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空气净化器滤网上加一层所谓的细菌静电过滤棉棉真有用吗?

空气净化器成污染凶手 原因竟然是它
从2013年雾霾大爆发,空气净化器行业开始快速增长,在这三年相信大部分用户都购买了1台甚至更多的空气净化器,但你知道吗?因为使用不当,空气净化器还能成为污染元凶。
滤网不清洁,空气净化器形同虚设
这是在普通用户家庭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目前空气净化器主要有两类:①滤网型、②静电集尘型。滤网型净化器是目前主要的产品,可以占到90%以上的市场占比。在我们的长测过程中,使用半年的空气净化器已经“脏”到没办法接受,而对于一些入门级空气净化器一个冬季基本上就要更换一次滤网。但很多用户“偷懒”,滤网早已没有净化效果。而过度的长时间使用,灰尘穿透滤网,更成为污染的元凶,将大量灰尘吹入到空气当中,成为更严重的二次污染。滤网的更换非常重要。
另一类空气净化器是静电集尘产品,如:远大、贝昂、富士通将军等,相比滤网更换,静电集尘需要定期清洗,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成本。但由于单次净化率低、容尘量不足等原因,会造成内部污染,我们建议在严重雾霾天气下一周清洗一次。清洗方法直接水洗即可。
加湿型净水器水槽清洗
北方空气干燥,很多用户购买了加湿型空气净化器,但由于水槽定时不清洗,就造成了发霉等问题,空气净化器一开机“酸臭味”,这都是由于加湿滤网没有定时清洁造成的。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目前有两种结论:①使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残存的氯(次氯酸)具有杀菌特性,可以抑制细菌,但会存在结垢的问题。②使用纯净水,内部配有除菌模块,用户应及时倒掉长时间的存水,进行清洁。从目前使用的情况来看。智享乐居推荐第二种使用方法,经常清洁。
廉价空气净化器的“酸臭味”
很多朋友问,我家里净化器没有采用加湿净化器,为什么还会有一股酸臭味?这通常发生在廉价空气净化器产品中。空气中的臭氧与没有经过防酸处理的活性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一股酸臭味。小米第一代空气净化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详情可以百度)。如果不幸你遇到这样的问题,建议你直接丢掉内部的活性炭滤芯。
近期雾霾席卷北京城,智享乐居将呈现更多关于空气净化类内容,如果你有想法或者有关注的产品请留言给我们,我们将替你测试,告诉你产品“好不好”,“值不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主题:小米空气净化器是骗人的坑爹货,请大家转发。揭露无良奸商
泡网分: 7.456
帖子: 1159
注册: 2010年01月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0649&&回帖:186 &&
泡网分: 8.712
注册: 2009年06月
robotics2003 发表于
本以为是讨论净化空气的帖子,进来掺乎掺乎,要是早知道您这文风口风,真不该花时间码字回复,得了,不打扰了,您继续所以他一连回了我5次我一次都没理他。
泡网分: 7.456
帖子: 1159
注册: 2010年01月
robotics2003 发表于
本以为是讨论净化空气的帖子,进来掺乎掺乎,要是早知道您这文风口风,真不该花时间码字回复,得了,不打扰了,您继续话糙理不糙
不喜欢勿怪
您买这么多净化器还得开窗通风
问题又回到起点
治标不治本
自己喜欢就好
泡网分: 13.738
注册: 2004年04月
诠释影像文化 发表于
有钱的人不是人人都有,适合老百姓用的就是好东西。松下两三万的新风大家又不是买不起。但是那个效率也很差的。要效率又要好看。前提您得有钱啊。没钱就得委屈点。嫌弃不好看自己又没钱吹什么,买个千把块的净化器意淫自慰呢?那玩意屁用不起,开最高档?他妈的比FFU还吵。
吹逼谁他妈都会。进口的德国,瑞士几十万上百万的新风也有,谁他妈买得起呢。本以为是讨论净化空气的帖子,进来掺乎掺乎,要是早知道您这文风口风,真不该花时间码字回复,得了,不打扰了,您继续
泡网分: 7.456
帖子: 1159
注册: 2010年01月
amazergling 发表于
新风?FFU?丑的一笔的东西放在家里?
再说了,你动不动就把工业品往家里搬,你家里买车也选集卡吧,载人载货两不误。
谁家为了个雾霾还去特意搞装修?你正好要装修的话,上新风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日后管道清理怎么解决?不是每家人都愿意花这个时间精力去搞新风系统的。有钱的人不是人人都有,适合老百姓用的就是好东西。松下两三万的新风大家又不是买不起。但是那个效率也很差的。要效率又要好看。前提您得有钱啊。没钱就得委屈点。嫌弃不好看自己又没钱吹什么,买个千把块的净化器意淫自慰呢?那玩意屁用不起,开最高档?他妈的比FFU还吵。
吹逼谁他妈都会。进口的德国,瑞士几十万上百万的新风也有,谁他妈买得起呢。
泡网分: 7.456
帖子: 1159
注册: 2010年01月
amazergling 发表于
新风?FFU?丑的一笔的东西放在家里?
再说了,你动不动就把工业品往家里搬,你家里买车也选集卡吧,载人载货两不误。
谁家为了个雾霾还去特意搞装修?你正好要装修的话,上新风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日后管道清理怎么解决?不是每家人都愿意花这个时间精力去搞新风系统的。用FFU做空气净化,是国内最早爱卡论坛一个叫完美理想的四川兄弟推广开来的。FFU也是因为此人而火。实际FFU也是现在唯一效率最牛逼的东西之一,虽然很多缺点。我之前买了改装新风用了一年现在退役,换了自己DIY的新风。噪音要下降不少。
家里一个月不擦桌子。没灰尘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玩意怎么用取决于人。
我认识身边做貂皮生意的,资产上亿。家里保时捷卡宴三辆。宝马5系两辆的皮草大户。家里也买三四台FFU。改装的新风。人家在河北农村。房子大。噪音的困扰就解决了。电费人家不差钱。家里PM2.5指数不超过20.牛逼吧。外面可是爆表
普通家用确实很不好。
身边一个哥们现在从事这个行业,我是最早在身边推介用FFU做净化。空气净化器那屁大的滤网没啥蛋用。他做这个东西上门安装。
很多家接受了,很多人家不接受。最后还吵着退款。那就吃灰吧。看你的肺能抗几年
泡网分: 7.456
帖子: 1159
注册: 2010年01月
amazergling 发表于
新风?FFU?丑的一笔的东西放在家里?
再说了,你动不动就把工业品往家里搬,你家里买车也选集卡吧,载人载货两不误。
谁家为了个雾霾还去特意搞装修?你正好要装修的话,上新风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日后管道清理怎么解决?不是每家人都愿意花这个时间精力去搞新风系统的。命都保不住还讲好看?
还算钱账??
泡网分: 7.456
帖子: 1159
注册: 2010年01月
amazergling 发表于
新风?FFU?丑的一笔的东西放在家里?
再说了,你动不动就把工业品往家里搬,你家里买车也选集卡吧,载人载货两不误。
谁家为了个雾霾还去特意搞装修?你正好要装修的话,上新风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日后管道清理怎么解决?不是每家人都愿意花这个时间精力去搞新风系统的。那就吃灰吧
你的肺扛得住就行
泡网分: 8.712
注册: 2009年06月
诠释影像文化 发表于
你的蛋不是一般的疼
搞一个新风一切都解决了
还买五个?新风?FFU?丑的一笔的东西放在家里?
再说了,你动不动就把工业品往家里搬,你家里买车也选集卡吧,载人载货两不误。
谁家为了个雾霾还去特意搞装修?你正好要装修的话,上新风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日后管道清理怎么解决?不是每家人都愿意花这个时间精力去搞新风系统的。 本帖最后由 amazergling 于
13:20 编辑
泡网分: 7.456
帖子: 1159
注册: 2010年01月
robotics2003 发表于
本次帝都大霾前,购入2小米,一个2代,一个pro,与家里的夏普兄弟们做了个比较。
1、现在的小米净化器,无论是2代还是什么激光测试的pro,空气质量读数都和外置的测量基本一致,不存在什么虚假读数。
2、净化效果小米pro比夏普兄弟(380)要快。
3、自己在所有净化器加装静电滤纸作为初滤,在爆表的那几天,出风口PM2.5,pm10和pm1.0度数基本在5以下,大霾过后,初滤已经变为黑色
4、pro的睡眠档噪音略大,卧室还是要放夏普(还带加湿)
5、小米机器和滤芯都很便宜,而且有效,被黑很正常。。。。。。
6、家里一共5个净化器,哎,我也是醉了,别醒。。。。。。你的蛋不是一般的疼
搞一个新风一切都解决了
还买五个?
泡网分: 13.738
注册: 2004年04月
本次帝都大霾前,购入2小米,一个2代,一个pro,与家里的夏普兄弟们做了个比较。
1、现在的小米净化器,无论是2代还是什么激光测试的pro,空气质量读数都和外置的测量基本一致,不存在什么虚假读数。
2、净化效果小米pro比夏普兄弟(380)要快。
3、自己在所有净化器加装静电滤纸作为初滤,在爆表的那几天,出风口PM2.5,pm10和pm1.0度数基本在5以下,大霾过后,初滤已经变为黑色
4、pro的睡眠档噪音略大,卧室还是要放夏普(还带加湿)
5、小米机器和滤芯都很便宜,而且有效,被黑很正常。。。。。。
6、家里一共5个净化器,哎,我也是醉了,别醒。。。。。。
泡网分: 44.66
精华: 2帖子: 11630
注册: 2001年01月
pennyboy 发表于
兄弟好,小米的品控我感觉一般,去年买了几个充电宝,居然只有一个能充电,MD,哈哈。我买的罗马仕,质量也是一般,去年买了2个,用了半年不到,坏了一对儿。售后还扯皮,唧唧歪歪的,最后只给换了一个,另外一个不换不修,扔了。
泡网分: 34.39
帖子: 6923
注册: 2006年01月
pennyboy 发表于
对,官网!太棒了,微博好好@他们一下,会让你满意的
泡网分: 18.004
帖子: 4194
注册: 2008年01月
Angel17th 发表于
官网买的?小米充电宝假货满飞天对,官网!
泡网分: 34.39
帖子: 6923
注册: 2006年01月
pennyboy 发表于
兄弟好,小米的品控我感觉一般,去年买了几个充电宝,居然只有一个能充电,MD,哈哈。官网买的?小米充电宝假货满飞天
泡网分: 18.004
帖子: 4194
注册: 2008年01月
nikkorjun 发表于
小米的产品,我用过手机和电宝,还行吧,空气净化器没怎么研究,净水器是我专长,小米的机器价格是不贵,但后期耗材价格偏高,虽然不是很离谱。为了降低废水排放,牺牲了RO膜的寿命和去除率,所以净化效果一般,运行噪音偏大(当然,这是无桶机的特点,没办法),安装虽然简单,但实际并不方便,屌丝买家哪有那么敞亮的厨房平台放置 ?兄弟好,小米的品控我感觉一般,去年买了几个充电宝,居然只有一个能充电,MD,哈哈。
泡网分: 1.889
帖子: 1596
注册: 2016年09月
推荐苹果空气净化器
泡网分: 0.596
帖子: 3700
注册: 2012年05月
james3721 发表于
806的这个ffu要关注的一个是噪音,一个是滤网味道。这味道是啥味道?
泡网分: 33.706
帖子: 2593
注册: 2002年11月
agnostiker 发表于
LZ是个米黑。测试是故意在黑小米一分钱一分货,何况都超值了。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76
帖子: 3938
注册: 2008年06月
LZ是个米黑。测试是故意在黑小米
laurel_lei 发表于
正在用小米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测量准不准另说,对环境还是有反应的,运行中只要拿嘴对着传感器吹一口气,数值就会直接飙上去。
这个地方倒不必太纠结,净化效果,主要还是和滤网和风机关系最大。
泡网分: 35.553
精华: 1帖子: 5944
注册: 2002年08月
正在用小米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测量准不准另说,对环境还是有反应的,运行中只要拿嘴对着传感器吹一口气,数值就会直接飙上去。
这个地方倒不必太纠结,净化效果,主要还是和滤网和风机关系最大。
泡网分: 41.615
帖子: 10135
注册: 2003年02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电话当然可以,只要在内地下午4点以后。
不过这个小问题,不涉及生意的话,其实还是很好讨论的。我给一个方案。免得一个小事整的象好基友一样。
按照200m2的使用面积来计算,层高3m
按照住宅换气次数1-1.5次/h(1次其实仍旧是最低标准), GB/T 18883
那么需要的风量在900m3/h.
阻力降依据不同的hepa材质,主要还是结构设计,能在100到200pa之间浮动。这个压力已经在普通的轴流风机的极限了。
而离心风机由于超级高的噪音,肯定不适合民用。
一个好方法是用斜流风机 (mixed flow fan),全压很多能轻松做到300以上。
那么即便是有人喜欢在新风系统加hepa,阻力也问题不大。
当然,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新风系统只上中效过滤,因为更换耗材不是特别方便。这样整个风道阻力和过滤模组的全阻力大概能做到150pa以内。选一个好一点的轴流风机,乃至斜流风机都不成问题。
所以说,选1000m3/h流量的混流风机,阻力降要求150pa,那么其实filter随便设计。不需要什么动力学计算和风道计算。
想用hepa就用hepa,不想用想省点麻烦的就普通的中效过滤器。
而制造正压,其实30pa已经完全可以了,普遍来说5-10pa足以,也就是说,阻力降需要180pa。正压的制造用一个出风口的浮板就行(也 ...学习了,回去得认真整一套净化系统,少吸雾霾,多活几年
泡网分: 21.623
注册: 2003年05月
我有个小米空气净化器,家在上海,用下来还行。
其实这些净化器,实际上就是一个滤网加上一个风机。效果靠的是滤网,机器之间的区别无非是流量和噪音。而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小米的做法其实比较聪明,利用远程开机和自动开关机的功能,让你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听到高速运转时的声音 -- 下班的路上,看看家里的状况,如果PM2.5比较严重,就开高速。等到家的时候,污染已经减轻,运转速度下来了,声音也就不吵人了。如果一直设置为自动开机的话,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几乎不会有高速的时候。
上面说的小米的两个功能,一个是在APP上看房间里面PM2.5的状况,另外一个是根据房间的情况自动控制净化器的工况。这两个功能都需要有一个PM2.5的检测器。这个检测器显然是内置的,而且准确度不会太高。否则小米索性买PM2.5检测器就好了。有人说如果小米的显示是8,那么检测限必须小于8。这个当然是对的。不过小米这个内置的检测器的精度应该没有那么高,要是认真讲,显示的数值是有问题的。反过来讲,这个内置的检测器,为了实现前面说的功能,真的需要很灵敏的检测器吗?
至于那个链接里面的测试,反而证明小米还是不错的 -- 小米确实对室内空气进行了净化,而且稳定以后,居然显示的数值和专用检测设备的测量值很接近。在净化过程中,小米和专用测量设备的偏差,我手头没有设备,无法再现。仅仅从文章里面看,有几个问题:
1.滤芯包装未拆,空气无法流过滤芯,小米净化器在这种情况下有流量吗?测试结果到底代表了哪个部位的空气质量? -- 没有读过王海的文章,只是一个猜测。
2.不装滤芯,这个时候,空气流过净化器阻力很小,流速应该很高,显然不是正常工况。在这种空气流速下,内置的检测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小米在这里应该加一个流量检测装置,太大或者太小自动报警。
3.那个链接里面,专业测量设备要进行60s的采样。而在净化的过程中,室内PM2.5的含量一直在变化。那么如此之长的采样时间,测量出来的数据到底有多少意义?
这类测试,其实应该在专用的测试舱里,在接近稳态的情况下进行。链接里面最后达到稳定的时候,和这个情况类似,小米的测试数值还是过的去的。
泡网分: 44.66
精华: 2帖子: 11630
注册: 2001年01月
小米的产品,我用过手机和电宝,还行吧,空气净化器没怎么研究,净水器是我专长,小米的机器价格是不贵,但后期耗材价格偏高,虽然不是很离谱。为了降低废水排放,牺牲了RO膜的寿命和去除率,所以净化效果一般,运行噪音偏大(当然,这是无桶机的特点,没办法),安装虽然简单,但实际并不方便,屌丝买家哪有那么敞亮的厨房平台放置 ?
泡网分: 44.66
精华: 2帖子: 11630
注册: 2001年01月
kookoo 发表于
具体来说,是什么味道?酸?我家里的熊津空气净化器,出风口也是有一股味道,说不清楚是什么味道,不过还好,不是很难闻那种。
泡网分: 1.368
帖子: 1639
注册: 2012年04月
kookoo 发表于
具体来说,是什么味道?酸?你可以直接跟厂家沟通,看他们怎么说。
泡网分: 32.411
帖子: 1106
注册: 2001年11月
james3721 发表于
806的这个ffu要关注的一个是噪音,一个是滤网味道。具体来说,是什么味道?酸?
泡网分: 76.813
精华: 5帖子: 12038
注册: 2001年11月
乌鸦 发表于
806的HEPA过滤材质级别似乎高级一些
玻璃纤维的可达到H14
泡网分: 20.49
帖子: 1818
注册: 2006年01月
james3721 发表于
806的这个ffu要关注的一个是噪音,一个是滤网味道。有人买过吗?噪音到底如何?在室内开低速档是否可以忍受
泡网分: 1.368
帖子: 1639
注册: 2012年04月
乌鸦 发表于
孩子同学家在用深圳806厂的FFU,说效果不错,我晚上去看看。
感觉用过的夏普、三星、小米作用似乎不大了。刚开始的时候,夏普似乎还不错。806的这个ffu要关注的一个是噪音,一个是滤网味道。
泡网分: 13.036
帖子: 3497
注册: 2008年10月
洋哥 发表于
擦,就是看了无忌说小米还可以,双11才弄了个,还没用呢…你不了解WJ,小米送新风?这还没开始烧呐!
&版权所有:&&&&空气净化器的误区
我的图书馆
空气净化器的误区
因为最近几年雾霾的大面积爆发,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一下子火了起来。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对它的了解非常少,缺乏基础知识,很容易上当受骗。
自制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完全可以自己做,只需购买一台普通的电风扇和一张HEPA滤网,总的费用不到200块钱,就可以消除90%以上的室内PM2.5污染。”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关于空气净化器的研讨会上,来自“聪明空气”(Smartair)公司的企宣安娜说出了上面那番话。她当场为台下听众演示了这台“土炮”净化器的制作方法,其实就是在电风扇前面绑一块方形的滤网,希望室内的空气在经过滤网的时候其中的脏东西会被过滤掉。
据说这家公司的产品在淘宝网上卖得挺火,顾客当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是图便宜,但肯定也有不少人真的相信它管用。如果你曾经拆开过一台价值5000元以上的名牌空气净化器,你会发现里面的结构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也就是一个滤网加一个电风扇而已。
那么,难道是滤网有差别吗?答案是未必。绝大部分空气净化器所用的滤网都不是普通滤网,而是一种名为“高效空气过滤”(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以下简称HEPA)的滤网,“聪明空气”公司用的也是这种。HEPA不是随便叫的,它必须能把直径在0.3微米以上的颗粒物过滤掉99.97%,而且要经过美国能源部的认证才行。有些公司故意偷换概念,声称自己生产的是“HEPA类滤网”或者“仿HEPA滤网”,都是有问题的。
HEPA技术最早是美国科学家为“曼哈顿计划”而研制出来的,目的是过滤掉实验室空气中的放射性颗粒物。HEPA滤网的物理缝隙其实要比0.3微米大很多,否则的话风阻就太大了,通风量会受到影响。这种滤网之所以还能阻挡住0.3微米级的颗粒物,是因为一些特殊的物理结构和材料的化学性质所致,因此HEPA滤网通常是不能洗洗再用的,必须换新的,这就增加了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成本。有的人一冲动花了很多钱买了台空气净化器,却又嫌维护成本太高,不按照要求换滤网,其结果就是要么偶尔才开一下但毫无效果,纯粹浪费电,要么相当于买回来一件家具,除了占地方之外没别的用处。
有一类空气净化器理论上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这类机器用的是静电吸附技术,也就是通过附加电场让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带上电,再用相反电性的材料将其吸附在上面。这种净化器没有滤网,吸尘板可以清洗之后重复使用很多次,于是这类空气净化器只需要一次投资就行了,之后只需交少量的电费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但是,这类空气净化器有个难以克服的缺点,那就是会产生臭氧。臭氧在高空大气层(平流层)里是个好东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但在底层大气里就是坏东西了,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曾经有家专门生产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的美国公司(Sharper Image)因为臭氧超标,被消费者组织告上法庭,败诉后销量急剧下降,很快宣告破产。
虽然还存在其他一些特殊的技术,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空气净化器都是围绕着上述这两种技术而制造出来的,万变不离其宗。但正如前文所述,两种技术各有明显的缺点,不少消费者拿不准主意,便决定先买台便宜的尝试一下,于是像“聪明空气”这类廉价机器就有了市场。尤其在淘宝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出很多品牌。那么,这种机器真的有用吗?安娜为听众们展示了试验数据。根据放置在同一间屋内的一台民用PM2.5检测仪记录的数据,开机两个多小时后PM2.5就降低了90%多,而且整个晚上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这个试验存在两个致命伤,得出的结论不可信。”研讨会请来的专家、“SciX科学”的首席执行官张旭说,“第一,PM2.5指的是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可试验测的是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第二,试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不知道是不是门窗的自然换气导致了净化。当室外空气污染减弱时,即使不用空气净化器也能得到一个下降的曲线。”
张旭还指出,一台准专业级的PM2.5检测仪动辄好几万甚至上百万元,普通空气净化器上安装的微尘探头只能估算个大概。更糟糕的是,体积越小的颗粒物就越是难以准确测量,所以现有的机载探头难以承担监控空气污染的责任。
“任何一种空气净化器都能吸点灰尘,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用处,但效果到底有多好?这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检测。”研讨会请来的另一位专家、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说,“这台自制空气净化器的检测方法不科学,相当于在一个空间狭小而且相对密闭的盒子里反复净化空气,时间长了PM2.5自然能降下来。市面上很多空气净化器都喜欢标榜自己对PM2.5的去除率高达96%、98%,甚至99%,但这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不提供房屋大小和使用时间的话,这个数据一点用处也没有。真实世界里的情况远比一个密闭空间要复杂,我们居住的房子不但要和外界进行空气交换,人类活动本身也会产生污染,空气净化器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
听到这里,在场的听众们纷纷表示市场上空气净化器的牌子越来越多,宣传语也越来越夸张,消费者对这个新兴行业缺乏了解,完全出于劣势,只有挨宰的份儿。
那么,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呢?据宋广生透露,有关部门正在对旧的行业标准进行修订,很快将会出台一个新的行业标准,但这个新标准将只会是推荐性质的,不是真正的国标。
既然如此,有没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合理的选择呢?国内号称自己是公正第三方的机构有很多,大家都公布了自己的排行榜,试图引导消费者。但两位嘉宾均表示这类排行榜都不太靠谱,因为背后都有企业的影响,很难做到完全公正。
国外倒是有一些这样的第三方机构,比如美国的《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因为它是靠读者订阅生存的,所以公信力最强。该杂志出版了一份详细的空气净化器评价报告,为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进行了打分,但最后只推荐了四款产品,排名第一的是霍尼韦尔(Honeywell),第二名是惠而浦(Whirlpool),两家都是美国品牌,因为价格低廉而加了分。排名第三和第四的都是布鲁雅尔(Blueair),是瑞典的品牌。
问题在于,美国的标准真的适合中国吗?
效率才是王道
日,一年一度的柏林消费电子展(IFA)拉开帷幕。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展览会之一,IFA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厂商前来参展。本刊记者在会场转了两天,却只发现了不到10个空气净化器展台,其中除了三星、飞利浦和美的等“什么都做”的消费类家电品牌之外,专业的空气净化器厂商只发现了两家,一家是前文提到的布鲁雅尔,另一家是专门生产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的莱特艾尔(Lightair)。有趣的是,它们都是来自瑞典的厂家,而瑞典的空气质量几乎是欧洲最好的,斯德哥尔摩被公认为是空气质量最佳的欧洲首都。
既然如此,为什么瑞典人会如此起劲地去做空气净化器呢?
“我当初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瑞典的室内空气太脏了,我想让室内空气变得和室外一样好。”布鲁雅尔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彭睿(Bengt Rittri)对本刊记者说,“所以我在1996年创建了布鲁雅尔,一开始只在瑞典卖,但瑞典市场太小了,于是我决定去开拓美国市场,并在那里取得了成功。”
据彭睿介绍,瑞典冬天很冷,家里不能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空气会变得很差,所以需要空气净化器。美国虽然大部分地区没这么冷,但美国毕竟人口众多,对花粉或者动物毛发过敏的人相当多,这些人也需要空气净化器,这个市场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了。事实上,中国大陆的空气净化器市场最初也是由在中国工作的“老外”带起来的,“聪明空气”公司的老板就是一个外国人。最近几年中国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加剧,美国大使馆又把PM2.5这个概念普及给了大众,这种细微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很大,却又不容易清除,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这才终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牌子,其中又以瑞士的“爱客”(IQair)和瑞典的布鲁雅尔等专做空气净化器的欧洲品牌口碑最好,价格也最贵。美国驻华大使馆曾经在2013年一下子订购了数千台布鲁雅尔空气净化器,所有驻华员工每人发了一台。这件事把布鲁雅尔这个牌子炒火了,去年PM2.5爆表的那几天该公司迅速卖断了货,甚至出现了消费者堵着公司门口要求购买的现象。
但是,也有不少消费者心里有疑惑:欧洲的空气质量比中国好很多,洋品牌到底能不能适应中国的环境?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很多舶来品牌是为那些有着严格的洁净空气法的国家设计的,这些国家室外空气相对干净,门窗本身就是一台空气净化器。”张旭对本刊记者说,“国内正相反,室外空气经常处于重度污染的状态,此时门窗反而成了污染通道,所以国内市场对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能力提出了和国外不一样的要求。”
那么,如果把窗户关严一点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必须通过窗户和门缝扩散出去,否则二氧化碳浓度就会超标,同样是不行的。
“很多人一味追求更好的建筑门窗密封性,导致国内大部分门窗达不到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换气标准,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张旭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当学生的时候肯定记得,冬天上课特容易犯困,主要原因就是教室里人数多,二氧化碳超标导致嗜睡。空气净化器是解决不了二氧化碳问题的,只能靠门窗通风。欧美国家的中小学都有严格的标准,如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立即强制下课,开窗通风。”
可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门窗一打开,外面的脏空气就进来了,这就相当于有个污染源在不断地向室内散布污染物。不少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住在高的楼层,认为这样可以躲过来自地面的空气污染,但张旭认为这个看法不但不正确,而且有可能会更糟。
“首先,在近地面几公里范围内PM2.5的浓度差别不大。其次,楼房的通风设计是很有讲究的。建筑要求空气从窗户进来,从门缝出去,再顺着楼道和通风道排到顶楼,扩散到大气中。但很多楼宇高层住户的空气是从楼道里倒灌进门缝,然后从窗户排出去的,这就等于吃进了别人家排出来的脏空气,其中不但包含了厨房油烟和灰尘,还有病菌。”张旭对本刊记者解释说,“建筑学里把这个空气流向发生倒转的楼层称为‘中和面’,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中和面在顶楼之上,这样大家都没问题。但假如中和面只能到达第N层,那么N层以上的住户都会呼吸这种倒灌进来的脏空气。为了抬升中和面,不少楼房都会单独加装一个通风管道,或者在楼梯间的顶层安装抽风机,加强烟囱效应。”
张旭的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在他看来,中和面的概念同样适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研发。一台净化器的净化速度必须远大于污染物的生成速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这台机器确实能净化空气。换句话说,空气净化器是在和污染赛跑,速度才是最关键的指标。
决定净化速度的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是通风量,但光有很高的通风量还不够,还要看过滤效率。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以下简称AHAM)用“洁净空气输出率”(Clean-Air Delivery Rate,以下简称CADR,单位是立方英尺/分钟)来衡量一台空气净化器清除污染物的效率,CADR值越高,说明这台机器在单位时间里所清除的污染物就越多,在和污染的赛跑中就更容易取胜。
和HEPA一样,CADR不能由企业随便标注,必须由AHAM指定的实验室进行严格的测试才行。为了更大程度地接近真实情况,测试所用的污染物被分成烟雾、灰尘和花粉三种,每种都会有一个数值。美国《消费者报告》认为CADR值在350以上的机器可以被认为是优秀的,而CADR值在100以下的机器则被认为是不及格的。
根据AHAM的建议,一台好的空气净化器必须能够在一个小时内把一间屋子的空气至少换5次,大部分空气净化器上都会标注的所谓“标定面积”就是根据这个要求算出来的。因为CADR值的单位是英制的,首先要将其换算成公制单位。比如一台空气净化器的CADR值是375,说明它每分钟能过滤375立方英尺的空气。这个数字乘以0.0283,再乘以60后得知这台机器每小时能有效过滤637立方米的空气。这个数字除以5,再除以一般房屋的标准高度2.36米,结果是54,说明这台机器适用于54平方米的房间。
不过,这个数值是根据国外的空气质量计算出来的,中国则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污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如果再考虑到CADR值是机器开到最高挡时测出来的,平时大概很少一直这么用,所以这台机器在高污染地区很可能只适合40平方米以下的房间。
AHAM最早提出CADR概念的时候规定的上限为450,但由于某些国家和地区空气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些市场对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些厂家已经制造出了CADR值远高于450的产品。
“CADR值是空气净化器独有的一个参数,也是整个行业公认的最能代表一台机器净化能力的指标。”宋广生对本刊记者说,“这次国家修订空气净化器标准时特别强调一定要以这个值作为标准,以后市面上的净化器都要用CADR值来进行比较。”
那么,CADR值是否可以看作消费者挑选空气净化器唯一的指标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空气净化器毕竟是一台家用电器,除了性能之外还需要满足很多其他条件。不幸的是,对于空气净化器来说,这些条件经常是相互矛盾的,有些矛盾甚至是无解的,最终演变成为悖论。
空气净化器的悖论
消费者在挑选一台家用电器的时候,除了要看它是否能很好地完成指定的任务外,还会看它是否美观、耐用、省电、安静、便宜……对于空气净化器来说,有些条件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莱特艾尔为代表的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这种机器体积小巧美观,不用换滤网,非常省电,也几乎没有噪音,但净化效率太低了,不太适合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使用。
对于使用HEPA滤网的机器来说,如果只想提高CADR值,只要把风机做大就行了。问题在于,风速太大不但会降低单次过滤效率,而且会带来噪音污染。事实上,噪音是很多家庭不愿意使用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原因。
布鲁雅尔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把静电过滤技术和HEPA滤网技术结合起来,先让空气通过一个离子室,其中的颗粒物在电场的作用下带上负电,然后再让空气通过一层带正电的HEPA,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得带电颗粒物更容易被HEPA吸附,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单次过滤效率的情况下把HEPA的物理孔径做得更大,保证在风机低转速的情况下仍然有很高的通风量。布鲁雅尔将这一技术申请了专利,称之为“超静音”(HEPASilent)技术,因为使用了该技术后就可以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过滤空气了。
“一般美国人家里的房屋面积都很大,要想打开美国市场,就必须把CADR值做得很大才行。”彭睿对本刊记者说,“我们的超静音技术解决了净化效率和噪音之间固有的矛盾,所以很受美国市场的欢迎。我认为这项技术在中国同样适用,因为CADR值才是衡量空气净化器效率的硬指标,而我们在这一点上是世界领先的。”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技术虽然不错,但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因为国外空气相对干净,而中国的空气太脏了,颗粒物含量特别高。如果让颗粒物都带上电的话,一部分没有被HEPA吸附而逃逸出来的带电颗粒物就会在家具或者墙的表面涂一层黑色电子漆,难以擦掉。
那么,没有这项专利的厂家都是如何提高CADR值的呢?答案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采用高功率、低噪音的风机,比如爱客就是如此,但这样的风机肯定不便宜,这么做无疑会增加成本。另一种办法就是把HEPA做得很薄,CADR测试的时候可以跑高分。但这么做会降低容尘量,同样意味着增加了使用成本(必须更勤地换滤网,否则CADR值会降得非常快)。
“中国消费者还有一个独特的需求,那就是除甲醛。”张旭对本刊记者说,“普通人家的甲醛有四大来源,分别是用胶合板制作的家具、泡沫塑料、香烟(包括熏香)和免熨烫衣服。国外对工业产品的甲醛排放有很严格的要求,甲醛不是大问题,不需要专门处理。中国在这方面管理不严,比如中国的家具厂为了赶进度,往往会在密度板中加入超量的甲醛作为黏合剂,导致大量家具甲醛超标。”
甲醛是气态污染物,HEPA是吸不住的,必须用活性炭。通常情况下活性炭具备极强的吸附力,可以将空气中的甲醛吸附住,但甲醛的分子量太小了,吸附力几乎和水蒸气一样大。换句话说,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把甲醛从活性炭中置换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带活性炭的空气净化器都是不带加湿功能的原因。
水蒸气分子无处不在,所以仅靠活性炭来除甲醛是不行的,必须同时用某种催化剂(比如光触媒或者高锰酸钾)立即将活性炭捕捉到的甲醛分解掉,这个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比HEPA难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能除甲醛的空气净化器所需要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一般企业不太容易掌握的原因。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大都宣称自己能除甲醛,但其实真正靠谱的很少,要想减少甲醛危害,最可靠的方法是开窗通风。
“空气净化器属于新兴行业,老百姓对其中的猫腻还不够了解,再加上空气质量的好坏不那么容易判断,所以这个行业的陷阱太多了,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空气净化器企业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还有不少消费者盲目认为低价的产品质量一定很差,所以我给自己的空气净化器定了个很高的价格,否则就卖不动。”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全世界大部分空气净化器都是在深圳加工生产的,一些不法厂商偷换HEPA过滤器的滤芯,被抓住过好几次。活性炭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有很多厂家生产的活性炭完全就是摆设,一点用处没有。
“中国是全世界的代工厂,中国工人最擅长用有限的成本生产出质量过得去的产品。”这位负责人最后说道,“问题在于中国的工程师往往对产品的整体特性不够了解,不知道每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什么,经常会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出差错。再加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不愿把钱投在研发上,所以目前国内的空气净化器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不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许不全在工厂,消费者也有责任。中国近几年的雾霾大爆发催生了空气净化器的恐惧型消费,很多消费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一台再说,工厂满负荷开工都满足不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花心思搞研发呢?
“我认识一个消费者,家里那台空气净化器的叶轮不转了,但他居然没有察觉,就这样使用了半年,还认为效果挺好的。”张旭对本刊记者说,“中国民众缺乏科学素养,又没有渠道和精力去独立地提高空气质量,只能把健康的决定权交给品牌。他们一方面希望被品牌引导,另一方面又怕被品牌误导。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之所以如此混乱,老百姓之所以如此迷茫,原因即在于此,这是中国特有的国情造成的必然结果。”
那么,归根结底,空气净化器到底有没有用呢?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中国的室外空气质量差,所以无论你把自己家里的小环境弄得多么干净,总是免不了要出门去呼吸脏空气。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家里的空气弄得如此干净,真的就对健康有好处吗?目前科学研究尚未找到明确的答案。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空气净化器肯定多多少少加剧了中国空气污染的程度。首先,空气净化器的制造和使用都要耗电,中国的电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火电,这是空气污染最大的来源;其次,火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气候变化,今年6月份出版的《自然》杂志的气候变化专刊刊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撰写的一篇论文,得出结论说气候变化会减少大气的流通,而如果空气不流通的话,任何城市都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瑞典语里有个很特别的词Lagom,意思相当复杂,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有人将其翻译成“中庸”或者“低调”,都不完全准确。
“这个词有‘恰到好处’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只要达到合适的状态就行了。”彭睿对本刊记者说,“当然我在做产品的时候希望它的性能是最优秀的,但我不会到处宣扬这一点,而是希望别人说出来,靠口碑营销。”
另一位瑞典同事补充说,“Lagom”这个词最能代表瑞典人的精神,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走极端,这并不等于平庸,而是追求一种恰如其分的状态。
正是依靠这种Lagom精神,瑞典人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环境却又保护得相当完美,只要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自制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完全可以自己做,只需购买一台普通的电风扇和一张HEPA滤网,总的费用不到200块钱,就可以消除90%以上的室内PM2.5污染。”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关于空气净化器的研讨会上,来自“聪明空气”(Smartair)公司的企宣安娜说出了上面那番话。她当场为台下听众演示了这台“土炮”净化器的制作方法,其实就是在电风扇前面绑一块方形的滤网,希望室内的空气在经过滤网的时候其中的脏东西会被过滤掉。
据说这家公司的产品在淘宝网上卖得挺火,顾客当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是图便宜,但肯定也有不少人真的相信它管用。如果你曾经拆开过一台价值5000元以上的名牌空气净化器,你会发现里面的结构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也就是一个滤网加一个电风扇而已。
日,英国艺术家马特·霍普骑着自己发明的“空气过滤单车”穿行在雾霾笼罩的北京街头
那么,难道是滤网有差别吗?答案是未必。绝大部分空气净化器所用的滤网都不是普通滤网,而是一种名为“高效空气过滤”(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以下简称HEPA)的滤网,“聪明空气”公司用的也是这种。HEPA不是随便叫的,它必须能把直径在0.3微米以上的颗粒物过滤掉99.97%,而且要经过美国能源部的认证才行。有些公司故意偷换概念,声称自己生产的是“HEPA类滤网”或者“仿HEPA滤网”,都是有问题的。
HEPA技术最早是美国科学家为“曼哈顿计划”而研制出来的,目的是过滤掉实验室空气中的放射性颗粒物。HEPA滤网的物理缝隙其实要比0.3微米大很多,否则的话风阻就太大了,通风量会受到影响。这种滤网之所以还能阻挡住0.3微米级的颗粒物,是因为一些特殊的物理结构和材料的化学性质所致,因此HEPA滤网通常是不能洗洗再用的,必须换新的,这就增加了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成本。有的人一冲动花了很多钱买了台空气净化器,却又嫌维护成本太高,不按照要求换滤网,其结果就是要么偶尔才开一下但毫无效果,纯粹浪费电,要么相当于买回来一件家具,除了占地方之外没别的用处。
有一类空气净化器理论上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这类机器用的是静电吸附技术,也就是通过附加电场让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带上电,再用相反电性的材料将其吸附在上面。这种净化器没有滤网,吸尘板可以清洗之后重复使用很多次,于是这类空气净化器只需要一次投资就行了,之后只需交少量的电费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但是,这类空气净化器有个难以克服的缺点,那就是会产生臭氧。臭氧在高空大气层(平流层)里是个好东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但在底层大气里就是坏东西了,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曾经有家专门生产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的美国公司(Sharper Image)因为臭氧超标,被消费者组织告上法庭,败诉后销量急剧下降,很快宣告破产。
虽然还存在其他一些特殊的技术,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空气净化器都是围绕着上述这两种技术而制造出来的,万变不离其宗。但正如前文所述,两种技术各有明显的缺点,不少消费者拿不准主意,便决定先买台便宜的尝试一下,于是像“聪明空气”这类廉价机器就有了市场。尤其在淘宝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出很多品牌。那么,这种机器真的有用吗?安娜为听众们展示了试验数据。根据放置在同一间屋内的一台民用PM2.5检测仪记录的数据,开机两个多小时后PM2.5就降低了90%多,而且整个晚上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这个试验存在两个致命伤,得出的结论不可信。”研讨会请来的专家、“SciX科学”的首席执行官张旭说,“第一,PM2.5指的是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可试验测的是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第二,试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不知道是不是门窗的自然换气导致了净化。当室外空气污染减弱时,即使不用空气净化器也能得到一个下降的曲线。”
张旭还指出,一台准专业级的PM2.5检测仪动辄好几万甚至上百万元,普通空气净化器上安装的微尘探头只能估算个大概。更糟糕的是,体积越小的颗粒物就越是难以准确测量,所以现有的机载探头难以承担监控空气污染的责任。
“任何一种空气净化器都能吸点灰尘,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用处,但效果到底有多好?这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检测。”研讨会请来的另一位专家、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说,“这台自制空气净化器的检测方法不科学,相当于在一个空间狭小而且相对密闭的盒子里反复净化空气,时间长了PM2.5自然能降下来。市面上很多空气净化器都喜欢标榜自己对PM2.5的去除率高达96%、98%,甚至99%,但这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不提供房屋大小和使用时间的话,这个数据一点用处也没有。真实世界里的情况远比一个密闭空间要复杂,我们居住的房子不但要和外界进行空气交换,人类活动本身也会产生污染,空气净化器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
听到这里,在场的听众们纷纷表示市场上空气净化器的牌子越来越多,宣传语也越来越夸张,消费者对这个新兴行业缺乏了解,完全出于劣势,只有挨宰的份儿。
那么,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呢?据宋广生透露,有关部门正在对旧的行业标准进行修订,很快将会出台一个新的行业标准,但这个新标准将只会是推荐性质的,不是真正的国标。
既然如此,有没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合理的选择呢?国内号称自己是公正第三方的机构有很多,大家都公布了自己的排行榜,试图引导消费者。但两位嘉宾均表示这类排行榜都不太靠谱,因为背后都有企业的影响,很难做到完全公正。
国外倒是有一些这样的第三方机构,比如美国的《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因为它是靠读者订阅生存的,所以公信力最强。该杂志出版了一份详细的空气净化器评价报告,为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进行了打分,但最后只推荐了四款产品,排名第一的是霍尼韦尔(Honeywell),第二名是惠而浦(Whirlpool),两家都是美国品牌,因为价格低廉而加了分。排名第三和第四的都是布鲁雅尔(Blueair),是瑞典的品牌。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电驻极过滤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