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滨区倒盏村村怎么读?的盏怎么读?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万安山下倒盏村,洛阳的老家味道,来了一群美丽的游客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摄影:八月秋风
作者:小天
洛阳是个盆地,周围都是山。万安山的南麓,滑雪场的旁边隐藏了一个最美小镇。
倒盏民俗文化村位于万安山下,大门朝向洛阳的南环路玄奘路,旁边紧邻着万安山滑雪场。景区大门青砖建造,走进大门就感受到浓浓的洛阳农村乡土文化的氛围。
背靠山坡建造的舞台,正中一个“茶”字,再有旗袍美女,更突出了景观。
3afac634fc1 (90.05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成串的大蒜,乡土的味道。
3afb000400aefcf5380e (111.91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斗笠蓑衣,鱼篓,还有两名一样的美女。
3afe0000fde7e872e449 (80.65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柴门轻开,佳人来
3afdf95acd (78.86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串串玉米,丰收的感觉。
3bbbffba3f2 (97.71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山沟里,成片青砖瓦房,如世外桃源。
3bde4cc353 (75.69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竹林幽径,旗袍折扇
3afc000111fbac121665 (114.59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胶轮大马车,还有农具,这些你可曾见过?
3afbe517e39 (103.58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3afd539f (85.67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红灯笼高挂,半月高悬,这是什么地方?
3afbd42e0ee (77.99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食盒,小推车,还有福禄寿,喜庆的感觉。
3afaa198773 (95.79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3afbf953b4 (85.78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司马洞讲述了一段典故,这个大缸,可否熟悉?
3afce66d5 (91.24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寨墙上,红灯挂
3afcd997a (77.39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晚霞漫天,美女也成了剪影。
3afbbe911f58 (45.03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3afadb600c5 (53.57 KB, 下载次数: 0)
06:40 AM 上传
这里到处是民俗,浓浓老家味道,中秋将至,洛阳人来这里找一下家的感觉吧。
洛阳摄影网,洛阳摄影网公众平台,洛阳本地摄影,旅游资讯(微信:lyphocc)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没意思,刚刚建,还没有完工。人为小村。去了后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方很小,没有老房子都是新盖的 ,去一次就不会想去第二次的地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是不是原来诸葛道偡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
该用户从未签到
照片好假啊,开着摆拍的动作难受,
该用户从未签到
乾隆御驾游万安,倒置杯盏肆虐欢,伊滨古村换新颜,玄藏路上美名传。免费赏民俗,尽情品美食。伊滨欢迎您[呲牙]
该用户从未签到
美丽地方,美丽的人。[大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模特搭配的衣服好丑,还不如穿上蓝土布大襟褂儿
该用户从未签到
龙少路向西到 (玄奘路孝文大道口西200米路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柴门轻开,妖精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伪文化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和魏坡比着那个好看。请去过的朋友比较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小裙子,撩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有没有详细地址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最新鲜的官桥资讯,最贴心的便民服务,仅需你一健关注在线公众号!查看: 8653|回复: 30
倒盏村,我来了---游倒盏民俗文化村村
在线时间2562 小时
社区金币2225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倒盏村, 我来了--参观倒盏民俗文化村纪实刘育章(日写、定稿于22日). I# p7 O+ J# K9 m
& &最近一段时间,洛阳电视台和微信上纷纷报道倒盏民俗文化村,告诉人们洛阳的传统古村落不仅仅只有孟津的卫坡村,而且还有偃师的倒盏民俗文化村。这里蓝天白云,绿树掩映,一排排蓝色瓦房竖立在一条山沟里。该村位于伊滨区万安山南部,其目标是要将该村打造寻根问祖目的地、手工作坊展示地、非文化遗产保护地,目前还在建设中,而且不要门票。& &“倒盏”现在的村名是“道湛”,我对此传说并不陌生。其原因一是我在原洛阳市龙门煤矿(后改制为洛阳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了26年,龙门煤矿的办公地点就在诸葛镇南的山坡上。在龙门煤矿未与永煤集团合资合作之前,我在矿党政办任秘书,负责处理周边的工农关系。龙门煤矿在这个村下面有作业工作面,形成有采空区,由于引起塌陷,我便经常到这个村协调赔偿问题。二是我很喜欢研究河洛文化,2013年有朋友委托我收集整理洛阳村名的来历,我就查阅过道“湛村”的村名是如何由“倒盏”演变而来的。& &因此,看了报道,我便对这个民俗文化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欲一睹风采。日,我背上照相机,去一睹民俗文化村的风采。& &坐80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后,我一脸茫然。这个民俗文化村究竟在哪里?公交车终点站没有标识。我正想找个路人打听打听。突然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在道湛村开汽车修理厂的王井灿,说明来意后,他便驾车把我送到了倒盏民俗文化村的门前。&&民俗村的大门是三通门,正门两边的对联是“山因九老立家增祥瑞,酒得御赐美名香千里”,两侧的偏门上分别书写“尚礼”、“崇德”,正门背面的对联是“到盏千年仍见炊烟、河洛万里到此歇脚”,两侧的偏门上分别书写“祯祥”、“敦厚”。沿正门的两侧修建了几处仿古青砖灰瓦房,个个挂着红灯笼,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对大门的是书写着一个大大的“家”字山墙。& &从指示图标上看,倒盏民俗文化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奥斯陆冰雪欢乐园;二是民俗文化村;三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由于我只对民俗文化村感兴趣,我便沿着“耆英路”,经过一仿古门楼,走到坡底,民俗文化村便映入眼帘。& &在民俗村的广场上建有一处擂台,站在上面,顿时有一种武打小说里,各路武林好汉争夺天下第一的霸气感。广场的前面有一辆古色古香的箱车,箱车旁边竖了一根旗杆,上面是一面三角旗迎风飘扬,旗上写着“倒盏村”三个字。有的游客到这里都驾着车来张靓影。民俗村的墙上贴有中国的传统年画和壁画,很是生动,眼前挂着的红辣椒、玉米、农民劳作时的特有工具,都是淳朴勤劳农家生活的象征。村内大多为一排一排的商铺,青砖木门、青石板道路、高挑的红灯笼,很有韵味。另外墙上画满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壁画,有儿时乡村生活的场景,有毛老人家时代的革命语录,有上山下乡知青一代的共同经历,有阿庆嫂的茶馆,还有习近平总书记《新农村建设方针》,杜撰了一条“坚持共产主义,建设美丽倒盏”,古代与现代交融,让人耳目一新。& &民俗村的尽头是一处霸气巍峨的城楼,,起名“安乐寨”。城楼上有亭廊,挂着大红灯笼,很气派。在高大的寨墙上有三座城门,城门的对联是“顺时乐逆时乐常常乐只需知足,自身安家庭安事业安全赖心宽”,两边的门头上写着“聚瑞”、“凝祥”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景区全貌,在苍翠欲滴的树木掩映下,特色民居如点点繁星散落其中,宁静悠然。城门的另一侧写的是“九老桥”,对联是“红叶无言任林间云来云走,青山不语看世外花开花落”,两边的大门上写着“恩泽千秋”、“泰康恒建”。过了城楼,仍然是一些修缮后的古民居,还有一处“茶社”,正在修建一处山门。& &从整体来看,目前该村整修了历史古老的明清民居,配套建设了很多特色街道,特色小吃街、划分了洛阳水席街、回民院、清真寺、汤街、传统作坊街等区域,整体已经基本落成,听开商铺的人说今年“十一”就要开始试营业了。我在民俗文化村游览了三个小时,返回出正门时看见几辆吊装车正在安装“倒盏村”的牌子,我也顺手拍了几张照片。 一、“倒盏村”村名的来历& &“倒盏村”,据说还有名字叫“安乐寨”、“王枣村”,现在的“倒盏民俗文化村”里就修建有“安乐寨”。& &关于“倒盏村”名的来历是:传说到清朝乾隆年间,安乐寨已成为方圆几十里内的一个大集镇。镇上有家酒店,饭菜酒食货真价实,店风良好,童叟无欺,来往客商都愿在这里歇息用餐,因此生意相当红火。& & 有一年,乾隆皇帝见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就仿照以前帝王的例制到中岳嵩山封禅祭天。河南府知府得报,急忙通令所属准备迎接圣驾。当时河南府的府治在洛阳,下辖包括嵩山所在地登封在内的十县。当朝皇上驾临登封,知府赶忙前去迎接。& & 乾隆到嵩山封禅祭天以后,传旨到洛阳龙门游览。河南知府伴着御驾向洛阳走去。车驾路过安乐寨时已近中午时分,安乐寨那家酒店的红火劲,也被皇帝注意到了。& &皇帝看到酒店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醉龙眠虎”四字。不由一惊,他想:“醉龙眠虎”是前人来形容杜康美酒的,杜康酒久以失传,难道小店也有佳酿吗?再说天子如龙,大将如虎,既然这家小店敢打这块牌子,我们何不在此歇驾,来个醉龙眠虎呢?想到这里,皇帝传旨歇驾安乐寨,用膳醉龙眠虎店。& & 河南知府连忙指示随从到那家酒店安排皇上用膳事宜。& &当问及有何好酒时,店掌柜说所有酒已全部卖完,现在店内连一杯酒都没有。洛阳知县正在发愁,乾隆已被太监搀扶进了酒店。店主想,反正都是欺君之罪,走一步,说一步。他派一个伙计,掂一个空坛,向附近酒流沟走去。& & 过了一会儿,一桌丰盛酒宴摆了上来,除了鸡鸭鱼肉之外,还用当地所产的蔬菜,做出了辣白菜、糖醋萝卜丝、拔丝红薯、清蒸南瓜,最后还有一大盆浆面条。& &河南知府来敬酒了。乾隆按常规是只饮九杯,取天长地久之意。据说乾隆能活八十八岁,成为清朝帝王中的寿星,有他自己的生活秘决,其中“饮而不醉”“色而不乱”“食而不暴”是他严格遵循的戒律。不论是欢宴群臣,还是陪伴后妃,从来没有醉过。可是今天他连喝几杯之后,觉得这酒清醇甘美,余香绕口,就一连干了十二杯。总管太监伏胜,看到皇上有点失控,便悄悄把皇上的酒杯倒扣在饭桌上,皇上只管饮酒,拿杯就喝,却发现酒杯倒扣,就随口说了一声:“这是倒盏!”皇上经群臣提醒答应当天不再饮酒。接着,皇上传唤店家询问美酒的产地品牌。店主不敢隐瞒,就叩请皇上恕罪,皇上答应恕他无罪后,店主就把取酒流沟的泉水代酒一事的经过如实禀报。& & 乾隆听后不但没有怪罪店家,反而高兴地说:“洛阳真是风水宝地,一股酒流沟的泉水竟如此醉人!店家可速去再装一坛供朕回京时饮用。”在等待店主取水封坛时,皇上回味着酒流沟里泉水的好处,不禁脱口赞道:“酒流沟里山泉水,胜过琼浆与玉液。”皇上的赞赏使得那股泉水身价倍增。&&& & 乾隆帝饮酒不停,直到倒盏的故事被广泛传扬以后,安乐寨的乡亲父老都倍感荣耀。大家就把村名改称“倒盏”,意为“倒了杯盏”。后来人根据它的谐音,把村名改成比较文雅的“道湛”,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倒盏村”名的来历,伊滨区诸葛镇司马街的许庆西老师给我提供了一组明确的证据。一组是:在诸葛镇道湛村东南圣水沟南端有个玉仙洞,洞中有两通清代碑刻,这两通碑均为重修玉仙洞碑记。乾隆五十六年《碑》云:“倒盏东南圣水沟,旧有玉仙洞…”;嘉庆十六年《碑》云:“道湛东南圣水沟,旧有玉仙洞…”徐老师十多年前看到这两通碑时还抄录了碑文,认为它们不但在地名探源中有作用,而且能证实乾隆游龙门经过了该村。一组是证明倒盏来历的。道湛村原名王枣村(在山坡上),后迁居山下,更名王家屯。相传乾隆帝巡幸岳,路过王家屯,耆老乡绅以美酒相迎,乾隆把酒满饮,倒盏叫绝:“朕饮遍四海玉液琼浆,唯有此酒上口!何地水竟能使朕倒盏?”耆老答:“山野沟水!&乾隆随口说:“真乃酒流沟也!&王家屯百姓为纪念此次盛事给村子带来的殊荣,便改村名为倒盏,取水作酒那沟叫“酒流沟”。后来,倒盏人觉得这两字听着不雅又将“倒盏”改为“道湛。”&& 二、“倒盏”民俗文化村里的回民巷& &“倒盏”民俗文化村里还有一条“回民巷”,建有清真寺,墙上的几何图形,花朵图案,绿蓝白的配色等都是很有回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由于正在修建之中,我无法了解在这里建“回民巷”的依据。回来后,我查阅史料未果,又打电话咨询司马街对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许西庆老人,他说“问得好”,明确告诉我“村里没有回民”。看来这是现在的古村建设管理者独具匠心。& &三、司马光与“倒盏”民俗文化村& &通往民俗古村的路起名为“耆英路”,而且在路边竖立一块牌子,介绍司马光的轶事。我想这是设计者想借富弼与文彦博、司马光等13人组成“洛阳耆英会”历史故事来增添民俗文化村的文化底蕴。介绍中还说“他们来到倒盏村,置酒赋诗,相互取乐。司马光等人眉发雪白,仪表神态端庄,气质高雅。每次聚集宴会时,洛阳老百姓都前往观看。”我不清楚有没有出处。& &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司马光和“倒盏村”没有关系。我们知道,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怎么会越过南宋、元朝、明朝,600多年后,带着“洛阳耆英会”的人到清代的“倒盏”去置酒赋诗呢?& &不过,既然民俗村的建设管理者这样去打造,我想还是想借司马光在国内外的名气,利用名人效应为民俗村增辉,增强民俗村的吸引力、影响力,其敢想、敢干的精神值得学习。& &对于司马光,我有一定的研究。我曾到司马街进行过走访,到“洪恩寺”听许庆西给我介绍,后来我写了一篇《爱民忧国惟清白&&不负青史有朴忠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因此,在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司马光。& &司马光(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祖籍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死后被宋哲宗追封为“温国公”,谥号“文正”,并为其题写碑额:“忠清粹德之碑”,追赠太师。《宋史》称司马光:于物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恶衣菲食以终其身。在历史上,他曾与孔子和孟子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 &司马光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他在洛阳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司马光谪居洛阳,用了十九年时间,以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所编纂巨篇宏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300多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书共294卷,通贯古今,上迄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作者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 书中举凡和民生休戚、国家政务有关的事迹,无论是善恶功过、是非成败,凡是可用来告诫后人的历史经验,都节录下来,以严谨的态度汇集整理成册,期望能作为往后的施政参考,借此惕励后人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它博采众长,题材广泛,特别是文字朴实、生动,寓意明显深刻,既不愧为一部史书典范,又不失为历朝历代帝王治国的一面镜子。& &据史料记载,夏日的洛阳酷热难耐,司马光常常闷在小屋里,光着上身,毛巾沾冷水进行写作。即使如此,汗水还常常弄得墨迹一片,他只好请人在书屋中挖了深坑,砌成地下室,点起油灯,埋头苦干。在这个地下“凉洞”内,司马光度过了十几个炎夏,《资治通鉴》最终定稿。但此时的司马光已是“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几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 & & 1085年12月,司马光请人用锦缎装裱了10个精美的匣子,不顾寒冬腊月,用车马载着这部19年心血的结晶,与刘攽、范祖禹等人从独乐园出发,日夜兼程,亲自押送到东京汴梁,向宋神宗进呈。宋神宗阅读此书十分高兴,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故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所以该书又被誉为帝王教科书。& & 1954年冬,毛泽东接见著名史学家吴晗时说:“《资治通鉴》这本书写得很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之乱本末毕具。”由于该书开创了编年体史书新体例,把我国的历史编纂学推到了新的高度,使之与《史记》一起成为史书双璧,倍受称赞。司马光和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两司马”。& & 关于“洛阳耆英会”是北宋名相富弼退居洛阳后,与文彦博、司马光等聚集在洛年高者共十三人仿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组成“洛阳耆英会”,司马光和富弼都是“洛阳耆英会”的主要成员,会中富弼最长,年近八旬,司马光最小,不到七旬。他们置酒赋诗相乐,平时诗词唱和,互相酬答,“序齿不序官”(按年龄而不是按官职高低来排定座次)。为堂,绘像其中,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为此,司马光曾做过的《洛阳耆英会序》曰:“昔白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普明僧舍。普明,乐天之故第也。元丰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韩国富公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洛者,於时为多。潞公谓韩公曰:‘凡所谓慕於乐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於韩公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妙觉僧舍,谓之‘洛阳耆英会’。”& &关于司马涧。在民俗文化村“安乐寨”城墙边,修建了一个“司马涧”,但是这个“涧”目前没有一滴水。在涧的前面,立了一个“司马光砸缸”铜塑。& &“司马光砸缸”这件事让年幼的司马光名满九州。故事的梗概是: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司马光砸缸&故事。当时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绘成图画,广为流传。& &在“涧”的左边,刻有“吾著文之余,慕此地美景,长与此闲歇,以解劳顿”,高处有司马光伏案疾书的雕像。可能是由于书写家水平太高,“文”、“慕”二个字是我猜的。司马光的这段话我没有找到出处,也不便评论。&&&&四、将军路& & 在“回民巷”的旁边以及“安乐寨”的旁边,都有路通往山上,命名“将军路”,我沿路到山上转了一圈,也没有悟出个所以然。回来查阅史料,才知道这里有王邦祚将军的墓地。& & 据报道,日,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市雕塑研究会会长王彦永老人家的带领下,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杜武在道湛村的东山上,找到了“将军坟”——王邦祚墓地遗址。王彦永说,他的爷爷就曾在此守坟多年。如今这里已成一片庄稼地,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儿还有王邦祚的墓碑。& & 王邦祚是道湛人,万历年间的武举人,后封武威将军,做过山海关提督。据说少年时,王邦祚赴京赶考,因一路劳顿,赶到京城时竟然误了考期。他郁闷地徘徊在京城大街,遇到外国大力士正在摆擂台。擂台上的力士身壮如牛,打败了上台打擂的几个中国人,还在台上疯狂叫嚣。& & 血气方刚的王邦祚实在看不过去了。他在家自幼研习猴拳,身形敏捷,长于拳术,且兵器也玩得转。王邦祚纵身跃到了擂台之上,使出浑身解数与大力士展开了搏击。他发现,力士虽然体形健硕却不够灵活,猴拳对付他正合适!不到半个时辰,大力士累得气喘吁吁。王邦祚占尽上风,把大力士打得鼻青脸肿。& & 擂台下的欢呼声响成了一片,围观人群把王邦祚高高地抛向空中。发生在天子脚下的这一幕很快传进朝廷。朝廷因此专门为王邦祚一人张榜,封独榜武举人。& &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河南某寺内住持训练僧兵数百,称霸一方。朝廷派王邦祚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率兵进剿。王邦祚一战擒杀住持,除掉恶僧。王邦祚因此被调升武威将军、山海关提督,并被赏以百里林地。& & 这位道湛走出的山海关提督,是道湛百姓心中的骄傲。后来,栾川县庙子街等处也曾修建“三官庙”等以纪念王邦祚,但这些建筑都在民国初年被拆毁,连王邦祚的墓地后来也被铲平。&& (五)关于王家& & 据王彦永讲:道湛人多属“九老”后裔。600多年前,道湛村一带基本还是荒芜之地。当时,一批人马迁徙而来,在此处的南坡沟内开荒耕地,挖窑居住,使这里有了人烟。& & 王彦永是道湛人,他参与了道湛的第一大姓——王氏家谱的编写。据他介绍,明洪武年初,一位王氏祖母带了九个儿子从山西辗转千里,渡黄河而来,即“九老下河南”。 “九老”到洛阳后,居龙门西山一道沟内,人丁逐渐兴旺,这条沟就有了名字“王沟”。 &&王沟北面有一座寺庙即皇觉寺。皇觉寺里有个小和尚很调皮捣蛋,他不止一次跑到附近的王家祖碑上小便,王家人怒不可遏:怎可对王家祖上如此大不敬!多次制止无果,就找到寺庙理论,一来二去纠纷升级,终于导致了流血冲突,一场群殴之后,小和尚毙命。& & 出了人命,官府为了平息事态,要对王家进行抄家。王沟人闻风,“九老”携各自家眷亲友连夜外逃。王沟人分别迁到了不同的地方,而今的道湛村,就是“九老”中的“老二”——王敬率家眷所迁之处。当时王敬有四个儿子,就是道湛村最初的“四王”。直到今天,道湛村虽已经融合了外姓,人口接近4000人,但还是以王姓为主。& & 王彦永说,当年“九老”的分布为:长居陈李寨,次居道湛,三留槐树街,四居王屯,五居徐屯,六居下湾,七居前王,八居上高村,九居诸葛。至今数百年过去,现王氏族人已不下数万。& & 王氏家谱里记录着道湛村的历史,但流血冲突事件在王氏家谱中只用“因时势所迫”一言以蔽之。& & 王家人住下来后,因村中沟内长满了枣树,当时称“王枣村”。后来世代繁衍,人口增多,又取名王家屯。清乾隆年间,村子又改了名“倒盏”、“道湛”。&&&&四、几点建议&&(一)不要走门票经济的老路& &正式营业以后,不要卖门票,其收入可以依靠宣传,游客增加后会给商户带来丰厚的利润,管理者可从商户的盈利后缴纳的租金中获取收益。如果卖门票,有些游客会去一次以后认为不值,便不会去游览,这样会减少文化村的人气。很多地方因为门票最终是景区或者景点走向了没落,这一点教训应当汲取。& &(二)倒盏民俗文化村引用司马光的资料需要严谨 & & 首先,伊滨区倒盏民俗文化村有新的创意,可喜可贺。引领这一创意者组织者值得敬重,相信能越来越好,前程远大。但是引用历史资料一定要慎重,要尊重历史,合情合理的植入,避免硬伤,否则会贻笑大方.& & 村中关于司马光部分,问题比较突出、严重。一是称司马涧不合适也不必要。叫“酒流沟”更好,突出主题“倒盏”。乾隆皇帝路过这里品酒,给予很高评价,与龙门乾隆皇帝石碑呼应,这样的“相传”与景区更贴切。& & 二是司马光题记“吾著文之余,慕此地美景,长与此闲歇,以解劳顿”,这段话我觉得是虚假杜撰的,雕刻也粗制滥造,有的文字辨别不清。& & 三是砸缸雕像、著书雕像等,空间不大,雕像档次也不高,从艺术审美角度,有些煞风景。& &为此,建议如下:一是在司马光文化宣传上,突出倒盏和司马光独乐园距离不远。突出独乐园,突出资治通鉴。与司马村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二是利用“耆英会”,更可以利用“真率会”,搞点“相传”,未尝不可。三是“司马涧”改为“酒流沟”,突出酒文化。其次,突出司马光个人可能到过这里。因为,司马光对万安山情有独钟,这是事实。据史料记载:司马光住进“独乐园”后便赋诗一首:“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诗中“南山”指的就是万安山。司马光常常携朋友登山游览。2005年4月人们在万安山下白龙潭附近发现司马光石刻遗迹,经文物部门勘察鉴定,此遗迹系司马光与好友王尚恭、闵交如游万安山所留,时间为元丰元年(1078年)。& & 而“倒盏民俗文化村”正是建在万安山下。现在开发的沟原来叫“奶奶池沟”这里供奉有“送子奶奶”,可以从这一方面挖掘司马光与该沟的关系。 &&(三)进一步挖掘原居民王家与“倒盏村”的渊源& &倒盏民俗文化村是沿着“奶奶池沟”顺西向东开发而成,要挖掘沟中原有的历史文化,如送子奶奶庙(玉仙洞)、将军墓、以及司马光的有关史料,增添该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游客有看头、有说头,炎热的夏季还可在此居住,赏景观水,流连忘返。 (四)关于磨扇砌墙& & 在通往民俗村的路上,把很多的磨扇、碾以不同的形式砌在墙上,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作法。& &磨、碾是古代人们加工粮食和谷物的一大发明,是一种劳动工具,磨是由磨盘,磨扇及支撑物共同组成的一种面粉加工工具,在旧的、不发达的社会是用来磨面的,不是用来砌墙的材料,或者装饰。把磨扇砌在墙上,很有可能给没有见过磨的人以及后来人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息,磨是一种建筑装饰材料,而把它本来的作用忽视,长时间就有可能让后人不知道磨为何物?有何用?& &最好的办法是建一个完整的磨房、碾房,用它来加工面粉和谷物,让后来人了解他的用法和他的真正的功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强古村的乐趣性、互动性和参与性。& &目前,初见规模的民俗村落已经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我祝愿特色民俗村落建设越办越好!& &(写作时参考或引用了网络上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P% w3 T9 w' o& {( C
在线时间2562 小时
社区金币2225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倒盏民俗文化村一组照片
(278.38 KB, 下载次数: 81)
12:09 上传
(361.65 KB, 下载次数: 85)
12:09 上传
(332.42 KB, 下载次数: 82)
12:09 上传
(386.26 KB, 下载次数: 85)
12:09 上传
(313.88 KB, 下载次数: 84)
12:09 上传
(275.37 KB, 下载次数: 82)
12:09 上传
(250.69 KB, 下载次数: 81)
12:09 上传
(300.08 KB, 下载次数: 82)
12:09 上传
(320.46 KB, 下载次数: 85)
12:09 上传
(342.74 KB, 下载次数: 80)
12:09 上传
(298.84 KB, 下载次数: 82)
12:09 上传
(366.07 KB, 下载次数: 84)
12:09 上传
(350.06 KB, 下载次数: 82)
12:10 上传
(342.21 KB, 下载次数: 82)
12:10 上传
(313.76 KB, 下载次数: 84)
12:10 上传
(397.36 KB, 下载次数: 80)
12:10 上传
(389.81 KB, 下载次数: 82)
12:10 上传
(224.44 KB, 下载次数: 82)
12:10 上传
(266.65 KB, 下载次数: 82)
12:10 上传
(325.29 KB, 下载次数: 81)
12:10 上传
(424.73 KB, 下载次数: 81)
12:10 上传
(333.53 KB, 下载次数: 82)
12:10 上传
(356.75 KB, 下载次数: 83)
12:10 上传
(282.42 KB, 下载次数: 83)
12:10 上传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在线时间398 小时
社区金币662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高级会员(lv7), 积分 19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0 积分
高级会员(lv7), 积分 19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0 积分
非常有价值的厚重介绍。国庆节长假我也去看看。谢谢刘老师。
在线时间2562 小时
社区金币2225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非常有价值的厚重介绍。国庆节长假我也去看看。谢谢刘老师。% D1 N" x& S9 P$ s! z&&d' C
在线时间7944 小时
社区金币25438 枚
主题帖子精华
社区尊者(lv16), 积分 469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24 积分
社区尊者(lv16), 积分 469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24 积分
非常有价值的介绍,刘老师辛苦了。
神采飞扬策划郎:
您身边的企业策划顾问,帮助企业迅速确定品牌和差异化经营。QQ:
在线时间1560 小时
社区金币368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高级会员(lv7), 积分 22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 积分
高级会员(lv7), 积分 22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 积分
为我乡此举喝彩!为讲史说古今赞,更为大旅游金点子竖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在线时间13064 小时
社区金币29074 枚
主题帖子精华
社区尊者(lv16), 积分 467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57 积分
社区尊者(lv16), 积分 467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57 积分
介绍很详细,而且有自己的想法。点赞!
吾室之中,勿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率真为约,简素为具。
在线时间2562 小时
社区金币2225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介绍很详细,而且有自己的想法。点赞!7 N&&X&&F* O; H4 B! W
在线时间2562 小时
社区金币2225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非常有价值的介绍,刘老师辛苦了。
谢谢,问好
在线时间2562 小时
社区金币2225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铜牌会员(lv10), 积分 4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5 积分
& e1 A' P( M4 W- a% n
为我乡此举喝彩!为讲史说古今赞,更为大旅游金点子竖大拇指:高,实在是高!5 f" A+ K0 }) J" ]/ k4 z2 y0 k
应当精益求精
内测勋章1.0
内测勋章1.0
内测勋章1.0
美食洛阳:洛阳吃货大本营
扫描加关注
洛阳圈儿微信
关注洛阳圈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倒盏民俗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