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amiron听感新出的Amiron,算不算DT1990的升级

查看: 11635|回复: 57
耳机评测:拜亚动力T1 T1二代 T5P二代 T90 DT1770pro DT1990pro AMIRON AK T1P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10:44 编辑
理顺一下思路。
T1和T1二代比较像。& &T1买过3个,全新的和煲过的声音有差别,但总体T1味不变。 T1二代,买了1个,巡回听了1个,我自己的煲机有变化,但和巡回的声音差别不小,不敢下定论。
AKT1P和T5P二代比较像。T5P二代自己的和巡回的声音一致。T1和T1二代、AKT1P和T5P二代应该都是顶级的单元,用料应该是差不多的,但调音不同。
T90 买过1个,巡回听了1个,煲机时间差别比较大,所以声音很不一样,不过有共性。
DT1770pro 自己买的和巡回听的基本一致。 DT1990pro和DT1770pro在单元等级上是平级的,声底也是比较像的。
重点分析:
T1二代可能通过耳罩和单元打孔与T1区别调音,开声比较宽松,低频量大,逐渐煲机后提升高频亮度,减少低频厚度。巡回的那只2万多号的其实和T1一代比较像了。我这只3万多号的低频更多一些。
T5p二代比T1系列要柔顺,结象更细腻,金属味和颗粒感减小,更加柔顺油滑,但厚度要差,力度要弱,硬度要软(打个比方T1是铁味,T5P二代是锡味),高频和低频要弱一些。
AK T1P很极端,声底类似T5P二代但非常夸张中频上段的细节,导致失衡,AK可能希望调出年轻、偏女声的调音,但这样会很挑歌。而且与拜亚的本质相悖。既然要妖,用拜亚高素质的旗舰单元来作妖,很容易两头不讨好,但少量歌表现会惊艳。
DT1770pro和DT1990pro耳罩和腔体结构都不同,但单元声底接近,中频饱满,两头较弱。DT1770pro比较凝缩,结象清晰,但缺点在于高频偏生涩延展不好,低频偏干硬下潜不好,中频偏亮,整体残响较少,换更通透的耳罩后残响增加但偏冷(原配耳罩偏暖但有谐波干扰)。DT1990pro宽松,舒展,结象没有1770凝聚清晰,虽然低频下潜还是不好但蓬松残响丰富,显得低频较多较厚,虽然高频还是延展不好,但余音袅袅珠圆玉润,显得饱满亲切。
第二只DT1990和第一只DT1990不太一样,第二只偏冷硬了,明显比第一只薄亮。
T90煲透了之后高频并不刺激,整体均衡低频偏少,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相比T1系列有差距,但听人声和DT1770pro和DT1990pro相比,要暖味多一些,染色多一些显得更有感情。没煲透的T90高频比较刺激,整体线条感大于颗粒感,偏冷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谈下T1二代 T5P二代 AK T1P
虽然我也有过T1一代,但时间隔得较远,因此暂且不说T1一代。
作为拜亚的高端旗舰系列,我也反复聆听、对比过这三个耳机,可以说,三者在单元共性上一致的,起码单元振膜的用料应该是一样的,应该是拜亚目前在售最好的“用料”。虽然对于发烧友来说,永远是耳朵收货并不看用料,但HIFI进步的实质就是“用料”技术的进步,调音这个东西,狭义上并不属于HIFI的范畴。
三者虽然有着某些“共性”,但具体听感的不同还是很明显的,两个低阻T5P二代、AKT1P是偏亮偏薄的,声线偏细腻,这点和二者的原线也很有关系,拜亚1.2米的7N线要比3米的7N线(T1二代原配)要薄,更干净细腻,但从听感来讲我觉得不太适合原本就比较比较薄的T5P二代、AKT1P。
AK T1P我反复聆听都感受到所谓“AK”调音的诡异,确实是诡异,原谅我我无法用别的形容词来形容。AK T1P在中高频有一个非常夸张的突出,把我所有的注意力&声音的表现力都拉往那个特殊的频段,其他的频段被无奈的减弱表现力,这样的情况我再另一个特殊的耳机有类似的体验,那就是铁三角的W1000。当然,AK T1P拥有强悍的顶级单元素质,但可惜这个声音在表现大多数音乐我认为是不正常的,和自然界的听感是相背离的,但在表现某个女声狭窄频段(我感觉真的很窄)时,有着无与伦比的表现力,确确实实震撼到我了,请注意,这绝对不是什么染色,就是强大的细节揭示力,非常强大的揭示力,但是非常非常的狭窄,非常非常的不正常,所以我对AK T1P没有一丝的留念,我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耳机。
对比AKT1P,那么T5P二代无疑是正常许多了,可惜还是偏薄了,这可能是低阻所导致的?原理我并不清楚。我是建议换掉T5P二代的原线为T1二代的原线,但换线并不是改变本质,T5P二代依然无法克服低频量小短促的缺陷,就像Z1R怎么换线也改不了低频过分的实质。但换线后T5P二代算的上是一支良好单元的成熟调音,中高频的泛音稍微有些夸张但可以理解是为了乐感使然。
更多人会关注T1二代,当然我的系统所限无法发挥T1二代的实力,但我也是聆听许久,有印象的是3个声音,没煲的T1二代,煲过(200小时)的T1二代,巡回试听的T1二代。三者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明显,我都无法肯定什么才是真正的T1二代的声音。但无论差异如何,T1二代都改善了厚度,频响的宽度也是更好的。但我仍觉得T1二代远谈不上是完美的耳机,甚至听感还不如T5P二代。原因在于T1二代过分直白的放大细节,类似放大镜般的简单粗暴,同时能量感很强,而自然界的发声感觉并不是那么用力的,而是很自然细腻的进入到耳朵中,这点T5P二代的细腻感都要更好,对比之下反而会发觉T1二代粗糙了。
总而言之,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单元素质(最小细节的揭示力,类似显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上这三个耳机其实是一样的,但具体到听感上,T1二代相对饱满且分析感更强,T5P二代要比T1二代细腻顺滑些,AKT1P我只能用诡异来形容。
------------
之前出于对厚度的考虑,我觉得T5P二代更适合T1二代的原线,因为T5P二代整体偏薄,T1二代的线可以略微增加一下中低频的厚度和整体的温暖度。
但我仍有顾虑,厚度和三频平衡度,并不能完全代表还原,解析结象和微动态的表现力,仍是还原的重中之重。
反复聆听对比,我终于可以肯定的说,1.2米的短线更加无染干净,还原准确,而3米线也有厚度和残响的优势。
特此更正。
加入AMIRON
和DT1770 DT1990PRO相同的单元素质,但是原线音染较多。不喜欢这种音染或想提升下还原性可换T1/T5P二代单端线或平衡线,阿米罗双边出线还是比较方便的。
区别在于,比喻手法
DT1770PRO:馒头
DT1990PRO:花卷
AMIRON:面包
AMIRON+T1平衡线:面条/面饼
期待阁下的听感~~
拜亚党支持一下
LZ 本篇评测长文语言犀利, 思维慎密, 才诗泉涌, 行文流水, 言之有物, 客观公正, 深入浅出, 形象具体, 通俗之中见诙谐, 严肃之中见活泼, 实乃近十年评测长篇之好文!!!值得我辈细细拜读!佩服佩服!
LZ 本篇评测长文语言犀利, 思维慎密, 才诗泉涌, 行文流水, 言之有物, 客观公正, 深入浅出, 形象具体, 通俗之中见诙谐, 严肃之中见活泼, 实乃近十年评测长篇之好文!!!值得我辈细细拜读!佩服佩服!
考虑加入DT1990pro DT880 DT990 250欧
顶一下 希望早日完成评测
dt1990pro已买
dt1990pro已买
在哪买的,多钱?
白牙大杂烩串烧的感觉啊~~期待一个
本帖最后由 true-blue 于
13:47 编辑
发贴到现在还未有出来呢,让人等得心急如焚。。。
也想知度LZ的听感!
文章支持一下
发贴到现在还未有出来呢,让人等得心急如焚。。。
快了,再煲煲。
建议有机会试试DT990pro,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款拜亚
Powered by查看: 3323|回复: 22
DT1990,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叛变”了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monokatoikia 于
22:18 编辑
& && & 前段时间参加隔壁的巡回试听活动,听DT1990,感受到越来越成熟圆滑的拜亚动力之声。以下的听感基于这个试听样机。
& && & 14年刚开始玩hifi,第一支耳机就是狗东双11活动特价的DT880(32欧)。其时办公室同事安利给我这副可以“手机直推”的hifi耳机,后面当然发现暴力直推并不可取。一路玩下来,拜亚的DT880(250欧、600欧),DT990(32欧),T90,T1两代,都不同程度地接触过。基于对之前拜亚耳机的印象,我拿到DT1990并开声的时候,实在有些一头雾水。
& && & 试听时间比较短暂,我选了非常熟悉的Naim试音碟《Sampler 4》。这张碟录制良好,以小编制室内乐为主,包括弦乐、钢琴、木管等乐器。
& && & 第一轨是舒伯特第五交响曲选段,当右边的大提琴、倍大提琴响起,我感受到了之前在拜亚动力中高端开放式、半开放式大耳机上很少感受到的“澎湃”的中低频,听了几分钟我换到第五轨的肖邦谐谑曲第二号,对演奏者左手的回放表现再次印证了这个耳机的下盘比较厚重。DT990也是个中低频比较奔放的耳机,但是1990的全频的细腻程度无疑超越了前作。
& && & 以前听拜亚动力耳机,中高频-弦乐表现出一定的“颗粒感”,又兼具高密度,DT1990保持高密度的声音同时已经几乎没有这种颗粒感,要论细腻,可能之前试听的T1二代在这方面都力有不逮。但同时,光滑的声音质感让我时不时觉得“打磨”,但好在1990对低电平下面的细节还原能力还是符合售价的。
& && & 要是说一点“问题”,我觉得1990作为监听耳机,中低频的量感稍微有些多了,这个结论是在把试听样机与HD600、K712、R70X这几个厂商定位成监听耳机或者音乐工作者经常用来监听的耳机相比较之后得出的。个人觉得频响听起来最“平直”的是HD600,基本上没让我感觉到哪个部分有过量。尽管这个耳机的解析力比1990差一截,甚至K712、R70X都能胜过HD600,如果我是一个从事音乐后期制作的工作者,HD600将是我优先考虑的器材之一。
& && & 当然,厂商开发一款产品,肯定有其自己的考虑。现在hifi和监听的边界似乎也不那么明确了,相比类似德国大师那种声音古朴的耳机,一款优秀的跨界产品能把两边的钱都赚到,何乐而不为呢。比如R70X,我感觉就是这样一幅耳机:轻巧、佩戴舒适、对前端的宽容度高。K712直插电脑声卡难听得要死,R70X得益于铁三角的招牌中频染色(当然不会像一些民用型号那么夸张,但还是可以感觉出来)以及相对厚重有力的低频,即便阻抗高达470欧,很容易出一个可听的声音。在我看来1990和R70X的声音某些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当然1990更细腻,另外在随机赠送的配件上,1990显得更方便专业人士折腾。
& && & 回到1990这个耳机,它很充分地展示了拜亚动力消化吸收这些年来市场反馈的意见之后的成果,几乎是消费者“有求必应”这方面的模范生。回首旧拜亚声音中散发的冷冽气质与光辉,再聚焦到如今1990这样宛如春风和煦的耳机,不得不感叹这个时代变化得真快。
海!外直播 t.cn/RxmJTRS 禁闻视频 t.cn/Rxl1r5X 官员们背后大多有《红楼》,官二代富二代大多已《西游》,地方政府正在上演《三国》,老百姓们只能酝酿着《水浒》,不愧为中国“四大名著”演义历史现实&
主题帖子积分
俱乐部理事
这年头谁都得“变”。不变是不行滴。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妖兽啊,铁三角出高阻?
便宜货PC→便宜货Prism Sound ADA8XR火线声卡→便宜货Crookwood C3监听控制器→便宜货Quested v3110 10寸有源箱
AIM便宜货工业电源线
Vandamme便宜货信号线
KOJO便宜货插座+KOJO便宜货地盒
专注HUFI,拒绝HIFI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神特么朱时茂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19:16 编辑
好巧,这些耳机基本都玩过。R70X没记的有啥染色,AD2000X还有些。变得最厉害是AMIRON才对。1990是带PRO的,不敢瞎玩的。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你把耳罩换成那个备用的就能找回那个熟悉的拜亚了。。。背后开孔不同影响真大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当时1770出来去一听,很惊奇,以为有大变化。后来多听了听,加上有测量数据了,很遗憾看到还是老样子,高频的共振依旧在那里,阻抗的起伏还是跟森海看齐,不如880。只不过细节和张力表现确实还是进步了。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這耳機,喜新請用20孔耳罩,念舊換4孔就是了。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这年头谁都得“变”。不变是不行滴。
白版说得有道理,站着把钱赚了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厂商要向市场低头呀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妖兽啊,铁三角出高阻?
R70X大概是2015下半年开始和M70X搭伙卖,说实话没搞懂铁三角为何选择470欧这么鬼畜的数字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神特么朱时茂
哈哈,最近刚看完这个小品,笑果比现在的很多同类节目不知高到哪里去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好巧,这些耳机基本都玩过。R70X没记的有啥染色,AD2000X还有些。变得最厉害是AMIRON才对。1990是带PRO的, ...
R70X听着听着就让我想起了手上的AD900,不过染色确实淡很多,说有铁氏染色看和哪个耳机比较吧。Amiron我猜就是把前任次旗舰T90的声音按照1990的路子搞一搞,后面等价格下来了败一个玩玩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你把耳罩换成那个备用的就能找回那个熟悉的拜亚了。。。背后开孔不同影响真大
我试听全程都用背后开孔多的那一对耳罩,请问大兄弟说的是哪种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当时1770出来去一听,很惊奇,以为有大变化。后来多听了听,加上有测量数据了,很遗憾看到还是老样子,高频 ...
我在试听1990之前也试听了1770,感觉1770更接近记忆中的拜亚动力一点,比1990骨感,但现在想来那个声音大概也是在为后面诸如1990、Amiron等型号铺路吧
本质上单元性能都差不多,只是调音差别大&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這耳機,喜新請用20孔耳罩,念舊換4孔就是了。
竟然还有这种玩法,可惜暂时无从验证了
优秀版主奖
耳机鉴赏奖
社区建设奖
积极参与奖
Powered by查看: 747|回复: 18
我也算是耳机的入门用户嘞!拜亚动力DT1990PRO非典型听感分享
IMG_0230.jpg (95.57 KB, 下载次数: 0)
10:13 上传
拜亚动力作为耳机界的4大品牌之一,其80年的历史沉淀孕育了太多太多为人津津乐道的产品,比如DT235、DT880、T90、T1,最近上市的谢兰图在烧友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加上本人虽然发烧多年,但一直没深度接触过大耳,于是便想着首先从拜亚动力入手。在网上看来看去,很多烧友说DT1990PRO素质很高,甚至还有超越自家旗舰机型的苗头,于是便头上长草入手了......万万没想到这段时间开始长草想买台机嘞?!不过目前还没下手,我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观望一下(价格和评价)。总之,先用我手头狼狈的设备体验一下再说吧。今儿个为止,DT1990PRO已经陆陆续续煲了200小时+了,来与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IMG_0232.jpg (94.09 KB, 下载次数: 0)
10:13 上传
套路的开箱就不展示了,这里简单说说DT1990PRO的做工。其实本人手头有一些比较廉价的耳机,比如创新LIVE2,索尼1ADAC,HIFIMAN EDITION S这类,虽然这些耳机的售价比DT1990PRO要低很多,但做工丝毫不含糊的!而到了DT1990PRO这个层次,虽然我看不出来做工提升到底有多少,不过它却给我带来了一种“厚重感”,极其严肃的外观ID,大面积金属元素的加持,即便您不认识这个牌子也会觉得这是个高级货!
IMG_0233.jpg (85.13 KB, 下载次数: 0)
10:13 上传
让我不满意的地方:DT1990PRO的入线耳机孔并不是我们常见的3.5mm或者6.5mm接口,而是Mini-XLR插头,这种插头是有指向性的,所以每次插拔,我都得好好看一看耳机孔才能准确插拔来着......另外随DT1990PRO提供的线缆有2条,一条是直线型的线缆,一条是卷线型线缆,艾玛功能一样罢了,为什么不是一条卷线型线缆一条平衡线缆呢?至今我也没看到拜亚动力有给DT1990PRO设计平衡线缆的意思,过于罕见的Mini-XLR插头插头使得在第三方里也很难寻觅到这种线缆,所以可玩性方面似乎打了一点折扣。
IMG_0234.jpg (81.77 KB, 下载次数: 0)
10:13 上传
DT1990PRO的耳罩设计非常有辨识度,有一种不矫揉造作但很有内涵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反正想要让它成为“街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一般来说2000元价位以内的耳机在很多设计元素方面都会去相互借鉴,而到了这一层次似乎就达到了厂家之间拼独创设计的阶段了。DT1990PRO的耳罩包括横梁与支架之间的转轴采用了亚光金属的材料,其中耳罩的镂空底下可以看到更为缜密的金属网作为点缀,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体现耳机本身的独创性,别忘了,DT1990PRO是一款开放式的耳机产品。
IMG_0235.jpg (98.63 KB, 下载次数: 0)
10:13 上传
独特的外观ID并非DT1990PRO的唯一亮点,因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耳机是纯粹的made in Germay,而且每一只DT1990PRO都是手工制作的。一讲到德国的手工工艺,这与德国人一丝不苟甚至刻板的严谨做事态度是不无关系的,不用去多说,大家百度一下便知。
IMG_0236.jpg (79.11 KB, 下载次数: 0)
10:13 上传
【听感分析】
DT1990PRO的声音表现力方面,首先我得澄清一下本人在台机大耳方面并不是个老烧,没有那些个高大上的器材来做支撑。目前手头吧只有一些国砖,而DT1990PRO和T1在国砖上的表现,我已经在另一篇文章里阐述过了。大家可以百度“拜亚动力T1 zhuhanhep”来找到这篇文章,今天咱换换口味,阐述一下这款耳机在电脑上的声音表现。前端方面就非常简单了:声擎D3。这款DAC的USB控制器是TAS1020B,解码芯片为AKM4396,另外耳机放大器是LME49726,可支持24bit/192kHz音频。
声擎D3基本参数:
支持24bit/192kHz音频
AKM4396解码芯片
LME49726运放芯片
最高输出幅值:2.0V RMS
频率响应:10Hz-25kHz
信噪比(DC to 20kHz):&110dB
失真+噪声(1kHz FS 94kS/s):&0.002%
USB传输模式:异步
输入采样率:最高192KS/s
输入位深度:最大24位
USB设备兼容:版本1.1及更高
USB供电需求:5V/200mA
兼容耳机阻抗:12Ω至10KΩ
IMG_0238.jpg (94.08 KB, 下载次数: 0)
10:13 上传
DT1990PRO的声音从总体上来说属于中正均衡自然的调音风格。45mm特斯拉单元所带来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即便在这样推力有限的USB DAC上也能发挥出惊人的解析度和对于失真的控制力,我甚至拿他接驳在ibasso DX200上进行过体验,依旧能带来很高的信息量,我想这或许还跟它本身并不太高的阻抗和较高的灵敏度有关系?DT1990PRO的三频表现没什么毛病,其中高频延展性和中频的密度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加之耳机本身似乎对于人声做了刻意的靠近处理,所以用它来听人声是非常OK的选择。然而推力的限制依旧暴露了这套组合上所体现出的不足,比如声场比较拘谨,不够开阔,还有那体现特斯拉单元的瞬态表现也不足以发挥到位,另外,它的低频在USB DAC下显得略显不足,平平淡淡的,如果用来演绎快节奏的流行乐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然鹅,这些毛病在更换器材后会得到更多的改善,比如接驳到ibasso DX200和CHORD MOJO后,整个声音密度、声场、瞬态以及低频会有质的提升。而且前端器材越高端,DT1990PRO的声音就会显得越来越杂食.....这种感觉很是奇妙!
在上面的声音表现力方面,我并不想用太多的文字去做更多的描述,就如题目所说,这是一个非典型的听感分享,由于本人前端不够给力,所以声音价值的描述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但从这段时间的体验来说,我觉得DT1990PRO虽然在我的设备上完全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表现来,但从USB DAC到国砖+解码都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声音改善了,我真的很难想象这东西接驳到万元级的解码耳放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光凭这一点就已经值得购买啦!当然,如果您是纯种白牙粉,或者比较偏好白牙这种典型的杂食性监听风格,也是非常值得买的。
PS:最近想给DT1990PRO找一款合适的解码和耳放,请大家帮忙推荐一下,预算8000以内吧,万分感谢。目前锁定目标是牛姐和牛耳....不知道好不好的?~!
我就是觉得1990 人声鼻音有些重 希望大佬回答
我就是觉得1990 人声鼻音有些重 希望大佬回答
鼻音?我没觉得,不过人声比较贴耳到是真的,我觉得这款耳机比较适合用来听流行?
鼻音?我没觉得,不过人声比较贴耳到是真的,我觉得这款耳机比较适合用来听流行?
恩 低频表现得不错 素质比650高
楼主的镜头是不是有问题啊?画面中心的紫边好厉害
我就是觉得1990 人声鼻音有些重 希望大佬回答
系统不一样声音也不完全一样的
有兴趣&&但是要再观望一段时间& &&&目前拉入观察范围的有 amiron
楼主的镜头是不是有问题啊?画面中心的紫边好厉害
那个不是紫边,是伪色......。
对比了很久 t12 最后入了t12=。=
1990的人声还是偏素了些,而且感觉整体并不是很通透
1990的人声还是偏素了些,而且感觉整体并不是很通透
感觉还行,估计上台机会更好一些吧
那个不是紫边,是伪色......。
你用的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拍的?
我之前用拜亚自家的a1推1990 感觉很好 在听古典的一张碟时(名字暂时想不起来,就是小提琴和吉他的那张)那一边是小提琴一边是吉他 一句话形容 :美死你
你用的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拍的?
佳能6D,腾龙35 1.8
我之前用拜亚自家的a1推1990 感觉很好 在听古典的一张碟时(名字暂时想不起来,就是小提琴和吉他的那张)那 ...
估计也只有上到这种层次的台机才能出好声了。。。。。。。。好羡慕。。。我年底打算入个台机,目前还在纠结到底买哪个
佳能6D,腾龙35 1.8
哦&&那怪不得了,腾龙35可是紫边王
哦&&那怪不得了,腾龙35可是紫边王
不会吧,我也只有在拍摄这种密集网纹的时候才会出现啊啊啊啊,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的啦
自己顶蘑菇~~~~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Powered by| 商品搜索:
| 热门数码产品线: |
& 拜亚动力T1 II代 新一代特斯拉旗舰HIFI耳机 600欧姆半开放式二代 标配版参数
参数显示:显示全部参数隐藏相同参数
产品价格&价格趋势网上购买---&主体
&品牌-beyerdynamic漫步者 Edifier&型号-DT1990 PROW295BT&佩戴方式-头戴式入耳式,耳挂式&功能用途-音乐耳机音乐耳机,手机耳机,运动耳机,蓝牙耳机&耳机类型--耳机&颜色-黑色钛黑色&耳机规格
&驱动单元类型/直径-动圈式φ7mm&频响范围-5Hz-40,000Hz20Hz~20kHz&阻抗-250Ω16Ω&特性
&热词-HiFi发烧低音好,IOS耳机,安卓耳机,HiFi发烧,线控&我们这样选
&发烧需求-动圈动圈&我该知道的
&翻新类型--全新&最大承载功率-200nW-&声压-102 dBSPL (1mW/500Hz)100dB&线材长度-3m-&插头类型--Bluetooth V4.1&音频接口-镀金3.5mm接头配6.35mm 插头-&是否带线控-否是&重量-370g(不含导线)0.015kg&一点补充-开放式-&
热门耳机[比较]热门拜亚动力耳机关注该产品的用户还喜欢[比较]元耳机
高清大图推荐文章??????????热门产品推荐产品??????????????????????????????
,,最精彩的内容尽在泡泡网
&&Copyright &
PCPOP, All Rights Reserved 泡泡网 版权所有
求鉴定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iron dt199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