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安全感的人的表现有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

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因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 - 知乎7075被浏览459811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婚姻关系与原生家庭的深层次联系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title":"婚姻关系与原生家庭的深层次联系","author":"GoldSunshine","content":"如果有机缘在没走入婚姻之前接触一些关于婚姻的探讨,了解婚姻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你的婚姻可能更理智,将来幸福的指数会更高。  对于已经在婚姻中的人来说,对婚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你对自己的婚姻满意吗?有过生气、吵嘴、甚至打架等现象吗?有没有对自己的先生或者太太不满意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他怎么这样呢?真是不可理喻!我们大家想过没有?我们的婚姻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双方的互动模式为什么不让自己满意?他到底怎么了?我为什么控制不了自己?  相信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差不多,结婚之前,谈恋爱的时候,自己是骄傲的公主,被男友追着、捧着、宠着,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终生的人,于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婚姻,等开始过日子的时候才发现,他怎么这么多缺点?习惯不好、蛮不讲理,对自己也不冷不热,于是,争吵、生气、斗争,甚至怀疑对方不爱自己了。于是,开始尝到婚姻中的酸甜苦辣。后来,我接触到心理学,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忽然明白了,我们的婚姻关系之所以这样,他之所以那样让我不满意,原来另有隐情。这个隐情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婚姻关系与原生家庭。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当然也会影响他的婚姻关系。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被抚养、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或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组成。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系统。心理学研究发现: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当我们一出生,我们就开始受到原生家庭系统成员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教养方式等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再加上上千年传统家庭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从物质到心理上都非常依恋原生家庭,“四世同堂”、“长幼有序”都是传统中国人崇尚的家庭境界。因此当我们逐渐长大成人,有一天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庭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进入新家庭,影响到新家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夫妻感情。   前不久,宁波维情婚姻咨询中心作过一项调查:在150个婚姻濒临崩溃的案例中,受到原生家庭影响的有78例,占52%,在这78例中,80后婚姻占70%以上。 在这次调查中,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咨询者中,约有40%的人来自单亲家庭,而50%以上的人来自父母常年吵架、酗酒,有外遇、家庭暴力等家庭。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一个人的婚姻是否幸福,通常在他成长的家庭和他童年的经历中已埋下了种子。当然,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但从某一个高度来看,本质都是一样的。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婚姻有什么影响呢?  一、原生家庭的生活习惯对婚姻的影响。  有一个女士在单位是个中层,工作很忙,经常回家很晚。每次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丈夫自己已经吃过晚饭,碗筷堆了一桌子,在玩游戏,这令她非常生气。丈夫每次加班,无论多晚,她都要等他回来一起吃饭。丈夫这样的行为让她感到不被重视,没少为这生气。因为丈夫在他的原生家庭从来就是这样,谁回来谁就吃,没有一起吃饭的习惯。而妻子的原生家庭却非常注重家庭气氛的营造,一般情况下都要等全家到齐了才开饭。  相信已经在婚姻里的人非常有感触,两人经常会为一些细小的事情生气。比如挤牙膏是从下边挤还是从中间挤。比如回家是否要先换拖鞋,拖鞋怎样摆放等。一个女士的原生家庭都非常爱整洁,家里总是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她的这个好习惯却让丈夫非常恼火,妻子的唠叨和指责让他觉得被控制,在家里一点都不自由,要不回家坐在一个地方不动,要不就很晚回家。夫妻感情亮齐了红灯。妻子很委屈,说,我多勤快啊,家里本来就应该干净整齐的。丈夫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我生活在农村,以前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故事,说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非常有出息,找了一个高干家的千金,在家里如何受气之类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传统文化里 “门当户对”的观念,这种婚嫁观念已被现代的思想观念所批判,但我觉得,老辈人的这些观念有其一定的道理,我这里指的不是地位、权势的门当户对,而是两个家庭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的知识结构、价值观、生存能力,他的德行、修养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但在这个家庭里几十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却不容易改变。当然,类似原生家庭地位悬殊的婚姻不一定都不幸福,这要靠夫妻双方的接纳、理解和包容。  二、原生家庭父母的感情状况对婚姻的影响  有一个女士非常优秀,无论是相貌还是工作能力,但她相处了几个对象,无论是能力还是相貌都非常差,也有非常优秀的男士追求她,但总有各种理由无法相处导致分手。连她自己都非常郁闷,我为什么会是这样?  原来,她6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一个人带着她生活非常艰难,母亲每天要打两份工,每天回家很晚。小女孩回到嫁,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漆黑一片,没有任何吃的,老鼠到处乱窜。她非常害怕、孤独,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非常强烈。这种感觉深埋在潜意识里,长大后她内心非常怕被别人抛弃,潜意识指示她一定要找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这样不容易被抛弃。但条件差很多的人和她不是一个档次,没能力读懂她,没有共同语言和爱好,生活不会幸福。  一个在小的时候频繁更换抚养人、0到1岁期间没有得到母亲细心地照顾,父母感情不好等状况都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一个没有培养起安全感的人,长大后会到处寻找安全感,这会给她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多困绕,尤其在婚姻中,由于没有安全感,她会拼命抓住对方,依赖对方,让对方有窒息的感觉而想逃开。  在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里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姑娘叫小方,她一个人离开老家在上海打拼,开了一家饰品店,生意还不错。她谈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开始对她还不错,但渐渐的开始显露出种种劣迹,男友没有稳定的收入,一切开支都靠小芳,还经常要一些昂贵的东西,小芳一般都会满足。由于小芳凡事都顺着他,他开始有暴力倾向,小芳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再后来开始找别的女孩子,甚至当着小芳的面和其他女孩子亲亲我我。小芳非常痛苦,不止一次闹分手,但只要男朋友一句软话她都会原谅对方。们非常气氛,恨小芳这样软弱。小芳自己也不明白,我怎么这样?  原来,在小方三岁的时候父母感情破裂离婚,父亲有了新欢抛弃了他们母女,小方觉得,都是因为自己不乖才导致父母离婚,她想,只要我听话,父亲就会回到我身边。有了男友之后,她把对父亲的感觉投射到了男友身上,潜意识里总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只要你听话,男友就会对你好。  这两年学习心理学,听到过很多类似的个案,许多婚姻里出现的问题都和小时候父母感情不好、家庭不幸福有关。事实上,原生家庭里的很多东西像在我们身上施了魔法一样,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操控着我们的一切。不幸家庭里种下的恶果会在我们成年后毫无征兆地不一定在什么时间、一什么方式爆发。  因此,我总是忠告那些还没有走进婚姻的人,找对象看什么?不是看他的学历、收入、有没有房子,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原生家庭是否幸福。没有学历可以学,没有钱可以挣,没有房子可以买,但不幸家庭给一个人带来的伤害会跟他一辈子,并且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婚姻里。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定不好,很多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更知道自强自立,更知道疼人,只是说,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大。如果你找了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作伴侣,要有思想准备,要学会理解和包容,让他缺失的东西在婚姻里得到修复,一样会幸福。  三、原生家庭里的互动模式对婚姻的影响  每个家庭里都有自己的互动模式,这些互动模式同样对我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有这样一句俗话大家都很熟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大打洞。谁家孩子像谁,这句话除了说相貌、脾气秉性像之外,我们会发现说话的语气、处事的方法等都很像。有些成年人也有这样的感受,他很讨厌父亲的某些做法,自己长大会偏偏和父亲一样。在互动模式上,我们不是模仿原生家庭中的行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父亲脾气暴躁,在家里经常有暴力行为,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的性格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他会顺从父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被暴力。这样的孩子感情丰富,比较敏感,他能充分体会家有暴力父亲的那种痛苦感受,从心里可能就会有一个内在誓言:长大了我一定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孩子。这样的人长大后可能性格比较懦弱,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缺少男人的阳刚之气。如果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外向,脾气倔犟,他内心里会认同父亲的行为,青春期和父亲对抗比较厉害,长大后也会用暴力解决事情,因为是父亲教会了他如何解决冲突。  有的家庭里母亲比较强势,母亲当家作主,说了算。一个强势的母亲往往会培养出一个懦弱的儿子和强悍的女儿。男孩是需要放养的,他要顶天立地,他要敢闯敢干,需要承担责任,这些宝贵的品质是需要机会锻炼的,他在不断自己做主、自己选择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一个强势的母亲,控制过多,照顾过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因此,男孩就缺少阳刚之气。因此,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敢作敢当的男人,作母亲的要学会示弱,要对儿子说:父母老了,这个家就靠你了。要然让孩子早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他自己决定,不要干涉太多。  一个女孩是需要跟自己的母亲学会作女人的,母亲强悍,女儿长大了也没有女人味,婚姻也会出现问题。因此,要想培养一个淑女,母亲就做给女儿看,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温柔,什么是体贴,什么是善解人意。  父母的互动模式也会影响子女的婚恋观。在这方面,异性父母的影响较大。也就是父亲影响女儿,母亲影响儿子。  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如果夫妻关系是和谐的,父亲是和蔼可亲的,女儿就会找像父亲一样的人做伴侣,相反,如果不喜欢父亲,就不会找和父亲一样的人。女孩希望找拥有父亲优点但排除父亲缺点的人做伴侣。这些影响都是意识层面的东西,主观上我们会是这样的,但有些时候,一个家庭他对孩子的影响远比意识到的东西更多。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拥有这样一个父亲:抽烟、喝酒、暴力,经常打她的母亲和她,她从小恨透了父亲,心想,长大后我一定不会找父亲这样的人。后来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家的年龄,有人介绍对象,她先问:抽烟喝酒不?找到一个不抽烟喝酒的人,结婚了。奇怪的是,结婚2年后,丈夫开始抽烟喝酒,开始打她。她非常气愤,后来离婚。经人介绍,又找了个,不抽烟不喝酒,结婚不久,丈夫也开始抽烟喝酒。这个女士非常痛苦,她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说,我就是这样的命啊。这是命吗?不是,其实,是她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她父母的互动模式,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你会让别人怎样对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妻子能把老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现象,有的是受我们意识控制,能意识到,有的是受我们的潜意识控制,自己意识不到。  母亲对儿子的影响:如果一个母亲比较强势,或者对儿子照顾过多、溺爱,儿子就会形成对母亲的依赖,没有主见,习惯被照顾。他将来找对象他就容易找和母亲相似的,在婚姻中继续寻求照顾。有些男士喜欢找比自己大的,比如姐弟恋,还有个别的找和自己母亲年龄差不多的,这些人很多是有恋母情结。  四、原生家庭的亲属密度对婚姻的影响  案例25岁的小杨是银行职员,从小到大都很听父母的话,用她的话来形容,就是家庭氛围很“民主”,爸妈要去什么地方,都会如实告诉小杨,而小杨要做什么事,也都会和父母商量。而丈夫小蒋的性格却和小杨截然相反。小蒋是她的大学同学,父母都是商人,平时没时间管儿子,儿子小学时就被送到寄宿学校去学习,这让小蒋养成了凡事自作主张的个性。连考大学填志愿,他都没有和父母商量。在大学里谈恋爱时,小杨自己功课也忙,对小蒋独立的个性很欣赏,但结婚后,小杨下班回到家,经常莫名其妙就找不到小蒋了。为此,小杨和小蒋吵了好几次,小蒋说:“自由了20多年,她突然规定我事事要向她汇报,我实在受不了,而且也没这个必要,我连自己爸妈都不汇报,干吗要向老婆汇报?”   这是原生家庭的亲疏关系对婚姻的影响。  双方的原生家庭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可两人结合后还是会产生矛盾。当两个孩子相恋之后,绳子短的那户家长立刻察觉到孩子被牵着走了,而绳子长的那对父母甚至还不知道孩子已在恋爱。这两个孩子都是80后的典型代表,一个来自紧密型的原生家庭,即短绳子的一家。而另一个来自长绳子的家庭。当这样两个年轻人相遇后,虽然他们都认为自己没错,却产生互相不能容忍的矛盾。  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这种关系,我们看这样一个图表。横轴为亲密轴,纵轴为弹性轴。过度疏离的家庭里,各干各的事,谁也不关心谁。在过去的家庭里,这种情型较多,那个时候,家庭孩子较多,生活困难,父母只顾养家糊口,根本顾不上照顾孩子很多,只要孩子冻不着、饿不着就行了,至于孩子学习怎样?每天都干些什么都不管,什么时间做好饭了才会找孩子回来。农村这样的家庭多些,父母由于比较辛苦,或者说文化层次低,对孩子不太关心。我见过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11岁的女孩被人强奸,有了孩子,挺着大肚子都快生了,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的父母竞然全然不知,可见这个家庭疏离到什么程度。过度疏离的家庭里,孩子容易感受不到大人的关心和爱,爱的缺少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影响。过早卷入早恋的孩子一般都与爱的缺失有关,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等他到了青春期,别人一句关心的话都可能让一个女孩以身相许。这样的孩子走进婚姻,会把对方当成情感稻草,紧紧抓住对方,让对方有窒息感而想逃离。  过度亲密也不好。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过度亲密是双方都产生分离焦虑。一些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尤其是母亲独自养育儿子,由于母亲没有夫妻感情的寄托,又可能因离姻受到打击,把一切情感都寄托到儿子身上,当儿子长大成家立业,母亲忍受不了母子分离,会不自觉缠呼到孩子的家庭生活中,干涉儿子的生活,婆媳关系紧张。也看到过一些过激的案例,一对小夫妻,每次晚饭后出去散步,婆婆都要跟着。更有可笑的,儿子新婚之夜,母亲几次找借口进去打扰,弄的儿子在客厅沙发上睡了一晚。在婚姻里,父母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大多与分离焦虑有关。  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过度亲密和过度疏理都不好,在中间阴影部分刚刚好。同样,过度放纵和过度掌控也不好,过度放纵使孩子不懂得边界,结婚后不会照顾对方的感觉。过度掌控使孩子失去自我,婚后唯唯诺诺,没有主见。  所以,一个人越了解自己的家庭文化,将来进入婚姻越容易和对方相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对方的家庭文化。有专家建议说:结婚前就要先对父母婚姻对自己的影响做个评估,分析一下哪些是可能影响自己的不正确方式,衡量一下自己进入婚姻后,可能有哪些不恰当的行为模式会影响自己现在的婚姻,避免重蹈覆辙。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重新组建自己的家庭之后,应尽量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主动告诉对方,自己原生家庭的背景,并希望对方给自己修正的时间。即使每次争吵,之后都要做一个小结,这样有利于提高夫妻间的沟通。  了解了这些后,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我的错,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的,我不能改变。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原生家庭里的很多东西,两个人要想重新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必须学会理解、包容,同时要学会改变,共同磨合出属于自己的一种新的相处模式。在夫妻双方发生冲突时,不要用原生家庭当借口,因为你自己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原生家庭发生的事情不需要你负责,但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要自己负责,请记住,你现在的家庭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作为父母,你要给孩子怎样的未来?你要给孩子做出怎样的榜样?需要每一个家长认真思考。 五、童年创伤事件对婚姻的影响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那你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大呢?还是不记得的事情影响大呢?实际上,记不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最大。这些事情对你的影响会沉淀到你的潜意识里,控制这你的行为,但你不觉察。我们已经几次提到潜意识,什么是潜意识?简单介绍下。  案例:有一个女士,30多岁,非常能干,人也漂亮,但总是谈不成对象。已经介绍相处了很多男士。期间也有两情相悦的,但到最后的结局总是分手。她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于是就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咨询是详细了解了事情的过程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每当她和男友发展到肌肤之亲时就找各种理由分手。为什么?后来,咨询师对她做了催眠,在催眠状态下,她回忆起自己3时的一次经历。  一个夏天的午后,她和父亲在床上嬉戏,忽然发现爸爸的下身处有团鼓鼓的东西,非常好奇,就用手去摸,结果遭到父亲严厉的责骂。骂的什么她已经记不得了,但父亲那种惊恐、愤怒、恐惧的态度让她感觉到,碰触男人的身体是不道德的,不能被原谅的。这种感觉沉淀到潜意识中,控制着她的行为。因此,每到有肌肤之亲时,潜意识里就有一个声音告诉她,不可以。于是,她会找各种理由分手。  我想,那父亲不会知道,他当时随性的一种反映会女儿的婚姻带来怎样深远影响。这个父亲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不懂,他不知道,孩子那个举动只是好奇而已,一个3岁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开始对异性的身体感兴趣,这是孩子正常的性别意识的萌动,而这个爸爸,把他自己,一个成人对性的敏感和看法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本来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却被这个爸爸演绎成了对孩子的伤害。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是结了婚生了孩子你就会做爸爸妈妈,做父母也需要学习,否则,你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还不知道。做个好父母,需要爱,更需要能力。  在成年人的心理咨询中,很多问题是因为童年的创伤经历造成的,这种经历你也许已经记不得,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也是导致种种问题的根本。难点是:这种潜藏在潜意识里的东西是不被人的意识觉察的,具有隐蔽性,当事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借助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来解决,而需要心理治疗师帮助时,往往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士,自身条件非常好,谈女朋友也是谈了一大堆,有三任让他刻骨铭心。第一个有自杀倾向,是个自虐狂,动不动就以自杀相威胁,两个人非常相爱,但非常痛苦的分手。第二任是个暴食者,一不顺心就脾气暴躁,暴饮暴食,最后也痛苦分手。第三任是个已婚女士,因婚姻不福期期艾艾,楚楚可怜。当然也不会有结果。为什么他总是对凄苦可怜的女人有感觉?为什么他很难找到幸福的婚姻?  原因:他12岁的时候,父亲有外遇和另一个女人私奔,抛下他们母子不管,母亲从此变得精神崩溃,抑郁寡欢,萎靡不振。这个男孩长大会爱上的女人都和母亲一样凄苦,潜意识里要回到那个痛苦的状态,心理学上叫这种现象“强迫性重复”,因为有些创伤需要回到那个状态才能治好。有一个心理学家打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一块钢铁,被扭曲了,需要被火烤,回到那个状态才能把它矫正、修复。但这个过程必须有治疗师的参与才能完成,当事人做不到,因为它不知道原因,如果他不知道求助心理医生,可能会一直处在痛苦的状态不能自拔。  我们希望这种情况不要出现。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结”,会在成长后在夫妻相处中不受意识控制地重复出现。从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方式,以致婚姻关系中影响着夫妻双方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毫无防备、意想不到的时刻,以超凡的强度,被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复制。  那我们将如何来应对呢?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就在不知不觉间复制着前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代代相袭,进入无法挣脱的死循环:首先就需要我们要无法意识到的状态转成意识主宰状态,了解过去带来的影响,并学会如何从“原生情结”中剥离出来。   “心灵回溯”不失为一条非常好的捷径,即当事人由当前人际关系引发的强烈情绪深入意识,探讨过激的情绪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  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原生情结”有关。夫妻双方可以借着“原生情结”被引发的机会,做一次哪怕是痛苦的心灵回游,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学习用现在的、较为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检视探寻自己和对方性格形成的源头,走出父母婚姻的阴影,帮助彼此成长,在成长中重建美好、和谐的婚姻关系。因此,认识彼此内在心理状态,也是解决冲突、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不可缺的一环。  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的原生情结,夫妻双方各自会从自己生长的家庭里带来不同的规则。如何把两个家庭版本的规则变成一个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课。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种种陷阱,利用好拥有的资源,制定出一个适合双方的双边协议,最后成功实施双方达成的协议。作者:李爱敏","updated":"T13:12:1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collapsedCount":0,"likeCount":1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原生家庭"},{"url":"/topic/","id":"","name":"恋爱心理"},{"url":"/topic/","id":"","name":"自杀干预"}],"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0,"height":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tipjarState":"clos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1,"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21:12:10+08:00","url":"/p/","lastestLikers":[{"bio":"好学的债券小青年","isFollowing":false,"hash":"e640cfa2a83da4097fd35","uid":587800,"isOrg":false,"slug":"foxlyn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Lynne fox","profileUrl":"/people/foxlynn","avatar":{"id":"v2-e93ee300d8b07e9239e51","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管理者","isFollowing":false,"hash":"5eba49d26bdc2e0cf8e6","uid":251800,"isOrg":false,"slug":"superww-36","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superww","profileUrl":"/people/superww-36","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ec6db7e217b313b58ef85b2","uid":875100,"isOrg":false,"slug":"yan-ni-50-29","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闫妮","profileUrl":"/people/yan-ni-50-29","avatar":{"id":"v2-3d4ef2f5f","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其他","isFollowing":false,"hash":"83cc4fa361b8de7cc95a03a","uid":858200,"isOrg":false,"slug":"misslc","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MissLC","profileUrl":"/people/misslc","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工科女大学生","isFollowing":false,"hash":"5e3e6b4c7dfc7bfe2686fee8c5f522e7","uid":099400,"isOrg":false,"slug":"qian-jiu-85-60","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今井","profileUrl":"/people/qian-jiu-85-60","avatar":{"id":"v2-43ab85f41f17aaaebd214","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如果有机缘在没走入婚姻之前接触一些关于婚姻的探讨,了解婚姻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你的婚姻可能更理智,将来幸福的指数会更高。 对于已经在婚姻中的人来说,对婚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你对自己的婚姻满意吗?有过生气、吵嘴、甚至打架等现象吗…","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14,"FULLINFO":true}},"User":{"GoldSunshine":{"isFollowed":false,"name":"GoldSunshine","headline":"专长:国家婚姻家庭师,心理咨询师,国际EFT情绪治疗流派,专注失恋挽回,婚姻修复,专业临床心理受训,擅长失眠,强迫症,焦虑症,忧郁症,自卑感缺失,缺乏安全感,婚恋咨询婚姻或恋爱相处焦虑,自我探索与成长,人际关系和工作适应,人际交流压力,创作经验等个人性格提高及成长挽回工作室/挽回公司/挽回机构,咨询加QQ,值乎接受一对一咨询,写清人事物和问题。","avatarUrl":"/v2-4c764c1a0dd9e57e11e0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GoldSunshine","bio":"国际EFT婚姻修复、心理疾病干预咨询师","hash":"b68b5de30d65a794b9a45","uid":138800,"isOrg":false,"description":"专长:国家婚姻家庭师,心理咨询师,国际EFT情绪治疗流派,专注失恋挽回,婚姻修复,专业临床心理受训,擅长失眠,强迫症,焦虑症,忧郁症,自卑感缺失,缺乏安全感,婚恋咨询婚姻或恋爱相处焦虑,自我探索与成长,人际关系和工作适应,人际交流压力,创作经验等个人性格提高及成长挽回工作室/挽回公司/挽回机构,咨询加QQ,值乎接受一对一咨询,写清人事物和问题。","profileUrl":"/people/GoldSunshine","avatar":{"id":"v2-4c764c1a0dd9e57e11e0","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isOffice":"false","nwebStickySidebar":"sticky","qrcodeLogin":"qrcode","favAct":"default","default":"Non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newMore":"new","newBuyBar":"livenewbuy3","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ppStoreRateDialog":"close","sendZaMonitor":"true","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with_ads_and_articl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iOSNewestVersion":"4.2.0","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liveStore":"ls_a2_b2_c1_f2","zcmLighting":"zcm"}},"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存款多少有安全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