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医院输液瓶怎么处理

医院门诊输液病人须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医院门诊输液病人须知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昆明医疗废物大多集中处置 市三院每年交75万处置费
红联村一废品收购站非法收购医疗废物,被警方查处。
昨天,曝光红联农贸市场附近有废品收购站回收医疗废物后,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一般诊所、正规医院如何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相关部门又如何监管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医疗废物属危险废弃物,其危害性难以估量,如处理不当,将造成环境污染、疾病传播。
医疗废物由处置中心统一回收
目前,在昆明,无论医院或诊所,医疗废物均由云南正晓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晓公司)昆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置。“我们一般会将这些医疗废物运至富民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然后按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垃圾的车子也会每天进行消毒。”该公司工作人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昨天,船房村、金刀营村等多个城中村沿街诊所的医生均表示,正晓公司每天都会准时来回收医疗废物。
“哪敢卖啊!卖那东西是违法的!以前偶尔有收垃圾的人骑着三轮车来收,都被我们拒绝了。”船房老村一家诊所的一名男医生说,“听说很多无良厂家将医疗废物制作成儿童玩具、塑料杯子、塑料盆、塑料桶等用品,这是非常可怕的,万一塑料没消毒干净,人用起来非常危险。”
不过,仍有少数小诊所铤而走险,将医疗废品私自卖出。“这些小诊所私自将医疗废物卖掉,不仅省去了医疗废物处置费,还能卖一点钱,这是利益的驱使。”船房老村另一家诊所的医生说,“这些私自售卖医疗废物的诊所,大多数都是无证经营的黑诊所。”
“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很多病人都是在家输液,输完后就把针管等随便一扔,和普通生活垃圾放在一起,这很不安全。”一家诊所的医生说,“最好的办法是,诊所回收这些废弃物,然后再进行合法处置。我就是这样做的。”
医疗废物处置费每床位每天3元
正规医院如何处理医疗废物呢?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例,该院每天产生380公斤左右的医疗废物,他们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有严格的流程。
“首先,各科室的医疗废物用医用防刺破的塑胶袋和专门装损伤性废品的利器盒进行收集,之后由护士分类。”该院控感办主任张一琼介绍,分类后由保洁员进行封口、贴标签,标签上需要注明医疗废物的性质、重量,以及责任人姓名。而后,保洁员会把这些医疗废品转运到医院的暂存地,与暂存地负责人进行交接,填写交接记录。
“正晓公司每天早晨9点多会开车运走医疗废物,集中送往昆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张主任说,每天的医疗废物运走后,保洁员将对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清洁消毒。据了解,市三院每年向正晓公司缴纳约75万元的医疗废物处置费。“按床位收取,每个床位平均每天3元多。”
对于参与到医疗废品收集环节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医院都会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流程、职业防护、应急处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即便流程如此严格,医院仍有难处。“目前比较困难的是公共区域的管理。”张主任说,很多病人出了科室就不会按照医院的指示投放垃圾,“虽然医院的大厅或楼道里都有专门的垃圾桶,上面指示纱布、棉签可以投放在此处,但大部分病人不会注意,随手就丢到外面。”她希望大家以后注意这个问题,方便工作人员收集医疗废物。
部分医院为省钱使用普通垃圾袋
医疗废物的院内监管由昆明市卫生执法监督局负责。该局医疗卫生监督处处长张春介绍,市卫生执法监督局目前采用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来监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主要监督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医疗废物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存放,是否使用医疗废物专用袋,医源性污水排放是否符合标准等方面。”
“近段时间的检查中,问题比较多是一些医疗机构没有使用专门的医疗废物专用袋。”张春说,由于医疗废物专用袋是可以防刺穿、防腐蚀的,因此成本较普通垃圾袋贵了很多,部分医疗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就用普通垃圾袋代替专用袋。“针对这些违规行为,市卫生执法监督局会依据规定进行处罚和整改。”
另一个监管医疗废物的单位是环保部门。“辖区内可能回收医疗废物的废品收购站是我们的监管重点。”西山区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平日里,我们采用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发现有回收和买卖医疗废物的行为,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如果情节较轻、数量较小,一般进行行政处罚,对当事人进行罚款;如果数量较大,影响比较恶劣的,将移交公安部门依法进行处置。市民若发现此类现象,可拨打110和12369举报投诉。”
输液瓶不属医疗废物但回收后不能用于原用途
昨天不断接到市民反映,某某地方也在回收“医疗废物”,希望记者前去查看。
原来,市民反映的“医疗废物”均为输液瓶。对此,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使用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包括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不过,“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工作人员说。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美编 张维麟 画背景近期,江苏、四川、江西等部分省份出台新规,要求到2016年年底前,叫停二级以上医院“门诊输液”以控制抗菌药物(抗生素)的滥用。也就是说今后门诊不允许开输液药品、输液,患者只能去急诊或者住院。此新规一出,即刻引发热议。声音云南大医院会不会叫停门诊输液,成了市民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近日,省卫计委表示,药物治疗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云南省对门诊输液不会“一刀切”,但会持续严控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门诊输液数量,并已将相关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中。危险过度输液后果很严重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静脉输液属于有损操作,药物直接入血,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其风险相对较高,不合理使用输液会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发生风险。据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占57.8%。而其中,输液是抗菌药物给药的一种主要方式,输液的药物中有六成以上是抗菌药物。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达104亿瓶,相当于人均每年输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到3.5瓶的平均水平。门诊输液受到诟病,不仅因为静脉输液被公认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更在于过度输液会造成抗生素被长期滥用,增加人体耐药细菌的产生,最终导致无药可用。卫生部在2013年12月发布的“用药十大原则”第二条,就明确规定“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对此,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调研员杨宇针对门诊输液表示,云南省医院门诊输液不会“一刀切”,但会对门诊输液严格控制,倡导合理用药。“仔细分析江苏省‘取消门诊输液’的相关通知,也并不是全面叫停。除了取消普通门诊外,急诊和儿科的输液都保留。此外,对于确需输液的门诊患者,只要两名主治医师共同签字确认,仍然可以进行输液。”杨宇说,省外出台的所谓取消门诊输液只是通过政策手段进行更加规范的约束。规范对处方权设置硬指标“外省取消门诊输液主要是为减少抗生素使用进行的探索。”杨宇表示,由于静脉输液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来说风险较高,且大部分患者都过度依赖输液治病,静脉输液并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使用。云南省从2011年开始,便下发了《云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给医师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权上了一把“锁”,并对抗菌药物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设置了“硬指标”,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规定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近5年来,抗菌药物整治效果显著。以昆明为例,很多医院都有门诊输液,都由门诊部按照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来管理。各个科、诊室所开出的医嘱,都会在门诊中心集中输液。住院部的输液主要由护士长管理,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开输液医嘱,然后护士去执行。云南省医疗体系主要为省、州市、县区、乡镇(社区)、村五级架构,管理规范程度、诊疗水平和合理用药理念逐层递减。所以越到基层越需要加强管理,简单的对门诊输液“一刀切”不一定是最好的管理办法,必须既加强对基层医疗的监督、管理、培训,又加强对患者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和引导。据了解,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例数据来看,全国水平维持在46%左右,云南省则在37%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数据,云南省一直与全国水平12%左右不相上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也低于全国水平45%左右1-2个百分点,就是指100个住院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需要抗菌药物。一直受到重视的“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问题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也低于全国7-8个百分点,仅有40%左右。所以就国家卫计委规定的指标来看,云南指标完成得都很好。经过一系列整治,据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最新数据显示,云南省抗菌药物处方比率平均为10.7%,门诊患者平均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百分率为17%,平均门诊就诊人均费用为141.01元,低于全国平均值184.98元。数据说明,门诊输液和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的门诊治疗费用。改变不良现状需逐步扭转“控制门诊输液是毫无疑问的,国内门诊输液确实过量了,但是完全叫停有点不可思议。”多名医生都表示,并不赞同“一刀切”的做法,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实际治疗需要也不同,全部叫停的做法并不合理。还是建议能吃药尽量吃药,但是如果病情需要还是要输液。如果要叫停门诊输液,专家认为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比如有充足的病房。此外,如果叫停门诊输液,那么需要输液的患者就得到社区医院或在大医院住院,这种情况其实是对住院资源的浪费。杨宇表示,门诊输液重要的不是停止,而是合理运用。这是一个需要逐步扭转的过程,因为老百姓的用药习惯一下子还难以改变。取消门诊输液的关键是改变观念,这就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及患者的相互配合,通过一些诊疗规定、指标控制、科普宣传等方式来进一步规范。“对‘取消门诊输液’的部分省市探索做法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同时将结合云南省推进分级诊疗等工作,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和输液的严格控制。”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提醒根据病情判断是否输液“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但由于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论大病小病都要求输液治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李波提醒大家,就医过程中,患者需改变看病就要输液的理念。李波说,现在总会碰到主动要求输液的病人。有的病人只是感冒发热,医生开了退烧药嘱咐多注意,但病人不理解,很多并不严重或已经到了恢复期的病情其实完全不需要输液。“是否需要输液的情况,都要结合儿童的身体特殊性和具体病情来判断。”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李亚玲表示,现在门诊输液出现了两个极端:坚决不输液或者是必须输液。从患者方面来看,输液较为节省看病时间;从医疗方面来看,有的病人消化道有问题只能靠输液治病,有的药物只能通过静脉注射。因此,是否输液需要根据病情来判断。记者 陈鑫龙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举报的是: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必选):
色情广告假冒身份政治骚扰其他
您可以填写更多举报说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