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修数息法摄念观

《天台禅观入门:如何正确修数息观》(上)
&作者:华梵法师
内容导读(本期第一~第三部分)
一、论如何善调姿势?
二、为何要修数息观?
三、要数什么样的息?
四、如何正确的数息?
五、明数息观初证相。
第一部分:论如何善调姿势?
我们应时时注意善调坐姿,因为只有善调好坐姿,我们才能令身体之气脉血脉保持基本通畅,只有周身之气脉血脉保持畅通了,我们才能进一步善调好息与心,才能渐次深入禅修。
根据人体脊柱的生理规律与生理弯曲,欲要身躯中正端坐,我们要把腰部向前挺起,腰一前挺,胸部自能随之挺起,这样就能保持身体坐的基本中正端直(“前三后七”之坐姿),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坐姿才能令气脉、血脉、经络畅通,才能令身心越来越良性循环、健康轻安,才能渐次深入禅观,最终证悟诸法实相。
第二部分:为何要修数息?
1、从诸葛亮《诫子书》说起
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2、为何要修习数息观?
1、复次,三世诸佛入道之初,先以六妙门为本!如释迦初诣道树,即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游止三、四,出生十二,因此证一切法门,降魔成道。
当知菩萨善入六妙门,即能具一切佛法,故六妙门即是菩萨摩诃衍。
2、所以者何?根本初禅,多从数息中发!
3、数息之法,系心在息,息是治乱之良药也。若能从一至十,中间不忘,必得入定,能破乱想。
4、经说“阿那波那,是三世诸佛入道初门”。
5、第一、明所修法者。即是阿那波那,为修习根本初禅之法。如发觉触后,欲修安心,当教数息。
6、如因息修禅,则有二便:一、疾得禅定,二、易悟无常。
注:所言阿那波那者。此是外国语,秦言阿那为入息,波那为出息。
3、末代关于修禅的颠倒邪见
尔时,(提婆)菩萨普告大众,而说偈言:
佛说甘露门,名阿那波那,
于诸法门中,第一安隐道!
因缘次第起,不杂诸妄想。
譬如种石榴,芽茎次第生,
华实及色味,自然非可作,
时至时自证,非如脂粉色。
汝等调熟地,惠汝石榴种,
令心入甘露,道法次第生。
从此以来,西国法师相传不绝,多以此法为学道之初。若四依大士、六通菩萨,说法度人,此为首唱,岂非入道初门?
末代相承,说法教授,自不修禅,既无内道,出言即便破人修定,若观提婆之说,乃以禅定为要,世人颠倒,实可哀哉!
复有人言,禅法一向,不得处众说之。敬寻提婆在大众中,广说禅定,今时岂顿杜口?但不得言:“我证是法,某证是法,及禅秘密微妙境界。”向人说此,获罪不轻。
第三部分:数什么样的息?
1、“息”字辞典释义
1、呼吸时出入的气,也指呼吸:鼻~、喘~、叹~、屏Bing~、窒~、瞬~万变
2、停止,休歇:休~、歇~、止~、作~、安~、偃旗~鼓
3、将养,滋生、繁衍、繁殖:将养生~、休养生~、养~、滋~
4、音信:消~、信~、音~、声~
5、儿女:子~、弱~
6、利钱:~率(lǜ)、利~、月~
2、因果两分释“息”
从本义(因分)得名:
即谓呼吸出入之气息。
从目的(果分)得名:
谓通过善调呼吸,令呼吸出入之气息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即是我们正确修数息观时所该数的“息”。
3、“调息”有四相
智者大师云:
息调,凡有四相:
二、喘, 三、气, 四、息。
前三,为不调相;
后一,为调相。
云何风相?
坐时鼻中息,出入觉有声。
云何喘相?
坐时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名喘相。
云何气相?
坐时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名气相。
云何息相?
息相者,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是息相。
4、“风、喘、气”之过失
守风则散,
守喘则结,
守气则劳,
守息则定。
复次,坐时有风、气等三相,是名不调而用心者,则为患也,心亦难定。
5、“息相”之功德
守息则定!
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时调息方法。
二、辨息相。中有四: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分别四种之相,具如调息中说,但数风则散,数喘则结,数气则劳,数息则定,行者应当舍三存息,善取不声、不结、绵绵若存若亡之相而用之。
6、入定初方便:以善方便,调粗就细,令心安静
欲入定时,本是从粗入细。是以身既为粗,息居其中,心最为细,以善方便,调粗就细,令心安静,此则入定初方便也。
7、如何做到“精(气)神”饱满?
8、“禅观,调心、息、身之要诀
9、住坐中,调身息心三事、“息”字辞典释义
当一坐之中,随时长短,摄念用心,是中应善识身、息、心三事,调不调相。
若坐时,上虽调身意,而令身或宽或急,或偏或曲,低昂不俱,觉已随正,每令安隐中无宽急,平直正住。
复次,当坐之中,身虽调和,而气或不调,不调相者,如上所说,或风喘,或气急,身中胀满,当用前法随治之,每令息道绵绵,如有如无。
复次,一坐时中,身、息虽调,而心或沉、或浮,宽急不俱。尔时若觉,当用前法,调令中适。
此三事,的无前后,随不调者,而调适之,令一坐之中,身、息、心三事调适,无相乖越,和融不二,此则能除宿患,障妨不生,定道可克。
——录自《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如何正确修数息观》视频讲解(1-3)在线观看
《天台禅观入门:如何正确修数息观》视频讲解(1)
《天台禅观入门:如何正确修数息观》视频讲解(2)
《天台禅观入门:如何正确修数息观》视频讲解(3)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 禅 宗 智 慧 的 传 播 者
【微信号】chanlinorg
禅林APP下载
苹果版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1324|回复: 0
修禅定最捷径:安那般那(入出息念)--数息观(1)
在线时间57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修禅定最捷径:安那般那(入出息念)--数息观
安那般那法门背景简介
安那为入息,般那为出息,入出息念就是把意念集中在入出息上,达到观心修道的目的。
安那般那是南北传佛教中流传时间最长、最普遍使用的修定法门,即佛在世时的“二甘露门”之一。正如南师怀瑾所言:“念安那般那为一切修定法门之共法...《修行道地经》告诉你,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时也是转变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后了生脱死。安般法门就有这样重要...佛叫你先修出入息,再修到明心见性、证阿罗汉、成佛,连带身体也变化了,叫即身成就,这是秘密。所以我上午告诉大家,像我这一生,不敢说世界上这些统统学过了,但几乎差不多学遍了。回过来一看,原来这许多的法门,都是从佛讲的变出来,大家都给这些花样骗住了,【其实就是修出入息】。”
中国佛协副会长净慧长老:“调呼吸,是佛教一切法门的基础...次第禅修什么?最基本的就是修安那般那。”
有人问智者大师:“一切法门都可以为入道的初门,为何您只说安那般那是初门呢?大师答:“不然。今依佛教,如经说,安那般那是三世诸佛入道初门,是故释迦初诣道树,欲习佛法,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乃至还净,具如瑞应经所说。”
大师又云:“三世诸佛入道之初,先以六妙门为本。如释迦初诣道树,即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游止三四、出生十二。因此,证一切法门,降魔成道。当知菩萨,善入六妙门,即能具一切佛法,故六妙门即是菩萨摩诃衍。”
提婆菩萨说:“佛说甘露门,名阿那波那。于诸法门中,第一安隐道。”
--摘自《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原置顶贴是本人主要参考现代某些南传禅法,结合实践经验而汇总出来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采用此法练习者不太多①。所以,本人又主要参考了《佛说大安般守意经》、《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坐禅三昧经》与其他大德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社会众生根机重新撰文,以使此法门能够广泛流布,利益同道。
在智者大师所著的大、小止观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大师把安那般那融入“六妙门”中。在信息爆炸、知识传播方便而广泛的现代社会,对于末法时代定根普遍陋劣而慧根较多的众生,六妙门确是再适合不过了② 。
在六妙门的六个步骤中,数息、随息与止息是前三个,属于“入定方便”,即入定所需要的三个方法或步骤;而后三个如观息、还息与净息,则属于“慧方便”③,即开悟所需的三个方法或步骤。& && &&&
鉴于末法时代禅定难得的现状,故本贴只详述前三个步骤,即数息、随息与止息,完成这三个步骤即可入定---欲界定或初禅未到地定(近分定)。
这三个步骤,相当于四念处中的“身念处”。什么时候能到“受念处”呢?进入止息,达到初禅未到地定后,或经数日或一年半载,有禅触发生(初禅八触),有了喜乐感,才算到了“受念处”。
安那般那法门详述
数息,指数什么?
根据以上有关经论,数息观中的“息”并非指呼吸本身,而是指“绵绵不绝、若存若亡”的初步“止息”之相,即息相。不过,如果结合实践而言的话,真到了息相,也就用不着数息了,因为这已经到了第三步即“止息”。
那么在实践中,【第一步的数息,是指数什么呢】?这就有必要懂一些关于呼吸的基本常识。
在有关经论中,呼吸之相分为风相、喘相、气相、息相,其实就是呼吸由粗变细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1、风相:刚开始的时候,呼吸的感觉最粗重明显,你能明显听到呼吸的声音。这就是呼吸的风相,就像刮风一样,能听见声音;
2、喘相:呼吸变细,呼吸没声音,风相消失了。但你感觉体内的(呼吸)气息不通畅,不是畅通无阻。总是某个地方的气息有点堵,气息不能很顺利的通过去。这就是呼吸的喘相--喘气之相,就像你呼吸时,一口气还没吸完,就呼出去了。故《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中说:“气出入不尽为喘”,即是此意。
3、气相:呼吸变的更细,喘相也消失了,体内的气息运行通畅,没一个地方堵着的。但还是有“气相(呼吸之相)”,就是说,虽然呼吸没声音,也畅通无阻了,但“呼吸的感觉”还是很明显。你很清楚自己在呼吸!【此时的气息叫“长息”】。
4、息相:呼吸变的微细,连呼吸的感觉也不明显了,那种感觉隐隐约约,似有似无,【此时的气息叫“微息”】。特别注意了,还能感觉到呼吸,只是呼吸很微细(不明显),但并不是没有。但如果不特别注意,又好像感觉不到呼吸。这就是呼吸的息相:绵绵不绝、若存若亡。实际上是有呼吸,不过很微细而已。
达到了息相,即到了六妙门的第三步--止息。按照《瑜伽师地论》,这只是初步的止息,到了止观的“止”,此时才算有了最初步的定力,即初证奢摩他。慧根很好的,就可以在此定中,开始“(慧)观”了。
为什么说这只是初步的止息呢?因为此时刚刚到“微息”,只是粗重明显的呼吸“止”住了,但还有微息。连微息也真正停止,是在第四禅,所谓舍念清净地,没有念头了所以也就没有任何呼吸了。故此,《佛说大安般守意经》说:“得四禅,微息止也。”
介绍这么多常识,意在说明在实践中,在数息阶段,最好是先放松身心继而调整好呼吸,【最起码使呼吸达到“气相”时,再开始数息】。如果纯粹按照经论要求,非要在呼吸达到“息相”时再数息,那恐怕也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们把理论与实践折中一下④。 
其实,有人看到这段内容后,就大致明白了,无需再看以下内容了。就是说,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使你的呼吸经过了“风相、喘相、气相、息相”这四个阶段,就完成了本文所说的任务:即达到了第三步---止息。
第一步:数息---觉知入出息
先放松身心继而调整好呼吸,在气息没有声音、通畅无阻后,开始数息。至于用什么方法调整呼吸,就要根据自己喜好了。或经行拜佛、读诵经典,或念佛持咒、观像观想,抑或什么都不想,只是保持觉知。总之,制心一处、守一不移即可。
当然,如果你嫌调息麻烦,想直接开始数息也可以。本来就是要在意念躁乱时数息的,故《佛说大安般守意经》说:“意乱当数息,意定当相随(随息),意断当行止(止息)。”
另外,如果你觉得很难调整好呼吸,就干脆不调整,只要放松身心,自然呼吸即可。在这种自然呼吸状态下,开始数息,比如南传的内观禅就是如此。
最后,还有人觉得数息很难受,不适合自己,那就干脆不数,以觉知气息出入(即觉知出入息)来代替数息。在“十六特胜”法门中,这其实就是以“随息(觉知出入息)”代替数息⑤,在经论中也有说明,以下我会专门提到。
(1)息者“止”也,一呼一吸之间,有个极为短暂的刹那,这个刹那间的停顿,是不呼不吸的,就是“息”。数息,就是要数这个“息”--中间刹那停顿的次数。息者,不呼不吸,充满,宁静,这叫真息,佛家天台宗把道家说的真气叫做真息。
《瑜伽师地论》中说,数息指的是数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停顿,因此南怀瑾在相关的讲法中,均用此义。
(2)怎么数呢?这个呼吸的刹那停顿分两种,一种是入息即吸入一口气到尽头后,有个刹那的停顿;另一种是出息即呼出一口气到尽头后,有个刹那的停顿。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中说,应该在入息的刹那停顿时数息⑥。但你最好不要在吸入一口气到尽头后,【刻意地停顿一下】,然后用心数息,数个“1”,而最好在自然呼吸状态下数息。如果你非要这样,也不妨如此,因为这说明你心思燥乱,必须得用比较猛烈刻意的方法去对治。但过了散乱后,就不须如此了。
但《达摩多罗禅经》中说,“或从入息数,或从出息数”,在入息或出息的刹那停顿时数息,都可以。《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也有与《达摩多罗禅经》一样的说法,智者大师说,两种情况下的数息,各有各的好处,要因人而异了⑦。
综合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合怎样就怎样。而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是在入息的刹那停顿时数息的。因为呼出一口气到尽头后,就是“强弩之末”了,气已经不够用了,此时如果再去捕捉那个停顿的刹那而数息,就来不及而且更难受了。
南怀瑾大德说,凡是营养过剩、血压高睡不着觉或杂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计出息;身体衰弱、血压太低、脑神经衰弱的人,要计入息。夜里失眠的时候,注意数出气!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吧。
有没有在两个停顿刹那都数息的说法呢?即在入息的刹那停顿时数“1”,在出息的刹那停顿时数“2”。也有此说法。
《坐禅三昧经》就说:“入息至竟数一,出息至竟数二。”但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却不允许这样数息,智者大师说:因为这样会有息障,喉咙会生病,就像草叶卡在喉咙中,吐不出也咽不下⑧。在南传禅法中,也不支持这样的数法,因为这样的话,心就太忙碌了,反而会导致紧张感。
(3)这样开始数息,要求从一数到十,再循环开始数。以上经论中都说,从一到十是最佳的数字阶段。否则数字太少的话,心未免因空间狭窄而容易烦躁、散乱;数字太多的话,心又会因空间过大、时间太长而容易懈怠、昏沉。如果没数到十,就忘记数到几了,就说明你的心开始散乱了,那么就必须重新数;如果数的超过十了还在数,就说明你的心开始昏沉了,那么也必须重新数!
这样的目的,是要你养成既不散乱也不昏沉的好习惯,因为散乱与昏沉是静坐修定的两个大敌。另外,这样也是培养你把心念住于当下的心力、定力。因为人之所以有无尽的烦恼与痛苦,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让心活在当下,而是过度追忆过去或者期盼未来。
(4)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初修者往往会因为急于求成的心态,一开始很精进,上来就要静坐几十分钟,结果却令自己失望。有很多人就是这样放弃数息法门的,认为这样的方法未免单调乏味,花样不多,有的可能会换其他方法。但是你要明白一点,简单的你都玩不了,那复杂的你更不行。
所以对于初修者,每次数息的质量比数量、时间更重要。哪怕你每次只限定一分钟时间,只要你能在这一分钟内数好息,就能给你带来信心,然后慢慢延长时间。信心是一步步加强的,不可以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百米冲刺。
初学的人可能会头痛、头晕、呼吸困难。那是因为头脑紧张、求好心切,所以气上头部,无法自然地呼吸了。
以上就是第一个数息阶段。在此阶段,因为你的心刚刚从散乱中收回来,心还不够细。所以,你只要以数字为工具,把意念集中在气息一进一出(那个刹那停顿)上,把这个息数好就算不错了。此时不必注意呼吸的其他特征,比如呼吸的声音是大还是小,有多大或有多小;呼吸是长还是短,有多长或多短;呼吸是热还是冷,有多热或多冷?因为在此阶段,你的心念还太粗,没能力去关注更微细的东西。
简单说,你只要注意【呼吸本身】就行,而不要注意【呼吸的诸多特征】。
(5)数息时的变化:如果你在数息时觉得头部涨痛,你可以采用另一个办法,就是注意腹部的起落,一呼一吸,肚子就一起一落。所以,一呼一吸就是肚子的一起一落。肚子膨胀起来就是入息,肚子降落就是出息。所以,肚子落的时候就数一,再落的时候就数二,再落的时候数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与前面一样。
虽然如此,但也不宜一直采用此法,你要懂得,采用此法只是权宜之计。因为你开始时不习惯数息,或因数息而头疼,才这样的。但是,一旦呼吸恢复平静后,就可放弃此法,依旧使用数息随息等法。
Powered by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息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