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管轻度扩张严重吗梗阻是什么病,严重吗

阻塞性黄疸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疾病定义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病史
30岁以下以为多见,而中年(40岁以上)有右上腹绞痛或黄疸史者多见为CBD结石阻塞性黄疸或肿瘤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有明显波动者应考虑到肝内外梗阻;阻塞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见皮肤瘙痒,而性则较少见。肝外阻塞性黄疸较深,体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
TSB:阻塞性黄疸肝内梗阻一般少见&171 umol/L,阻塞性黄疸肝外梗阻可达256.2-513 umol/L,且少有波动;阻塞性黄疸AKP:肝外梗阻或高较明显,恶性梗阻更为明显;阻塞性黄疸ALT:梗阻性一般&5000U,而肝细胞性多&5000U;阻塞性黄疸严重时排出明显减少;粪便可呈陶土色。
阻塞性黄疸病因
任何原因,只要使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黄疸
一是良性的病因,像是最常见的
(1)或(Mirrizzi’ syndrome)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无法排入。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3) 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
(4)其他如罕见的出血(hemobilia),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等。
另一是恶性的病因,如
(1)胆管本身或的恶性肿瘤()
(2)胰脏头部癌
(3)──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4)栓塞子(tumor thrombus)堵住胆管─ 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
(5)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阻塞性黄疸发病机制
阻塞性黄疸疾病症状
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 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而多有搔痕。因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而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原减少或缺如。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 胆固醇 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皮肤黄色 疣 、
、 等:癌性阻塞者尚可出现
Courviosier征。
阻塞性黄疸疾病病理
病理学检查可见汇管区和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阻塞性黄疸易发人群
多见于肝病患者。
阻塞性黄疸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 ; ; ;
阻塞性黄疸诊断鉴别
(一)诊断要点
对于肝癌诊断已明确的患者,本病的诊断不难,肝癌患者出现皮肤、、小便,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或未见皮肤、巩膜、小便黄染,仅有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即可诊断。血中结合显著升高,阳性,见,大便呈白陶土色,为阻塞性黄疸;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以结合性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鉴别诊断
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须与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鉴别,肝癌的黄疸常有病史,出现于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胀痛,多有血AFP浓度升高;而胆管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壶腹肿瘤多无肝炎、肝硬化病史,仅以无痛性进行性黄疸为首发症状,血AFP浓度多正常,腹部、CT、MRI、PTC(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ERCP()。核素、等检查有助于以上疾病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实验室诊断
生化学和免疫学的癌瘤标志,如癌胚抗原(CEA)、、、α1抗胰蛋白酶等,有助于癌性阻塞的病因诊断,但均非特异性。血液:血清转氨酶一般无明显增高,在伴有继发性肝细胞损害时可轻度或中度升高;明显增高,在完全性胆道阻塞时,可达510/μmol/L(30mg/dl)以上,其中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黄疸常呈进行性加深,但由壶腹癌所致者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胆汁酸和脂蛋白-X(LP-X)等均有显著增高。尿:加深,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在胆道完全阻塞时,可消失。
阻塞性黄疸影像诊断
腹部X线平片、胆囊和胆道、腹部B超和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均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阻塞性黄疸治疗用药
肝泰乐 ; 益肝灵 ;三磷酸腺; 茵陈 蒿汤加减;隔下 逐瘀汤 加减; 茵陈术附汤 加减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的病因那些情况会被误认为黄疸
有一种称为胡萝卜素血症(carotenemia),是因为摄取胡萝卜素太多或甲状腺功能不足,看起来皮肤黄黄的,但不是真的黄疸,必须加以区别。另外,居住在海边的居民,常因与风吹之故,部有黄红之,会被误认为巩膜呈现黄疸。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诊断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优势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来自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的88例门诊或住院的胆道结石、壶腹肿瘤、胰头癌、胆管癌及炎症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分布为36~5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对其分别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并且同时参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①根据梗阻程度、部位的不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胰管不同部位的显示率也有也有区别,大&为55.6%~100%;②梗阻扩张的胆管影像表现也有差异,其图像分别呈树枝状、藤条状、腊肠状改变;③梗阻一端呈倒置杯口状、环曲状、乳头状、串珠状、鼠尾状;④本次研究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2%。结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低位胆系梗阻性疾病定位非常准确,准确率达到100%;结合所得到的图像对胆结石的定性诊断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对其它部位的病变、诊断定性还有待评价。
作者单位: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放射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425006
  【摘& 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记录相关诊断资料,回顾性分析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定位和定性的准确率情况。结果: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MRCP定位准确为144例,准确率97.3%,良性病变的定性率为82.1%,恶性病变的定性率为84.8%。结论: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价值非常高,具有非常高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部分能很好的替代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作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胆道梗阻;价值
  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简称MRCP)是一种高效的临床检查方法,具体无创伤、多方位成像、勿需造影剂、简捷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影像学检查中,有着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2]。为探讨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价值,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胆道梗阻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6.2&3.5)岁,1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另外有4例患者进行ERCP检查。
  1.2方法
  对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记录相关诊断资料,回顾性分析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核磁共振仪为GE公司生产的l.5T超导型,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检查前患者需禁食禁饮8h以上,检查时保持仰卧静止姿态,使用躯体相控阵表面线圈,另加呼吸门控、脂肪抑制、流动补偿、图像预饱和等常规技术,采用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的扫描序列。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MRCP定位和定性的准确率情况。
  1.4 统计分析
  将所得的全部数据录入设立的excel表格中,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 &s)对数据计量资料来表明,用&2检验来表明计数资料,当P值<0.05时为,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1.MRCP胆胰管检查的显示情况
  经检查20例患者未显示出胆囊,占比13.5%,其中10例患者曾行胆囊全切术,6例患者经诊断为胆管和胆囊癌浸润,4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36例患者为肝外胆管显示,12例不显示患者为胆囊或转移癌浸和肝外胆管癌肿,32例患者胰管显像。
  2.2.MRCP显示患者胆系扩张状况和形态情况
  148例患者均显示出了梗阻部位以上的胆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症状,肝门出现胆管梗阻时,MRCP检查显示为2-3级的肝内胆管,梗阻远端胆管显影,患者扩张的胆管形态为软藤状、枯枝状、腊肠样等。
  2.3.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MRCP定位和定性的准确率情况
  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MRCP定位准确为144例,准确率97.3%,良性病变的定性率为82.1%,恶性病变的定性率为84.8%。见表1。
  3. 讨论
  胆道梗阻是一种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急性期死亡率非常高,且极易诱发病变。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胆管相关疾病,对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3]。胆管结石等胆管相关疾病易引发胆管堵塞,胆汁不能正常排泄,进而出现细菌感染等症状,引发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大肠杆菌等肠道系统常见病菌,这些病菌可以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途径进入发病部位,从而引起急性感染,从而致使感染的胆管周围黏膜发生炎性病变,胆管阻塞进一步加重,内在压力逐步升高,胆管代偿性的不断扩张,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4]。
  MRCP检查显示出的梗阻部位的形态和原发病的关系[5]:MRCP梗阻部位的表现和ERCP和T型管造影表现出的图像非常类似。患者胆管内部结石情况常常表现为官腔内梗阻处为倒杯口状或圆型充盈缺损情况,本研究中,表现为此类现象的患者为8例。其中,肝门部位的胆管癌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软组织阴影或肝门部位充盈缺损,胆管近端出现扩张,远端为正常或变细;胆总管的下段癌的临床表现为鼠尾状或截断症状,部分较小突向腔内部生长的胆管癌肿则表现为胆管腔内充盈缺损;患者胰头癌的临床表现为截断现象和鼠状症状,清晰可见胰管扩张症状;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患者表现为胆总管下段为细线状或鼠尾状。本研究表明,148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MRCP定位准确为144例,准确率97.3%,良性病变的定性率为82.1%,恶性病变的定性率为84.8%。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价值非常高,具有非常高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部分能很好的替代ERCP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丹江,姜燕红,刘敏,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结合常规MRI对胆胰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张海燕,宋鹏,郭顺林,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联合高分辨率弥散加权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3]郑宁,姜山,齐先龙,等.MRCP联合BTFE序列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肝胆胰外科杂志,):135-137.
  [4]朱林林,王一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超声内镜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系统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54-159.
  [5]张继军,苏明,邱晓丽,等.64层螺旋CT、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疑诊为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2-14.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胆胰血管外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