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搞四川省中药材公司贸易,做FORM E 有100个品种,要怎么填,品种同样的HS编码能合并一起么?

拥有2个小站,订阅3个话题,关注42个小站
实习时学习的过程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过程,总结了一下,大神请绕道,在你们脑子里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观,不需要这种套路式的步骤了,当然针对-1岁或者刚刚入门的产品策划人员来说,方法可能比较死板,按照这个方法,不敢说做出的产品有多么优秀,至少不会错的太离谱。  基本的思路大致如下,每一个步骤都是以一种疑问的方式呈现的,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多思考: ...&
实习时学习的过程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过程,总结了一下,大神请绕道,在你们脑子里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观,不需要这种套路式的步骤了,当然针对-1岁或者刚刚入门的产品策划人员来说,方法可能比较死板,按照这个方法,不敢说做出的产品有多么优秀,至少不会错的太离谱。  基本的思路大致如下,每一个步骤都是以一种疑问的方式呈现的,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多思考:
解决谁的问题?
解决什么问题?&&优先级
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必须要解决吗?
怎么解决?
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用户如何知道此功能?
基于场景设计与用户的交互流程
能否再简化一些功能和设计?
用户是否能懂会用?
是否有安全及隐私问题?
是否所有异常情况都已考虑到?
能否让用户兴奋?1.解决谁的问题?  产品设计最基本的一点,确定产品的目标人群;2.解决什么问题?  刚已经确定了我们产品的目标人群,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解决这些人的什么问题,目标用户都有哪些痛点,这些痛点按照优先级怎么排序,常用确定问题的手段有:用户现场、用户调查、竞品对比、统计数据;当然在了解目标用户需求的时候要注意,用户的诉说不是需求,不能想当然,例如:福特发明汽车之前如果他问人们需要什么,人们会说,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产品人员需要对用户的诉说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一匹更快的马&=目标用户+到达目的地+更快的速度。曾经在做浏览器缩放功能研究的时候发现有用户(用户身份:网络编辑)反馈:&我要把页面放大到117%,浏览器为什么不可以&,难道我们真的要增加117%这个选项吗?或者说我们要增加一个功能让用户可以自定义任意一个缩放比例,再仔细研究,用户为什么要缩放到117%这个奇怪的数字,进一步发现,很多网页上的字体是12px,当放大117%时,刚好是14px,原来如此,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只是把字号调大而已;3.用户使用场景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了用户的N种不同的需求时,我们需要针对每一种需求做用户画像,还原用户的使用场景,而这些使用场景是有理可据的,万万不能凭空想象,完成了对每种使用场景用户的任务流分析,我们需要做什么也基本清楚了;4.必须要解决么?  可能在上一步我们列出了很多个需求,看起来每个都需要我们去解决,貌似用户都需要我们去解救,这一步可能是比较纠结的一步,如何确定哪些需要解决哪些不需要,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去评估;5.怎么解决?  提出问题了,接下来要思考怎么解决,不同产品不一样,这里不多说了;6.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刚才我们做了很多用户画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可能偏离了我们的核心功能,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这一点需要明晰。
&接上一篇,产品设计基本套路(一),上一篇主要聊了聊在设计一个产品初期的一些思路,这篇主要谈谈后面的内容:&
用户如何知道此功能?
基于场景设计与用户的交互流程
能否再简化一些功能和设计?
用户是否能懂会用?
是否有安全及隐私问题?
是否所有异常情况都已考虑到?
能否让用户兴奋?7.用户如何知道此功能?  在前期,我们了解到了很多用户的需求,也设计了很多自认为很牛逼的idea,相信这些目标用户用了这些功能会很爽,但是用户并不清楚如何使用。举一个例子,Chrome浏览器的地址栏可以直接输入关键字搜索;  在浏览器这个寸土寸金的应用上,把搜索框和地址栏合一,增大了网页显示面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很多用户并不知道可以直接在地址栏进行搜索,当然Chrome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Chrome 30以后的版本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引导方式,Chrome在传统新标签页面中加入了一个大大的搜索框;
  当我们在搜索框中输入内容的时候,光标自动移动到了地址栏,同时显示google搜索;
  一个牛逼的功能需要一个合理的入口(用户引导方式)。8.基于场景设计与用户的交互流程  前期准备足够了,接下来我们需要真正的去设计一个产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前期我们准备的那些用户场景,去解决目标用户的那些问题,提供给用户合理的交互流程,同时完成原型的设计;9.简化一些功能和设计,用户是否能懂会用?  在上一步,我们尽可能的解决了所有用户的各种需求,这一步中,我们需要对上一步得到的设计结果进行评估,核心的功能是什么,有哪些功能是可以简化的,有80%的用户只会去使用其中20%的功能,我们怎么能让这部分用户使用的更简单;10.安全及隐私问题?  当然,这点非常关键,在设计的用户流程中存在不存在一些漏洞或者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会导致用户隐私问题的泄露,反例:人人网;11.是否所有异常情况都已考虑到?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常流,最简单的问题就是用户名符不符合要求,密码错误怎么办,忘记密码怎么处理等等。12.能否让用户兴奋?  也就是能不能超出用户预期,另外提供给用户更有趣的体验。
19条ANDROID平台设计规范平台设计规范
1、尺寸以及分辨率:
Android的界面尺寸比较流行的有:480*800、720**1920,我们在做设计图的 时候建议是以 480*800的尺寸为标准;
19条ANDROID平台设计规范平台设计规范
1、尺寸以及分辨率:
Android的界面尺寸比较流行的有:480*800、720**1920,我们在做设计图的 时候建议是以 480*800的尺寸为标准;
2、界面基本组成元素:
界面基本组成元素包括:状态栏+导航栏+主菜单栏+内容区域;以480*800的尺寸为标准下的 各个元素的高度(其实导航栏和菜单栏每一个应用都或许不一样,android对于尺寸没有太明确的 数据规范)如下:
Android 系统中,Droid Sans 是默认字体,与微软雅黑很像;
4、操作栏:
1、&操作栏&对于 Android 应用来说是最重要的设计元素,它通常在应用运行的所有时间都呆 在屏幕顶部;
2、 操作栏的基本布局:
1向上+2 Spinner视图控制+3 重要操作按钮+4 更多操作:其中,向上按钮,点击后是去到 当前界面的上一个层级,非第一层级界面有此按钮,第一层级界面则无向上按钮;Spinner 是 用于展示内容的下拉菜单,其内容包括视图的快速切换和显示相关内容的完整信息;更多操作 (action overflow)是集合操作栏中不常用的和非重要操作的地方。
5、多面板布局:
多面板布局更多的是针对平板电脑,把手机端的目录视图和详情视图两个层级的界面,甚至更 多的页面,复合展示在同一个界面中,有效地利用平板电脑的屏幕空间,扁平化层级结构,简 化导航。这点在iPad上已经运用得相当娴熟了。
Android4.0中的长按与Android2.3及更早期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早期版本长按操作后,是 出现情境菜单的浮出层。在Android4.0中,长按后在操作栏的位置会覆盖一个临时的情境操 作栏,不再弹出情境菜单浮出层。在临时情境操作栏的环境下,当前界面的内容项允许被单个 处理,也允许被批量处理。
7、返回和向上:
返回按键用在手机全局的虚拟导航栏中,基于用户最近查看的界面历史,采用时间倒序的方式, 连接界面间的关系。向上按钮用在操作栏的左侧,基于层级结构,点击后是去到当前界面的上一 个层级,若当前界面已经是最高一级,则没有向上按钮。
8、主题样式:
推出三套默认主题:Holo浅色主题、Holo深色主题、Holo浅色底+深色操作栏主题。主推app在 这三套默认主题的基础上做设计,以加快app研发效率,但只是建议使用,并没有完全强制。
9、触摸与反馈:
用户触摸应用中的可操作区域,应当在视觉上有响应,微小的反馈会给用户带来很好地效果;
10、按钮:
1、按钮的3种表现形式如下图:
2、对于仅包括图标的按钮,不需要使用背景色;
11、滑块:
滑块的几种表现形式如下图:
12、进度条:
如果某个操作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就需要用进度条的指示和旋转圈的形式来表示:
1、如果你可以知道当前任务完成的比例,那么使用进度条,让用户了解大约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2、当使用旋转圆圈时,不要配以文字标签。旋转的圆圈已经表明了正在进行后台操作。
13、开关:
用户通过开关作出选择,包括3种形式:复选框+单选按钮+开关;
1、复选框:用户可以在一个集合中作出多个选择:
2、单选按钮:单选按钮允许用户在一个集合中做一次选择;
3、开关:开关控制单个选项的状态;
14、对话框:
应用通过对话框让用户作出决定或者填写一些信息,
1、对话框的左边一般情况下是取消按钮,右边是确定按钮;
2、警告对话框:对于执行下一步操作前请求用户确认或者提示用户当前的状态。内容不 同,布局也会不同;
A:没有标题栏的警告对话框:内容区应当包括一个问句或与操作有明显相关的陈述句:
B:有标题栏的警告对话框:仅在有可能引起数据丢失、连接断开、收费等高风险的操作 时才使用。并且标题应当是一个明确的问题,内容区提供一些解释。
3、弹出对话框:一般情况下用户通过触摸来作出选择;
4、toast提示:toast提供了轻量级的反馈,显示几秒钟之后会自动消失;
15、选择器:
选择器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让用户在多个值中选择一个;除了可以通过点击向上/向下 按钮调整值以外,也可以通过键盘或者手势。
16、通知:
1、基本布局:主要包括的形式结构图如下如:
2、扩展布局:可通过扩展布局显示信息的前几行或者图片的预览,来让用户了解更多的信息;
3、操作:将重要的操作按钮图标在通知栏目展现出来,这样可以加快用户的操作;
4、合并通知:如果正在等待处理的通知是同等类型,则就可以合并通知,合并的通知提供了 综合信息的描述,并告诉用户有多少条未处理的信息;
5、你可以使用扩展布局为合并的通知提供更多信息,这样用户可以知道被合并的消息细节, 并选择在应用中阅读通知内容;
17、写作风格:
1、简短:只告知用户最必要的信息,避免冗余的描述,尽可能缩短文本长度;
2、简明:使用短词语、主动词和简单名词;仅说明必要的信息,不要费力解释,用户不会care的;
3、友好:使用缩写;使用第二人称和用户对话(您或你);保持随意,轻松的腔调;
4、标点符号:
A:句号:如果toast、标签或通知消息等控件中只包含一句话,无需使用句号作为结尾。 如果包含两句或更多,则每一句都需以句号结尾;
B:省略号:省略号常用于未完成的状态, 例如表示操作进行中 (&下载中&&) 或是表示文 本未能完全显示。
18、强调纯粹的Android应用设计:
在Android4.0 app设计准则中,特别强调为Android设计纯粹的Android app,切勿使用其 他平台特定元素的注意事项,有以下5个方面:
A:强调视觉元素的样式要符合android系统;
B:不用其它平台特有的图标;
C:区分向上和返回,不在操作栏上使用返回样式的按钮;
D:不在界面的下方使用选项卡tabs;
E:不在内容列表里使用向右箭头。
19、其他细节:
增加许多新的交互细节、信息展示和视觉样式等规范:
1、新增了横滑移除内容的交互手势。在部分模块中,支持向左或向右横滑移除内容的操作,如 最近任务和消息通知抽屉;
2、视觉的平面化用的越来越普遍了。
作者:@亚茹有李
文章来源:优设
一、Web目录结构规范
二、WebUI设计命名规范
2.1Web界面设计最佳尺寸
2.2网站设计及基本框架结构
2.3命名规则注意几点
2.4常用命名汇总
三、WebUI图片命名规范
四、Web基本框架布局规范
五、CSS样式书写规范及优化
5.1CSS文件命名规范
5.2常用类/ID命...&
一、&Web&目录结构规范:
l&目录建立的原则:以最少的层次提供最清晰简便的访问结构。&
l&目录的命名以小写英文字母,下划线组成。
l&根目录一般只存放index.htm以及其他必须的系统文件&
l&根目录下的images用于存放各页面都要使用的公用图片。
l&所有JS等脚本存放在根目录下的scripts或js目录&
l&所有CSS文件存放在根目录下style或css目录&
l&多语言版本存放于独立的目录。例如:简体中文存放在cn目录下,&繁体中文存放在&tw目录下,英文存放在en目录下等。&
l&所有flash,&avi,&ram,&quicktime&等多媒体文件存放在根目录下的media目录下。
二、&Web&UI设计命名规范:
2.1&Web&界面设计最佳尺寸
960网格系统&&web界面设计最佳尺寸
目前绝大多数显示器都支持&1024&x&768&及其以上分辨率。为了有效的利用屏幕宽度同时保证栅格的灵活度,可以看出960是非常合适的。这样,在目前主流显示器下,960就成为网页栅格系统中的最佳宽度了。
2.2&网站设计及基本框架结构
l&Container
&container&&就是将页面中的所有元素包在一起的部分,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wrapper&,&&wrap&,&&page&.
&header&&是网站页面的头部区域,一般来讲,它包含网站的logo和一些其他元素。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page-header&&(或&pageHeader).
&navbar&等同于横向的导航栏,是最典型的网页元素。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nav&,&&navigation&,&&nav-wrapper&.
&Menu&区域包含一般的链接和菜单,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subNav&&,&&links&,&sidebar-main&.
&Main&是网站的主要区域,如果是博客的话它将包含的日志。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content&,&&main-content&&(或&mainContent&)。
&Sidebar&&部分可以包含网站的次要内容,比如最近更新内容列表、关于网站的介绍或广告元素等&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subNav&&,&&side-panel&,&&secondary-content&.
&Footer&包含网站的一些附加信息,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copyright&
2.3命名规则注意几点
l&尽量考虑为元素命名其本身的作用或&用意&,达到语义化。不要使用表面形式的命名.
如:red/left/big等。
l&组合命名规则:
[元素类型]-[元素作用/内容]
如:搜索按钮:&btn-search、登录表单:form-login、新闻列表:list-news。
l&涉及到交互行为的元素命名:
凡涉及交互行为的元素通常会有正常、悬停、点击和已浏览等不同样式,命名可参考以下规则:
鼠标悬停::hover&&&点击:click&&&已浏览:visited
如:搜索按钮:&btn-search、btn-search-hover、btn-search-visited
2.4常用命名汇总
header、top
btn-search
footer、end
Register&、reg
网站地图:&
三、&Web&UI图片命名规范:
l&图片名称分为头尾两两部分,用下划线隔开。
l&头部分表示此图片的大类性质。
例如:&放置在页面顶部的广告、装饰图案等长方形的图片我们取名:banner&;标志性的图片我们取名为:logo&;在页面上位置不固定并且带有链接的小图片我们取名为button&;在页面上做栏目链接的图片我们取名:menu&;不带链接表示标题的图片我们取名:title&;装饰用的照片我们取名:pic&;依照此原则类推。
l&尾部分用来表示图片的具体含义,用英文字母表示。例如:banner_lntu.gif&&logo_lntu.gif&&button_next.gif&&menu_aboutus.gif&&title_news.gif&&pic_people.jpg
l&有onmouse效果的图片,两张分别在原有文件名后加"_on"和"_off"命名。
l&多语言的图片应放到多语言目录下
四、&Web基本框架布局规范:
Web基本框架布局规范&常用到的Div和Table&两种
采用CSS+DIV对网站重构日趋被大家重视起来,有以下优势:&
1:表现和内容相分离&
将设计部分剥离出来放在一个独立样式文件中,HTML文件中只存放文本信息。&
2:提高搜索引擎对网页的索引效率&
用只包含结构化内容的HTML代替嵌套的标签,搜索引擎将更有效地搜索到你的网页内容,并可能给你一个较高的评价。&
3:提高页面浏览速度&
对于同一个页面视觉效果,采用CSS+DIV重构的页面容量要比TABLE编码的页面文件容量小得多,前者一般只有后者的1/2大小。&
还有因为&table&标签是要等&/table&下载好以后才可以显示的,所以整个网页是一下子跳出来的,这样让人感觉起来显示速度非常的慢。而使用css+div,&div&&标签不用等&/div&下载好就可以显示里面的内容的,所以让人感觉打开网页的速度非常之快。&
4:易于维护和改版&
你只要简单的修改几个CSS文件就可以重新设计整个网站的页面。&
从以上的描述来看,采用CSS+DIV对网站重构可以大大提升网站用户与搜索引擎的友好度。&
CSS+DIV所以成为目前网页布局主流。
Table最大缺点是代码臃肿,你至少需要写下&&table&&tr&&td&这三个标签之后,才能开始真正的内容,另外,Table&的各种标签中还包含了复杂的属性定义,而&Div&只需&&div&一个标签。&
页面渲染性能问题:浏览器需要将整个表格完全读完后才会开始渲染。&
不利于搜索引擎优化:搜索引擎喜欢内容与修饰分开。&
可访问性差:屏幕朗读软件和盲文浏览器无法很好地理解&Table&中的内容。&
不够语义(Semantic):我们需要语义的&Web。&
一般table&只用做于数据处理。
五、&CSS样式书写规范及优化:
5.1.CSS文件命名规范
全局样式:global.css;
框架布局:layout.css;
字体样式:font.css;
链接样式:link.css;
打印样式:print.css;
5.2.常用类/ID命名规范
页 眉:header
内 容:content
容 器:container
页 脚:footer
注 释:note
&&(更多参照2.4常用命名汇总)
1、常用类的命名规则:
应尽量以常见英文单词为准,做到通俗易懂,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以注释。对于二级类/ID命名,则采用组合书写的模式,后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应大写:诸如&搜索框&则应命名为&searchInput&、&搜索图标&命名这&searchIcon&、&搜索按钮&命名为&searchBtn&&&
2、辅助图片用背影图处理:
这里的&辅助图片&是指那些不是作为页面要表达的内容的一部分,而仅仅用于修饰、间隔、提醒的图片。将其做背影图处理,可以在不改动页面的情况下通过CSS样式来进行改动,如:#logo&{background:url(images/logo.jpg)&#FEFEFE&no-repeat&right&}
5.3结构与样式分离:
在页面里只写入文档的结构,而将样式写于css文件中,通过外部调用CSS样式表来实现结构与样式的分离。
5.4、文档的结构化书写:
页面CSS文档都应采用结构化的书写方式,逻辑清晰易于阅读。如:
&div&id=&mainMenu&&
&li&&a&href=&#&&&首页&/a&&/li&
&li&&a&href=&#&&&介绍&/a&&/li&
&li&&a&href=&#&&&服务&/a&&/li&
/*=====主导航=====*/
#mainMenu&{
width:100%;
background:url(images/mainMenu_bg.jpg)&repeat-x;
#mainMenu&ul&li&{
line-height:30
margin-right:1
/*=====主导航结束=====*/
5.5注释书写规范
1、行间注释:
直接写于属性值后面,如:
border:1px&solid&#/*定义搜索输入框边框*/
background:url(../images/icon.gif)&no-reportō/*定义搜索框的背景*/
2、整段注释:
分别在开始及结束地方加入注释,如:
/*=====搜索条=====*/
border:1px&solid&#
background:url(../images/icon.gif)&no-repeatō
/*=====搜索条结束=====*/
5.6&CSS样式属性代码优化缩写
1、不同类有相同属性及属性值的缩写:
对于两个不同的类,但是其中有部分相同甚至是全部相同的属性及属性值时,应对其加以合并缩写,特别是当有多个不同的类而有相同的属性及属性值时,合并缩写可以减少代码量并易于控制。如:
#mainMenu&{
background:url(../images/bg.gif);
border:1px&solidō
width:100%;
#subMenu&{
background:url(../images/bg.gif);
border:1px&solidō
width:100%;
两个不同类的属性值有重复之处,刚可以缩写为:
#mainMenu,#subMenu&{
background:url(../images/bg.gif);
border:1px&solidō
width:100%;
#mainMenu&{height:30}
#subMenu&{height:20}
2、同一属性的缩写:
同一属性根据它的属性值也可以进行简写,如:
background-color:#333;
background-image:url(../images/icon.gif);
background-repeat:&no-
background-position:50%&50%;
background:#333&url(../images/icon.gif)&no-repeat&50%&50%;
3、内外侧边框的缩写:
在CSS中关于内外侧边框的距离是按照上、右、下、左的顺序来排列的,当这四个属性值不同时也可直接缩写,如:
margin-top:10
margin-right:8
margin-bottom:12
margin-left:5
padding-top:10
padding-right:8
padding-bottom:12
padding-left:8
则可缩写为:
Margin:10px&8px&12px&5
Padding:10px&8px&12px&5
而如果当上边与下边、左边与右边的边框属性值相同时,则属性值可以直接缩写为两个,如:
margin-top:10
margin-right:5
margin-bottom:10
margin-left:5
缩写为:.btn&{margin:10px&5}
而当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的属性值都相同时,则可以直接缩写成一个,如:
margin-top:10
margin-right:10
margin-bottom:10
margin-left:10
缩写为:.btn{margin:10}
4、颜色值的缩写:
当RGB三个颜色值数值相同时,可缩写颜色值代码。如:
.menu&{&color:#ff3333;}
可缩写为:.menu&{color:#f33;}
5.7&CSS各浏览器解决不兼容问题
因为不同浏览器对W3C标准的支持不一样,各个浏览器对于页面的解释呈视也不尽相同,比如IE在很多情况下就与FF存在3px的差距,对于这些差异性,就需要利用css&的hack来进行调整,当然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写hack来进行调整,避免因为hack而导致页面出现问题。
1、&IE6、IE7、Firefox之间的兼容写法:
IE都能识别*;标准浏览器(如FF)不能识别*;
IE6能识别*,但不能识别&!important,
IE7能识别*,也能识别!
FF不能识别*,但能识别!
根据上述表达,同一类/ID下的CSS& hack可写为:
.searchInput&{
background-color:#333;/*三者皆可*/
*background-color:#666 !&/*仅IE7*/
*background-color:#999;&/*仅IE6及IE6以下*/
一般三者的书写顺序为:FF、IE7、IE6.
IE6可识别&_&,而IE7及FF皆不能识别,所以当只针对IE6与IE7及FF之间的区别时,可这样书写:
.searchInput&{
background-color:#333;/*通用*/
_background-color:#666;/*仅IE6可识别*/
*+html&与&*html&是IE特有的标签,&Firefox&暂不支持。
.searchInput&{background-color:#333;}
*html&.searchInput&{background-color:#666;}/*仅IE6*/
*+html&.searchInput&{background-color:#555;}/*仅IE7*/
屏蔽IE浏览器:
select是选择符,根据情况更换。第二句是MAC上safari浏览器独有的。
*:lang(zh)&select&{font:12px&&!}&/*FF的专用*/
select:empty&{font:12px&&!}&/*safari可见*/
IE6可识别:
这里主要是通过CSS注释分开一个属性与值,注释在冒号前。
select&{&display&/*IE6不识别*/:}
IE的if条件hack写法:
所有的IE可识别:
&!&[if&IE]&&Only&IE&&![end&if]&&
只有IE5.0可以识别:
&!&[if&IE&5.0]&&Only&IE&5.0&&![end&if]&&
IE5.0包换IE5.5都可以识别:
&!&[if&gt&IE&5.0]&&Only&IE&5.0+&&![end&if]&&
仅IE6可识别:
&!&[if&lt&IE&6]&&Only&IE&6-&&![end&if]&&
IE6以及IE6以下的IE5.x都可识别:
&!&[if&gte&IE&6]&&Only&IE&6/+&&![end&if]&&
仅IE7可识别:
&!&[if&lte&IE&7]&&Only&IE&7/-&&![end&if]&&
2、清除浮动:
在Firefox中,当子级都为浮动时,那么父级的高度就无法完全的包住整个子级,那么这时用这个清除浮动的HACK来对父级做一次定义,那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select:after&{
content:&.&;
visibility:
六、&其他规范:
l&js的命名原则以功能的英语单词为名。例如:广告条的js文件名为:ad.js.
l&所有的CSS的尽量采用外部调用.
l&所有的javascript脚本尽量采取外部调用.
l&Web&页面编码一律统一用&UTF-8编码:UTF-8是世界性通用代码,也完美的支持中文编码,如果我们做的网站能让国外用户正常的访问,就最好用UTF-8。
l&字体符号用像素px来定义,px使用中文宋体12px&和14px黑体
字体采用:Arial,&Helvetica,&sans-serif,宋体。
l&所有连接使用相对路径/images/,切记不可使用绝对路径。如:../images/
l&所有文件,目录,图片全部以小写字母命名,禁止用中文命名。
l&清理无效的链接和图片
七、&常用的一些工具:
l&Icon&素材搜索
l&CSS在线优化及压缩:
/tool/cssjianfei/
l&HTML5和CSS3工具资源汇总
/html5-and-css3-tools-list.html
l&Web前端开发必备手册下载
/cheat-sheets-for-web-develop.html
l&300+Jquery,&CSS,&MooTools&和&JS的导航菜单资源
/300-jquery-css-mootools-js-navigation-menus.html
l&用户体验
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把KANO模型本地化翻译一下,希望对大家平时做产品的过程有用。
KANO模型上图是原始模型,现在我改下说法,三条曲线从&功能&的角度去理解。最下面一条曲线叫&基础(功能)&,没有的时候,用户对产品无法接受,有了,也不会夸奖你,用户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必须做,也叫&must have&,不管成本有多高都得做。在功能列表里,这种...&
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把本地化翻译一下,希望对大家平时做产品的过程有用。
KANO模型上图是原始模型,现在我改下说法,三条曲线从&功能&的角度去理解。最下面一条曲线叫&基础(功能)&,没有的时候,用户对产品无法接受,有了,也不会夸奖你,用户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必须做,也叫&must have&,不管成本有多高都得做。在功能列表里,这种功能就不用参与pk了,比如手里的打电话、发短信,当然,也许多年以后不是了。最上面的曲线叫&亮点(功能)&,没有的时候,用户也想不到,有了以后,用户会赞不绝口,wow,惊喜。比如手机的指纹识别,解决了安全(更多更复杂的密码、证书、外挂硬件等等)和方便这一对矛盾的需求。亮点功能的特性,使得我们在选择&做哪个&的时候有一个诀窍&&挑选成本低的亮点功能去实现,比如苹果电脑的呼吸灯?不要费太大的功夫去做一个亮点&&除非你在大公司的里的&研究中心、创新中心&。你认为的亮点到底能不能点亮用户,是要运气的,相比下面一种功能,它更像早期投资。中间的叫&期望功能&,曲线比较平,也叫&nice to have&,这里体现出用户调研的局限性,如果我们简单的去问用户,只能获得&期望功能&,为什么,因为基础用户觉得你肯定有,不会提,而亮点根本想不到。那要让我们的产品更加丰满,怎么办?基础功能,我们说,要靠产品经理的领域知识来弥补,你是做手机的,就必须知道手机要能打电话;而亮点,就需要靠对用户需求、场景、人性的理解了,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谓的&创造需求&,其实,你只是探究到了用户深层的需求,然后创造了一个解决方案。
基础功能只能消除不满,不能带来满意,亮点的重要性在于,有了,才有口碑传播的概念,没有亮点的产品,只会有人用,没有口碑。一个功能的类别,随着时间会变,一般从亮点到期望到基本,比如手机的彩屏、和旋铃声,在十几年前还是亮点,今天已经没人再提。所谓饱暖思淫欲,由俭入奢易&&这也是人类创新进步的源泉。
设计师在进行APP设计的设计时,往往会更加专注于界面长什么样,界面和界面之间怎么跳转,给予用户什么样的操作反馈,却偏偏特别容易忽略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APP数据加载中的设计,所以会导致我们看到的APP,往往有着华丽的启动界面,然后就是漫长的数据加载等待,甚至在无网络的时候,整个处于不可用状态。那么我们怎么处理好界面交互中的加载设计,保证体验无缝衔接,保...&
一、6种常见的数据加载模式
1. 全屏加载
2.优先加载
3.整页加载
4.自动加载
5.智能加载
6.离线加载
二、4种减少等待感的具体手法
1. 用非模态的加载方式
2. 情趣化的加载动画
3. 漫长加载告知进度
4. 尽量提前加载
作者:露露...&
作者:露露
  许多开发者都已经陆续收到GoogleGlass了,并用GoogleGlass拍摄了不少相片和视频。今天,国外一位名为BrandonAllgood的开发者在Google+上发表文章分享了他佩戴谷歌眼镜一天的感受。下面是文章全文:
  我今天戴了一天的谷歌眼镜,它很轻,一点都没有烦扰到我。电池真的可以续航一天,不过我没有...&
  许多开发者都已经陆续收到&Google&Glass&了,并用&Google&Glass&拍摄了不少相片和视频。今天,国外一位名为&Brandon&Allgood&的开发者在&Google+&上发表文章分享了他佩戴谷歌眼镜一天的感受。下面是文章全文:
  我今天戴了一天的谷歌眼镜,它很轻,一点都没有烦扰到我。电池真的可以续航一天,不过我没有很长时间使用视频录制功能或&hangout&功能。
  我其实不是一个在&Google+&上很活跃的用户,我大部分的邮件都发送到企业账号中,所以我并不介意收邮件或&Google+&评论消息时出现&ding&的提醒声。
  身边大部分的同事看到谷歌眼镜时都很兴奋,有部分人对它感到不舒服。整体来说,大家的反应是挺积极的,不会被我佩戴谷歌眼镜所烦扰,也不介意我在开会或者做其他事情时佩戴谷歌眼镜。不过,这可能是因为我居住在硅谷的关系,其他人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
  我发现我有些习惯需要改变一下。比如说,我只要将头向后仰,Google&Glass&屏幕就会自动打开,我就可以看时间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找手表或者从包里面拿出手机看时间。另外,我也无需再在手机或者电脑上查收我的邮件。以前我时不时要开电脑看看邮件,现在终于不用了。
  Google&Glass&低光视频和图像拍摄效果不是很好,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令人惊讶的是,Google&Glass&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拍摄效果相当棒。
  Google&Now&功能很好用,它现在已经学习到了我的上下班路程,能够在我下班时告诉我交通情况。Google&Glass&的邮件/短信语音转文本功能很给力,处理速度飞快。我猜它应该是使用了标准的谷歌语音转文本服务。
  当我使用&Google&Glass&通话时,它的麦克风表现良好,骨传导扬声器也很不错。即使我身处喧闹环境,我也能够保持清晰通话。
  Google&Glass&有一个有趣的功能,那就是如何连接&Wi-Fi&网络。如果你想要连接&Wi-Fi,那你就需要通过&myglass&应用获取密码(可安装在安卓手机上),你输入&Wi-Fi&SSiD&和密码之后,myglass&应用会给你一个&QR&码,然后你用&Google&Glass&进行扫描即可。Google&Glass&没有键盘接口,尤其是使用&WEP&的时候,语音转换文本功能表现很不好。
  使用&Google&Glass&一天后,我发现它有两个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你在拍摄图片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构图,做取景框。当你说&Google&Glass,拍张照片&,它会豪不延迟地拍摄照片,但没有办法构图,因为相机的采光和人类还是有区别的。于是我通常会拍下三张相片,然后选择最好的一张。
  也许以后练习多了会更自然一些,但是我更喜欢有一点点时间来构图。视频拍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算是小问题了。如果他人发的邮件里面有粗体文字,Google&Glass&会用星号来将粗体文字部分加上星号。但是当你使用&Read&Aloud&功能选项的时候,它却说&asterisk&(星号),其实它应该是什么都不说,或者大声朗读即可。
本文为作者在和君集团国庆培训上的演讲整理稿,以此为核心内容的专著《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心法》将于近期出版,敬请关注和君微信平台相关信息。
课前秀:三个段子
第一个段子:有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他开了一家餐馆,菜品只有12道,在北京只有两家分店;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绿茶单位坪效...&
本文为作者在和君集团国庆培训上的演讲整理稿,以此为核心内容的专著《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心法》将于近期出版,敬请关注和君微信平台相关信息。
课前秀:三个段子
第一个段子:有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他开了一家餐馆,菜品只有12道,在北京只有两家分店;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绿茶单位坪效大约是100元,将太无二大约在60元,而这家餐厅是200元,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这家餐厅是什么?是雕爷牛腩。雕爷牛腩有什么特色?&
只有12道菜,比麦当劳还少,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筷子和牙签放入一个精致的纸套,还可以带回家;专用牛腩面碗,还有发明专利,上方很厚重,端着手感好,对着嘴喝汤的地方则很薄、很光滑,嘴感好;每个月都会更换菜单,如果粉丝认为某道菜不好吃,这道菜就会在菜单上很快消失;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大众点评、微博、微信,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立刻回馈;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制造话题:韩寒携老婆到店吃饭,因为没预约而被服务员婉拒;不让12岁以下儿童进入;邀请苍井空到店,被微博大号&偶遇&并发微博。&
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再看第二个段子:这是一个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这是哪个品牌?
这是三只松鼠,三只松鼠为什么能够成长这么快?我们从侧面看一下,看看三只松鼠货品包裹,除了坚果,不能吃的有哪些?
看看三只松鼠的包裹里不能吃的部分有哪些?卡通包裹,一个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卡通钥匙链,俘虏用户心的小玩具;还有湿巾。
一个淘品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做这些呢?
再看第三个段子:这是一家创业仅三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126亿元;2013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32.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达到280亿元,有可能突破300亿元;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100亿美元,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四名。
这家企业大家肯定能猜到,就是小米。小米,3年时间,估值100亿美金;联想,30年时间,港股市值100亿美金;诺基亚,拥有140多年历史,目前市值146亿美金。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米应该算是一个商业奇迹。没有互联网,是不可能实现的?小米又是怎样利用互联网的呢?
很多互联网营销专家概况小米的成功是新营销的胜利,涨粉丝、做服务、社会化媒体营销,等等。这都还没触及到本质。
雷军自己是怎样总结的?雷军说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怎样理解参与感?
前面给大家分享的这三个企业,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但又惊人地相似,我们都称之为互联网品牌。&
它们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我给&互联网思维下了个定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
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这些思维得以集中性爆发。&
&独孤九剑&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武林绝学,强调&无招胜有招&,重在剑意,与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将像&独孤九剑&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样,去重塑及颠覆各类传统行业。&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大致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如下图):首先是传播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网络营销,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品牌展示、产品宣传等功能;其次是渠道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然后是供应链层面的互联网化,通过C2B模式,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最后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
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目前仍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徘徊,仍然在纠结于开通微信还是微博,入驻天猫还是京东,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互联网转型思路,也就导致了绝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浅尝辄止。
最高阶最彻底的互联网转型,是通过互联网思维去重塑企业的整个价值链。
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小米&。
下面进入正题,我给大家讲一下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体系。&
第一,用户思维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意思是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悟。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他思维都是围绕用户思维在不同层面的展开。没有用户思维,也就谈不上其他思维。&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以用户为中心,不是刚刚冒出来的概念,很多传统品牌厂商都在叫嚷着&以用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或者&以消费者为中心&,为什么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用户思维是格外的重要?
因为,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由厂商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作用更为明显,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
作为厂商,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理解用户,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户,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商业价值必须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正如《建国大业》里面毛泽东所说:&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这里面的第一个法则,得&屌丝&者得天下
从市场定位及目标人群选择来看,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长尾市场。&屌丝&不仅体现在生活状态上,更是一种心态,他们身份卑微又追求认可,他们寻求&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样的人群,在目前的国内网民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屌丝群体&即人民群众,&屌丝&喜欢的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
&屌丝&群体,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只要你在中国做互联网,就必须重点关注。&屌丝&人群喜欢的,等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在中国,只有深耕最广大的&屌丝&群体,才可能做得出伟大的企业。QQ、百度、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再看,用户思维的第二个法则,兜售参与感
在品牌和产品规划层面,&屌丝群体&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提供什么,&屌丝&需要的是参与感,我们就应该把这种参与感传递到位。
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便是C2B模式。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如服装领域的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其群组有近百个QQ群,辐射数万人,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要义,就是制造粉丝,让粉丝自组织推动一切。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
在小米的体系中,最重要的&粉丝&叫&荣组儿&,即荣誉开发小组成员,直接参与产品决策。&米粉&应该是小米最为得意的作品,远远超过一个手机,一台电视。&
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仅仅是会员!
&粉丝&是品牌的一部分,牢不可分。互联网时代,创建品牌和经营粉丝的过程高度融为一体了。&
粉丝不是一般的爱好者,而是有些狂热的痴迷者,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所以,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从艺术角度来讲,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还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是郭敬明粉丝&四迷&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90后粉丝&护法&,《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
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
在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要遵循&用户体验至上&。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接触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感受。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这种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们日夜不停地泡在网上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历史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哪一个大众消费品行业像互联网行业如此重视过用户的感受。
&用户体验至上&应该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品牌建设的过程,就是打造用户体验的过程。所有环节的产品或服务,都是为了实现用户体验的目标。
我们回过头来看用户思维,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我们的目标消费者选择&&得&屌丝&者得天下;What,针对目标消费者需求,我们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是这样一个逻辑。
第二:简约思维
简约思维,是指在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上,力求专注、简单;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简洁、简约。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消费者的选择太多,选择时间太短,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而转移成本太低。线下一家门店出来再进入下一家,线上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转移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能够抓住他!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产品线的规划,要专注。
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乔帮主回归,砍掉了70%产品线,重点开发4款产品,使得苹果扭亏为盈,起死回生。2007年推出了第一款iPhone,即使到了5S,到了&土豪金&,也只有5款。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里的专注是指为了做成一件事,必须在一定时期集中力量实现突破。
品牌定位也要专注,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一个就足够。
最近很火的一个网络鲜花品牌,叫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的&爱情唯一&,在这个网站的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人&,这样的定位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团购、B2B、亲朋好友礼品的其他机会。2013年2月上线,8月份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大家能不能少做点事?能不能只做一件事情?少就是多,专注才有力量,专注才能把东西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
法则5:简约即是美
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做减法。外观要简洁,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Google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苹果的外观、特斯拉汽车的外观,都是这样的设计。
第三: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做到极致,才能够真正赢得消费者,赢得人心。
什么叫极致?和君合伙人季辉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你们看看苹果,就是乔老爷子把命都搭上了的结果。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方法论有三条: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
好产品是会说话的,是能够自传播起来的,因为&一切产业皆媒体&,&人人都是媒体人&,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
尖叫,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
法则7:服务即营销
除了产品本身,服务及其他产品周边的体验,也同等重要。在服务环节,也要做到极致。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宝品牌,有两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其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1)客服24小时无休轮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红帽笔记本工作,因为使用这种电脑切换窗口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让消费者少等几秒钟;2)设有&CSO&,即首席惊喜官,每天会在顾客留言里寻找,猜测哪个顾客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推销员、专家或者联系人。找到之后他们就会询问地址寄出包裹,为这个可能的&意见领袖&制造惊喜。
海底捞也是一个服务做得很好的企业,其服务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有一次我去图书大厦,看到书架上有三本书,第一本叫《海底捞你学不会》,第二本叫《海底捞你学得会》,第三本叫《海底捞你能不能学会》,足可以看出它的火爆程度。但是在互联网思维席卷整个传统行业的浪潮之下,如果海底捞不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话,学不会的,可能是海底捞了。
第四:迭代思维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互联网产品能够做到迭代主要有两个原因:1)产品供应到消费的环节非常短;2)消费者意见反馈成本非常低。
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微&,一个&快&。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微&,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可能你觉得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360安全卫士当年也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后来也成了新兴的互联网巨头。
法则9: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就连雕爷牛腩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
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
一个微创新是改变不了世界的,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微创新。
那么传统企业能不能迭代?我们总不能一个月上市一袋洗衣粉吧?怎样构建自身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沟通的迭代机制?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地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第五: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免费往往成了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淘宝、百度、QQ、360都是依托免费起家。当年的360安全卫士,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回头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
免费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基础免费,增值收费;第二,短期免费,长期收费。
&免费是最昂贵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流量怎样产生价值?
量变产生质变,必须要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这种质变往往会给该公司或者产品带来新的&商机&或者&价值&,这是互联网独有的&奇迹&和&魅力&。QQ若没有当年的坚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业帝国。注意力经济时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话说回来,坚持哪有那么容易?
第六:社会化思维
9月份,天猫启动了&旗舰店升级计划&,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模块。同时,也发布了类似微信的产品&来往&,这也证明了,社会化商业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企业纷纷加速了布局。&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12: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
举个例子,有一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通过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千多人转发,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土曼T-Watch智能手表,订单金额900多万元。
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会化营销的魅力。社会化媒体应该是品牌营销的主战场,口碑营销的链式传播速度非常之快。以微博为例,小米公司有30多名微博客服人员,每天处理私信2000多条,提及、评论等四五万条。通过在微博上互动和服务让小米手机深入人心。但有一点要记住,不是用了社会化媒体就是口碑营销,口碑营销不是自说自话,一定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的方式和用户沟通。
我和一个朋友运作一个公众账号&和君同行&,每天发点读书心得,没有任何推广,完全靠口碑,6个月粉丝过万,这也印证了互联网时代口碑的力量。
法则13: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意味着群体创造,不同于外包、威客,更强调协作。&
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
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创新中心&聚集了9万多名科研人才,宝洁公司是&创新中心&最早的企业用户之一。该公司引入&创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宝沽目前有9000多名研发员工,而外围网络的研发人员达到150万人。
小米手机的产品研发,让用户深度参与,实际上也是一种众包模式。
第七:大数据思维
易欢欢、赵国栋等人写的《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全面阐述了大数据的来龙去脉和产业效应。&缺少数据资源,无以谈产业;缺少数据思维,无以言未来&。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14: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比如用户登录电商平台,会注册邮箱、手机、地址等,这是信息层面的数据;用户在网站上浏览、购买了什么商品,这属于行为层面的数据;用户把这些商品分享给了谁、找谁代付,这些是关系层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数据挖掘,有效的数据挖掘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分析预测。海量用户和良好的数据资产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乃至核心竞争力。
法则15: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客户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使营销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人&,而不是&目标人群&。这个时候的营销策略和计划,就应该更精准,要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银泰网上线后,打通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会员账号。在百货和购物中心铺设免费wifi。这意味着,当一位已注册账号的客人进入实体店,他的手机连接上wifi,后台就能认出来,他过往与银泰的所有互动记录、喜好便会一一在后台呈现。当把线上线下的数据放到集团内的公共数据库中去匹配,银泰就能通过对实体店顾客的电子小票、行走路线、停留区域的分析,来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分析购物行为、购物频率和品类搭配的一些习惯。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第八: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失控》这本书在互联网圈内很流行,讲述的外部失控,意味着要把公司打造成开放平台;内部失控,就是要通过群体进化推动公司进化,在公司内部打造事业群机制。
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平台盈利模式多为&羊毛出在狗身上&,不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单一的平台是不具备系统性竞争力的。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所以后来者如360其实是很难撼动的。
从这个角度讲,和君公司就是一个生态公司,绝不仅仅是一个咨询公司那么简单。咨询、资本、商学构成了强大的生态,这也是其他咨询公司长远无法比拟的地方。
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或者新的互联网公司创业,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
马云说:&假设我今天是90后重新创业,前面有个阿里巴巴,有个腾讯,我怎么办?第一点,我如何利用好腾讯和阿里巴巴,我想都不会去想我会跟它去挑战,因为我今天我的能力不具备,心不能太大。&
法则18: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平台型组织&。
包括阿里巴巴25个事业部的分拆、腾讯6大事业群的调整,都旨在发挥内部组织的平台化作用。海尔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开展&人单合一&,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业者&,在海尔的大平台上自己寻找创业机会,同时配合内部的风投机制,或者员工自己到社会上组织力量,成立小微公司,就是要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内部平台化,对组织要求就是要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他组织永远听命于别人,自组织是自己来创新。
和君公司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平台,绝不仅仅是知识平台、伙伴平台,更是事业平台、生活平台。如先生所言,谁能读懂和君,谁才能够借势和君,有几人能够真的读懂和君呢?
第九:跨界思维
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纯物理经济与纯虚拟经济开始融合,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经无孔不入,零售、制造、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包括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
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
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够参与乃至赢得跨界竞争?答案就是:用户!
他们掌握着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又具备用户思维,自然能够携&用户&以令诸侯。阿里巴巴、腾讯相继申办银行,小米做手机、做电视,都是这样的道理。
跨业洗牌,未来的行业竞争,一场跨界分金的盛宴正在开始!
1、移动说,搞了这么多年,今年才发现,原来腾讯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2、你认为收费的主营业务,一个跨界的进来,免费,因为人家根本不靠这个赚钱,你美滋滋的活了好多年,结果到最后不知道怎么死的。&
3、典型的案例如瑞星杀毒收费,360杀毒进来全部免费,让整个杀毒市场翻天覆地。&
4、和君商学院。中国大部分商学院,培训机构都收费,和君免费,用最认真,最实战的教学吸纳各大高校才子来培育。最好的投资是投资一个人的思想,思想都高度一致了,还有什么不好办的呢?&
5、机场,不能够是一个娱乐场么?不可以成为最重要的社交中心么?微信只是一个社交工具么?&
6、酒吧还是酒吧么?咖啡厅还喝咖啡么?酒店就是用来睡觉的么?餐厅就是用来吃饭的么?美容业就靠折腾那张脸么?肯德基可不可以变成青少年学习交流中心?银行等待的区域可以不可以变成新华书店?飞机机舱可不可能变成国际化的社交平台?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所有大企业的粮仓都可能遭遇打劫!一旦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定遭遇前所未有的劫数!
未来十年,是一个海盗嘉年华,各种横空而出的&千年妖怪&将像马云、马化腾一样遍布各个领域,他们两个是开了个头而已,接下来的故事,将越来越精彩。
所以,最后一个法则: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要主动拥抱变化,大胆地进行颠覆式创新,这是时代背景的必然要求。
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能够纵横捭阖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
你不敢跨界,就有人跨过来打劫;你不跨界,就有人让你&出轨&!
李彦宏指出:&互联网和传统企业正在加速融合,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互联网九个典型思维将重塑企业价值链,涉及商业模式设计、产品线设计、产品开发、品牌定位、业务拓展、售后服务等企业经营所有环节。&
这里总结一下:依托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我们梳理一下互联网思维体系。&
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贯穿整个价值链条的始终;
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环节;
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主要体现在销售和服务环节;
平台思维体现在战略、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层面;
跨界思维主要基于产业层面。
如此,便是我总结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学以致用,大家想想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重塑传统美发行业?
美容美发全产业链,国内有7000亿的市场规模,单就美发而言,也有至少3000亿的规模,看看各个小区门口的理发门店就知道了。那么,互联网思维下,究竟是怎样的产业定位、市场定位?跨界之后的理发店是什么样的形态?理发店的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平台?针对哪一类消费人群?提供哪几种产品组合?怎样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理发店的产品组合怎样优化?组织形态可以怎样设计?怎样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理发店的营销推广?怎么构建理发店会员的大数据体系?怎样维系理发店的会员?如何把一个理发店做起来?如何把连锁店发展起来?如何做到上市?&
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你思考清楚了,互联网思维你也就真的懂了,你也就无往而不胜了。
传统行业企业如何转型互联网?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体系、节奏与火候。&
1)体系:互联网9大思维,每个部分该如何运用到企业转型的实际中?
2)节奏:怎样的时间安排?怎样的战略步骤?配合什么样的资源?
3)火候:如何解决线上线下的冲突?如何权衡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如何解决人才瓶颈?
互联网成为生活中的&水和电&,成为我们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思维成为最根本的商业思维,是一切商业行为的起点。
未来将不会再有互联网公司,因为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公司。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核心关键不是电商,不是微博微信营销,不是大数据,不是云计算,不是粉丝,而是互联网的思维体系。
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任何一个在当今社会要立足的人,你都必须要建立一个互联网化的思维。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
美图秀秀蔡文胜说: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
金山网络傅盛说:这样的产业机会属于敢于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发起进攻的互联网人。&
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传统企业要想赢得未来,一定要把这种互联网思维融入整个企业经营的逻辑之中。
回顾一下和君&十六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意为魂,金融为器。互联网思维应该是&创意为魂&中的&魂&。&
这样的时代机遇和产业机会,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大的历史机遇。小米的奇迹,虽然空前,但不绝后,用好这套互联网思维,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迅速崛起。
大变革时代,意味着大机遇,也面临大挑战。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把互联网思维炼进咨询事业中
这波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商业变革,必然同步带来商学思想的革新。基于互联网浪潮的商学实践,必然会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也许阿里巴巴、腾讯、小米这样的企业,真的能够创造足够令人惊叹的商业奇迹!
作为和君人,我们面对的更多是不懂互联网的传统行业传统企业,在这场变革浪潮中,希望我们能够用这种互联网思维去为这些客户创造价值!
感谢有你,和君同行!
原文:/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69&id=1116
昨天中午Google进行了一次在线讲座,讲述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概念和方法,维护同一个网页代码,即可使网站在多种浏览设备(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产品设备)上具有更好的阅读体验,这里我将该讲座内容简要的整理一下。
  1、在HTML头部增加viewport标签。
  在网站HTML文件的开头,增加viewp...&
昨天中午Google进行了一次在线讲座,讲述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概念和方法,维护同一个网页代码,即可使网站在多种浏览设备(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产品设备)上具有更好的阅读体验,这里我将该讲座内容简要的整理一下。
  1、在HTML头部增加viewport标签。
  在网站HTML文件的开头,增加viewport meta标签告诉浏览器视口宽度等于设备屏幕宽度,且不进行初始缩放。代码如下: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这段代码支持Chrome、Firefox、IE9以上的浏览器,但不支持IE8以及低于IE8的浏览器。
  2、在CSS文件尾部增加针对不同屏幕分辨率的规则。
  例如使用如下的代码,可以让屏幕宽度低于480像素的设备(如iPhone等),网页侧栏隐藏中部内容栏宽度自动调节。以下代码针对Z-Blog,WordPress相关标签名称只需修改一下即可。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80px) {& #divMain{& float:& width:& }& #divSidebar {& display:& }}
  3、布局宽度使用相对宽度。
  网页总体框架可以使用绝对宽度,但往下的内容框架、侧栏等最好使用相对宽度,这样针对不同分辨率进行修改就方便。当然也可以不用相对宽度,那就需要在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80px) 里面增加各个div的针对小屏幕的宽度,实际上更麻烦。
  4、页面使用相对字体
  在HTML页面上不要使用绝对字体(px),而要使用相对字体(em),两者换算关系是:em = px/16 ,例如16px就等于1em。
  根据上面讲述的几点内容,我针对我博客的CSS进行了一些修改,发现可以从iPhone手机浏览到体验更加的页面,但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顶部导航栏navbar显示有问题,换行后被下面的文章盖住了,不知道怎样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根据上面四步进行修改的话,可以很简单地将一个网站修改为适合多种设备浏览的页面,这对于通过手机访问网站的用户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地址:/room/course/站长我听了两期,还靠谱,推荐给大家。...&
地址:&&站长我听了两期,还靠谱,推荐给大家。
产品经理怎么和UED打交道
一、先捋清楚概念,UCD是什么,UED是什么,PM又是什么。
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的情况是参差不齐,很多人一直不明白UCD是啥?UED是啥?交互设计师是啥?产品经理是啥?所以不得不引出以下几个名词:
UCD是啥?UCD是...&
产品经理怎么和UED打交道
一、先捋清楚概念,UCD是什么,UED是什么,PM又是什么。
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的情况是参差不齐,很多人一直不明白UCD是啥?UED是啥?交互设计师是啥?产品经理是啥?所以不得不引出以下几个名词:
UCD是啥?UCD是概念,不是指人。
UCD= User Centered Design是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用户优先的设计模式。
UED是啥?UED是人,不是概念。
UED = 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以遵从UCD理念去进行用户体验设计的人。
PM是啥?PM是人,不是概念。
PM=product manager,产品经理。对产品负责的经理。有些公司管叫PD,估计公司也没有想明白,还是以PM来要求各位吧。
捋清楚了这些概念后,再来讲产品经理怎么和UED(交互设计)打交道,我们把握住几个大的方面就可以了。如下:
二、用户体验是可能UED的全部,不是产品经理的全部,所以请不要看用户体验看得这么重!
一款产品的伟大,是因为它:给用户提供了真正有用的价值,给用户带来的便利;一款产品的成功,是因为:可能是户体验做到极致的成功,也可能是技术实现的革新,也可能仅仅是营销推广的成功。
今天很多产品经理都高喊:&用户体验&,我请大家停下口号,要关注的更多。有用户体验意识―很好、非常得棒!但是用户体验不是产品经理的全部,只关注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可以是一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无法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现在是资本运作的时代,很多外部条件都有可能催化一个产品走向成功,产品经理一定是:目标驱动、结果导向的群体,所以我们更要理性的看待行业市场环境、理性的看待产品成功应该具备的因子,理性的看待在不同的阶段产品依赖这些因子的占比。
三、分清产品是围绕: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的Balance,还是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的Balance
理想的情况下,我们总希望会用户越多的利益,给用户越多的用户体验上的满足。事实上你所有给用户的东西都会耗用你的资源,让你付出成本和代价,而且在很多时候也会对产品的商业利益有所损害。How To Balance?
这个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产品到底是围绕: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的Balance,还是围绕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的Balance。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的矛盾永远是重要的,但是用户体验仅仅是会间接影响用户的利益,所以可控制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四、用户体验的瑕疵产品经理可以容忍,但前提保证用户体验没有构成产品发展的短板!
不管哪个产品,按照用户体验去看,一定能发现很多不合理的用户体验瑕疵地方,百度有、腾讯有、网易有、搜狐有、阿里巴巴有,这些公司都有优秀的产品经理队伍和优秀的UED队伍,那为什么这些问题依然还在?难道大家都没有看到么?
说明一个问题:产品经理是可以容忍这些用户体验的瑕疵,没有一个想的十全十美的产品,也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产品。今天或者明天你看到的产品,可能就是因为要推出来占坑、布局,或者就是因为没有想好。
产品要在快速适应市场进行调整,进行迭代;而不应该被因为追求用户体验的完美而牵绊,从而放缓了与竞争者奔跑的速度。产品经理允许在过程中不断的改良传达到用户那边的体验,但前提是:保证用户体验没有成为产品发展的短板,导致了产品的用户流失。
五、产品经理做自己更应该要做的事情,充分尊重UED的专业权威,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情!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更应该要做的什么?
1、产品的商业价值-产品是否需要合理存在,产品存活的市场空间,满足的市场价值在哪里;
2、产品的需求满足-产品核心服务需求的满足,产品扩展给你的满足,或是用户体验需求满足;
3、产品的实施策略-产品在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具体的实施策略,每一阶段应该需要扮演的角色;
4、产品的运营、市场-产品为配合战略或既定目标的数据不断优化的策略、以及市场的占有部署;
说到分工:产品经理,把商业需求、用户需求-&翻译成产品需求;UED交互设计,把产品需求、用户需求-&翻译成网页语言;所以从这个角度,但凡涉及到信息表达、传达的问题,都可以让UED去owner。充分的把产品的需求和交互设计沟通,不要什么东西都主导,不能撒手,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情。
最后想说的是:
热爱产品的人,不管您现在仅仅是关注于用户体验,还是已经在产品经理的路上修行,掌握产品各个环节的能力是修身必不可少的。大家只有做到融会贯通,把自己放到各种环境下去看问题,不要局限于职位本身,才会有越来越广的发展空间。
技术的革新带动了设计行业的的迅猛发展,这使得设计师和开发者有了更广阔的的探索天地。而网页设计也越发不再那么循规蹈矩,许多团队和公司都做了很多思考和创意。所以在我们适应着现代设计潮流的同时,不妨也来看看现阶段网页设计大致的趋势和风格吧。我不敢大言不惭的说这就是当下网页设计的趋势,这只是本人对当下网页设计做出的一些小总结。希望这样的归类总结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路和...&
技术的革新带动了设计行业的的迅猛发展,这使得设计师和开发者有了更广阔的的探索天地。而网页设计也越发不再那么循规蹈矩,许多团队和公司都做了很多思考和创意。所以在我们适应着现代设计潮流的同时,不妨也来看看现阶段网页设计大致的趋势和风格吧。我不敢大言不惭的说这就是当下网页设计的趋势,这只是本人对当下网页设计做出的一些小总结。希望这样的归类总结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路和想法。&(点击图片可直接跳转至相关网页)
1.响应式网页设计(Responsive&Web&Design)
现在越来越多用户都拥有多种终端: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能够适应不同尺寸显示屏的网页是现在的潮流,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设计趋势。那么响应式网页设计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种特别的开发方式能保证网页适应不同的分辨率,让网页要素重组,使其无论在垂直的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上,都能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除了多终端的多样化,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的电脑屏幕,手机屏幕都在不断变大,而在对未来生活的预测、概念设计里,&屏幕&这个产物更是被运用到多种新平台上。例如微软发布的&未来生活概念视频&里,厨房、室内墙壁、办公室玻璃墙面都成为了交互平台。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响应式网页设计所具备的良好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在未来的网页设计里将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2.全屏网页设计(Full&Screen&Design)
所谓设计不分家,近年来平面设计里&纯净&&留白&等概念也被互联网设计吸取,为了更简单明了的突出主体,提供更舒适的感官感受,很多网站开始采用全屏网页设计,利用精心挑选设计的漂亮背景,加上合理的页面布局,视觉冲击力大可很好的吸引观者注意。通常页面内的文字内容不会特别多(所出现的少量文字加上精美的排版将会变得更加吸引人),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这个样子的网站多用于摄影团队或个人作品集展示会比较常见。虽然简单养眼,但是承载信息有限,公司部门的主页很少见这样的设计。
3.视差滚动设计(Parallax&Design)
视差设计可以说是近年来网页设计中的一大突破,也备受推崇。视差滚动是让多层背景以不同速度滚动,以形成一种3D立体的运动效果,给观者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
除此以外,鼠标滚轮的流畅体验,让用户在观看此类网站时有一种控制感,简单来说这是有响应的交互体验。就好像童年看到走马灯,转动它你就能看到人物动起来,还能欣赏故事。视差滚动设计的趣味也在于此。所以无论是网站还是电商商品宣传页都经常采用视差设计,吸引眼球也很受用户喜爱。
4.扁平化设计(Flat&Design)
扁平化设计可以说是去繁从简的设计美学。去掉所有装饰性的设计,可以说是对之前所推崇的拟物化设计的颠覆。我们不能妄加评论说这是好还是不好,只能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扁平化设计是否会成为将来的趋势我们也无法回答,尽管褒贬不一,备受争议,但是就现在来说它是当下的一种潮流。
5.滚动侦测网页设计(Scrollspy)
利用CSS的实现将导航栏固定在网页顶部(大多数是顶部,当然也有侧面或底部),并将版面内容按照导航顺序垂直或横向排布,使得用户点击相应导航tab时页面自动滑到相应页面,而若点击内容,导航也将随之改变。这样的网页设计页面基本不会跳转,每一个tab所指向的页面内容也基本一屏显示完整,所以在页面呈现的内容上会有所局限。为不影响布局一般也会伴随自适应。
滚动侦测式的网页会给设计师带来了很大挑战&&要在有限空间内保证内容呈现的完整性,故设计师会在版面上下足功夫。而这类网站结构和视差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发现很多网站会结合两者,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用户体验。
6.无限滚动模式(瀑布流)
有一些网站内容很多,但他们并没有简单分页,而是采用的是一种垂直瀑布流的方式布局。将那些内容垂直排布,当用户纵向滚动时,内容会不断更新好像永无止境。这样的瀑布流很早之前就开始流行,最早采用该布局的是pinterest。这样的滚动页面就大大减少了分页的数量,个人认为对于这类信息量大,每日更新数据快的网站是比较不错的方案。
7.网页的风格化设计
现在的网页早已不再像过去受诸多条件和技术限制了。其呈现方式颇为丰富。风格从清新到复古,插画手绘到拟真设计,无奇不有。无论是版面版式,还是设计元素,用标新立异这个词形容绝不为过。根据自己撇到的冰山一角,提一下对我感触最深的变化:
(1)平面设计感的加强
网页设计随着设备和技术的革新,早已突破了过去单一框架的限制,变得更加灵活。所以就页面风格更多地开始向平面设计靠近,许多页面设计得极赋海报和杂志的版式感。时尚而富有冲击力。
(2)注重字体设计
近年来很多设计师将字体设计也融入了网页设计中,并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提升整个网页品味。通过使用CSS3设计师可以拥有许多自定义的字体,这给网页的视觉设计也增加了一个重要的设计思路。
(3)丰富灵活的动画
Html5和flash的广泛应用,让网页的交互动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观察这些趋势如何影响现代网站设计,或许可以为网页设计师带去指引,发散出新想法。
虽然设计师和开发者都需要和市场接轨并跟上潮流的脚步,但是所谓的潮流是当下的,未来确是未知的。我们的确需要保证自己不被行业趋势甩到队尾,但更重要的是在浪潮中适应和学习。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站长有话说:这篇文章来自UCDchina,但是我觉得产品需求文档来源于一种规范化的信息流程管理,所以,既然是web系统或是软件,都必须遵循软件工程,建议大家看看软件工程的标准,国家有软件工程标准文档,其实比看这个体会更深
做好产品需求文档的这十步,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反复验证而得到的。可能这里描述的不是很全面,但他已经足够让你做一个成功的产品需求文档...&
站长有话说:这篇文章来自UCDchina,但是我觉得产品需求文档来源于一种规范化的信息流程管理,所以,既然是web系统或是软件,都必须遵循软件工程,建议大家看看软件工程的标准,国家有软件工程标准文档,其实比看这个体会更深&&
做好产品需求文档的这十步,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反复验证而得到的。可能这里描述的不是很全面,但他已经足够让你做一个成功的产品需求文档。做好这几步花费的时间要以项目的大小、复杂程度、个体学识、基本技能熟练度而定。
第一步:做好准备工作
你要做的是一个让人无可争议的产品,为了做好他,你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你需要去了解你的顾客、竞争对手、产品团队的实力和需要的技术。你需要从顾客、用户、竞争对手、分析师、产品团队、销售队伍、市场、公司职员等收集他们能发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这里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你去完成,在&成功的产品背后&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描述。
建立良好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它会影响着产品团队。如果你的准备工作做的够好,你也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和说服力。
第二步:确定产品的目的
任何一个好的产品都开始于一个需求。你必须清楚的了解这个需求,你的产品如何达到这个需求。产品经理需要提出一个清晰、简明的价值主张,让它很容易被接受,要让产品团队、管理人员、用户、市场人员清楚的明白这个产品到底是什么意图。虽然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也只有少数产品才有这样的价值主张。考虑&velevator pitch &(电梯间演讲、电梯行销)测试。假设你在做电梯的时候遇到公司CEO,他问你产品的意图是什么,你能在电梯到达之前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不能,你就还有工作需要做。也许是你的说明没有针对性,他可能表现出来和其他产品做的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也许你提出的观点不能和你的用户产生共鸣;也许你解决的是一个非常规的问题,可能你想应用一种技术。这个价值主张可能需要满足公司的产品战略。注意你不需要阐述太多的细节,从某些方面来说,一个有价值的观点应当是越简越好。产品需求需要确切的指出这个产品发布的目标,同样的这个目标也有优先之分。例如,你的目标可能是:1)易用,2)零售价不足$100,3)和前期产品很好的结合。然后你需要说明如何去测算。对于&易用&这类项目,你需要明确指出产品可用性达到某个水平。这是通常用目标用户来定义。可用性工程师能测算出你的产品对目标用户的可用性,也测算出可用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同样你可以说明没有重大的可用性问题。这里的关键就是让每个人都知道产品成功的时候是什么样,还有给产品团队在设计和实施中遇到问题如何进行取舍的指导。
第三步:确定用户原型、用户目标和用户任务现在你已经明白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下接下来就要深入了解目标用户和顾客,在这步中,和你的PD(产品设计)紧密联系非常重要。
用户原型在这个阶段,PM需要和很多用户交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直接观察和讨论。现在我们需要对用户和顾客进行分类,然后决定那一类是我们的首要用户。比如你正在做一个像eBay一样的互联网拍卖服务,你同时拥有买家和卖家,在这之中还有使用频率少的用户和经常使用的用户,不难想象还有个别特殊的用户,比如团体公司采购者。PM(产品经理)和PD(产品设计)需要首先确定类型是最重要的,然后尽量对这个用户群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使用这个模型去指导产品的设计。这个模型通常称其为&人物角色&。 虽然是想像的,但是应该是典型的、可行的和真实的,让你能够使用。这个想法来自与一个能代表这类用户的本质的原型。举个例子:&里昂是一个超级卖家,46岁,男性,居住在Fresno,经营小型摩托车配件。虽然他开着一个小店,但是他的生意大部分来自Ebay,每个月平均有400多次交易。他出售的东西品种非常多,但是他最受欢迎的商品还是哈雷戴维森的负重袋。他自己拥有两个哈雷,还开着1993年的丰田皮卡。里昂已经结婚了还有两个小孩。里昂买电脑仅仅是因为他需要使用Ebay,除了ebay和电子邮件很少再使用其他东西。里昂已经在Ebay上销售产品已经三年了,他学会了在ebay应该掌握的东西,他非常自豪的拥有超过5000的信用度。如果Ebay更改了网站,特别是销售的过程方面,对于他来说改变习惯、学习这些变更是非常困难的。 里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星期一列出销售的商品,星期五拍卖结束,设法让在收到货款的几个小时内出货。&但愿这样的描述能让你了解里昂和知道他是怎么来的。当我们考虑新功能时,我就要问问自己里昂会是什么发应,为了让他能顺利的使用这个功能我们需要做什么。注意缩小范围,让他仅仅描绘必不可少的。满足所有人是徒劳的,通常最后没人会满意,所以尽量提出几个最重要的和最流行的角色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如果你不去精确的定位你的目标用户,你就只会存在模糊的概念,你会发现理解你用户的反应非常困难。你要倾向于设想,让你能更像你的用户。
用户目标(用户意愿)一旦我们确定并描绘了我们主要的用户类型,我们就需要找出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目标(想要干什么).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解开根本问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当你周围的人告诉你你已经解决了他们想要的。从CEO、销售代表、工程师到客户,每个人都太兴奋而不能帮助你找到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他们会告诉你在某个地方添加一个快捷按钮,或则添加一个功能仅仅是因为竞争对手有,或则是改变成他们喜欢的颜色。最好的解决办法取决于清晰的了解到底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每个用户模型可能有不同的目的,需要在用户原型涉及的方面中进行寻找。有可能将来某个功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用户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用户任务(tasks,用户为达到目标使用产品而需要做的任务)掌握了用户原型与他们的目标愿望,我们就开始着手设计任务来满足他们的目标意愿,这是产品制作进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创造力和创新力被激发的地方。许多优秀的产品仅是用更好更新的办法解决一个已有的问题,有时候这种办法仅仅是应用一个种新技术,但是大部分是来自深刻的见解而使一种新方法的产生。例如TiVo(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数字录像机)在电视节目录制的老问题上面想出一个全新的办法,让顾客更加容易地实现他们的目标并且建立了电子设备一个全新的类别。注意我们虽然谈到了目标和任务但是还没有谈到具体的功能,这些功能都需要达到用户目标而必须的。你以后会发现许多功能都是低优先级或则是完全多余的。以&必须功能&这个理由可以排除很多功能。讽刺的是,你用越少的功能,你的产品被发现得越来越强大。这是因为产品的功能越少,你的用户就会发现并使用更多的功能,成功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功能他们就认为你的产品非常强大。这些理由都是违反我们直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和我们的用户一样,我们在自己的行业中愿意比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功能和容忍复杂性。
第四步:定义产品原则现在你需要开始把你的需求和用户体验定义成详细的要求。同时你仍然会面临着许多的决定和权衡,为你的产品标准作出最佳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多数的产品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做好产品的原则,但很少有两个人有同样的想法,这些差异都会导致不可思议的结果。尝试和制订一系列指导整个团队的产品原则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原则需要具体到域名和项目。用TiVo举例,在产品团队工作开始时,以下这些产品规范就被建立,并在团队里传达:1.它是娱乐的2.一个傻瓜式的电视3.一个该死的视频设备4.平滑柔顺的5.没有模式和深层次6.尊重观众的隐私权7.像电视一样强大这些规范很大的影响到产品的定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难度,但是他们确实是成功产品的来源。比如易趣的口号就是:1、易于使用 2、安全 3、有趣它将在该项目中,在面对众多问题而作出决定的时候进行指南.
第五步:产品原型和检验这是一个拿出你想法的阶段,创造力和创新力拿出成就的地方.很多人都容易犯一个常见的错误,他们对产品设计规范太有信心,结果一旦得到beta的测试他们就必须调整产品。但是肯定beta测试版并不是进行重大改变的时候,所以才会有许多首次发布的产品离目标太远。对于许多产品来说,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大量的原型做很多的实验。首先,下面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测试你可能需要做可行性测试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产品是否可以开发,你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应当介入技术的可行性调查和探索可用办法。有些办法是行不通的,但是有其他的办法可行是非常有希望的。工程师会发现在产品的某个阶段不可能逾越,现在知道比以后知道要好。可用性测试产品设计师将要和你紧密工作共同提出产品功能,让它能适应不同的用户。可用性测试常常会找出遗漏的产品要求,同时确认产品最初的要求是否是必须的。在你拿出一个成功的用户体验之前需要多做一些测试工作。可用性的目的是在真正的用户身上测试,从产品目标用户得到质量反馈的测试是非常艺术和科学的。当然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将模仿使用,但是实际是没有人能取代真实的目标用户。概念测试(Product Concept Testing)光是可用和可行是不足的。真正的问题是你的用户想要购买吗&你的用户有多喜欢-你做的有什么价值。这测试可能与可用性测试联系在一起。对于一部份小产品,您的想法写在纸就足够了,但是对于多数产品,为了预计产品是否达到目标,复杂用户互作用或新技术的使用、某种形式原型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型也许是一个物理设备,或者它也许是软件产品的一个预览版本。关键是它需要足够现实,您能用原型在实际目标顾客身上测试,并且他们可以给您质量反馈。以前做原型主要有两个障碍。第一是缺乏良好的原型工具,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制作原型;另一个是管理方不知道原型和真实产品的区别,在不可预计的情况下,按照最终产品来要求原型。今天有优秀的原型设计工具可以让工程师或设计师快速的制作原型,可以有效的模拟未来的产品以达到必要的程度让实际用户进行测试。而且大多数管理者都知道模仿和实际的区别 & 就如同缩小比例的房子模型和真实的家一样。在实际去做产品之前去检验你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实际的工程开始,作出重要的变动会变得非常困难,花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 中药材贸易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