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和一个()的和,用()法

袋中装有除数字不同其它都相同的六个小球.球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1)从袋中摸出一个小球.求小球上数字小于3的概率,(2)将标有1.2.3数字的小球取出放入另外一个袋中.分别从两袋中各摸出一个小球.求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要求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求解)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袋中装有除数字不同其它都相同的六个小球,球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1)从袋中摸出一个小球,求小球上数字小于3的概率;(2)将标有1,2,3数字的小球取出放入另外一个袋中,分别从两袋中各摸出一个小球,求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要求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求解)
(1)(2)
解析试题分析:(1)小于3的有1、2,所以概率为;(2)由题意得,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以下几种可能:1+5,2+4,2+6,3+5,总共有四种可能,那么所有可能有3×3=9种可能,所以概率为.考点:概率运算点评:该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事件概率的计算,即用符合要求的事件比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科目:初中数学
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3个小球,分别标有数字-2、3、-4,这些小球除所有标数字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小明从中任意摸出一球,所标数字记为x,另有4张背面完全相同,正面分别标有数字3、-1、-4、5的卡片,小亮将其混合后,背面超上放置于桌面,并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的数字记为y.(1)若以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求点A(x,y)落在第二象限的概率(要求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求解)(2)小明和小亮做游戏,规则是若点A(x,y)落在第二象限,则小明赢:若A(x,y)落在第三象限,则小亮赢,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3个小球,分别标有数字-2、3、-4,这些小球除所有标数字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小明从中任意摸出一球,所标数字记为x,另有4张背面完全相同,正面分别标有数字3、-1、-4、5的卡片,小亮将其混合后,背面超上放置于桌面,并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的数字记为y.(1)若以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求点A(x,y)落在第二象限的概率(要求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求解)(2)小明和小亮做游戏,规则是若点A(x,y)落在第二象限,则小明赢:若A(x,y)落在第三象限,则小亮赢,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科目:初中数学
题型:解答题
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3个小球,分别标有数字-2、3、-4,这些小球除所有标数字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小明从中任意摸出一球,所标数字记为x,另有4张背面完全相同,正面分别标有数字3、-1、-4、5的卡片,小亮将其混合后,背面超上放置于桌面,并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的数字记为y.(1)若以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求点A(x,y)落在第二象限的概率(要求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求解)(2)小明和小亮做游戏,规则是若点A(x,y)落在第二象限,则小明赢:若A(x,y)落在第三象限,则小亮赢,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当前位置: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二
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进行了题为《中法伙伴关系:一个为了和平和进步的雄心》演讲时提到:“中国希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国希望能够加强人权,加强自由、民主,而且做出承诺,要批准公民和政治权利的公约。我深信在这样的做法当中,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贵国继续思考,……也可以成为中国迈向民主和人权的一个很好的启发。”请回答:(1)试归纳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并据此指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6分)(2)材料二中“一些法国的信念”主要指什么?(3分)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这些“法国的信念”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5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中国应如何借鉴“法国的信念。”(3分)
(17分)(1)“分权与制衡”。(2分)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可以答为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提供理论基础。)(4分)(2)信念: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3分)。影响: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5分)(3)启蒙思想倡导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崇尚科学等思想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分)
康德:①代表作:《纯粹理性的判断》②主张:A强调人的重要性,同时坚持人自律B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康德的人文主义观点:1、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论述艰深,思辨性极强,形成了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哲学体系。2、就启蒙运动的思想层面来说,他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其经典表述是“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3、他继承和弘扬了法国的启蒙思想,承认“人生而自由”,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道德的作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显然,他在继承了智者学派以来的人的重要性的同时,兼容和发扬了苏格拉底的人的道德哲学,这是他在人文主义方面所作的贡献。
启蒙运动历史影响:①对欧洲: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空前解放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②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③对世界: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康德是一位有着苏格兰血统的皮匠的儿子,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个虔诚的教徒家庭,并在这个天光阴暗、单调乏味的滨海小镇度过了他漫长的一生。 康德16~22岁时就读于柯尼斯堡大学,在温文尔雅的学校气氛和平静如水的环境中学习牛顿的物理学和沃尔夫哲学,这使他对生活的态度更加严肃。他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博士学位后成为母校的一位低级教师。此后他潜心自然科学研究,教学著书,声望日隆,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不同于牛顿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在自然科学界引起轰动。1770年后,他转向哲学研究。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和严肃的生活态度成为他哲学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使他热切地感到有必要巩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而随着统治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和新型现代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出现,更使他迫切地感到需要为人们建立一个最完善的道德法则世界。 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的钻研终于使他于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一巨型哲学著作。在这部最重要的著作中,康德承担了为数学和物理学的严密性和确定性辩护的任务,他高举理性的火炬,猛烈地批判了长期以来弥漫于欧洲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以及桎梏人们思想的封建神学,以至于在这次批判之后,“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经被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1788年,康德发表《实践理性批判》,论证宗教信仰的合理性,证实道德法则的理性的确定性和普遍性。在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详细论述了他的美学理论。 这三部被人们誉为“三大批判”的哲学巨著以尖锐激烈、富于挑战性的言辞在极广阔的领域内提出一系列有独创性的见解,形成了康德“真”“善”“美”的庞大批判哲学思想体系,在德国哲学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将自古希腊泰利斯开创的西方哲学推向了辉煌灿烂的高峰。 《纯粹理性批判》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被认为是最难读懂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译本分别于1957年由三联书店和196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蓝公武。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本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本书分为篇幅很不相称的两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其中“先验原理论”为全书的关键和主体,同时也是最难阅读的部分。 18世纪的欧洲哲学界,认识论问题占据突出的地位,并形成了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和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两大认识论派别。康德认为认识论问题如不解决,哲学只能在歧路上徘徊。他首先批判了当时欧洲流行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唯理论,指出莱布尼茨认为不需要感觉经验,仅凭人类的理性思维便可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可以达到真理,是“独断”和荒谬的。康德坚决认为人的心灵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莱布尼茨代表的旧形而上学是虚伪的。康德同意休谟的看法,认为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但他也批评了休谟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这实际上是否定科学知识。康德意识到了争论双方都有片面性,在批判双方错误的同时,也指出双方的说法都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康德的观点是,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自于理性。依康德的这一观点,人类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觉经验,这些经验是混乱零散的东西;另一个是人类头脑中先天固有的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认识能力。人类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对感官提供的后天经验进行整理,才能形成科学知识,因此人们头脑中任何一个科学知识都是这两方面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人类是如何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呢?康德指出,人类的理性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并且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康德认为,即使人的感官没有任何实际对象,“时间”和“空间”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中。当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我们体验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一连串处于“时间”和“空间”形式中的过程,人们运用“先天的”思维形式对这一过程混乱零散的感觉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人们才能获得感性认识。所以只有从人类的立场,才能谈到空间与时间,它们不可能离开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属于人类的条件,是人类感知的先天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康德进一步指出,人们通过“时间”与“空间”形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感性只能认识直观材料,不能算科学,还必须经过更高一级被称为“知性”的人类思维活动。而“知性”则是运用范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康德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所以必须将两者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他把“知性”自身规定为包括统一性、多数性、必然性、偶然性等12个概念或范畴,“知性”活动把这12个概念或范畴运用到直观形式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中去,使这些材料具有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才能形成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科学知识。与“时间”和“空间”相同的是,“知性”也不从自然界中得出它的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加于自然界,所以正如康德所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 最后,康德指出,人类通过“知性”获得的科学知识,仅仅是对“现象界”的认识。而“现象界”中的东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能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要超出“现象界”的认识,进一步把“知性”的各种知识再加以“综合”“统一”,把它们整理成无条件的、绝对完整的知识,这是人最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力,叫“理性”。康德认为“理性”企图达到最完整、最高的统一体:灵魂、世界和上帝。康德把这三个统一体称为“理性的理念”,这些理念都是“现象界”之外的,康德把它们称为“自在之物。”康德断言说,“自在之物”是超经验的,不属于人的认识范围,因而不能用“知性的概念”去认识。然而,当“理性”去追求“理念”时,却又必须运用“概念”“范畴”去认识他们,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自相矛盾。康德把这一矛盾称为“二律背反”。康德利用形式逻辑的归谬法来论证“二律背反”,即事先肯定命题的反面,然后论断它不可能,以此推翻对立的反命题,来证明正命题是正确的,从而证明理性要求超出“现象界”范畴,去达到最完整、无条件的“自在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的。至此,康德完成了他的认识论学说体系,并骄傲地声称,他在哲学界中完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在认识中不是心灵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灵,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理性是无能的,“自在之物”是人的认识根本达不到的,是不可知的。在人的认识所达不到的领域,应当留给宗教信仰。正如康德所说:“我发现必须否定知识,才能给信仰保留地盘。”
更多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论据的是
A.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
D.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18分)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在各地设置场务,收取商税。市的地位又仅次于镇,有些市也设置行政机构。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黄池镇(今安徽马鞍山)和沙市(今属湖北)是从属于州县的镇市,却发展为商旅萃聚的贸易中心,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由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频繁,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观。 ——摘编自邓广铭等《宋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镇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发展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材料二 在此期间, 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5万人, 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 从总人口的1.1% 上升为 6.6%. 至1949年增至5766 万人, 从占总人口 5.1% 上升至 10.6%。……从 “五口通商”始, 至甲午战争前, 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皮麻生《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材料三
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比较表
增长率指数
增长幅度①
增长幅度②
——摘自周一星《八十年代中国城市化的若干新动向》(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
B.人文主义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C.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D.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热门试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两个∑∑求和用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