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稿举报老师

多则年入百万元,少则年入十来万元 丰厚的油水吸引着一些公办教师办辅导班由此带来一个问题:有偿补课 对此,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并号召家长举报
老师兼职办班 你会举报吗
  辅导班抢生源的“战争”已经打响了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河南商报记者&訾利利&吴静&张雅露&&每每放学时间路过学校门口,都会被那些培训机构大军阻住脚步。&&市场这么好?蛋糕好吃吗?看起来很美好的培训市场让不少公办学校老师“下海”,多则年入几百万元,少则年入十来万元,油水比较足。&&而老师办班让家长又爱又恨,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选择?&&【教师“下海”】&&开培训班,年入十几万元&&&&放学时间路过学校门口,估计很多人都会头疼:除了一堆堆的孩子,还有接到手软的辅导班广告单。&&而在这个培训市场,公办学校老师“下海”的不在少数。&&公办老师进入培训市场,分三种情况:一是辞职或者停薪留职,全职办班;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偷偷办班;三是退休之后再创业。&&一位2010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办班的在职老师表示,三年时间,他利用身边的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开设不定期培训班,到2015年,他已还清了两套郑州市区房子的贷款,平均下来一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不过更多的“下海”老师则表示,相对学校的工资收入,全职开办培训班收入也就是比工资高一点,“一年十几万元钱。”&&&某高校退休的英语教授开办的英语培训班,一节课100元,一般一个班30个孩子,一节课的收入就是3000元,一周5个班,月入6万元左右,一年收入近百万元。&&&&【为何“下海”】&&因为钱、工作压力、编制等&&&&教师拿工资绝对是执行“论资排辈”,不同的职称级别对应不同的工资。&&一般情况下,中小学初级职称的老师工资在每月2000元上下,加上绩效拿到手有3000元左右,而中级职称的拿到手里也就3500元左右,高级职称的多一点有4000多元,一个级别相差500元钱。&&而在培训机构,刚入职的老师收入在每月2000元~3000元,工作七八年以上的,可以月入6000元以上,很多老师干几年就开始自己办班。&&曾就职于某三甲高中、现在经营一家小型培训机构的徐先生说:“我是中级职称,基本工资加上绩效3500元一个月,一年收入不过五六万元,出来做培训班,一年下来保底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徐先生在学校任教的时候是班主任,而高中班主任尤其是高三班主任的生活无疑是很“悲催”的。&&“早上5点多起床,到校检查学生到校、早读情况,晚上还要查寝,离开校园往往到晚上10点以后了。”他说,高三老师连周末时间都不能自由支配。&&“不过自己单干,要承担很多在学校没有的风险,自己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徐先生说。&&李明(化名)曾是郑州市一所省示范高中的老师,几年前辞职成了培训市场的一员,“在单位受同事排挤,工作不开心,就离开了。”&&除了上述原因,编制问题仍是影响不少老师收入和“下海”的原因。据教育圈人士爆料,知名辞职女教师辞职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编制。&&&&【在职教师】&&长远看,公办教师发展更好&&&&收入这么高,会有更多老师放弃公职投身培训市场吗?&&从教18年的郑东新区86中学副校长湛献庚说,和很多老师为挣钱“下海”不同,他看到的是90%在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工作的老师,都希望到公办学校来上班。&&“公办学校相对比较稳定,教师这个行当本身收入不太高,需要这份稳定。”他说。&&在培训市场,除非是很有名气或课教得特别好的老师,才有可能拿到很高收入,而一些原本很优秀的老师创办的辅导班,也可能会经营不善。&&“就我自己来讲,加上各种收入,每个月有不到5000元工资,而到培训机构,能提供这么高的工资又稳定的估计不多。”他认为,不排除有些行业翘楚确实拿到了不菲收入,但这种老师是极少数。&&很多刚毕业的师范生,在没有通过招教考试的时候到培训机构临时上班,一旦被公办学校录取,马上会离开培训行业。&&“我们教师圈内的人在交流时,大家都觉得为了并不算非常高的收益回报放弃公立学校工作,不是多数老师的选择。”湛献庚说。&&&&【家长态度】&&老师办班,让人又爱又恨&&&&和李明、徐先生离职“下海”不同,培训市场上还活跃着这样一种形态:在职老师兼带班。&&“我女儿今年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在自己家开设奥数培训班,学生自愿选,价格略低于社会上的培训班。”家长陈先生说,他是不支持孩子接触奥数等培训的,可是,班里大多数孩子都去了,女儿也想去,因为女儿的好朋友也在数学老师那里上课。&&“一是拗不过孩子,再就是家长们私下说的,别的孩子都去上课,就你的孩子不去,老师会怎么看?上课的知识点会不会漏掉在补习班讲?”即使不支持,陈先生还是把孩子送到了数学老师开在家里的培训班。&&是不是老师开办的培训班,家长会更愿意让孩子上呢?&&陈先生并不这么认为,老师一推荐自己的培训班,听话的孩子都会报名,报名的孩子多了,家长的意见根本没用。&&&“还好,女儿数学老师的培训班这学期就停了,据说是最近教育部门查得厉害。”陈先生说。&&相关规定&&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去年7月份,教育部印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育部强调,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以及打击报复不参与有偿补课学生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行为要重点查办,实行“零容忍”。&&2015年9月,郑州市教育局则在《郑州市教育局关于转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通知》中明确: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将在职中小学教师是否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最近,教育部再次明确提出,寒假和新学期开学前后,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现实尴尬&&有偿补课没人愿实名举报&&&&在很多本地论坛上,常能看到家长举报老师私下授课办班的帖子,而教育部门的回复多是无法取证,家长不愿意实名举报,查无此事就是结果。&&郑州市二七区教体局行政服务科主任王洋表示,近几年国家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加大处罚力度。&&“如果家长发现老师有类似的行为,可以保存好证据,直接到属地教育部门举报,我们会从严查处。”他说。&&而作为家长,陈先生希望选择培训班时,能更尊重孩子和家长的意愿和兴趣,而不是被老师裹挟着前进。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班里来了“家长老师”_网易新闻
班里来了“家长老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辅导孩子作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这都是家长的“常规任务”。而在黄岛区,很多家长还被学校邀请走进课堂客串当起了老师,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们。这就是黄岛区的“父母讲师团”。记者日前采访获悉,随着黄岛区开门办学工作的推进,走进课堂的家长们讲授的内容涉及生活常识、文化博览、城市建设等10余个方面,深受学生们欢迎。
家长上讲台客串老师
“七年级三班‘父母讲师团’的第十八次活动是一位在乡镇法庭工作的家长来上课。他用在基层工作碰到的一桩桩民事案例向同学们生动诠释了‘冲动是魔鬼’的道理。真实的案例,朴实的话语,带给同学们别样的德育课,同学们一个个听得入了迷。”黄岛区第六中学的老师向记者介绍道。
“将家长请上讲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股合力的凝聚,这是黄岛区教体局在全区推行‘父母讲师团’的初衷。”黄岛区教体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家长们参与教学,是用自身特长和资源,为学校延伸了课堂空间,也拓展了教育的范畴。
“新学期一开学,我们就收到了学校的‘召集令’,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家长,都可以被聘任为‘讲师’,给孩子讲课。我觉得这既可以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能亲身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我就是冲着这个‘诱惑’报了名。”黄岛区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家长王勇说,“父母讲师团”一成立,便得到家长们的热烈响应。
七旬老奶奶也来教剪纸
采访中记者获悉,黄岛区第六中学八年级李斌的父亲李先生在一家造船厂工作。前段时间,李先生上了一节关于造船知识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李先生说,进课堂上课他还是头一回,所以他前一天晚上备课到了半夜,精心制作了好多课件,但课堂上同学们五花八门的提问还是差点让他卡了壳,他感慨地说当个老师真不容易。而黄岛区隐珠小学田梅的奶奶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有一项绝活就是剪纸。尽管年过七旬,她还是报名加入“父母讲师团”。讲课前 ,她还提前给自己的孙女试讲了一次。根据孙女的点评,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一堂课讲下来,效果出奇得好,孩子们兴趣高昂。
家长讲得好不好,得由学生来点评。每一堂课结束后,“有趣”、“好玩”是学生们说的最多的词语。黄岛区实验小学的学生王阔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讲解如何鉴别假币。他说,天天用钞票,没想到上面竟有那么多秘密,这样的课最放松,每次上课前他都很期待。
内容涉及10余个主题
黄岛区实验小学校长曹文平告诉记者,家长们从事各行各业,大多文化水平都较高,让家长进课堂,既丰富了课堂形式,又拓宽了教育资源。另外,还有很多意外收获。比如,平时有些孩子自信心不够,但父母来上课,让他在同学面前“挣”足了面子,找回了自信。一些平时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儿的孩子,听完课后发现父母还这么有本事,对父母顿时刮目相看,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
“从2013年提出开门办学成立‘父母讲师团’以来,家长走进学校为学生授课的内容涉及生活常识、文化博览、城市建设、民生理财、科技创新等10余个主题。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将家长引到前台,拓展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渠道,还构筑了一个‘大家庭教育’的平台,强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让学校、家长、社会在讲师团这一形式中拧成了一股合力,使社会资源得到整合,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黄岛区教体局党委书记 、局长赵吉斌告诉记者。文/图 记者 周晋华 通讯员 王永明(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本文来源: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班级群因家长误会吐槽导致解散 建议老师自己建群写群规
18:00:05 -
- 张慧 - 阅
友谊的小船很脆弱,很容易建成也很容易说翻就翻。近日,有记者,渝中区某小学的学生家长王女士加了班上很多家长微信好友,组建了一个班级微信群。王女士说,她是家委会的成员,也是班级微信群的员,除了全班的家长,她还邀请了班主任老师加入。但是群却因为吐槽老师而被解散。 据了解,王女士送孩子上学,看孩子们在调换座位,于是用手机拍下来发到群里,立即引来围观。有家长从中看到了老师在“”学生。还有一次,老师将没完成作业的孩子站起来拍照曝光,希望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没想到这张照片却引来家长们的投诉。于是,老师对家委会微信群下了“封杀令”。王女士了解到是一位家长误解了老师,向打了小报告,于是解散了老群,回避这位家长建了个新群。没想到这位家长又加了进来,老师再次“封杀”,现在家委会微信群说散就散了。对此,王女士很苦恼。据了解,群里还有家长打小报告,晒孩子,闲聊,连学生的爷爷奶奶都进群了,这番“热情”让老师有点驾驭不了。  而要避免这些发生,建议老师还是自己建群做群主,在群公告写一些相关规定,要求群里的发言时间,发言要求,交流必须是和孩子相关的并有正能量的内容,不能发布广告或其他内容。这样才能共建一个和谐团结的班级群,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学习的交流。本文来源 "英盛观察",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 "/guonei/8059.html"热门推荐相关新闻
24小时快讯 经营许可证:粤B2-Copyright
深圳市英盛网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班级微信群里吵架 家长焦虑老师也尴尬_新浪辽宁教育_新浪辽宁
班级微信群里吵架 家长焦虑老师也尴尬
来源:华商晨报日字号:|
  刚开学两周的小学新生家长微信群内爆发冲突,两名家长因如何给孩子填写表格一言不合竟约架。这个家长群原本是作为教师发布信息的微信群,发生这样的情况,新班主任也很郁闷。
  吵架起因是咋填表格
  中秋节当天,市民温先生接到妻子的电话,让他退出孩子班级微信群。因为工作原因,温先生将孩子班级家长群进行了屏蔽,一年级新生开学半个月里,他始终没有关注孩子班级的微信群,为何突然被要求退群?
  追问下,妻子说出了原因,家长群内两名家长因咨询孩子填表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班主任老师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尴尬,要求每个家庭只能留一名家长。昨日温先生将自己所在的班级群展示给记者,记者注意到,原本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在家长之间引起了误解,之后一再升级。
  温先生说,中秋节前,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群发布消息,要求每个家长为孩子填写统一的学籍表。90多人的家长微信群内,两名家长一直在讨论如何填写,突然另一名家长要求正讨论的二人出去私聊,并称班级群是教师发信息用的,并非讨论群。见妻子挨说,女家长丈夫在群内开始反击,双方由你一言我一语变成破口大骂,其中一人还展开约架,双方言语越来越激烈,最终班主任出面调停,双方才暂时停止漫骂。
  现在微信群有点变味
  中秋节次日,班主任在家长群里声明,群内以后只发布与教学工作有关的信息,每个家庭只能留下一名家长,当天90多人的家长群变成了40多人。
  温先生表示,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学校就建立了家长群,在与身边很多同事交流时,大家普遍有一种看法就是,家长群中很多已经变味,老师只要发声,瞬间就会有很多家长点赞支持,还会冒出很多恭维的语言,这种直白讨好班主任的行为有些时候也让班主任感到尴尬。
  记者调查
  一天刷10遍手机 不少家长感到焦虑
  记者昨日在街头进行了简单的调查,14名小学生家长中有6人都表示对家长微信群出现过焦虑的心理,如何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得更积极,及时回复班主任的信息是家长们揪心的内容。
  家长张阿丹表示,孩子刚上小学,每天孩子放学前,准时打开微信,静等着老师发送的作业反馈,如坐针毡、过度焦虑成了新常态。
  聊天软件24小时待命,只要班主任发送一条信息,就会顺手回复一句“谢谢”。
  抱着手机,每天查阅家长群中老师发送的各种信息,甚至生怕漏说一句“辛苦了”“谢谢”。
  家长刘鑫表示,工作时稍有时间就会刷家长群的留言,因为一次班主任发布信息,被其他家长的对话淹没,次日孩子没有按时交作业,受到了班主任的不点名批评,从此以后,每天看10遍班级家长群成了必做功课。
  徐亮表示,自己有时候拿出手机看到老师布置完一项作业,还没等反应过来回复, 就被 “眼疾手快” 的家长抢先了,等他回复上去,老师已不再吱声了。
  “这一天给我闹心坏了,我就想怎么老师没答复呢,是不是我平时哪里做得不对?不受老师待见?”&
  徐亮说,家长群里有时候老师说缺东西了,第二天立刻会有家长送过去,有一次班级拖布坏了,第二天班里送去六七把拖布,他也想为班级里做点贡献,挖空心思也没想好送点什么好,开学10多天了,他也闹心了10多天。
  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家长张亮认为,很多家长实际上自建了群聊,内容多是围绕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家长们也会在没有老师的群内沟通,但是这样一来,家长们的攀比心理就体现得更厉害了。
  老师也愁
  “家长回复过于热情让人受不了”
  班级微信群内家长间的交流,在老师眼里是怎样的?昨日记者采访了多名教师,教师的观点或许可以给正在纠结的家长一些建议。
  昨日,铁西区一小学教师刘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家长微信群,班级家长微信群确实在逐渐变了味儿,晒旅游的、晒娃的、拉投票的、发新闻或鸡汤文的……
  刘征说,班级家长微信群建立初只是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教师会在群里通报孩子们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家长们的热情让人受不了!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里告诉家长,当天为孩子布置的作业,瞬间就会有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还有的家长开始咨询、讨论、闲聊,实际上家长们的回复会冲刷掉发布的信息,有些忙于工作的家长会忽视重要的信息,影响次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刘征说,“办法只有一种,稍晚点再重新发布一遍。”
  和平区一小学教师孙蕊直言,她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求家长禁止恭维,收到信息回复“收到”或“好”即可,“家长的赞扬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尴尬,教师节的时候,一名家长在群里发祝福,要求所有家长复制粘贴,结果手机一上午都被跟帖刷屏了。实际上家长只要配合教师的工作就可以了。”孙蕊说。
  当通知发送到家长群的一瞬间,他总会习惯性地关闭对话框,每天面对40多个“谢谢” 与“辛苦了”已见怪不怪。
  专家观点
  不能模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边界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教师与家长开通微信群本身是好的,但在微信群里说点什么是一个现在教师和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学生家长群变味会给人一种教师尝试去控制家长的印象。
  现在教师用微信给家长留作业,模糊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应让孩子自己记住留的作业,有教师说低年级孩子听不懂,但教师可以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给孩子留作业。
  张思宁表示,对家长而言,在家长群里没有选择权,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校教育不应打扰家长正常的生活,家庭教育有家庭教育的使命和目的,与学校教育完全不同。家长对教师真正的尊敬应以信任为前提,要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真正的互信关系,学校首先要制定职业规范,比如明确教师在家长群里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家长微信群的生态是当前学校与社会及家长关系的缩影。微信群确实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很多困惑。
  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好网络技术,以微信等新媒体为平台,引导老师和家长平等商讨建立基本的“群规范”,从管好一个群开始,重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的关系。
24小时排行
辽宁37个本科专业排名
欧盟国家护照说明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向领导举报班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