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跌倒,过段时间腰内左侧腰部疼痛的原因不移,如针扎,拒按,且腹胀不消,内有肿块,不能进食,起始未见呕吐,一个半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6年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综合双面13页打印版.pdf 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90 &&
2016年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综合双面13页打印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作用:寒凉、滋润、下行。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考点2 五行分类
考点1 整体观念的内容
事物的五行属性分类表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五脏一体观;②形神一体观;③物质和功能一体观
五色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行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季节、昼夜晨昏、地域对生理、病理
脏 腑 官 体 志 声 液
青 酸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泪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对生理、病理及疾病防治的影响。
赤 苦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 笑 汗
考点2 症、证、病的区别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
黄 甘 化 湿 中 长夏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涎
病:疾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病有特定的 白 辛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哭 涕
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
和体征。如感冒。
黑 咸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恐 呻 唾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含了
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 考点3 五行的生克乘侮
理变化的本质。如风寒表实证。
考点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正常 相生 木?火?土?金?水? “母子关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所表现出证候不同,因而采用不
同的治疗方法。
相克 木?土?水?火?金? “所胜”和“所不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候,因而
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异常 相乘 木?土?水?火?金? 克制太过
太过或不及
证同治同,证异治异,是中医临床论治的基本规律。是“同病异
治”“异病同治”的依据。
相侮 木?土?水?火?金? 反克
太过或不及
第二节阴阳学说
考点1 阴阳的相互关系
A、相生B、相克
阴阳相互基 例举
C、过克D、反克
制约太过: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2003)41、相乘可称为
制约不及: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盛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中医诊断学试题与参考答案精编》--岳编
《中医诊断学试题与参考答案精编》 南京中医药大学一、望 诊岳沛平(一)是非题 1.神就是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 (X) 2.患者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假神的表现。 (X) 3.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多属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 (X) 4.“残灯复明”、“回光反照”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 (√) 5.从面色的青、赤、黄、白、黑等颜色变化,借以推断内脏的气血盛衰。 (X) 6.患者气色鲜明,荣润,说明病变尚轻,气血未衰,预后良好。 (√) 7.疾病过程中,从失神到得神,常提示疾病由重到轻,脏腑精气日益来复。 (√) 8.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萎黄,多因脾失健运,湿泛肌肤所致。 (×) 9.望色中,黑色主肾虚证、瘀血证、惊风证、水饮证。 (X) 10.戴阳证是血液充盈于皮肤脉络的虚热证。 (X) 11.面色皮肤俱黄而晦暗者,为阴黄。 (X) 12.客色属于病色。 (X) 13.凡表现为面色明润含蓄者均属善色。 (√) 14.五色主病中,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 (√) 15.肥而多食,是形盛气虚,多为脾虚有痰。 (X) 16.卒倒而口开,手撒尿遗,是中风闭证。 (X) 17.青少年白发,皆由肾虚所致。 (X) 18.小儿吐泻伤津,或脾胃虚寒,常表现为囟陷。 (√) 19. 体型, 往往代表阴阳气血等禀赋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对疾病的易感受性。 (√) 20.根据五轮学说,瞳仁位于中央,候脾,属肉轮。 (X) 21.耳轮干燥焦黑,乃肾水亏极所致,多见于温病后期及下消证。 (√) 22.鼻翼煽动,喘而汗出,多是热邪风火壅塞肺脏所致。 (X) 23.口疮又名“口破”、“口疳”,由于肺脾二经积热上攻所致。 (X) 24.牙龈出血,但无红肿者,多为胃火上炎。 (X) 25.咽喉漫肿,色淡红者,多为气阴两亏,虚火上浮。 (X) 26.热郁肺胃,充斥内外,营血热炽,透于肌表,从肌肉而出为斑,从血络而出则为疹。 (√) 27.皮肤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不应手,名疹,由于病因不同,而有麻疹, 风疹,隐疹之别。 (X) 28.阴斑,相对于阳斑而言,多见于头面背上,且神志多清醒。 (X) 29.外科疮疡中,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较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者为痈。 (X) 30.望小儿食指络脉,食指的第一节部位,即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到第二节横纹之间的部 位为命关。 (X) 31.观察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可以测知脏气盛衰和邪气的性质。 (√) 32.呕吐不化食物,都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宿食不化所致。 (X) 33.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寒痰。 (X) 34.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多属实寒证。 (X)1 35.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别正气之虚实;察舌苔,重在辨别邪气之浅深与性质,胃 气之存亡。 (√) 36.绛舌主病,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病多为热入营血,内伤则是阳虚生寒。 (X) 37.舌苔润燥的诊察,有助于推断正气强弱,病证的虚实及病性的寒热。 (X) 38.疾病初起,病邪居表,病势轻浅,舌苔多薄;病邪传里,病势深重,则舌苔多厚。(√) 39.望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 40.灰黑苔既主寒盛又主热极,关键在于察苔之润燥。 (√) 41.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中,不主热证。 (X) 42.红绛舌既可见于实热证,亦可见于虚热证,其区别在于察苔之多少。 (X) 43.一般认为,邪热愈重,苔色越黄;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 (√) 44.黄苔,一般主热证、里证,不见于表证、寒证、虚证中。 (X) 45.舌苔的消长,反映着邪正相争的过程,可判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 46.观察舌苔的剥落,可测胃气、胃阴之存亡,判断疾病的预后。 (√) 47.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如舌苔黄或灰黑而燥,主实证;如舌苔白或灰黑而润 滑,主虚证。 (X) 48.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并见,主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 49.绛舌无苔而生芒刺者,则为邪入下焦,气分热极。 (X) 50.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 (√) 51.舌紫而肿胀者,多为心脾热极。 (X) 52.久病舌淡白而渐痿,多为气血俱虚。 (√) 53.歪斜舌,即舌体偏于一侧,病在左,偏向左;病在右,偏向右。 (X) 54.舌体颤动,其成因不外虚损和动风两方面。 (√) 55.察舌苔腐腻,可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二)填充题 ,是 的表现;假神是 的假象。 (①有神;②精气 1.得神,即 充足神旺;③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 2.神志异常,包括 , 以及 , , 等表现。 (①烦 躁不安;②谵妄神昏;③癫;④狂;⑤痫) 3.我国正常人面色应是 ,这是有 ,有 的常色,常色又 有 、 之分。 (①红黄隐隐,明润含蓄;②胃气;③神气;④主色;⑤ 客色) 4.五色主病,黑色多主 证、 证、 证、 证、 证。 (① 肾虚;②寒;③痛;④水饮;⑤瘀血) 5.满面通红,多为 或 。 (①阳盛之外感发热;②脏腑实热) 6.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多因 , 所致。 (①黄胖;②脾气虚衰; ③湿邪内阻) 7.阳黄表现为 ,因 所致。 (①面目一身黄而鲜明如桔子色;②湿 热薰蒸) 8.黄乃 征象,主 证、 证。 (①脾虚湿蕴;②虚;③湿) 9.面黑而干焦.多为 , 所致;眼眶周围发黑,往往是 或 有 ,或为 ;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 。 (①肾精久 耗;②虚火灼阴;③肾虚;④水饮;⑤寒湿下注的带下病;⑥瘀血)2 10.面色白而无华,为 ;淡白,为 ;恍白而虚浮,多为 ;突然 。 (①血虚;②气虚;③阳虚;④阳气暴脱) 苍白,伴冷汗淋漓,多为 11.善色是指 ,恶色是指 。 (①五色鲜明润泽; ②五色晦暗枯槁) 12.小儿囟门下陷,多属 证;囟门高突,多属 证。 (①虚; ②实热) ;色鲜红,主 ;色淡,主 ; 1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 紫黑色,主 ;正常形色为 。 (①内热; ②外感表证;③虚证;④血络闭郁;⑤色泽浅红,红黄相间,隐于风关之内) 14.面青颊赤,为 ;面青耳赤,多为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 有心胸刺痛,因 , ,所致。 (①寒热往来之少阳病;②肝火;③心 阳不振;④血行不畅;⑤心血瘀阻) ;胖而食少,是 ,多因 ;形瘦 15.胖而能食,为 食多,为 ;形瘦食少。是 ;瘦人肉消著骨,此为 , 。 (①形盛有余;②形盛气虚;③脾虚有痰;④中焦有火;⑤中气虚弱;⑥气液干枯;⑦脏腑 精气衰竭) 病初起之征;目窠内陷,是 ,病属难治;横目斜 16.目窠微肿,是 的表现; 昏睡露睛, 常见于 , 或 ; 瞳仁扩大, 多属于 , 视是 为濒死危象;瞳仁缩小,多属 或 , 或 。(①水肿; ②五脏六腑精气已衰;③肝风内动;④小儿脾胃虚弱 i⑥慢脾风;⑥肾精耗竭;⑦肝胆火炽; ⑧劳损肝肾;⑨虚火上扰;⑩中毒) 17.耳轮干枯焦黑,多为 的征象;耳背见有红络,伴耳根发凉,多为 ; 或有 ;耳内流脓,黄脓曰“ ”,白脓曰 耳轮甲错,为 “ ”, 红脓曰 “ ” 皆由 ; 或 或 所致。 (①肾水亏极;②麻疹先兆;③久病血瘀;④肠痈;⑤亭耳;⑥缠耳;⑦耳风毒;⑧风热上 壅;⑨肝胆湿热;⑩肾虚相火上攻) 18. 鼻头色白是 ; 鼻头黄黑枯槁, 为 , 亦属恶候; 鼻孔干燥, 属 证; ;酒齄鼻,多因 所致;新病鼻煽气粗, 鼻干燥而色黑如涂烟煤者,是 多为 ; 久病鼻煽气喘而汗出, 是 之征。 (①亡血 ②脾火津涸; ⑨阳明热; ④阳毒热深;⑤血热入肺;⑥热邪风火壅塞肺脏;⑦肺绝) 19.唇色深红而干者,是 ;口唇干裂,为 ;口角流涎,多 属 或 ;鹅口疮,系 所致;口疳,由于 所致。 (①热盛伤津;②津液损伤 ③脾虚湿盛;④胃中有热;⑤胎中伏热蕴积心脾;⑥心脾二经 积热上熏) 20.望齿、龈可以测知 与 的病变;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者,多 属 或 ;睡中嚼齿者,多为 或 ;牙齿光 燥如石是 ;枯燥如枯骨,是 。 (①肾;②肠胃;③肾虚;④ 虚火上炎;⑤内热;⑥积滞;⑦阳明热盛;⑧肾阴枯涸) 21 . 咽 喉 肿 胀 而 痛 , 多 属 所致;若红色娇嫩,肿而不甚,多 为 , 所致。 (①肺胃热毒壅塞;②肾水亏少;③阴虚火旺) 22 . 瘿 瘤 多 因 或与 有关;瘰疬,多 由 , , 结成痰核; 或 , 结于颈项。 (① 肝郁气结痰凝;②地方水土;③肺肾阴虚;④虚火灼津;⑤感受风火时毒;⑥气血壅滞) ;色鲜红,主 ;色青主 , 2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3 也主 ;色淡为 ;紫黑色主 ,为病危之象。 (① 内热;②外感表证;③风;④痛证;⑤虚;⑥血络闭郁) , , , 。 24.舌诊的临床意义有 (①判断正气盛衰;②分辨病位深浅;③区别病邪的性质;④推断病势的进退) 25.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 和 方面;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 的 , , , , , , 等 几方面。 (①荣枯;②灵动;③厚薄;④ 润燥;⑤腐腻;⑥偏全;⑦剥落;⑧消长;⑨真 假) 26.舌红绛苔白腻,在外感病表示 、 ;在内伤杂病时多 属 、 。 (①营分有热;②气分有湿;③阴虚火旺;④痰浊食积) 27.正常人的舌象,简称为 , 。舌诊最能反映心脾的病变,故有 , 舌 为 之 说 。 望 舌 质 分 舌 为 为 、 、 、 ;望舌苔分 为 、 两方面。 (①淡红舌;②薄白苔;③心之苗;④脾之外候;⑤神; ⑥色;⑦形;⑧态;⑨苔质;⑩苔色) 28 . 常 见 的 四 种 主 要 苔 色 主 病 为 自 苔 主 , ;黄苔 , ; 灰苔主 , ; 黑苔主 , 。 主 (①表证;②寒证;③里证;④热证;⑤里热证;⑥寒湿证;⑦热极;⑧寒盛) 29.痿软舌的主病为 , , 。 (①气血俱虚;②热灼 津伤 ③阴亏已极) 30.发热,咳嗽,痰黄稠,其舌质 ,舌苔 。(①红;②黄腻) 31. 红舌主 证, 易与 苔并见; 绛舌主病有 和 之分; 、 ; 淡紫或青紫湿润者, 多为 证。 绛紫而干枯少津, 属 青舌主 和 。 (①热;②黄;③外感;④内伤;⑤热盛伤津;⑥ 气血壅滞;⑦寒凝血瘀 ⑧寒凝阳郁;⑨瘀血) 32.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属 痰,因 之故;痰白滑而量多,易咳出者, 属 痰;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 痰;痰中带血,色鲜红者,为 。 (①热;②热邪煎熬津液;③湿;④燥;⑤热伤肺络) 33.呕吐物清稀无臭,多为 呕,多由 或 所致;呕吐 物秽浊酸臭,多为 呕,因 或 所致;呕吐黄绿苦水,多 或 ;吐物酸腐夹杂不消化食物,多属 。 (①寒;②脾 为 肾阳虚;③寒邪犯胃;④热;⑤邪热犯胃;⑥肝经郁火;⑦肝胆湿热;⑧郁热;⑨食积) (三)改错题 1.神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 说神就是精神。(生命) 2.假神的表现:突然颧赤如妆,突然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突然言语转清亮,突然能 食,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①突然目光转亮;②阴阳即将离绝) 3 狂病表现为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由肝风挟痰阻 蔽神明所致。(①癫病;②痰气郁结) 4.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水饮。 (惊风) 5.戴阳证,是指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两颧潮红娇嫩,游移不定,多为阴虚火 旺之虚热证。(①两颧泛红如妆,嫩红带白;②虚阳浮越;③真寒假热之危重证候) 6.无论儿童或成人,头摇不能自主,多为风热头毒上攻或精血不足所致。 (①风病;4 ②气血虚衰) 7.“斑秃”是指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多属血虚受风。 (突然大片脱发) 8.耳内流脓,皆由足少阳、手少阴二经风热上壅,或肝胆湿热,或肾虚相火上攻所致。 (①足少阴;②手少阳) 9.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名阳斑;多由于热郁肺胃,充斥内外,营血热 炽,透于肌表,从肌肉而出。 (①疹;②从血络而出) 10.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化脓,脓溃即愈,名痈,多由湿热火毒内 蕴或脏腑蕴积湿热,气血壅滞而成。 (①疖;②暑湿阻于肌肤) 11.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的,主血络郁闭;色鲜红的,主内热。 (①内热;②外感 表证) 12.痰清稀而多泡沫者,多属寒痰;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多属湿痰。 (①风 痰;②寒痰) ”(①视 13. 《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察六淫之浅深;视舌苔,可决五脏之虚实。 舌苔;②察舌质) 14.裂纹舌主病有三:一是热盛伤阴;一是热毒炽盛,深入血分;一是湿热蕴于血分。 (①血虚不润;②脾虚湿侵) 15?瘦薄舌主热盛伤阴和瘀血。 (①气血两虚;②阴虚火旺) 16.腻苔多是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 (①湿浊内蕴;②阳气被遏) 17.舌上满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腐苔,常见于食积痰浊为患。 (① 积粉苔;②瘟疫或内痈) (四)单项选择题 1.阳气暴脱的患者,面色多为: ①淡白;②咣白;③苍白;④两颧潮红,色泽鲜艳。 2.阳黄是指: ①面色黄而虚浮;②面色黄而晦暗;③肌肤发黄;④以上都不是。 3.虚阳上越可见: ①两颧潮红;②满面通红;③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④面色青灰。 4.患者面色淡白消瘦,精神不振,动作迟缓,气短懒言。声低气怯,此属: ①得神;②少神;③失神;④假神。 5.阳气不足,面色多为: ①咣白而虚浮;②淡白而消瘦;③面色黄而虚浮;④目眶周围晦黑。 6.阴黄是指: ①面色淡黄枯槁无华;②面色黄而虚浮;③面、目、身俱黄而鲜明; ④面、目、身俱黄而晦暗。 7.肾阳虚衰、阴寒凝滞,面色多为: ①面色黧黑; ②面身黑而肌肤甲错; ③面身黑而干焦; ④面色苍白, 时而泛红如妆。 8.脏腑阳热亢盛的实热证,面色多为: ①满面通红; ②两颧潮红, 色泽鲜艳; ③面色苍白, 时而泛红如妆; ④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一项不会出现面色苍白? ①阳气暴脱;②气随血脱;③阴寒凝滞,经脉拘急 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 10.湿热郁蒸、胆汁外溢,常表现为: ①萎黄;②阳黄;③黄胖;④阴黄。(③) (④) (③) (②) (①)(④) (①) (①)(④) (②)5 11.面色淡自而消瘦,多为: ①阳气不足;②营血亏虚;③阳气暴脱;④脾虚湿盛。 12.小儿津液损伤,常表现为: ①囟填;②囟陷;③解颅;④头大面肿。 13.片状脱发,多为: ①肾气亏虚;②精血不足;③血虚受风;④血热。 14.根据五轮学说,白睛属: ①心;②肝;③肺;④肾。 15.肝经风热,常表现为: ①目眦赤;②白睛赤;③眼胞红肿;④全目赤肿。 16.肾精亏极,精不上荣,常表现为: ①耳轮色白;②耳轮色青;③耳轮干枯焦黑;④耳轮甲错。 17.下列哪一项不是外感热病中斑疹顺证的表现? ①色红活而荣润;②分布均匀,疏密适中; ③先见于四肢,后延及胸腹;④热退神清。 18.湿热蕴结的舌苔多为: ①黄薄而干;②黄白相兼;③薄黄而滑润;④苔黄而腻。 19.痿软舌、短缩舌均可见于: ①痰湿内阻;②寒凝经脉;③热盛津伤;④肝风内动。 20.歪斜舌常见于: ①气虚;②血虚;③邪热亢盛;④肝风挟痰。 21.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①红舌;②绛舌;③淡白舌;④紫舌。 22.阴虚火旺的舌象可见: ①舌红苔黄厚;②舌红苔自;③舌绛苔少;④舌红苔灰黑而腻。 23.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多属: ①阳虚;②血虚;③阴虚;④热盛津伤。 24.舌质红,苔焦黄,多属: ①湿遏热伏;②燥热内结;③阴精亏虚;④邪热入营。 25.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①邪热蕴肺;②胃热亢盛;③肝胆火盛;④阴虚内热。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血虚的舌象? ①淡白舌;②瘦薄舌;③裂纹舌;④强硬舌。 27.舌色淡白而胖嫩,苔白滑,多属: ①气血亏虚;②阳虚水湿不化;③热盛津伤;④风寒表证夹湿。 28.舌红,苔薄黄少津,多属: ①邪热入营伤津 ②邪热深重,胃肠热结; ③邪热入气,津液已伤;④风热犯表伤津。 29.苔白厚如积粉,多由于: ①痰湿、食积内阻;②外感秽浊之邪,热毒内盛; ③表邪不解,津液已伤;④邪初入里,热未伤津。 30.舌淡白而胖嫩,多为: ①气血亏虚;②阳气虚衰;③风寒表证;④阴寒内盛。气血凝滞。 31.舌尖红赤,多属:(②) (②) (③) (③) (④) (③)(③) (④) (③) (④) (④) (③) (②) (②) (④) (④) (②)(③)(②) (②)6 ①心火亢盛;②肝胆火旺;③胃肠热极;④下焦热盛。 32.舌红绛而颤动,苔黄而干燥,多属: ①血虚生风;②阴虚动风;③热极生风;④肝风挟痰。 33.下列哪一项不是热证的表现? ①舌淡而青紫湿润;②舌红而痿软;③苔灰黑而干;④苔黄腻。 34.燥热犯肺常表现为: ①痰多色白清稀;②痰黄粘稠;③痰多色白滑而易咯;④痰少色白极粘难咯。 35.肺痈常表现为: ①痰稀多泡沫;②咳痰如米粥,脓血腥臭; ③干咳痰少,挟有血丝;④痰多色白而易咯。 36.胃气虚寒,常表现为: ①呕吐痰涎清稀量多;②呕吐酸腐食物; ③呕吐物色黄味苦;④呕吐物混浊质稠味酸。 37.小儿指纹在气关者,为: ①正常;②邪已深入,病情较重;③邪浅病轻;④病情危重。 38.小儿外感风寒,其食指纹色常表现为: ①淡红;②鲜红;③紫红;④淡白。 39.脾虚证易出现: ①全目红肿;②目眦赤烂;③目眦淡红;④目窠浮肿。 40.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①舌体柔软;②舌质娇嫩;③舌质淡红;④舌苔薄白。 41.颧部潮红者属于: ①阳明实热;②阴虚内热;③心火亢盛;④真寒假热。 42.表情淡漠,闷闷不乐,哭笑无常,神情发呆者为: ①肝阳化风;②痰迷心窍;③心血瘀阻;④痰火扰心。 (五)多项选择题 1.假神多见于: ①久病重病者;②脾气虚弱者;③肝气郁结者; ④痰迷心窍者;⑤精气极度衰弱者; 2.五色主病中,青色所主的病证是: ①寒证;②痛证;③失血证;④瘀血证;⑤惊风证。 3.五色主病中,黄色所主的病证是: ①虚证;②寒证;③失血证;④湿证;⑤惊风证。 4.阴黄的病因病机是: ①湿热内蕴;②寒湿内盛;③瘀血内阻; ④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⑤脾阳被困。 5.病态表现为动、强、仰、伸者,为: ①病在表;②属阴;③属阳;④多寒;⑤多热。 6.患者表现为卧时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者,多属: ①阳证;②阴证;③实证 ④虚证;⑤热证。 7.鼻煽,可见于: ①肺热;②肺肾精气虚衰;③阴虚内热;④燥邪犯肺;⑤脾气下陷。 8.痰火扰心的狂病,可出现:(①) (③) (①) (②)(②)(①) (②) (②) (④) (②) (②) (②)(①⑤) (①②④⑤) (①④)(②③④⑤) (①③⑤) (①③⑤) (①②)7 ①烦燥不宁;②登高而歌,弃衣而走;③呼号怒骂,语言粗鲁; ④突然昏仆,四肢抽动;⑤舌红,苔黄腻。 (①②③⑤) 9.弄舌不已,常见于: ①疫毒攻心;②正气已绝;③动风先兆;④小儿智能发育不良;⑤寒凝经脉。(③④) 10.腻苔提示; ①阴血不足;②痰饮内停;③湿浊内蕴;④食积不化;⑤胃热炽盛。 (②③④) 11.胃阴亏虚的舌象可见: ①红舌;②胖舌;③瘦薄舌;④剥落苔;⑤黄厚苔。 (①③④) 12.下列哪些经络与舌有直接联系: ①手少阴经;②手太阴经;③足太阴经;④足少阴经;⑤足厥阴经。 (①③④⑤) 13.阳气虚弱者可见: ①齿痕舌;②芒刺舌;③苍老舌;④胖嫩舌 l⑤淡白舌。 (①④⑤) 14.正常舌象可以出现: ①淡红舌;②齿痕舌;③裂纹舌;④薄白苔;⑤润苔。 (①④⑤) 15.肝风内动,痰瘀交阻的舌象可以出现: ①强硬舌;②歪斜舌;③震颤舌;④腻苔;⑤青紫舌。 (①②③④⑤) 16.热极生风的舌象可以出现: ①淡白舌;②红绛舌;③震颤舌;④白苔;⑤黄苔。 (②③⑤) 17.阳气虚弱,痰湿内盛的舌象可以出现: ①淡白舌;②胖嫩舌;③白苔;④灰黑苔;⑤腻苔。 (①②③④⑤) 18.阳气虚弱,阴寒凝滞,血行不畅的舌象可以出现: ①淡红舌;②淡白舌;③青紫舌;④自滑苔;⑤黄燥苔。 (②③④) 19.绛舌多见于: ①热入营血;②阴虚火旺;③气分实热;④热极生风;⑤气血虚极。 (①②④) 20.青紫舌的成因多由: ①热入营血,营阴受灼,气血不畅;②阴寒凝滞,血行滞涩; ③气滞不通,瘀血内阻;④痰湿内盛,阳气被抑;⑤气血亏虚,舌体失荣。 (②③) 21.气血亏虚的舌象可表现为: ①淡白舌;②痿软舌;③震颤舌;④短缩舌}⑤瘦薄舌。 (①②③④⑤) 22.舌诊的临床意义是: ①判断正气盛衰;②辨别病位浅深;③区别病邪性质; ④推断病势进退;⑤估计预后吉凶。 (①②③④⑤) 23.表证的舌象可见: ①淡红舌;②淡白舌;③红舌;④薄白苔;⑤白腻苔。 (①④) 24.望神主要是观察病人的: ①形色;②神志;③眼神;④动作;⑤表情。 (①②③④⑤) 25.舌质淡紫或青紫湿润,多因: ①邪热壅滞;②阴寒凝滞;③阴液耗伤;④血脉瘀滞;⑤阳气不足。 (②④⑤) 26.红舌常见于: ①里热证;②热极证;③阴虚证;④气虚证;⑤血瘀证。 (①③) 27.渴不多饮,在下列哪些证中可出现: ①湿热证;②阴虚证;③痰饮内停;④瘀血内阻;⑤阴寒内盛。 (①②③④) (六)问答题8 1.望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望诊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望诊为四诊之一,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 行有目的的观察, 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其内容可分为总体全身望诊和分 部局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形、态;局部望诊包括望头颈五官、舌象、皮肤、络 脉、排泄物及分泌物等项。 通过外部观察之所以能够了解内在的病变, 是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的外部和 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部、舌部和脏腑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通过观察病人 外部的异常变化,可以测知内在脏腑气血的病变。正如《灵枢?本脏篇》说: “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 2.何谓神?望神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望神 何谓神?望神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重在察目? 重在察目? 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 神。 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形与神俱”形神合一” , 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 《灵枢?本神篇》说: “两精相搏,谓之神。 ”可见神来自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盛纳多则神旺,精衰纳少 则神疲; 《灵枢?平人绝谷篇》中云: “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故神是脏腑精气 盛衰的外露征象,是五脏六腑功能的体现。所以,对神的观察,可以了解病人的精气盈亏, 脏腑盛衰,疾病轻重与预后。 作为生命活动表现的神,是通过意识状态、语言、呼吸、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方面表 现出来的,而主要可以通过两目反映出来。由于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内通于脑,为肝 之窍,心之使,因而有“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的说法。所以望神尤应重在察目。 3.如何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上区别癫、狂、痫? 如何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上区别癫、 答:癫、狂、痫三者,虽都属于神志异常,精神错乱的疾病,但它们之间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却不尽相同。 癫病表现为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 蔽神明所致。间或亦有神不守舍,心脾两虚者。 狂病多表现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或自高贤,自 辩智,自尊贵,少卧不饥,妄行不休。多由气郁化火,痰火扰心所致;或为阳明热盛,邪热 扰乱神明;或由蓄血瘀阻,蒙蔽神明。 痫病多表现为突然昏倒,呕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由肝风挟痰,上窜蒙蔽清 窍 l 或属痰火扰心,肝风内动。 4.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答:得神的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而色荣润含蓄,表情 丰富自然;反映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这是正常人的神气,即 使有病,也是脏腑功能不衰,预后良好。 失神包括邪盛神乱与精亏神衰两种。 邪盛神乱的表现是: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 急。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或肝风挟痰蒙蔽清窍,闭阻经络。属精气失调,功能严重障 碍,多见于急性重病实证,预后不良。 精亏神衰的表现是:两目晦暗,目光无神,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9 骨枯肉脱,形体羸瘦,反应迟钝,手撒尿遗。提示精气大伤,功能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虚 证,预后不良。 假神的表现是:久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 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 欲,忽然食欲增强。古人喻为“残灯复明”“回光反照” , 。这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 阳,以致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 5.常色和病色各有什么特征?辨别善色与恶色 常色和病色各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意义? 有什么意义? 答:常色是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其特征光明润泽,含蓄不露,五色和血 色相间而见。总之,不论何色,只要有神气、有胃气便是常色。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其特征是:五色鲜明暴露,色泽晦暗枯槁,或 虽明润含蓄,但不应时应位,或某色独见,皆为病色。 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多预后良好。凡 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说明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荣润,多预后不佳。 6.简述病理五色主病的要点? 简述病理五色主病的要点? 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为虚热。黄 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 和瘀血。 7.何谓斑疹?外感热病中如何辨别斑疹的顺证和逆证? 何谓斑疹?外感热病中如何辨别斑疹的顺证和逆证? 答:斑和疹都是皮肤上的病变,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斑,色红,点大成片,平摊 于皮肤下,摸不应手;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外感热病中,斑疹布点稀少,色红,身热,先从胸腹出现,然后延及四肢,同时热退神 清,是邪气透泄的佳兆,是轻证、顺证。若布点稠密,色现深红或紫黑,并且斑疹先从四肢 出现,然后内延胸腹,同时大热不退,神志昏迷,为正不胜邪,邪气内隐,是重证、逆证。 斑疹色黑而晦暗滞焦枯的,较危重。 8.如何望小儿食指络脉?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望小儿食指络脉?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小儿食指络脉 答: 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是: 医生用左手握住小儿食指, 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 从指端向掌端推几次,用力适中,使指纹显现,便于观察。 食指络脉的显现部位,可分为风、气、命三关。食指的第一节部位为风关,即掌指关节 横纹向远端至第二节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 命关,即第三横纹至食指末端。 观察络脉主要是观察络脉的色泽、长短、浮沉等方面的异常变化。 浮沉―分表里:络脉浮露者为病在表;络脉沉稳者,为病邪在里。故《幼幼集成》中云: “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又“忽至关纹隐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 ” 淡滞―辨虚实: 色浅者病轻,深者病重。指纹色淡不泽者, 多属虚证, 往往是气血不足, 脉络失养所致;指纹色深暗滞者,多属实证,为邪气有余,脉络郁滞所致; 红紫―辨寒热:指纹鲜红者,多属外感风寒之邪;色紫红者,多属里热证;色淡黄为脾 虚;色白为疳病;色紫黑者为血络郁闭,多属病危之象;指纹色青,多主惊风或痛证。 长短―定轻重: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为邪在络,邪浅病轻;透于气关者,为邪入经,病 邪深入,病重;指纹达命关者,多为邪入脏腑,病情危重;若伸至甲根,称为“透关射甲” , 病情则多属凶险。故《幼幼集成》中说: “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须防,乍临命位诚10 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 。 9.何谓舌诊?试述舌诊诊断疾病的原理? 何谓舌诊?试述舌诊诊断疾病的原理? 答: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与全身脏腑经络之间通过经筋和经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心主血,肺主气,舌为心之 苗,为脾之外候,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胃津、肾液通过金津、玉液上潮于舌。 故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一旦脏腑气血津液发 生病变,则可从舌上反映出来,此即舌诊的原理。 10.试述舌诊的临床意义?并举例说明。 10.试述舌诊的临床意义?并举例说明。 答: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 疾病转归和预后,可以指导处方遣药。兹分述如下: (1)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苔薄白而润,是 属胃气旺盛;舌光无苔则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 (2)分辨病位深浅:苔薄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多属表证;苔厚则病邪渐入于里,病 位较深,病多属里;舌质绛,是为邪热入营血,病位深入,病情危重。 (3)区别病邪性质:黄苔多主热邪,白滑苔则主寒邪,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黄厚腻苔 则是湿热,舌偏歪多为风邪,舌有瘀斑、瘀点则是瘀血。 (4)推断病情进退:由于舌苔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的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特别是 在外感热病中,变化十分迅速。如舌苔由白转黄,又进一步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 轻转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是热渐盛而津液渐伤;若苔由厚转薄,由燥转润,往 往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 总之,舌诊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诊察方法,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必须结合其它诊 法,互相参照,全面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11.虚热证和实热证都出现红、绛舌,两者如何鉴别? 11.虚热证和实热证都出现红、绛舌,两者如何鉴别? 答:较淡红舌为深的,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主热证。若属实热证,舌鲜红而起芒 刺;若属虚热证,则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 较红舌更深的,为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则见舌绛或有红点,芒刺;内伤杂病阴虚 火旺,则见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12.紫舌有寒热之分,应如何区别? 12.紫舌有寒热之分,应如何区别? 答:舌质色紫,即为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热盛伤津,气血不畅,热瘀互结,常表现 为舌绛紫而干枯少津;阴寒内盛或阳虚阴盛,气血凝滞,寒瘀互阻,常表现为舌淡紫或青紫 湿润。 13.胖大舌与齿痕舌两者有何联系: 13.胖大舌与齿痕舌两者有何联系:其病机是什 么? 答:舌体较正常舌为大,伸舌满口的,称胖大舌。由于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使舌体 边缘见牙齿的痕迹,从而形成齿痕舌,故两者常同时并见。 胖大舌,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若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 以致积水停饮。若舌淡红或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 所致。 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因此,齿痕舌主脾虚和湿盛。若淡白而湿润,11 则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14.裂纹舌可见于哪些病证?如何区分? 14.裂纹舌可见于哪些病证?如何区分? 答: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明显的裂沟, 称为裂纹舌,统属阴血亏损, 不能荣润舌面所致。其主病有三个:一是热盛伤阴或阴虚液涸,伴舌红绛;二是血虚不润, 伴舌淡白;三是脾虚湿侵,伴舌淡白胖嫩,边有齿印。 15.黄苔、灰苔、黑苔主病有何不同? 15.黄苔、灰苔、黑苔主病有何不同? 答:一般来说,黄苔多主里证、热证。淡黄主热轻,深黄主热重,焦黄为热结。外感病, 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在内伤杂病中,多见于脏腑机能亢盛,或里热炽盛, 故常与红舌并见。另外,舌淡胖嫩,苔黄而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亦主里证,但有寒热之分。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或为阴虚火旺。苔灰而润, 多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因此,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成多为寒湿病;由黄苔转化而成 多为热性病。 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主里证也有寒 热之分。若苔黑而燥裂,甚则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若黑而滑润,多属寒盛阳衰。 总之,黄、灰、黑苔,虽都属里证。但都有寒热之分,必须进一步观察其舌苔的滑润与 干燥情况。若燥,甚则生芒刺者,热盛无疑。若苔滑润多津者,不论苔色如何.多为寒盛或 水湿不化。 16.什么是腐、腻苔,各主何病证? 16.什么是腐、腻苔,各主何病证? 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称之为“腐苔”。多 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见于食积痰浊为患,也见于内痈和湿热口糜。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油腻状粘液,称之为“腻苔”。 多是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其主病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 17.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有何临床意义? 17.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有何临床意义? 答:观察舌苔的厚薄,能帮助了解病邪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初病,邪在表,病轻,舌 苔多薄;病传里,病情重,或内有积食痰湿积滞者,舌苔多厚。苔由薄增厚,为病邪由表入 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进;苔由厚变薄,为邪气得以内消外达,病情由重转轻,多属病退。 舌面润泽,是干湿适中的正常舌象,说明病中津液未伤。燥苔主病是:热盛伤津,阴液 亏耗,阳虚气不化津,燥气伤肺。滑苔常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 舌苔由润转燥,多是热渐盛而津渐伤;舌苔由燥转润,往往是病邪渐退,津液渐生。 18.什么叫短缩舌?其形成机理如何?怎样区别? 18.什么叫短缩舌?其形成机理如何?怎样区别? 答: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舌”。其成因有三:一是寒凝筋脉,则舌多淡白或 青紫而湿润;一是痰浊内阻,多舌胖而苔粘腻;一是热盛伤津动风,舌多红绛而干;一是气 血俱虚,则舌多淡白胖嫩。 19.红绛舌与白腻苔能同时并见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19.红绛舌与白腻苔能同时并见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统一的,其主病往往是两者的综合,如内有实 热,多见舌红苔黄而干;病属虚寒,多见舌淡苔白而润。但有时舌质与舌苔的主病虽矛盾但 实际上也是两者的综合, 临床上常见到如红绛舌而兼白腻苔的, 在外感热病中, 属营分有热, 气分有湿;在内伤病中,则多是阴虚火旺而又有痰浊食积。这些都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具体12 分析,灵活权变。 20.在诊断疾病时,为何要舌质、舌苔合参? 20.在诊断疾病时,为何要舌质、舌苔合参? 答:一般来说,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病位的浅深,病变的性质 邪正消长的情况。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舌质和舌 苔的相互关系,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舌质、舌苔合参。 在一般情况下,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是统一的,其主病往往是两者的综合。例如,内有实 热,多见舌红苔黄而干;病属虚寒,则多见舌淡苔白而润。但也有舌质和舌苔变化不一致的 情况。这可能与舌质、舌苔对病理变化的反映快慢不同所致。如白苔一般主寒主湿,但红绛 舌兼白干苔,多属燥热伤津。由于燥气化火迅速,苔色未能转黄,便已进入营分阶段。再如 白积粉苔,也主热邪炽盛,并不主寒。因此,这种时候,就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具体分 析。当然,舌象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除了舌质、舌苔合参之外,此时更 需要进行四诊合参。二、闻诊(一)是非题 1. 新病, 内伤或外感而致肺气不宣, 清肃失职的音哑或失音, 称之为 “金破不鸣” (X) 。 2.神识痴呆,精神抑郁,举止失常,喃喃自语,苔腻脉滑者,是痰火扰心之证。 (X) 3.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为“夺气” ,乃中气大虚之征。 (X) 4.嗅气味是指嗅病人体内所发出的各种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和病室的气味。(√) 5.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诊能反映脏腑的生 理和病理变化。 (√) 6.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卧,是为痰饮内停胸膈。 (√) 7.呃逆,唐代以前称“噫”,属胃气上逆。 (X) 8.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属于燥热。 (X) 9.口出腐臭气,是为胃热。 (X) 10.喘息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属肺肾气虚。 (X) 11.太息,为肝气郁结之象;少气,主诸虚不足。 (√) 12.呼吸微弱,短而声低,虚虚怯怯,多属心气虚之癫证。 (X) 13.气粗为实,气微为虚,但久病肺肾之气气粗而断续者为假实证。 (√) 14.哮喘常同时出现,但喘必兼哮,哮不一定兼喘。 (X) (二)填空题 1.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是 ,多见于 或 , 有 , , 的不同。 (①谵语;②热扰心神之实证;③温 病热入心包;④阳明腑实证;⑤血热;⑥瘀血;⑦燥屎闭结) 2.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微,为 , 属 , 之虚证;自言自语,喃喃不止,见人则止,首尾不续, 为 ,属 , 的虚证;笑骂狂言,语无伦次,登高而 歌,弃衣而走,为 ,此属 ,多见于 或 。 (①郑声;②心气大伤;③精神散乱;④独语;⑤错语;⑥心气不足;⑦神失所养;⑧狂言; ⑨阳热实证;⑩痰火扰心;⑾伤寒蓄血证) , 的表现。喘有 之分:发作急骤,气粗声 3.喘症是13 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仰首目突,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 ,或 ; , 发病徐缓, 喘声低微气怯, 气短不续, 动则喘甚, 但长引一息为快, 脉虚无力, 是 所致。 (①呼吸困难;②短促急迫;③虚实;④肺有实热;⑤痰饮内停;⑥肺肾 虚损;⑦气失摄纳) 4.新病呃逆,声高有力,多属 或 ;久病重病呃逆,声低气 怯,为 。 (①寒邪;②热邪客于胃;③胃气将绝之兆) , ;嗳声响亮,频频发作, 5.嗳出酸腐气味,兼胸脘胀满者,是 得嗳则舒,属 ;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纳谷不馨,为 。 (①宿食 不消;②胃脘气滞;③肝气犯胃;④脾胃虚弱) (三)改错题 1.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常是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所致,即所谓金 实不鸣。 (金破不鸣) 2.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喉中无痰鸣声,名少气。 (短气) 3.温热病,热入心包,气微而昏沉者为实证夹虚;但久病肺肾之气欲绝,气粗而断续 者则为虚证夹实。 (①假虚证;②假实证) 4.口干欲饮,饮后则呕,为肝气犯胃;朝食暮吐,不能消谷,则为虚寒证。 (①水逆 证;②反胃 5.闻病体之气味,辨气之盛衰及邪气性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 6.一般认为,凡气味酸腐臭秽,多属食积;而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则属非病态。 (① 实热证;②虚寒证) (四)单项选择题 1.呼吸困难,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称为: ①少气;②气粗;③哮;④喘。 2.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的,为: ①独语;②郑声;③狂言;④谵语。 3.哕是指: ①呃逆;②嗳气;③少气;④叹息。 4.胃中似有气上冒,出于咽喉而发出的声音,此为: ①呃逆;②嗳气;③叹息;④反胃。 5.谵语多见于: ①热扰心神之实证;②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③痰火扰心之狂证;④痰迷心窍之癫证。 6.肝气郁结常表现为: ①呃逆;②短气;③少气;④叹息。 7.噫,即是: ①干呕;②太息;③嗳气;④呃逆。 8.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称之为: ①谵语;②郑声;③语謇;④独语。 9.食后嗳气,并有酸腐气味者多属: ①宿食停积;②寒邪犯胃;③胃虚气逆;④胃火炽盛。 (五)多项选择题(④) (②) (①) (②)(①) (④) (③) (①) (①)14 1.语声重浊,多见于: ①外感风寒;②湿浊阻肺;③胃气上逆;④肺肾气虚;⑤妊娠末期,气道受阻。(①②) 2.呃逆可见于: ①湿热蕴胃;②胃气虚寒; ③食后偶触风寒;④胃气衰败; ⑤咽食急促。 (①②③④⑤) 3.嗳气多由于: ①宿食停积;②寒客于胃;③肝胃不和;④肝脾不调;⑤胃虚气逆。 (①②③⑤) 4.胃气上逆可出现: ①呕吐;②太息;③喷嚏;④嗳气;⑤肠鸣。 (①④) 5.肺气上逆可出现: ①咳嗽;②气喘;③咯痰;④呕血;⑤喷嚏。 (①②③⑤) 6.语言错乱可见: ①谵语;②郑声;③独语;④狂言;⑤错语。 (①②③④⑤) 7.失音的病机是有: ①外感风寒;②外感风热;③痰浊壅滞;④肺肾阴虚;⑤妊娠胎阻。 (①②③④⑤) 8.实喘的表现是: ①发作急骤;②气粗息涌;③呼出为快;④仰首目突;⑤脉实有力。 (①②③④⑤) 9.病态呼吸的临床表现有: ①喘;②哮;③上气;④少气;⑤咳嗽。 (①②③④) 10.虚喘与下列哪些脏器有关: ①心;②肺;③脾;④肾;⑤肝。 (②④) 11.太息的临床表现是: ①呼吸微弱;②胸中郁闷不舒;③气少不足以息;④发出长叹; ⑤喉中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 (②④) 12.郑声的临床表现是: ①神识昏糊,胡言乱语;②语言时断时续,重复;③声高有力; ④声音低弱;⑤自言自语,喃喃不休。 (②④) (六)问答题 何谓上气、短气、少气?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1.何谓上气、短气、少气?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上气是指肺气不得宣散,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的表现。咳逆上气,时 时吐浊,但坐不得卧,是痰饮内停胸膈;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则为阴虚火旺;上气兼见水 肿,多为外邪束于皮毛,肺气壅塞,水津不布所致。 短气指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音。短气 当辨虚实,饮停胸中,则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属实证;肺气不足,则体虚气短, 小便不利,属虚证。 少气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短而声低,虚虚怯怯,非如短气之不相连续,形体状态一 般无改变,少气主诸虚不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 2.何谓哮喘?如何从闻诊中辨别哮喘? 何谓哮喘?如何从闻诊中辨别哮喘 答:“喘症”是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的表现,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喘 有虚实之分。实喘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仰首目突, 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虚喘发病徐缓,喘声低微,慌张气怯息 短不续,动则喘甚,但以引长一息为快,形体虚弱,脉虚无力,是肺肾 虚损,气失摄纳所致。15 “哮症”为呼吸急促似喘,声高断续,喉间痰鸣,往往时发时止,缠绵难愈,多因内有 伏饮,复感外寒,束于肌表,引动伏饮而发,也有感受外邪,失于表散,束于肺经所致者, 或久居寒湿地区,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致。 3.什么是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其临床 什么是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 意义如何? 意义如何? 答:谵语:是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多见于温病邪入 心包或阳明腑实证,有血热,瘀血,燥屎,痰凝的不同。 郑声:是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 证。 狂言:是指笑骂狂言,语无伦次,躁扰不宁,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此属阳热实证, 多见于痰火扰心或伤寒蓄血证。 独语:是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错语:是指语言错误,说后自知者,亦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三、问诊(X) (√) (X) (√) (X) (X) (X) (√) (√) (X) (√) (√) (X) (X) (X) (X) (X) (X) (√) (X) (√) (X) (√) (X) (√) (√)(一)是非题 1.病人感觉怕冷,甚至加衣被,近火取暖仍觉寒冷的称为畏寒。 2.壮热是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里热亢盛,蒸达于外的表现。 3.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风热表证的特征。 4.表证寒热的轻重,除与感受外邪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感邪轻重关系密切。 5.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热;表证无汗,多属外感风邪。 6.询问出汗情况,可辨别外邪的性质和了解机体营卫是否正常。 7.战汗是邪正相争,病趋好转的征象。 8.寒热往来,是半表半里证的特征。 9.问头痛,可鉴别何经为病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 10.巅顶痛,属厥阴经头痛;头痛连齿者,属太阴脾经头痛。 11.疼痛日久,喜温喜按,多属寒证;疼痛剧烈,喜凉拒按,多属热证。 12.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的为自汗。 13.绕脐痛,起包块,按之可移者,为瘕聚。 14.胸闷咳喘,痰白量多者,多肺寒证。 15.问口渴与饮水,可以了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输布情况。 16.口干但不欲饮,只见于瘀血。 17.脘闷纳呆,头身困重,便溏苔腻,属脾虚有湿。 18.消谷善饥是胃阴不足,虚火上扰之象。 19.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为假神之征。 20.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或伤食。 21.机体阴阳的转输和阴阳的盛衰变化是产生失眠的病理机制。 22.失眠是阳盛阴虚,阴不入阳,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 23.嗜睡多由机体阳虚阴盛或湿困脾阳所致。 24.小溲清彻而量多,多属实寒证;小便短赤而量少,多属虚热证。 25.大便稀溏,黄糜臭秽,多属大肠湿热。 26.腹痛腹泻,便夹脓血,里急后重,属湿热痢疾。16 27.小便点滴而出为癃,点滴不出为闭,癃闭都因肾阳不足不能气化,或肾阴亏损,津 液内虚所致。 (X) 28.在疾病过程中出现 I=I 渴,均提示津液耗伤。 (X) 29.大便时干时稀,多为肝郁脾虚,肝脾不和。 (√) 30.邪热入营,营阴被灼,症见口渴多饮,以引水自救。 (X) 31.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则尿后余沥不尽。 (X) 32.女子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来不来,或来而中断,称为闭经。 (X) (二)填空题 1.发热如潮,身热不扬,午后热甚,为 ,属 病;发热如潮, 热势较高,日晡热甚,为 ,属 证;发热如潮,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 ,属 证。 (①湿温潮热;②湿温; 自骨内向骨外透发之感觉,为 ③阳明潮热;④阳明腑实;⑤阴虚潮热;⑥阴虚证) 2. 问寒热, 临床常见以下四种情况: , , , 。 恶寒是指 ,畏寒是 指 , 发 热 是 。 (①恶发 指 热;②但寒不热;③但热不寒;④寒热往来;⑤病人有寒冷的感觉,需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 不能解其寒;⑥病人经常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⑦病人体温升高,或体 温正常,病人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3.对里证病人询问出汗情况,可了解 和 。里证常见 的出汗情况包括 , , , 。 (①病性的 寒热;②机体阴阳盛衰;③自汗;④盗汗;⑤大汗;⑥战汗) 4. 大汗有虚实之分, 病人蒸蒸发热, 汗出不已, 面赤, 口渴饮冷, 脉洪大, 属 ; 病人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属 ;病人先恶寒战栗,表 ,是 ;若战 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出汗者,称为 汗出后,热退脉缓,则是 的表现,如汗出后仍身发高热,脉来急 的表现。 (①实热证;②亡阳证;③战 数,则是 汗;④疾病发展的转折点;⑤邪去正安,疾病好转;⑥邪盛正衰,疾病恶化) 5.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可辨别病在何经,如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 头痛;痛 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 头痛; 巅顶痛,属 头痛; 在两侧部, 属 痛连齿者,属 头痛;若头痛晕沉,腹泻自汗者,属 。 (①阳明经;② 少阳经;③太阳经;④厥阴经;⑤少阴经;⑥太阴经) 6.凡发病慢,病程长,时痛时止者,多为 ,属 证;凡发病急, 病程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者,多为 ,属 证。 (①内伤头痛;②虚; ③外感头痛;④实) 7.患者头晕胀痛,面赤耳鸣,口苦咽干,为 所致;头晕昏沉,胸闷呕 恶,为 所致;头昏眼花,面白舌淡,心悸失眠者,为 所致; 头晕耳鸣, 遗精健忘, 腰膝酸软者,为 所致。 (①肝阳上亢; ②痰湿内阻; ③气血两虚;④肾精亏虚) 8.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者,属 证;胸痛憋闷,痛引肩臂者, 为 ;胁痛,患侧肋间饱满,咳唾引痛,为 ;胃脘灼热疼痛,消谷善 饥,口臭便秘者,属 ;少腹冷痛,牵引阴部,是 所致。(①肺实热; ②胸痹;③悬饮;④胃火炽盛;⑤寒凝肝脉)17 9.大渴引饮,小便量多,能食消瘦者,为 病,是 所致;渴不 , , , 等证;渴喜热饮, 多饮,可见于 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头晕目眩,胃肠有振水声,属 ,口干但欲嗽水而不 欲咽,属 。 (①消渴;②肾阴亏虚;③阴虚;④湿热;⑤痰饮;⑥瘀血;⑦ 痰饮内停;⑧内有瘀血) 10.食少纳呆,消瘦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脉虚者,属 ;脘闷纳呆,头身 ;食欲过旺,食后易饿,但身体反瘦,为 ; 困重,便溏苔腻者,属 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为 ,是因 所致;久病,重病 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为 ,是 所致。 (①脾胃气虚;②湿 邪困脾;③多食易饥;④饥不欲食;⑤胃阴不足,虚热内扰;⑥除中;⑦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1.失眠,是 , , , 的病理表 ;兼见心悸,纳少乏力,舌淡 现,兼见心烦不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属 脉虚者,属 ;兼见眩晕胸闷,胆怯心烦,口苦恶心,属 。嗜睡,又 称“ ”,多由机体 或 所致。 (①阳盛阴虚;②阳不入 阴;③神不守舍;④心神不安;⑤心肾不交;⑥心脾两虚;⑦胆郁痰扰;⑧多眠;⑨阳虚阴 盛;⑩湿困脾阳) ,脘闷嗳腐,腹痛泄 12.患者情绪抑郁,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属 ;黎明前腹痛作泄,腰酸膝软,属 ;里急后重, 泻,泻后痛减,属 见于 ,是 , 所致;久病,老年或产后便秘,多 属 。 (①肝郁脾虚;②伤食;③肾阳虚;④痢疾;⑤湿热内阻;⑥肠道气 滞;⑦气液两亏) 13.口苦,属 ,可见于 和 ;口甜腻, ;口中泛酸,属 ;口淡乏味。属 。 (①热 属 证;②火邪为病;③胆热之征;④脾胃湿热;⑤肝胃蕴热;⑥脾胃气虚) 14.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 ”I 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 ”;小便 ;尿频、急、痛,多属 ,见于 证;询问小便的异常 余沥不尽,属 变化, 可以了解 和 。 (①癃; ②闭; ③肾气不固;④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⑤淋;⑥津液的盈亏;⑦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 是否正常) 15.痛经病,经前小腹胀痛。经后痛减,多因 ;经后小腹隐痛,腰部 或 ,胞脉失养所致;行经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多 酸痛,多因 因 所致。(①气滞血瘀;②气血不足;③肾虚;④寒凝经脉) (三)改错题 1.但寒不热的原因,多因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肌表或表邪直接侵袭,损伤机体阳气所 致。 (寒邪) 2.潮热:即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不发热,有一定规律,如潮汐有定时。 (定时热甚) 3.对外感表证询问出汗情况,可辨别外感表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 (机体营卫 状况) 4.骨蒸潮热,常兼见盗汗,颧红,口燥咽干,舌质淡嫩,脉浮数等。 (①舌红少苔; ②脉细) 5.小便清长,频数失禁,为肾阴虚的表现;小便短赤频数,急迫而痛者,为膀胱气化 不利所致。 (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②湿热下注) 6.胸前憋闷,痛如针刺刀绞,称为“真心痛”,多因心阳虚脱所致。 (心脉急聚闭塞18 不通) 7.头痛连项,遇风加剧,属少阴头痛,多因肾虚所致。 (①外感;②风寒) 8.肝肾气虚,可表现为胁肋胀痛。 (肝郁气滞) 9.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是脾胃之气将复之象,称之为“除中” ,属失神 危证。 (①脾胃之气将绝;②假神) 10.胃脘灼痛嘈杂,饥不欲食,属胃热证,是因胃火亢盛,腐熟太过所致。 (①胃阴 虚;②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11.四肢关节疼痛,多见于痹证,是外感风寒所致。其中四肢关节肌肉酸痛,痛处沉重 不移者为寒痹。 (①外感风寒湿邪;②著痹) 12.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肝郁脾虚;大便时干时稀,多因脾失健运。 (①脾虚;②肝 郁脾虚) 13.渴不多饮,可见于阴虚,津亏,湿热或实热等证,其中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 水入即吐,乃属肾阴亏虚所致。 (①痰饮;②瘀血;③痰饮内停) 14.小便失禁,即睡时不自主的排尿,多属肾气不足,膀胱虚衰。 (①神志清醒或昏 迷;②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或热扰心神,邪盛神乱,) (四)单项选择题 1.湿温病发热的特点是: ①壮热;②五心烦热;③身热不扬;④寒热往来。 (③) 2.半表半里证多表现为: ①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 ②不恶寒反恶热; ③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④但寒不热。 (③) 3.阴虚内热,常表现为: ①自汗;②战汗;③盗汗;④头汗。 (③) 4.厥阴头痛的部位在: ①前额;②头顶;③头两侧;④头项。 (②) 5.头晕而重,如物缠裹,伴舌苔白腻者,属于: ①痰湿阻遏清阳;②气血亏虚,不能上荣;③肝火上炎;④肾精不足。 (①) 6.湿邪困阻气机,多见: ①掣痛;②重痛;③胀痛;④灼痛。 (②) 7.脘胁胸腹窜痛,多属: ①瘀血内阻;②气滞;③气血不足;④火邪窜络。 (②) 8.胸痹患者可见: ①胸痛咳吐脓血;②干咳胸痛,潮热盗汗;③胸痛憋闷,痛引肩臂; ④胸胁间饱胀作痛,咳唾引痛。 (③) 9.渴喜热饮,饮量不多,多属: ①热盛津伤;②热入营血;③瘀血内阻;④痰饮内停。 (④) 10.湿热内蕴,常表现为: ①口不渴;②大渴引饮;③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④口渴而饮水不多。 (④) 11.湿浊内阻,困遏脾阳,常表现为: ①纳呆;②消谷善饥;③饥不欲食;④多食易饥而大便溏泄。 (①) 12.肾虚,常表现为: ①口咸;②口苦;③口淡乏味;④口甜粘腻。 (①) 13.口中泛酸,多见于: ①脾有湿热;②肝胃蕴热;③肝胆实热;④脾虚不运。 (②)19 14.伤食积滞所致腹泻的表现是: ①下利清谷;②泻下黄糜,粘滞不爽;③便泄不爽,酸腐臭秽,夹有未消化食物; ④暴注下泄,肛门灼热。 (③) 15.下列哪一项不会出现便秘? ①热结肠道,腑气不通;②大肠湿热,传导不利; ③阴血不足,肠失濡润;④阳虚寒凝,肠道气滞。 (②) 16.脾肾阳虚,常表现为: ①五更泄;②大便先干后溏;③暴注下泄;④大便时干时稀。 (①) 17.肾之阳气虚衰,不能约束后阴,常表现为: ①肛门灼热;②里急后重;③大便不爽;④大便滑泄失禁。 (④) 18.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表现为: ①尿失禁;②遗尿;③尿后余沥不尽;④小便赤涩疼痛。 (④) 19.有形实邪闭阻气机,常表现为: ①胀痛;②重痛;③绞痛;④隐痛。 (③) 20.下列既可见于实证,又可见于虚证的是: ①胀痛;②重痛;③绞痛;④掣痛。 (④) 21.窜痛,多属: ①气滞;②血瘀;③湿困;④火邪窜络。 (①) 22.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质稠,多属: ①血热炽盛;②气滞血瘀;③气不摄血;④冲任亏虚。 (①) 23.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多属: ①肝郁气滞;②寒凝血瘀;③痰湿阻滞;④气血亏虚。 (④) 24.崩漏,色深红有块,多为; ①血热炽盛;②气不摄血;③瘀阻胞宫;④阴虚火旺。 (①) 25.带下色黄,粘稠臭秽,多为: ①肝经郁热;②脾虚湿注;③肾虚不固}④湿热下注。 (④) 26.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者,多为: ①肝气郁滞;②阳虚寒凝;③气血亏虚,胞脉失养;④肾虚。 (①) 27.耳鸣声音细小,按之可缓者,多为: ①肝火上炎;②肝阳上亢;③肾虚;④痰浊蔽阻。 (③) 28.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多属: ①阴虚潮热;②阳明潮热;③湿温潮热;④气虚发热。 (③) 29.头侧痛,病属: ①太阳经;②阳明经;③少阳经;④厥阴经。 (③) 30.掣病主要与哪一脏有关? ①心;②肺;③脾 ④肝。 (④) 31.气化无力,水湿内停者可出现: ①小便量多而清;②小便短少而清;③小便黄赤而涩痛;④小便短黄而急迫。 (②) 32.口甜粘腻,多见于: ①脾胃湿热;②肝胃蕴热;③食积内停;④脾胃虚寒。 (①) 33.战汗的出现,提示: ①邪去正安;②邪胜衰;③表虚不固;④邪正相争。 (④) 34.饥不欲食者,多为: ①胃火炽盛;②胃强弱;③肝胆湿热 ④胃阴不足。 (④)20 (五)多项选择题 1.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多属: ①风寒表证;②太阳伤寒证;③太阳中风证;④邪轻正衰;⑤邪盛正衰。 (①②) 2.导致但头汗出的原因,常为: ①上焦热盛;②中焦湿热蕴结;③进食阳旺;④虚阳上浮;⑤阴经郁热。 (①②④) 3.阴虚发热表现为: ①入夜或午后发热;②五心发热;③骨蒸发热;④身热不扬;⑤壮热。 (①②③) 4.问汗应注意了解: ①有无出汗;②汗出的时间;③汗出的部位; ④汗量的多少;⑤汗液的稀粘与凉热。 (①②③④⑤) 5.气阴两虚的患者可出现: ①自汗;②盗汗;③战汗;④黄汗 I⑤半身汗。 (①②) 6.对于患有各种疼痛的病人,应注意询问: ①疼痛的部位;②疼痛的性质;③疼痛持续的时间; ④喜按与拒按;⑤疼痛的程度。 (①②③④⑤) 7.胃脘隐痛,得食痛减,常见于: ①胃阴虚;②食滞胃脘;③寒邪犯胃;④胃气虚寒;⑤肝火犯胃。 (①④) 8.气滞常表现为: ①胀痛;②刺痛;③窜痛;④固定痛;⑤隐痛。 (①③) 9.下列疼痛既可见于实证又可见于虚证的是: ①掣痛;②酸痛;③绞痛;④冷痛;⑤灼痛。 (①②④⑤) 10.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心悸? ①阳气虚弱;②营血不足;③痰迷心窍;④水饮上逆;⑤阴虚火旺。 (①②④⑤) 1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耳鸣? ①肝阳上亢;②肝火上炎;③肝血不足;④胆郁痰扰;⑤肾虚。 (①②③④⑤) 12.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头晕? ①肝阳上亢②肝火上炎;③痰湿阻遏;④气血两虚;⑤肾虚精亏 (①②③④⑤) 13.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目眩? ①肝阳上扰清窍;②痰湿上蒙清窍;③肝血亏虚; ④中气下陷,清阳不升;⑤肾阴亏损。 (①②③④⑤) 14.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失眠? ①阴血不足;②心肾不交;③胆郁痰扰;④痰火扰心;⑤食滞内停。 (①②③④⑤) 15.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便泄不爽? ①肝气犯脾;②伤食积滞;③湿热痢疾;④脾肾阳虚;⑤脾虚气陷。 (①②③) 16.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月经后期? ①血热炽盛;②瘀血阻滞;③气不摄血;④寒凝气滞;⑤气血双亏。 (②④⑨) 17.妇女白带量多,淋漓不绝,清稀如涕,多属: ①脾虚湿注;②肝脾不调;③湿热下注;④肝经郁热;⑤脾肾两虚。 (①⑤) 18.湿温潮热的特征是: ①午后热甚;②日哺潮热;③身热不扬;④五心烦热;⑤长期低热。 (①③) 19.导致癃闭的原因有: ①湿热蕴结 i②瘀血阻滞;③结石内阻;④肾阳不足;⑤膀胱失约。 (①②③④) 20.里急后重,是指:21 ①腹痛窘迫;②时时欲泻;③肛门重坠;④便出不爽;⑤肛门灼热。 (①②③④) (六)问答题 临床常见的寒热表现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1.临床常见的寒热表现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寒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 阴阳盛衰两个方面。临床常见寒热表现有四个类型: (1)恶寒发热,是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临床 指标之一。外邪侵袭人体,正邪交争于肌表,故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另外还应区分寒热的轻 重。恶寒重,发热轻,兼有无汗,头身疼痛者,为外感风寒的寒证;发热重而微恶风寒,咽 喉肿痛,口微渴者为表热证。 (2)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感到畏寒怕冷,而不发热,可表现为形寒肢冷,四末不温, 面色白, 脉沉迟等。 这是由于人体的阳气不足, 温煦功能减退所致, 多属阳虚生寒的虚寒证。 (3)但热不寒,是指病人只感发热,而无怕冷,可由于邪气由表入里或直犯于里的里热 证。常见的但热不寒有壮热、潮热、长期低热等几种,总之热为阳证。热象独见,说明病不 在表而在里。 (4)寒热往来,是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2.何为潮热?有哪些常见证型?各有什么特点? 何为潮热?有哪些常见证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潮热:即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临床常见的有 以下三种类型: (1)阳明潮热:其特点热势较高,日晡热甚,兼见腹胀便秘,属阳明腑实证。 (2)湿温潮热:其特点是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午 后热甚,兼见头身困重等症,属湿温病。 (3)阴虚潮热:其特点是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兼见颧红、盗 汗等症,属阴虚证。 3.表证恶寒发热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述其病因病机。 表证恶寒发热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述其病因病机。 几种类型 答: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和有关兼症,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恶寒重,发热轻,多见 于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②发热重,恶寒轻,多见于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③发热 轻,恶风自汗,多见于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4.表证辨无汗、有汗有何临床意义? 表证辨无汗、有汗有何临床意义? 答: 对外感表证病人, 询问出汗情况, 可辨别外感表邪的性质和了解机体营卫是否正常。 表证无汗,兼见恶寒重、发热轻、头项强痛、脉浮紧者,是外感寒邪所致,属表寒证。 因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收敛束表,腠理玄府闭塞,故无汗。 表证有汗,兼见发热恶风,脉浮缓者,是外感风邪所致的太阳中风证(表虚证)。因风为 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腠理玄府开张,津液外泄,故有汗。若表证有汗,兼见发热重、 恶寒轻、头咽痛、脉浮数者,是外感热邪所致的表热证。因热为阳邪,其性升散,热邪袭表, 则可使腠理开,津液外泄,故有汗。 5.何谓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分述其病因病机。 何谓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分述其病因病机。 答:自汗,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后更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阳虚,因阳虚不能 固密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所致。 盗汗,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阴虚,因阴虚化燥生热,入22 睡卫阳入里,不能固密肌表,虚热蒸津外泄所致。 大汗,即汗出量多,津液大泄,临床有虚实之分:蒸蒸发热,汗出不已,兼见面赤、口 渴饮冷,脉洪大者,属实热证,因表邪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里热亢盛,蒸津外泄所致;冷 汗淋漓,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属亡阳证,因阳气暴脱于外,不能固密津 液,津无所依而随阳气外泄所致。 战汗,病人先恶寒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者,见于伤寒病邪正相争剧烈 之时, 是病情发展的转折点,多属邪盛正馁,邪伏不去,如汗出后热退脉缓,则是邪去正安, 疾病好转的表现;如汗出后身发高热,脉来急疾,则是邪盛正衰,疾病恶化的表现。 口渴既可见于热证、实证,又可见于虚证、寒证,为什么?怎样进行鉴别? 6.口渴既可见于热证、实证,又可见于虚证、寒证,为什么?怎样进行鉴别? 答:口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口渴与否、饮水多少,与机体内津液的盈亏、输布 情况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故询问病人口渴与饮水情况, 可以了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 输布障碍,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一般而言: ①口不渴,为津液未伤,见于体内无明显热邪或寒证的病人。 ②口渴多饮,即口渴明显,饮水量多,是津液大伤的表现。如口大渴喜冷饮,兼见面赤 壮热,烦燥多汗,脉洪大者,是里热亢盛,津液大伤,饮水自救的表现,属实热证,如大渴 引饮,小便量多,兼见能食消瘦者,为消渴病,是肾水亏极所致;如汗、吐、下、利后,耗 伤津液,亦见口渴多饮。 ③渴不多饮。即病人虽有口干或口渴感觉,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兼见头身困重,身 热不扬,脘闷苔腻等症,属湿热证;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见头晕目眩, 胃肠有振水声,属痰饮内停;口干但欲嗽水不欲咽,兼见舌质青紫有瘀斑,脉涩,属瘀血。 7.何谓多食易饥、饥不欲食、除中?分述其病因病机。 何谓多食易饥、饥不欲食、除中?分述其病因病机。 答:多食易饥,即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身体反而消瘦。如兼 见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口臭便秘,属胃火亢盛,腐熟太过;如兼见大便溏泄,属胃强脾弱。 饥不欲食,即病人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是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除中,是指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能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属病危。 8.失眠、嗜睡的病机如何?临床常见哪些类型? 失眠、嗜睡的病机如何?临床常见哪些类型? 答:失眠,又称“不寐”,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彻夜不眠为其证候特点,并 伴有多梦,是阳盛阴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类 型:①不易入睡,兼见心烦多梦,潮热盗汗,腰膝酸冷者,属心肾不交;②睡后易醒,兼见 心悸,纳少乏力,舌淡脉虚者,属心脾两虚;③失眠而时时惊醒,兼见眩晕胸闷,胆怯心烦, 口苦恶心者,属胆郁痰扰;④夜卧不安,兼见脘闷嗳气。腹胀不舒,舌苔厚腻者,属食滞内 停。 嗜睡,又称“多眠” ,临床以神疲困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的入睡为其证候特点。 多由机体阳虚阴盛或湿困脾阳所致, 亦可见于温病邪入心包的病人。 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类型:①困倦易睡,兼见头目昏沉,身重脘闷,苔腻脉濡者,属痰湿困脾;②饭后神疲困倦 易睡,兼见形体衰弱,食少纳呆,少气乏力者,属脾气虚弱;③极度衰惫,神志朦胧,困倦 易睡,肢冷脉微者,属心肾阳衰;④昏睡谵语,身热夜甚,或发斑,舌绛脉数者,属温病热 入营血,邪陷心包,蒙蔽心神。 9.大便秘结、大便溏泄各有虚实不同,如何辨别? 大便秘结、大便溏泄各有虚实不同,如何辨别? 答:便秘。即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总由肠道津亏,大肠传23 导失司所致。如高热便秘,腹满胀痛,舌红黄燥者,属实热证,是热盛伤津,大肠燥化太过 所致;如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阴虚。因阴液亏虚,肠道失润所致;如久病、老年 或产后便秘,多属气液两亏,因气虚无力排便,津亏,肠道失润所致。 泄泻,即大便稀软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总由脾失健运,水停肠道,大肠传导 失司所致。如纳少腹胀,大腹隐痛,大便溏泄者,属脾虚,是脾失健运,小肠清浊不分,水 停肠道所致;如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则安,腰酸膝冷,属肾阳虚,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 脾土,脾寒运化失职所致;如脘闷嗳腐,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者,属伤食;如情志抑郁,腹 痛作泻,泻后痛减者,为肝郁乘脾。 10.何谓癃闭?其形成原因有哪些? 10.何谓癃闭?其形成原因有哪些? 答: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 因湿热蕴结,或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因老年气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者 多属虚证。 11.如何根据性质特点,经络病位辨别头痛? 11.如何根据性质特点,经络病位辨别头痛? 答: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可辨识病在何经:如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痛两 侧太阳穴为甚者,属少阳经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巅顶痛,属厥阴经头痛; 头痛连齿者属少阴经头痛;若头痛晕沉,腹泻自汗者,属太阴经头痛。 根据头痛性质不同, 可辨识外感内伤和病性的寒热虚实: 凡发病急, 病程短, 头痛较剧, 痛无休止者,多为外感头痛,属实证;如病人头痛连项,遇风加重者,属风寒头痛,是外感 风寒之邪, 阻遏足太阳经脉转输;病人头痛怕热,面红目赤者, 属风热头痛;病人头痛如裹, 肢体困重者,属风湿头痛,是外感风湿之邪阻遏阳气,清阳不升所致。凡发病慢,病程长, 头痛较缓,时痛时止者,多为内伤头痛,属虚证;如病人头痛绵绵,过劳则甚者,属气虚头 痛;病人头痛眩晕,面色苍白者,属血虚头痛;病人头脑空痛,腰膝酸软者,属肾虚头痛。四、切诊(一)是非题 1.舍症从脉,是指舍弃证候,而依据脉象定诊的一种诊断原则。 (X) 2.脉来一息四至,来去怠缓者为濡脉。 (X) 3.脉诊古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后则以寸口诊法为主。 (√) 4.根据上以候上,下以候下的原则,右关可侯肝胆与膈。 (X) 5.诊脉时,每次候脉时间以 2~3 分钟为宜,即每次诊脉必需满五十动。 (X) 6.年龄越小,脉搏偏缓而慢;年龄渐长,脉搏越快而有力。 (X) 7.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 (√) 8.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病脉,如六阴脉,六阳脉。 (X) 9.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四方面来体察。 (√) 10.由于浮脉是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故只见于外感表证。 (X) 11.迟脉乃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所致,故都主寒证。 (X) 12.滑脉与涩脉,是脉的通畅度相反的二种脉象。 (√) 13.脉来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惟沉取始得,坚牢不移,为牢脉,伏脉与之相比, 部位稍浅。 (X) 14. 结脉脉象缓而时一止, 止有定数, 与代, 促脉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 (X) 15.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等病证常见的脉象是:脉来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一息五至以24 (√) 16.久病,脉见浮,洪,数,实,则表示邪衰正复,为顺;脉见沉,微,细,弱,则表 示正衰邪不退,为逆。 (X) 17.细,缓,濡三脉都主湿邪为病。 (√) 18.按肌表不仅能从冷暖以知寒热,更可从热的甚微而分表里虚实。 (√) 19.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的,病属血分,为聚。 (X) 20.患者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质有瘀斑瘀点,脉象易见:轻 取不应,重按始得;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 21.发热,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易见弦滑数相兼。 (X) (二)填充题 1.脉诊在古代有 , 和 诊法,其临床意 义 , 和 ; 。 (① 遍诊法;②三部诊法;③寸口;④判断疾病的部位 ⑤性质 ⑥邪正盛衰;⑦推断疾病的 进退预后) 2. 平脉的形态是 , , , , , , , , 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正常变化, , , 。 (①三部有脉;②一息四至;③不浮不沉; 其特点有 ④不大不小;⑤从容和缓;⑥柔和有力;⑦节律一致;⑧尺部沉取有一定力量;⑨胃;⑩神; ⑾根) 3.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其主病为 和 ;与革脉相比,都有中空 之象,但革脉脉象是 , , 。 (①失血;②伤 阴;③浮而搏指,④中空外坚,⑤如按鼓皮) 4.主痰饮的病脉有 , , ;主宿食内停的脉象 有 , , , ; 痰热内蕴的相兼脉是 。 (①滑脉; ②弦脉;③促脉;④滑脉;⑤涩脉;⑥紧脉;⑦促脉;⑧滑数脉) 5.沉脉的脉象是 , ,主病为 ;缓脉的脉象 , ;沉缓脉主病为 , 。 (①轻取不 是 应,②重按始得;③里证;④一息四至,⑤来去怠慢;⑥脾虚,⑦水湿内停) 6.结、代、促脉,都属于 的脉象,其中结、促脉的共同点 , , 与 代 脉 的 区 别 在 于 代 脉 是 是 , 。 (①节律失常而有歇止;②都是不规则的间歇, ③歇止时间短;④有规则的间歇,⑤歇止的时间较长) 7.弦滑数脉主 或 等证;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易见的 相兼脉是 ;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易见的相兼脉是 ;痰热,痰火或 内有食积易见的相兼脉是 。 (①肝火夹痰;②风阳上扰,痰火内蕴;③沉弦脉; ④弦数;⑤滑数) 8.浮紧脉,主 或 ;浮缓脉,主 ;浮数脉, 主 ;浮滑脉,主 或 。 (①外感寒邪之表 寒证;②风痹疼痛;③太阳中风之表虚证;④风热袭表之表热证;⑤表证夹痰;⑥风痰) 9.“散似杨花无定踪”是描述 脉,其脉象是 , ,主 病 ,且与 、 、 脉相类似,其脉位均表浅。 (①散;② 浮散无根,③至数不齐;④元气离散;⑤浮;⑥虚;⑦芤) ,病属 ;腹 10.腹内有肿块,时聚时散,或按之无形,痛无定处的为上。25 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之 ;腹中虫块,按诊有三大特征,分别 , , 。 (①聚;②气分;③鼓 是 胀;④形如筋结,久按移动;⑤指下有如蚯蚓蠢动;⑥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往来 不定) (三)改错题 1.脉来迟缓,一息四至为迟脉。 (缓脉) 2.寸关尺分配脏腑,其所侯的是脏腑之脉出于何部。 (五脏六腑之气) 3.主痛的脉象有弦,紧,牢,动等脉。 (伏) 4.结、促脉的共同点都有不规则的间歇,歇止时间较长。 (短) 5.迟、数脉是反映脉通畅度的二种脉象。 (脉率快慢) 6.细、微、弱、濡脉都是脉形细小且软弱无力,其中濡脉形小而应指明显;微脉沉细 无力。 (①细脉;②弱脉) 7.三岁以下小儿,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亦为疾脉。 (平) 8.外感热病,易见浮与数脉相兼。 (洪) 9.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逆,反映邪盛正衰,易致邪陷。 (①顺;②正气充盛 能抗邪) 10.俞穴的异常变化主要有压痛或敏感反应,如肺病在期门穴有压痛;肠痈在足三里穴 有压痛。(①中府;②上巨虚) (四)单项选择题 1.脉极软而浮细,为: ①细脉;②濡软脉;③微脉;④弱脉。 2.风寒表实证的脉象是: ①浮数;②浮迟;③浮紧;④浮缓。 3.阳热亢盛证最常见 ①浮脉;②紧脉;⑨洪脉;④弦脉。 4.肝郁化火的患者,多见: ①细数脉;②弦紧脉;③弦数脉;④弦细脉。 5.左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①肝、胆;②肺、胸中;③脾、胃;④肾。 6.湿易困遏气机,湿邪为病多见: ①沉脉;②伏脉;③濡软脉;④微脉。 7.成年人数脉的脉象是: ①一息四至;②一息五至以上;⑨一息六至;④一息七至以上。 8.阴虚动风的脉象多为: ①弦数脉 f②弦细数脉;③滑数脉;④弦滑数脉。 9.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为: ①沉脉;②牢脉;③伏脉;④革脉。 10.脉浮大无力,按之中空为: ①濡数脉;②芤脉;③革脉;④散脉。 11.疾脉一息: ①四至以上;②五至以上;③六至以上;④七至以上。 12.脉来弦长有力,沉取始得,是:(④) (③) (③) (③) (①) (③) (②) (②) (①) (②) (④)26 ①革脉;②伏脉;③牢脉;④实脉。 13.脉象细软,浮取可得,重按不显者为: ①细脉;②濡脉;③微脉;④弱脉。 14.可以在平人出现,并提示为气血充盛调和的脉象是: ①大脉;②滑脉;③洪脉;④实脉。 15.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的病证常见脉象为: ①革脉;②弦脉;③虚脉;④涩脉。 16.腹中肿块,时聚时散,按之无形,痛无定处,则为: ①症;②瘕;③积;④水饮。 17.沉涩之脉的主病常为: ①肝郁气滞;②水饮内结 I③脾肾阳虚;④寒凝血瘀。 18.浮滑数的脉象主病为: ①痰热互结;②痰火内蕴;③风热上扰}④湿热内盛。 19.身热,按其皮肤。初按热甚,久按反转轻者,表示: ①热在表;②热在里;③虚劳发热;④湿热。 20.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于: ①散脉;②芤脉;③浮脉;④虚脉。(③) (②) (②) (④) (②) (④) (③) (①) (④)(五)多项选择题 1.脉有胃气的表现是: ①不浮不沉; ②不快不慢; ③从容和缓; ④节律一致; ⑤尺部沉取应指有力。 (①②③④) 2.气血不足者,可以出现: ①缓脉;②细脉;③弱脉;④濡软脉;⑤虚脉。 (①②③④⑤) 3.滑脉可以见于: ①痰饮内盛 f②食积停滞;③实热;④胎妊;⑤诸虚劳损。 (①②③④) 4.脾胄阳虚,阴寒凝滞,可见: ①脉来一息不足四至;②脉来一息五至以上;③脉轻取不应; ④脉体宽大,来盛去衰;⑤脉体细小,软弱无力。 (③⑤) 5.沉涩脉的主病为: ①痰饮内停;②食积停滞;③血少精伤;④寒凝血瘀;⑤血热瘀阻。 (③④) 6.紧脉主病为: ①寒证;②湿证 I③痛证;④宿食证;⑤瘀血证。 (①⑨④) 7.濡软脉的脉象是: ①轻手相得,按之无有;②轻取不应,按之乃得;③软而无力; ④脉体宽大;⑤脉体细小。 (①③⑤) 8.弱脉的脉象是: ①按之乃得,举之无有;②轻手相得,按之无有;③脉力软弱,应指无力; ④脉体细小如线;⑤往来艰涩不畅,叁伍不调。 (①③④) 9.脉来缓慢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其主病为: ①阴寒偏盛;②气血凝结;③痰结;④积聚疝瘕;⑤阴血亏损。 (①②③④) 10.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其主病为: ①脏气衰微;②元阳不足;③腹痛,泄痢;④风证痛证;⑤七情惊恐。 (①②④⑤) 11.实热证,可见: ①脉数有力;②滑脉;③促脉;④洪脉;⑤紧脉。 (①②③④)27 12.湿病可见的脉象有: ①缓脉;②濡软脉;③细脉;④紧脉;⑤涩脉。 13.下列中既可见于气血不足,又可见于湿病的脉象是: ①弱脉;②细脉;③缓脉;④濡软脉;⑤微脉 14.虚证中可见的脉象有: ①弦脉;②滑脉;③细脉;④芤脉;⑤微脉。 15.引起脉象发生生理性变化的因素有: ①年龄;②性别;③体格;④气候环境;⑤情绪。 16.肝火挟痰的脉象可以表现为: ①端直以长,如按琴弦;②一息五至以上;③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④轻取不应,重按始得;⑤脉形极大,来盛去衰。 17.正常人体的生理脉象是: ①三部有脉;②浮沉适中;③不快不慢; ④从容有节;⑤尺部沉取应指有力。 18.弦脉主病为: ①宿食;②痰饮;③热盛;④痛证;⑤肝胆病。 19.脉形细小且软弱无力的脉象有: ①细脉;②濡脉;③微脉;④弱脉;⑤缓脉。 20.迟脉类的脉象有: ①缓脉;②涩脉;③结脉;④迟脉;⑤牢脉。 21.实脉类的脉象有: ①实脉;②滑脉;③紧脉;④革脉;⑤弦脉。 22.弦滑数脉的主病: ①肝火挟痰;②风阳上扰;③痰火内蕴;④肝胆湿热;⑤食积内阻。 23.结脉的主病是: ①阴盛气结;②寒痰血瘀;⑨症瘕积聚;④宿食停滞;⑤风证痛证。 24.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 ①动脉;②散脉;③促脉;④结脉;⑤代脉。(①②③) (②③④) (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①②③④⑤) (②④⑤)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⑤) (①②③) (①②③) (③④⑤)(六)问答题 试述正常脉象及其特点? 1.试述正常脉象及其特点? 答: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平脉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 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 有相应的正常变化。平脉有胃,神,根三个特点:有胃即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 缓,节律一致;有神即脉象柔和有力;有根即尺部沉取应指有力。 临床意义? 2.试述临床常用寸口脉分候脏腑的内容及其 l 临床意义? 答:寸口脉分候脏腑,首见于《内经》 ,目前临床常用的多以下列方法为准:左寸候, 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左关候,肝、胆与膈;右关候,脾与胃;左尺候,肾与小腹; 右尺候,肾与小腹。这种分配方法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为原则的,即是体现了上 (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以候下的原则。通过诊察寸口脉的变化,可使我们比较容易掌 握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的情况,同时也可了解邪气所犯脏腑的情况。 3.三部九候是诊脉的方法,但古今所包含的内容有何不同? 三部九候是诊脉的方法,但古今所包含的内容有何不同?28 答: 《素问》三部九候法,又叫遍诊法:指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 天地人,三而三之,合而为九,故称之。 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是指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三三亦合而为九。这和遍诊法 的三部九候名同而实异。 4.浮、虚、芤、散四脉脉象有何异同?并分述其主病。 散四脉脉象有何异同?并分述其主病。 答:四脉其脉位均表浅,但不同的是浮脉举之泛泛有余。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形不大不 小;虚脉形大无力,重按空虚;芤脉浮大无力,中间独空,如按葱管;散脉浮散无力,漫无 根蒂,稍用力则按不着。 浮脉主表证,亦主虚证;虚脉主虚证;芤脉主失血,伤阴;散脉主元气离散。 5.细、微、弱、濡四脉的脉象有何异同? 濡四脉的脉象有何异同? 答:四脉都是脉形细小而软弱无力。但细脉形小而应指明显;微脉则极细极软,按之欲 绝,有时至数不清,起落模糊;弱脉沉细而无力;濡脉浮细而无力,即脉位与弱脉相反,轻 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 6.促、结、代三脉的脉象有何异同?分述其主病。 代三脉的脉象有何异同?分述其主病。 答: 三脉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 但结、 促脉都是不规则的间歇, 歇止时间短; 而代脉贝 0 是有规则的歇止,且歇止的时间较长;结脉与促脉虽都有不规则的间歇,但结脉 是迟而歇止,促脉是数而歇止。 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肿痛;结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 积聚;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7.试述弦、紧、滑、涩四种病脉的脉象及主病? 试述弦、 涩四种病脉的脉象及主病? 答: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紧脉脉象:脉来 绷急,状如牵绳转索;主寒,痛,宿食。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 饮,食滞,实热。涩脉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 挟饮。 怎样理解“舍脉从症” 舍症从脉”?(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8.怎样理解“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举例说明) 答: 在辨证过程中, 需将脉象与症状互相参照, 进行综合分析, 看其是相应还是不相应, 以此来判断疾病的顺逆情况。总之,在一般情况下,脉症的表现是相应的,如有不相应,则 必有一真一假,临证时必须辨明脉症的真假以决定取舍,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 舍脉从症,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例如:症见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 燥结,舌红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者,则症所反映的是实热内结,是真;脉所反映的是因热 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故出现迟细脉,是假象,此时当舍脉从症。 舍症从脉,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 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假 寒,此时舍症从脉。 脉有从舍, 说明脉象只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 因而不能把它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 依据,只有全面运用四诊,四诊合参,才能从舍得宜,得出正确的诊断。五、八纲辨证29 (一)是非题 1.八纲辨证是把各种证候划分为八个区域,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X) 2.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 3.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表证多见于外感病,里证多见于内伤病。 (X) 4.里邪出表,是指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而出现表证,反映邪有出路,病势 减轻。 (×) 5.热证是指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的高度概括。 (√) 6.寒证是寒邪所引起的证候,包括表寒、里寒等证。 (X) 7.寒热证的转化。反映邪正盛衰的情况,如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部肌肉疼痛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