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进行一项大学社团面试问题义工部面试,没有做过怎么办

第十九届大连大学学生会、第九届学生社团联合会、第十三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团选举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安排
第十九届大连大学学生会、第九届学生社团联合会、第十三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团第二轮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将开始。
本次面试以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参选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学生会工作的认识和规划。评审团由校团委及各学院(部)团委老师组成,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参选人将参加公开竞选环节。
时间:(本周三)
13:40 签到
14:15正式开始
地点:详见短信通知。
参与第二轮面试的候选人名单:
国际学院15级
国际学院15级
经管学院14级
旅游学院15级
医学院15级
经管学院15级
医学院15级
环化学院15级
机械学院14级
经管学院15级
教育学院15级
环化学院15级
教育学院15级
音乐学院14级
体育学院15级
英语学院15级
机械学院15级
美术学院14级
建工学院15级
机械学院15级
环化学院15级
机械学院15级
经管学院15级
经管学院15级
音乐学院14级
机械学院15级
英语学院14级
物理学院14级
日语学院14级
建工学院15级
物理学院14级
旅游学院15级
经管学院14级
环化学院14级
注:具体分组情况由本人抽签决定,抽签时间地点详见短信通知。
大连大学学生会
大连大学学生会
这里是大连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平台,为您及时发布校园第一消息,更多精彩版块供您选择。点击下方功能键或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喜欢的内容分享给小伙伴吧!
关注我们:
1、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全心为你】
2、搜索微信号“dldxxsh”
3、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号:dldxxsh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做志愿者?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做志愿者?
,东京时差党 | 工科女博士 | 专业甜点师 |…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做志愿者?志愿者自己收获到什么?关于志愿者动机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已经非常多了。一般分两大类「利他」与「利己」。利他动机主要包括帮助他人的愿望、希望解决问题、改变社会面貌等,而利己动机主要包括与他人交谈的需要、交朋友的需要、感觉被需要的满足感,以及个人能力的施展等。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的话,1998年的时候Clary就提出来一个名为VFI (Volunteer Functions Inventory)的细分框架,可以作参考。VFI包括以下6个维度:1. 防卫保护 Protective Motives:出于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参加活动。例如:「不管我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什么困难,志愿者活动都有助于我忘记这些。」「通过志愿者活动,我感觉自己没那么孤独。」「我觉得比其他人幸运是一种罪恶,而参加志愿者活动能让我从这种罪恶感中解脱出来。」2. 价值 Values : 志愿者受帮助他人的人道主义价值观驱使,并以此为途径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例如:「我只是觉得那些人需要帮助,他们很可怜。」「我觉得帮助他人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事」3. 职业发展 Career:志愿者活动可能会提供志愿者一种提升职业前景的可能性。例如:「志愿者的经历可以让我的简历好看一点。」「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我能有更多不同的职业选择。」4. 社会性 Social: 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开阔社交界并且加深社交的纽带。例如:「我的朋友也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因此我一起来了。」  「我很重视的人对于这个活动有很高的评价。」  5. 了解世界 Understanding:志愿者活动也是一种可以得到知识、技术与能力的途经。例如:「我能从中发现我的长处。」  「我能从中学习到怎么样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志愿者活动提供给我一个看世界的不同视角。」6. 强化提高自我Enhancement:志愿者的身份有助于其提高自尊。例如:「志愿者的身份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自己是被需要的。」  「志愿者的经历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从结果主义来看,无论是什么样的动机,其实都并无高低好坏之分。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利己」就是当前能实实在在看到的利益与回报,而「利他」是那些看不到的益处,但从长远来看的话,其实也是一种利益与回报。毕竟,人都不可能独自生活,而「利他」的动机是使得这个社会更好,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当然也会得到回报。我曾见过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大家都很坦然的表示最终就是图一个「自我满足」,不管是利他或者利己,最后投射到自身的其实也都是主观感受。很多研究也都已经证明了志愿服务行为是一种自我奖赏式的活动,能促进快乐、人生满足和个人福利。第二个问题:志愿者带给受助方什么?每个志愿者组织的宗旨都不一样,因此最后的成果当然也不一样。可参考各个组织的报告书。第三个问题:公益这一块已经越来越热门,成为一个流行了,这真的好吗?从公民社会论的角度来看,这自然是好的。参与公益不仅有助于个人提升幸福感,也能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与信任。因为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不同主体之间能对彼此的处境更宽容。例如我曾参与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大家都是来自不同行业为着同一个目标。在项目的运作中通过交流,就会发现,原来各自对于同一个公共事务都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些不同的看法如何协调处理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彼此都会更加体谅对方也会更了解到公共项目该如何运作。理性的思考与参与才能得到产出最大化,戾气太重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举例,我在 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就是需要各方协调的)。个别志愿者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是由于操作手法的不当引起的,并不能够以此就否定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相反地,因噎废食才最可惜。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之中,人们才能更好的思考,怎样的活动设计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不至于产生那些不良的副作用。
,「Tatanj'Lavo Nyklia Danj」
我承认我的表述有问题,我下一段所说的话,不是为了否定所有承办志愿者的组织,只是为了告诉你:请自己理智掂量揣测。我从来没有说过你不值得参加不能参加这样的话。我承认我下面说的话偏激了,哪怕我和好多同僚聊天涉及到至少10所以上高校的现状确实如此,下面的话也确实不是我一时脑热搏赞说的,所以不改了。当我没见识吧,可能真的会有更多的你们看到的象牙塔吧,抱歉哈~忽略我......--------------------------------------------原答案部分: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志愿者是:
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所以好多那些所谓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到敬老院幼儿园消防官兵残障人士各种地方给老人孩子各种困难人员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慰问聊天过节送礼合照留念blablabla的所有人其实都算不上志愿者,更不用提志愿者服务。所以一切由政策命令任务号召等功利相关催生出的任何贴有"志愿者"标签的组织与活动均不能称之为实际意义上的志愿者或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与志愿者工作本身是好的,但请谨慎的判断其真伪,比如所谓的学校或功利组织的一窝蜂的偏远地区支教,那是作秀,是玩票,是造势,是政治,是旅游,是秀优越,也是秀下限。用本不是志愿者的行径来谴责志愿者是不是有点缺德?所以请不要用伪志愿者的卑劣去消费志愿者存在的必要,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有可能是唐僧。只说自己的经历。不屑于学生会,学校社团这样类似团体组织的存在,所以从没有在大学四年接触过其任何。大三因为央视的节目《为你而战》认识了当地一家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幼儿园(所谓公益幼儿园:并非幼儿园免费,但每个入院的孩子们所交的费用只为幼儿园的基本运转与全职老师们的基本生活支出。老师们的工资都不到1800,坐标地:大连),那期节目结束眼泪满脸,之后顿悟要做些什么。开学提前回校两个星期,从联系园方到参观到工作日程一切自己料理。到现在服务正好一年,由于大四下面临毕业问题,日程紧张不得不退出,今后若有空闲定回去继续照看孩子们。为什么愿意做志愿者?你可以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你要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这个世界能变得更好一点,因为至少这样自己能过得好一点。也终会有一些事情触动你的G点让你觉得自己做的某些事情可以靠近这样完满的结果。你说做志愿者是为了图什么?或许是。我在还没去之前心里想的是【我这辈子或许做过太多错事,我想积点德】,这看起来必然是幼稚的。我在专栏当中记录着我第一天去见孩子们时候写在人人状态上的文字:
「无能进入她们的世界是我们的所谓 他们永无同等幸福也仅我们的以为 吾叹他人无情 他人笑我无爱 我将在此纪录我的看见 我始终认为需要被改观的是我 我掏空心思 将这段有关孤独症天使们的经历称为 返璞之程」这段话其实稍微有一点功利色彩,即我是为了我的得到而付出,这在一年以后的现在看起来必然是幼稚的。所以如果现在问我为什么愿意做志愿者,至少对于我来说:事前求积德,事后变改造。改造什么:改造思想,改造态度,改造视角,改造心灵......难道你身上值得改造的地方少吗??????当然,这是以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工作作为前提的。站在受众的角度来说,志愿者带给他们什么?我不是受众,无权回答该问题,但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一年来上过大课,做过个训,做过辅导,我觉得我至少能给这些孩子们的家长们一些慰藉,至少能让我带的孩子们看到我会笑。志愿者自己收获到什么?本人与此无任何利益相关,从未因此荣获何种荣耀因为没人知道,从未因此获得何种职位因为我不稀罕。那你自己得到什么了?我在第一问当中已经回答:改造一个全新的自我。能有多新?开始涉猎查阅研读自闭症的相关学术内容,开始关注大众媒体对于自闭症的报道与探讨,开始同相关人士分享并讨论以得到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最优解,如果未来可能,呼吁并号召全社会对自闭症的正视与关爱。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用。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就说明中国的公益事业依然短板,但也是因为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才为中国人内心中的公益心埋下种子。最后依然发一张专栏里已经发了的老图,图片已经做了模糊处理,希望孩子们永远健康快乐。PS:我在志愿者期间的工作描述与体会除了上面的知乎专栏文章,还有以下两个问题回答当中有所涉猎,如有相关讨论随时欢迎,无眼无脑者直接拉黑:
· 禁止转载
,残街女酒鬼
泻药。作为知乎资深潜水党,从来没想到过会被人邀请。尽管我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先放经历吧。大一在某个打工子弟社区做课后辅导老师,每周一次,做了一年。大二寒假在斯里兰卡某个小镇的学校给4-11年级的学生上英语和音乐课,时长一个半月。大二暑假在肯尼亚马赛里贫民窟的一所学校教数学,同时做项目,两个月。一两天或者一星期的就不提了。目前大三。
非常同意楼上[穆纛雠]的答案。大学里没有参加任何团学组织,觉得学校里不管哪个组织发起的志愿服务都不单纯,带着综測加分的功利性。而且觉得这种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而带有某种名利奖励的政策非常傻逼没有意义。不信的话,可以试一下取消对学生献血的加分,看还有多少人去献。
大一的志愿项目是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师姐给介绍的。做了一个学期后,并没有觉得自己每周一次的仅仅两三个小时的辅导给那群孩子们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反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挫败感以及对这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无奈。第二个学期选择继续下去的原因只是因为当时服务的NGO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孩子对每一位新来的志愿者都需要一个接受过程,我们并不希望他们一直在接受。”下学期正赶上政府下令关闭城边所有打工子弟学校,这群没有户口的孩子只能去离家非常远的学校上学或者直接回老家。记得当时每次回来的路上都会觉得胸口发闷,一种无力感。觉得说什么帮助,什么改变都是扯淡,事实就是你根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看着他们因为要没有学上抹眼泪。所以那时候觉得我们作为一名志愿者存在的意义也就只有陪伴而已。
我不否认学校里的青协或是红十字会组织的那些活动给受众带去的帮助。只是觉得大多数人因为满腔热血参与了献爱心这个过程,而忽略了结果。举个例子,每次学校里组织捐旧衣大家都会翻箱倒柜的收拾出一堆衣服捐过去,但并没有人去关注这些衣物最后去哪儿了,对受众来说是否真的有用。之前壹基金因为送温暖包的行动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大家盲目地捐,但却给邮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接受捐助的山区亦或是学校并没有地方存储那么多的捐赠品。所以,公益这个东西,不只需要一腔热血,更多的是琐碎的事情和日复一日的坚持。
兰卡的志愿服务,是一种相互的文化交流。学校什么都不缺,我每天都能弹着电钢琴给他们上音乐课。那我为什么还要过去呢,为了旅游,为了秀优越么,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作为那个小镇出现的第一个外国人,满足小孩子们对外国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给他们一个正确的中国认知,而我自己学会唱一首僧伽罗语歌,学会穿纱丽,了解到一个佛教国家的风俗习惯,都可以算做意义。让人惊喜的是学校里有一个武术队,每早集合训练学习中国的武术,校长每年会选出一名最优秀的学生去参加比赛,但他们并没有正统的教学课程。回国后,把自己拍的一些照片p了一下印成了明信片,卖了不到2000块,买了教学光盘和一些道具衣服交给了要去兰卡的其他志愿者带到学校。
非洲的那两个月可以算是最有价值的。一个朋友在一年前去了贫民窟的那所学校发起了免费午餐的项目。回国后几个好朋友一起做了一个项目给这所学校募捐,主要目的是维持免费午餐的正常运营,给学校装一升水照明灯改善条件等。这其中的纠结琐碎耗费的时间精力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项目结束后朋友说过“这种每天刷微博被喷成[一群披着公益的皮囊秀优越的白富美高富帅们]被骂[有这么多精力为什么不帮助国内的孩子跑那么远的地方秀爱心]躲在被窝里哭,第二天爬起来继续做网宣筹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没有综測加分,无关功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图的是什么,是一种真正的改变,你能用眼睛看得到的改变。你可以亲眼见证一群小孩的成长,可以看到装了照明灯后光线变好的教室。而自己从中收获到的不言而喻。
所以说,志愿这个东西,它好不好,应不应该流行开来,完全看我们每个人对这两个字的态度。太多人带着同情心去做这个事情了,而志愿服务应该建立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我们所需要怀揣着的是一颗同理心。觉得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可怜,觉得贫民窟的孩子不幸福,这些都是错的,我们不应该带着自己的是非观去评判他人的生活,你所拥有的觉得幸福的东西他们并不是没有就不幸福。相反的,他们的生活乐趣更简单纯粹。那是他们最正常不过的生活,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尤其是支教,放弃掉高姿态,想办法如何将这份资助长期地维持下去,才是身为一个志愿者所必须具备的思想。
针对如何长期地维持一种资助,尤其是作为一名尚无收入的在校生,我自己一直在思考,还希望经验丰富的知友给我一些建议和帮助。
最后,我觉得,那些真心在做志愿的人喜欢做志愿者的原因,在我看来只有三个字:我乐意。简单的道理,和爱情一样,和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却说不出喜欢他的理由一样,和你执着于自己的某个爱好别人并不理解时一样,哪有什么必须追个清楚搞个明白的[意义]。这种答案不是想怎么说都可以么,语文老师早就在初中讲阅读题时教过了。
,还在学习。
说一个跟这个类似的事件吧。早上光谷到处有学生在卖报纸,后来又看到个卖报纸的老爷爷彷徨。这些活动,比如收集废旧瓶子然后卖了捐给别人,表面上是献爱心,实则因为没多大技术含量,成了跟底层人民抢市场的"劫贫济贫",那些真正无奈卖报纸捡瓶子的人因为这些活动一天少赚多少血汗钱。还不如自己捐钱,或者弄点技术含量高点事。
我发现大学校园里很多类似这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一个大学从校级组织到院级组织,从学生会到团组织到党组织,各种各样的组织都有,太多了。而一个组织成立之后必须证明他的存在合理性,那么举办活动就是不得不进行的一件事,如果一个部门不举行活动,那么就没有事做,没有钱进账,没有人可以干活,不能正常的运作。很多时候有些活动举办了,根本没人参加,但是还是会逼一些同学去凑人头,如果活动办的不好,组织人就没有了政绩。就拿我们学校某个学院和某个学院的联合活动来说吧,两个学院一起去拉了2万多的赞助,然后有一半用来办活动,还有一半他们自己分了。辅导员让我来办活动,说党费不好发,就以贫困补助的方式曲线救国让资助委员会往我卡上打了3000块,然后我每次要花钱要发票的,最后钱花完了,我会把3000的发票给辅导员,这个时候辅导员会报销3000党费,这3000去哪我就不说了。此时下发的钱有6000,但实际有3000是花出去的,当然,如果我也去贪污的话,那办活动花出去的钱就肯定少于3000。而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我肯定不会张扬去说这件事以致使这个不正确的行为得以曝光,因为我不贫困,但贫困补助的钱是打到我的卡上,大家都会怀疑是我贿赂辅导员拿了那笔钱,但实际却是相反的。除了钱之外,还有工时,工时是评奖学金的条件之一,有活动展开了,大家就都有工时可以分了。而组织者对工时有分配掌管的权利,这又涉及到了层层利益分配。
当然,不得不否认的是,肯定有不少人从志愿者的活动中收获了很珍贵的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开阔视野体验生活的一个途径,有一群人是乐于奉献帮助他人的。
以一群大学生的实力精力素质要做到丝毫对当地儿童没有负面影响是不太可能的。换个方式或许更好。比如让志愿者活动和工时、奖金等脱钩,然后加强筛选,宁缺毋滥,其他的想帮忙的就直接捐钱捐物派人送到当地吧.等等
,认识浅,无干货,多经历,多读书,戒知乎。
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春运志愿者,主要工作是帮不会操作自动取票机的人取购票、帮人检票、帮助重点旅客进站等,当然女生也有去人工窗口卖票的。实话说,技术含量很低,最复杂的窗口售票,也就2个小时就学会了。技术含量低不代表没用。当志愿者的时候也发过不少微博,不否认是在寻找存在感,但自我感觉总会比传自拍、说糗事、晒幸福要有意义的多吧,虽然所谓有意义是很主观的感觉。说点自己的感受吧。志愿者能在志愿中得到的,有体验生活、丰富简历和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补贴的话可以无视,志愿服务并非免费劳动力,有些路费餐饮补贴也是正常的。再说要是为了钱,我所在的虽然是一个三线以外的小城市,但找个一天50的活还是很简单的。不排除有的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证书,但真正参与进去你会发现你得到的远比一张证书要多的多,所谓得到的,就是体验的生活。再说对志愿服务而言,你究竟能不能帮上别人还不一定。
讲几个故事吧,当时把这个写成了一篇事件通讯稿,发到了学校的新闻网上,都是当志愿者的时候真实发生过的。
志愿服务开始的第二天,有一志愿者突然接到紧急通知,T108列车上有一青年突然昏迷。他赶紧联系正在车站从事志愿服务的其他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一起,用担架一步步将昏迷青年抬到出站口,一路上一直(不断)提醒)抬担架的人说,一定要稳,避免二次伤害。由于电梯是台阶式的,他们只能把担架整体托举起来。在关停电梯后,医护人员在后面抬着,他和另外一个队员在前面把担架举起来。直到最后成功将那名青年送上了急救车。“我的理解中,志愿者的意义,并不在于帮助了多少人,而是通过一些小细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拨动人们内心的那一份真善。在这三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有过对志愿者服务思考;有过对农民工不辞辛苦的思考;有过对社会各种角色的思考。正是这些思考,坚定了我以后要走的道路。”
今年元宵节,因为和情人节的撞车,所以对对于始终奋斗在春运第一线的志愿者们来说,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起当志愿者的朋友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情人节的小故事,活跃了气氛。他说,今天在自动售票机,看到一个穿着略显稚气的小伙子,抱着个半人高的娃娃,手里还拿着礼物,先在人口窗口那里排队,又辗转来到了自动售,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些许焦急,出于好奇,就过去问了下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他说他女朋友在火车站候车厅2楼打工,今天情人节,他想进去给她送礼物,可是没票不让进。想买一张最便宜的车票,但不知道最便宜的车票是去哪的,于是讪讪的从人工窗口那里退了出来,想找志愿者帮忙。于是我就帮他买了一张去临清的车票,算是最便宜的了,大约9块钱。在刷身份证的时候,瞥见他身份证上写着的是95年,突然觉得他很可爱。拿着车票的他,显得很兴奋,连连向我道谢。目送着他走出了售票厅,突然有点动容。
其实,不止是志愿者,总有一些人,在别人欢度假期的时候,他们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因为责任在身,也可能是因为命令使然,亦或是其他原因,如果你见到了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的他们,请轻轻向他们说一声谢谢,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足以温暖人心。
志愿者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他人。还在于通过接触形形色色的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借以发现更大的世界,增加自己的阅历,无形当中,使自己得到成长。车站处处有故事,志愿服务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人动容。
在自动售,志愿者曾遇到一位大爷,让志愿者印象深刻。“那天,我用自动售票机帮那个大爷查车票,他说‘我没钱,坐最便宜的。’那个志愿者最后感叹到,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一句朴实的话把生活的无奈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也是一位父亲吧!一定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把悲伤和纠结都留给了自己。当时的情景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父亲。然而又有多少这样的父亲如此坚守着生活,作为孩子的我们,又该如何生活才对得起我们的至亲?
“有一天在卖票的时候,一位阿姨苦苦哀求‘求求你们通融通融帮我买一张吧,我孩子要结婚了。’可是去往长春方向的车票在那几天之内都没票了,我们摇摇头,而旁边的工作人员正在多次尝试查询后,仍是没票。售票的姐姐说:“多给她查几次,大家都不容易。”“一张张车票承载着旅客回乡的愿望,看到这样的情景,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很满足。我终于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出了一点点的贡献,为这,我深感荣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犯过错,甚至厌烦过,但考虑到旅客们回家的心情,家人等待的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服务,争取帮旅客买到回家的票。”最后,她感叹道:其实大家都不容易,都是为了去往需要我们的地方,继续奋斗彼此的生活。
还有一个志愿者,曾护送过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先生进站,临末,这位老先生若有所思的告诉他一句话:你永远只是你自己。“当时很不理解,以为那只是老先生的生活感悟。但是在遇到另一位乘客时,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浮现了。那天,我在进站口负责核对乘客的身份证和车票的信息,一位乘客反复进出车站,当我第二次核对他的信息时,他很气愤的扔了句“你眼瞎啊,不看完一遍了?”当时心里很不服气:我只是在志愿服务,你不说谢谢也就算了,却恶语相报。但最终还是把到嘴边的气话咽了下去,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微笑的为下一位乘客服务。”的确,你永远只是你自己,你也应该永远做好你自己,剩下的事让别人去议论吧。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不代表个人,而是一种容不得瑕疵的精神。既然做了志愿者,就必须强迫自己去做的完美,因为你随时可以退出这个行列。做志愿者不只是去收获快乐,还要去收获这背后的委屈。以上
我曾经是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但我不喜欢做志愿活动。我觉得花一整个下午坐车穿过整个武汉去陪某社区的低智人士做游戏对这个世界以及对我来说的意义比不上我用这一下午来看一本书提升自己尽力保持自己的美好。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选择宣传部,因为不用直接“出外勤”,做一张能吸引到十个人的海报比我自己上阵要效率多了。当然,每次的活动,支教,做游戏,辅导学生作业,慰问老人(几个最常见的志愿者活动形式),都会有无数的会员前赴后继。受助者们的心态我不好说,只能假想一下:接受补习的小孩儿很开心,受到了武大姐姐们的鼓励和帮助,低智人士很开心,因为有一大群人来陪他们玩,老爷爷们·······哎哟,我真是说不下去了。其实一直觉得这些志愿者活动根本就没有致力于【最需要被关怀和帮助】的人,而是一直瞄准于【很容易被帮助】的群体。 而且还是采取了一种【正统但是低效】的方式。至于参与者的心态,我知道协会里有真的被触动的孩子(我们有一个很不错的帮助孤独症儿童的项目),也有真的锻炼到自己的孩子(写策划做PPT修炼的很牛逼,内向变外向等等)。但是,我不得不指出,这些【提升】【净化】【感动】【成长】,其实并不是【志愿者活动】带给他们的,而是任何一个协会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可以带给他们的,虽然不一定是百分百一样,但是八成是相似的。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代表【高尚】和【无私】的【志愿者光环】罢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多数常见的【志愿者活动】(比如上面的例子),都是有以下特点的:1.参与性强------意味着能及时反馈得到个人价值感,2.简单且具有集群性-----参加方便,不会很浪费个人精力,3.临时性-------不需要你全程参加,角色和工作可替换。这样的活动,比替学生会组织一整个大型晚会或者出去拉一份外联都要【轻松易得】,还有附赠的高尚志愿者光环····(我做海报的时候还觉得做宣传志愿活动方面的比做宣传学科竞赛的要高尚呢}所以,在你看来【喜欢】做志愿活动的多数人,只是因为他们当初没能进学生会或者觉得青协的活动比较合胃口比较容易参与罢了。很大程度上和【志愿】无关,而和【活动】有关。PS:我说的只是个人见解,只针对那一大部分我们【看起来很投入的做志愿活动的人】。真正乐于奉献,在助人为乐中找到自我回报社会的好孩子还是很多很多的。
,该用户已存在,请重新输入。。。
对于人来说,巨大的幸福和安宁,本质上是来自于“牺牲”行为的享受和自我欣赏,而不是“索取”
,专业试错
有两点可能没有人提到:1借由关注自身之外的他人与世界,来破除自身生活的狭小界限,从而体会更丰富,宽广和自由的自我。——从“我”过渡到“做为人类之一的我”。2一种极其隐秘的动机是通过将自己奉献于一个持续存在的,有德行的事业,以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永生。——在我之前和在我身后,都有千万个我继续这一事业。
不志愿者怎么评优?怎么评奖学金?不献血连党员都当不上!还有所谓义务支教一星期结束后,各种作假票证找报销多了去了,本身是一种奉献,却多了不少“工资”,支教的小学全校学生一周的生活费,还没一个志愿者报销的费用多。这些人连来回路上时间不过十天,每人竟能厚着脸皮要报销近三千多,这收入比出来做家教可好太多了,还能得个爱心志愿者名声,就一星期,除了和朴实的山村孩子合合影,耽误人家的假期时间,大家所谓惺惺相惜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多孩子都是走山路多则十里少则五六里过来的,基本上没什么能学到的东西!陪你们志愿者玩一天,还得摸黑再走回去,平时上课学校还有食堂做饭,现在只能稍米来让这些连包面都泡不好的大哥哥姐姐往锅里胡乱一顿乱煮,个中滋味自行脑补。最看不惯的就是朋友圈人人网照片状态乱发一通,别人“哇~支教啊,很辛苦的不是” “嗯,可这些孩子们也太苦了”。这些孩子假期不能过,还得每天带粮食来给你们做食材,完事后,自己走山路回家去,能不苦么?都是校长老师强制喊来的。你们可好~“奉献”了一星期不到的“爱心”,回来每人就要报销几千块,鸟不拉屎的地方有能开发票的商店吗?十来个人就有几万块了,真要献爱心,买一些电脑图书之类的多好,看朋友圈照片,教室里连个电视都没有,桌子什么的比我上小学时还破旧。啥时候能不折腾孩子了,你们就是真正的志愿者了。
,忍耐一切痛苦的人
做志愿者去支教就算了吧。求求你们别寒暑假去支教了,自己又不是教师,教书水平又低,人家小孩子还要被当地教育局逼迫放假了去接受教育。大多数大学生连个家教都做不好,去教一堆小孩不是误人子弟?这些人只是把当志愿者当旅游罢了。
自我牺牲是压倒一切的情感,连淫欲和饥饿跟它比较起来都微不足道了。它使人对自己人格作出最高评价,驱使人走向毁灭。对象是什么人,毫无关系;值得也可以,不值得也可以。没有一种酒这样令人陶醉,没有一种爱这样摧毁人,没有一种恶使人这样抵御不了。当他牺牲自己时,人一瞬间变得比上帝更伟大了,因为上帝是无限和万能的,他怎么能牺牲自己?他顶多只能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刀锋》
我大概属于喜欢做志愿者那个类别里面的人.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高尚,很多时候我是带有目的性去做的.我希望的是可以得到某种生活经验,看到这个世界里面一般情况下我看不到的那一面.也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1,我喜欢去博物馆.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如果既可以去博物馆又可以帮助别人还能解决我的午餐,并且一个人不会迷路.那么选择去博物馆坐志愿者是不错的经验.杭州大小的博物馆我都去过,我还考过某博物馆的讲解志愿者.2,尝试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我是八残会的志愿者,开幕式上跳啦啦操的XXX人之一.我是杭州国际马拉松的手语志愿者.我也是动漫节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忘记了.参加这些会议或者比赛或者XX节,我是想看到这些活动不一样的地方.有时候带给我最大感触的不是志愿活动本身,而是这里看到的人事物.举个例子,动漫节的时候,我的工作是乖乖呆在临时指挥部陪领导的司机聊天....听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嗯3,去过福利院/敬老院/特殊儿童/等...每次去这种地方,我就会生命多种理解.志愿工作本身并不繁重,坐在那里说说话就好了.在那种时间都会沉淀的氛围里面,你由不得的会学着长大.==================哦,我还献过两次血,每次都晕在献血车上..补刀一个,每次出门,作为一个路痴,却老是有人向我问路...再补一个,今年夏天要去四川支教一年。如果顺利回来,就再来更新好了。好了,总结回答下楼主===============我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人的善意,给我的反馈是我的善意得到了回应,我会很开心.那个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因为有了我,有了那么一点点不同。其次,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不一样的一面,有我未曾领略的美,当然也有丑恶。而这些是我在大学生活中所不能接触到的。这些行为,我并不觉得有多少高尚,我的目的也绝对不算高尚。我觉得做志愿者那些人和不做志愿者的那些人没啥区别。大家只是做着自己愿意的事情,做着自己的贡献。就好像黑客帝国里面,总是需要另外一个matrix补漏洞以维持大的matrix更好的运转而已。不晓得是否比喻恰当,但是我是那么觉得的。
怒答,也许我的答案比较接地气。我现在在某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当会长,刚做不久,只组织了一个活动。带着大一二十几个新生跟着当地某寺庙的义工队去公立敬老院“送温暖”.其实就是送一些礼物,再帮院里包顿饺子。应该也送了钱,不过我们学校只出人员.接下来是正题,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做志愿者. 因为你不去就没机会知道竟然有这么多人跟你在一个城市过着你想都想不到的生活!30多位老人,年纪最大的已经98岁了.他们中有抗战的老兵,有退休的老工人。一周七天,冬天周一到周六只能吃萝卜白菜,周日才能包顿包子吃,有那么一点肉。那天包饺子的时候我看了一眼馅,酸菜肉馅的,但是很遗憾肉都被酸菜包围了,这种饺子如果是食堂的,大概卖不出几份去,但是老人还吃着笑着心塞......我们也没能帮助什么,能做的就是明年开学多去陪老人们聊聊天,说说话。他们的子女能把他们送到这里,那多半是不会来了..那个宣传部觉得没意义的同学,我只能说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就对得起自己。那个说学分奖学金的、那些人不是爱做志愿者,是爱参加活动。最后上一张老兵的照片。
,free as a waving flag
参加过东亚运动会志愿服务。辛苦排练一周 不嫌脏不嫌累的布置完场地当最后一天颁奖典礼 站在看台听着雄浑有力的国歌声 热血澎湃远远的观看着这场胜利 心里特甜
,来学习!
[你以为过来是帮助别人,其实真的是别人帮助了你!]这是我志愿服务这么长时间最大的感悟。作为一个支教一年期满还剩一个月的童鞋,我想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曾经被那句用一年不多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都难忘的事情,深深感召过来的。后来才发现:原来我每天吃的也是饭,睡得也是床!支教生活又或者其他志愿者服务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生活,只不过稍微有点特别:会接触各种各样让你喜欢,惹你生气的孩子。当工作不再从收益的角度来考虑,你会更加看清楚自己。暂时没有纷纷扰扰的社会工作压力,可以认真的思考人生。有些人想要在土地贫瘠的地方感悟生活,有些人想要接触山里面的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神,有的人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满足,就像在知乎回答问题一样。另外,关于短期支教之类的问题,真的很棘手,不好回答。热情很好,但是方式可以调整!还有一些关于目前支教的现实问题就先不用手机回答了。最后,给我们团做个宣传:微博,南农研究生支教团。另外,也有我们的心血,爱心去哪儿助学金项目,回头发链接,感兴趣的可以了解。
看了下其他人的答案,似乎大多数人都是从负面影响来谈的,尤其认为大学生策划参与志愿项目都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吧。我在大学所参与的社团就是青协,暑假期间,作为策划人,组织了一支队伍进行三下乡活动,当时我们的实践基地是一所农村的小学,开展的主要活动也是支教。我之前也看过那篇《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的文章,也看到《看见》里柴静对卢安克的采访,他认为大学生所谓的支教活动,短期内与小孩建立信任,很快又离开,只会给小孩带来二次伤害。所以在出发前,我也很认真地思考过这问题,告诫队员们心态要端正,尽量把实践活动策划好,避免最后把活动变成了打着爱心的旗号实则伤害了小朋友。待真正到达目的地,开始实践活动后,我发现我不再担扰了。在这里,有必要先交待一下我们当时支教活动的那所小学,那是一所地处较为偏辟落后的农村小学,但也不是穷到生活都十分困难的那种,所以不会出现说,我们的到来,给他们物质上带来太大的冲击。(在这里说一下,虽然他们看到我们的手机,都会想要拿来玩,但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家长,认识接触到手机的,而且我们的原则也是不给手机他们玩。其实,后来我们离开时,要联系方式时,他们都要我们留下QQ号码,现在农村的小学生也是很先进的好嘛。忘了补充一下,我们支教的对象都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其次,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都是自愿参与的,校长同我们说,有很多学生报名要参与的,但他怕我们管理不过来,已经刷下一部分想参加的学生了。其实,当地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只是与爷爷奶奶在一起。家里要干的农活也不多,因为青壮劳动力都出去了,老人与小孩也干不了重活,所以假期在家也是有些无聊的。以至于后来一个小孩跟我们说,他爷爷奶奶是要求他来学校的,因为他在家实在是太调皮捣蛋了好嘛。现在来说说,我们开展的实践活动,这个应该与大多数三下乡活动差不多吧。平时,就给他们上一下文化课,也安排一些趣味课程,主要是他们没接触过的东西,比如说男生学跆拳道,女生学健美操。别说,这两个课程真的很受欢迎,因为新鲜,所以小学生们都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在支教过程中,熟悉了之后,小孩们确实很信任我们,会跟我们谈心事,谈烦恼,而这些埋在心里很久的话,他们都没有跟老师、家长说过的。何况,很多家长都不在身边呢。在最后我们三下乡活动快要结束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文艺汇演,我们鼓励所有的小学生们都上台表演节目,有表演刚刚学会的跆拳道、健美操,也有表演合唱的。(说一下,他们合唱都是唱凤凰传奇的歌好嘛,是他们自己选的,所以现在的小学生真的是很先进的。)其实,刚开始很多小学生都很害羞的,都不敢上台表演,真的不像城市的学生一样,个个多彩多艺,充满自信啊。所以,我觉得我们鼓励他们上台表演,也一定程度上帮他们建立信心吧。到最后,我们真的要走了,小学生们真很舍不得我们,有些甚至都哭了,当然我们也舍不得他们。这时,大概有人要跳出来说了吧,说这不就是一种伤害嘛,那还请继续听我说完吧,下面我就开始谈谈我们的志愿活动给小孩们带去了什么吧。所以前面说了那么多的铺垫,算是离题了嘛-,-)说真的,我们给这帮五年级的小学生们带去了什么呢?是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吗?是让他们学到了新的知识吗?还是改变了他们的三观,让他们变得自信,变得上进,想要将来跟我们都一样考上大学呢?我的答案是都没有,虽然没有直接问他们,但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我们是无法通过这短短的支教活动带去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这就说明这样的志愿活动没有意义了吗?没带去任何东西了吗?我也不这样认为的,我认为我们带给他们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陪伴。不知道其他人怎样理解陪伴这两字的意义。我觉得陪伴是一种莫大的力量啊。其他的,我不敢说,但我知道在我们支教期间,小孩子们是真的很快乐,很开心的。他们愉快地和我们打成一片,和我们一起玩耍、打闹,在这过程中,我们多多少少告诉他们一些新的知识,最后他们有没听进去,我们不得而知,但我还是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前面说过,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假期除了做作业,更多时间是无所事事的,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在支教,不如说我们是在陪伴,给他们这个假期增添一些色彩,带去一些欢声笑语,让他们没那么无聊寂寞,让他们感受到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在关心他们,这不就够了吗?我觉得这就是陪伴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志愿者给他们所带去的陪伴的作用。我承认我们的实践活动丰富了自己的经历,但我相信这是相互作用的,这些实践活动也会丰富受助者的经历,也许有些活动会带去负面影响,但我认为这是可控的。我不知道我的例子算不算特例,我也承认其他人答案里所说的,一些志愿活动确实给他人带去了伤害,可我想说如果是端正自己的心态去参与志愿活动,前期做好充分的考虑与准备,是可以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是能够给受助者带去正面的力量与影响。至于说,志愿活动能给志愿者带来什么?我就只简单说说自已的情况吧,我觉得一方面确实是丰富了自己的实践与经历,但更多的,我是真的觉帮了别人,被别人所需要的这种感觉,让我真的很开心,有种很充实的满足感啊。这也是支撑我一种热心于志愿公益活动的最大动力啊~
大部分志愿者是无聊了去找存在感,然后发微博感慨:“喜欢帮助别人的感觉,喜欢被需要的感觉”,究竟是喜欢帮助别人还是喜欢炫耀不得而知。。。。
,王先森有点撩骚
人的一切行为都带有目的性,做公益做慈善,有高调有低调,高调如陈光标,低调者如街头义工。出发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出于善心,热心于帮助别人,并在这种过程中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有的为了宣传自己、给自己带来社会名望、地位和利益;有的也如某知友所说,仅是为了打发时间,刷存在感。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我都由衷支持,因为当你在电脑前怀疑揣测别人意图的时候别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去投入到利他的行动中,至于这种行动是否有效、有害,都是可以改进和探讨的。另外,“强索回报的慈善是伪善”,例如某报曾报道的一则新闻:“一些捐赠者要求福利院带着残疾儿童参加理发店开业典礼、歌舞厅的商业演出,有的甚至“威胁”受捐单位如果不在指定版面、指定时段刊播相关新闻,就索回捐赠财物。”对于这种伪善,我不觉得是公益,我更愿意把它称为“鳄鱼的眼泪”式的公关。
做过几个志愿者,辩论会啊中俄夏令营啊,今年暑假还会去做一个月的世园会。做是因为,爽啊!起早贪黑没工资,不为物质就肯定为精神啊。近距离围观辩论大手和俄罗斯小美女很开心的!想想今年暑假可以见到很多来我家乡的游客给她们介绍这个地方,还能近距离围观茶树啊海洋植物啊鲜花大道啊,还有点小激动呢!学会新的知识技能,接触不同的人和世界,感受到自己被人需要的价值,这或许就是志愿者的意义。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平生任。
本人在学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是一名志愿者,我们学校的很多志愿活动其实是流于形式的,但是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想,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我是会记得我大学里捡垃圾的美好时光的。
的确,作为青联的一份子。我做了很多,但仍然觉得不够多,不够好。我做了很多有时候觉得可能并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我总是能够给自己一个理由,对自己说上一句“不忘初心,不负我心”,不负我心,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青联的工作于学校环境而言似乎只是愚公移山,即使我们很认真地完成了一次环卫活动,但是过不了多久,地上还是会脏。但是如果这样想的话,我们办不成事,愚公同志也感动不了上苍。我觉得所谓的捡垃圾,也许并不能够影响其他人,但至少能够影响我们自己,有些事情只有自己踏踏实实地去做的时候才能觉出其中的味道,比如这简简单单的捡垃圾,地上的垃圾,你捡起来,同时你在想,这扔垃圾的人是怎么想的,这么没有素质,于是有一天当你吃完了某个东西,手里面攥着剩下的塑料袋,你会很自觉的找垃圾桶。这就是你不做,从来都不会有的感觉。至于是否能够影响他人,权且是一种愚公移山吧。而我们,只需不忘初心,不负我心。
当然,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看法,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志愿活动,有时候更像是在做一次祷告,像基督徒的祷告,有时候的确很认同那样一句话,人生来就是来赎罪的,所以我选择了做一名志愿者,所谓的志愿者活动对我而言就是一次对自己的罪行的一次忏悔,当然这里的罪行是宗教里面的罪行(本人不信仰任何宗教),谁没有所谓的罪行呢?我们对于我们的父母,对于我们的朋友,亲人总有几分内疚和忏悔吧。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使你压抑,使你难受的事情吧,而我,则更愿意将它寄托在志愿者活动当中。这于我而言,是一种安慰。我们将自己对于他人的忏悔寄托于另外的他人,这种做法也许不妥当,但于我,也总是寻得了一丝安慰。人们总是不希望活在压抑和痛苦之中的,所以宗教才会出现。而我,则乐于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忏悔,来对待这个世界。我们希望的世界,就是一个能够把你的爱送给我,我的爱送给他的世界,不是吗?
当然我想说,志愿活动本身也的确是快乐的,因为你可以跟一群你喜欢的人们在一起为了同样的事情而工作,不计报酬,没有报酬。你们可以一起戴着小红帽从这边走到那边,你们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玩耍。这于我而言,于将来的我而言,可能都是一份美好。
ps本人现在身处大学,于是你可能会这样说,你傻了吧,外面的世界每个人都在为了利益而争,你却依然活在虚无的童话当中,可是,这样的童话不是很好吗?或者说,其实如果偶尔地能够进入一把童话的世界不是很好 吗?我们又不是一直都很单纯,我们也知道苍井空,我们也知道雷政富,但是我们也还是会学雷锋!
最后附上两张图,是我一直以来都很受感动的图片,这两张图中的内容,一直是我继续做志愿者的动力!
,光棍节出生的光棍之子,所以单身
当初因为无聊参加了大学志愿者,然后就去了一回敬老院,扫扫地,和老人聊聊天,结果阿婆说这个礼拜已经洗了七八回澡了。当时是10月下旬。然后发现每次活动身边没几个人是利他的在做志愿者,包括我自己也是为了打发时间和学分加成才报名的。所以很快那本志愿者证被我扔了。现在大学毕业也快四年,生活中帮个小忙什么的,也经常做,和身份无关,这只是做人的基本。我很佩服支教然后留下的那些人,当然也有为了保研或者考公务员加分去志愿者支教的,而且后者是占大多数的,但是不管是不是,至少都在一点点改变着这个社会,无论是不是志愿者,是不是利己和利他,都是正能量。
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吧,同样的行为结果有不同的理由啊,思维过程也是极其不同的。像我,开心吧,能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贡献不是挺好的么,至于支教的弊端,问题不在做志愿者这个出发点上而在做志愿者的方式上,有些不合理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出发点本来就是功利的【当然也不是说功利有错,也要尊重现实需要,只是在支教上功利影响人家小朋友健康成长确实不好】,另一方面是因为能力有限好心办坏事。公益这东西本身还是好哒,不能否定它。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
多图慎入,首先感谢题主的问题,让我可以回顾下大学五年的美好时光。简单自我介绍下:15年五年制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做了五年志愿者,从本校志愿服务总队的干事一直干到部长、西区总队长,并在NGO组织世青创新中心实习过,现在已通过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老师的同意,毕业后可以去e农计划做全职工作。晒下我积攒的志愿者工作证(个人爱好而已,并不是每次志愿者活动都有的,没错,就是傲娇)正文:能够看出来题主很反感那些以志愿之名谋自己之利的“伪”志愿者,又对“真”志愿者是否能够真的帮助到受众,以及受众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志愿者的付出感到困惑。鉴于目前第一名的答案回答的很正式,所以我决定走下心,感性一把。并且跳过问题本身,直击核心内容:题主看到的那篇以小朋友角度抱怨支教志愿者的文章我也看过,在没有做支教志愿者之前也有过相同的顾虑。但是,当你亲身做了,并真的发自肺腑地去爱这帮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也会懂的,并会给你更多,你会觉得那篇文章简直就是扯淡。有图有真相以上是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农民工子弟幼儿园做读童话书志愿者拍的照片,第一张是读着读着场面就失控了,然后所有小朋友都围过去疯,请原谅作为摄影师的我没有英雄救美;第二张是比较正规的讲故事书模式,小朋友们其实不在乎你有多专业多帅气美貌,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大哥哥大姐姐陪他们玩,给他们讲故事而已;三图是美丽的老师和活泼的孩子们,你会觉得生活并不需要多好的物质条件,但不能缺少爱~我还在大三暑假时去了河南安阳,为期21天的短期支教,没错,就是饱受争议的农村支教。现在所有的志愿者在去支教前,都会有一个培训,培训里有一个名词,叫陪伴成长。我们只去了20天,根本无法教会他们多少东西,但却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生活、一起经历美好的岁月,并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不知道他们收获多少,但是我们看到他们笑了,笑得那样灿烂~晒下我们当时的生活环境,看着艰苦了点,实际上比这艰苦多了,学校旁边就是猪圈,天天早上是听着猪叫起来的,自己买菜洗菜做饭,睡在学校的走廊里,当时的夏天有40多度,我还买了痱子粉=_=但是!!!这段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实在是太幸福了!你和一群同龄人不为钱不为名,只为了纯粹的理想,生活在一个和自己曾经的生存环境完全不搭的地方,体验一种充实而丰富的日子~那时的老干妈很香,番茄炒鸡蛋,倍儿好吃。临走之前,孩子们全都到学校来了,也不说是送行,就是找各种理由和我们说话,有的还故意拿我的东西让我去追她,但当我们上车关门的那一刻,所有的小朋友全都哭了,还是稀里哗啦的,那一幕,我永远都忘不了T^T。这一次是随团志愿者,照顾一群从山东来北京的小学生7天的吃喝玩乐,就是和孩子们住在了一起,孩子每天除了正事,便是各种恶作剧、疯闹、变着法子的玩~真的是有极强的生命力啊~当时觉得就是噩梦,但不知怎么的,以后总在美梦中遇见他们。不多说了,也仅列举支教类志愿者就好。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做志愿者?我倒想问为什么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没做志愿者?可能做之前确实有这样那样的考量,但真正做下来能收获到幸福的感觉,能很快乐很满足。不必去质疑别人,照顾好了自己,便照顾好了世界的一部分不用去质疑结果,行动本身就自有其意义我们或许帮助了别人,但一定救赎了自己很多人,都是抱持一种玩乐与新鲜的心态开始做志愿者的,而到最后,都会各有不同的美好收获。最后,志愿者真的不是一件倍儿高大上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都能去做,当然你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啊挫折啊误解啊,可回过头来,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成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14年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代表志愿者,有不少的体会对此。最初的期待:一张志愿者证书,看看那些国际范围的体育盛会规模到底能多大,作为向好友吹捧的资本。只有这三个目的,但是我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通过我姐介绍做了一个文化教育代表,避免了那些餐饮助理,安检助理的风吹日晒和体力劳动。但是当我进去不过两天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同队的志愿者不是南师大研究生就是南大在校生,我这个二本还非211的学校志愿者估计整个文教团队就我一个,听我姐说大二的大学生也就我一个。起初把我分到新闻编辑团队,可是我一点基础都没有,每天和别人一样坐着专车送到,再去A食堂吃个早饭,回到八楼文教团队,打开电脑浏览一天的新闻和nba信息。带我的那个项目经理和我姐关系很好,看我实在没那个跟进新闻的能力直接让我在那里养身体...一天,两天,我自己一个人在那里都要闲的要自杀了...所有场馆和文化小屋根本不允许P类志愿者进去...第三天我坚持不下去了,软磨硬泡让我姐把我分到她的青年大使团队做青年大使助理,和南师大研二的四个姐姐还有一个南师大大三的哥哥一起接待所有青年大使,队员们对我很客气,看我小,去哪里都带着我,我真不是想混个证书就回家的,所以尽量去做一切我可以做的事情...找来找去才发现,我能做的事情仅限于给布置会场时候搬水,搬椅子...而人家其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在给我姐翻译那些国际奥委会的通知,日程安排...这时候还没发现是自己能力不够,以为只是机会不多...但是一次,我姐给我mail了一封邮件,让我帮她打印下来再扫描给另外一个人,但是当我打印好了准备扫描的时候傻眼了...怎么扫描...我不会,于是画面定格在一个男孩抱着电脑那里发呆...那个东西还挺着急用的...我犹豫了半天正好有个大叔过来,我拜托他帮我搞定了...这件事就过去了,另外一天下午,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一些国家的运动员没能参加这次青奥会,我们负责组织一次运动员签名赠送未能参加青奥会的运动员,我和几个哥哥姐姐一起,在宣传台和外国运动员解释...尼玛我英语六级还没过啊...挺哥哥姐姐们说的一通一通的...直接醉了...最后还是一个姐姐看出来我的窘境教我说了一套...后面的各种尴尬事情就不一一列举了...而且那些哥哥姐姐参加过亚青会的志愿者,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临时状况的能力真的不是盖的,他们绝对比我明白怎么在团队中发挥自己各自的作用支撑起这个团队,有时候他们也会告诉我我还跟young,他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让我别灰心,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努力去弥补,让自己强大到可以支撑起自己的野心就行~最后我总结自己为期近一个月的志愿者经验:自己,很弱很弱...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通过志愿平台,组织活动,调动参与人员,分配任务以及带动团队等等,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掌握的,说直接点,从不同规模的志愿者活动可以学到不同程度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我自己的志愿者最大的收获就是:找个机会让自己发现自己有多弱,来逼自己强起来。
,原创微信公众号 "趣味风"
志愿者现状是只求对自己付出的满足感,要的反馈基本可以无视;受助者不反感就行
,时而严肃,时而逗比。
我做志愿者完全是大学时候跟风!尤其是做红十字会志愿者的时候。
,什么都能体会一点儿。
做善事本身就是培养,发展自己的良好德行的一个过程。而这些德行的培养有利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佛教讲慈悲喜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个慈悲喜舍的人和一个贪婪嗔恨不断,凡事都自我为先的人,即使拥有相同的物质条件,生活质量还是不一样的---两者的心态和认知都不同。那么从受众来讲,既然身为被志愿的对象,本身就是需要帮助的。然后来了帮助的人,受众是会很高兴的。然后楼主说的支教问题。我觉得支教者的动机无可厚非。只是方法不当,经验不足。需要改进的是方法呀。
做志愿者更多的是给自己身心带来变化,对于你所服务的人,他们或许并不需要帮助,你像他们提出班助,他们说谢谢,就是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让你丰富经验,历练;曾听以为到泰国做志愿者的朋友说,他们给当地人带来的很多时候不是帮助,他们很多时候会觉得为什么我和你有这么大的差距?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
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公益=时间+爱心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向钱看好像是自然。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从事公益事业难道不也算是一种自然?关于支教,我一直在打算,可还未付出实践,因为种种原因,当然主要是我自己的心理障碍。支教是一种宏观上完全不以自身出发的善意的个人活动。你得自费去偏远的地方带给那里的人一丝新空气。题主说到是对他们的不好,也有道理,毕竟,突然之间被他人发现,跟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接触,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有惊喜,当然,也有不适。多多少少可能会触及他们心理的另一面,因为有了对比。但总的来说公益支教是好事,对双方都有利。很多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这样去做,因为他们发现了他们的力所能及。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机关单位、学校等组织的志愿活动的确更流于形式。所谓的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村民儿童表演文艺活动,一年两次这类活动,实际并没有对受众有多大帮助。在这方面,我们学院的青协针对这些现状努力做出很多改变。包括组织刷树护木、课室设独立留言板(改变社团占场地的通知占用老师黑板的现状)等等。一些很小的细节入手进行志愿活动,低成本高效率,效果非常明显。说起,志愿活动给志愿者本身带来什么。让我想起我的广交会志愿活动,非常难忘。每一个班次都差不多七个小时,中途没有休息,尤其是客商多的时候更不可能休息。不停的解答问题、带路、引导,半天下来也非常疲惫。但是非常开心。【我认为,志愿服务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做志愿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性中好的一面会迅速放大。】做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大家都自然而然的,更友善,更热情。不同国度的人民之间更少的隔阂,收获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陌生人的友谊,收获与利益无关、无条件的信任和真心的感谢 。这一切轻易让人感到一种纯粹的开心和满足。我是一个喜欢服务他人的人,来自陌生人的信任给了我强烈的认同感和存在感,非常享受。
,一个什么都学不懂的学生
如果针对近几年入学的大学生大多是为了毕业吧。我们学院有75小时的志愿时长要求并且如果不做拿不到两个没法替代的学分。当然也有很多希望通过支教看看基层是是什么样的或者走AIESEC出去开眼界顺便做个公益项目的那种。这些目的不管怎么洗白,最终还是要归于利己之上吧。
情感上的满足是无价的
大一的时候赶上国际赛事作了场地志愿者,大二的时候赶上周年校庆作了志愿者领队,大四毕业参加西部计划支教一年。说说我对志愿者的看法。我真正认为自己算是“志愿者”的活动,只有在西部的这一年。我认为自己在校时期的志愿活动应该不算是志愿者,只能算是学生活动和拉赞助办讲座没有任何区别。 就赛会本身来看,之所以需要我们也只不过是因为这部分工作不用我们而花钱雇人的话太费钱,大学生是最优选择,好管理又不要工资,干完活给发个证书就很高兴了。就志愿者本身来说,很新鲜,很辛苦,感觉自己一只脚踏入社会了呢~特别是选拔严格,培训相对系统,心中还涌动着小小的优越感.......中二到正无穷!支教这件事其实收益也不小,但是代价太大了,这期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我出发之前无法想象的。我不赞同有人说的必须“毫无所求”才算志愿者,因为很多人追求的都是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包括我自己。~我从小物质充足,家庭和睦,除了考试和作业带给我苦恼,其他方面的幸福感都爆棚,但是我时时思考为什么我什么都没有付出却可以拥有许多,见到生活条件不如我的人甚至有愧疚的感觉,于是我急切地需要给自己的中二心理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于是我要去支教!除了自虐,没什么能浇灭我的一腔热血了........这种心理不知道能不能和之前有人提到的明星都要去西藏类比一下....我在支教面试的时候还引用了《我的青春谁做主》剧末白百合的一段话:——————话说减肥对女人太重要了——————我当时就是带着无比神圣的心情把以上现在看来无法直视的话对着面试老师说出来了_(:з」∠)_以上应该可以回答题主的第一个问题。至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对于受众,志愿服务到底带来什么? 我认为非亲历者说不清,但是我实在不好意思问我学生我到底给他们带去什么.....所以我猜测也许除了新鲜感和对他们用处不大的人生观以外应该没有什么了。题主的第三个问题:志愿者自己收获了什么?首先,迅速的成长!对于一直在象牙塔里的学生,这是一个直面人间的过程。其次,支教一年给我身体和心理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支教一年除了学校去的最多就是医院,甚至支教结束我都是在县医院的急诊室里被同伴像行李一样拎出来再一路拎回家的(在此给恩人跪一个)。第一次精神崩溃哭到天亮,第一次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第一次幻想自己从窗户跳下才会无比轻松......回到家翻看从前的照片,只觉得从前那个眼神明媚的人再也回不来了.....最后,三观的重塑,包括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几乎全部推翻。题主最后一句话:志愿者的流行是好的吗?我以为志愿者是这个社会纯真的一面,不计回报,律己助人,不论初心是什么,都给人以希望。只要量力而为,不勉强,不特殊对待,多一点志愿者有什么不好呢?————————我的苦逼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复制原因造成的,比如家庭的变故,严重的水土不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难之类,我的同伴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大部分人都还是觉得这一年十分精彩意犹未尽的。前不久五四表彰,学弟给我们制作了宣传视频,BGM非常燃以致我们觉得活着上去领奖都不好意思...前奏响起的瞬间,刚刚还嬉笑打闹的我们瞬间安静下来看着屏幕,那一刻我的人生一片无悔,还记得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正在经历...
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他人,何乐而不为?
,喜欢理科
可能我说的有些跑题,就我所看到的的志愿行动(不包括像大学生普遍参与的临时性志愿活动,这里主要讨论长期性的志愿活动),年轻人参与热情极低,什么原因我想我们都是心里自知,不多啰嗦。 这种志愿活动主要是老人在干,老人为何愿意去干呢? 主要是为了补助费,一个每天用三个小时的志愿活动,每月可以得到700元补助。
,微电子科学。。。电焊,够了吧
志愿者活动固然从制度,内容,参与,目的上有很大的不尽如人意,甚至感觉不如直接兼职拿钱来的心安理得,大家选择做了志愿者,就好好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重要吧,至于坏的影响,还是在于选择,无意义有志愿时间的事就算了吧ps好像我刚刚参与了个活动,汗
对他人的帮助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
,跑步/饭桶/学渣
利益相关:身在广州,大学四年,一直做关于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也有接触比较多的其他项目。期间所在团队发展成了一个正式注册的NGO。不是支教项目,也不是物质援助项目,简单说来就是让大学生和留守儿童长期一对一写信的事情。题主问的所得,包括对象和志愿者本身。这是个非常难以估量的问题,尤其是对象,尤其是不以物质援助为出发点的公益项目。对于志愿者来说,信息还算比较容易采集,也比较容易评估。但对对象,难度会大很多。相对认真的团队和组织都是会做评估的(不包括现在很多的简单三下乡的学校组织的支教项目),是比较严肃的评估,是找问题而不是吹成绩的评估,很努力在做评估。一般采用社会学和社工的方法做评估。但我承认很多团队或组织的评估专业性可能有限。但还是经常会问自己问题:是否真的帮助了那些人而不是给他们带来的困扰?花费了那么多成本带来的改善是否值得(我是读经济学的,本能的习惯)?支教项目,非常多,良莠不齐。我所接触的,比如广州灯塔,十几年来一直专注做支教,很努力很用心,关于评估的问题,也是他们内部经常会争论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是很认真。对于这种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时间,自己去好好参与一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判断?(没有体验或至少真正了解,就下判断就去争论,我一般对此表示呵呵)。志愿者自己的收获:这个真的就多了。要不然我一个读经济学的功利心这么强的人居然会把大学四年主要的精力都在这里?普通的志愿者参与至少可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收获,恩,自己做了好事。就跟扶老奶奶过马路差不多。这是最浅的方面。恩,然后如果能够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了好事,真的给对象带来益处?这至少算认识的提高。如果,反思后,进一步去行动,无论坚持以前的做法还是有新的做法,恭喜,可能在公益方面算是入了门。但对于很多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有时真的只能呵呵。深度参与的志愿者,学习的东西真的非常多。本身公益圈氛围很好,学习的氛围也很浓,很少排外的心理,很能把其他领域好的东西拿过来用。尤其在广州,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个老师,每学期开一门关于公民教育的通识课,他建立和帮助了很多的NGO和团队,他叫朱健刚。可以自行GOOGLE。公益流行,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不能算是不好的事情。就算这个过程良莠不齐,但总是向前进的。大家有目共睹,而且关键的是这是一个大家觉得每一个人都有权来监督的一个事业,所以这不会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只会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看看红会和壹基金就好了,就算壹基金受到质疑,这也只会让它不断改进。
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不缺志愿者现在公益组织那么多人人都想着做公益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初心不好只是他们是为了做公益而做公益的
,转发并传播你不知道的世界。
有人真心汇报社会。有人真心装逼。
,海洋科学
加志愿时长。。一学年不低于20小时。。否则毕不了业。。。奇葩的规定
,多看书,坚强点,书看的太少,想的太多
比较喜欢志愿活动,主要是一来,这里面没有没有太多利益纠缠,你放开心去帮助,去服务,这种简简单单的感觉很喜欢嘞~二来,认识朋友,人以类聚嘛~大多数志愿活动中大家会一起做这个做那个,一起就很开心嘞~三来,长经验,毕竟真的啥也不懂。。接下来,学生可能还会有志愿学时^_^对于利弊吧,肯定有利必有弊,对于自身来讲,很多志愿机构不完善,锻炼的不是很多,而且没准还要搭钱在里面了@x@(我比较重钱$_$) 对于受众吧,本来不是这样的,改变了它的发展规律肯定要有不适应的感觉,但是,发展变革不也是要有这样的过程嘛。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在找解决的办法,比如说有长期的跟踪辅导~
添加一个还没人说的吧。我是基本不去学校做志愿者的,真心觉得没多大意思。(回到老家还会去给孤寡老人送米送油送红包。)我问了我们班好几个人,他们都说在宿舍实在太无聊了,不为别的,就是去打发时间。没有楼上说的找存在感啊,乐于助人啊。。。
志愿时累积数,可以换一些入广州户的积分。
,干啥啥不成 微信:Rdyanju
认识更多女生我承认我图谋不轨,但是当时我还是个学生。匿了。
,一粒尘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类天性里对弱者的怜悯!答主不是志愿者,也未做过相关工作,尝试回答下,就在上个月,去了一趟印度,目的地加尔各达,因工作关系逗留一周,这一周的所见所闻强烈的刺激了我,加尔各达作为印度第四大城市,有关她的描述网络随处都是,一个字:穷穷到什么地步?城市中心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一家三口在路边搭个帐篷就算家,小孩子瘦的无法忍受,人和狗随处躺在路边睡觉,早上人们在充满垃圾的水管旁洗澡,到处都是破布裹身的流浪者(非宗教徒)这种赤裸裸的刺激是在国内完全见不到的,也是通过媒体所无法切身体会的,人在这种环境中会不自觉产生很多怜悯之情,你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回国后想法仍然挥之不去!尽自己一份薄力去促进一个伟大的事业应该是志愿者们的初衷吧!(说明1:因每日工作行程安排紧凑,所以几乎没拍什么照片;2:特蕾莎修女纪念馆在加尔各达,很多旅行者会在当地做短期义工)
我只说我的感受和想法。0、我是个功利的人。我做一件事很在乎它会给我带来什么,乐趣?金钱?名声?1、我在精神病院做过志愿者。说是精神病院,我们能接触到的也不过是一些老年痴呆的患者,更像一个养老院。服务内容大约就是陪老人说话、陪老人散步、给老人喂饭。2、第一次的时候非常窘迫,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我问:你今年几岁了啊?年轻的时候是做什么的啊?有几个孩子啊?后来我发现他们根本记不住我问了什么,他们回答过什么。有一个老人在谈话过程中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我是校长。(她年轻的时候是个中学校长)然后问我,你是哪个学校的啊?我回答了至少五次。3、回去的时候,其他志愿者和我分享他们的经历——一对老夫妻几乎是同时得了老年痴呆。住院后,他们是临床。一开始爷爷认识奶奶,奶奶比较严重已经不认识爷爷了。护工们逗他:“你边上那个是谁啊?”爷爷说:“我老婆。”后来,不知道过了多久。“你边上那个人是谁啊?”爷爷回答不出来了,他忘了。4、找不到话题的时候,我就问:“奶奶,你和爷爷怎么认识的啊?”有个奶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开始哭。病房里其他开始对我们说爷爷的故事。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教育局局长,文、革的时候,被批斗死了。我对文、革完全没概念,对我来讲,那是太遥远的故事。可那一刻,我觉得文、革实在是个操蛋的事。5、所以,你问我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很简单,有学分加,有故事听。
个人认为志愿者在帮人时应该搞清楚人家是不是真的需要你帮,而不是上面怎么安排怎么整,毕竟这年头圣母逼太多
舍友大一的时候天天嚷嚷着要进 青协 要当志愿者,后来才知道其实是冲着证书去的。。
我就说说学生(以我为例)——最重要的是,有志愿时长……这个是算学分的。其次才是回报社会之类的想法
,沉默的逗B
只说说大学里的,支教的大学生比较多啊,其实大多数人的目的都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帮助是次位的,再说个支教之外的,大学里比较正式些的志愿者工作,小到什么文化馆活动大道什么论坛,根本就是薪水最高的工作好吗!只不过不叫报酬叫补助~我记得达沃斯时有一星期么,每人给三百块的手机充值卡。。就去场馆里站站有多少电话要打。。市区一个神马文化馆一天补助还有一百左右呢,比发传单好多了。。
,一直在慢慢进步的一流学校的二流学生
第一次回答献给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多原因导致的,脑海里冒出四个字“自我实现”百度搜索词条为“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通过帮助其他人来获得自身的成就感无可厚非。记得知乎某个热门回答“所有利他行为都应该被鼓励,即使布施者最后也得利。”我的学校是师范类院校,很多同学报学校的那种支教服务团并不单单觉得我是要去服务别人的,很多人也是为了简历上以后好看一点,但是最后,很多人会回来分享与孩子度过的一下午,分享孩子的画,这种过程只有在其中感受过程的人才知道,走的太远,忘记了初衷,有时也是一件很炫酷的事情。嗯,就是这样,有哪里不对请一定告诉我,谢谢^o^
既然志愿,何必要有缘由。
,唉没有工业设计这个行业分类啊
行善事不图回报,恰是为了心灵上最大的回报我希望能有一个调查,看看是哪类人群更爱做志愿者以我个人经验(对我也做过),基本上像我这类生平很平淡,初高中很老实,上了大学很新鲜的人很爱干这事,以前受限于课业,之后受限于生活,就那么点时间用来填补内心所欠缺的“我对世界有用”这种感觉。这也是挺好的,能用点心做这类事情总比无所事事强。但至于这些事能如何升华参与者的能力阅历和情操,其实对大部分草台班子一般的志愿者组织和活动而言,其作用寥寥。当然还有一个收获,这个圈子里结识的朋友总好过狐朋狗友。至于你说的造成负面影响乃至伤害,和我上面说的草台班子的现象有关,和参与者过分热情进而误以为只要有热情就可以胜任所参与的活动也有关,但是还是不能以偏概全。我所参与以及因此而了解到的比较成熟的支教活动,效果和反馈都是不错的。不论志愿者初衷为何,做了多少,这都是正能量的事,正0.01再小,也比负数好得多对吧至于我泱泱中华拥有的能把各种好事变味,乃至变成敛财手段的独特气场,相信我,底下的参与者是无辜的,而且志愿活动这块基本算是净土,毕竟油水不算多→_→
,可以不介绍么?
说个故事吧。大学参加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协每周都有个看望自闭症儿童的活动,活动内容就是协助园里的老师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小朋友吃饭、穿衣服等等很琐碎的事。对自闭症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自闭症儿童不喜欢与人有太过亲密的身体接触,在感情交流方面有不少局限。第一次做志愿活动的时候,园里新来了个小朋友,三四岁的样子,和其他小朋友还不熟悉,老师就让他单独活动,让我们帮着看护。因为还要做其他事,我们四五个志愿者是轮流看着他、陪他玩儿的。我只跟他玩了一小会儿。然后其他小朋友去教室上课了,他还在外边玩耍。和他比较熟识的一个老师问他,那么多个姐姐陪你玩,你最喜欢哪个姐姐啊?我当时坐的地方是背对着他,而且离他也挺远的。他把其他志愿者打量一番后找到我,然后指着我,小声说"这个"。然后老师说,那你跟姐姐抱一下好不好?然后他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当时心头好温暖。后来那老师说,他平时都区分不了谁是谁的,一般是跟他接触久了他才有印象,可能他是真的比较喜欢我,而我又比较有亲和力。就冲这儿,我大一大二除了考试周,几乎每周都会去参加这个志愿活动,和那个小朋友也玩得很好,他很听我的话,但在园里待了两个多月就转去别的园了。我想,我喜欢参加志愿活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知道并且相信我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且确实能给人带去那么一点帮助,这得感谢那个小朋友的肯定。
第一次认真正经地回答问题,献给我所热爱的志愿,开心。14年倒数第二天与很多从事公益志愿的小伙伴联谊,兴奋到睡不着,才会看到这个问题吧,哈哈。下面一大段是我今年6月写的,大概能回答吧。我所理解的志愿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忘初心、自愿用心做好一些事。这事就是志愿活动,作为一名学生志愿者,我参与了大部分常见的活动,如支教、关爱聋哑儿童等;当过大型赛事的志愿者,如环中赛等;也参与过少见的志愿活动,如信访志愿者。我将这些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我们奉献时间、爱心等,除了精神上满足就没啥了;另一类我们总感觉自己收获得更多,能做的很少。两年前,我什么都不懂,傻傻地跟着学长学姐们做活动,做的多想的少;一年前,我要带着学弟学妹们做活动,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做什么、怎么做完全由自己决定,这时要考虑的更多了。对于上述第一类活动,我始终不能给自己更好的答案,学校为我们提供各种资源开展这类活动除了名声之外还得到了什么,或者学校只需要这个?而第二类活动,参与的机会本身有限,即使自己能做的再少,我们还是为活动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我始终奉行每件事、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第一类活动中我们志愿者常常做会场维序,特别是活动进行时,我们站在指定的位置,显得很傻。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状态,这时的我把它看做磨练意志,因为一般一站就是几小时,为了维护志愿者的形象,我们还得有站姿,不能玩手机什么的,反正我是做到了这些;而与聋哑儿童等特殊人群接触,也让我学会珍惜生活,喜欢他们身上的纯真。第二类活动对我绝对是莫大的激励,每次活动结束我都惶恐不安,自己知道的太少了,不会的太多了,我得学啊,还得抓紧,然后就尝试各种新技能。社会上关于志愿的争议不少,特别是关于名人明星参与志愿公益,我想说:如果你认为志愿只是作秀,那么欢迎你的加入,起码作秀中也做了不少实事。有人说,中国的志愿真正起步于2008年,那么她才六岁,请给与她更多的时间,我坚信她会成长得更好!我最近在思考,很多大学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大概是想“把志愿服务的行动逐步演变为志愿服务的心”,我相信参与志愿组织的大多数人是有志愿服务的心,我们带着“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心投身于志愿服务,很幸运咯。如果人人都有志愿服务的心,这样的社会才美好嘛。附上相关截图一张。
引用我自己在“”中所回答的问题回答你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大家加入志愿者的动机也各不相同。由于志愿者协会相较其他社团组织(例如书法社,街舞社),不需要特定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素质门槛。这也使此种类型的社团吸纳的人员更多,也更为复杂。在此,首先粗略地将“学生加入志愿者的动机及个人能力”进行分类阐述:根据志愿者不同的动机与能力,志愿者们也会有类似知乎一样的“普通用户”和“大V”1.“随便加入”———抱有此种心态所占人数比例最多,动机大多是“大学不体验社团怎么行?这个社团看起来还可以,就加这个吧,反正也不会少块肉”这些人,对于社团来说,就是“普通用户”,是参与志愿活动的“预备役”,绝大部分只有在他们心情好,临时兴起的时候,才会参与某些志愿活动。但请不要忽略他们!只有大V讨论没有普通用户点赞的知乎那是文化沙龙好吧?这个道理你肯定懂的~~2.功利心态———所占人数比例应该第二多,由于志愿活动多为公益性质,所以学校也多以加学分作为鼓励。无形中竟衍生出来了一个大学“加分”市场!各种真伪学霸为了学分率先涌入,学霸们做志愿者加学分的行为也让得取奖学金的资格水涨船高,其他本来持观望的学霸随后不得不加入志愿者大军中,保证不被落下。还有一些中立的,也随大流加入其中。题主需注意,这是参与志愿活动的“现役军”,绝对参与活动的主力!注意是参与!不是组织活动!3.一腔热血———这类人数所占比例最小,真的是为了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可惜…人数太少了,可能整个一届学生也碰不到一个这样纯粹的,虽然凤毛麟角,但这样的人才是志愿者的灵魂,整个志愿协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存在而不偏离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哪怕这类人大多单纯,多理想主义,题主请珍惜他们!因为志愿服务,本来就是为理想而活!4.有兴趣,,又有能力———其实这类人比例第三多,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他们是组织活动的主力!记得是“组织”活动哦亲~另一个原因也是题主招新的主要对象,主要说面试时候筛选的优先选择:a.有热情、有诚意的,组织志愿活动没有特别大的难度,你的想法能够被执行,更多的依赖于手下的忠诚度b.有能力的也分真有实力和吹牛的,真有实力里面还分闲云野鹤不喜欢被控制的,和甘心俯身为你打天下的。
我觉得去做志愿者的人和在大学里进学生会想法应该差不多。老实说我不认同也不理解,但尊重他们的选择。
心里的满足感是钱换不来的
因为学校综测有加分w(?Д?)w
,传媒,旅行,影视,摄影
我想给一个很感性的答案。 每一次做志愿者我自己都会特别快乐,这种快乐是真的,就是你用心、用感情、你更相信你身边这群人(因为他们善良或者有共同目的,或者是他们营造的氛围让你很舒适)。 志愿者教会我很多,其中最多的 是感恩与知足。 我是在大一下的时候加入浙江义工联盟的,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是 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会被干部“私吞”(很常见),一个学期收不到多少活动,如果连帮助别人的机会都没有,那内心那种情愫就无从寄托,就会有点扭曲。 所以我在校外自己找了组织。那时候在里面,我是最小的一个。 而那个群体年龄或者阅历的差异,完全不会给我压力,大家聊茶叶、聊杭州丝绸....天南海北,也不会因为你年纪小,反而会耐心跟你解释,关心你的学业.....总之,那是一个让你很放松,很开心的一件事情,也没有学校那么为一个服务学时的纠结。 因为你热忱坚持着这样一件事情,你陪着组织一起从200多人的松散团体发展到现在的四五百人,有正规证件,有义工服,还有义工证明等各种......我还主动要求给组织拍宣传视频。有的时间花一个礼拜剪一个片子也满心欢喜(完全无偿的),就像一些信徒的信仰一样,有些耗费,你不当它是对你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我也会把自己的一些义工感受加在我的片子里,加在我的文章里 (就像:因为义工是一种心态,奉献是美德)。 我自认为这是一件很有爱,可以温暖人,可以给人能力的事情,并且当我看到一些后期照片,看到不管是帮助的人,还是被帮助的人,都笑得那么灿烂,快乐是油然而生的。包括现在在台湾念书,还是有机会就参加一些义工活动,也认识很多人....感觉慢慢它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一种习惯。 可以帮助到别人真的很幸福!总之我很满足,也很感激自己大一时候的努力和尝试。
你也知道叫事业
,历史、硬件和政治爱好者
就短期支教而言,说伤害孩子心理有点过了,据我参加多次这类活动的经验而看,一般大家选择寒暑假前往,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者为多,往往是半学半玩性质,对山区的孩子介绍外面的世界,进行科学和艺术启蒙,以及带他们举行类似联欢会的活动。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如果我们不去,他们在做什么?在我去的云南,四川两省的多个村庄,其实并不贫困,家家至少都有电视机,孩子们的假期就是在看芒果台的电视剧中度过,这个现象很普遍,所以由于支教大家一起开心的玩而失去了看偶像剧的时间,我觉得也不能说损失很大,另外,其实这个是自愿参加,小朋友在家真不来学校也是正常的,可是大多数人就来了,因为他们觉得有趣。其二,有的小朋友要帮家里做事,但我觉得这样的话充其量是物质上的问题,而非心灵受伤害。另一方面,一批一批的来,一批一批的走,似乎听起来很可怜,像是有人把他们当猴儿刷,其实做这类的组织基本都是多个固定站点,从我个人看来,每年放假都有一群人来陪我玩,还很有意思长见识,挺好的,一直到初中前应该都不会厌烦,何况还是自愿的。第三,关于和某一批人产生了感情,那么就一直联系啊,四年前我支教的几个和我关系好的小朋友还和我时不时发短信发图片呢,我还时不时寄点东西过去。第四,真正起到的作用。前面说了这些村庄并不穷,实际上,有些村庄地处边境,还相对富裕,比如我去过的一个佤族自治县,家家都有好几辆摩托车。但是两个问题也很突出,一个是师资力量匮乏,教师几十年教龄了,但是其实并不是科班出身,他自己也说后继无人,国家当年大力推广农村教育的时候可能没想到现在空心村这么多,大量农村小学要被镇里的小学合并,也好,集中力量。在小学里我们发现了大量小学生科学教具,投影仪等应该是国家发的,可以做小实验,可以搞ppt讲解,但老师做不到。大量的科学教具都落了一层灰,如果我们不去,可能就永远不会用到,也永远不会教孩子们看看科学现象。我们整理小学图书的时候,发现了不少好书,应该是各地捐来的,数量其实很庞大,但同样没得到利用,我们安排孩子们读书,大家都蛮喜欢的。另一个问题是思想上的封闭性,我说了这些村子并不穷,应该说人在衣食上有保证的前提下追求一下知识,提升一下素养还是很好的(我不说有没有用,就是好的),但是他们的家长普遍还是有初中毕业去做体力劳动打工的想法,我觉得至少能让孩子们知道的更多一点,让他们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听从。此外就是对年轻人的培养,反正我感觉这些经历从各方面能力到精神到阅历见闻对我都有提升和塑造,蛮好的。嗯,就是这样
,勇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帮助别人自己最快乐
,感冒好难受啊
我只是有时间就去做会。我去过几次长沙第三福利院,和天涯义工的大哥大姐们看望过那里的男精神区。别的目的没有,我只是希望能够有一颗正常的心去看待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先占坑去上课。
大学狗,据身边做过志愿者的同学表示,想让自己的简历有些东西可写,找工作的时候有些东西可说。仅此而已
因为我们学校规定要有60个志愿时才能毕业
,养猪专业户
作者在NGO工作的心路历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帮助别人,自己会觉得开心,这个世界需要爱啊,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亲人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更应该有普世的人间大爱。
作为志愿者带着其他志愿者在贴吧组织每年的新生迎新,今年是第三年。每年六月到八月,平均每天在线15小时以上,仅我一个人三年答疑数千次。
没有任何福利,也没有任何官方或者除贴吧之外的民间组织支持。每次觉得累的时候常常跟自己开玩笑:“我这么拼招生办该给我发锦旗了吧。”
当然只是玩笑。
为什么这么做,只是想给新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不愿意他们如我当初一样无助。以及,这种事情只要想想就觉得很有意义。
共计收获:山东家长快递巧饼一盒,江苏师妹报到时带来糕点若干,感谢声若干,结识师弟师妹若干。
没有学分,也因为这件事浪费了很多时间——大二大三春季学期考试周几乎所有空闲时间全花在这件事上。
没有奖励,连最后收获的所谓人脉都已一并断掉。
,一普通学生。
没有什么为了献爱心、为了志愿者时积分、为了回报社会、为了保障赛事顺利进行,我只是为了我自己,我做志愿者做的开心,我乐意去做志愿者。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当没有影响到自己利益的时候 所有人都愿意做好事儿
,专注地球和平,正义与爱的化身
其他学校不知道,但仅我以前的大学,很多同学都是出去当志愿者挣学分,拿奖学金用的。
,真的比较懒 ~!~
回归到与人为善的原始状态
,折腾不息
施比受更有福么,这是真的。
,逃避大师
人活着为了什么?做什么事情才有意义?有些人是为了寻找人生意义而当志愿者
因为志愿时长
听起来很有逼格
剥去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之类的外衣,志愿服务归根到底,究竟是不是为了所谓的“自我满足”?
,是聪明宝宝。
志愿者分两种,一种是不下乡的,一种是下乡的。
下乡的绝对是乐于奉献型的,吃苦耐劳。
不下乡的就是利己主义了。
,头像有点像边妖
一、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是很有必要,并且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志愿者活动算是拓展眼界,丰富大学生活的一种方式。二、参加志愿者活动也根据活动类型与级别。个人爱好体育赛事,所以大二时参与了世界沙排公开赛的志愿者,大三时参加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志愿者,预计大四亦将成为青运会的志愿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近距离而且是免费看比赛,与体育明星接触,比如林丹,谌龙还有各种各样外国的高个帅哥美女运动员,身材超好又养眼。~\(≧▽≦)/~三、结识许多不同学校的朋友,现在部分仍然保持着友谊。因为志愿者面本身就比较严格,所以最后能入选的小伙伴们也都比较优秀,与他们一起共事很快乐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弥补自身的不足。午休时间,大家天南海北地侃家乡,过去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四川的同学,与他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那边的风土人情还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四、与媒体记者团市委的老师政府的官员打交道。这些前辈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些年,有时候别人给你点拨两下不知道有多受用。所以,一定要走出去,多去经历,都会有收获。举个栗子,在与台湾导报的蔡主任聊天时,我就问及关于“台湾给那边的人民如何看待祖国统一的问题”,她就告诉我其实台北那边的居民哦,他们更多的也是关注自身的生活水平,幸福度高不高哦,当然也有部分鼓吹独立,但是大部分认为只要对人民自身的生活有好处有提升,那么就都还好。还有与央视体育频道的记者接触时,也是感受颇深,问的问题有水平是一方面,工作效率也是超高,中央台那就突出一个霸气。五、志愿者活动管饭 →_→ 伙食也不错,基本上去一周回来都会胖一点点。(*ˉ︶ˉ*)六、个人性格比较外向,喜欢与人交流,在别人有需要时也很乐意帮助呐,心里都很开心很满足。平时也乐于行善。七、有一定概率交到女朋友 &O世界沙排公开赛志愿服务的时候,做联络员工作,负责与外国运动员沟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社团面试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