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油真的是按有石油无机成因说形成的,那怎么解释超大规模油藏的形成

用有机质耗散理论探讨石油成因--《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6期
用有机质耗散理论探讨石油成因
【摘要】:将"负熵"概念引进有机质生油领域,以微观物理为基础,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质生油机理:在非线性和非平衡的复杂系统中,若有"负熵"输入,系统中耗散的有机质便会自组织地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石油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618.13【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20世纪70年代,蒂索综合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干酪根热降解晚期生烃理论[1];90年代,黄第藩、王铁冠等建立了未成熟烃源岩早期生烃理论[2,3],这些理论均被国内外石油勘探所验证。有机生油论对油气勘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众所周知,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2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2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5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爱勇;真允庆;曾朝伟;郝红蕾;吴金凤;;[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4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5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5期
周炎如;王为民;;[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致林,李素娟,王忠;[J];沉积学报;1997年02期
刘洛夫,康永尚;[J];地球化学;1998年05期
李素梅,李素梅,刘洛夫,王铁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2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2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5期
周炎如,袁剑英,李相博,张正刚,程玉红,郭精义;[J];新疆石油地质;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瑗;[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王远坤;[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03期
杜小弟,兰恩济;[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6期
李祖刚;[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海彦合;;[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张子枢;[J];地球与环境;1980年07期
周炎如;[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2期
李满根,周文斌,张展适,施小平;[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王大锐;杨家建;;[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鹏;李群艳;仪桂云;刘丽霞;周倩;王晓冬;刘忍肖;陈胜利;;[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陈健;赵文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刘汝海;王起超;王艳;吕宪国;;[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饶怀德;;[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陈晓箭;;[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戴学丰;张敬;刘艳菊;;[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欧阳赞;马继汇;吕永成;韦学敏;;[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伍进;;[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张永安;梁华;;[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苑宾;范旭文;;[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石油勘探与开发》副主编王大锐博士;[N];中国教育报;2003年
叶娟娟?实习生
姚帅;[N];河北日报;2008年
颜爱勇 记者赵文明;[N];法制日报;2005年
《石油勘探与开发》副主编 王大锐博士;[N];中国教育报;2003年
黄永军;[N];经济参考报;2001年
马璇;[N];深圳特区报;2008年
李报记者 李峰;[N];甘肃日报;2002年
李峰;[N];甘肃日报;2002年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
武四海;[N];中国化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霍晓丽;[N];河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沈武;[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张勇强;[D];东南大学;2003年
田霖;[D];浙江大学;2005年
郭利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邵桂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马清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静;[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刘国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邓红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英军;[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浦皆伟;[D];上海海运学院;2003年
孔贵宝;[D];山东大学;2006年
吴建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刘方;[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王丽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尹峻松;[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马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俞海;[D];四川大学;2003年
黄铮;[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别和地质学家一起玩儿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必应背景小品(0822):辫状河,你往哪边流?","author":"cloudycity","content":"突然有一天,发现必应的每日背景很有趣。有时是自然风光,有时是人文景致,也少不了奇妙的动物。然而令我感到欣喜的,却并非每天都能找到好看的桌面壁纸,而是时不时就能足不出户领略世界另一处的地质/地貌景致。对,这是一种万恶的职业病,但也是一种傲娇的生活态度。请叫它地质旅行。总会有地质工作者集体吐槽说,自从入了这个行,就没法好好的游山玩水了。行走在广阔天地间,三言两语不和就开始讨论路边岩石是什么类型,远处山崖有个什么构造,河流有几级阶地什么的。放在这里,就是有人看到题图第一时间注意到中间蠢萌蠢萌的小人,而我第一时间注意到左边的辫状水道和右边的隆起、沟壑、溪流与溯源侵蚀。++++++++++++++++++++++++++辫状河,你往哪边流?在干旱地区的靠山部位,河流往往表现为辫状河的形态。为什么叫“辫状”河?你要知道,地质学家,通常是一群简单朴实的家伙,看着像什么就起个什么名字。加上常年的野外工作,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点内方面的饥渴……——“你看你看,这蜿蜒纵横的水道像不像姑娘的大辫子?”——“哦……”+++++++++++++++++++++++那么,题图左边的辫状河,河水究竟往个方向流呢?在判断水流方向时,地势是最好的参考。然而,当无法获取地势时,在河道堆积物里挖个坑看看沉积构造的分布特征是最有效的办法。但如果是两种办法都不好使的时候呢?地质学家表示,用河道心滩的排列方式,也可以认识出河水流动的方向。一个稳定的河道心滩,总会呈现上游钝、下游尖的水滴形。但如果是个不稳定的,这就有点尴尬了……一个稳定的河道心滩,会经历这样的形状演变:形成之初时上游钝下游尖—发展时期的上游尖下游钝—稳定期的上游钝下游尖。这样,对于河道频繁迁移改变的辫状河来说,利用稳定度堪忧的心滩来判断河水流向,就变得不太靠谱了。比如这样——因为在辫状河的河道里,稳定的心滩几乎是不存在的。它会在形成以后很快受到改流河道的切割,变得支离破碎,形态千变万化,什么钝头、尖头都变得不再靠谱了。-------------------------------那还能如何判断?嗯……我也不知道(逃走)","updated":"T05:51:1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4,"likeCount":6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51:19+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9fbcac3d9e9d3fea786bad9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4,"likesCount":66},"":{"title":"必应背景小品(0831):科西嘉岛的纹路","author":"cloudycity","content":"【贴图狂魔烧流量预警(23张)!!!!!】科西嘉岛,人们因为一位矮个子记住了它。如同地中海罕见的热带气旋一样,这个不世出的、将古老的中国比作睡狮的科西嘉矮子,给法兰西,欧罗巴,和整个西方世界带去翻天覆地的狂风骤雨。这个矮子,名叫拿破仑。博尼法乔(Bonifacio)是科西嘉岛最南部的一个小镇,脚踏悬崖,睥睨大海——它就是这次必应背景图上的小房子们。----------------------当下午的艳阳取代傍晚的夕照,小房子脚下层层叠叠的岩石也显露出它的真容。崛起于蓝的让人发慌的地中海,映衬在懒洋洋的万里无云之下,这些屹立了千百万年的岩层,终究还是莫名其妙的长出了一堆小房子。我不喜欢小房子,我喜欢那些岩层。这是病,但我不治。通过地质背景资料,我们了解到博尼法乔的这处悬崖由中新世(2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的地层组成,人称Bonifacio Formation(Bonifacio 组)。这组地层发育什么样的岩石类型并不重要也并不起眼,但让它比较有趣的,是这些“奇怪”的纹路——这种纹路,我们称其交错层理,Cross Bedding / Cross-Bed。层理,是岩石沿着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也是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交错层理则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小层组成,彼此之间可以呈现重叠、交错、切割的关系。它的形成,是流体具有一定流速时,在底床上形成一系列的砂波,这些砂波在陡坡一侧不断加积和迁移,就形成了交错层理。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能看懂上面这段话,因为它来自教材。如果把语言转化为图片,就是下面酱紫——立体一点,是这样——由于小层组合方式的差异,交错层理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地质学家可以根据它们所反映的地质内涵,结合岩石类型、粒度、化石等其他地质信息,分析出岩石形成于怎样的自然环境。这种推理的过程,叫做恢复沉积相。古水流/风力的强度和流动方向等因素是造成了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于是,不同类型的交错层理可以对应几种特定的古地理环境——虽然看起来都是砂波,但它们出现的环境其实存在差异。至于是怎样的差异,这是专业人士考虑的问题,不做展开。这样的纹路在多种沉积岩中都非常常见,而科西嘉岛博尼法乔镇悬崖上的Bonifacio组地层,恰好发育有大量的交错层理。作为普通吃瓜群众,不需要了解那么多关于交错层理如何对应不同的沉积环境这样专业的话题,只需要在行走于自然界中的时候,能在山野里认出这一现象,发现它的美感。如果可能的话,想象一番砂丘迁移的画面,脑补一下它曾经是怎样被流水(河流、波浪)或狂风推动着形成,就足够了。于是,下面的时间,就让图片代替我说话吧——-------------------------当然也少不了题图:--------------看腻了科西嘉岛的这点交错层理?那就看看别处的风景吧! Zion 国家公园,犹他州Navajo 砂岩, 亚利桑那州Escalante峡谷,犹他州波浪谷(the wave),Navajo 砂岩,亚利桑那州-------------#谁说地质学家没有情调呢?Ceres某处, 南非悉尼某处,澳大利亚(木有了)-----------------一些相关资料及图片的来源,有兴趣者可以关注一下:André J P, Barthet Y, Ferrandini M, et al. The Bonifacio formation (Miocene of Corsica): : transition from a wave- to tide-dominated coastal system in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setting[J]. Bulletin De La Societe Geologique De France, ):págs. .(科西嘉岛Bonifacio组的地质特征)(一群地质学家的博客)(最后几张图里那个女地质学家的博客) (一个国家公园旅行者的个人网站)-------------------旅途里从来就不缺少故事,缺少的只是发现故事的眼睛;山野里从来就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从外形美到内在美的提升;地层里藏着无数超乎想象的神奇故事,蕴涵着许多源自地球内在的美丽,你缺少的,只是一个“地质学家”作路上的旅伴。感谢围观。++++++++++++知乎专栏的图片加载比较慢,第一遍会先加载一个低分辨率的图,放大以后相当模糊。但登上十几秒后就能加载完毕变清晰了。","updated":"T12:53:4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2,"likeCount":6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53:46+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d1e0c85adf8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2,"likesCount":67},"":{"title":"必应背景小品0911:湖平面,你这是闹哪样?","author":"cloudycity","content":"今天的必应背景很美,美的摄人心魄。一汪碧绿的湖水下,小岛的筋骨一圈圈的向湖底延伸下去,直至隐入一片深邃的幽蓝。像是台阶,一级一级通往水底的神秘宫殿;又像是从水底崛起的金字塔,似乎在这片湖水下面隐藏着一个未知文明一样。这里是苏必利尔湖,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也许正是因为苏必利尔湖拥有媲美大海的广阔,才能看到这样奇妙的岛屿吧——是的,这种现象,在海边更多见。它是一类被统称为wave-cut platform(海蚀平台)的地貌,在分类上属于侵蚀型海岸地貌的一部分。侵蚀型海岸的对立面是堆积型海岸,别说你没见过海边的沙滩哦!海蚀平台的形成,说来也很简单——海边的悬崖说,最近总感觉身体被掏空,是不是要喝点那个啥肾……话音未落,半面山崖垮到海里去了。长此以往,就成了下面这样——-----------------------------可这和题图看起来不一样呀?说的一点也没错,因为你只看见了空间的三个维度,而题图却是四维的:加入了时间维。就如同地球的气候不是一成不变一样,海洋与湖泊的水平面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最精彩的解读是由地球岁差和地球偏角变化等轨道因素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这一现象深刻的影响着这颗星球的温度,也进一步影响着海湖平面的波动。更多关于米兰科维奇旋回的讨论请移步以下回答,这里不展开了:-----------------------------------在米兰科维奇旋回等因素的作用下,地球的温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有时候,这会造成南北极冰盖的扩展与消退,有时候则会造成地球出现冰川期。由于地球上水的总量是有限的,当更多的液态水转化为极地冰盖和山地冰川后,海里/湖里的水自然就会变少,从而发生全球尺度的海平面/湖平面下降。所以,地球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导致某种尺度上,地球海平面/湖平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在世界各地的地质记录中都得到保存,成为科学家们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样的,这一周期性变化也在全世界的海蚀平台上留下了印记——多级海蚀平台现象。具体到苏必利尔湖,我们于是看见了许多古代低湖平面时期形成的湖蚀平台自下而上层层叠叠。湖泊再大,比起海洋终归渺小。湖浪再汹涌,比起海浪的能量也微不足道。所以,在这个岛上我们看不见落差巨大的浪蚀悬崖和广阔的浪蚀平台,一切都显得格外的袖珍,从而增添了几分呆萌和精致。====================================番外:说起侵蚀型海岸,个人最向往是英国的Jurassic Coast。为啥?因为这里化石遍地!由于该地区的海边是蕴含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地层,在海浪年复一年的冲刷下,崩塌的海蚀崖及海蚀平台本身都散落了大量的化石!其化石年代涵盖了三叠纪至今的所有地质时期。在这片神奇的海岸上,有一座名为Lyme Regis的有趣小城——连路灯的造型都是鹦鹉螺形状的,你说有趣不?地质学底蕴和化石文化是如何深深的浸透了这座小城,可见一斑。--------------------------问:你眼中最赞的度假方式是什么?答:一片海,一片蓝天,一座小城;一个人,一把锤子,一地化石!找化石要什么对象!不带!碍事儿!!有趣的链接:","updated":"T07:36:2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4,"likeCount":30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36:2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d002ca64f2b929c2727bae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4,"likesCount":301},"":{"title":"必应背景小品(0914):恶魔的通天塔or巨人的台阶?","author":"cloudycity","content":"24张图预警。注意题图右下角的分享人数:5人——说明我在用绳命追必应的每日背景呀!--------先来个爱尔兰巨人之路(Giant’s
Causeway)镇场子。(上面这张图可能很多人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上看到过,然而始作俑者在这里。如果有人被这个系列的图传染了具体症状为不好好看风景和听导游掰乎,而满脑子想这是个啥现象的地质旅行病,这锅我背!)柱状节理,Columnar Jointing是一种已经被科普了很多很多次的地质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它颇高的出镜率吧。这货的形成,本质上是均质岩石在均匀应力背景下的均匀开裂。岩浆喷出岩是一类均质度非常高的岩石,而在炽热的岩浆接触空气时,快速的冷却会造成固结中的岩浆内部弥漫一种均匀的收缩应力,由此引起质点之间的和平分手,形成此种六边形(或不均匀多边形)为主的,柱状节理。说人话?偏不。看几个图吧,细节什么的,忘记就好了。乖~这种均匀质点之间因为收缩产生的分离可以垂直发育很长的距离,让岩石成为一根根石柱子知乎上有一些关于柱状节理的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围观: 的回答 的回答------------------------------------------------然而你以为我只是介绍一下柱状节理吗?当然不是。我是要介绍一个魔性的柱状节理景观。不好意思~画风错了!是下面酱紫的——这货,是美国怀俄明州的Devils Tower,恶魔塔(谁还记得这篇文的标题?确定不要返回去瞅瞅?)它的形成,是远古时期一系列可怕的灾难造成。在我们这个物种到达远古时代的怀俄明州地界时,迫于一种巨型捕食者的威胁,人们都住在山顶上。这是一种超·巨型短面熊,比现在发现最大的古代熊类还要巨大的熊。这些远古巨熊会试图顺着山壁爬上去袭击那些古人类,锋利的巨爪则在山体上留下了深深的抓痕。这不是空穴来风,古人类可能曾经与巨型短面熊同时行走在北美大陆上。这种顶级捕食者的梦魇代代相传,终于形成上面那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印第安原住民传说。-------------------------毫无疑问,这是一处典型的柱状节理地质景观。然而它孤立地表的形状却又隐藏了一些其他的故事——火山颈(Volcanic neck)和差异风化的故事。火山颈,是火山锥体中,熔岩的上涌通道内冷凝了的巨型柱状岩浆岩。由于这样的冷凝自上而下逐渐深入,因此容易从顶及内逐渐形成柱状节理——以至于古代的火山颈是最容易发现柱状节理的地方。由岩浆冷凝形成的火山脖子,要比岩浆碎块+层状熔岩+火山灰+原地岩石碎块等乱七八糟的物质堆积起来的火山锥坚固的多,这就给差异风化创造了物质基础:软石头和硬石头长在一块了。风化,是塑造这颗星球表面的重要力量。它会让坚石烂、让山无棱、让万物成齑粉。但岩石的致密坚固程度及化学稳定性是抵御风化的力量,其结果是有人溃不成军,有人砥柱中流。火山颈的差异风化就是这样——疏松脆弱的火山锥体快速的土崩瓦解,致密坚固的火山颈则屹立原地。(Dike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另一种形状的侵入体,不同于火山颈,这里不展开)还有一些很好看的图片,相关领域教师和学生可以参考及使用:-------------------------------------------Devils Tower就是一个这样的古代火山颈。简单的来说,它是一个古代岩浆爆发留下的火山颈。在火山活动停止后的漫长年代里,原本的火山锥体连同周围的一些地层都被风化的力量消灭掉,留下一个坚固致密、带有柱状节理的,恶魔塔。1.岩浆房;2.surge debri;3.火山喷发和大量的碎块;4.火山灰堆积物;5.一些崩塌现象;6.冷却的火山颈(下部),黑线指示柱状节理的发育方向;7.火山颈(上部)C、D图分别是恶魔塔的东北向剖面形态和西北向剖面形态。B图中,深灰色是火山颈,浅灰色是岩浆溢出形成的喷发岩。因为复杂而漫长的风化作用,喷发岩盘、周围的碎屑物堆积统统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个数百米高的坚固火山颈——风化掉了数百米厚的地层,猜猜这一过程持续了多久?(模式图引自Závada P, Děde?ek P, Lexa J, et al. Devils Tower (Wyoming, USA): A lava coulée emplaced into a maar-diatreme volcano?[J]. Geosphere, ): 354-375.上文链接)--------------------------在过去,也有一些人认为它不是火山颈,而是一个大型的侵入体。well,反正我并没有实地考察过,只转述有关学者的意见咯。虽然我个人更倾向上面火山颈的观点,但不管哪一种观点都承认差异风化作用是关键的成因。岩浆上涌,火山喷发。上涌到靠近地表处的岩浆冷却形成恶魔塔。下面这位的猜想连火山喷发都木有了,只剩岩浆上涌+风化侵蚀。-----------------------------------------最后,真的没有人好奇为什么叫Devils Tower吗?因为,地下炽热的岩浆,不正是人类眼中毁灭一切的魔鬼吗?↑ 我也想去钓个魔鬼上来玩~Over(想了解国内柱状节理岩浆岩景观的朋友,可以去中国国家地理网围观,或者购买旧刊)","updated":"T06:17:0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1,"likeCount":20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17:09+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997d68ef777f910a5adbfc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1,"likesCount":206},"":{"title":"必应背景小品(1121):你吃过岩石吗?","author":"cloudycity","content":"很久没有更新这个专栏,主要是因为必应很久没有更新有趣的地质类背景。不久前到了办公室,习惯性刷新几个常用网址,比如必应,结果看到一个熟悉的画面——这不就是前两天写盐岩答案时,搜图过程中看到过的一张盐岩矿井图嘛!再看看右下角的收藏人数:呵呵呵呵,才500来人。实在是悲剧,盐岩矿那么壮美竟然被这些小编活生生玩的无聊了。我觉得再过一周,给我那篇答案点赞的人都要比这多啦!答案入口:------------------------1.蒸发岩,一种独特的岩石蒸发岩,evaporite,化学沉积岩的一份子。在封闭、半封闭的环境中,由于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作用而形成的一大类化学沉积岩。由于都是由可溶性盐类矿物组成,通常也被称为盐岩。一般包括岩盐(氯化钠),石膏岩/硬石膏岩,芒硝、钾盐岩等。其中,由氯化钠形成的岩石,常被称为岩盐/石盐(rock salt)、盐岩(halite/ salt rock)。因此,中文里的“盐岩”,狭义上可作为氯化钠组成的岩石,广义上又可作为盐类蒸发岩的代名词。(文艺青年很熟悉的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一个湖泊/内海反复不断的蓄水和干涸,久而久之就会在湖底/海底堆积大量盐类物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蒸发岩。配合上适当的构造沉降作用,便可以形成很厚的蒸发岩地层。换言之,无论是深埋地下、几百米厚的盐岩层,还是现代盐湖里白净的盐壳,在地质学的角度,它们统统都是岩石的一种。我知道这个概念有点颠覆三观,但它确确实实是地质学定义上的岩石。(现代盐湖里的盐块——换个角度,它们其实都是刚形成不久的、疏松多孔的、年轻的蒸发岩)(俄亥俄州,伊利湖底550m处的一个盐岩矿,白色的盐岩夹黑色的泥质盐岩或膏/盐质泥岩。比起地表的那些,只是变得紧凑致密了一些。如果我不介绍这是盐岩,你们谁能发觉它不是习惯意义上的岩石呢?)(乌尤尼盐湖岸边,红褐色的基底岩石与新生成的白色蒸发岩相映成趣——是的,你看到的都是岩石!!!)蒸发岩不仅是散落在大地上的宝石,它们也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地都分布有古代蒸发岩组成的地层,这些地层一方面在地质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帮助油气的储藏(致密,流动性强,缺少孔隙:如锅盖一样密封住下部流体的上浮),再比如帮助四川东部条状山脉系统的形成(流动性强,如黄油一般柔软,是很好的地层润滑剂。具体可见
的回答,);另一方面也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地下的蒸发岩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挖掘地层里的蒸发岩作为食盐的一种来源如上文所述,蒸发岩是一种在地下环境中呈半流体—流体性质的特殊岩石,如同柔软的黄油一样易于挖掘。在没有现代化大机械的古代,人力同样可以挖掘出巨大的矿洞。有文献记载,在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留下的盐矿挖掘遗迹;考古工作者于2010年在阿塞拜疆发现了一处距今4500年的盐矿遗址;在波兰的Wieliczka 盐矿,有史料记载的开采始于11世纪。随着长期的挖掘与开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盐矿洞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一道道别致的景观,更有甚者,人们将其改造成地下博物馆、地下酒馆、地下教堂甚至地下旅馆。昔日矿工挥汗如雨的身影早已远去,今日早已成为恢弘的地下宫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波兰Wieliczka盐矿,地面、墙壁、天花板及装饰物都是盐岩。)(必应背景使用的罗马尼亚Cluj郡Turda市的 Salina Turda,即Salt Mine of Turda,中文应译作Turda盐矿,即Salt Mine of Turda。“萨利纳图尔达盐矿”是个什么鬼……)然而该如何更好的欣赏一个地下盐岩矿洞呢?除了巨大的规模、人工的雕琢、古人的勤劳与智慧外,盐岩矿洞本身其实也是一道别样的景致。盐类物质的析出取决于溶液中盐类是否达到饱和,而是否饱和则取决于是否有低浓度的水冲淡原有高浓度溶液。反复的外来补给会让水体在低浓度与高浓度之间来回变化,结果则是蒸发岩与杂质的交替出现,低等级蒸发岩与高等级蒸发岩的交替出现。如此不断循环播放的现象,被称为盐韵律/蒸发旋回,saline rhythm/ evaporite cycle 。而由于每个韵律中沉淀物质的不同,盐岩的颜色也可能千差万别。换句话说,你在盐岩矿洞里看到的那些黑白相间的条纹,或者红白相间的条纹,实际上代表着地质历史时期里,一个以千年、万年计算的盐湖稳定蒸发期与外来水补给期组成的旋回——你看见的是活生生的地球历史。引入这个概念,是因为我即将用让人眼花缭乱的、有韵律的、绚丽的蒸发岩轰炸大家的眼球。(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 Psychedelic 盐岩矿。红色的地层是含光卤石的蒸发岩,也产出盐岩halite。光卤石是盐湖生命末期的产物,形成时期晚于氯化钠,常与石盐伴生)(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Praid 盐矿)(不知道你们看了什么感觉……反正我很想上去舔舔)(矿工闲来无事,在易于挖掘的盐岩中雕出一些小礼拜堂)(西西里岛,Realmonte 盐矿,图片引自及) ----------------------3.地表现代蒸发岩——盐湖及其沉淀物现代盐湖里的蒸发岩当然也是重要的挖掘对象。中国古人在山西运城盐湖里切割盐壳的历史,就不必我多言了。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人们至今仍在干涸的盐湖中切割盐岩。时代变迁,人们使用的工具也许在变化,但基本的工艺和工作的艰辛却没有改变。(埃塞俄比亚的Danakil盆地,矿工对挖出的盐岩进行粗加工。注意盐块侧面的黑白条纹——每一组条纹都是一个小的蒸发旋回。图引自更多信息可点击每日邮报文章)(茶卡盐湖的现代蒸发岩)(运城盐湖的硝凇景致——水面以上的盐结晶)(澳大利亚的Hillier湖,粉红色的盐湖与蔚蓝的大海。这里没有多少盐类沉积,是乱入的。)---------------------------------------------4.地上的古代蒸发岩露头地下的盐岩数不胜数,然而地表的古代盐岩却并不多见。原因很简单,水溶性太强。发育地下盐岩层的地方有很多,可是只有在较为干旱的地区,才能在地表零星见到一些古代盐岩的露头。它们或者是由于地壳抬升暴露在外,或者是如同一个青春痘一样被构造运动的强大力量从地下挤出来——后者,我们管它叫盐丘,salt dome/ salt diapir。在盐丘流出地表的位置,盐岩常常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缓慢流动,就像冰川一样,因此也被形象的称为“盐冰川,salt glacier”。而盐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又会被降水冲刷溶解,此时则也会形成“盐喀斯特地貌,salt karst”。(图片引自)(一般来说,这种过程也被称作挤青春痘。)地表出露的盐岩地层,常是周围动物获取盐分的重要地点。包括但不限于人类……(地中海周边也暴露少量的盐岩露头,图中这位地质学家正在“贪婪的舔食”这些Messinian Salt Crisis形成的盐岩!图片引自)从乌鲁木齐到耶路撒冷的广阔地域,是地球历史中两个古代海洋的坟墓。这两个古代海洋,一个年纪大的叫古特提斯洋(Paleo Tethys Ocean),另一个小一点的叫特提斯洋(Tethys Ocean)。昔日里两个广阔的海洋,如今只剩下里海、黑海和地中海这三个余孽。巨量的海水除了一部分摇身一变成为今日的印度洋,还有很多都转变为西亚、中亚地区的古代蒸发岩地层。全拜这些蕴藏在地下的海量蒸发岩,在中国新疆、中亚各国、东欧国家都四散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地表盐岩出露,或者如上文所说,盐丘及盐冰川。然而很可惜的是,国人尚未形成欣赏地质景观的习惯,更别说在国内本就十分罕见的盐丘/盐喀斯特地貌。奇美的中国盐丘竟然找不到什么好看的照片,实在遗憾。(新疆温宿盐丘国家地质公园中的地表盐喀斯特现象)所以,还是只能将目光转移到国外,去看看这些古代的蒸发岩在地上究竟长什么样。(阿曼境内某盐丘,图片引自,内有大图)(伊朗南部的Kuh-e-Namak (Dashti)盐丘形成的盐冰川。图片引自,内有大图)(伊朗南部的Kuh-e-Namak (Dashti)盐丘。图片引用自,内有大图)(伊朗,Zagros山,Jashak盐丘及盐喀斯特细节。温宿的盐喀斯特,哪一点比它差了呢,对吧。图片引自)------------------------------盐,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当以地质学中“岩石”的概念重装上阵后,却有这样超乎人们想象的魅力。也许,读罢此文,你是否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身边那些貌似寻常却又美丽非凡的岩石呢?","updated":"T02:07:0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8,"likeCount":22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07:0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a9ecdf7ff4aed182f4d2727d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8,"likesCount":229},"":{"title":"必应背景小品1124/25:女神带你看地层","author":"cloudycity","content":"(长文,30+图片)我突然有一种被迫害妄想:必应是不是针对地质工作者故意弄这么多地质类图片?或者说,他们难道是发现了我这个没事就对他们图片评(hu)头(luan)论(bi)足(bi)的小专栏,故意提供素材来了?【后来真的有一位必应的小编给我发私信了,这…】看嘛,先是美国Zion大峡谷的红色砂岩地层,然后是盐矿,英文版的钙华池沉积,火山喷发及火山灰云闪电,海蚀地貌与直立地层,然后变成海蚀崖与水平地层了。你说这只是巧合?我不信的呀!(O.o)----------------------言归正传。之前的一篇专栏介绍了一下海蚀崖的那些事儿(),不过那篇侧重于海蚀崖的形成原因与一些米兰科维奇旋回方面的事,并没有介绍海蚀崖的类型、特征等。本来看了昨天的那张背景,有点纠结是唠唠海蚀崖的特征呢,还是唠唠地层。结果今天的背景一出来,得嘞,唠唠地层吧!预警:这次的小品文会显得比(fei)较(chang)专业,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tu)闹(pian),各取所需吧。--------------------------如何欣赏沉积地层?沉积地层,最能够体现“地层”这个术语中的“层”的概念。广义上的地层指的是【一段地质时代中形成的层状岩石】,没有特殊的岩石类型内涵。我们可以笼统的说“岩浆岩地层”、“变质岩地层”,尽管岩浆岩更多时候是形状并不规则的“岩体”,表现出一种比较任性的空间形态;尽管变质岩更多时候要么散布在岩浆岩与沉积岩牵手的位置,要么构成地壳的更深部主体。就像这样——管状、桶状、坨状(什么鬼)、锅盖状、大饼状(局部层状)的岩浆岩。而沉积岩就要可爱的多了,它会如同千层饼/三明治/汉堡/蛋糕一样层层叠叠,让人看了就食指大动,到处找锤子(咦,为什么不是叉子?)【画外音:卧槽,我锤子呢!】(看不懂?那就闭上眼睛吃吧……)(鬼畜的仙人柱 -。-)好了,深夜发吃结束。我们继续聊地质。内个谁,口水吸回去!严肃点,我们毕竟是来看地层的。---------------------------第一步,看山就是山。(啊!美丽的地层!壮观的地层!点缀了鸟粪的地层!)--------------------第二步,解剖一个地层剖面,让山变得不是山。2.1 岩石类型判断岩石类型,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或商场都想干的一件事。在知乎上,经常有人拿着一张照片就来问这是什么岩石。但一般而言,通过一两张照片判断岩石类型是不靠谱的。我们需要用手摸、用锤子砸甚至用舌头舔、用盐酸滴,才能比较准确的在野外判断岩石类型。可是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在网上用一张图片来判断岩石类别——比如在看必应的时候。此时,一张完整的地层剖面照片要优于零散的石块,而具有清晰细节的地层剖面就更好了。拿这张黑不溜秋的挂着鸟粪的海崖来说,我是这样看的——(1)成层良好,沉积岩无疑;(2)主要包含两种岩石类型,黑色的、内凹的岩石(表示抗风化性偏差),和另一种棕色/灰色的、外凸的岩石(表示抗风化能力较强);(3)棕灰色岩石表面棱角分明,未见溶蚀作用的痕迹(圆润表面或刀砍纹);(4)地表未见喀斯特地貌。这里就可以初步做出结论,这个海崖是碎屑岩(砂岩、泥岩)地层,黑色的岩石粒度较细,不抗风化,倾向于泥/页岩;棕灰色岩石粒度较粗,更抗风化组成,为砂岩,砂岩粒度较细。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知识+经验。例如——(1)沉积岩粒度的粗细决定岩性不同,而岩性不同则关系到沉积岩的强度,强度的差异决定抵抗风化的能力。一般来说泥岩最脆弱,砂岩中等,砾岩坚固。这一性质会体现在天然风化形成的地层剖面的凹凸效果上(人工炸出来的就不用考虑这茬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差异风化,出门在外蒙个岩性很好用的哦!(沉积地层差异风化的一般规律:砂岩变突出、灰岩/白云岩变圆润)(最能体现差异风化的就是这种含有脉体的岩石了)(还有人记得这个地貌咋形成的吗?忘了就去看这里)(对上图的解释)(2)沉积岩的粒度一般是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与泥岩/页岩一起出现的砂岩,粒度也只是略微大了一点,这其实也是对沃尔索相序律的一种体现。不要和我提冰川漂砾这个异端。(3)在区分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时候,天然露头上的受溶蚀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我知道会有同行说这个不靠谱。不过也分地方和个人经验吧。2.2 微观构造(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看山不是山在初步判断岩石类型后,地质工作者往往还会试着里还原这些岩石的形成环境。沉积岩主要在水里形成——然而它到底是形成在河流中,还是形成在海洋里,或者某个湖边的三角洲,还可能是某个古代海洋数千米之下的深水斜坡?这个环节往往是最有趣的。但也是最难的。一些微小岩层组成的结构是这个环节的重要帮手。以这个崖面为例子——(1)黑色泥岩多表现出水平层理,是深水沉积的特征——黑色是典型的富有机质还原色,炭质丰富,表达深水环境;(2)下部可见前积结构(foreset),结合上述深水环境,考虑为三角洲前缘斜坡/水下扇的沉积背景;(这是用来参考的原图)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这是前积结构为而不是交错层理?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前积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形状。在不同尺度的地层里,有不同的意义和称呼。地层的尺度——由小到大——纹层、层系、层系组、层(不准备展开)(a)当这个形状出现在交错层理中时,由于体现的是纹层的堆积形状,只具有指示砂床移动及底床微形态的意义,是交错层理的一部分,因此并不单独列出。特别是,交错层理发育在较小的尺度上,形成于岩性较单一的砂岩里;(引用自专栏文)(交错层理中的foreset beds)(b)当这个形状出现在更大规模的地层、层系组之间时,由于规模大,往往可以在地震剖面得到反映,也被称为地震反射结构(seismic reflection structure )。它由大规模的沉积体沿着水底地形充填形成,是三角洲/水下扇前段斜坡的经典结构。既可以发育在单一岩性中,也可以在出现在两三种岩性构成的地层单元里。(三角洲是经典的发育前积结构的沉积环境)(前积反射结构,progradation reflection,的形成机制)(引用自AAPG某个讲义)(前积结构的几种样式,取决于规模。这个剖面体现的是最简单的shingled,叠瓦状样式)看,一种看起来很相似的结构,却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别有着完全不同的说法。前积结构的出现代表了什么?体现了该剖面为深水环境下发育的堆积扇体。双向前积结构又代表了什么?体现了两个堆积砂体远端的细粒堆积物相互靠近,在中间位置出现局部侧积。表示堆积扇体的规模较小。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可以解读的信息量还是太少了呀。姑妄言之,姑且听之。谁说地质学不是科学?烧死。---------------2.3 大构造这个剖面有个毛线的大构造,完美的水平地层,没有褶皱没有断层没有不整合。好了这一节结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断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角度不整合)-----------------------------------第三步,让脑子里的海平面动起来!一花一世界,一山一乾坤。我想,看到这里,没什么地质基础的小伙伴已经快要睡了。那就来点动感的。(分明是更看不懂了……2333)(以下粗暴高能)Q:为什么很多地质学工作者对海平面上涨这件事表现的很淡定?A:因为上涨个几十万年以后自然就又降下去了呀……(抠鼻.jpg)(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波动曲线,两家观点集合的。)-------------------3.1 啥叫旋回性?很多人都知道所谓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及其控制的海平面升降。海平面的升降作用体现在沉积地层中,就是地层的旋回。比如,一个准层序(para-sequence)的旋回性。许多对古气候的研究都指出了古代温度变化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明显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影响,毋庸多言。但这里我给大家看一个有趣的图——有趣的不是周期性,而是每个周期的形态。可以看到,从低温到高温的变化是突变,高温到低温的变化则是渐变——间冰期突然开始,冰期缓慢到来——从冰期到间冰期,海平面突然上升;而在间冰期到冰期,海平面却缓慢下降。这个突变简直是神来之笔。因为它符合层序地层学里,每个准层序都是反旋回的特征!(潮坪是异端,开除)----------------------Q:为什么海平面的缓慢下降会对应形成反旋回准层序?A:这是一场砂与水的拉锯战。三角洲会倾向慢慢填平缓慢下降的海域/湖泊。每次海平面快速上升,都让三角洲被淹没一次,在砂岩上覆盖泥岩,形成“突然加深的边界”,之后海平面缓慢下降,三角洲将海岸/湖岸向前推进。如下图~一般,我们会使用一个反向的三角形表示这种反旋回性——既然三角洲的准层序表现为岩石下细上粗,那么三角形下尖上宽正好能体现这个变化。于是,可以大略的识别这个地层剖面上有多少个明显的小旋回(准层序级别及更小)于是,可以通过小旋回的组合和变化方式,大略的识别这个地层剖面上有多少个明显的中旋回(多个准层序,或准层序组级别)于是,可以大概的勾勒出一个海平面变化的曲线。(红箭头代表一个呈反旋回的准层序,绿箭头表示三种不同的准层序组合样式;代表了三种海湖平面的变化:变深、变浅、不变。)(这个图片显示的,是与这次背景图片垂直的状态……所以在脑子里想象一个这个示意图的垂直面应该是啥样的)深浅之间,乾坤方显。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领域里,通过岩层表现的旋回结构来分析相对海湖平面的升降是最有趣的事情,没有之一。(实际工作中,其实是首先识别大旋回,然后在大旋回里分辨中旋回,最后识别小旋回。省事儿。但在介绍理论的时候要从小到大介绍。相关专业初学者切记!!!!)-------------------------------------------如果再继续深究下去,我甚至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与岩性,在爱尔兰地质图上寻找该岩性可能发育的位置,然后结合地质背景找到发育年代和确切的地质信息。然而那样就太过枯燥了(说的好像这篇就不枯燥一样)---------------------海边的一个黑色岩壁你看到的,只有站在黑色岩石上的鸟,和星星点点的鸟粪我看到的,是一片在古老岁月里起伏的水面,和进退有序的三角洲。是这个星球又经历了几次地轴的摆动,几个冰期的来回所以,是不是次元不太一样?233333完结贴图:(这就是我看到这个剖面时脑子里浮现的内容~)(地质学家出去旅游的时候,看到的山都【自带文本框】哦)我就知道,肯定没法好好做朋友了……都说了,别和地质学家一起旅游。感谢阅读。","updated":"T14:33:2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0,"likeCount":39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2:33:2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ffaedc000e290499ccab9d88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0,"likesCount":396},"":{"title":"必应背景1201:友谊的小冰山,说没就没!","author":"cloudycity","content":"老规矩,多图,25张。冰山的友谊?反正肯定不是和泰坦尼克的友谊。已经无从考证,人类和冰山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历史长河的哪一个瞬间。也许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穿过白令海峡的时候,曾经用肉眼目睹过遥远海平面上朦胧的白色身影;又或者是维京人的长船在向北大西洋沿岸散布“爱与和平”的时候,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海岸边躲避过这些冷酷的巨人。对于航海家来说,冰山从来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东西。关于这一点,泰坦尼克号应该会很有话说。人类不喜欢冰山,我们还是把眼光投向辽阔的大自然,来寻找那些曾经的友谊吧。(深水相灰黑色炭质泥岩地层中,突兀的夹了一块磨圆很差的砾石)(深海相条状含铁地层里的突兀砾石)亿万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听见它悲愤的呐喊:XXXX你个混蛋,你死到哪去啦!------------------同一层地层中,横向上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应该是渐变。何谓渐变?从细粒的泥质沉积物横向变化为稍微粗一些的粉砂、细砂,这属于渐变。然而泥岩地层冒出来一个大家伙,这就有鬼了。地质学不相信鬼,因为没有鬼的化石。所以事出必然有因。砾石作为岩石风化破碎的大号产物,只有强劲的流体才能够搬运它——强劲的天然水流,一定不会只携带一块砾石,一定会泥沙俱下。在沉积细粒沉积物(软泥)的弱水动力区(远离陆地、岛屿的深海/深湖),突然冒出一个在强水动力条件(河流中上游、泥石流等)才会出现的,孤零零的粗粒沉积物(砾石)。--------------------它一定是凭空出现的。比如,被暴力的扔过去(迷之打水漂/迷之空投/迷之抛石/火山爆发抛射过去)比如,被和平的运过去(小船说没就没什么的)(自然形成的船:冰山。图引自)-------------------------------冰川具有难以想象的摧毁力。与很多人想象中不太一样,冰川并不是多么冰清玉洁的东西,相反,它很污。它(和它裹挟的岩块)最喜欢碾压摩擦地上的各种岩石,留下一道道擦痕。它把摩擦下来的岩石泥砂抱着、裹着、驮着,带着它们坐车观光。冰川的下面更是污的不行——脏水四溢、泥砂砾石沆瀣一气。(引自)----------------------陆地上的冰川沿着山谷蜿蜒,缓缓流向春暖花开的远方。然后,化成一捧溪流,怡然而去。留下一地渣,素质真是差。在世界各地,人们时常会在一些平坦的旷野发现一些孤零零的巨石。这些巨石,大多也是古代冰川不负责任随地抛弃观光客所致。(这个巨石简直66666,开车过去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怕)(陆地上与湖泊/海边的glacial erratic,冰川漂砾 )(陆上冰川漂砾形成示意图)--------------------------极地冰盖生命的终点通常是变成冰山,随波而去。一起被带走的,还有包裹在冰盖里、覆盖在冰盖上的砂石碎屑。只差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它们就要乘上冰川的小船,扬帆远航。(北极没有陆地,只有在北极圈内的山脉附近会形成这类靠海的冰川)(南极有陆地,也有少数地表暴露在外,可以形成冰盖携带冰碛物的现象)(格陵兰的冰盖常年携带大量冰碛物,向大海释放冰山)------------------------Ice-rafted dropstone,一个6666的术语Ice-rafted,冰—筏子;Dropstone,扔石头(误)。所以,冰山变成了筏子,冰山往海里运石头变成了“冰筏扔石”。可以,这很冰川!(冰山的小船,说没就没)(引自)---------------------------冰川漂砾/冰筏漂砾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古代冰川范围这并不奇怪,沉积物到了哪里,沉积环境就延伸到了哪里。科学家正是根据全世界范围都出现的低纬冰川沉积物、低纬度冰海漂砾沉积等证据,逐步建立了一个有趣的理论:也许雪球地球的范围尚有争议,也许冰盖是否覆盖了赤道还有不同的声音,但那个年代的地球曾被冰封早已是地质界不争的事实。即便在中国,地质学家们也在华南的广阔地区发现了雪球地球时期遗留的地质证据。朝阳群众:为什么强调是华南,华北呐?帝都呐?咳咳……帝都在那个年代,不仅没有冰川沉积物——而是根本连沉积地层都没有啊喂!----------------------那年代的帝都,刚好是一座山为了防止变成更大的坑,我开门见山:那年代的帝都,刚好是一座山……一座很大很大的山脉的一部分。距今8亿年至5.4亿年的漫长时光里,帝都都躺在山上呢。帝都不是山了,但还是陆地。愈演愈烈的海侵正在逐渐吞噬风化堆积了2亿多年的土壤,直至变成赤道附近波涛汹涌的浅海。古板块的相对位置,其他的学者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总体上大同小异。详情可以看这里:-------------------很想找一张南极冰盖下的海底照片但发现能找到的大多体现的是海底生物,对于海底沉积物却鲜有关注。偶尔找到两张水下的,也模模糊糊看不清什么东西。并不奇怪,毕竟生物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还是来块浮冰吧——对了,记得脑补几块石头哈~(,五毛特效!引自网络)------------------------------------------------------结束语:说好要一起去看世界的呢?这友谊的小船,终究还是说没就没呀。(莫名心疼ing)============这一篇专栏拖了很久~中间在社区胡乱写了一些回答~不过总算还是把故事讲完了。希望大家能收获到一些知识和快乐。感谢阅读~","updated":"T16:08:2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6,"likeCount":17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08:2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819b12c9fd8acc3e13c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6,"likesCount":171},"":{"title":"沙子的颜色是什么?","author":"dan-zi-yige-zhao","content":"上周看到马老师的那篇关于美国白沙国家纪念地的文章() ,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脑洞,你知道沙子是什么颜色的吗?俗话说得好,古人诚不欺我,说出黄沙漫天的他们给出的答案恐怕会是黄色,而了解过炎热海岛的我想应该会战战兢兢的犹豫出:“……白色?”。都对,但是不仅如此。在那之前,我想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沙子。沙子(Sand)是指一切由细小岩石组成的颗粒物质,具体地说,颗粒大小0.0625 mm ~ 2 mm 。沉积地质学把所有的岩石尤其是沉积岩根据其粒径大小划分为:泥、沙、砾和卵。所以,决定沙子的不是其成分而是其粒径,更粗的叫卵砾,更细的则被称为泥土。沙子在地质学中还是一个被用来当作计量单位的东西哦~一个沙子作为沉积物的一种,经历了形成-搬运-沉积这一系列的过程。真正决定沉积物成分的是沉积物源、搬运过程以及风化程度。沉积物源决定沉积组分这好理解,狗嘴里吐不…哦不对,是这句,兔子生不出一窝子的狗。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能看到火山岛附近的沙滩是深色或者黑色,黄河为什么黄等等……火山岛通常是由火山喷发,熔岩冷却形成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例:玄武岩)以及火山灰等组成的。其中的基型矿物(主要是辉石、磁铁矿)经过风化侵蚀搬运组成了这类沙滩的主要部分。(注:地质学中基性指的是岩浆岩成分、硅含量占比。通常基性物质色深,酸性色浅)
冰岛的维克黑色沙滩(Vik Beach,Southern\nIceland)另外,有时基型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其颗粒会组成绿色沙滩。橄榄石嘛,听名字你就能感受到它有多绿,不过这很不常见,地球上仅有四处,因为橄榄石的不常见。
夏威夷的绿色沙滩(Green Sand Beach,Hawaii)除了火山岛,还有加利福尼亚,其地处板块俯冲带的地质条件造就了高压变质岩蓝片岩、榴辉岩的富集。石榴子石是这一类岩石中常见的变质矿物,也是菲佛紫色沙滩的主要原因。
加利福尼亚的菲佛紫色沙滩(Pfeiffer,CA)(我野外实习的时候教授带我们去过菲佛海滩,并没有多惊艳好看,我为了找这样一张图片都找了半天,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去看紫色海滩那就做好心理准备。不过那有一处海蚀拱门超级帅特别壮观,为那拱门我要再去!票价$15/车,还有我们那次遇到的Park\nRanger还超Mean。)另外,气候带的分布也是导致沉积物源不同的原因之一。是不是听上去很难以置信,气候带会影响岩石矿物的形成生长。饱暖思淫欲(雾,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其生物特征。丰富的珊瑚还有其他海洋生物遗骸经历了磨损和风化被冲刷至海岸,成就了热带亚热带海域常见的白色沙滩(主要成分:碳酸钙,来自海洋),而温带海域则常见黄色沙滩(主要成分:石英二氧化硅,来自内陆)。
并未注明地区来源的某热带海岛沙滩,疑是马尔代夫。同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巴哈马则有一处世界闻名的粉色沙滩,这是因为这里的沙子不但由白色的珊瑚及其他海洋生物遗骸,还有红色亮粉色的有孔虫遗骸组成,十分少见,世界上仅有一处。
巴哈马群岛的粉色沙滩(Pink\nSands, Bahama)然而,还有另外一种粉色沙滩,是由新鲜(未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风化脱色)的珊瑚等生物碎屑组成。在百慕大,印尼等许多地方都有这样成因的粉色沙滩。
印尼的科莫多岛粉色沙滩(Pink\nBeach,Komodo\nIsland,Indonesia)突然想到这么样一个场景,你们幻想一下:你在马尔代夫,周围是一片白茫茫的白沙,海天融为一色,无边无际。对面站着的是你心爱的人,你单膝跪地,拿出戒指,在这周围数百万甚至数亿年前的生物遗骸见证下向她求婚,虽然中二毁三观但有点燃呢~不过,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色沙滩的形成则跟生物成份没有多少关系,这在马老师的文章中有介绍:盆地盐湖的蒸发所形成的石膏晶体,在风化侵蚀的作用下,破碎成各个细小的颗粒是这一片白色沙滩的形成原因。
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国家纪念地(White\nSands National Monument, NM)----------我想,这可能是世界上不含杂质拥有成份最纯净的沙滩了吧(笑。----------说一说我们最常见的黄沙,分为两种,一种颜色较淡,由酸性岩浆岩(例:花岗岩)破碎成粒;还有一种则颜色较深较黄,类似于些许橘黄的感觉,其沉积物源是变质岩,因为变质岩中较多的比例的氧化物的存在(例:赤铁矿)造就了如此颜色。而大比例的铁质氧化物则会形成深红沙滩,夏威夷的Kaihulululu沙滩(我猜应该叫凯呼噜噜噜沙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红色沙子源于其不远处的富铁质火山锥渣形成的山丘。
夏威夷Kaihulululu沙滩(Kaihulululu\nBeach,Hawaii)而说到搬运过程和风化程度,就要提出一个概念——矿物的稳定性(Mineral Stability),即矿物的抗风化性(Mineral Resistance),不同的矿物其稳定性和抗风化性也不同。搬运过程越长、风化程度越高(侵蚀),稳定性和抗风化性越弱的矿物则越容易被侵蚀掉,而留下稳定性和抗风化性高的矿物组成。这也就是达尔文所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拍黑板,逃表:不同矿物的稳定性沙滩这一类是属于沉积作用末期的沉积,搬运过程长,风化程度高。所以,石英是大部分沙子的主要成分(另外一个原因是石英在原岩中占比很大),还有前面提到的橄榄岩的稀有。但是,尽管如此,自然界中很难做到如此理想的状态,以及各个因素对低稳定性矿物侵蚀作用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搬运过程和风化程度也会对沉积物的组成成分不同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网上随便找的一张沙子的微观,并没有风化到只剩下最稳定的矿物。可辨认出的组成有:石英、长石、岩屑以及黑色未知矿物(我们通常把它称作Funny\nBlack Rocks Don’t Know)等。由此也可以看出,石英(Q)、长石(F)还有岩屑(R)是最常见的沙子组成成分,这三者相对占比也是将砂岩(即由沙子固结而成)等沉积岩进一步细分的基础(Folk Classification)。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了全是由石英组成的沙滩,请一定要给它点两个赞,带上我的,这一定是一滩有故事的沙子……所以,沙子的颜色是什么?答案是,所有颜色。哎,毁了一整篇的三观终于开始有些浪漫了呢~最后再开个脑洞:雪其实也是沙子的一种,因为矿物的定义是: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以及确定的内部结构的天然固态物质。还有顺便说一句,冰是一种变质岩。注:本文所说的所有沙滩都指的是其主要沙子成分。例:热带亚热带的白色沙滩也可能含有少量来自内陆的黄色沙子。图片部分来源网络:","updated":"T13:03:3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3,"likeCount":14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03:3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6cafaf4e736c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3,"likesCount":146},"":{"title":"【地质时弊】瓮安生物群产地破坏事件,你应该知道的历史内幕——从二十余年的化石之殇看中国的科普困局","author":"cloudycity","content":"长文、多图及开头流水账预警!不想看历史细节可以拉到下面看总结的历史概况。目前这个版本看起来显得很凌乱,还请见谅!本文精编版已授权微信公众号“桔灯勘探”独家改编转载,阅读请点击:++++++++++++++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贵州省黔南自治州瓮安县震旦系海相地层磷矿床的不断开采,矿山里发现各种奇怪化石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科学家纷纷来瓮安调查科考,“瓮安化石群”这么个名字应运而生。199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的一篇描述瓮安磷矿震旦纪陡山沱期藻类化石群的论文见刊,作者在论文中正式提出“瓮安生物群”的概念。1998年,更多古生物学研究者陆续在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批独特的动物成体及胚胎化石。这些发现使得瓮安生物群开始获得国际影响力,是埃迪卡拉生物群在中国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陡山沱组发育独特的磷块岩,这些罕见的古生物化石由于磷酸盐交代作用,奇迹般地以三维立体形式保存,甚至可以保存下细胞结构,因而极具研究价值。年代上,90年代以来认为可上溯至5.8亿年,最近几年的一些最新研究则将其上溯至6.1亿年前。(红圈为瓮安生物群【1】,2010年的认识中,可上溯至5.8亿年前;后来延伸到6.1亿年)1998年,化石群发现之际,政府便介入作过一些工作。但随着政府换届、矿权转移、缺乏长效保护机制等原因,保护工作未能有效落实。200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内部法令《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各省厅转发公示。2003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响应国土部号召,呼吁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其中已经提及瓮安化石群。2004年,一本名为的科普书刊公开发行,作者为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得主,著作等身的国际知名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老师。2005年,一篇对瓮安生物群古老地衣化石的研究登上了《Science》杂志,并把瓮安生物群的年代上限推到6亿年前【2】。作者还是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新华社刊登新闻,并传遍国内大小媒体。此外,贵阳日报特别就此事推出一篇采访。2006年,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择了瓮安化石群产地作为会后野外考察路线之一【10】。20多位国内外古生物学家来到瓮安动物化石群现场考察,看到的却是大铲车轰鸣、炼矿场全速开工,山体面临全部垮塌的景象。全国政协委员冼鼎昌建议,立即停止在化石遗址的采矿活动,成立瓮安动物群化石保护区及管理委员会,并拨专款对化石遗址进行治理和恢复。然而无果。(注:原文为第20届国际古生物大会,然而这个会至今没有超过10届,所以应该是笔误。经查证,第二届大会确实安排了瓮安作为考察路线之一,所以我自行修改了。)2006年夏,瓮安县有关领导邀请陈均远教授前往瓮安,协助策划建设瓮安动物化石群博物馆和化石保护工作。此前,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牵头在化石发现地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化石保护工作。然而无果。引自:2008年,经过多方协商和努力,在当年发现重要化石的瓮安县北斗山磷矿某地层剖面处立下石碑一座,上书“动物世界黎明前(的)无字天书”。后来,由于常年开矿导致的局部地质灾害,石碑原址被滑塌的碎石掩埋,石碑受损,写有300字碑文的底座遗失,刻有化石图片的钢板遗失。石碑残体被转运出来,安置在新址。(石碑的现状,引自: )2008年8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以省厅通知公告的形式,发布瓮安地衣化石新闻。距离文章发表,已三年有余。而文中的“5月17日”,其实也是2005年的5月17日。此外,该文稿下部还有“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已知海洋生命存在了3.8亿年,高等植物存在了4.3亿年”这样离奇的句子。2009年,瓮安大信北斗山磷矿矿权许可证延期,在贵州省国土厅公示。日,国务院颁布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正式生效。《条例》规定:该条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化石保护工作的责任单位。对于这个事件的瓮安县,则应以所属的黔南自治州国土资源局为主管单位。然而很遗憾,在黔南州国土局站内搜索“化石”关键词,无一命中标题,三篇内容命中。内容为介绍州国土局的机构设置及各自职能。2012年,瓮安大信北斗山磷矿扩能,在贵州省国土厅公示。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国家重点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其中,分级标准中将“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属种的模式标本”列为“应作为重点保护”的化石。模式标本即作为规定的典型标本,在确定及发表某一群生物的学名时,应指出此学名的特征与作为分类概念标准的模式标本,并不一定限于此群的典型代表。但是,在首批重保名录里,没有一个无脊椎动物化石(瓮安的全是古老无脊椎和古老微体植物),无脊椎无人权咯。各地究竟如何落实重保古生物化石的界定呢?如果没有【能力】模式种并对其化石产地和化石实体进行保护,那么只好本本主义,照着已公布的首批重保化石画圈圈了。2013年,贵州国土资源厅积极响应国土部指示,在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的省级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启动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产地申报工作。文件要求——“因此,各地要重视并做好此项工作,特别是关岭动物群,兴义动物群、盘县动物群及凯里生物群等化石产地要积极做好此次申报工作。”注1:各化石群发现时间关岭,1999年发现【3】;兴义,1996年见于文献【4】,1997年提出该名词【5】;盘县,1999年首提【6】;凯里,1981年发现大量三叶虫【7】1993年首见该名词【8】;瓮安化石群,80年代开始发现化石,1993年正式提出名词。注2:贵州已对这四个古生物化石群申报并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加以保护:2004年,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涵盖兴义动物群2004年,贵州关岭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涵盖关岭动物群年代不明;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涵盖盘县动物群2006年申报,2012年建成,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涵盖凯里动物群瓮安化石群,未申请地质公园。201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首批国家级重保化石集中产地38个,瓮安生物化石群产地未入选。贵州的关岭化石(晚三叠海生脊椎及无脊椎)产地、黔东南化石(中早寒武无脊椎)产地(注:凯里)、兴义化石(二叠末—早三叠海生脊椎及无脊椎)产地入选。【同质合并:2016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重保化石集中产地15个,瓮安生物化石群产地亦未入选。贵州的盘县三叠纪海生生物(脊椎和无脊椎)群化石产地入选。】2014年4月,袁训来老师第N次来到瓮安,发现几年前立下的石碑已经残破。这块残缺的碑文上写着“动物世界……无字天书”,动物世界后面的三个字已经被风化,看不清楚。当地人猜测,这三个字可能是“黎明前”,碑文内容即是“动物世界黎明前无字天书”。2015年2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课题组在PNAS上发表论文【9】,于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作为首次发现首次命名的新化石种,这个标本就是模式种。3月,该新闻由新华社首发,传遍全国大小媒体。2015年,贵州省国体资源厅启动贵州省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鉴定登记工作。该处所指,重点化石,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重点保护化石界定标准,及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中的品种。截止2016年5月,瓮安县所属的黔南州,鉴定和登记的重点古生物化石数量垫底。(出自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古生物化石集中鉴定简报的某一篇,具体忘了)2016年3月,瓮安县人民政府网在瓮安县情中写道:2016年11月,南古所古生物学家再访北斗山,被现场矿业扩大化生产的场面震惊。多年来,随着众多化石点被开矿作业破坏,学者们不得不选出3个重点化石点列入计划,准备加以保护。此行使用无人机拍摄一段视频,截图:日,新华社新闻,我国科学家卡定瓮安生物群年龄约为6.09亿年。2017年4月,三个计划中的点,已有一处被采矿作业破坏。日至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瓮安县人民政府、贵州大学、现代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的“瓮安生物群化石保护与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瓮安召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地震局、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大学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业内权威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席科学家道格拉斯·欧文、美国古生物学会前任主席大卫·波特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菲利普·多诺霍在内的多名国际学者专程参会作科普报告。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贵州省地震局局长、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总工程师参会。瓮安县人民政府两位副县长参会。(一个崭新的大红条幅,静静的悬挂在磷矿场区。)(一场专程邀请地方政府领导参加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日,记者探访瓮安县北斗山磷矿现场,见到如此告示牌:()()--------------------------------------------历史总算走到了今天。回顾这20多年,发现了什么?早在1993年,学术界就提出了“瓮安生物群”的概念,早于其他的“关岭”、“兴义”、“盘县”,与“凯里”同时期提出。不同于其他几个化石群,瓮安生物群是极小的非宏观化石,其他几家则为小到三叶虫,大到海生鱼龙的大型化石。贵州省地质系统专家和国土厅,未(未能)推动瓮安生物群产地建设国家地质公园。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贵州省乘着国内地质公园大跃进的浪潮,一共推动建成了9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4个涵盖了上述另外四处古生物化石群。贵州省国土厅积极点名推动了其他四个古生物化石群的重点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申报工作。贵州省组织的省级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和国土厅,未(未能)推动瓮安化石群的国家级重点化石产地申报工作,但在相隔4年的两批重保化石产地申报中,成功推动另外四处古生物化石群产地入围国家重保产地。贵州省的学术精英,在国内刊物上发过若干瓮安生物群文章的专家们组成的委员会,一群了解瓮安化石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们,推上了四个别的重点化石产地,唯独没有将瓮安申请重点化石产地推成功。1998年,在化石群获得重大研究成果后,当地政府曾做过一些工作。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一直执行下去,未能建立长效保护机制。2006年,借着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大会的东风,由政协委员冼鼎昌牵头,向地方政府提出的保护化石产地建议未得到落实;同年,县政府牵头的修建博物馆和保护化石产地建议因种种原因未得到落实;同年,国土厅现场办公研究化石保护方案,无果。2008年,北斗山瓮安生物群化石产地立碑仪式,我不认为地方政府和磷矿场相关负责人没有参加。2009年,瓮安大信北斗山磷矿采矿权延期申请通过。3年后,磷矿产能扩大。2014年,那座碑被人发现已遭垮塌的山石损坏,移去了新址。发生时间不详。2016年底,学者发现大多化石点都被破坏,特意想留下三个。结果后来很快也遭受不同程度破坏。2017年4月初,一场邀请到地方政府负责人、贵州省地矿系统领导和专家、贵州省科协领导和专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瓮安举行。这就是我所能搜到的全部有关资料和历史,以及相关的解读。相信诸位看完以后,心里已经大约有了自己的想法。这里,我们不妨姑妄找他几口锅。胡乱说说,胡乱看看,别对号入座,别当真~权当一乐!---------------------------------------A.某省专家背锅某省古生物学专家委员会和地矿系统专家的业务水平低下,全然忽略了瓮安化石群的学术价值和潜在的推动GDP价值,完全未向国土资源部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的申请。同时,某省地矿系统、国土系统有关专家业务水平低下,完全无视保护瓮安化石群的重要意义,保护了其他省内重要化石群后,忘掉了也要保护一下瓮安的化石群。B.某科院专家背锅作为比某省内专家更理解瓮安化石群重要科学价值的某科院专家,只知道从全国各地前往瓮安挖走若干吨化石,全然不曾向某省地矿、国土系统、高校的同行们、同事、同学、老领导们建议保护瓮安化石群。陈教授向瓮安县委书记提过建议?还有很多国外专家也很痛心?选择性无效……C.磷矿生产企业背锅作为利益受损方,磷矿企业有充分的立场阻止保护区的建设,也有足够的立场阻碍化石产地的就地保护。作为拥有合法矿权的企业,他们选择违背矿权管理者与审核者,即地方国土部门的直接行政权威及有关法律对类似保护地质遗迹、化石产地的规定,死扛压力就是拒不出让或转移部分矿权。他们甚至可能通过某种政商关系、威胁撤资等手段,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阻挠对化石产地的保护。D.政府背锅为了落实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全面贯彻若干个五年计划,坚决以发展经济作为政府工作核心,当地政府通过有效的招商引资和透明的矿权管理,在有力执行环保政策的背景下,扶植起一大批现代化、集约化、高效化、清洁化和人本化的磷矿企业,有效促进了地方就业,提高了人均收入,带动了脱贫致富,增进了社会和谐,瓮安县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对于一些质疑的声音,我们也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让对发展存在疑虑的同志们转变了思想方式,更好的投身到到建设和谐瓮安、富强瓮安的时代浪潮里去。E.地方群众背锅群众:喵喵喵? 一脸懵逼.jpg-------------------------和谐的画外音:(哎呀,那些小不溜秋看都看不见的化石,要不就算了吧……挖矿来钱快!搞个博物馆啊保护区公园什么的,到时候没人来看,你出经费养着?)和谐的画外音2:(哎呀,王厅长啊,这个瓮安的申请啊,还是算了吧。你说到时候磷矿一停工,那帮家伙一撤资,砸钱搞了基建和展馆建设,结果最后旅游业也没搞起来,这老百姓的饭碗怎么办?你呀,就别坚持了!回去跟李书记说说,安抚一下同志们的情绪。)和谐的画外音3:(哎呀,李书记啊,搞这个什么公园根本批不下来几个钱!要不这样,明儿正好周末,您过来一下,我再叫上王总宋总他们,去我那个水山庄园聚聚,让我们总(地质)师和您好好喝几杯,您看怎么样?)----------------------------难以调和的地质学实质:谁来背锅并不是看待这个问题的关键点,重点是弄清幕后的缘由和解决办法。瓮安化石群的保护与磷矿开采发生冲突的原因,在于其不可调和的地质学本质。贵州地区的震旦系地层分为下部的陡山沱组与上部的灯影组。这次故事的主角,瓮安北斗山磷矿穿岩洞矿区为例,磷矿产于震旦系下部的陡山沱组地层中。陡山沱组地层厚约10~75m,主要由磷块岩、\n泥岩、硅质岩和白云岩组成。该组地层缺失底部,直接在南沱组的冰碛砂砾岩上沉积下磷矿层。自下而上发育多个沉积旋回,形成多套成矿地层。【11】。此外,上部的灯影组中,同样发育有富含磷地层,且也进行了开发【12】。(引自文献12)最古老的那些化石,正好位于下部陡山沱组的磷块岩中。生物活动配合适当的沉积环境,造就了这一片富含磷矿的地层,这些生物本身也变为化石深埋其中。这就形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化石的产出岩石,正好就是磷矿床的矿石;若是要保护这些化石,就必然要减少相关层位磷矿石的开采量;保护层位的垂向范围越大,磷矿床开采规模越小。但这中间也不是不存在解决的办法:如果想在保持开发磷矿的同时保护化石,可以针对主要化石产出层位进行错层开发(如保护陡山沱组,开发灯影组)、针对化石产出区域的平面范围进行局部保存外围开发(如保护北斗山化石甜点区,开发周边广大区域的震旦系地层)。根据瓮安县西南部地质图来看,震旦系地层沿着背斜核部自北向南分布,卫星地图显示,这些地层内的磷矿开挖工作早已开始。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有针对性的对某个小范围内的某个地质层位加以保护,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最终却还是出现了问题——显然不是技术问题,意识上也不应该有问题。贵州地方高校和地矿系统的专家们显然不仅研究瓮安化石群,还研究当地磷矿的分布问题。跟同一套地层打交道的学者与行业领袖、整个产业上下、政府职能部门内外没有人意识到保护这个地层的意义?06年的县委书记就明白,今天的领导难道水平低一些?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是想挖它而已。-一笔不太好算的经济账和政治账:就像我在另一个回答里谈到的——如果一个地区没有什么矿,只有青山绿水、地质现象和古生物化石,那么建设一个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古生物化石产地科普产业园提升旅游业附加值就是一个合理的创收方法,毕竟做点基建和公园建设,凭空造一个旅游区出来,对GDP多少有点聊胜于无的意思,反正可以提高一下地方旅游业收入。如果一个地区原本就有丰富的矿产,但也同时拥有好的地质现象或者古生物化石,那么是否要停止/缩减开矿规模,转而建设对提升GDP效果有限的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古生物化石产地科普产业园,则成为一个摆在主政者面前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埋头采矿,在短期稳定赚小钱但长期必将枯竭转型;还是搞科普旅游,在短期净投入但长期可以赚更多的生态钱、旅游钱、科研钱、科普钱?如果一个地区原本就有丰富的矿产,而这些矿产里的矿石恰恰是具有良好地质现象和古生物化石的岩石,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一定的科普旅游价值,那么是否要停止/缩减开矿规模,转而建设对提升GDP效果有限的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古生物化石产地科普产业园,则成为摆在主政者面前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是不管别的埋头采矿,实现短期利益最大化?还是为科研价值稍微缩减采矿规模保留一块核心区,满足最低公共利益关切,将建设公园的问题留给后人?或者是干脆强力改革,有序推行矿山转型,大力推广从不可持续的资源开采型粗放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型经济转变?我想,假如我来主政,我也会头疼。幸好坐在那个位置的人不是我。流官体制和GDP至上的环境下,推行见效慢、早期可预见收益低、回本慢的重大改革,是要背负政治风险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达康书记的胆略,走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而且这条路与达康书记那条路的区别在于,创造的GDP可能还并不太大。地质遗迹保护区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可不说的龃龉:关岭县,贵州另一个因为化石闻名的地方。2013年的一份关岭群国家地质公园年度工作总结数据表明,该地质公园一年来旅游人数6万余人(较12年有增加),旅游收入268万元,门票收入207230元。根据其公开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8.89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30.03亿元。而另据一份新华社的新闻稿,2013年关岭县共接待游客160.3万人(次),增长23.12%,实现旅游收入14.21亿元,增长31.7%,全县旅游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由此看来,2013年度,关岭县的旅游收入中,地质公园园区内的旅游收入仅占,额,0.019%;接待游客占比3.74%.普通游客凭什么不去一个青山绿水的山区旅游,而来你这个除了青山绿水之外只有一些地质现象边上立几个牌子的地质公园?他们又看不懂……(,图片自摄)这就绕回那个尴尬的问题:为什么普通群众不来你地质公园/保护区/化石产地博物馆玩?或者说,为什么——中国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博物馆/科普产业设施比较缺少旅游竞争力?你的地质资源有独特性和好玩的噱头吗?(丹霞山的大屌山和**洞)(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阳元山)你的化石资源有特别的审美性吗?(关岭还是有海爬加分的哦!)你除了地质现象资源和化石资源,还有什么吸引游客的特别资源?(更美的山水和常规旅游设施有吗?国家5A能建设出来吗?国家知名度有吗?)你的科普产业建设有突出优势吗?(除了给孩子增加见识,成年人有什么知识增长以外的收获?)你的科普产业链完善吗?(……)你的科普真的吸引人吗?(……)如果这个问题继续往下谈,那么就还会涉及到中国科普业为什么进步缓慢、中国为什么没多少人主动做科普、中国为什么没有做科普的体制动力、中国为什么没有优秀的科普类纪录片……恕我就不再展开了。总之呢,瓮安生物群遭遇的困境,并不仅仅是一地主政者面对GDP和科学研究该如何取舍这样的小问题,而可以通过这个点折射出整个国家科普事业所面临的困境:我本来一直不大愿意相信中国的老百姓缺少科学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但事实却是,这两个东西可能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真的离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有点远吧。希望未来会有所改变。----------------------说了太多打击人的话,还是说点激动人心的东西吧: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早在2004年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举办过两届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2016年7月第三次通过世界级地质公园审核,成功保级。是中国最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国际科普影响力、国际风景名胜影响力、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明星级地质公园。2004年即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额,实在没有查到,谁知道可以在评论区说一声。广东省韶关市,一个正在面临资源枯竭转型的城市,将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药方。在这个药方里,大力建设丹霞山这块金字招牌就是最关键的一环。2010年那个世界自然遗产不是轻松拿下的,是政府与园区筹资十多个亿砸出来的。以04年的标准,5年收回投资;以2016年的标准,也许两三年就能收回?我不知道……瓮安古生物化石群,除了在美学上逊色于丹霞地貌,在科研、科普价值、国际影响力的层面均有超越澄江、追赶丹霞山的潜力。关键在于,哪一届政府来做,哪一届政府敢做,怎么做?这需要上至中央政府,下到地方官员,全国范围的有关专家学者,还有具有成功经验的外来和尚共同凝聚出智慧的火花才行。构建一个健康的科普体制;建立一个能够自我发展完善的科普产业链;制作一系列高水准的科普宣传文化产品;打造一大批具有明星效应的旅游—科普—科研(产-学-研)基地;塑造一大群明星级别的科学家带动社会正风气;……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瓮安化石事件:地方政府有落实经济发展目标的重任,在追求社会发展和百姓福祉的道路上,有时可能没有充分注意到包括科学利益在内的社会公共利益,有时也可能因为各种现实条件的掣肘不得不放弃某些层面的利益,以顾全社会发展大局。然而,矿产开发终究只能繁荣一时。就像所有走向资源枯竭的城市一样,瓮安县的磷矿也会有走向枯竭的那天,经济转型是未来必将面对的沉重话题。这一次,科学界祭出公器,既是呼吁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兼顾到某些社会公共利益,更是为这个欠发达县城创造出一个举全国有关专家、机构之力共谋转型方式的机遇。正视过去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把握难得的举国共议机会,提早布局未来经济转型道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尾声:南国的秋末,依旧那样温暖。殷老师带着研究生们又一次来到这个原本熟悉,却愈发变得陌生的地方。他熟悉的,是这里每一套地层的走向,每一个岩性界面的变化,每一处化石甜点,和每年轰鸣而过的自卸卡车。陌生的,却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不知道多少年,这里的挖掘不仅没有停歇,反而越来越繁忙了。盘旋的道路长满了整座山丘,像藤蔓一样死死缠绕。矿坑,则早就取代了曾经的山谷。溪流?呵……看看四周吧,孩子们。你们只知道埋首于大地的奥秘,却不曾体验过这奥秘一点点流失的痛楚。一想起那么多还没有见过的化石就要被送进粉碎机和传送带,变成一袋袋施进田地的肥料,难受。过去多大的一片剖面啊!现在竟然只有这么一小块了。都没了。挖走了,或者被埋没。可是他们还在挖。他们会停下来吗?不知道。也怕知道。真希望这一片神奇的地方,还能够一直保存下去。真希望这次可以说服他们,为这个事业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牺牲。真希望这次能让他们明白,发展并不一定都要挖矿,还有更清洁、更脑力、更轻松、更环境友好的事业在等着他们去发现。孩子们,不要难过。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是会有独到的目光和睿智的头脑。他们不知道这些黑石头的意义,我们来告诉他们;他们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这样坚持保住这片小山坡,我们来带着他理解;他们不懂得除了挖掉制肥还能用这些石头做什么,我们来指明一条通向远方的路。我始终坚信,未来会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理解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支持我们的探索;而科学与理性,一定也可以冲破短视与不可持续发展的束缚。未来很远,未来也很近。加油。(视频引自 )感谢阅读。收集资料不易,原创更是艰难,所以不要脸的说一声:欢迎打赏。延伸阅读:1.如何平衡GDP与科研:贵州瓮安挖掉6亿年的寒武纪化石考察点?()2.如何以地质学的角度游览地质公园?()3.4.------------------------------------------------------部分参考文献:【1】朱茂炎. 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 来自中国的化石证据[J]. 古生物学报, ): 269-287.【2】Yuan X, Xiao S, Taylor T N. Lichen-like symbiosis 600 million years ago[J]. Science, 24): . 【3】赵丽君, 吴慧珍. 关岭海生爬行动物群研究评述[J]. 地质论评, 3.【4】王立亭. 胡氏贵州龙 (Kueichousaurus hui) 的产出层位及时代讨论[J]. 贵州地质, ): 209-212.【5】杨瑞东. 兴义顶效贵州龙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讨论[J]. 贵州地质, ): 35-39.【6】郝维城, 孙元林, 江大勇, 等. 盘县动物群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817-823.【7】赵元龙, 黄友庄. 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早, 中寒武世三叶虫[J]. 古生物学报, ): 216-223.【8】赵元龙, 黄友庄, 龚显英, 等. 凯里动物群与我国早期后生动物演化的初步研究[J].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Yin Z, Zhu M, Davidson E H, et al. Sponge grade body fossil with cellular resolution dating 60 Myr before the Cambria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E. 【10】王永栋. “远古生命与现代途径” 研究的盛大聚会——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J]. 古生物学报, 4.【11】密文天, 范昱. 贵州瓮安磷矿岩石学及沉积序列研究[J]. 中国矿业, ): 51-54.【12】张伟, 杨瑞东, 任海利, 等. 贵州瓮安震旦系灯影组磷矿沉积特征[J]. 地质与勘探, 2015 (2): 238-245.","updated":"T18:07:1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74,"likeCount":31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2:07:1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eaf62bbd4a7acf49bbf719d96ab277a3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74,"likesCount":310},"":{"title":"【地质时弊之三】“脚臭盐”背后:地质角度的意料之中,还是责任不落实的情理之外?","author":"cloudycity","content":"1.“脚臭盐”的来源——该井盐矿的地质背景河南省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盐类资源基地,是河南平顶山市叶县的盐矿资源(出处:)。叶县地处平顶山市以南,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南华北盆地、舞阳凹陷,是一个地质历史时期里保持缓慢垂直沉降的区域。在其下第三系(古近系)的核桃园组地层里,发育有大量的蒸发岩,埋深普遍在两千米左右。蒸发岩地层是古达盐湖留下来的重要遗产,其中包括石膏岩、盐岩、钾盐(该地有没有存个疑)等重要的蒸发岩资源,对于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蒸发岩的延伸阅读:舞阳凹陷的古近系地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有机成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