省份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对比,直接查询该分数对应的名次,或者查询其它学校的均分或者最低分的变化来判断南科大的录取分数在不同年份的相对位置。关于南科大的生源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次,和其它学校相比到底如何,这是有争议的。但是通过对比南科大在同一省份不同年份的录取数据,也能基本印证南科大过去几年的生源质量呈现V字形,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从高考录取的位次上看,离广东比较近的省市整体上要好于离广东比较远的省市,这个也是京沪以外各个大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南科大现在的招生模式,最低分比较难看,而按照最低分比较不同学校优劣的考生和家长却是最多的。事实上,拿南科大的平均分和其他学校的本科一批的录取分数进行比较是不公平的。首先,南科大本身就是自主招生,显然算是降分录取了,其他大学的自主招生的最低分显然不在本科一批的录取最低分里面。其次,有些大学把一些录取分数不高的专业放在提前批或者在本科一批单独用一个招生的代码,如上交、浙大等。南科大在2014年的高考录取的平均分,要比山川吉在本科一批的平均分甚至最低分要低。这两年好转了不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南方各省的生源应该大致和华南理工差不多了,离中山大学还有些距离。北方整体生源位次不如南方。前段时间有人根据阳光高考网的数据统计过(),在2016年南科大的高考录取均分,在大部分省份和山大川大的均分差不多,有几个省份稍微高一些,有几个省份落后一大截;把各省的分数直接进行平均也是落后的。从2016年数据看,以山大川大的分数为基准,陕西、贵州、山西和河南的生源拖了后腿,京沪两地的生源反而没有很多人口中的那么差。如果招生模式不改变,未来几年南科大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也会落在中山大学身后。双鸭山大学的发展势头也很猛,虽然离top7有些距离,top10的地位愈发稳固了。因为本来就是自主招生,而且又不是采用的直接加分制度,很难直接和其他学校比较。大部分人对南科大生源的判断还是基于身边的实例,我见过不少类似说法“南科大生源很差,我同学当年只能去XX大学最后也去了南科大”或者是“南科大生源挺好的,我同学当年分数可以去XX大学结果还是去了南科大”。采用加分制的高校就能直接拿出来加分后的数据,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当然,生源不能仅仅依靠高考成绩来评价。在综合评价录取中,还有其他因素的考虑,高考分数只是其中一项。如果两拨人高考均分和分部一样,一般认为多经过“3”和“1”筛选的那拨人质量要更高一些吧。所以南科大的生源如何,还要看你如何评价“3”和“1”中考察的因素。关于高考分数的讨论,可以参考知乎上的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一考定终身”过于残酷,也不合理,但这不意味着高考成绩不合理、没有任何参考价值。那么除了高考之外,我们还应该考察什么呢?“631”模式是南科大在2012年首创的,但是能力测试试题的风格早已有之,甚至传言说早期的试题也不是南科大出的。从2012年到2014年,南科大的能力测试和高中所学内容相关性并不大,题目风格更像是智力题和小学奥数题。有考生也曾反应在某些书上见过原题。部分题目如下:【2013年】【2014年】2015的考试风格大变,考试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2016年改为机考,内容包括数学、物理、英语;2017年增加了其他学科的选做题。部分题目如下:【1】【2】需要提醒一点,由于这是记者采访的考试回忆版,因而题干较为简短或者是听起来比较有趣的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种变化在历年招生章程上就有所体现:能力测试以笔试测验考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能力测试以笔试为主,测验考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想象力、洞察力以及适量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知识。能力测试以机试为主,测验考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洞察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和家长非常推崇2012年到2014年的能力测试题,15年试题风格大变的时候非常的伤心和失望。我个人认为早期的能力测试题目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3”和“1”是对“6”的补充,可是,早期的能力测试题目的风格让人不知道学校的目的是什么,也看不出学校到底想招收什么样的学生。高考显然不是完美的,显然也不是一无是处的。高考的一大问题在于,所有大学所有的专业都按照同一套标准去筛选学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专业和所有的学生。因而,后来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小范围内的修补政策,如保送、自主招生等,南科大的这种招生模式也属于其中一种。早期能力测试题目存在一些缺陷,如:一道题目的分值很高,偶然性和随机性都很大;题目题量太小,提前交卷的太多;考题不全是原创的,有考生在考前做过原题;等等。这些缺陷影响了选拔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现在的试题中也存在最后一条缺陷。原有的考试方式也有一些优势,如和高中所学内容关系不大,很少会被专门准备,等等。但是,在那些考试中能取得较高分数但是高考所考科目不理想的同学是南科大所需要的吗?诚然,能力测试给了很多高考发挥不理想的同学一个机会,但是如果换成其他类型考试他们也会有其他的机会啊。想法和初衷是好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和预期有些差距。现在的考试内容侧重于学科知识,和高考所考科目以及数学物理竞赛的关系更大一些。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高中基础扎实或者有竞赛基础的同学确实有更大的概率在大学中有更好的表现。至于之后职业生涯的表现,那是另一个大问题了。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困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改革结果的出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到2014年的能力测试题目题目不是南科大独有的。我也曾参加过其他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其中有一所大学的复试中也有一场以智力题或者说是小学奥数题为主的考试,但是还有另外的特定的学科能力考试,而南科大那几年并没有此类补充。比起笔试,我觉着面试更能弥补高考没有涉及的方面。在招生数量扩大后,每个学生接受面试的时间减少了,如何保证面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是一个大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不同省份的面试风格不太一样。有人将“面试”称为“面谈”,在大部分省份中,过去几年中的面试没有包含太多关于具体的学科内容的讨论,就是随便聊聊天,因而也有人认为这样的面试有些“水”。学校的政策经常变化,未来的面试会以什么形式呈现仍未可知,但总是感觉现在的面试环节还不够好,还需要改进。在2017年的招生中,分数的分配也出现了微调。按考生综合成绩【满分100分,高考成绩(按百分制折算)占60%,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试25%、面试5%),高中学业成绩占10%(综合素质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择优录取第一次出现了“综合素质”这一项,估计主要依靠申请材料来看。不仅拥有发明创造、获得学科竞赛奖项可以为录取加分,坚持做义工、志愿者,从事社会调查,写好钢笔字也能为录取加分。(感觉有几项有点扯淡)至于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大部分人成绩相差应该不大,对录取边缘的同学有比较大的影响,是一个简单的修正项。做过实验的都知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结果更接近实际值。多考几次,多考几项,选拔结果会好一些,可是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等),所以推广起来有难度。综合评价录取的意义在于,如果你高考发挥的不理想,其他几项都不错还是有机会的。如果碰巧这几项都不行,那说明真实水平不行的可能性更大。同理,如果你只是高考考得好,而其他几项不太高,说明你高考水平高于你真实水平的可能性更大。2017年的招生中,也出现了对竞赛生的优惠政策:优录政策: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含)以上的考生,参加2017年高考达到理科本科第一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在提前批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可免予参加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含机试、面试),能力测试成绩计满分30分;获得三等奖的考生,由相应省份招生组考核其高中平时学业成绩和英语能力,通过考核者,参加2017年高考达到理科本科第一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在提前批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可免予参加我校组织的能力测试,能力测试成绩计满分30分。搞过竞赛的都知道拿国奖有多么不容易。能达到这个竞赛生的优惠政策的,其平均水准,肯定是要高于南科大现有的生源水平的。除了top级的几个学校,其他的学校对此类学生的优惠幅度也基本和南科大相当了。因此,出现这个新政并不让人意外。现在保送生的资格比前几年难了很多,只有国家集训队才能保送,其他国一快被清北的降分政策洗劫一空了,国二和国三被其他学校哄抢。由于自主招生名额也大幅度缩水,省一甚至成为了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门槛。过去这几年,南科大也录取过若干竞赛省一的获得者,评论区有同学指出南科大也有同学曾经获得过五大学科竞赛的国家级奖项。由于不需要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今年肯定有更多在竞赛中拿了国家级奖项的同学拿南科大当备胎。至于最后能来多少人,就看大家的运气了。【2017年7月注:在广东省公示的南科大同学的能测成绩中(),有两位同学是满分,分别是生物的国二和国三,其中一位同学最后被录取,其他省份不详。】2017年的另一个变化在于,大幅度提高了全省前200名和前400名的考生的奖励(,)。全省前400名往年有也有,前200名我不太清楚是不是每年都有。事实上,在大城市,大家也基本不差这点钱;在小地方,考入那些top级的大学的学生经常能从高中或者社会上获得数量不菲的奖励。我个人认为,很少有考生会因为奖学金而来,实际作用不是很大。2015级之前,所有成绩不太差的学生都是免学费的【一年6000人民币,全免的超过一半,还有免一半的】。2015级(含)之后,这项政策就没有了,但是生源依然比2014年强了一大截。比起自己一生的前途,大部分人是不在乎这点奖学金的,受影响的只是少部分人。我想,更多的人在意的可能还是那个国际交流的机会。补偿的作用也更大一些,当你比你水平差不少的同学享受同样的资源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态会起变化。学校资助去名校学期交流的机会还是比较诱人的,但是不排除以后设立英语成绩或者GPA门槛的可能性。事实上,现在南科大也有去北美名校学期交流(暑假或者寒假去那些名校上课就更多了,比较大家都知道那种相对水一些),只是资助的费用没有那么多,也不仅仅是官网上在国际合作部的页面上看到的那些,学生邮箱里面收到的公示文件比较全。2016年末,我和一个同学争论:本科生生源很重要吗?我的结论是:很重要。诚然,在国外,有很多知名大学,本科生生源并不好。有些名校(如美国的一些学校)是为了赚本科生的学费,有些学校是(如欧洲的一些大学)因为国家的政策各大学的本科一律平等、入学无门槛。但是在中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本科生生源和社会声誉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中国有高考,所有的学校都被放在同一个尺度上衡量。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还是会以本科入学难度或者毕业生水平来评价一个学校的。后者受个体的影响比较大,前者的情况更为普遍,前者也会影响后者。因而要想在国内提高社会声誉,提高生源水平很关键。社会声誉会影响就业之类的,反过来也会影响生源。大学的学术声誉和本科生的关系不大,主要靠教授和博士生。那么高质量的博士生从哪里来呢?英美的名校有亚洲的高材生们输血,而中国的高校总不能期待非洲兄弟们吧?在中国,好一点的学生留在本校深造的可能性和比例是要远大于外校的。本科生质量不高的院校,研究生的质量也很难提高,这一点从中科院近年来生源的困局就可见一斑。要想有高质量的研究生,就得从提高本科生的质量开始做起。现在南科大的本科生源是和南科大的社会声誉是一致的,如果把知名度算进去,本科生源甚至还是要高于社会声誉的。当我们谈及师资力量多么雄厚或者人均资源多么丰富的时候,却经常忘记南科大的社会声誉依然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Part 4=========================那么南科大硕士和博士的如何呢?当然这要和本科生毕业生的深造情况一起说明。南科大现在【2017年】还没有自己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因而目前的硕士和博士都是和其他学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的招生简章和招生项目如下:【招生简章】【招生项目】目前【2017年】硕士联培的学校只有哈工大;博士生联培的大陆学校只有哈工大和北大,此外还有若干和境外高校联培的博士生项目;境外联培的项目有增加的趋势。南科大的硕士项目是从2015年开始招生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于2016年秋季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第一次出台的时,推免的时间早就过了,离考研报名截止没有几天了【】。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出来的太晚了,就像是突然袭击一样。因此,第一届和哈工大联培的硕士生全部是考研考进来的。这其中,90%的人是考研调剂录取的。【2016年底在哈工大官网上公示过考研进入复试的名单,直接报考南科大的非常少,现在似乎找不到那个页面了。】2016年暑假期间,南科大第一次针对保研的夏令营。同年10月份,哈工大研招办公布了保研的拟录取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有和南方科技大学的联培的硕士46人,直博生12人。南科大研究生院公示了2017年拟录取的硕士的名单(含本科学校):,调剂的人数比前一年要少,如果以本科学校来看的话,是好要强于第一年的。哈工大研招办也有公示的名单(含分数):,不同院系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小的。在2017年之前,南科大还没有保研的资格,这些推免的学生也都是外校的。南科大本校的本科生不能直接申请北大或者哈工大的博士,只能通过考研的方式进入联培项目读硕士,或者申请南科大和境外学校联培的博士。在2017年的6月,南科大已经在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了:【标题有些夸张,实际上还没有拿到,但是应该很快能拿到硕士点了。】南科大联培的博士项目比硕士出现还要早一些,2015年就有博士生入学了。在2015年和2016年入学的博士生中,已经在南科大工作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助理和实验员成为早期博士联培项目的主力军。这算是南科大过渡阶段的产物,博士生的来源过几年肯定不是这样了。在建校之初,南科大还没有招收联培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验室也需要人员来正常运转。因此很多实验室会有研究助理和实验员,一般以已经拿到硕士学位的人为主,也有一些外校的本科毕业生【拿过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工程师或者博士后】。因为以前没有博士生和硕士生,所以学校会给每个课题组付若干人员的工资;而现在有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助理和实验员的数量在减少。11级和12级本来人数就很少,加上联培的项目出现的较晚,因此报考南科大和其他学校联培博士生的人不算多。2013级同学中,考本校联培的硕士或者申请联培的博士的人有不少,最后留在学校继续深造的比例应该会比2012级高。【2017年6月注:2017年有7名南科大的本科生考入南科大和哈工大的硕士,最后选择和境外高校的博士联培项目的人数不详。】涉及多个学校联合培养的项目存在的风险要高于一个学校培养的传统项目,这种风险也不是南科大的联培项目独有的,其他大学的联培项目也有类似的情况。不少南科大的本科生对联培项目是有疑虑的,在2016年入学的联培项目就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些风波。据说是研究生院宣传的时候说,博士每年补助10万元,硕士每年补助5万元。但是到了后来,博士补助中的2万元和硕士中的1万元变成了必须成绩达到一定要求才能拿到【一开始是80,后来经过争取,调整到75】。()而且还需要交1万元左右的学费。这件事在2016年下半年闹得比较厉害。和境外高校合作的不同的项目的奖学金情况也不一样:。按照平时表现划分奖学金和补助是各个大学的普遍现象,这样做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研究生院在两件事上做得非常糟糕:第一,奖学金和补助的门槛在录取后才公开;第二,以考试分数作为门槛。第一条显然是失信了,我也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但是这破事对学校声誉的伤害是很大的;至于第二条就更为扯淡了,居然还是分数的硬性要求,而不是比例的限制,这不是明摆着学生不选比较难的课程,或者逼着老师降低课程和考试难度,或者是让教授们考试后调分吗?【也有同学认为都到了研究生阶段了,还以考试成绩作为奖学金和补助的衡量标准,简直是可笑,不过看起来也没有万全的办法:发文章要看学科和实验室的情况,以社会工作来衡量更是饮鸩止渴。】如果没有其他被克扣的渠道,这样的奖学金和补助绝对在国内排在前几位。研究生院被研究生们吐槽,研究生们被本科生吐槽。当2016年暑假后学校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的事件的之后,大一和研一的新生就成为了舆论的中心。南科大目前还没有推免资格,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有些学科的老师也让本校的本科生参加2016年夏令营的考试,结果是有些考试的前几名都是南科大的学生。到底是南科大培养的本科生质量好,还是参加夏令营的外校同学水平不行呢?见仁见智吧。相关问题:2011级教改实验室班的学长学姐没有参加高考,文凭是南科大自己发的,因而无法在国内其他大学深造。大部分都在境外高校继续深造,也有人选择了就业。在2016年招生宣讲的PPT中,对2011级的毕业生的去向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从第63页到第67页】南科大校内的IP也可以看到国际合作部页面上的海外校友:学校官网也有对2011级的几位优秀毕业生的访谈:【物理系】【化学系】【物理系】【物理系】类似的,学校也对2012级【2016届】的优秀毕业生进行了若干访谈:【化学系】【生物系】【化学系】【电子系】【化学系】【电子系】【化学系】【电子系】【化学系】【生物系】【物理系】对于2016届的毕业生,也有分院系的总结报道:【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电子系】【材料系】有两篇关于2016届毕业生的媒体采访也值得一看:那么南科大的毕业生究竟拥有怎样的竞争力呢?在知乎上也曾讨论过第一届毕业生的去向,这里是我的答案:与11级相比,12级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就业。由于工科专业数量和学生人数的增加,13级本科生就业的比例应该会高于12级,在南科大读联培项目或者在国内其他高校深造的比例也会增加,原因也在前文中阐述过了。学校在宣传的时候说目标是三分之一出国深造、三分之一国内深造、三分之一就业。如果把gap和延期毕业之类的同学去掉,把南科大的联培算作国内深造,2017年的毕业生应该很接近这个比例了。但是现在有了金融学等专业,工科专业也在增加,就业的比例以后很有可能升高,出国的比例很有可能减少。对比一下国内其它顶尖高校的情况:清北的深造比例遥遥领先,南科大的出国出境比例目前要高于华东五校的平均水准【以后可能会持平或者低于华五】,在国内留学深造的比例就要低于华东五校了。在没有保研名额的情况下,南科大不可能有太多本科生考研到其他高校。说起出国率,最高的还得是国内那几个中外合作的学校。但是大家申请过的也都知道,本来他们的专业设置就比较偏金融和经济之类的,毕业生申请北美、英国和香港自费的硕士比重挺高的。南科大和金融经济相关的申请者,绝大部分也是自费的硕士项目;其他的理工科专业,还是以博士项目为主。目前南科大的毕业生的目的地还是以美国、香港、新加坡为主,其他国家或地区高校的人数较少。前文也有说明,南科大有很多老师都是香港高校的博士或者有在香港高校做博士后的经历,加上深圳离比较近,学术交流较为密切。南科大和华东五校相比,去香港高校深造的比例很高,这也是南科大出国比例高于华东五校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出国比例高,但是出国质量比华东五校还是有差距的。华东五校的毕业生报告里面也没有注明出国深造的同学最后就读是硕士项目还是博士项目,但是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南科大读博的比例至少是应该在华东五校的平均水准【只是数量,不是质量】,甚至还要高一些。南科大目前在出国上拖后腿的专业并不多,加上教授中海龟比例较高,学生群体中出国的氛围也比较强烈。那么差距主要体现在哪里呢?顶尖offer【这里暂且说是世界前十或者前二十的高校吧】的比例不如华东五校。11级情况可能上面那个知乎问题已经有不少的讨论了,在这一项上是要比华东五校强的。但是12级【样本有点小】拿到顶尖offer的比例不如11级,也不如华东五校。现在13级的申请结果还没有出完,在这一项上预计能比12级强一些,具体能到什么高度过几个月就知道了。【注:此段写于2017初,从申请结果上看,13级能申请到世界前十前二十的学校的同学,还是比较少的,具体人数要看是哪个排行榜里面的前十前二十了。】这个结果也是正常。正如之前论述的,南科大的生源是不如华东五校的,在学术界的声誉更是比不了的,有些学科在早期师资和实验室建设是极为惨淡的。相较之下,整体上劣势要多于优势。【个体是另一回事,这个我之前也阐述过。】如果最后还能赢,那绝对是在开玩笑。南科大的毕业生,拿到排名前20之外那些还不错的offer,数量和比例还是不少的。要评判在这一项上南科大和华东五校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你怎么看待香港和新加坡的高校与北美二三流高校的博士项目了,可能还得加上欧洲强校的硕士项目。对于这些项目的看法不同,南科大与华东五校的比较结果也是不同的。申请的时候,也有同学吐槽,有些美国高校的项目,收的学生都是基本上清北华五的,感觉自己希望渺茫。这也不怪美国高校的招生录取委员会,本来我们这些南科大的同学的资质整体上就是不如清北华五的,谁让我们高考没有考那么高的分数呢?【我这里也是说的普遍情况,有些南科大的同学高考分数还是在华五录取线以上的,有些毕业生的水平也是国内top级。】现在的这个结果,很正常,固不如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在毕业生出国相关数据上,南科大的表现是清北华五之外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之前在其他答案里面看到有外校的同学说自己的学校出国远胜南科大,这个结论是颇为可笑的。在华东五校之下,没有学校敢说自己的毕业生出国情况完胜南科大(中外合作的院校情况不详,最初的几所中外合作学校去英国和香港读自费硕士的居多,似乎刚有毕业生的上海纽约大学有不少读博的,但是还没看到完整的数据)。和上面分析出国比例的原因类似,南科大目前还没有拖后腿的专业。顶级的offer,基本上都被清北华五的学神们收割了,其他学校都没几个。国内的其他大学,专业的强弱比较明显,有些大学的强势专业会有非常好的表现。至于南科大的出国情况在什么等级,还是那句话,就看你把香港和新加坡的高校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了。无论怎样比较出国情况,这样的毕业生输出已经完全对得起入学的生源了。那么现在的南科大和其他清北华五以下高校的差距主要在哪里呢?毫无疑问,是到国内其他高校深造的情况。确切的说,是推免到其他高校深造的情况。13级【2017届毕业生】才开始出现比较多考研的同学,结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这里有一条关于保研比例的统计:不同的大学保研的方式依据有些不同,这里不作讨论。因为有些同学会出国或者就业而放弃保研资格【当然这也看专业】,保研划线的比例要比保研比例稍高一些。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出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读博。之前也说过,联培极大的缓解了这一矛盾。其它学校里面没有强烈出国意愿又想继续深造的学霸们会选择保研,而在南科大这一部分人会选择联培项目或者去香港高校。但是问题依然存在:联培的硕士也需要考研,目前联培的境外合作项目也没有金融经济相关的,本问题下的另一个答主也提到了这一点。联合培养的项目在逐渐增加,目前校外的申请者并不多,基本能够满足校内想继续深造但是却申请不到欧美比较好的学校的博士项目的同学的需要。合作学校的档次不一,有几个热门学校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但是即使如此,还是要比直接申请该学校的博士竞争压力小很多了。那么,南科大同学申请本校联培和其他国内大学推免到其它国内高校的难度相比如何呢?本科生人数在上涨,研究生人数也在上涨。不考虑合作院校的水平,成绩排在前百分之三四十,有些专业甚至是排在前百分之五十都是有希望的。目前金融学专业没有和境外联培的项目【同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南科大的本科生无法申请。在这个专业上,深造难度比“985中上游”高校高很多【关于金融专业的生源,在后面讨论专业方向时会说明】。其他专业,拿南科大的联培和其它高校的推免进行比较,有几所华五以下的高校敢说比例比南科大高?至于清北华五,出国人数多,讨论推免比例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至于质量,就要看你怎么看待和南科大联培的境外高校了:去清北、华五和其他国内院校读硕士和博士,和南科大与新加坡国立、港大、港科大、浸会、澳门大学等学校的联培是合作何种对应关系?事情从2017年起发生了变化,因为南科大很可能要有推免的资格,但比例仍然是未知数:=========================Part 5=========================既然说完了深造情况,接下来就该说说就业了。在南科大建校初期,的确不看重就业。没有专门的老师和机构负责就业,也鲜有就业指导相关的活动。学校的发展规划在过去几年里面发生了转变,这一点前文也提过,这些转变自然也包括对就业的重视程度。不去利用深圳的企业资源,确实太奢侈了。这是某位12级学长在2014年写的答案:。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2016年6月份,陈校长在接受南方周末访谈时说出了自己的期望:现在学校也有了就业指导中心【应该是在2016年初建立的】,官网上也有了就业的板块【】,有了微信公众号【但是上面几乎无更新】,目前主要的通知方式是向学生邮箱群发就业信息的邮件【目前关于就业的邮件要比官网上的信息多,部分邮件只向高年级的同学发,低年级同学感受不到】,也在校内举办过几次招聘会【如:】,也组织同学【包车】去校外参加招聘会。在上一部分也提到过,在2016年招生宣讲的PPT中,对2011级的毕业生的去向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从第63页到第67页】我们能够看出来,第一届学生选择就业的人数极少,在第二届【也就是2016届】毕业生中,选择本科毕业后就就业的学生明显增多。在2016届的优秀毕业生报道中,也有两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的采访:【华为】【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继续深造依然是大部分理科专业的毕业生的优先选择,这种局面在国内也是普遍现象。不考虑改行的因素,理科的几个专业很难找到专业对口且让人满意的工作;也有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就业的同学,但是目前人数比较少。工科的几个专业,加上目前现有的金融学和金融数学两个金融相关的专业,还是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选择本科毕业就直接就业。这一点,在2016年的首届“十佳毕业生”的评选中得到了印证:【这个评选有些小小的争议,中间也有一些波澜但是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从事科研道路的还是少数人,即使是在南科大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之后仍然有极大的概率选择去公司工作或者创业。现在选择就业也不代表以后不会重新回到学校深造,工业界也需要接受过博士训练的人。【知乎相关问题:】有在校生和家长对高三考生及家长说:“想深造来南科大,想就业就不要来南科大。”这种观点是非常武断的,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这里只探讨后半句。南科大在就业方面确实有劣势,校友资源不足,某些行业和公司【比如国企?】存在因双非被卡学校的风险【留学申请也有类似的风险】。如果有去此类行业的意愿,要好好掂量一下风险和收益。南科大在深圳逐渐有了名气,但是在其他省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外的同学想毕业后就回老家或者其他省市工作的计划,来南科大有些缘木求鱼的味道。从就业角度批评南科大的文章和帖子有不少了,大家可以自行查找,我觉着劣势主要是上面两点。和留学申请有些类似,当然有些岗位非清北或者华五的毕业生几乎不录的,是啊,我们的毕业生的平均质量很难赶得上他们的平均质量;也没啥好抱怨的,因为大部分人当时也考不到不被歧视的院校里面去。南科大在就业方面也有优势。首先是深圳市带来的优势。可以参考其他的知乎问题和答案,随便搜了几个:【1】【2】【3】【4】【5】【6】【7】京沪的高校录取分数要高于其本身的实力,是有其市场道理的。深圳和北上广的对比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去百度或者谷歌一下吧。大城市带来的资源当你身处其中才感受的到。其次是在深圳市目前的大学生的优势。深圳的就业岗位很多,但是自己培训的大学生却只有京沪的零头,目前还要靠湖北、湖南等省市的大学毕业生输血。从武汉或者长沙的名校毕业,也能来深圳就业;深圳本地大学的毕业生和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最大区别在于实习机会,特别是学期中的实习机会。正式的就业岗位可能有其它省市的同学前来竞争,但是实习岗位竞争压力就小了很多了。在大四之前,不去上课而选择去外地公司实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课业压力不重,一边上课一边去离学校不远的公司实习,这种情况就普遍的多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已经计划建设一揽子的大学,等到其他院校按照规划培养出大批毕业生,这一点优势就会急剧减少了。最后是南科大自身的优势。南科大大三自由选择专业,对于报考南科大的高三学子来说,不用担心调剂,也有更长的时间体验不同的学科,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南科大有本科不容易就业或者本科就业工资不高的专业吗?有,但大部分选择这些专业的同学都是打算继续深造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说明。再提一下南科大周边交通的情况。虽然南科大的附近不如深圳大学的周边那么繁华,但是地理位置不算偏。南科大正门口到最近的地铁站步行约5分钟左右,这一点并不是加分项,在国内高校有比这更近的,在其他国内高校的老校区交通比南科大便利的比比皆是【有些学校的新校区比较惨】。学校对面就是南山智园【电子系和计算机系的部分实验室已经搬进去了】,公司已经有不少了。高年级同学课程不多,学期中去南山智园或者深圳的其他公司实习,并不困难。在深圳现有和即将建立的几个大学中,南科大算是比较靠近深圳地理位置上的中心的几所之一,距离关内和关外的几个区的公司都不算远。能否抓住实习的机会,并将其转化成正式的工作或者去其他公司,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有些专业对口的岗位不如其它城市,但是从整体上看,深圳是国内最好的几所城市之一了。】南科大门口的地铁站距离深圳北站的地铁站只有两站地铁,从学校正门口到深圳北的检票口可控制在20分钟-30分钟左右【和从学校后山步行到学校正门口的时间相当】。由于过去几年高铁建设的突飞猛进,深圳北站带来的便利超过了预期【】。坐飞机就不那么方便了,百度地图显示南科大距离深圳机场有25公里。南科大离过关进入香港的口岸并不远,香港的部分资源利用起来也不是难事:虽然深圳目前好的大学比较少,但是香港的高教资源很丰富,学术交流很频繁;你要考个托福,京沪的考位都很难抢,深圳的也不多,但是香港的却很充足;还有若干不宜公开讨论的优势。那么就业的结果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其他高校毕业生薪酬的统计:【2016年】【2015年】深圳的工资高,南科大的大部分毕业生还是留在深圳或者其他大城市工作,拖后腿的数据少,现在还没有完整的数据出来,【预测】薪水的绝对值不会低的。去年有一条新闻报道也在校内引发过讨论:。这是统计的多少人的平均年薪?真的有那么高吗?按理说,平均薪水应该是毕业之后才能出来,采访时没有找到工作的肯定不在统计中,这部分人最后找到的工作的薪水会拉低薪酬的均值。我认为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在6月份之前找到工作的南科大2016届的毕业生,平均年薪15万。在2016年底,学校官网也第一次集中报道了就业的情况:【实际上至少是18人,深圳校招是17人,至少还有1人是广州的校招】;在此之前,华为也在南科大进行了专场招聘会:。虽然华为offer的难度不如BAT,最近也有一些负面的新闻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如:】,南科大官网挂出这条新闻时也被一些大神鄙视,BAT和FLAG的难度和薪水要高于华为,但是如此多的毕业生被同一家知名公司录用也是第一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南科大的毕业生在深圳受到的轻视正在减少,在其他省市的情况未知。在本问题下回答的蔺同学也是2017年去华为的同学之一,在这个问题里蔺同学也说了自己去华为的心路历程:南科大也有去BAT的同学【比如在本问题下回答的彭同学应该去了腾讯:】,只是数量上没有去华为的那么多。正儿八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2017年才有,而且前两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质量上目前还不能和国内一流的CS强校相比;微软、谷歌、Facebook等公司的offer,等待后来者吧。由于深圳的大环境,还有南科大的专业设置等原因,最后全部专业的平均工资在国内肯定也是数得着的。如果单拎出来,比如把南科大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和其他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比较,位次应该比全部专业平均薪水的位次低。这么比较也是不公平的。一个刚刚结束高考的同学知道自己适合学什么吗?知道学容易就业赚钱多吗?又是否担心专业调剂而降低学校的档次?对于社会人士来说,我们可以同时关注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的绝对值和其增量。但是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一个学校培养学生的增量要重要的多了。有些朋友攻击南科大,拿南科大生源和山川吉相比,又拿南科大毕业生和华五中九相比,更有甚者,那一个学院几百人中top的同学和南科大一个专业二三十人中top的同学相比,好像有点尴尬吧?2013级【2017届】同学的高考分数和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相当,那么毕业生的水准在什么档次呢?出国申请如何?就业又如何?不久就会有答案。上一段写于2017年初,现在深造和就业的情况已经确定了不少了,有老师是这么说的:其中,16届海外留学的92名同学里,近半数同学选择留美;而尚在读大四的17届的师兄师姐们,截至4月1日,已有近六成获取offer或签约。总体来看,今年就业升学率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基本持平。 与留学不同,考研在南科大似乎已成冷门。从16年数据来看,我校毕业生主要由于专业课成绩问题而较少选择考研。 最近在树仁书院的页面上发现了关于2016届的毕业去向的总结,只有致仁书院和树仁书院有2016届的毕业生,每个书院的毕业生有90人左右(2012年招生188人,退学和延期毕业的人数不详),因此这是2016届一半的毕业生的去向:一、树仁书院2016届毕业生去向情况树仁书院2016年毕业生实现就业90人,其中国(境)外留学54人,国内升学2人,国内就业32人,待就业2人。(图略,请看上面的链接)二、毕业生出国(境)升学情况树仁书院2016届毕业生出国(境)升学54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0人,占比74.07%;攻读硕士学位14人,占比25.93%。
申请方式上,43人为自主申请,占比79.63%;11人为境外联培项目,占比20.37%。
按地域分,美国29人,占比53.72%;欧洲(英国、法国)2人,占比3.70%;新加坡4人,占比7.40%;香港17人,占比31.48%;澳门1人,占比1.85%;沙特1人,占比1.85%。具体如下表:(知乎似乎不能插入表格,还是建议看上面的链接)地域 大学名称 人数 类别 备注美国(29人) 本特利大学 1
波士顿大学 1 硕士
埃默里大学 1 博士
德州农工大学 1 博士
杜克大学 1 博士
俄亥俄州立大学 1 博士
华盛顿大学 1 博士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1 博士
康奈尔大学 1 博士
康涅狄格大学 2 博士
密苏里大学 1 博士
南达科他大学 1 博士
纽约大学 2 硕士
纽约大学工学院 1 博士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2 博士
普渡大学 2 博士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1 博士
圣塔克拉拉大学 1 硕士
天普大学 1 博士
田纳西大学 1 博士
西北大学 1 博士
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 1 硕士
犹他大学 1 博士
英国(1人) 爱丁堡大学 1 硕士
香港(17人) 香港城市大学 1 博士
香港大学 3 博士 联培 香港浸会大学 1 博士 联培 香港科技大学 9 博士 联培5人
澳门(1人) 澳门大学 1 博士 联培法国(1人) 巴黎第一大学 1 硕士
新加坡(4人) 南洋理工大学 1 硕士
新加坡管理大学 1 硕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 2 博士 联培沙特(1人) 国王科技大学 1 博士
备注:根据合作协议,南方科技大学2016年开始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澳门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三、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树仁书院2016届毕业生中2人考取国内院校研究生;其中1人为南方科技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研究生(注:经教育部批准,南方科技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从2016年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1人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四、毕业生国内(境内)就业情况树仁书院2016届毕业生中国内(境内)就业32人,其中被各院系聘为科研助理16人,被聘为访问学者3人,到国内(境内)企业就业12人。具体情况如下:
(一)就业单位类型树仁书院2016届毕业生中到高校就业20人,到国内(境内)企业就业12人。
(二)就业行业分布树仁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行业集中分布在科研、教育、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具体如下表:行业 人数 占比教育 4 12.50%科研 24 75.00%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3.13%文化艺术业 3 9.37%(三)就业地域类型树仁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就业,共计31人,占比96.88%。另外,在香港就业1人,占比3.12%。具体如下表:地区 数量 占比广州 2 6.25%深圳 29 90.63%香港 1 3.12%注:有一些同学有留下做研究助理或者实验室,gap一年申请,所以提高了就业中科研和深圳的比例。2016届没有金融学专业,也没有计算机系,工科专业的人数也没现在这么多。在之后的几届毕业生中,深造的比例应该很难有这么高了,就业的人数会增加不少。此外,我一直认为,只写学生去向,却不写是硕士还是博士,无异于耍流氓。申请过的都知道,硕士和博士的申请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前几天看到有人拿其他学校的毕业生去向说南科大的申请情况并不算好,但是那位拿出来的某校的数据,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太多了,从以前的经验的判断,应该多数是水硕。当然,南科大也有毕业生申请硕士,有些硕士项目还是很难申请的(比如CMU的CS master),也不是说博士项目一定强于硕士项目,这里没有一棍子打死,只是作简要的说明。这里也提供几个国内其它大学较为全面的统计(精确到个人,标注是硕士还是博士),供参考:【荣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数学】浙江大学数学:南京大学数学:厦门大学数学:(列得不全,欢迎评论区补充)=========================Part 6=========================说到就业,就不可避免的说到专业选择。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前后,南科大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专业,不用担心高考填报志愿时被调剂,也解决了高考后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专业的同学的问题。目前各个专业没有门槛,不排除某些专业以后设定专业准入门槛的可能性。【2017年6月注:医学院可能会有选拔,而且进入后可能无法转出。】大家会有一些公共的必修课,每个学生都需要修读,如高等数学【注:数学系需要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化学原理、普通生物学、英语、体育等。还有若干“选修课”,这里的“选修”是指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修读,但是对于一个特定的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选修课”中会有一些课程变成“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还有一些不属于这两者。一个学生想从某一个专业毕业,需要满足该专业培养方案的若干要求,其中包含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要求:专业必修课中的每一门课程都需要修读,专业选修课需要达到一定的量【也就是学分】。这些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从大一就有了,如果一开始想选专业A,后来想学专业B,就有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修读专业B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后需要补上。因此,南科大大三选择专业,和无门槛转专业比较像。虽然说很多同学在入学后的一两年里面会纠结于选哪些课程选哪个专业,但是这种纠结和高考后一两个月就匆忙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是迥然不同的。高考后就立刻决定专业方向面临着多种风险。填报志愿时有专业调剂的风险,因此有很多考生为了确保自己选到合适的专业而降低学校的档次。很多高中生及家长在报考志愿之前对大部分专业的认识都不足,大部分人只是对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粗浅的认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这几个专业的了解还是不完整的、错误的。比如不考虑自身实际而盲目跟风热门专业,还有在知乎上被黑得很惨的选了化学、生物、材料等专业的同学,等等。虽然学生总数在增长,但是化学和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并没有显著的增长。有不少大一入学想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同学最后投向的工科的怀抱中。有的同学虽然发现了自己不适合某一专业,因为不想修读新的专业的课程而继续在原来的专业毕业;也有同学发现的更晚,在大三和大四的观念发生转变,选择本科毕业后就业。但是,即使如此,犯错误的概率也比高考完就选择专业低多了。比如下面的两位,就是一开始学生物到了大三才因为某些原因转去学金融的成功代表:【普华永道】【科大讯飞】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前后可以自由选择专业,目前(2017年)南科大的学生需要在大二结束时填写两个志愿选项,有网友统计了2015级不同专业一志愿人数的情况:。之后也可以选择更换专业,但是此时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批和公示之类的,如:。在2017年7月,12位申请转专业的14级同学(大三升大四)中,有一位原来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同学想转去学金融工程,没有通过:。更多规定可参考:。截止2017年7月,南科大共有22个专业。其中申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工程、统计学、金融工程这五个本科专业是在2016年申报的【】,并在2017年获得通过。在2017年继续申报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生物医学科学、航空航天工程这四个本科专业【】。具体情况如下:目前设置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融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等14个院系,开设物理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工程、金融数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融学等22个专业。医学院还在筹建中,学校官网的院系设置【】的页面现在【2017年6月】还没更新。各个专业的整体规划在学科建设中已经提及,这里就不在赘述。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官网上也能找到【】,单独拎出来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看和国内其他一流大学相比,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都是一些公共的基础课,还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在培养方案的页面上,我们也能找到一些说明和介绍。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目标与定位,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学科)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多次选择(专业)”的原则,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未来国家发展需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拥有健全人格和批判思考能力,具有社会关怀和国际视野,经过严格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扎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在相关基础学科领域或工程领域具有领军作用潜能的拔尖创新人才。二、制定原则培养方案立足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弹性学制、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相结合的“2+2” “1+2+1”、“3+1”灵活人才培养机制),整合通识通修课程与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在分析国际一流大学相近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突显学校办学优势,发挥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制定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推进全人教育
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应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强化前期基础教育,优化后期专业教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为一体。
2. 促进个性化培养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选择专业、课程模块和成才路径提供充分的机会。培养方案在规定全校性必修课程和专业类必修课程后,允许学生选修其余课程,在导师指导下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
3. 统一规范性和开放性
培养方案的制定参照学科专业标准,构建规范和符合教学规律的知识、能力、素养培养架构与课程体系,并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包纳学科前沿知识,体现国际先进特色,适度压缩专业必修课的比例,提高选修课的比重。
4. 优化学分配置
根据个性化培养的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间的学分比例,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保留空间;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的有效经验进行教学安排,合理设置各学年、学期所修学分的比例,有效实现培养目标,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5. 鼓励学科交叉
积极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整合课程”、向全校开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从事科学研究、开展创新训练,并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6. 加强实验(践)、创新类课程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充分整合和挖掘实验实践类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设置多类型、多层次、交叉型的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写了“强化(学科)基础”,不同的专业情况不同,我认为学校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条。对于多数同学来说,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兼顾;有的专业重视基础,必修的基础课很多,选修课的灵活性就低了;有的专业选修课多,必修课少,偷懒少选课的同学基础就不扎实了。如果说数学物理是基础的话,南科大数学物理的必修课的平均训练强度比中科大差了不少。在建校之初,学生人数较少,所有的同学都在上同样的基础课。随着人数的增加,学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起来分级教学的事情了:。具体怎么操作,怎么执行,我并不清楚。“鼓励(学科)交叉、多次选择(专业)”这两句倒是千真万确。大三才正式选专业,在大一和大二选其他专业的课程是普遍现象。其他大学也有基地班和实验班之类的,入学之后细分专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在一个学院内再选,可供选择的几个专业相差并不大。能在全校范围内换专业,国内传统高校里面可能只有中科大能够做到?弹性学制、学分制、“2+2” 、“1+2+1”、“3+1”在国内不少大学都有,没什么可骄傲的;实践类和创新类的课程也要分专业来看,不清楚其他学校的情况;书院制和导师制在之后的章节再说。前几届学生总数较少,除了高数、线代、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之外,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不多。后面几届学生人数多了,除了金融学专业【以后可能要加上计算机专业】,南科大一个专业的人数依然很少,高年级的课程想开大班都凑不够那么多人。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比较多,有很多在后山的教室改造使用之前,学年小班制做得非常糟糕(学生人数增多,后山教室未改造);但是现在好多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大部分也都在五六十人。这一条口号还没有失真,但是不太清楚其他学校的情况,不好比较。当然,也有同学不认同现在南科大的通识教育,认为自己修读了一些无用的课程,相关讨论见知乎问题:。其他的套话空话,主语换成其他学校也能用,没啥讨论的价值。那么每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如何呢?上文中已经从老师的角度谈过了,现在我们从学生的角度看看不同的专业的情况。先从在知乎上被黑得很惨的生物、化学、材料和环境专业开始吧。某位依然坚持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走下去的大神学长写过一个十分靠谱的回答【】,他现在在北美读PhD,关于生物系的学习生活可以参考此回答。知乎上的各位朋友可能更喜欢看这种风格的答案【】:如果是题主是高中生,还想学生物或者化学,那么一定要来南科大。现在本科学生物或者化学被黑的很惨,很多高中生对生物和化学的认识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刚入学的时候,想学生物的小伙伴基数还是很大的。大一与生物相关课程也就是普通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实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受不了生物的英语单词或者发现了其它的爱好就改行了。到了大二,生物的专业课开始出现,微生物、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I&II、细胞生物学又能让很多人对生物专业望而却步,大学的生物和中学的生物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长,有很多人也会意识到现在生命科学的大环境比较恶劣,因此转行。大概又有三分之一的人换成其它专业。南科大大三正式分专业,大一和大二有很多选修课,“选修课”在这里的含义是大家都可以选,也可以不选。但是对于每一个专业,都会相应的选修课变成该专业的必修课,也就是说,你如果要取得这个专业的学位,就必须修读这些曾经的“选修课”。那么为什么建议想学生物或者化学的高中生来南科大呢?如果你在大一或者大二发现自己不喜欢生物或者化学,或者对此专业的出路表示担心,那么你大可换成其他专业,没有门槛,成本很低。在国内没有几个大学可以做到。虽然说在大学期间会因为专业问题纠结,但这和高考填报志愿那几天的纠结,情况可大不相同了。那么,如果你没有改变初心呢?由于大量的人选择了逃离,生物系的师生比非常高(但是生物信息学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老师比较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向的老师,平均每个年级差不多能够有两三个本科生,进实验室还是很容易的,实验室的训练也很早,机会也很多。另外,生物的本科生如果单纯靠自己发文章,不靠老板和师兄提携,还是非常困难的。上面的答案有些旧了,生物系现在有三个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的区分并不大;与这两个专业相比,生物信息学对生物的要求稍低一些,对编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生物系的这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并不算多,有着极高的师生比,没有被劝退的同学都能享受到极高的人均资源。化学系虽然只有一个专业,但是人数和生物系的人数相当。生物系和化学系的大部分的同学在低年级就进入实验室搬砖了,确实有些同学在进入实验室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学生物或者化学而改变了专业的倾向,也有些是受了社会言论的影响。想学生物和化学的同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减少。虽然在知乎上,材料相关的专业也被黑得很惨。但是毕竟高中生想学材料专业要比生物和化学的少了很多,有不少人还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决定学材料的。从2014级开始,环境科学这个也在知乎黑得很惨的专业也开始招本科生了,在这生物系、化学系、材料系、环境学院的几个专业之间徘徊的同学还是挺多的。所以,我一直都很建议想学生物、化学、材料、环境等专业的同学选择南科大,会有很多人在入学之后改变志向,犯错误的概率会减小。关于物理系,13级的一位同学在17年6月写了比较新的答案:关于金融系,某位16年毕业后又在本校读研的同学说南科大的金融系可能会和工科的结合更多一些,和传统大学的金融系不太一样:。金融科技专业的介绍可以看这个帖子:。在之前公众号的推送中也有相关的介绍:【此部分未完成】=========================Part 7=========================学生生活在提及南科大的学生生活时,书院经常被作为第一个被提及的对象。学校官网()在2017年6月份书院的描述是这样的:书院是南科大全面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丰富的兴趣活动。书院致力于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导师营造一个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
书院以学生公寓为核心,若干栋公寓楼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组成一个书院,各书院有自己的名字、文化、传统、活动和非正式的教育课程、辅导咨询、兴趣社团。
学生入学后,书院将为每位学生分配一位导师,该导师为南科大全职教授,为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提供咨询意见。
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每个书院邀请知名教授担任院长,下设书院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目前,南科大成立6个书院,分别是:致仁书院、树仁书院、致诚书院、树德书院、致新书院、树礼书院。书院制度不是南科大独有的,我并不清楚国内其他院校书院的情况,但是南科大的书院确实在发挥着作用,在大一和大二的存在感很强,现在已经绝对不是摆设了。各个书院也在逐渐成熟,都有自己独立的区域,并且在形成不同的风格(如:)。前几届的学生基本上是随机分配,据说从2017年入学的新生开始,书院就可以双向选择了。导师制的体验因人而异,有些导师经常主动找学生谈心、一起出去吃完、一起出去玩,而有的导师还是以放羊为主。不同的老师,对这些活动分配和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的。但是你如果主动找老师,一般老师也不会拒绝。一般来说,大家会选择想学的专业的老师或者是本省招生组的老师,大一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或者参加其课题组的组会,也会方便很多。由于南科大第三年才分专业,所以在前两年的公共活动基本以书院为单位,后两年的部分活动也是由书院组织的。书院组织的部分活动的发布和总结可以在各个书院的微信公众号中查看,还有一些活动只有邮箱或者QQ群的通知。下面附上每个书院的微信公众号和该书院近期举办的活动的例子(在暑假期间实践活动较多,所以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向前翻阅):南科大致仁书院(简介:):sustczhiren,南科大树仁书院(简介:):sustcshuren,致诚书院(简介:):SUSTech_Zhicheng,南科大树德书院:sustc_shude,南方科技大学致新书院(简介:):SUSTech_zhixin,南科大树礼书院:SUSTCsl,在传统的大学中,很多活动是由各院系组织的,很多活动的参与人员背景较为相似,有很多活动都是直接专业相关的。由于南科大的各个书院由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书院组织的很多活动和理工科的专业知识无关。除此之外,很多文娱活动也会由艺术中心和社团来组织: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nkdyszx,南科大社联君(社团联主管):SUSTC_society,南科大影院(南科大电影沙龙主管,发布电影放映信息),南科大学生会也会组织一些活动:南科大体育类的社团或组织也有不少,随着人数的增加,各种校内的比赛逐渐增多(,,,等),有了自己的运动会(,),队伍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总的来说,学习之外,学生生活并不贫瘠。南科大目前有多个理工科专业,也有商科专业,还即将有医学类的专业,因此从学生构成来说,还算是丰富的。虽然和综合性大学有差距,但是理工科之外的气息还是存在的。虽然活动总量还不算多,但是人均还是很客观的。【此部分未完成】在两三年之前,南科大周边较为荒凉,现在已经好多了。这是和南科大仅有一街之隔的深大西丽校区的公众号在2016年7月写的总结:【此部分未完成】有几个微信公众号对学生生活的介绍比较多(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南方科技大学(校宣传部主管,和官网新闻重合度较高):sustc2010南科大信息平台(校学生会主管,发布信息为主):SUSTC_info南科新知(应该是学生新闻社主管,发照片为主)【每个系也会有自己的公众号,不过各系的公众号和各系主页的重合度比较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此部分未完成】=========================Part 8=========================和其它大学的关系【此部分未完成】=========================Part 9=========================问题与挑战。在建校之初,南科大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分成多,南方周末的记者方可成对这一历程记录的较为全面:南方科大冒险:办一所“出格”的大学有多难(日)“小楼”与“大师”:一所理想大学的模样(日) 南方工作手记(8)围困与突围(日) 不破旧体制,没有新校长(日) 风暴眼中的南方科技大学(日) 南科大内忧(日) 南方工作手记(11)为什么要报道南科大内忧(日) 改革不是改革者的通行证(日)在纷乱的年代寻找积极的力量——写给年01月20日) 想象新闻的另一种可能性(2)(日) 我在南方周末的最后一组报道:南科大6年(日)
系列文章,我们能发现2010年到2013年提到的问题,比如全职教师、发展规划等问题,在这两年已经被基本解决了。但是学校也在面临着新的问题。2017年春节期间,学校官网也出现了2016年的总结文章:【科研】【师资】【讲座】2017年1月初,南方教育时报写了有关南科大的三篇文章,是近些年来报道南科大比较靠谱的了,也透露了一些以前没有公开报道过的故事。【1】【2】【3】【此部分未完成】=========================Part 10=========================和中科大有些相似的是,南科大的家长也比较团结和活跃。家长们各种各种的家长群,分年级的,分省份的,这两年某些新生的班级也很有自己的家长群,等等。南科大的家长会有一些集体的活动,比如:;也会参与学校的建设,比如:;也会相互之间帮助,比如:。家长在处理很多事情上要比学生更有经验,也更有优势,家长群的消息传播也很便捷。家长们之间的交流确实也帮助他们了解了学校,也更了解自己的子女。但是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消息在传递过程是时不时发生偏差。家长们的背景差异也比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大,据说也发生过很多争吵。我并不知道其它学校的家长是否也会如此,至少在南科大,家长的影响力是不能忽视的。当然,这种活跃同样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此部分未完成】=========================Part N=========================【以后的章节要用,在存在这里。】海外交流:若干次下午茶&座谈会:【此部分未完成】2017年6月份,学校推出了近几年水准最高的一部宣传片,值得一看:有空就更新。未完待续。245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28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科技大学分数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