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为什么A说积累了一定量的土壤有机物含量是对的,氧气浓度都下降了,怎么看得出来就进行了光合作用合成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同步(下):C单元《细胞的代谢》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同步(下):C单元《细胞的代谢》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0次
资料类型:班会课件
文档大小:3.9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细胞的代谢
酶、ATP及代谢类型 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2
植物的水分代谢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2
细胞呼吸 2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2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和提高光能利用率 2
C3、C4植物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2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2
生物固氮 2
细胞的代谢综合 2
酶、ATP及代谢类型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21.下列甲图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所需时间的示意图,乙图表示一定温度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关于这两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一定剂量射线处理,基因突变较易在b时期产生
B.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的大多数细胞都处于a时期
C.在c点所对应的温度会使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
D.d点表示高温条件,是酶的最适温度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1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油脂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油脂,所贮存的能量油脂多于糖
B.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油脂,种子需要的氮增加
C.种子萌发时,油脂酶的活性很高D.种子萌发时,油脂转变为可溶性糖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15.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
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④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
⑤夜间,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
⑥白天,叶肉细胞基因表达所需ATP来自叶绿体和线粒体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12.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7.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20、下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①图中甲酶可能是核酸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答案解析】D解析:①图中乙酶活性的降低甚至失活应该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A正确;因为加入的是蛋白酶酶而甲不受影响最可能是RNA,B正确;外界环境温度改变但人体内是稳态酶的温度不变故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活性不变,C正确,D错。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18、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B.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
C.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
D.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C解析:ADP含量增加是由于ATP水解所致,表明消耗能量。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是形成ATP的合成过程,B错;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时将ATP中的能量转移到有机物中储存起来,C正确;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D错。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1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消耗水
B.人体在饥饿状态下,细胞中ATP的含量仍可保持动态平衡
C.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参与合成RNA
D.ATP的合成与水解所需的酶相同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D解析:ATP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消耗水,A正确;人体在饥饿状态下,细胞中ATP的含量仍可通过和ADP的相互转化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C正确;ATP的合成需要合成酶,ATP水解需要水解酶,酶存在专一性,两种酶不同,D错。
【典型总结】ATP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其结构式是: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细胞内的ATP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8、下图中~ ③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③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
B.中含有与中a类似的结构
C.细胞中没有就不能产生
D.中含有密码子
【答案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①为叶绿素,为tRNA,为ATP。植物根尖细胞没有叶绿素,A错tRNA上含有与类似的结构细胞呼吸作用能产生ATP,C错 tRNA上是反密码子,密码子D错。
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会使反应速率下降
.在B点时,反应物浓度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D.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解析】B解析:实验本身是在最适温度下,会使反应速率下降在B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提高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提高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提高反应物浓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
④酶都是有机物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能起催化作用
【答案解析】C解析:酶是由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在代谢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①错;绝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食物中的酶会被消化道内的酶分解掉,②错;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⑤错;酶只有催化功能,⑥、⑦错。③、④、⑧正确,本题选C。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11某些制糖厂用淀粉做原料进行工业制糖。其技术基本要求是:调节温度来影响淀粉酶的活性。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一定量的淀粉酶在催化足够量的淀粉水解时逐渐提高温度对麦芽糖产量的影响,图中的积累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总量。下面关于X、Y、Z三点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A.X点代表Ta 、Y点代表Tb
B.X点代表TBY点代表Tc
C.Y点代表TBZ点代表Tc
D.X点代表Ta 、Z点代表Tc
【答案解析】B解析:通过图解可知,Tb是淀粉酶的最适温度,Tc高温使酶变性失活,X应为酶活性最高的温度,Y和Z温度,麦芽糖积累量一致,说明酶变性失活,所以B选项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生成
C.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需先实验对象进行饥饿处理,再选取一片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熏蒸
D.验证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实验中,含等量蛋清液的AB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充足时间保温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答案解析】D解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A正确;温度既影响酶的活性,又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B正确;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需先实验对象进行饥饿处理,再选取一片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A、B试管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4.如图为酶催化反应效率关系图,A→B代表酶催化效率坐标:0到100%,A→C代表温度坐标:0到70 ℃,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到pH=14的范围,分析合理的是
A.JH和HK可以用来体现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不同酸碱溶液环境下的反应特点
B.KG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EF范围内
C.GK和HK所代表的某酶的催化效率差异,其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D.某酶因为温度改变从JH偏移为JG,那么在AE和EC之间各有一个温度取值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BD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14.
A.反应温度升高A点上移
B.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
C.曲线1代表对照组的实验结果
D.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解析:反应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会下降。
【思路点拨】根据酶的活性与温度PH的关系结合曲线图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33.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能够供给过氧化氢能量,从而降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C.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D.科学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同一种酶的活性
【答案解析】A解析:真正理解酶催化作用的原理,过氧化氢酶并没有给过氧化氢供能,而是通过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催化效率,A错误;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并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正确;可以通过测量同一种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来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31.如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答案解析】C解析:图1中酶促反应后的两种产物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蔗糖,因为蔗糖水解后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A正确;曲线④中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物质浓度降为0,意味着被酶完全分解,B正确;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代表的温度为最适温度,曲线②③代表的温度可以在最适温度的同一侧或两侧,C错误。在底物一定的前提下,酶浓度越高,分解底物所用的时间越短,D正确。
【典型总结】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用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所选择的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因为:其一碘液无法检测蔗糖,其二碘液只能证明淀粉的存在,对淀粉没有被水解和淀粉未完全水解的检测结果是相同的。
(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除自变量之外,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成为无关变量。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不同;在“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中自变量是pH的不同。
(3)在对照实验中,一般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这两组的条件指除了自变量不同之外,其余因素都保持相同且适宜。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30.下列关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绿色植物可利用光能来合成ATP
B.病毒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也直接来自ATP的水解
C.ATP彻底水解可产生一分子腺苷和三个磷酸分子
D.细胞呼吸生成的ATP可以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答案解析】B解析: 呼吸过程中也合成ATP,A错误;病毒的繁殖必须依赖活细胞,细胞中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来源,B正确;ATP彻底水解可产生和磷酸分子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24.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
【答案解析】D解析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 -P~P~P分解时离腺苷最远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放出大量能量。主要能源是糖类,葡萄糖,可供有氧呼吸合成ATP。最终能源是太阳能,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化学能,动物脂肪储能物质。
38、(每空2分,共10分)
从小鼠的唾液、胰液和新鲜肝脏细胞中分别提取到酶E1、E2、E3,它们与三种物质混合后的情况如表1,且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表2为有关的颜色反应实验。据表回答(表中“+”表示有反应,“-”表示无反应):
(1)依据表中的信息,可以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E2是________酶。
(2)在酶E1、E2、E3中,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________,理由是
(3)表2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原因是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1)专一性
蛋白酶(或胰蛋白酶)(2) E3
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分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还是由酶的活性变化引起的。 (3)由于酶E1、E2、E3均为蛋白质,且酶在反应前后质和量都不变,所以表2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解析:根据表2中的1、2试管中的颜色反应可判断S1是淀粉,S2是蛋白质,因而酶E2是蛋白酶。再根据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可知S3是H202,酶3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因而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酶E1、E2、E3均为蛋白质,且酶在反应前后质和量都不变,所以表2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思路点拨】根据表中的信息及题干的信息判断三种酶具体是什么酶,另外明确三种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36、(第3小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1)A和C
C 淀粉酶在40度时相对活性较高,淀粉酶分解淀粉产生的还原性糖多 E
酶失活(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它实验条件保持一致。
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斑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解析:玉米种子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还原性糖遇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会显砖红色沉淀,温度相对高,淀粉酶的活性增强,种子提取液中还原性糖的含量增多,遇斐林试剂后颜色更深,但高温使酶失活,E试管中没有还原性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D试管中仍有部分淀粉没有分解,F试管中淀粉没有分解,淀粉遇碘变蓝。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设计实验确定最适温度。
【思路点拨】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增强。另根据还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35、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B 解析: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图中甲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说明甲酶不是蛋白质,可能是RNA。
【思路点拨】根据酶的本质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34、下图曲线O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OA‘B′C′一定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
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B、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
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
C、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
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 解析:曲线OA‘B′C′表示反应速率比OABC的低,可能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的影响也可能是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32、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抑制作用原理如右图B、C所示(图A所示为酶催化底物发生变化的作用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的结构改变
B、两种抑制剂均只降低酶的催化效应
C、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
D、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结构,可
被该酶催化分解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 解析:从图中可知,竞争性抑制剂与底
物竞争活性部位但不影响酶的催化效应,竞争性抑制剂不会被酶分解;非竞争性抑制剂结合到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置,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效应。
【思路点拨】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酶的知识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30、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消化吸收
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解析: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需经过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以主动运输方式被动物吸收,在动物体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
【思路点拨】需依次分析能量的变化途径。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29、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
B、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乳汁凝固
C、可先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再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不会发生乳汁凝固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C 解析:由于酶有高效性,先将酶与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后,乳汁中的蛋白质就会被酶催化分解,不能反映温度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表中结果结合酶的特性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ATP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含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B、RNA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叶肉细胞产生ATP的过程称为光反应 D、细胞质中可以合成ATP,而不能合成RNA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A 解析:ATP与RNA中都含有核糖,A正确;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叶肉细胞中呼吸作用也会产生ATP,C错误;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可以合成RNA。
【思路点拨】注意区分产生ATP的生理活动及RNA的合成场所。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4、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酶、DNA聚合酶
B、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  
C、果胶酶、蛋白酶、纤维素酶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C
【生物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10)】9.下列生命活动中(  )
A.B.神经细胞兴奋时去极化Na+
C.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过程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肽链
【答案】【知识点】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D解析:反应过程中只有消耗ATP的才能够使生命活动中消化道内的消化属于细胞外消化,只有酶的作用,是不需要ATP提供能量Na+氨基酸合成肽链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相关生理过程是否耗能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28.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 图2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含量,请在图2中,利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
(5) 能否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1)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pH 
(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5)不能 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
2O2浓度、pH。
(2)由图1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Fe3+,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图2曲线bc段,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最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4)增加过氧化氢酶的含量,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其曲线比原来的曲线高。
(5)因为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所有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9.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可用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答案解析】B解析: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D专一性结合使D分解为E和F,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B错;因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故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酶活性下降,而导致催化速率下降,C正确;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则限制f~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是有限的,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2.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答案解析】C解析: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酶分子在催化反应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情调查(201410)】15.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b表示二肽
B.反应前后a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C.适当降低温度,图乙中M值不变
D.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
【答案】【知识点】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D解析:据图甲所示,b被a催化生成两个氨基酸,可知b是二肽,A正确;a是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变化,可推知a是酶.酶在反应前后结构不变,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B正确;适当降低温度,只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M值不变,C正确;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彻底被催化分解生成氨基酸,D错误。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情调查(201410)】11.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两种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甲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甲酶的活性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C.乙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D.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解析】D解析:蛋白酶处理以后,甲酶的活性没有变化,表明甲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很可能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酶的活性都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B错;乙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但是其催化的底物不一定是蛋白质,C错;乙酶的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典型总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11.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实验设计的知识分析,从表中可知自变量有两种,NaCl、茉莉酸都是的。
【思路点拨】根据实验设计的知识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5. 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右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16、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抗癌药物进人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细胞胞吞
D.协助扩散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C解析:单克隆抗体是大分子物质,磷脂做为保护膜,与细胞膜接触后会发生融合现象,应属于胞吞。C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9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
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右图。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答案解析】C解析: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说明M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C正确;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错。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8植物细胞液浓度为0.3g/ml,将其放在清水A中足够长时间后,再移到0.1g/ml的蔗糖溶液B中,一段时间后,蔗糖溶液B的浓度将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解析】B解析: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足够时间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细胞变大,由于细胞壁作用,变大的不明显,然后放在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体积变小。B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201410)】21、用完全相同的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吸水速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
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C.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032-吸收量大,对Ca2+吸收量小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答案解析】ABC由表可知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同,A正确;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032-吸收量大,对Ca2+吸收量小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201410)】5、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K+和葡萄糖分别以②、①方式进入红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方式进行
D.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答案解析】A由图可知①中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应是协助扩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A错误;②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是主动运输,钾离子进入红细胞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B正确;③是胞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蛋白质是通过胞吐方式进行的,C正确;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30.(6分)如图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请思考下列问
注:图1、3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B、、M表示,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葡萄糖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1)如果A为清水,a为30的葡萄糖溶液。则图漏斗中面。如果B为清水,b为30的蔗糖溶液,则图3 中的液面。
(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A>MB、=Mb>MA,达到平衡后,,两个漏斗内溶液浓度大小为Mb。
(3)如果A、B、a、b均为某种物质,且MAMB、M=Mb,则平衡后,如果在a、b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物质(微量直接影响溶液的浓度),发现上升,而下降。那么在a、b物质最可能是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6分)
(1)先上升,后下降
(3)水解酶(使某种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
聚合酶(使某种物质变成大分子的物质)
解析:(1)装置1中开始由于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清水浓度,漏斗液面会上升,但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也慢慢下降;装置2中由于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因而由于漏斗内浓度大于清水,使液面上升(2)根据MA>MB、=Mb>MA可知,达到平衡后,Mb。(3)根据加入物质后h1上升而下降
【思路点拨】根据教材渗透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7.用完全相同的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吸水速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品种 K+ Mg2+ Ca2+ SiO32-
水稻 17.00 105.00 117.00 19.50
番茄 19.10 86.00 59.60 118.00
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
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C.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032-吸收量大,对Ca2+吸收量小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D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29.如图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情况,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甲的跨膜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
B.运输乙的载体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C.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与图中物质乙相同
D.Q点时细胞吸收乙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解析】A解析:甲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外的浓度有关,为自由扩散,A正确;物质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与糖分子结合成一种复合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表面,B错误;蔗糖进入果脯细胞是因为在腌制过程中果脯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生理活性,C错误;Q点时细胞吸收乙物质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28.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0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A.清水、蔗糖溶液、KN03
B.KN03、清水、蔗糖溶液
C.清水、KN03、蔗糖溶液
D.蔗糖溶液、KN03、清水
【答案解析】C解析:分析清水会使细胞体积增大,蔗糖会使细胞失水而体积变小,KN03会使细胞先失水后吸水;植物细胞满足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细胞的起始体积相比,曲线A的细胞体积比原来的大,呈吸水状态,表示浸在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低的蒸馏水中;曲线B的细胞体积先变小后又恢复到与原体积一样,表示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是浸入KN03中的结果;曲线C的细胞体积比原来的小,呈失水状态,表示细胞处于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高的蔗糖溶液中。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27.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A.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32-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32-需求量最小
C.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Mg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Mg2+
D.图2中a点,离子吸收速率很低主要是受能量供应的限制
【答案解析】C解析:根据图2可知,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氧气浓度影响有氧呼吸,由此可判断该吸收方式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A正确;由图1可以看出,与番茄相比,水稻培养液中SiO32-的浓度下降较多,说明水稻对SiO32-的需求量大,B正确:水稻培养液中Mg2+浓度稍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速率大于吸收离子的速率,对Mg2+的需求量小,C错误;因为离子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a点是氧气浓度为0,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限制了吸收速率,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26.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解析】D解析:漏斗内液面上升是由渗透吸水引起的,水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实验伊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A正确;图乙反映的是随吸水时间的延长,漏斗内液面的高度趋于定值,这是图甲中c两侧液体浓度差逐渐缩小造成的,因此溶液吸水速率在下降,B正确;图甲中c表示半透膜,在图丙中可将细胞膜③、液泡膜⑤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④视作一层半透膜,C正确;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把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会吸水,D错误
【典型总结】与质壁分离实验有关图解
析图:①甲图中L是细胞壁,M是失水后的液泡,N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充满的外界溶液。
②甲图中液泡的颜色比实验前深,此时水分仍双向流动。
③甲图实验材料可用根尖成熟区细胞,但不可用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甲图可在低倍镜下观察,但观察不到染色体(不分裂)和叶绿体(无),细胞核也不明显(视野中主要是大液泡)。
⑤乙图中A、B分别表示细胞和原生质层的长度,B/A可表示失水的程度,其中A保持不变,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但B的数值随外界溶液的变化程度明显。
【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6、很多人认为把水果或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可以有效除去表面的残留农药。为探究此种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 kg作为样本,并对其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 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既可以吸收水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
A.在实验一中,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青菜的残留农药经纯水冲洗可以去掉一部分
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农药分子溶于水后又被植物细胞吸收
在实验二中,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在BC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
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为同一过程
【答案解析】D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青菜的残留农药经纯水冲洗可以去掉一部分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农药分子溶于水后又被植物细胞吸收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在BC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B点之后应该是趋于平衡,不会上升,D错误。
【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201409)word版】7.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一)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二)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答案】【知识点】C2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B 解析:根据图二可判断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但不能判断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思路点拨】根据教材中渗透装置原理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201409)word版】6.已知神经细胞膜上有钠、钾离子的通道蛋自(该路径不消耗ATP)和载体蛋白(该路径可能消耗ATP),下表列出了神经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浓度情况。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钾离子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进入细胞B.钠离子经有关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C.钠离子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进入细胞D.钾离子经有关通道蛋自进人细胞
【答案】【知识点】C2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题意离子通过载体蛋白运输的是主动运输,通过通道蛋白运输的是被动运输,B、D错误,主动运输是离子从低浓度进入高浓度,从表中可知,A项符合。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表格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37、(每空2分,共14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彼得o阿格雷由于发现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而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我们知道,人体有些细胞能很快吸收水,而另外一些细胞则不能吸收水或吸水很慢。早在19世纪中期,科学家就猜测细胞膜有允许水分和盐分进入的孔道,每个通道每秒种有几十亿个水分子通过。但这一猜想一直未得到证实。
1988年,阿格雷成功地分离了存在于红细胞膜和肾脏微管上的一种膜蛋白,后来他认识到这个蛋白有水通道的功能,这就是科学家们长期搜寻的水分子通道。他画出了清晰的水通道蛋白的的三维结构图,详细解释了水分子是如何通过该通道进入细胞膜的,而其他微分子或离子无法通过的原因。
罗德里克o麦金农由于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的研究也获此奖。离子通道是细胞膜的另一种通道。他提示了当离子穿过细胞膜时,不同的细胞通过电位变化发出信号,控制离子通道的开户或关闭。同时,离子通道通过过滤机制,只让特定离子通过,而不让其他离子通过。
(1)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
,功能特性是
(2) 离子通道运输离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先与载体结合,属于
(3)离子通道的特性是由
(4)水通道、离子通道和离子载体运输物质时的共同特点有
(5)肾脏中肾小管和集合管能迅速吸收原尿中的水,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2)不需要
被动运输;(3)DNA;(4)特异性;(5)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有大量的水通道蛋白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离子通过运输离子时不需要与载体结合,它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被动运输。离子通道是蛋白质,它的特异性是由DNA决定的;水通道、离子通道和离子载体运输物质时都有特异性。肾脏中肾小管和集合管能迅速吸收原尿中的水,最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有大量的水通道蛋白。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载体的知识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28、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D 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进入高浓度,为主动运输;管腔中Na+→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进入低浓度且通过蛋白质,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是从高浓度进入低浓度,且通过蛋白质,为被动运输。
【思路点拨】根据图示结合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27、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C
解析:比较H2O在生物膜和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小,可看出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上的通透性,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项正确。K+、Na+、Cl-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相同,而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3种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B项正确。曲线图能看出3种离子在人工膜中的通透性相同,但离子的运输方式不能看出,不能确定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项错误。通过比较甘油、CO2和O2的通透性大小,可看出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D项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26、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4~0.5mol﹒L-1之间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D 解析:比较图中a组、b组可知,a组实验后长
度大于b组,表明a组吸水比b组多,则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
比b组的低。比较图中f组与b组柱形高度可知,f组细胞失水,
而b组细胞吸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应大于b组;细胞的
吸水和失水都不需要消耗ATP。
【思路点拨】图中的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等于1表示细胞处于稳定状态,大于1表示细胞失水。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17、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温度会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细胞壁可对矿质离子进行初步的筛选
D、矿质离子只能被根吸收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B 解析:植物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相同;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作用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对矿质离子没有初步筛选作用;矿质离子也可被植物叶吸收。
【思路点拨】根据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13、甜菜块根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溶液变红。这是因为
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C 解析:用盐酸处理细胞会使细胞死亡,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会失去变成全透性,红色素可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溶液中。
【思路点拨】注意活细胞中的原生质层才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卷(解析)·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201409)】12、如图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C 解析:图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液泡膜,5是细胞质,6是细胞壁与细胞膜间的空隙,7是细胞液;由2、4、5组成了原生质层;图中细胞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或处于相对平衡过程中,因而6处的浓度不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7的颜色逐渐变深。
【思路点拨】根据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知识进行分析。
【理综卷(生物解析)·2015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201410)】5.下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和葡萄糖分别以、方式进入红细胞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方式进行
D.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
【答案解析】C解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②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③表示胞吐。K+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葡萄糖以①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A正确;胰岛素是大分子是以③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B正确;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而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错;细胞衰老,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并且其各种功能降低,包括细胞膜识别和选择透过性的降低,因此衰老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功能下降,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10)】10.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答案解析】A解析:水进出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②⑥,B错误;K+进入丽藻细胞②④⑥,C错误;蛋白质进出细胞④⑤,D错误
【生物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10)】8.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正常生活过程中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物质运输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物质的浓度,则该物质可能是 (  )
B.叶绿素C.
【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物质是从细胞内逆浓度运输到细胞外而且需要载体和能量,甘油进行自由扩散不符合,A错误;叶绿素和呼吸酶都是大分子进出细胞要通过胞吐或胞吐,BC错误;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3.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用实验来测定其浓度,装置如下图。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②萎缩。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答案】【知识点】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B解析:根据图示按照渗透作用分析,A﹥D,B﹤D,C﹥D,因此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溶液B ,B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10.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b物质的吸收
B.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 、CO2
C.若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下部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解析】B解析:a物质的吸收需要能量,中耕松土可促进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根毛细胞吸收物质a,A错;O2 、CO2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O2是运输进入细胞,CO2是运输出细胞,B正确;D表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若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C错;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1.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吞
D.吞、主动运输
【答案解析】D解析: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只能是胞吞;由题意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半乳糖是通过消耗ATP来完成的,而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所以吸收半乳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情调查(201410)】39.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解析】C解析:马铃薯块茎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也含有蛋白质,因此在其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A正确;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呼吸方式,C错误;无水 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2O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正确。
(解析)·2015届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情调查(201410)】20.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 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 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 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 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D解析: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A错;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不是主动运输,B错;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C错;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情调查(201410)】17.右图中“●”表示出入细胞的物质,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B.协助扩散
C.主动转运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B解析:据图分析,载体蛋白分子会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而改变形状,把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一侧转运至低浓度一侧。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A错;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B正确;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C错;胞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D错误。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情调查(201410)】16.将马铃薯块茎去皮后切成大小相同的5块,分别置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增减的重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接近
【答案解析】C解析:马铃薯在与其细胞液等浓度的溶液中既不失水,也不吸水;看图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在蔗糖浓度为:0.4、0.8的溶液中吸水,重量增加,在蔗糖浓度为:1.2、1.6、2.0的溶液中失水水,重量减轻,故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8~1.2之间。C正确。
植物的水分代谢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15、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
A.乙>甲>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答案】【知识点】C3
植物的水分代谢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答案解析】C解析:据图分析,甲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膜贴在一起,说明甲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蔗糖溶液浓度。乙和丙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说明它们细胞液浓度都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但是丙质壁分离程度较大,故丙与蔗糖溶液浓度差更大,说明丙细胞液浓度小于乙细胞液浓度,故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丙<乙<甲,C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24、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噬菌体进行过程②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生物的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答案】【知识点】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C4
细胞呼吸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答案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化能合成作用、酒精发酵。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是由宿主细胞为其提供原料和能量的,A错;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原核细胞,比如硝化细菌,能利用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生产者的角色,B正确;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蓝藻是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
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22、右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的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氧气浓度为b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B.当氧气浓度为a时,该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曲线Ⅲ中该器官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D.曲线Ⅰ也可以表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
【答案解析】A解析:当氧气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停止,该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当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若厌氧呼吸消耗了Amol的葡萄糖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在氧浓度为a时需氧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则消耗的葡萄糖为A/3mol,B错误;曲线表示,有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C错误;曲线表示酵母菌的细胞无氧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D错误。
无氧呼吸Ⅲ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无氧呼吸反应式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21、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是
A.相等、小于1.0
B.相等、大于1.0
C.相等、相等
D.小于1.0、小于1.0
【答案】【知识点】C4
【答案解析】C解析: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是1。剧烈运动状态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其比值也是1。C正确。
用培养液培养3种细菌,让它们在3支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3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答案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Ⅰ细菌只在试管的底部繁殖,该细菌的呼吸方式应是无氧呼吸,Ⅱ该细菌在试管的上部、中部、底部都繁殖,说明该细菌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Ⅲ该细菌只在试管的上部繁殖,说明该细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此时通入氧气,由于Ⅰ试管的细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气时无氧呼吸反而受抑制,细菌繁殖速度减慢;Ⅱ试管中的细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通入氧气后有氧呼吸加快,产生能量更多,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Ⅲ试管中的细菌进行有氧呼吸,通入氧气后有氧呼吸加快,细菌繁殖速度加快。B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201410)】14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可能是(
A.分解了脂肪
B.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了无氧呼吸
【答案解析】D解析:由题意可知,水稻根细胞呼吸过程中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因此水稻根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若分解了脂肪,则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小于1,与题意矛盾,A错;由题意判断水稻根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大小,B、C错,D正确。
【典型总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若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氧气,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若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细胞吸收的氧气,则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若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量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3.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B. 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的释放量和O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 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答案解析】BCD解析:如果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则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CO2,两装置内气体体积不变,因而甲乙两组右管液面应都不变。
【思路点拨】根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与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变化有关,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38.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解析】B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甲中不同氧浓度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不同,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主要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氧气的量的比例.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只进行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AC段之间,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对应甲图中的c点,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37.甲种子萌发时释放CO2的量大于吸入O2的量,乙种子萌发时吸入O2的量大于释放CO2的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甲的呼吸底物有糖类和脂肪,乙的呼吸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
B.甲的呼吸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乙的呼吸底物有糖类和脂肪
C.甲的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乙的呼吸消耗脂肪的量大于糖类
D.甲的呼吸消耗脂肪的量大于糖类,乙的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
【答案解析】B解析:分析不同呼吸方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释放CO2的量相等,无氧呼吸没有消耗氧气,只产生C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时,种子萌发时释放CO2的量大于吸入O2的量;呼吸底物是糖类时,消耗的氧气与释放CO2的量相等,呼吸底物是脂肪时,消耗的氧气大于释放CO2的量,呼吸底物有糖类和脂肪共存时,种子萌发时吸入O2的量大于释放CO2的量,B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不同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糖类和脂质的区别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3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答案解析】D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可作为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材料,A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比无氧呼吸多,因此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正确;可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验CO2,C正确;重铬酸钾溶液
【生物卷(解析)·2015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09)】32.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
【答案解析】C解析:提倡慢跑,提倡有氧呼吸运动,A正确;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又不会冻伤果蔬,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错;作物种子贮藏前 需要干燥,在晒干的过程中,失去的是自由水,D正确。
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
A.曲线a表示二氧化碳量曲线b表示酒精量
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
D.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用溴麝香草酚蓝和酸性重铬酸钾鉴定
【答案】【知识点】C4
【答案解析】C由图可知,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可知a为二氧化碳,b为酒精,A正确;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6,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是15-6=9,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
【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201409)word版】8.“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答案】【知识点】C4细胞呼吸
【答案解析】D 解析:从图中可判断,cd段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运动强度大于c后,虽然无氧呼吸增强,但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有氧呼吸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中仍贮存有部分能量。
【思路点拨】根据曲线图中乳酸的变化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的关系,再结合人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1.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B.1/12A摩尔
【答案】【知识点】C4
【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产生A摩尔的CO2需要消耗A/2摩尔的葡萄糖。根据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可以产生6摩尔的CO2,因此消耗A/2摩尔的葡萄糖可以产生3A摩尔的葡萄糖,A、B、C错,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10)】12.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营无氧呼吸)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试问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 (  )
C、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D、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答案】【知识点】
【答案解析】D解析:草履虫是专性好氧型生物,乳酸菌属于专性厌氧性生物,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根据图可以判断a曲线说明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b曲线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c曲线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27.
(1)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______时间段内,此时细胞呼吸的场所是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容 器中的氧气减少24mL,二氧化碳增加48mL,则一小时内酵母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倍,此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_________方式跨膜运输到细胞外。
(3)下图是酵母菌实验示意图:
其中条件X是____________。请描述现象Z:__________。请写出对物质Y的两种鉴定方式:
【答案】【知识点】C4
【答案解析】(1)T1∽T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解析:(1)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在T1之前,无乙醇的产生,表明只进行有氧呼吸,T1∽T2之间有乙醇的产生,表明酵母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T2之后乙醇量不再增加,表明酵母菌不再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氧气减少了24ml,可知有氧呼吸产生了24mlCO2,又因CO2 共增加,可知无氧呼吸产生了24mlCO2。3倍。
(3)如图可知,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酒精,表明是无氧呼吸,应处于密封的条件下。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图中Y为CO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21.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中,下列物质产生及运输途径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核糖体合成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B.葡萄糖:内环境一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C.CO2:细胞质基质产生一细胞膜一内环境
D.抗体:核糖体合成一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细胞膜一内环境
【答案】【知识点】B1
细胞质和细胞器C4
【答案解析】A解析: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作用场所为细胞核,用于DNA分子的复制,A正确;人体中的葡萄糖均是通过内环境从外界吸收的,内环境中的葡萄糖可以被组织细胞吸收进入细胞质基质,然后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B错;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细胞质基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C错;人体生发层细胞不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D错。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15.三甲基锡可以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
A所有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
B仅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C仅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及细胞质基质
D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
【答案解析】D解析:放能反应的部位,如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需要ATP合成酶, A错;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合成ATP,而叶绿体基质进行暗反应需要消耗ATP受到影响,B错;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部位合成ATP,C错;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则抑制ATP的水解,影响所有吸能反应,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201410)】8.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B. 小肠绒毛细胞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载体蛋白
C. 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D. 叶绿体类囊体结构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光合色素
【答案】【知识点】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C4
【答案解析】A解析: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小肠绒毛细胞细胞膜上的大量突起可以附着更多载体蛋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正确;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内膜突起形成的嵴后,增大内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有氧呼吸酶,C正确;叶绿体中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这样可以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光合色素,D正确。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枣庄三中高三第一次学情调查(201410)】12.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需氧呼吸也进行厌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答案】【知识点】C4
【答案解析】D解析: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若CO2 的释放量多于 O2 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若 CO2的释放量等于 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若既不吸收O2 也不释放 CO2,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菌细胞,D错。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13.据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集胞藻6803一种单细胞蓝藻微生物,其通过光合作用可生产出乙醇、氢、正丁醇、异丁醇和潜在的生物柴油。下列有关描述的是(
A.680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B.6803是异养需氧型生物
C.D.集胞藻6803既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又可维持能源供应集胞藻6803一种单细胞蓝藻集胞藻6803集胞藻6803一种单细胞蓝藻微生物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8.下图为光合作用联系示意图,如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将(  )
A.a上升、b下降 B.a、b都将上升
C.a、b都将下降
D.a下降、b上升
【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28、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b阶段均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分别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
【答案解析】A解析:从图1可知,a为分裂间期,b为分裂期,秋水仙素处理a可导致基因突变,处理b可导致染色体变异,A正确;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活性较低,B错;图3中bc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e段的变化会导致C3上升,C错;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是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D错。
(解析)·2015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201410)】23、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叶绿素
B.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Ⅱ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答案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I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素Ⅱ为叶绿体的基质,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甲物质CO2被固定并还原成有机物,C正确;Ⅰ上含有与光反应有关的酶,Ⅱ上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33.(6分)据图回答问题:
Ⅰ.据右图:T0-T1表示的是适宜条件下生长的小球藻叶绿体([H]、ADP、C3或C5)中某两种化合物的含量, T1-T3则表示改变其生长条件后两种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1)若T1时刻降低了培养液中NaHCO3的浓度,则物质A、B分别指的是
(2)若T1时刻降低了光照强度,则物质A、B分别指的是
Ⅱ.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适宜的温度下,图中A点与B点相比,光饱和点低的是
点,其主要原因是
(2)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
。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提供给暗反应的
【答案】【知识点】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答案解析】(6分)
Ⅰ.(1)C5、[H](2)ADP、C3
气孔开度降低,CO2吸收减少
(2)叶绿素合成速率变慢或停止或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
解析:Ⅰ.(1)T1时刻降低了培养液中NaHCO3的浓度,即为降低了CO2浓度,则会导致C3减少,C5增加,[H]增加,ADP减少;(2)T1时刻降低了光照强度,则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减少,C3增加,C5减少,ADP增加Ⅱ.(1)比较A、B点可知,B点时气孔开放度小,CO2吸收减少,因而光饱和点低(2)停止供水,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使叶片发黄,类囊体结构破坏,光反应受影响,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
【思路点拨】根据不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7.(7分)美国生物化学家卡尔文和他的同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即14CO2饲养小球藻,观察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和去向,从而首次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过程。
(1)光照下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一定时间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放射性代谢产物多达几十种。缩短时间到7s,发现放射性代谢产物减少到12种,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
不断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直到最终提取物中只有
(一种、两种)反射性代谢产物,该物质即为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
(2)在卡尔文循环中究竟哪种物质直接与CO2结合,卡尔文采用的方法是:突然停止供应14CO2,若某该物质与CO2直接结合,则其含量变化为,若是不同阶段的产物,则其含量变化刚好相反。
(3)若符号C6代表六碳糖,每产生1分子C6,需通过次卡尔文循环。
(4)某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阻断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直接影响的形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反应,最终抑制杂草的生长。
(5)图中H+跨膜运输方式为。
【答案解析】(7分)
(1)缩短时间
(4)NADPH (5)协助扩散
突然停止供应14CO2,与CO2直接结合含量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NADPH的形成需经过电子的传递,NADPH的作用是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5)图中H+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通过载体,因而为协助扩散。
【思路点拨】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光合作用过程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6.(9分)I.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下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_光的吸收能力将显著增强。
(2)曲线ab段叶肉细胞内能合成[H]的场所有;曲线cd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3)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4)若将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此时叶肉细胞内C3物质含量的变化是
。30%遮光处理避免了强光照和过高温度对植株的不利影响,与曲线相比,曲线未明显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
(5)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基本不变,原因是。
II.凤眼莲原产南美州,作为入侵生物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科研人员对某地生长的凤眼莲、玉米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如下数据:
凤眼莲 玉米
光饱和点(lx) 0±37
最大净光合速率umol/(m2·s) 34.50±0.72 30.36±0.42
光补偿点(lx) 20.25±2.60 29.75±2.42
与玉米相比较,能说明凤眼莲生长较快的原因
【答案解析】(9分)
Ⅰ.(1)红光和蓝紫光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遮光30%情况下,(起降温增湿作用),植物气孔一般不关闭
(5)6:30左右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Ⅱ. ①最大净光合速率高,强光条件下能大量积累有机物
②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有机物
解析:(1)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效率高(2)曲线ab段叶肉细胞曲线cd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消耗的CO2量产生的CO2量消耗的CO2量产生的CO2量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
【思路点拨】根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曲线图中不同条件不同时间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进行分析。
【生物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1.光合作用通过密切关联的两大阶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鲜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