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疹注射风疹麻疹疫苗后多久时间内会出现不良反应

关注今日:61 | 主题:2606337
该话题已被锁定 - 海边的胖子 ,
20:55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锁定的原因,请参考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微信扫一扫
麻疹疫苗,家里有小孩的千万不要打。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7年零4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全国麻疹强化免疫接种要求八个月到14岁的孩子不管以前是否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很可能是一个残害我中华民族的阴谋!!! 原因如下:1, 孩子出生年龄不同, 可以在不同阶段接种不同疫苗, 为何同时接种??? 同时的接种如果有问题就会一片全部杀光!!!2, 去年要求全国人民接种猪流感疫苗,结果自动接种的人不多, 所以帝国主义黑暗势力和卖***不满意, 今年想毒害下一代!!!3, 去年我们的第一大疫苗生产企业已经被瑞士罗氏制约控股, 而瑞士罗氏制约的背后控股股东是犹太罗斯查尔德家族!!!4, 有资料说明美国的黑人艾滋病比例远远高于非洲黑人, 他们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是接种疫苗!!!5, 有资料隐约证明帝国主义黑暗势力妄图杀我中华民族一半人, 大家可以看看何新的博客6, 基因武器, 转基因食品, 气象武器, 大气层散发病毒或基因病毒激活因子, 都可能表面中国感冒(实际上用生化武器来杀我民族!!!建议有孩子的和亲戚朋友有孩子的家庭不要亲信卖***的号召, 打过疫苗的不用打了, 没有打过麻疹疫苗的孩子过一年或3年再打不迟!!! 这样帝国主义黑暗势力的如意算盘落空!!!!提高警惕, 度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际!这次全国范围计划外麻疹疫苗接种,是配合世界卫生组. 织的要求进行的,世卫组. 织的合作者有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麻疹疫苗只针对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进行,目的很可能是控制不发达国家人口,请大家转告周围家长,对麻疹疫苗一定要慎而又慎。洛克菲勒家族早在1952年就创办了人口理事会以控制不发达国家人口,这成为美国Z.F的秘密外交政策。其中心思想:世界越来越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供给,只有大幅度减少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数量,美国才能充分利用它们的原材料。为了顺利执行,美国必须隐瞒图谋,将计划包装,并利用联合国和多种非Z.F组. 织(如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卫生组. 织)来实施其计划。2010年2月,比尔盖茨公开提到:新型疫苗是降低世界人口的好方法。参考资料:世卫组. 织的麻疹疫苗立场文件: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专题新闻: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简介 ---- 中国与GAVI以及疫苗基金的关系。洛克菲勒基金会 ----- 美国慈善组. 织与美国中情局的关系 比尔□盖茨:新型疫苗是降低世界人口的好方法! 比尔盖茨讲演的视频网址请广为转告!!!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世界卫生组织麻疹疫苗立场文件 时间:日  文章录入:网站资源管理员4 世界卫生组织麻疹疫苗立场文件麻疹疫苗WHO立场文件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范围有限的免疫接种(多为私营部门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WHO的立场文件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概要和结论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在麻疹疫苗广泛使用之前,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感染过麻疹。可以引发麻疹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包括婴幼儿、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系统损伤的人群或者重度营养不良的人群(如维生素A缺乏者)。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开始广泛使用,现在世界上70%左右的儿童通过国家儿童免疫规划能获得麻疹疫苗接种。目前,在那些发达国家,麻疹已得到很好控制,有些国家甚至已经实现了消除麻疹。综合的免疫策略,包括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定期开展补充免疫活动(SIAs)和强化监测工作,已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然而,麻疹病毒的高传染性意味着较少的易感者感染就足以造成病毒在数以十万计的人群中传播。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儿童的免疫接种率仍然很低,这些国家的麻疹死亡病例在全球的死亡病例(2002年约为61万例)中占了极大的比例,,其中大部分是婴幼儿。更多的人还受到麻疹并发症的侵害,如营养不良和永久性的神经系统紊乱。目前在全球使用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可以被用于免疫规划。在麻疹-风疹疫苗(MR)或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1等联合疫苗中,其中含有的各疫苗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没有发生变化。无论从后勤供应还是从接种程序来看,使用联合疫苗都是合理的;因此,在腮腺炎和风疹高发地区,如疫苗价格适中且风疹免疫接种率能维持在80%以上,建议使用联合疫苗。有初步研究称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或MMR与自闭症或慢性肠炎的发生有关,但几项精心开展的研究并未证实这种结论。建议所有易感儿童和无疫苗接种禁忌证的成人开展麻疹的免疫接种。疫苗应该1 详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风疹疫苗的立场文件(No. 20, 2000, pp. 161–169) 和关于腮腺炎疫苗的立场文件(No. 45, 2001, pp. 346–355). 1用来预防暴发,而采取大规模免疫接种来控制暴发的做法并无多大价值。无症状的HIV感染是麻疹免疫接种的适应证,而不是禁忌证;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在HIV感染的早期尽早接种疫苗。在麻疹流行或暴发的地区,对因HIV感染导致免疫抑制而出现早期症状者也要考虑进行免疫接种。推荐的麻疹免疫接种的年龄取决于当地的麻疹流行情况,同时也应考虑免疫程序。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麻疹的发病率高,婴幼儿感染后症状严重,极有必要及早进行免疫接种,因此通常在9月龄进行免疫接种,尽管这个年龄组在免疫接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相对较低(80%~85%)。除非有强烈的免疫抑制,HIV感染的婴幼儿应该在6月龄接种麻疹疫苗,然后在9月龄时再加种一剂。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国家卫生系统能够始终如一地为多数婴幼儿接种麻疹疫苗,这样就减少了麻疹病毒的流行。婴幼儿在一周岁前患麻疹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建议将麻疹免疫接种的时间推迟到12~15月龄,这时候血清抗体阳转率可期望达到90%以上。为了保证达到的群体免疫水平,所有儿童应该有机会接种第二剂麻疹疫苗。根据当地的免疫程序和流行病学情况,第二剂麻疹疫苗接种时间,通常选择在入学/园时(4~6岁),也可在接种第一剂一个月后。那些已经确立消除麻疹目标的国家,应该考虑进行补充免疫活动(SIA),目标人群是所有9月龄到14岁的儿童,不管他们是否有患病史或以前的免疫状况如何,都要普种一剂疫苗。可能有较大感染麻疹危险的年轻人中的特殊人群,包括招募的新兵、大学生、医务工作者、难民和前往麻疹流行地区的国际旅行者,也是免疫的目标人群。为了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需要加强监测能力,包括具备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证的能力。全球消灭麻疹在技术上也许是可行的,不过,许多发达国家所使用的并且也被WHO六个区域中的四个区域所采纳的阶段性消除策略可能更切合实际。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定期的补充免疫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已经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中证明其是经济有效的。然而对于那些麻疹疾病负担高居不下的国家而言,降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首要任务。背景对公共卫生的影响麻疹病毒很可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体中传染性最强的。该病毒只能感染人,没有动物宿主和媒介。它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和直接接触传播。从感染到出疹的平均间期是14天(7~18天);患者在出疹前2~3天至出疹后1~5天内具有传染性。持续性感染通常不会发生。当麻疹病毒侵袭未免疫人群时,90%~100%的个体通常都会被感染,并全部出现临床症状。在热带地区,大部分麻疹病例发生在旱季;2而在温带气候的地区,发病高峰通常在冬末春初。麻疹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然而,尽管全球免疫接种率达到了70%,麻疹仍然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中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杀手。2002年,全球因患麻疹而死亡的病例大约为61万例,其中大部分死亡病例发生于居住在非洲、南亚和东亚的婴幼儿和年轻人中。还有很多麻疹病人出现并发症,如重度营养不良(包括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耳聋、失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在那些已达到并维持相对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的国家,麻疹患者的发病年龄有后移倾向,更多的病例发生在大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中。病原体和疾病麻疹病毒具有包膜,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是一种RNA病毒,病毒核酸为单股负链,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的包膜上含有血凝素蛋白和融合蛋白,其中血凝素蛋白可使病毒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而融合蛋白使病毒进入细胞。抗血凝素蛋白的抗体与针对疾病的保护作用有关。根据基因序列资料,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麻疹病毒分离株已经被鉴定出有20个以上不同的基因型。然而,这些基因型之间的变异约为0.5%,至于它的生物学意义,如果有的话,也还不是很清楚。这些变化似乎对现有的疫苗保护力没有影响,而该疫苗是基于几十年前的病毒分离株研制的。日光照射、加热和强酸强碱可以迅速灭活麻疹病毒,但是将麻疹病毒保存在-20°C ~ -70 °C的条件,很长时间后仍然具有活力。在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不久扩展到网状内皮组织的细胞。在感染后5~7天,病毒随血流传播到皮肤、结膜和呼吸道内。病毒血症在潜伏期末达到高峰,这时患者发展为前驱症状,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道卡他和结膜炎。典型的出疹出现在其后的3~4天,同时伴39~40°C的高热。斑丘疹自面部和颈部波及到躯干和四肢,大约在3天后褪去。出疹时,可以在口腔黏膜上看到麻疹的特征性灰白色柯氏斑。患者症状通常在出疹3天后改善,在疾病发生7~10天后可以完全康复。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完全康复,且没有后遗症。但偶尔也可能发生一些严重情况如皮肤和黏膜的出血等。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的患者或有严重免疫系统紊乱的患者(如HIV感染进展期患者)易发展为严重的、甚至致死性麻疹病例。一些相对常见的麻疹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在小于5岁的儿童中,常见的麻疹并发症包括中耳炎(5%~15%)和肺炎(5~10%)。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幼龄婴儿中可发生伴随蛋白丢失肠道病的持续性腹泻。麻疹脑炎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每1000例麻疹病例中可发生一例;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展缓慢的渐进性感染,大约每100,000例麻疹病例中会发生一例。如果发生一过性细胞免疫抑制,可出现与麻疹相关的一些并发症,这也是本病的特性。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麻疹病例病死率为5%~15%。在发达国家,麻疹死亡病例罕见,病死率为0.01%~0.1%。尽管对麻疹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有限的研究证明了抗病毒药物(病3毒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维生素A补充疗法可以显著减少发展中国家的麻疹相关死亡率,对于那些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地区,应该持续给麻疹患者补充维生素A。对于由细菌引起的并发症,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在那些仍然有疾病流行的地区,如果患者出现持续2~4天伴发热的呼吸道感染,随后出现柯氏斑和典型皮疹,这样的病例称为临床符合病例。当需要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证时,要使用一些高度可靠的血清学方法。麻疹IgM抗体捕捉法是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好的一种方法,IgM在出疹后不久的患者血清中就可检测出,并且阳性可持续到麻疹感染后4周。在许多实验室,这个方法已经成为麻疹实验室诊断的标准方法。也可用鼻咽拭子标本接种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但这种方法很少用作常规诊断目的。保护性免疫应答麻疹病毒感染后,先出现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随后在出疹时出现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感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的滴度会逐渐降低,但麻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比较持久的。那些抗体水平比较低或者无抗体的个体是麻疹的易感者。对暴露的个体及时给予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麻疹,这也证实了免疫反应中抗体的作用。麻疹患者的康复取决于其是否产生充分的T细胞反应。感染麻疹病毒后, 患有原发性丙种球蛋白缺乏血症的儿童的症状不比免疫系统健康的儿童严重,而且感染后也会产生持久的免疫力。由于被动获得了母传抗体,低龄婴儿通常在出生后几个月内都可以自动获得不受麻疹病毒感染的能力,这种保护力在6~9月龄的时候逐渐减弱,而使婴儿对麻疹的易感性逐渐增加。一次感染大剂量的病毒偶尔会突破母传抗体的保护,从而导致3~4月龄的儿童患麻疹。麻疹病毒自然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水平要高于麻疹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在非麻疹流行国家出生的婴儿,如果其母亲接种过麻疹疫苗但是从来没有感染过麻疹病毒,其获得的母传抗体可能就比较少,因此这样的婴儿比母亲感染过麻疹的婴儿较早地失去抗麻疹病毒感染的保护力。使用疫苗控制麻疹的理由因为没有特异的针对麻疹病毒感染的治疗措施,并且其传染性极强,因此在麻疹易感者集中的社区里对麻疹采取的控制措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在麻疹感染之前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麻疹最理想的措施,一种安全的、高效的并且价格相对便宜的疫苗在40年前开始被应用后,麻疹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显著地下降了。在WHO美洲区,一项消除麻疹计划使确诊的麻疹病例数比1990年减少了99%以上,每年的麻疹死亡病例数接近零。在该地区消除麻疹计划中使用的成功策略有:通过国家儿童免疫规划达到并保持很高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对所有9月龄~14岁的儿童进行一次性全国性初始强化免疫( “catch-up” SIA);对所有9月龄~4岁的儿童进行定期(通常4~5年一次)的后续强化免疫(“fllow-up”SIA)来防止易感儿童的积累;同时认真开展监测工作。这些策略的切实实施阻断了本土麻疹病毒在美洲的传播。在WHO西太平洋区域以及在非洲区、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和东南亚区的部分国家也4取得了麻疹控制的实质性进展。麻疹免疫接种的成本效益已被充分证实。事实上,麻疹免疫接种比其他健康干预措施在每单位成本下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因此,大规模的麻疹免疫接种对公众健康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世界上一些地区的麻疹控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每年全球仍然有3000万人被麻疹感染,其中估计死亡病例数为61万例,还有很多病例患有并发症和永久的后遗症。,而由麻疹造成的疾病和死亡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麻疹疫苗现在已经有了多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供使用,有的是单价抗原的疫苗,有的是与风疹或腮腺炎和风疹疫苗联合使用的疫苗。在使用MR或MMR等联合疫苗时,其中所含的各疫苗成分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仍能保持不变。一种灭活的麻疹疫苗在1963年被批准使用,但接种后受接种者暴露于麻疹病毒时,经常会发生高热和严重的非典型肺炎症状,因此数年后该疫苗被停用。麻疹疫苗株大部分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来源于麻疹病毒Edmonston株,该毒株是由Enders和Peebles在1954年分离到的,随后经过不同类型的细胞培养进行多次传代而获得减毒的Edmonston B疫苗,并在1963年时在美国批准使用,但是直到1975年才推广使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是同期生产的许多其它麻疹减毒活疫苗,但大部分是来源于Edmonston株。尽管Edmonston株来源的各疫苗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细胞培养生产出来,并且传代次数也不同,但是对这些疫苗选定的基因区域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其差异很小(&0.6%)。来源于Edmonston株的知名疫苗株有Schwarz株、Edmonston–Zagreb株和Moraten株,所有这些疫苗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非Edmonston株来源的其他疫苗株,比如CAM-70、TD97、Leningrad-16和S191,与之相比则序列变异较大。尽管某些疫苗(如广泛使用的Edmonston–Zagreb株)最初来源于人二倍体细胞,但目前大部分麻疹疫苗都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减毒并生产的。因为这些减毒活疫苗在副作用或免疫效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本文将这些疫苗统称为麻疹减毒活疫苗,或更简言之,麻疹疫苗。疫苗的生产典型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生产过程包括使用原代鸡胚细胞或人二倍体细胞在32°C条件下培养若干天,然后洗涤细胞,用含有新霉素、蔗糖、盐类、氨基酸和人白蛋白的培养基取代最初的生长液,随后定期收获细胞培养的上清液,进行质量检测并冻存。将样品检测符合制定的质量要求、病毒滴度高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融化、混合,进行安全性检测,澄清、分装、再次冻存作为疫苗原液。将在各个生产阶段检测都合格的疫苗原液融化、稀释,分装到小瓶中并冻干。在使用前,用无菌稀释液重新溶解疫苗。每剂疫苗含有作为稳定剂的山梨醇或水解明胶和25μg新霉素。疫苗不含硫柳汞。 5已知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的疫苗含有痕量的只有禽类才有的逆转录病毒EAV-0的逆转录酶,但深入的研究表明,这一发现并不意味着接种这种疫苗存在任何危险。疫苗特性当保存在-70°C和-20 °C时,麻疹疫苗象麻疹病毒一样非常稳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将冻干麻疹疫苗置于37 °C至少一周后,病毒几何平均滴度减少不应超过1log10。每一剂次疫苗中病毒的最少数量是由各个国家权威机构决定的,但通常应该含有1000个病毒感染单位。2重新溶解的麻疹疫苗20°C放置一小时后,其效价减少大约50%,而37°C放置一小时后,其效价将全部丧失。同时疫苗对光照也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将它保存在带颜色的玻璃瓶中;溶解后的疫苗必须於2~8°C避光保存,并且在6小时之内使用。麻疹疫苗通常皮下注射,但是肌内注射也有效。每剂0.5ml疫苗中含有至少1000个疫苗病毒感染单位,与腮腺炎和/或风疹疫苗联合使用时仍然是这个浓度。与自然感染相比,尽管血清学抗体滴度通常比较低,但接种疫苗后确实可以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IgM、IgG和IgA抗体在血清和鼻咽分泌物中都可以被检测到,并且IgG会持续多年。通过再次免疫或暴露于流行的麻疹病毒,逐渐衰减的抗体滴度又会提高。虽然许多实验室基于IgG酶免疫检测的结果来进行人群免疫力的评估,但中和抗体是测定麻疹免疫保护力的最可靠的相关指标。与野病毒株一样,麻疹疫苗也会通过IL-12的负调节产生基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然而免疫接种后,这种抑制作用最多只能持续4周,而且被认为是无害的,甚至对于那些未被诊断的肺结核患者或HIV感染早期的患者来说也没有危险性。还没有资料证明麻疹疫苗株病毒可由人传人。疫苗接种程序和疫苗保护效果何时进行麻疹免疫接种取决于当地的疾病流行状况和与其它疫苗接种程序的衔接。在麻疹多发生于小龄婴儿的那些地方,既需要考虑在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尽早接种以避免致死性疾病的发生,又需要考虑在婴儿可以产生抗体(血清阳转率)时接种,所以疫苗接种的时间须选择两者的折中点。6月龄或更小的婴儿因为免疫系统不成熟,而且还有母传中和抗体的存在,所以该年龄组的儿童不适宜进行麻疹免疫接种,因为即便接种了,通常也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儿童在9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此时接种,血清的阳转率预期为80%~85%。这些数字低于将麻疹免疫接种时间推迟到儿童完全丧失母传抗体(比如12月龄)后的在另外一些国家中观察到的血清阳转率(可高达98%)。一些研究表明儿童在15月龄时进行免疫接种比在12月龄时接种更加有效,但是如果第一2 WHO Expert Committee of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Forty-third report.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4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 840). 6剂次在15月龄之后接种,保护作用不会进一步提高。在免疫接种期间有轻微的并发感染不会降低接种后的疫苗效果,通常营养不良的儿童和无症状HIV感染的儿童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保护力反而相对较高。在刚果民主共和国9月龄的婴儿中,有症状的HIV感染者的血清阳转率为36%,而无症状的HIV感染者的血清阳转率为77%。在HIV感染的婴儿中,6月龄婴儿的血清阳转率要比9月龄的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缺陷逐渐加重所致。一般认为单剂次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就可以提供终生免疫。但是,我们还是建议所有儿童要有两次麻疹免疫接种的机会,这样可以减少那些还没有免疫的儿童和免疫后没有产生抗体(初始免疫接种失败)的儿童的人数。初始免疫接种失败的后果被认为比继发性免疫接种失败更为重要。尽管通常在入学/园时(4~6岁)进行麻疹疫苗的第二次接种,但是第二剂可以最早在第一剂后的一个月进行,这取决于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免疫程序。在很多国家,通过开展大规模的麻疹(或者麻疹和风疹同时)强化免疫活动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定期的SIAs可以为儿童提供接种麻疹疫苗的第二次机会,以便使常规免疫中未接种的儿童可以得到接种。然而,SIAs影响的时间是有限的,除非有强大的常规免疫程序来防止易感儿童的快速积累。在资源有限的国家中开展大规模的麻疹SIAs,通常不推荐使用含有腮腺炎疫苗的麻疹联合疫苗(MMR)。然而,如果所在国家经济条件允许,麻疹免疫覆盖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80%),同时将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作为优先考虑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已制定了针对育龄期妇女的免疫计划,则应该考虑麻疹和风疹疫苗的联合使用。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麻疹疫苗(无论是单价疫苗还是固定配方的联合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通常都较轻微且为一过性。在接种后24小时之内注射部位可能会发生轻微疼痛和压痛,有时会伴发低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在接种后大约7~12天,5%的麻疹疫苗受接种者可能会出现高于39.4 °C的发热,持续1~2天,有时这种发热会导致热性癫痫病(1:3000)。2%的疫苗受接种者会出现一过性的皮疹;大约3000名受接种者中有1名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了过敏性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在第二次接种含有麻疹的疫苗后很少会发生。像接种单价麻疹疫苗一样,接种MMR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多数也是轻微和一过性的,但是有时可以观察到类似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不同临床症状,疫苗中风疹疫苗成分可以引起皮疹,10%~25%的成年妇女可发生一过性的关节痛和关节炎症状;联合疫苗中腮腺炎疫苗成分有时会发生轻微的腮腺炎症状,还可能出现少见的良性无菌性脑膜炎或睾丸炎。因为大部分疫苗中含有作为稳定剂使用的新霉素和水解明胶或山梨醇,所以偶尔也会发生对一种或几种稳定剂成分的过敏反应,受接种者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是1:20,000~1:1,000,000。从SIAs的资料来看,在发展中国家接7种麻疹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接近于1:1,000,000。鸡蛋过敏史与麻疹疫苗所致的过敏反应之间没有关联性。给严重免疫抑制者接种任何种类减毒活疫苗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基本是相同的。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对这些人群进行不适宜的麻疹免疫接种可引发可危及生命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根据1994年美国医学科学院专家委员会的研究报告,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同或否定麻疹免疫接种与脑病或脑炎之间的相关性。在芬兰,一项回顾性调查研究了50,000多名儿童的免疫接种记录与医院出院记录之间的联系,结果没有证据表明在接种MMR后会增加患脑炎的危险性。其它研究也表明在麻疹免疫接种后不会增加患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危险性,也没有证据支持在麻疹免疫接种后会增加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危险性。在那些麻疹已经消除的国家SSPE也呈实质性的消失,这表明通过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感染的同时,也可以防止SSPE的发生。也没有证据支持麻疹免疫接种是发生肠炎或自闭症的危险因素。疫苗接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除了有疫苗接种禁忌证,所有婴幼儿都应该接种麻疹疫苗,同时还应该对麻疹易感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和/或有相对较高危险感染麻疹的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机会。因为很多麻疹暴发于医疗机构,医疗工作者和患者都会被感染,所以对易感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免疫接种也相当重要。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率,对所有儿童都应该接种两次麻疹疫苗,疫苗应该预防性使用;为了控制暴发而开展的大规模免疫接种效果有限。在已制定消除麻疹目标的国家,通常针对9月龄~14岁的儿童,不管他们是否有患病史或以前的免疫状况如何,开展一次性的SIA。此外,青年人中的特殊人群包括招募的新兵、大学生、医务工作者、难民和到麻疹流行地区的国际旅行者,也是目标免疫对象。如果晚期HIV感染者患麻疹,其病程会很严重,因此要对潜在易感的、已感染HIV但尚无证状的儿童和成年人开展常规的麻疹免疫接种。对那些没有严重免疫抑制的有症状的HIV感染者也应该考虑进行免疫接种。为了在暴发期间保护高危患者,暴露后2天内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改变麻疹的临床进程,甚至可能改善临床症状。对免疫接种有禁忌的患者,应该在暴露后3~5天内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这样也会达到类似的效果。输免疫球蛋白或其他含抗体的血制品可能会干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所以在输全血或血制品后,免疫接种应该推迟3~11个月,推迟的时间取决于麻疹抗体的剂量。在麻疹免疫接种后,如果可能的话,2周内应避免给与血制品。8有轻微感染不属于免疫接种禁忌,也没有证据表明麻疹免疫接种会加重结核病。然而,如果有高热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症状,应该避免进行免疫接种。理论上,妊娠期妇女也应避免麻疹疫苗接种。对那些对新霉素、明胶或疫苗中其他组分有过敏史的人群不应该进行免疫接种。此外,对于那些患有先天性疾病、晚期HIV感染、晚期白血病或淋巴瘤、严重恶性疾病的人群,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烷化剂或抗代谢药物治疗的人群、或接受免疫抑制放射治疗的人群,因其常导致严重免疫抑制,也应禁忌接种麻疹疫苗。WHO对疫苗的总的立场作为用于大规模公共卫生干预的疫苗应:1. .. 符合现行的WHO关于疫苗质量的政策声明要求3;2. .. 安全,在所有目标人群中使用后能显著影响疾病的传播;3. .. 如拟在婴儿或低龄儿童中使用,应能较方便地适应国家儿童免疫计划所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4. .. 如与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应不会显著干扰这些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5. .. 配制的疫苗适合普通的技术限制要求,如冷藏和贮存能力;WHO关于麻疹疫苗的立场国际上使用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包括联合疫苗MR和MMR,它们都符合大部分上述WHO对疫苗的总的要求,但是联合疫苗不适合在那些资源有限或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低于80%的国家使用。近几十年来,使用有效的麻疹疫苗使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积极实施麻疹控制策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也激发了人们对在多地区消除麻疹(即在所定义的地理区域内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乃至在全球消灭麻疹的愿望和可行性展开了热烈讨论。1996年,WHO、PAHO和CDC4的联合咨询小组得出结论认为,使用现有的疫苗,在理论上麻疹是可以被消灭的。然而,由于麻疹病毒的高传染性,所以需要对世界上所有易感个体进行免疫接种,这样才能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为此,所有国家必须有高效的儿童免疫接种规划。该规划必须对所有学龄前儿童或学龄儿童进行初始强化免疫;而且在麻疹流行的国家,应组织开展反复的全国范围内的后续强化免疫SIAs, 直到在国内阻断病毒的传播。此外,考虑到存在麻疹病毒的意外事故或蓄意扩散的危险性,导致其在已经消除麻疹的社区中再次流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麻疹病毒传播在全球被阻断以后,是否有可能停止麻疹疫苗的接种。尽管全球消灭麻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它也需要政治上的高度支持和经济上的大量投入。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比尔•盖茨:新型疫苗是降低世界人口的好方法!!!日,比尔·盖茨在美国加州长滩市(Long Beach)举行的TED2010会议上做关于碳排放的演讲,题目是《创新到零》(Innovating to Zero),在讲话开始后4分30秒的时候,他说道:“目前的世界人口有68亿,并且正在上涨到90亿。现在,如果我们能在新型疫苗、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做一些真正超级棒的工作的话,我们也许能降低10%~15%的人口。”------这段话的亮点是,盖茨公开提到了,新型疫苗作为一种降低世界人口的方法。注:本文内容主要参考了但不限于恩道尔先生的博客文章,希望有心者翻译其全文:--------------------------------------【洛克菲勒家族与优生学】     自1920年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在德国的优生学研究,通过柏林和慕尼黑的威尔海姆皇帝研究所(Kaiser-Wilhelm Institutes),直到第三帝国时期。他们赞扬希特勒德国的强迫绝育和***的种族纯洁观念。     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是优生学的终生倡导者,从1950年起,通过他在纽约的私人人口理事会,他用自己的“免税”的基金发起了减少人口的新马尔萨斯运动。     【麦克纳马拉与人口问题】     1966年麦克纳马拉(1962-70年美国国防部长)认为,人口爆炸,尤其是在非洲的人口爆炸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他认为世界银行对解决这个问题应起主导作用。     1969年麦克纳马拉在巴黎圣母院的演讲中说:“死掉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数以百万计的懒洋洋地苟活着的人身体发育迟缓,头脑残疾。”同样的场合,麦克纳马拉把人口增长形容为“人口爆炸的蘑菇云”。     号,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对各国银行家表示,他确信,人口增长是未来一些年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100亿人口的世界,不是我们任何人想要居住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是不是可避免的?这还不能确定,但有两个可能途径。或者是当前的出生率更快地下降,或者是目前的死亡率上升。没有其他办法。“     1973年秋季在内罗毕举行的世界银行理事会年会上,麦克纳马拉描述了他的人口数量目标。“内罗毕”成为人口减少的麦克纳马拉5年计划的代名词。巧合的是,肯尼亚和内罗毕成为早期艾滋病流行的重点地区。疫情从那里开始,到今天约50%或更多的人口受到感染。     【基辛格报告提出世界人口行动计划】     1974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炉了高度机密(保密期15年, 1989年解密)的备忘录,题目是“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这份备忘录中涉及粮食政策、人口增长和战略性原材料。备忘录的内容是由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授意,尼克松亲自布置的。这个秘密的计划在华盛顿被简称为NSSM 200,即《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1975年杰拉德·福特一上任就立即签署了总统行政命令,使《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NSSM-200)的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这一新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是: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都位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的“劣种人”妨碍美国获得充裕的、廉价的原材料,必须除掉这些高速增长的人口才能保护美国利益。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粮食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美国的新政策实际上就是“如果这些劣等人种妨碍我们获得充裕的廉价原材料,我们必须想办法除掉他们。”   【新世纪的新技术】  2001年9月,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Epicyte宣布创造了转基因玉米的终极版本------避孕玉米,这种杀精玉米是对世界人口问题的一大贡献。当时Epicyte与杜邦公司(DuPont)及先正达公司(Syngenta)已达成合资协议以推广这一技术,预计该杀精玉米可于2007年前投入市场。------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支持和资助了该项研究!  2004年5月,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Biolex收购了Epicyte公司,从而掌握了杀精玉米的转基因技术。从此以后,杀精玉米的话题从媒体上消失,变得讳莫如深!   【免费疫苗和转基因种子的积极推动者】  非洲绿色***联盟(AGRA)成立于2006年9月,由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MGF)和洛克菲勒基金会(RF)提供资助。2008年英国的国际开发署(DFID)加入资助。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任非洲绿色***联盟主席。  孟山都,杜邦,陶氏,先正达等主要转基因生物农业巨头处于非洲绿色***联盟的中心地位,这些公司将联盟作为后门大肆推广它们的专利转基因种子,同时采用欺骗性的包装,用“生物技术”这一委婉名词来替代它们的转基因专利种子。盖茨基金会负责非洲绿色***联盟业务的是罗伯特霍尔施博士,他在孟山都有25年资历,参加了孟山都抗农达转基因技术团队的工作。据报道他的工作是用盖茨的金钱把转基因种子引入非洲。  非洲绿色***联盟被用来构建遍布非洲的“农商”网络,在开始的时候绝口不提转基因种子和除草剂,目的在于顺利建成能够大规模引入转基因作物的基础设施。     转基因作物对人类或动物的食用安全从尚有被证明。而同样危险的是“配对”使用的化学制剂会作为转基因种子合同的组成部分,如孟山都生产的农达除草剂,将强制性出售给非洲农民。农达包毒性很大,试验表明,转基因耕地附近的地下水所含有的微量草甘膦,足以损害人类脐带、胎盘和胚胎细胞从而对孕妇带来危险。  美国政府长期支持了杀死人类精子的转基因玉米技术。而玉米是墨西哥和其他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主食。研发杀精玉米的公司Epicyte的总裁Mitch Hein表示,该技术对世界的“人口过剩”可能提供解决方案。至于让第三世界穷国老百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这种神奇玉米在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考虑,Mitch Hein避而不谈。    通过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安南的非洲绿色***联盟的慷慨帮助,把隐藏杀精成分的转基因玉米提供给第三世界的饥饿人口,或者把含有未标注灭菌剂成分的疫苗提供给发展中国家人口,只是使用疫苗或转基因种子“减少人口”的两个有案可查的例子。     【好人俱乐部的神圣使命】     日,美国最富有的一些人在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保罗纳斯爵士的家中聚会。投资大师巴菲特在场,银行家戴维洛克菲勒是东道主。他们给自己命名为“好人俱乐部”。媒体沙皇,***的创始人特德特纳也在场。  特纳1996年接受采访时说,把世界人口减少95%并下降至2.25 - 3.00亿将是“理想的”。特纳2008年在美国费城天普大学接受采访把这一数字调整为20亿,这意味着今天人口需要减少超过70%。特纳表示,“我们有太多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全球变暖。我们需要更少的人,使用更少的东西。”  参加好人俱乐部的还有纽约市长,亿万富翁Michael Bloomberg、华尔街亿万富翁和外交关系委员会前负责人Peter G. Peterson、对冲基金的亿万富翁,小Julian H. Robertson,、前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Patty Stonesifer、思科系统的John Morgridge,他们代表的财富超过1250亿美元。  这次财阀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比尔盖茨提出的议题,即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生育控制和全球人口减少。会议的共识是,他们将支持“将人口增长视为对环境、社会和工业的潜在的灾难性的威胁的策略。”     特纳、盖茨和巴菲特都是全球人口减少项目的主要资助者。  这些项目为非洲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慈善事业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它们涉及通过接种疫苗和施用其他药品,对人们进行非自愿绝育,使育龄妇女不育。     盖茨基金会,(后来巴菲特也加入),同时也支持把转基因种子引入非洲,当然披着安南'第二次绿色***'的斗篷。引进的转基因专利种子,在非洲遇到了当地人民的强烈抵制。  健康专家指出,如果盖茨真的关心改善非洲黑人的卫生和福利状况,他的基金本可以用于提供最低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用系统。接种了疫苗的孩子接着喝被粪便污染的河水,怎么也与健康不搭界。显然,清洁的水和污水处理系统才是改善非洲大陆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  【猪流感丑闻的真正受害者是亚非拉!】   2009年12月,当欧洲议会开始调查WHO流感丑闻之后,剩余的疫苗成为一个问题。现在,欧洲的1.8亿支流感疫苗将捐赠给世卫组织,后者将把疫苗免费分发给95个发展中国家。阿富汗,阿塞拜疆和蒙古等35个国家已要求免费疫苗。  “他们为什么把过剩疫苗送给发展中国家呢?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这流感已经结束。贫穷的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心脏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流感根本算不上什么威胁。捐赠1.8亿支疫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分析认为把垃圾疫苗捐赠给第三世界国家有多重目的,一是摆脱当初购买天量无用疫苗的尴尬,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观察该疫苗会对多大比例的接种者造成健康伤害,三是检验疫苗作为杀人手段的效果。而世界卫生组织出面,可以把这些事情以慈善的面目包装起来。     【新型疫苗是降低世界人口的好方法】  2010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盖茨宣布,他的基金会将捐助100亿美元用于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开发和提供新的疫苗。  日,比尔·盖茨在美国加州长滩市(Long Beach)举行的TED2010会议上做关于碳排放的演讲,题目是《创新到零》(Innovating to Zero),在讲话开始后4分30秒的时候,他说道:“目前的世界人口有68亿,并且正在上涨到90亿。现在,如果我们能在新型疫苗、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做一些真正超级棒的工作的话,我们也许能降低10%~15%的人口。”------这段话的亮点是,盖茨公开提到了,新型疫苗作为一种降低世界人口的方法。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联合国人口基金日宣布,今年的联合国人口奖由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获得,颁奖仪式将在6月初举行。  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 Allianc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ations and Immunization)】的创始成员,其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疫苗行业拥有密切关系。免疫联盟的目标为发展中世界每一个新生婴儿接种疫苗。     20世纪90年代早期,世界卫生组织监督了在尼加拉瓜、墨西哥和菲律宾进行的大规模破伤风疫苗接种行动。疫苗中含有使女性无法维持妊娠的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项目的破伤风疫苗只给15~45岁间的育龄妇女注射,没有给男性或儿童注射。此外,疫苗在数月内分三次注射,以此确保妇女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维持足够高的高剂量,尽管一次破伤风注射至少在十年内有效。而所有接种破伤风疫苗的妇女都不知道该疫苗含有堕胎药剂。     关键字: 转基因 盖茨基金会 联合国人口奖 猪流感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哈哈哈早在81年的时候,乡下人就不接种什么疫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美国慈善组织(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在题为《谁承担后果——美国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的著作中,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Frances Stoner Saunders)揭露,为了发动文化冷战,美国中情局向各类美国慈善机构投入巨款。根据美国国会的评估,在享有盛誉的美国基金会所提供的700项补助中,有50%来自中情局。中情局与美国著名基金会的合作使其能够掩饰颠覆性的活动。为了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中情局以慈善机构作为掩护,在东道国的大学、工会、青年社团和出版社等组织发起大量的文化活动。1显而易见,福特基金会就是被用来实现这一目的的一家享有盛誉的美国基金会。美国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James Petras)认为,福特基金会与中情局的合作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共同努力,旨在加强美帝国的文化霸权,削弱左翼的政治和文化影响。”1福特基金会成立于1936年,创始人为美国汽车行业的一位传奇人物——亨利·福特(Henry Ford),其宗旨是促进社会正义。然而,二战后,该基金会与中情局在文化领域开始了积极合作。在与苏联进行冷战对抗期间,它欣然充当马前卒的角色。理查德·比塞尔(Richard Bissell)在1952年被任命为福特基金会主席,他经常与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Allen Dulles)讨论当时的重大问题。实际上,福特基金会被视为“冷战思潮的先锋”2,一位学者作了如下论断:“有时,福特基金会看起来似乎仅仅是美国政府在国际文化宣传领域的一种延续,它在欧洲有着从事秘密活动的记录,它还与马歇尔计划和中情局官员在特定项目上有着密切合作。”1比塞尔先生与艾伦·杜勒斯先生关系如此之亲密,以至于他在福特基金会呆了两年后,就离职成为杜勒斯先生在中情局的一位特别助理。比塞尔先生的继任者是约翰·麦克洛伊(John J McCloy)先生,他曾任美国战争部副部长,驻德国高级专员和代表洛克菲勒集团利益的一位华尔街律师。麦克洛伊先生进一步加强了福特基金会与中情局的关系。结果,福特基金会成为中情局的便利工具,中情局以之向目标组织发放基金和动员其他人反对***主义势力或左翼集团。正是借助福特基金会和打着慈善的幌子,许多文化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获得财政支持。而且,中情局间谍利用福特基金会员工身份的掩饰,在国外从事秘密活动。1与中情局的关系曝光后,福特基金会的经营风格稍有变化,但其实现美国文化统治的目标保持不变。它公开与美国国际开发署等美国政府机构进行合作,支持反左翼的***组织。这些组织对批评他国侵犯***的行为没有丝毫犹豫,但对美国和以色列的***纪录视而不见。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机构“不参与反全球化和反新自由主义的群众运动,他们将福特基金会视为一个合法的、慷慨的非政府组织。”1本质上,在后冷战时代,为了实现美国的文化统治,福特基金会以慈善理念作为幌子,扮演着相同的合作角色。尽管福特基金会的运营经历如此声名狼藉,中国还是允许它在本国境内开展活动,这令人非常吃惊。人们也许会问,哪一个独立国家会允许中情局附属机构从事旨在完成“和平演变”的秘密活动。“和平演变”是杜勒斯所宣称的美国对华政策目标。尽管中国具有疑虑,在中国宣布“门户开放政策”之后,福特基金会还是在1988年与中国建立了关系。这是第一家在中国建立办事处的国际组织。此前,福特基金会在美国的大学赞助中国研究计划。在中国,它最初与中国的大学共同致力于发展经济学院和法学院。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形成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关注的领域是经济、法律改革、教育、文化,更重要的是治理方式、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它资助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和智囊团。福特基金会以1200万美元的年度预算,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计划,这些计划甚至在政策领域对中国都产生了一种决定性的影响。它还在美国为中国学生创办研究生协会。3除了福特基金会之外,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是另一家传播美国政治理念的著名美国慈善机构。卡耐基基金会是最富有的基金会之一,美国冷战斗士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曾于年担任该基金会主席。杜勒斯是“大规模报复”理论的提出人,曾任美国国务卿。卡耐基基金会为美国外交政策智库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建立提供了最多的资助。苏联解体后,卡耐基基金会在莫斯科设立了办事处。它通过俄罗斯主管私有化的副总理叶戈尔•盖达尔(Yegor Gaidar),向俄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提出建议。结果,卡耐基基金会获得了中情局“特洛伊木马”的绰号。由于私有化,俄罗斯这个曾经骄傲自大的工业化国家,迅速沦落为一个破产的第三世界国家,无力支付工人工资,需要依靠外资才得以生存,因为其中央银行被取消了制造货币的权力。俄罗斯政府的征税权也受到大幅度的削弱,其社会事业被放弃。卡耐基基金会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密切,其两任主席分别曾任美国国务院情报局局长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全球事务主任。该机构也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于其在俄罗斯的附属机构,向中国提出私有化计划。它与北京党校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关系密切。4卡耐基基金会坦率地宣称,其在中国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以中国为基地的世界级政策研究中心。从而,到2005年底,它与中国改革论坛签订一项协议,计划共同研究全球化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这便于收集中国国内的观点和信息,使华盛顿的决策者易于掌握它们。与中国的其它合作研究包括新疆的种族研究、能源、防扩散、气候变化和贸易政策,这些课题都是美国决策者非常感兴趣的。该基金会还与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合作,加强对中美危机管理,特别是台湾问题的研究。在卡耐基基金会看来,该研究项目在管理台湾危机上“正在形成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卡耐基基金会将向下一届新政府呈上政策建议。5卡耐基基金会与美国政府具有广泛联系,尤其是在安全和情报领域。最令人吃惊的是,作为这样一个外国机构,卡耐基基金会已经涉足位于北京的权力中心——中南海。它已经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计划委员会进行合作研究,介入了中国国内议事日程,如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政策、地方政府和有关社会紧张程度的信息。它甚至获得了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凝聚力”的信息。5除了福特基金会和卡耐基基金会之外,另一个杰出的慈善机构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因其在印度资助发起绿色***而闻名于世。绿色***以扩大全球粮食供应为幌子,显然推进了美国,尤其是洛克菲勒集团石化企业的商业和地缘政治利益。绿色***的现代化技术需要大量使用水、化肥、拖拉机、灌溉、现代化农场装备和能源。它便于美国农业综合企业渗透进入发展中国家,为美国工业、石油和化学产品打开市场,而这正是洛克菲勒商业帝国的领域。不幸的是,新的农业技术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印度农民的灾难,因为它以三种仅有的杂交种子取代了小麦、玉米和黍等传统作物,导致粮食供应进入一种危险的平衡。而且,高产量的种子易遭虫害,导致30-100%的损失。其它有害影响包括土壤侵蚀、高投入和水资源短缺。更为重要的是,绿色***给农民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直接导致农村人口贫穷程度的提高。结果,在过去的十年,20万印度农民自杀身亡,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减轻高成本的绿色***所带来的债务负担。6、7尽管绿色***在亚洲遭到了失败,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是与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合作,发起“非洲绿色***联盟”。洛克菲勒基金会声称,绿色***已经绕开了非洲,它将支持“推动改良政策,建立合作关系,以达到技术和制度变革的需求,从而实现绿色***”的活动。8然而,在一位埃塞俄比亚学者看来,“归类于‘绿色***’名义下的技术性变革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和非洲其他地区实施多年,它完全无法解决饥饿、营养不良或贫困。”9事实上,非洲人民自己也对“非洲绿色***联盟”的倡议表示不满,批评它带来了环境和社会成本,还可能破坏“非洲农民土生土长的种子培育文化”。9虽然盖茨先生承认他对农业不甚了解,“对于理解化肥、抽水灌溉、植物育种等事物已经画了一条陡峭的学习曲线”,10但他相信,技术是非洲的解决之道。这可以从2008年联合国气候与粮食峰会上得到证实,在峰会上,盖茨先生就粮食问题,与戈登·布朗、小布什和美国跨国公司坚决站在一起。而美国跨国公司是化工技术和转基因种子的开发商。实际上,“比尔·盖茨及其基金会希望向非洲出售更多的化学肥料,从而利用向非洲供应粮食牟利。”12遗憾的是,向贫困的非洲农民推销化肥,将使他们陷入更沉重的债务负担。此外,非洲农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西方补贴的农产品,它和转基因食品一起在非洲市场泛滥。结果,非洲农民丧失了其市场占有率、收益和耕作的热情,他们的生活陷入可怕的贫困。11事实上,为了团结美国政府和海外的跨国公司,盖茨先生及其基金会与其它美国慈善组织并无二致,他们乐意成为美国政府的工具或增设机构。最不祥的和最惊奇的是,鉴于美国基金会过去在全世界的行为记录,中国竟然允许它们在中国开展活动,甚至给予它们与中国的组织交往的权利,而这些中国组织能够对中国决策者产生影响。这种做法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美国不允许任何中国机构有机会对华盛顿造成任何影响,也不允许他们有从华盛顿获取特权信息的机会。在美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叛国行为。注释:1. Petras, James: “The Ford Foundation and CIA”, December 15, 2001.2. Voltairenet.org: “Ford Foundation, A Philanthropic fa&ade for CIA”.3. : “The Ford Foundation”.4. Carnegieendown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Beijing”.5. Carnegieendowment.org: “Beijing”.6. Shiva, Vandana: “The Green Revolution in the Punjab”, The Ecologist, March-April 1991.7. OlyBlog: “Vandana Shiva Visit Olympica”.8. Rockefeller Foundation: “Our Strategy”.9. Food First.org: “The Second Green Revolution for Africa and the world. Social Forum Response”, January 30, 2007.10. Bill & Milinda Gates Foundation: “2009 Annual Letter from Bill Gates: Agriculture”.11. Parson, Adam W.: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e”, stwr.org, September 6, 2008.12. Null, Garry: “Globalization and Poverty”, Global Research, December 30. 2008.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red006 哈哈哈早在81年的时候,乡下人就不接种什么疫苗。俺没打过。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何新关于儿童麻疹疫苗的愤怒全国政协委员何新关于新浪博客关闭的声明        (日)              【何新博客:.cn/hexinbbs】        1、何新委托wanshi在新浪开设的“何新博客”,由于在9月5日转贴了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博士 、北大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 副教授 “希望立即澄清中国孩子是否可以选择自愿不接种神秘疫苗 ”一文后,因新浪网遭到有关方面的压力而于当天关闭。        2、何新认为,这个事件并没有结束,的确有些蹊跷而复杂。王月丹副教授是我国免疫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如果有关方面连他完全发自学术立场的正当质疑都不允许存在,这更说明这个问题和事件确有某种非常复杂的深度和背景。        3、这次麻疹疫苗注射,情况非同寻常。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何新近日将根据所已经掌握的资料通过全国政协提交有关提案,要求国家有关方面对这次极为特殊的疫苗注射进行关注和调查。        4、何新继续关注有关这次疫苗注射的背景资料、非自愿的强迫注射情况以及有证据的副作用情况等,在必要时向中央提交报告。        如有知情者可以将有关资料提交何新先生的电子邮箱。谢谢。        何新 日何新:    共济会阴谋?    2010年9月联合国要求中国1亿儿童统一免费注射某种疫苗        一位匿名的新浪网友在本博中发来如下一篇留言:        中国一亿儿童在十天内全部接种疫苗,这可能是一件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事。        这次全国范围计划外麻疹疫苗接种,是配合世界卫生组. 织的要求进行的。世卫组. 织的合    作者(资金支持者)有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麻疹疫苗只针    对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进行.    去年我们的第一大疫苗生产企业已经被瑞士罗氏制药控股。    而瑞士罗氏制药的背后控股股东是共济会犹太金融核心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        对于这种蹊跷的专针对亚非拉和中国儿童的疫苗注射,必须参考以下世界形势和背景:    不久前,比尔·盖茨一鸣惊人地声称:新型疫苗和转基因食物是降低世界人口的好方法!        不久前比尔·盖茨在美国加州长滩市(Long Beach)举行的TED2010会议上做关于碳排    放的演讲,题目是《创新到零》(Innovating to Zero)。在讲话开始后4分30秒的时    候,他说道:    “目前的世界人口有68亿,并且正在上涨到90亿。现在,如果我们能在新型疫苗、卫生    保健、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做一些真正超级棒的工作的话,我们也许能降低10%~15%的人    口。”────这段话的亮点是,盖茨公开提到:新型疫苗可以作为一种降低世界人口    的方法。        这次对中国全部儿童的免费麻疹疫苗注射来得蹊跷,有没有专业人士调查一下前因后果    ??        1)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突然要求全国儿童限时全部接种的先例?        2)在没有事先专门的针对性准备的情况下,应不应该有一亿只以上疫苗的储备量。        【疫苗和生物技术是新世纪不对称战争的特种新技术】      1/免费疫苗和转基因种子的积极推动者是:    非洲绿色***联盟(AGRA)成立于2006年9月,由    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MGF)和洛克菲勒基金会(RF)提供资助。    2008年英国的国际开发署(DFID)加入资助。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非洲绿色***联盟    主席。        2/日,    在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保罗纳斯爵士的家中举行美国富豪高峰会议。    这次财阀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比尔盖茨提出的议题:即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生育控制和全球    人口减少。会议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将支持“将人口增长视为对环境、社会和工业的潜    在的灾难性的威胁的策略。”        3/美国财阀特纳、盖茨和巴菲特都是共济会高层会员,也是全球人口减少项目计划的主    要资助者。    这些项目为非洲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慈善事业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它们涉及通过接种疫    苗和施用其他药品,对人们进行非自愿绝育,使育龄妇女不育。    20世纪90年代早期,世界卫生组. 织监督了在尼加拉瓜、墨西哥和菲律宾进行的大规模破    伤风疫苗接种行动。疫苗中含有使女性无法维持妊娠的成分。    世界卫生组. 织疫苗项目的破伤风疫苗只给15~45岁间的育龄妇女注射,没有给男性或儿    童注射。此外,疫苗在数月内分三次注射,以此确保妇女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维持足    够高的高剂量,尽管一次破伤风注射至少在十年内有效。而所有接种破伤风疫苗的妇女    都不知道该疫苗含有堕胎药剂。     4/2001年9月,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Epicyte宣布创造了转基因玉    米的终极版本:“避孕玉米”,这种杀精玉米是对世界人口问题的一大贡献。当时    Epicyte与杜邦公司(DuPont)及先正达公司(Syngenta)已达成合资协议以推广这一技术    ,预计该杀精玉米可于 2007年前投入市场。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支持和资    助了该项研究!      2004年5月,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Biolex收购了Epicyte公司,从而掌握了杀精玉米的    转基因技术。从此以后,杀精玉米的话题从媒体上消失,变得讳莫如深!    【美国共济会核心成员洛克菲勒家族与优生学】      自1920年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在德国的优生学研究,通过柏林和慕尼黑的威尔    海姆皇帝研究所(Kaiser-Wilhelm Institutes),直到第三帝国时期。他们赞扬希特    勒德国的强迫绝育和***的种族纯洁观念。     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是优生学的终生倡导者,从1950年起,通过他在纽约的私人人口理事    会,他用自己的“免税”的基金发起了减少人口的新马尔萨斯运动。    【美国新解密的1974“基辛格报告”提出减少世界人口行动计划】         1974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炉了高度机密(保密期15年te=mailto:GHOST dateTime    =T17:10&,te=mailto:GHOST dateTime=T17:10& 1989te=mailto    :GHOST dateTime=T17:10&年解密)    的备忘录,题目是“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    这份备忘录中涉及粮食政策、人口增长和战略性原材料。备忘录的内容是由约翰·D.洛    克菲勒三世授意,尼克松亲自布置的。这个秘密的计划在华盛顿被简称为NSSM 200,即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1975年杰拉德·福特一上任就立即签署了总统行政    命令,使《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成为美国Z.F的官方政策。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NSSM-200)的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    ──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这一新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是: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都位    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的“劣种人”妨碍美国获得充裕的、廉价的原材    料,必须除掉这些高速增长的人口才能保护美国利益。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粮食    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美国    的新政策实际上就是“如果这些劣等人种妨碍我们获得充裕的廉价原材料,我们必须想    办法除掉他们。”[注意:尼克松、基辛格都是美国共济会高层核心成员。]        [说明和建议]    一亿儿童在十天内全部接种疫苗,这可能是一件关系到国家民族后代前途的大事。    这次全国麻疹强化免疫接种,要求八个月到14岁的孩子都接种,不管以前是否接种过含    麻疹成分的疫苗。    全国这么大范围、这么短时间内针对麻疹开展的强化免疫活动,是我国免疫规划实践中    的第一次。    但这背后存在巨大的风险。    原因如下:    1, 孩子出生年龄不同, 可以在不同阶段接种不同疫苗, 为何同时接种??? 同时的接种    意味着如果有问题就一片全部杀光!!!    2, 去年要求全国人民接种猪流感疫苗,结果自动接种的人不多, 所以帝国主义黑暗势力    和卖***不满意, 今年想毒害下一代!!!    3, 有资料说明美国的黑人艾滋病比例远远高于非洲黑人, 他们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是接种疫苗!!!    4. 有资料证明帝国主义黑暗势力妄图杀我中华民族一半人, 大家可以看看何新的博客    5, 基因武器, 转基因食品, 气象武器, 大气层散发病毒或基因病毒激活因子, 都可能    表面中国感冒(实际上用生化武器来杀我民族!!!        建议有孩子的和亲戚朋友有孩子的家庭打过疫苗的不用打了, 没有打过麻疹疫苗的孩子    过一年或3年再打不迟!!!         ----------------------------    何新博客的转贴说明:    1、以上这篇博文是网友来贴,博主让何新先生看后他说不明真相,但是确实十分蹊跷    。所以让本博转发,供各方关注者参考。        2、为什么联合国不要欧美注射?香港小朋友注射吗?日本小朋友注射吗?韩国小朋友    注射吗?还是只对中国和亚非拉其他穷国垃圾人的小朋友们注射啦?而这两年这些地方    好像没有闹麻疹啊?而且一旦有流行,难道欧美精英小朋友可以不受传染吗?真的是共    济会基金哺乳下的国际卫生组. 织特别关爱亚非拉穷光蛋地区的孩子们呵?        3、根据确有其事的共济会未来消除亚非拉垃圾人口计划(实施时间───2012?)─    ──这个过于慈善的行动时间地点不能不令人生疑问。    在如今这一伟大市场经济时代──什么东西突然对一亿小朋友免费啦?啊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我小侄子明天去打,不打不让上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不要在这里造谣了。作为一个医学论坛还转载这些东西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中国向世卫组织庄严承诺到2012年消除麻疹,就跟当初承诺消灭脊髓灰质炎一样,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中国是每年都强化免疫,口服糖丸,天寒地冻的,你知道每个城市、每个区、每家医院要出动多少公共卫生方面的人力还有物力吗....就是这样接连几年的公卫人员的辛苦劳动,世卫组织宣布中国消灭了脊灰。现在麻疹强化免疫采取的措施和当初消灭脊灰时的强化免疫措施是一样的。所有的麻疹疫苗都是国产疫苗,安全有效,当然不排除极少数的不良反应,正如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一样。但是中国已经建立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完善机制。作为每个奋战在一线的公卫人都觉得传播这样谣言的人抓住了应该判至少十年刑。他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强化免疫接种。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没那么恐怖 只是zf为了某年某月消灭麻疹的政ji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想打国外疫苗才没那么容易呢,国外的疫苗效价高,产生的抗体高、保护性好,且不良反应少。现在强化免疫免费提供接种的都是国产疫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笑秀秀 我小侄子明天去打,不打不让上幼儿园.:(猪猪不用打。。。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请大家认真看一个父亲的呐喊对于这次麻疹疫苗的强化接种,我只是一个父亲!王月丹
正如我所说,我对于这次疫苗的接种,只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而非免疫学研究人员的角度。如果,是站在免疫学研究人员的角度,那么可以给您讲,更加耸人听闻的故事,比如,赵院士给我们讲过的六十年代脑炎疫苗的故事(作为朋友间的谈资),也可以说,疫苗接种对人体无害的大道理(作为被邀请的专家),这就要看场合了。但作为父亲,我要的是自愿的权利。如果真的是自愿,为什么有关部门不在媒体和通知上强调呢?还说什么中国籍和非中国籍呢?都自愿不就完了吗?
我对现在中国的公共卫生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它现在应该叫做“政治卫生”和“循政医学”,失去了对于医学基础理论的探索热情,钟情于政策与算计。所以,公共卫生专家是不屑于小龙虾病的研究的,而是热衷于强化接种这种政策的。因此,需要澄清的是,您所列举的文章中,有多少是涉及公共卫生的呢?有多少又是基础医学的呢?难道连《中华血液学》也变成了公共卫生的杂志吗?而且,作为教师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上发教学文章,也有什么问题吗?
对于我是否把小概率事件放大了?我认为,关键在于小概率事件究竟有多小?我想,打疫苗发生不良反应引起的死亡人数,一定比喝水噎死的人数多得多。尽管,“坚持就是胜利”把疫苗引发不良反应而死亡,比作喝水噎死,但是,二者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我的才识有限,还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在文献,甚至任何一本书里见过,喝水噎死的报道,喝水呛死倒是听说过,就是没见过被水噎死的。疫苗不是没出过事,而且出事就是大事,往往触目惊心,否则,为何院士们私下总是提醒我们,不断以事实警告我们要慎重呢?
不仅如此,我还是希望“坚持就是胜利”要不断学习免疫,尤其是现代免疫学的观点,那种加大剂量,增加免疫次数,缩短免疫间隔,就可以增强免疫保护的观点,已经过时了。上述观点,只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接种而已,反复强化某种抗原的刺激或者增加免疫剂量,其实并不一定总是有利于免疫应答的,相反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和免疫耐受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学术观点,我也要澄清。那就是,我绝对不是反疫苗的,我恰恰是最支持疫苗的。因为,疫苗是人类目前战胜传染病的最有力的武器,而且,作为免疫学的教师,我每次上课,必然会给大家讲,疫苗的历史,提醒大家,疫苗是免疫学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而牛痘疫苗的发明,则是现代经典免疫学的开端。而我本人,也曾经和正在做疫苗的相关研究,比如SARS的抗原表位肽疫苗,以及肿瘤的CT抗原表位肽疫苗及沙门氏菌菌毛展示疫苗,等等。但是,正因为了解疫苗,就更加敬畏疫苗,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尊重和慎重使用疫苗。要尽量的合理使用疫苗,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人,正确的使用,正确的疫苗(种类和剂量都要正确)。因为,疫苗与感染一样,都要引发免疫应答,疫苗正是对自然状态下感染的模拟,而引起免疫应答,必然有免疫的损伤,如果范围大、程度深,那么就是免疫病理损伤了,就会引发各种症状。所以,疫苗接种后,身体有反应是必然的,只不过是否可以被我们的身体所感知而已。随着,免疫学的进步,疫苗的安全性提高了,相关死亡率下降了,但是,疫苗引发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仍然有不可预测性,甚至有些还无法找到原因。而且,随着疫苗的应用,有些疫苗也面临着失效的问题(比如,卡介苗对于成人的保护力问题),其原因也还无从解释,是否与滥用疫苗也有关系呢?这还不得而知。所以,我是支持疫苗的研究与使用的,绝不是反疫苗的,但我反对盲目和不适当地使用疫苗。这就是我的学术立场,请不要再给我贴“反疫苗”的标签。
关于我发表的文章,我虽然不知道,您使用的关键词是什么,但是,我想,您的检索并不准确。我不想说,我的文章中,有多少没有被您检索到,只想说,您的检索中,有些文章不一定是我的作品。这必须要请您澄清,这个目录不是我给您的,否则,我就要背上“学术***”和“冒认文章”的名声了。
关于的基本情况介绍,我曾经在博客中解释过为何要改,因为有人去北京大学的领导那里告状,说我不懂英文,不会读文献,所以,为了不给领导惹麻烦,我说明,这里我只代表自己而不代表单位,当然与单位无关。关于注明“北京大学免疫学系”,这是我工作的单位,就像我用真实姓名一样,便于大家联系我,我对这里的博文负个人的责任,而不是像那些匿名的或者用假名的人一样不负责任。这对我是一种督促。我的家住在学院路38号的宿舍里,虽然不大,而且是向学校租的,但是就在学院路38号,难道连说明是在家里写的博文,也有什么不妥吗?
关于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问题,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是一个单位,相当于中国和香港的关系,如果说,香港还有历史遗留的非中国籍的香港居民问题,那么,我也是属于有中国国籍的。因为我是在统一后,到的北大,我2002年来的,北大是2000年5月合并的。我的工作证也是北京大学发的,我也获得过北京大学的优秀教师和北京大学的优秀班主任称号,怎么经您一说,就不是北京大学的了呢?对此,我要进行澄清以免大家误解北京大学医学部不是北京大学的一部分。
最后,要说明的是,至今北京市仍然没有澄清,这次的加强免疫是否自愿?我昨天去接孩子,幼儿园门口只写了9月XX日和XX日在幼儿园集中组织接种疫苗,根本没有给我什么签知情同意书的机会,更没有给我疫苗的说明书。所以,看来我女儿也只有被强制接种了。
这令人遗憾!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这次的强化对于世界消灭麻疹没有丝毫的帮助,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暂时压制住麻疹发病增加的例数,但这样的运动不断开展下去,就是在滥用疫苗,助长对疫苗免疫不敏感的麻疹病毒蔓延,最终,反而可能导致加快疫苗免疫保护的失效,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就像滥用抗生素引起超级细菌的出现,滥用除草剂引起超级杂草的出现,滥用农药引起超级害虫的出现,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请“坚持就是胜利”网友原谅,我本来是在留言板里回复给您的,但因为字数限制,所以,在这里回复了,忘谅解。
另外,借此机会,我想向那些向我提问是否需要参加加强免疫接种的家长们,表示感谢,谢谢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但也要说声“抱歉”,因为我是一名教师和免疫学的研究人员,只能提供一般性的免疫学知识,不能对具体的个案进行评论和建议,因为那与我的教师身份不符,是违法行为,而且,光凭介绍,没有具体接触个案,更不能做出负责任的判断。因此,我要重复温总理的一句话,就是:“请各位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这里只是一个讨论与学术交流和教学的平台,不是咨询的平台,请大家谅解,我也相信大家可以找到更加可信和有效的咨询平台。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于学院路38号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王月丹:是否真的需要注射麻疹加强疫苗(转帖)是否真的需要注射麻疹加强疫苗(转帖)
8月23日下午,2010年北京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北京市定于-20日,集中10天对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全部8月龄-14岁(日-日出生)的中国籍儿童进行集中接种。非中国籍适龄儿童视监护人意愿进行接种。根据北京市常规监测情况,初步掌握北京市目标儿童人数大约200万人左右,工作任务艰巨。
本月11日起,我国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麻疹强化免疫行动,统一为全国8月龄以上儿童免费接种麻疹疫苗。针对有家长担心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的问题,卫生部昨日表示,经过专家组调查诊断后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省级**制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卫生部称,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疫苗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结论。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有争议时,可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市级、省级医学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省级医学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对于上述的报道,作为一名免疫学的研究人员,我感到很遗憾;作为一名中国国籍孩子的父亲,我感到很伤心。从免疫学研究的角度讲,我认为,这种盲目的强化免疫接种,没有任何的科学意义。我不想争论细节,因为涉及到学术观点的问题,只谈大的道理。首先,这种强化免疫接种,没有经过详细的论证,就改变了原来8个月初种,6岁再种的节奏。改变接种的节奏,说明原来的接种方案不合理,但是美国等国家也是如此的,为什么不强制要求非中国籍孩子一起接种,这样才能同质化。同时,8个月至14岁的范围非常的大,涉及的孩子的免疫状态也不同,要跨越一个免疫不稳定的容易产生自身抗体的阶段,这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美国的方案也只是在8个月和6岁接种的基础上,加上大学入学的时候,进行强化而已,就是为了避免这个危险的阶段。其次,这种强化接种,是否说明以前我们国家的麻疹接种的疫苗有质量问题或者接种程序有问题,造成了麻疹免疫效果不理想。那么,就应该检讨,我们这一次使用的疫苗是否还是与以前的一样,程序和方法还是与以前一样呢?如果,没有改进,那么为什么还要重复错误呢?如果,和以前一样都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有效果的基础上,再来一次接种呢?第三,有关机构并未检讨,麻疹病例的出现,是否说明了病毒致病性发生了改变,抗原发生了漂移,或者我们生产的疫苗本身发生了变异,引起的免疫保护力,已经无法再覆盖野生病毒株了呢?这一切都不知道,甚至都没有详细的血清学研究报告,也没有目前野生毒株与疫苗株交叉反应的报告。对于盲目的免疫强化接种,卫生部给我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完成对世界的承诺。先不问,这个承诺是否经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没有。我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有关部门也应该听取一下各方的意见,尤其是真正免疫学专业人员的意见,进行细致的血清学研究,然后,看看这样强化接种以后,究竟能否完成这个承诺?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自从把消灭天花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以后,其虚荣心就在不断地膨胀,忽视了科学的规律,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全世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西太平洋地区1988年,则提出到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承诺。为了完成这个承诺,我国在1993年至1996年间连续3年开展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无论是否免疫过,强迫孩子服药,但是,这种活动在某些地区(如眉山市)到了今年仍然在搞但是,脊髓灰质炎消灭了吗?没有,消灭了的话,为什么还要搞强制免疫呢?而且,我的女儿是在2007年出生的,仍然要吃糖丸。要知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一旦世界范围内脊髓灰质炎被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就将停止(WHO关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政策声明)。就像天花一样,1979年在全世界消失了,1980年就不再接种牛痘了。而如果,真的按照WHO的说法,2000年就消灭了脊髓灰质炎,那么2001年,就应该不要让小孩子吃糖丸了。所以,靠政治是消灭不了传染病的,只能靠科学,靠免疫学。应该说,天花能被消灭,是有诸多条件的,每一条都要满足,才能被消灭。而脊髓灰质炎不能被消灭,主要是因为存在着隐性排毒者,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其疫苗是减毒疫苗,存在着毒力返回的问题,而牛痘本身就不是人类的疾病,不存在牛痘突变为天花的问题。
现在,消灭不了脊髓灰质炎(至少已经比预计晚了10年以上了,我想还会更久的),WHO和西太又打算消灭麻疹了。可是,这是一样的道理,政治不能代替科学。其实,麻疹目前也不具备被消灭的条件。首先,麻疹有隐性感染者,可以导致健康排毒者的产生。其次,麻疹疫苗的效果显然并不如天然感染理想,甚至不如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而且也有毒力返回的问题。因此,西太要到2012年消灭麻疹,利用现在的疫苗和理念,只是增加几次接种,是不可能达到消灭麻疹的目的的。无论搞多少次强化,最终都只能无疾而终。但是,与脊髓灰质炎的口服疫苗不同,麻疹是注射疫苗,且其不良反应率发生较高,有人认为,约有3~5%的孩子(主要见于2岁以下儿童)注射5~12天后可出现发热反应,同时伴有散在的“类麻疹”皮疹,虽然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但这种症状发生几率是很大的。单就这一条而已,北京这次要强化接种200万儿童,出现发热症状的就将有6至10万人,而北京儿童医院最大门诊量也仅有9千4百人到时候就医都会是很大的问题。而且,大规模接种,涉及到注射的安全,如消毒措施不当,可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以及疫苗各种辅料的毒性作用。同时,注射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发生的机会远远超过口服的抗原。这都使得麻疹的强化免疫接种,风险远远超过脊髓灰质炎的糖丸。 但是,对于强化麻疹疫苗免疫的危险,我们有关部门的专家则过分的乐观,谈到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问题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专家说因为疫苗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多数不良反应都是一般的不良反应,如发烧等。从查到的国内外文献来说,第二次或多次接种麻疹的过敏反应只会越来越少,因为过敏反应都是第一次发生的比例比较高,多次接种不良反应就会减少,这是从过敏的角度来说。目前的文献来看,多次接种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说句实在话,我不管他看的是哪个国家的文献,如果,他可以花些时间看看我国医学专业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就会知道,过敏反应(如果他指的是超敏反应的话),是一种适应性免疫应答,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并不会发生过敏,只有经过过敏原致敏以后,再次接触同样的致敏原,才可以导致过敏的发生。所以,超敏反应的危险恰恰是在强化接种的时候。同时,反复接种某种抗原,尤其是添加了佐剂等辅料以后,可以导致机体对于抗原的表位进行扩展化识别,可以引发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获得了证实。所以,免疫接种应该恰到好处,绝不是越多越好的。尤其是同一种疫苗进行无必要的反复强化接种,最终只能适得其反的。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有关专家是忘了免疫学的基本常识,还是故意回避超敏反应的原理呢?同时,我对于指导这次强化免疫的专家的指导感到很担心,有些专家的建议根本就不全面。例如,有报道称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龙术国主任介绍,“有以下五种情况的孩子不能接种麻疹疫苗:一是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二是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三是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四是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五是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但是,其实不宜接种麻疹疫苗的孩子远不限于此,第一就是正在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或者两者内使用丙种球蛋白的;第二就是近期接种过其他疫苗,比如乙脑疫苗的孩子,等等,所以,专家的知识是不全面的,说明准备并不充分,这就有出现问题的隐患。例如,今年四川进行抗疟疾药物预防导致的女童死亡,就是由于疾控人员没有见过和考虑到氯喹可能引发阿斯综合征造成的显然,在进行麻疹强化接种前,有关人员的免疫学知识,并未培训到位。
而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卫生部的预案居然只是,提出可以对他们认可的不良反应儿童进行一次性的补偿。甚至连具体的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措施,以及定点收治医院都没有指定和准备。这总让人有不好的预感。
说实话,说了上面的这些话,我真的感到很伤感情,因为毕竟我也是这个领域的,和很多人都很熟悉,甚至合作过,我理解他们。我也反思过,究竟什么时候,我走到了大家的对立面。
今天,看到我女儿戏耍时的笑容,我终于明白了,从我女儿出生以后,我的人生有了重大的转变。我不能像非中国籍孩子的父母一样,可以生2个孩子,一生只有一个,让我倍感珍惜。我要保护她,所以,我要关注世界可能对她的伤害。这是每个父亲都要做的。这也许就是我在奶粉和疫苗等一系列问题上,逐渐走到了主流的对立面的原因。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但我已经走到了今天。其实,面对强化麻疹疫苗接种,这样的强权行为,我也只能接受,看着女儿冒风险接种疫苗,因为我别无选择。卫生部已经联合了教育部,不强化接种,就剥夺我女儿的受教育权。这是我不能承受的。我也没有勇气去违反国家政策,学学青政院的那位副教授,因为我不能被开除,还要为女儿挣学费的。不过,我还是心存侥幸,因为我们家里的人都很皮实,命都很贱,不娇贵,所以,没有不良反应的家族史,因此,也希望女儿能遗传这个优点,而且能够幸运地逃脱不合格疫苗的伤害。不过,如果女儿真的出现了什么不测,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我也相信,这次的强化接种一定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而我的女儿应该不会有事的。我只有这么想。
但如何可以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作为父亲光祈祷显然是不行的。我认为,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保证孩子充分的营养和休息,细心观察孩子,一旦有任何异常,比如咳嗽或者精神不振等微小的不适,都应该及时阻止孩子进行疫苗的接种。当然,如果能够不接种会更让我放心的。所以,我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我不愿意要卫生部的事后补偿,我愿意现在交给卫生部钱,请卫生部高抬贵手,能让我的女儿免于进行强化接种。不知道,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对于这种盲目的非计划的强制性的强化接种,卫生部仅仅承诺补偿是不够的,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公布责任人,有关机构首长必须为这个行为负责,如果出现意外,必须要实质性追究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这也包括配合卫生部这样做的教育部的相关领导们,要给人民一个交代。
对于有关部门,不能把中国籍孩子与非中国籍孩子一视同仁的做法,我也感到很困惑,因为强化免疫,为了达到效果,就应该一视同仁,完全平等,甚至对于在强化期间入境的儿童,也应该强制强化免疫,而不认可国外的接种证明。这种公平,也是国家对于强化接种的自信心的体现,否则,就有个别人是否因此谋私的嫌疑了。我也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公布,参与强化免疫政策制定的专家及其孩子的国籍,看看是否存在着外籍的问题。
请原谅,这是一个孩子父亲的私心。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一个三岁女孩的父亲)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末世论的现实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王月丹,男,1972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兼病原与免疫学综合实验室主任。自1996年起,开始从事免疫学的研究工作。先后从事过血液肿瘤的生长因子及其信号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活化及其相关信号传导、核辐射损伤与抗原提呈细胞损伤和胸腺细胞发育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关论文发表在《Oncogene》和《International Immunology》等专业杂志上。2002年8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任教,从事免疫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2003年1月至7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进行SARS的抗原肽疫苗研制和SARS传播与环境因素的研究工作,首先报道了SARS感染后机体内存在针对SARS抗原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通过表达重组SARS表面蛋白改良WESTERN BLOT法作为ELISA诊断SARS感染的补充,有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和《Clinical Immunology》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并得到美国NIH临床研究所学者的高度评价,有关的结果在第12届国际免疫***盟学术大会上发表并发言。成就与荣誉  近两年来,在肿瘤免疫和肿瘤抗原肽疫苗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进展,建立了免疫信息学、结构化学计算、细胞生物学检测与免疫反应验证的抗原肽疫苗筛选体系,先后发现了多种癌-睾丸(C-T)抗原的功能性抗原肽序列,有关结果被《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等杂志发表。目前,正在主持《SARS相关冠状病毒抗原肽疫苗的基础研究》等多项各级项目7项,同时参加《髓质性胸腺细胞功能发育及诱导其发育的细胞与分子机理》等其它3项研究计划。到目前为止,共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同时申请专利4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苏州医学院 免疫学 硕士    苏州大学 内科学 博士主要学术论著  细胞因子诱导不同来源的贴壁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免疫信息学   Cooperation between heparin-binding EGF-like growth factor and interleukin-6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human myeloma cells   SARS 病毒表面蛋白抗原决定簇的免疫信息学分析   SARS 病毒S1 蛋白重组C 端片段免疫效果的实验研究   T-Cell Epitope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CD40 分子在树突状细胞抗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   全国疫苗专家   gp130-linked signal transduction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etecting 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gainst SARS-coronavirus with DimerX HLA-A2:Ig fusion protein   Detection 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疹麻疹疫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