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公司产品竞争差,管理不善 如何判定等客观原因存在

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有各种客观原因
时间: 19:16:00
地质队工作总结2008年全队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一)经济上新台阶。2008年,全队完成多种经营产值24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21%,在职人员人均产值9.6万元,全成本核算盈利11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房地产公司通过与民营资本合作、向银行贷款等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初步突破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当年完成开发量12000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303.6万元,改变了公司难以为继的困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金龙大酒店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筹集了装修改造资金,引进了客源,搞活了经营机制,去年在抵御“非典”侵害,消化上半年亏损的基础上,联合体内部考核结余13.9万元,使改造投入资金回报率达19.3%,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年末队又对酒店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并成为酒店经营的第一大股东,首次尝试了以股权主导经营权的管理办法。地勘及延伸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除了原有的桩基施工、资源勘探、岩土勘察之外,在矿产储量核查、地质灾害治理、高边坡勘察与治理、矿山环评与矿山地质勘察等方面有新突破。地勘处成立物资设备股份租赁站,利用股金增添了3台套6型钻机,2300米绳索钻具以及测量等设备,满足了资源勘察市场的需要,去年实施了一口660M磷矿勘探孔,初步恢复了深孔资源勘探的信心与能力。试验室实行买断生产资料经营,自己筹资增加水、煤质化验设施,还彻底改造了原破旧、脏乱的环境,为自我发展打好了基矗检测中心高密度电法勘察在地质灾害中应用成功。新突破的领域与新增加的专业内容或手段既是市场竞争力提升的表现,也是新的重要的创收获利途径。(二)管理有新举措。强化了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在职职工每人每月安全风险抵押金由5元增加到10元。加大了对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奖罚力度,各主要生产施工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队分管领导、安全主管每月奖罚100元,其余经营单位第一责任人每月奖罚数为50元。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查处安全隐患,保障了安全生产,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等级事故的目标。继续深入贯彻ISO2000管理标准,强化程序操作,在确保外供产品合格率100%的基础上,奖励创优单位及个人,增强品牌意识与创优责任感。去年集中为施工单位职工配备各类地质勘察施工规范200多套。地勘处提交的《兴山县建设环保局办公楼、住宅楼勘察报告》获宜昌市勘察设计“四优”评选三等奖、湖北省勘察设计“四优”评选&&&&&&&&三等奖(均为宜昌地区勘察唯一最高奖)。为规避现金流动风险,在继续坚持会计分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管理,各财务分理处只设会计,依法归并银行帐号,统一管理银行资金,集中出纳,掌握全队现金流量。为规范个体及外协单位以本队和公司名义从事地质勘察和工程施工的行为,制定了《个体及外协单位勘察施工管理规定》。加强了对经营信息人员的监管,如发现私自将信息外泄或转移,队将取消其岗位聘任资格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并追赔相应损失。为了进一步落实依法治队思想,提高全队管理水平,队在广泛吸收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对全队所有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出台了《一二五队制度汇编》(200*),分发到每一个职工手中,人手一册,并组织全队干部职工开展了《制度汇编》答题竞赛活动。(三)社会化管理与社区建设有新进展。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省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队于200*年12月正式参加宜昌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三项保险同时进入宜昌市统筹。参加地方医疗保险符合地勘单位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适当降低单位医疗费用负担,可以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可以规范公费医疗管理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减轻单位管理负担。二、目前的经营现状过去三年,我队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屡创新高,200*年经营创收总额达到2400万元,在提足折旧、消化以往欠帐的基础上还略有节余,职工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可以说,200*年在我队多种经营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队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与不足:从发展水平上看,同其它煤炭(田)地质单位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慢了,与发达地区兄弟单位相比差距更为悬殊;从市场竞争力上看,主业不强,辅业不精,市场领域窄,技术手段单一,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与个体户相比优势不明显;从综合实力上看,有效资产严重不足,流动资金奇缺,设备陈旧老化,人力资源匮乏,历史包袱沉重,严重制约着单位的发展;从经营管理机制上看,项目经理制推行不力,人员的流动渠道不畅,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单一,集体资本、个人资本参与队有项目的生产经营和维持以队有经济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存在体制上的不协调,在现有条件下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还有一定困难;从管理效能上看,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效率低,管理不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资质、证照管理与自身需要和市场管理的新矛盾时有发生;财务管理忙于事务,与动态的经营活动需要&&&&&&&&不尽适应;日常管理中,制度有漏洞、有制度不执行或违反制度不处理的现象屡见不鲜;传统的分配观念根深蒂固,阻碍员工们选择新的市场价值取向。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有各种客观原因,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但主观的懈怠是最根本的原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三、今后的主要任务200*年,随着国资委管理办法的实施,我们行业的管理方法乃至性质已发生巨大变化,预计这个变化的方向是更加企业化,更加市场化,更加规范化或法制化。为了应对或适应新的形势,结合我队实际,我队今年及以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实现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重点考核经营单位经营利润、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和职工收入水平。--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勘业,做精地产旅游业,做强基础施工业,放开搞活配套附属业。--转变经营机制。继续完善事企分体运行机制,提高企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在强化资质、证照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引导集体资本、职工个人资本及外来资本参与经营,完善治理结构,增强经济活力;在仍然提倡各经营单位发展原有专业的前提下,取消内部专业分工的原则限制;大力推行和继续完善项目经理制、单机核算以及全风险承包等经营管理模式。--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清产核资,最大限度核销不良资产,提高良性资产比重;通过联营、开发、变现、抵押、偿债等多种可能的途径盘活存量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千方百计清偿内外欠帐,特别是员工原工程的含量工资。--提高人员素质。要通过教育培训、政策引导、积极引进等手段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努力为内外人力资源创建平等劳动、平等创收、平等受益的平台;要强化和完善对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熟练技工的管理,放开放活一般施工劳务管理;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马村区地质矿产局2008年工作总结2008年,我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服务社会、维护权益”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坚持“两个第一”切实加强资源管理,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推进“三个转变”,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大力宣传《矿产资源法》,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今年是《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22周年,为此我局充分利用“3?19”矿法宣传日、“4.22”世界地球日以及“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节日在全区宣传国家相关矿业政策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得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树立科学发展,全面推进资源、环保、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为扩大宣传面,我局还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聘请电视台、报社记者进行跟踪报道。今年,我局共出动宣传车15辆次,向周边群众散发传单3000余份、张帖标语300余条、拦街横幅2条、设立咨询台2个、咨询人数达3000余人,全区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矿法宣传氛围。(二)认真落实《矿产资源法》,规范采矿权管理。一是采矿权年审工作。今年元月16日,我局与焦煤集团、市局配合,在全区矿山企业中开展了采矿权人年度报告审查工作。在审查过程中,按照要求收集资料,签署意见及时上报,对另外由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的9家国有矿山企业,对其采矿权人的开发利用情况、资源补偿费缴纳情况、有无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确定是否合格,并组织专人进行了实地抽查,其中合格6家,不合格3家,合格率为67%。二是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为切实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我局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创新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形式,组织业务骨干深入矿山企业实地核查,认真核定矿山企业的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实际开采回采率,对个别拖欠矿补费的矿山企业及时下发催缴通知,要求限期交纳各种规费。并要求矿山企业如实填写“矿产资源补偿费月(季)度申报表”“产品利润增减表”、等,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同时,实行矿产资源补偿费交纳与采矿权年检制度挂钩,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拖欠不缴的矿山企业,不予办理采矿权年检手续。截止目前,已完成非税收入172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所定的目标任务。三是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回头看”工作,维护矿业大局稳定。根据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40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上报区政府付诸实施。我局联合相关部门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巡回检查,及时协助查处各类违法采矿行为,重点对谷堆后村、上刘庄村、庙前村以及九里山一带附近无证采矿、乱采滥挖、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整顿。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大型铲车5辆次,对辖区沿山一带、重点矿区等非法采矿活动进行突击整顿,查处各类无证采矿,非法开采行为60余起,充填炸毁废弃井筒、矿硐等6个隐患点依法没收风钻、铁锹、井架等采矿工具200余件,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矿的嚣张气焰。四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针对汛期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期,我局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和主要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区政府名义专门制定下发了《马村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马村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从地质灾害等级分类、组织领导和职责、灾害应急、监测部位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规定,明确了防治重点、防范地区和重点防范期。同时建立了区、乡、村三级预防体系,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各隐患点实行“一点一测”,对已查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专人监测,具体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同时,加强隐患点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遇险避险知识,发放传单近1000余份,地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9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三)加强企业安全督查,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以及“隐患治理年”和奥运期间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根据《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焦政办明电[)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成立了百日安全专项督查领导小组,从4月底开始至7月底,对安阳城办事处企业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督查过程中通过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深入现场督查等,摸清了行业所涉及的非法采矿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和超层越界开采以及矿山环境治理等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向办事处及时下发了问题整改意见书,建立健全了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确保了区域内无安全事故发生。(四)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国土。今年以来,按照市局的总体要求,我局始终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实际,切实找准抓手,“三个注重”通过、“三个转变”,力求在深度上做文章,在力度上下功夫,在满意度上见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坚持一手抓业务工作不放松,一手抓廉政建设工作,把分管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同部署、同研究、同实施、同检查。局党组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各科室之间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每月开展一次廉政谈话,进行相互思想交流。同时,围绕“如何打造诚信廉洁国土”开展大讨论,让每位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我局制订了《马村区地质矿产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通过在企业集聚区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投诉电话,开辟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开展广泛宣传,增强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思想意识。三是创新思维,妥善处理来信来访案件。我局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领导包案制度,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对上级部门交办、转办的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变上访为下访办理。同时,认真接待群众来访,明确专人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办理上级领导批示的来信来访案件,建立台帐,限时办结,定期督办,做到信访案件处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结果。今年共处理信访案件1件,电话举报3件,回复率100%。(五)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形象一是抓学习,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今年以来,我们一如既往地围绕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抓好政治业务学习。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今年我们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先进、树形象、争一流、比贡献”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对照先进寻找差距,在抓好激励教育的同时,我局还不失时机地开展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通过学习省厅关于治理商业贿赂警示教育资料以及身边真实案例等,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达到以案施教、警钟长鸣、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效果。四川发生大地震后,我们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收听收看新闻报道,发动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全体干部职工捐款9100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7500元。二是深入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教育活动。为搞好这次大讨论活动,我局专门召开了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在开展过程中,针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组&&&&&&&&织机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围绕“七查七看”内容,向上级部门、各矿山企业以及街道办事处群众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出了自身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梳理出意见和建议6条,按照活动要求建立了问题台帐,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并且安排专人负责督促落实,确保大讨论活动收到实际效果。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和群众的期望值还相差很远,同其他兄弟部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体制尚未解决,造成工作出现被动局面,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非法开采活动查处难,个别采矿行为流动性较强,虽然在打击力度上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非法开采现象还时有发生,加之执法手段有限,造成执法取证难,查处难;三是在干部职工管理上还存在漏洞,个别职工思想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在为企业搞好服务,营造良好生产环境上还做的不够好,个体采矿与国有采矿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还时有发生;五是学习贯彻新政策上深度还不够,缺乏深层次贯彻新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围绕“三个转换”“三个转变”、,不断强化“四项职能”,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开展好各项即定工作,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三、2009年工作打算下一步,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我局明年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宣传贯彻《矿产资源法》及国土资源管理各项方针政策,在宣传过程中注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使其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2、继续加大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力度,在原来征收基础上努力拓宽收费渠道,全面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保证各项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入库。3、3月份、8月份将举办两期采矿权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切实提高采矿权人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资源环境的思想意识。4、进一步加大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采矿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我区正常的矿业生产秩序和&&&&&&&&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5、认真开展矿山企业储量动态监管工作,提高企业综合开采水平和技术能力。6、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发生频率。7、继续做好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7、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马村区地质矿产局二00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中国地质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动员广大会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贡献力量(在2009年度中国地质学会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秘书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朱立新日同志们: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今天顺利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李克强副总理接见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徐绍史理事长在2009年学会春节联谊会上,针对学会工作提出的重要指导意见和当前国土资源部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工作,动员广大会员,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贡献力量。下面,我受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就08年学会工作情况和09年部署做工作报告。一、2008年主要工作回顾2008年,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在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和第38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地质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服务作用,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科学普及、科技奖励、人才举荐、抗震救灾、政策咨询等多方面都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得到了广大理事、理&&&&&&&&事单位和会员的赞誉。(一)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008年,中国地质学会各级组织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促进地质科技进步、围绕地质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查找和解决学会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保障学会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把力量凝聚到促进地质事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上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地质学会工作。1.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学会凝聚力不断增强2008年9月,中国地质学会根据章程规定的程序,决定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同志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理事长,同时授予原理事长孙文盛同志名誉理事称号。9月2日,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议圆满完成理事长的接任工作,徐绍史同志正式出任我会第38届理事会理事长。理事长交接工作顺利完成,为推动学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会秘书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为会员和会员单位服务的意识显著提高,学会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2008年学会在常规会议、分支机构组织审批、省级学会换届协调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学会全年共组织召开6次秘书长会议和4次常务理事会议,这些会议站在地质行业的高度,研讨、制定了学会各阶段工作任务,有力地指导、推动了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08年有3个专业委员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山东、福建等省新增会员136名,新会员的加入和换届选举,给学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学会力量。为了提高学会制度化办会的力度,08年陆续出台了《学术会议组织管理条例》等三个文件,使学会的日常工作更加规范化。与此同时,《中国地学期刊网》投稿审稿系统和《网络环境下的地学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新工作的开展,为我会在信息化条件下更好的服务地质科技交流奠定了基础。针对各省级学会办事机构、各专业委员会换届后新人多、沟通协调量大的实际情况,学会秘书处通过多种渠道与相关省市、部门联系协商,切实帮助一些省级地质学会和分支机构解决了在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一年来的工作表明,学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各项工作更加充满活力。2.省级地质学会和专业委员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发展2008年,学会先后分别在贵阳和北京召开了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会议和分支机构秘书长会议,有效务实地交流和总结了学术活动举&&&&&&&&办、发展会员、为会员服务、组织建设、提高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为推动事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根据两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各省级地质学会和专业委员会按照工作要求和规定,在2008年积极组织开展了大量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安徽地质学会进一步加强了与各地市地质学会的联系,会费到位率达80%,得到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广东地质学会召开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深化改革,整合资源,谋划进一步做好学会的各项工作。贵州地质学会承办2008年中国地质学会分支机构及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会议(2008年工作会)的筹备和服务工作,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河北地质学会组建成立了河北省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为国土资源系统老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河南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如期进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对学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与学术年会合并召开,换届并制定了理事会任期目标和任务,进行的学术交流,反映了湖北地质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地质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受到广大会员们的赞许。同时,福建、广西、山东、湖南、江苏、江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浙江、重庆等省级地质学会,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地学哲学、非开挖、前寒武地质等专业委员会在2008年的组织建设中均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壮大学会力量、加强为会员服务做出了新的贡献。3.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安徽省地质学会在省科协先进集体表彰中名列榜首;福建地质学会被省科协评为省先进学会并获省民政厅科技类学术性社会团体评估获4A级学术性社团组织称号;广西地质学会被区科协评为先进学会并获科技咨询先进奖;辽宁地质学会被省科协授予优秀集体荣誉称号;河南地质学会连续10次荣获中国科协“全国省级学会之星”称号、连续六届荣获“河南省科协先进集体”称号;湖南地质学会被评为省科协先进集体、“省十佳先进学会”;江西地质学会获省科协2008年省级学会先进集体、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协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陕西地质学会被省科协授予“二星级先进学会”;甘肃地质学会获省科协优秀学术活动奖;四川地质学会被省科协评为“四川省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各级地质学会组织圆满完成了2008年的工作,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学会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二)学术交流百花齐放,服务地质科技发展取得新成就&&&&&&&&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008年,学会各级组织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七届四次全委会会议精神,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注重学术活动质量,注重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地学问题、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注重为国土资源和地勘经济服务,注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注重为地质学科发展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肯定。2008年中国地质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共举办学术会议34个,组织国际学术会议2个,组织参加国际重点会议1个,交流学术论文1800余篇,参加人数6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有力推动了地质科技的发展和创新。1.组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世界地质舞台唱响中国旋律2008年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挪威召开,由中国地质学会和国土资源部共同组织的中国代表团参会并取得巨大成功。会前,在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外事司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各地勘行业部门,为代表团成员确定、论文提交、展版制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8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为中国地质代表团团长,我国376位各行业部门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次地学界奥林匹克盛会。代表团共提交论文摘要494篇,提交论文集4卷102篇《地质学报》(英文版全文出版),孟宪来团长等我国3位代表在会上作了大会主题发言,24位中国专家分别担任了各专题学术研讨会的召集人,180余位代表参加了野外考察,有6位代表当选为新一届国际组织中的副主席以上职务。我们策划、设计了6个部分共28块展板向世界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地学界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汶川地震的有关情况,引起国际同行高度关注。代表团就国际地质调查局联合会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研究、推进“大地质计划”“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建设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地质调查局等机构达成广泛共识。会后,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了系列总结会议,积极进行报道宣传,组织多个专业专家撰写并出版了《当代地球科学热点领域——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综合报告》,系统总结了此次国际地质大会中国地质代表团组团与参会情况、会议展览情况,就会议的八大热点领域进行了详细报道和总结,就下一步我国地质科技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启示和建议。学会各级组织、理事单位、会员上下齐心、认真筹备,在此次国际地学界全方位、高层次交流活动中,圆满完成参会任务并取得系列重大成果,促进了我国地学科研与国际地学界的科技交流,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了我国地学界在世界地质舞台的地位。2.组织一系列重点学术会议,推动学科交流发展&&&&&&&&2008年,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国内49个相关单位共同发起,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徐绍史同志为大会致贺辞,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等领导、9位两院院士及来自全国77家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5位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安排了3个会前讲座,组织了14个专题学术研讨,1场自由讨论、条会后野外考察路线,会议1收到论文摘要254篇,会议的召开有力推进了基础地质理论研究的进步。由矿床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有包括国内5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勘查及矿业部门单位的700余名代表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12名国外矿床学家参加了本届会议。本次大会21个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内容涉及区域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成矿模拟与实验、找矿勘查理论与方法、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和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等矿床学各个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以及国外专家共计327人次做了精彩的专题发言。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72篇,本届会议首次评出了15个“优秀青年学生学术报告”,对青年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并颁发证书。会后部分学者分别到胶东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江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由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吸引了国内外43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集中反映了我国地质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所取得的最新学术成果。由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孙枢、刘宝珺院士和272名代表出席会议,交流论文132篇,有力的推动了油气储层相关理论的进步。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有13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摘要70篇,包括沈其韩院士和裴荣富院士在内的23人做了大会报告,为促进深部找矿提供了深部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组织地质、石油、冶金等部门以及科研院校和矿业公司等行业的100余名代表,围绕资源形势与资源勘查工作开展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70余篇,探讨了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科技情报工作的总体能力和成果水平,建立地质科技工作强有力的支撑体系的新理论新方法。石油地质专业委员成功举办的“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回顾与经&&&&&&&&验交流会”邀请了参加“七五”及“七五”以来南方勘探的有关知名专家和研究单位,10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来自高校、研究院所、勘探公司等单位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总结了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经验与教训,为实现油气勘探的更大突破提出了新的研究成果。3.省级地质学会学术活动活跃,为促进基层地勘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徽地质学会和中国科技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油气构造地球化学学术研讨会”,邀请各行业专家就构造对油气聚集区带的控制作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启发进行了介绍和讨论。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作用。北京地质学会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召开了系列地质灾害与地面沉降、城市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减低地质灾害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地质学会以展示浙江地质科技新成果,促进浙江地质事业发展为主题主办学术论坛,成为省内地学界广泛参与的一次盛会,促进了浙江省地质事业科学发展。福建地质学会认真筹办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地质分会场,围绕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产资源管理等三大主题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学术研讨;为推广地质勘探新技术、新方法,福建地质学会还组织相关会员单位现场参观考察本省121煤田地质队绳索取芯钻探工程技术。广东地质学会联合省内相关单位主办了华南及南海地区矿产资源和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当前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建议和措施。河北地质学会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对河北省地质灾害发生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基础调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管理、工程治理等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河南地质学会精心组织“学术年会”“院士报告会”,特邀国内知名学者、政府官员到会演讲,受到了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湖北地质学会与省内外单位就地质灾害防治及岩土工程、深部找矿理论与关键技术等举行学术活动,突出联系生产实际、突出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湖南地质学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召开了“株洲市天元区白垩纪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现场研讨会”“湘中锑矿成矿构造与找矿预测座谈会”,牵头组织了2008年、湖南科技论坛第三专题活动,均收到了较好的学术效果和社会经济效果。江苏地质学会积极调动各所属专业委员会积极性,旅游地学、地质勘察、地质资料管理、测试、地层古生物、青工委等专业委员会都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江西地质学会与有关单位举办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推进全省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促进地质旅游的健康发展。青海地质学会紧紧围绕青海省资源发展中的重大地学问题和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展了系列找矿学术活动,推动了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山东地质学会邀请著名院士、专家为省内各行业系统的地学工作者作报告,交流科研心得,促进科研发展。陕西地质学会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煤田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举办学术会议,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四川地质学会在震后组织各专委会召开系列学术研讨会,就地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等震后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系列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具体建议和措施。西藏地质学会结合地域特点召开青藏高原资源与环境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及西藏地质科研生产一线的专家参会,促进西藏地质找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发展。新疆地质学会组织第六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进一步提高了新疆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的学术研究水平。山西省地质学会与省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联合举办的“矿业高峰论坛”,有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400余人出席,就煤炭生产技术、工艺、重大事故控制,矿山机械设备发展趋势及采掘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天津市地质学会分别成功组织召开了“天津地质概况综合报告会”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及防震减灾大型学术报告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大会员的踊跃参加。内蒙古地质学会在恐龙地质公园原地埋藏发掘、内蒙古恐龙化石保护、地学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国内外交流活动,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欢迎。另外,内蒙古地质学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参加自治区科协的学术活动。(三)科普活动筑就品牌,科普创新建设迈出新步伐做好科普宣传,普及地学科技知识,是学会重要的常规性工作。2008年,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级地质学会组织秉承多年来科普工作的光荣传统,以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第39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科普活动为主要抓手,结合需要、丰富内容、注重质量、创新形式,开展了贯穿全年的科普活动。1.办好“国际地球年”中国活动,搭建地学科普国际化平台。“国际地球年”活动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地学为主导的国际年活动,联合国第60届联大通过决议,将2008年定为联合国国际地球年,我国是提案国之一。中国地质学会作为中国行动委员会办公室,&&&&&&&&继2007年为活动启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2008年继续围绕“国际地球年”工作中心,组织参加了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国际地球年开年仪式。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王寿祥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发言,阐明了地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与重要贡献,强调中国政府致力于科学发展的理念,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地球年”活动的开展和地球科学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开展“国际地球年”活动的主要方案与措施。由中国地质学会选拔、推荐的5位中国大学生参加了法国巴黎国际地球年全球开年仪式,并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精美地学科普作品。中国代表团围绕“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地球面临的挑战”“地球资源——威胁或善待”“地质灾害——降低风险、、和提高意识”等主题与世界各国代表进行了专题研讨。4月22日,在纪念第39个“世界地球日”之际,由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地质学会等单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隆重举行了“中国国际地球年”的开年仪式。此外,为配合“中国国际地球年”工作,中国地质学会还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提高了地质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地学科普活动的创新。2.隆重举办第39个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普及国土资源知识。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由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地质学会等单位主办的纪念活动,结合国际地球年中国开年仪式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主持纪念活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毕斯塔、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国际地球年理事会秘书长德穆尔德分别致辞。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行业单位领导,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各位委员、两院院士代表,地学专家、李四光中队少先队员和学生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了纪念活动。鹿心社副部长向毕斯塔、张宏仁、德穆尔德赠送了由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签名的《“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国际地球年中国儿童优秀绘画作品集》。宣传活动期间,中国地质学会联合10余个兄弟学会,共同展出150块宣传展板、矿物标本30余种,翻译、制作和散发了国际地球年十大主题宣传册5000册、纪念徽章5000枚、张贴宣传画300余张。展板和展台前围满了前来参观、咨询、索取资料的大中小学生和群众,受到大家的欢迎。地球日期间,各省、市、区地质学会在所在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矿产、水资源的科普活动。安徽地质学会与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召开座谈会,并请会员和专家参观省地质博物馆,&&&&&&&&在呼吁全社会善待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学会工作社会影响度的扩大。广东地质学会联合省科协,在《广东科技报》出版“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对开专版,编印纪念第38个世界地球日——《南粤地学掠影?2》大型专题彩印画册,订制纪念品向广大市民和中学生发放,并在省内城市及矿山企业实地围绕“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进行宣传。河北地质学会在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中,制作科普展牌,购置、编印并散发科普宣传材料,邀请河北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大型文艺演出,在演出中贯穿“认识地球,和谐发展”有关科学知识,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科学意识,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湖南省在组织世界地球日街头宣传活动中,联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200多名师生开展科普讲座,注重对地质知识的教育。江苏地质学会配合省内外单位,以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为契机,举办摄影比赛和专题演讲,宣传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扩大了江苏地质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江西地质学会举办的世界地球日暨中国国际地球年宣传集会活动走进公园,配合演讲和巡回展出,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青海地质学会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联合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计有10余个部门100多人参加,提供展版10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上海地质学会把中国国际地球年和第39个“世界地球日”进行有机结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现场横幅、气球、精美展板分外醒目,新增添了志愿者签名墙、化石和观赏石展示、专家咨询等互动环节,配合分发各种宣传资料,起到了多点、多处联动宣传的效果。浙江地质学会以东方地质博物馆开馆为载体纪念第39个世界地球日,社会影响广泛。天津市地质学会在市区多处设点,进行宣传咨询活动,天津卫视《12点道报》《天津新闻》及时作了报道。山西省、地质学会也积极协助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地球日纪念活动。此外,全国各省市地质学会组织开展的免费开放地质博物馆、交通台有奖征答、大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电视台专家讲座、李四光中队的科普活动等吸引了市民的热烈参与,促进了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的社会影响度、知名度的提高。3.地学夏令营寓教于乐,青少年地球科学知识不断提升。广东地质学会以“探山水、知地学、庆奥运”为主题,联合省内单位组织十余个分营,营员总人数达到1272人,活动区域遍布省内外,探索的学会、大学、科研单位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将大学地学实习与地学夏令营活动有机结合的一条新路,可谓地学夏令营(大学&&&&&&&&生营)的一个范例。海南地质学会对举办地学夏令营作了精心的安排,专门设有组织机构,对夏令营的考察路线、内容、营员守则、辅导材料、营员编队表事先详尽规划,“海南营”和“海钢营”两个分营活动让营员既饱览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又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地学知识。河南地质学会组织中小学生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县园区、栾川园区”参观学习,并以《河南地质情报》形式编辑出版“夏令营论文专辑”,受到了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江西省地学夏令营期间,营员们撰写地学小论文,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了热爱地球科学的兴趣,提高地质灾害防灾的意识,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了营员家长和营员们的一致好评。浙江地质学会举办的地学夏令营活动,以参观东方地质博物馆、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嘉兴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主要活动内容,营员颇有收获。2008年,全国20余个省级学会精心组织了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使小营员们获得了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青少年对地球科学技术的兴趣,收到了预期科普教育效果。4.积极参加“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中国科协“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是向公众普及地学知识的极好机会。作为“国际地球年”系列活动和2008年科技周的重要内容之一,5月17日我会与中国科协科普部等单位在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了“自然灾害防御及公共安全科普展”,得到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各省、市、区地质学会,在所在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湖南省地质学会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省地质博物馆进行免费开放,接待200余人,组织科普讲座1次,参加学生410人。青海省地质学会在“科普日”期间进行的“青海省国土资源概况”讲座,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云南省地质学会参加了面向昆明市民宣传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向广大市民传播了节约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山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新疆地质学会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四)精品期刊再创佳绩,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工作取得新成果1.《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办刊水平显著提高。、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合办的地质期刊中,《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论评》三个刊物2008年继续得到中国科&&&&&&&&协实施的“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地质学报》英文版继续入选《SCI》,并被《CA》数据库收录。近日,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传出喜讯,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三个刊物分获2008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其中,《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国际化精品科技期刊称号”《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均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学会合办刊物《地质与勘探》《西北地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会2008年开通了、中国地学期刊网,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等六个刊物,各自建成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网上办公自动化,并与国际著名出版公司——Blackwell出版公司正式签署《地质学报》英文版海外发行合作协议,在实现期刊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保持科技期刊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增加科技论文共享性,在科技论文检索更为便利和快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成绩。2.省级学会刊物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各省级地质学会主办的刊物中,《江苏地质》正式更名为《地质学刊》,在夯实基础、创优服务、保障发展、争创名刊的征途上迎来了新的发展篇章。《安徽地质》稳步发展,全年收到省内外广大会员和地质工作者投稿540多篇,办刊质量、征订发行量较上年有了一定提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四川地质学报》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后,学报进行了改版扩容,增添了新栏目,增加了联办单位,2009年第1期学报进行了第4次扩容。《重庆地质矿产》印制出版4期共计2200册,发放到市级有关部门,区县主管部门及全体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并与40余个兄弟省市同业协会、学会进行了资料交换。辽宁省地质学会编辑出版的《地学会刊》《矿业动态》两种刊物,继、续为会员构建了学术研讨的平台。此外,《上海地质》《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贵州地质》《新疆地质》《云南地质》《西藏地、、、、质》《城市地质》等学术刊物稿源丰富,论文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了学术交流平台的积极作用。(五)举荐奖励催人奋进,人才工作和科技奖励工作取得新成绩历届学会理事会均高度重视地质行业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会设立的“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在评选、举荐人才方面具有横向、纵向的比较优势和权威性,评选出的人才得到整个行业的认同。近两年开展的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也逐渐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和认可,进一步促进了地质行业社会影响力的扩大。1.“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国家领导人重视。&&&&&&&&日,李克强副总理在紫光阁亲切会见了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并作了重要讲话。李克强副总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地质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继续弘扬老一辈地质学家严谨治学、重视实践、服务社会的光荣传统以及弘扬爱国奉献、求真务实、拼搏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才举荐工作增强了信心。在这次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中,学会组织权威专家对来自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的70名“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候选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评,本着严格把关、优中选优、德才兼备的原则,投票产生13位候选人,并经新一届基金管理委员会终评,13位优秀地质工作者获得“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2.“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8“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揭晓,董月霞等10名同志获得“金锤奖”,叶晓滨等40名同志获得“银锤奖”,获奖者所在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各种宣传报道不断见诸媒体,“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知,进一步增强了在行业内的广泛影响力和吸引力。3.“双十”成果评选渐成品牌。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2007自年开始,对本年度优秀地质科技成果与找矿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并评选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优秀地质科技成果、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日,学会组织专家对各部门、各单位报送的近150项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成果进行了评选,经与会专家认真审核、充分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度十大科技成果和十大找矿成果。日,学会组织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在京召开了2008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会议,分别评选出十项2008年度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成果,并在国内相关媒体上进行了广泛报道宣传。开展“双十”评选,能够更好地总结我国地质界年度地质科技成果与重大找矿进展,在全行业推广地质找矿新思路、新方法,介绍地质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这项工作较好的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地质行业年度最新成就,提高了地质行业的社会显示度。此外,学会开展的两院院士遴选推荐工作、国土资源科技奖初评推荐工作均得到了各行业部门的认可和好评,为促进我国地质科技成果、地质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奖励做出了积极贡献。陕西、山东、安徽、福建、广西、湖南、江苏、江西、青海、四川、新疆、浙江等地质学会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优秀地质人才、优秀地质&&&&&&&&成果的举荐、奖励工作,促进了各地区地质人才的成长和促进地质科技的发展。(六)抗震救灾彰显大爱,特殊时期学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以后,中国地质学会在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各级地质学会、广大会员及地质科技工作者发出了慰问信,并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各省级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全体会员及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汶川地震的救灾、地质灾害防治与数据资料采集研究工作中;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级地质学会组织积极向灾区同胞捐款献爱心的同时,紧急收集了一系列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预防的科普资料及宣传材料,通过网站和一切能够利用的渠道,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联系推荐地学专家,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等单位组织的地质灾害访谈节目。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级学会组织举办了多场次的以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以及自救互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展览,向大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甘肃省级地质学会组织了中小学生参观地震博物馆等系列普及地学知识的科普活动。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级学会组织按照中国科协要求,开展了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工作。最终四川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荣获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王平等十五名同志荣获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此外,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100多个各级学会组织的理事单位,李燕飞等1000余名地质工作者也分别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表彰。各省级地质学会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学会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湖北地质学会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专委会召开会议对各委员单位的专家到汶川地震现场进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进行了交流,并筹办召开“震灾后的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年会。江西地质学会协助省国土资源系统派出的赴川地质救灾工作队,派人参加出征仪式,并和工作队保持密切联系,在学会网站上登载工作队在灾区工作的照片,宣传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向他们发了慰问电。陕西省地质学会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编制了《陕西省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技术指南》组织11个地质单位220多名,专业地质技术人员组成58个排查组,对全省受汶川地震影响的71个县(市、区)开展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并提交了相应的应急排查报告。四川地质学会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大多数是各会员单位的领导。5.12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及领导下,他们组织精兵强将,身先士卒率队赴地震影响区域内的北川、汶川、都江堰、青川等12个县、&&&&&&&&市、区领导灾害巡查和救灾工作。四川地质学会众多会员单位发扬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全力以赴。他们在抗震救灾一线,经历了无数次余震,克服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克服了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危险,深入边远地震灾区忘我地工作;他们坚守岗位,不放过一丝可疑危险隐患,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努力,谱写了一曲曲地质人在这场大灾难面前团结奋斗的壮丽诗篇。此外四川地质学会众多会员单位和会员,根据抗震救灾的实际情况,向灾区干部群众就有关地震、崩塌、滑波、泥石流以及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四川地质学会网站先后刊登有关“抗震救灾”及其他地学科普知识信息(文章)800多条(篇),开辟了地质科普宣传新阵地。主办和协办的“5.12汶川大地震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学术研讨会、“科学技术与抗震救灾”技术科学论坛等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此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级地质学会组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的统一组织下,团结广大地质工作者,视灾情为命令,视时间为生命,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难险阻,全力以赴参与、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展现了顽强的战斗力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赢得了灾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七)积极开展咨询调研,拓宽学会工作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级地质学会组织通过承担的多项专题研究、评审评定等工作,不但为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地质依据,推动了学会的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锻炼和培养了相关地质科技人员,同时也为学会开拓了新的经费来源渠道。1.中国地质学会承担多项课题,发挥学会优势、为政府决策服务。2008年中国科协继续支持中国地质学会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工作。选定的15个专业委员会作为此次学科发展专题研究单位并提交了15个不同专业的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题为《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地质勘查技术成就与前景》的综合报告,由中国科协统一出版发行。日,中国科协在北京发布年度学科进展情况,其中包括我会的研究成果。此外,学会2008年先后承担中国科协《农村水污染综合控制战略研究》《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等调研课题,这些工作得到了相关专业委员会、各省级地质学会的大力支持,目前两项课题均已顺利完成。调研报告与调研成果将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一步支持当前地质工作的战略建议上报相关部门。&&&&&&&&2.各省级地质学会积极承担委托项目,学会活力进一步增强。安徽地质学会联合相关单位主办的“安徽省地质勘查技术培训班”,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矿科技进步奖和项目质量优秀奖评选工作,并参与承担地质矿产战略性研究、矿业权评估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地勘单位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地质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北京地质学会组织2008年北京市地质与矿山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行业地位进一步增强。福建地质学会承担了《福建省地质学科发展报告》和《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学科发展报告》课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建设。广东地质学会通过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评审的具体组织工作,承办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主办的各类技术培训和“全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培训班”,加强了与广大会员的联系,逐步在广大会员及会员单位中树立了威信,增强了学会对广大会员的凝聚力。广西地质学会继续开展2007年度广西地质勘查成果通报的汇编工作,协助国土资源厅做好广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事务性工作,较好地承担了政府转移职能。河南地质学会组织了全省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工作,受到了主管部门、业主和地勘单位的认可。湖北地质学会对部分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现状进行实地检查,并与各地质公园所在市(县)负责人就保护措施交换意见,促进了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发展。湖南地质学会接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组织完成了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评审,向省厅申请了多个项目立项,为地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内蒙古地质学会组织部分盟市国土资源系统的干部赴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进行考察,就地质公园管理与措施、招商引资、土地建设、学会和协会工作、重点基层单位建设等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研,为推动基层国土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四川、重庆、福建、陕西、浙江、上海、甘肃、河北、新疆、山西等省区地质学会也都坚持“经营学会”的发展道路,积极承担各项委托项目,适应改革需要,强化自身建设,紧密社会联系,进一步拓展了学会职能,提高了社会影响和行业地位。(八)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对内沟通、对外宣传工作得到新加强中国地质学会2008年来主要利用国际地球年系列活动及世界地球日、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全国科普周、科普进学校、科普进庭院等活动,加大宣传国土资源与地质工作成就,不断提升了公众对地质工作的认知度。《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大众科技报》、《科学导报》等十余种报纸、杂志登载了学会提供的文章近60篇,地学&&&&&&&&先贤纪念活动的举办扩大了地质工作和学会工作的知名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会加强了《学会会讯》和《学会情况通报》出版工作,推动了学会信息化建设。《学会会讯》和《学会情况通报》刊载了来自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的部分消息,方便了各理事、理事单位及时了解学会工作。学会网站继续加大了对学会活动、学术信息的网络支持力度,及时发布了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和学会的相关重要通知和工作信息,全年报道、登载新闻消息、通知通告等总计370余篇,全年点击达到59891人次。2008年,学会积极向国土资源部部(局、院)、中国科协报送学会工作新闻,全年累计被采用8篇。这些宣传工作受到常务理事会的肯定和各理事单位、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欢迎,为更好的服务地质科研、促进学术交流、方便学会工作、扩大学会影响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各级地质学会组织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湖南、安徽、甘肃、江西、浙江等省区地质学会积极报送工作动态、学术进展,信息报送工作走在各省地质学会前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新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网站建设,通过网站向广大会员发布学会的文件、通知和服务的信息,加强了与会员的沟通,简化了与会员联系的途径,使学会网站成为学会为会员服务的桥梁。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上海、青海、陕西通过科普活动、学术活动进一步扩大在会员、会员单位和社会上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取得了积极成果。一年来在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和第38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理事单位、会员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学会广大专兼职同志共同的努力,圆满完成了2008年工作任务。在此,我代表第38届理事会对各理事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对学会全体专兼职同志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和总结2008年的工作,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不断改进。一是学会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术交流是学会的生存之本,各省级地质学会和专业委员会绝大多数都能正常开展工作,但也有的多年来没有开展任何学术活动。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个别专业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个别学会班子缺乏有效组织能力的,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变现状,让各级学会组织发挥其应有作用。一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年会,要求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二是发挥各级学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近期要有大的改观;三是积极报送、交流各级学会组织的工作信息,加强经验学习和交流;四是调整个别学会组织的领导班子或挂靠单位,通过改选换届或改换单位,提高活力。&&&&&&&&二是传统优势需要加强继承和发扬。地质学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国地质工作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地学交流、地学期刊、地球日、地学夏令营、人才举荐、政策咨询等工作中,形成了诸多特色和优势品牌。我们要在继续保持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角色的同时,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地质科技领域的科技社团领头军的旗帜,不断拓展学会工作的新局面。三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会是“科技工作者之家”,要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地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切实改进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依法按章办事,继续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学术团体自身发展规律的组织和运行体制,积累雄厚的技术、物质基础,树立经营学会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学会全面发展。四是创新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和地质工作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学会工作某些机制上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有的学会班子缺乏进取意识,抱守残缺,缺乏创新,制约了学会工作的发展。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查找和解决学会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注重在思想意识、思路、方法、活动载体、内容、工作机制等多方面的创新,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保障学会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二、2009年工作部署(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较为困难、挑战十分严峻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矿业经济正处于“一紧一松、震荡调整”的关键时期,矿业形势严峻,地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发展看,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决不能因为目前经济低速、价格波动、需求减缓、产能有所过剩等就可以放松。应放眼全球、放眼长远、冷静分析、有效应对,更好地为保持经济增长做好服务工作。3月31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了“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广大会员要充分认识这次大讨论的重大意义,按照大讨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抓紧落实工作。&&&&&&&&要按照部党组的部署,结合学会工作实际,发挥学会优势,重点围绕影响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思想束缚、体制机制障碍、技术方法瓶颈开展讨论,提出措施建议,构建地质找矿新思维、新机制,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推动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二)2009年工作部署200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充分发挥学会特色和优势,以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为着力点,努力提高服务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学会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的独特作用,健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培养、举荐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重要职责,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服务会员和会员单位工作,切实建好“地质科技工作者之家”。1.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引导地质科技工作者和地质战线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通过深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理清思路,查找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认真研究影响“地质找矿改革”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以及束缚科技人员的地质理论问题和地质技术问题和及思维方式。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自觉把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效统一起来,引导科技工作者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去,发挥学会联系面广、人才济济的优势,提出有建设性、全局性的问题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要以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为着力点,组织好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质量,更好地服务科研生产。继续集成学术资源,开展务实高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形成并完善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学术交流系列,着力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充分发挥学会特色和优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组织地质科技工作者加强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面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研究,及时拿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事关国民经济全局、与科技密切相关的苗头性重大问题,及早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形成可操作的决策咨询报告,提交决策部门。要围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办好学术期刊,创新学术活动方式,吸引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活动质量,不断推出重大基础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重点做好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的组织工作,促进全国地质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地质学科的发展,交流近年来地质科研、生产领域的科技成果,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3.抓好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的认知水平。继续组织开展好主题科普活动,推动落实好《科学素质纲要》各项任务。2009年,在做好第40届世界地球日、地学夏令营等活动的同时,要紧密结合中国国际地球年活动方案开展各项工作,要按照国际地球年和中国地球年行动委员会制定的10大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要围绕国际地球年开展组织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编写科普读物、组织“世界地球日”和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等活动,积极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继续推进科普工作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进农村等系列活动,把传统科普活动与临时性活动相结合,使地学科学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力争中国地质学会的科普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4.办好学术刊物,不断提高刊物的影响力。中国地质学会所办学术刊物要始终以精品期刊工程为工作标准,提高办刊水平,不断扩大刊物影响力。要加强中国地学期刊网的建设,在信息化条件下不断创新办刊思路,丰富期刊网内容,扩大期刊网作用,是2009年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年会期间,或者其他适当时间,要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讨论。《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要继续申请精品期刊资助,按照精品期刊的要求,发表更多的高水平稿件,继续保持地学期刊排头兵的地位;学会所有刊物都要在提高文章质量、提高订阅率、提高引文率、提高影响因子、提高编辑质量、提高装潢质量上下功夫,把积极主动的进入《SCI》《CA》《EI》《日、、、本科学文献技术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等五大国际检索系统为己、任,以提高学会刊物的国际知名度。&&&&&&&&5.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学会发展的基础。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未完成换届的二级专业委员会督促完成换届工作,探索专业委员会与挂靠单位的共建问题,争取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继续指导省级地质学会换届工作,健全完善省级地质学会组织,切实帮助各省级地质学会解决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要继续做好各类会员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团体会员、企业会员和学生会员的发展工作;继续探索会员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吸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科技工作者入会。精心组织,开好2009年常规的秘书长会议、常务理事会议、工作会议,及时研讨、确定学会各个时期的工作方向,充分发挥学术社团的优势,为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和会员服好务。要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切实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会及挂靠单位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防止出现违纪违规问题。6.继续搭建平台,做好人才举荐和科技奖励工作。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要为各部门各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更加突出对各类拔尖人才的培养和举荐,在人才成长重要环节和人才成果的最终体现上,有更多实质性的介入。其中,我们特别强调:一定要在青年人才举荐这一重要环节上,体现学会组织的分量。一是继续做好第12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奖的评选工作,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俊才。二是继续做好第五届黄汲清奖评奖和基金征集工作,加强对获奖者的宣传力度。三是积极举荐青年人才,参与国家级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地质事业、了解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成就。四是积极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使更多的知名科学家得到相应的荣誉。五是积极参与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的初评工作,推荐表彰在地质工作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专家。通过扎实的工作,为他们搭建展示舞台、提供锻炼机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使地质学会成为发现、培养优秀地质科技人才的摇篮。7.认真完成各级部门委托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咨询能力。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优势,由学会各级组织牵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地质工作的热点问题,结合实际,精心选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把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落到实处。中国地质学会在继续组织申报中国科协等单位的课题的同时,要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2008年申报的各类课题,顺利通过验收,为争取2009年各部门新项目的立项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地质学会及各级地质学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人才济济的优势,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起草、修改和咨询工作。特别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继续推进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的筹备工作,力争达到今年实施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资格制度的目标。8.加强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学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手段,宣传各理事单位和学会成就,拉近地质工作与社会大众的距离,提高全社会对地质工作的关注程度。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站、通讯等,为各理事单位、省级地质学会、专业委员会(研究分会)和会员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要及时登载他们的活动信息,转载理事单位的重大地质发现、重要地质科技成果,以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阅读者的需要。二是要与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其他媒体紧密合作,宣传学会工作,宣传地质成果,要特别重视网络的宣传效果,各级学会和学会二级机构都应制定计划,踊跃投稿,提高地质工作和学会工作的社会知名度。9.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学会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办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广大会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科技论文、参加培训学习、咨询科学问题、申报科技奖励、宣传会员成就、国际组织任职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团结和调动广大会员的办会积极性,提高学会凝聚力,真正把学会办成地质科技工作者之家。各级地质学会办事机构要继续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入贯彻落实好为会员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做到让会员满意、会员单位满意,不断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志们,做好2009年工作是地质学会各级组织干部职工精神状态、能力作风的一次全面检验。要统一思想、保持清醒,要主动作为、积极服务,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努力提高学会工作的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相信学会各级组织在中国科协和第38届理事会领导下,在各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团结广大会员,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狠抓落实,必将实现地质事业大发展、学会工作新跨越目标,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领导管理不善处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