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打百白破疫苗后红肿图流入三省监管在哪里的最新相关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资讯:当前位置:
65万余支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流入三地已开始召回
发布媒体: 发布时间:
原标题:65万余支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流入三地已开始召回
3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介绍,由长春长生和生产的各一批次共计65万余支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食药监总局已责令企业查明流向,并要求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产品。据介绍,上述不合格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
经检查,长春长生生产的批号为的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生产的批号为的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190520支,销往210000支。发言人提示,该2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是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3省市卫生计生部门正在组织专家对接种这2批次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要求3省市卫生计生部门及时调配疫苗,保证免疫接种正常开展。
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有效手段。自上世纪70年代纳入计划免疫以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发病率持续下降,从2007年至今没有白喉病例报告,百日咳年发病率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00 -200/10万,降至目前的0.5/10万以下。
打了问题疫苗最坏后果是啥?
原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小儿内科医师余高妍介绍,疫苗在推荐储存的温度之下,其实也在发生效价丧失,所以在推荐储存温度状态下疫苗也有有效期;而在推荐储存温度以上,效价丧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疫苗就会在有效期之前失效。
正规的疫苗如果因为冷藏不当或因为超过有效期限,而导致疫苗失效,接种后就无法产生免疫应答,起不到免疫效果。
就个体而言,如果是接种乙肝、甲肝、水痘疫苗之类,在接种失效疫苗之后,自认为已经有了抗体而放松警惕,可能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果是给狂犬病、破伤风等传染病患者接种了失效疫苗,则可能会因为无法防止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非常危险。
而就群体来说,接种了失效疫苗,人群没有得到免疫,会大大增加疾病流行的风险。
打疫苗时间表
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关联企业: 、
相关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媒体热评”板块说明:
一、让媒体力量得以延伸:定格媒体爆炸时刻,锁定被时光淡化的目标,在推移之后的任何时间里都能展示出媒体舆论当初的精彩和魅力;
二、纳入信用档案的3个条件:1、必须尊重原著,不得有任何的篡改或断章取义;2、必须同时将原文档上传本平台服务器进行保留存档(扫描件、照片、音像、原网页等均可),如果是从其他网络转载而来,除了将原网页整体“另存为”――上传本征信平台服务器进行存档之外,还要如实建立链接;3、如实填写原“发布媒体”及“发布时间”;
三、媒体评论是重要的信用档案组成部分:一经审核通过,媒体评论纳入到企业信用档案征信体系,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信用分值计算,供大众长期查阅参考;
四、永不删贴:虽然“媒体热评”的内容由大众转发,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但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规、符合本征信平台规定,并且有原始材料存档的贴子,都会受到尊重,长期保护,即使其他网站的原网页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被删除,作为“客观、独立、第三方”的本平台也不删贴。
&&视频联播
&&绿盾征信系统规则
&&征信知识疫苗案刷屏满一周三个关键词:老瓶新酒公共话题危机公关 | 北晚新视觉
疫苗案刷屏满一周三个关键词:老瓶新酒公共话题危机公关
日讯,这一周,想必你的手机跟我一样,被疫苗事件刷屏了。从事件的发展态势来看,它早已超出了一起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发酵成为一场杂糅着公共卫生、媒体伦理、社会心理等内容的大讨论。
当下,相关调查不断深入,核心事实基本确定,恐慌情绪日渐平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次疫苗风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以下是公道君(ID:bjrbplb)的一点思考。
一次“常规”的公共卫生事件
澎湃刊发新闻《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这是杀人”,山东发协查函》,让去年4月就被警方破获、今年2月初被披露的济南“涉案5.7亿非法疫苗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并引发社会对接种疫苗的恐慌。
山东省食药监局公布涉案的上线及下线名单,线索涉及24省市。
山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对警方提供的,关于庞某非法经营疫苗案查封疫苗品种的清单进行核实,发现实有疫苗12种、免疫球蛋白2种、治疗性生物制品1种。
一篇旧闻的100000+
财新公众号发布2013年的一则摄影报道《疫苗之殇》。
一条朋友圈的“鄙视链”
和菜头发文《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
接种疫苗存在不良反应,把这两种不同的事实拼接起来,是在试图操控公众的认知,强行在两件事情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王五四批菜头《有免于恐惧的疫苗吗?给我来一针》:
在这次事件上,民众当然有恐慌的权力,民众的恐慌的确与自身认知相关。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民众都对疫苗有着专业解读。
和菜头反击《我是你爸爸---回王五四的话》
读者在接到非法疫苗泄露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应该做的事情是所有非法疫苗影响的范围。什么时间,什么疫苗,泄露到什么地区。他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打了高温下失效的疫苗和接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是两回事。
一场姗姗来迟的发布会
公安部、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举行联合记者会。这是国家部委层面第一次正式出面,就社会高度关注的非法疫苗案件召开记者会,回应关切。
△该案疫苗不是黑工厂生产的,而是一些正规的药厂合法生产的正规疫苗,属于二类疫苗。
△虽然疫苗脱离冷链条件进行运输储存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但是疫苗的安全性上应该不会有大的影响。
△过去五年未见异常。在这次涉事问题疫苗比较突出的山东、河南两个省,报告数据也都在正常范围内。
我想跟你聊聊这三个问题
1.如何看待媒体在事件中“热点+旧闻”的嫁接处理?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非常理解《疫苗之殇》“热点+旧闻”的处理方式。对于编辑而言,必须对舆论热点保持敏锐的嗅觉,对舆论走势拥有相对准确的预判。说白了,知道什么话题会火,知道怎么把话题炒热,这是基本功。
有人说,传媒就是“传霉”,媒体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不尽然,但确实道出了一些玄妙。就拿这次疫苗事件来说,作为一起公共卫生事件,它具备成为热门新闻的全部潜质。有赖于自身庞大的素材库,公众号编辑在第一时间挖掘旧闻,搭上舆论热点的快车,赢得一个100000+的点击量。单就技术层面来说,这样的应对证明其深谙传播之道。
但问题在于,媒体作为社会公器,不能光讲传播技巧,还要讲社会责任。即便是微信公众号,如今若再视其为媒体阵营的“临时工”,那就是自欺欺人了。在我看来,所谓新旧媒体,根本上是信息呈现方式的差别,责任使命并没有改变。媒体的把关人标准,不能在公众号上打折。
《疫苗之殇》在初次发布时,不少专业人士对其科学性、严谨性就有争议。编辑再次选用时,理应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本次事件的性质与之区别较大,在事件真相不明、恐慌情绪渐浓的情况下,这样一则冲击力十足的摄影报道,足以数倍放大人们的负面想象。至于编者按那寥寥数语,根本不足以让读者冷静下来。
文章发布之后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面对100000+的点击量与弥散开来的恐慌情绪,我们可以阴谋论地去揣测,这是编辑乐意看到的,也可以善意地猜测,这是编辑始料未及的。至于哪种情况为真,只有编辑自己知道。
反思起来,我觉得还是要强调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是媒体的责任使命。在官方信息往往“迟到”的情况下,媒体对信息的把握应该慎之又慎,不能唯收视率、唯点击量。在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关照公共事件的性质与当下的社会情绪,尽量避免火上浇油般帮倒忙。毕竟,“你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而其次才是新闻记者。”
2.如何看待以和菜头与王五四撕x为代表的公共讨论?
我们还是应该感谢新媒体的崛起。它固然是舆论场的一大变量,一篇《疫苗之殇》就能让恐慌情绪成倍扩张,但也得益于新媒体发声的便利,科普文能在第一时间出现。二者的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让相关信息起到了自净的作用,真理越辩越明,真相也是如此。
这种对于社会公共话题的大讨论,是值得鼓励的。回顾起来,我认为应该反思公共讨论秩序的重要性。
就拿和菜头与王五四来说,一个强调的是受众应当有理性的分辨能力,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关心的应当是事故背后的真问题;一个强调的是,在真相未至的前提之下,老百姓有恐慌的权利,不能吹毛求疵。二位说的都有道理,真正的分歧在于他们自己眼中的受众定位。和菜头一直说“我的读者”,王五四则自认为大众代言。就像有人评价的,冲突的症结是“和菜头的自留地VS王五四的大战场”。
输赢不好说,但最后的回应着实有失风度。即使上帝,也不可能说出让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话语。对他人观点反感、不屑,从根本上讲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而且,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话都是无意义的。你可以不认可任何一种观点,但必须承认那些观点不会是百分百的缪误。它们的存在,至少对我们理解疫苗事件的本质提供了另一种解读。
认识到这一点,应当是公共话题讨论的基本。接下来,我们就要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其实道理并不难懂,也有很多概括较为全面的论述。比如捷克知识分子在布拉格“公民论坛”中设定的8条《对话规则》:一、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真理,而不是斗争;二、不要作人身攻击;三、保持主题;四、辩论时要用证据;五、不要坚持错误不放;六、要分清对话和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七、对话要有记录;八、尽量理解对方。
可以想见,未来我们还将遇到更多类似公共话题,如果能更有秩序地讨论,澄清是非、引人思考的效果必定更显著。而那些非理性的社会情绪,或许也会慢慢消减吧。
3.如何评价相关部门在疫苗事件中的表现?
相较以往,相关部门在疫苗事件中的反应,是有所进步的,但客观地说,依旧不尽如人意。尽管第一时间公布了疫苗牵涉的省份、企业,但这些信息在消弭社会恐慌情绪上,恐怕是杯水车薪。就我而言,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些问题疫苗流向了哪些医院?被哪些人使用?可能出现哪些危害?出现后该如何处理?等等。凭借既有的官方信息,人们只能反向排除——我不在那些省份,安全;我在那些省份,但去的是公布的可靠疫苗注射点,安全……这个方式,恐慌情绪自然拦不住。
我们固然可以谴责一些媒体帮了倒忙,甚至可以谴责一些人不够理性、以讹传讹,但根本问题显然不在他们身上。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早已跑了半个中国。所以,权威信息的发布滞后这一老问题,还是要反思。
更值得反思的,当然是监管。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多人都有困惑,庞氏母女何以通过一道又一道防线?是她们神通广大吗?恐怕不是,还是链条上的监管部门不作为,让其有空子可钻。可以说,但凡有一个环节真正严格按规矩办事,都能切断问题疫苗的流通。
国产奶粉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这次当舆论中出现“不打国产疫苗”甚至“不打疫苗”的声音时,实在让人一身冷汗。历史上,英国曾发生过两次“疫苗抵制”运动,无一例外最终都引发两次大规模的疫情爆发。我们无法苛责每一个人都十足冷静,只能要求监管部门负起责任,恢复人们对国产疫苗的信心。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公众号 公道
当下,相关调查不断深入,核心事实基本确定,恐慌情绪日渐平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次疫苗风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反思?以下是公道君(ID:bjrbplb)的一点思考。
一次“常规”的公共卫生事件
澎湃刊发新闻《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这是杀人”,山东发协查函》,让去年4月就被警方破获、今年2月初被披露的济南“涉案5.7亿非法疫苗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并引发社会对接种疫苗的恐慌。
山东省食药监局公布涉案的上线及下线名单,线索涉及24省市。
山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对警方提供的,关于庞某非法经营疫苗案查封疫苗品种的清单进行核实,发现实有疫苗12种、免疫球蛋白2种、治疗性生物制品1种。
一篇旧闻的100000+
财新公众号发布2013年的一则摄影报道《疫苗之殇》。
一条朋友圈的“鄙视链”
和菜头发文《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
接种疫苗存在不良反应,把这两种不同的事实拼接起来,是在试图操控公众的认知,强行在两件事情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王五四批菜头《有免于恐惧的疫苗吗?给我来一针》:
在这次事件上,民众当然有恐慌的权力,民众的恐慌的确与自身认知相关。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民众都对疫苗有着专业解读。
和菜头反击《我是你爸爸---回王五四的话》
读者在接到非法疫苗泄露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应该做的事情是所有非法疫苗影响的范围。什么时间,什么疫苗,泄露到什么地区。他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打了高温下失效的疫苗和接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是两回事。
一场姗姗来迟的发布会
公安部、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举行联合记者会。这是国家部委层面第一次正式出面,就社会高度关注的非法疫苗案件召开记者会,回应关切。
△该案疫苗不是黑工厂生产的,而是一些正规的药厂合法生产的正规疫苗,属于二类疫苗。
△虽然疫苗脱离冷链条件进行运输储存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但是疫苗的安全性上应该不会有大的影响。
△过去五年未见异常。在这次涉事问题疫苗比较突出的山东、河南两个省,报告数据也都在正常范围内。
我想跟你聊聊这三个问题
1.如何看待媒体在事件中“热点+旧闻”的嫁接处理?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非常理解《疫苗之殇》“热点+旧闻”的处理方式。对于编辑而言,必须对舆论热点保持敏锐的嗅觉,对舆论走势拥有相对准确的预判。说白了,知道什么话题会火,知道怎么把话题炒热,这是基本功。
有人说,传媒就是“传霉”,媒体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不尽然,但确实道出了一些玄妙。就拿这次疫苗事件来说,作为一起公共卫生事件,它具备成为热门新闻的全部潜质。有赖于自身庞大的素材库,公众号编辑在第一时间挖掘旧闻,搭上舆论热点的快车,赢得一个100000+的点击量。单就技术层面来说,这样的应对证明其深谙传播之道。
但问题在于,媒体作为社会公器,不能光讲传播技巧,还要讲社会责任。即便是微信公众号,如今若再视其为媒体阵营的“临时工”,那就是自欺欺人了。在我看来,所谓新旧媒体,根本上是信息呈现方式的差别,责任使命并没有改变。媒体的把关人标准,不能在公众号上打折。
《疫苗之殇》在初次发布时,不少专业人士对其科学性、严谨性就有争议。编辑再次选用时,理应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本次事件的性质与之区别较大,在事件真相不明、恐慌情绪渐浓的情况下,这样一则冲击力十足的摄影报道,足以数倍放大人们的负面想象。至于编者按那寥寥数语,根本不足以让读者冷静下来。
文章发布之后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面对100000+的点击量与弥散开来的恐慌情绪,我们可以阴谋论地去揣测,这是编辑乐意看到的,也可以善意地猜测,这是编辑始料未及的。至于哪种情况为真,只有编辑自己知道。
反思起来,我觉得还是要强调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是媒体的责任使命。在官方信息往往“迟到”的情况下,媒体对信息的把握应该慎之又慎,不能唯收视率、唯点击量。在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关照公共事件的性质与当下的社会情绪,尽量避免火上浇油般帮倒忙。毕竟,“你首先是人类的一分子而其次才是新闻记者。”
2.如何看待以和菜头与王五四撕x为代表的公共讨论?
我们还是应该感谢新媒体的崛起。它固然是舆论场的一大变量,一篇《疫苗之殇》就能让恐慌情绪成倍扩张,但也得益于新媒体发声的便利,科普文能在第一时间出现。二者的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让相关信息起到了自净的作用,真理越辩越明,真相也是如此。
这种对于社会公共话题的大讨论,是值得鼓励的。回顾起来,我认为应该反思公共讨论秩序的重要性。
就拿和菜头与王五四来说,一个强调的是受众应当有理性的分辨能力,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关心的应当是事故背后的真问题;一个强调的是,在真相未至的前提之下,老百姓有恐慌的权利,不能吹毛求疵。二位说的都有道理,真正的分歧在于他们自己眼中的受众定位。和菜头一直说“我的读者”,王五四则自认为大众代言。就像有人评价的,冲突的症结是“和菜头的自留地VS王五四的大战场”。
输赢不好说,但最后的回应着实有失风度。即使上帝,也不可能说出让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话语。对他人观点反感、不屑,从根本上讲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而且,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话都是无意义的。你可以不认可任何一种观点,但必须承认那些观点不会是百分百的缪误。它们的存在,至少对我们理解疫苗事件的本质提供了另一种解读。
认识到这一点,应当是公共话题讨论的基本。接下来,我们就要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其实道理并不难懂,也有很多概括较为全面的论述。比如捷克知识分子在布拉格“公民论坛”中设定的8条《对话规则》:一、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真理,而不是斗争;二、不要作人身攻击;三、保持主题;四、辩论时要用证据;五、不要坚持错误不放;六、要分清对话和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七、对话要有记录;八、尽量理解对方。
可以想见,未来我们还将遇到更多类似公共话题,如果能更有秩序地讨论,澄清是非、引人思考的效果必定更显著。而那些非理性的社会情绪,或许也会慢慢消减吧。
3.如何评价相关部门在疫苗事件中的表现?
相较以往,相关部门在疫苗事件中的反应,是有所进步的,但客观地说,依旧不尽如人意。尽管第一时间公布了疫苗牵涉的省份、企业,但这些信息在消弭社会恐慌情绪上,恐怕是杯水车薪。就我而言,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些问题疫苗流向了哪些医院?被哪些人使用?可能出现哪些危害?出现后该如何处理?等等。凭借既有的官方信息,人们只能反向排除——我不在那些省份,安全;我在那些省份,但去的是公布的可靠疫苗注射点,安全……这个方式,恐慌情绪自然拦不住。
我们固然可以谴责一些媒体帮了倒忙,甚至可以谴责一些人不够理性、以讹传讹,但根本问题显然不在他们身上。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早已跑了半个中国。所以,权威信息的发布滞后这一老问题,还是要反思。
更值得反思的,当然是监管。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多人都有困惑,庞氏母女何以通过一道又一道防线?是她们神通广大吗?恐怕不是,还是链条上的监管部门不作为,让其有空子可钻。可以说,但凡有一个环节真正严格按规矩办事,都能切断问题疫苗的流通。
国产奶粉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这次当舆论中出现“不打国产疫苗”甚至“不打疫苗”的声音时,实在让人一身冷汗。历史上,英国曾发生过两次“疫苗抵制”运动,无一例外最终都引发两次大规模的疫情爆发。我们无法苛责每一个人都十足冷静,只能要求监管部门负起责任,恢复人们对国产疫苗的信心。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公众号 公道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不合格疫苗流入三省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注射? _产业经济_财经_中金在线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不合格疫苗流入三省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注射?
来源:央视财经频道
作者: &&&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曝光】不合格疫苗流入三省! 如何知道孩子是否注射?有多危险?最新回应→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在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两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并流入河北、山东、重庆三省(市)。接报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立即组织专家研判。
  11月4日,疾控中心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如下解答↓↓
  一、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涉及哪些企业和批号?
  根据11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信息: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如何查询儿童是否接种了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可以查看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百白破疫苗接种记录,与公布的疫苗生产企业和批号进行对照,判断是否接种了相应批号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
  也可以咨询接种单位,由接种单位协助查询所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批号,判断是否接种了相应批号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
  还可以拨打12320卫生热线咨询。
  三、接种了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会影响免疫效果吗?
  该两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河北、山东、重庆三省(市)卫生计生部门正在组织专家对该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
  四、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安全吗?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企业报请批签发的疫苗,逐批进行安全性指标检验,经查批签发记录,该两批次疫苗安全性指标符合标准,接种该两批次疫苗安全性风险没有增加。
  五、儿童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还会患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吗?
  接种百白破疫苗是预防儿童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免疫程序,百白破疫苗需接种4剂次,分别于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完成4剂次接种的儿童可得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关研究显示,百白破疫苗预防典型百日咳的效力约85%,因此,即使接种了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少部分人也有可能罹患百日咳。百白破疫苗预防儿童破伤风的保护效力为80-100%,完成4剂次接种可为青少年期提供有效保护。百白破疫苗对白喉的保护效果较好,接种3剂次以上的疫苗保护效力约为95%。
  六、我国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疾病发生情况如何?
  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百日咳年发病率在100/10万-200/10万。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1978年就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百白破疫苗普遍使用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2008年以来,全国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
  我国除新生儿破伤风外,其他人群破伤风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
  2007年至今,全国无白喉病例报告。
  七、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病人临床表现有哪些?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百日咳病人,通过飞沫传播。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有特殊“鸡鸣”样高亢声,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6个月以下婴儿发病率较高。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鼻、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导致呼吸障碍以及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破伤风杆菌常见于土壤中。皮肤创伤时,破伤风芽孢可被带入伤口,破伤风杆菌在厌氧环境下可产生破伤风毒素,引起破伤风特有的肌肉强直、阵发性痉挛为主的症状。在发生皮肤创伤时,尤其是存在上述感染因素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创伤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时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或/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暴露后预防。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