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郑红山&& 基础教育的追求应该是什么?所谓的质量在基础教育应该指向什么?什么是好的基础教育?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位好友发给我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教育质量的本质》,作者是新东方总裁俞敏洪,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思考。新东方是一个传奇,俞敏洪是创造这个传奇的人!新东方现在有400多个教学区、10000多名老师,每年到新东方学习的学生有200多万。俞敏洪毫无疑问是教育界、企业界的精英与传奇。他喜欢分析他身边的成功人士,他说:“我是老师出身,一旦进入某个人群中间我就要去分析这个人群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他一直在寻找、观察“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从他自己的经历、从他和这些人交往的观察与思考所得,他觉得,起到决定作用的不是这个人就读于哪所大学,“如果说好的大学就必然出优秀的政治家,那中国的所有政府领导都应该被北大清华包了。其实北大清华也就那么几个人在当政府领导”;起到决定作用的尤其不是分数,“回到教育的根基上来,难道分数就必然促使孩子一辈子成功?”更重要的观点是:“家长没想到,成绩对于孩子来说,最多就延续到高考结束,或者是大学毕业。到大学毕业以后,人成功的决定因素已经跟成绩没有关系了。”将分析的视角定位在成功人士上或许有失偏颇,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很多人的成功与分数、与大学是否是名校、与高考是不是状元、与一直是不是第一名真的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拿到第一?这次小升初考试中,有一个孩子在我看来已经考得很好了,但家长在与我通话时表达了对孩子的不满,理由是:为什么别人的数学可以考满分,自己的女儿却做不到?1800人考试,仅有我们学校的一个男孩拿了一个数学100分,难道这个100分就真的这么重要吗?把这个100分放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去考量,究竟又有多重要呢?俞敏洪基于上述的观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首先,他从决定孩子幸福成长与未来成功的因素入手,他说:“孩子的分数既然不能决定他一辈子的成功,那么我们除了给他分数还给他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可能会令很多教育工作者心情沉重。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应考形势,面对中考、高考压力向小学迁移的现实,面对越来越沉重的考试与学业负担,除了分数,我们敢给孩子什么?我们又能给孩子什么?这个问题是沉甸甸的。现实中,有多少学校敢像伊顿公学的校长那样,敢于在世界中学校长大会上公然宣称:“我为我们学校不是考试第一而高兴?”当然,做到伊顿公学那个境界——培养出七位英国首相、三百多位将军、数以千计的商界精英——说什么话都是底气十足的。然而,如果了解伊顿公学的办学历史,会发现,他们从来都没有把学业成绩放在学生发展的首位。然而,在中国,“高考还是一件比较靠谱的事”。我们都没有能力、没有办法、没有可能完全脱离高考。俞敏洪也说:我不主张把高考推倒重来,我主张高考是要坚持的,高考的模式是可以进一步合理化的。对这些话,我的理解是:现在中国的诚信体系还完全没有建立,在这种社会等级分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高考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手段。要温和的改良,不要激进的变革。这个观点我也赞成。俞敏洪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心情”,要“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他认为:当下中国的我们,都“已经是一个被社会和城市把人的美好情情牺牲掉的状态”,一个对生命和自然没有美感的人,他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人?“不是赚钱机器,就是害人机器。”他建议:中国的家长在与孩子共同休闲的时候,最好能“在月圆的晚上,带着孩子坐在湖边上、河边上,或者说开阔的农村原野去看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来”;“带着孩子,躺在一个没有城市灯光污染的草地上看满天的繁星,并且告诉孩子们银河在什么地方,牛郎织女星是哪一颗,北斗星是哪一颗”。他还提到:在中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读书精神。读课外书籍,应该是一件大好事,然而现在在应试的氛围下,课外书籍似乎成了很多老师心中的洪水猛兽,尤其是在初高中阶段,语文老师也知道多读课外书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但多做试考题显然能更有效地提高考的分数。我教过初高中,知道读那些所谓的闲书的确对提高分数没有太大的帮助,可也正是那些闲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品行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指引着学生前进的道路。这个矛盾很难化解。由此想到,眼下能够让孩子们肆意享受读书的乐趣的怕只有小学阶段了。我坚持认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果能在小学六年期间奠定他一生对阅读的热爱,则小学功莫大焉!然而,想到越来越激烈的小升初考试、看到越来越难的升学考试题、耳闻社会上越来越烈的奥数风、感受到小升初成绩优或劣带来的不同影响,对读书的坚守与梦想,怕也慢慢会打折扣吧。俞敏洪说:教育永远不是单项就行的,而是综合性的。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把老师教你的东西全部遗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把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放在人生的长河里,就会明白这句话的真义: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不需要在起点就开始争第一。俞敏洪认为,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学生有尊严的学生生活。温总理在人大会议上说:让每一个中国人有尊严的活着。说实话,这个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然而,我们至少可以努力在校园内做到这一点:“在学校里,让每一个学生、老师有尊严的活着,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学校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平等的地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老师的人格,用人性的方式来进行交流。”然而,有时我们会沮丧地发现:要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常在思考,自信与胆量是不是可以教出来的?后来发现,这不是可以通过课程教出来的,它必须在宽松、平等、允许犯错、允许改错、鼓励出错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和滋生出来。换言之,就是要在学生有尊严、教师有尊严、师生相互尊重的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给学生有尊严的学生生活!震耳发聩,值得深思!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反思:我们到底该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教育支出,普遍超过家庭总支出三分之一的时代,中国的家长们是否有真正深刻地思考过: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大多数人的回答很简单:成功!但是,成功是什么呢?是成绩优秀、名利双收、处处占先、左右逢源吗?在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这样一句关于“成功”的经典台词:人应该追求优秀,而不是成功。只要你能够变得足够优秀,成功就会反过来追求你。
在当下这个时代,似乎所有人都有太强的目的性,短期内没有“效益”的事情,很少会有人愿意付出长期的努力,哪怕那之后的收益极为可观。是的,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在教育孩子上也不例外。
然而,“成功”二字的定义并没有普世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功,不同人的成功对于任何人自己,都有非凡的意义,绝不比任何人的“成功”低一等。
所以,培养孩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家长自身的,乃至于只是家长喜欢的。
教育孩子的目标:
1、自我认识: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必有极其鲜明的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个性的人就一定能成功。成功者的个性,来源于他们真正理解了“我是谁?”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一味迎合身边人的特性、共性,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这样才有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持续锤炼自己的长处,并不断弥补自己的短处。
2、相信自己:一个时时刻刻怀疑自己的人,是没有力量担负起“成功”这种沉重的奖励的,只有自信的人才能真正触及到潜力的上限,才能担负起远超常人的重担,才能冲破世俗眼光的阻挠。信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始终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假如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那自信,就是你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必需品。
3、强大内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收获得更多,就要付出得远比别人多,也就意味着吃更多的苦、遭更大的罪、忍受更深的寂寞、耗费更长的时光,倘若有一颗强大的、水火不侵的内心,那么这一切都会难以忍受。但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那么孩子的热情将会很快被消耗殆尽,最终就只能“泯如众人矣”。
4、感恩、合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一个人的世界注定残缺,所以只有懂得感恩他人的付出,善用他人价值的人才可能有所作为。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有舍方才有得,假如一个孩子不明白这个道理,永远只知索取而从不付出,乃至于连一点感激之情都没有,那他/她的路注定只能越走越窄,越走越险。
家长该怎么做:
1、认识孩子:有不少家长毕生都没有正在懂得,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而只是一厢情愿地按着自己的想象、喜好来不断要求、强迫孩子。倘若,想要真正认识孩子,就放下家长、上级的架子,细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聆听孩子的心声,找到他们擅长的领域、痛苦的方面,思想的亮点、感情的变化。不知道怎么做?多倾听、观察,少呼喝、命令。
2、获取信任:孩子最乐于信任、最愿意亲近的人始终是父母,所以想要获取孩子的信任非常简单,只要能经常陪他们玩耍、学习、思考,在是非前坚守原则,言必行行必果,始终能让他们感觉到正确、温暖、安全。但,假如父母经常喜怒无常、反复失信,还妄想孩子无条件信任自己,那只能是异想天开。请不要随意透支孩子对你的信任,这很危险。
3、做好榜样:在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里,孩子对父母的言行都深信不疑。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怨天尤人的失败者,很简单,父母天天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要守任何道德法律;永远娱乐优先,从不学习思考;遇到问题首先推卸责任,遇到利益定要一马当先;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只要有益别怕损人利己。如果不希望孩子如此,那么父母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能力到言行到品行,在教育中,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孩子。
4、适当放手:“温室里培养不出耐寒的花朵”,但凡是坚韧的生物,必定来自于苦寒的环境,想要孩子身心都变得强大,就不要在孩子周围建起温馨的监牢。父母适当给予孩子权利、挫折,让孩子学会思考、反思、总结,远比一遍遍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果。有的父母从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却埋怨孩子什么都不会干,这到底是谁的原因呢?其实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有时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5、引导爱好:通过发掘孩子的特长、爱好,能够进一步加深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同时也能够陶冶孩子的个性,为孩子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认知到世界的广博和多姿多彩,更能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拓宽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6、摆好位置:不同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和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不能够把自己的认知、喜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因为“我是你父母”就强行“矫正”孩子的理想。虽然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终究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没有资格让他们为我们活着,哪怕他们不符合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只要能让孩子德行无亏、幸福快乐,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
我是《最强大脑》导师,世界记忆力大师汤世声老师。
据权威机构正式,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只使用到大脑的5%!
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有效发掘大脑剩余95%的潜能,将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联系起来,让孩子的学习更轻松,更有效率
为了让孩子了解、掌握思维导图,在短时间里掌握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我在网络开设免费的公益课,如果您感兴趣,为孩子的学习担忧,可以加我的私人微信:Jiyifa53(←长按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chaojiqsn(长按复制搜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位好“诗人”--《七彩语文(习作)》2015年10期
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位好“诗人”
【摘要】:正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大概因为童年本身就是一首诗。孩子的想象力还没有被禁锢,放飞想象正是他们这个年纪最该做的事。本期,尚爱兰老师将会告诉你,怎样让你的孩子变成更好的诗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这是6岁的王子乔写的一首诗,刊登在一本杂志的创刊号上。他当年随父母去美国生活,今年9岁,翻译了一本童书,已经出版。
【关键词】:
【分类号】:G624.2【正文快照】: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大概因为童年本身就是一首诗。孩子的想象力还没有被禁锢,放飞想象正是他们这个年纪最该做的事。本期,尚爱兰老师将会告诉你,怎样让你的孩子变成更好的诗人。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这是6岁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柏英杰;孙逊;;[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王子乔;[J];小学生作文辅导;2003年Z2期
洪伟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J];数学大王(一二年级);2011年04期
王卉;;[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周雪凤;;[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Kristofer S;[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要怎样才能生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