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艳丽在线咨询哪个医院坐诊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肿瘤资料汇编
阎艳丽用黄芩对药治肺癌经验
作者:苏卫东 河北以岭医院  是以咳嗽、咯血、胸痛、、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是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病,属于中医学的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  河北医科大学教授阎艳丽认为成因可以为瘀、为痰,痰瘀交滞,则肺积成焉。《杂病源流犀烛》认为:“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行而有块。”痰瘀互结,蕴而生热,热伤肺络,可出现咳血、吐血;痰瘀热交织,沉混难拨,致病情缠绵难愈;积非人体所固有,蕴积日久而成毒。而黄芩具有清肺热、解毒之作用,阎艳丽根据痰、瘀、热之轻重不同,临床擅长用黄芩对药治疗。  黄芩、三七:多用于治疗咳嗽,咯血丝痰。咳嗽,咯血丝痰一般为痰瘀阻滞,热伤肺络所致,多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黄芩、三七治疗,黄芩用枯芩酒制,以入血分、清郁热;三七具有活血、养血、止血之作用,二者配伍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本草纲目》中谓三七:“甘,微苦,温,无毒。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诸病。”  酒枯芩、仙鹤草:多用来治疗咳嗽,咯吐鲜血。痰瘀内阻,血不得正化,热伤血络,而致咯吐鲜血。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酒枯芩、仙鹤草治疗。仙鹤草,其性微甘、平,味苦、涩,归肺、肝、脾、大肠经,民间又称为“脱力草”。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本品味苦辛而涩,涩能止血,辛则能行,是止中能行,兼擅活血之功。现代研究认为本药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杀伤癌细胞,免疫调节和拮抗致癌物质等多种抗癌作用。  酒枯芩、浙贝母:缓解期咳嗽多选用。《难经》曰:“肺之积名曰息贲……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酒枯芩可入血分而清热散血;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痈。《本草纲目拾遗》载浙贝母:“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现代研究认为浙贝母具有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  酒枯芩、山药:缓解期无明显症状时多用。患者缓解期虽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由于其痰、瘀、热交织,沉混难拔,故可以耗气伤阴。酒枯芩可入血分而清热、理血、散血;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活法机要》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可见脾土虚弱在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脾胃为后天之本,阎艳丽认为缓解期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培土而生金,使肺得补而积渐除,山药可以补益肺、脾、肾,并有滋补脾阴之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山药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0:29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阎艳丽教授擅用经方的临床经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阎艳丽教授擅用经方的临床经验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中医临床家医案研读
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五则
作者: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日初诊,自述近日头目眩晕,感觉外界物体旋转动摇不定,9月13日因为工作劳累,晚上突然眩晕发作,发时伴有欲吐、口干。平时大便偏干,偶有口苦,纳眠尚可。舌边红,苔白干,脉左弦细,右弦滑。诊为少阳郁热,肝脾不和,痰饮上逆而致眩晕。治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达肝脾;泽泻汤降逆祛饮,化浊止眩为主。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白芍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4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眩晕未再发作,继服4剂,诸症悉安。按:眩晕一证临床比较常见,《医学统旨》言:“眩者……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在《伤寒论》中为少阳病主症之一。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因痰饮而致眩晕临床最为常见。盖因嗜食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或者劳倦伤脾,以致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内停,积饮聚痰;或者肝气郁结,气郁湿滞而生痰饮;或者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泛而成痰饮。痰饮既成,积阻中州,清阳不升,脑窍失濡;浊阴弗降,上蒸清窍,故致眩晕。正如《丹溪心法》所言:“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又有火痰者。”治疗痰饮所致眩晕,仲圣制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泽泻汤等化饮止眩之剂,后世亦有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祛痰定眩之方。此案除了痰饮致眩以外,尚有肝气郁结化热,横逆犯脾之病机。仲景有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案患者眩晕、口苦、口干、脉弦,少阳病提纲证俱现,阎教授认为据此诊为少阳证无疑,故投以小柴胡汤疏达少阳枢机,恢复气机升降。又因患者呕吐,苔白,脉象左弦细、右弦滑,当为少阳气郁,肝郁乘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金匮要略》言“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所以合入泽泻汤,方中白术健脾运水,燥脾化饮;泽泻渗利水湿,两药相合,眩晕当止。同时加入温胆汤以清化少阳胆腑以及中焦之痰饮,增强祛痰化饮之力,加入白芍,合柴胡、枳实、炙甘草,又有四逆散之意,调达肝脾,而使肝脾气机条畅,痰饮消去,眩晕当止。全方切中病机,经方与时方合用,治标与治本兼顾,故而取效甚捷。谭某某,女,62岁。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暗,舌下有瘀斑,脉弦滑。为高年气血瘀滞,而致水湿内停,发为水肿。拟以当归芍药散合牡蛎泽泻散加减,活血行气,利水渗湿,兼以养心安神为治。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党参15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夜交藤30克,泽兰叶20克,炒枣仁15克(打),柴胡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日1剂。上方服至14剂时,眼肿大减,下肢亦未肿过,梦已不多,睡眠转佳,但是入睡尚难。舌胖大而暗,脉弦细。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丹皮15克,茯神15克,栀子10克(打),党参12克,茯苓15克,泽兰叶15克,白术15克,炒枣仁20克(打),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以此方为主,加减治疗半月而愈。按:水肿一证,多由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所致。气不运行水湿,水湿聚而成肿,聚于颜面而见面肿;壅于胸腹而见胸水、腹水;积于胫肢而见肢肿,此其常也。《金匮要略》言“血不利则为水”,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亦言:“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治取当归芍药散,此方原为仲景治疗“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妇人腹中诸疾痛”之主方,后世根据其制方之理,应用于痰水互结之证,亦有良效。本方由三味血分之药和三味水分之药组成。三味走血分之药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瘀,用以治疗血液运行失调而致的瘀血病证;三味行水分之药白术、茯苓、泽泻健脾行气利水,用以治疗由于血液运行异常导致的水液停蓄病证。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认为本方其实可以看作半张胶艾汤与半张五苓散之合方,与胶艾汤相比,无出血之症;与五苓散相比又无水气上逆之症。此方确为治疗瘀水互结的对之剂。另外水肿既成,治当急祛有形之水气,《金匮要略》牡蛎泽泻散行气化饮即为此而设,395条云:“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大病之后,抑或年高体弱,脾胃气血俱虚,不能制约肾水,水溢下焦而见腰以下水肿,水泛头目而见颜面眼睑浮肿。临床应用牡蛎泽泻散时常常去其峻猛之商陆、葶苈子等药,皆能有效。此案患者年高体虚,气血渐亏,运行迟滞,凝结成瘀,而见舌下瘀斑,舌质紫暗。瘀血既成,阻碍气机运行,气郁而致水停;加之年高脾胃虚耗,运化失职,气不行水,水湿内聚,二者共同为患,遂成瘀水互结之势。水湿聚于脾胃,上泛胞睑,故见眼部水肿,经常流泪;脾主四肢,水湿侵及四肢,而见腿部浮肿。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而见睡眠不实,梦多;水湿瘀滞蒙蔽心神,故见白天嗜睡。所以首诊阎教授选取当归芍药散合牡蛎泽泻散化裁治疗。当归芍药散、泽兰叶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牡蛎泽泻散去其性味峻猛之药,只取牡蛎、泽泻二味甘寒之药,使气行则瘀得化,湿得祛,增强当归芍药散利水祛湿之力。并且伍以柴胡调畅三焦气机,同时加入党参、茯神、石菖蒲、远志、夜交藤、炒枣仁益气养血安神,补其本虚。二诊之时,眼肿基本消退,腿亦未肿,但是入睡困难,脉象由弦滑变为弦细,此为水湿瘀血已去,但气血未复,故改用益气养心,行气补中之方药调理善后。孙某某,女性,25岁。日初诊。自述失眠,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梦多。素来心情抑郁,有轻度神经衰弱,工作压力较大,性情急躁,睡眠不好更易心烦。食欲较差,二便调,偶有头晕,血压偏低,月经正常。舌质淡红而嫩,苔薄黄,脉弦细。证属心肝血虚,肝魂不藏,心神浮越。治宜补益心肝阴血,镇心敛魂安神,予酸枣仁汤加味。处方:川芎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参15克,炒枣仁15克(打),生龙牡各30克(先煎),远志10克,夜交藤30克,茯苓15克,茯神15克,黄芩15克,炙甘草6克,黄连3克,合欢皮10克,磁石30克(先煎),石菖蒲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嘱患者调畅情志,舒畅心情,治疗月余而愈。  按:失眠又称不寐,《内经》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类证治裁·不寐》言其发病机理:“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不寐的病理变化多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二为阳盛不得入阴,三为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阻滞,阴阳不得相交。其病多与心肝有关,心主神明,心不藏神,神气浮越于外,故见不寐;肝主藏魂,肝血不充,魂不敛藏,魂魄滞行阳位,亦见不寐。治取《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养肝血,宁心神。方中重用酸枣仁,以其性味甘平,入于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主药,魂神既然浮越不归心肝,必有痰浊燥火乘隙而袭其舍,即为“虚烦”之所由作,故以知母、生甘草清热滋燥,川芎、茯苓行气除痰,痰浊燥火得除,魂神自当归藏于心肝,如此不寐自当能愈。此外,酸枣仁汤所治之不寐,当为心中淡淡的烦躁之不寐,与温胆汤的胆怯易惊之不寐,半夏秫米汤的胸脘满闷之不寐,黄连阿胶汤的辗转反侧之不寐,甘麦大枣汤的悲伤欲哭之不寐应该仔细鉴别。  此案患者心情抑郁,微有心烦,乃为酸枣仁汤之不寐。患者不寐,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梦多,乃为肝血不足,至夜魂失所藏,或者藏而不住所致。患者素来脾气急躁,工作压力较大,肝火偏旺,母病及子,心火亦盛,久而耗伤心之阴血,心血不足,而见头晕,血压偏低,舌质淡红而嫩,脉象弦细等症。方取酸枣仁汤、白芍补心养肝,滋阴养血;生地、丹参凉血补血,清热除烦安神;黄芩、黄连清心降火;石菖蒲、远志、夜交藤、合欢皮化痰开窍,宁神定志;生龙骨、生牡蛎、磁石敛肝魂,镇心神,诸药合用,心肝之血虚得补,虚热自降,肝魂、心神潜藏,心情舒畅,不寐自当痊愈。杨某某,男,24岁。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证为寒饮伏肺,化热作咳。治以宣肺蠲饮,化痰止咳为主,稍佐清热之品,方选小青龙汤加味。处方:炙麻黄3克,桂枝6克,白芍15克,五味子6克,干姜3克,法半夏6克,生石膏15克,黄芩10克,炒杏仁(打)10克,桔梗1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茯苓12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炙紫菀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咳减,痰多易出,继以此方少佐补益脾胃,培土生金之药治疗3周而愈。按:小青龙汤乃仲景治疗支饮、溢饮、肺胀等的常用方剂。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止咳;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祛风散邪;干姜温肺暖脾,细辛化饮通痹,二药合用温肺化饮;半夏燥湿祛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芍药益阴,并为佐制;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表里兼治;配伍上采用辛散温通,佐用酸收甘缓,即寓助卫护营于温通发散之中,具有温散而不伤气津的特点。大凡感冒、咳喘,内有寒饮,有表证或者无表证者均可选用,现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肺气肿等属外寒内饮者。阎艳丽教授临证使用本方常喜用轻剂,盖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此案患者寒饮留滞于胃脘,而见“腹部怕凉,喜热饮,吃凉便可引发咳嗽”;寒饮阻于中焦,从肺脉上侵射肺,故见“腹中有寒气上涌作咳,痰质稀白”;“痰质时有发灰”,灰为肾水之色,此为久咳已有耗伤肾气之虞。选用小青龙汤加减为治,因其表寒不显,故改生麻黄为炙麻黄,且以少量,不取其发表,专取其止咳平喘之功;病久肾气受伤之象初现,故去细辛,以防止其“拔肾根”;又因患者舌红,苔微黄腻,脉象弦数,乃是寒饮久郁,已有化热之征,少用干姜3克,既不违背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又伍以清热化痰之药生石膏、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知母等兼顾饮郁化热之标。同时加入桔梗、杏仁、紫菀宣发肃降肺气,以恢复肺主气司宣降的生理功能。且茯苓、半夏相合为用,又有培土生金,健脾化饮之意。全方温化寒饮,清热化痰,并行不悖,切中病机,方获良效。刘某某,女,43岁。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痹,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处方:桂枝10克,白芍30克,知母10克,制附子5克,生地20克,当归15克,炙甘草6克,桑枝15克,地龙10克,红花10克,威灵仙15克,秦艽15克,羌活10克,独活15克,鸡血藤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关节活动不利减轻,腰部觉得舒服,但是下肢沉重无力,全身乏力,舌有齿痕,脉滑沉取无力,改为补养气血,活血通络为主调治:黄芪20克,炒白术1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薏苡仁10克,秦艽15克,威灵仙15克,红花10克,生地15克,炙甘草6克,地龙10克,鸡血藤20克。21剂之后,诸症悉除,病告痊愈。按: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之痹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气内虚,外邪趁虚侵人体,正如《证治汇补》言:“由元精内虚而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久而成痹。”痹证之治疗,当宗林佩琴所言“三痹各有所胜,用药以胜者为主,而兼者佐之”,风盛行痹治用防风汤加减,寒盛痛痹方用乌头汤加减,湿盛着痹选用薏苡仁汤加减,风湿热痹可选宣痹汤加减,湿热伤阴之痹则选《金匮要略》治疗风湿历节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肝肾亏虚之痹则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另外痹证日久“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叶天士语)为治,临床多用虫类搜风通络止痛之药,如地龙、蜈蚣、水蛭、穿山甲等深入隧络,攻剔痼结之“败痰凝瘀”。痹证病久缠绵反复,故而治疗“当图缓攻”,切记峻药伤正。此案患者素有痹证,且每逢阴天下雨,全身关节出现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显系寒湿为患,而风邪不盛;口黏、口干欲饮,苔黄,寒湿又有化热之象,遂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因其风邪不盛,故去防风、麻黄之属;虽寒湿明显,但其疼痛不显,故不用《金匮要略》治疗寒湿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之乌头汤,而以治疗风湿历节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为主。方中桂枝、附子温经散寒,宣阳通痹;知母、生地清热养阴,以除内热,兼防温热化燥伤阴;当归、红花、鸡血藤、地龙、桑枝养血活血,通络除痹;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散寒除湿,舒经活血通络,尚能补益肝肾。首诊祛邪通络为主,兼以扶正,二诊之时,寒湿得化,气血经络遂通,故见关节活动不利减轻,但下肢沉重无力,脉亦无力,遂在活血通经基础之上,加入黄芪、苍白术、薏苡仁等药,健脾益气,助脾行湿,使得气血生化有源,经络筋节得以滋润濡养,如此药证合拍,痹证自除。本文转载自 中国中医药报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9:39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石家庄哪里有特别专业的老中医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石家庄哪里有特别专业的老中医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山路和青园街交叉口的乐仁堂总店的坐堂中医不错,各有擅长的领域。我找阎艳丽大夫看过,医术好,看病也特别有耐心,对病人很和蔼。她是省中医学院的大夫、教授。只是人很多,得排队。周二下午和周五上午坐诊。
我是月经不调,他行不,已经找中医看过了,看着也专业,但是依然没好。想找个更好的大夫
嗯,看得挺好的,你可以去试试。不过中医讲究的是调养,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采纳率:66%
通南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个中医。不过年纪并不大,医理分析的挺透,挺专业的,治疗效果也挺好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老中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阎艳丽出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