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计算时,标准状态下分子数密度气体密度是多少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分析.pdf 4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分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研究目的和意义1
国内外研究现状2
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现状2
温室气体产生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3
温室气体变化规律研究4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5
研究区概况5
研究内容和方法6
气体排放通量的计算8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9
结果与分析10
不同地类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研究10
观测期箱内温度,10、20 cm 土壤温度 10
不同地类土壤 CH
、CO 和 N O 通量比较 10
不同地类土壤 CH 、CO 和 N O 通量季节变化规律 11
、CO 和 N O 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13
不同干扰方式对兴安落叶松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14
观测期箱内温度,10、20cm 土壤温度 14
不同干扰方式兴安落叶松林土壤 CH
、CO 和 N O 通量的比较 15
温室气体通量季节变化规律16
、CO 和 N O 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18
不同坡位、坡向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19
观测期箱内,10、20cm 土壤温度 19
不同坡向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20
不同坡位对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22
、CO 和 N O 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25
两种湿地类型 CH
、CO 和 N O 通量 25
观测期箱内温度,10、20cm 土壤温度 25
两种湿地类型 CH
、CO 和 N O 通量比较 26
温室气体通量季节变化规律27
、CO 和 N O 通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29
结论与讨论29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使全球温室气体 (GHG )排放量显著增加,世界
气象组织 (WMO )发布《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08 年是 1998 年以来这三种主要
温室气体大气浓度增长最快的年份。2008
年空气中 CO2
浓度达到 385.2ppm、CH4
浓度达到 1797ppb、N
0 浓度达到 321.8 ppb,分别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 38 %、157 %
和 19 %。温室气体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且土地
利用变化也是引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自然灾害和人类对自然生态系
统的不合理干扰,森林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长白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对比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长白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对比研究
【摘要】: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CO2、CH4这两种温室气体正以惊人的速率不断增加,对两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
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事实上,自然过程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土壤碳库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部分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重要贡献,其变化将对全球碳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的群落组成、结构及其林内小气候、土壤环境差别较大,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存在较大差异。为能更精确核算中纬地区森林碳收支情况,亟待对比研究长白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
长白山林区位于全国最大天然林区东北林区的东南部,以中温带的针阔混交林为主,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为阔叶红松林,经采伐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主要为白桦林和山杨林。本研究借助最新的便携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5个样地的土壤CO2、CH4排放通量进行研究,主要选择了在裸地(农田撂荒地)、草地(次生杂草地)、落叶松林、次生白桦林和阔叶红松林进行野外同步观测,旨在揭示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过程的日变化规律及与环境主控因子的关系,为长白山区森林土壤碳源、碳汇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为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森林碳(CO2、CH4)收支提供计算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5个实验样地土壤均表现为CO2的源且CO2通量的日动态都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最大值都出现在温度较高的12:00~14:00,最小值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早晨。土壤CO2日释放通量次序分别是红松针阔混交林>落叶松红>次生白桦林>草地>裸地。由于群落结构和林内郁闭度的差异使得植被覆盖率较好的林地CO2通量日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裸地和草地要推迟。
(2)5个实验样地土壤为CH4的汇,土壤CH4通量均都为负值且日变化动态没有明显的规律,日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土壤吸收CH4也大致呈现出中午高傍晚或者清晨低的趋势。由于土壤地表异质性的差异,土壤日吸收CH4通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次生白桦林>红松针阔混交林>裸地>草地。
(3)通过分别对单日尺度上5个实验样地的土壤CO2通量与地表空气温度和0~5cm土壤温度进行指数拟合,发现土壤CO2通量与0~5cm土壤温度的相关系数更高,且土壤CO2通量与温度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由于土壤湿度的日变化较小,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湿度的没有相关性。但是通过对土壤CO2通量与土壤0~5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其相关系数明显提高,这说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影响土壤CO2通量。同时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可知,有机质的含量对土壤CO2通量有影响,而PH值与土壤CO2通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4)通过分别对土壤CH4通量与地表空气温度和0~5cm土壤温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出的结果是5个样地土壤CH4通量与地表空气温度的相关系数不高,而与土壤温度的相关系数更高,并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不高。通过对土壤CH4通量与土壤0~5cm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其相关系数明显提高,这说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影响土壤CH4通量,单独用土壤湿度或者土壤温度来解释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异是不科学的。在植被覆盖情况较好的前提下,土壤CH4的吸收能力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土壤C、N含量与土壤吸收CH4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X144【目录】:
摘要4-6Abstract6-8目录8-101 引言10-17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7
1.2.1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概况11-12
1.2.2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比研究12-13
1.2.3 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13-14
1.2.4 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14
1.2.5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14-172研究区、研究方法及数据源17-21 2.1 研究区概况17-18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17
2.1.2 研究区气候概况17-18
2.1.3 研究区土壤与植被概况18 2.2 研究方法18-19
2.2.1 样地选择和基本数据的测定18
2.2.2 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测定18-19
2.2.3 温度、水分的测定及样地植被的调查19
2.2.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19 2.3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19-20 2.4 技术路线20-213 结果与分析21-41 3.1 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和土壤的差异21-23
3.1.1 不同立地条件下群落组成差异21
3.1.2 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生长差异21-22
3.1.3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22-23 3.2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23-26
3.2.1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 CO_2通量的差异23-24
3.2.2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 CH_4通量的差异24-26 3.3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6-41
3.3.1 土壤 CO_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6-33
3.3.2 土壤 CH_4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33-414 结论与讨论41-44 4.1 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和日动态规律41 4.2 温度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之间的关系41-42 4.3 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之间的关系42 4.4 其他因素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之间关系42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42-44参考文献44-46致谢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玲;戴万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魏达;旭日;王迎红;姚檀栋;;[J];草地学报;2011年03期
展小云;于贵瑞;郑泽梅;王秋凤;;[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林丽莎;李向义;韩士杰;;[J];干旱区地理;2009年01期
杜睿,黄建辉,万小伟,贾月慧;[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牟长城;程伟;孙晓新;吴云霞;;[J];林业科学;2010年07期
邓东周;范志平;王红;孙学凯;高俊刚;曾德慧;张新厚;;[J];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张连江,谭垦,和绍禹;[J];蜜蜂杂志;2005年07期
胡玉琼,王跃思,纪宝明,王明星,杜睿;[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阎志丹,王艳芬,张焱,熊小刚,陈世苹,张丽霞,高英志,唐芳,杨晶,董云社;[J];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龙梅;王华静;;[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王慧清;王云龙;杜金玲;;[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刘琳;杨春华;李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赵志敏;赵成义;;[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魏岩岩;张玉龙;杨景荔;刘洋;韩琳;金硕;;[J];北方园艺;2010年05期
周存宇,周国逸,王迎红,张德强,刘世忠,王跃思,孙扬;[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冯朝阳;吕世海;高吉喜;刘尚华;林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高程达;孙向阳;张林;李志刚;阿拉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魏达;旭日;王迎红;姚檀栋;;[J];草地学报;2011年03期
庞莹莹;邓波;张英俊;杨世超;马学敏;刘蒙;;[J];草地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A];中国地理学会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贾宏伟;李小梅;;[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彭世彰;徐俊增;丁加丽;缴锡云;;[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张衍华;毕建杰;高珂歆;;[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王蒙;吴明;邵学新;;[A];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廖艳;[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刘雅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曹吉鑫;[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陈先江;[D];兰州大学;2011年
贾子毅;[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张鸽香;[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林杉;[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时伟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付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莫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田慎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史文娟;[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连亚楠;[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姚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卢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廖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张剑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韩琳;[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王平;[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根绪,程国栋,沈永平;[J];冰川冻土;2002年06期
金会军,程国栋,徐柏青,中野智子;[J];冰川冻土;1998年02期
任仁,米丰杰,白乃彬;[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王小国;朱波;高美荣;王艳强;郑循华;;[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李香真,陈佐忠;[J];草地学报;1998年02期
杜睿,王庚辰,刘广仁,王艳芬,王跃思,吕达仁,陈佐忠;[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孙向阳,乔杰,谭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张宪权,王文杰,祖元刚,张万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张喜旺;[J];当代畜牧;2002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宪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褚金翔;[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贾淑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杨少红;[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郭婷;[D];内蒙古大学;2006年
卢兰;[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靳正忠;雷加强;徐新文;李生宇;范敬龙;彭慧清;;[J];中国沙漠;2011年06期
韩义明,刘志辉,孟宪增;[J];黑河科技;1997年04期
郝文芳,韩蕊莲,单长卷,梁宗锁;[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6期
陈珩;张志谦;;[J];中国沙漠;2006年01期
王春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赵启明;;[J];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唐罗忠;刘志龙;虞木奎;方升佐;赵丹;王子寅;;[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06期
孙治国;宋春成;宋子龙;;[J];吉林林业科技;2005年06期
郭玉永;[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1期
宋艳;骆晓菁;;[J];科技资讯;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良厚;谭浩亮;王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向玉红;;[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宋桂龙;韩烈保;王小蓓;王英宇;孟强;;[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迟健;;[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程文亮;陈健亚;;[A];浙江省园艺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张凤兰;杨龙;张宁;;[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先志;;[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柯建中;[N];经理日报;2004年
段华;[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供稿;[N];湖南科技报;2003年
特约记者 郎有存;[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孟克 王永伟;[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宋涛 王世尧;[N];中国花卉报;2005年
小松;[N];中国花卉报;2011年
;[N];山西科技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海霞;[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马建刚;[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李俊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杜平;[D];河南大学;2010年
魏婉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环境监测仪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DKG-ONE系列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
DKG-ONE系列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
产品报价:询价
更新时间: 11:59:32
产地:芬兰
品牌:芬兰干涉
厂商性质:
生产型,贸易型,
公司名称:
北京杜克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关键词:
: () (010-)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来宝网上看到的,谢谢!)
该厂商其他产品
DKG-ONE系列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测H2O、CxHy,COx、NOx、NH3、VOCs、SO2、H2S、CxFy、TOC、SF6、CFCs等&痕量级红外光声光谱多气体分析仪&&& 多点采样器&&&&&&&&&&&&&&&&&& &&&& 专用分析软件&概述&&&&&&&&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测量是大气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是研究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源和汇的基础,对温室气体分布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有要意义。DKG-ONE系列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了解地气间的交换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理解全球温室气体的交换,对不同生态系统通量的长期观测,在揭示大气中CO2、CH4、NH3、N2O等温室气体吸收与释放过程、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地表生物圈大气圈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生态学研究、污染土壤检测、农田施肥监测、畜禽养殖、有机肥堆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等。&&&&&&& 杜克泰克公司DKG-ONE系列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基于芬兰干涉公司的红外光声光谱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检测限低、实时性好、原位在线、高效测量等优点,已成为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与分析的可靠解决方案。&原理构成&&&&&&& DKG-ONE系列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由痕量级光声光谱多气体分析仪主机、可扩展可编程多点采样器、密闭土壤呼吸室、采样管线、专用分析软件等构成。&&&&&&& 系统分析主机基于红外光声光谱技术,拥有脉冲红外光源,通过窄带光学滤波片,形成中红外区10个光谱波段,用于气体分析;超高灵敏度基于专利的拥有增强悬臂梁光学麦克风技术,可通过10种光学窄带滤波片实现,极窄的光学滤波可去除背景气体的干扰;多个光谱区域可有利于最小的交叉灵敏度。最多可同时测量9种气体。&&&&&&& 多点采样器可以自由扩展气体采样点,从8通道到24通道,仪器可以适用于微小流量气体采样和高温气体工况。通过Win-PC上的应用软件进行配置和控制,并自动存储数据,为Excel格式;通过不同的接口实现标准的数字或者模拟量输出。12 通道同时采样的同时,多点采样单元还可接入六路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多点采样单元的工作温度和气压。&&&& &特点优势&&&可测量230多种气体,比如CO2、CH4、N2O、HFCs、PFCs、SF6、H2O、TOC、NH3、SO2、H2S等ppb,sub-ppm级的检测限 即采即测、实时分析、秒级响应时间长的标定周期、低的样气量 高分辨率图形显示界面,友好人机交互界面 丰富的可编程测量任务 图形和表格显示全部气体的测量结果 内置趋势查看监控任务平均值、均方差、最高和最低浓度等统计功能无耗材、免维护USB接口、Ethernet、RS232、RS485通讯等坚固耐用的外壳设计 管线预热、恒温测量、防止吸附可选交流供电、太阳能电池供电&标准&&& 低压测量指令2006/95/EC 和电磁兼容指令&&& 安全标准:EN01), IEC 01), CAN/CSA-C22.2 No. 04)和&&响应时间:据通道积分时间(C.I.T.)和气体置换周期,典型10s到几分钟;&&&&&&&&&&&&&&单一气体:&10s; &冲洗时间:六种气体(含水汽)&25s 检测限:根据气体,典型ppb、sub-ppm,可定制; 重复性:2%测量结果,在标定条件下 准确度:典型2~5% 动态量程:典型5级,(100,000倍检测限) 零点漂移:±2检测限/年 量程漂移:3%测量值/年 工作条件: 温度范围:0 °C – +45 °C 湿度范围:低于90% RH, 无凝露 压力范围:大气压 防护等级: IP20 (IEC 529) 振动试验:33 Hz强振 储存条件: 温度范围:-20 °C – +60 °C 分析软件:具有存储、显示、计算、统计、历史回放、打印测量曲线等功能;采样条件: 温度范围:0 – +49 °C 无凝露 压力范围:930 mbar – 1100 mbar 湿度范围:露点+8 °C 或更高 气体流量:约1L/m 采样距离:可配抽气泵(负压100hPa)最远距离300米;气体接口: 带有快速插头的6/4mm管,可定制; 尺寸:48.4cm Wx13.9cm Hx40.5cm D 分析仪主机&&&&&&&&&&&48.4cm Wx15.0cm Hx45 cm D 多点采样器&&&&&&&&&&&密闭土壤呼吸室 &需定制重量:约13 kg(主机) 15kg(采样器) 工作电源:100 - 240VAC, 50 - 60 Hz &&&&&&&&&&500W/2000W 野外太阳能小型发电站(可选)
* 我要求购:
* 我的姓名:
* 我的单位:
* 我的电话:
* 我的邮箱:
我的地址:
* 信息有效期:
信息展示过期后将自动下线,如还需采购可重新发布信息
具体要求:
* 验证码:
联系人:张漫
电话:010-
传真:010-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上看到的,谢谢!)
该厂商的产品分类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4bfa57b0aa43c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耕作措施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CO_2、CH_4、N_2O)通量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耕作措施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CO_2、CH_4、N_2O)通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利用CO2分析仪、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双序列轮作次序下春小麦地、豌豆地生育期内CO2、CH4和N2O通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4种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地和豌豆地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汇的功能。传统耕作不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下,春小麦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03 6、0.221 2、0.241 8、0.224 9,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41 6、-0.078 0、-0.081 8、-0.053 7,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089 1、0.069 2、0.046 1、0.065 6;豌豆生育期内平均土壤CO2通量(μmol.m-2.s-1)分别为0.273 6、0.261 6、0.218 1、0.236 0,CH4通量(mg.m-2.h-1)分别为-0.055 0、-0.073 7、-0.066 2、-0.054 5,N2O通量(mg.m-2.h-1)分别为0.123 4、0.084 7、0.080 6、0.035 0。少免耕及小麦秸秆覆盖有利于减少土壤CO2排放通量,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及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吸收通量、减少N2O排放通量。综合来看,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助于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春小麦地CO2通量随着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CH4吸收通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升高而增大,而随着土壤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减小。豌豆地CO2通量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春小麦地N2O通量则与平均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豌豆地则为极显著正相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152【正文快照】:
三大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对全球变暖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近年来就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成了全球热点问题。同时,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源”和“汇”的土壤,对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3]。随着我国农业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少免耕、秸秆还田、秸秆覆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雪松;申双和;李俊;于强;;[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J];第四纪研究;2003年05期
韩兴国,王智平;[J];生物多样性;2003年04期
张中杰,朱波,江长胜,韩广轩,高美荣;[J];生态学杂志;2005年02期
万运帆,林而达;[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芮雯奕;周博;张卫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王礼茂;[J];第四纪研究;2004年02期
孙波,解宪丽;[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占志雄,邱良妙,傅建炜,魏辉,应朝阳,翁伯琦;[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占志雄,邱良妙,林仁魁,魏辉,应朝阳,翁伯琦;[J];福建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罗珠珠,黄高宝,张国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4期
秦华东;张国宏;肖巧珍;唐茂艳;陆福勇;;[J];广西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全国明,杨运英;[J];耕作与栽培;2005年03期
李红宇,刘丽华,吕艳东,李金峰,郑桂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卢维盛,李华兴,刘远金,陈喜崇;[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巍;曲岩;;[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福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刘云慧;[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解宪丽;[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马娟娟;[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张国盛;[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宋桂龙;[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王彩绒;[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贾忠奎;[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吴南生;[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刘世平;[D];扬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春明;[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郝会军;[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王群;[D];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
刘会青;[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薛文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徐世宏;[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姜新福;[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张德英;[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张卫峰;[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秦华东;[D];广西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信旺,潘根兴;[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贺明荣,王振林;[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4期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J];大气科学;1994年03期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R. W. D[J];大气科学;2002年06期
马秀梅,朱波
,韩广轩,陈玉成,高美荣,张中杰;[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罗珠珠,黄高宝,张国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4期
孙利军;张仁陟;蔡立群;;[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5期
张雯;侯立白;张斌;王国骄;蒋文春;贾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吴崇友,金诚谦,魏佩敏,夏晓东,卢晏;[J];中国农机化;2003年06期
孙文涛,肖千明,娄春荣,付仲鑫,李亮亮;[J];杂粮作物;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春芳;;[J];青海气象;2000年02期
高秀君;张仁陟;杨招弟;;[J];土壤通报;2008年05期
邹基玲,季国良,侯旭宏;[J];高原气象;1994年03期
瞿汶;刘德祥;赵红岩;郭俊琴;;[J];干旱区研究;2007年01期
张旭东,柯晓新,杨兴国;[J];甘肃气象;1998年02期
姚宝林;张永玲;施炯林;;[J];耕作与栽培;2007年03期
王琦;李锋瑞;张智慧;;[J];环境科学;2008年07期
马金虎,刘玉兰;[J];宁夏农林科技;2002年04期
余绍合;;[J];新疆气象;1988年02期
姚宝林;施炯林;席琳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鸿;李凤民;熊友才;张强;王润元;杨启国;;[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刘虎;魏占民;刘鑫;张义强;张建国;;[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世坤;[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状态下的气体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