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怎样让近视度数降低加深

近视了该如何防止度数加深?这些误区请注意
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原因之一。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一位市民在昏暗路灯下看手机。
6月6日是第21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呵护眼睛,从小做起”。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躺在床上也舍不得松手;连续看书或者对着电脑几个小时都没动;爱漂亮喜欢戴美瞳,却忽略清洗护理……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需要关注眼睛健康的不止是孩子,眼睛问题存在任何年龄层次的人群中。青少年不适当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近视情况更令人担忧。那么,该如何保护好眼睛呢?
调查:孩子喜欢玩手机看电视成常态
近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医院眼科小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多为近视,且年龄呈低龄化趋势。“现在的孩子过早接触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而且玩起来不注意时间,时间一长,视力就会明显下降。”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廖润斌说,近几年来,一到周末,来验光的小学生就特别多。
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我身边有些家长因为忙没时间陪孩子,就喜欢把手机或平板电脑丢给孩子,孩子玩起来也没个度。”家住市区金山湖二区的王女士说,她本身近视,非常害怕孩子也近视,所以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但她有些朋友不以为然,孩子才两三岁就成天玩手机电脑。
“一不管就没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晚上睡觉前还要在被窝里玩会手机,不给玩就闹。”网友“阿莉”苦恼地说,孩子今年上四年级,功课开始多起来,她很担心孩子因为长期用眼过度,眼睛不能得到充分休息,将来患上近视。“现在我们大人都离不开手机,怎么叫孩子别玩?”市民刘先生苦笑道。
28岁的白领梁先生不管中午还是晚上,入睡前都有个习惯,就是躺在床上拿着手机玩游戏。“现在眼睛很容易充血,经常感到发酸,甚至颈椎也酸痛,今年重新配眼镜时发现近视度数又加深了。”梁先生说,尤其在晚上临睡前玩手机,还容易失眠,经常玩到半夜一两点才休息。
医生:近视大多与后天行为习惯有关
廖润斌介绍,一般常见的幼儿及青少年视力问题包括斜视、弱视、屈光不正、视觉剥夺。先天性的视力问题包括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睑下垂、弱视或色盲等。至于一般父母最担心的近视问题,低年龄段孩子过早出现除了遗传因素外,大部分是因为后天的外在环境造成。
“近视跟平时的用眼习惯不好有关。”廖润斌说,如过早过久使用电视、电脑及室内采光差等,使儿童及青少年提前进入近距离用眼的视环境,长期不注意,就会对视功能造成损伤。室外活动减少则是少儿视环境变差的帮凶。此外,孩子的握笔姿势、阅读环境也对视力有很大影响。再就是饮食习惯,过多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如饮料、冰激凌等,以及不爱吃蔬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对眼睛的健康有影响。
廖润斌表示,除了近视问题,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视频终端综合征也是目前“触屏一族”易发生的眼部问题。“现在不少上班族会出现这个问题,长时间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以至于出现眼部疲劳、眼睛干涩、发红发痒及视线模糊等症状。”他介绍,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头痛、头晕、额头压迫感、恶心、失眠或恶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提醒:多进行户外活动,少吃深加工食品和甜食
如何预防近视?近视了,该如何防止度数加深?
廖润斌建议,首先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看电脑、电视、书或做作业30~60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可以远眺窗外的绿色植物,让眼睛充分放松。坐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保持约30厘米的距离,胸部与书桌保持一拳的距离,还要保持良好的照明。在使用电脑学习或工作时,可以将屏幕向下调整30度。不要躺在沙发、床上看书、看电视、玩电子产品,不在强光或弱光下用眼。电子产品的亮度要随着环境光线调节,比如晚上看手机,最好调到夜间模式。
其次,多亲近大自然,避免长时间在室内用眼。要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尝试打羽毛球、乒乓球这类变换焦距的运动,自然调节眼肌,帮助放松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及含钙高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香蕉、桔子、海带、豆制品等。不要摄入太多深度加工的食品及甜食。
再次,要定期到医院做眼部检查。特别是青春发育期是孩子长个儿的时候,也是近视度数加深最快的时候,家长要随时观察,视力复查频率最好一学期一次,建立完善的屈光发育档案,掌握近视进展的情况,并进行正确干预,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一定要及早筛查、及早矫正。”廖润斌说,一些弱视患者在幼儿时期没及早发现,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般来说,7岁前发现弱视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10岁以后则很难矫正了。
请注意这些误区
眼镜戴上了就拿不掉,能不戴就不戴
许多家长不愿给孩子配近视眼镜,是担心孩子一旦戴上了就拿不掉。于是寻求一些偏方或希望用中医针灸、保健药物等方法恢复孩子的正常视力。廖润斌表示,有些孩子是假性近视,有些孩子是真性近视,应该根据验光的结果,结合视力要求、眼位、眼肌运动、是否有弱视等综合条件考虑配镜处方。如果是真性近视,则一定要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由于近视发生发展有遗传因素和大量后天环境因素,因此青少年儿童近视戴镜后依然会呈现加深趋势,但并非戴镜之错。
儿童散瞳验光有副作用
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是检查儿童眼睛屈光状态重要的验光方法之一,但大多数家长担心有副作用。廖润斌表示,散瞳验光就是将专用的睫状肌麻痹眼药水滴入眼睛,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达到最放松状态,然后再进行验光,对眼睛没有任何损害。如果不散瞳,7岁以前的孩子眼睛调节能力非常强,也就是检查时视力会“作假”,没法查到隐患,尤其对远视、斜视、弱视的判断非常困难,一旦漏诊,孩子就会错过7岁以前的关键矫治期。
眼镜看得清就好,不需要定期更换
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看得清、眼镜没坏就不用换。廖润斌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因为人眼的屈光状态会随不同年龄状态而呈现动态变化,因此要定期检查,如青少年可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另外,镜片由于老化、表面镀膜磨损等会影响视觉质量,镜架也会变形而导致矫正偏差。因此,要重视定期验光配镜。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费 燕通讯员郑海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的位置: >> 正文
近视眼眼镜怎样戴才能阻止度数飙涨
爱尔眼科重庆南坪医院视光中心杨和平主任称,门诊中经常遇到孩子家长咨询:“我们家小孩配了近视眼镜后,每天都要戴吗?我听人家说经常戴眼镜度数会增加得更快。”孩子的近视度数是家长们非常在意的问题,近视眼镜究竟该如何戴,经常戴眼镜会不会导致近视度数增涨加快?
近视眼镜可以让视力不好的人看清楚远处的东西。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原理,使物体放大。有些小孩戴了不合适的近视眼镜之后,确实引起了度数的加深。杨和平主任表示,事实上,近视眼镜不仅不会令度数加深,还能达到矫正视力、治疗眼病的作用。而所谓的“戴眼镜导致近视度数加深”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随意配镜 适得其反
如今眼镜市场比较乱,在一些不正规的眼镜店配立马可取的眼镜。而这种眼镜往往存在如度数不对、瞳距不准、加工的镜片不精细的问题,可能会造成配戴时头晕、迷糊、恶心或者近视度数快速增涨等,其效果就是适得其反。与传统眼镜的验光配镜相比,爱尔医学验光配镜技术,是基于对人眼屈光状态及视功能的检查,制定科学准确的光学矫正方案。所以首先要确保在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验配,相对于眼镜店,医疗机构的医学验光更精准。
用眼强度大 导致眼疲劳
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重,用眼强度普遍较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用手机等等,都可导致睫状肌疲劳过度,发生痉挛,同时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调整及防控治疗,造成了近视度数的加深。
户外活动少 增加近视概率
孩子们往往忙于学习,周末也在各个兴趣班、补习班中度过,户外活动减少,也是近视度数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副院长杨智宽教授在第三十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眼视光学第一单元:近视》的专题报告会上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户外活动防控青少年近视眼与光谱性质有关吗?杨教授提出户外活动是抑制近视眼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所以说,只要你呆在室外,哪怕不运动,都可能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电子产品接触多 眼睛损耗大
电子产品的丰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便捷。然而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增加,致使眼睛干涩难受;同时,手机等屏幕会不断闪烁,眼睛为了捕捉信息,就要不断变化自身的调节力,导致眼睛疲劳;加上手机上字体较小,阅读时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精神较紧张,久而久之会对眼睛产生伤害,形成近视。
爱尔眼科重庆南坪医院视光中心主任杨和平表示,究竟该不该时刻佩戴近视眼镜的关键在于每个孩子的双眼视功能状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孩子戴眼镜,是为了适应看远处黑板等学习需要,看近的时候,250度以上中高度近视,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要戴眼镜;而250度以内的孩子看近处时是否需要戴眼镜,要结合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
[] [] []
[责任编辑: 陈艳秋 秦思思]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专家教你如何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1及时、正确的验光检查
很多家长存在"眼镜越戴度数越深"的误区,不愿意给孩子验光配眼镜。实际上,眼镜是帮助近视眼看清物体的工具,好的眼镜可提供清晰、持久、舒适的视觉,减轻眼部负担。
另外,及时的验光检查可避免假性近视转化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而正确的处方及正确的佩戴指导不但不会促使近视度数增加,还可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2专业的双眼视功能检查
足够的调节力可解除近视眼看近时产生的视网膜中央远视性离焦。只有通过专业的双眼视功能检查,才能判断调节力是否充足、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是否匹配,并对异常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达到预测近视发展并及时干预的目的,从而选择最合适的矫正方案。
3合适的矫正方案
即使验光度数都为近视300度,经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后,不同的结果可选择多种不同的矫正方案--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抗疲劳镜片、渐进镜片、RGP、角膜塑形镜以及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等。其中,RGP与角膜塑形镜,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控制近视的手段之一。
4科学的戴镜指导
很多配镜机构的服务在加工完眼镜交给顾客时就结束了,实际上眼镜如何佩戴也是大有学问。长戴、看近时不戴、看近时降低度数……在双眼视功能检查的结果的指导下,顾客的眼镜都有其个性化的佩戴方式。正确戴镜也是解决视网膜周边离焦的有效方法。
随着身体发育、课业增多,孩子的屈光状态和双眼视功能在不断变化。按期复查可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矫正方案,而不是在孩子提出问题后再补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防止孩子的近视度数加深?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如何防止孩子的近视度数加深?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来自:网页;
& &是的一种。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造成近视的原因往往有一下几点:看距离太近;看电视的时间太长;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长时间的坐在电脑、电视前;不合理饮食;在车厢里看书;因素;不认真做眼保健操;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看书时作姿要端正,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学生在上课看黑板的时候,眼睛负责调节的睫状肌,经常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睫状肌因过度紧张的调节,发生疲劳甚至发生,最后使视力减退,建议在课间和家里,都可以使用家用验光仪,可以锻炼眼睛的睫状肌,放松眼球,给眼睛做体操,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放松,锻炼的效果。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要纠正,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
最佳回答者:
亲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安全,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电脑,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合适的距离,时间长了远眺十分钟。
首先孩子近视了就需要佩戴眼镜,平时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及玩电脑,要控制好看电视的时间,平时在多给孩子吃胡萝卜及紫薯
宝宝树孕育导读:如何防止近视度数加深,有些青少年近视患者,某些家长就误认为近视眼配戴眼镜后会越戴越深,近视患者配戴眼镜后度数加深有多方面原因,要根据自己的眼睛及近视度数等情况进行分析,阻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导致近视患者配戴眼镜后视力又下降的常见原因如下:,近视度数必然加深,(2)配的近视镜不合适,有相当一些青少年近视患者,近视度数非但没变浅反而日益加深了,(4)高度近视者虽常戴眼镜,度数也会加深,临床上称为 如何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有些青少年近视患者,配镜后视力矫正达正常水平,可过了一年半载,视物又模糊了,需重新验光配镜。对此,某些家长就误认为近视眼配戴眼镜后会越戴越深,配镜度数要越浅越好。其实,近视患者配戴眼镜后度数加深有多方面原因,要根据自己的眼睛及近视度数等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查明病因,作出相应的处理,阻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医学研究表明,导致近视患者配戴眼镜后视力又下降的常见原因如下:
(1)配戴眼镜后不注意视力卫生,书写作业或阅读时仍距离颇近,照明光线时强时弱,学习时间过长,甚至躺着看书。边走边看,近距离看电视,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机,时间久了,睫状肌过度调节,近视度数必然加深。
(2)配的近视镜不合适。有相当一些青少年近视患者,未到医院经散瞳验光,便从商店或街边随便买副眼镜配戴。如此戴镜后由于眼睫状肌调节暂时增强,虽会比原先看得稍清楚些,但日子一久,终因眼镜配得不合适而使睫状肌处于疲劳状态,导致眼睛酸胀,引起视力下降。 (3)眼镜时戴时脱,一些青少年把戴眼镜当做一种负担,甚至感到不好意思,生怕被人笑话,于是,时而戴戴,时而不戴,或上课时戴,课后不戴,这一来,眼睛则经常处于不稳定的调节状态,久而久之,近视度数非但没变浅反而日益加深了。
(4)高度近视者虽常戴眼镜,度数也会加深。这一现象与家庭遗传有关,临床上称为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患者若不戴眼镜,度数会加深得更快。
学童在小学至中学阶段,通常近视加深速度最快,每隔一两年,便又要配一副更深的近视眼镜(每年平均加深50度至100度近视),这几乎是每一个近视患者成长的经历,因为这时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眼球发育容易变长,故近视最容易加深,一般要至成人阶段,近视才会稳定下来。 1、 求学阶段的儿童,如果已是轴位性近视,首先应做足预防近视的措施,减轻看近时眼睛所承受的调节压力,才能有效阻止近视恶化,不致成为深近视患者。
2、 近视本来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调节,目的是减轻看近时所承受的调节压力。要减轻看近时,眼睛所受的调节压力,最佳方法便是少看近,不阅读不用计算机最好,但现今社会又岂能不读书不用计算机!雾视治疗法正是减轻眼睛调节压力的最好方法,既简单、经济又有效。 3、 对300度以下的近视患者,基本上你阅读和用计算机时,请把眼镜摘下来。换言之,看近时请不要戴近视眼镜,因为戴近视眼镜看近,正是加速近视加深的重要原因。平时最好尽量少戴那副近视眼镜,当需要看清远处时(如驾驶,看舞台剧等),才戴上近视眼镜。 4、 对3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而言,不戴眼镜看远时已相当模糊,甚至看近时也要戴着近视眼镜。 5、 建议你配两副眼镜,一副较浅度数(若浅100度或150度)的眼镜,专门用来看近,比如阅读、用计算机等,有助于舒缓看近时眼睛的调节压力。看远时,再戴回那副度数足的眼镜。 6、 假如你是配戴隐形眼镜的,你配戴隐型眼镜需要看近时,请另外戴一副有框的正视镜(凸透镜)眼镜,度数约+150度。戴着正视镜看远,景物会变得模糊(人造150度近视),但看近时景物会变大,觉得更为清晰,看近时间长也不容易觉得疲倦。 7、 当阅读时或近距离工作时,每读完一页或每5分钟间断,应抬头观望天花板或远方,以舒缓看近时的调节压力。(传统医学建议看近30分钟,便看远30秒作休息,我们认为应该增加休息密度。) 8、 戴有框眼镜的近视患者阅读一段时间后,请把近视眼镜摘下,然后看远,虽然视力模糊,但你会发现这个方法可以令眼睛更快消除疲劳。 9、 使用这种治疗法需要有相当的耐性,并非使用一两天近视便会改善,需要有一定恒心。笔者深度近视,使用两副眼镜两年多,近视约浅了200度,看远时视力变得更为锐利,而且长时间看近时,明显不容易疲劳。
预防近视重在家庭 作者:弓立新
来源:少年儿童研究
受访专家: 任教授:北大医院小儿眼科教授,教育部中小学预防近视专家指导小组成员 李博士: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博士后 儿童近视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了孩子的健康。同时,一些家长缺乏科学的眼科知识,盲目轻信广告,致使花费了许多时间和金钱,也没有使孩子的眼睛得到有效的治疗。记者近期采访了两位眼科专家,他们全面、科学和客观地介绍了近视眼的成因和防治,并且澄清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关近视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
长期近距离地使用眼睛是造成近视的原因 让孩子一生远离眼镜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记者:现在,学生当中近视的越来越多,从医生的角度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任教授:现在眼睛的负担的确太重了,如果不考虑遗传的因素,和整体的生活环境相关。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近视的发病很高。二次大战期间,很多人都外出参战了,近视眼的人就很少。战争结束后,国家发展教育,近视眼的人又增加了。 李博士:眼睛就像一部照像机,假定一个自动相机常规设定的是看距离5米物体时的成像最清楚。让它看距离3米的物体时,相机就自动调焦,以便看清这个近距离的物体。之后,它又回到常规的焦距。如果我们总让它看近处的物体,这个相机索性就不再调整焦距了,只是固定在看3米时最清楚。眼睛的道理和相机一样。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大多看的都是近距离的东西,包括看书,上网,看电视。虽然人在生下来时,眼睛处于一个远视的状况,但人总是近距离使用眼睛,它必然会自动把焦距放到近处。怎么才能调到近处呢?只有眼轴加长。人的正常眼轴,也就是前后径是24毫米。眼轴加长1毫米,相当有300度的近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近视眼越来越多的原因。
记者:孩子成为近视眼,有的父母满不在乎,有的父母是特别焦虑,让孩子不断尝试各种仪器和药物。近视眼是一件那么可怕的事情吗?
任教授:一般把300度以下的称为轻度近视。父母不必过于担心,这并不算一种病态的状况。事实上,高度近视,也就是600度以上的人,在整个近视人群当中也就1-2%。大多数是中度和低度的近视眼。有的广告说,让孩子永远拒绝眼镜。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一个人这辈子不可能拒绝眼镜。小时候,正视眼(也就是正常视力,医学上称正视眼),或轻度远视眼,到青年、中年时,都可以不用戴眼镜,但是老了以后,就离不开老花镜了。
李博士:发生近视,我们要引起重视,但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人是在不断地进化,近视也属于人眼睛进化的一种状态。如果我是一个正视眼的人,看33厘米距离的物体,需要的调节是3个屈光度的调节。一般看1个小时就会感到疲劳了。如果我有100度的近视同样看33厘米的物体,它只要有一个屈光度的调节。相对来说,你看一个小时累了,我看三个小时才累。如果我有300度近视,我的焦点正好就是33厘米,从理论上讲,我看多长时间都不累,因为没有调节。 现在,我们研究屈光学的人经常呼吁,在升学时,除去特殊职业的要求,不要太苛求孩子的视力问题,只要矫正视力达到要求就可以,不一定非要不戴眼镜的视力必须到什么标准。因为,现在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近距离的工作,有一定度数的近视,对人的眼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家长不要以为近视一点就不得了,其实没必要。 如果孩子在整个学习阶段只保持有200度左右的近视眼,成年以后是好事。因为如果没有近视的话,人到40多岁就开始老花眼了。如果有100多度近视的人,花眼的情况就会比视力好的人延后10年。如果有300度近视,可能到七八十岁才老花眼。所以没有必要把近视看得过于严重。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的一些宣传,为了推销某种产品,把近视的危害说得很可怕。当然,为了避免近视程度不断加深,日常的卫生保健是必要的。
遗传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高度近视的危害很大
记者: 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父母近视,孩子也很容易成为近视眼。遗传对孩子眼睛的影响到底有多少呢?
任教授:在近视眼的问题上,遗传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环境的因素只有40%。而且,某个孩子到底有没有近视遗传的因素,这种情况很难说。因为父母虽然不戴眼镜,但是祖辈有可能近视,或者有这个因素,没有显现出来。在对遗传的理解上,一般人都能明白,孩子哪部分长得像爸爸,哪部分像妈妈。其实,在眼睛这种具体器官上也是如此的。眼睛是一个非常精巧的东西,它的每一部分单独的结构是否正常,各部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也是接受父母的遗传影响的。虽然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非常细微,但的确对眼睛有影响。因此,我们只能从后天方面做些努力。比如我曾对一些朋友建议,两个高度近视眼的人结婚肯定对后代不利。而且,高度近视眼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李博士:在研究当中,要找到一个足够的样本做近视眼是否遗传的研究是很难的。目前,最多的研究样本是几百个病人。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会遗传的。这种遗传多指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下一代近视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如果父母有一方为高度近视,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为57%。如果父母都没有高度近视,下一代得高度近视的可能为20%。这个结果并没有更大范围的验证,只是作为参考。从我们实际接触的病人来看,遗传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记者:到底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呢?高度近视的危害是什么?
李博士:人的发育是有阶段性的,到了一定年龄,怎么用眼,也不会特别发展了。7岁以后,人的眼睛的发育已经到了一个缓慢的时期。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因为高度近视的人当中90%是遗传来的。而且,这种状况很难控制,它的基因就这样。如果单纯靠疲劳,使眼球变得特别长,而造成高度近视,实际上是很难的。尤其是孩子越大,眼睛的可变性也就越小。 我们把近视眼分为一般的近视和高度的近视,以600度为界限,一般近视不会造成病变。眼睛分为三层结构,外层有角膜和巩膜,中间是葡萄膜组织,里面是视网膜。眼睛好比一个球,高度近视的人眼球外层的组织在变大,里面的组织不变大,而这两层组织是粘在一起的。其结果必然是外层的组织是把里面的组织拉薄了。这样,视网膜就变形了。再拉就可能撑出一个洞,最严重的就是拉得脱落了。从这个原理出发,我们就容易理解,近视程度越深的人,发生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高度近视可能会造成的危害,一种是反映在视网膜方面,有视网膜的变形、裂孔、脱离。还有一种反映在玻璃体方面,就是飞蚊症。它的表现是,如果人在看一种有比较亮的背景的物体时,会感到眼前有像蚊子一样的东西飞来飞去。再有一种就是青光眼。绝大部分的人是不会因为近视眼而导致失明的。以上情况的发生,在高度近视眼的人群中发生的比例要比低、中度近视眼的人要高一些。
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是学龄前,孩子上学之前一定要做全面的视力检查
记者:从很多报道得知,孩子上学以后,近视的比例不断增加。是不是说,学龄的孩子最容易得近视眼?
任教授:刚出生的孩子,大多是远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度数逐渐减少,医学上称它为“正视化”。大部分孩子在9岁~10岁之前完成这个正视化的过程。如果再向前发展,眼球继续拉长,就是向近视眼的情况发展了。不是每个孩子必然都会从正视眼向近视眼发展,要看它的基础的状态。这个工作实际上应该从幼儿园抓起,应该了解孩子在学龄前的基础屈光是多少。大多数新生儿是远视眼的200度~300度。到了四五岁时,还有200度左右的远视,这是大多数孩子的正常状况。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远视,或者说只有50度的远视,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就会是近视眼,或者说可能性非常大。5岁的孩子如果有150-200的远视眼,这很好。因为它的调节功能,晶状体改变形状的能力强,看近、看远都不困难。这时注意用眼卫生,很可能将来不是近视眼。从预防近视角度讲,学龄前就应该有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验光,以便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近视眼的倾向。这样在上学时就要特别注意,字写得大一些,注意光线、距离和姿势,多做户外活动。 目前,验光的工作还没有普及,但从儿童眼科的角度看,学龄前有一次验光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在一年级时一定查一次视力,并且散瞳验光。当然在小学低年级,最常见的眼睛问题,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和散光等,这些都可以在视力检查中确诊治疗。
记者:有人说10岁~13岁是近视眼发病的高峰期。这样看来,是不是因为学习负担的逐渐加重,使得孩子们成为近视眼的越来越多?
李博士:有关近视高峰期的问题,有人说是10岁~13岁,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实际上,人生下来都是远视眼,除了个别的发育不好是近视之外。为什么是远视呢?因为眼球小和短。0岁~3岁的时候,人的眼睛发育是最快的,但并没有长到正视眼的情况。3岁~7岁,眼睛还在发育,但是比之前要缓慢。大部分人在7岁时,眼睛是正常视力。7岁到青春期这一阶段又接着发育。在从远视到正视眼的过程中,有一些人长过了,超过正常视力的界限,变成近视了。其实,这时的发育反而慢了,只是眼睛还在继续长,很容易就长过了。换句话说,到7岁时,大多数人的眼睛已经长到头了,也就是我们认为的正常视力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就长过了,只要长过一个,就出现一个近视眼的人。这样给人的感觉是7岁以后,近视眼越来越多。 父母总不去考虑以前的问题,总是考虑后面的问题。因此,对近视的重视,在7岁之前关注,比在7岁之后关注更有意义。一些父母在孩子3岁时就让他读书认字。这个阶段眼睛发育本身就快,再增加这样的负担,显然是催化,一定是加速了眼睛的发育。直到孩子7岁左右,父母可能也还看不出来孩子眼睛存在问题,因为这期间眼睛一直在长,是个远视状态,没有达到正视眼。等孩子八九岁时,父母突然发现他近视眼已经有些晚了。实际上,他在三四岁时,眼睛不好的结果已经造成了,只不过看不出来,父母也不知道罢了。我用举例说明,假设男孩的身高1.5米是正常,超过1.5米就是有问题。在3岁前,他怎么长也不可能长到1.5米。可是到了一定年龄,他很容易就长到,甚至超过1.5米。因此,要想控制孩子不超过这个限度,小时候就要控制饮食。到了一定年龄,他自然就不会超过1.5米了。现在父母在认识上的误区是,以为是由于上小学以后,孩子得近视眼才越来越多。实际上这都是以前积累的结果,到一定的年龄就显现出来而已。
因此,那种几岁到几岁是最容易近视,或者说是高发期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应该是到这样的年龄,近视眼的问题逐渐爆发出来了,而孩子会不会近视,在7岁之前已经埋伏下隐患。当然,如果我们重视用眼卫生,合理配戴眼镜,仍然可以控制近视眼的发展速度。
假性近视不必配戴眼镜,真性近视配眼镜后应时摘时戴
记者:什么是假性近视?它一定会发展为真性近视吗?而且眼睛不好,是不是一定都要配眼镜? 任教授:小孩经常表现的是视力波动,这几天看电视特别多,如果查视力,就会差一些。家长带孩子旅游,多玩几天视力又好了。这些都是因为眼睛调节功能的不稳定造成的。 我们有时会采用一种辅助的办法,滴一种叫快速散瞳剂的眼药水,帮助孩子的眼睛休息。比如,今天的作业都做完了,临睡觉前点一下,让睫状肌放松了,瞳孔也放大一点。这时再看东西是看不清的了,4-8个小时,药物的作用也就过了,对第二天的学习不影响。我们只是对某些最近视力才下降,视力一向很好,近期有考试,无法进行散瞳验光的孩子给他临时用这种药,也不长期用。。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文档下载、IT计算机、人文社科、考试资料、经管营销、外语学习、计划方案、旅游景点、行业论文以及如何防止近视度数加深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控制儿童近视度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