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犯过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现在24岁想出国能办签证吗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未成年的时候犯过抢劫罪,请问出国劳务可以签证吗?
未成年的时候犯过抢劫罪,请问出国劳务可以签证吗?
河北 保定 涿州市发表时间: 09:50
问题与我的不同!
找法网认证系统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1391068****
你好,建议咨询主管部门
律所: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09:57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未成年抢劫罪
律师回答共 3 条
你好 不能办理的
律所:河北公泽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3:26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1331312****
应该可以。
律所:河北冀雄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0:06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1358233****
要是限制,就办不了。
律所:河北功成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0:54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未成年:管教所
未成年:抢劫
未成年:杀人
刑事辩护相关词条:
遇到自首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绑定手机号
律师回复后我们将第一时间发送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以下的验证码继续提交
找法推荐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专长:刑事辩护
找法特别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人物 | 24岁赚1亿,8年搞出300亿!他每一步都堪称完美,却被踢出公司黯然离场,都是“聪明”惹的祸?
他是一个数学神童,也是个创业天才:
18岁保送北大,比李彦宏早2年开始做搜索,3次创业3次成功,24岁便赚到了1亿,8年就搞出了300亿的大生意!
同样是互联网创业,他可比马云马化腾们“聪明”多了,每次项目做出名堂,擅长数学的他就会计算成功概率最大的选项,要不把卖掉项目套现,要不接受外界巨额投资。
时至今日,他身家已达数十亿,只是3次创业,他的下场无一不是离开。他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现在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就是“去哪儿”的创始人庄辰超,一个号称“创业从没失败”过的人。
18岁保送北大的数学天才
连追女友都是算概率!
1976年,庄辰超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庄辰超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最爱的玩具就是一副扑克牌。5岁就和楼下的大叔大妈打扑克,每次都能赢一大堆糖果回来。
因为父母工作忙,庄辰超从小学开始就被托管在上海市少年宫,但庄辰超对此并没有任何不适,反而对少年宫异常着迷,因为那里有“稀罕物”苹果电脑。
这些苹果电脑,都是少年宫为了响应邓公那句“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特意从美国添置的。但大部分孩子都把电脑当玩具,新鲜劲一过就无人问津,唯独庄辰超,天天跟着网管学习写程序,每天下课后都到电脑房玩一两个小时。
到了庄辰超小学毕业时,他已经能用BASIC语言编写几十个小程序了。此后在初中、高中,庄辰超的数学天赋展露无遗,不仅年年获得华罗庚杯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还在18岁时被保送到北大电子工程系。
对数字的天赋,再加上后天长期的理工科训练,让庄辰超特别相信概率。按照他的说法,他看待世界都是靠建模推演完成的。
在庄辰超看来,人生所有事情都是概率问题,成功的法子很简单,只需要计算概率,选择成功概率最大的那条路走就好了。
“我信概率,任何行动都不是确定的,而反应和结果都是有概率的。你要计算概率,肯定希望赢面是你的大概率事件。如果说概率上,你正好击中了大概率事件,这并不是你的运气好。而如果你正好击中小概率事件,事情朝着命运相反的方向去发展,这也不是运气不好。”
他把人生算计成什么样呢?据说他追女朋友时,把约会的地点、路线事先设计好,甚至走到什么地方说什么样的话,可以做点什么,密密麻麻写满了几张A4纸。靠着这个周密的计划,他就把女朋友追到手了。
遇到问题,先建构模型,设计可量化的指标,然后寻找最优解。这是庄辰超眼里最符合逻辑、也是最高效的解决办法。
可惜,生活并不是做数学题,最符合逻辑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要知道,当年日本鬼子侵华,以中国当时的经济水平、军事实力,获胜的机会几乎是零,但就是有一群不信概率的中国人选择了坚持抗战,才熬到了最后的胜利。
数字归数字,现实归现实,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难免会吃一点苦头。
两次创业两次套现
24岁就赚了1亿元
进入北大之后,庄辰超的生活过得顺风顺水,但他受不了这样平淡的生活,决定开始创业,挑战一下自己。
受到高中同学的启发,他决心模仿当时如日中天的雅虎,做一个中文版的搜索引擎。1997年,年仅21岁的庄辰超,使用硅谷Verity网站的中国版,捣鼓出中文搜索引擎“搜索客”,比李彦宏创办百度还早2年。
当年青涩无比的庄辰超
但没过多久,庄辰超就把这个搜索引擎卖掉,成功套现了一大笔。
接着,耐不住寂寞的庄辰超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和几个朋友创办了鲨威体坛,并把做搜索客的经验全部搬到了鲨威体坛上,采取全新的“咨询+图片”模式。
1999年12月,鲨威体坛正式上线,半年不到就成为国内最大的体育论坛。
但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庄辰超又把鲨威体坛卖掉了。
当时,“小超人”李泽楷想进军大陆,于是大量收购大陆的互联网行业。他们看中了庄辰超的鲨威,并且给出了1500万美元的报价。
其实,那段时候,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马云还在湖畔小区给18罗汉“洗脑”,李彦宏奔波于华尔街为百度寻找融资,而马化腾甚至差点把OICQ卖了出去。
只不过比起他们的坚守,庄辰超就显得“精明”多了。几个创始人犹豫不决时,庄辰超一锤定音“拿了钱该干嘛就可以干嘛,多好!”,然后就把鲨威卖掉,和小伙伴们分了1500万美元,然后就跑去美国潇洒了。
在美国,庄辰超买了一辆福特,从东海岸一直玩到了西海岸,逍遥了大半年。后来他又在世界银行找了个差事,给世界银行做网管,掌管内部网络,年薪20万美元。
这样在国外浪荡了三四年,庄辰超又按捺不住了,听说国内互联网经济回暖,他又决定回国,开始第三次创业,并把目标瞄准在线旅游市场。
回国创办去哪儿
靠三把火就让企业一炮而红!
日,携程登录美国纳斯达克,创始人梁建章的身家也暴涨到了15亿元。
了解完携程的模式,庄辰超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光靠“在线订房+机票”就能赚大钱,我完全可以做一个更好的产品,逆袭携程!
2005年,梁建章觉得携程已无对手,竟然辞去了CEO一职到美国读博士。几乎与此同时,庄辰超和当年一起创立鲨威的朋友再聚首,创办了去哪儿网。
庄辰超(左一)、时任去哪儿网副总裁王彤(左二)和其他创业元老
趁着梁建章离去、携程进步缓慢的机会,去哪儿网大踏步地往前走。
庄辰超的理工科思维和搜索技术再次发挥奇效,广告都还没怎么做,只是在用户体验上烧了三把火,去哪儿就一炮而红:
首创“签证”搜索频道。只要登录去哪儿网,就能把要去国家的所有签证事项看个明白,包括签证时限、受理地点、签证资料和费用等事项;
推出国际航班搜索服务。用户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能搜索到世界主要城市的航班;
推出旅游管理软件。用户可以在软件上制定自己的详细旅行计划,包括几点几分从哪里出发,几点几分达到,几点入住哪个酒店,任何信息一目了然。
这三把火立刻给去哪儿网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庄辰超趁热打铁,不断完善度假攻略、海外酒店预订、机票预订等服务。
2010年,去哪儿网成功打造了当时最大的中文酒店点评系统,用户酒店点评量突破100万条,并且宣布由单纯的旅游搜索引擎转变成在线旅游媒体。
2011年12月,去哪儿网的月度访问次数高达7460万人次,在旅游类网站中高居榜首,携程被逼退至第二。
2013年,去哪儿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高达50亿美元,37岁的庄辰超资产则超过了2亿美元!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和携程鏖战却被百度“捅刀”
虽然去哪儿网越来越火爆,但在成功的背后,却是隐藏着不少的危机。
从2007年起,去哪儿先后接受了雷曼兄弟1000万美元、纪源资本等1500万美元的融资,虽然庄辰超依然握有多数股权,但对去哪儿的控制力已逐渐削弱。
到了2011年,百度向去哪儿抛来橄榄枝,考虑到去哪儿与携程激战正酣,背靠百度这个大靠山,既有资金支持又有流量保障,所以庄辰超经过考虑,同意了百度的投资。
2011年,百度以3.06亿美元,获得了去哪儿62%的股份,而庄辰超的控股权只剩下7%!
虽然从宣布百度入股的那一天开始,去哪儿就不断对外强调,百度系购买增发股份,不会干涉去哪儿的运营。去哪儿仍由庄辰超的创始团队独立运营,并且会继续运作上市。
但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庄辰超已经从去哪儿的“主人”,变成了“职业经理人”,毕竟股权不够别人多,庄辰超也只是为别人打工。
与此同时,去哪儿的死对头携程也迎来了好消息:创始人梁建章重新出山担任携程CEO。
其实,梁建章和庄辰超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上海人,从小就被称为“电脑小诗人”,16岁就读复旦大学少年班,20岁获得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电脑系硕士学位。
不同的是,比庄辰超大7岁的梁建章,多了点沉浮商界的老辣。梁建章刚回归,先是并购多家在线旅游企业,接着再引入外部投资机构,然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改革。
梁建章看准了去哪儿资金不足的弱点,不惜耗资10亿和庄辰超大打价格战,虽损失利润但依然保持盈利。而去哪儿则不得不面临因价格战而带来的亏损“后遗症”,这也给庄辰超最后和百度决裂埋下“定时炸弹”。
在梁建章回来之前,携程已经连续5个季度净利润下滑,但梁建章一回来,携程没花多长时间,又重新夺回了在线旅游领域龙头的位置。
甚至,梁建章还想收购死敌去哪儿,在庄辰超和百度合作之前,携程就表达了收购意向,甚至连细节都谈到了,但是被庄辰超一句“我不认可携程的理念”而顶了回来。
在收购了行业老三艺龙之后,梁建章又打起了去哪儿的主意,多次向庄辰超提出要合并。但庄辰超“背靠百度好乘凉”:当年都没理你,现在有了百度当靠山,分分钟能赢你,为什么还要合作?
于是,老谋深算的梁建章暗度陈仓,绕开庄辰超找到了百度。其实,当时百度高层和庄辰超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原因有两点:
作为百度控股的公司,百度在旅游搜索领域的资源整合方面没有特别的倾向去哪儿,还拿了不少携程的内容;
去哪儿的酒店等业务与百度的地图、团购等业务存在一定的冲突;更重要的是,百度控股去哪儿后彼此沟通依然不畅通。
而且在那两年, 百度的运营利润率从45%下降到21%,很重要的原因是3大业务拖累:O2O、在线旅游和视频业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百度高层当时正在O2O和视频领域鏖战,不希望在线旅游领域继续“烧钱”,而庄辰超硬要打赢携程,结果庄辰超和百度管理层弄得很不愉快。
因此,携程想接过在线旅游这个盘子,百度自然求之不得,2015年10月,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交易,通过与百度股权置换,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
只是可怜了庄辰超,百度和携程私下达成协议,他一直被瞒在鼓里,直到对外宣布前几天,他才知道这件事。
讽刺的是,在和百度合作之前,庄辰超在采访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百度会不会限制我们的发展?在法律范畴它没有这个权利。百度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公司,它绝对不会反悔,它说到就会做到,这是我非常喜欢百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创始人离开,退市纳斯达克
去哪儿宣告落幕
携程并购去哪儿的消息一出,就有业内人士预测,庄辰超很有可能会出局。“梁建章和庄辰超都是旅游行业领军人物,梁进入去哪儿的董事会,庄不太可能给梁打工的。”
果然,日,庄辰超宣布正式卸任去哪儿网CEO一职。就在前几天,去哪儿刚开过年会,宣布2015年去哪儿网全年营收大增至41亿,但这一切已经和庄辰超无关了。
宣布卸任后,庄辰超发朋友圈称:
“作为商业游戏的参与者,我要尽全力保障商业游戏规则的实施,在商业选择上可以取一路而弃其他路来做价值曲线异化。去哪儿的故事结束了,托付与我的信任悉数交付了。”
日,去哪儿网宣布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这家曾在在线旅游领域叱咤风云的传奇公司,最终还是落幕了。
对于庄辰超,外界有一个评价:三次创业,三次成功,每次都能将公司卖个好价钱,成功套现,而且还能在不同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事实上,即便被迫离开去哪儿,庄辰超的这次创业经历并不算失败:他不仅开创了“比价搜索+TTS交易系统”的商业闭环,而且在离开时,通过股权置换赚得了数十亿的身家。
况且,去哪儿网只是庄辰超的资产之一。早在“去哪儿”期间他就当起了天使投资人,投出了估值10亿美金的融360和炙手可热的美丽说;同时还是两家投资公司——清流资本与源码资本的重要合伙人。
有网友就说:“离开去哪儿,庄辰超的人生依然值得仰望,这并不算是一个失败者的撤离,甚至可以说这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中。”
而最近,沉寂一年的庄辰超又重出江湖。有消息传出,庄辰超看中了便利店行业,准备用30亿元打造“便利蜂”品牌,和7-11、全家等展开大战。
有多大的期待
就有多大的失望
但即便如此,不少人对于庄辰超的经历,还是会觉得非常可惜。
这种可惜,就像看着自家小孩没怎么复习都考到了80分,心里遗憾还是多于欢喜:以你的聪明才智,要是多下点功夫,其实可以考到100分的!
曾经的去哪儿网,原本能让庄辰超成为行业的代名词,就像马云之于电子商务、马化腾之于社交、李彦宏之于搜索、王卫之于快递,可惜......没有如果。
比起其他创业者,庄辰超无疑是绝顶聪明的,善于计算的他总能找到最符合逻辑的选择:前两次创业,他都是套现离开;创办去哪儿,他也会寻求巨头的庇护,避免和竞争对手贴身肉搏。
也正因为如此,庄辰超的创业之路可谓一帆风顺:24岁就开着福特车在美国逍遥自在;后来离开了去哪儿,也能套现几十亿潇洒离去。
而比他大2岁的刘强东,可就“笨”得多了,自创业之时就在马云的压迫下苦苦求生存,多少年来哪怕发不出工资,愁得“一夜白了头”,也从没想过向巨头屈服。
现在,过了10余年持续亏损的日子,京东终于在2016年财年实现年度扭亏为盈,而且成为互联网时代数一数二的巨头;而庄辰超,则要开始自己第4次创业之路。
孰是孰非,自然无法评定,毕竟这只是他们自己的个人选择。只是对于那些拥有过人的天赋,并且创造过短暂辉煌的人,人们的遗憾与期望往往更高。
现在庄辰超开始进军便利店行业,只希望曾给互联网带来无限想象的他,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为什么不要做个太“聪明”的领导?
导读:吉姆·柯林斯有个有意思的说法,高级的领导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问题看镜子,遇到成绩看窗外;而糟糕的领导是遇到成绩看镜子,遇到问题看窗外。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呢?
《道德经》里对“领导”这个词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圣人”。一部《道德经》只有5000多字,但有60多次提到了“圣人”。在老子的定义当中,圣人就是“领导者”,他有几句话很有名:“圣人,光而不耀”——圣人的特点是“光而不耀”,意思就是散发着光彩,但是不耀眼。
老子还有一个观点: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要“挫其锐”,意思就是要把你的锐气给挫掉;“解其纷”,意思就是要把你的那些林林总总的念头给去掉,让你的念头尽可能的少;“和其光,同其尘”,意思就是要跟光形成一种“和”,而不是“同于光”。
“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这里意指要学会当别人“光”的时候,你要有差异,要跟别人形成一种和谐;而说到“尘”,“光”是好的,尘土是不好的,但是,当别人处在不那么好的状态的时候,你要跟别人“同”在一起。
当我们参观故宫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康熙大帝写的四个字:和光同尘。做为一个领导者,我想康熙至少明白,做一个皇帝要学会显得不那么聪明,而总想显得聪明的皇帝,一定不是一个好皇帝。
稻盛和夫讲领导者的等级的时候,讲到了三个层次。他借用我们中国明朝吕坤写的《呻吟语》这部书,对领导者分了三个层次。吕坤把人才分为三个等级,稻盛和夫非常同意他的这种分类:
第三等资质,叫“聪明才辩”
这等人才的特点是聪明、才辩、能说会道、思维敏捷,但这只能算第三等资质。当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常常会犯一个毛病——我们最先发现的人才往往是那些聪明才辩的人才,因为他们耀眼,很善于表现自己,所以他们可能在第一时间就映入你的眼帘。但作为一个领导者,难就难在,在那些耀眼人物的背后,在那些常常溜边的那群人里头找到你要的人,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的那种聪明才辩的人。
第二等资质,叫“磊落豪雄”
“磊落”,做事非常磊落,非常光明,坦坦荡荡,自己的动机、自己的用心,清清白白,尽人皆知,这叫磊落。“豪雄”就是做事情不拖泥带水,不藏着掖着,也就是做事情有执行力、有饱和度而且有透明度的人。这是第二等资质,第二种资质的人也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不像第三等资质的人那样那么善于表现,所以要发现这样的人,也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第一等资质,叫“深沉厚重”
“深沉厚重”,这四个字听起来好像平平淡淡,深沉厚重有时候在一些人的观念当中常常被视作平庸的表现,做事情的时候,不那么有动静,不那么爱出头,他的素质、他的品质往往在深度接触以后,你才能发现。深沉厚重显然不是一眼就能够发现的品质,如果你的组织里头找不到这样的人,用的都是那些聪明才辩的人,那么你的组织很难走得远。
稻盛和夫甚至认为在他的京瓷公司里头,起骨干作用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那种看上去都没有跳槽能力的人,都是那种不爱跳槽、好像也没有跳槽能力的人,他们之所以不爱跳槽,恰恰是因为他们深沉、他们厚重、他们跳不动;而那些聪明才辩的人常常是在第一时间就跳槽的人,尤其是企业经营遇到困难遇到风险的时候,首先想到去跳槽那样一种人。最后,他认为他的公司最能够踏实稳健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这些深沉厚重、没有跳槽能力的人。
在《道德经》里对领导者也有一个分级,把领导者分成了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的领导,叫“太上,不知有之”
最高级的领导就是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个人,或者说大家在他身上看不到权力,看不到那种强烈的权力欲,在他的语言和行动里,很少甚至是完全没有透露出那种威慑、那种权力欲,他甚至看上去有点软,有点弱,我们在讲李安的时候,就曾经讲到过这一点;
第二等级的领导,叫“亲而誉之”
第二等级的领导者是让下面的人喜欢他,称赞他,表扬他,他喜欢员工说自己“我们的老板真棒,真好”,这样的老板当然是不错的,但不是最高等级的;
第三等级的领导,叫“其次,畏之”
意思就是大家很害怕他,畏惧他;
第四等级的领导,叫“侮之”
这种领导,下属、员工想尽办法以他们觉得安全、可操作的方式让他难堪,下属让老板穿小鞋,这是最糟糕的领导。
它没有讲什么是最好的领导,它讲的是专门针对吕坤的分级里头处于第三级的领导:聪明才辩。
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聪明是一种原罪。聪明老板有四大原罪,或者说叫聪明老板的“四宗罪”。我们现在就看看到底聪明的老板有哪四宗罪:
第一宗罪:证明自己有多聪明
作者把“Smart ”和“Wise”严格的区别开来。我们经常说的那些聪明的人,其实是那种“Smart ”——也就是那种很有机灵劲儿,很灵活,随机应变,眼珠子叽里咕噜转的那样一种人,我们把这种人称作“Smart ”。如果你是这样的一种聪明人,那你活着活着就“有罪”了。为什么会有罪呢?在他看来是聪明人很容易沾上一种瘾:过聪明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从小就很聪明的孩子,他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这孩子多聪明啊!”从上幼儿园开始,阿姨说他聪明,小朋友说他聪明。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他聪明,同学说他聪明。
其实,人的好多欲望是后天强加的,当周围的人常常说你聪明的时候,当你来到一个别人并不知道你是谁的场合的时候,你就会很难受,你突然会发现自己不舒服,就像抽烟的人发现自己没有带烟的时候那样一种感觉。
聪明人尤其爱在什么场合爱犯这个聪明瘾呢?往往是环境相对比较陌生,或者他刚到一个地方,他认为当大家还没有真正见识他的聪明的时候,他会不遗余力地表现这种聪明。
当然这也是一个正反馈。越表现出来聪明,别人就可能称赞你的聪明,外界会越来越承认你的聪明,这时你的那个聪明瘾就越大,最后你往往可能不干别的事儿,整天只做一件事情——证明自己有多聪明。
这篇文章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作者是一位企业教练,他给一个超级聪明的领导者做过教练。这个领导者说起来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用五年的时间在世界顶尖学府同时拿到了科学和人文两个博士学位,而且成绩优秀。同时在两个领域都那么显山露水,那真的是很了不起,他在和人相处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总是话里话外,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自己的那种聪明劲儿。
但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人有点没长大,他的这个状态跟他在幼儿园的状态差不多,作者在跟他做教练的时候,和他交流了一个小时,然后就对他说:“我们来看一下记录,你有多少次向我提到过你有多聪明,我认为我自己肯定不如你聪明,但是我也不笨,我看过你的自传,你真的觉得有必要在过去的一个小时里头6次点出你有多聪明吗?”
然后这个教练逐字逐句地把他的原话复述出来,这时候,这个聪明的领导者一下子就觉得自己非常尴尬,于是他骂自己说:“我真是个蠢货。”作者就对他说:“你不蠢,相反你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你不过是有过强的欲望要证明自己有多聪明,或许以后你可以稍稍的克制一下这样的欲望”——他就差说:“你该戒掉你的聪明瘾了”。
曾国藩有句话说:“人之大患,在于妄为人知。”——也就是说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遗余力的证明自己的聪明,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这是最大的祸患。无论是在官场上在商场上还是在职场上这都是最大的祸患。因为你会给自己不断设置障碍。
另一方面,你也不是一个干正事的人,因为你最大的兴趣在于证明自己的聪明。在那些不能够证明自己聪明或者是能够证明自己的聪明但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事情上的时候,你的兴趣往往并不大。
就像德鲁克所说的那样:“你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你所做的事当中至少有一半是别人所看不到的;如果你一生都在做别人看得到的事,你做的事业一定不会有多大。”
作者问了一个很量化的问题,他在做企业教练的时候,他提出了几个特别具有指标性的问题。他问,“在你们沟通时间当中,有多大比例是在讨论自己多出名,或者多特别,或者多优秀,或者倾听其他人这样夸夸其谈”,第二个问题是,有多大比例是在谈论别人有多愚蠢,有多恶劣,或者多么不堪,或者听听别人在这样吐槽。
他说,得到的答案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惊人的一致:约为65%。很多聪明的人在跟别人交谈的过程当中,差不多有65%的时间在谈论自己有多聪明,或明或暗显示自己有多聪明,或者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谈论别人有多愚蠢。
第二,还有一个问题,通过这样点出自己有多聪明,我们能学到什么?答案是一无所获,通过点出别人有多愚蠢,我们能学到什么?答案也是一无所获。还有,倾听别人吐槽或者吹牛你能学到什么?答案还是一无所获。
所以,以后我就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时间是用在谈论自己的聪明和别人的愚蠢上头的?你能不能比65%稍稍的少一点,哪怕是一天少那么1%,365天下来,最后这个瘾就戒掉了。
当然,我想是不大可能的,犯上这个瘾就像戒烟的人一样,你不能一次性的戒掉,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一天少抽一根烟,或者一个星期少抽五根烟。这里面我反复说到了过聪明瘾这个事,作者没提到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是一种瘾或者说是一种病。
第二宗罪:证明自己有多正确
这话听起来好像跟前面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前面的那宗罪是关于自己如何聪明,第二宗罪证明的是自己有多正确,是与自己所做的事情相关的。
德鲁克有一句名言:“很多的领导者,通过做正确的事情而成为了领导者,也建立了一个有显著成就的企业;但是一旦企业坐稳了位置,个人坐稳了位置以后,他的欲望就开始潜滋暗长——也就是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不再做正确的事。”
做领导就是要做正确的事,都知道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做正确的事。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正确的做事。当一个领导者觉得自己的位子坐稳了或者隐隐觉得自己的位置不那么稳的时候,他会整天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他不再是做正确的事,他要做一个正确的人——他启动的项目,他发表的演说,他开的会议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我是正确的。甚至在自己已经明显犯错的情况下,他还要变本加厉的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当然,不那么聪明的人老要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虽然可恶,但是我觉得危害性会小一些,为什么呢?因为明眼人都知道他做的是不正确的,大家不会把他话当回事儿。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过去的历史当中,你老是做正确的事,你天天证明自己的正确,大家也渐渐的觉得你是一个一贯正确的人,如果走到这一步的话,那可就危险了,因为你很可能在做一件错误的甚至是包含着致命错误的事情,但周围的人都不会觉得你是错误的。
偶尔有人觉得你是错误的,他们就像《皇帝的新衣》里头的那些人一样,他不敢站起来批评你,因为这样做,一是自取其辱,二是证明自己的愚蠢,所以最后就会出现一个可怕的悲剧:所有人都看明白了,你在带领大家奔赴深渊,但是只有一个人没看明白,那就是你。所以比尔o盖茨对CEO有个定义:CEO 就是公司里头最后知道公司要破产的那个人。
第三宗罪:我早知道了
这是一种什么罪呢?就是这样一种场景:当下面的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或者及时的发现了一个坏的苗头或者一个好的趋势的时候,当别人兴致勃勃的给你汇报完,你给出一句:我早知道了。
你本该说“这个点子真棒,你是怎么就想,我怎么就想不到”,犯“我早知道了”这个瘾的人他常常抑制不住的说这句话,尽管他并不知道,因为他只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有尊严。
在一本讲精神养生的中医书里头我看过一个说法叫“百病百药”,其中列出了100种病,有几种病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叫“语欲胜人”,也就是说话总想胜过别人,总想压人一头。还有一种病叫“忌言人长”,就是特别忌讳说别人的长处。我看“我早知道了”这种病就是“语欲胜人”和“忌言人长”这两种病的复合病,是这两种病的叠加。
《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o柯林斯说:“卓越的领导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习惯于说‘这个我可不知道’”。这好像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从这个细节里头,能够识别一个领导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第四宗罪:为什么他们不能像我一样
这种病看起来轻一点,他知道但不说出来,不表现出来,但是他的意思里头常常会有一种习惯性的意识,或者一种习惯性的评判——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像我一样。他在跟下属相处交往的时候,这个念头常常会冒出来,比如说下属写了一个方案,他马上会说一句话:“你们有没有想过另外一种方案呢?”
这个方案是这样这样······然后下属一脸茫然看着他,说:“压根就没想到”。然后他会一个一个的问员工说:“你们都想到了吗?”结果是大家都没想到。当他确认大家都没想到的时候,他不一定会说出来,但他会在心里嘀咕——怎么都这么蠢,为什么他们不能跟我想到一块儿?
这是聪明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尽管这个错误不像前几宗罪那样可恶,但也是一种很致命的病,对于领导者来说也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每当遇到这样的领导的时候,作者身为一个企业教练,他常常会心平气和的对这个聪明的领导说:“你拥有非比寻常的才华,而你的同事都不具备,在这间会议室里,除了你之外,没有一个人的智商达到170。问题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做智力竞赛。”
聪明的人从小开始,往往喜欢做智力竞赛,而对于我们这些不聪明的人来说,是从来不喜欢搞智力竞赛的,我们一听说智力竞赛都躲得远远的,也没有那个瘾,但是这些聪明的人,这些智商达到170的人,他们有一种习惯——从小在年级里面找那么三四个人聚在一起做智力习题,然后冷冷的看着这些平庸愚蠢的同学们。
这样的人有朝一日做了领导,他就只身携带了一种负资产。这种负资产恰恰就是他的聪明,他的高智商,他从来没有完成一个聪明人到一个优秀的、卓越的领导的转变。
领导是干什么的?——领导是发动群众解决问题。领导的责任永远是让别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自己去解决问题。柳传志说,如果一个问题你能解决,你能做到100分,你的下属只能做到80分的话,你应该毫不犹豫的让下属去做,哪怕最后的结果是80分;而如果你老是觉得自己能够做到100分,你自己就做的话,那会出现两个结果。
第一,你可能会累死。
第二,你下面的人今年能够做到80分,明年就只能做到70分,后年就只能做到60分了。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要激励别人去做事情,一定要记住一点:有得风光处,让三分给人得。你不要占尽了风光,你应该像任正非那样,除了舍得分钱以外,还要舍得分名。
吉姆·柯林斯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高级的领导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问题看镜子,遇到成绩看窗外;而糟糕的领导是遇到成绩看镜子,遇到问题看窗外。”
当成绩出现的时候,你是归功于自身还是归功于众人,这里头存在着的一条分水岭,把你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非常清晰的区别开了,也把智力和智慧区别开来了(智力是“Intelligence”,智慧是“Wisdom”),也把“Smart ”和“Wise” 区别开来了。
第一,这种区分可能有些人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但也只是在智力上知道了,在行为方式和心智模式上他并没有意识到,可以说在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上面他可能是一个留级生,而且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留级生,可能已经拿到两个博士学位,但他在心智模式上还处于小学一年级的水平。
不管是身为领导者,还是想当领导而未遂愿人,都可以拿这四宗罪对照一下自己,如果自己身上有一种,最多就给自己减25分。大家可以给自己打一个分,这有点可怕,我发现这四宗罪它有一种内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自己身上有这么一宗罪,也有可能有另外一宗罪,所以,数罪并罚其实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情。
来源:网络
免 责 声 明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联系到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站所载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立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抢劫罪 行为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