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片,这条题怎么做,老师还规定要用到序数效用论

如何使用序数效应论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
如何使用序数效应论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简称AD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图17—1利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在货币供给M不变时,如果价格水平为P1,则实际货币余额为M/P1,LM曲线为图中的LM(P1),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为Y1,均衡的利率为r1.把价格水平P1及其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Y1的组合点描到一个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价格水平的坐标系里,获得图中的点D1.当价格水平从P1下降到P2时,实际货币余额为M/P2,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LM曲线从LM(P1)右移到LM(P2),LM(P2)与IS曲线相交于E2点,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2,均衡的利率为r2.把价格水平P2及其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Y2的组合点描到一个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价格水平的坐标系里,获得图中的点D2.把表示价格与均衡国民收入组合的点D1、D2连接起来,就获得如图所示的总需求曲线AD.当价格水平从P1下降到P2时,均衡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这样,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当价格水平提高时,总需求减少,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总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外任意一点所表示的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组合都将导致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能实现均衡.总需求曲线左边任意一点表示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的组合,它将导致给定价格水平时产品市场上储蓄小于投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例如上图中的D3点所表示的P2与Y1的组合将使产品市场上储蓄小于投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因为在价格水平为P2时,Y1小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Y2,由Y1决定的储蓄小于由Y2决定的储蓄,即储蓄小于投资.而在货币市场上,Y1也小于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Y2,在利率一定时,由Y1决定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同理,总需求曲线右边任意一点表示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的组合,它将导致给定价格水平时产品市场上投资小于储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与《如何使用序数效应论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相关的作业问题
(1)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 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P1/P2
(1)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 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P1/P2
序数效用论者运用价格消费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得到价格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价格消费线上每一点,都存在着某种商
序数效用论者运用价格消费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得到价格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价格消费线上每一点,都存在着某种商
序数效用论者运用价格消费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得到价格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价格消费线上每一点,都存在着某种商
利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构造价格消费曲线(pcc),再用pcc推导需求曲线详见/view/1208243.htm
序数效用论是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为工具进行消费者均衡的研究.也就是在消费者的收入作为约束条件下,所能购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数量组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状态.或者说在消费者均衡时,任何一元钱花在任何一种商品上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一元钱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他们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形成消费者需求的一般特性,即:如果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对他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则该消费者愿意为再增加一个单位的该商品而支付的价格就越低;如果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为
   区别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为:Ux=U(x1, x2, x3, …, xn).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
假设推导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购买商品数量为1,2,3时对应的基数边际效用分别为10,8,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元钱货币的边际效用假设为γ=2,商品价格为P,则MU/P表示购买这种商品每元钱货币的边际效用,当MU/P=γ时,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即会停止购买该商品.当商品的消费量为1时,MU=10,为保证
这不可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只有可能在完全垄断市场中才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承受者,所以需求曲线dd=P(常数)而不是dd=ap+b而在完全垄断市场中,dd=p=ap+b所以TR=P*Q=ap2+bp因为MR=TR的求导所以MR=2ap+
IS曲线和LM曲线的纵座标都是利率i,而横座标都是产出Y,IS曲线的方程:i=A/b-Y/(a*b),其中A为自主性支出,b为投资对利率的弹性系数,a为乘数,LM曲线的方程:M/P=kY-hi,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一个方程组,消去i即可以得到产出Y和价格水平P的函数,这就是总需求曲线.
这个问题在《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书里有很详细的说明,是借用“鲁滨逊漂流记”讲的.基本思路就是将睡眠作为商品,然后用每小时工资购买他的睡眠时间(24*7-100).没明白的话再留言. 再问: 再问: 那像这样画的对嘛,那他还是类似于预算约束线的那种嘛?它的无差异消费曲线呢,就是它的第二问呢?谢谢您了! 再答: 加我微信
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货币单位效用是一定的当该物品越来越多,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人们所支付的价格就越来越低
答:IS-LM模型以及其衍生的IS-LM-BP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都可以推导出AD曲线.IS-LM模型代表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但是前提是总供给是水平线,即该模型的假设条件-价格水平在短期内不变,由此就构成了推导AD曲线的逻辑基础.从模型所处的空间可以看出,IS-LM模型处于r-y空间之内,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处
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e./zhidao/wh%3D600%2C800/sign=c124fbda39f6/2f738bd4b31ce257f9e2f0708ffa6.jpg"
消费品中进行效用最大化选择来推导劳动力供给曲线.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市场劳动(时间)供给曲线所表示...分析为参照来探讨边际成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力供给的可行(诚心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感谢~)
弄反了,洛伦茨变换推导尺缩效应,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消去时间t.△x,△x'分别为S系、S'系下的坐标.故对于在S'中的尺子,△x'≡尺子原长,故△x为观察者测得量.关键就是时间,在S下观察者尽可能做到同时观察尺子两端△t=0.代入洛伦兹变换,△x'=γ(△x-v△t).得到的结论为△x'=γ△x.即尺缩效应得证
什么是IS曲线图?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区别是什么? - 知乎336被浏览16436分享邀请回答7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问题详情
试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试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如何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为什么无差异曲线不可能交叉?3什么是预算约束线?当消费者的收入或者商品价格变动时,预算约束线是如何移动的?4完全竞争的市场(&&)。&&A.只有一个卖者&&B.至少有几个卖者&&C.有许多买者和卖者&&D.有确定自己价格的企业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时间: 11:57:52
&&&&&&&&第一章导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经济学:参见教材)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微观经济学:()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宏观经济学:()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就业》: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规范分析:(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实证分析:(参见教材P16))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均衡分析: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参见教材P17)()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非均衡分析: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参见教材P17)()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8).流量分析:()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参见教材P18).存量分析:()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9).总量分析:()13.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参见教材P19).结构分析:()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11.D9.C17.A三、多项选择题1.ABE6.ABCDE11.ABCD四、判断分析题1.√10.×2.√11.√3.√12.×4.×13.√5.×14.×6.×7.√8.×9.×2.CDE7.ABCDE12.ABCDE3.ABD8.BC13.ABCDE4.ABCDE9.ABC14.ABCDE5.ABCDE10.AC2.C10.C18.B3.A11.C19.C4.A12.B20.D5.B13.A21.A6.D14.A22.B7.D15.B8.B16.C&&&&&&&&五、问答题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P4)()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参见教材P5-6)-)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P15-16)()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相互联系和互补的。二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第二,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二者都研究资源的有效配制问题。2第三,二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同。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5.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了。该著作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参见教材P8的述评)的述评)(6.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参见教材P10-12)()7.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正式出版。作者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情形下,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作者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12的述评)的述评)(8.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参见教材P16-17)()&&&&&&&&第二章供求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需求:2.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规律: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3.供给: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供给:数量。4.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供给规律: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均衡价格:曲线的交点决定的。6.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支持价格:7.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限制价格:8.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弹性: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需求价格弹性: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需求收入弹性: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1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供给价格弹性: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12.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蛛网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13.收敛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收敛型蛛网:收敛型蛛网复均衡时的蛛网。14.发散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发散型蛛网:发散型蛛网3点越来越远的蛛网。15.封闭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封闭型蛛网:封闭型蛛网行的蛛网。二、单项选择题1.A9.D17.B三、多项选择题1.BD7.BC13.ABCE四、判断分析题1.×8.√15.×2.×9.×16.×3.√10.×4.×11.×5.×12.×6.×13.√7.×14.×2.ACDE8.CE14.BC3.ACE9.ABD15.BE4.BD10.ABCE16.ACDE5.ACDE11.ABDE6.BDE12.ABDE2.C10.A18.C3.B11.C19.B4.B12.A20.A5.C13.A6.B14.C7.B15.C8.C16.C&&&&&&&&五、计算题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解:已知: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30-4Q=20+2Q6Q=10Q=1.7代入P=30-4Q,P=30-4×1.7=232.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M,Q为需求数量,M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M=5000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解:已知:Q=M,M分别为5000元,15000元,30000元&&&&&&&&根据公式:分别代&&&&&&&&入:&&&&&&&&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解:已知:P+3Q=10,P=1将P=1代入P+3Q=10求得Q=3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六、问答题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参见教材P23、25)参见教材、)2.简述供求定理.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参参见教材P28))3.简述均衡价格及其影响.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和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4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成本、自然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供给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参见教材P27-29)参见教材)4.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类型:(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参见教材P33图2-7参见教材影响因素: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参见教材P34参见教材5.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1)EM>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称为收入富有弹性。(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3)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5)EM<0。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参见教材P36-37图2-9参见教材6.简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类型:(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管商品。(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3)ES<1。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参见参见教材P40-41图2-11影响因素:(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参见教材P41-42参见教材7.蛛网理论及应用.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5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格和产量波动;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理论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相吻合。参见教材P43-47参见教材第三章效用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3.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4.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7.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二、单项选择题1.C9.A1.ACE2.B10.B2.CE3.D11.C4.B12.D3.BDE5.C13.A4.BCDE6.B14.B5.AD6.AC7.B8.C&&&&&&&&三、多项选择题&&&&&&&&&&&&7.ABD四、判断分析题1.√8.×2.×9.√3.√4.×5.×6.×7.√&&&&&&&&五、计算题1.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解:总效用为TU=14Q-Q2所以边际效用MU=14-2Q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Q=7,总效用TU=14·7-72=49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492.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试求:(1)消费者的总效用(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产品?解:(1)因为X=16,Y=14,TU=4X+Y,所以TU=4*16+14=78(2)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4*4+Y=78Y=623.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2Y2,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解:MUX=2XY2MUY=2YX2又因为MUX/PX=MUY/PYPX=2元,PY=5元所以:2XY2/2=2YX2/5得X=2.5Y又因为:M=PXX+PYYM=500所以:X=50Y=1254.某消费者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为20元,Y商品的价格为10元,求:(1)计算出该消费者所购买的X和Y有多少种数量组合,各种组合的X商品和Y商品各是多少?(2)作出一条预算线。6(3)所购买的X商品为4,Y商品为6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4)所购买的X商品为3,Y商品为3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解:(1)因为:M=PXX+PYYM=120PX=20,PY=10所以:120=20X+10YX=0Y=12,X=1Y=10X=2Y=8X=3Y=6X=4Y=4X=5Y=2X=6Y=0共有7种组合(2)&&&&&&&&(3)X=4,Y=6,图中的A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4,Y=6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4+10·6=14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虽然是最大的,但收入达不到。(4)X=3,Y=3,图中的B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3,Y=3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3+10·3=9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收入虽然能够达到,但不是效率最大。六、问答题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2.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所示:&&&&&&&&图3-2消费者剩余图3-2中,横坐标为商品数量Q,纵坐标为商品价格P,AB为需求曲线,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个购买,同样购买Q2商品,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3.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研究消费者均衡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包括①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②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③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7P1X1+P2X2+···+PnXn=M限制条件第二,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等于一个常数。MU1/P1=MU2/P2=···=MUn/Pn=λ均衡条件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两种商品A和B,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简化为:MUA/PA=MUB/PB=λ均衡条件PAXA+PBXB=M限制条件消费者在收入既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购买的两种商品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消费者就不再调整购买A物品与B物品的数量,从而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4.序数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最佳购买行为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从上图看出,在U1效用水平下,尽管效用水平高,但由于收入有限,达不到;在U3效用水平下,尽管收入能够实现购买力。但效用水平低;只有在U2效用水平下,既可以实现购买力,又可以实现较高的效用水平,所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这一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5.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6.作一个无差异曲线图来描述一种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情形.1)商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可能性线由M1移动至M*,此时做一条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而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M*平行的虚线M2(这条无差异曲线事实上并不存在,故以虚线表示),表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2)X商品的下降致使X商品消费增加(从原来的X1增加到X2)。X1X2就是商品X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总效应。在这个总效应里,有一部分是替代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就是X商品数量从X1增加到X3部分(X1X3),有一部分是收入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其数量从X3减少到X2(-X3X2)。因为是一般低档商品,所以替代效应是正的,收入效应是负的,但总效应X1X2是正的。&&&&&&&&8&&&&&&&&7.什么是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它是递减的?.什么是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它是递减的?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如下式:&&&&&&&&&&&&图3-5商品边际替代品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因为随着商品X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同时,随着商品Y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所以,随着X的增加,每单位X可以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公式为:TP=f(L,K)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公式为:AP=TP/Q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公式为:MC=△TC/△Q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公式为:TR=P×Q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Q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公式为:MR=△TR/△Q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即STC=STFC+STVC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SAVC+SAFC。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公式为:SMC=△STC/△Q。15.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公式为:LTC=f(Q)。916.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厂商长期中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公式为:LAC=LTC/Q17.长期边际成本(LMC)是指厂商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LMC=△LTC/△Q。二、单项选择题1.C9.C17.D1.ABCD8.AE1.√8.×2.B10.D18.B2.CD9.BD2.√9.×3.ACD10.BCE3.×10.×4.×11.×5.√12.√6.×13.×7.×4.AC5.ABD6.ACE7.ACE3.B11.D4.B12.C5.C13.D6.C14.B7.B15.B8.A16.B&&&&&&&&三、多项选择题&&&&&&&&四、判断分析题&&&&&&&&五、计算题1.已知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5Q2。求(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2)最大利润是多少?解:(1)因为:TC=5Q2,所以MC=0.05Q又因为:Q=6750–50P,所以TR=P·Q=135Q-(1/50)Q2MR=135-(1/25)Q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所以0.05Q=135-(1/25)QQ=(2)最大利润=TR-TC=892502.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L=4,PK=1&&&&&&&&&&&&求:(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2)最小成本是多少?解:(1)因为Q=LK,所以MPK=LMPL=K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K/MPL=PK/PL将Q=10,PL=4,PK=1代入MPK/MPL=PK/PL可得:K=4L和10=KL所以:L=1.6,K=6.4(2)最小成本=4·1.6+1·6.4=12.83.已知可变要素劳动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如下:劳动量(L)总产量(TQ)平均产量(AQ)—.532.5边际产量(MQ)—-2&&&&10&&&&&&&&(1)计算并填表中空格(2)在坐标图上做出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3)该生产函数是否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划分劳动投入的三个阶段&&&&&&&&(3)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已知某厂商总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试求:(1)写出TFC、TVC、AFC、AVC、AC和MC的方程式TFC=30000TVC=5Q+Q2AC=30000/Q+5+QAVC=VC/Q=5+QMC=5+2Q(2)Q=3时,求TFC、TVC、AFC、AVC、AC和MCTFC=30000TVC=5Q+Q2+15+9=24AC=30000/Q+5+Q=08&&&&&&&&&&&&AVC=VC/Q=5+Q=8MC=5+2Q=11(3)Q=50时,P=20,求TR、TC和利润或亏损额TR=P·Q=50·20=1000TC=30000+5Q+Q2=32750亏损=TR-TC==-31750六、问答题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间的关系如何?.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2.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3.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11能确定。&&&&&&&&4.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5.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6.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12&&&&&&&&7.厂商利润公式是什么?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厂商利润公式是什么?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1)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额。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在成本中。超额利润,又称经济利润,简称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利润=TR-TC(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因为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所以厂商不会停止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缩减规模,减少产量。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即不增加产量也不缩减产量,此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3.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即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二、单项选择题1.B9.D2.A10.A3.B11.A4.C12.C5.C13.A6.A14.A7.C15.D8.C16.C&&&&&&&&三、多项选择题&&&&&&&&&&&&1.ABC7.ABD四、判断分析题1.×8.×&&&&&&&&2.BD8.ACDE2.√9.×3.×&&&&&&&&3.ABCD9..ABD4.×11.×&&&&&&&&4.ABD10.BDE5.×12.√&&&&&&&&5.AB11.ABD6.√13.√&&&&&&&&6.ABE&&&&&&&&7.×14.×&&&&&&&&10.√&&&&&&&&五、计算题1.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40-P,求:(1)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厂商是否从事生产?解:(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因为TR=P·Q=[140-Q]·Q=140Q-Q2所以MR=140-2QMC=10Q+20所以140-2Q=10Q+20Q=10P=130(2)最大利润=TR-TC=-400(3)因为经济利润-400,出现了亏损,是否生产要看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平均变动成本AVC=VC/Q=(5Q2+20Q)/Q=5Q+20=70,而价格是130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所以尽管出现亏损,但厂商依然从事生产,此时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少。2.A公司和B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两家各占市场份额的一半,故两家公司的需求曲线均为P=2400-0.但A公司的成本函数为:1Q,TC=QA+0.A2,公司的成本函数为:1QBTC=QB+0.B2,2Q现在要求计算:(1)A和B公司的利润极大化的价格和产出量(2)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解:(1)A公司:TR=2400QA-0.1QA2对TR求Q的导数,得:MR=QA对TC=0QA十0.1QA2求Q的导数,13得:MC=600+0.2QA令:MR=MC,得:QA=600+0.2QAQA=4500,再将4500代入P=240O-0.1Q,得:PA=×B公司:对TR=2400QB-0.1QB2求Q得导数,得:MR=QB对TC=QB+0.2QB2求Q得导数,得:MC=300+0.4QB令MR=MC,得:300+0.4QB=QBQB=3500,在将3500代入P=240O-0.1Q中,得:PB=2050(2)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解:两公司之间存在价格冲突。3.设完全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问:(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3)该厂商停止营业点(4)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解;(1)因为STC=20+240Q-20Q2+Q3所以MC=240-40Q+3Q2MR=315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得Q=15把P=315,Q=15代入利润=TR-TC公式中求得:利润=TR-TC=(2)不变成本FC=20可变成本VC=240Q-20Q2+Q3依据两个方程画出不变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3)停止营业点应该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所以AVC=VC/Q=(240Q-20Q2+Q3)/Q=240-20Q+Q2对AVC求导,得:Q=10此时AVC=140停止营业点时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相等,所以只要价格小于140,厂商就会停止营。&&&&&&&&&&&&(4)该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是产量大于10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六、问答题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的区别.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它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即市场对该厂商的需求弹性是无穷大的,也就是说单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由于不管产销量如何增加,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故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代表一个行业,垄断者供应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而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价格下降后,不仅新增加的产销量要按照下降后的价格出售,连原来的产销量也得按下降后的价格出售,因此,从新增一单位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取得的收益中,减去原有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得到的收益,才是新增一单位产销量而增加的总收益,所以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则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即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2.试述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条件.根据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从而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因此,短期均衡可分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如果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5)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AVC),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3.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长期内为何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长期内为何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在长期条件下,各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自己的厂房设备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供给小于需求,有超额利润时会有新的厂商进入;供给大于需求,有亏损时会有厂商退出该市场,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时,即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14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于是厂商不再改变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市场,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市场,从而该市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4.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5.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述为MC=P?.?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MR,而在此时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表达为:MC=P6.试述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在长期中,完全垄断企业处于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第六章分配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2.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4.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5.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6.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7.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二、单项选择题&&&&&&&&&&&&1.D1.ABE&&&&&&&&2.A&&&&&&&&3.C&&&&&&&&4.A3.AE&&&&&&&&5.B4.ABCDE4.√5.×&&&&&&&&6.C5.BC&&&&&&&&7.D&&&&&&&&8.B6.AC&&&&&&&&三、多项选择题2.ABCE2.×3.√四、判断分析题1.×6.√五、计算题1.假定对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L=-10W+150,劳动的供给曲线为SL=20W,其中SL、L分别为劳动市场供给、D需求的人数,W为每日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与工资的均衡水平是多少?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SL=DL即:-10W+150=20WW=5劳动的均衡数量QL=SL=DL=20·5=1002.假定A企业只使用一种可变投入L,其边际产品价值函数为MRP=30+2L一L2,假定企业的投入L的供给价格固定不变为15元,那么,利润极大化的L的投入数量为多少?根据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VMP=MCL=W又因为:VMP=30+2L一L2,MCL=W=15两者使之相等,30+2L一L2=15L2-2L-15=0L=5六、问答题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什么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什么不同?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在:(1)供求主体不同;(2)需求性质不同;(3)需求特点不同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其均衡的条件是什么?.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其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整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结果,即由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要素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MCL(或AML),所以,厂商的要素均衡条件是:VMP=MCL=W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15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4.如何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如何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1)地租:是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经济地租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素质较低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2)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的关键:如果一种租金与需求有关、与供给无关,且仅在短期内存在,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较好带来的,那么它就是一般准租金;如果一种租金虽然也由需求决定、与供给无关,但它是需求增加的结果,并非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所致,而且长期存在,那么它就是经济租金。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2.帕累托改进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3.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社会生产和收入分配状态既定的条件下,通过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交换,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4.交易契约曲线又叫效率线,是指将这些符合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的切点连接起来,得到交易契约曲线。。5.效用可能性曲线亦称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达到的最大满足程度。6.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7.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A9.B2.B10.A3.C11.B4.A5.A6.B7.A8.A&&&&&&&&三、多项选择题&&&&&&&&&&&&1.AC四、判断分析题1.×&&&&&&&&2.AC2.√3.√&&&&&&&&3.AB4.×&&&&&&&&4.BC5.√&&&&&&&&5.AC6.√&&&&&&&&五、问答题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相互影响较小,就比较适合采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局部均衡分析应用于分析个别商品的价格决定等,如果某一市场的商品价格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大,就应采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2.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分配的平等程度的?.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于1905年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3.什么是平等与效率,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什么是平等与效率,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平等是指将社会的商品平均地分配给社会的所有成员,使得大家都有完全相同的商品。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配置,它是研究帕累托最优问题的核心内容。&&&&&&&&在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问题上,平等与效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只强调平等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增长导致普遍贫穷;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平等,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来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原则是,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平等。&&&&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信息不对称,也叫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3.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4.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5.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不乏补偿的损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7.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8.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二、单项选择题1.C1.ABDE四、判断分析题1.×8.×2.×9.×3.×10.√4.×5.√6.×7.√2.B2.ABC3.A4.C3.ABCD5.D4.ABCE6.B5.AC7.A8.A6.BD三、多项选择题&&&&&&&&16&&&&&&&&五、问答题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2.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因为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3.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是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令VP、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P<VS,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上不等式中可以得到:(VS-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CP)>(VP-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4.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17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支出法: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GDP=C+I+G+(X-M)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法: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4.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生产法: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公式表示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某年人均(GDP)=某年全国GDP/某年平均人口数8.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9.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10.个人收入.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1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1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民生产总值():13.:是指名义GDP中扣除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再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绿色GDP=GDP-GDP1-GDP2-GDP3二、单项选择题1.A9.A1.ABCDE6.ABCE四、判断分析题1.√2.×3.×4.√5.√6.×7.×8.×9.√10.×11.×五、计算题1.(1)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9+43.2+184.5+98.3=亿人民币)(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亿人民币)(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亿人民币)(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利=3457.2-(184.5+242.0)+111.4+245.6+55.5=亿人民币)(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3001(10亿人民币)(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10亿人民币)2.(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C+I+G+(X-M)=.8+667.9+(339.6-286.3)=0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3=亿人民币)(2)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7+38.3+168.9+689.1+302.3=0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32.C10.B3.A11.C2.ACD7.ABCD4.B12.A5.C13.D6.A14.B4.ABCDE9.ACDE7.C15.D5.ABDE10.AC8.D&&&&&&&&三、多项选择题3.ABCDE8.ABC&&&&&&&&18&&&&&&&&&&&&=2379(亿人民币)3.(1)200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5×28+8.0×46+6.6×40+4.8×72+3.0×55+7.4×30=98+368+264+345.6+165+22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8×32+9.4×54+7.8×48+5.6×86+3.5×60+8.0×38=121.6+507.6+374.4+481.6+210+304=)200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5×32+8.0×54+6.6×48+4.8×86+3.0×60+7.4×38=112+432+316.8+412.8+180+281.2=1734.8六、问答题1.简述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假设条件.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从企业得到生产要素的报酬,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厂商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商品和劳务提供给居民,家庭用所得的收入购买厂商生产的商品和劳务。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答: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3.简述三种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第一,支出法,第一,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是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如下:GDP=C+I+G+(X-M)按支出法计算GDP的主要项目:1.消费支出(1)耐用品支出(2)非耐用品支出(3)劳务支出2.投资支出(1)固定投资(2)存货投资3.政府购买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购买4.净出口(1)出口(+)(2)进口(-)&&&&19&&&&&&&&第二,收入法,第二,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第三,第三,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GDP是由不同的行业生产的,从生产方面衡量GDP就是把GDP的生产按行业分类,然后把各行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值加总起来就得到国民生产总值。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计算各行业的GDP时,应采用增值法。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4.比较名义GDP与实际GDP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二者都是计算GDP的方法,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变化的一个因素。区别:名义GDP的计算因素之一是价格变化;实际GDP则不然;名义GDP值大于实际GDP值。5.简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第四,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6.GDP的缺陷与调整.缺欠:第一,GDP不能经济增长效率和社会成本。GDP总量的增长,只反映一定时期的最终产品的增加,但没有反映为此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能源消耗等。第二,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体经济活动。表现之一GDP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如自给性的个生产与劳务。表现之二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GD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第三,GDP不能反映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第四,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调整: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的数据,减去环境污染的损害。7.试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计算.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名义GDP中扣除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再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绿色GDP=GDP-GDP1-GDP2-GDP3GDP1是指人类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造成生态资源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减少所形成的GDP;GDP2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所形成的GDP;GDP3是指人文因素造成的GDP的虚数。绿色GDP是较为科学的,但计算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日&&&&&&&&一、名词解释题1.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5.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7.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8.均衡国民收入: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10.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二、单项选择题1.B11.B1.AB6.ABE四、判断分析题1.√.11.√.2.×12.√.3.√.13.√.4.√.14.×5.√.15.√.6.×7.×8.×9.√.10.×2.B12.C3.C13.D2.BCE7.AB4.A14.A5.B15.B3.ABCE8.ACDE4.ABD9.ABCD5.ACDE10.CE6.C7.B8.B9.D10.B&&&&&&&&20&&&&&&&&二、多项选择题&&&&&&&&五、计算题1.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时,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0.5(2)边际储蓄倾向MPS=?S/?Y=1-MPC=1-0.5=0.52.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按两部门计算KG和KT),政府同时增加20万元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试求:(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2)税收乘数KT;(3)?G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4)?T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解:(1)当b=08,KG=?Y/?G=1/1-b=5(2)当b=08,KT=?Y/?T=-b/1-b=-4(3)?Y=KG?G=100(万元)(4)?Y=KT?T=80(万元)3.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20+0.15Y,C=40+0.65Y,G=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猿题库老师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