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要怎么保持熊猫人中立中立这是否意味着冷漠

“也许我们不够热情,但我们决不冷漠”
原标题:“也许我们不够热情,但我们决不冷漠”
说事实,不为吓你不笑,因为我专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记者邹婵娟 王春岚 阅读提示不相信我就不要找我看病;我不会给你任何保证,得个感冒都可能会死人的,禽流感就是感冒的一种。向你交代手术风险,你就必须自己全部承担,我和你非亲非故,凭啥子让我替你承担?不要埋怨做了这么多检查都还没查出是什么病,有些病就算你把所有检查都做了都不一定能查出来,知不知道有个词叫“疑难杂症”……昨天,记者在报纸上摘录了读者提到的《新时代医生宣言》。当天打进电话的医生中,好几人都提到曾看过这个《宣言》。他们认为,虽然写得有点夸张、诙谐,但“基本说出了医生的心声”,有点像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心术》。事实上,采访中,每个医生都记得这个中国《医生宣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医生叫屈:“不热情,不代表冷漠”不信任就别来相比读者的热烈反响,昨天拨打热线电话的医生不算多,言辞也很谨慎,大多希望能对自己的身份保密,“毕竟现在医患矛盾较突出,绷得像根紧弦,谁都不愿当拨断弦的那个人”。得到记者的承诺后,医生们也直白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他们也知道病人喜欢和颜悦色、耐得烦的医生,入行时也确实将之作为工作标准。但在日常工作中,因为高负荷工作、病人信任不够、双方沟通不畅等众多原因,这个标准很难达到,结果让病人觉得他们“冷漠”。刘医生,36岁:在医院里,我算是脾气比较好的,尤其对病人很热心,有时等电梯,碰到有病人过来问路,都会热情指引。但对有些病人,真的很难笑脸相迎。我是产科医生,每年我参与生产出来的宝宝成百上千。孕妇来做最后一次产检时,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推荐是等待自然顺产、还是准备做剖宫产手术。一般说来,绝大多数产妇都会听从我们的推荐,但有些人非得坚持己见,很难说服。比如有个产妇,个头只有1米5多点,骨盆也不大,预估胎儿超过了7斤,很难顺产出来。我建议做剖宫产,家属很鄙夷,认为我是想做手术赚钱,一定要顺产。后来产妇发作后生了一天,一直生不下来,又连夜赶做手术生产,小孩出来后一称,7斤8两!差点窒息。我们心里都后怕啊!出来后连吼家属的心情都没有了。对这种病人和家属,如何热情得起来?其实,医院现在是大力推广顺产的好处,要严格控制剖宫产比例,手术做多了,我们反倒要受批评。可是病人和家属就是不相信。如果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们的专业判断,干嘛来找我们呢?周医生,31岁:说事实,不为吓你这两天,很多同事都在讨论任萌的事情,觉得他很冤枉。平时我们也被病人在背后骂过,说我们专门板着脸吓唬病人,可是没办法,医生也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对病人承诺百分百治愈,这不靠谱。有个病人的手指指尖感染后坏死,根据他的病情,我认为不可能逆转,建议做手术截掉第一个指节,这是最简单、经济的做法。结果病人听后,在医院里大哭,认为我态度冷淡,故意吓唬他,不给他想办法。过了一个星期他又来找我,原来他回家后用偏方涂药,结果手指越黑越厉害,最后不得不做手术,截掉了两个指节。这种例子在外科太多见了,有些时候,治好的几率不到1%,相当于出现奇迹。医生给你做手术,他增加了经验和医院收入,但对病人的心理和经济来说,反倒是二次创伤。所以,板着脸告诉你病情复杂,可能治不好的医生,并不是存心要吓唬你,而是想跟你做最客观的沟通。到这地步了,能笑着说“嘿,手指要剪掉”吗?那更会被打。郑医生,40岁:不笑,因为我专注医生给病人看病,也要笑得露出八颗牙齿吗?我觉得这个观点本身就不对。病人之所以来医院看病,最看重的是医生的诊治水平,能治好病就行,至于医院环境、服务态度之类的,反倒是其次。现在中国的医疗资源都往大城市集中,武汉要建设中部医都,资源紧缺更突出,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科室在医院是重点,知道病人有多少吗?我坐半天普通门诊,3个半小时内,至少要看40个病人,平均每个病人分到5分钟。这5分钟里,要听病人讲病情、查看病变部位、写病历,还要开检查单,看结果,给病人大致讲解病情,最后开处方。普通门诊来的都是常见病,采取这样的流水线作业,是效率最高的做法,所以,能认真看好病,我认为就尽到了职责,没必要花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微笑。我觉得态度平和更能体现专业水准,让病人信赖。平时我们科室也遇到吵架的,大多数是因为等得不耐烦,都希望医生马上给别人看完,再仔细给自己看,这显然不可能。希望大家都能换位思考下,体谅下各自的苦衷。同行支招:【幽默医生】【坦诚医生】编后:幽默、坦诚更利沟通【幽默医生】陈远海,普仁医院手外科主任别看他才35岁,在患者中可是响当当,被誉为 “绣花大当家”,因为他专职就是接断手断掌的。按说外科的医患矛盾更为突出,因为一旦手术失败,断指就真的再接不活了,但是陈远海没有发生过此类矛盾,请看看这名年轻医生平时如何行医的。每天,陈远海听到最多的话是:“快点啊医生,手被机器绞断了,这还能活吗”?“医生啊,赶紧的,手断了”。“医生啊,你一定要帮忙接上去啊,否则娃儿就残疾了”……陈远海每次面对这样的病人,都是淡定的,属马的他沉着冷静,这个年轻医生有个特点,比较幽默,将紧张的气氛轻松化,加强了他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举了例子,有一次还没到急诊室,陈远海就听到一位大妈边哭边呼喊,原来她儿子做工时,手指被机器绞断了。陈远海查看断指,查看伤口,吩咐护士清创,然后准备手术,术前不忘表扬哈家属,“断指保存不错,加分”,这句幽默的话,顿时让凝重的现场气氛解冻,那位大妈也停止了哭喊。三个小时过去,来不及抹头上的汗,陈远海就告诉家属,断指接上只是第一步,是否成功还要家属配合,卧床是必须的,听医生话,存活率可加分。第三天,接上的断指依旧保持红润,陈远海乐在了心中,但是面容还是很淡定地说,“值得表扬,配合得不错,继续下去,可以恢复到跟以前一样”。小伙子的家属也乐了,无数的谢谢声中,陈远海查房结束。陈远海说,如果你直接跟病人说,并非100%接活,人家心情一定不会好,为何不换个说法,这样,你让他知道,医生是重视他的,自然矛盾就少了。 【坦诚医生】肖骏,同济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先看一封患者写给肖骏医生的信:肖骏教授,您好!我出院了,在家休养中,却非常感念你,在我住院期间细心关照。手术当天肖骏教授全体小组饿着肚子为我手术,很感动。术后,最快的速度来看术后反应情况,很负责、很细心、手术很成功。特写此信感谢。肖骏也是一名年轻医生,看过他门诊的,都对这名医生留有很深印象,因为他对待病人如同对他自家人一样。以下为记者采访时,记录下的一段他跟病人对话的片段:婆婆年纪蛮大了,是老伴扶着来看医生的,门口记者就问过了,婆婆非要挂肖骏的号,她觉得肖骏非常负责。“肖医生啊,我还是疼,怎么这腿还没好呢”?“我看看,怎么还肿着?又去买菜了吧”?这回是爹爹接的话,“还是你了解她啊,她趁我不在家,非要下楼去买个菜,说什么她好多了”。婆婆不好意思地看着肖骏。肖骏含笑不说话。“是不是又严重了啊”?婆婆问。“你要是我妈,我就会吼你一顿,完全不听我的话,你要是听我的,好得也差不多了”。婆婆乐了,不好意思地跟肖骏说,下一次一定不会再任性了。一个上午,肖骏的诊室里其乐融融,没有病人紧张,没有病人抱怨,尽管人非常多。编后:您作为患者,最希望求医时候医生怎么做?您作为医生,最希望患者问诊时,如何配合自己?我们畅所欲言,大家都敞开心扉,让我们聊聊“我希望你这么做”。欢迎大家继续拨打“婵娟问医”热线,我们将就如何加强医患沟通进行交流。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璇蜂笁浣嶅惂涓昏繘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士为何能保持中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