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校园欺凌凌造成精神经病可以报警吗

摘要:校园就是一个躲藏在象牙塔里的小小社会,如果教育不能教会学生什么是社会责任感,这类犯错不认错的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近期网络上曝出一个高三女生被班上的三个男同学下春药,等着看她出丑的事件。事件中的女同学因为被大家传喜欢女生,激起了一些男同学的好奇心,便在她的饮料里下了事先准备好的药。所幸女生在吞了这些来不明的药物后,并没有大碍。当她知道这件事后,告知父母,告到了老师和校长那里。
如果说看到这里你还是只是觉得下药这件事有点过分外,其他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学生矛盾案件。后面的发展则渐渐把这个案件推到了“社会新闻”的风口浪尖。
女同学在举报了这件事后,三个男同学坐不住了,首先在班级群里谴责女生做事太绝,然后煽动全班对其进行排挤,最后女同学成功被踢出了班级群。
在班级群聊中能看到一句话,是一个同学对犯事的男同学说的:你有一个班级的力量在背后支持你。
明明做错事的人,却能得到一个班级的支持?是不是很荒诞,让人想起日本影视剧里的校园欺凌。
一、学校教育是否会让学生丧失社会责任感?
并不是要学校出来背这个锅,因为这是一起校园案件,学生从懂事起就在学校里生活。学生在学校里接触面虽然特别窄,但已经有了社会形态的雏形。所有上过学的都明白,考试成绩首先就是一大评判标准,然后是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然后是学生的个人魅力等等。虽然学校看上去那么单纯,但学生已经处在一个往社会摸索的阶段。
案件中的男生认为事情没那么严重,接着一个班级出来支持他。都说明,这几个男生在班级里肯定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类,虽然只有他们三个给女生下药,但班级整体的集体无意识已经是一种支持了。女生喝药之前并没有人提醒她,那些躲在一边默默等着看热闹的同学,我认为和这几个男同学没有什么两样。
校园就是一个躲藏在象牙塔里的小小社会,如果教育不能教会学生什么是社会责任感,这类犯错不认错的事件只会越来越多。可以想象这些人走入社会后,曾经被教育纵容过的校园欺凌,会让他真的做一个好人吗?
二、校园欺凌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女生在事发之后快速作出决定,让家长和老师参与进来,准备报警,并且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声援。她这种快速而冷静的反应和上述所讲的集体无意识恰恰相反。就此也能感觉到,这样一个出了事不在班级的小社会里解决的同学,受到排挤并不是什么让人奇怪的事。
未成年人有未成年法律保护,这套法律保护的是犯错的人,却在另一个层面上增加了被害者的比例。
社会上偶尔会有一些社会报复性杀人案件,每当这种新闻出现时,民间舆论都会稍显颓废,因为大家会因为有人报复社会而对社会失去信心。
校园欺凌同样如此,上文已经提到班级这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因为大多数人对女同学的偏见,支持了男同学对她的欺凌,女生找到老师和家长,上网声援,对小社会中的成员来说都是一种“社会报复”的行为。
但当他们毕业,走入社会,这套报复与被报复的规则,伤害的又会是谁呢?
大家在看电影《告白》的时候,觉得大快人心,然后又会有一丝丝伤感。片中的女主角的孩子被同学杀害了,因为未成年保护法,杀人犯不能得到惩罚。她便开始了自己的报复之旅。
如果在这起下药案件中,女孩吃了药以后出现反应,被同学群嘲,或者她不向父母和老师求助,默默忍受。下药的男同学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班级里的同学不会意识到自己纵容欺凌是错的,这个女孩连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都学不会。
这样毕业班级,以后的每一个人,会带着怎样洋洋得意的罪恶和不该承受的自卑走完一生。
加速会:加速你对世界的理解,内幕全在这里!请关注加速会微信公号:jiasuhuihao
加速会主编微信:leaderweb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你也曾经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吗? - 简书
你也曾经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吗?
这几天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不少朋友都在转发一则新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涉嫌违法犯罪,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国家出手整治校园欺凌现象,大快人心。近几年以来,各种恶性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从小学初中生集体殴打同学,到逼迫女生脱衣拍摄视频,其恶意令人发指。社会各界对于学校,公安机关,以及教育主管机关在根治校园欺凌现象进程中的缺位实际上早有诟病。所以说看到国务院代表国家,表示了政府对于治理校园欺凌问题的决心,许多人都感到非常欣慰。
但我还注意到,我的好几个朋友在转发这条新闻时,还在前面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段感想和经历,来讲述自己当年是怎样深受校园欺凌伤害的。他们的专业和职业都基本和教育毫无关系,有高富帅和女神,有职场精英,也有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如果他们不主动的把这段经历说出来,我是决计猜不到,他们竟也曾经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我所亲身经历的校园欺凌既然他们都能放下包袱,讲述自己那段沉重的回忆,那么我也来说说,我多年前所经历的校园欺凌吧。现在认识我的人可能很难相信,现在五大三粗一身横肉的我,童年时也曾经是一个又白又嫩,弱不禁风的小正太。三年级以前的我体质非常弱,几乎每个月都要因为感冒发烧去趟医院,从小喝下的中药汤药比饮料还多。而碰巧和我一个班有一个男生,他的名字现在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姓毕名chi(二声).......直到多年之后,我突然想起他,才突然意识到他的名字是多么奇葩.....(还没get到点的同学可以把他的名字连起来读).毕chi同学长得又高又黑又壮,长得就像是《哆啦A梦》里的胖虎,属于那种天生的校园一霸,整天带着我们班的其余几个坏孩子一起,今天找人勒索几张方便面里的水浒卡,明天抢走同学的零花钱去吃麻辣串,后天再往学校围墙外扔石头.......
因为又矮又瘦还经常去医院看病缺课,我自然也就成了他们欺负的目标之一。现在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具体的情节早已模糊,能记住的往往只有当时面对他们时心里的那种感觉。但我和一般的校园欺凌受害者不大一样的是:我感受到的更多来说并不是恐惧,而是愤怒,以及尽管寡不敌众也要打回去的抗争。我从小脾气就有点怪,用我妈的话说就是:记吃不记打。有那种你能把我打倒,但没法把我打服的倔强。
所以我在面对这些校园小霸王时,即使这次被按在地下打,下次被他们欺负时也照样要反抗,打不过也要打,打不过时就又撕又咬,好几次抓破过毕chi的脸,有一次被三个人围攻时,抓住一个人的手咬住就不放,差点咬断了他的手指。由于我名字里有个yao字,为此就得了个外号叫“大咬咬”多年之后,当我看到电影《美国队长》里,还没变成D罩杯肌肉男,又矮又小有点像佝偻病患者的史蒂夫.罗杰斯被小流氓群殴,被踢的满地打滚却执拗地一声不吭的镜头,突然就对这个陌生的漫画人物充满了亲切感——我的童年,也是这样挺过来的。
也许就是这种疯狂的倔强,在我人生最弱小最无助的几年里保护了我。由于有前车之鉴并不想破相,他们的兴趣渐渐转移到班上另外两个不敢反抗的女生身上。她们被欺负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总是考全班最后一名,而且说话经常前言不搭后语,据说有些智力问题;另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则没人记得是为什么欺负她,反正毕chi一伙看她不顺眼。她们越是哭,越是喊,参与欺负她们的人就越多。甚至最严重的时候,会发展到好全班一大半的同学都参与到了这场“狂欢”当中。摇旗呐喊者有之,直接动手者有之,但主角还是毕chi和他的那几个小伙伴。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他们把那个女生的眼镜抢走,然后一边涂上钢笔水,一边涂上粉笔,再逼她戴上。她的痛哭流涕,衬托着身边一群人的欢笑起哄显得更加刺耳。那幅画面,我今生恐怕很难忘记。
如果说这样大规模的群体欺凌事件,老师能一点都没有耳闻,我肯定不信。但我当时的班主任,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总是表现的似乎就像这些事从来没发生一样。与此同时,谁也不知为何,我从三年级开始突然就再也不长病了,同时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长肉。渐渐地,他的几个跟班我已经不怕了。到了五年级时,我已经成了班上除毕chi之外最壮实的男生。我们之间的最终一战是怎么发生的,我也记不清了,但当我最终站在他的对面时,发现身边的桌子椅子已经全都悄悄地被挪开了,教室中间空出了一大片地方。全班同学都静静地看着站在中间的我俩,而我俩则静静地瞪着对方。我知道,了结这些年恩怨的时刻到了。这场搏斗持续了接近20分钟,我们从教室里打到教室外,从四楼打到三楼,从长兵器(拖把棍);到短兵器(钢尺,凳子腿);再到对扔暗器(黑板擦,板砖头);再到比拼拳脚力气,打到最后变成了俩人抱成一团在地下翻来滚去,试图把对方压在下面制服对手。
这场战斗的画风大概是这样的:这时我虽然处于下风但还在勉力支撑,已经是鼻青脸肿犹如猪头,一只眼窝是紫的,肿的几乎睁不开了;还扭伤了一只脚。毕chi的样子也够狼狈,鼻子和嘴唇都被打破了,额头中了我一钢尺,整张脸到处是血,左右脸颊各有几道深深的“九阴白骨爪“的痕迹。最后还是学校教导主任知道了这事,带着几个老师冲进来把我俩强行分开的。然后我俩都为了这次打架在家被停了好几天的学,我还挨了我爸我妈这么多年以来最厉害的一顿打,整个屁股都被打紫了。但付出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就好像朝鲜战争里中国和美国打成平手之后,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招牌,再也没有什么国家敢随便欺负中国一样,从那之后直到小学毕业,毕chi本人和他的小团伙成员都再也没有找过我的麻烦。
但我的这段成长过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进小学时,我的画风是这样的:
然而小学毕业时,我的画风是这样的:
于是,七岁成了我一生颜值的最高峰.........我的童年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面对校园恶霸时,绝对不能示弱,要坚决地回击。即使鱼死网破,也比屈膝投降要好。你的忍让不仅会让对方气焰更盛,甚至会招来更多本来不相干的人加入排斥你,欺辱你的行列,屈服久了,就会忘记反抗。只有坚决的抗争才能拯救自己。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在他/她上学的第一天,我会告诉TA:如果你在学校里欺负别人,我绝饶不了你。但如果你在学校里被别人欺负了,挨了骂就骂回去,挨了打就打回去。解决不了跟我说,我想办法帮你解决。
只有跳出现有措施的束缚,从根本上加大力量才能够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当然,目前中小学的校园欺凌问题远比我当年所经历过的要严重得多。现在不少学校,特别是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和县城中学,面临的是学生没前途不愿学习,家长出门打工在千里之外管不了孩子,学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管,校内和校外黑势力深度勾结,学校秩序日渐黑社会化的状态。想要治理校园欺凌现象的蔓延,光凭学校和教育部门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有学生家长的深度参与,以及和公安机关的充分合作,才能形成足够的合力,扭转校内外不良势力对学校秩序的污染。
公安机关要在学校里建立固定每天都有警员值班的警务室,随时处理学生的报警。在上学,午休,晚上放学及下晚自习的校园暴力时间高发时间,需要有警车在学校门口警戒,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学校需要完善校园24小时无死角监控体系,对于学生之间出现的纠纷,按照监控录像及目击者证词,依法严肃处理,杜绝不少学校里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就各打五十大板的懒政现象。学校需要建立具有足够反应能力的校卫队,城市可以雇用专业保安公司,配备适当的防身武器,赋予他们一定的协助执法权,由公安机关负责进行训练,并对校园内定期进行巡逻,
为了保证校卫队不会渐渐变成成为恶势力的保护伞,应该让由家长投票选取的家长委员会,与学校,政府主管部门一起定期对校卫队的表现进行评估,决定其表现以及人事上的关键任命。在中小学里建立校园恶性欺凌事件的一票否决制,只要在职期间学校内发生恶性校园欺凌事件,即对负责的校长,主任和老师,以及教育与公安机关的相关人员在评优评奖,晋升职称,晋升岗位等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刑法》中关于14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宽松,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成了鼓励犯罪的作用,应该通过立法程序进行修改,让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的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除了完善学校的安全机制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不仅是针对于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更是针对加害者,那些“坏孩子”们。从根本上缓解校园里“戾气”越来越浓的现状。如果我们真的有信心有决心,跳出现有措施的束缚,从根本上加大力量,相信校园欺凌现象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走进学校校门时不用充满恐惧。他们像我们这个年纪时回忆童年,想起的都会是愉快的回忆,而不是刻骨铭心的伤害。
你也曾经经历过校园欺凌吗?你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怎样的?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讲讲。想看更多精彩大学学业生活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学声(collegesay)大学声,是由(ApplySquare)申请方 出品的专为大学生定制的信息分享平台,这里有学业的真知灼见;有生活的点滴智慧;有情感的尽情倾诉。我们的口号是:大学声,为大学生发声!
大学声,为大学生发声!原来这些都属于校园欺凌,作为家长你知道吗?
原来这些都属于校园欺凌,作为家长你知道吗?
新气象教育
今天是2017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世界范围的校园内,各种危害校园安全的校园欺凌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校园欺凌问题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号凌晨,在山西绛县,一名15岁的少年小张,在网吧被同学殴打长达4小时,经受着拳打脚踢和木棍抽打,这名少年最终不治离世。↓↓↓“云南社会姐,殴打同学,扒光同学拍裸照发QQ空间。”日上午,上述网帖发布于云南文山州多个论坛及贴吧。网帖称,文山州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带领多名同学在疑似学校宿舍殴打另一女生,并将受害女生裸照传至QQ空间。↓↓↓日,美国南加州3名中国留学生霸凌同胞案于洛杉矶县波莫那高等法院宣判,涉嫌绑架、殴打和折磨同学的三名中国留学生翟云瑶、杨雨涵和章鑫磊,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三人服满刑期后还会被永久驱逐出美国。↓↓↓日,深圳宝安区一小学六年级的小韩因与同学发生口角,对方找来社会青年,在校园门口附近对小韩进行殴打。十天后的端午节,小韩因肚痛难忍前往医院就医。医生检查后发现其脾脏破裂,并一度向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经过两次手术,将小韩的脾脏摘除后,才将小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16年11月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将对校园欺凌行为的专项治理提上了议事日程。“各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教育部等九部门通知提出,“研制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作为对“九部门”此项通知的积极回应,《反校园欺凌手册》及《反校园欺凌手册 学生读本》应运而生。如何识别欺凌、反对欺凌?识别欺凌什么是校园欺凌? 同学将11岁的小怡绑在自制的十字架上,头上套个塑料袋,用粉笔头打她的脸,《反校园欺凌手册学生读本》告诉你,这就是欺凌。《反校园欺凌手册》及《反校园欺凌手册学生读本》主编佟丽华说,为了方便学生识别,列举了六种方式:首先是“身体的欺凌”,其次是“语言的欺凌”。“接到一个中学生的咨询,他说在学校里有同学每天从他面前过时,对着他的脸骂非常难听的话,周边很多同学哈哈大笑,对他心理上造成极大伤害,这些侮辱性的语言在其他时间在他的头脑中,嗡嗡作响,非常痛苦。”小娟转到新班级认识的同学少,不爱讲话,小红看不惯,怂恿其他同学不理她,甚至只要有人跟小娟说话,小红就和朋友出面制止。这属于“社交欺凌”。高大的小林经常抢瘦小的同班同学小李的新文具、零花钱,不给就联合其他同学打他,这是“财物欺凌”。还有后果更为严重的“性欺凌”,通过网络平台散布针对同学的谣言,进行辱骂攻击的“网络欺凌”。如何对欺凌说“不”?佟丽华在给学生的信中写到:不论我们家庭是否贫穷,不论我们身体是否健壮或存在残障,不论我们学习是否存在障碍,每个同学都可以变得足够强大,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但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和奋斗。佟丽华指出,社会的帮助、救济机制越来越多,从学生角度来说,要相信政府和司法机关能够帮助他们。遇到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时,可以寻求公权力的救济,比如向公安机关报警,找老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反映相关问题。另外,所谓的这种伤害,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学会让自己身心强大起来,让自己在困难和挫折中进一步成长。《反校园欺凌手册》列举了处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排在首位的是“关爱每一个学生,避免标签化。”佟丽华强调,“尤其老师不负责任的引导、诱导,非常容易导致语言欺凌和社交欺凌,身体欺凌也容易伴随产生。”佟丽华认为,未来在相关机制健全的情况下,80%的校园欺凌问题应该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国外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高年级更有能力的学生会去帮助低年级弱小经常受欺负的学生。其他的原则还包括:鼓励、支持家长介入,促成矛盾化解;借助专业力量,推动多部门联动;法制教育与德治教育并重,两手都要硬;及时妥善为目标,力争有效治理。佟丽华直言不讳地说:“学校负责人,不能草率地说‘我们学校没有校园欺凌’。这种盲目和草率的态度往往容易忽视校园欺凌的发生及危害,并容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佟丽华指出,媒体报道的或司法机关介入的往往是那些性质非常恶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校园欺凌案件,其实大量的、日常的校园欺凌现象不仅是中国独有的,在各个国家都存在。前几天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34次会议,联合国反暴力问题特别代表专门谈了校园欺凌问题,从各个国家开展的摸底调研情况来看,校园欺凌多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提到在校期间受到过欺凌。校园欺凌危害大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课题组,最新对全国29个县104825名中小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校园欺凌发生率高达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因为校园欺凌往往会带来很多难以预估的危害,被欺负者在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自卫时,他们极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并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感,他们会经常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困扰,这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现出孤独、自卑、学习困难(注意力分散,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有的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失眠,噩梦等。佟丽华指出,一些孩子生活在恐惧中,有的因此改变了性格,本来很开朗,变的内向、封闭,有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校园欺凌给孩子们带来的那种身心的伤害,尤其是心理的伤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所谓“校园欺凌”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原始的处理人际关系或者处理矛盾纷争的方式,而反对、防止欺凌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强凌弱’是动物世界的法则,但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我们要接受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要培养人用文明的现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学校,一定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孩子们是否把语文数学学的更好,可能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现代文明的方式解决纷争更加重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气象教育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百年大业,教育为本,教育是第一大任
作者最新文章应该如何看待校园欺凌事件? - 知乎1291被浏览393038分享邀请回答/作者:简单心理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4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0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基本定义/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详细介绍/校园欺凌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欺凌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中国,校园暴力一般要到非常严重,甚至已经触犯的程度,才会受到社会注意。例如:26中女学生吴华被同校七八个女生多次暴打、折磨,被送进医院;广东的一位初二女生因为得罪了校园里拜把子的七姐妹,被掳到一家宾馆。七姐妹找来四个未成年少男轮奸了这个女生,对她肆意殴打、凌辱,并将施虐过程录像,上传网络取乐。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除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等等,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同时也会影响到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欺凌是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及预防的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角色体现/校园欺凌
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的学生可分为几种:(英文:Bully)发动欺凌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受害者(英文:Victim)受到欺凌。(英文:Assistant)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嬉笑或呐喊助威。
保护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英文:Outsider)置身事外。
主要表现/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主要表现是欺负、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欺凌类型/校园欺凌
典型欺凌者·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
·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被动欺凌者·看见欺凌者的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被欺凌者·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欺负行为/校园欺凌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12、(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受害影响/校园欺凌
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鬰、创伤、忧虑、、、酗酒、自残、,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不恭敬、。
我国现状/校园欺凌
最高法的调研报告首先说明,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上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发生的真实情况。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从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抽取100多件典型案件样本进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的特点,最高法刑一庭审判长冉容介绍,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
校园暴力涉及的罪名还包括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还有很小比例的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抽查样本涉及的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占&35%;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占65%。
冉容介绍,虽然我国规定,十四岁是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但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未满十六周岁的放在比较轻微的校园暴力行为,没有进入我们刑事犯罪处罚的程序,所以相对来看,这一百多件案件中,处罚的高中生及职业高中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
抽取的案件样本显示,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比例较高。“全国的校园暴力案件我们当时看了一下,大概持凶器的占30%多,选的这100多件案件里,持的达到了49%,基本上是一半了,这些孩子一般是带弹簧刀、水果刀、猎刀……主要带刀具的比较多一些,而且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这一百多个案子,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也就是60多起案件将近七成的被害人要么死要么重伤,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是比例是非常高了。”
被告人作案后自首、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协议的比例分别占49%、54%。通常是构成犯罪以后,公安机关将孩子拘留或抓捕,通知家长,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判刑情况统计显示,致被害人重伤的32起案件中,宣告缓刑的22件,占68.75%;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4件,占12.5%;致被害人死亡的35起案件中,宣告缓刑的8件,占22.86%;三至五年有期徒刑的4件,&占11.43%;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2件,占34.29%;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0件,占28.57%。
报告认为,理念存在偏差,对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做到宽容而不纵容,社会还缺乏共识。从近几年处理的校园暴力事件来看,有的地方认为校园暴力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主要强调教育、挽救原则,没有意识到对于那些社会危害性大的失足青少年,惩戒实际也是教育、挽救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同为未成年人的被害人的平等保护还不够。
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对于被告人,实施欺凌的被告人,我们要挽救、教育,但是对被欺凌,被伤害的孩子,更应该得到法律和社会的关注和保护,因为他们,一是守法者,二,他们是弱者。
专家观点/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学生对上学感到厌倦是欺凌弱小的先兆,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的里戈比认为:我不认为法律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功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它仅仅是在提醒孩子,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的。一些还认为,教孩子如何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而非仅仅做一个旁观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各国措施/校园欺凌
挪威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以色列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以色列还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以求寻找到个性化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发生最多的是在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或教师不力的时间段。很多学校采取的办法很简单,如增加警力,保证照明,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等。 美国在,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校园欺凌在初中(6-8年级)阶段最严重,高中时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
原因分析/校园欺凌
一、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
相当多的家长越来越困惑于读不懂自己的孩子。孩子越大,接受的知识越多,和家长间的隔阂往往就越深。其实这种隔阂的焦点,就是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做子女的,都是立足在自身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规范对方的行为,这就势必要产生矛盾。
问题的关键是总有少数家长的价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出于一种原生态的本性,又时刻担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这种两难中的家长,大多学会了通过物质或其他途径来补偿的办法,以此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
然而这种补偿多数情况下被演化成了一种放纵——学习之外的放纵。由于放纵,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行为,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因为从小到大,在相当多的孩子的脑海中,就没有贮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写满他们人生词典的,都是竞争是残酷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正是这种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二、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价值取向错觉
随着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4+2+1”的家庭结构形式,使得1个孩子处于6个成年人浓浓关爱的包围中。这6份关爱的交汇,织成了一张厚重而温柔的网,呵护起孩子从童年到青年的一切,遮挡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
但正是这爱的网,人为地割裂了个体的孩子和整个社会的有机交融,使得孩子的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局限在这要风有风要雨得雨的狭隘范围内。在这个狭小的家庭王国中,孩子是当然的国王,是可以左右家庭一切活动的最高权威。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多数情况下,总会获得满足。于是,一切的付出都开始扭曲了,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支出。孩子心灵的田园,丧失了感恩的思想,只有唯我独尊的莠草没有约束地漫延。
当孩子的心中充彻了自我中心的思想意识之后,他的价值取向也就滑入了错觉的泥淖中。这种错觉,养成了他不能承受任何轻视嘲弄,更不能承受肉体和精神伤害的脆弱心理。而一旦这样的伤害成为了事实之后,他们总会或是无法应对,躲避退让,最终成为忍气吞声的被伤害者;或是恼羞成怒,愤然出击,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江湖”方法来解决问题。
更严重的是,极端宠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自觉不自觉中就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时时刻刻能站在上风,希望大家都能听命于自己,希望是“老大”。然而,有这样心态的孩子太多,“老大”却只能是一个,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大家都要做“老大”,学校又不可能来排这样的位次,家长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如何解决呢?只有用从小说和电视上学来的方法,通过“”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老大”形成后,其自身又确实能体味到一种满足,其他弱小者为了不被欺凌,或主动或被迫地总要巴结讨好他们。如此,又反过来助长了他们的病态心理需要。
三、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放纵
当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教育就成了一个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行业。教育的神圣外衣被媒体用尖刻的文字描绘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厌的黑斗篷。从事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的教师,也时常被定格成了一种“禽兽”。所以,绝大多数学校再不敢轻易地处分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已经无恶不作。更有的省份干脆由决策机构下文来统一规定,彻底废除中小学校沿袭多年的最高处分——开除。
然而,教育永远都不是万能的。失去了必要的惩戒功能后的校园,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人人知书达理的好现象,反而是因为没有了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利剑”,一些原先收敛的恶行便都敢于公开表现出来。这些校园病毒又相互感染,使得原本健康的校园文化肌体上开始出现块块腐烂的肌肉。
惩戒功能的丧失,催动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发,使得丑陋和猥亵都变得无所畏惧;反过来,这些个性中的丑陋,又在惩戒的日益退缩中越发的强大起来,并慢慢地自发凝结成一个个的团体,形成了带有明显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常常为了点滴小事而发生殴斗,甚至是团伙持械玩命,严重地干扰正常的学校教学,也直接危害了社会治安。但即使如此,学校能采用的,也还是一个说服教育。这种说服教育和那血淋淋的砍杀相比照,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四、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后问题归属的误判
与教育惩戒功能的丧失同步的,是“师道”的尊严扫地。在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眼中和心中,教师仅仅成为了一种最没有用的读书人的代名词。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起来。在相当多的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老师成了单一的出售知识的人。家长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就是一种顾客和销售员的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又反过来影响着老师们的工作情绪,使得一些教师也自动地进入家长和学生划定地这个“售货员”的角色中,成了除了教授知识别的就一概不加过问的甩手掌柜了。
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带来的后果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师生间丧失了一种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学生遇见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再愿意去征询老师的意见,不愿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而老师也是只从表面上依照学校的量化条款来接近学生,心灵深处的空间中,却很少有一块领地能真正属于学生。学生和教师成了真正的被管理者和的关系。其次是同学间发生纠葛时,告诉老师并请老师帮助解决成了一种无能的体现。而且,大多数的孩子还认为老师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要切实解决好纠纷,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所归属的小团体的力量。可以说,学生们在推翻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后,又依照自己的经验,确立起了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的新的地位观。
这种完全依照少年的懵懂而生发出来的新地位观,眼下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价值信仰。在此信仰的操纵下,同学间的纠纷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用来评价判断人的地位的标准,成了这新的“处理条例”的基础,也成了裁定问题归属的新权威。这“法外法”撇开了所有发生矛盾时该走的正道,刻意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升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
五、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
相对于书本的说教,游戏和影视文学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
这种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视。因为反叛,他们便只想依照自己的规矩行事;因为仇视,他们便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他人。
调查结果/校园欺凌
根据教育署系年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约七百多宗。若扣除学校假期,则平均每日三宗。亦有调查结果显示,于同一年中学训导老师曾处理六百四十三宗「」个案,数目占中学生人数的百分之零点一四。可见欺凌个案在校园是相当严重的。
其实,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理心等等,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同时间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欺凌是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及预防的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研究分析/校园欺凌
2014年6月,一项研究发现,被欺凌的儿童可能遇到高于正常的亚临床水平的炎症,可能持续到成年期,而欺凌者比那些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欺凌者的儿童的炎症水平要低。此前的研究提示欺凌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研究了儿童期欺凌是否也能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研究人员就欺凌的经历采访了来自北卡罗来纳的岁儿童,其中90%是白人、4%是美洲原住民,6%是非洲裔美国人。
对这些儿童进行C反应蛋白(CRP)的血液测试表明,被欺凌的儿童的C(CRP)水平随着他们被欺凌的次数而增加,C反应蛋白(CRP)是身体的低级系统炎症的一种标记物,常常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症状有联系。
在欺凌停止后的19到21岁的第二组血液测试表明,在童年被欺凌的人的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保持在曾经进行欺凌的人的两倍,而欺凌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从未被欺凌者或者受害者。
研究人员说,这些结果提示一名儿童在欺凌中的角色可能充当了风险因素或成年期低水平炎症的保护性因素,而这可能对长期健康有负面的影响。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电力教育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5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12:0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防欺凌安全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