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美颜相机电脑版下载怎样从新下载美颜相机电脑版下载

孕照相机是怎么下载的?_百度宝宝知道相机使用方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相机使用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教你如何“使用相机”
我的图书馆
教你如何“使用相机”
& & 这是一篇写给买相机或者开始玩相机10个月之内的爱好者的经验分享日志。简单点说这是篇“相机说明书的扩展版”,是教你如何“使用相机”,而不是“教你摄影”。  如果你是相机刚刚到手说明书还没怎么翻的话,那么我建议你首先把随相机附带的那本说明书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至少一遍,然后再来看此篇文章!而且前者较后者而言更为重要!怎样用好手中的相机&&& 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先看这样一句话:  “摄影是入门最简单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容易被赞美的形式,也是最容易毁了一个人心态的艺术形式。入手个单反,大光圈了几个妹子,底下留言一顿赞美,想不把自己当都不行。然后呢? 拍一辈子大光圈吗?其实你跟摄影师几个字没啥关系。”  这是来自一位摄影师的文字,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放在开篇分享给大家。相机的各个功能你都清楚了吗?  我个人是这样看“菜鸟”和“初学者”之间的区别的:“菜鸟”是刚接触相机完全不懂,而“初学者”则是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但还未了解和熟悉它的全部。我自认为我已经脱离菜鸟级别了,但我依然是一个初学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彻头彻尾的初学者。这篇文章要做的,只是希望能帮助大家早日脱离菜鸟级别。但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去学习摄影,去热爱生活。用好手中的相机  下边我就开始讲了:&&& 曝光的核心——三个参数:快门、光圈、感光度(这三者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推荐给纯菜鸟。但请保证都明白并且熟悉这些内容!)一、曝光的核心——三个参数:快门、光圈、感光度1.曝光和摄影之间的关系  你应该听过“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这句话。这句话在我看来讲的非常到位。摄影,或者说拍照,无非就是你拿着个相机,当你按快门按钮的时候,快门(镜头外的世界和机身内部感光元件之间的门)会打开,过一段时间再关上。就在这一小段时间之内,光线会从镜头钻进来,照在长方形的感光元件上边,感光元件上几千万的感光点就会记录照到它上边的光的色彩。于是,你就得到一张照片了。  那么什么才是摄影最基本要做到的呢?那就是曝光正常!不过曝(拍的画面很亮),也不欠曝(拍的画面很暗)。(这是“最基本”的要点,若是你需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感,而故意要控制相机来过曝或者欠曝,请参照第三章的曝光补偿部分。)不同的曝光形式  从左到右,分别是——欠曝(你给相机的光线不够多)、曝光正常、过曝(你给相机的光线太多了)。  那么,如何使得我们拍的照片“曝光正常”呢?这个貌似挺简单:你让光进来多,自然画面就亮了,让光进来少,画面自然就暗了。有个很好的比喻就是接满一桶水,水放的多了就溢出了,水放的少了则不够满!那我们如何控制进入的光线的“量”呢?(这里所说的“曝光正常”的概念也被我简化了,意思是指我们拍摄的画面中的主体明暗适中即可)。  “曝光正常应该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看直方图是最简单的,如果左右不溢出就OK。”这个其实是要自己对照片做一个评判,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2.拿什么来控制光  接上边的问句,我们如何控制进入的光线的“量”呢?答案包括了三个最最基本的参数,那就是——  快门速度、光圈(值)大小、感光度(ISO)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  上图中1/200是快门速度,F2.8是光圈数值,ISO200是感光度  这是三个摄影里边最基本也是最常碰到的参数,下边我要分两步了解这三个参数。第一步:&&& 你要理解这三个参数各自都是如何控制进入的光线量的。  快门速度——其实也就是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这个想想就知道:快门速度数值小,快门打开着的时间少,那么进来的光的量自然就少,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自然很少;相反,快门速度数值大,则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多。快门速度一般的表示方法是1/100s、1/30s、2s。  光圈(值)——我们知道镜头里边有很多镜片,光线是可以贯通到底的,而藏在镜头某个位置的多片金属叶片(收拢之后)则能在镜头上就控制光线进入的量。光圈的样子如下图所示。这样我们也能知道,光圈(可以认为是光圈叶片围出来的这个光线能进去的圆孔大小)开的大,进光量就多;相反,光圈小,进光量则少。光圈的样子  上图为光圈的样子。不过平时我们看不到光圈叶片,因为操作的时候相机是把光圈开到最大的,只有在拍摄的一瞬间会把光圈收到你设置好的那个值。如果大家想看自己的光圈长啥样,可以把相机设置为AV模式,然后把光圈设为F5.6左右,然后按住相机上的景深预览按钮(如图,佳能不同的机子位置大致都差不多,具体位置可以查询一下说明书),你就可以看到镜头里边的光圈叶片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光圈数值和光圈大小是刚好相反的,也就是说:小的“光圈数值”代表了大光圈,而大的“光圈数值”代表了小光圈。比如f/1.2、f/1.8、f/2.8这三组数值都表示大光圈(注意一般f/+一个数值特指光圈数值),其中f/1.2的光圈最大(f/1.2的光圈是很大的,可以想象那么大的光圈孔,光线灰常容易就进来了!晚上光线不好的时候拍就更容易了);而f/18、f/22、f/32则表示小光圈,其中f/32最小(可以想象光圈孔很小,就只有一丁点光线能进来)。  之所以相反,是因为“f/数字”表示的是光圈直径等于焦距f除以2.8,因此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该数字就和光圈直径(代表了光圈大小)成负比例。  感光度——感光度也称ISO,通常感光度值是直接在ISO后边加数值表示的,比如ISO100就算是低感光度,ISO6400算高感光度。所谓感光度,其实就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对光敏感,你只要给它一点点光线,它也能感受到并且曝光充足;感光度低的,对光线不敏感,也许你给的光线完全不够曝光。  所谓的“感光元件”,在胶片时代它就是胶片本身,胶片感光然后产生化学变化,使得底片上留有物体的影像;而数码时代的感光元件则是cmos或者ccd,总之就是一块用电子技术模拟胶片的可以成像的。  话说回来,如何用ISO控制光量?其实这时候它不能说“控制的进光量”而是“控制感受到的光量”,那么ISO高则控制得到的光量多,ISO低则控制的光量少。第二步:&&&&&&&& 在第一步了解这三个参数各自是如何控制进入的光量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下这三个参数各自对照片效果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突然要说对照片效果的影响呢?好的,让我们回到最开始说的那句话:  “什么才是摄影最基本要做到的呢?那就是曝光正常”——而我们现在知道,要控制光线使得一张照片曝光正常,我们只需控制3个参数就可以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假设我们身处一个花园拍一片阳光下的百合,我们需要设置3个数字来拍出一个曝光正常的照片,也就是说我们要同时设置3个未知量!这听起来像是一件非常让人纠结的事情,因为感觉无从下手!为什么无从下手?因为按逻辑来说,似乎有无数种组合使得曝光正常(而且是曝光程度一模一样,也就是进光量一样的多),就假设我们把ISO规定为200,只调整快门和光圈,那也有很多种组合啊!因为你完全可以把快门数值调大一点(进光量少了),而光圈调大一点(进光量又大了),那你得到的光量和原来的是一样的!而且现在ISO还是确定的,要是ISO也是自己随意定的,这样来看就确实是有无数种组合啊!怎么办?  好的,你得知道那些牛逼的摄影师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们知道在这么多(看似无数种)曝光参数的组合之中,哪一个组合才是他们想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明明是进光量都相同的各种组合为什么会有区别呢?那是因为这三个参数都有各自的特性,都有各自对照片效果的独特影响。  下边便是这三个参数的特性,请牢记!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对照片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快门值大,你拍到的运动物体(假设是飞在空中的鸟)是它和它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而快门值小,它的运动轨迹很小你看不出,得到的照片就像是它凝固在空中一样。快门速度  左图是快门速度快(1/250s),即使风在吹也能定格;而右图快门速度慢(1/20s),把被风吹起来的轨迹都拍下来了。  很多人说自己拍的照片还不如卡片机清晰的原因之一,就是你使用单反的时候可能不小心把快门速度弄的太慢了,画面有抖动,自然就模糊了。而卡片机是半智能的,它打死也不愿意把快门搞的很慢,所以拍出来基本都清晰。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手持(无情况下)的最低快门速度(称为安全快门),这个看你自己手持相机的稳重程度,像我的话一般1/80s还可以,到了1/50以上就不行了。而且你自己的安全快门也并不是固定的,如果你要拍的东西正在快速移动而你要时刻跟着它,你得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比如1/1000s来保证画面的质量。  光圈值——光圈大小最直观的影响是景深,通俗地说就是背景虚化程度(“景深”和“背景虚化”在最后一章会细说)。简单点说就是光圈大(注意是光圈大,也就是光圈值小,是反的,这点要时刻牢记),背景虚化能力强;光圈小,背景虚化能力小。不同的光圈不同的效果  左图可以看到小光圈下(F16)的背景也挺清晰的;而右图是大光圈(F2.8),背景明显模糊掉。  光圈大小另一个影响不太直观,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下,那就是光圈大小对画质的影响。记住: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时的画质是最差的,而中间某个光圈值拍出来的画质是最好的,至于是哪个值最好,每个镜头不一样,但通常认为它是f8左右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小痰盂(EF 50 1.8mm镜头)最大光圈为f1.8,背景虚化能力相比套头当然好了不知多少倍,但你要知道在f1.8下拍的片子画质很不好(通常称这样的画质叫“很肉”),但如果我们把光圈收一点点,收小点,比如f2.8,则画质会明显提高很多!收到f4则画质更好!而你要是收到f22去拍东西,则画质又会下降。  感光度——这个简单,只要记住,感光度小的(比如ISO100)画质细腻噪点少;感光度大的(比如ISO6400、ISO12800)画质非常差,噪点很多。正常光线下建议入门机的ISO尽量设置在800及以下;光线充足就用ISO100或者200;如果晚上光线实在太差了,你又想拍到东西,那也没办法ISO必须开的很高。感光度的不同表现  左图是ISO100下的图,在相机上放大到最大的细节(拍的小玩偶本来就有点脏,见谅);右图是ISO12800下的图,看得出有很多蓝蓝绿绿的杂点(称为噪点)  好了,知道了这三个参数各自有什么特性,你就知道该如何在无数种组合里边挑选最适合的那一组了!就比如刚开始提到的在花园里拍花,那么如果是下午,又是在室外,光线充足,你就先把ISO给调到100,然后你没带三脚架,那快门速度必须控制在1/100或者更小的数值,而剩下的光圈大小就需要靠相机测光来决定。3.三种曝光模式  为什么会有曝光模式呢?好的,接上一节最后的思路,你是否会发现上边举的例子里边有点蹊跷:ISO是可以自己定个100,那快门速度和光圈之间到底怎么定呢?因为定了这两个,那这张照片的曝光程度就尘埃落定了!下边就剩按快门了!那我胡乱定的快门和光圈心里没谱啊!OK,解决这个纠结的答案就是:相机是智能的!  怎么叫智能的?好的,如果你现在拍百合,你已经设定好了ISO100,快门速度1/100秒,那你现在不知道的是“究竟要定多大的光圈才能使得我这整个三参数曝光组合拍出来的画面,不暗也不亮,刚好曝光正常?”——呐,如果你现在用的是快门优先模式(TV),你就不用担心这个咯,相机会自动帮你设置好光圈值大小!而且拍出来的照片基本曝光正常!那是因为现在的所有相机(甚至包括手机)都自带测光装置,它能知道现在的光线是个啥情况,它知道该设置多大的光圈值来使得曝光正常。  相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我们半按快门去对焦,但是相机的测光却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  因此我们当一开始我把相机对准室内的时候,相机觉得光太弱了,它给出了个F2.8的大光圈;当我把相机对准窗台的时候,光线比室内强了,于是它觉得光圈不用开的那么大了,给了个F7.1左右的光圈;  当我直接把相机对着天空的时候,光线更强了,于是它觉得光线太多了必须关小一点光圈,给了个F14的光圈。  ——这就是相机的测光和自动曝光表现。  好的,下边就来介绍一下:  任何单反的曝光模式都会包含最基本的三种曝光模式,他们分别是快门优先(TV)、光圈优先(AV)和手动曝光(M)。  我们刚见识了快门优先(TV)的工作情况,无非就是我们来规定ISO(定个尽量小的)和快门速度(所以才叫快门优先!光圈要跟着它来定的!),然后相机帮我们设置个光圈值。  那光圈优先(AV)的工作情况也类似,无非就是我们来规定ISO和光圈大小,然后相机(它也会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帮我们设置个快门速度。  以上两种模式非常适合刚接触单反的人们!只要在TV的时候把快门固定成1/100s,或者在AV的时候把光圈开到最大,那你们就尽情去拍吧!基本不会遇到太大问题!(注意:这两种模式很适合初学者的原因是它很好控制,但好控制不代表它低级!!玩摄影N年的大师也同样经常用这两种模式拍摄,只不过他们会对曝光有更深刻的理解。)  剩下的手动曝光模式(M)解释起来灰常简单,就是,三个参数都自己去定吧!相机不会帮你设置任何一个数值的!那也许有人会问,这样M模式和另外两种模式相比有什么优势呢?好的,你是否觉得,在AV和TV模式下,虽然只有一个数值交给相机去设置,但其实最终曝光成啥样也是由相机决定了。那么,如果你想拍个曝光程度独特的(或过暗,或过亮),M模式就是你的好选择!而且虽然在M模式里相机不会帮你设置任何数值,但是它还是在测量现场的光线强度的!并且在屏幕上指示给你看:(看得出指示点在中心的左边)手动曝光模式  你可以设置M模式试试,会发现曝光补偿下边的那个点左右跳动,它是指示你调整参数的,如果你调的参数合适,它会在中点来回跳;假使你设置的参数会导致过曝,它会指示在中点右侧(正向),表示过曝,那你就需要收小光圈,或者提高快门速度(降低快门数值)来使得它往左移,直到它稳定在中点。此时你按下快门拍出来的照片便基本曝光正常了。&这是一篇写给初学者的经验分享文章,很多初学者在玩相机一段时间后,总觉得自己拍不出风格好看的照片,相机上好多菜单不知道如何设置,那么我重点就是讲白平衡偏移和照片风格的设置,是以佳能550D为示范,基本原理尼康同样适用。一劳永逸拍好照片,搞定相机里最有用的设置,出好照片不再难。
1.设置好“我的菜单”
  佳能的相机点击MENU按钮之后会出现菜单,而且会直接跳到你上一次访问菜单时的那个位置。那我们知道,菜单里边的设置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你能把最最有用、平时最容易用到的几个设置放在“我的菜单”里,也就是菜单屏幕最右边的那个绿色的标签页里,这样你每次访问菜单,就能快速地进行设置了。具体如何把有用的设置项放到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因为说明书上写的更仔细,而且你在“我的菜单设置”里边看看也基本就会了。
  记住是把最需要快速设置的,当然也是必须得在MENU里设置的,你才值得放到“我的菜单”里。我的建议是你至少得把“白平衡偏移/包围”和“照片风格”这两个放进来!下边是我的550D的设置:
设置好“我的菜单”
2.设置白平衡偏移/包围
  OK,现在马上就来提到这个改变照片风格最明显的设置!那就是白平衡偏移!
  此处做一个十分必要的注释:此节讲的白平衡偏移是为了增加拍摄趣味性的。而实际上对于一位摄影师来说,调节白平衡要忠实还原现场的色调。所以严格来讲此节通过调节白平衡来控制画面色调是完全不对的!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白平衡恰恰是一个能增加照片趣味性的很好玩的设置点。
先看两张图:
  是不是感觉第一张很温暖(泛黄),而第二张很清新(偏蓝)?上边这两张图是相机拍的JPEG格式的图未经任何PS直接放上来的。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懒,如果你也跟我一样PS水平烂到家,那你得好好试试调整白平衡偏移!
  方法很简单:你看设置的时候有四个边(分别是红、绿、蓝、洋红),整个区域被划分成了4块:
白平衡偏移
  白平衡偏移的意思,你姑且可以理解成“把画面调成我所设置的某种色调”,而这种色调就是在这个区域里边调出来的。当指示点在中间的时候,画面不会偏向任何一种颜色,当你把指示点往左移动两个格子的时候,画面就会偏蓝;移动四个格子,画面偏蓝会更严重。而如果你把指示点先往右移4个格子,再网上移四个格子,得到的就是绿+红=黄色调子的画面——基本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我一般喜欢用偏黄(右上的区域)或者偏蓝绿色(左上的区域),还有偏粉色(右下的区域)。注意:指示点离中心越远,你调配的色调在画面中就显得越浓重,这需要自己去把握,因为有时候并非越浓越好。
  对了,白平衡偏移是对JPEG出图有效,对RAW无效。你的机子是默认用JPEG的,如果你没特别设置过,可以不用担心这个。
3.设置照片风格
  当你点进佳能照片风格设置界面里,你会发现有许多种有名称的选项(比如标准、人像、风光等),以及最后边三个“用户定义”选项。这些照片风格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可以调整你JPEG照片的四个指标,分别是锐度、反差、饱和度和色调。
  如何用好它们?举个例子,比如你现在把照片风格设置到“风光”,对着窗外拍张照片;然后进到MENU的照片风格设置界面里,按一下相机上的INFO按钮,你就可以开始对“风光”这个系统预设的照片风格进行修改了!现在你选择锐度,把它往右调两个格子,反差往右调一个格子,饱和度往右调三个格子,色调不变。然后退出来,再在同样的位置拍摄一张照片。对比一下前后两张图,你就知道刚才改的三个参数是什么效果了!那每个人对色彩鲜艳程度什么的要求不一样,你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调整了就拍,拍了比较,比较了又重新调整的方式来重新改造下那几个系统预设。
  另外,不要忘了后边还有三个“用户定义”的选项,这几个“空位”可以复制前边的系统预设,也可以自己从网上下载丰富多彩的预设哦!这个是要你安装相机附带光盘里的联机软件,然后把相机连接到电脑上,才能把你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各式各样的照片风格文件填到这三个“空位”里。
  那也晒晒我的照片风格设置:
  我把第一个“标准”预设保持原样,貌似是(3,0,0,0);
  第二个“人像”预设四个参数(0,-4,-3,0),专门用于拍清新风格的人像,使得画面的色彩淡雅,锐度反差都很低;
  “风光”为(6,0,2,0),这个也并不是说拍风光就用i这个设置,只是当我需要色彩艳丽且锐度高的时候会选择这个;
  “中性”和“可靠”设置没变,因为我从来没用过;
  “单色”为(7,0,N,N);
  三个“用户定义”都是网上下载的。用户自定义1我没怎么设置,用户自定义2是色彩非常艳丽的那种,用户自定义3的色彩比较中肯,但是会比实际色彩稍稍艳丽一点。
  我平时对于照片风格的选择是,一般主题选用自定义2或者自定义3,淡雅风格人像选用“人像”,拍风景偶尔用“风景”,其他的很少用到。
4.其他设置
了解你手中的相机
  OK,上边介绍的这两个设置是很有用的!请把它们排到你相机“我的菜单设置”里边的前两行!
  其他设置,这里稍微罗列几个,设置好了之后平时就可以不用再去管它:
  (1)液晶屏亮度。最好用中间的,注意这个不要轻易更改,你若是太亮了,就会误以为拍的照片过曝,而去重新曝光,那样就欠曝了。
  (2)高光色调优先建议禁用;图像确认建议4秒;周边光亮校正建议关闭;自动亮度优化建议打开;自动旋转建议禁用;文件编号建议用连续编号;ISO感光度扩展建议启用;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建议自动;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建议标准。(这里有些设置是在“自定义功能(C.Fn)”里边的,有些你找不到在哪也没关系,相机默认的设置也问题不大)
  (3)画质建议用JPEG最精细的那个;RAW看你会不会后期,会而且不懒的话,就同时选上。
  勤加练习:TV/AV/M三种曝光模式&曝光补偿&测光
  下边这些知识说起来会很简单,但是他们比你想象中复杂,因为要掌握他们你需要时常注意去运用去练习,而不是看一遍我这些字就可以搞定的。
1.初学第一年如何选择三种曝光模式
  我对初学者的建议是:
  在第一个月内(或者两周内),请使用TV模式也就是快门优先模式,并快门设置成1/125s(使得画面不会模糊)。这么做的理由是:在摄影之初,你最需要的并不是着急去了解单反所有的牛逼功能(初次接触单反而急着去尝试各种东西,会使你混乱,特别是女生),而是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就可以了。因为只有在曝光正常的情况下你才能一步步熟悉自己相机的外在,这其中也包括了对手中单反握持的熟悉。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尽管去熟悉你手中的机器吧。
  在几周之后,请开始使用AV模式也就是光圈优先模式,把光圈设置成最大。这时候你便可以对相机的曝光作各种感兴趣的尝试。多尝试是没问题的,因为这不是胶片机,一卷胶片也许只有36张,那你还没拍够交卷就用完了——既然现在用的是数码单反,就尽情地尝试吧,拍的过曝欠曝大不了再尝试。
  再几个月之后,请确保自己完全了解曝光时三个参数互相之间的关系,以及熟悉这三个参数在不同的场景里大概是设置成什么范围。这时你可以尝试用一下M模式也就是手动曝光模式——注意,我是说“尝试”而不是“开始使用”。
示例图片 曝光正确
  对于M模式,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存在误区,这个误区就是:认为M模式是很牛逼的模式,专业摄影师就该都用这个模式,AV和TV是菜鸟的象征,是相机傻瓜式操作的产物。这样的想法不止一次出现在我周围的朋友中。其实不论什么模式,M也好TV也好AV也好,甚至包括全自动曝光模式,他们只是一种种模式而已,而对于看你照片的人而言,假如照片很出色,或者很糟糕,谁会在乎你用什么模式去创造了它?再比如在同一场景拍照,假设有一个(三个参数的)曝光组合会使得画面拍的很美,那其实你用任何一种模式都能调出这样的三参数组合(TV和AV可能需要加曝光补偿)!
  用什么模式,只是你出行的交通方式而已,到达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而哪种方式到达得最快?哪种方式最舒服?哪种方式最简单?——这才是我们在选择用哪种模式曝光时所要考虑的。
  那么个人的选择经验如下:
  TV只在对速度要求明显的情况下会用,比如拍运动的人,比如在混乱的环境下抓拍。
  AV占了我绝大部分照片的拍摄模式。控制光圈你也就能控制景深,控制画质,等等;而且即使不换成TV模式,那最大光圈也基本意味着快门是够安全的。
  M模式的使用次数是较少的,但需要的时候是必须要用的:就是在画面各部分光比比较大的时候,或者是在长时间拍摄组照时,需要每张照片曝光程度尽量统一的时候。简单点说就是:当你觉得第三个参数让相机来设置的话时常不符合自己要求,那就换用M模式(因为另外两个模式下,相机会根据它自己测的光强,来决定第三个参数大小的,所以它总是在来回变动)。
  如果使用M模式拍组照,要注意刚开始的时候要不断地参考相机的测光指示去调整三个参数,之后要不断试拍(特别是有逆光照的时候,逆光照和侧光照什么的相比,光强是差别较大的,参数也会不同,你需要用不同的几组参数),不断地调整三参数,等调到满意了也就可以尽情拍了。
  对了,操作快捷度也是选择三种曝光模式的重要根据之一。
  AV和TV结合曝光补偿来拍摄的话,速度是可以非常快的!而M模式则比较慢,个人认为只有非常熟悉曝光的大师级人物才会使用M和使用AV、TV一样迅速。(此处的速度指的是刚刚进入新的场景中调整曝光参数的快慢)
  引用张千里的一句话:基本功不扎实,你先光圈优先+曝光补偿练半年再说。
2.让曝光更有创意——曝光补偿
  貌似在上一节我好几次提到“曝光补偿”这个概念,这是个很重要的工具,但放心,它很简单,易掌握。
  曝光补偿是和TV、AV两种曝光模式紧密相关的。我们原先提到,这两种模式的第三个参数是相机帮你自动设定的,它所设定的标准,简单来讲就是要“使画面主体的明暗程度适中”。
  但现在如果我为了追求某种效果,故意想要主体变暗一点点;或者,有时候光比很大(比如窗户边),相机突然傻逼了造成过曝或者欠曝——总之我们想在现在的基础上,使画面更亮一些,或者更暗一些,怎么办?加曝光补偿!
  所谓的曝光补偿,就是:你想要画面亮一些,你就告诉相机亮“一些”,然后相机拍出来的画面自动就会亮一些;你想要画面暗很多,你就告诉相机暗“很多”,然后照片出来就显得暗很多。那,如何“告诉”相机?方法就是在你的参数设置里边(主屏或者肩屏都有显示),把曝光补偿的指示点(刻度线下边的可移动点)移动到你需要的地方:指示点向右移(正向移动),则画面会偏亮;指示点向左移(负向移动),则画面会偏暗;程度是按指示点偏移程度来决定的。
  如果我用AV模式来拍摄,一般的步骤都是:默认情况下(曝光补偿为0)拍摄几张,若是觉得太亮(/暗)了,需要调整得更暗(/或更亮),减少(/增加)曝光补偿,比如-0.3EV(/或+0.3EV),这样画面明暗程度就令我满意了,若是不满意,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尝试继续调整。如图:
  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
  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彩和云彩细节因过曝而丢失。所以是一张曝光过度的失败片子。
  当刚开始曝光补偿为0(指示点在中间),拍了一张,觉得“不够亮”于是我进到屏幕菜单里边(按Q键),加了点曝光补偿(也就是把指示点往右边移动),拍出来的就OK了。
3.测光:进一步控制曝光过程
  上边也提到过好几次测光了。所谓测光,顾名思义,就是“测量光线的强度”。
  测光有许多种方式,我们下边先以点测光为例讲解:
  关于测光,我们要了解两个和测光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1.测光测谁?2.相机测光有什么用?
测光:进一步控制曝光过程
  对于测光的对象,我们要注意,测光测的并不是画面的空间中的光线强度,而是画面中主体反射的光的强度!(直接理解成主体接受到的光强也行)注意是特指某一被测光主体的光强!
  理解上边这个问题有什么用呢?用处就是让你明白“测光”这个东西是和“对焦”十分相似的!我们可以想到,对焦是要“对到某一物体的某一点的”,对好之后不松开快门重新构图时对焦点是不变的——同样的,“测光”也是要“对于某一物体的某一点测光对的”,测好之后也是能重新构图而保持测光结果不变的。
  如何不变?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第二个问题:相机测光有什么用?
  你应该知道相机为啥要测光,无非就是“为了使画面主体曝光正常”,相机它根据测光结果来给出第三个参数。那如果画面中有光照程度完全不同的两个物体呢?比如一个是很亮的灯泡,另一个是它后边(暗处)的一个打火机。假使你需要把打火机安置在画面正中间(默认的测光点就在这),但是又想把灯泡里的灯丝拍的清楚——如果你只是对着打火机对焦,然后按下快门,那灯泡整个就会过曝(因为打火机相对灯泡来说是很暗的,相机想让它曝光正常,只能让整个画面都亮起来!)。那么,如何能先对灯泡测光(使得我们告诉相机,你要让灯泡曝光正常而不是别的!),然后保持曝光数据不变(数据不变,即使重新构图,灯泡也能曝光正常),然后重新构图?
  正如对焦有对焦锁定一样(半按快门就好,别松开,那随便你怎么移动画面,对焦距离都是固定的了),测光也有测光锁定,这在佳能机子上是有特定按钮的,就是相机背面右上角靠左的那个按钮,也就是平时看照片时用来缩小的那个按钮。如何使用它?还以刚才的例子来说,我们先把相机中心点(测光点就在这)对准灯泡,然后按一下那个测光锁定按钮(按一下就好,不用一直按着),这时候你会在取景器数据栏最左边看到一个“*”符号出现,表示相机已经对灯泡测光好了!那三个曝光参数已经敲定了!你不管怎么移动画面,相机的曝光都只对灯泡负责了!这时再重新构图,对焦,按快门。此时得到的照片,灯泡就曝光正常了,灯丝会拍的很清楚。
  以上三者,难度逐级增加,测光的知识刚开始可以只了解就好,等别的玩熟了再来研究也可,平时关系不大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颜相机电脑版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