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自虐的人有什么特征心理怎么办

幼儿自虐心理!_百度宝宝知道在人受到感情上的伤害时,为什么会想到要折磨自己甚至对自己的身体加以伤害?
  世界名模克莉斯蒂娜曾对媒体坦言,每当自己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在身上
各处打孔,比如耳朵、鼻子、嘴唇甚至乳头。现实相关信息中,当人遇到挫折时,
也往往会出现类似于自殴、自伤、自残等的自虐行为,比如以头撞墙、掐自己、
甚至割腕。
  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约一半人有自虐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
都是缺点,总是事与愿违,丧失自信心。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自我否定或者
自我挫败,当他面对亲子冲突、情感纠葛、人际关系淡漠、生活压力等消极情
绪等时,就很有可能产生自虐行为。
  常见的产生自虐行为的心理动因主要有以......
  世界名模克莉斯蒂娜曾对媒体坦言,每当自己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在身上
各处打孔,比如耳朵、鼻子、嘴唇甚至乳头。现实相关信息中,当人遇到挫折时,
也往往会出现类似于自殴、自伤、自残等的自虐行为,比如以头撞墙、掐自己、
甚至割腕。
  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约一半人有自虐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
都是缺点,总是事与愿违,丧失自信心。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自我否定或者
自我挫败,当他面对亲子冲突、情感纠葛、人际关系淡漠、生活压力等消极情
绪等时,就很有可能产生自虐行为。
  常见的产生自虐行为的心理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释放或解脱恐怖焦虑产生的痛苦感,转移或宣泄情绪。常有情侣因害怕
失去爱情,内心处于强烈的焦虑和痛苦之中,遂通过自虐的方式加以释放和宣
泄。
  2.寻求刺激,缓解抑郁,压抑情绪。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夫妻之间产
生矛盾,如果一方喋喋不休或者蛮不讲理,另一方就有可能以头撞墙、或者拿
书本使劲砸自己的脑袋或身体,而且在知识分子中尤为多见。这是因为,后者
往往抱有夫妻之间避免摩擦、减少争执的心态,但是前者的步步紧逼,又使得
后者无法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就会把愤怒、不满等情绪压抑下来,并以自身
为释放口,以自虐来发泄心中的抑郁和痛苦。
  3.期求关注,希望得到人际交流与沟通。对青少年来说,文身是一种很“
酷”的展现生命的方式,但实际上,文身也是一种自虐行为。很多人期望用文
身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张扬个性,但深层次的心理动因却是希望得到他人
的关注与赞赏,期望获得同伴之间良好的人际交流与沟通。
  4.逃避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与挫折,更多的人是激流勇进,而有些人却
选择了后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又想逃避舆论的打击时,他
往往会选择一些自伤、自残的手段,以此达到既逃避困难与挫折,又避免了舆
论指责的双重目的。
  5.情绪低落、悲观绝望,或有其他重大隐情。
  很显然,自虐行为会对当事人的身体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偶尔的、程度
较轻的自虐行为无可厚非;但如果一个人总是依靠这种自我折磨的方式来缓解
情绪,最终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程度的、甚至是生命的伤害。所以,自虐这种非
常态的宣泄方式,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行为的方法就是培养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
处,鼓励自己多闯难关;同时要改变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多参与学习、娱乐
等活动。另外,在自虐心理中,最重要的需求是得到关注,因此,亲友间经常
谈话和疏导非常必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治也可以降低自虐的发生率。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第14版〕
其他答案(共11个回答)
受到伤害的时候是需要渲泄的,把痛苦渲泄出来会感觉好受许多,但是用何种方式就值得商榷了,本人认为自虐是最愚蠢的渲泄方式了,只会让自己更痛苦而不是更好受,如果感觉受到伤害了可以找自己信赖而且能够理解你的人倾诉,像至亲好友什么的,或是去旅行,这都是不错的渲泄和放松自己的方式,自虐的方法万不...
自虐是想渲泄心中的痛苦啊。而且往往是随心所欲。如果找别人渲泄说不定会落个“虐待”的罪名呢,你说是吗??呵呵。人在相关信息受到伤害的时候是需要渲泄的,把痛苦渲泄出来会感觉好受许多,但是用何种方式就值得商榷了,本人认为自虐是最愚蠢的渲泄方式了,只会让自己更痛苦而不是更好受,如果感觉受到伤害了可以找自己信赖而且能够理解你的人倾诉,像至亲好友什么的,或是去旅行,这都是不错的渲泄和放松自己的方式,自虐的方法万不可取,到头来不仅只会更大的伤害自己,而且还会伤害关心你和爱你的亲人和朋友,让他们为你担忧操劳,害人害己啊。
受过精神刺激,自闭,自卑,单亲家庭的都有可能.
他的心理肯定有问题:首先,他是自卑的,然后,他可能心里有太多压抑,做为女友,你应该更关心他,然后,还不要让他感觉孤独,感觉无人关注,同时鼓励他对自己和生活要有信...
你不在的时候也折磨自己吗?如果是,她有自虐倾向,需要看医生,如果单纯是做给你看的,就不是自虐,而是一种威胁。假如是后者,劝你放弃这种人,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受得了...
自残是一种需要立即治疗和心理辅导的心理疾病。
假如自残给别人看,有借此要挟别人的动机,此种举动不仅令人怜悯而且卑鄙下流。
假如自残已经形成习惯性,并从中感到一种...
答: 我想送哥哥家的大侄子几罐奶粉,太子乐怎么样?
答: 就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
答: 社会民主连线是香港一个由激进民主派、在港组建中国各大政党的政治性组织。中文简称「社民连」,英文名称为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其目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自虐是一种心理防御
自虐似乎是一个比较有刺激性的词,尤其是联想到性行为方面的自虐,但其实这种行为远比一般人感觉到的更为常见,很多人都会程度不同的在一些时候实施这种行为,而且在大部分行为实施过程中,都会带有自己无法克服的强迫性。
一个失恋的人可能长久陷入抑郁状态,自己的精神与肉体都遭受很大伤害,并且自身迟迟没有走出来的意愿;一个现实生活稍微遭受挫折的人,产生长时间的沮丧情绪伴随身体的多方面不适感;一个并没有经历外界重大打击的人突然神经衰弱,被长久的失眠困扰无法解决;或者,一个人会在某些时候陷入死亡幻想,总有一种通过死亡来获得解脱的冲动,而自身并没有遇到面临生死考验的遭遇。这些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也多多少少被人所熟悉,而这些行为基本都带有自虐的性质。当然,当事人也许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自己总能找到解释自己目前状态的原因。不过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解释与他们实际经历的痛苦总是不太成比例,表现出显然的被夸大的成分。
人真的有寻求自虐的生物原因吗?就像有人从基因去解释的那样。或者根本上还是心理状态的反映?其实人类一直有一个自虐的历史,在很多古代宗教行为中,总是带有某些自虐的痕迹。但这并不意味着自虐是一种生物属性,所以有必要探讨一下自虐背后的东西。
痛苦本身是没是快感而言的,千万不要误解痛苦对自虐者的感觉意识。至于某种状态下呈现出来的,似乎是快感的表现,根本上还是因为对其他更深层痛苦抑制的反应。自虐是一种心理防御,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理学意义上的,下意识自我保护,往往很容易带来客观的自我伤害)免于深层的痛苦与焦虑。
一、失恋之后的长期抑郁。
这其实是某种类型,并不单纯发生在失恋人群中,更深层的是与失去这一主题关联着。考察这一主题,关键是比较失去对人的心理创伤程度与受害人自我伤害程度的比例。一个失去亲人,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失去亲人的人,可能会遭受巨大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有可能是难以治愈的,这样一个人形成长久抑郁属于正常心理范围,尤其是当事人年龄偏小的时候。
但在我们的讨论中,受害人的心理创伤感与实际发生的事情很难成比例。我们很难想象一次普通的失恋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心理创伤,而且在具体观察中,这种人往往还不是第一次失恋。此外还包括其他的失去行为。比如自己的孩子可能考上大学将要离开自己生活了;身边一个好朋友由于工作原因去了外地;自己养的一个宠物丢失或死亡了;甚至是自己一件在意的物品破损丢失等等。
这里面相似的地方在于,受害人都有一个普通夸大创伤程度的主观意图,同时会有意无意强调自己的无助无力感。有意思的是,如果这样的一种感觉没有身边人关注的时候,受害人的创伤感反而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换句话说,他们的这些伤痛总会用各种方式让别人关注到,比如让曾经的爱人、离开自己的朋友、将要去上大学的孩子等等关注到。似乎别人的关注起到某种程度的催化作用。而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客观上明明被关注,但受害人要用各种理由来否定这种关注,他们经常的声明是,自己处于一个无人关注的情形之中。
由此可以发现一个内在的心理轨迹,只是这个心理轨迹在受害人自我是完全体会不出来的。这样的心理轨迹就是,“我是一个如此弱小的人,受到巨大的伤害,而我受到的伤害必须有人为我负责。”这些人显然完全弱化了自我力量,把自己似乎全权交给他人来负责,但他们又非常不满意别人对自己的责任。他们总是在潜意识里面百般挑剔别人,强调别人对自己的忽略,把自己的痛苦忍受归咎在他人身上。然而,有意识的挑剔与苛责又是当事人无法接受的自我解释,所以自虐就发生了。如果当事人非常明了自己挑剔与苛责的本性,也坦然接受自己挑剔与苛责的本性,完全可以直接的表达对别人的愤怒与责怨,就完全不需要自虐了。自虐在这里起到一个掩护的作用,“我确实非常痛苦,我确实身体有病,所以来关注我来照顾我是合情合理的”,这其实掩护了背后的一个深层矛盾——既要寻求他人的照顾,又对他人挑剔苛责的内在矛盾。
二、扫兴的人。
这也是某种形象的说法。找一个典型例子来说,比如在一个家庭中,某天计划出去野营,而这个计划也许就是家中的家庭主妇提出来的,为此她兴致勃勃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家庭中其他成员也都应和着她这个提议。然而,也许一件小事就会让整个野营蒙上阴影。这件小事也可能是当天下了一点点小雨,也可能是丈夫因为工作关系临时离开半个小时、也许只是在野营过程中这个家庭主妇一个随意性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总之,这样的小事可能有多种,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这个家庭主妇的情绪会瞬间失落下来,兴致变得索然无味,甚至她会在身体上感觉到明显不适,比如突然感觉头痛或者疲倦,最终野营草草收场。
这是自虐某种不太明显的情形。家庭主妇的表现从来没有在言语上或是主观意识上来否定这次野营,而是表现出来自我抑制——头痛、疲倦感、情绪莫名的失落等等,总之是以自己感觉不适为表现方式。如果有人说这是她想要破坏野营的方式,她会觉得受到莫大的曲解与侮辱。然而,事实如此。
显然,这个家庭主妇深层心理上其实有比较强的控制欲,她喜欢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安排来行使,形成自己的秩序感。任何打乱她的秩序感的事情都会造成她的焦虑。只是这种焦虑不一定出现在她的自我意识里面,尤其从家庭主妇的自我形象定位上,温顺的、顾家的、以家人为首位的自我定位可能完全铭刻在自我意识中,这一切都压抑了她那超强的控制欲,使得控制欲以某种自虐的方式被表达出来。“不是我想扫大家的兴,是我身体真的不舒服”。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这种人不舒服的表现往往在一个自己计划被打乱之后,或者发生在有人来违背自己意愿之后。接下来,家人对她的身体顾忌自然会用顺应她来体现。于是,自虐达成了控制欲满足的目的。
三、幻想死亡。
不要把这个想象的如何可怕。人类本身就有幻想死亡的内在冲动,因为人类本能中有一种习得性的冲动,对于恐惧的对象总会用各种或隐或现的方式去替代满足它,以期达到克服恐惧的目的。而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所以有死亡幻想并不足奇,看看人类大量的艺术作品就明了了。但这里说的不是艺术幻想,而是另外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典型的话来描述“真想死了算了,省得。。。。。。”省得后面可以补充很多东西。
这种死亡幻想与艺术幻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类历史上很多的宗教仪式中以及大量的艺术作品中,包括我们的现实游戏体验中(蹦极、过山车、极限运动),其实是在象征性的体验死亡-重生,由此象征性的获得面对死亡的勇气,这在孩子克服恐惧的游戏中很容易被看到。这样的意义在于死亡-重生,是人对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而在自虐式的死亡幻想中,更多是满足死亡本身。这种类似白日梦的行为可能发生在一次受挫事件以后,也可能完全缺乏明确的外界刺激,在清晨或者深夜的意识自动浮现。
在探讨自虐情结中,受害者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心理特征——自我强烈的无助无力感。这种东西极大消解了自我力量,而受害人下意识把自我力量舍弃造成的结果,让他们对他人产生强烈依赖。人如果极大消解自我力量,单纯去依赖他人,这是根本无法达成的。因此,受害者必然在依赖他人的道路上屡屡受挫,带给自己焦虑的恶性循环。如果自身的种种原因没办法让他把这种因为受挫而产生的愤怒攻击投向他人的话,就自然产生一种转向自身的反转。自虐的人有一个心理共性,就是他们很难去恨他们的愤怒对象,不但如此,反而会用夸赞崇拜的方式去形容对方。他们宁可用转移仇恨的方式来发泄攻击性,这如同一个丈夫出轨的妻子,任然坚信自己对丈夫的深爱,同时强烈的恨着那个所谓第三者。
这种内在矛盾对人的冲击非常巨大,可以造成受害者内在强烈的扭曲,这样导致恶性循环:无助-依赖他人-依赖不满足的愤怒-愤怒的压抑-更强的无助感-更强的依赖他人的需要-更强的愤怒-更强的压抑-更强的无助感。人单纯的主观感受有很强的自欺作用,在这种人格特征中,无助感会被逼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巨大程度,现实检验与
现实评断被挤压到完全无足轻重的地位。
无助感强大到某程度,自虐式的死亡幻想自然就会出现了。而且这种时刻,当事人甚至是在有味道的品咂自我死亡的过程。但有一个事实存在,当事人本不是想要死亡,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死亡幻想,来减少内在的由于恶性循环所带来的无助感与愤怒焦虑。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在品味死亡的时候,人会产生某种自我消解的作用,通俗的说“我不在是我了”。当我不在是我的时候,内在强烈的矛盾焦虑才不会极大刺激到自己,当然这种刺激是在潜意识层面上的。然而导致受害人的自虐也是实实在在的。
四、性行为中的自虐
性行为中的自虐其实是自虐行为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却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单纯以为自虐就是性的自虐。在性行为中实施自虐的人,往往没有以上提到自虐行为的表面特征。而且很多时候还呈现相反的表现。比如在性行为中实施自虐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表面上完全看不到自虐行为,尤其不太会像上面描述的,带有一个弱者的标签形象。他们也许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的非常具有活力、主动,处理得当。那么是否就说,性行为自虐与其他自虐完全不同呢?这到也未必。
前面提到过一些核心的自虐本质——内在强烈的无助感、自我力量的弱化消解、对他人非理性的依赖、依赖无法满足的愤怒、对愤怒的压抑等。这些也同样是性行为自虐者的核心本质,只是在两点上有所区别。
这种受害者的自我功能比较强大,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们自我力量弱化的不足。他们的工作能力、表面的人际关系能力以及现实检验、自我效度等等并不弱,甚至还表现的比较聪颖。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源于现实焦虑的无助感不太容易出现,而更多是更深层的基本焦虑造成。由于缺少现实焦虑刺激,使得他们在很多场合表现的很正常甚至优秀。另外,他们受到的深层压抑更加强大,这种压抑在依赖与愤怒两个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以至于它们反而表现的很具有独立精神。最后一个方面,性行为中的自虐需要一些性诱导因素。这可能发生在它们的儿童期,也可能发生在成人期,在某种带有性意味的亲密关系中出现诱导因素。
总之,性行为中的自虐并不具有更加特殊的心理原因,本质上还是
深层焦虑的结果。
五、自虐与文化的关系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外界社会的关系。在探讨心理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很难与社会文化割裂开的。从以上对自虐的深层心理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社会文化中如果营造了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依赖与投机的鼓励、自利价值观、恶性竞争、不信任感等,这样的文化心理更容易促成自虐行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虐的人有什么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