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一个十字军之王2伪教宗宗.为什么没有要宣称这个选项了

教皇(职业)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jiào huáng]
教皇一词译自“Pontifex”(),原指皇帝兼任的“Pontifex Maximus”(最高祭司),现为天主教国家元首的政治及外交称号。[1]
教皇由的(Pope)兼任,世界各地的内部投票产生,除自动退位外,可终身任职,且不可罢免。[2]
但枢机主教有权另立反对派教皇,或以监禁、放逐等形式对其架空。[2]
公元382年,废止的祭祀,独尊一神,并将教皇一职交第39任主教。[3]
445年,东罗马皇帝与承认其教会的最高地位。同时,时任罗马主教因劝退,而在罗马市民中间树立威信,成为第一位被誉为“”的教皇。[4]
西罗马灭亡后,奉行的罗马教会与的东部教会渐行渐远。[4]
公元8世纪,以此为基础成立,自此成为世俗国家的领袖,直到20世纪签订成为象征国家。[2]
此外在15世纪,时任主教在与国王进行外交使节时,开始使用“Romanus Pontifex”(罗马祭司)一词,并写入。[4]
后来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来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政府进行双边活动,译作罗马教皇,约定俗成。[3]
教皇在神权上,与其他祭司()一致。宗教事务上,教皇与主教的提案需要经过主教会议的讨论及投票,最后根据结果由教皇以耶稣首席宗座使徒(彼得)的继承者名义代表整个教会颁布。[4]
而这结果必须是不可错谬的,是为“教宗不可错谬”和“首座使徒权柄”的特权教义。[5]
教皇历史沿革
教皇一词译自“Pontifex”(),原指皇帝兼任的“Pontifex Maximus”(最高祭司、大祭司)。
公元382年,西罗马皇帝废止的祭祀,独尊,并将最高祭司一职交第39任主教。[3]
445年,东罗马皇帝与东部教会承认其教会的最高。[6]
公元8世纪,以此为基础成立,自此成为世俗国家的领袖,直到20世纪签订成为象征国家。[7]
此外在15世纪,时任主教在与国王进行外交使节时,开始使用“Romanus Pontifex”(罗马祭司)一词,并写入。[8]
后来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来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政府进行双边活动,译作教化皇,俗成。[9]
教皇产生背景
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是世界上信众很多的宗教教派,从开始以致影响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又因其驻地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教皇。历史上天主教会出现过4位被世俗社会誉为的教皇,分别是公元5世纪的圣良()、6世纪的圣()、9世纪的圣尼阁(),以及20世纪的圣(约翰·保罗二世)。期间曾经历过1000年从教会外部到教会内部的争议与动荡期。[10]
而新任教皇就职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在举行,100多国和地区派出庆贺团出席祝贺[11]
除了他的宗教职务之外,教皇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早在公元2世纪主教制产生后,所有主教均被称为教宗。罗马主教因驻在都城,政治、经济势力最大。5世纪,由于(401~417在位)和(440~461在位)的努力,罗马主教逐渐凌驾于其他主教之上。吉莱西厄斯一世(492~496在位)首先宣布教皇在信仰上的权力既独立于皇帝,又独立于教会会议,声称“教会权力”高于“帝国权力”。教皇(590~604在位)认为教皇是天主指派的全部教会的首脑,将教皇的影响扩大到自己的辖区以外。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矮子丕平为酬谢教皇对其夺取权力的支持,将夺自的罗马至一带的土地赠给教皇,是为之始。
教皇发展历史
教皇既为之首,
耶稣赐予圣伯多禄两把钥匙
又是拥有世俗权的一国之主,直辖领土达4万多平方公里。教皇尼古拉斯一世在位时(858~867)出现了不经教皇批准不得罢免和选举主教的理论,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但其后教廷权力衰落,教皇先后受制于国王和皇帝。利奥九世(在位)之后教皇权力开始恢复。10~11世纪天主教改革的加强了教皇的势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在1059年的拉特兰宗教会议后,颁布教皇选举法,确定教皇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世俗封建主不得干预。希尔德布兰德于1073年当选教皇,为格列高利七世。克吕尼运动引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位)与教皇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结果教皇声威大振。此后教皇与皇帝间的斗争长期不息,1122年缔结之后才告结束。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教皇权势极盛,教皇有权废黜君主,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公元11世纪,由于西欧
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城市兴起,人口增加,封建领地的收入已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享乐需求。各级封建主特别是骑士阶层力图向外扩大领地,夺取东方财富。意大利、威尼斯等地商人则企图排斥贸易对手阿拉伯和商人,以扩大自己的商业权益。罗马教廷是东征的鼓动者和策划者,教皇意欲借此扩大天主教势力,聚敛财富,并进而控制东正教。一些不满现实、苦于饥荒的农民,也希望通过远征摆脱日益加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寻求新的出路。当时,西亚各国和拜占庭的复杂局势也有利于西方入侵者。塞尔柱建立的大帝国已分裂为若干小国,相互混战不已。日益衰弱,无力抵御塞尔柱突厥人的进攻,帝国皇帝(在位)、阿历克塞一世(在位)等先后向西欧诸国君主及教皇求援,给东征以可乘之机。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召开宗教大会,以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煽动宗教狂热,与会者群起响应,要求出征。因出征者衣缀十字标记,故名十字军。
从年,持续近200
拿破仑加冕
年之久,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八次。在十字军东征的历次战役中,欧洲的骑士们基于宗教狂热,总是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在欧洲优雅的骑士风度,全部被惩罚异教徒的疯狂杀戮所抹煞。在1099年7月十字军第一次占领耶路撒冷以后,在全城展开了大屠杀。中避难的1万多妇孺全部被十字军士兵们刨腹剜心,伊斯兰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许多多的异教艺术品被毁灭。经过叁天的屠城之后耶路撒冷没留下一个非基督徒的活人,一名骑士在写给教皇的信中描述道:“我骑马经过街道的时候,异教徒的血没马腿到膝。” 随着征服和掠夺,对黄金的贪念和渴求充斥着十字军士兵的灵魂。其中十字军第四次东征()由教皇策划,最初确定东征埃及,但威尼斯商人为了自己的商业权益,采取威胁利诱手段促使十字军改变东征方向,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商业劲敌拜占庭帝国。日,十字军攻占,烧杀洗劫数日,毁坏历史文物不计其数;同年占领拜占庭在的大部领土,建立“”(1261年亡)。从此,拜占庭帝国四分五裂,其商业地位为威尼斯等所取代。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十字军骑士是浑身沾满了血和铜臭的邪恶强盗组织。恶有恶报,十字军骑士团中实力最强大财富最庞大的圣殿骑士团的下场最为悲惨: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之后,王国瓦解,被迫必须离开圣地;当骑士团的主力部队回到法国,法王菲力普四世认为像圣殿骑士团这样强大的组织如果在法国境内建立,将对他的王位与整个法国有严重的威胁。于是在日星期五这一天,罗马教廷的教皇和联合执行了一条对圣殿骑士团的秘密处决令。圣殿骑士们因为被说成是异教徒和同性恋者而被判处死刑,失去了他们长期以来所拥有的权利。基督教大长老雅克·德沐莱被捕,他死前受尽了折磨,最终被钉死在上。随后几年之内,好几百名圣殿骑士团被处死,骑士团的组织也随之彻底瓦解。这也是西方人对于星期五、十叁号这个日子所有的不祥预兆的起源。
此后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教皇权力日渐衰落。1303年,教皇(在位)在与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斗争中失败,屈辱而死。年教廷迁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受制于法王。年天主教会大分裂达40年之久。1377年法籍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在位)利用法国王权在百年战争中一度削弱的机会,将驻地迁回罗马。1378年意大利枢机主教团在罗马选出(在位)为教皇。法国枢机主教团则选为教皇。1409年 3月在意大利比萨召开的宗教会议上,选举为新教皇。但在位的两个教皇拒绝退位。1410年亚历山大五世去世,约翰二十三世继位,形成三个教皇鼎立的局面。1417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罢黜了在位的 3个教皇,另选(在位)为教皇,教会复归统一。16世纪,欧洲爆发宗教改革运动,教皇地位进一步削弱[12]
。自皇帝1526年攻陷罗马以后,以后的历代教皇实际已经不敢公开反对世俗君主的政治活动了。之后19世纪的拿破仑加冕,可见教皇权力日渐衰落,已不复昔日荣光。[13]
教皇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尽管授予教皇对这些领土的统辖权的文件,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在15世纪被证明是伪造的,教皇对教廷国的统治还是延续到了1870年的时候,而和教皇之间最终的政治协议一直到1929年的协定才得以实现。1948年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再次确定该协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日到日,教皇的职位空缺,这种情况称为皇座出缺(sede vacante)。前任教皇是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Ⅱ),他于1978年58岁时被选为教皇,也是自阿德里安六世(1522年-1523年间在位)以来首位被选为教皇的非意大利人。
若望·保禄二世于日19:37逝世,享年84岁。在4月18日开始的教皇中,用了不足24小时,就选出德国籍枢机主教约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作为新教皇,是为。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和,能制定或废除,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和1274年第二次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20世纪初,三国王室相继被废黜后,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遂成为单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教皇登基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教皇名称由来
教宗本笃十六世(辞职)
“教宗”,译自拉丁文pope,源于希腊文,意指“父亲”、“爸爸”,最初本为古代对其的一般尊称,至今在中仍有以此称者。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和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称谓来表示其之衔,而罗马主教认为此衔仅指西部教会的领袖。灭亡后,罗马主教成为西方教会中的最高首领,加之756年王“献土”后又在意大利形成“”世俗政权,“papa&这一称谓遂逐渐为罗马主教所独有,开始构成“教皇”之涵义。到11世纪时,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独占“&之称,从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度。“papa&一词也就作为“教皇”之专称沿用下来,即今日英语中的“pope”、德语中的“Papst“和法语中的“pape”。
早在三世纪,亚历山大里亚主教对埃及的各副主教实行了集权控制,有意识地仿效罗马主教的管辖方式。在尼吉亚大后,罗马主教立即授予亚历山大里亚大主教以管辖的优先权,并使用了“亚历山大里亚教皇”的称号,该称号演变成为希腊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及全非洲教皇及宗主教”以及哥普特教会的“亚历山大里亚及宗徒圣马可之座的教皇”。
中国官方的称呼以“教皇”为主,而华人天主教徒一般称他们
已故教皇若望·保禄二世
的最高领袖为“教宗。英文词Pope可以追溯到拉丁文,原意是“父亲”,是对神职人员的尊称,相当于当今神父的意思,后来才专用于罗马天主教的最高职位。
的罗神父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许“教宗”更符合Pope的原意。罗神父解释说:“本来拉丁文那个字的意思就是爸爸。Pope就是爸爸,在教会里他就是爸爸,是父亲。他是我们的父亲,教会本来就是一个家吗。”
教皇一词是国内的翻译,其拉丁文原文是papa,即父亲之昵称“爸爸”,并无一丝“皇帝”的意思。大陆之外通常译为 “”,祖宗、宗庙之宗,是取其头衔中“圣彼得继承者”之意。
Pope历史上确实被翻译成教皇,而历史上的教皇曾经在欧洲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清朝康熙皇帝的时候,Pope曾经被翻译成“教化王”。那时,中国显然不愿意承认远在天边还有另外一位“皇帝”能够跟大清的天子平起平坐。后来,POPE被翻译成“教皇”。
教皇比较泛政治化,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世界,“ 教宗”被普遍使用。在中国大陆, 官方新闻媒体和民众使用“教皇”,比如新华社的还要继续沿用“教皇”这个说法。不过,即使是和梵蒂冈没有正式关系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宗教界人士也选择使用“”。
教皇教会法典
罗马教会主教享有主单独赐给宗徒之长伯铎的职位,此职位亦应传递于其继承人,因此教皇为的首领、基督的代表、普世教会在现世的;因此由于此职务,他在普世教会内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职权,且得经常自由行使之。
1项-罗马教皇由于其本人接受合法选举,同时已被祝圣为主教,而获得教会完满的及最高的权力。故此当选教皇者,如已是主教,其接受的当时即获得此权力,如当选者尚非主教,应立即祝圣为主教。
2项-教皇如辞职,其辞职得自由为之,且应适当表明,始能生效,但不需要任何人接受。
1项-教皇由于其职位,不仅享有对普世教会的权力,而且对所有个别教会及其信众拥有职权的首位,藉此,主教们对托于他们照管的个别教会所有之正职权直接权力,一并得以巩固和保障。
2项-罗马教皇在尽其普世教会最高牧人职务时,常与其它主教们,而且与普世教会共融联合一起;但他有权按照教会的需要,规定执行职务的方式,即由其个人或与主教们集体执行。
3项-对教皇的和法令,不得上诉或诉愿。
教皇在尽其职务时,主教们得以各种方法提供合作力量,其中有世界主教会议。除此以外,有元老之辅佐,还有其它人士,和按时机需要而设立的各种机构;这些人士和机构,都以教皇的名义和权力,为所有教会的利益,依法律规定,尽受付托的职务。
皇座出缺或完全被阻时,在普世教会治理上,任何事不可变更,但应遵守对这种情况所制订的法律。
教皇主要职能
除宗教职务外,教皇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国家元首。该国又被称为“”(Sancta Sedes)。梵蒂冈整个被罗马城包围,在1870年之前,教皇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皇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
教廷(Sancta Sedes)是教皇及其顾问们在向下属的全球各地的罗马天主教会发出指令时所使用的正式名称。作为全球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央政府”,教皇授权主教委员会负责管理梵蒂冈的日常事务。
教皇在其职务上永无谬误论(papal infallibility),是天主教之一。即作为至高无上的导师的教皇,在一定条件下就信仰或道德问题进行的教诲不可能的论点,其根据是:教会承担耶稣基督教诲众人的任务,教会既受基督委托,又得圣灵帮助,必能忠于的教诲。年的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在一片争论声中限定了几种条件,符合这种条件,教皇“自宗座”所发表的意见才不可能谬误。其先决条件就是,在有关信仰及道德方面,教皇发表意见时,其意图是要求得到全体教会的绝对同意。这一教条阻碍了全世界基督教的团结,同时也是罗马天主教神学者的争论焦点。
宗徒职务:主耶稣说:「你们中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事人的。」路22:26,宗徒们是主耶稣特选的,宗徒职务在宗徒大事录里常提及,十二位宗徒因为茹达斯的背叛而缺少一个,最后大家向天主祈祷选举了一个取代他的宗徒职务,可见宗徒职务存在的重要性。无论哪个地方哪怕一个小家庭小论坛都需要有一位主持者和管理者,更何况教会这个大家庭,何况是天主赋予人的权利。
教皇居住在——意大利罗马城内的一个很小的独立国家,他是罗马的主教。自从圣伯多禄时代起,一直有罗马主教任教皇,教皇去世后,枢机团以天主子民的名义选举继任者。
教皇管辖领地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酥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又称圣彼得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施行政教合一,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地处右岸梵,整个被罗马城包围,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常驻人口仅89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梵蒂冈有一支200名瑞士人组成的卫队,这支卫队于1505年,由教皇二世组建。此外还有大约3000名世俗工人,他们是梵蒂冈的主要劳动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冈城内。梵蒂冈也称罗马教廷,
梵蒂冈的法律体系是基于教会的教规,当天主教教规不适用时,则使用罗马市的法律。梵蒂冈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向其他主权国家派出外交使节,也可以接受由其他国家派出的外交使节。但是由于国家面积太小,别国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一般都在罗马设大使馆。这样做所造成的一个有趣结果是,意大利驻梵蒂冈的大使馆是设在该国境内的。梵蒂冈同179个国家和地区有正式外交关系,在联合国设常驻观察员,与中国无外交关系。
教皇穿着服饰
教皇是罗马天主教里唯一穿全白色衣
教皇方济各
服的主教,每一件白色法衣有大约30个人工缝制的扣子和扣眼,还有通常的罗马教皇专用配件,短小的大红色肩衣叫做 Mozzetta,罩在法袍外面,白色的无边帽,也叫无边便帽;还有红色的鞋子。罗马的Fillipo Gammarelli 家族从1798年起就为罗马教皇缝制服装,包括约翰保罗二世。Gammarelli 希望下一位教皇最终站在圣彼得长方形的阳台上时身穿一件合适的 Gammarelli 家族缝制的法衣。虽然意大利是对世界时装流行趋势最具影响力的地方之一,但梵蒂冈的服装风格变化很谨慎。Gammarelli 裁缝们一共要准备六套教皇法衣,叁套拖地长的毛料和丝绸法袍。选举教皇时,他们将把这些法衣送到梵蒂冈。新的教皇选举出来之后,他将被领入附近的教堂,通常被称为流泪的房间。新教皇将在那里试穿Gammarelli 制作的法衣,然后走到的阳台上让全世界瞻仰。
教皇现任教皇
方济各,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 Jorge Mario Bergoglio),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意大利后裔,耶稣会士。1963年哲学专业毕业,1969年12月晋铎。1973年当选耶稣会阿根廷省会长。1992年5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任命为天主教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区辅理主教,1998年晋升为该教区总主教。2001年2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擢升其为枢机主教。后曾先后供职于梵礼仪与圣事部、圣职部、修会部并兼任家庭理事会理事、拉美事务委员会委员。日当选为第266任教皇,成为天主教历史上首位南美籍、1300多年来首位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教皇。[14]
教皇历任教皇
1、(St.Peter)33年4月1日—67年
圣若望一世
6月29日 加利肋亚人,耶稣立为宗徒之长,本名西满(Simon)教会中心从耶路撒冷移至罗马
2、圣莱纳斯(St.Linus)67年6月29日—76年9月23日 意大利人,生于托斯卡诺(Toscano)
3、圣阿内克里特(St.Anencletus)76年9月23日—88年4月26日 罗马人
4、圣克莱门特一世(St.ClementⅠ)88年4月26日—99年11月23日 罗马宗室,充军到本都(Pontus)
5、圣(St.Evaristus)99年11月23日—107年10月27日 希腊人,生于安提约基
6、圣(St.AlexanderⅠ)107年10月27日—115年5月3日 罗马人
7、圣(St.SixtusⅠ)115年5月3日—125年4月3日 罗马人
8、圣特勒斯鲁夫(St.Telesphorus)125年4月3日—136年1月5日 希腊人
乌尔班二世
西吉努(St.Hyginus)136年1月5日—140年1月11日 希腊人,生于雅典
10、圣(St.PiusⅠ)140年1月11日—155年7月11日 Apuilea人,其弟荷玛斯(hermas)著牧人书
11、圣(St.Anicetus)155年7月11日—166年4月20日 叙利亚人
12、圣(St.Soter)166年4月20日—174年4月22日 意大利坎帕尼亚(Campania)人
13、圣(St.Eleutherus)174年4月22日—189年5月26日 希腊人,弃绝Monranus
14、圣(St.VictorⅠ)189年5月26日—199年7月28日 非洲人,弃绝狄奥多土(Theodotus),订复活节
15、圣才斐林(St.Zephyrinus)199年7月28日—217年12月20日 罗马人,重申对Monranus之罚
16、圣加里斯多一世(St.CalixtusⅠ)217年12月20日—222年10月14日 罗马人,希波利特与之对立
17、圣(St.UrbanⅠ)222年10月14日—230年5月23日 罗马人
英诺森三世
(St.Pontian)230年8月21日—235年9月28日 罗马人,与希波利特和解,同致命
19、圣安泰(St.Anterus)235年11月21日—236年1月3日 希腊人
20、圣(St.Fabian)236年1月10日—250年1月20日 罗马人
21、圣克内里(St.Cornelius)251年3月6日—253年6月25日 罗马人,反诺维西安严厉主义
22、圣卢修斯一世(St.LuciusⅠ)253年6月25日—254年3月5日 罗马人,被瓦莱里安(Valerian)充军
23、圣史蒂芬一世(St.StephanⅠ)254年3月12日—257年8月2日 罗马人,反西彼廉领洗需宠爱说
24、圣(St.SixtusⅡ)257年8月30日—258年8月6日 希腊人
25、圣(St.Dionysius Romanus)259年7月22日—268年12月26日 希腊人
26、圣(St.FelixⅠ)269年1月5日—274年12月30日 罗马人
27、圣(St.Eutychian)275年1月4日—283年12月7日 lunensis人
28、圣凯由(St.Cajus)283年12月17日—296年4月22日 达尔马提人(今克罗地亚一个地区)
29、圣马瑟林努(St.Marcellinus)296年6月30日—304年4月26日 罗马人
30、圣马赛一世(St.MarcellusⅠ)308年5月27日—309年1月16日 罗马人
31、圣(St.Eusebius)309年4月18日—309年8月17日 希腊人
32、圣密欧提阿德(St.Miltiades)311年7月2日—314年1月10日 非洲人
33、圣(St.SilvesterⅠ)314年1月31日—335年12月31日 罗马人,君士坦丁瞻礼,尼西亚定礼
34、(St.Mark)336年1月18日—336年10月7日 罗马人,撒丁会议,东西分歧
35、圣尤利乌一世(St.JuliusⅠ)337年2月6日—352年4月12日 罗马人,在安提阿会上支持亚达纳削
36、利拜耳(Liberius)352年5月17日—366年9月24日 罗马人,第一个没被封为圣人的教宗
37、圣达马苏一世(St.DamasusⅠ)366年10月1日—384年12月11日 西班牙人,罗马议会除异端译经
38、圣(St.Siricius)384年12月17日—399年11月26日 罗马人,强调罗马首位
39、圣阿纳西塔斯一世(St.AnastasiusⅠ)399年11月27日—401年12月19日 罗马人,引证伯多禄(St.Peter)为主之磐石
40、圣(St.InnocentⅠ)401年12月21日—417年3月12日 意大利阿尔巴诺(Albano)人,罗马主教接伯多禄位
41、圣佐西玛(St.Zosimus)417年3月18日—418年12月26日 希腊人
42、圣博尼费斯一世(St.BonifaceⅠ)418年12月28日—422年9月4日 罗马人
43、圣西莱斯廷一世(St.CelestineⅠ)422年9月10日—432年7月27日 坎帕尼亚人,谴责聂斯多略
44、圣西斯科特三世(St.SixtusⅢ)432年7月31日—440年8月18日 罗马人
45、圣(St.LeoⅠ)440年9月29日—461年11月10日 Toscauo人,反一性论,退阿提拉,强调罗马主教首位大教皇
46、圣西莱尔(St.Hilary)461年11月19日—468年2月29日 撒丁人
47、圣辛卜力乌斯(St.Simplicius)468年3月3日—483年3月10日 Tiuoli人
48、圣菲利克斯三世(St.FelexⅢ)483年3月13日—492年3月1日 罗马人,弃绝裂教
49、圣杰拉斯一世(St.GelasiusⅠ)492年3月1日—496年11月21日 非洲人,强调教会不属俗权
50、圣阿纳斯塔斯二世(St.AnastasiusⅡ)496年11月24日—498年11月19日 罗马人,法兰克人进教
51、圣辛玛古(St.Symmachus)498年11月22日—514年7月19日 撒丁人
52、圣赫尔米斯达(St.Hormisdes)514年7月20日—523年8月6日 Frusinas圣西尔维的父亲
53、圣(St.JohnⅠ)523年8月13日—526年5月18日 托斯卡诺(Toscano)人,致命
54、圣菲利克斯四世(St.FelixⅣ)526年7月12日—530年9月22日 圣本笃立修会
55、圣博尼费斯二世(St.bonifaceⅡ)530年9月22日—532年10月17日 罗马人,第1位日耳曼籍教宗
56、圣(St.JohnⅡ)533年1月2日—535年5月8日 罗马人,犹斯弟年公布法典
57、圣阿戈培一世(St.AgapetusⅠ)535年5月13日—536年4月22日 罗马人
58、圣西尔维(St.silverius)536年6月8日—537年3月11日 圣赫尔米斯达的儿子,致命
59、维吉利(Vigilius)537年3月29日—555年6月7日 罗马人,反犹斯弟年君城议会
60、佩拉吉一世(PelagiusⅠ)556年4月16日—561年3月4日 罗马人
61、(John Ⅲ)561年7月17日—574年7月13日 罗马人
62、本笃一世(BenedictⅠ)575年6月2日—579年7月30日 罗马人
63、佩拉吉二世(PelagiusⅡ)579年11月26日—590年2月7日 罗马人,托来多议会
64、圣(St.GregoryⅠ)590年9月3日—604年3月12日 罗马人,建隐院派教士,订圣歌,著训言大教皇
65、萨比尼昂(Sabinian)604年9月13日—606年2月22日 Tascano人
66、博尼费斯三世(Boniface III)607年2月19日—607年11月12日 罗马人
67、圣博尼费斯四世(St.Boniface IV)608年9月15日—615年5月8日 阿布鲁齐(Abruzzi)人
68、圣多伊德迪特(St.deusdedit)615年11月13日—618年11月8日 罗马人
69、博尼费斯五世(BonifaceⅤ)619年12月23日—625年10月25日 Neopolitanus人
70、霍诺里厄斯一世(HonoriusⅠ)625年10月27日—638年10月12日 Gapua人,同意Sergius说
71、(Severinus)640年5月28日—640年8月2日 罗马人
72、(John IV)640年12月24日—642年10月12日 达尔马提人
73、提奥多一世(TheodoreⅠ)642年11月24日—649年5月14日 希腊人,拉特郎会议
74、圣玛定一世(St.MartinⅠ)649年7月5日—653年11月12日 充军致命,会议弃一志论
75、圣尤金一世(St.EugeneⅠ)654年8月10日—657年6月2日 罗马人
76、圣维塔利安(St.Vetalian)657年7月30日—672年1月27日 西格涅(Signia)人
77、阿迪乌达二世(AdeotatusⅡ)672年4月11日—676年6月17日 罗马人
78、多奴(Donus)676年11月2日—678年4月11日 罗马人
79、圣阿伽托(St.Agarho)678年6月27日—681年1月10日 西西里人,君城会议III
80、圣利奥二世(St.LeoⅡ)682年8月17日—683年7月3日 西西里人,同意会议议案,驳Honorius
81、圣本笃二世(St.BenedictⅡ)684年6月26日—685年5月8日 罗马人
82、(JohnⅤ)685年7月23日—686年8月2日 叙利亚人,生于安提约基
83、克农(Conon)686年10月21日—687年9月21日 Tieisco人
84、圣塞吉阿斯一世(St.SergiusⅠ)687年12月15日—701年9月8日 叙利亚人,生于安提约基
85、(John Ⅵ)701年10月30日—705年1月11日 希腊人
86、(John Ⅶ)705年3月1日—707年10月18日 希腊人
87、(Sisinnius)708年1月15日—708年2月4日 叙利亚人
88、(ConstantineⅠ)708年3月25日—715年4月9日 叙利亚人
89、圣(St.Gregory Ⅱ)715年5月19日—731年2月11日 罗马人,派波尼法爵去德传教
90、圣(St.Gregory III)731年3月18日—741年11月28日 叙利亚人,擢波尼法爵总主教
91、圣扎加利(St.Zachory)741年12月3日—752年3月22日 希腊人
斯德望二世(Pope-elect Stephen)752年3月22日—752年3月25日。历任教宗中在位最短的一个,只有仅三天,因为中风突然离世。由于在位时期太短,使他未能在死前 赶及进行就任仪式,使得一些天主教历史书籍不承认斯德望二世为教皇,称下任教宗斯德望三世为斯德望二世。因此由斯德望三世至斯德望十世的八位教宗分别顺序 称为斯德望二世至斯德望九世。
92、斯德望二世(Stephan II)752年3月26日—757年4月26日 罗马人,给丕平王加冕得赠地
93、圣(St.paulⅠ)757年5月29日—767年6月28日 罗马人
94、圣(Stephan Ⅲ)768年8月7日—772年1月24日 西西里人
95、(AdrianⅠ)772年2月1日—795年12月26日 罗马人,尼西亚会议,大加禄建校
96、圣(St.Leo III)795年12月26日—816年6月12日 罗马人
97、斯德望四世(Stephan Ⅳ)816年6月22日—817年1月24日 罗马人
98、圣帕斯夏一世(St.PaschalⅠ)817年1月25日—824年2月11日 罗马人
99、(EugeneⅡ)824年5月8日—827年8月27日 罗马人,被奉为穷人主保
100、瓦兰丁(Valentine)827年8月31日—827年10月10日 罗马人
101、(Gregory Ⅳ)827年12月20日—844年1月25日 罗马人
102、塞吉阿斯二世(SergiusⅡ)844年1月25日—847年1月27日 罗马人
103、圣(St.Leo Ⅳ)847年4月10日—855年7月17日 罗马人,振兴教会,反撒拉森人
104、(Benedict Ⅲ)855年9月29日—858年4月7日 罗马人
105、圣尼古拉斯一世(St.NicholasⅠ)858年4月24日—867年11月13日 罗马人,维护教权,罚佛提乌(Photius)大教皇
106、(AdrianⅡ)867年12月14日—872年12月14日 罗马人,君城第四会议
107、(John Ⅷ)872年12月14日—882年12月16日 罗马人,唯一由教宗祝圣英王的教皇
108、马林一世(MarinusⅠ)882年12月16日—884年5月15日 加莱塞(Gallese)人
109、(Adrian Ⅲ)884年5月17日—885年9月15日 罗马人
110、斯德望五世(StephanⅤ)885年9月14日—891年9月4日 罗马人
111、福尔摩塞(Formosus)891年10月6日—896年4月4日 本都(Pontus)人,引德王反对Spolet党,福尔摩塞(Formosus)死后,尸骨被斯德望六世起出审判
112、博尼费斯六世(Boniface Ⅵ)896年4月11日—896年4月26日 罗马人
113、(Stephan Ⅵ)896年5月22日—897年8月14日 罗马人
114、(Romanus)897年8月14日—897年11月 加莱塞(Gallese)人
115、(Theodore Ⅱ)897年12月—897年12月20日 罗马人
116、(John Ⅸ)898年1月18日—900年1月5日 意大利蒂沃利(Tivoli)人
117、本笃四世(Benedict Ⅳ)900年2月1日—903年7月30日 阿尔迪亚(Aldea)人
118、(LeoⅤ)903年7月30日—903年12月 罗马人,被关入监狱和谋杀
119、赛吉阿斯三世(Sergius III)904年1月29日—911年4月14日 罗马人,受制于Theodo,&娼妇政治&开始
120、阿纳斯塔斯三世(Anastasius III)911年4月14日—913年6月 罗马人
121、兰顿(Lando)913年7月7日—914年2月5日 沙芬(Sabina)人,可能是最后一个有独特称号的教宗
122、约翰十世(John Ⅹ)914年3月—928年5月28日 伊莫拉(Imola)人,驱撒拉森人与南意
123、(Leo Ⅵ)928年5月28日—928年12月 罗马人
124、(Stephan Ⅶ)929年2月3日—931年2月13日 罗马人,受制于阿尔伯里克(Alberic)
125、(John Ⅺ)931年3月15日—935年12月 罗马人
126、(Leo Ⅶ)936年1月3日—939年7月13日 罗马人,受制于阿尔伯里克(Alberic)
127、斯德望八世(Stephan Ⅷ)939年7月14日—942年10月30日 罗马人,受制于阿尔伯里克(Alberic)
128、马林二世(MarinusⅡ)942年10月30日—946年5月1日 罗马人,受制于阿尔伯里克(Alberic)
129、阿戈培二世(AgapetusⅡ)946年5月10日—955年11月8日 罗马人,俄王圣Olgga领洗
130、(John Ⅻ)955年12月16日—964年5月14日 给德皇Otto加冕被谋杀,&娼妇政治&结束
(Leo Ⅷ)963年12月6日—964年2月26日 罗马人,Otto主持选举复位
131、(Benedict Ⅴ)964年5月22日—964年6月23日 罗马人
132、(Leo VIII)964年6月23日—965年3月1日 罗马人
133、(John ⅩⅢ)965年10月1日—972年9月6日 罗马人
134、(Benedict Ⅵ)973年1月19日—974年6月8日 罗马人,被谋杀
135、(Benedict Ⅶ)974年10月—983年7月10日 罗马人,在Otto助下被选,思改革
136、(John XIV)983年12月—984年8月20日 帕维亚(Pavia)人
137、(John XV)985年8月20日—996年4月1日 罗马人
138、(GregoryⅤ)996年5月3日—999年2月18日 加冕Otto III,改革教会第1位德国籍教宗
139、(SilvesterⅡ)999年4月2日—日 罗马人,第1位法国籍教宗
140、(John XVII)日—日 罗马人
141、(John XVIII)日—日 罗马人
142、赛吉阿斯四世(Sergius IV)日—日 罗马人东方分裂,东都谢尔盖(Sergii)除教宗名
143、本笃八世(Benedict VIII)日—日 为亨利二世圣帝加冕
144、约翰十九世(John XIX)日—日 会议弃绝阿尔比异端
145、(Benedict IX)日—日 罗马人,幼年登基,其间与西尔维斯特三世(Silvester III)轮流在位
146、(Silvester III)日—日 罗马人
147、(Benedict IX)日—日 罗马人
148、(Gregory VI)日—日 罗马人,欲从本笃手中解放教会
149、克莱门特二世(Clement II)日—日 德国人,萨克森(saxony)议会废三教宗之立第2位德国籍教宗  150、(Benedict IX)日—日 罗马人
151、达马苏二世(Damasus II)日—日 德国巴伐利亚人,第3位德国籍教宗
152、(Leo IX)日—日 亚尔萨斯人,进行改革,恢复教权,第4位德国籍教宗
153、维克托二世(Victor II)日—日 德国人,为亨利三世拥立,第5位德国籍教宗
154、斯德望九世(Stephan IX)日—日 洛林人,第2位法国籍教宗和第6位德国籍教宗
155、(Nicholas II)日—日 布艮地人,教宗由枢机选举,第3位法国籍教宗
156、(Alexander II)日—日 米兰人
157、(Gregory VII)日—日 托斯卡诺(Toscano)人,恢复教权,罚德皇亨利
158、(Victor III)日—日 意大利贝内文托(Benevento)人
159、(Urban II)日—日 法国人,维教权,发第一次十字军,第4位法国籍教宗
160、帕斯夏二世(Paschal II)日—日 Avenna人,与亨利四世立约,废封建教会
161、杰拉斯二世(Gelasius II)日—日 意大利加埃塔(Gaeta)人
162、(Galixtus II)日—日 法国布艮地人,第5位法国籍教宗,在1123年举行第一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3、霍诺里厄斯二世(Honorius II)日—日 意大利伊莫拉(Imola)人
164、(Innocent II)日—日 罗马人,在1139年举行第二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65、西莱斯廷二世(Celestine II)日—日 卡斯泰洛城(Città di Castello)人
166、(Lucius II)日—日 波罗尼亚人
167、(Eugene III)日—日 比萨人,兰斯议会修订修女会规
168、阿纳斯塔斯四世(Anastasius IV)日—日 罗马人
169、(Adrian IV)日—日 兰利(Abbots Langley)人,唯一的英国教宗
170、(Alexander III)日—日 瑟纳人,与德皇争保留列圣品权,在1179年举行第三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71、卢修斯三世(Lucius III)日—日 路卡人,弃绝瓦尔登异端
172、(Urban III)日—日 米兰人
173、(Gregory VIII)日—日 意大利贝内文托(Benevento)人
174、克莱门特三世(Clement III)日—日 罗马人
175、西莱斯廷三世(Celestine III)日—日 罗马人,年老登基
176、(Innocent III)日—日 教权极盛,诸国臣服,十字军,会议订圣规,在1215年举行第四届拉特朗大公会议
177、霍诺里厄斯三世(Honorius III)日—日 罗马人,反对阿尔比,批准方济各和圣多明各
178、(Gregory IX)日—日 与德肋特烈合,又绝之
179、西莱斯廷四世(Celestine IV)日—日 米兰人
180、因诺森特四世(Innocent IV)日—日 热诺亚人,里昂会议弃绝肋特烈,在1245年举行第一届里昂大公会议
181、(Alexander IV)日—日 利比亚詹内(Anagni)人
182、(Urban IV)日—日 法国特鲁瓦(Troyes)人,第6位法国籍教宗
183、克莱门特四世(Clement IV)日—日 法国人,第7位法国籍教宗
政权空白期 日—日
184、(Gregory X)日—日 意大利人,订秘密选举教宗法,在1274年举行第二届里昂大公会议
185、(Innocent V)日—日 撒瓦人,第8位法国籍教宗
186、(Adrian V)日—日 意大利热那亚(Genoa)人
187、(John XXI)日—日 热诺亚人,第一位葡萄牙籍教宗,在实验时由于房屋倒塌而伤重不治身亡
188、尼古拉斯三世(Nicholas III)日—日 罗马人,制订司铎日课
189、(Martin IV)日—日 法国人,弃绝裂教弥额尔,第9位法国籍教宗
190、霍诺里厄斯四世(Honorius IV)日—日 罗马人
191、尼古拉斯四世(Nicholas IV)日—日 意大利人
政权空白期 日—日
192、圣(St.Celestine V)日—日 意大利人
193、博尼费斯八世(Boniface VIII)日—日 意大利人,主张教权高于王权,被禁
194、(Benedict XI)日—日 意大利人
195、克莱门特五世(Clement V)日—日 法国人,移亚味农,屈从法王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亚维农,第10位法国籍教宗,在1311年—1312年举行维埃纳大公会议
政权空白期 日—日
196、(John XXII)日—日 与法王交恶,谴责Cadurco会议,第11位法国籍教宗
197、本笃十二世(Benedict XII)日—日 法国人,苦行士,百年战争起第12位法国籍教宗
198、克莱门特六世(Clement VI)日—日 法国人,第13位法国籍教宗
199、(Innocent VI)日—日 法国人,德皇查理四世废弃教宗选皇帝权
200、(Urban V)日—日 法国人,第15位法国籍教宗
201、(Gregory XI)日—日 法国人,返回罗马,第16位法国籍教宗,教廷迁回罗马
202、(Urban VI)日—日 那不勒斯人,法国派,另选西方裂教&教会大分裂&开始,罗马与亚维农各立教宗
203、博尼费斯九世(Boniface IX)日—日 那不勒斯人
204、(Innocent VII)日—日 意大利人
205、(Gregory XII)日—日 宣布退位,在1414年—1418年举行的康司坦大公会议中退位,推举双方都接受的教宗马丁五世,&教会大分裂&结束
政权空白期 日—日
206、(Martin V)日—日 罗马人,Coustance议会结束分裂,在1431年举行弗罗伦斯大公会议
207、(Eugene IV)日—日 威尼斯人,反对贩卖黑奴
208、尼古拉斯五世(Nicholas V)日—日 意大利人,建图书馆
209、(Calixtus III)日—日 西班牙人,发起十字军,第1位西班牙籍教宗
210、(Pius II)日—日 瑟纳人,自人文主义转变
211、(Paul II)日—日 威尼斯人,反对近亲主义,尤金四世的侄子
212、西斯科特四世(Sixtus IV)日—日 撒瓦人,建西斯督堂,启用近亲方济会的成员,建设了以他自己为名的西斯汀教堂,招聘当时的艺术家,将早期文艺复兴带入罗马
213、(Innocent VIII)日—日 热诺亚人,启用近亲
214、(Alexander VI)日—日 西班牙人,用近亲,划分世界范围,第2位西班牙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的侄子
215、(Pius III)日—日 瑟纳人
216、(Julius II)日—日 萨邦(Savono)人,扩建圣保罗大教堂
217、(Leo X)日—日 佛罗伦萨人,路德叛教
218、(Adrian VI)日—日 荷兰人,主张改革,第1位荷兰籍教宗
219、(Clement VII)日—日 佛罗伦萨人,弃绝英王亨利八世
220、(Paul III)日—日 罗马人,教会尊重印第安人的权利,批准耶稣会,开特里腾会议
221、尤利乌三世(Julius III)日—日 罗马人,英玛丽女王恢复与罗马关系;1552年8月抵达中国上川岛
222、马塞二世(Marcellus II)日—日 意大利人
223、(Paul IV)日—日 那不勒斯人,立裁判,否认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224、(Pius IV)日—日 米兰人,批准特里腾会决议
225、(Pius V)日—日 西班牙人,改革内部,立传信部,胜回军
226、(Gregory XIII)日—日 意大利人,胡格诺派(Huguenot),改革立法,1582年推行格里历(公历)
227、西斯科特五世(Sixtus V)日—日 意大利人,继续改革工作
228、(Urban VII)日—日 罗马人
229、(Gregory XIV)日—日 意大利人
230、(Innocent IX)日—日 波罗尼亚人
231、克莱门特八世(Clement VIII)日—日 弗罗棱斯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
232、(Leo XI)日—日 弗罗棱斯人
233、(Paul V)日—日 罗马人,谴责英宣誓
234、(Gregory XV)日—日 波罗尼亚人
235、(Urban VIII)日—日 弗罗棱斯人,味增爵会立
236、(Innocent X)日—日 罗马人,结束战争和平共处,罚杨塞说
237、(Alexander VII)日—日 瑟纳人,对中国礼仪宽容派代表
238、克莱门特九世(Clement IX)日—日 意大利人
239、克莱门特十世(Clement X)日—日 罗马人,英国迫害教友
240、(Innocent XI)日—日 丹麦科摩(Como)人,英国阴谋处死许多教友
241、(Alexander VIII)日—日 威尼斯人
242、(Innocent XII)日—日 那不勒斯人,严禁任用近亲
243、克莱门特十一世(Clement XI)日—日 意大利人,禁止中国礼仪
244、因诺森特十三世(Innocent XIII)日—日 罗马人,中国禁教,教宗宽容
245、(Benedict XIII)日—日 意大利人,中国教难
246、克莱门特十二世(Clement XII)日—日 弗落棱斯人,禁绝圬人党
247、(Benedict XIV)日—日 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人,严禁中国礼仪,引起长期教难
248、克莱门特十三世(Clement XIII)日—日 威尼斯人,若瑟芬主义
249、克莱门特十四世(Clement XIV)日—日 解散耶稣会
250、(Pius VI)日—日 法国革命中被劫往法国,死于法国
政权空白期 日—日
251、(Pius VII)日—日 出生于意大利切塞纳(Cesena),被法国人劫持,恢复耶稣会,恢复传信部
252、(Leo XII)日—日 出生于意大利法布里亚
253、(Pius VIII)日—日 出生于意大利钦戈利(Cingoli),英国爱尔兰教会获解放
254、(Gregory XVI)日—日 出生于意大利贝卢诺(Belluno),英国牛津运动
255、(Pius IX)日—日 出生于意大利塞尼加利亚(Senigallia),无染原罪瞻礼,反唯理,梵一会议,失国土
256、(Leo XIII)日—日 出生于意大利卡尔皮内托(Carpineto),劳工通牒,兴哲学,圣经,法国仇教
257、(St.Pius X)日—日 出生于里斯(Riese),订法典,重圣体,反现代主义,欧战起
258、(Benedict XV)日—日 出生于热诺亚,促进停战,实施新法,推动传教
259、(Pius XI)日—日 出生于米兰,订拉特郎和约,创进行会,反法西斯,西班牙内战与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确立梵蒂冈为一主权国家
260、(Pius XII)日—日 出生于罗马,二次大战从事和解,开放枢机,定圣母升天
261、(John XXIV)日—日 出生于意大利贝加莫(Belgaine),主张教会开放改革,议开大会,修法典倡合一运动
262、(Paul VI)日—日 出生于Concessio,召开梵二,订新礼,办外交,最后一位以三重冠加冕的教宗
263、约翰·保罗一世(John Paul I)日—日 意大利贝卢诺(Belluno)人,在位不足一月,首位教宗在生时自称“一世”,首位双名教宗
264、(John Paul II)日—日 波兰人,行新法重订拉特郎和约,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遍游世界第一名波兰籍教宗
265、(Benedict XVI)日—日 德国人,第二位退位的教宗,第8位德国籍教宗
266、佛朗西斯一世(Francis I)日—今 阿根廷人,中文又称方济各一世或方济各,[15]
首位南美洲教皇[16]
教皇敌对教皇
敌对教皇或称对立教皇、伪教皇、反教皇,指由具争议的教皇选举而得到可以成为教皇的名誉之人。由于天主教枢机团自欧洲中世纪开始负责选举教皇,这些对立教皇通常与已被枢机团选出的人对立。一些来自较少的教会而自称教皇之领导也可以称为对立教皇。
罗马天主教的动荡时期中进行了具争议的选举。其中一些如五世的选举被大部分教皇选举人士认为无效。另外,一些如对立教皇克勉七世的选举在选后被宣布无效。
最早的对立教皇Hippolytus由公元3世纪的一批教会分裂人士在罗马城选出来对抗教皇卡利克斯特一世。Hippolytus在卡利克斯特一世的承继人庞提安陪同下被流放到的矿场。后来Hippolytus在死前与天主教会和解,并在死后被教会封为圣人。11世纪和12世纪,皇帝和诸教皇争持导致最多对立教皇的出现。一方面,众皇帝经常支持对立教皇来加强自身本钱;另一方面,诸教皇亦会支持身在德国,反抗众皇帝而宣称拥有帝位的人来左右帝国政策。
14世纪和15世纪末,一批互相对抗的教皇被选出。其中一系被罗马天主教会认定是教皇而另一系被认定为对立教皇。由于出现了一众宣称可以成为教皇的名誉之人,教会因而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是导致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的原因之一。参见和对立教皇本笃十三世。
在出现两或三位宣称可以成为教皇之人的情形下,谁是教皇或谁是对立教皇并不一定清楚。而事后再从他们之中分出正伪会造成事前已出现谁是真正教皇的错觉。各教皇的支持者可以帮助人选,但谁是教皇要看事情发展去向。
如果奉行宗座缺出论之对立教皇不计在内,自1449年起已没有对立教皇。其他教会分裂诸如、旧公教会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反对的教义。现时罗马天主教会认为成为对立教皇是对教会进行分裂的行为,成为对立教皇的人会自动受绝罚处分(天主教术语为“”)。
对立教皇列表:
1、(217年—235年),与第16-18位教皇并立。与教会和解后殉道
2、诺瓦替(251年—258年),与第21-24位教皇并立。
3、菲利克斯二世 (355年—365年),与第36位教皇并立。
4、乌尔希努斯 (Ursinus),366年—367年,与第37位教皇并立。
5、优拉利乌斯(418年—419年),与第42位教皇卜尼法斯一世并立。
6、劳伦蒂乌斯,(498年—499年,501年—506年),与第51位教皇西马库斯并立。
7、狄奥斯科鲁斯,(530年)与第55位教皇并立。
8、帕斯加尔 ,(687-692年),与第84位教皇塞尔吉乌斯一世并立。
9、君士坦丁二世,(767年),与第93位教皇并立。
10、腓力(767年)与第93位教皇保罗一世并立
11、约翰八世,(844年),与第102任教皇塞尔吉乌斯二世并立。
12、阿纳斯塔休斯 (855年),与第104任教皇 (Ⅲ Bibliothecarius,)并立。
思笃,903年—904年
博义七世,974年,984年—985年
13、John Filagatto (约翰十六世),997年—998年,与第140任教皇对立。
14、,1012年,与145任教皇对立。
15、约翰二十世(JohnⅩⅩ),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从第146 任教皇约翰十九世(JohnⅩⅨ)**,到第186任教皇(JohnⅩⅩⅠ)**之间,没有约翰二十世的任何记载。
16、BenedictⅩ(),1058年-1059年,与第154任教皇Nicolaus II(尼古拉二世)对立。
17、Pietro Cadalus (洪诺留二世),1061年—1064年,与第156任教皇对立。
18、Guibert of Ravenna (),1080年及1084年—1100年,
19、迪奥多里科,1100年—1101年
20、艾伯特,1101年
21、Maginulf (西尔韦斯特四世),1105年—1111年
以上4位和第157-160任教皇对立。
22、Maurice Burdanus (),1118年—1121年
23、Thebaldus Buccapecuc (切莱斯廷二世) 1124年。
以上两位和第161-163任正统教皇并立。
24、Pietro Pierleoni (),1130年—1138年,与164任教皇对立。
25、Gregorio Conti (维克托四世),1138年,与164任教皇英诺森二世对立。
26、Ottavio di Montecelio (维克托四世),1159年—1164年,与第170任教皇对立。
27、Guido di Crema (帕斯加尔三世),1164年—1168年,与第170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立。
28、Giovanni of Struma (加里斯都三世),1168年—1178年,与第170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立。
29、Lanzo of Sezza (英诺森三世),1179年—1180年,与第170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立。
30、Pietro Rainalducci (尼古拉五世),在罗马的对立教皇,1328年—1330年,与第196任教皇对立。
三教皇对立时期(与罗马第202-205任教皇对立)
31、Robert of Geneva (克雷芒七世),系对立教皇,日 —日
32、Pedro de Luna (本笃十三世),亚维农系对立教皇,1394年—1423年
Pietro Philarghi ,比萨系对立教皇,1409年—1410年,被承认为第206任教皇。
Baldassare Cosa ,比萨系对立教皇,1410年—1415年,被承认为第207任教皇。
33、 ()Gil Sánchez Mu&oz,亚维农系对立教皇,1423年—1429年
34、Bernard Garnier (第一位对立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亚维农系对立教皇,1425年—约1429年。Jean Carrier (第二位对立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亚维农系对立教皇,1430年—约1437年,此二人与第208任教皇对立。
35、费利克斯五世(年),最后一个罗马承认的敌对教皇,俗人萨伏依公爵 ,与第209-210任教皇对立。后退位[17]
教皇事件意义
1989年,当前任教
现任教皇方济各牧徽
皇本笃十六世出访韩国时,中国曾拒绝让其包机飞越中国领空。
日,罗马天主教皇方济各抵达韩国访问,当他所乘坐的专机飞越中国领空时,方济各按照教廷礼仪,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中国人民发送了问候电报。[5]
根据教廷礼仪,教皇一般会向飞机飞越国家的领导人发送问候。这种礼仪问候电文很少成为新闻,但这次却有所不同,因为外界都想知道教皇方济各在对中国领导人的祝愿中都说了些什么。[5]
教皇方济各在电文中说,进入中国上空之际,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人民送上良好祝愿,祈求和平。教皇方济各获准飞越中国领空,此举被视为中国与梵蒂冈关系向前迈进的一步。[5]
.Ministry Magazine.2015[引用日期]
.CATHOLIC ENCYCLOPEDIA.2014[引用日期]
.CATHOLIC ENCYCLOPEDIA.2015[引用日期]
.CATHOLIC ENCYCLOPEDIA.2014[引用日期]
.网易网[引用日期]
.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14[引用日期]
.Pepin the Short.2014[引用日期]
.NativeWeb.2014[引用日期]
.神学论集55期p37-42.1983[引用日期]
.Catholic Answers.2014[引用日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Ⅰ》 第454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1985年版
.history[引用日期]
.中国外交部[引用日期]
.天主教在线.[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英文版[引用日期]
朱锡强.《梵蒂冈教皇秘史》.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续表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国风云2如何伪教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