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互勉用放进在古文中怎么说怎么说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浅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尝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尝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2015年中考复习
古诗词默写及赏析2 - 副本
2015 年中考复习古诗词默写及赏析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默写练习(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个人的痛苦遭遇而心忧天下,从而使得诗的境界有了质的飞 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填空。 (1)《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个人的痛苦遭遇而心忧天下,从而使得诗的境界有了质的飞 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鲜明地表达了戍边将士苦中作乐的豪迈情怀。 (3)杜甫,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于“安史之乱” 期间写下了著名的组诗“三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集《杜工部集》 是以_________________来命名的。 (4)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作者发出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 心的那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 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默写练习 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3、子美;少陵野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官名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默写练习 答案: 1、唐 岑参 高适 2、咏雪 送别 惜别 3、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5、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互相映衬,色彩鲜明。 6、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7、赏析: 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颖别致,想象丰富,创造了出富有诗意、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 人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8、答: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钱塘湖春行》阅读题 参考答案: 1.孤山寺;白沙堤;春;早春喜悦 三四对仗 2.“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 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 之有理即可。 3. 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4.C 5.D 6.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 爱之情。 7.示例: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 柔嫩,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雁门太守行》阅读题 参考答案: 1、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答: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城内将士披坚执 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 一 “压”字,写敌军来势凶猛,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3、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 心。 《赤壁》阅读题 答案: 1、答: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4.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 感情表达更含蓄。 5、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周瑜 。 诗人杜牧和 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 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杜牧《泊秦淮》答案: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 滩。 4.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夜雨寄北》阅读题 答案: 1、杜甫、李商隐 ; 2、①何时能够 ②再 回叙; ; 3、D;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分) 7、2 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 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8、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9、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长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阅读题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 分) 答: 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 分) 答: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答案: 1.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 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渔家傲》 阅读题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 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 表现出一种 的 艺术风格。 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 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答案: 1. (2 分)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 1 分,意对即可) 2.(2 分)B 《相见欢》阅读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2.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 分) 3.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4.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1、答案: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比喻和情景交融。3.表现 词目睹残月 想起故产惆怅、寂寞 写 词 愁4.词 运用比喻 修辞手 肠百结难 排遣 情抽象 愁绪比喻 具体 丝线 形象《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 22――23 题。(共 4 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下列各 项中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与江南一带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 “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边将士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管奏鸣,生活很有情趣并不艰苦。 2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 的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简析理由。(2 分) 22. D (2 分) 23. 答案示例一:喜欢前一句。这个词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 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和他们因为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非常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示 例二:喜欢后一句。这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 年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效命,为人民效力。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5 分) 9.造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析。(6 分) 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 (5 分)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寒风萧瑟,满目荒凉,(2 分)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 充满肃杀之气(2 分)的边塞战地(1 分)风光画面。 9. (6 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2 分) “燕然未勒”指战争没有取得胜利,“归无计”指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2 分)(既希望 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 浓重乡思,(2 分)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10.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 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并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 ,三是 。【《渔家 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article/yuedudaan.htm。 (2 分) 11.请谈你对本词核心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理解。(2 分) 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 10、边声四起;孤城落日。(2 分) 11、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虽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 返,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意对即可,2 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 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 5、“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 情感;词中“ ”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无 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 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 【参考答案】 1、夕阳 落花 归燕 感时伤春 以景传情 2、两句话(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 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3、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 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4、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 径独徘徊。5、孤寂伤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 6、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 登飞来峰(6 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1.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 “ ~云 ” 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 喻 ① ,指当时的 ②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眼前的 ③ 。 (3 分)2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 , ”①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 、 ②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 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又与苏轼诗“ , ”③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 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 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 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常被人们用着座右铭。 (3 分) 21.①奸佞的小人 ②保守势力 ③困难、障碍、挫折 ②拨云见日、高瞻远瞩 ③不识庐山22.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这首诗中, “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对即可)《江城子 密州出猎》阅读鉴赏附答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疯狂, 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 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为了酬报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情, 亲射虎,看孙郎。 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痛饮美酒, 心胸开阔, 胆气更为豪壮。 鬓间虽已染白霜, 那又有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手持符节前往云中, 何时朝廷才能再遣冯唐?(召我奔赴 战场) 会挽雕弓如满月, (到那时,)我定将手中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 西北望,射天狼。 朝着西北方, 射杀犯界的天狼。 主旨: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的描写,表达作者渴求重用、报效国家的 感情。 1. 背景。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时任密州知州,写 下了这首出猎词。2.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 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江城 子 密州出猎》阅读鉴赏附答案】《江城子 密州出猎》阅读鉴赏附答案。 ●全文 ▲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 象。 ▲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孙郎 (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 “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 尚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 ,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 ▲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要赏析。 答: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阙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亲射虎,看孙郎),下阙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 来。(只要从“外在形象”和“内在感情”两方面回答即可。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 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 来犯之敌。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 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 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的形象, 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法预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 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 回归无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 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主旨:此诗抒发了将士们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一、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延伸: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 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边塞风光: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 里凝” 将士心情:4、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渡阴山。”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 梦来” ●全文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 感情沉郁。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 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既有卸甲归田的惆 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既渲染了 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的下片抒情, 将军白发征发泪”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 的情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词中“异”景异在哪里? “异”:①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塞下奇异的声音如“四面边声连角起” ③战事紧张,戒备森严如“长烟落日孤城闭”。表达了词人是思乡之情。 ▲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四面边声连角起。 ▲本词中“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的塞下之声让你联想到什么? 边塞之声让我们联想到边塞的荒凉、 战事吃紧的肃杀以及入夜后悠悠羌管声中流露出的乡恋 之情、归心似箭的感伤之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 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 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_______时的生活和心情。 ②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当前位置: 主页 & 初中阅读网 & 诗歌阅读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2013 柳州市中考) 时间: 22:36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文章来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 (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 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 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2)抒发了 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的寓意是什么?(2 分)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2 分)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 分) 2.示例: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不要怕困难、挫折。(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浮云”的寓意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一说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2.《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 瞩、不畏困难的心怀。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 “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 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此外,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 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答案 老夫聊 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来源:雨露网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6.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D )(4 分)A.这首词上阙叙事,描写了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下阙抒情,表达自 己希望报国守边的愿望。 B.这首词词调铿锵有力,造成一种粗犷、高远的氛围,一洗绮罗香 泽之态,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之作。 C.这首词善用典故,词人以孙权和魏尚自比,表达出杀敌报国的豪 情壮志。 D.末句运用比喻。“天狼”指造成宋朝边患的西域和辽国。 17.这首词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4 分) 表现作者老当益壮,乐观豪放的精神。[答案] 老当益壮,乐观豪放的 英雄形象。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4、 “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 ,显示抱负不凡。 之情。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5、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 6、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7、这首词用一个“ 属 抒发了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 之“狂” ;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 。8、说说“遣冯唐” “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 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 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 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 犯之敌。 4、看孙郎,亲射虎 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6、挽弓劲射的英雄 自 8、词7、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人以魏尚自比, 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 A (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 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 承上启下的功能。 ) 1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13.这首词气势豪迈,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的“狂”是实写 是虚写 。 (3 分) ,下片的“狂’14.下片两个注解处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 分) 【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整理12.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意同即可)13.出猎(或打猎) ; 征战杀敌的愿望(共 3 分,答对一空 2 分,答对两空 3 分)14.①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②表达 了作者要尽全力抵御外敌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每点各 2 分)言之 成理即可得分。 23.“老夫聊发少年狂”起笔不凡,请自选角度对其中的“狂”字进行 赏析。(2 分)2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在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2 分) 23.示例一:一个“狂”字,将一个外表神气、英武自信的太守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示例二:一个“狂”字,把太守的宝刀未老、壮志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示例三: “狂”字总括全词,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作者志在报国的英气和豪气。 (六处加点短语答出任意两处即可得 2 分,大意对即可;共 2 分) 24.运用典故;委婉含蓄表达了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情感。 (分号前后各 1 分, 共 2 分) 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射杀西北来犯的敌人(西夏)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意为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 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 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 答: 4.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 转朱阁,低绮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略 4。问天 问月 问人生 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 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 是 。(2 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 分) ① “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的 “何事” 表达的情感: ②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 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 要答对一点即可)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 分)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 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 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1)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4 分)(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参考答案】(1)【答案】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 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2)【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 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1)“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2)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4 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 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 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2)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 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 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 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1.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1 分)2.“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作者)《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的意思感慨。(2 分)3.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1 分)参考答案:1.词牌名题目 2.杜甫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 分)答:5.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 分)答:6.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 分) 【参考答案】4.(1 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5.(2 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 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 1 分,满分 2 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若照抄原文,不得分)6.(3 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 懑之情 (若只答“借古讽今 “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 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 2 分, 答出两点得 3 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九上) 【原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 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 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 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 “醉里 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 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 “梦回吹角连营” , 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 是指烤牛肉。 “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 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 给养充足, 官兵同甘共苦, 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 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 以鼓舞斗志。 “沙场秋点兵” , 只用五个字, 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 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 点兵授令的形象。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弓如霹雳弦惊”, 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 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 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 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 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可 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 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 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 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中考预测】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 奈、悲愤。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收 复中原,统一国家。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 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 分,写一个得 1 分)两个 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7.这词首融梦幻(梦境、理想)与现实------分 隔线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问题。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1)儒家经典 (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1)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向那北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 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 bNetc oo co .Net 组 卷& 2)人难免有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 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___________之意。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的 不幸比喻为___________;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___________。 2.尾联以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在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___________情感。 答案:1. “经书”或“儒家经典”或“读书做官” ;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如同水中雨打的 浮萍。 2.议论;爱国。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 生动荡不安, 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 坎坷遭遇。 3.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崇高的民族气节。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潼关路 ‖……做了土‖……百姓苦。第一层:描写了握关的险要形势。第二层:写作 者的感慨。第三层:归结全将主旨。 2.对偶。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地形,一句写山,一句写河,也是“山河表里”之意。 3.“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 疾苦生活的同情。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 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3、本曲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答案: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 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 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3.张养浩 元 散曲 曲牌名(2 分)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分) 5、“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 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3 分)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7)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8)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9)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这首曲的作者是 。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 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 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3 分) (11).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 分) 答案: 6、“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 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7、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 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8、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 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非常精辟。 9、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 的同情。 10. (3 分) 张养浩 聚 怒 11. (2 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 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二: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D(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一个朝代兴起, 往往大兴土木, 修建豪华宫殿, 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故云“兴, 百姓苦”。 (意近即可)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 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4、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地势?作用是什么?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吕,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 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作用:A 引发历史兴亡之感慨。B 极言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 朝仍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突出主题。 5、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议论针对什么事实而发? 历代王朝兴亡更替,“宫阙万间”修又毁,毁又修,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6、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三: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并答题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 。②归 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答: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 波涛呼啸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 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 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 好?请说出理由。 答:“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 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 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 要。 6.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答: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 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 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 含意深邃丰富, 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 染力。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 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 40、(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三四句借42、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 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 字以内) 【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整理 39、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40、⑴、略(言之有理即可)⑵、略(言之有理即可) 41、离愁;志愿(或志向)。 42、略。 10.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 分)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11.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 者怎样的心志?(2 分) 10.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2 分,每空 1 分) 1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 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 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2 分) 5.“落红”在这里比喻 (1 分) )(2 分)6.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参考答案: 5.(1 分)自己 6.(2 分)B 15、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 的人提 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 1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参考答案: 15、C 16、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 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6.(1 分)【答案】龚自珍 (有错不给分) 【解析】考点:文学常识――作者 思路:这种题一定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龚”不要写错) 7、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 分) 7.(2 分)【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 “离愁”。(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点:句子中的词语分析 思路: 画线句子的中心词是“离愁”,但是要注意前面的“浩荡”表现出来的“宽阔无 边”,后面的“白日斜”则是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离愁”心情。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 分) 8.(3 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 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 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 1 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 1 分,答出总体评价给 1 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考点:诗文名句赏析 思路:名句赏析题一般要从“方法(比喻)、情感(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 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 评价 (语言生动形象, 内容蕴涵哲理, 格调昂扬向上) ” 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评价。 译文 (人名)。(1 分)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 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 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 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 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 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 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 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 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 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 50 岁),无从 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 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 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 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 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 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 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 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全诗移情于物, 形象贴切, 构思巧妙, 寓意深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常重要用古文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