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与我高潮小说对家人说她太懂政治了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2246人关注)
&(6845人关注)
&(5913人关注)
&(718人关注)
&(1256人关注)汉网-->人物在线
百年风云 一代风流
1943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宋美龄像
  如果天上真有一颗流星划过,它从何处开始,又向何方坠落?
  纽约深秋的一片树叶,如何知道台北初春的一树桃花,如何感受南京盛夏的一片骄阳,如何聆听重庆寒冬的一声残鸦?
  她是否伫立在大西洋的岸边,回想太平洋上空的烟云?她是否向西方的上帝,讲述东方的人民?一个世纪是多么漫长,她一直在耐心地等待?一个生命是多么脆弱,她一直在顽强地坚持?
  她曾经楚楚动人,优雅地穿梭在权力的舞台上;她曾经技压群芳,巧妙地周旋在东西文化之间;她曾经狼狈不堪,面对无法扭转的失败;她曾经心灰意冷,在感情的裂缝中无所适从。在晚年的岁月里,她时常回想呢,还是努力淡忘?
  她的香艳弥散在混浊的历史隧道,她的爱情交织着政治阴谋,她的财富曾经被人诅咒。在临终的时刻,她为自己辩护呢,还是为过去忏悔?
  在动荡离乱之后,在是是非非之间,她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在异国的天空下,在另一个世纪的开端,她是否感觉到时间与空间?
  一个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奋斗,哪些是她的功劳,哪些是她的罪过?
  有多少将被掩埋,有多少将被揭露,有多少将被宽容,有多少将被拯救?
  她见证了那么多风云际会,她度过了传奇的一生,但她拒绝留下任何传记;她的家族雄霸一方,笼罩一个时代,但她独自在他乡找好了墓地。
  她为什么不说话?她为什么不回家?日,宋美龄在纽约辞世。她活了106岁。
《南方都市报》□长平
   据新华社电 &10月24日,宋美龄女士逝世。
  当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唁电,对此表示深切哀悼。唁电说,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25日发唁电说: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晚年萦怀两岸关系,期望国家统一、民族昌盛。鹤驾已西,鸾音不再,令人憾惋。
   ■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人
  在中华民国外交史上,宋美龄的影响不仅超过了她的哥哥、外交部长宋子文,而且超越了她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她对国民党外交的影响甚至超越了“代”的局限,无论在蒋介石时代,还是蒋经国时代她都是最具影响的人物。
  宋美龄长期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使她的生活内幕、她的长寿更带有神秘的色彩。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传奇,宋美龄才有可能在中国几代人中间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蒋宋联姻“政治纽带”
  通过蒋宋联姻,宋美龄在事实上成为一条温柔而有力的“政治纽带”,她对孔氏、宋氏两个财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把孔家、宋家两大财团与蒋氏王朝联结在一起。作为“第一夫人”,她在台前和幕后为蒋介石做了大量工作,在内政方面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和南京政权内部的“纽带性人物”;到了台湾以后,更成为党内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核心;就她的政治作为来看,如果说她不是个政治家的话,那她起码是个准政治家。完全可以说,没有宋美龄,就没有后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四大家族。
  ■文化“桥梁”
  宋美龄有一个开放的家庭和开明的父母。在一个女性甚少机会读书的社会,宋美龄的家庭却为她提供了比一般人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条件。她5岁就被送入当地教会学校就读,年仅10岁,就远渡重洋,被“高瞻远瞩”的父亲送到美国的贵族学校读书。
  她的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把蒋介石政权与美国政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是蒋介石政权联美抗日政策的实际决策人之一。败退台湾之后很长的时间内,宋美龄仍然对与美国的交流和所谓相互理解起着重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宋美龄起到了中西文化沟通的一些“桥梁”作用。
  ■夫人政治
  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后,天天与丈夫在一起,不仅可以在枕边议论政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宋美龄的“参政”程度是其他国家的第一夫人望尘莫及的,无论内政、外交、军事、教育和文化,她都能够为丈夫提供决策的动力和助力。
  最初,宋美龄为协助丈夫解决北伐战争中的遗孤问题,在南京创设了两所遗族、幼童学校,帮助蒋介石解决后顾之忧;宋美龄紧随其后,走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和西南诸省,夫人政治大显其威,而且在旅行中她深切体会到了城乡差别和民间的落后;宋美龄借助于基督教协进会的力量,在江西设立11个实验区,从事农民福利与卫生等物质建设。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宋美龄的表现可谓不同凡响。为营救丈夫,她竭尽全力。蒋介石说,早晨我读圣经,正看到这一节,上帝将派女人拯救男人。
&■夫人外交
   “她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蒋介石夸赞宋美龄
&&& 1.促进废除不平等条约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参加盟国作战。蒋介石为了取得国际地位,要求英美修改不平等条约,英美均以战后再处理作为托辞。
  1942年,宋美龄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上以英文发表《如是我观》的评论文章,提出外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不无令人遗憾之处。日,中英、中美新约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5月同时生效。1943年,美英在华的不平等权利至此废除。
  2.力劝蒋介石成立飞虎队
  1941年,宋美龄力劝蒋介石,在昆明成立飞虎队,她设法邀请美国飞行员罗奇布鲁克为顾问,礼聘美国空军上校陈纳德为队长。然而,当时中国在外交上仍是受人歧视,美军方百般阻挠中国成立飞虎队。但宋美龄坚持认为,组织飞虎队可以维护中国大西南与缅甸之间空中走廊的畅通,再者也能运送战略物资到重庆。美方阻挠成立飞虎队的情况,直到开罗会议前,才稍稍改变。
&&& 3.阻止美日暗中妥协
  就在筹组飞虎队的那年夏天,驻纽约的采购航空器材小组紧急向宋美龄报告,说美国可能将与日本妥协。宋美龄担心美日一旦妥协,来自美国的战略物资势必随之断绝。
  宋美龄协同大哥宋子文与蒋介石一起密商,认为惟有英国才能制衡美国,因为美日妥协,有损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于是宋子文秘密前往英国,与媒体大亨鲁斯研究对策。经巧妙安排,鲁斯授意记者在香港报纸上透露出美、日准备妥协的消息。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英国本土,当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便决定与中国同时向美国施压。
&&& 4.激情演讲募款成功
  1943年,宋美龄的“夫人外交”达到了顶峰。为了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和援助,她先后于2月、5月和6月三度与罗斯福会谈,以非官方的身份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战争与和平”的演说。
  成功的演讲之后,美国的家庭主妇、工人们纷纷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慷慨解囊。美国人民捐款是如此热情,以至使美国政府在各大报头版向民众疾呼,不要忘了美国国内也有许多人等待救济。
&■中国之心
  宋美龄是不是一个爱国者?这一点比较复杂,观其一生,可以说,她仍然不失为一个中国人,因为她有一颗中国心。
  抗日战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全面抗战等方面,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娇小姐”出身的第一夫人,她能够放下“贵妇人”的架子,像普通人一样为抗战尽力,慰劳伤员、抢救难童,冒着危险亲临前线慰问,甚至去担任一个普通播音员的工作,是非常难得的。
  50年代以后,宋美龄一直坚决反对美国某些人分裂中国的企图,反对“台独”势力。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宋美龄曾从美国返回中国台湾,她通过李焕致信国民党试图阻止李登辉上台,这也许是她对李登辉“台独”倾向的预感。
  从总体上看,宋美龄的爱国情结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她还是有一颗中国心,有一份中国情的。尽管她的价值观决定了她的毕生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佟静)
百岁奇女横跨三世纪
  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位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女性,她的人生跨越了三个世纪,历经清朝末期、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她是曾在中国显赫一时的蒋介石的夫人,她是传奇的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员,她曾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亲手组建中国空军英勇抗日,与宋庆龄、宋霭龄抗战前线劳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1943年赴美国国会演讲,赢得美国对中国抗战至关重要的军用物资援助;二战接近尾声,宋美龄与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领袖讨论日本战后处理问题,并达成协议战后日本需归还台、澎、金、马等地。宋美龄晚年对反对台独维护统一作出贡献。
  宋美龄,海南文昌人。1897年生于上海。幼年在家学英文。
  1910年去美国,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在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20年回国后,参加基督教女子青年会活动。曾在电影审查委员会、童工委员会任职。
  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亲赴西安,支持和平解决。
  1943年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任翻译。
  1948年代表蒋介石去美国求援。
  1950年从美国去台湾省。
  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不久即去美国就医、定居。日5时17分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
  宋美龄生前著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
武汉长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长江日报路特1号(430015)
联系电话:(027)0/3023
网站信箱:宋美龄是20世纪最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
宋美龄是20世纪最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
作者:毕唐书
回望宋美龄的一生,可以说是既精彩又圆满。
她是一位中西合璧的伟大女性。
她是一个传奇、一个美丽的神话。
她是一位以自身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中国女性。无论在她之前还是之后,都不会有第二个中国女人会有她那样的魅力。
她的存在昭示给我们一个真理:中西文化一旦真正结合,可以绽放出怎样惊人的美丽!
20世纪是一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世纪,也是一个风云人物际会的世纪;随着20世纪的落幕,这个世纪的伟人们也都走进了历史。
2003年,宋美龄也走了,享年106岁。谁也想不到,为那一代风云人物画句号的,竟会是她。而她,是有资格画这个句号的。
由于人所共知的政治的原因,长期以来,她的形象在中国大陆一直是负面的,是被矮化、丑化的。但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物,其光芒是不可能被掩盖的。
一、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半抗日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地甘冒失败的风险,比卑鄙可耻地接受失败,要更为明智
宋美龄(),原籍海南文昌,出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曾经担任美南监理会(今卫理公会)的牧师,后来经营出版业致富;母亲倪桂珍,出身上海本地的富裕家庭,其中倪桂珍这一支母系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宋美龄兄弟姊妹共六人,两个姐姐宋霭龄、宋庆龄分别比她年长八岁和四岁,哥哥宋子文比她年长三岁,两个弟弟宋子良、宋子安则分别比她年幼二岁和九岁。她幼年即赴美求学,拥有美国十几所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任蒋介石秘书及英文翻译,活跃于外交场合,向蒋介石多方面介绍西方文化和政治,推动蒋介石亲美。1936年出任全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积极扩建国民党空军,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西安事变”中,极力主张和平解决,推助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宋美龄以第一夫人和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去上海劳军,因日机扫射车速过快,汽车翻入水沟,三根肋骨折断,当场昏迷,并留下后遗症,直到1942年到美国才彻底治愈。南京保卫战开战以后,宋美龄始终陪伴蒋介石在南京督战,奔走于南京街头,充当“国际播音员”,在外国记者面前宣传中国人民英勇抗日事迹和揭露日军暴行,直到南京沦陷的前5天,才随蒋介石离开南京。随后参与武汉空战,并组建了饮誉中外的“飞虎队”。抗战期间,任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指挥长,并主持全国战时孤儿收容会,后与宋庆龄、宋霭龄在重庆共同致力于创办工业合作社,抚恤孤儿,组织战地医疗救护等。1943年赴美访问,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演讲,呼吁美国各界支援中国抗日战争,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人物。1943年随同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谈,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兼翻译,出色完成外交任务,被誉为开罗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以外的另一巨头。在台期间,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妇女工作会指导长等职。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长期居住美国长岛。1983年10月,应蒋经国邀请返台,频频约见并安抚党内元老及军方人士,化解革新阻力,终致开放党禁,在台湾民主进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因担忧出现台湾人担任总统兼任党主席而力阻李登辉出任党主席。1995年美国为了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再次邀请宋美龄到国会演讲,作为二战唯一健在的领导人,宋美龄再一次在美国国会山刮起了“美龄旋风”。日,106岁的宋美龄在纽约的寓所于睡梦中过世。
宋美龄一生曾三次(一说11次,待考)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也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同时也是唯一的三次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女性。她在世界上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第一次是在日,她与蒋介石同时登上了时代封面,并当选为年度人物。封面上的小字说明是:President&of&China&&&Wife(中国总统与夫人)。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这标志着美国给中国新的领袖人物及其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夫人的祝福。
日,宋美龄与蒋介石夫妇再次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这次的标注是Man&&Wife&of&the&Year.,两人身着便装,宋美龄靠在栏杆上,蒋介石一手搂着宋美龄,一手拿着帽子,两人显得轻松随意。《时代》周刊把蒋中正和宋美龄作为1938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评选他俩为1937年“世界风云人物”,说明辞是:“1937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国家是中国。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国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尤其是在上海,中国军队连续13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进。在这个关键时刻,领导这个国家的是一位最能干的领导人蒋中正和他的杰出夫人宋美龄。”
第三次是日,这一次宋美龄在访美期间单独一人登上了封面。那是她生命的高峰时期。封面下面小字的大意是:“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字面意味比较悲观,因为当时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上并没有占上风,欧洲战场也呈胶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命运也不容乐观:日军有可能打通印缅,进攻云南,这对国民政府的最后大本营重庆是严重的威胁。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宋美龄来到美国,意在争取美国更大的支持和对中国战场的了解,可以说责任重大。
以宋美龄登上日《时代》封面为最高潮的“亚洲第一夫人外交”,是中国现代史上最绚丽、最为中国人长脸的外交篇章。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一华章。
那是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172名新闻界人士挤进了罗斯福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人们正期待着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演出的主角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就在前一天的国会,他们就已经被宋美龄女士的口才所倾倒。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宋女士一起进来了。罗斯福总统带着一种叔叔怜爱美丽的侄女的神态,把宋女士介绍给大家。他说,蒋介石夫人是“与众不同的特使”。他还特别要求记者不要问她“难以回答的问题”。
记者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专栏作家雷蒙德&克莱伯承认这场记者会使他眼界大开。他说:“也许有一天应当让影星海伦&海斯来演蒋介石夫人这个角色。不过,她演得再好,也比不上活生生的蒋夫人。”
接下来,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走过参议院会议大厅的过道,参议员们的目光全都盯着她。她没有表情的脸上生着一双大眼睛。她身材清瘦端正,穿一身黑色旗袍,上面点缀着用作装饰的小片玉石和圆形闪光的金属片。她走上主席台,向台下的参议员们微笑颔首。她因事先没有拟好讲稿而向大家道歉,然后发表了一次倾倒参议员全体与会者的即兴演讲。
她说,杜里特尔将军领导的美国飞行员1942年4月率队轰炸东京后,返航时一位飞行员被迫降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许多中国农民一边欢呼,一边向他跑来,嘴里呼喊着他能听懂的唯一中国话:“美国!美国!”(她介绍说,“美国”的中文字面意思是“美丽的国家”。)
她说,“中国人欢笑着拥抱他,就像久别重逢的亲弟兄一样。”然后,她讲了自己的一次衡阳之行。那是去参观“磨镜台”。相传2000多年前,有个年轻的小和尚一连数日在那里盘腿打坐,口中吟诵:“阿弥托福!阿弥托福!”这时,寺院住持拿起一块砖头在附近一块石头上磨了起来。小和尚不解地问他在做什么。住持说在磨一面镜子。
“那不可能。”小和尚说。
“是的,不可能。这就像你天天什么也不做,只在那里吟诵‘阿弥托福’,不可能成佛一样……”
蒋夫人说:“因此,朋友们,我认为,我们不仅要有理想,并声明我们有理想,还要有实际行动来落实。”
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美国参议院从来没有起立鼓掌的习惯,但那一天,大家都起立向她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她的成功。
数分钟后,她来到众议院会议大厅。众议院主席萨姆&雷伯恩走上前来介绍说:“今天是美国人引以自豪的一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世界上杰出的女性代表……”
她开始了她的演讲。她的开场白用了一段巧妙的恭维话,因为她知道国会里缺的就是恭维,而她的恭维绝对会让人听了舒服:“美国人应当为自己在世界各地奋战的军人感到自豪。”……演讲结束时,她的一番话更是博得了满堂喝彩。她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半抗日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地甘冒失败的风险,比卑鄙可耻地接受失败,要更为明智。”话刚一讲完,会议大厅里立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她演讲时挥动着手中的手帕,不时地用手砸在桌子上,以强调演讲的内容;她闪光的眼神流露出她人生经历的深刻内涵。经过她的努力,美国人开始了解中国。
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国会演讲之一,宋美龄是登上了这个讲坛的第二位女性,美国朝野为之震动。演讲结束后,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一位议员说,从未见过这种场面,感动得差点儿掉眼泪。她的演讲通过收音机在全美转播,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到白宫,收件人都是宋美龄。写过《林肯传》的诗人兼记者卡尔·桑德堡在《华盛顿邮报》上写道,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她在答记者问时甚至“将”了罗斯福一把,让其保证“要以上帝允许的速度向中国运送军火”。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宋美龄遍访了多个州举行演讲,在美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宋美龄轰动”,由此美国民众也更加关心支持中国的抗战进程。当时美国朝野正在推动废除排华法案,她的活动也有助于有关法案在国会顺利通过。她和罗斯福的会谈还就战后中国和亚洲的不少问题取得了共识,为后来的开罗会议作了铺垫。难怪《时代》杂志称赞她为亚洲第一夫人。她发动“夫人外交”攻势,为中国拉到了几十亿美元的援助。这对风雨飘摇的中国军队无异于雪中送炭。
在参、众两院的演讲结束后,她回到了她的母校韦尔斯利学院。学校在她&四年级时&曾住过的“塔园”宿舍,专门为她准备了一套宿舍。她举行了有30名1917届同学参加的非正式招待会。会上,大家像中学生一样开心地有说有笑。在她身穿一条海军蓝长裤漫步走过校园后,韦尔斯利学院的校长做出让步:“她的长裤打扮毁了我们的反对长裤运动,教职工突然之间都改变了原来的立场。
什么叫做女人的美丽?什么叫做女人的智慧?什么叫做女人的魅力?什么才叫风华绝代?恐怕只有当你读了历史的这一华章,你才会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宋美龄的“夫人外交”仪态万千,但在涉及国家尊严时却极为强硬。不过虽然强硬,却总是彬彬有礼,文明得体,为国家挣足了面子。这一点在日代表蒋介石会见希特勒的特使冯·戈宁时表现得极为充分。
冯·戈宁是来替日本人劝降的。
当蒋介石与冯·戈宁简单寒暄离开后,宋美龄站起身,小步转到蒋介石刚才坐的那弹簧椅子前,坐了下来,这全部动作都出奇地缓慢,仪态万千。“我首先申明,我不是外交官,不会,也不惯于使用外交辞令。一切实话直说。倘有失礼,请勿见怪。但我并不希望你在向希特勒元首回禀时,把我的话加以修饰、美化。”对方表示尊重。接下来她便节奏铿锵地说:“敝国领袖蒋中正,我本人,敝国的全体政府官员,全体将军、军官、士兵,以及全国国民,万众一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中国国土。现在、将来,都绝不和侵略者——日本强盗讲和。如果日本打不下去了,要求结束战争,则必须全部撤退他们的侵略军,将汪精卫、伪满洲国的皇帝、大小汉奸,一齐引渡给我们,以接受国民政府之审判……”
“恕我冒昧,”戈宁说,“你们靠什么打赢这场战争?比如说,武器,靠英美?不一定靠得住吧!”&宋美龄回答道:“我们靠自己,靠全国上下精诚团结,同仇敌忾!是的,我们需要武器,但是我们并不完全指望英美……”
“那么,指望谁呢?”她稍稍提高嗓门:“如果必要,我们随时可以接受俄国的军事订货!”戈宁说:“夫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能不想起,在贵国,还有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问题。你们不是同中共打过好几年吗?中日战争以来,中共发展迅速。你们不考虑这个心腹之患吗?”
宋美龄眼睛睁得更大了:“我们中国有一句奉行了几千年的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说的是,两弟兄在家院里斗殴得很厉害,可是外面来了强盗,弟兄立刻停止斗殴,同心协力,去抵御强盗。今天,日本侵略者乃一江洋大盗、要亡吾人之国家,灭吾人之种族,我中华之全体国民,包括本党与中共,除了弘扬弟兄手足之情,同心同德,共御日寇之外,别无选择!”
戈宁讪讪然:“大概,也许,唔,只能这样吧!”
宋美龄对戈宁说:“我们还是考虑贵国元首的盛情,给你准备一架直飞昆明的军用运输机,下午4点,在机场等候阁下。阁下既非正式外交使节,格于国际惯例,本人、敝国领袖都不便设宴款待,还请谅察。本人还该致以口头之备忘:吾人并未明文宣布先生为不受欢迎之人!”戈宁力求语气缓和地回答:“是,夫人!我保证将贵国此一口头备忘转呈敝国元首。我想,我们伟大的元首将会非常惊讶:想不到贵国处今日之困境,仍有如此强硬之态度!”
宋美龄不等他说完就回答说:“希特勒元首有此惊讶,毫不足怪。因为轴心三国之当政者,一概对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之伟大气概毫无所知。”
丘吉尔曾对罗斯福说:“这个女人可不是弱者!”这位以骄傲著称于世的英国首相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骄矜和妩媚,都让人极为心动。
丘吉尔生发如此感慨,当然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二、我知道宇宙间有一种力量,它的伟大,决不是人们所能企及的,那就是上帝的力量
宋美龄的一生是与基督教并行的。
宋美龄出身于一个传教士家庭。其父宋嘉树在11岁时随养父到美国波士顿,先做过学徒,因为不安于现状,数年后离家出走。后来在卫理公会的圣三一学院学习,成为一名基督徒。两年之后转入田纳西州一座神学院学习了3年,成为一名传教士,受教会派遣回中国传教。宋美龄母亲倪桂珍也是一位基督徒,出身于名门世家,毕业于上海西门的培文女子高中。数学成绩优异,弹得一手好钢琴,17岁毕业即留校当教师。由于基督教家庭的影响,十分热心于慈善事业和教会的活动。
出身于基督教家庭的宋美龄从小在父母的教育下笃信上帝耶稣基督。读《圣经》、祈祷是每日必做的事情,礼拜天上教堂做礼拜也是天经地义。为人谦卑、礼貌、善良、宽厚是基督徒的基本要求。耶稣基督说:“我在世上客旅,我家乃在天国。”虔诚的基督徒都坚信:人通过修炼最终要回到天堂去的。《圣经》的这段教义对宋美龄影响极大。宋美龄最喜爱的生活就是灵修。每天要用一至二小时读《圣经》,她认为只要读《圣经》,就把自己的心灵交给了上帝,个人的不幸、痛苦、忧伤都在虔诚的静修中得以忘怀了。通过祈祷,把心灵交给上帝,心灵就可以归于平静,从而得到渡过难关的精神力量。
宋美龄是与蒋介石的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她与蒋介石1927年的结合,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但这并不是说蒋宋联姻只是一桩政治婚姻,从深层次上讲,两者之间更是一种文化上的结合,一种心灵的契合。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不管从哪方面讲,在现代政治人物的婚姻中,这桩婚姻都是最完美的。在这桩婚姻中,宋美龄的才智和魅力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蒋介石先生也因此得到了政治上的助益,特别是精神上的滋养和提升。尼克松在《改变亚洲历史的人物》一书中曾这样评论宋美龄:“蒋夫人除了担任她丈夫的议员,还具有其他意义,一般人认为:一位领袖的妻子系因夫而贵,与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无关重要。这种看法,不但忽视一位领袖妻子在幕后所担任的任务,且玷污了领袖妻子所具有的特质与性格。我相信蒋夫人的智慧、说服力和道德力量,已使她自己成为一位重要的领袖。蒋夫人是一位文明、美丽、整洁、女性化及坚强的女性。”
宋美龄对蒋介石最大的影响是精神上的。蒋宋联姻是以蒋介石接受基督教为前提条件的。对此,宋美龄回忆说:
“我母亲的宗教精神,给了蒋委员长很大的影响……他的信仰基督教,完全是由于我母的劝导。为了要使我们的婚约得她许可,委员长允许研究基督教义,并且诵习《圣经》。
“后来我发现他谨守前约,我母去世后,也丝毫不变初衷,但教义中,初起也有一些不能了解的地方,读时很觉沉闷。他每天诵习旧约,苦思冥索,自多困难,所以我在日常谈话中,实有把难解决之处,委婉示意的必要。
“于是我方始明了,我只要就丈夫的需要,尽力帮助他,就是为国家尽了最大的责任。我就把我所知道的精神园地,引导丈夫进去。同时我因生活纷乱,陷于悲愁的深渊,也想找一自拔的途径,于是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母亲所信仰的上帝那里。我知道宇宙间有一种力量,它的伟大,决不是人们所能企及的,那就是上帝的力量,母亲鼓励委员长精神生活的任务,既由我担负了起来,我也日渐和上帝接近了。”
什么才是上帝的力量?宋美龄认为,自己所愿做的一切,都出于上帝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的。人生其实很简单,是我们把它弄得如此纷乱而复杂,中式旧式绘画,每幅只有一个主要题材,譬如花卉画轴,其中只有一朵花是主体,其余不过衬托辅助而已。复杂的人生也是如此。那么人生的那朵花是什么呢?就自己所觉悟的而言,那就是上帝的意志。但要明白上帝的意志,需要绝对的虔诚与忠信。现实的政治生活充满着虚伪、策略和外交手腕,可是她深信这些并不是政治家的最有力的武器,他们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忠诚和正直。总之,在她看来,宗教是很简单的事情,其意义就是尽我心、我力、我意,以实行上帝的意志。只要信仰上帝,他就有无限力量可以帮助我们,他的恩惠,简直会超出我们的想望和祈求。所以,宋美龄最喜爱的生活就是灵修,把自己的心灵交给上帝,其中个人的不幸、痛苦、忧伤就都被忘怀了。“灵修”之术对消弥人的感情痛苦,平和人的情绪,保护人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尽我心、我力、我意,以实行上帝的意志”,她的一生方方面面皆以此为圭臬。
日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情况紧急,南京的国民政府高层主张立即进攻西安,即使牺牲掉蒋介石也在所不惜。而宋美龄独排众议,力陈利害,南京各界终于同意给予3天期限,于是她马上冒着生命危险飞赴西安。宋美龄甫抵西安,便将一支手枪交给舍身陪同她前来的澳洲顾问端纳,说:“如果军队发生动乱无法控制时,即以此枪杀我,切勿迟疑。”既显示她宁死不屈的决心,也可见此行的确凶险万分。而她的决心即来自对上帝的信念。据宋美龄回忆,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也是以此度过了难关:“那时,事实证明了这一个每日早晨的灵修习惯,是一块支持并供给他力量的磐石。虽然处于可怖的精神痛苦之下,随时有丧生的可能,又因身体在蒙难时跌伤,但他在那段被劫持期间,心灵上却是十分平安。劫持他的人把他幽禁十日之久,不让他向外通消息。那时,举世震惊,全国人民要求劫持他的人即刻将他平安地释回。后来,我终于设法得以搭飞机到西安,陪伴在他的身旁。当劫持他的人允许我会见他的时候,他惊讶得就像见了鬼魂一般。当他镇静下来以后,他给我看一节《圣经》,是他当天早晨读到的:‘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男子。’(耶利米书卅一章廿二节)无怪乎他与我两人这样笃信不渝,直到今日!”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当年在西安事变中给她莫大帮助,并陪她一同前去西安的澳洲顾问端纳在战争中被捕。宋美龄听到端纳被捕的消息后,立即电告蒋介石。1945年2月,应蒋介石的特殊要求,美国远东地区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组织了一次"洛斯巴诺斯”行动。数十架飞机投下的空降兵一瞬间占领了端纳居住的“洛斯巴诺斯”集中营,士兵们打开了铁门,高呼“自由万岁!”&端纳旋即被美国空军飞机直接飞送珍珠港海军基地医院疗养。在他病情加重之后,宋美龄派飞机接他回上海医治,并在他弥留之际,立其床侧为其诵读《圣经》。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后,当时宋美龄在美国。1950年她来到台湾,在多年之后,她也明白反攻大陆无望,于是宋美龄渐渐淡出了政坛,没有再担任要职,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了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上,发起创办了多所公益机构。
其实,做慈善是她的夙愿,也是“尽我心、我力、我意,以实行上帝的意志”。在大陆时,她在工作之余就已经做过许多慈善事业,特别是抗战期间,更是不遗余力抚育战争遗孤。有一次,她刚从前线回来,就给外国友人写信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以争取支持:
“我每一站都尽量在时间允许之下探望更多的医院,也设法安排两千名战争孤儿安置到四所天主教会。这些小孩将受到好好照顾,修女们投注给他们最大的爱。我是不是听你说过,“代理的母爱”?或许是吧。总之,我微服探访了一些机构,所见足以说服我,能把这些孩童托付给修女们照顾,乃是明智之举……我们也尽可能安置更多难童到其他教会机构……你答应要送来的钱,将用在收容难童上面。你会同意吧?稍后我会把这些孤儿的照片寄给你,他们会晓得你和一些朋友对他们的关爱。”
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当时正在中国,谈及这方面的情况时说:美龄现在成了宋家兄弟姐妺当中最重要的成员——全国第一夫人,形同皇后,“她的影响力是无法低估的”。除了身为委员长夫人的职责外,她还成立了新生活运动妇女顾问委员会,底下分设九大部门,其中之一专司难童事宜。日本轰炸上海和南京之后,出现许许多多孤儿(美龄喜欢称他们是warphans(战争孤儿)。美龄要管四十九家孤儿院,她负责两万五千名青少年的衣食住宿,还设立“认养”办法,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可以承诺一年捐款20美元,负担一个孤儿的基本开销。和今天类似的计划方案一样,捐助人可收到这个小孩的照片以及每年的进展报告。
宋美龄死后,《纽约时报》报道说:“前来致敬的人,大部分是生命曾受到她亲密照顾过的人,譬如南京的孤儿,抗战期间死难者的遗孤。现在他们大多是花甲之年,六个人一组,大家排队朝着深色铜棺鞠躬,再向蒋夫人的甥侄、亲人鞠躬。”后来,他们在教堂外告诉《纽约时报》记者:蒋夫人是如何成立一所孤儿院,收容三百多名南京保卫战阵亡士卒的遗孤,定期探望他们,带领他们做礼拜,有时夜里巡房替大家盖被子。当国民党1949年退到“台湾”时,她把学校迁到“台湾”,而且终其一生与许多孤儿保持联系。李太太替她68岁的先生、退休商人李剑锋(音译)发言:“我们都叫她妈妈,她一向也对大家说:‘他们都是我的孩子。’”……另一位65岁的项博士是心脏病专家……拭着眼泪说,他本来想向夫人报告,他最近在西雅图一项会议发表论文,让她以他为荣,不料却惊闻她过世了。
宋美龄不但自己信教,而且还殷勤地向她的亲朋好友们赠送宗教典籍,或干脆劝说他们入教。
宋美龄没有子女。一个在别人眼里处在至高至尊地位的女人,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这不能不说在感情上是有重大缺憾的,即使地位再高,纵然有权势和财富,也无法弥补这一情感失落而造成的内心苦寂。然而宋美龄并不感到苦寂,她认为她并不缺少这种快乐,精神并不空虚。这其中的首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在“天国”的精神乐园给予她理想的激励,而赋予宋美龄精神甘美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圣经》。
除《圣经》之外,宋美龄和蒋介石还喜欢读一本基督教经典著作《荒漠甘泉》。《荒漠甘泉》讲的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痛苦、不幸中每天记日记,把自己交给上帝,终于被救的故事。宋美龄评价道:“这本日记是黑夜中的一盏灯,照着基督徒足下的道路,是绝望中的希望所在。”
宋美龄生活的时代,是人类灾难频发、战乱不断的年代,人们生活困苦,渴望找到解脱的药方。《荒漠甘泉》正是一剂救世良药。它征服了东西方亿万读者。无论是市井平民、虔诚教徒,还是将军元帅、总统议员,许许多多的人都是这本书的虔诚读者。有的作为座右铭摆在案头,有的作为醒世箴言传至后代。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考门夫人虽是在写读经感受,行文却毫无陈腐的经卷气息,每篇小文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或摘引寓言、叙述故事,或描述景物、寓情于景,或揭示心态、直抒胸臆,都有声有色、入情入理。
宋美龄在1996年3月答记者问时这样说过:“上帝让我活着,我不能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这应当是她一生的座右铭。她最喜欢诵读《圣经》上的一段话:“你们应该喜乐,天上的麻雀,一钱银子可以买两只,上帝都要养活它们,何况你们是上帝所欢喜的。”这段话给了宋美龄许多启示,她因此总能心态平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她学会了随遇而安,万事都能看破,想得开,这样,心中就没有什么烦恼。不高兴的时候,她就发一点脾气,但从不把恼怒憋在心里。宋美龄在见到友人时常常问人家“happy”吗?她平时时常以此劝慰蒋介石:尽管有许多不顺心、不如意甚至不幸,但是把自己交给上帝,就会高高兴兴的。
三、她是“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日,宋美龄在纽约迎来了她的百岁华诞。在台湾,为宋美龄举行的祝寿活动也变得紧锣密鼓,媒体大肆宣传,报刊纷纷刊发政治人物的回忆录;“中华妇联会代表团”&、华兴中学及育幼院组成的师生代表团、“中国国民党祝贺蒋夫人百岁华诞代表团”三个代表团前往纽约祝寿。
3月18日晚,由国民党及纽约侨界共同主办祝寿餐会,由数十侨团代表及个人共800多人参加,祝寿活动达到高潮,场面壮观热烈。这是她自1975年离开台湾后的最隆重的个人祝寿活动,说明岁月的沧桑无法消退她的辉煌。3月23日,家人为她举行百岁寿宴时,她仍显得神采奕奕,雍容华贵,流露出高雅和慈祥。她频频举杯致谢说:“恭备薄酒一杯,不言尽在酒中。”世纪的风霜,没有掩盖她的美丽,她的风姿依然不减当年。与此同时,民间对宋美龄的百岁诞辰也开始了庆祝活动,孤寂了几十年的宋美龄再次被推到了万人瞩目的尊崇地位。
日是宋美龄106岁华诞,华兴中文学校早就开始筹办庆祝活动。就在筹划这个特殊的寿庆时,媒体传出宋病重的消息。所以,台湾“妇联会”临时决定打破惯例不再去美国贺寿。所以,她106岁的生日是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寓所度过的。
日,在纽约曼哈顿葛莱西广场10号的寓所内,“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宋美龄在睡梦中平静地去世,享年106岁。这位曾经轰动世界的“民国永远的第一夫人”在淡出公众视野数十年之后,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各大报刊纷纷在显要位置报道宋美龄去世的消息,回顾这位“20世纪最尊贵的夫人”的生平;各电视台也在黄金时段播放有关宋美龄的影片资料,在影片中,美丽端庄、风度迷人的“蒋夫人”再次勾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
一个人穿越了三个世纪,直至去世,都能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奇迹缘于她一生太多的精彩。
回望宋美龄的一生,可以说是既精彩又圆满。美貌,权力,婚姻,事业,荣誉,总之,一个女人能够得到的,她几乎都得到了。而且,包括男士,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像她那样赢得那么多的崇高的世界性荣誉和赞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全世界第二位在美国国会演说的女性(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并在美国刮起“宋美龄旋风”。
——1943年11月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母仪开罗”,被称为开罗会议的“第四巨头”。
——持续数十年被美国刊物选为“十大最著名的女性”,曾经11度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
——1949年,美国艺术家协会颁布宋美龄当选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并且名列榜首。美国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柯纳宣称:“此项选举系由会员投票产生。美人遍布世界各地。宋美龄之鼻与面部其他各部协调、匀称,乃世界最美之鼻,名列十大美人榜首。”
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谈到她,包括各国政要在内的各个方面的著名人物都不乏高度肯定之词,甚至不胜倾慕,表示出由衷的赞叹。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界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骄矜和妩媚,都让人极为心动。抗战期间曾经组建飞虎航空队援华的陈纳德将军激情地说:“宋美龄对于我,永远是一位公主。”另据《中国时报》报道,陈纳德将军的遗孀陈香梅在纽约指出,“宋美龄不但才貌双全,而且一生充满传奇,全世界没有一位女性可与之相比”,“如果没有蒋夫人,蒋介石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成就”。
美国著名史传作家西格雷夫这样写道:“蒋宋美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影晌了两代美国人,美国人多年来一直把她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十个妇女之一。她影响了美国领导人做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全世界整整三十年。”抗战中曾与宋美龄打过交道的高傲的史迪威将军认为,她是“一位聪明、有头脑的女人。持有西方的观点。(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在政治和斗争上往往采用拐弯抹角、间接、隐晦的方式,而她能够理解一个外国人对此做出的反应。)她直爽,坚强,精力充沛,喜欢权力,重名誉,喜奉承,对于她的过去满不在乎。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她从不向西方观点让步。中国人永远是正确的;外国人永远是错误的。文笔引人入胜,但也失于肤浅,对西方的缺陷极尽讽刺,但从来不提中国任何一个微小的缺点。能够随心所欲地施展魅力。她知道该怎么做。对蒋介石有很大影响力,主要是好的影响。有几次帮了大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表示:“我相信蒋夫人的智慧、说服力和道德力量,已使她自己成为一位重要的领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赞她是“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宋美龄的成功是人生的成功,特别是作为女人的人生的成功。其人生的成功集中表现在她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女人的力量和价值。她告诉全世界:真正的女人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
而这样一个女人竟然出自中国,而且出自一个已经完全基督教化的中国家庭。这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其中的文化意义很发人深省。
著名女作家冰心早年曾留学于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她在《我所见到的蒋夫人》一文中,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对宋美龄做了这样的描述和评价“1924年我在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时,我的美国老师经常自豪地和我说,本校有一位中国学生,即1917年毕业的宋美龄小姐,她非常聪明、漂亮。在我至今为止见过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夫人那样敏锐聪颖的人。她身材苗条、精神饱满,特别是那双澄清的眼睛非常美丽。宋美龄并不是一个政治的符号,一个令人生厌的达官贵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或许,这就是宋美龄的文化意义,也是她感召世界的魅力所在。
“宋氏三姐妹”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这个神话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审美情感,经久不息地流淌在中国人的记忆的长河里,涵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苦涩的心灵。由于这个美丽神话的存在,中国20世纪的历史才有了一些迷人的浪漫。
沁园春(悼世纪美龄)
绝代风华,中西和合,秀冠古今。叹百年国运,彷徨歧路;鸡鸣风雨,圣女光临。上帝明心,灵修济世,妩媚何止抵万军。炳史册,凭兰心蕙质,邦谊中美。
西安不惧兵威。国蒙难,救夫岂避亲。更躬行博爱,抚孤成立;衷情公益,惠及群民。坚守中华,助推民主,世纪美龄日日新。升天去,纵千秋万代,还数夫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美龄最漂亮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