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学生的计算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小学生期末计算错误练练?看完后恍然大悟!
在教学之余,我常常在反思: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是教师的原因导致的呢?如何给学生在低年级打好计算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想只有找出学生计算的错误原因,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析,让学生明算理,懂算法,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我现在任教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现象案例和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如下:
总而言之,只要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好计算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我相信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错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专注于中小学教育研究!孩子成绩不好,记忆力下降,都可加微信与我探讨,我将帮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老师微信:(长按可复制),我每天也会在朋友圈分享关于学习方法,考试技巧之类的文章,家长加微信即可阅读!现在加微信可以获取免费学习资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好,欢迎来到江南时报网!
小学生口算常见的错误分析
时间: 09:17 来源:爱贝亲子网
编辑:john 点击: 次
小学生口算常见的错误分析,学生口算时,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如低年级常采用“对口令”、“接力赛”的方式。……
有些小学生在口算的时候会犯一些错误,其实这些错误是有很多原因导致的,主要的就是粗心。还有就是表象模糊,注意力失调以及感知粗略都是导致小学生口算的时候犯错的原因。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口算常见的错误分析吧。
一、从心理方面分析口算的常见错误:
1、感知粗略
要进行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
2、注意失调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口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口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6&8+7,学生往往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
3、记忆还原
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学生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贮存的信息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口算题,瞬时记忆量较大,如口算28&3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即20&3=60,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24=84。而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
4、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开式看,小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特点是低年级儿童,常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如一些一年级学生口算7+6、8+5等进位加法时,头脑中对&分解&&&凑十&&&合并&的表象模糊,想象不出&凑十法&的具体过程,因而出现差错。
5、情感上急于求成使学生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
口算时,学生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陋习。
6、强信息的干扰让忽视了运算顺序。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数相减得0,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口算15-15&3,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得0&这一强信息干扰,一些学生首先想到&15-15=0,而忽视了运算顺序,错误地口算成15-15&3=0
7、思维定势作用易产生&累积性错误。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先入为主&,其负作用常干扰学生口算,而产生&累积性错误&。如口算240&60、450&90、360&40等题之后夹一道300-50,很多学往往错算成300-50=6。
二、口算教学中的策略:
1、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在大脑皮层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难以清除。因此教学新口算方法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动手、脑、眼、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求。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份,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以强化感知。
首先要强化审题意识,可训练学生采用自问自答式检索:&题抄对了吗?&,&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等等。其次在设计练习时,要有创造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如四则计算的口算题无规律编排,培养学生养养成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的惯。再次要加强对比练习,把新、旧知识对比,相似或相近的口算对比等等,促使学生在口算中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建构完整的认识结构。
2、加强记忆训练
学生口算时,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如低年级常采用&对口令&、&接力赛&的方式。教师出示数10,一个学生说6,另一学生则说4;一个学生说2,另一学生则说8等等。&6&、&2&需要暂时记在脑子里,然后算出&4&、&8&。或者出示一个数8,让学生连续加8;也可以出示100,让学生连续减8等等。中高年级可常进行一些两步计算口算题训练,教师口述前半题,学生口算出得数后记在脑中,再看卡片上的后半题,算出最后得数。
此外,还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要求学生口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应加强意志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有耐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等等。当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除了分析其心理原因,还应分析知识原因,把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有机结合,实行综合治理,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高。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江南时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您的称呼: &&
合作登录: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其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其对策
&&计算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学生计算错误时常困扰着师生,尤其低年级学生计算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写错数字,有的则符号漏写;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嗨!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您所熟悉的博客已完成她的使命并升级,现在有了更多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低年级小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