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手机里听一首超好听的佛教歌曲的宇宙观,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女性朋友说吓死我了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宇宙观
我的图书馆
佛教的宇宙观
(又名:佛教的起信与入门)
【作者】李庆宏 【录入】不明 【校编】吴岩龙
/foxuefile/fjdyzg/01.htm
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理论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2.1SETIDrake SETI
NcN fpnLZfLfIFs
Nc Nfp,nLZfLfIFsFsFsSETI
Shostak1100
Science20025296,
Field of View 20016411
1.1998829 830
19951998 92325
1986 213100
19935779()
1991 311000
1989 9279333
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模型
Ian Stevenson, M.D.,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September 1966.19611965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
()1981 5(28)
Ian Stevenson,& M. 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1997.15()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 Signet, July 1999.psychic)
()Boomerang Karma)
(Organismic Karma)3513
(Symbolic Karma)
(Helen WambachPh.D.Reliving past lives-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 Barnes & Noble Books, March 2000) Helen Wambach WambachWambach
Wambach Wambach 1088
Wambach 10%20%35% 100017001000100060%77%
Wambach 200020%40%
10002000Wambach
301945451900194519001945
Wambach Wambach
133 111917
3,5,6102325
第三节 超凡入圣
第四章 外星文明的状况
100200 3001000
第五章 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
1999 81999 8
8400010011010018400011680000
2033,600,000
52230090009500
56 8405650840840840
第六章 如何皈依佛教
第七章 居士五戒详谈
Mission Impossible
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
附录:关于基督教的分析
2040601680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图解◆ 佛教的宇宙观
我的图书馆
◆图解◆ 佛教的宇宙观
& & & & & & & & & & & & & & & &◆图解◆ 佛教的宇宙观&佛教的宇宙观甘露法师 &编辑&&管窥三千大千界 明一法师&&&& 今天再次把这套四十二张图片贴上来了,这四十二张图片是美国芝加哥的一位科学家制作的。其实,去年就把这套图片下载下来了,并且从佛教的角度写了一些东西,后来因为机器的硬盘坏了,内容也全丢了。今年又开始诵《华严经》了,又想起这组图片。因为这组图片和《华严经》上讲的很多内容很吻合,用这组图片可以说明很多问题。现在先把这组图片传过来,以后慢慢围绕这组图片讲些佛教的内容。现在先看社会上对这组图片的解说吧。十亿光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光年,光走一年的路程。光速!它是速度公认的极限,每秒米,能在眨眼间绕地球七圈 半。看见么,就这么快的光,让他跑个一年,所度量出来的距离就是一光年了。现在各位把鼠标移到屏幕的左下角,点“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都来动手算算它,这一年是秒,一秒跑米,乘出来就8000米,约等于十万亿公里吧。   当我们看到十亿光年以外的星星时,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束星光已经在茫茫宇宙间飞奔了十亿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它十亿年之前的样子!现在的它 究竟如何我们只有再等待十亿年才能看到…… 下面这张图是在十亿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观测宇宙,上面的每一个象素点所表现的事物都是无比古远的。宇宙的无穷无尽,停留在纸上,今天,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 来体验!十亿光年&现在我们把视野缩小10倍,宇宙看起来还是空空如也,“星”光点点。可是,那些点点斑斑的真的是星么?一亿光年&&把眼光再降低一个数量级,那些点点看起来依然象是星星 一千万光年&一百万光年 近些,再近些。我靠!什么呀,这么面熟?这就是你所说的“星星”么?是星星,一堆星星。我们管它叫银河系。&十 万光年 在10万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就看见了整个的银河系。事实上,银河系的直径就是十万光年。真有哪位能发明个跟光速一边快的飞船,从银河系的这边飞到对面来个大吊角,就要十万年的时间!我靠,在这样漫长的旅程来看,人生不过朝生暮死,蜉蝣一般。但这只是对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 的旅程其实只有数分钟。相对论呀,深了去了。&&一万光年 我们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螺旋翼内侧的边缘,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5万光年。于是,我们把视野收回到1万光年的数量级,聚焦在银河系若干触角般螺旋翼中的一条上面。&一千光年 密密麻麻啊&一百光年 还是密密麻麻的。&十光年 一如既往的密密麻麻呀。&&一光年 等等,这个是什么?&一万亿公里 再走近十倍依然雾气昭昭的一团,到底是什么嘛?&&一千亿公里 看出来了,是太阳系,翻山越岭的,不容易啊。&&一百亿公里 放大十倍来观察以繁星为背景的太阳系。说是繁星,其实与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都是在4.22光年开外的。图中的亮点仅仅只是背景上离得八丈远的星星呢,并不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十亿公里 数数看,下图里被蓝框子圈上的是谁的轨道。&一亿公里 一亿公里的时候,地球在那里?&一千万公里 可以看到了,地球,月球 呵呵&一百万公里 这个是什么?&&十万公里 啊,地球!Home,Sweet home。&&一万公里 怎么会这么巧涅?从10亿光年一路看下来正对着的竟是美国。用一万公里的视野看地球,这是神的视角。Google Earth 也能有这种效果,起始时对着的也是美国^_^ (不用奇怪了,这套图片本身就是老美拍的!)&&&&&1000公里 经常玩GE的朋友都看的出来吧,这是北美五大湖区中的密歇根湖,框住的城市就是芝加哥。&&&&&100公里 芝加哥鸟瞰。由此开始了我们人类所能够理解的数量级,开始了我们熟悉的世界。深呼吸...&&&&& 10公里 密密麻麻,(为什么又要说密密麻麻?)。房屋,湖边的房屋。小二,上瓶啤酒,哥几个先喝着^_^&&&& 1公里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00米 看!草地上这是什么呀,一坨?&&&&&& 10米 原来是一傻哥们睡得正香....挺惬意的嘛&&&&& 1米 醒醒嘿,都被偷窥啦还不知道呐&&&&&&&0.1米 一米的十分之一,我们手所能把握的尺度。相信人类所接触的大部分物体都是在这样一个数量级的。看看你的周围,键盘、鼠标、手机、杯子、碗...... 仔细一看这哥们手上的毛还挺重的,纯爷们!&&&&&&&& 1厘米 这是手上的皱纹细部。兴许你放大了还没他细皮嫩肉呢。做好准备,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微观世界&&&&&&&1毫米 手上的毛孔,就是没有毛,毛呢?&&&&&&100微米 依稀可见皮肤的组织结构。&&&&&&10微米 一个细胞的数量级就是10微米,当然这只是一般来说。插句嘴,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它是一个单独的卵细胞,数量级是分米级的,厉害吧。&&&&& 1微米 疑似生物课上学过的细胞核膜,细部。&&&&&&&&&&0.1微米 一看这么高度螺旋的结构就知道是染色体了。底下的洋文说:但凡人类的细胞,里面都会有23对染色体&&&&&&&&& 100埃 埃是一种长度单位,指10的-8次方米。看到这个规则的等距双螺旋结构,我想你一定知道这种物质就叫做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说的DNA。分子结构清晰可见。&&& 1纳米 现在为材料科学炒得火热的纳米技术就是说很多物质精细到纳米级后将表现出很多在常规数量级上所表现不出的性质来。在纳米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连原子都可以数清了。&&&&&&& 1埃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这个是密布的电子云,我们能看到原子核外的电子云比较浓。&&&&&&&&& 10皮米 原子核外围的浓密电子云。仿佛又回到了浩瀚无边的宇宙。这样来看每个原子都像是个小宇宙,我们的世界就这样的周而复始着,不寒而栗...&&&&&&&&1皮米 穿过最浓的电子云,发现更近核的地方反倒清净。中间的就是原子核&&&&&&& 0.1皮米 走近点,这就是传说中的原子核了。10的-12次方米叫做一皮米。在0.1皮米的数量级下看原子核就可以看出很多个球球来,它们是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10飞米 原子核的特写。&&&&& 1飞米 质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细部,乱七八糟一大片。未知的结构,未知的领域,那里属于上帝。&&&&&&& 0.1飞米 无语。翻译出图片下面的洋文作为收场吧,他说:一旦我们进入下一个层次,我们将会看到什么,我们又将会知道什么?&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 & &三千大千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关于时空的基本看法,三千大千世界又称大千世界。一般说来一个三千大千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  在佛教里,宇宙和人生,统名为世间。世间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合称,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世间又是“宇宙”的意思──古往今来的时间是“宇”;上下四方的空间是“宙”,所以宇宙其实就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时间与空间,具体的说,主要指此方世界、他方世界等国土世间,又叫“器世间”。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根据现代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实,我们所生存的地球面积只有太阳的一百三十万分之一,换句话说,太阳是地球的一百三十万倍大,而在敻辽的虚空之中,一个银河系就大约有两千亿个太阳,宇宙里的银河系又多达几百万个,如此一想,宇宙真是无比的浩瀚深广。  若从小的微尘方面来说,现代物理学把物质分解成最小的单位,叫做原子、电子、中子,而微尘比中子更细微。平常我们看牛毛是很细小的,可是牛毛的尖端用高倍度的显微镜放大来看,还可以发现更多更小的成份,这种比一般观念还要细微了几万倍的情形,就是微尘。  在佛教里,大的空间叫佛刹、虚空,小的叫微尘,名称虽然不同,却都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从佛法上说,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泛指宇宙,它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是无量无边,无垠无涯的。   贰.世界的构造  构成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个小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九山八海(内侧七个海是淡水,靠近最外侧的铁围山是咸水),以及日月星辰,乃至色界的初禅天以至大地底下的风轮,如此世界称为一小世界。换句话说,一个小世界包含了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乃至天道的欲界天、色界初禅天,以及日月星辰,相当于一个太阳系的世界。有的经典则认为一小世界总含三界。每一个小世界的最下层是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是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是一层金,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就是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的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的最中央。   一、须弥山  须弥山,又称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等,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在佛教的宇宙观中,它耸立在一个小世界的中央,周围有四大洲、九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个世界,也就是一般所称的自然界。  根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也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山势笔直,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的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的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的门、墙、窗、栏、树等,都是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的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是帝释天居住的地方。   二、九山八海  根据《长阿含经》卷十八说,须弥山的四周,环绕着八座山,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八山加上须弥山本身,合称为“九山八海”。八山分别为:  □伽陀罗:译为担木或空破。高四万两千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合成;围绕于须弥山之外,二山之间有大海,阔达八万四千由旬,水上遍覆无量的优婆罗华、钵摩华、拘牟陀华、奔荼利迦华等诸妙香物。此海中又有弗婆提(东胜身洲)、阎浮提(南赡部洲)、西瞿耶尼(西牛贺洲)、郁单越(北俱庐洲)等四大洲,各分布于东、南、西、北四方。  □伊沙陀罗:译为持轴或自在持。高二万一千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合成;绕于伽陀罗山之外,二山之间有大海,阔四万二千由旬,优钵罗华等诸妙香物遍覆水上,出种种香,香气充满一切处。  □游干陀罗:译为双持,高一万二千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所成;绕于伊沙陀罗山之外,二山间的大海,阔二万一千由旬。  □苏达梨舍那:译为善见。高六千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所成;绕于游干陀罗山之外,二山间的大海,阔一万二千由旬。  □阿输割那:译为马半头或马耳。高三千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所成;绕于善见山之外,二山间的大海,阔六千由旬。  □尼民陀罗:译为持边或持地。高一千二百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所成;绕于马食山之外,二山间的大海,阔二千四百由旬。  □毘那多迦:译为障碍、或犍与,又称象鼻。高六百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所成;绕于尼民陀罗山之外,二山间的大海,阔一千二百由旬。水上遍覆优钵罗华等诸妙香物。  □斫迦罗:译为铁围山。高三百由旬,顶阔亦同,以七宝所成,绕于象鼻山之外,二山间的大海,阔六百由旬。铁围山为世界之外廓,环状绕于金轮的最外侧,出了铁围山便是太虚。   三、四大洲  根据《起世经》卷一记载,在须弥山四周,有四个大洲,这是十法界中人道众生所居住的地方。四大洲分别是:  □毘提诃(东胜身洲):位于须弥山东方的咸海中,本洲的众生人身殊胜,因此以胜身为名。根据《长阿含经》卷十八说:“须弥山东有天下,名弗于逮,其土正圆,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圆,像彼地形。”但是《俱舍论》卷十一则说:东毘提诃洲地形如半月,东狭西广,三边各二千踰缮那,东边三百五十踰缮那,住民的面相也呈半月形,身长八肘,寿二百五十岁,也有中夭者。本洲有三事殊胜:土地极广、极大、极妙。  □阎浮提(南赡部洲):位于须弥山的南方,因此又称南阎浮提、南赡部洲。此洲因为盛产阎浮树,又出产阎浮檀金,因此又有胜金洲、好金土等译名。  根据《长阿含经》卷十八载:“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又《俱舍论》卷十一载:“四大洲中,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此洲人民勇猛强记而能造业行,能修梵行,有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于其他三洲及诸天。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国土,就是南赡部洲。  □西瞿耶尼(西牛货洲):位于须弥山西方,以牛做为货币而行买卖交易,因此又称西牛货洲。  根据《长阿含经》卷十八载:此洲为半月形,纵广八千由旬,住民也面如半月,身长三肘半,寿命二百岁,常以牛、羊、摩尼宝易物为生。《俱舍论》卷十一则说:此洲形状犹如满月,人面也如满月,身长十六肘,寿命五百岁。此洲也有特殊的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  □郁单越(北俱卢洲):据《大楼炭经》卷一载:北俱卢洲位于须弥山北的咸海中,洲形正方,每边各长二千由旬,状如盒盖,由七金山与大铁围山所围绕,黄金为地,昼夜常明。土地具有平等、寂静、净洁、无刺等四德。此洲人民面形正方,如北洲地形,人人面色皆相同,身高皆一丈四尺。生活平等安乐,没有忧虑。  此洲有种种美妙的山林、河水、浴池、游园、树果等。器物多是金银、琉璃、水晶所制成,并且为大众所共同拥有,没有抢夺、争执,更没有盗贼、恶人、斗争的事。本洲众生寿足千年,命终之后,便往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于四洲中果报最为殊胜,但是由于没有佛出世,因此是学佛的八难之一。   参.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的宇宙观主张:宇宙是由上述的无数个小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所构成。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换句话说,一百万个小世界(太阳系)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也就是说,十亿个小世界(太阳系)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因为是由小千、中千、大千等三个千数重叠而成,因此又称三千大千世界,相当于一个银河系。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的化境,称为一个佛土,至为辽阔浩瀚,而宇宙中有无数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存在其中,佛经称为“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世界”,可见宇宙之至大至广。   肆.结语  在广大的宇宙里,森罗万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佛法将之总括归纳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  有情世间指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的色身,器世间是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器世间不但提供我们活动的空间、场所,并且供给我们赖以生存所必须的事物。譬如山河大地、各种矿物以及水火风电等,乃至太阳所发出的光热,都是我们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器世间提供我们生存的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理应关心我们的宇宙世界,诚如理学家陆象山说:“宇宙的事,乃我们自己份内的事;我们自己份内的事,也就是宇宙份内的事。”  然而,以我们的浅薄知识,实在无法了解广大无边的世界,因为宇宙之大,即使利用最快速的光,也无法绕遍整个宇宙。因此,我们实在无须向心外世界探讨,而应向心内追求。王阳明先生说:“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佛经说:“悟者所居之外,大地无寸土。”又说:“心外无一法。”唯识家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些都告诉我们,世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朵云彩而已。因此,我们如果能将宇宙纳于胸中,对宇宙万物便可以了然于心,因为法界之宽,其实也只在当下一念。&&&佛教的宇宙观&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教授&&   佛陀并不回避宇宙这一问题,而是面对它,指出: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都是「自性空」及「缘起有」,以「业力」推动整个心物世界的变化。&   摘要&   本文依据佛教的经论,探讨佛陀所阐述的宇宙现象,依次分析:(1)佛典中有关数字、时间及长度的计量。⑵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构以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时间的相对差异。⑶宇宙的动态变化:于成、住、坏、空中,世界与有情的生灭。此中经论的记载有许多符合现代科学的说法,只是佛教的宇宙观同时考虑物质与精神的合一——推动宇宙变化的是物质间以及精神间的作用力,此力统称作「业力」。佛陀因材施教,在大乘佛法中宇宙的描述更为浩瀚,要由「缘起」与「性空」的观点,才能掌握宇宙的真面目。最后本文讨论「四记问」,以澄清佛陀对宇宙这一问题是否不予置评。&   一、前言&   佛教对宇宙现象的描述,散见于大小乘的经论中,小乘的经典有西晋法立及法炬译的《大楼炭经》、后秦佛陀耶舍及竺佛念译的《长阿含经》卷十八、隋阇那崛多等人译的《起世经》、隋达摩笈多译的《起世因本经》等;小乘的论典有《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大乘的经典有唐实叉难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大乘的论典有玄奘译的《瑜伽师地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等,由这些经论使我们知道佛教对宇宙现象的重视。以下依次依据经论来分析佛典中有关数字、时间、长度的计量、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构及其成、住、坏、空,并对物质世界及有情世界的成灭详细阐述。&   二、数字&   为了描述大幅度的宇宙现象,佛经中定出许多大的数字,如「阿庾多」、「阿僧企」。今依《俱舍论》卷十二的记载:&   「一十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人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庾多,十那庾多为大那庾多,(中略)……十跋逻搀为大跋逻搀,十大跋逻搀为阿僧企耶。」①&   依此说法,「洛叉」为10,「俱胝」为10,「阿庾多」为10,「阿庾多」为10,「阿僧企耶」(或略为「阿僧企」意译为「无数」)为10。这些大的数字常用来记述长的时间、距离等。只是在大小乘的不同经论中,所记叙的数值大小常有不同,一方面可能是佛经经过长期背诵下传而有所出入,一方面可能是释尊因材施教,适应听众的根机而有不同的权说与实说。佛典中经常出现很大的数字,不外反应出佛教的眼光不是只拘限在一小范围内,而是放眼在广大的时空,使心胸能含摄整个宇宙。&   三、时间&   佛典中的短时间,用「剎那」、「一弹指顷」来叙述。今依《俱舍论》卷十二:&   「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即「须臾」)。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此昼夜有时增、有时减、有时等。三十昼夜为一月。总十二月为一年。」②&   依此记载来推算,一须臾(一牟呼栗多)为48分钟。一剎那为0.0133秒。一弹指顷约为0.86秒。&   佛典中的长时间则用「劫」来表达。「一大劫」由「成劫」 、「住劫」、「坏劫」及「空劫」等四劫所合成,此四劫各由「二十中劫」所合成。因此「一大劫」共含有八十中劫,每「二十中劫」是由一减劫、十八中劫及一增劫所合成。所谓「一增劫」是由人寿十岁时算起,每经过百年,人寿增一岁,一直增至人寿八万岁为止,如此一段时间,为一「增劫」,共计7,990,000年;反之,则为「减劫」。十八中劫皆由一增一减所合成,故又称「增减劫」。若将增劫及减劫各近似为八百万年,则「二十中劫」约为三亿年,「一大劫」约为十二亿年。依此可以推算出佛经上的「三大阿僧企劫」约为3.6×10年。以上主要依小乘经论来计算,若依大乘经论(如《华严经》、《瑜伽师地论》)则其数值更大。目前太阳及地球的形成年龄,科学上认为不超过二百亿年,此点可相互此较。&   四、长度&   佛典中的长度单位常用「极微」及「踰缮那」(「由旬」)来表达。《俱舍论》卷十二的颂文说:&   「极微微金水,兎羊牛隙尘,虮虱麦指节,后后增七倍,二十四指肘,四肘为弓量,五百俱卢舍,此八踰缮那。」③&   此颂文是说:由「极微」开始,依次以七倍来增加,则成为「微」、「金尘」、「水尘」、「兎毛尘」、「羊毛尘」、「牛毛尘」、「隙尘」、「虮」、「虱」、「(左麦右广)麦」、「指节」的长度。三个指节合成一「指」,二十四指横排即合成一 「肘」的长度。四肘成为一「弓」,五百弓成为一「俱卢舍」,八俱卢舍为一 「踰缮那」(一由旬)。此中「指节」及「指」的长度较为习知。今设一指节的长度为2.5公分,宽为三分之五公分,如此可估计出:&   一极微(的长度)为0.05A(埃)&   一俱卢舍为800公尺&   一踰缮那为6.4公里&   一千踰缮那为一地球半径。&   由于一个波尔半径为0.5A,故知极微本身近乎原子的大小。&   五、三界与三千大千世界&   佛经中的一个小世界,由「欲界」 、「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所构成。三界内各有相关的众生,《长阿含经》卷二十的《世记经》中记载着:&   「佛告比丘:「欲界求生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求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④&   以上共标出三界的众生有三十八种。《世记经》又记载着:&   「阎浮提人身长三肘半……四天王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衣重半两。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兜率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衣重一铢半。……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衣重半铢。……」⑤&   以上显示出愈往上层的天,其身长愈大,密度愈稀;而另一方面寿命却愈长,《世记经》说:&   「阎浮提人寿命百岁,……四天王寿天五百岁,……忉利天寿天千岁,……焰摩天寿天二千岁,……兜率天寿天四千岁,……化自在天寿天八千岁,……他化自在天寿天万六千岁,……梵迦夷天寿命一劫,……光音天寿命二劫,……遍净天寿命三劫,……果实天寿命四劫,……无想天寿命五百劫,……色究竟天寿命五千劫,……空处天寿命万劫,……识处天寿命二万一千劫,……不用处天寿命四万二千劫,……有想无想天寿命八万四千劫,或有减者。齐此为众生,齐此为寿命,齐此为世界,齐此名为生、老、病、死往来所趣。……」⑥&   以上标示出「天」的寿命甚长,但仍不能超越生、老、病、死。今回过头来,看此大地,《世记经》说:&   「佛告比丘:「今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其边无际。地止于水,水深三千三十由旬,其边无际。水止于风,风深,六千四十由旬,其边无际。」 」 ⑦&   此处的数据,在不同经论上并不相同,但都表示此大地(地球)下方是水(大海),再下就是风(大气)。若再把宇宙的范围,由此世界往外看,依《世记经》的记载:&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⑧&   此处指出一个小千世界含一千个太阳系;中千世界含一百万个太阳系;一个大千世界含十亿个太阳系,如是为一佛剎。《世记经》的《地狱品》记述着:   「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有大海水周匝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迷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于彼,彼有八大地狱。」⑨&   依此段经文所述,八大地狱是在太阳系的外围二大金刚山(即「铁围山」)之间。「大海水」似指星际介质,「金刚山」似指不同星际介质间的不连续交界区。&   至于地球上的四大洲,依《世记经》的&阎浮提洲品&及&世本缘品&的记载:&   「佛告比丘:「须弥山北有天下,名郁单曰(即「北俱卢洲」)。……须弥山东有天下,名弗于逮(即「东胜身洲」)。……须弥山西有天下,名俱耶尼(即「西牛货洲」)。……须弥山南有天下,名阎浮提(即「南赡部洲」),其土南狭北广。……」」⑩&   「此阎浮提日中时,弗于逮日没。拘耶尼日出,郁单曰夜半。……阎浮提东方,弗于逮为西方。阎浮提为西方,拘耶尼为东方。拘耶尼为西方,郁单曰为东方。郁单曰为西方,弗于逮为东方。」(11)&   依以上二段经文的记述,此处的须弥山代表地球自转的轴心;地面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大洲,依次为弗于逮、阎浮提、俱耶尼及郁单曰,如此可符合各洲的日出、日中、日没及夜半。四大洲及人皆在地球上,容易用肉眼见到,而「天」则有不同。《世记经》的&忉利天品&》记述着:&   「天有十法,何等为十?一者飞去无限数,二者飞来无限数,三者去无碍,四者来无碍,五者天身无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六者身无不净大小便利,七者身无疲极,八者天女不产,九者天目不眴,十者身随意色,好青则青,好黄则黄,赤白众色随意而现。」(12)&   故知佛经中的诸天,并不是像人类的肉身易于见到。至于他方的佛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有如下的记述:&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世界海有种种差别形相,所谓或圆或方,或非方圆,无量差别。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树形,或如华形,或如宫殿形,或如众生形,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这表示在大乘佛法中,有千差万别的宇宙形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三千大千世界」。今日的天文学,已明显知道太阳系中的天体有盘状的分布,由十个恒星所构成的银河系也是旋转的盘状。银河系外的「旋涡星系」也是如此。由许多星系所构成的「星系团」,则有的不再是盘状;更大尺度的「超星系团」则旋转不显著。&   六、世界的成坏&   依《世记经》的&三灾品&所述:&   「佛告比丘:「世有三灾,云何为三?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有三灾上际,云何为三?一者光音天,二者遍净天,三者果实天。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果实天为际。&   云何为火灾?火灾始欲起时,此世间人皆行正法,正见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时,有人得第二禅者。……此世间人闻彼说已,即修无觉无观第二禅道,身坏命终,生光音天。是时,地狱众生罪毕命终,来生人间;复修无觉无观第二禅,身坏命终,生光音天。畜生、饿鬼、阿须伦、四天王……梵天求生命终,来生人间;修无觉无观第二禅,身坏命终,生光音天。由此因缘,地狱道尽,畜生、饿鬼、阿须伦及至梵天皆尽。……梵天尽已,然后人尽,无有遗余。人尽无余已,此世败坏,乃成为灾。其后天不降雨,百谷草木自然枯死。……缘此世间有二日出,二日出已,令此世间所有小河、汱浍、渠流皆悉干竭。……七日出已,此四天下及八万天下诸山、大山、须弥山王皆悉洞然,……一时四天王宫、忉利天宫、焰摩天宫、兜率天、化自在天、池化自在天、梵天宫亦皆洞然。」&   佛告比丘:「是故当知,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诸有为法甚可厌患,当求度世解脱之道。」」(13)&   这段经文详述火灾起时,下界众生都生往光音天,整个大地、须弥山王及梵天宫等,皆成灰烬,此时有「七日」出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说:&   「有说世界将欲坏时,即一日轮分为七日,由彼势力,世界使坏。有说即一日轮,至劫将末,成七倍热,焚烧世界。……如是说者,诸有情类,业增上力,令世界成。至劫末时,业力尽故,随于近处,有灾火生,乃至梵宫,皆被焚燎。」(14)&   此处解释劫末「七日」的不同意义,可供参考;其推动力,则归之于「业力」至于世界如何再形成?此论卷一三三说:&   「如是世界,坏经久时,于下空中,有微风起,二十空劫,此时已度。二十成劫,从此为初,所起微风,渐广渐厚,时经久远,盘结成轮,厚十六亿踰缮那量,广则无数,其体坚密。……次有云起,雨风轮上,滴如车轴,积水成轮。如是水轮,此未凝结位,深十一亿二万踰缮那。有说度量与风轮等。有言狭小分百俱胝百俱胝轮,其量皆等,谓径十二亿三千四百半;围量三倍,谓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踰缮那。此不傍流,由有情业力;有余师说:由风力所搏。次于水轮,有别风起,搏击此水,上结成金,此即金轮,厚三亿二万,水轮遂减,唯深八洛叉;有说金轮广如水量;有师复说少广水轮。&   次有云起,两金轮上,滴如车轴,经于久时,积水浩然,深过八万,猛风攒击,宝等变生。复有异风,析令区别,谓分宝土,成诸山洲;分水甘咸,为内、外海。初四妙宝成苏迷卢,挺出海中,处金轮上。……此山出水八万踰缮那,水中亦然,端严可爱。次以金宝成七金山,遶苏迷卢,住金轮上,在水中量同苏迷卢,出水相望,各半半减。次以土等成四洲,下据金轮,遶金山外,最后以铁成轮围山,在四洲外,如墙围遶。……七金山间,有七内海,八功德水盈满其中。七金山外,有咸外海。……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四层四面如妙高山,四宝所成,庄严殊妙,四层如次:坚手、持鬘、恒憍、四王天众居止。持双山等七金山上,亦有四王所部村邑。七山、四级、日月等天,皆是四大王众天摄,故欲天中,此天最广。从第四层级,复有四万踰缮那,至苏迷卢顶,是三十三天住处。」(15)&   以上这一段描述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先由风(气体》盘结成轮状,而后收缩成液状的水轮。其中一个说法是径与围量成一比三的长度比,故为盘形结构。而后水轮中间凝成金轮,此代表太阳及其赤道面所成的圆盘。再经由风(气体)的攒击,形成山、洲、内海及外海等。此处的「苏迷卢」代表太阳的旋转轴心(今不指地球轴心),「七金山」则代表七大行星,「四大洲」代表地球。「七内海」,指「太阳风」吹及的区域,「咸外海」指星际间的介质,「轮围山」指太阳风与星际介质交接面的不连续区域。此段文字并指出七金山及日、月等,都是属于「天」,都是「有情」,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类!至于为何形成轮状而不散开,文中指出是由于「有情业力」或「风力所搏」。在《世记经》的&三灾品&中也记载着:&   「云何火灾还复?其后久久,有大黑云在虚空中,至光音天,周遍降雨,滴如车轮。如是无数百千岁两,其水渐长,高无数百千由旬,乃至光音天。时,有四大风起,持此水住。何等为四?一名住风,二名持风,三名不动,四名坚固。其后此水稍减百千由旬,无数百千万由旬,其水四面有大风起,名曰僧伽。吹水令动,鼓荡涛波,起沫积聚,风吹离水,在于空中,自然坚固,变成天宫。……」(16)&   此段经文指出以风(气体)持住水(液体),依次形成天宫等。在《世记经》的&世本缘品&中又记述着:&   「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世天地还欲成时,有余求生福尽、行尽、命尽,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处,于彼生染着心,爱乐彼处,愿余众生共生彼处。发此念已,有馀众生福、行、命尽,于光音天身坏命终,生空梵处。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我是梵王、大梵天王,无造我者,我自然有,无所承受,于千世界最得自在,善诸义趣,富有丰饶,能造化万物,我即是一切众生父母。其后来诸梵复自念言:彼先梵天,即是梵王、大梵天王,彼自然有,无造彼者,……能造万物,是众生父母,我从彼有。……&   或有是时,此世还成世间,众生多有生光青天者。……其后此世还欲变时,有馀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从光音天命终,来生此间。皆悉化生,欢喜为食,身光自照,神足飞空,安乐无碍,久住此间。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是时,此地有自然地味出,凝停于地,犹如醍醐。……其后众生以手试尝,知为何味。初尝觉好,遂生味着,如是展转尝之不已。……此众生身体粗涩,光明转灭,无复神足,不能飞行。……」」(17)&   「佛告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已,久住于世,其食多者颜色粗悴,其食少者颜色光润,然后乃知众生颜色形貌优劣,互相是非。……其后复有自然粳米,……其后众生便共取粳米食之,其身粗丑,有男女形,互相瞻视,遂生欲想。……其后众生淫逸转增,遂成夫妻。有余众生,寿行福尽,从光音天命终,来生此间,在母胎中,因此世间有处胎名。……时众生竞积余粮故,是时粳米便生糠烩,收已不生,有枯秆现。……即共分田,以异疆畔,计有彼我。其后遂自藏己米,盗他田谷。……我等今者宁可立一平等主,善护人民,赏善罚恶。……」」(18)&   以上一方面说明大梵天王何以自认为是「造化万物者」,一方面说明人间如何由「化生」演变至「胎生」,以及「部落主」的产生。可知佛教的宇宙观中,除了「物质世界」的变化外,时时强调与「有情世界」的关连,也就是说:众生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一体,不可孤立。&   七、时间的相对&   三界众生的寿命,长短不同外,相互间的时间间距也不相同。《俱舍论》卷十一说:&   「要先建立天上昼夜,方可计算天寿短长。天上云何建立昼夜?人五十岁为六天中最在下天一昼一夜。……上五欲天,渐俱增倍,谓人百岁为第二天一昼夜。……夜摩等四,随次如人二、四、八百、千六百岁为一昼夜。……持双以上,日月并无,彼天云何建立昼夜及光明事依何得成?依花开合,建立昼夜;……又依诸鸟,鸣静差别,或浓天众寤寐不同;依自身光明,成外光明事。……」(19)&   此中指出「六欲天」中的最下天(指四大王众天》,其一昼夜为人间五十年,其他诸天一并列之如下:&   四大王众天一日:人间五十年。&   三十三天(忉利天)一日:人间一百年。&   夜摩天(焰摩天)一日:人间二百年。&   覩史多天(兜率天)一日:人间四百年。&   乐变化天(化自在天)一日:人间八百年。&   他化自在天一日:人间一千六百年。&   玄奘所译的《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中,则记述着:&   「佛言:「善男子!我此索诃世界释迦牟尼佛土一劫,于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土为一昼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固欢喜佛土为一昼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轮音世界极妙圆满红莲敷身佛土为一昼夜。……」」&   依上列经论,可看出「人天之间」与「佛国之间」都有时间的相对性质。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时间长短的差异,不是来自「物质世界」间的相对速度,而是来自「心理」的相对变化而形成(例如禅定者入定时,其时间会变慢)。(20)   八、业力与宇宙的缘起性空&   由前述的宇宙生灭,可看出其推动力量,来自「业力」。《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说:&   「诸国土海种种别,种种庄严种种住,&   珠形共美遍十方,汝等咸应共观察;&   其状或圆或有方,或复三维及八隅,&   摩尼轮状莲华等,一切皆由业令异。」&   此中明显指出各世界的变化不同,皆来自「业力」。然而「业力」为何?《俱舍论》卷十三说:&   「世别由业生,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业,所作谓身语。」&   其解释为:&   「此所由业,其体是何?谓心所思及思所作。故契经说:「有二种业,一者思业,二思已业。思已业者,谓思所作。如是二业,分别为三,谓即有情身、语、意业。……然心所思即是意业。思所作业,分为身、语二业。……身、语二业,俱表、无表性。」」(21)&   此处指出「业」有二种,一种是「思业」,为了「心所思」的一种力量,属精神造作力。另一种是「思已业」,为「思所作的业」,此又分成身业与语业二种,各有表业及无表业二类。「说一切有部」认为「无表业」属于「法处所摄色」,是一种物质性质的作用力(22)。因此,我们可以说业力有二种,一种是属于精神的作用力,一种是属于物质的作用力。今日物理学所提出的四种作用力,属于第二种。在佛教的观点,推动宇宙的生灭,来自精神与物质的二种作用力,并且倾向于认为第一种最为重要。至于物质粒子与精神主体,则来自何处?佛典中认为色法(物质类)与心法(精神类)都是「有为法」,都是剎那剎那变化着,但皆有其产因,因此,物质与精神都有其前因,往上追溯,可至「无始」。所以,无始时,即有物质与精神所构成的宇宙,只是往后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在业力的作用下,物质世间(器世间)与众生(有情世间)都不断变化;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宇宙现象,这便是一种「缘起」。然而,这些变化是否从自方客观地存在?从小的「微尘」一直到巨大的「世界」,在了义的佛经中,否认其内里的实在性以及自方存在的独立性,因此在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佛陀曾开示:&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若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此段经文,明显指出「微尘众」并非实有:并不是有内里的实在性,而是以自性空,所以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同样,由微尘所聚集的「三千大千世界」,亦非以自性有,而是以自性空,皆非纯客观地存在着,因此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此处否定微尘及世界的实有性质,与今日近代物理所阐述的物质现象的不具有「确定性」,可说是同一旨趣。佛教更提及心理现象也是以自性空,《心经》记述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中的「受」、「想」、「识」,以及「行」中所包含的「心相应行」都是属于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皆以自性空,皆非从自方客观地存在。《金刚经》也记述着:&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这也表示心不是「以自性有」,故说「心为非心」:而在世俗上,由因缘聚合而有「心」的存在,所以说「是名为心」。所以佛教的观点,除了认为「微尘」、「世界」不实在之外,「心」也同样不实在;另一方面,虽无内里的实在性,但并不妨碍「微尘」、「世界」、「心」的「缘起有」这一面。《华严经》所述的种种世界海,《长阿含经》所述情器世界的成、住、坏、空,这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聚合下的「缘起有」。&   所以,整个宇宙的变化,其基本原理不外是「以自性空」及「缘起有」而已。此二原理,简称为「性空」及「缘起」,便是整个佛法的二大基柱。&   九、世界的有边无边与「四记问」&   在佛经中,常有沙门或婆罗门主张世界「有边」或「无边」等,例如《长阿含经》卷十四的《梵动经》中记载着:&   「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起边想,彼作是说:「此世间有边,是实余虚」。……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起无边想,彼作是言:「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谓上方有边,四方无边,彼作是言:「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于观察,彼以捷疾观察智,以己智辩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实余虚」。……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   唯佛能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著,已不著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23)&   此处指出佛陀对世界的「有边」、「无边」、「又有边又无边」及「非有边非无边」的四种见解都不赞同,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只是局部的偏见。在《长阿含经》卷十九《世记经》中,佛陀先提出沙门、婆罗门的「有边、无边」 、「常、无常」等的错误见解后,接着以「瞎子摸象」来形容这些人对真理的偏执:&   「其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辕;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头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各各共诤,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尔,云云不已,遂至斗诤。」(24)&   由上述引述可知,佛陀对世界透彻了解而不执着,所以能解脱自在。如果沙门、婆罗门以偏执的见解来质问佛陀:「世界是有边?无边?」佛陀便以沉默舍置之。《俱舍论》卷十九引用大众部的契经来说明「四记问」:&   「苾刍当知问记有四。何等为四?谓或有问,应一向说,乃至有问,但应舍置。云何有问,应一向记?谓问:「诸行皆无常耶?」此问名为:应一向记。&   云何有问,应分别记?谓若有问:「诸有故思造作业已,为受何果?」此问名为:应分别记。&   云何有问,应反诘记?谓若有问:「士夫想与我,为一为异耶?」应反诘言:「汝依何我,作如是言?」若言:「依麤我。」应记:「与想异。」此问名为:应反诘记。&   云何有问,但应舍置?谓若有问:「世为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世为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如来死后为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为命者即身?为命者异身?」此问名为:但应舍置。」(25)&   以上所举出的「应一向记」、「应分别记」、「应反诘记」及「应舍置记」合称「四记问」(26),将问者的问题区分为四种,而给予不同的答复。其中第四种,就是舍置不答。佛陀对沙门、婆罗门不回答世界的有边无边,是因为他们所执的「世界」并不正确,犹如问:「石女儿是白色或是黑色?」应予舍置。此处佛陀的沉默,并不代表佛陀对真正的世界有所不知,也不是表示佛陀只注重实践而不谈宇宙。由佛经上处处提及三千大千世界及其成、住、坏、空,可看出佛陀重视众生所居住的宇宙,认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物质世界)是息息相关的一个「缘起」。&   十、结语&   以上依据经论来说明佛教的宇宙观,并指出「缘起」与「性空」是心物种种现象的基本原则;唯在细节的陈述上,大小乘的佛典有所不同,故今后在有关佛教的宇宙观的研究上,首先要进一步将不同的说法分析比较,而后与今日科学的看法相印证,同时要避免过分的牵强附会。&   后记:&   有关人类从「光音天」而来,与生物的演化论是否矛盾?今探讨如下:&   ㈠初至地球的「光音天人」,其密度甚小,无有血肉筋骨(见本文第五节),故死后不会留下骨骸,必须多食人间「地味」后,才渐形成骨骸。唯初期之骨,仍易蚀化,必须非常多代后,演化至一定的密度,才能留下来,此即今日原始人的遗骨。㈡「光音天人」初至人间,犹如小孩,只知玩乐,因而下传多代后,智力日减,终于退化成「原始人」。其后,为了生存,日渐演进,终成今日之人类。&   ㈢另一方面,地球初成时,密度甚稀的「龙」、「大翅鸟」等也至地球,同样食了「地味」,密度渐增,终至形成恐龙等古代动物。&佛陀的宇宙时空观及其缘起运化之说初探&佛陀认为:宇宙的终极本原是空。何为空呢?空应包含五个层次含义:  (1)空即无执无住,空无本体,亦无本性;(但如果认为:宇宙万物在本性上是空的,在相上是包罗万象的、是实有的。这种对空的领悟也是片面而有漏的。)  (2)诸事无常、无有永久留驻、千变万化;  (3)色空相互转化、虚实无二;  (4)空有相互转化,空生妙有、有归于空无;  (5)一定时空、环境条件下,也会有局部的绝对真空态、空无一物。  佛可以以空的状态存在,也可以以精神意志、全能智慧的方式存在。从而以其自由意志,全能智慧创生和运化宇宙万物。何为佛?要回答什么是佛的本性是人所难及的,但我们可以道出一些最重要的特征:佛是全知全能的,是宇宙万物性空缘起、成-住-坏-空循环往复运化的主宰。佛是遍满虚空、法力无边、不可思议的,佛最终极的存在方式是空性,但佛在显现其全能智慧自由意志的方式上是无量多样的,既可以是有形有象的人格实体,又可以是无形无象的非人格实体,还可以用人所不能想象的任何方式显现。  佛经中所说的宇宙包括人类可观测的宇宙和不可观测的宇宙。比如多维时空宇宙、虚空宇宙,正反物质宇宙等。佛家关于宇宙万物性空缘起之说有些类似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性空缘起、因缘和合,缘起则生、则有,缘尽则无则灭,或是缘变则变。这一关于宇宙万物缘起生灭运化的学说是迄今为止,有史以来较之任何学说更为高妙完备的说法,是至高无上的究竟了悟。试图将相对论、量子力学揉和统一起来的超弦理论也许可以对此学说提供一些迄今为止人智科学,即在人这个层次上的智慧所能给出的最好佐证。这一学说比单一的上帝创世说更为深邃和完备,单一的上帝创世说只是简单的将上帝视为全能的人格化神祗,而佛陀的宇宙万物缘起生灭运化之说不但回答了宇宙时空万物的本原之性和原初之态为空性和空相,即是与佛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也回答了宇宙时空万物的第一缘起之因,即是全能的佛自由意志的显现,并回答了第一缘起之后的整个运化发展的任何可能方式、过程及其方向和最终目标,即都包含在有关“成-住-坏-空的循环往复运化”说之中,以及要让宇宙时空万物在第一缘起之后,特别是要让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体在运化和发展中最终都要重又回归到与自身同体,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状态,即重归与佛圆融、同体为一的状态,即渡尽一切苍生,使宇宙万物至和谐有序化的终极旨意。  关于佛-上帝是否是人格化的万能之神,亦或不是,只能是非人格化的,比如认为:佛-上帝只能作为深层次内心道德和理性认识的先验信仰结构,这一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大问题。专家学者型人士往往摆脱不了逻辑理性、思维的障碍,坚持认为佛-上帝只应当是非人格化的;而太过于执着的宗教人士则坚持认为佛-上帝应当是全能的人格化的神。爱因斯坦的佛-上帝观就属于前者,且很有代表性。他认为:“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1] 这一说法也深含着因人智中固有的逻辑理性、思维的障碍所致的漏见。原因亦在于爱因斯坦极力反对存在一个人格化的万能之神的佛-上帝,这正是另一种的偏执之见,亦正是被有漏的人智科学理性束缚住了自身的灵悟妙觉所致的漏见。  而佛陀给出的究竟说法是:佛-上帝在终极本性及其存在方式上是空性的,佛-上帝与宇宙大道及宇宙的总精神智慧是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这里的宇宙包括一切可见的和超可见的一切宇宙,如多维的、反物质的、虚时空的、负的宇宙等。宇宙中万事万物无不时时刻刻都在因缘和合运化中生生灭灭、变化发展,万事万物中的每一个个体在生灭运化发展的最初开端时的第一缘起是全能的佛自由意志的体现。某一事物最初因缘而起、而生,特别是对于生命体(包括一个最简单的单细胞初级生命体)其整个运化过程皆是按照空-成-住-坏-空循环往复进行的。这里的第一个“空”是指与宇宙大道圆融为一的无极之空,这里的“成”,指刚刚形成和生成,这里的“住”指存在和生存,这里的“坏”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事物的寿终正寝,以灭旧更新,获得更高层次新生的方式灭度;另一种是指事物的中途夭折,退化跌落到更低层次的灭坏。此为宇宙中具有一定独立自由意志的魔及邪神所为(有关这点后面还要论述)。“四大”即“地、水、火、风”在这一运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佛运化万物从总的根本性上来说是其全能自由精神意志的显现。其显现方式无所不能的,也就是所谓法力是无边的,远远超越了一切世人所能想象的(包括人所能极力想象的一切神话世界)境地。从这一角度来说,佛当然是既可以以人格化的神祗的形式来显现其法力,又可以以人所不能见之非人格化的隐性法力来显现,(这当中包括用人能知晓的并能加以解释的自然科学规律,也包括不能为人所知晓、所解释的超自然的法力),佛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显现其法力,视不同情况而采用其的不同形式的自由精神意志。  由此可知佛-上帝的全能自由精神意志在其用的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上,既可以是人格化的万能神祗,又可以是非人格化的大道和规律,但在其终极本性上是空性的。这里的空性如前所述,既包含彻底的空无一物,又包含着空能妙生万有,由此可见佛-上帝的本性既不是非人格化,也不是人格化的。  以此见佛-上帝,才不至于落入所谓绝对非人格化神祗的有漏之思,也不会落入所谓绝对人格化神祗的执著之念。  以上是笔者所理解的佛陀有关宇宙缘起运化的总纲之说。至于下一个层面,有关宇宙万物的各种尺度,时空的相对性,宇宙存在的结构、类型、方式及其运化循环往复的过程,等等,佛陀都给出过智慧卓绝的说法。比如空-成-住-坏-空之说,“三千大、小千世界”之说,“三十三天”之说,其中已经包含了正反物质宇宙,虚时空宇宙,多维宇宙等。比如在《华严经》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华藏世界品更是专门、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无限宇宙之构成[2];在《妙法莲华经》上,佛陀对着听他讲经说法的人们说:你们在这儿听我说法,觉得经过的时间并不长,但外在的世界已经过了几千亿年了。这已道出了时空的相对性;“万物皆有佛性”之说,“一芥子藏须弥山”,“从滴水可观沧海,自粒沙可知大千世界”,“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地具足一切地。” …之见,则包含有宇宙万物的全息自相似理论的内涵;而“三界六道轮回”之说更是以极其深妙、智慧的象征、隐喻性说法道出了有灵性的生命体如何缘起创生、运化发展的至高妙之说,这是佛陀关于宇宙万物,特别是有灵性的生命体如何因缘而起、运化发展的下一个层面的总纲之说。  此外, “佛家在谈因果律时特别注重「缘」这个字,即所谓的「因、缘、果」。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例如,种子为因,空气、阳光、水分等为缘,开花结果才为果。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从「因」到「果」要看机会,不一定会出现「果」,它是有机率性的。如「因」「果」中间的「缘」十分简单,简单得趋近於零,则这种因果律是一种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可以包含宿命论,不过它只是特例而已。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机率性的。宿命论中的改运、补运等作法,可以看成是在「缘」字上下功夫,以趋吉避凶,不让恶果出现。算命师、看相师是用宿命论来作推算,实际上就是用因果律的理念作改运等修正”。[3]  佛显现其全能智慧自由意志,运化万物的宗旨是要让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体在运化和发展中最终都要重又回归到与自身同体,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状态,即使人人成佛,渡尽一切宇宙苍生,宇宙万物同体圆融的状态。一切灵性的生命体在运化过程中,凡是与此宗旨相合的即是善,凡是与此相逆的就是恶。这是关于善恶性质在总体上的把握。在具体对象上把握善恶是十分的复杂和困难的。在一个具体的、局部的时空和过程中,应当对善恶问题作动态性的、辩证的把握,其先决条件就是在事物运化的总体上要具备知晓其因果缘由运化的智能。必须知道有些从表面上孤立、静止地来看是恶的事物,其实是善的另一种显现方式;反之亦然。比如使一个人饱受苦难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总是一件恶的事,但也许这是在行为其消业、获得重生再造的善事,或者也许是为了遏制其恶业的进一步发展所给予的惩治;反之亦然。这也就是老子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往往是相反相成、互变互动的道理。  佛不会不根据因果、业力缘由胡乱降灾祸给某一生灵。凡是在佛的旨意下,某一生灵遭受的灾祸,必定是合乎大善宗旨的。只有魔才会给某一生灵无辜降灾祸,这样做一般情况下是会被制止的。在局部情况下魔偶尔会绕开佛的旨意制造纯粹的恶,无辜降灾祸给某一生灵,但事后佛会给以适当的补偿。魔所做的事,总体与佛要使万物进化、完善,最终回归到与佛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境地的旨意相反。在局部情况下有时魔给某一生灵所降之灾祸恰恰合乎佛的大善旨意,即这是佛为了给此生灵消业以获取下一步进化的提升,或是以邪制邪、以毒攻毒、以恶抗恶,这正是为了让邪恶受到惩治的方式。降灾行恶之事总是由魔及其邪神来执行的,佛及其一切正神是不参与降灾行恶之事的,凡参与降灾行恶之事者均是由于恶业所致。魔之所以为魔,一方面是因其极大的恶业所致,另一方面是佛的安排,即让有大恶业的生灵专司降灾行恶之事。这当中又分为纯粹的行恶-即对无辜者的降灾行恶和虽恶却善的降灾行恶,如采用以邪制邪、以毒攻毒、以恶抗恶方式让邪恶受到惩治以及以降灾行恶的方式为某一生灵消业。前者是加重魔及其邪神的恶业,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减魔及其邪神的恶业。由此可知自然灾害即天灾都是魔及其邪神所降的,而受害者中有的是纯粹的无辜者,有的是因业所遭的报应。凡大面积的降灾行恶于纯粹的无辜者,即是行大恶,反之是行虽恶却善的消业之事。希特勒及其同类的所做所为显然是属于前者,因而是行大恶之事,而希特勒及其同类的覆灭是以恶抗恶、以暴制暴的虽恶却善之事。  前述提到,宇宙万物因缘而生最根本的第一动因是佛全能自由精神意志的显现,其后下一层次运化的根本动因就是业力及因果。当然佛陀所说的业力及因果说决不是简单线性的,而是极复杂、玄妙的智慧之说。业力及因果动因是放之一切宇宙时空万物而皆准的最根本的动因和原理。宇宙万物因缘而起、自空而生,遵从业力及因果律,最终又要重新回归到与佛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空性状态,这就是自空--返空的循环往复。由此可知宇宙万物因缘而起、自空而生到重又回归与佛圆融同体为一的空性,即由空-成-住-坏-空的总体运化过程是无所谓进化、发展和退化、倒退的。因为对早已全能、完备的佛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进化、发展和退化、倒退之说。关于宇宙中阴阳、对称、平衡、守恒原理并非放之一切宇宙时空万物而皆准的原理。有些宇宙时空并非是对称性的,有些则只具有单阴和纯阳的状态。我以为在二禅天以上即是属于纯阳之天,魔的法力已经不能作用到二禅天以上,二禅天以上即为净土,所有神祗均是正神,再也不存在恶性的争斗,神祗之间只不过还有所达到的完善程度的不同。时空的层次越低恶性的争斗就越激烈。佛既不受制于因果业力律(《楞严经》上就讲过有关“非因缘和合”的问题,又如《金刚经》上在讲法无定法时,讲到“自性”问题就不能用因果律来界定),更不受阴阳、对称、平衡、守恒原理的牵制。相反这些原理皆是佛全能自由精神意志的体现。佛可以任意创生任何人能想象和不能想象到的宇宙时空及其要遵循的基本原理。很多人常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人类思维障、我执障的毛病。动辄要以人的有漏之智所发现的一些基本原理去套用于整个宇宙,甚至套用于对佛的理解。比如将阴阳、对称、平衡、守恒原理看成是放之一切宇宙时空万物乃至佛均要遵循的原理,用地球上的生物形态去套用宇宙中的所有生灵形态,认为凡生物必须有氧、阳光、水等才能生存等等。这真是可笑而又可悲的漏见。  前述还提到:所谓进化发展是指,凡宇宙万物在空-成-住-坏-空的循环往复运化中合乎总体趋向,即最终要重归与佛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空性状态的就是善。凡在总体趋势上与此相反、相阻碍的就是恶,就是倒退和退化。佛菩萨及宇宙中的一切层次足够高的正神,均是促进、加持每一事物总体向进化发展的,是不会用以暴制暴、以恶抗恶、以邪制邪的方式行事的,他们制恶抗邪的方式有三:一是直接干预、及时化解、渡化、提升的方式来化解邪恶,而不是采用将其消灭、摧毁的方式,这种方式是高层次的方式,一般是不会轻易采用的,除非因缘已具足;二是让层次还不够高的正神,即在大方面属于正神,但自身还有诸多不完善及邪性的神祗如天龙八部中的诸正神均属于此层次,也采用以暴制暴、以暴抗恶、以暴镇邪的方式去惩治、阻止邪恶,这种方式是次高层次的方式;三是让自身有恶业在身的邪神和魔、撒旦采用以暴制暴、以恶抗恶、以邪制邪的方式去惩治、阻止邪恶,这种方式是低层次的方式。魔及其一切宇宙中的邪神总是阻碍、破坏事物总体趋向于进化发展的。  所谓魔,其本体是佛所创生的一种专司惩治背离、违抗佛的总体进化发展行为的生灵,由于魔是有相当修炼功力和法力的生灵,虽然魔在总体上要受佛的制约,但在一定的程度上,由于其修炼的不同层次而具有了不同层次的法力及相对独立自主的个体自由意志,这就使其能具有一定的与佛的旨意相抗衡的能力。事实上宇宙万物的一切生灵,包括人类,都由于自身修炼所达到了不同层次而具备了不同层次的法力及其相对独立自主的个体自由意志,因而每一个生灵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和层次上,即在中小的层次以下,即运道这一层次上是具有相对独立自主的个体自由意志的。这就意味着人在中小运道这一自主层次上其行为是应自负其责的。但在中小运道以上,人的命及大运是由天定的,即是由佛所掌控的。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即是说,生死就是命,这里的富贵就是指大富贵,其实还应加上大灾祸,则是属于大运道的范畴,这些是由天定的,非人力所能支配的。人力所能支配的只是中小以下层次的运道。如俗话所说的“大财、大贵靠命,小财小贵靠勤奋(即自主的运道)。”,“大灾大难亦是命定,小灾小难可由人定。”就是这个道理。  上述这些学说均散见于佛家经典,如《阿含经》、《起世經》、《华严经》、《楞严经》《金刚经》《俱舍论》、《大乘起信论》等经论中,以及一些高僧大德对佛陀有关思想的领悟著述中,如《永嘉证道歌》等。这些有关宇宙时空观及其缘起运化的了义究竟之说是佛陀在2500多年以前,不需凭借什么哈勃望远镜、电子显微镜、相对论、量子力学、场论、黎曼几何、拓扑学等外在工具和理论就道出的,足见佛陀智能的无比高妙。  以上即我对佛陀时空观、宇宙论以及万物缘起运化观的初步领悟,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同修诸君、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佛教中的一点宇宙观徐进一、佛教向我们提示了至极广大的宇宙观。& 1.地球是个扁圆的球体,运行于虚空。按《阿含经》等,皆言以须弥山为轴,& & 有四大部洲绕日而行。即有四个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者有人类居住,有& & 生命存在。地球在其中,称南瞻部洲,即“阎浮提”,形状如庵摩罗果,略& & 为扁圆。科学直到最近两百年,才证明地球是个扁圆球体;而佛经中早在二& & 千多年前就提出了。& 2.佛经中指出,地球上有四大海洋,分隔陆地。地球上的大陆都是北广南狭,& & 故阎浮提人的脸形也与之相仿,是瓜子脸,下巴尖。见《楼炭经》等。& 3.其余三个有生命的星体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东、西两洲& & 人的寿命约为我们地球人寿命的二倍半;北洲人是我们地球人寿命的十倍,& & 并都随着我们寿命的增减而相应变动。东、西两洲陆地形状是半月形,北洲& & 陆地形状是园形。将四大部洲圈起来,其中的范围叫做“四天下”,又名“& & 小世界”。而佛教说的“大千世界”,共有百亿四天下,这是多么广大的宇& & 宙观!而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此理。但其虽探测至外太空,尚未寻找到其余三& & 个有人类居住的星体,可见佛法的广大。而修行至初禅,即可在定境中看到& & 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佛之罗汉弟子,如目连等,一昼夜即可飞行遍四天下,& & 数尽其中的人民、动植物种类。可见圣境诚非凡夫所能想象分别。& 4.每一大千世界,称为一佛土,有佛住世,教化众生。有的大千世界有千亿四& & 天下,有的有万亿四天下,大小不一。《华严》上说,有正世界,有侧世界,& & 有覆世界,有仰世界,差别万端;人民的身体、相貌也千差万别,有的头大& & 身小,有的多手多足,并有不同的寿命、名字、礼仪、住处......每一世界& & 悬浮于空中,下有风轮执持。所谓风轮,即是无形的强大引力。这是现代科& & 学所证明的。& 5.世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从地狱直到他化自在天,色界从梵天直到& & 色究竟天,四空天为无色界。其中人民相貌、身量、衣着、寿命、受用等,& & 难以尽述,诸君可细研《三藏法数》,其中广引经论,有详尽记载。二、佛教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解释:从缘起生。& 1.世界的成坏。佛教指出,一切法皆是无常,皆是随缘而有生灭。缘,即是因& & 果。一切物质世界,(佛教中叫作器世间)皆有成、住、坏、空的变异。而& & 每一大千世界将坏时,先有巨大风轮起,从一国土旋至另一国土,其中一切,& & 从地狱至有顶天,皆悉散坏。而大千世界外,另有风轮,护住此世界,不使& & 其蔓延,否则,所有世界皆当损坏。而世界将成时,先于界内普兴大云,弥& & 满一切,接着普雨大雨,历时百千万亿年,然而因风力作用,虚空与水际渐& & 次分开,次有金轮执持大地,接着出现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三界依次建& & 立。& & 道教中虽有“混沌初分”的描述,基督教中亦有关于起世间描述,仿佛与此& & 相类,但那充其量,只讲了一个劫的成坏,而唯有得成无上正觉的佛,才能& & 彻底通晓三世的一切。& 2.人的起源。在世界毁时,依次有火、水、风三灾。所谓“火烧初禅、水淹二& & 禅、风刮三禅”,是指世界火灾起时,一直能从地狱燃烧到初禅天,而其中& & 一切众生,业报未尽者,循业受报,或生他方地狱,或生他方边地;而业报& & 已尽者,或因定力,生光音天。等水劫毁灭二禅天时,众生再依次上升。水& & 灾退后,地面初现,上有地味,厚如乳酪,光音诸天为观新地,而从空下,& & 尝地味者,失却神通,久久尝之,身生粗皮(天人是没有皮肤的),接着生& & 骨。由多食地味者,相貌丑陋,因之而起妒忌、差别。欲心重者、妒忌甚者,& & 化为女人。由贪嗔痴渐厚重故,外在环境越来越坏,地味尽,地味所化之净& & 米亦渐粗劣,并渐渐不能自生。(其中细节甚多,难以述尽,详见《三藏法& & 数》)渐次建立善恶美丑,劳动、争夺,人中渐分出王者、隐士、士、农、& & 工、商。& 3.当光音天诸人,因福尽故,下生大梵天时,先生之人,见后人纷纷下生,且& & 与己相貌一致,下界各类众生、物种渐次繁兴,以为是己之力,遂生大我慢,& & 谓:我生一切诸人,我是众生之父。& 4.从究竟上说,每一大千世界的成立,皆有两个原因:一者,诸佛愿力,二者,& & 众生业力。谓诸佛欲取何土调伏众生,即方便成立何种世界;众生因受何种& & 业报,即生何种国土。如我们居住的娑婆世界的成立,是贤劫千佛的愿力,& & 也是我等众生的共业所感。当世界初成时,大千世界主--摩舍首罗王观见& & 世界海中生千朵宝莲,即知此劫中,当有千佛次第兴世。(见《华严》)& 5.从究竟上说,生命的起源,即《楞严》所谓:“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圆妙,& & 圆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有漏微尘国,皆& & 因空所立”。本来法界无有生灭,连法界之名字亦无,全是如来藏性净明体,& & 广大周遍,湛寂妙明;但一念忽起,率尔无明,即《楞严》所谓“觉明为咎”& & 者,让我们成为众生,枉受轮回。但此理甚为复杂,难以尽述,怀疑惑之诸& & 君,可细研《楞严》,或可探知此理。真如此,则于佛法圣言量,不再怀疑& & 讥谤矣。&&&&&鲁迅说:释迦摩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爱因斯坦&&&&关于宇宙观,佛祖在2600年前就说世界有“佛刹微尘数世界”(语出《华严经》),比霍金的狗屁黑洞理论、西方保持千年的地心学说、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要高明无数,只有布鲁诺的宇宙无限理论才接近佛祖的说法。&在《华严经》第一卷之前、华严处会之后,是法界安立图。这里先讲了小世界——也就是我们的地球、月亮、太阳,都围绕须弥山转,因此,小世界应该不是太阳系本身,而应该是银河系。接着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千个银河系,算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谓之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谓之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并且画出了图形。接下去讲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再接下去,佛陀讲了,若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标出十个世界海,它们都与华藏世界海相等,并且指出:‘广说者不可穷尽。’说十方包括上下,早知地球是悬在虚空中,且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悬空的。&而且在《华严经》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华藏世界品更是专门、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无限宇宙之构成。回转形世界。江河形世界。旋流形世界。轮辋形世界。&(插图&网兄们去百度一下即可)&&今天,天文学界的科学家们使用了那么多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才看到的宇宙空间,而我佛如来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而且更广远,并且讲得那样具体,那样清楚。难道这也是封建迷信吗?这能用一般的‘宗教’二字所能说明的吗?&&银河系有多大?&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有说10万光年的),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对我们常人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对天文学家来说,精确地测绘宇宙天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离。光的前进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9.7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距离我们有数十亿光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如此遥远的距离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天文学家第一种估计,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约有100亿光年。而按第二种速率计算,则宇宙边缘距离地球达200亿光年之遥。&&而一个娑婆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8万光年乘十亿=8&x&10^13&光年(800,000八十万亿光年),远大于现在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连一个娑婆世界都没有看到底,何况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的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关于微观宇宙,佛祖早就说过人体有“八万四千虫”,《华严经》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毛端三世海”,佛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我们不能用胡说八道或者猜测来评价吧。当今粒子学说的夸克全部被找到,可是还是发现这些粒子还是可以无限的分下去,能分多少,地球科学到今天也是黔驴技穷,因为要实证,其实微观粒子也是无限可分的,只是我们目前的人类不愿相信!(来自大旗网——猎奇)&&&&&&&&&&&&&&&[顶]07-02&&(7/736)&&[顶]07-02&&(2/554)&&[顶]07-02&&(3/637)&&[顶]07-02&&(5/457)&&[顶]07-02&&(10/1486)&&[顶]07-02&&(10/1152)&&[顶]07-02&&(5/341)&&[顶]07-02&&(14/929)&&[顶]07-02&&(6/519)&&[顶]07-02&&(11/889)&&[顶]07-02&&(57/7704)&&[顶]07-02&&(74/7610)&&[顶]07-01&&(12/1153)&&[顶]07-01&&(16/4205)&&[顶][顶]07-01&&(19/1385)&&[顶]07-01&&(42/3858)&&[顶]07-01&&(4/1451)&&[顶]07-01&&(22/2402)&&[顶]07-01&&(30/3938)&&[顶]07-01&&(89/7140)&&[顶]06-30&&(5/2182)&&[顶]06-30&&(18/5188)&&[顶]06-30&&(7/2223)&&[顶]06-30&&(19/4801)&&[顶]06-30&&(7/2769)&&[顶]06-30&&(3/917)&&[顶]06-30&&(8/3073)&&[顶]06-30&&(15/1984)&&[顶][顶]06-30&&(6/1398)&&[顶]06-30&&(10/1724)&&[顶]06-30&&(19/2612)&&[顶]06-30&&(104/15718)&&[顶]06-30&&(74/5894)&&[顶]06-29&&(64/9910)&&[顶]06-29&&(18/5059)&&[顶]06-29&&(23/3088)&&[顶]06-29&&(21/3645)&&[顶]06-29&&(11/3254)&&[顶]06-29&&(22/3635)&&[顶]06-29&&(2/1416)&&[顶]06-28&&(30/7132)&&[顶]06-28&&(30/3057)&&[顶]
馆藏&1076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首超好听的佛教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