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火旺虚实夹杂证会长痘痘吗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真虚假实和虚实夹杂的区别
 来源:&&   |
【提问】真虚假实和虚实夹杂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学员,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1.真虚假实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老年或大病、久病,气虚推动无力而出现的即属此类。此时虽有实证,但此实证多以虚象为起因。而虚实夹杂是指凡虚证中夹有实证,实证中夹有虚证,以及虚实齐见的,都是虚实夹杂证。正气不足属虚,邪气亢盛属实,二者同时出现即为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多是虚证和实证并见,可能彼此并无因果原因。
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故说:&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一定的程度所导致的事物内部阴阳双方本质属性的改变。如果说阴阳的消长是事物的量变过程,而阴阳的转化就是事物的质变过程。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转化,则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已相互倚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如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理,极则必变&。其中之&重&、&极&、&甚&,则均是事物内部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因素和必要条件。而就阴阳转化的形成和速度而言,则又有渐变过程和突变过程之不同。
★问题所属科目:---理论
上一篇:下一篇: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湿热天气易致皮肤问题 专家称长痘并非都因上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湿热天气易致皮肤问题 专家称长痘并非都因上火
&&湿热天气易致皮肤问题 专家称长痘并非都因上火.doc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虚实夹杂证类
作者:赵东奇|发布时间:|浏览量:205次
5.1气虚夹实证
泛指气虚兼夹痰湿、水饮、瘀血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气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1.1气虚发热证
正气亏虚,阳气浮动,以日久低热,劳累更显,食少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虚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气虚痰结[阻]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气虚而痰浊留结脏腑形体,以气短乏力,咳喘咯痰,神识昏蒙错乱,肌肤不仁,瘿瘤瘰疬,苔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各种证候。
5.1.3气虚湿困[阻]证
正气亏虚,湿邪困阻,以食少气短,神疲困倦,头身沉重,或腹胀腹泻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4气虚水停证
正气亏虚,水液停聚,以气短,神疲乏力,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5气虚寒凝证
气虚血行不畅,寒邪侵袭,以神疲气短,手足不温,肢体麻木冷痛,或挛急不舒,或妇女经行腹痛,经色紫暗,舌淡苔白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6气虚气滞证
正气亏虚,运行无力而气机阻滞,以神疲,气短乏力,胸腹胀闷窜痛,舌淡,脉弦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7气虚血瘀[凝]证
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以面淡而晦暗,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8气虚外感证
素体气虚,卫表不固,感受外邪,以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脉浮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血虚夹实证
泛指血虚兼夹寒痰、风热、瘀血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血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2.1血虚挟瘀证
血虚而又有瘀血内阻,以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刺痛固定,妇女月经量少色紫暗,或有血块、经痛经闭,舌淡紫或有斑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2血虚挟痰[痰阻]证
血虚而又有痰浊内阻,以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咳吐痰浊,或神识昏蒙错乱,或肌肤不仁、瘿瘤瘰疬,苔腻脉滑等为常见证的证候。
5.2.3血虚寒凝证
血虚而又有寒邪凝滞,血行不畅,以面色淡暗,头晕眼花,唇舌紫暗,手足不温,局部冷痛麻木,或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紫、经血夹块、经痛经闭,苔白脉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4血虚外感证
素体血虚而复感外邪,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心悸头晕,舌淡脉浮等为常见症的候。
5.2.5血虚风袭证
素体血虚,复受风袭,以面白无华,唇甲淡白,皮肤干燥、瘙痒、脱屑,颜面麻木不仁,口眼咽斜,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6血虚内热证
血虚而气无依附,浮动而发热,以面目无华,舌淡脉细,而又有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5.3阴虚夹实证 ,
泛指阴虚兼夹实热、水湿、痰浊、瘀血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阴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3.1阴虚内热证
阴液亏虚,虚热内生,以低热不退,盗汗颧红,口干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虚热证
5.3.2阴虚火旺[炽][炎]证
阴液亏虚,虚火亢旺,以心烦失眠,口燥咽于,盗汗遗精,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或舌体、口腔溃疡,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虚火证
5.3.3阴虚阳亢证
阴液亏虚,阳失制约而偏亢,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虚阳偏亢[旺]证
5.3.4阴虚血热证
阴液亏虚,热迫血分,以低热颧红,心烦口渴,咽干痒痛,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斑疹,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5阴虚外感证
阴液亏虚,又感外邪,以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五心烦热,脉浮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6阴虚热郁[郁热]证
阴液亏虚,兼挟郁热,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口苦口干,胸胁胀闷灼痛,眩晕易怒,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而干,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7阴虚气滞证
阴液亏虚,兼气机阻滞,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胸胁、脘腹、头目胀痛,肠鸣矢气,或嗳气太息,舌红,脉弦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8阴虚血瘀[瘀热]证
阴液亏虚,兼挟瘀血,以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午后低热,局部刺痛,或出血挟块、色紫暗,或舌有斑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9阴虚水停证
阴液亏虚,水饮内停,以肢体或局部水肿,小便短少,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0阴虚湿阻[困]证
阴液亏虚,湿浊阻滞,以低热盗汗,肢体困重,口腻食少,胸脘痞闷,舌红苔腻,脉细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1阴虚湿热证
阴液亏虚,湿热内阻,以低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小便淋涩灼痛,口苦口腻,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2阴虚痰热证
阴液亏虚,痰热内阻,以低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咳嗽,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闷或痛,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3阴虚痰湿[浊][阻]证
阴液亏虚,痰湿内阻,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胸闷,痰多质粘稠,肢体困重,口腻苔腻,或生瘰疬,舌质红,脉细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 14阴虚热盛证
阴液亏虚,邪热内盛,以发热烦躁,口干欲饮,午后热甚,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于结,或干咳咯血,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5阴虚毒盛证
阴液亏虚,而热毒、火毒、水毒等毒邪壅盛,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并有邪毒内蕴症状的证候。
5.4阳虚夹实证
泛指阳虚兼夹痰浊、水湿、瘀血、风寒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阳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4.1阳虚气滞证
阳虚失温,气机阻滞,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胸胁、脘腹胀痛,肠鸣,大便溏,尿清长,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2阳虚湿困[阻]证
阳气亏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肢体浮肿、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溏泻,食少腹胀,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迟而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3阳虚饮停证
阳气亏损,饮邪停聚,以畏冷肢凉,或咳嗽吐稀白痰,或眩晕,胸闷心悸,或脘痞,呕吐清水,或胁肋饱胀,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寒饮内停证
5.4.4阳虚水泛[停〕证
阳气亏损,不能温运、气化水液,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胀濡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为常见症的证候。
5.4.5阳虚血瘀证
阳气亏损,瘀血阻滞,以畏寒肢凉,肢体麻木,或痰废不用,或局部固定刺痛,肢体紫斑,出血紫暗夹块,舌淡胖或有斑点,脉沉迟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6阳虚痰凝[阻]证
阳气亏损,痰浊凝滞,以形寒肢冷,眩晕嗜睡,胸闷痰多,体胖身重,或瘿瘤、瘰疬、乳核不散,关节漫肿、僵硬、不热,苔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7阳虚寒凝证
阳虚失温,阴寒凝滞,以形寒肢冷,胸胁、脘腹、腰膝冷痛喜温,妇女月经后期、痛经、经色紫暗夹块,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8阳虚外感证
阳气亏损,复感外邪,以恶寒重,微发热,汗出恶寒更甚,面色huang(恍)白,骨节酸冷疼痛,四肢不温,声低,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5津亏热结证
津液亏虚,热邪内结,以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6正虚邪恋[留]证
泛指正气亏虚,痰饮、湿热、寒湿、余热等病邪留滞所反映的证候。因正虚与病邪性质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5.6.1气虚邪恋[留]证
泛指气虚而又有病邪留滞的证候。除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病邪不同而又兼有各自的特征。
5.6.2气虚毒滞[恋]证
泛指气虚而又有火毒、热毒、湿毒、虫毒等毒邪留滞的证候。除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毒邪不同而又兼有各自的特征。
5.6.3气虚余热证
正气亏虚而又有余热留滞,以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心烦懊?,神疲体瘦,气短自汗,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6.4正虚毒恋证
泛指正气亏虚而又有火毒、热毒、湿毒、虫毒等毒邪留滞的证候。因毒邪的性质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5.6.5正虚毒陷证
泛指正气亏虚,正不胜邪而致毒邪内陷,以神昏、谵语、动风、动血、气息微弱、二便失禁等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5.6.6阴虚邪[毒]恋证
泛指阴液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的证候。除有低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等阴虚见症外,因邪毒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
5.6.7血虚邪[毒〕恋证
泛指血液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所反映的证候。除有面、脸、唇、舌、甲色淡,肢体麻木,脉细等血虚见症外,由于邪毒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
5.6.8阳虚邪[毒]恋证
泛指阳气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所反映的证候。除有畏寒肢冷喜暖,尿清便溏,舌淡胖,苔白滑等阳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邪毒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
5.6.9阴虚余热证
阴液亏虚,余热未尽,以形体消瘦,低热或夜热早凉,颧红盗汗,心烦懊依,皮肤干燥,咽干口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6. 10正虚脓毒证
正气亏虚,脓毒壅滞,以患处肿痛,脓液清稀,疮口久不收敛,神疲气短,烦渴,舌红苔腐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7风热血[化]燥证
风热之邪损伤阴血而化燥,形体失其濡养,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目赤干涩痒痛,咽喉红肿干痛,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7.1寒凝阳虚证
阴寒凝滞,损伤阳气,以形寒肢冷,畏寒喜温,神疲,小便清长,大便清冷,局部冷痛,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阴盛阳虚[衰]证
5.7.2寒凝血虚证
寒邪凝滞,血液亏虚,以面色苍白紫暗,局部冷痛,形寒肢冷,或挛急不舒,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色暗,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8暑伤津气证
暑热侵袭,耗气伤津,以身热汗出,口渴多饮,心烦面赤,神疲气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干,脉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9邪热伤阴证
泛指火热、痰热等邪耗损阴津的证候。除有烦热,口渴欲饮,舌红,便于尿黄等阴津亏虚见症外,因病邪不同而又兼有各自的特征。
5.9.1血热伤阴[阴虚]证
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伤阴液,以身热面红,口舌干燥,耳鸣耳聋,神疲不寐,五心烦热,脉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9.2火热[热盛]伤阴证
火热炽盛,损伤阴液,以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9.3热盛伤津[耗液]证
火热炽盛,损伤津液,以发热,口渴吝饮,皮肤干瘪,眼眶凹陷,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侯。
5.9.4热伤营阴证
热邪深入营血,损伤营阴,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欲饮,斑疹隐隐,便结尿黄,舌绛,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0痰热阴虚[伤阴]证
痰热内盛,阴液亏虚,以胸闷咳喘,吐痰黄稠,或痰粘难咯,发热口渴,五心烦热,便结尿黄,舌红苔黄厚,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1血瘀风燥[盛]证
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化燥生风,以肌肤甲错,皮肤干涩脱屑、瘙痒,或眩晕,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余毒未清证
泛指毒邪未尽,以低热不退为主症,并因不同毒邪而症状有别。
5.12.1热毒伤血证
火热毒邪壅盛,损伤血液,以壮热口渴,便血尿血,或斑疹显露,或衄血、崩漏,便结尿黄,舌红绛,苔黄,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2热[火]毒伤阴证
火热毒邪壅盛,耗伤阴液,以壮热口渴,烦燥不宁,面赤唇焦,少汗或无汗,便结尿黄,舌红绛而干,苔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3余热未清证
邪热未能彻底清除,以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心烦口渴,便结尿黄,体瘦疲乏,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4余毒攻窜证
泛指毒邪未尽,走散流窜,以低热不退为主症,并因毒邪及其攻窜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别。
5.12.5余毒凝滞证
泛指毒邪未尽,凝滞不散,以低热不退为主症,并因毒邪及其和凝滞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别。
5.13实中挟虚证
泛指实证中兼挟有某些虚弱的症状。
5.14邪陷正脱证
泛指邪毒内陷,而正虚欲脱,以发热口渴,烦躁不宁,甚或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5内闭外脱证
泛指实邪内闭,而正虚欲脱,以发热,咳嗽气喘,或腹痛、里急后重,或二便不通,或心胸、脘腹绞痛,面白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TA的其他文章: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脑血栓、心肌炎、肝炎、胆结石、肝硬化...
副主任医师
擅长: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真心痛,各类中毒等病症。
擅长:冠心病,慢性胃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肾炎...
给赵东奇医生写感谢信!
把感谢送给他(10-1000字)
请挑选您想赠送的礼物!
给赵东奇医生挑选的礼物是!
阳光向日葵虚实夹杂证类
我的图书馆
虚实夹杂证类
5.1气虚夹实证
泛指气虚兼夹痰湿、水饮、瘀血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气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1.1气虚发热证
正气亏虚,阳气浮动,以日久低热,劳累更显,食少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虚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气虚痰结[阻]证
气虚而痰浊留结脏腑形体,以气短乏力,咳喘咯痰,神识昏蒙错乱,肌肤不仁,瘿瘤瘰疬,苔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各种证候。
5.1.3气虚湿困[阻]证
正气亏虚,湿邪困阻,以食少气短,神疲困倦,头身沉重,或腹胀腹泻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4气虚水停证
正气亏虚,水液停聚,以气短,神疲乏力,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5气虚寒凝证
气虚血行不畅,寒邪侵袭,以神疲气短,手足不温,肢体麻木冷痛,或挛急不舒,或妇女经行腹痛,经色紫暗,舌淡苔白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6气虚气滞证
正气亏虚,运行无力而气机阻滞,以神疲,气短乏力,胸腹胀闷窜痛,舌淡,脉弦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7气虚血瘀[凝]证
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以面淡而晦暗,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8气虚外感证
素体气虚,卫表不固,感受外邪,以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脉浮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血虚夹实证
泛指血虚兼夹寒痰、风热、瘀血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血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2.1血虚挟瘀证
血虚而又有瘀血内阻,以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刺痛固定,妇女色紫暗,或有血块、经痛经闭,舌淡紫或有斑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2血虚挟痰[痰阻]证
血虚而又有痰浊内阻,以面色萎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咳吐痰浊,或神识昏蒙错乱,或肌肤不仁、瘿瘤瘰疬,苔腻脉滑等为常见证的证候。
5.2.3血虚寒凝证
血虚而又有寒邪凝滞,血行不畅,以面色淡暗,头晕眼花,唇舌紫暗,手足不温,局部冷痛麻木,或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紫、经血夹块、经痛经闭,苔白脉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4血虚外感证
素体血虚而复感外邪,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心悸头晕,舌淡脉浮等为常见症的候。
5.2.5血虚风袭证
素体血虚,复受风袭,以面白无华,唇甲淡白,皮肤干燥、瘙痒、脱屑,颜面麻木不仁,口眼咽斜,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2.6血虚内热证
血虚而气无依附,浮动而发热,以面目无华,舌淡脉细,而又有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5.3阴虚夹实证 ,
泛指阴虚兼夹实热、水湿、痰浊、瘀血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阴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3.1阴虚内热证
阴液亏虚,虚热内生,以低热不退,盗汗颧红,口干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虚热证
5.3.2阴虚火旺[炽][炎]证
阴液亏虚,虚火亢旺,以心烦失眠,口燥咽于,盗汗遗精,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或舌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虚火证
5.3.3阴虚阳亢证
阴液亏虚,阳失制约而偏亢,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虚阳偏亢[旺]证
5.3.4阴虚血热证
阴液亏虚,热迫血分,以低热颧红,心烦口渴,咽干痒痛,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斑疹,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5阴虚外感证
阴液亏虚,又感外邪,以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五心烦热,脉浮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6阴虚热郁[郁热]证
阴液亏虚,兼挟郁热,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口苦口干,胸胁胀闷灼痛,眩晕易怒,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而干,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7阴虚气滞证
阴液亏虚,兼气机阻滞,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胸胁、脘腹、头目胀痛,肠鸣矢气,或嗳气太息,舌红,脉弦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8阴虚血瘀[瘀热]证
阴液亏虚,兼挟瘀血,以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午后低热,局部刺痛,或出血挟块、色紫暗,或舌有斑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9阴虚水停证
阴液亏虚,水饮内停,以肢体或局部水肿,小便短少,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0阴虚湿阻[困]证
阴液亏虚,湿浊阻滞,以低热盗汗,肢体困重,口腻食少,胸脘痞闷,舌红苔腻,脉细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1阴虚湿热证
阴液亏虚,湿热内阻,以低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小便淋涩灼痛,口苦口腻,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2阴虚痰热证
阴液亏虚,痰热内阻,以低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咳嗽,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闷或痛,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3阴虚痰湿[浊][阻]证
阴液亏虚,痰湿内阻,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胸闷,痰多质粘稠,肢体困重,口腻苔腻,或生瘰疬,舌质红,脉细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 14阴虚热盛证
阴液亏虚,邪热内盛,以发热烦躁,口干欲饮,午后热甚,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于结,或干咳咯血,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3.15阴虚毒盛证
阴液亏虚,而热毒、火毒、水毒等毒邪壅盛,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并有邪毒内蕴症状的证候。
5.4阳虚夹实证
泛指阳虚兼夹痰浊、水湿、瘀血、风寒等邪的证候。其症除有阳虚表现外,并因实邪不同而各具特征。
5.4.1阳虚气滞证
阳虚失温,气机阻滞,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胸胁、脘腹胀痛,肠鸣,大便溏,尿清长,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2阳虚湿困[阻]证
阳气亏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肢体浮肿、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溏泻,食少腹胀,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迟而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3阳虚饮停证
阳气亏损,饮邪停聚,以畏冷肢凉,或咳嗽吐稀白痰,或眩晕,胸闷心悸,或脘痞,呕吐清水,或胁肋饱胀,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寒饮内停证
5.4.4阳虚水泛[停〕证
阳气亏损,不能温运、气化水液,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心悸喘促,腹胀濡泄,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为常见症的证候。
5.4.5阳虚血瘀证
阳气亏损,瘀血阻滞,以畏寒肢凉,肢体麻木,或痰废不用,或局部固定刺痛,肢体紫斑,出血紫暗夹块,舌淡胖或有斑点,脉沉迟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6阳虚痰凝[阻]证
阳气亏损,痰浊凝滞,以形寒肢冷,眩晕嗜睡,胸闷痰多,体胖身重,或瘿瘤、瘰疬、乳核不散,关节漫肿、僵硬、不热,苔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7阳虚寒凝证
阳虚失温,阴寒凝滞,以形寒肢冷,胸胁、脘腹、腰膝冷痛喜温,妇女月经后期、痛经、经色紫暗夹块,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4.8阳虚外感证
阳气亏损,复感外邪,以恶寒重,微发热,汗出恶寒更甚,面色huang(恍)白,骨节酸冷疼痛,四肢不温,声低,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5津亏热结证
津液亏虚,热邪内结,以发热口渴,唇舌干燥,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6正虚邪恋[留]证
泛指正气亏虚,痰饮、湿热、寒湿、余热等病邪留滞所反映的证候。因正虚与病邪性质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5.6.1气虚邪恋[留]证
泛指气虚而又有病邪留滞的证候。除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病邪不同而又兼有各自的特征。
5.6.2气虚毒滞[恋]证
泛指气虚而又有火毒、热毒、湿毒、虫毒等毒邪留滞的证候。除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毒邪不同而又兼有各自的特征。
5.6.3气虚余热证
正气亏虚而又有余热留滞,以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心烦懊憹,神疲体瘦,气短自汗,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6.4正虚毒恋证
泛指正气亏虚而又有火毒、热毒、湿毒、虫毒等毒邪留滞的证候。因毒邪的性质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5.6.5正虚毒陷证
泛指正气亏虚,正不胜邪而致毒邪内陷,以神昏、谵语、动风、动血、气息微弱、二便失禁等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5.6.6阴虚邪[毒]恋证
泛指阴液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的证候。除有低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等阴虚见症外,因邪毒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
5.6.7血虚邪[毒〕恋证
泛指血液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所反映的证候。除有面、脸、唇、舌、甲色淡,肢体麻木,脉细等血虚见症外,由于邪毒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
5.6.8阳虚邪[毒]恋证
泛指阳气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所反映的证候。除有畏寒肢冷喜暖,尿清便溏,舌淡胖,苔白滑等阳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邪毒性质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
5.6.9阴虚余热证
阴液亏虚,余热未尽,以形体消瘦,低热或夜热早凉,颧红盗汗,心烦懊依,皮肤干燥,咽干口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6. 10正虚脓毒证
正气亏虚,脓毒壅滞,以患处肿痛,脓液清稀,疮口久不收敛,神疲气短,烦渴,舌红苔腐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7风热血[化]燥证
风热之邪损伤阴血而化燥,形体失其濡养,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目赤干涩痒痛,咽喉红肿干痛,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7.1寒凝阳虚证
阴寒凝滞,损伤阳气,以形寒肢冷,畏寒喜温,神疲,小便清长,大便清冷,局部冷痛,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阴盛阳虚[衰]证
5.7.2寒凝血虚证
寒邪凝滞,血液亏虚,以面色苍白紫暗,局部冷痛,形寒肢冷,或挛急不舒,头晕眼花,妇女色暗,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8暑伤津气证
暑热侵袭,耗气伤津,以身热汗出,口渴多饮,心烦面赤,神疲气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干,脉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9邪热伤阴证
泛指火热、痰热等邪耗损阴津的证候。除有烦热,口渴欲饮,舌红,便于尿黄等阴津亏虚见症外,因病邪不同而又兼有各自的特征。
5.9.1血热伤阴[阴虚]证
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伤阴液,以身热面红,口舌干燥,耳鸣,神疲不寐,五心烦热,脉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9.2火热[热盛]伤阴证
火热炽盛,损伤阴液,以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9.3热盛伤津[耗液]证
火热炽盛,损伤津液,以发热,口渴吝饮,皮肤干瘪,眼眶凹陷,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侯。
5.9.4热伤营阴证
热邪深入营血,损伤营阴,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欲饮,斑疹隐隐,便结尿黄,舌绛,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0痰热阴虚[伤阴]证
痰热内盛,阴液亏虚,以胸闷咳喘,吐痰黄稠,或痰粘难咯,发热口渴,五心烦热,便结尿黄,舌红苔黄厚,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1血瘀风燥[盛]证
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化燥生风,以肌肤甲错,皮肤干涩脱屑、瘙痒,或眩晕,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余毒未清证
泛指毒邪未尽,以低热不退为主症,并因不同毒邪而症状有别。
5.12.1热毒伤血证
火热毒邪壅盛,损伤血液,以壮热口渴,便血尿血,或斑疹显露,或衄血、崩漏,便结尿黄,舌红绛,苔黄,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2热[火]毒伤阴证
火热毒邪壅盛,耗伤阴液,以壮热口渴,烦燥不宁,面赤唇焦,少汗或无汗,便结尿黄,舌红绛而干,苔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3余热未清证
邪热未能彻底清除,以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心烦口渴,便结尿黄,体瘦疲乏,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2.4余毒攻窜证
泛指毒邪未尽,走散流窜,以低热不退为主症,并因毒邪及其攻窜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别。
5.12.5余毒凝滞证
泛指毒邪未尽,凝滞不散,以低热不退为主症,并因毒邪及其和凝滞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别。
5.13实中挟虚证
泛指实证中兼挟有某些虚弱的症状。
5.14邪陷正脱证
泛指邪毒内陷,而正虚欲脱,以发热口渴,烦躁不宁,甚或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5.15内闭外脱证
泛指实邪内闭,而正虚欲脱,以发热,咳嗽气喘,或腹痛、里急后重,或二便不通,或心胸、脘腹绞痛,面白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医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