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 人越次,越说话尖酸刻薄的女人。——这是个重要规律,十分有用。对吗?

李好帅的黄金屋李好帅的黄金屋5分通识+3分热门+2分猎奇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同性恋之困惑,并非仅仅一扇柜门&,&author&:&lihaoshuai&,&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根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出柜,因为每个我新认识的人都在我周围立起了新的柜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吉野贤治《掩饰:同性恋的双重生活及其他》\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今年上半年,长沙一对同性恋人举办婚礼,自制的结婚证加盖了“中国幸福婚姻委员会”印章。当然这个委员会是虚构的,使用这样的“结婚证”更多的是无奈,因为他们无法领取到真的结婚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513daf3bfdcaca554deb39.jpg\& data-rawwidth=\&1096\& data-rawheight=\&756\&\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日,孙文麟、胡明亮在朋友们的见证下举行婚礼。在他们的结婚证上,是“中国幸福婚姻委员会”的大红章,有效期为一生一世。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为\u003Cstrong\u003E男女\u003C\u002Fstrong\u003E双方。\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婚礼这一天正是5月17号\u003Cstrong\u003E“国际不再恐同日”\u003C\u002Fstrong\u003E,他们的婚礼现场也没有“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象征同性恋的彩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网上还有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视剧,以及讨论了出柜话题的一期综艺节目,都陆续被下架。尽管现在男男或女女的CP被年轻人津津乐道,玩笑段子层出不穷,可这类内容却仍然无法搬上荧幕,更不能大肆宣扬。原因又是什么?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68be7b9cb96e109bbd7fe81ddd03e7dc.jpg\& data-rawwidth=\&914\& data-rawheight=\&612\&\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对于同性恋,央视曾多次发声“抛弃歧视”\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向各位小伙伴推荐这本温暖、优雅的半自传半法理之书:\u003Cstrong\u003E《掩饰:同性恋的双重生活及其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一、温暖、优雅的法律之书\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先介绍一下作者,\u003Cstrong\u003E吉野贤治,日裔美国人,出柜的同性恋者,毕业于哈佛、牛津和耶鲁大学,曾在耶鲁大学任教,现为纽约大学法学教授,作家,诗人。\u003C\u002Fstrong\u003E光看他身上满满的多样化标签,就禁不住去想象他经历过什么样丰富精彩的生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行文方式,一半是坚实雄辩的法理,一半是温暖亲切的回忆,吉野贤治把自传和法律优雅流畅地编制在一起。虽然是学术性的话题,但却又能用真实和诚恳的自我剖析去打动读者。\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并且这本书翻译的也很棒,朱静姝女士这个译本,理论性和文学性兼具,用序言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这本书和朱静姝女士珠联璧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也请不要以为《掩饰》这本书探讨的仅仅是同性恋问题,书的英文原名为“Covering:The Hidden Assault on Our Civil Rights”,直译过来则是“掩饰:对我们民权的偷袭”。\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作者用自身经历,结合同性恋发展历史,总结出了现阶段美国同性恋群体所面临的问题:掩饰——淡化一个不受欢迎的身份从而迎合主流。\u003C\u002Fstrong\u003E这种掩饰不是冒充,而是虽然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但又迫于社会压力,将自己其他方面表现得和异性恋一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掩饰问题又不仅仅存在于同性恋群体中:少数族裔把自己的姓名改为更美式的名字以掩饰自己的血统;罗斯福总统必须把他的轮椅藏在桌子后面才允许其他人进门,以掩饰他的残疾;人们甚至还会掩饰疾病、肥胖、酗酒、性格孤僻等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cda43e0ed19e185106a.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0\&\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撒切尔夫人曾专门跟一位声乐教练学习如何压低嗓音以淡化她的女性形象。\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掩饰也发生在我们身边,北漂一族努力让自己的口音更有京片子味。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单亲背景,生完孩子的职场女性要表现得更加果断干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只要不符合你所处的主流社会要求,人们都在掩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二、同化:生命的必需品和障碍物\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的内容,要从一个概念说起,同化。在美国,同化这个词的另一种表现就是“美国梦”。美国常被比喻为“大熔炉”,能融合世界各种文化,要求不同背景的群体像走进熔炉一般熔为一个新的民族,并以此为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吉野贤治认为,同化表现在对待同性恋群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一个阶段是矫正:同性恋被视为一种疾病,需要矫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历史上,所谓的矫正方式无奇不有。比如阉割、电击甚至脑部手术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73f3dd4be.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155\&\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所谓手术,就是用一根针,从人的眼皮附近插入,刺到头顶,以此来切断相关的神经传导线路。\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并且依赖心理治疗去矫正。一直到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而这一天也成为了国际不再恐同日。我国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也明确说明,同性恋在中国不再被统一划分为病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从精神疾病排除之后,\u003Cstrong\u003E同性恋却仍被视为“象征性的疾病”:一种不受欢迎的、会传染的习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再认为同性恋是疾病,我们的朋友中也有很多是同性恋者。尽管不歧视,但却仍有很多人拒绝自己的未成年子女长时间与同性恋者接触、生活。虽然没有任何科学调查作为依据,但这些人在潜意识中,还是会担心同性恋作为一种习性被传染。\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上面提到的长沙同性恋婚礼那条微博下面,有这样一句评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不反对你们,我尊重你们,所以也请不要大肆宣传,我只能说如果是外人我赞成,如果我儿子受这种风气喜欢了男人,看我不打断你这条腿”。\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一句评论,有1000多个赞。\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会对于同性恋“矫正”的要求从未停止过。\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7d66dc110ad412a34d8fbad.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06\&\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著名网络节目《奇葩说》曾在一期节目中讨论过出柜话题,随后该期节目被要求下架。据传下架理由为“嘉宾对非正常的性关系持同情态度,挑战了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2016年广电总局发布的《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中规定电视内容不得出现同性恋、婚外情、未成年早恋等。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是仍有很多人担心同性恋有传染倾向。\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阶段是冒充:即不公开也被要求不公开自己的性取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同性恋者个人角度,为了冒充,一些同性恋选择永远住在柜子里,他们会选择“形婚”或者“骗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冒充,来源有很多方面:家庭和父母的压力,传统舆论的压力、对配偶的愧疚、对出柜后社会不认同的恐惧等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从社会角度,对待同性恋的冒充,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u003Cstrong\u003E“不问不说”\u003C\u002Fstrong\u003E政策。美国国会93年通过的法律,禁止公开性倾向的同性恋者在军中服役,但时任总统的克林顿支持同性恋。所以最终就推出了一个折衷的“不问不说”政策,即同性恋军人只要不公开性取向就可以在军队服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社会的同化进程已经从粗暴的矫正,过渡到了冒充,用沉默代替扭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同性恋者沉默,社会也要求他们沉默。\u003C\u002Fstrong\u003E可是知道和承认知道是不一样的。有一些秘密期待着被讲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3e88eb8d2a81925ac24.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79\&\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在施行了16年后,日,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法令,废除“不问不说”政策。\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三阶段,则是掩饰:出柜的同性恋者仍然不会在公共场合公开地显示自己的同性恋特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化,对同性恋的要求,从矫正到冒充又到了掩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女孩子想去健身房锻炼肌肉,但是又害怕健身房中力量器械区域的肌肉男,后来一位网友回答说“我们在健身房锻炼了那么久,谁还喜欢女孩子啊。”\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段子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印象:肌肉男中同性恋比例较高。其实,人们的这种印象并非无中生有。为了掩饰,许多同性恋者希望以锻炼肌肉的方式摆脱“男同性恋就是娘娘腔”的定式,让自己扮直男,从而看上去更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男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外表上的掩饰。而掩饰,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性恋者在出柜之后依然无法彻底摆脱对异性恋规则的服从。\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法国哲学家福柯说的那样\u003Cstrong\u003E“人们可以宽容两个同性恋者在他们面前一同离去,但如果第二天,他们微笑着,牵着手,温柔的拥抱着对方,那就是不可原谅的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会有时可以接受同性恋者是同性恋,但并不接受同性恋者表现出他们应有的特征。就像在说“嘿,我们接受你是同性恋,但不要大肆渲染,你在其他方面必须表现得和异性恋一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三、熠熠生辉的“真实”\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是一句女权主义的口号,这种时代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用在同性恋者身上。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fba337deb81b64ea782a65.jpg\&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705\&\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日的石墙事件,标志着美国同志运动的开始。吉野贤治认为,同性恋作为一个群体,也需要有一个类似出柜的时刻,而那间“石墙”酒吧,就是一个象征性的柜子。\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社会对于同性恋从矫正到冒充再到掩饰,同样是每一个同性恋者自身的心路历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是矫正:刚开始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对自我的不认同以及努力想把自己变为异性恋;然后是冒充,内心接受自己的同性恋“自我”,但却躲躲藏藏冒充直人;最后出柜,却又抑制自己的同性恋特征,除了性取向之外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像直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掩饰,只不过是同化的另一种表现而已,并且不仅表现在同性恋群体上,\u003Cstrong\u003E任何少数族群,甚至所有人,都在被迫掩饰,无法成为真实的自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这本书从同性恋说起,但最后是落在民权问题上,吉野贤治希望民权的重心由平等向自由转换,鼓励法律不要总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而应多去关注人们的共同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认为,同化对于生命和社会而言既是必需品,又是障碍物。他反对强制的、非理性的同化,希望把同化降低在最小的范围内。他呼吁社会能够给每一个人表达真实自我的自由,可以满足所有人对于真实的渴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许是因为这本书行文太过温柔,它最后的法理部分总给人一种捧不起、抓不住的感觉,文学性的熠熠生辉未必在理论上无可辩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性恋问题复杂、敏感、角度多样而又争议不断,民权更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我们就不在这里继续深挖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四、不曾进去的柜子\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对很多直人来说,那个柜子我们不曾进去过,所以就不知道柜子里面什么样,也不知道从柜子里向外看是什么样,更不会知道从柜子里走出来是什么感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人们对同性恋这个群体了解的太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对于一个同性恋来说,总有着出不完的柜:\u003Cstrong\u003E同性恋根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出柜,因为每个他们新认识的人都在他们周围立起了一个新柜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比如,和所有情侣一样,同性恋情侣之间也会有争执、吵架或者分手。而同性情侣之间,处理方式就不会向异性那样灵活,他们会面临许多孤立的、其他人不曾有过经验的各种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那么同样来自火星或者金星的一对情侣,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情感问题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也不知道还在柜子里的同性恋者看到人们说捡肥皂这样的玩笑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心情,是和别人一样当作玩笑呢,还是会在笑过之余心里默默叹一口气。在柜子里的他们甚至不像女权主义或者少数族裔那样可以呐喊,赢得关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一个很多人不曾进去的柜子,里面可能昏暗、寒冷。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鼓励柜子中的人们走出来,毕竟每一个同性恋者都有选择继续待在柜子里或者走出来的自由。我只是呼吁看我们节目的小伙伴们,对那些走出来的朋友们,倾以更多的人文关怀。\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同性恋的生活,并不只是打开一扇柜门这么简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imple Read就到这里。\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14:2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14:2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03637faba23efeef9a9a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4},&&:{&title&:&佛祖都说了些什么?&,&author&:&lihaoshuai&,&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之所以中国本土也能产生和佛教类似的报应说,是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愿望来自于每个人对公平的本能追求,是人类普世的需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欣浩《佛祖都说了些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要聊一本关于佛教的书?我并不是信佛,当然我也不是没有信仰,李好帅只是在寻找信仰的路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发现如今在我们身边,很多人自以为信佛,但和真正的佛教信仰又不是一回事。逢庙必拜,烧香捐钱,可连最基本的大乘、小乘,汉传、藏传、南传都分不清楚,今天转发哪位仁波切说了什么,明天又是哪一位菩萨生日,后天又转一个“佛祖关于爱情的10条禅语(看完哭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甚至佛教都已经成了段子和鸡汤的重灾区,“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一天到晚的青年问禅师,禅师都要被你们玩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尽量不刻薄的评价,只能说这是朴素的宗教观。有心向善当然好,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了解一点真正的佛教知识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书名看上去给人一种快餐书的感觉,或者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胡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林欣浩在前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u003Cstrong\u003E“这本书的宗旨,就是本着抬杠到底的精神,对一切和佛教有关的疑问,都追问到底。”\u003C\u002Fstrong\u003E书中的佛教理论、典故,都是参考自佛教典籍或经典著作。可能也会有瑕疵或争议之处,但绝对是一本正经、严肃负责的书。\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一、逻辑严谨的宗教\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在中国历史上,相比于道教,总体来说佛教发展得更好,\u003Cstrong\u003E道教的玄学为什么发展不如佛学呢?书中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佛学有严谨的逻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道教的老庄玄学认为真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语言反而是对真理的歪曲。最典型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按照主流的观点来理解,意思就是“你们平时叨逼叨的那些道理啊,都不是真理,真理是没法说出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不论《老子》《庄子》还是《周易》都给人一种不好好说话的感觉,因为老庄认为语言不能反映这个世界的本质,后来人能理解到多少就算多少了,没有别的办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玄学认为“真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这种特点给道教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不能用语言去阐释的道理,怎么传播,怎么发展?\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03db72bd9ebfa2bf9705.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u003E\u003Cp\u003E可佛学就不一样了,\u003Cstrong\u003E佛学体系虽然复杂,但极具逻辑性,最基础的理论只有两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一条,因缘,或者可以叫做万法缘起。\u003C\u002Fstrong\u003E这里的万法,指的是世间万物万象;因缘,就是指一切事物的内因和外因。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原因,这一点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都容易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您正在读这篇文章,这背后的因缘是可能你需要打发一点时间,同时也是因为我们制作了Simple Read这个节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我们这个节目的制作又有很多因缘:李好帅读过这本书,我们有摄像、编辑的小伙伴各自都做了自己的工作,而这背后每个人又有各自的因缘才让大家聚到一起来做这件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dca9edbd3edbd.png\& data-rawwidth=\&1150\& data-rawheight=\&633\&\u003E\u003Cem\u003E所有事物都有各自的因缘,而且每个事物也都能成为别的事物的因缘。\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再反过来看,如果我没有读过这本书,或者也没有想过做《SimpleRead》这样一个节目,或者你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没有看到这篇文章,那么你现在就不会看到我在这里啰哩啰嗦了,也就是说\u003Cstrong\u003E一切事物不仅有背后的因缘,还依赖于其背后的因缘而存在。\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所有因缘都凑齐的时候,事物才出现,因缘消失了,事物也就随着消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书中基于此又继续往下推导,既然所有事物都依赖于因缘,那么这些事物就不能单纯地凭借自己而存在,万物都会随着因缘的聚散不断生了又灭,灭了又生,\u003Cstrong\u003E那万物不是永恒的,用佛教语言说,就是万物皆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李好帅也是世间万物,“我”这个自我意识,也是世间万物,也不能永恒存在,所以佛教说“无我”。既然世间万物,包括“我”在内,都不能永恒存在,那么如果人们还执着于这些东西,金钱、功名、情感等等,就叫做“我执”了,也就是会产生贪婪之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认为,人因为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才会痛苦。\u003Cstrong\u003E如果要摆脱这种痛苦,就必须破除“我执”,就必须明白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虚妄不实的,欲望本就不应该产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c26f8fa7c759cdc37a13fdf67f8ccdb7.jpg\& data-rawwidth=\&1450\& data-rawheight=\&2269\&\u003E\u003Cem\u003E“著名离婚律师池海东”关于“我执”的一段话,截图来自电视剧《离婚律师》\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在百姓的印象中,和尚都讲究“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啊,其实这些僧人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痛苦,而是真正的僧人认为世上没有事物值得贪恋,摒弃了欲望,自然就摒弃了痛苦。\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为什么有人作恶却没遭受报应?\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再看佛学的另一个基础理论:轮回,老百姓俗称“投胎”。\u003C\u002Fstrong\u003E其实在中国,轮回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下辈子为你做牛做马”,“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等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我们前面讲的因缘、万法缘起属于哲学,那么这一条就属于神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要有轮回呢,既然轮回是神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就假设这是一种世界观的设定,佛教毕竟是宗教。那如果轮回,我们按照什么来轮回呢?是完全随机的么?显然不是,\u003Cstrong\u003E那么轮回这种机制的运行,还是要参照我们上面说的因缘,放到轮回中,就是因果报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做的事,在佛教中,都被称作“业”,众生有欲望,就会造业,造善业或恶业。可如果一个人死了,造的这些业还没有产生结果,就是说因果报应还没来,怎么办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佛教认为,没事,轮回为新的生命,继续承受你该有的因果报应。那到底是轮回为人还是一只汪还是一只喵,就取决于你前生做的事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问题是,轮回之后新的生命也会有欲望啊,就又会造业啊,有欲望就有痛苦,所以众生就不断地轮回不断地遭受痛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所以佛教教人们最终追求的,就是放下种种欲望,不要再造业,就能一点点的脱离苦海,跳出轮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3ab6bee54089a0dee188de.jp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440\&\u003E\u003Cem\u003E放下欲望并不是现在我们说的“生无可恋”\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三、色即是空\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我们了解了佛教最基础的两大理论,因缘和轮回。如果仔细琢磨一下,你可能会觉得这种理论有问题呀。因缘理论不是认为一切都不能永恒存在,万物皆空吗,认为“无我”吗,既然无我了那下辈子轮回的是谁呢?还是我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需要说到“空”这个问题。提起空,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cdbf9208.jp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586\&\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如果你想到的是岛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请回到上面把关于摒除欲望的那一段再看一遍。\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到空,最著名的是那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尤其是僧人面对色欲的引诱,不断念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这是一种曲解。\u003Cstrong\u003E这里的色是指我们见到的一切事物的表象,不仅仅是色情、色欲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指事物的本质是“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空,是佛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这个空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并不是Nothing,不是虚无,而是指事物不能永恒存在、不断变化的一种本质状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空的理解不同,能够区分出大乘和小乘。佛教中的几大学说,中观学、唯识学等,对于空的理解也都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比如大乘佛教中观学的观点是这么理解的,万物的本质“空”是一种不能正面描述的状态。\u003C\u002Fstrong\u003E用任何语言,我们都不可能从正面去形容事物“空”的本质,只能不断的去说它不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举个例子,π等于多少,我们怎么去描述呢?只能说比3.14大,比3.15小,比3.141大,比3.142小,这样不断的去否定,去逼近事物“空”的本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举个例子。为情所困的少男少女们,怎么样才能摆脱痛苦?不是爱,也不是不爱,更不是恨,\u003Cstrong\u003E而是放下,不在乎,不刻意去做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这种放下,就同时否定了爱,也否定了不爱,这就是空。但其实,放下,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追求放下不也是一种刻意的行为吗?\u003Cstrong\u003E如果连放不放下都不在乎了,那你就又更精进一层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四、菩提本无树\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如果票选被滥用最多的佛教经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一句肯定跑不出前三,很多附庸风雅的文章都会时不时引用上一段。可这句偈子背后真正的意思是什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1c7e13fbf26aec0c7590.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1\&\u003E\u003Cp\u003E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寻找接班人的时候,要求弟子们各自写几句有禅意的诗句。大师兄神秀先做了一个偈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u003C\u002Fstrong\u003E这段偈子,用菩提树来比喻众生,用明镜台来比喻人们追求的佛性,用台上的尘埃来比喻众生和佛性之间的障碍,所以他说时时勤拂拭,就是我们要刻苦修行啊。通俗点说,是一句典型的正能量诗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前面我们理解“空”的时候知道,你这种刻意去修行,想要成佛的欲望,却又是另一种执着,会阻碍你成佛。更何况禅宗讲究的是顿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另外一位弟子就做了一个偈子:\u003Cstrong\u003E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意思是,对于众生、佛性这些概念用菩提树、明镜台、尘埃这种方式去区分和描述,都不对,\u003Cstrong\u003E因为万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一切皆空。\u003C\u002Fstrong\u003E而且你感觉自己和佛性有距离,需要修行这种想法和欲望,本身就会阻碍你成佛。本没有什么尘埃,也就不需要去拂拭了,所以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过这句偈子后,弘忍大师大惊失色,半夜将这位徒弟叫到身边,讲授佛法,传授衣钵,并认定为本门继承人,并且敦促他快速离开,以免被奸人所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故事中,写第一个偈子的,是北禅宗神秀大师,而写后面这个偈子的,就是南禅宗慧能大师。而这个故事就是出自南禅宗的《坛经》,这部经书,史学界的观点认为史料价值很差,现存的版本都经过了后人的大量删改,而且删改者大多是慧能的支持者,所以出现上面那种带有传奇色彩和娱乐性的故事,就不足为奇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五、佛祖说的远不止这些\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上面介绍的,只是佛教理论中的一点点,《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这本书还有很多关于佛教理论、汉传佛教历史的内容,很通俗易懂,也很有趣,会纠正很多我们对佛教庸俗的理解。找几个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的印象中,总会觉得和尚的头顶会有一排小点,这个叫做戒疤。烧戒疤的习俗,并非来自佛教发源地印度,而是从我国元代开始的,那个时候只有汉族的僧人要烧戒疤,所以有学者认为,\u003Cstrong\u003E烧戒疤带有歧视成分,是“带有一些侮辱性的标志”,今天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陋习,全国佛教协会已经明文废止了烧戒疤。\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既然从元代开始,那么西游记的唐僧,水浒传的鲁智深,就不应该有戒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21c34efad74f.png\& data-rawwidth=\&1119\& data-rawheight=\&624\&\u003E\u003Cem\u003E《大话西游》里星爷喊过的那一句著名的经文“般若波罗蜜”,应当读作《般(bo)若(re)波罗蜜多心经》,所以星爷那一句,还算对了一半,千万别读成般(ban)若(ruo)\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书中还提到,现在很多寺庙特别商业化,烧香磕头都要分等级的,给的钱不同烧的香、念的经也不一样,还有一些所谓的算命、改运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教教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19ed6c4eef3cf27e4a5f02.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367\&\u003E\u003Cem\u003E算命、改运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教教义\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佛教是追求智慧的宗教,不重视外在的吉祥物和宗教仪式。\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以后,再有人借着佛教祝福的名义问你要钱的时候,你可以说“大师,心外无境,我只求心诚而已”转身走开就是了,我们都相信佛祖是不会因此怪罪于你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我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佛教的教义希望人们摒除内心的欲望,追求的是无我。而如今时代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消费主义,鼓励人们遵从内心欲望,鼓励人们吃喝玩乐、旅行、消费,典型的口号是“做你自己”、“Be yourself”、“Follow your heart”等等,是一种欲望的释放。\u003Cstrong\u003E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社会中,佛教反而越来越火热了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Simple Read,就到这里。\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23:3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2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23:3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efc4d749b217afa020492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20},&&:{&title&:&从动物到上帝,跨越万年的愚蠢&,&author&:&lihaoshuai&,&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色列]尤瓦尔o赫拉利《人类简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如果上帝写一本关于地球的百科全书,那么人类会占多少篇幅?一半?还只是一章或者一节?可能都不是,人类或许只是这本书中一个有趣的脚注而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种上帝视角下,人类就会显得格外渺小,只不过是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物种之一。今天介绍的这本畅销书《人类简史》就是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人类这个愚蠢的物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观点刺激的惊艳之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讲真,李好帅对历史的了解比较肤浅,但幸好这也不是一本典型的宏观历史书。\u003Cstrong\u003E它不是历史学,这本书更像是作者通过广阔的视野,把历史、生物、文化、经济、哲学多重视角串联到了一起。\u003C\u002Fstrong\u003E并且还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像是从卫星上看地球,从上帝视角看人类这一物种的发展演化。\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本书的写作和翻译都是行云流水般,处处能感受到尤瓦尔o赫拉利这位以色列学者的博学、人文关怀和想象力,甚至你还能感觉作者尝试回答了人类从哪来,到哪去这个终极问题,可以说是一本很惊艳的书。\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点,我们在读这类观点刺激、角度新颖的书的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u003Cstrong\u003E一些新奇的、甚至有些颠覆性的、反直觉的观点,可能只是把一些学科的基础知识,换了一种角度呈现而已。对于书中的观点一定要保持克制地去吸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举个例子,书中有这样一个说法:所有人类都是早产儿。哎哟这观点够刺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祖先,随着脑容量越来越大,胎儿的脑袋也越来越大,如果不趁婴儿的头比较小比较软的时候早点生出来,那么分娩的难度和分娩时女性的死亡率就会非常高,头太大了不好生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相比于刚生下来就能站立的小牛小马,或者是哺乳几周就能独立觅食的小猫,人类婴儿的出生时间就相对早很多了。这是一种进化的选择,在生物学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通过“早产儿”这个角度去阐释,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刺激很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a8d95cb6cccac3d72c34938.jpg\& data-rawwidth=\&1255\& data-rawheight=\&532\&\u003E\u003Cem\u003E在志玲姐姐嗲嗲的鼓励声中,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马“萌萌”就站了起来(图片选自电影《赤壁》)\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话说回来,虽然书中观点有博眼球的嫌疑,但毕竟也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那这本到底应该怎么读?我有一个笨办法:就是配合更多的书一起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描绘的人类发展演化,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但这棵树的树干过于粗壮,枝叶无比繁茂,各部分盘根错节,只通过一本书的角度去了解人类发展还远远不够。\u003Cstrong\u003E所以在读这本书不同章节的时候,如果能配合上各领域更具体的书一块读,这样一路下来,对于构建知识体系大有裨益。\u003C\u002Fstrong\u003E那具体还有什么书推荐,我们边说边聊。\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脑洞的胜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约10万年前,地球上生存着许多人种,有智人,鲁道夫人、尼安德特人,还有我们听说的比较多的北京猿人,也就是直立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b277d8af109c5fa1c1d68.jpg\& data-rawwidth=\&1256\& data-rawheight=\&424\&\u003E\u003Cem\u003E由左至右:鲁道夫人、尼安德特人、北京猿人\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现代人类,并不是上面说的这些人种平行演化而来的,全世界人类的祖先都只有一个,就是智人。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不是北京猿人,也是智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先的智人跟其他曾经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种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甚至在体型上,可能还处于劣势。那个时候不同人种间的技术水平也都差不多,都会用火,会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那为什么经过了几万年的发展和演化,只有我们的祖先智人生存了下来?这就是这本书尝试回答的第一个重要问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约从7万年前开始,我们的祖先智人仿佛一下子脱胎换骨了,从非洲出击,把其他人种一点点的都赶出了这个世界,包括北京猿人。使得智人能够看上去脱胎换骨的原因,就是书中提到的\u003Cstrong\u003E认知革命——在智人当中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知道,几乎所有动物都会和同类交流:看到老虎来了,猴子会通过叫声提醒其他猴子“有老虎”;发现了食物,蚂蚁会通知自己的同伴,然后成群结队一拥而上,蚂蚁之间也有精密复杂的沟通方式。\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这种沟通,智人、北京猿人都可以做到,\u003Cstrong\u003E可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这有食物”或者“那有老虎”这类信息,而是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也就是能够讨论虚构的事物。我们的祖先在几万年前就会开脑洞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11a97eba5bd673d027ac023.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u003E\u003Cem\u003E采集狩猎者在大约9000年前,在阿根廷“手洞”中留下的手印,这些手印向我们伸来,摄人心魄,我们不知道他们究竟想传达什么意义,一种猜想认为,这些遗迹是一种宗教创作,说明在当时很可能已经存在某种宗教。我们的智人祖先很早就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思想、信仰和情感。\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这脑洞一开可不得了,虚构的事物,能让人类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一同想象。\u003C\u002Fstrong\u003E从部落的巫师号召人们围绕着图腾跳舞、到宗教的发展人们有了共同的信仰、再到古老城市和帝国的建立、甚至我们如今的现代商业社会,无一不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举个例子,现今世界90%的金钱,都是虚拟的一串串数字,不是能握在手上的钞票。而商业社会能够持续运转,就依赖于人们对这些货币共同的想象。再比如我们说一个公司是法人,法人不是人,只是我们拟制出来的人,也是一种想象。\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所以从这种角度说,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和一个部落的祭祀或者巫师相比,没有本质差别,说穿了就是讲故事,并且说服听众相信这个故事,商人和律师放在几万年前,就是部落中“法力强大的魔法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ec7d0faa18872dbae0127.jpg\& data-rawwidth=\&946\& data-rawheight=\&324\&\u003E\u003Cem\u003E真没有黑这几位的意思,但读到这里李好帅确实想到了他们\u003C\u002Fem\u003Eo(╯□╰)o\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短时间英国公投脱欧,引发了很多关于国家和民族的探讨。国家和民族这些概念,不也是一种共同的想象吗?读到这里,关于书中认知革命部分,推荐配合本尼迪克特o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一块读,你可能会觉得很有趣。\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说回智人,如果你是一个智人,想联合隔壁部落的人一起去攻打山另一边的尼安德特人。想要号召他们,你光给肉不行,还得让他们相信,跟你一块去打仗,未来会有更多的肉。但未来的肉看不见摸不着,就只能靠语言和想象去描绘了。说到这里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想到了自己的老板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所以,智人有了共同的想象,才有了大规模合作的基础。这样就会在人数优势和合作效率上,比其他人种强大得多。也正因如此,才会是智人统治世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483\&\u003E\u003Cem\u003E敌人体型再强壮,但人少啊。我们只要一句“为了艾泽拉斯的事业而奋斗”,人们共同的想象一下子就能凝结到一起,能团结成千上万人。(图片选自电影《魔兽世界》)\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史上最大的陷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我们的智人祖先,在过去几万年的时间,都以采集和狩猎为生。\u003Cstrong\u003E可是到了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逐步专心于耕作植物、饲养动物,放弃了采集狩猎的生活,步入了一场农业革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传统上人们认为从采集狩猎的生活转变为农耕生活是一种进步,人们再也不用面对外出时的艰苦、危险和不安定了。然而这种解释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罢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始采集狩猎的生活,要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那个时候人类摄取的营养更加丰富:今天找到了一堆果子,明天挖到了几颗蘑菇,后天又捕猎到了一头牛。并且采集狩猎生活要求人们经常爬树、奔跑,更符合人类天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猜想的那种被猛兽吃掉或者吃毒蘑菇死掉的情况,其实并不经常发生。别忘了,智人已经生存了几万年,早就对他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了如指掌。\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农耕生活,虽然会带来食物总量的增加,但并不意味着人们会吃的更好或者营养更丰富。\u003C\u002Fstrong\u003E更何况为了伺候植物,人类不得不弯下腰把身体圈定在这一小块土地上,我们的脊椎、膝盖、脚底都需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农业革命使单位土地上能养活更多的人,就导致更大量的生育,人口爆炸,粮食需求就又跟着增长,农民就更加辛苦,到头来生活质量反而更差。\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ada6eedcf04a7d5ff634.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99\&\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早期人类农耕生活并不是图中构想的场景,实际情况要恶劣得多。考古学家已经证实,许多地区的早期农民,跟采集狩猎为生的人相比,身材更矮小,营养更差,人均寿命也较低。\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赫拉利说,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个陷阱。\u003C\u002Fstrong\u003E那既然采集狩猎的生活更舒适健康,为什么人类会选择走上了农耕这条路?书中在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很新奇的观点:\u003Cstrong\u003E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农业革命这一部分,建议结合里查德o道金斯的那本《自私的基因》一块看,和这本书遥相呼应。\u003Cstrong\u003E一个物种演化的成功与否,只看这一物种的DNA在这个星球上分布的数量,基因不在乎个体是否快乐幸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植物的角度来说,稻谷、小麦、地瓜、土豆,最早只是山里的杂草,而如今遍布世界各地,大片大片的田地都种植着这些作物,可以说在演化生存方面,这些植物非常成功。\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重要的是,这些植物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它们还是在地里长着,生存环境没有改变。而人类为了种植作物,却不得不永久定居在庄稼旁边,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再外出采集狩猎,被圈进了屋子里住,所以到底是谁驯化了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农业革命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糕的状况活下去。\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问你,为了增加人类基因在这个世界上的数量,希望你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你会同意吗?我想大部分人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吧,但历史却这样发生了,所以说,农业革命就是一个陷阱。\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农业革命这个陷阱,虽然使个体的生活质量降低,但由于粮食总量的增加,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共同的想象,就出现了不需要为食物发愁可以专注于想象的一群人:君主、哲学家、神职人员这些精英阶层,这些人逐渐构筑起了城市、王国和金字塔,就才有《汉谟拉比法典》这种追求秩序的结果,也才开启了人类社会文明的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e578d2d65dc139b3db6.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5\&\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麦加圣堂绕行的朝圣者\u003C\u002Fem\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历史的终极原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智人通过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一步一步走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这时我们再回顾历史,又有一个新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说中国的百年屈辱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那为什么在当时是英国军舰停到了我们的港口,而不是我们的军舰出现在欧洲。同样的问题还有好多种版本,为什么是西班牙人征服了南美洲,而不是南美的印加帝国征服了西班牙?为什么是英国人殖民了北美,而不是北美的印第安人征服了欧亚大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bee93f0de6d3.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38\&\u003E\u003Cem\u003E1973年法国脑洞电影《解放军在巴黎》,描述了6亿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侵西欧,英女皇和法国总统纷纷逃亡,巴黎沦于解放军统治之下。\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能有小伙伴会说,那是因为欧洲科技领先,有枪炮,后来又有工业革命,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亚洲或者非洲。这类问题可以统一归结为:\u003Cstrong\u003E既然我们的祖先都是智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在不同大陆上有如此不同的发展速度,终极原因是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下一期我把《人类简史》和《枪炮、病菌与钢铁》这两本书一块读,看看对这个问题,这两本书分别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imple Read,就到这里。\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46:5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46:5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7dae4db89de8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5},&&:{&title&:&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author&:&lihaoshuai&,&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的确存在着适用于历史的广泛模式,而寻找对这些模式的解释不但令人陶醉,也是大有裨益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美]雷贾德o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有关历史的问题,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历史不能重来,不能假设,不能去做实验。所以对于同一问题,历史学家们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寻找到不同的答案,并且他们时常都还能自圆其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期节目我们在介绍《人类简史》的时候,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u003Cstrong\u003E各个大陆的人类,既然都源自于同一祖先智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有那么大的差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放到具体的历史中,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为什么一百多年前是英国的军舰停在了我们的港口,而不是我们的军舰停到了欧洲港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我们可以轻松地给出第一层答案,因为欧洲人有枪炮,有钢铁,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等等,那又为什么是欧洲人造出了枪炮、为什么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亚洲,\u003Cstrong\u003E造成这些发展差异背后的终极原因是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答这一问题,这期节目我们把《人类简史》跟《枪炮、病菌与钢铁》这两本书一块读,看看两位作者,各自从什么角度给出了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ee141e21a28e.jpg\& data-rawwidth=\&1547\& data-rawheight=\&867\&\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背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跟《人类简史》那种行云流水的行文方式相比,《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显得更加学术,整本书是一个典型的论文式结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先看结论,然后再看作者戴蒙德是如何论证的:\u003Cstrong\u003E历史上,各个大陆民族之间的显著差异,是由自然环境导致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答案,相比于《人类简史》中的那些刺激的观点,确实显得有些口味清淡了。但《枪炮》这本书有价值之处,并不是它提出了什么样新颖的观点,而在于它的论证,并基于这些论证建立了一套可以用来解释许多历史问题的模式,一套方法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先回到500年前的南美洲,看看在那发生的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群仅仅168名西班牙士兵组成的乌合之众,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面对握有八万军队的印加帝国,杀死了对方7000多士兵,并且俘虏了他们的帝国君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7e1c994a4ae2e09d205e2d.jpg\& data-rawwidth=\&1069\& data-rawheight=\&805\&\u003E\u003Ci\u003E弗朗西斯科o皮萨罗率领168名西班牙士兵征服印加帝国\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照常理看,这种以少胜多太过传奇。书中分析,帮助西班牙人在如此悬殊的人数差距下以少胜多的,\u003Cstrong\u003E表层原因是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这些军事技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想象一下,你穿着钢盔手里握着钢刀和火枪,面对着一群几乎不穿盔甲拿着木质长矛的土著,你真的可以一个打九个carry全场,简直是荆棘谷的三季稻好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除此之外,还有欧亚大陆传播到南美洲的流行疾病,欧洲的航海技术,以及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简单来说,表层原因就是这本书的书名:枪炮、病菌与钢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一步一步去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枪炮、钢铁和船只,我们可以统一归结为技术。而比印加帝国更高效的行政组织和文字,我们可以归结为套路。也就是说西班牙人既有技术又有套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技术和套路当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书中找到的\u003Cstrong\u003E最重要原因是欧洲有大规模、人口稠密并且等级森严的社会,也就是说有城邦社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解释还是太笼统了,我们想象一下城邦社会的构成,有君主、神职人员和哲学家,这一群人可以发展出套路,就是行政组织和文字;还有工匠和商人,这一群人能发展出技术;然后还有军人和军队。可是这些人吃什么喝什么?所以当然也就还有农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现在看这样的社会结构已经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可相比于土著或更早期的人类,这种城邦社会看上去会很奇怪,因为这样的社会中有好多人不需要为了食物而劳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一期我们聊《人类简史》时提到了农业革命的陷阱。\u003Cstrong\u003E能够建立起城邦社会,能够有那么多所谓“精英阶层”阶层的出现,就是因为人类从采集狩猎过渡到了耕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3c74c73a68de84c7b22a.jpg\& data-rawwidth=\&1648\& data-rawheight=\&919\&\u003E\u003Cp\u003E城邦社会不仅孕育出了大量的“精英阶层”,还为后世提供了无尽的影视素材基础(图片选自电视剧《权力的游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虽然更贴近人类天性,但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外出为了寻找食物而奔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一旦进入农耕社会,由于粮食总量的增加,单位土地上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才会出现我们上面说的那些不需要种地,专门搞技术和搞套路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是欧洲人通过大规模的种植,从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首先过渡到了农业社会,而不是非洲美洲或者澳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追问到这里,我们终于来到了这本书最核心的问题,作物的驯化和传播。\u003C\u002Fstrong\u003E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调查论证这一问题,我们简单直接地帮大家捞点干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63ec3b7eca048b81e3ca7a6.jpg\& data-rawwidth=\&1651\& data-rawheight=\&776\&\u003E\u003Cp\u003E考古学发现,世界上曾经有多个粮食生产的发源地,几乎各个大洲都有:地中海附近的新月沃地,亚马孙河附近、美国东部、非洲西部,包括我们的长江和黄河流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粮食生产的发源地是一回事,而大规模粮食生产就是另外一回事了。\u003Cstrong\u003E最终决定一块大陆能否进行大规模粮食生产的原因,是不同大陆之间的环境差异,也就是说我们开头提的那个问题的终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环境差异,\u003Cstrong\u003E第一,就是刚开始可驯化的物种本身就不同。\u003C\u002Fstrong\u003E像新月沃地可供驯化的有大麦、小麦、山羊、绵羊,加上地中海气候,自然能够发展出大规模的农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澳洲,虽然澳洲的新几内亚也在很早就有人类驯化植物的情况出现,但他们只能驯化香蕉或者蔬菜,不是他们想不想种地的问题,而是那边刚开始就没有谷物这个选项。没有谷物就吃不饱,所以还是没法完全进入农业社会,还需要去采集捕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个具体差异,是粮食作物的传播速度。\u003C\u002Fstrong\u003E欧亚大陆有足够广阔的横向传播空间,可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主轴线是纵向的,纬度和气候变化较大,不利于粮食种植的大规模传播。而且有的大陆相对孤立,更不便于粮食在不同大陆之间传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c9fbfba711f3da77be7b90.jpg\& data-rawwidth=\&1757\& data-rawheight=\&979\&\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欧亚大陆的横向主轴线更利于粮食作物的传播\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三,就是各大陆在面积和人口总数上的差异。\u003C\u002Fstrong\u003E更大的面积就能种更多作物,就会养活更多人口,从而就会有更多潜在的技术和制度发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几个具体原因大家不用去记,我们只是很粗浅地梳理了一遍《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大体思路,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戴蒙德先生是怎么论证的,是怎么样通过枪炮和钢铁一步一步剥洋葱似得寻找到那个终极问题的答案:自然环境的差异。\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工业革命的问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这里为什么还没有提到中国呢?中国的粮食生产也很发达,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出现在中国?为什么中国会把几千年的巨大领先优势最后让给了起步更晚的欧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问题,《枪炮、病菌与钢铁》依然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给出回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的自然和地理环境,更容易形成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国。而相比之下,欧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几十个或几百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小国和发明创造的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去追求某种改革创新,另一个国家就会去做,从而迫使邻国也这样去做,否则就会被征服或在经济上出于落后地位。所以,戴蒙德的回答是\u003Cstrong\u003E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政治上的统一,但还不足以使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停止下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2c0e9e980edb6c005f8abab9e76e6e7.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14\&\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欧洲复杂的地理环境阻碍了政治上的统一(找不到合适的图,用一张欧洲足球地图以示大意)\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再回头看《人类简史》,赫拉利对于这一问题,是从文化角度给出的解释,又有新颖的观点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类简史》认为,科学革命之所以出现在欧洲,\u003Cstrong\u003E是因为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让科学正式起步的,是欧洲人意识到并且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当代科学出现之前,人类所建立的知识,大多是神学、宗教或者像儒家这类前现代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都假设世界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经被人或者神知道了,这些全知者可能是先前的一些智者或者是一些全能的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如果遇到了不明白的问题,就会去研究古籍和传统,研究古兰经、圣经,研究论语,在过去时代,只要对古籍“正确理解”你就能通过传统获得新知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可现代科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就让它比之前所有的知识体系更加有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欧洲的帝国主义,相比于古罗马人或者征服埃及的阿拉伯人,他们之所以要前往遥远的彼岸,除了为了新的领土之外,还在于为了新的知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历史上,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除了贪得无厌和征服的野心,还有他们希望不断探索的欲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说回我们,我们常说大清闭关锁国,这种闭关锁国背后的心态,就是一种自认为已经了解了整个世界的姿态,不愿意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那个时候,就算听说在欧洲好像有什么重大发现,但完全没兴趣,还是继续相信这个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旋转,这种狭隘的视野曾让我们付出过沉重的代价。\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只是多一个角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一期节目提到过,读《人类简史》这本书,最好搭配上各个领域的其他书籍一块看,会有一种融会贯通之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之前给大家推荐的《想象的共同体》《自私的基因》和今天介绍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外,书中关于人类的融合那几章,大家可以读一读房龙的《宽容》,提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那些部分,可以去读一下皮特o辛格的《动物解放》,有关性别问题的章节,可以搭配波伏娃的经典之作《第二性》一起来读。尤其是《动物解放》和《第二性》这两本书,找时间一定要跟大家好好聊一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我们从上期节目开始,跟着赫拉利从我们的祖先智人,一路聊到科学革命,也看到了戴蒙德认真的学术论证,发现了很多观点,甚至对同一问题我们还看到了不止一个答案。这里真无所谓对错,人文社科类的研究不就是这样么,哪里有标准答案呢,人们自有观点还都能自圆其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这些东西的迷人之处也在于此,我们不能因为读了这几本书就敢说对人类历史有所了解,其实面对这种问题,我们都是坐井观天。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u003Cstrong\u003E评论不是结论,而是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最终都是坐井观天,李好帅读这些书只是想让自己的井口大一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imple Read 就到这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http:\u002F\u002Fweixin.qq.com\u002Fr\u002FaUgOFr-EmOLnrft19x17 (二维码自动识别)\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29:2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29:2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b1a47fb102f0f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0},&&:{&title&:&为什么群体“无组织无纪律”,但却有力量?&,&author&:&lihaoshuai&,&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只有对群体心理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对他们的作用是多么微不足道,才能理解除了别人强加给他们的意见,他们是多么没有能力坚持己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法]古斯塔夫o勒庞《乌合之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strong\u003E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不必读的经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书单,叫做“不必读的经典书籍”,其中《乌合之众》就赫然在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说不必读?引用刘瑜老师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者说,\u003Cstrong\u003E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我们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乌合之众》确实有很多不必读的原因。\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从书名说起,法文原版Psychologie des Foules,直译为“群体心理研究”。英文版书名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群体:大众心理研究”,也是一个比较中性的翻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为什么到中文版就变成了“乌合之众”这样一个有偏见的标题了呢?这简直就是标题党啊。\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a328dbcbb4f18a11fa6b9.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524\&\u003E\u003Cem\u003E这本书能在中文世界获得如此大的名声和影响力,标题的翻译功不可没。要是遵从原意翻译为“群体心理研究”,还会有多少小伙伴有兴趣去读呢?\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说一下这本书的时代局限性,或者说\u003Cstrong\u003E想要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如果脱离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阶级,都是耍流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古斯塔夫o勒庞站在精英的立场上看待群体,整本书充满了种族优越感、对女性的歧视和对平民群体的鄙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类语言在书中比比皆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群体的某些特点,如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等,几乎总是可以在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中看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噗,这种话放到今天,太不政治正确了,肯定会被人喷。但如果把这类描述带入到它被创造的时代去看,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成语“妇孺皆知”,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对妇女的歧视,但我们能说这个词本身有问题吗?在这个词被创造的时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很低。\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乌合之众》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895年的法国,那个时候的法国,在过去的一两百年,先后经历了启蒙运动、大革命、七月革命、第二、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国社会民主和共和思想逐渐蔓延,传统权威和信仰崩塌,群体在反反复复的革命浪潮中,变得野蛮、极端、盲从。\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e1d40259eda244da17634.jp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379\&\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名保守派的社会精英,勒庞目睹了这一切,伴随着惶恐和抵触,随之有了书中那些充满偏见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时代的局限性之外,还应该注意的就是不能把《乌合之众》当作一本学术著作,起码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标准去评判。它几乎没有任何的系统研究、调查论证,反而还带有非常多的臆断和偏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语言上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一本对群体的吐槽大全,充满了智商优越感。现在经常火爆朋友圈的那种所谓的乌鸡汤、吐槽文,跟勒庞比起来那真实小乌见大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c0a3fa40ecd8e5fddc3c85.pn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865\&\u003E\u003Cem\u003E如果你想系统性地了解群体心理这个领域,《乌合之众》帮不上你,不如去读一读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被很多大学用来当教材使用。\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说《乌合之众》是一本不必读的经典是有道理的,观点偏颇语言偏激,又缺乏论证,如果我们直接把它全盘吸收,肯定会消化不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这本书的评论经常出现两种极端,一种觉得惊为天人,简直是跪着读完的,而另一种则认为无理无据,偏见太多不值一读。其实都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造成的,前者囫囵吞枣,后者因噎废食。\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一开始就花了这么篇幅,去介绍这本书的缺点,就是为了帮大家避开这本书的几个大坑:写作的时代局限性、作者所处的阶级、缺乏系统论证以及博眼球的标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抓住这些缺点不放,很难让这本书去帮助我们认识当下世界,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把一些不符合当今价值观东西剥离开,然后再去看勒庞到底对群体有着什么样的观察。\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乌合之众》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勒庞首次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他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些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原始发现。\u003C\u002Fstrong\u003E他对于群体心理的所谓研究,更像是一种缺乏论证的观察和洞见。然而这些洞见,在许多年后,对于我们解读社会问题仍有很大帮助。\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乌合之众乌在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既然这本书研究的是群体心理,那我们就先搞清楚什么是群体。也就是乌合之众的众指的是什么。一群人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就是群体吗?并不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勒庞认为\u003Cstrong\u003E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人还不能形成群体心理。\u003C\u002Fstrong\u003E马路上广场上地铁站的人一抓一大把,但这称不上群体。\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广场上随便一群人算不上群体,但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就是一个群体了;微博上关注了同一明星的人们算不上群体,但如果一个明星被黑,一帮粉丝组团出来哭天抢地喊着“你知道我家爱豆有多努力吗”,那么这些人就是一个群体了。看奥运会的观众算不上一个群体,但一块在网上骂霍顿的人们,就是一个群体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d4eaaccc8eed2f9734825.jp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361\&\u003E\u003Cem\u003E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言不合就尬舞\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勒庞定义的群体,不必有多么庞大的数量,也不必同时出现在某一地点。而是当人们共同受到了某些东西的刺激和影响,并且情感和思想向着共同的某个方向发展的时候,那么群体心理便形成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广场舞大妈、明星的粉丝群、爱国的小粉红们,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群体,是因为都受着同一事物的影响和感召,情感和行为都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发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看看乌合之众乌在什么地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群体一旦形成后,群体中人的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会和这个人独处的时候完全不同。群体的智力或者心理,不是人群的总和,也不是人群的平均值。\u003Cstrong\u003E群体会有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群体的无意识取代个体的有意识行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群体的这种无意识有什么具体的特点?我引用一些书里的描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群体聚集的是蠢而不是智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群体野蛮、不擅讲理,却善于行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群体冲动,多变,易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群体的情感容易简单化和夸大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群体缺乏理性和主见,没有头脑,从来不渴望真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人独处时,他可能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群体当中,他便成了一个野蛮人,一个凭本能行事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要一个人属于有组织的群体的一员,他就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了好几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按照勒庞的描述就是群体中的个体像动物、像白痴、像幼儿、像原始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19fb34e278723dbefb0d5149c4dac090.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08\&\u003E介绍到这里,不论读过这本书还是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都能感觉出勒庞的这些言论无理无据开始不讲道理了,这些缺乏调查和论证的判断,令人难以信服,甚至感觉他这是在骂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现在读这本书的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明知道他不讲道理,但听上去这些描述说得也不是完全错误。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社交网络上,尤其是当一些事件发生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群体的行为真的很像勒庞描述的那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着往下看,群体的这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很有修养,为什么在群体之中就变成暴徒了呢?书中给出了三点原因。\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一,是因为在群体中,个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并且由于群体无名无姓,因此可以不负责任。\u003C\u002Fstrong\u003E勒庞认为,在群体中,蠢人和白痴不会再感到自己平庸和无能,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群体中的情绪和行为具有传染性。\u003C\u002Fstrong\u003E还记得过去几年有多少次人们疯抢口罩、食盐或者板蓝根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三,身在群体中的个体,容易接受暗示。\u003C\u002Fstrong\u003E由于群体的无意识,人们很容易服从引导者的心理暗示,做出一些跟自己的性格习惯完全不懂的事情。\u003Cstrong\u003E换句话说就是从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几点原因我们就不展开来聊了,除了群体的这些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之外,书里面还有关于群体的情感、道德、信念与主张,很多描述,大多是反复强调和印证群体的这些特点,论证方式也不是很站得住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就像前面介绍的,《乌合之众》这本书,不在于它的逻辑和论证,而是勒庞首次将群体心理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去看待,以及\u003Cstrong\u003E他指出的这些群体的特征,盲从、偏见、缺乏理性、容易被情绪感染等等,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起点。\u003C\u002Fstrong\u003E他提出的这些,被后来的人们逐一解答甚至印证,所以说他提供的是一些“原始发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从未消失的意见领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乌合之众》这本书之所以受到追捧,被奉为经典,像我们前面介绍的,一方面它确实有很多新发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方面,由于勒庞的精英立场,读者读过之后能获得瞬间的智商优越感,就像黄章晋先生说的“合上书那一刻,你会发现你与民粹分子站在五百米开外的地方,头脑清楚到恨不得抽身拍拍自己肩膀夸自己一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受到追捧或许还有一种理由,就是可能有不少人把它当成了工具书。类似什么《洗脑术》《心理操控术》这样的书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少有远大理想有野心的朋友们,可能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学习如何影响并控制群体,比如在传销或者微商体系中再上一个级别,成为被崇拜的领袖领导等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勒庞自己在书里都说“群体是温顺的羊,决不能没有首领。”“谁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是说世界上有两件最难的事么,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有一本书无意间揭示了把思想装进别人脑袋的方法和规律,那人们对此趋之若鹜,也就不足为怪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勒庞还真做到了,他不仅观察到,还分析了群体领袖是怎么样创造信念并且把群体组织起来的:\u003Cstrong\u003E如果想让思想和信念深入群体的头脑,领袖主要采取三种很明确的办法:断言、重复和传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要小看这三个词,由勒庞提出来的这三个明确办法,经过了100多年,现如今已经在传播、营销、管理各个领域,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以这类方式把想法装进我们的脑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想一下,是不是几乎我们听过的每一场演说,都有这几种方法的影子。\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断言,通常搭配着一些不留余地的形容词一起出现,比如“年轻人一定要怎么怎么样”“这个时代最好的机会就是什么什么”“这是市场上唯一一个BlahBlah”。\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666e9aa200de285d269a154fdef122e9.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94\&\u003E\u003Cem\u003E断言作为演说最常用的方法,尤在“成功学”演讲中被使用得最多。\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曾以为,在当今如此多元化的社会中,这样斩钉截铁、粗暴地给出观点,会不会太过于简单化了。后来知道了断言是一种把思想装进别人脑子里的好方法,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too simpl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说重复,最典型的就是广告了。早些年在电视上反复播出的那种“今年过节不收礼”,到现在电梯间、地铁站反复给你洗脑的各种广告。都在时时刻刻向我们证明,重复,这个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v2-83f061ac09e0ebf7b500bbd.jpg\& data-rawwidth=\&357\& data-rawheight=\&220\&\u003E\u003Cem\u003E能记得这一对老头老太太给我们洗脑了多少年吗?\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一个,传染。老套一点的,就是“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几圈”这种广告,让人感觉大家都在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随着媒介的发展,现在这种传染更深入更加难以察觉。营销者们用一种简单粗暴的行文风格,帮你说出了你想说的话,帮你宣泄了情感,帮你表达了欲望,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爽快的感觉。\u003Cstrong\u003E这种传染,传染的是观点和情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这些观点和情绪的缔造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见领袖。现在人们已经比较少提意见领袖这个词了,甚至开始抵触这个标签。\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深谙群体特点的人怎么会放过我们,意见领袖没有消失,\u003Cstrong\u003E虽然人们对观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愈加挑剔,但同时也更容易被有深度和共鸣感的内容所影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天涯、猫扑到博客、微博,再到微信、知乎,当各种各样的鸡汤和反鸡汤充斥着社交媒体时,庞大的点击量和用户量在证明着群体的活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imple Read,就到这里。\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35:2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35:2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4ca3d626d98a8db4c62f79b55ac4f5a0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话尖酸刻薄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