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文物监定与修复函授大专好找工作吗吗

→ 文物修复人手缺 招生60人
文物修复人手缺 招生60人
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国家图书馆分校 发布招生简章
文物修复人手缺 招生60人
本报讯(记者兰艺云)昨天,针对成人高考填报志愿的需求,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国家图书馆分校发布了2011年的招生简章。其中,文物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
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首都联合职工图书馆分校 发布招生简章文物修复人手缺 60人
本报讯(记者兰艺云)昨天,针对成人高考填报志愿的需求,首都联合职工图书馆分校发布了2011年的招生简章。其中,文物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方向)专业大专班成为亮点。
据了解,这是首个由市教委批准的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大专班,今年是第四次招生。
今天上午,授课老师之一、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研究员杜伟生介绍,我国目前现存各类古籍约5000万册,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坏,三分之一以上的古籍需要修复。
但是,国内目前能进行基本修复的人员仅百人,拥有30年以上修复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只有10人左右,因此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稀缺。
目前,该班级开设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版本与鉴定、古籍修复、书画鉴赏等课程。“最多的就是实践操作。”杜伟生说。
他介绍,该专业的就业途径也很多,可以去国内各图书馆、博物馆、古玩字画行、拍卖公司、文物类媒体、民营古籍修复公司等就业。
据了解,文物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方向)分脱产和业余两种形式招生,分别招收30名。毕业后均可获得部统一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系列大专学历证书。
调查本内容是否有用
上一篇:该课外1对1辅导培训机构大面积地推进以应试+素质能力的个性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任何成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个性化的教育,一定是教育促进了该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优胜教育学员在中高考中的成功,只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成果。”稳定持……下一篇:从7月中旬开始歙县团委积极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工作,让众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们大学梦想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歙县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的宗旨在于传达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爱护,广泛动员社会各届力量,弘扬中华民……
文物修复人手缺 招生60人 相关推荐
{$str_relative_reduce}
文物修复人手缺 招生60人 文物 修复 人手 招生 国家图书馆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您所在的位置: &
《大典》中的文博类职业表述
专业技术人员考古专业人员从事古代实物遗存调查、 发掘、 评估、 研究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组织探寻、 发现陆地、 水域埋藏或淹没古代实物遗存的科研活动;2.编制考古计划, 进行考古调查;3.发掘地下、 水下遗存, 清理堆积和遗迹, 提取遗物、 标本以及重要的遗迹, 采集、 记录发掘过程信息;4.分析、 整理出土、 出水遗存, 确定实物遗存的年代、 属性、 功能等;5.整理考古所获得实物及信息, 制成专业阅读、 研究资料;6.评估地下、 水下遗存, 提供文物保护或展示咨询服务;7.运用考古资料和考古学方法, 研究考古遗存历史及相关问题。文物藏品专业人员从事文物藏品征集、 鉴定、 登编、 保管、 摄影及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进行社会文物调查、 征集;2.进行文物藏品鉴定、 定名及定级;3.进行文物藏品登记、 编目及建档;4.管理文物藏品总账、 分类账等账册及藏品档案;5.进行文物藏品入库、 排架、 保养及管理;6.进行文物藏品影像资料采集、 编辑及管理;7.进行文物藏品研究, 为陈列展览、 社会教育等提供咨询服务。从事本职业一般应具备的受教育水平: 本科初次从事本职业一般应接受的职业培训最短期限: 48学时, 具体项目如下:1.培训项目名称是: 文物藏品管理, 最短培训时间是:120 学时2.培训项目名称是: 文物鉴定, 最短培训时间是: 360 学时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从事文物本体材料分析、 病害调查, 保护修复材料与技术工艺研究、 应用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进行文物本体材质、 组织结构、 制作工艺研究、 应用;2.进行文物信息数字化提取记录;3.进行文物病害评估及病害机理研究;4.进行文物表面清洗、 粘接、 补全等技术研究、 应用;5.进行保护材料和技术筛选及应用试验;6.进行传统保护修复材料及工艺研究、 应用;7.进行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应用;8.编制文物现状调查报告、 保护方案、 行业规范及技术手册。从事本职业一般应具备的受教育水平: 本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从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艺技术、 材料研究、 应用, 保护和修复工程设计和规划编制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进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及其工艺技术和材料研究、 应用;2.进行不可移动文物损伤、 病害、 隐患现状现场勘察、 记录、 测绘、 拍照, 收集技术资料;3.进行不可移动文物价值、 现状损毁成因的研究、 分析、评估;4.编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程设计方案并指导实施;5.制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并指导实施。从事本职业一般应具备的受教育水平: 大专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讲解员在展览与游览场所, 从事接待、 解说、 引导等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编写讲解词。2.引导观众参观展览及人文、 自然景观等, 进行现场讲解。3.提醒观众保护展览及人文景观、 自然生态等环境。4.策划组织专题讲座、 流动展览等宣传教育活动。5.培训志愿讲解人员。6.处理突发事件等问题。从事本职业一般应具备的受教育水平: 大专初次从事本职业一般应接受的职业培训最短期限: 450学时, 具体项目如下:1.培训项目名称是: 讲解专业知识及技能, 最短培训时间是: 180 学时2.培训项目名称是: 教育学, 最短培训时间是: 90 学时3.培训项目名称是: 心理学, 最短培训时间是: 60 学时4.培训项目名称是: 旅游生态学, 最短培训时间是: 90 学时5.培训项目名称是: 应急处置, 最短培训时间是: 30 学时考古探掘工使用探铲、 手铲, 水声物探设备、 水下冲砂抽泥设备等专门工具和方法, 勘探、 发掘陆地、 水域埋藏或淹没的古代遗存,并进行记录、 绘图和修复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勘探地下埋藏遗存, 获取遗存的分布、 深度、 厚度、 性状以及其他属性的基本信息。2.进行探方或探沟和墓葬的发掘、 清理以及相关遗存的提取。3.记录田野或水下考古工作过程, 以及揭露的迹象和获取的信息。4.绘制田野发掘遗存和出土遗物的图纸。5.整理出土遗存, 拼合、 加固和修复残损遗物。从事本职业一般应具备的受教育水平: 高中 (含职高、 技校)初次从事本职业一般应接受的职业培训最短期限: 360学时, 具体项目如下:1.培训项目名称是: 考古测绘, 最短培训时间是: 120 学时2.培训项目名称是: 考古发掘, 最短培训时间是: 120 学时3.培训项目名称是: 考古勘探, 最短培训时间是: 120 学时从事本职业是否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颁发的考古探掘工职业资格证书, 评价证书文物修复师从事文物本体历史、 艺术与科学价值研判, 保存状况分析、 加固、 清洗、 补全、 表面封护等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分析文物本体材质、 制作工艺、 病害及发生机理, 开展相关实验室与现场试验, 编写保护修复方案。2.使用除尘、 干湿、 浸泡等方式方法, 清洗文物表面。3.使用涂覆、 注射、 喷涂、 灌浆等设备, 进行文物本体的预加固或加固。4.使用湿式、 器皿、 循环水槽等设施, 进行文物本体的脱盐。5.使用专业工具及材料, 进行文物残损部位的补全、 黏结及表面全色。6.使用涂覆工具或设施, 封护文物表面。7.进行有机质文物的消毒、 揭展、 清洗、 平整、 修补。8.留存照片、 绘图、 文档等修复信息, 编写修复档案。下列工种归入本职业:壁画及泥质彩绘文物修复师纺织品文物修复师复合材质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石质文物修复师陶瓷、 玻璃文物修复师油画文物修复师纸张、 书画文物修复师竹、 木、 漆、 牙、 角器文物修复师从事本职业一般应具备的受教育水平: 大专初次从事本职业一般应接受的职业培训最短期限: 720学时, 具体项目如下:1.培训项目名称是: 修复培训, 最短培训时间是: 720 学时从事本职业是否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是, 具体证书如下:1.颁布机构: 国家文物局, 证书名称: 文物修复师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性质: 评价证书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古建琉璃工使用竹刻刀、 浆盆等手工工具和机械设备, 制作、 烧造琉璃砖瓦及构件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操作球磨机、 搅拌机等设备, 磨制矿料, 并搅制成泥;2.依照图纸、 图片或实样放缩制作模具, 模制或手塑成胚;3.使用专用工具, 修整毛坯;4.使用炉窑, 装窑、 高温烧窑、 监控窑温, 烧制成陶胎, 出窑。5.配制色料, 进行半成品陶胎施釉料。6.使用炉窑, 进行二次装窑, 低温烧制成成品。7.维护保养设备。古建筑工使用手锯、 手铇、 瓦刀、 砖斧、 石锤、 錾子、 糊刷、 挑杆、 捻子、 粉尖、 皮子、 油栓等手工工具, 运用传统工艺、 材料、 技能,制作、 安装古建筑、 仿古建筑构件和保护、 修复古建筑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识读设计文件并准备工具。2.制作、 安装和修复大木构架和木装饰件。3.加工、 安装和修复砖石砌体、 屋面、 地面。4.调制传统油漆、 彩画材料, 修复现存实物。5.采用传统裱糊工艺技术, 修复现存实物。下列工种归入本职业:6-29-05-01-001 古建筑传统木工6-29-05-01-002 古建筑传统瓦工6-29-05-01-003 古建筑传统石工6-29-05-01-004 古建筑传统裱糊工6-29-05-01-005 古建筑传统彩画工6-29-05-01-006 古建筑传统油工从事本职业一般应具备的受教育水平: 高中 (含职高、 技校)初次从事本职业一般应接受的职业培训最短期限: 360学时, 具体项目如下:1.培训项目名称是: 文物保护知识, 最短培训时间是:120 学时2.培训项目名称是: 工种专业技能, 最短培训时间是:240 学时从事本职业是否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是, 具体证书如下:1.颁布机构: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 证书名称: 古建筑工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性质: 评价证书(日第5版 )文物修复需要“科班”-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0版:文化遗产
&& 往期回顾 & && &
文物修复需要“科班”
作者:杜小端
《光明日报》( 日&10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正在修复马家塬墓地出土的文物 李韵摄
&&&&1500万件需要修复的文物,与2000余位文物修复人才,二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不断提示我们,培养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时不我待。
&&&&上世纪60年代,在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的支持下,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正式成立,文物修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更成就了郑竹友、金仲鱼、金禹民等一代文物修复名家。但面对当下文物修复现状,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师徒模式再难填补巨大的人才漏洞,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妙手回春”也难以应对数以百万计亟须修复的珍贵文物。那么,大批培养“科班出身”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人员能否化解人才危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率先看到了问题,并给出答案。
从实验室到博物馆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称中心)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金属文物保护实验室、陶瓷文物保护实验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主要面向该校历史系学生。金属文物、陶瓷文物的修复和书画装裱,古籍修缮等实验课的设置,使学生能从破碎斑驳的文物中逐渐拼凑还原出历史的印记。
&&&&“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一直是中心主任韩建业坚持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仪器精准分辨附着在文物上的杂质,通过传统技艺完成细致的剔除修补,这是现代文物修复所必需的。从低年级用石膏复制文物,到高年级亲手修复文物,再到实习阶段亲历博物馆文物修复过程,虽然实验室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文物修复人员。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顾军表示,实验室给学生们提供的只是锻炼平台,文物修复这门技术还是修行在个人,若没有业余时间的刻苦练习是无法步入专业领域的。此外,心灵手巧,细心踏实的天赋和性格也有一定影响。
&&&&目前中心三大文化遗产类实验室均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即文物修复方面的师资匮乏,导致实验室利用率低。“学院编制内的老师没有人会文物修复技术,所以教实验课的老师都是学院外聘的专业人士,他们或来自博物馆,或来自民间非遗传承人,聘请费用高,时间更是有限。”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没有管理员的维护,既无法确保实验室在课下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练习。顾军建议,学院应突破以学历为主要依据的聘用规定,以学院的实际需要引进师资。“术业有专攻”,那些真正精于文物修复技术的人才,学历不一定很高,但“非遗传承人和文物修复人才都是国宝级的,比大学教授珍贵、重要得多”。顾军如是说。
从不重视到不够用
&&&&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是艰难而漫长的,在国外,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有专门培养。以意大利为例,全国文物修复专业人员有八万余人,并且社会地位,薪资待遇都很高。而在我国,修复技术一般被认为是技工,是手艺人,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人才从事的工作。韩建业认为,正是由于对技能人才的偏见,使修复人才在各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进而造成一方面修复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没人愿意做的恶性循环。
&&&&顾军认为:“文物修复技术完全可以独自成立一所学院,并且文物修复应当学历化,应该有本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她介绍,在国外,文物修复的从业者都是高学历的专家,而我国却只限于大专或职高毕业生。她建议:文物修复的地位应当得到提升,增加它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没有高精尖的技术人才群体,自然无法实行高质量、成规模的文物修复教育培训。”
从新政策到新教纲
&&&&笔者了解到,已经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行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术型人才两种高考模式,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有三种,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在不久的将来技术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就业空间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文物修复人才的供不应求也有望得到缓解。2012年开始起草的《中国文物保护修复行业标准》和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制定的“逐步实施资质认定、持证上岗的管理方式,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发展战略,都在逐步规范文物修复行业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此外,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成立“文博行业资质资格认证中心”,具体承担资质资格认证事务性工作,为文物修复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提供专业保障。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有着北京地区唯一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高校文物修复领头羊的文化遗产实验室。2014年,他们新增“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招收了40名学生,重点培养文物修复人才,并与首都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著名单位合作,共同培训文物修复人才。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这如果是大专 以后出来能有工作吗
很难,我是北京市的,北京市文物局规定下属博物馆最低限制是大本,如果是联大的大本,都有可能难找本专业的工作。望三思……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但说实话,只能学个皮毛,除非你能接触很多
要真干这行,不容易,可能一生也弄不出个道道来.
一般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名词解释就不用说了,只要将这个名词的重点记住,写下来就行
简答和名词解释差不多,但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字数肯定要比名词解释...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这是C.用的是C14断代法 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 ,帮助到你,把我回答的问题设置为“有用”。
上艺品藏拍或者鉴宝之类的电视节目,专家多,鉴定真货后还有鉴定证书拿,同时还有电视给宣传,电视台还给联系拍卖公司,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答: 帮宝适的填充物是什么材质?分别属于什么种类?
答: 可是看肚型不准哦!我姐姐那时也是别人看肚子都说是女孩结果生了个男孩[囧]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马如高:五个徒弟走了四个|修复|马如高|上海博物馆_新浪收藏_新浪网
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马如高:五个徒弟走了四个
上海博物馆第四代古家具修复师马如高
  “我还有七八年就要退休了,要找到热爱这门手艺的传承人,不爱是坚守不了的。”52岁的马如高说,他还想再收一个徒弟。
  上海博物馆第四代古家具修复师马如高收过5个徒弟,1个入门一星期就放弃了,3个转行去做生意,如今门下只有一个28岁的小徒弟贾涛。
  “古代的工匠,他们一辈子就做几件东西,不顾时间成本,慢工出细活。”在修复室里,马如高与贾涛并无过多对话,而与师徒二人相伴的是一堆文物残片和修复工具。
  近日,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博物馆(下称“上博”)现有的修复师为最早一批修复师的第三、四代传承人。虽然文物修复门类齐全,涵盖了青铜、陶瓷、古籍等,但修复师仅有16位。
  一箱碎木头拼出莲叶龙纹宝座
  上海龙吴路与百色路的交汇口,一处红色院墙内,上海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下称“文保中心”)就在这里。
  8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进文保中心6楼的古家具修复室,马如高戴着白色口罩,面前摆放着一座木质镇墓兽,他一手扶着鹿角,一手拿着小木刷子,细扫上面的灰尘。
  这座来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镇墓兽有许多“伤口”,兽身多处磕碰,许多裂开的小缝隙,漆色剥落。马如高拿出一罐“黑浆糊”为它“疗伤”——用刷子蘸少许,给兽身上的每道小伤口涂抹。
  这罐“黑浆糊”是生漆。“里面是乳白色的,遇到空气氧化,表面一层就变黑了。”马如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生漆是漆树上长出来的,漆色自然光鲜,也很牢固,不容易褪色,用来修复古家具再适合不过。
  马如高说,补好色后还需要用瓦灰“磨蹭”,这是做旧,“颜色可以补起来,但不是补好了就行,原工艺是什么样,还得恢复那时候的味道,做旧是为了更加贴近历史的气息。”
  修复室的一角放着一箱细碎的零部件,马如高说这些都是宝贝。这让他回忆起曾经修复的最难的一件文物——清代紫檀木雕刻而成的莲叶龙纹宝座。为了修复这件文物,他足足花了8个月。
  “当时在库房堆放着一箱碎掉的木头,长长短短。并不是按照照片或者图纸,拼接起来就行,家具缺的部件都是不规则的,得在零部件里找,一个个按照雕刻的花纹或者木头的纹理对起来。”马如高说,缺失的部件得自己做,先用石膏打样,再用木头雕刻,尽量找到跟原木相同的木料。宝座上的浅浮雕、高浮雕、镂雕,凡拐角处他用刀迟缓,不能有重复刀痕。完工后打磨宝座毛刺,用了三种不同型号的砂纸。
  如今,这张莲叶龙纹宝座摆放在上博家具陈列室,座屉呈月牙形,后背正中部位以硕大的莲叶为饰,叶脉清晰,上刻“寿”字,莲叶上方雕一正面龙,莲叶下端雕蛟龙出水图样,莲叶两侧围屏均作缠枝莲镂空围栏,十分精美。
  “我们这个行业苦、脏,留不住人”
  工作台上,马如高又拎出一袋黄鱼干——这是古老相传的家具胶水,将干黄鱼鳔用温水闷软,放入锅里熬制鱼胶,粘结榫头既牢靠又环保。
  马如高说,自己喜欢老的东西,不容易过时,“时常和我爱人出门,她总会笑我,说我像个小偷。因为我总是边走边逛,看到路边或者小区里,谁扔了个木头出来,都会上前瞧一瞧。有些古家具缺少的部分,很难找到匹配的原木,或者补上去的总少了点旧味,这种被人扔出来的有时正好契合那个味道。”
  马如高是江苏盐城人。他19岁开始学家具制作,做了十年木工。1991年,他来到上海,凭着一副好手艺,做起了装潢生意。1994年,马如高作为“好手”被招录进上博,主要负责修复古家具,特别是清代家具,“当时一共只有3个人,两年内要完成100多件文物的修复工作,在1996年12月份,我们总算赶出来了。那段时间,基本都泡在工作室里。”
  因为有着纯熟过硬的木工技术,不仅上博,现在整个上海文博系统,只要涉及到木器修复,都会找马如高帮忙。工作忙起来,他着实想有人分担,更重要的是,这门手艺急需传承。他坦言,想招一个徒弟并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都是高学历,不爱学手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很快,我们这个行业苦、脏,留不住人。”
  2008年,马如高收了一个徒弟,但没想到,只教了一个星期基本功,徒弟突然“消失”了,“后来才知道原因,他参加同学聚会,被同学嘲笑是做木匠,再加上天天锯木头、刨木料,工作实在辛苦,所以放弃了。”
  他说,进上博前,自己还曾有三个徒弟,但后来都转行了,“他们说发展空间不大,现在都自己做生意,当起了老板。”
  为什么要坚持学手艺?马如高对此很笃定,“古语有言,荒田饿不死手艺人”。他回忆说,自己年轻时,跟着村里的一位老木工师傅学了三年,头两年都是在干粗活,没有工钱,师傅要求非常严格,农忙的时候还得帮忙,“利用中午,师傅休息的时候我们不休息,自己偷师,钻研。”
  进入上博,马如高起初不敢下手。1995年,他修复了一把明代的交椅,在当时能拍卖到50万美元,听到手里摆弄的木头价值不菲,“不敢碰,碰坏了我怎么赔得起。”为此,他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认为能够接触到文物是自己的荣幸,而能够修复它们更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先别想它值多少钱,先把自己的活做到位。”他说。
  大到自己家的家具,小到孩子的玩具手枪,马如高都亲手制作。他已修复了292件明清家具。自豪的同时,他有些担忧,“我还有七八年就要退休了,要找到热爱这门手艺的传承人,不爱是坚守不了的。”
  大学生学艺从锯木头开始
  尽管三个徒弟做起了老板,一个不辞而别,马如高的另一个徒弟贾涛一直坚持到现在,今年是他在上博学艺的第6年。
  8月26日下午,上博在浦东的另一个文物修复室,贾涛正在用石膏打样,然后找木头雕刻龙须。这间工作室并不大,中间放着一张清代的平头案,案身四周布满雕刻图案。这是贾涛参与修复的第一件文物。
  旁边一架木柜三层抽屉拉开,修复工具琳琅满目,有锤子、棕刷以及耪(耪用来将木头的毛细孔磨平,更加服帖)等。从原件拍照、清洗、做修复方案,到寻找补配零部件、雕刻、打磨,再到做旧、打蜡等,贾涛对这十多道工序熟练在心。但做起来,他依然会不时瞄一眼师傅。
  “学校里学的是理论,但在这儿还得从锯木头开始。”大专时,贾涛学的便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到了本科,他继续学习了中国书画。因为在学校表现突出,毕业后被推荐到上博。
  在拿着木头练习的日子,整整两年时间,贾涛要做的就是“刨平锯直”,而要做到这四个字,就得日复一日地练。基本功过了之后,才能开始从旁协助师傅,但离自己单独修复文物还远着,“指甲受伤,手起泡,这都不算什么伤。”
  贾涛的手机里存着各种木料的照片,有自己拿大红酸枝做的小凳子,有在豫园的小店里淘来的手串。说起鉴别木材的真伪,他滔滔不绝。
  他坦言,起初和同学说自己在上博锯木头,也有人开他玩笑。但他很认真地告诉他们,自己是和古代的艺术品打交道,“这是文物修复”。至于为何能够坚持学艺,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有兴趣,否则再大的毅力也坚持不了,“房子,车子这些不是我的追求,我喜欢历史”。
  目前上博仅有16位文物修复师
  “早在1958年,上博便设有文物修复工场。”文保中心主任吴来明8月31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时江南一带有一批传统的修复师,有公家的,也有些是古董商自己的修复师,实力非常强。这批修复师传承有序,工艺精细,在1959年先后支援河南、北京、安徽等地的博物馆,甚至去到海外。
  目前,上博现有的修复师为最早一批修复师的第三、四代传承人。虽然文物修复门类齐全,涵盖了青铜、陶瓷、古籍等,但修复师仅有16位。
  “可以说,一辈修复好手刚刚退休,的确有一些青黄不接。”吴来明称,不少文物修复师尽管毕业于上海工艺美院的相关专业,但进上博后还是得跟着老师傅学习手艺。从最基础的做工具开始,到亲自上手修复文物,通常都需要3年的时间打基础,“上博采取的是拜师制,学艺8年才能出师,意味着可以独立修复东西。除了要具有动手能力,更多需要个人对各种材质的熟识,以及修复技巧的精熟。”
  吴来明说,修复工作要善于动手,这份差事在古代称为“工”。近十年来,各地博物馆开始重视文物修复,并有意识培养这方面人才,而“大量缺失”依然是事实,待修复的文物数量与干活的人差距一直较大。
  师资缺乏是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他举例说,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考古、科技史等专业,也会涵盖文物保护,但均为理论。大学毕业生即便专业“对口”,在学校里也难有机会实践训练。
  “全国在干修复这个工作的也就是3000人左右。国家政策已经足够重视了,关键是顶层设计,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单位,是否真正重视文物保护。”吴来明表示,近十年来,文物保护行业才产生了数十个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如今传统修复还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步是必须的,引进仪器设备的同时,手艺也必须得到传承”。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函授大专好找工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