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材料一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概括,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邹城市实验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道家学说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2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学说
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1.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统治比较开明
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
27、作为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也不是“心外无物”的。以下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
A.他认为“心外无佛”
B.他认为农民起义是人心破坏所致并且镇压起义
C.他认为要用良知来指导实践 D.他的“知行合一”说明对外界实践的重视
28、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封建专制的加强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9、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所作的记述山川形势和国计民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巨著是
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明夷待访录
D.四书章句集注
31、下列思想家和所处时代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孟轲──春秋
B.朱熹──北宋
C.陆九渊──南宋
D.李贽──明末清初
3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它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阐释,儒家思想因而成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子发展出了仁政思想
B.“二程”以为天理与仁密切相关
C.朱熹认为仁是天理的反映 D.黄宗羲批判了君为臣纲的仁学思想
33、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
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
34.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
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
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
35.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过程倡导“经世致用”学说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C. D.
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材料三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分)(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答案(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2 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2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1分)(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2分)
解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中“天子受命于天”“一统于天下”可以得出其主张,并据此得出作用。(2)根据材料二中“父……各有其所”可以分析其核心主张。(3)材料三中提到“私”,根据这个词来分析李贽的主张,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4)在前三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考点:儒家思想点评:重点问题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儒学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特点;李贽和三大思想家的进步主张。难点主要是分析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涵及地位;探究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形成的原因和作用。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8ef18b53f143d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第三册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解析: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该机构设立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请回答: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                                      &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日本投降时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2000多万人
5000亿美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                                  &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                                  &                                  &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4分) &                                      &                                     &                                       &                                        &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请回答:(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分)&                                    &                                    &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3分)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                                      &                                       &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11分)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四军机处内景(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                                   &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1分)该机构设立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                                       &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发表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类 别美 国苏 联经济政治军事材料三: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怎样的战略意图?(2分)对国际格局产生什么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填写美苏冷战时期的重大敌对行动。(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2分)为消除“冷战”的“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2分)影响:形成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或冷战格局)。(4分)(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1分)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分)政治军事:美国成立北约组织;(1分)苏联成立华约组织。(1分)(3)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留存。(2分)措施: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是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形成了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或冷战格局)。(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即经济: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政治军事:1949年美国成立北约组织;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知,“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留存。回答措施可以从地区和世界的安全等角度入手。即措施: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南娄底市名校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单极化 B.多极化 C.两极化 D.三极化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南娄底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A.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D.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南娄底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③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宁夏银川市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 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 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 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D. 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封丘县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6分)(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南娄底市名校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地区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侵略者的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D.外国侵略者都是以武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抵抗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南娄底市名校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我们现在的东北三省在元朝时归哪个行省管辖:A.甘肃行省 B. 湖广行省C. 陕西行省 D. 辽阳行省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的思想主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