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企业的改革

评论:医药行业改革重在激发创新活力-中新网
评论:医药行业改革重在激发创新活力
日 07:46 来源:经济日报  
  在加快审评审批的同时,必须畅通创新药纳入医药报销的通道。同时,有关部门应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药品的标准和质量
  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了12项改革任务。作为近5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审评审批制度的首次重大调整,此次改革在解决一直备受诟病的新药申请大量积压问题的同时,还注重提高药品审评标准,实现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推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绝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有业内人士指出,“慢”已成为我国现行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最大特点。漫长的审批周期,使得药品注册申请数量和获批批文数之间严重失衡,许多新药被堵在审批的路上,无法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医药企业而言,是否创新取决于对创新收益的判断。多数企业宁可在竞争激烈的仿制药领域抢夺市场,也不愿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药创制。此番改革从多方面入手,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审评审批体制,将营造医药产业创新环境,激发医药企业创新活力。另外,通过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探索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管理模式,有助于研发者集中资金和技术进行新药研发,减少因多次转让或分段转让出现的“重复研发”问题,进而从源头上激发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创新质量。
  此次改革还本着简政放权的原则,严格规范和制约药品、器械审评审批权力,明确审批内容和标准,同时对审批流程进行信息公开,形成对审评审批行为的公开监督。
  在行业改革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现行审评审批制度虽有诸多弊端,但在保障药品安全方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药品及器械审批有其内在规律,一味追求审批速度而不能保证其质量,无异于揠苗助长。因此,如何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审批速度,提高上市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可控性,解决民众用药需求,才是此次改革的最终目标。
  改革过程中还应畅通国产药品的应用通道。加快审评审批有利于国产药品特别是创新药产能的扩大,但目前很多创新药进入终端市场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特别是进入医保目录等主流医药市场要受到上市年限、医保目录调整时限、各地医保目录评审体系等各种因素限制,因此,在加快审评审批的同时,必须畅通创新药纳入医药报销的通道。
  同时,有关部门应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药品的标准和质量:一方面应加大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还要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的税负,将药品研发过程中的临床试验费、无形资产的购入以及使用支出等费用,纳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
【编辑:张明燕】
>健康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评价某医药企业的改革[中国教学案例网]
我的图书馆
如何评价某医药企业的改革[中国教学案例网]
如何评价某医药企业的改革
&更新时间:<font color=#9-9-22 9:05:59 &点击数:301 【字体:
【案例概述】
B企业是东北地区一家中小型医药企业,企业成立10年来销售额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但近两年销售额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成长水平,在4000万元左右的规模上徘徊不前。  B企业有50多种产品,其中大多数为普药,部分产品在所在地的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其他产品(大多数为仿制产品)以处方药为主,OTC产品较少,以招商形式运作全国市场,市场影响力不大,代理商的合作数量众多(有近2000个代理商),但小而散,年销售回款达到50万元以上的代理商较少,且流失率很高。  产品操作模式五花八门,临床、OTC、商业、会议营销等同时存在,甚至在同一区域市场时有冲突发生。在主渠道临床方面,由于医保产品少、投招标工作不及时等原因受到诸多门槛性限制;OTC方面,企业与部分连锁终端以高毛利形式合作,但由于缺乏终端维护和促进、没有相应的广告宣传等原因销售乏力。  随着新医改的逐渐明朗化,为了突破销售瓶颈,带动企业持续发展,B企业管理层经过认真调研和反思,确定了定位不清、资源分散、市场操作不够深入的核心症结,并制定了相应的变革策略,具体如下:
1.在产品、渠道、客户三方面明确定位。详细分析产品特点与竞争状况,确定同名产品只有一个显效性好的骨科G产品作为主打产品,进行重新包装与定位,加大市场投入,销量很小、生产成本过高的产品停产,寻找全国大包商进行合作;进一步明确临床渠道的主渠道地位,重点放在二、三级市场的二甲医院,对相关销售政策进行调整,积极进行投招标工作并解决好配送问题。此外,密切关注医改动向,积极寻求第三终端的可行性操作,以所在地市场为试点,选择合适的产品切入第三终端。对代理商抓大、中,放小,为区域市场定制营销策略,促进销量提升,同时制定梯级激励措施,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将县级代理商逐步划归区域代理商管理,以此归整渠道。
2.集中资源,在区域市场创造竞争优势。选择长春、郑州、重庆等7个前期临床进院率较高、有一定基础的市场作为突破点,对代理商操作的医院进行学术推广支持,邀请学科知名专家讲解创新的治疗方法、介绍产品临床应用效果,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医生参加各类活动,对代理商的临床代表进行产品、医疗知识、沟通等方面的培训。根据部分代理商同时运作几个厂家产品的情况,与代理商协商,企业直接给予能够达成G产品销售增量指标的代理商临床代表以年终奖励。
3.内部职能转变推动市场深化。B企业认识到,过去的重招商回款、轻市场管理的行为是导致市场深化不力、销售陷入瓶颈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转变区域经理职能,一方面积极吸纳营销管理人才,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区域经理的市场营销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成立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的市场部,使其与销售部门协同,发挥区域市场的跟踪和指导作用,并定期召开针对区域市场的市场分析会,由市场部、区域经理与代理商共同制定市场深化及提升方案,跟踪实施,并以区域招商会的形式讲解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形势、营销创新策略、产品特点,帮助区域代理商进行市场分销。同时,企业对区域经理的考核也由过去单纯的销售完成率改为对销售增量、区域市场深化程度等的考核,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充分地结合起来。
经过一年的规划调整,G产品以良好的显效性和治疗效果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并在区域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目标区域市场的临床渠道上逐渐取得了优势。同时,第三终端的运作模式也日渐成熟,大中型代理商稳步成长,渠道得以理顺,代理商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对企业的认同感显著增强,为其他产品的顺利导入奠定了基础。此外,企业的单产品成本开始下降,销售额也较上一年度提高了近40%,内部的市场人员由于看到了成效,积极性得以提高,目前企业正准备着手实施新一轮的市场聚焦与深化动作。
【同行评议】
好策略贵在执行
看客:耿鸿武(北京某医药公司副总裁)
评分:80分以上
本案例的&#8220;三步法&#8221;可谓经典的调整策略,该企业取得的良好业绩与正确的调整方向是分不开的。如果用分数来评价该案例,应该是80分以上。
笔者认为策略正确并不能完全保障结果的良好,关键在于执行。综观医药行业,目前面临案例上述状况且具有如此理念和策略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但真正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B企业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原因何在?追根溯源,不在于思路,而在于执行,在进行销售策略调整时,有策略+不到位的执行=0。虽然案例对该企业的执行措施进行了一些表述,但其中的做法基本属于共性,并没有特别、独到之处。如果案例能够更详细地说明该企业具体的调整实施细节,也许对医药企业的启发意义将更加深远。
在产品、销售方式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想要产生好的营销效果,需要有系统的方案并执行,但更主要的是将其中最主要的一两个要素做到极致,如渠道整合、销售模式、产品策略等。各项工作都领先对手自然好,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在短时间内非常困难,因此措施不再多,哪怕只有一点做得比对手更好,就会形成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产生好的销售结果。
后续发展不乐观
看客:杨昌顺(今辰药业市场部经理)
评分:80分
该案例比较有代表性,当前4000多家中国药企,绝大部分年销售额少于5000万元,通过流通和招商进行产品运作是这些企业销售的通常做法。其发展伊始,重销售,轻规划;重结果,轻过程;重产品,轻品牌。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步增长,就会像B企业这样,一定会进入发展瓶颈。
这类企业通常的解决程序应该是&#8220;产品梳理筛选-明晰市场定位-组织梳理与优化-销售模式优化-渠道分级归整-资源集中投放&#8221;,同时进行战略思考与确认、品牌规划与建设、绩效管理科学化等。
对比案例,我们可以发现,B企业所做的只是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属于重要且紧急的事项,使用了通常的解决程序,而对于战略、品牌、绩效管理等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事项还没有开始思考、明确并着手提升,而这些方面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
尽管案例称B企业经过一年的调整,取得了40%的销售增长,但笔者看不到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没有战略方向,企业的资源投放将很可能再次涣散;没有品牌的系统规划与传播,其普药营销必然陷入&#8220;价格战&#8221;不能自拔;而所谓在企业所在地&#8220;第三终端的运作模式也日渐成熟&#8221;,笔者也怀疑其可复制性;没有科学的绩效管理提升,企业员工与领导不可能持续保持积极性。从案例提供的内容来看,B企业只改善了区域经理的绩效管理模式,没有提及如何对销售负责人及市场部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尤其是市场部人员的考核,这是一个难点。企业一旦忽视了这一点,将不可能建立起总部强大的策划与督导平台,其后续发展不容乐观。
同时,笔者也认同B企业的做法,首先通过单品及整体销售额的不断增长,优化组织职能等基础性工作,做足战术,为企业明确战略事项的方向、时间、信心,自下而上地确定战略。尤其是当前医改的许多具体实施办法尚未明确,企业也可伺机而动。但由于该案没有交代更多细节,例如企业性质、品种结构、招商品种和普药品种占销售额的比重、普药操作模式,因此,笔者无法评判其资源集中点是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最有利。
当然,B企业的营销调整也有许多亮点,例如重视招标,总经理亲自领导市场部,强化市场与销售、企业与代理商的沟通、协作,资源集中于重点区域,对代理商进行学术化推广支持,加强专业化培训,小品种停产,做大某一单品,不只考核区域经理的销售结果等,都值得中小药企借鉴。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药物经济性评价下的中国药企变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药物经济性评价下的中国药企变革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并购重组是企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历史,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国医药企业大多数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并购重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行业必然会面对资源整合以及重组的问题。近年来,各种新式的联合、并购和重组成为我国医药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淘汰落后企业以改善产业结构的一大手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呈现出交易成功率逐年上升,而并购重组后的效益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本文在综述并购重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动因、存在的问题等因素,选取了天津医...展开
并购重组是企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历史,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国医药企业大多数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并购重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行业必然会面对资源整合以及重组的问题。近年来,各种新式的联合、并购和重组成为我国医药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淘汰落后企业以改善产业结构的一大手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呈现出交易成功率逐年上升,而并购重组后的效益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本文在综述并购重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动因、存在的问题等因素,选取了天津医药集团并购M公司的案例,引入平衡计分卡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对影响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成败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助于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成功率的建议。  影响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重组成败的因素可以分为影响并购重组交易达成的因素和影响并购重组整合的因素:(1)在并购重组交易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目标企业的估值和并购重组方案,其中发展战略起到基础的作用,目标企业的估值是重要的准备阶段,并购重组方案中的支付方式、收购价格、目标公司的规模以及对目标公司员工的安排都会影响并购重组的结果。(2)在并购重组整合阶段,可以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资产、业务、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过程来影响企业并购重组的结果,医药企业尤其要重视无形资产的整合。  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必须从战略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的并购重组方案,谨慎地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并重视并购重组后的整合。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体制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