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是病人手里的具有法律效应效应还是医生手里的

当前位置 : &&&&
希望提供的帮助:能不能动手术?能动的话是否可以全切?或者能切多少?术后会有哪些后遗症与并发症?术后的生活质量会不会比术前好?
病历资料 :
病例资料仅医生及患者本人登录后可见
您好,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术后复发机率很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中医药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第一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而且没有副作用,第二可以增强病人的抗肿瘤能力,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通过中医的综合疗法来对症治疗,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夫郑重提醒: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技术职称:住院医师
学术职称:暂无信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脓毒症(重症感染)、病理产科重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脓毒症(重症感染)、病理产科重症、心功能不全、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肾衰竭、急性药物中毒、颅脑外伤、多发性创伤、脑出血、脑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复苏后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
魏彦珍官方微信
加医生为好友随时随地咨询
国家工信部网站备案号:鄂ICP备号-1&&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特别声明: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Copyright&(C)&&问大夫&&All Rights Reserved股票/基金&
医生病历留手机号连获点赞“小细节穿透医患关系乌云”
作者:陆玫
  15年来坚持给需复诊患者留电话 从不因在休息日或凌晨来电而拒接  人民日报称小细节引医患纠纷大思考:缝合医患关系,要手术还要仁心在沈阿姨的病历本上,有O医生留的手机号码。沈阿姨 图  14日,星期天,O健医生休息日。这一天,他一共接到了3个病人来电。  第一个病人打来三次电话。第一次说,自己在市三做了肠镜,刚才觉得肚子疼、胀,问怎么回事。O医生帮他分析,然后让他最好去医院看看。病人听他的话去了,回来后又第二次来电,说看过了,门诊医生说没啥问题,但感觉还是有点胀,怎么办?O医生说,你少量吃点泻药试试。病人吃了,过了半小时,又第三次来电,说还是感觉不太好。O医生问,你离市三近不近?病人说,近的。O医生说,近的话可以再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肠梗阻(做过肠镜的人最怕梗阻),这次不用挂号,直接去就行。病人这一去就再也没来电话。O医生不放心,又回拨过去,问怎么样。病人说,好了,大便解出来了。  第二个给O医生打电话的,是个在工厂上班的师傅,他在O医生门诊看过,要做个小手术。那个师傅电话里问O医生,手术什么时候可以做?O医生说,你先跟单位请好假,然后再打电话联系我。  第三个病人在电话里病情说了半天,O医生也没想起来。问他哪里看的?结果不是他的门诊病人,也不是市三的病人,因为在别家医院做过手术后,大小便一直不太好,心里急,手里又有O医生电话,就打过来问问,到底什么情况。O医生说,“你的病我自己没有看过,也不好猜,最好呢明天你过来,我先看看再说。”  这就是O健医生连日来被网友、媒体点赞后的一天,忙碌而普通。  “留号码只是件小事,一个电话能让病人少跑趟医院才最实在。”  ―O健杭州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O健。  “一个手机号码,一句"有情况随时联系",本来冷冰冰的病历本瞬间就拥有了人性的温度。在深圳八角门事件、湘潭产妇死亡风波、岳阳"医闹"等多起医患矛盾之后,这个病历本上的小细节、舆论场上的大感动,也如同穿透医患关系乌云的阳光,让人思考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医患关系。”  ―人民日报  杭州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O(yùn)健,坚持15年在病历上留下他个人手机号码。他的家人是因为他下班后常接病人电话才知道这事,而他的同科室医生是最近看了报道才知情。O健说,留号码只是件小事,一个电话能让病人少跑趟医院才最实在。  就是一个手机号码,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最近几天在医生与患者间、媒体和网络上引发热议,O健医生身上传递出的正能量感染着无数人。  最早向当地报纸爆料的患者沈女士称,“我就是想说,能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病历本上留给病人的医生,真的不多见啊。我不是说让所有医生都给病人留手机号,但起码这位医生细致入微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一名江西的网友留言说,“真真难得,我遇到很多语贵似金的医生,舍不得多说一句话,这个医生的举动真可贵,坚持这么多年,值得尊敬。”  昨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缝合医患关系,要手术还要仁心》的评论。文章写道,一个手机号码,一句“有情况随时联系”,本来冷冰冰的病历本瞬间拥有了温度。在深圳八角门事件、湘潭产妇死亡风波、岳阳“医闹”等多起医患矛盾之后,这个病历本上的小细节,如同穿透医患关系乌云的阳光,让人们思考应该形成怎样的医患关系。  昨日下午,早报记者再次来到杭州第三人民医院,多名病人在O健的诊室外等待,依次入室看诊。他和往常一样,在新病人的病历上还是留下手机号。早报记者在看诊空隙问他“报道刊出后是否感觉到一些变化”,O健憨厚一笑,“没有很明显变化,还是一样看病,就是今天病人电话比以往多了点。”  手术还要仁心  “一个手机号码,一句"有情况随时联系",本来冷冰冰的病历本瞬间就拥有了人性的温度。杭州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O健这个坚持了15年的小习惯,近日被网友"爆料"后,在让赴诊患者感动感叹的同时,更收获了无数网友真诚的点赞。在深圳八角门事件、湘潭产妇死亡风波、岳阳"医闹"等多起医患矛盾之后,这个病历本上的小细节、舆论场上的大感动,也如同穿透医患关系乌云的阳光,让人思考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医患关系。”  昨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缝合医患关系,要手术还要仁心》的评论,文章盛赞“留手机号码”这样一个小细节,就像一缕穿透医患关系乌云的阳光。  文章写道,医者父母心。正如父母希望孩子碰到问题随时联系到自己一样,医生O健也作如是想。在他眼里,能用电话解决患者的小问题,就省了患者专门跑医院的奔波之苦。O健的习惯养成,源于对病人需求的换位体察。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为患者凌晨5点或者午夜来电而拒接,也没有因为领导同事不知晓而放弃坚持,而是一如既往地用这样一个走心的连线,去坚守和践行大医精诚的圣训。人们的点赞,也是对O健式好大夫的渴望。有网友这样写道:“我希望遇到一个真正关心我、愿意了解我的医生,一个不会在乎我是谁、不管我有没有钱的医生,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沟通的医生,一个真正懂得爱、能从我微小的一举一动中洞察我的心的医生。”这种朴素的期待,恰是一个世界著名行医理念的注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文章同时提醒在医疗纠纷不断的背景下,医生需学会风险规避。“赞誉O健的同时,也有人提示"善良的风险"。曾发生在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的一起医疗纠纷,正是由医生好心电话指导却事与愿违而触发的,当事医生不堪"医闹"选择自杀,好在抢救及时,没让这起纠纷再添人命。也许正是类似的一次次教训,提醒医生要谨慎热心,要学会风险规避。诊断必在医院,常规检查必做,手术风险确认必签字,也渐成医学管理上的一种做法。这样一来,也容易导致医患之间加强戒备,拉开心理距离。”  文章最后呼吁,医生要会手术又会心术,理解病人,而患者也要理解和尊重医生,释放善意和信任,共同重建和谐医患关系。“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谁也不愿意让自我保护与医者仁心相互对立。当医生都不愿意冒风险时,医学怎么能进步?患者怎么能受益?医患矛盾的今天,不仅与体制改革滞后相关,与公众健康素养较低相连,也与新闻舆论的"放大效应"有关。解开死扣,消除戾气,需要消除制度缺陷,更要弥补精神缺陷。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医者,坚守着初心。现代医学并不完美,但生命的旅程离不开它的护佑,医生与患者理应结伴而行、相互扶持。不仅医学要从技术主义歧路上回到人的医学轨道上来,医生要会手术又会心术,理解病人,而患者也要理解和尊重医生,释放善意和信任。只有双方缔结为情感与道德的共同体,有了互信与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重建以敬畏、悲悯、感恩、利他为基线的和谐医患关系。”  给2/3新病人主动留号码  9月12日下午,是杭州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O健的轮休时间,可他的诊室里还有3个患者在排队。“都是老病人,点名要我看,复诊配点药,就看一下好了。”O健边写病历边告诉早报记者。  要不是他的病人向杭州当地报纸热线爆料,连同科室的医生都不知道,O健一直给病人病历上留自己的手机号码,让病人有问题随时打电话询问。患者说,能主动给手机号码的医生太少见了;可O健却说,留号码只是件小事,一个电话能让病人少跑趟医院才最实在。  “O”姓少见。杭州市三医院门诊工作人员告诉早报记者,遇到好几次病人来问,要挂肛肠外科“那位姓氏很难读的医生”的号。据介绍,O健从1998年起从事结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治,对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抢救工作有丰富经验。  9月10日,杭州《都市快报》刊登了一篇读者来电,71岁的杭州市民沈女士称:“9月4日上午,我去市三医院肛肠科看病,医生很好很好,态度真的没话说,对我们病人来说是很大的安慰。我大便出血,情况比较严重,医生检查后,让我最好做个肠镜,我说以前做过的,很痛,年纪大了不敢做,他说那就先开点药吧。配好药,我就回家了。到家后,我看病历时,发现上面有个手机号码,写着:有情况随时联系。我当时真的很感动,这么细心又尽职的医院不多见啊。我开始以为是医院的一个服务电话,吃完药第二天,我有点拉肚子,试着给这个号码打了个电话,对方原来就是给我看病的那位医生。他告诉我减少用药量就可以了。我现在情况很好,血止了,肚子也不拉了。我就是想说,能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病历本上留给病人的医生,真的不多见啊。我不是说让所有医生都给病人留手机号,但起码这位医生细致入微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我们也是看了报纸才知道肛肠外科的O医生一直给病人留手机号码,他之前都没提过,同科室的医生都不知道。”杭州市三医院党办工作人员黄虹告诉早报记者。  每周除周二、周五下午以及周日全天外,O健都在医院门诊坐诊。之前在O健处看过病的王小姐向早报记者证实,O健问诊结束后,在她的电子病历上注明复诊时间、注意事项等,医生姓名旁附上手机号码,然后打印出来,又向她强调一遍注意事项,再在手机号码上画个圈,告诉她有问题随时打电话来问。  “会给约2/3的新病人留号码,一般病情较轻,无需复诊的就不留了。”O健说,他全天的门诊接诊量在60人次左右,肛肠外科的结肠炎病人用药时间长,需复诊、检查,“我这次开了化验单,留了手机号,等病人拿到化验结果,只要打个电话问我就行,不用专门跑一趟了。”  联络多了成为朋友  O健从1999年起给病人留号码,一做就是15年。“第一次是因为有个便血的病人,来找我看病后开了药,几天后又来找我了。他说,用药后便血情况减轻了,但前晚又突然有了,担心得一晚上没睡着。我询问情况后发现,再次便血是正常范围内的反复,不用担心。”O健说,当时他就想,如果前晚病人能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就不用担心到睡不着觉了,于是就给那个病人留了号码,之后便成了习惯。  O健2005年从的医院调到杭州市三医院。直到他离职,山西医院的同事也不知道他给病人留电话号码的习惯。“这没什么好说的,现在的朋友、同事也不知道,只是医生的本职工作而已。”O健说,家人也是因为他下班后常接病人电话才知道这事。  “一般每天接到八九个病人电话,不是所有病人都会来问,20%吧,来电时间集中在上班时间。”O健表示,也有病人在早上5点多、晚上12点来过电话,不过是少数。  O健说,有的病人是外地的,如果病情出现反复得专门跑趟杭州,太麻烦了,留个电话就多个医患沟通的渠道,“有些病人觉得很焦虑的情况,经过我一解释,他们就明白了,不用白白紧张,多好。”  在和O健的沟通中,早报记者发现,49岁的他话语朴实,心境平和。问到这事与医患矛盾的关系时,他直言:“没想那么多,就想着怎样对病人好,大家将心比心,医患关系就不会紧张了。”  在O健看来,留手机号码无法完全杜绝医患矛盾,但起码有缓解作用,他诚恳对待病人,病人也不会不讲道理,“最近几年我没有遇到过医疗纠纷,可能与留号码也有关系吧。”  不仅如此,因看病和O健成为朋友的病人都有好几位。“一些病人性格比较热情,最早是来找我看病的,联系多了就熟了。逢年过节会发消息问候,平时也会约着一起出去吃饭、喝茶,轮流买单,就像正常朋友间一样。”O健告诉早报记者。  早报记者从杭州市三医院党办了解到,在上季度的医生满意度测评中,O健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8.48%,位居该院大外科前3名。“4-6月,大外科平均门诊量是1085人次,O健有4416人次。他每天从早上7点半忙到下午5点,几乎没有空闲,病人满意度还那么高,很难得。”黄虹表示。  星期天接到3个病人来电  经过媒体报道后,很多人知道了“留电话的O医生”。医院负责联络媒体的工作人员告诉早报记者:“周末这两天就一直接到电话,多家媒体想采访O医生,但大多数采访被O医生婉拒了,他说小事不值得报道。”  一周七天,O医生有六天都在医院看门诊。属于他的休息时间是周二、五下午和周日全天。周二、五下午,也往往因为老病人专程上门而变成工作时间,所以,他一周里真正能休息的,只有周日一天―这一天,也往往是他接病人电话最少的一天。  14日是星期天,据杭州《都市快报》报道,O医生一共接到了3个病人的来电。  第一个病人打来三次电话。  第一次说,自己在市三做了肠镜,刚才觉得肚子疼、胀,问怎么回事。O医生帮他分析,然后让他最好去医院看看。病人听他的话去了,回来后又第二次来电,说看过了,门诊医生说没啥问题,但感觉还是有点胀,怎么办?O医生说,你少量吃点泻药试试。病人吃了,过了半小时,又第三次来电,说还是感觉不太好。O医生问,你离市三近不近?病人说,近的。O医生说,近的话可以再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肠梗阻(做过肠镜的人最怕梗阻),这次不用挂号,直接去就行。病人这一去就再也没来电话。O医生不放心,又回拨过去,问怎么样。病人说,好了,大便解出来了。  第二个给O医生打电话的,是个在工厂上班的师傅,他在O医生门诊看过,要做个小手术。那个师傅电话里问O医生,手术什么时候可以做?O医生说,你先跟单位请好假,然后再打电话联系我。  第三个病人在电话里病情说了半天,O医生也没想起来。问他哪里看的?结果不是他的门诊病人,也不是市三的病人,因为在别家医院做过手术后,大小便一直不太好,心里急,手里又有O医生电话,就打过来问问,到底什么情况。O医生说,“你的病我自己没有看过,也不好猜,最好呢明天你过来,我先看看再说。”  可以预见,O健医生的电话接下来会更忙碌。一位热心的网友就在网上理解地建议,“医生人很好,医院应该鼓励。建议医院可以让医生每天有一小时专门接病人咨询,留手机号码时也备注最好这个时间段打来,以免影响医生的正常工作生活!”  也许就像O健所说的,留手机号码无法完全杜绝医患矛盾。但就是这样一个小的细节,已经将医生与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悄悄串联了起来。
(责任编辑:HN666)
09/11 15:5209/10 07:2309/05 14:1809/03 11:0108/27 22:0108/27 00:3708/21 05:1008/16 06:5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人流手术记录是给医生的还是给病人的_百度宝宝知道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手术知情同意书的特征及其法律效应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手术知情同意书的特征及其法律效应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版具有法律效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