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听歌软件可以在苹果手机听歌软件上显示桌面歌词??(苹果系统跟安卓不一样 不懂别回)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d05c3af5bf7c42fc9abb1e419a793e5_b.jpg& data-rawwidth=&1081&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d05c3af5bf7c42fc9abb1e419a793e5_r.jpg&&&/figure&&p&这几天被小程序跳一跳刷屏。无奈手残党日夜奋战才上300分,朋友圈的大牛快被删光了还没拿到第一 。&/p&&p&相信各种加分盒子大家都知道怎么踩了。&br&这里分享一个无意中发现的大杀器&/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2deaee3fde085bc4c517bef12b60.jpg& data-image-width=&500& data-image-height=&285& class=&internal&&神奇的战士:教你用Python来玩微信跳一跳&/a&&p&但是杀器是python版,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朋友比较难使用,本着抢月饼要大家都能抢才公平的原则,楼主移植了一个安卓版辅助工具&/p&&p&项目源码地址&/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github.com/zhchaoo/WeChatJu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c1b7d97eec98_ipico.jpg& data-image-width=&400& data-image-height=&4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hchaoo/WeChatJump&/a&&p&Apk百度云下载地址&/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pan.baidu.com/s/1o8pAMCE&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an.baidu.com/s/1o8pAMC&/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图来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cccf8ead8fb04c7cdc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2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cccf8ead8fb04c7cdcd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e4555aae02a012c4cefa117a971dc0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2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e4555aae02a012c4cefa117a971dc01_r.jpg&&&/figure&&p&注意,需要root后才能使用,祝大家玩的愉快~&/p&&p&&br&&/p&&p&更新日志:&/p&&p&v1.0.0&/p&&p&修正一些BUG(距离计算等)&/p&&p&增加手机可用性检查和提示&/p&&p&v1.0.2&/p&&p&每次跳跃,随机点击,防止被ban&/p&&p&增加更多机型配置&/p&&p&v1.0.3&/p&&p&增强稳定性并加快了跳跃速度&/p&&p&v1.0.4&/p&&p&增加悬浮窗,显示距离和控制按钮(右下角)&/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0bf9af5a5e7a534b32216b1efab428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0bf9af5a5e7a534b32216b1efab4281_r.jpg&&&/figure&
这几天被小程序跳一跳刷屏。无奈手残党日夜奋战才上300分,朋友圈的大牛快被删光了还没拿到第一 。相信各种加分盒子大家都知道怎么踩了。 这里分享一个无意中发现的大杀器但是杀器是python版,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
&p&认识的人当中,最让我惊艳也是对我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位,是我在券商上班时认识的一位股民大叔,&/p&&p&大叔姓李,国企职工,比我父亲小6-7岁,不喜欢被叫李叔,习惯被称为老李。&/p&&p&券商的老式基层营业部通常有大户室,户室按照资金不同划分,资金量越高的户室环节越好,分别是10万级别,30万级别,50万级别和80万以上级别。&/p&&p&我刚到的时候老李在50万级别的户室混,到我离开的时候,已经混进了80万以上级别的VIP大户室。&/p&&p&和VIP大户室里的其它股民不一样,其它能进VIP户室的基本都是做生意的,或者是有“其它”大额经济来源的,只有老李是纯粹的工薪阶层,从97年入市之后,一路升级,各个级别的户室都混过,资金量一路水涨船高。&/p&&p&老李最擅长三件事,&/p&&p&1,攒钱;2,炒股;3,各种理财。&/p&&p&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大多数人觉得能通过炒股获得丰厚回报的人,一定是掌握了比较高深的理论或者是特殊的技巧,但是这些东西老李一样也不会,完全是靠笨办法和慢节奏积累的财富和资金。&/p&&p&认识老李的时候,正是我自己最颓的一个阶段,但是老李的存在生活细节,给了我很大启发和鼓励。&/p&&p&攒钱,&/p&&p&能从最普通的工薪阶层起步,通过投资和理财获得一笔比较可观的财富,老李的攒钱能力功不可没,他在攒钱方面并不是简单的省吃俭用,主要是靠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自律来实现的。&/p&&p&据老李自己说,他第一笔认认真真攒钱是从刚上班开始,那时候他就不喜欢挤电车,因为那个年代的电车在他们上下班的时间段超级拥挤,想买最新款的自行车骑着上下班。但是那个年代普通工人的每个月工资只有不到100元左右,好的自行车却要几百元,而且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上班之后,成家之前,工资收入不是完全可以自己支配的,大部分年轻人的工资收入是有一半要上缴给家长的,老李也不例外。&/p&&p&所以要买自行车就要自己慢慢攒钱,结果老李攒了一年钱,一共就攒下不到50块钱,因为年轻人刚上班有收入,不太控制得住花钱的念头,和同事吃吃喝喝玩玩就把钱花完了。&/p&&p&于是老李改变套路,找了一个工资袋,把要买的自行车的价格写上去,然后每个月工资一到手,先存到袋子里一笔钱,然后写上存入多少钱,还差多少钱。&/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e7fac4bec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比如这样,&/p&&p&买自行车——350元整。&/p&&p&1月份:存入25元,还差325元;&/p&&p&2月份:存入25元,还差300元;&/p&&p&.........................................&/p&&p&(数字是假设的,老李给我讲过一次,但是具体数字我没记住,只记住了套路)&/p&&p&很快买自行车的钱就按照计划攒够了,自从买了自行车之后,老李对这种攒钱方式就上瘾了,工资收入越来越多,攒钱的原因也从买自行车变成处对象经费,变成子女教育经费,给父母预备的医疗经费等等;存钱的纸袋子也变成了存折,存折又变成银行卡。但是方式都一样,没张存折里夹着一张纸条,或者银行卡上贴着一张长纸条,先写上攒钱的目的和目标金额,然后每个月固定往对应的账户里存一点点钱,日积月累的积攒。&/p&&p&每个月的工资存完各种攒钱项目之后,看还剩多少钱在分配到每一天可供开销有多少,计算着花钱。如果有结余,在单独存到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里留着将来应急时用的。&/p&&p&也就是说,老李在攒钱这个事上,不是单纯的拼命压缩开支,而是先规划可能需要用钱的项目和预计需求的资金量,然后再算下这笔消费预计使用时间和当前间隔多久,然后算出这笔资金细化到每个月要积攒多少,做好计划之后就认真的执行,超额的消费尽量能省则省,不超额的情况下尽量过得舒服一点,也不用刻意去过度节俭。&/p&&p&加上老李的媳妇也是国企员工,两个人的收入一直比较稳定,所以经年累月的积攒之下,老李的各个账户里总计的累计金额要远远多过和他同时参加工作,并且收入接近的朋友和同事。&/p&&p&炒股,&/p&&p&后来97年的时候,老李开始炒股。&/p&&p&据老李自己说,他上班时的工作是管理钢铁厂内部铁路的道口交通秩序,有点像调度,所以工作不是很忙,于是每天上班时间除了工作就是看各种单位订的报纸,从92年就开始看到报纸上有讲关于股票的内容,他就一直想买。但是那个年代,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证券营业部,而且开户的门槛很高,最低的也要求有资金2万元以上。&/p&&p&到了97年,老李才知道我们这个城市也有证券营业部了,而且要求的开户资金门槛也存够了,于是老李开始开户炒股。&/p&&p&老李炒股并没有把全部积蓄都放进去,而是凑够开户门槛之后,又把大部分资金存回了银行,留下一部分炒股,并且每个月把自己的“灰色收入”按月存进股票账户。&/p&&p&(老李的“灰色收入”是因为那个年代国企管理不严格,所以经常有人把国企里各种“废旧”生产材料拉出去变卖,而这些变卖材料的人要进厂出厂都要经过老李管理的铁路道口。只要老李不去举报他们,他们每个月买了东西的钱就会分老李一份。当然,后来国企管理规范了,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见了。)&/p&&p&老李炒股十几年,交易过的股票一共不超过10只,因为他自己是钢铁厂的员工,所以只买钢铁类的股票,主要就是鞍钢股份,本钢板材,宝钢股份。&/p&&p&理由也很简单,别的行业不懂,所以干脆不买。&/p&&p&交易的模式也毫无技巧可言,就是看20日均线和60日均线,&/p&&p&股价从线下越过均线超过三天就买入,股价跌破均线超过三天就卖出;&/p&&p&股价只运行在20日均线上方就少买,既在20日均线上,又在60日均线上方的话,就多买点。&/p&&p&另外,因为他是厂内运输部门的员工,还会根据厂内的运输情况和钢材价格来做决定,要是厂内运输繁忙,钢材价格也好,加上股价都在均线上,就仓位再重点;&/p&&p&如果厂内运输停滞,钢材价格低迷,加上股价都在均线下,就直接空仓等着。&/p&&p&那时候股票交易并不方便,不像我们现在拿出手机就能在APP里进行交易,要么通过电话下单,要么通过营业部现场下单;要看行情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实时更新的行情只能去营业部的大屏幕或者炒股机上去看。&/p&&p&好在老李的工作只三班制的倒班上法,所以每到白天不上班的交易日,老李就在营业部呆着看股票。&/p&&p&后来,随着国企管理的日益完善和严格,老李的“灰色收入”就逐渐没了,股票上的收益就逐渐成了老李工资以外最大的收入来源,而且后来一跃超过工资收入,成为老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p&&p&我认识老李的时候,老李已经混到50万以上资产级别的大户室里了,每天上班,炒股,有空去钓个鱼,一心等退休。&/p&&p&老李炒股的特点就是简单和坚持,他的这套操作方式,我用历史回测算过,其实总胜率才65%左右,也就是说老李每交易10次里,盈利的次数只比亏损的次数要多出3次而已,但是这3.0的优势时间久了效果就让人惊艳了,而且他的操作方式尽量保证了亏损的次数里,损失金额都比较小,盈利的时候,盈利金额和比例都略高。&/p&&p&十多年的蚂蚁搬家式收益,加上中间牛市的爆发,把老李从一个普通散户,一路送进大户室。&/p&&p&保持对各类理财方式的兴趣&/p&&p&我和老李接触最多的时候是2010年年底,老李已经开始做基金定投1年半了。因为2008以后,银行开始大规模宣传基金定投,高峰期就是2009年和2010年,再后来银行宣传的重点变成了自家的理财产品,就不那么积极推广基金定投了。&/p&&p&老李做基金定投是因为这个东西天然就符合他的攒钱和投资习惯,那时候老李女儿刚上大学,女儿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老李早就在银行卡里攒够了,打算搞基金定投给女儿赞嫁妆。&/p&&p&他从2009年开始每个月买1000元的定投,后来升到1500元,最后升到2000元一个月。一直坚持到2016年,他女儿研究生毕业,这个账户定投了7年多,盈利颇丰。&/p&&p&不光是炒股和买基金,老李还一直研究各种低风险的理财品种。&/p&&p&最近这几次我回家的时候,偶尔会和老李他们这批在大户室里认识的股民一起吃饭聊天,去年开始老李已经不去银行买做定投了,而是直接在蚂蚁聚宝里做基金定投,各种理财平台的风险和收益水平老李基本都有点研究,因为有段时间老李经常在银谷在线上做一些理财,还专门和我讨论过投资散标和投资集合标之间的风险收益差别,怎么衡量标的风险以及分散投资的分配这些。&/p&&p&老李虽然不碰钢铁板块以外的股票,但是对于各种财经信息还是挺关注的,自己还订纸质的《中国证券报》,因为他觉得还是报纸上写的内容比网站和各种公众号里写的内容更有深度也能靠谱。&/p&&p&&br&&/p&&p&之前我在知乎上关注过一个问题,有人问一个月能攒下500块钱,问这笔钱怎么处理最划算,下面的答案打算都说这笔钱数目太小,干不了什么,建议题主去投资自己,提升自己,不要总想着攒钱,要想着学怎么能更赚钱。&/p&&p&其实,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能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的升职加薪创造更高的收入呢?&/p&&p&大多数人不过是守着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过日子,很多单位和公司的升职加薪不是看能力,还要排资论辈,还要靠人脉关系。&/p&&p&所以,攒钱并不可笑,是不是要投资自己和提升自己也因人而异。&/p&&p&我刚毕业那会也相信“出名要趁早”,也期待抓住机会一朝翻身,但是那时候的现实并没有给我任何机会,所以一度觉得前途渺茫,可能就只能像父辈一样守住一份工资收入过日子了,加上那段时间股票上赚的钱在几个月时间里全亏了回去,感觉投资这条路可能也走不通了。&/p&&p&直到跟老李混熟之后,听他讲了他自己的各种经历,才发觉即使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只要重视细节,坚持去做对的事,即使再笨的办法和再慢的过程,终究不会是一场空,即使不能跨越阶层,也总比身边同等收入的人过的好很多。&/p&&p&老李不论是攒钱还是炒股,其实都是靠细节取胜,我后来好多行为都借鉴了老李的经验,那时候特别想出现长途旅行,但是家里需要钱,我自己的收入不能随便花,于是找了几条成本最低的长途旅行路线,然后算了一下最少需要多少钱能走完这几条路线,然后开了张银行卡,专门每个月就像老李攒钱买自行车那样存点钱进去攒着。&/p&&p&从开始为旅行攒钱开始,到后来走完了计划中所有的路线,其实只用不到三年时间。&/p&&p&而且,在后来所以的各种投资过程中,基本上是坚持一个绝对的原则,那就是不懂的完全不碰,虽然会花时间去研究目前还不懂的品种,但是在搞清楚之前,绝不贸然行动。&/p&&p&而且我从那时候起,也多了很多张银行卡和股票账户,每张银行卡和股票账户都有固定的用途和目标金额,每次有大的投资收益结算,或者收入的时候,都固定往卡里存钱或者在账户里做股票定投。&/p&&p&这些账户里的金额日益增长,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个安全感,我现在特别能理解老李当初攒钱时的那种成就感和喜悦。其实认真攒钱和龟速投资,有时候真的不像很多年轻人心目当中以为的那么刻板和无聊,反倒是有一种特别的有序感和奔头。&/p&&p&对于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放下那些宣扬消费主义,投资自我的公众号和成功学鸡汤,多拿计算器好好规划一下收入累计和资产增值的细节更有用,别嫌钱少,别嫌时间太久,高度自律和长远规划才能让人富足。&/p&
认识的人当中,最让我惊艳也是对我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位,是我在券商上班时认识的一位股民大叔,大叔姓李,国企职工,比我父亲小6-7岁,不喜欢被叫李叔,习惯被称为老李。券商的老式基层营业部通常有大户室,户室按照资金不同划分,资金量越高的户室环节越好…
1.每天坚持十一点前睡觉&br&2.早上五点半起 &br&3.坚持吃早餐 煮一锅红枣枸杞桂圆百合银耳汤或红豆薏米黑芝麻粉配麦片&br&4.听英语VOA半小时&br&5.半小时拉伸跑步加keep&br&6.背一百个英语单词&br&7.喝两升温水(可选柠檬或玫瑰花有痘痘的可买蒲公英或金银花)&br&8.学德语&br&9.读书半小时 每月一篇读后感&br&10.读一首诗 并写感悟&br&11.每季度写一首古诗&br&12.每天看演讲视频&br&13.晚上跳绳2000个&br&14.睡前吃一片vc(不吃晚饭)&br&15.认真洗脸护肤(每日记录自己体重变化)&br&16.睡前拉伸(可以睡的更好)&br&17.遇到美的东西记录下来&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fbfb27ccc0ec63bcc1ed266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fbfb27ccc0ec63bcc1ed266_r.jpg&&&/figure&&br&目标:熟练掌握德语&br&每年初一陪妈妈看电影&br&假期继续练习钢琴&br&给姥姥太姥做饭,继续加强厨艺&br&转针灸推拿专业以后努力赚钱&br&练瑜伽 考瑜伽教练资格证&br&减肥到98斤&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1aa646f0c55e46298a49aaf1c548f06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1aa646f0c55e46298a49aaf1c548f06_r.jpg&&&/figure&&br&&br&&br&努力变得更加漂亮&br&等合适的人出现&br&&br&&br&附加:&br&给和我一样的大一新生写了一份我的时间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时间适当删改。&br&如果有人因为我的时间表瘦了要给我&br&一!百!块!开玩笑的~&br&加油加油,小仙女们,我跳绳去啦。&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0eec7cfe6d_b.pn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0eec7cfe6d_r.png&&&/figure&对了,请忽略我的丑字(?▽`??)&br&我会努力练的。&br&其实下课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的。&br&我很多作业就是下课时间写完的。&br&加油哦。&br&&br&哇,第一个回答就收到了这么多回复。我有点受宠若惊,多谢大家善意的提醒我睡眠时间问题和不吃晚饭的问题。因为刚来大学的时候很胖,所以非常着急想要瘦下来,也不太吃晚饭。不过我身体素质还是蛮好的,之前学游泳来着,不知道为什么练出一身肌肉,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 还只是当成自己继续努力的flag。(*?????)&br&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多谢大家怀疑我也督促我。&br&不过有些蓝孩子你们总是质疑我是什么意思?我可以当成是你们自己做不到吗?&br&要不你做做试试就知道可不可以了。&br&善意的鼓励和建议批评我都是接受的,并且真的很感激大家。&br&无缘无故就甩一句“说实话坚持不下来。”哇只有你会说实话啊。这样思想好消极啊。难道你做每件事前都看看这件事难不难吗?难的话就说,说实话我做不了?&br&而且,只要你足够爱生活,不当成痛苦,好好享受,也不过分逼迫自己,就有动力变成更好更漂亮的人了。&br&不好意思我就这个脾气。&br&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我不生气。&br&哼╯^╰&br&哈哈哈哈,早上好早上好地球人!我已经醒了。不过可以躺到五点半(●'?'●)??。大家一起加油嗷。&br&对了 需要的小仙女可以私信哇,我督促大家一起。大家也督促我!&br&不跟你们这些男孩子玩儿了。&br&我也不要男朋友了,不等他来了!&br&小可爱小仙女们,快到碗里来。&br&&br&哇,没想到自己立的flag会有这么多人支持。非常非常感谢大家。为了表达我的谢意,&br&需要我帮助的人都可以私信问我哦。&br&我会利用自己提前完成任务空出的时间来回答。&br&谢谢大家。啵啵 (*?︶`*) ? 变瘦魔法&br&&br&让我再坚持一段时间更瘦更漂亮,&br&发照片给大家。&br&顺便吊仙女和小哥哥。(?? ? ??)
1.每天坚持十一点前睡觉 2.早上五点半起 3.坚持吃早餐 煮一锅红枣枸杞桂圆百合银耳汤或红豆薏米黑芝麻粉配麦片 4.听英语VOA半小时 5.半小时拉伸跑步加keep 6.背一百个英语单词 7.喝两升温水(可选柠檬或玫瑰花有痘痘的可买蒲公英或金银花) 8.学德语 9.读书…
&p&谢邀。关于读书的价值,知乎上有一张非常震撼的图片:&/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fe26fe167ba9bd6082fdceac93a91c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fe26fe167ba9bd6082fdceac93a91c6_r.jpg&&&/figure&&p&读书!!读书!!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更壮阔的人生!!&/p&&p&开卷有益,这是亘古流传的信条,这张图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点:读书,必然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价值,那肯定是你读的不够多!!&/p&&p&相信很多人跟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的感受一样:我精神一震,有一种内牛满面的感觉,苦心人,天不负,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即使不是现在,未来也会给我回报!&/p&&p&但是,&/p&&p&&b&这究竟是爱书人的自嗨,还是真的会付出必有回报?&/b&&/p&&p&这个问题很戳心。&/p&&p&但正如题主所问,为什么读了两百本还是毫无效果呢?难道还要再来两百本?如果还不够,难道还需再来两百本,那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见效果?&/p&&p&在知乎上随便一搜,读书无用论的问题比比皆是,而且,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年书,虽然不想承认,但我们心里隐隐有一个答案,读书恐怕真的没用,学历和能力不挂钩这早已没有争议了,书呆子更是避之不及的名头。&/p&&p&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还是看不清到底有什么用?&/p&&p&这里有个强烈的对比,在大多数人眼里,读书效果正如上面那张鸡血满满的图片所展示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56ce4cbfa676b683a1db674ae5f122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7&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7&&&/figure&&p&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我们迎头一棒,真相大约是这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b8587acf1cefc24bafd0e3b6c143cc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43&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3&&&/figure&&p&为什么读书会有瓶颈,读书再多也没有效果?&/p&&p&这就要从大脑的本质说起。知识是以长期记忆储存在大脑的,心理学对长期记忆的研究发现,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知识相关联的,心理学家推测,长时记忆组织有三种模型结构:&b&等级模型,网络模型,平行分布模型&/b&,其中网络模型是广为接受的,不用管具体模型是怎么样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下,但无论长时记忆是如何组织的,心理学家能够确定的是:&b&长时记忆肯定是有组织的,在某种程度上,大脑中的所有信息都是直接或间接关联的。&/b&&/p&&p&所以,真正有效的阅读、学习,必然是成体系的,孤立的知识点很难被记住,因此,知识唯有整理成体系,才真正在大脑中有了生命力,才真正能够被我们学习致用,可以说,知识有了体系,才能称之为学习,称之为提升认知,否则最多称之为零碎的见识。&/p&&p&打个比方,对于碎片化(这里的碎片化和通常意义不一样,指的是知识没有整理成体系的学习)阅读者,大脑就如同一个小水杯,即使倾倒再多的水,杯子也只能盛下那一点,其余的白白被浪费。&/p&&p&如何通过阅读构建体系化知识?之前的回答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太爷:读一本书该怎么做好读书笔记?&/a&&/p&&p&知识必须有体系,有了体系,才能真正内化为记忆和认知,但是否有体系就可以了?我之前是这样认为的,在我心目中有这样一根曲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02a2d30a0eb626eac5bc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43& data-rawheight=&2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3&&&/figure&&p&对知识进行整合,阅读效果和个人能力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但很快就又会遇到瓶颈,比如我研究《自控力》,构建了知识体系,但哪怕我把书中知识运用的非常熟练,我仍然会经常失控,整个生活,也没有达到有效的自律,这是因为,一本书建立起来的框架不会超过这本书,如果仅仅是一本书建立框架,我们永远会局限在某本书的框架内。&/p&&p&这时候,大规模阅读的价值才真正体现,仍以自律为例,有一天我在读《精力管理》时突然发现,真正受我们意识掌控的大约仅仅只有百分之五,你就需要重新调整自律框架,自律不仅有技巧,真正的自律必然是习惯的支撑,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局限于某一件事的自律,而是用自律技巧培养自律习惯,达到真正的自律。&/p&&p&在构建知识体系这个大前提下,通过大量的阅读,不停的拓展,调整知识框架,提升知识格局,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最终表现为格局和能力,这是一个阶梯式提升过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57f4f3c1b0ce678ce12a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2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p&很多人宣扬读书无用论,这很显然是错误的,但我们往往反驳起来毫无底气,关键就是我们本身的读书方法出现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开卷有益,读书价值必然不显,读书自然也就无用了!&/p&&p&PS:2016年到现在,心理、学习方面我也读了有100多本书,对其中40多本经典做了系统的笔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8e99266cf1cda1db006ce5fe494811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8e99266cf1cda1db006ce5fe4948113_r.jpg&&&/figure&&p&喜欢读书的童鞋可公众号搜“高太爷”,后台回复“笔记”获取《自控力》、《学习之道》、《理解人性》等6本精华好书笔记。干货分享,要不要点赞呢?&/p&
谢邀。关于读书的价值,知乎上有一张非常震撼的图片:读书!!读书!!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更壮阔的人生!!开卷有益,这是亘古流传的信条,这张图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点:读书,必然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价值,那肯定是你读的不够多!!相信很多人跟我第一…
&p&&b&谢邀。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这是知乎朋友的热情啊,一个小时之内,就看到了收藏是点赞的三倍!!!哈哈,为什么! ! !&/b& &/p&&br&&p&&b&①时间&/b&&/p&&p&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b&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b&
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大学教材。&/p&&br&&p&&b&②案例&/b& &/p&&br&&p&高效利用时间的&b&案例&/b&:&b&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otthyoung.com/blo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斯考特·杨(Scott Young)&i class=&icon-external&&&/i&&/a&12个月之内,&b&自学&/b&完成了传说中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ecs.mit.edu/academics-admissions/undergraduate-programs/course-6-3-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b&1.5&/b&个星期。&b&这是我见过的大学生里在学习方面活得最充实的人。&/b&
我曾经对他的学习方法做过超认真的整理:&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大学的时光? - 白诗诗的回答&/a&&/p&&p&
关于他的学习方法,&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warfalcon& class=&internal&&warfalcon&/a& 评价如是:&/p&&br&&blockquote&评价a:&b&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b&,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b&放松&/b&,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b&瓶颈&/b&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b&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b&
评价b: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b&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b&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blockquote&&br&&p&&b&③可实施性&/b&&/p&&br&&p&&b&“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 + “(刻意练习)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结合我们20小时学一门教材的目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u&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u&。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b&&/p&&p&&b&&u&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u&。&/b&&/p&&br&&br&&p&&b&④如果保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时间?
学习仪式感:&/b&&/p&&p&&b&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b&&/p&&br&&p&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样的对待。
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准备:吃饱穿暖
精神准备:考前睡眠充足
知识储备:复习再复习
在高考之前,脑海里,我们已经把在考场上的表现重复了多遍。&/p&&p&再来看看,我是怎么为一次高效学习进行仪式感建立的:
&u&物质&/u&:水、巧克力、计算器、文具。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p&&br&&p&&u&精神&/u&: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经在前一天高效学好的话,会在一种满足感和新的期待中睡去。
&u&时间&/u&: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
&b&提取半个小时&/b&到达学习现场,我会做以下工作:&/p&&p&&b&仪式第一步:启动
1.把准备好的物品摆在桌上。
2.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做眼保健操。
3.闭着眼按摩太阳穴一个八拍。&/b&
注:&b&眼保健操的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互换&/b&,多年的眼保健操经验告诉我,原本第四个八拍(轮刮眼眶)做完之后,眼睛睁开是会一片模糊感,眼液汪汪,十分不舒服。(ps.重新排版此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眼保健操我也是蛮有见解的嘛!!!哈哈哈&b&。)&/b&&/p&&br&&br&&p&&b&仪式第二步:预热&/b&&/p&&p&翻看即将在要来到的两个小时之内需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我会多浏览几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题,但是我不会把这个活动当做是我的正式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考点只是为了考试更好的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我现在做的活动,只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p&&br&&p&&b&仪式最后一步:静心&/b&&/p&&p&在八点之前的一分钟,我会盖上书本。静静等着一分钟的流逝,八点钟一到,就带着喜悦感平静地翻开书本。因为有了那么多前戏的酝酿,你都不知道我多么的期待这么一次高效的学习的来临啊。&/p&&br&&br&&p&大学学习的方法千差万别,比如,&b&有人有能耐能泡老师透到题,或者被老师泡也能泡到题,这种做法我认为是最高效的,有了考试题目就只需要锁定知识点夺取高分。这种做法我十分欣赏,&/b&但只有一点我不喜欢,那就是逃避了学习过程,没错,我也要考高分,但我只想踏踏实实的通过正常的学习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我的踏踏实实要是和很多人一样一章一节的看下去,那就是侮辱我自己了,因为那样我会看不到最后,就止不住困倒在书上了。&/p&&br&&p&我个人的方法就是对这个踏实过程的一次优化,让自己在持续反馈之中达成&u&纯20小时高效学习一门学科&/u&的目的。&/p&&br&&p&&b&第三步:正式高效率学习&/b&&/p&&br&&p&&b&步骤如下:&/b&&/p&&p&&b&第A步:&/b&&/p&&br&&p&&b&第一遍阅读
1.&u&看目录&/u&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u&圈出术语&/u&--------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u&划概念和术语解释&/u&--------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u&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u&&/b&&/p&&br&&p&&b&⑤为什么不首先直接去阅读文字呢?&/b&&/p&&br&&p&对此,我还当真有些个人的强烈认知:理工科的书在我看来是不能谈「理解」这个词的,&u&尤其是工科的书,&/u&我认为就是一份份的说明书,讲机械那就是机械的说明书,讲制图那就是制图的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和商品说明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通过系统化的学术语言衔接成书、成册——但本质上一本说明书的集合。洗衣机说明书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告诉购买者如何操作、如何保养、注意事项。&u&平时我们会嘲笑某些人看不懂说明书,其实不是对方理解力有问题&/u&,而是我们市面上多少说明书简直垃圾,写的不够明确、简洁,导致阅读者操作困难。&/p&&br&&p&同样,我也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并不都是一本本优秀的说明书合集,因为它们的书写内容是由个人写就,说明的操作细节根据他个人的智识水平书写,他并不曾统计所写的每一句话是不是让读者看起来更加容易形象的理解。&u&我是说,不好的说明书才需要额外的理解,好的说明书只需要我们按着步骤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只有书写不明的说明书才考验读者额外的理解能力。&/u&&/p&&br&&br&&p&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我们什么时候讲理解能力?中文阅读理解,英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我爱你,你懂我心吗?”,那是中文,英文。感性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文人思维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读哈姆雷特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u&讲机械机构的时候如果你说不理解,那多半是书本表达的问题&/u&,不是你理解力有问题。可以长高宽表达的东西,你说你理解它干嘛?难道某个机械结构脉脉含情的给你传达某种信号,需要你理解她的弦外之音!?
以上是对教科书的微词。&u&我意思是这样的,大学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话去换几本看看,可能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呢?&/u&中国大学教材烂,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学教材受欢迎的原因。
&u&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外文教材好啊好啊,其实都是喊在嘴巴上,看我这篇文章你都嫌长,你绕个远道去看外文教材?&/u&网上的公开课也比中国教授讲的好呀,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u&更何况,多数人外文的书是看不懂的,那么,就踏踏实实的看你们学校的教材,照样可以学好,此时才显得我的这个&b&建议&/b&之有含量&/u&。&/p&&br&&p&&b&(在重新排版的时候,我请额外圈出一句话:&u&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u&——这句话太好了,且做我的名言2号。)&/b&
这个&b&建议&/b&是这样:&/p&&p&看书看不进,就牢牢抓住书本的&b&例题、案例、图表&/b&。因为&u&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u&——&b&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b&。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所以,&u&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u&,&u&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u&,之后,&u&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u&。&/p&&br&&br&&p&这里还给你明确指明了什么叫了解、知道、掌握,课本往往会有学习要求,比如本节达到“掌握”的程度,而第二节只要“了解”就够了。那什么是“了解”、“知道”、“掌握”呢?光看这几个词汇,你是不是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还是难以把握好“理解”等词汇的&b&度&/b&?&/p&&br&&p&从刚刚前段的描述中,其实已经给你活生生明确了呀:&/p&&br&&p&1.“配合&u&最少量的文字&/u&看懂了&u&案例、图表&/u&,就达到了对知识的&b&了解&/b&”。&/p&&p&2.“接着我们再去看&u&例题&/u&就&b&知道&/b&了知识运用的场景”。当然,这里的知道是对于“知识运用场景”的知道,如果是“知道某种知识”,那我给的定义是:当我提起某专有术语名词、某理论的时候,你能想得起来有那么一回事。比如我说到隔壁小王出轨了,你说“哦,那个小王八啊,我&b&知道&/b&”------那你就真的知道了,也许对于这种男女之事,你知道的还要更多,可能已经达到了掌握甚至熟练运用的程度。在这个男女例子的场景中,你表现的是一个好学生的角色——主动掌握的东西不由自主地就比“课标要求”的多得多。&/p&&p&3.“我们再&u&反复地做题目&/u&,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b&掌握”&/b&。&/p&&p&4.如果我们用所学知识去&u&解释问题&/u&、或者直接体现在&u&实际操作&/u&中,那就是&u&运用&/u&了。&/p&&br&&p&以上就是我们需要尽量弱化教材文字阅读的原因。&/p&&br&&p&学习请以&u&一章为单位&/u&,因为拉长战线会拉长反馈周期,对于学习实际效果不利。如述进行完以上的步骤,读完一章后,可以轻松休息片刻。在&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实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习惯能让人每天进步? - 白诗诗的回答&/a&中,我提到,我会在这种休息间隙做&b&俯卧撑:&/b&&/p&&br&&blockquote&&b&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b&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b&劳逸结合&/b&,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blockquote&&p&放心:男孩子的话,这30个俯卧撑放心做好了。虽然方法是我提供的,但是我不向你要30个俯卧撑的版权!&/p&&br&&br&&p&&b&⑥这是我要提的另一个重点:能量分为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b&&/p&&br&&p&&u&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图书馆学习,我见到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补充能量&/u&的,当然也有人吃些小吃和零食,但这个和我所说的能量没有屁毛的关系呀,多数人正式的能量补充时间是中午时段的午餐,&u&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有志于高效学习的学习者,只有午餐一个常规性能量补充时段,显然是严重不够的&/u&。&/p&&br&&p&&b&能量补充&/b&:&/p&&br&&p&1.&b&身体能量&/b&。&u&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u&。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补充能量。所以,巧克力就派上用场了。人和人千差万别,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与人吃的方式不一样。&u&身体的直接能量是&b&葡萄糖&/b&,它把葡萄糖当资金一样运用&/u&。当身体能量不足时,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b&糖类&/b&(&u&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u&),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以及能够进行更加冷静的思考。&u&所以,巧克力是我个人选择&/u&。为了防止做广告,我绝不会告诉你是只是高力士牌而已……&/p&&br&&p&2.&b&情绪能量&/b&。很多人不知道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吧?一对夫妻,两个在公司都拼命工作,但一回到家里就经常吵架,是他们脾气不好喽?另外有对夫妻,下班很早,夫妻两个经常甜蜜去逛街么么哒,他们的脾气就好了?可是,这时候我告诉你,他们其实就是同一对夫妻,你又怎想?&/p&&br&&p&为什么这样?这是-------&u&因为拼命工作不仅仅需要物质能量,而且繁杂的工作在白天还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情绪能量&/u&,老板多给你任务,你心里不满意,你能表现吗?是不是没有表现出来呀?对呀,你没有表现出来,你压抑了心中的不满。压抑这个不满的情绪用什么?答案的确是物质能量-----因为身体时时刻刻都要消耗它,但是还不够,因为还有一个事实:&b&压制某一刻某一时的不满情绪,其实主要消耗的是情绪能量&/b&。那这样导致情绪能力下降,导致自控力下降,回家失控可不就吵起喽?&/p&&br&&p&&u&是的,情绪能量需要补充&/u&。&/p&&br&&br&&p&平时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了,不是累了,而是情绪上感到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p&&br&&p&这时候,&b&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b&。&/p&&p&听音乐吧,听好听的音乐,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建议:&u&在经济条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买一根质量超好的耳机。羞涩的说,我有一根了,音效超级棒!同样,有可能就买一台超棒的音箱……这是和丁元英学习的&/u&。(《遥远的救世主》的男主,电视剧是个人超级推荐的,个人认为是一部比原著好看的老电视剧。)&/p&&br&&p&前面我也说了,还可以做运动。我看到某些办公室里面有健身器材,相当羡慕,不过作为学生,我只能四下下无人,那一段看来还得再引用一遍,反正是我自己的版权:&/p&&blockquote&&b&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b&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blockquote&&p&俯卧撑随便做,不收费!&/p&&br&&br&&p&解决&b&厌倦感&/b&,我也有一个办法:&/p&&br&&p&那就是,&u&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u&。这边的需要&b&强调&/b&一下,&u&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中断这个动作是发生在整个学习的后期,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你要是这么蠢,只能嫁给我了!!&/u&!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u&因为人们对一些事情,总是能够清晰的记得事件的&b&开头&/b&和&b&结尾部分&/b&,在此基础上,我还要重点提醒的是,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b&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b&而不是事件本身&/u&。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他来说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能隔天连续的体验。这是很智慧的。&/p&&br&&p&更多的例子我不想举例了,比如长篇写作者中有许多作家也往往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写到高潮达到部分主动停下来,因为高潮情绪很强烈,在第二天接着创作是,就容易找回感觉,从而继续写下去。&/p&&br&&p&&b&事物的原因是一致的。所以,请你在晚上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正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b&——&b&立刻中断你的学习&/b&,收拾书本滚回家找对象玩耍吧。这么做的原因在于:&/p&&br&&p&理论上,你一天的高效学习已经接近极限了,这只不过是高效学习的余温而已,所谓的高效更可能是感觉上的高效,再继续进行下去只会让热情从峰值递减。&u&如果你在对学习感到糟糕的时候结束一天的学习,我想说,你真是愚蠢,总是竭尽全力的消耗完自己&/u&。你的确是拼命学到乏力的程度了,没错,确实可以承认你真的很拼很努力。如果学习只是一次性交易的话,你这种努力就值得嘉奖;可惜,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u&每一次,当你学到无力时才恋恋不舍地结束&/u&,你用“精疲力竭”给一天的学习画上了句号,很令人感动。&u&但是,你可知道,你每一天学习的最后体验点就是&/u&&b&&u&“累”&/u&!&/b&今天你是通过竭尽全力的方式学到很多东西,可是,&u&当“明天”来临的时候,你对于“今天”关于学习的最后印象只会是“&b&累&/b&”。“后天”、“大后天”......每一天都以“累”的感觉最为结尾点-----那么这个“累”就是你带给每一个“明天”的学习痛苦感。这种”&b&累&/b&“的感觉会累积变浓,因为每一天关于学习最后的那个感觉都会留下来,积累在你潜意识情绪认知里面。你因为一次次过度学习,从而导致了一次对学习的厌恶感的积累。——可笑你得不偿失!&/u&
而这正是多数人的做法:趁着精力十足拼命学习,学得无休无止,直到精疲力竭才罢休。哇塞,今天他妈的好有成就感,我学了满满一天,好有收获!——看到没,这种人很快会懈怠下来,你看到他第二天,第三天可能就去看电影去玩耍了,他说,那是劳逸结合,他说有学就要有玩……从我独特的角度来看,&u&此人每次如此耗尽一天“彻底”学习的后果是,在他潜意识印象中,会不断累积对学习的厌恶感,因为他总是在学习达到疲劳低谷点的时候才结束,自然有一种“学习使人疲累”的累积印象,所以,他的那种学习方法不长久&/u&,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调节,自然而然做到一个“精力旺盛”+“想要学习”的每一天,那是很少见的。当然,有时候他也会精力状态,但没有合理利用起来,居然还被他一次性刷爆了!
&u&再者,他所谓的“收获满满”如果有一天遭受到打击,比如,现实证明他所学一无是处的时候,他心中就会倍加懊悔&/u&,懊悔当初那些拼命学习的付出是否值得,而这个&u&懊悔的对象无疑是「学习」&/u&,他以为无用的学习使得他之所学无用武之地,&u&在抱怨学错知识内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他也会对「学习」行为本身产生一度的怀疑&/u&,你看,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恐惧,就是如此积累而来的。现在,你说,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是自然由来的吗?人是不爱学习的吗?人是可以热爱学习的,但是需要方法,需要遵从人的心理特点。&u&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请你听从我的建议:无论是什么学习,如果有这件事情来说对你重要,也有必要,但是你却讨厌它,那么请你在讨厌的时候立马去学习它,学到你喜欢它的时候立刻中断它。因为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你学到情绪快乐的时候就中断,你的情绪就会带领你再来领略一次那种似曾相识的快乐,即便你的情绪不会主动带你来,也不要紧,因为你至少不会在心理上抗拒了&/u&。&/p&&br&&p&&u&当你看到以上的观念的时候,可以点赞加感谢甚至加关注了,因为我第一次在这里说这个东西,有幸,你也看到了。所以,是缘分,我谢谢我自己,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观念呀,不敢说你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见过,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把这个观念用于学习,真是一种创造&/u&!&/p&&br&&br&&p&&b&第B步:回顾&/b&
看完一章之后,这一步简直轻松,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b&第C步:做题&/b&&/p&&p&&b&a计划&/b&.找例题,做例题。不看答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完对答案,紧接着完整抄一遍标准答案→→去章后看看有没有会做的题目,有会做的就做下去→→没有就跳回来看第二个例题,方法一样→→如此循环往复&/p&&p&以上流程,如果五个例题抄完仍然没有头绪,那么太好了,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教材,或者你的基础不扎实,这个就更好解决了:进行b计划
b计划&/b&:遇到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只能加强对教材的针对性理解。在例题解答答案步骤中圈出那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以及章后题目含有的术语,再进一步去阅读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案例、图表。接着回来做题。如果不行,更加简单了:进行c计划
c计划&/b&:能让你进行到b步骤的书,我有理由相信那应该是类似《固体物理》一类的教材了,其他弱弱的学科如电工等等等等,基本上不会让你做了五个例题、抄了五个例题,你连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你的操作如下:放下书本,去热爱生活吧。
&b&另外,我在送你一个礼物:&/b&当一本教材用如上的方式进行完毕,请你及时从网上寻找一份有详细答案的试卷做一次测试!
如果成绩达不到你心中的目标,请自觉决定安排时间重新学习、巩固、提高。这是对于自己有高要求的学霸说的。
&b&这个测试建议实际上对渣渣具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果在测试中不及格,你需要重新加强课本的学习。以此,拯救了一大片期末会挂科的渣渣们。你总不至于在看到这个特意提醒的时候,还清醒而且坚定的要和期末考做一锤子买卖吧!?&/b&
要讲的话讲完了,前前后后花了好多是时间修改文字。另外在补充一下我按这个方法进行时的一般作息:
1.我一般6点30分醒来,写晨间日记。上面会写“a.心态准备:我现在心情有点糟糕,还想睡觉,但是八点需要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正式高效学习,所以,我必须振奋起来,加油!”“b.行动准备:为了确保八点正式高效的学习,我应该吃好早餐,天不冷的话,应该小跑一会儿,太冷的话,那就神伸懒腰好了,总之,要让心情愉悦起来”、“物质准备:应该去买水、巧克力……”写着写着,就清醒了过来。我不确定刚刚起床要不要再床上像猫一样的坐着不动停留几秒,听说有利健康,不错,很有利健康,我的尝试是这样的:为什么坐着?躺在不是更舒服吗?——没错,我又睡了几个小时!-----这就是好处吧吧吧。&/p&&br&&p&反正就是此类日记记录每天重复差不多的唠叨,长时间的进行,我发现,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暗示的作用——或者说,我有意于使它培养出一种条件反射,我喜欢这样,因为我喜欢——简单的勾勒,不是很长,我把笔记本放在床头,一起来,就里面写第一个字,“2015年……”之后就自然起来了,&b&朋友,记住一条简单的惯性定律: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于运动。不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开始才合适?先去做10分钟。不知道怎么和女孩搭讪?立马过去说一声:“你好!……”后面的你自然会接着说。动起来,运动的倾向于运动。我真喜欢这句话。&/b&&/p&&p&2.我也有睡过头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因为一次计划的中断他就放弃了整个项目,我觉得他实在是愚蠢啊。比如我昨天打算早起学习的,可是济南雾太浓(刚刚接到济南大雾黄色预警,不妙啊),我以为是天没亮,结果晚起了两个小时。我难道不学了?对的,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如果他在睡过头到中午才起来,他就很懊恼,麻痹,一天就这样悔了,算了,算了,今天下午还是好好玩吧,明天一定要早起!——这真是愚蠢啊,你没想到吧?第二天还是一样哎!长时间这样,效果很不好,你知道吗?当最后任务期限要截止的时候,你就焦躁不安了,你开始感叹时间他妈太快,自己不知不觉又荒废了这么多时间!……一连的情绪爆炸……哎。
&u&晚起了,就接着计划一天可利用的时间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u& &u&同样,长期的计划要是因为不得已有一天两天的中断也没有关系,接着进行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非要让一时的缺失造成长期的隐患?!&/u&
3.能量值爆发期。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要强调一个词「预计」。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认为,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10,下午2~5点,晚上6:30~10点,一共八个半小时,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坐着很多额外准备,比如,中午午睡就是必要工作;下午5点40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工作;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工作;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工作;巧克力也是……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实际上达不到8个半,8~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5点休息10*2,晚上6:30到10点,10*2,因此学习纯时间是7小时40分钟)。
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的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睡眠的。&b&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你没有听说过吗?你听说过,所以,我再一次提醒你而已。&/b&
ps.别以为这样学习苦逼,其实我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的,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p&&br&&p&没有太多错别字,我不想修改太多次了,实在很耗费时间,但是如果你看到这里,我提醒你的是:&b&划线内容才是关键。&/b&&/p&&br&&p&(ps.在3月22号,达到吉利的88888赞之后,我才腼腆的放上自己的公众号吧——&/p&&br&&p&搜——「白诗诗」或者「baishishi100」即可。&/p&&br&&p&希望在日——本人发现被知乎流量被限制之后,可以带走一点读者吧,哎。)&/p&&br&&p&最后是我的名言:&/p&&br&&p&&b&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b&&/p&&br&&br&&p&&b&++++++++++++++++++++++++++++++++++++++++++++++++++++++++++++++++++++++++++&/b&&/p&&p&&b&这么有才的人当然需要做广告了,我被邀请太多,如果有以下相似问题,希望你们看过我答案后再邀请:&/b&&/p&&p&&b&哦,别忘了去微信公众号搜索---“白诗诗”,为什么呢,因为我也转移阵地了。&/b&&/p&&p&&b&以上是我最值得一看的答案:&/b&&/p&&p&&b&1.&/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 知乎&/a&&/p&&p&2.&/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成为记忆高手? - 知乎&/a&&p&3.&/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试成功几率? - 白诗诗的回答&/a&&p&4.&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我所依赖的记忆方法 - 知乎专栏&/a&&/p&&p&5.&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a&&/p&&p&6.&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那我就靠这篇文章卖钱了 - 知乎专栏&/a&&/p&&p&&b&好吧,只贴好几个相关的。随便看。&/b&&/p&&p&&b&最后为了凑字数,让我隆重的再说一次我的名言:&/b&&/p&&br&&br&&p&&b&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b&&/p&&br&&p&&b&9000字&/b&&/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60Snv5vEFsZprd-c9xH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60Snv5v&/span&&span class=&invisible&&EFsZprd-c9xH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为了方便大家关注,我特地去做了一个二维码!&/p&
谢邀。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这是知乎朋友的热情啊,一个小时之内,就看到了收藏是点赞的三倍!!!哈哈,为什么! ! ! ①时间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
知乎的处女答,要说的是转行真的不容易,静下心沉淀才是最重要的,转行路上的经历供大家参考,绝无杜撰。&/p&&br&&p&本人无钱无权的小镇姑娘一枚,大学专业是纺织,没错~就是经常被周围朋友叫做纺织女工,哈~当时选这个专业就是因为就业率高。读完大学找工作,运气好进了深圳的某研究院,体制内工作,然后发现这是一份混吃等老且没靠山晋升无望的工作,而且在转型的背景,整个体制内很乱。虽然领导对我还不错,
思前想后最后还是辞职,接着去了一家大型私人企业,工作上手后业绩做到团队第一,领导也器重时又不作不死的辞职了,原因2,一是这份工作替代性太强,而且没有学习空间,二是刚好朋友在北京的初创团队邀请我去,教育行业,觉得是个机会就奔过去了。&/p&&br&&p&那段时间基本无休,睁开眼睛梳洗完去公司晚上加班到九、十点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是十一二点,但是就是这次的经历让我的得到职业生涯中很深刻的认识就是:行业选择其实是凌驾职业之上的!在编辑相关书籍资料时,每天都是处于恶补知识的状态,因为老是会忘记就把资料拖到印象笔记中不断复习。就像杨澜曾经说的,大概意思是准备的过程你可能需要储备一水桶的知识,用的时候可能就只有那一滴。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写小结,每天学到什么,第二天该做些什么,沮丧的时候吐吐槽,进步的时候打打气。以前选择工作只想着找到一个钱多活儿少说出去很有面子的,而从来没有去深究其中的发展空间。&/p&&br&&p&其实行业和职业就好比是战略和战术的区别。选择大于努力,关于这个我会分成三点说说自己的看法,当然有很多大牛和朋友都有很精彩成功和专业的看法,在这里我只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p&&br&&p&1、怎么选择?&/p&&p&
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四个阶段:探索期、上升期、平稳期和衰退期,大家都想进入到探索期乘着上升期的大船变成香馍馍,就像经常有人感叹要是当年马爸爸在杭州那所小破房子的时候我就跟着他说不定今天我也身价上亿了(捶地而泪奔···)。主要从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三个角度看:&/p&&br&&br&
★ 一是政策,看过《激荡三十年》的朋友应该知道,政策其实在整个商业历史的进程中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当初如果不是取消了福利分房政策大规模推广商品房,房价可能也不会是今天这样子,就像我们小时候好像从来没听说炒房这个概念,虽然说这个过程政策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但它占的比例肯定非常大。那怎么去看呢,最简单的方法,仔细研究一下十三五政策,这是国家未来五年的规划,看看各大媒体和牛人们的解读,再结合自己的情况看看合适自己的行业,学着国家政策一样,给自己来个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甚至更长当然更好。&br&&br&
二是资本导向,金钱的本性就决定了他敏锐的嗅觉,了解一下时下比较火的投资信息,看看都是哪些行业,目前已经到了第几轮等等,总会有好处,像投资潮、36氪、Chinaventure等等很多这样的网站都可以没事当新闻一样浏览浏览。&br&&br&
★ 三是消费需求,需求才是发展的动力,这个不是从小义务教育都开始说的嘛。就好比两人谈恋爱,彼此感觉都需要对方这个才是谈恋爱的动力呀,当然这只是举例啦···&br&&br&&p&2、天花板的问题&/p&&p&
天花板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天花板越高发展的空间越大,反之越小。不过这个说起来比较多,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雪球写的那篇如何研究透一家公司,上面有这一块的分析,写得很不错。&/p&&br&&p&3、个人能动性&/p&&p&
简单来说就是外部如职业发展遇到瓶颈,自己内心有想要改变的想法等,遇到这些问题时候你怎么做出行动的。有时候要改变就要做出牺牲,很多人缺的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气。&/p&&p&
欢迎继续补充~&/p&&br&&p&
在过去的那段时间里强烈感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特别在未来这个互联网化的时代里。反观过去的经历,不论是转行,或者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还是说创业(中途自己也创业过),在这个过程中,意味着所有重新开始,心态上也要归零,这里面也会有需要放低姿态去学习的时候,要不停调整自己的整个状态。&/p&&br&&p&目前在恶补互联网这块的知识,在“互联网+”的时代,不论企业还是个人,这都是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综合各方面考虑觉得报班学习是最直接也是最省时的方式。正在学习的课程里面有针对思维的梳理,使用技能像文案写作还有数据分析等,还有学完理论马上实战操作等,对于基础薄弱需要系统学习的人挺不错,目前自己也是get了很多很实用的新技能,有种眼界大开的感觉(不要笑我,哈~)。不过记住,学习这个不是绝对的,活学活用很重要,有时候自己可能只想到一点,但是旁人指导又有新的点子,慢慢的拓开思维很重要。&/p&&br&&p&转行很痛苦也很孤单,如果决定了转行,就一定要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和沉淀,如果你问转行失败怎么办?那是命有什么办法呢,不过其中的苦在以后的生活中肯定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转化成甜,况且只要你自己觉得不晚,任何时候开始都是最早,别人的话只是参考,重要的是自己。老爸从小对我说过一句话:生活一定要选择先苦后甜。以上共勉~&/p&
知乎的处女答,要说的是转行真的不容易,静下心沉淀才是最重要的,转行路上的经历供大家参考,绝无杜撰。 本人无钱无权的小镇姑娘一枚,大学专业是纺织,没错~就是经常被周围朋友叫做纺织女工,哈~当时选这个专业就是因为就业率高。读完大学找工作,运气好…
&p&一年前,我深受转行的问题困扰,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当时我翻遍了这个问题下的所有回答,仍然一筹莫展。&/p&&p&如今,转行成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已经大半年了,前段时间婉拒了上家Boss的挽留,离职准备人生的第一次跳槽。&/p&&p&我想大多数人在面临转行时,是迷茫无助的,『我要转行去哪儿?』、『这个行业不错,可是我不会啊,怎么入行?』『这个职位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又没什么经验,人家凭什么要我?』……这些问题无时无刻都在折磨着人的心智,时间一久甚至演变成对自身的否定:感觉自己没有能力,辜负了家人的期望,担负不起家庭的责任,以后买不起车买不起房、人生将黯淡无光……&/p&&p&『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一个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的小白,在转行时能少一些迷茫,少走一些弯路?』我写这篇回答,除了简述经历,还想分享一些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帮到像当初的我一样迷茫的人。&/p&&p&&b&&u&一.背景&/u&&/b&&br&硕士毕业,学了7年计算机,从研二结束,也就是14年9月份时,因为不想再当程序员,动了转行的念头,其后一年里,大部分时间极度迷茫,对未来几乎丧失信心,一度接近抑郁,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拒绝与他人的交流,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那个时期,用傅园慧那句『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来形容再恰当不过。&/p&&p&不过幸好我这个人比较怂,从15层的宿舍楼顶往下看时,感觉这么高摔下去一定很疼,没胆子往下跳,好歹是捱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15年10月,我终于完全摆脱了消极状态,11月份确定了方向,决定转行互联网营销。11月30号开始着手学习,12月中旬开始制作面试作业,12月底开始投简历面试,16年1月5号拿到心仪公司的offer,转行成功。&/p&&p&是的,确定目标后,转行成功只花了一个月。嗯,我知道有人要跳出来喊『可是你花了一年多才确定目标啊!』,没错,但这一年多里,大部分时间都荒废在了无用的纠结和内耗上。如果当初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我是不是可以更快的找到目标,更早的走上正确的道路?&/p&&p&&b&&u&二.为什么很多看似靠谱的转行经验不管用?&/u&&/b&&/p&&p&如果你和我一样,为了转行,刷遍了知乎底下所有相关的回答、翻烂了水木、北邮人、天涯这些地方的职场版块,你会发现很多经验贴都告诉你,正确的转行步骤分为这么几步:&/p&&blockquote&1.找到一个有前景的职业
-& 2.收集各种职位信息,了解它们需要什么能力
-& 3.快速学习相应的能力 -& 4.筛选职位和公司、投简历、面试 -& 5.转行成功&br&&/blockquote&&p&&br&&/p&&p&这套方法,从逻辑上看无比正确,但实际上就像告诉你把大象装进冰箱一共分三步,属于正确的废话,为什么?因为对于迷茫的小白,上面的每一步都很难操作。&/p&&p&很多人在第一步就扑街了:除了本行,我对其他的行业根本不了解,怎么知道什么职业有前景?怎么办?查各种行业报告,翻各种前沿媒体,个把月下来,什么“风口”、“互联网+”、“网红经济”、“VR”之类的名词学了一堆,对怎么切入仍然一无所知。&/p&&p&好,倘若你没在挂在第一步,在调研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新媒体运营是个好切入点,于是找个招聘要求看看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60ad4f8dd_b.pn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7&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60ad4f8dd_r.png&&&/figure&&p&&br&&/p&&p&额,哪个小白敢拍胸脯说,自己看到这些描述后不是一脸懵逼?就说第二条吧,什么叫『新媒体特性』?『媒体资源』又是什么?『拓展、运营及管理』究竟都是做些什么?你发现自己连职位要求都理解不了,还怎么归纳它们需要什么能力?后面的快速学习和准备面试更加无从谈起。&/p&&p&问题出在哪儿?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知识的诅咒”:你搜集到的职业信息,使用了大量的行业术语,没有对应领域知识的人是理解不了的,这无异于就像让一个小学生去解一道微积分题目,结果就是束手无策。人面对陌生和困难的事物,会下意识的恐慌和逃避,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陷入下面这个怪圈:&/p&&blockquote&发现一个职业好像很不错 --& 调研了下职业需求,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 --& 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个职业 --& 算了还是换一个职业看看吧&br&&/blockquote&&p&&br&&/p&&p&这样的“好像很多职业都不错,可我都干不好”的感觉一旦形成,再循环几次,很容易演变成更大的怀疑和恐慌,久而久之,有人选择继续原路,纵然不甚满意,亦能勉强度日;有人决策失能,干脆停在原地不动,虚度时日,转行的事一拖再拖。&/p&&p&所以解决问题的核心在哪?有没有靠谱一些的方法?&/p&&p&&b&&u&三.科学一些的思维方式&/u&&/b& &b&1.你对『不错的职业』有清晰的定义吗?&/b&&br&什么是好职业?有人说是钱多活少离家近,有人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人说稳定才是真……很多人的迷茫来自于:今天听说Android程序员工资高,赶紧去了解一下;明天听说ui设计很吃香,找两节课看看;后天觉得还是不要跑太远,在家乡考个公务员也不错……工作是你自己的,你对&b&『&/b&不错的职业&b&』&/b&完全没有一个客观评价标准,又怎么去比较不同的职业?&/p&&p&有人表示“说着容易,我这不是想不清楚嘛”。行,我提供自己的思路给大家借鉴下,我的标准有四条:&/p&&blockquote&&b&a.存在大量市场缺口
b.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c.长青需求
d.离开一线城市仍然有大量就业市场&/b&&/blockquote&&p&&br&&/p&&p&&b&a.存在大量市场缺口 :&/b&『物以稀为贵』,人亦如此,市场缺乏相应的人才,才会开出高薪。不然凭什么同样是清华毕业,学计算机去网易游戏的就能年薪30万往上,学机械去徐州重工的就只能拿6000的月薪?职业需求如此,形势大过人啊~ &/p&&p&&b&b.有足够的成长空间:&/b&一个职业,初级职位可以门槛低,方便入行,但必须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你成长为一个难以替代的人才。两年前滴滴跟Uber打的火热,专车司机补贴高,轻轻松松月入一两万,现在的专车司机们哀鸿遍野,不仅是因为补贴降低了,更是因为当个专车司机太容易,太多人来抢活。 既然你干的活容易找到替代的人选,你是不是就没那么值钱了?&/p&&p&&b&c.长青需求 :&/b&长青需求,意味着你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智慧长期被这个社会需要,就算行业变迁,也是有迹可循的,不会让你一身本领突然变成屠龙之技。当年诺基亚如日中天,给他们的塞班系统写代码的程序员风光无限,但短短几年,手机市场已经是ios和安卓的天下,谁还需要这群人的技能?&/p&&p&&b&d.离开一线城市仍然有大量就业市场 :&/b&为什么要加上这一条?无他,实乃生活所迫耳。产品经理、程序员、设计师……这些工作干的好,工资高不高?当然高,可是在北上广深这些地方,就算你月入两三万,依然望房兴叹,这还没算上户口、小孩上学这些鸟事情。然而需要这些职位的大多是互联网公司,它们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年轻时在大城市奋斗一把可以,等岁数上来了,万一还是没法定居下来,咋办?我能不能退居二三线城市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转行时我不得不考虑在内。&/p&&p&以我当时的学历和背景,我其实很想尝试转产品经理,而且有一家做大数据分析的公司给我开了可以转正的实习offer,但我左思右想还是没有去,就是因为最后一个原因。选择互联网营销,也是因为它满足了所有这四个要求:&/p&&p&&b&a.互联网营销是个巨大的缺口 :&/b&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几千万家,互联网对营销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不争的事实:以前我们买东西是因为电视上打过广告,现在我买双跑鞋都要到知乎上看看大家的推荐,然后回头去淘宝下单。时代变了,玩法也变了,然而好多老板都没跟上趟,他们需要懂这个的人。 &/p&&p&&b&b.后期不可替代性强:&/b&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流量就是命门,很多产品不是不够好,而是没有被知道的机会。史玉柱在《我的营销心得》里说『广告和营销是90%公司的命脉』,营销人员往后发展,一条路径就是市场总监,而优秀的市场总监必然难以替代。 &/p&&p&&b&c.营销是个长青需求:&/b&中国大小企业几千万家,不管在什么时代,哪家倒了哪家又起来了,它们都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的吧? &/p&&p&&b&d.离开北上广深杭还能混的风生水起:&/b&同上一条,哪个地方的公司不需要卖产品?非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中,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远超程序员产品经理之类。&/p&&p&好,现在找到了理想的职业目标,但这还不够,我还得确认一件事:&b&这个职业的活儿我能干。&/b&而这涉及到两个条件:1.你要快速建立这个职业领域的知识框架 2.你要迅速上手一些简单的工作。有人又忍不住了,这不还是正确的废话吗?别急,往下看:&/p&&p&&b&2.零基础小白如何快速入行?&/b&&br&忘了『收集各种职位信息,了解它们需要什么能力,然后快速学习』这句正确的废话吧,别再自顾自的在各种网站上搜集各种零散的资料了。要了解一个陌生的领域,最高效的办法难道不是找个专家给你讲讲吗?一个职业有没有前景,专家不比你更清楚吗?&/p&&p&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b&找一个靠谱的老师&/b&』。当然,这里的『老师』是代称,你可以请行业前辈一对一的跟你聊,你也可以找靠谱的课程来学习。&/p&&p&有人说我怎么知道靠谱的老师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几年前可能比较困难,现在要容易多了吧,知乎上就有一堆各领域专家,人家要是不回你私信,不是还有『在行』吗?上面随便搜一下“转行”都能出一大把:&/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68be317c85db93dc730ab3455edd4466_b.pn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48&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8be317c85db93dc730ab3455edd4466_r.png&&&/figure&&p&&br&&/p&&p&有人说好贵啊,没钱怎么办?我想问两句:『知识不值钱吗?专家的时间不值钱吗?你听完之后,省下来的自己的时间不值钱吗?你是愿意继续自己瞎摸乱撞一个月,还是花几百块钱省去这段不必要的痛苦?』&/p&&p&我当初刚确定方向那会儿,不知道怎么入行,没有收入,不好意思找家里要钱,全靠攒下来的研究生补助过日子。偶然发现一个教互联网营销的网站,我试听了两节课,如获至宝,眼都没眨,直接用信用卡付了3000的全款买了会员,一个月后我入职成功,月薪虽然不高,也够买两套课程了。&/p&&p&既然说到课程,简单聊聊怎么鉴别课程靠不靠谱&b&,&/b&你去试听一下,坏的课程,喜欢用各种概念砸晕你,会跟你扯行业趋势,好的课程,帮你把复杂概念简化、帮你梳理知识结构、能用大白话告诉你这个职业必须会什么。&/p&&p&啰嗦了这么久,其实就一句话:&b&闭门造车三个月,不如行家一堂课。&/b&至于后面怎么写简历、怎么面试,知乎上优秀的回答已经很多了,这里不再赘述。&/p&&p&最后,我想聊一聊一些转行中常见的心态问题:&/p&&p&&b&&u&四.聊一聊心态&/u&&/b& &/p&&p&&b&1.一次解决一个问题,避免多米诺式的悲剧推演&/b&&/p&&p&什么叫『多米诺式的悲剧推演』?一个人想转行,不知道怎么转,就开始觉得自己转不了行,进而怀疑自己以后拿不到高工资,觉得自己以后找不到对象/买不起房/小孩上不了好学校,觉得以后没法给爹妈养老,乃至有天读到篇描写80后养老困局的文章,就悲从中来,仿佛看到自己和爹妈惨淡的未来……&br&&/p&&p&醒一醒朋友,你现在要解决的是转行诶,思考找对象还有爹妈养老的问题,有助于你转行吗?&br&&/p&&p&还有人暂时没工作,交不起房租吃不上饭了,从自己连房租都交不起推演到自己能力不行转不了行,推演到以后养不起爹妈……按我说,别忙着找理想的转行目标,先把自己养活了,存够几个月的备用金才是要紧事。&br&&/p&&p&饭要一口一口吃,把问题一个个理清楚了,先把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了再说。&br&&/p&&p&&b&2.生活的前景来自于构建,而不是规划&/b&&/p&&p&可能是从小接受应试教育的荼毒,很多人转行时试图规划出一条完美的职业发展路径,仿佛人生就像做数学题,一定有正确的解法。规划的意义在于避免糟糕的选择,比如回避衰退行业的职位,前景是规划不出来的,你永远不知道人生有什么变数,非要去规划,就容易原地踏步。&br&&/p&&p&新东方做到现在这么大,是因为俞敏洪大学毕业前就立志要改变中国教育吗?他一开始只是想自己出国,所以背GRE单词,后来出国失败了,开始教别人怎么考GRE,办了培训班,后来才有了新东方。&br&&/p&&p&我知道好几个作家,一开始只是单纯想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然后发在了豆瓣、知乎上,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赞同他们的文字,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地方转载,于是有了约稿,有出版社找合作出书,后来就变成了全职的作家。 &/p&&p&&b&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b&你做出的成果证明了你的能力,才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是这些决定了你的前景。&/p&&p&&b&3.恐慌和迷茫很正常,对自己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b&&/p&&p&转行对于没有经验和资源的人,必然是艰难的: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眼前一片迷雾,看上去选择很多,可既不知道每条路通向哪里,又不知道路况如何,徘徊许久,迟迟迈不开腿,生怕一脚踏空又入错了行,断送了人生的希望。&/p&&p&昔日的同窗已小有所成,家乡的同龄人已娶妻生子,亲戚总在问工作怎么样了,爸妈虽然不催可你知道他们心里着急……所有这些都仿佛巨石一般压在你的心头。&br&&/p&&p&巨大的压力带来的往往不是蜕变,而是拖延和逃避:思考怎么转行太累了,我先看会儿剧/打会儿游戏/刷会儿微博吧……然而生活不会停止,没解决的问题不会自动消失,甚至愈演愈烈:你的作息开始没有规律,开始暴饮暴食,开始和父母吵架、拒绝与他们沟通……慢慢的你开始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很颓废、很没有用。&br&&/p&&p&但我想说的是,你要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没有人在面对陌生领域时不恐慌,那些转行成功的人,当初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只是在回忆时轻描淡写,才显得一路顺风。&br&&/p&&p&这个世界喜欢用成败论英雄,大多数人并不在乎你转行时内心有怎样的波澜和痛苦。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每个决定转行的人都不简单,因为他不甘眼前的平庸,总想有更好的生活,他拒绝重复眼前看过的风景,选择去面对那片未知,尽管这让他倍受折磨,得不到旁人的理解。这样的一群人,不值得鼓励吗?&br&&/p&&p&你无法在否定自己的心态里振作起来,接受并鼓励自己是改变现状的第一步。&br&&/p&&p&&b&&u&附 1:推荐阅读&/u&&/b&&/p&&ul&&li&如果你有严重的自我否定情绪,可以看看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670a6aab34635a37bcfd& data-hash=&670a6aab34635a37bcfd& data-hovercard=&p$b$670a6aab34635a37bcfd&&@陈诺Whatever&/a&
的这篇专栏:&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从厌恶自己到心存感激 &/a& 我一度非常消极,这篇文章对我的心理状态的改善帮助极大。&/li&&li&经常陷入悲观推论,觉得自己生活中问题太多的,可以看看yol叔的精彩回答:&a href=&http://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今年二十七,单身,压力很大,不知道未来的方向? - yolfilm 的回答&/a&&/li&&li&&b&强烈推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yangzhiping.com/psy/Working-Identit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转变职业生涯?&i class=&icon-external&&&/i&&/a&》&/b&- 这篇文章源于耶鲁心理学博士埃米尼亚. 伊瓦拉对转行的研究,揭示了太多反鸡汤和常识的内容,帮助很多在困境的人成功转变职业生涯。&/li&&/ul&&p&&u&&b&附 2:一些补充&/b&&/u&&/p&&p&
转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职业有利有弊,我无意鼓吹大家都转行互联网营销,也不是要抹黑程序员。选择前者是我基于自身情况的判断,未必适合所有人。这篇文章的价值,我想在于分享了一个思考转行问题的框架、一些搜集信息的手段,以及如何抵御常见的负面情绪,而不在于教你怎么转行互联网营销。&/p&&p&
我迷茫的时候,几乎翻遍了知乎上所有跟转行有关的内容,也私信过好几位答主试图寻求指导。但说真的,别人的故事最多能带来点短暂的安慰,而指望一个素未谋面、对你毫无了解的人帮你解决一个复杂的人生问题,真的靠谱吗?&/p&&p&
事情实质出现转机,始于我真的行动起来,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开始新的尝试并得到正面的反馈。正如我之前强调过的——“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自信萌生于你真的做成了一件事情,积累于你不断的做成更多的事情。在陌生的领域尝到了甜头,你才愿意继续摸索下去,不是吗?&/p&&p&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祝大家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共勉。&/p&
一年前,我深受转行的问题困扰,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当时我翻遍了这个问题下的所有回答,仍然一筹莫展。如今,转行成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已经大半年了,前段时间婉拒了上家Boss的挽留,离职准备人生的第一次跳槽。我想大多数人在面临转行时,是迷茫无助的…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ffcc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ffcc_r.jpg&&&/figure&&p&&br&&/p&&p&&b&?一、总论&/b&&/p&&p&&br&&/p&&p&在咨询和生活中我总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p&&p&&br&&/p&&p&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我最近好无聊啊,做事情没有方向,没有激情,什么都不想做,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说我该怎么办呢?”&/p&&p&&br&&/p&&p&这个时候我会问他们一些问题:“在你过去的生活中,有多少次出现过类似今天的这种情况?&/p&&p&&br&&/p&&p&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是否表现出周期性、循环性的特质?&/p&&p&&br&&/p&&p&你会陷入现在这样的情绪状态的原因是什么?&/p&&p&&br&&/p&&p&你是否是持续性的对做很多事情都表现出无兴趣?从什么时候开始的?&/p&&p&&br&&/p&&p&当面对你感兴趣的事情时,你是如何应对和处理的?”&/p&&p&&br&&/p&&p&而他们的回答,几乎统统都是:“&b&我不知道。&/b&”&/p&&p&&br&&/p&&p&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多了,我才逐渐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这个事实: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他自己。&/p&&p&&br&&/p&&p&&b&很多人根本从来就没有过“我要了解我自己”的这种意识。&/b&&/p&&p&&br&&/p&&p&包括我,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意识到我是多么的不了解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的睡眠周期,不知道我最佳的工作方式,不知道我的情绪周期,不知道我的认知体系,不知道自己理解事物的无意识倾向……&/p&&p&&br&&/p&&p&为什么会没有这种意识?&/p&&p&&br&&/p&&p&那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根本不需要特殊去考虑的事情。&/p&&p&&br&&/p&&p&“了解自己”就像我们喝一杯水下肚会被身体消化一样,是一种本能。&/p&&p&&br&&/p&&p&所以当一个人陷入迷茫的时候,他会不断的去想“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p&&p&&br&&/p&&p&这就是因为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应该知道这个答案的,这个答案也可以靠他自己“想”出来。&/p&&p&&br&&/p&&p&所以迷茫中的人根本就不会去问自己那个真正关键的问题:「我为什么会迷茫?为什么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答案?」&/p&&p&&br&&/p&&p&现在开始,你应该正视的有三件事:&/p&&p&&br&&/p&&p&&b&第一,了解自己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不需要你付出努力就能完成的事。&/b&&/p&&p&&br&&/p&&p&&b&第二,了解自己从来都不容易,你想要了解自己的难度本质上等同于你试图了解一个别的人。&/b&&/p&&p&&br&&/p&&p&&b&第三,“你自己”也是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所以你也需要不断地、长久的更替对自己的看法,刷新对自己的认知。&/b&&/p&&p&&br&&/p&&p&&b&?二、为什么要了解自己?&/b&&/p&&p&&br&&/p&&p&我前不久写过一篇关于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文章。&/p&&p&所以在纵观我们的一生时,就需要意识到,我们所接受的那些理念、观点等等并不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为了把我们塑造成、对那些理念输送方而言更好的工具。&/p&&p&&br&&/p&&p&比如学校教育是为了将我们培养成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人;&/p&&p&到了公司里老板们的教育是为了令你更好的为公司卖命;&/p&&p&消费时商家的教育是为了令我们更愿意大把的掏钱。&/p&&p&&br&&/p&&p&没有人会真正为了「你」的成长与成熟考虑,所有人对你在做的事情都是在试图将你洗脑成他们更希望你成为的人。&/p&&p&&br&&/p&&p&包括你现在在看的我的这篇文章,也可视为是我在试图将你“洗脑”。&/p&&p&&br&&/p&&p&所以我的意思是要告诉你:你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能清醒思考的人,这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这只能是你自己需要为自己做的事情。&/p&&p&&br&&/p&&p&那这和“了解自己”又有什么关系?&/p&&p&&br&&/p&&p&「了解自己」就是一个人选择主动成熟的第一步。&/p&&p&&br&&/p&&p&了解自己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梳理你自己的逻辑体系,去主动构建、修整你的思维逻辑。&/p&&p&&br&&/p&&p&那在这个时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清除掉那些外界商家、上司、试图打压你的朋友等人,所给你灌输的那些扭曲的认知。&/p&&p&&br&&/p&&p&所以首先,&b&「了解自己」,本质上就是开始为自己负责,开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b&&/p&&p&&br&&/p&&p&&br&&/p&&p&其次,&b&「了解自己」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创造生命的意义,创造自我实现的价值。&/b&&/p&&p&&br&&/p&&p&了解了自己,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p&&p&&br&&/p&&p&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头脑才是清醒的,“人生”这个概念对我们而言才是脉络清晰的。&/p&&p&&br&&/p&&p&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时候才不会迷茫。&/p&&p&&br&&/p&&p&所以在一开始我说:「为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p&&p&&br&&/p&&p&因为你当然不可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从来都没有好好了解过自己,从没为了解自己付出过实际的行动,你怎么可能光凭坐在那里空想就想出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p&&p&&br&&/p&&p&&br&&/p&&p&再次,&b&「了解自己」能帮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笔记本听歌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