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长辈的诗句死去表达哀痛的诗句

亲人去世悲痛欲绝,眼泪却怎么都流不出来,罪魁祸首是它?亲人去世悲痛欲绝,眼泪却怎么都流不出来,罪魁祸首是它?杏花岛百家号近日,眼科门诊上来了一位王女士,焦虑地向大夫说道,她自己眼睛有强烈的干涩感已经好长时间了,眼睛总是“干打雷不下雨”,说着说着她就开始难过了,在一旁陪她看病的李大姐说三个月前王女士的父亲去世了,她特别难过,可是眼泪却怎么都流不出来,对此王女士还郁闷了好久,觉得自己特别不孝顺,于是周边人都劝王女士来医院瞧瞧。眼科门诊大夫详细询问了病情,告诉王女士,怀疑她可能得了干眼症,建议她去风湿免疫科做进一步检查。随后王女士来到风湿免疫科,风湿科大夫询问了一下病情,然后给王女士做了一系列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确实得了干燥综合征这种免疫系统疾病。由于王女士就医及时,病情不是很严重,通过用药治疗,她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其实像王女士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多患者发病后,往往会去眼科或者耳鼻喉科进行检查,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诊。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什么是干燥综合征?其实干燥综合征与环境干燥程度无关,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腺体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引起泪腺和唾液腺发炎,造成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不能滋润眼角膜和口腔,导致眼睛干涩和口腔干燥。由于唾液分泌少,牙齿也得不到滋润和保护,还可引起牙齿部分脱落,影响患者美观。干燥综合征除了影响外分泌腺体以外,随着病情的进展,也会造成自身免疫系统紊乱,进而影响到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可累及全身皮肤,骨骼肌肉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出现紫癜样皮疹,关节痛,肾小管酸中毒、萎缩性胃炎、间质性肺炎、肝硬化、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也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全身乏力、低热等不适。大多数干燥综合征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的话,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此,告诫广大患者朋友,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被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也不必过度惊慌,应该从自身做起,除了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外,还可在饮食营养均衡的基础上侧重进食一些水分大的蔬菜水果,比如现在可食用一些秋季应季的藕、梨、荸荠、银耳等食物,平时生活中注意多饮水。但这只是一些生活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遵从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文中配图均为资料图,仅供参考)(作者 张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执业医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杏花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在这里,遇见更有趣的中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关于老人去世的诗句 完美作业网 www.wanmeila.com
写老人逝世的诗词 暂别离滚滚红尘古至今,生离死别最伤心。秦皇汉成明世宗,妄将丹炉换光阴。世世布衣如草芥,几度秋衰几度新。白发亲人终诀别,黑发夜夜泪湿巾。乾坤定则难违拗,人生苦短几十春。天地阴阳暂别离,它世再聚可相认?劝君莫再空悲切,珍惜眼下好青春。
老人去世的诗句 我们年轻的岁月留下太多的幸福与痛苦,过了这些年也许我们不再联系,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彼此,曾经在一起的身影早已淡忘,那段感情也随时间云淡风轻了,其实不是我们有意忘记彼此,忘记曾经拥有的一切,只是生活太过现实,谁也无能为力。
最亲的人老人去世最能表达悲伤的诗句有哪些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非常谦虚的表达对老人去世的感情
关于人去世心痛诗句 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胭脂泪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6、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7、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0、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11、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12、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1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对刚去世的亲人最悲痛哀悼的句子 这些都是网上摘录的,你可以选择使用。老汉希望能够帮助你!1、这段时间,我总觉得眼色朦胧湿润,总是寻找原因而不知,是清明将至,逝去的亲人在那边思念我,而或我在怀念我故去的亲人?2、我知道各地风俗迥异,但共同的是要表达出对亲人离去的悲戚心情,我也只能在数千里之外让他代我叩首作揖进献花圈!3、此刻,作为朋友,我们只有怀念,深深地记住并感谢你陪着我们一起走过从前,有你在的时候,阴雨天也时常阳光灿烂,你的笑容、单纯与对朋友的赤诚,将是我们一生中永远的财富;而失去你,是我们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痛。4、忽然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像我一样,有着如此切切的貌似做作的情感?还有谁像我一样,能够哭得悲伤痛得彻骨的貌似虚伪的宣泄?5、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家里举行追悼仪式,共同寄托对我慈母***老人的哀思。6、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美好记忆的一部分——xxx先生。7、我改变不了自己,让自己随波逐流,让自己虚伪冷漠,我也不愿意!哪怕迎来的只有那些无知世故而又貌似成熟的冷嘲热讽!8、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的亲人xxx。9、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10、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11、请xxx放心,我们会像你一样照顾你的亲人,并照看你的孩子快乐并健康地成长。当然你会知道,只要我们活着,你就活着,在我们的谈论中,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不经意会流下的泪水中,你都会永生,在一个更快乐更阳光的世界里永生。12、让我们在xxx生前喜欢的钢琴曲《初雪》中送别冬日出生的xxx,让他重回到白雪(微博)飘飘的季节,回到朦胧洁白世界里,让他的身躯远离尘世的喧嚣,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13、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冒着炎炎夏日,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14、我的情绪就像大漠今天的阴霾,而我却不能给挚友太多的安慰!15、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继承遗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告慰他在天之灵。16、妈妈走过了**年漫漫人生路,累了。妈妈含辛茹苦哺育我们兄妹五人及孙子***人**余载,累了。妈妈突然离开我们,离开了她的亲友,她的朋友。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刚强的妈妈,孙子失去了一位和霭的奶奶,这是我们家庭的巨大损失。17、母亲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是善良贤明、通情达理的一生;是和亲睦邻、乐善好施的一生。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她的人格力量和优秀品德,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她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子孙心中。18、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母亲终于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母亲在我们心中的份量是很重的,我们会思念她,直到永远!19、亲人、朋友、知己之母亦是我的母亲,他们的悲痛等同于我的悲痛!20、此刻,可以告慰妈妈的是,我们兄妹及孙辈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正直做人,善待他人,健康向上。您走后,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好关系,像妈妈在世时一样,团结互助,克服困难,教育好子女,使他们个个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的亲人xxx。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继承遗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告......
怀念长辈去世的古诗 苏试《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珠泪难收。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逝水空流。毛泽东:祭文·祭母文(1919年)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希望你满意……!
亲人过世,用诗词吊唁,有哪些名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3、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4、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5、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6、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7、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9、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10、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2、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唯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潮。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打画桥。13、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14、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15、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16、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1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雨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8、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19、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表达你对已故亲人或朋友思念的诗词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 ,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惟有楼前流水,应念 ,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思念去世长辈的诗句 苏试《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珠泪难收。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逝水空流。毛泽东:祭文·祭母文(1919年)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悼亡诗三首(之一)——潘岳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返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隟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表达对刚逝去的长辈的悲痛之情的诗句或词句。悲伤点好。 10分魂已断,曲空传,人已远,清目血泪含,坠红颜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当前位置:
长辈,悼亡诗
长辈,悼亡诗
导读: 长辈,悼亡诗。 常用挽联一、常用挽联一世精神归华表 满堂血泪洒云天公去大名留史册 我来何处觅音容白雪阳春称雅景 高山流水悼幽魂生前教子成大器 死后望儿继皋风从今不复闻謦咳 此后何堪忆笑容相逢至今犹可忆 旧游何处不堪愁画地曾传贤母获 引刀谁断教儿机传噩耗悲歌动地 继遗志铁誓震天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满地留株伤...
常用挽联篇一:长辈,悼亡诗
一、常用挽联
一世精神归华表 满堂血泪洒云天
公去大名留史册 我来何处觅音容
白雪阳春称雅景 高山流水悼幽魂
生前教子成大器 死后望儿继皋风
从今不复闻謦咳 此后何堪忆笑容
相逢至今犹可忆 旧游何处不堪愁
画地曾传贤母获 引刀谁断教儿机
传噩耗悲歌动地 继遗志铁誓震天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满地留株伤化雨 一门桃李恸春风
白骨未入三尺地 忠魂以上九重天
半子无依何所赖 东床有泪几时干
魂归天上风云惨 名在人间草木香
天上列星沉处土 山中霖雨及苍生
倚门人去三更月 泣仗儿悲五更寒
画堂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气数不言仁者寿 性情犹见古之愚
等闲暂别犹惊梦 此后何缘再晤颜
千里悼君唯有泪 十年知己不因文
宝瑟无声弦柱绝 瑶台有月镜奁空
雨中竹叶含珠泪 雪里梅花戴素冠
悲音难挽流云住 哭声相随野鹤飞
生前记得三冬暖 死后思量六月寒
深恩未报惭为子 饮泣难消欲断肠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每思田园共笑语 难禁空房热泪流
教育深恩终身感戴 浩然正气万古长存
高山巍巍英明不朽 清水淙淙精神常在
巍巍青山永志芳德 涓涓流水长吟雅风
瞻云仰日慈容不再 期劳戒逸母训难忘
烟径云迷风凄翠竹 石阶露冷雨泣黄花长辈,悼亡诗。
大道为公徒存手泽 因才而教顿夹心传
福寿全归音容宛在 齿德兼隆名望常昭
绮阁风寒伤心鹤唳 兰台月冷陨涕萱阴
绣阁花残悲随鹤唳 妆台月冷梦觉鹃啼
彤管芬扬久钦懿范 绣帷香冷空遗泪痕
为人正直毕生无愧 办事公道浩气长存
名垂宇宙音容宛在 功著神州德泽永存
持家以俭教子有方 德被后土死而无憾
福寿全归名驰乡里 齿德兼隆荫及儿孙
未弭前思顿作永别 追求笑绪皆为悲端
秋水蒹葭溯回往哲 春风桃李想象斯文
群山披素玉梅含孝意 诸水悲鸣杨柳动伤情
平凡工作系千秋大业 艰苦奋斗留万古芳名
生前忠节似松凌霜雪 死后高风如水照青天
大功垂宇宙鞠躬革命 讣电震环球举国伤心
满腹经纶离世早堪叹 一腔热血沸腾迟可悲
少者亡老者存数诚难测 天之涯地之角情不可终
风惨云凄对青灯而自苦 山颓木坏痛绛帐之空悬
真不幸满园苗木伤化雨 最难堪一门桃李哭春风
多少人痛悼斯人难再得 千百世最伤此世不再来
频年善训常聆何以报也 一旦讣音忽至能勿念乎
一世风流赢来桃李遍华夏
几番磨炼铸就丹心颂舜尧
惊回首留伟业丰功垂宇宙 抬望眼存高风亮节励人民
五洲共仰移山填海翻天手 举国同悲尽粹竭忠开路人
齿德俱尊犹执谦恭敦友谊 形神虽逝尚留清白在人间
烟雨凄迷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云鹤失声一片赤心凝铁石 寒松有节千秋碧色凛冰霜
音容宛在勤奋一生传佳话 神魂离去芳名百世著清风
鞠躬尽瘁寸心不憾尤不愧 光明磊落一生无谄也无骄
音容莫睹伤心难禁千行泪 亲恩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
寿越九旬睦邻精神今犹在 含笑九泉勤俭作风永世传
梦断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 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教泽宏施忆昔年同沾化雨 音容顿渺痛此日空仰高山
钗逐燕飞影分鸾凤悲菱镜 梭停龙化尘染鸳鸯废锦机
菱镜影孤堪听秋风吹落叶 锦机声寂愁看夜月照空帷
碧海潮空此日扶桑龙化去 黄山月冷何时华表鹤归泉
大雅云亡绿水青山谁做主 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神
高谊难酬风雨鸡声偏结憾 幽思莫解屋梁月色愈关情
杜宇伤春泣残雪泪悲花老 慈马失母啼破哀声夜光寒
山川含泪同志难见老战友 风云变色祖国又少一栋梁
青乌传来王母归时环佩冷 玉箫声断秦娥去后凤楼空
无缘话永诀知音来时泪泣血 有朝解相思苍乌啼处梦传神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长梦竟无回英爽独悬孤月冷 故乡应在念旅魂频逐五云飞 别离三两月全校宾朋伤益友 教学廿余年盈庭桃李悼良师 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长苍翠 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 获选昔乘龙独忆东床初坦腹 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杳慈颜 云路仰天高谁使雁行分只影 风亭悲月冷忍教荆树痛连枝 忆杖履追随直节清严犹在望 怅老成凋谢名贤言行未终篇 一梦黄粱别子离孙妻耶往矣 几搔皓首断柱破镜子也凄哉 一生倾心血南山松柏长苍翠 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 桃李悼良师从今不复闻教诲 教工伤益友意昔徒嗟失音容 求学感当年重谒元亭空洒泪 传经珍此地再瞻绛帐暗催心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和唱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悲伤 碧血写青史一人吃尽苦中苦 丹心献祖国万众赢得福添福 数十年赤手起家你死料难如往日
八旬人白头永诀我生谅也不多时
想当年画虎诚严玉树交亲叨厚爱
痛此日乘龙去渺竹林挥泪有余悲
樽酒昔言欢烛剪西窗犹忆风姿磊落 人琴今以杳梅残东阁只余月影横斜 忆昔年诸事有当头那个不言为子易 叹今日百般经过手如此才知作父难
叔父早魂飞梅岭云寒未知何年还鹤驭
比儿常泪湿枫江月冷怕逢薄暮听鸟啼
著述有奇书仁术仁心操业岐黄传三世
针砭及末俗医人医国留名赤县自千秋
酷暑痛伤心把秩余年曾妣已先乘鹤去
新秋垂泪眼一堂五代群孙于此效鹃啼
品德崇高多能博学昔时为师誉盈乡里
谦虚谨慎时诲箴言今日永别泪沾胸襟
为人谦虚和蔼奇才多艺曩时执教誉满桑梓
平日德高望重谨言慎行今日用诀泣不成声
奉杖几何时方期爱日长绵歌笑欢颜承百岁
含饴今不在从此悲风徒冷凄凉悼言祭重泉
同志最相亲忆白发青灯昨岁尚陪连夜话
名山期共往叹太行盘谷此生无复并肩游
幼侄无知想当年训回谆谆眷顾深恩同无极
悲叔忽逝叹此日音容寂寂空瞻遗颜有余哀
严父竟辞尘想当年克俭克勤甘苦备尝今已矣
棘人真饮恨痛此日弗闻弗见与世长辞竟如何
公当年为我指南统医理脉理病理诸论曾口授再识乾隆篇二:长辈,悼亡诗
对弘历,之前受一些论坛和资料书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觉得他是个多少有点虚伪的人。作为皇帝,他自负、好大喜功、好显摆、树形象,虽然附庸风雅却不如他父亲的真性情。他努力成为圣主、明君,努力把自己活成一个遵守道德礼法、文武双全、经天纬地、多情风雅的完人,却最终让人感觉失真。弘历,以下叫他小四。现在我觉得我应该更好地了解你一番。
以一个庸俗的眼光看,小四即位后,一些近乎于“暴发户”的发泄(比如初期所谓的“翻案”啊,以及他中后期的挥霍无度啊)似乎证明了他曾经的压抑。这个想法很肤浅很肤浅,但也是有根据的。
小四从一个默默无闻,唯父命是从的阿哥突然变成一个意气风发、雷厉风行的帝王,在当时很多外人看来可能来得有点陡。这只说明他隐藏了太久了。看了点他的实录,又知道了些他在雍正时期的状态,我开始感觉到他让人同情的地方。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是孤独甚至孤傲的。他一直表现得很坚强,但内心依然脆弱无助,可能少年时还有点点自卑,但随着时光流逝就都变成了自负。
他的孤独跟他父亲雍正不同。雍正的孤独中有一种自斟自酌的惬意——他知道自己从来
如此,也就无所谓了。雍正以意志和洒脱克服着内心纠结,成就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在他刻下“为君难”之印时,却有人(这人当然是怡贤亲王十三哈)能够体谅他的心情,为他披肝沥胆,可见雍正也不完全是他自己所说的那种“孤臣”。但是要期望小四能吟出“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的孤绝潇洒诗句就不大可能了。小四的孤独来源于无助、失意、骄傲以及一种落差感。他又不像雍正那样,曾在争取权力的道路上身经百战,他只是个在父亲监护下安全成长的皇子。小四涉世比他父亲晚的多,哪有那种斗争忧患中锻造出的宽大胸襟和洒脱情怀?没有这样的情怀来排遣,他也就一直寂寞,一直抑郁。(还不是雍正个人,搞个秘密建储,不给他们兄弟几个引入竞争机制。被圈养的孩子啊,不是阴沉自负就是荒诞不经!)
曾经被祖父康熙养在宫中,亲自教导,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超然。而父亲冷峻疏淡,即位后对他严厉管教,比起祖父的谆谆善诱,自是冷漠枯燥的多了。其实雍正也是个慈父,但那更多是对小四的弟弟、妹妹、小叔叔们而言的,他可能少有感触。所以他失落、不甘。(yy小四对老四:你说你不理我也就算了,我就当你生性冷漠,可你又对六十、弘昼、弘晓、小叔他们这么慈爱,不是存心恶心我么?)
想我父亲如此冷峻严酷的人尚有可交心的兄弟、臣下,而我(其实小四想说:诗礼熏陶出的谦谦君子一个)却难得至交臂膀,想不通啊!在父亲给小四限定的那个圈子里,本来相交之人就少,而几个同窗兄弟、叔叔们又似乎与他志趣不合(特别是跟他一起长大的小五弘昼)。为父亲倾心效力的叔叔对他也保持距离,让他觉得心慌又束手无策。(我估摸着,冷处理小四是老四和十三合计好的把!玩笑玩笑!可能十三对小四这性格内向的孩子反而不知道该怎样亲近,不知道这孩子他想什么啊!)
在他少年时代的圈子里,他与谁的关系都不错,但又和谁都好不到一块。他羡慕人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手足同心,而自己却可以说是无所凭依。所以他只有一个人坚强,自我武装:刻苦读书、努力上进、勤学武艺,等待让人刮目相看的一天。他负着气,带着无奈和骄傲。(yy:哼,难道没什么周公,没什么手足,我就成不了才,做不了明君,开创不了盛世了!我一定会很好很强大!)
他的失意与骄傲
小四少年时期就学业精进,阅读广泛,在兄弟中已算很优秀出众的了。他难免凭着他的书生意气想:自己也算知书识礼,资质还算出挑,长辈多少应该垂爱垂爱自己,怎么我反而还要拼命绞尽脑汁去想如何讨好父亲?而弘昼他们糊里糊涂,除了嘴甜,为人做事全不懂,怎么反而得父亲怜惜?小四他饱读诗书,与其说他的骄傲来自于他的皇子身份,倒不如说是源于才识学问——他的骄傲更多的是一种文人的清高而非贵胄的矜持。他也有逢迎父亲的时候,但我觉得他自己这么做的时候心里都有小小恶心的。
小四逢迎父亲的方式绝不是像小五那样在亲爹面前“奴才”、“奴才”地自称。举例:读了父亲赏赐的对联“做人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小四会写一篇(靠,老四是不是就是觉得小四给人的感觉不够真诚又喜欢死读书,有点文人惯有的做作虚伪才给他这个对联引以为戒?);知道父亲和怡亲王感情深,怡亲王死后,他也写了几首悼念十三的诗,虽然这些方式确实难脱文人的虚与酸,而那几首悼亡诗也确实写得比较官样不够真情,但总体说来他迎合父亲的方式总归比较侧面隐晦。他这些逢迎方式让人蓦然想起,那些失意文人求人提拔时也就是写写诗,写写文,明明志嘛。我没有褒扬他的意思,只是分析得出他确实是一个能不勉强自己就绝不勉强自己的人,哪怕必须去做了也要不失颜面才行。从后来他当皇帝的作为来看,他确实有他雷打不动的固执,而在青少年时期他却必须经常违心,所以逆反心理让他在将来更加自负、更加唯我独尊。
他的隐忍、坚强和脆弱
父亲的强势和冷漠、兄弟们的荒诞疏远让他只能自己发奋,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或者说儒家礼教灌输给他的,一个人才的标准去成长。而在他父亲揉不进沙子的眼中,他必须尽量隐藏自己的思想包袱和躁动情绪,宁愿表现得安静文弱些,并且极尽恭敬孝顺。
小四越是将自己层层防护、加固加坚,内心就越空洞、敏感、脆弱,在他一旦彷徨的时候,也许反而会比旁人更加无助。(yy:我也是需要人懂滴呀!)
小四几兄弟几乎从小都是接受的全封闭式教育,尽管如此,只有小四是被诗书礼教熏陶出来的成功典范(谁叫他一天学得这么刻苦!)。可以说,有意无意用礼来规范自己是他从小
就有的行为,而在他即位后,这便扩展延伸成了一种粉饰自己的姿态。确切地说,不能将他这种行为称为伪装,最好就把它理解成他自己的一种为人处世习惯。其实这除了给人不温不火不爽快的感觉之外,也无伤大雅。
比起兄弟,小四受汉人儒家文化熏陶更多,比起父亲,他又少了经历大阵仗后的洒脱不羁。是长年深宫学习让他的性格内化,是父亲的疏离严肃让他小心翼翼。哎,小四也不容易啊!他太聪明、太敏感、太有自知之明,但又不得不藏愚守拙。所以,他有时候有小自卑(自己不过是不得宠小老婆生的庶子),所以他有时候又有大自负。皇子时期的压抑他起先是郁闷,后来也淡定了。他可能就认定他将来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改变他自己、他母亲、他所亲近的人的生活和境遇。别人不能给他的,他自己可以创造。所以他傲,所以后来他真的发泄了,在盛世明君的光环下,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影响着一切。这里不得不说,他在治理国家上确实比他父亲成熟,因为他用的都是权术、谋略,而雍正有时候还会在大事上感情用事。
老四是真性情:“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小四是将自己全面理性化、形象规范化:“岂可以君上一时之爱憎率意从事?”
一般人都会喜欢雍正这种性格的“真人”,但事实证明懂得树形象、粉饰自己的小四更适合当皇帝。
当上皇帝,小四应该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吧!他觉得体内隐藏已久的那股劲正蓄势待发。看他刚登基时画像,气定神闲,嘴角上扬,那是他意气风发、君临天下的傲气:他要有为,大大的有为,将天地臣民皆纳入他的权杖之下。所以啊,难免有人诟病之,说他“睿智豪迈又浅薄渺小”,说他即位大有“小人得志”的意思。小四想把自己活成个完人,却成了个矛盾体,确实跟他的心胸有关吧!只能说,他心中自有他难以消解的阴影或烙印之类的东西吧!
(谁懂他呢?谁怜他呢?谁真的爱他呢?自然是我们孝贤啦,哈哈哈!得瑟中~~~~)
我心中的沈宜修篇三:长辈,悼亡诗
明代才女——沈宜修
摘要:出于对沈宜修的好奇,本文就沈宜修的生平,诗词风格进行介绍研究。着重对其诗的愁绪进行分析,力图向大家呈现一个在我心中最美的女性。
关键词:沈宜修
明清以来,由于经济繁荣、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相对稳定,出现了许多文学世家,最为著名的就是吴江叶氏午梦堂,一门联珠,相映生辉。沈宜修出生于吴江沈氏文学世家,是一个“一门风雅,人才济济”的大家族,由于家庭因素,除了父母偶尔教读外,沈宜修没有上过学。好在沈氏这样的文苑世家,家中的女性长辈也多通文墨,幼无师承的沈宜修,勤奋好学,向家中的女性长辈问字求学,自己勤加钻研,常能“得一知十,遍诵书史”,打下了坚实学问的基础。也应此,成为了明清江南之际,极富盛名的才女。
一、沈宜修生平简介
沈宜修(),字宛君,江苏吴江人,明代才女。 出生书香世家,沈珫之女,文学家沈璟侄女,文学家叶绍袁妻。
母亲早亡,父亲常年在外奔波,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下又有胞弟沈自征需要照料,使之从儿时开始就格外敏感,身在这样的书香世家,加之本人的勤奋好学,因而其文学素养较高。
沈宜修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时年十六岁嫁叶绍袁,沈宜修和叶绍袁都是书香世家出身,都秉承了诗礼传家的传统。叶绍袁少有才学,相貌英俊,有卫玠、潘安之目,沈宜修自幼聪颖美丽,过目成诵,能诗善饮。这对才子才女的结合在吴中传为美谈。明清时期吴地涌现了大量才女,当时尊崇才女的风气相当盛行。 由于沈宜修的影响和倡导,加上叶绍袁的支持,叶沈两家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女性创作群体,沈宜修多次参加妇女们的“集清会”,以文会友,诗酒寄兴。沈宜修从与叶绍袁结婚,到四十六岁去世,三十年中,不论是经历离别相思之苦,还是经历贫困生活带来的烦恼,始终相知相爱,相濡以沫。他们共有子女十二人,个个才气不凡,尤其是纨纨、小纨和小鸾,都有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生活中,沈宜修母女间唱和氛围浓厚,沈宜修留下的诗词数量之多,在古代女作家中首屈一指。
崇祯五年的秋天,对于叶家来说,应该是一个不祥的季节,厄运连续降临。年仅十七岁的叶小鸾在与昆山张立平在行百年好合大礼之前五天,突然不起而卒。大姐叶纨纨哭妹过度,不过两月便也随妹而去。二姐叶小纨伤痛之之余作《鸳鸯梦》杂剧以寄意。在悲痛中,将姊妹三人写入戏中,情真感人。曾经繁茂的绿叶,在萧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让沈宜修毫无心理准备,促不及防,生命的天平开始倾斜。她始终无法接受,如此才情绝代的子女会先自己而去,难道真是验证了天妒奇才一说?三年后,在对儿女深深的怀念中,这位江南才女,撒手人寰。当时“婢女哭于室,僮仆哭于庭,市贩哭于市,村妪、农父哭于野,几于舂不相、巷不歌矣”。
从此,江南叶家随着岌岌可危的晚明,一起快速衰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即明王朝覆灭第二年,叶绍袁夫妻与三子弃家隐居汾湖(今江苏吴江东南60里芦墟镇西)。
二、沈宜修的诗词分析
其词典雅婉和,情丝优美流畅。如:《浣溪沙 春日》中“杨柳丝摇春不定,梨花粉褪月无聊。年年空自锁春饶。”带着闺秀女子的一份独有的小女子情怀的婉约空灵。
崇祯五年,随着爱子爱女的相继夭亡,其词的情感变得更为沉重浓厚,格调悲凉凄惨,读来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如:《忆秦娥·寒夜不寐忆亡女》一首:“西风冽,竹声敲雨凄寒切。凄寒切,寸心百折,回肠千结。瑶华早逗梨花雪。疏香人远愁难说。愁难说,旧时欢笑,而今泪!”凛冽的西风凶猛的袭击着昏惨的世界,雨点敲打在竹叶上,如同敲打在母亲的心坎上,“寸心百折,回肠千结”,如此夸张的写出并不夸张的伤女之痛!词中又用“瑶华旱逗梨花雪”的词句,既对写词时的环境气氛作了浓重的渲染,又暗喻亡女的纯洁、高尚、美丽。而现实却是“疏香人远”的残酷现实,词人浓愁难以诉说,回忆起亡女昔日欢笑的情景,如今只有泣尽血泪!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对女儿死去之后的巨大反差的境遇。
从上一节叙述到的大姐叶纨纨哭妹过度,不过两月便也随妹而去。二姐叶小纨伤痛之之余作《鸳鸯梦》杂剧以寄意。在悲痛中,将姊妹三人写入戏中,情真感人,再加上其父其母对早夭孩子的无线悲痛,也可看出,沈氏叶家的成员之间具有相当浓厚的血缘和亲情关系,沈氏家族作家的作品中,亦充满了浓浓的姐妹情,夫妻情,母女情,父子情等等,也可看出在当时年代下的一种家族观念。
总的来说,沈宜修的这种典雅和婉的诗词风格直接影响了她身边的亲友及子女的创作,她的闺门后继者都是在她词作的基础之上变化出新。长辈,悼亡诗。
三、浅析愁绪的来源
古代闺阁女子的愁绪,有可能来自婚姻家庭的不美满,或者是长期的分别之苦,婆媳矛盾,家境衰败,子女不成器,亲人的逝世,社会对女子守节的要求,以及生活或者社会的压迫等等。
而对于沈宜修而言,她少年丧母,其父又经常在外奔波,身为家中长女,从来都不会给她任性的权利,因而,各中的愁苦滋味,也只有自己能够知道,她也只有通过阅读来填满她的空虚,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就既具有灵性,这也给她的创作创造了条件,也因而,我觉得她的童年生活对她愁绪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缺少母亲的陪伴难免会有种失落感,那种感觉,就像心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可依靠,在看到别人家母女相偎时,这种思母的感觉就尤为强烈,因而也更让人觉得伤的慌,愁的慌。
时年十六岁嫁叶绍袁,婚姻生活还算美满,但夫妻在开始的几年聚少离多,身为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沈宜修一直被要求,要忍,要听话,虽然对分别不舍,但还是很坚定的支持自己的丈夫,如《送仲韶北上戊辰》中“聊歌送君曲,且做无情游”。词中先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感情平和中庸,结句处总会以好言安慰丈夫,是“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表现。可是心中也难免被压抑着,而压抑就会有释放,所以我认为这又是其愁绪的一个来源。
在婆媳关系上,因婆婆担心其作诗会影响叶绍袁的读书,所以不喜欢也不希望沈宜修作诗,让沈宜修放弃作诗,一心操持好家务。沈宜修虽然对婆婆的要求不满,但她毕竟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女子,不肯违背婆婆的意志,造成家庭不和,进而影响了丈夫叶绍袁的读书,只得违心地暂时放弃了诗歌创作。虽然婆媳关系看上去很和睦,但也是建立在沈宜修的忍之基础上的,因而,也姑且把它看作是其愁的一个原因。
在家庭生活上,叶家祖上曾一度广有田产,传到叶绍袁手里,因不善经营且家庭贫困,长辈,悼亡诗。
为补贴家用,只得变卖部分田产,到后来已所剩无几。手里的部分田产,雇人种植,由佃户们种植粮食,每年上交的田租可以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遇上灾年的时候,叶家“于常额外倍加减去”而沈宜修更是仁慈,“命主计者,改置小量收之”。叶绍袁的友人贫困不能自己时,沈宜修“即脱簪铒,鬻数十金与之。”而此时,叶绍袁说“去此,君箱奁益空,宁无怨色。”叶绍袁感动的说他日当以翟冠翠翘来报答她,但是沈宜修却说,“既已委身于君,又何云报?”这其实,并不能说是一种愁,因为精神是富足的,是快乐的,但我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沈宜修的贤惠大气,很是安乐。
以上所陈述的愁可能并不是影响最为深刻的,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其儿女的先后夭亡,没有一个母亲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况且孩子还是如此的优秀,早年母亲的逝世,又遇到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悲痛已经不是愁能够形容的了的,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孩子之于她,是多么的重要,那是她的希望,可一下子爱女爱子先后夭亡,天妒奇才,这种打击又怎么能够忍受下来呢?也可知,此时的沈宜修已经精神俱疲,也难怪在崇祯八年抑郁而终。
沈宜修,一代才女,由各种因素而形成了其敏感的心,或者说以沈宜修为中心的女性作家群,都具有这种独属闺阁之女的那种特殊的惆怅,宛若林黛玉一样的气质,敏感,多思,多愁,伤春悲秋。当然,最终能形成一股女子创作潮流,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风气的渐渐开放,也包括家族对女性文学的支持。但不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记住沈宜修这个可敬可爱的女子,我敬佩她,不仅因为她是这样一个才女,也为她是一个优秀的母亲,手把手教自己的孩子学习诗歌,含辛茹苦的哺育,从她给孩子的悼亡诗中,我感受到了这种质朴的母爱。她的词熔典雅与清丽、深沉与灵动于一炉。清丽的语气,婉曲的风格表现内在的气质情韵,沉着而有丘壑,柔婉妩媚中带刚健苍凉之气,她正是以其雅正情思,典雅词美和婉转流丽的词风,为午梦堂女词人的立下了基本意象、风格和范式,成为午梦堂词人群的中坚与领袖。无论如何,我们也都应该记住这么一个女子,她也许谈不上传奇,却恰恰符合了我心目中对古代女子的想象。
[1].郝丽霞. 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1.话说如何读诗篇四:长辈,悼亡诗
一篇《锦瑟》解人难
——话说如何读诗
题目很大,要说的问题很多,为了说明的方便,把它缩小到《锦瑟》这个点。“一篇《锦瑟》解人难”,也许正因为“难”,所以解人也便特多。越是艰险越向前,这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我们从这里出发,对于破解如何读诗这个难题,也许会有好处。
本文不是凑热闹参与解读,而是要研读前人和长辈们的解读,从他们的解读中学会读诗的基本方法。读这种做学问的解释,除长知识长见闻外,别有一种博大精深、心旷神怡的心智享受。
我们在下面先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解释,请你细细斟酌,想一想:我们的前人和长辈是怎样解读诗歌的?这些解读对我们鉴赏诗歌有什么启发?你是怎样赏读《锦瑟》的,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作,你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什么新的体会?
1.怀人说:这是最早的一种解说,见于北宋刘攽《中山诗话》:“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清·王清臣、陆贻典《唐诗鼓吹笺注》:“谓锦瑟为贵人爱姬者,刘贡父(刘攽)也;谓为令狐楚之妾者,计敏夫(北宋学者)也。”明朝屠隆(字长卿)亦云:“义山尝通令狐楚之妾,名锦而善弹,故作以寄思。”这是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善弹锦瑟,李商隐年少时在令狐家受学,曾与“锦瑟”相爱,后无果而终。《锦瑟》就是怀念这段恋情。从李商隐的身世来看,这种说法有它的合理性,但却未见有什么依据,可能是人们的一种猜测,而最大的缺陷是,对中间四句的具体涵义难以圆说。
2.咏瑟说:此说代表人物是苏轼。北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记述:“义山《锦瑟》诗??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苏轼的意思是: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栩栩,自得之貌,是奏出使人感到舒适的音调。望帝化为杜鹃鸟,他的悲哀托杜鹃啼鸣,是弹奏出哀怨的音调。南海外有鲛人,他的眼泪化为珠,指音调像珠的清圆。蓝田出玉,比喻音调像玉的和润。苏轼之说在宋朝影响很大,清·王清臣、陆贻典在《唐诗鼓吹笺注》中说:“自东坡谓咏锦瑟之声,则有‘适怨清和’之解,此说诗家多奉为指南。”但这个说法也受人质疑,诚如王、陆二人指出:一、以分配中两联,固自相合。但首尾两联“则又何解以处此?”二、“适如庄生之晓梦,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为沧海之珠泪,和而为蓝田之玉烟。不特锦瑟之音有此四者之情已。”
3.悼亡说:最早启示此诗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明末清初的钱龙惕。他在《玉溪生诗笺》笺《锦瑟》云:“义山《房中曲》有‘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之句,此诗落句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或有所指,未可知也。”后来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笺注》采录钱氏笺并指出:“此诗寓意略同”于《房中曲》,“此悼亡诗也”。清朝著名学者朱彝尊对此进行了全面阐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丧妻)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李义山诗集》评语)朱彝尊的解读将题目“锦瑟”与所悼亡妻平日“善弹此”结合起来,从而比较顺理成章地得出首联是“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的结论。这个说法之所以有较强说服力,还在于:一、李商隐开成三年(838)二十七岁娶王茂元女儿为妻,两人感情笃深。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二、王氏善弹锦瑟。
这有李商隐的诗句为证:除《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二句外,《寓目》(系忆内诗)有“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同样可以作为其妻善弹瑟的证明。正因为如此,所以此说一出,即为当时多数学者接受。但朱氏“断弦”的说法有望文生义之嫌。李商隐开成三年与王氏结婚至大中五年王氏去世,夫妇共同生活的时间首尾十四年。如果王氏年二十五岁而殁,开成三年结婚时王氏才十二岁,这种可能性极小。而其他六句的解说,也有牵强支离之处,无法将“悼亡”与中间两联所用的典故、所构成的象征境界很好地契合。
4.自伤说:最早提出此说的当属金代诗人元好问,他《论诗三十绝句》(十二)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指李商隐诗)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注解)。”元好问认为此诗主旨是“怨华年”,诗人借《锦瑟》这首诗来寄托他的华年之思、身世之悲。他的一生心事,都寄寓在这如杜鹃泣血般哀怨悲惋的诗作中,可惜后人没有作出正确的解读。但元好问的说法并未引起诗坛重视,直至清朝著名学者何焯才对此作出详细解读:“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感年华之易逝,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末仍结归‘思’字。”‘庄生’句,言其情历乱;‘望帝’句,诉其情哀苦。‘珠泪’、 ‘玉烟’,以自喻其文采。”(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自伤说因其与诗的文本较为切合,一经明确提出,便为许多注家评家所接受。汪师韩亦评:“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追忆,谓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自可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摘自《诗学纂闻》)
5.诗序说:《锦瑟》作于李商隐晚年,但在《李义山诗集》中却是排在篇首,据此有人认为《锦瑟》就是诗集的序言,李商隐借以阐明他的诗歌创作理念。最早提出此说的是清朝学者程湘衡。何焯《义门读书记·李义山诗集》曰:“亡友程湘衡谓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次联言作诗之旨趣,中联又自明其匠巧也。”姜炳璋《选玉溪生诗补说》也认为这是李商隐“自评其诗”:“此义山行年五十,而以锦瑟自况也。和雅中存,文章早著,故取锦瑟。瑟五十弦,一弦一柱而思华年,盖无端已五十岁矣。此五十年中,其乐也,如庄生之梦为蝴蝶,而极其乐也;其哀也,如望帝之化为杜鹃,而极其哀也。哀乐之情,发之于诗,往往以艳冶之辞,寓凄绝之意。正如珠生沧海,一珠一泪,暗投于世,谁见之者?然而光气腾上,自不可掩,又如蓝田美玉,必有发越之气,《记》所谓精神见于山川是也。则望气者亦或相赏于形声之外矣。四句一气旋折,莫可端倪。末二言诗之所见,皆吾情之所钟,不历历堪忆乎?然在当时,用情而不知情之何以如此深,作诗而不知思之何以如此苦,有惘然相忘于语言文字之外者,又岂能追忆乎?此义山之自评其诗,故以为全集之冠也。”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对“诗序说”阐述最为详细:“‘锦瑟’喻诗,犹‘玉琴’喻诗,如杜少陵《西阁》第一首:‘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或刘梦得《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锦瑟、玉琴,正堪俪偶。??借此物发兴,亦正睹物触绪,??首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景光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三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藏,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兴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杜鹃,均词出比方,无取质言。举事寄意,故曰‘托’;深文隐旨,故曰‘迷’。李仲蒙(宋代学者)谓‘索物以托兴’,西方旧说谓‘以迹显本’、‘以形示神’,近说谓‘情思须事物当对’,即其法耳。五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犹司空表圣(司空图字,唐朝诗人)之形容词品也??
曰‘珠有泪’,以见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稀,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日暖玉生烟’本司空图《与极浦书》引戴叔伦论‘诗家之景’语;??唐人以此喻诗文体性,义山前有承、后有继。 ‘日暖玉生烟’与‘月明珠有泪’, ??喻诗虽琢磨光致,而须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汩性灵,工巧伤气韵之作??珠泪玉烟,亦正诗风之‘事物当对’也。七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言前尘回首,怅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既已觉世事无常,抟沙转烛,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为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谈艺录补订》)钱氏的解说最具说服力者有二:一、论述“锦瑟”喻诗,引杜甫、刘禹锡诗为旁证,将题目与对诗意的理解统一起来。二、据司空图《与极浦书》引戴叔论“诗家之景”语,谓“沧海”“蓝田” 一联乃言诗成后之风格或境界。义山在这里袭司空图语,说明他是在论诗,论自己的诗。由于以上两点,再加以钱氏博引旁征的论证、细密的分析和对诗语的妙悟,此说为当代许多学者首肯。
6.混沌说: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王蒙对《锦瑟》作出的最新解读。他认为解读《锦瑟》要在&无端&二字入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起和诗表达的情感都是&无端&的。这种&无端&就是&惘然&,是诗人经历了人世间种种种磨难之后的别人无从明晓的情感经验和内心体验。&一般读者喜爱这首诗、阅读吟哦背诵这首诗,应该说首先还是由于美的吸引。它的意境美、形象美、用事美、语言美、形式美,而这种美诗是充满魅力的。其次会着迷于它的惘然之情,它的迷离之境,它的蕴藉之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两句上口,文字幽雅却绝不艰深。从锦瑟起兴回忆起过往的年华,这个基本立意实在并不费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回忆之中产生了(或弥漫了、笼罩了)类似庄生化蝶不知己身何物的迷惑,回忆之中又萌发了类似化为杜鹃的望帝的春心。或者解为回忆往日那种类似庄生梦蝶杜宇化鸟的内心经验,也可以。就是说,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感与困惑感,更是一种幻化感:庄生化蝶,望帝化鸟,幻化不已。失什么惑什么化什么?诗人没有说,一般读者亦不必强为之说。华年之思化为诗篇,生化为死,青年化为老年,胸有大志化为一事无成,爱情的追求化为失却悼亡都说得通。‘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神游沧海蓝田,神交明月暖日,神察珠泪玉烟,又寥阔又寂寞
相关热词搜索:
1、“长辈,悼亡诗”由大智慧教育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大智慧教育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长辈,悼亡诗" 地址:http://www.dazhihui008.cn/zhishi/1126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祭奠长辈去世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