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往往总是过不去的过不去,未来的未来,慢慢感受,这句话说的什么

当前位置: >
一生有你 (Demo)歌词
文本歌词:
歌手:卢庚戌
卢庚戌 - 一生有你 (demo)专辑:未来的未来 @
制作QQLRC带给您不同的感觉music.....因为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看夜风吹过窗台你能否感受我的爱等到老去那一天你是否还在我身边看那些誓言谎言随往事慢慢飘散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歌词网.谢谢您支持
lrc歌词:[ti:一生有你 (demo)][ar:卢庚戌][al:未来的未来][by:丁小♂毛♀潴华][01:50.91][00:00.00]卢庚戌 - 一生有你 (demo)[01:52.58][00:04.95]专辑:未来的未来[01:54.15][00:06.64] @
制作[00:15.24]QQLRC带给您不同的感觉[00:21.39]music.....[00:24.44]因为梦见你离开[00:29.94]我从哭泣中醒来[00:35.71]看夜风吹过窗台[00:40.25]你能否感受我的爱[00:47.49]等到老去那一天[00:53.77]你是否还在我身边[00:59.97]看那些誓言谎言[01:06.29]随往事慢慢飘散[01:11.71][01:12.02]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01:17.43]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01:23.49]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01:29.51]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00:00.05].歌词网.谢谢您支持
卢庚戌最新歌曲现在的生活 -美文故事-散文日志随笔- 文章阅读网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现在的生活
来源:文章阅读网 时间: 20:25 阅读:
  又是一个星期告一段落了,总结一下这个星期的。最后一个月的学习,说要按公司标准来做练习,压力挺大的。完成作业挺艰难,天天加班,日子过得很忙碌,生活的节奏太快了,一刻也不可以停歇。所有人都抓紧起来了,每一个人都在拼命,我有点望而却步了。跟高考一样,这也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胜负在此一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给我们压力。
  那天,突然感觉很压抑,不好,一个人默默的在外面站了许久,想了很多,起过往的日子,想像一下以后的生活。心灰意冷了,感觉一切向往都成了泡影,甚至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很想这一切的一切。
  那天,没有上网,特意抽出时间给们打打电话,聊了很多,心情好多了。现在大家都很忙,都在为各自的未来而。没有大一大二那么悠闲了,联系少了,但不代表忘记了。聊起天来还是能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欢声笑语不断,没有感到陌生,没有感到疏远。很这种感觉,说说彼此的现状,聊聊以后的打算,聊聊过往,很。平时,我很少打电话发短信,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吧。但是,不主动联系,并不代表我了,其实,有时候是因为忙,有时候是因为不想打扰。有时候,是因为找不到借口。我知道,有些事,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会因为不常见面而忘记。忙起来的时候,我会忘记回朋友的短信,会因为手机打不通而让老妈担心,这是我的失误。忙碌的生活,确实让我忽略了很多。
  那天,去云龙了,很偏僻,看了看传说中的华强,还在建设中,规模真的很大,不愧是上百亿的工程。华强,也终于不再是传说中的华强了,亲眼看见了,是实实在在的华强了。我们这一大群人,这一年来,都在为成为华强员工而奋斗,真的,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加油吧!对于进华强,我是既期待又恐惧,心里没底,我只能说,我会全力以赴,至于结果,再说吧!
  那天,跟小笨猪出去玩,突然觉得,只有这时候,才感觉全世界都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可以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如果时间可以定格,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那该有多好。平时的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了。但是,为了生活,为了身上那份不可推卸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全力以赴,义不容辞,因为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一个有,有抱负的年轻人,都要为了能有更高的位置,更好的生活而奋斗,最大限度的来实现自己的。为了自己,也为了下一代。记得有天,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看自己有没有背景,最重要的是努力的成为下一代的背景”。这句话说得很,很实在。
  过去的过去,我们在描绘着未来的蓝图。现在的现在,我们在蓝图中添砖加瓦。而未来的未来,我们期待蓝图升华成的图腾。
  我知道,接下来的路会走得很艰辛,不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不久后的工作,都是很严峻的考验。但是,既然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难我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我不愿去想是否能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下一篇:
发表读后感:
本栏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故事在线阅读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我是一个可爱单纯,责任心强,乐于助人,成熟稳重,思想活泼,热爱体育,对羽毛球执著的一位女生!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转] 什么话我都放在了心里、慢慢地……',
blogAbstract:'\r\n心情不好的时候写写日志,写写心情,等以后慢慢地回味……每写一篇日志、写一个心情、有个人、始终在我身边看着我感慨万千、给我回复、回应着我的感受、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我们、也是很幸福的。\r\n我要的、在我难过的时候、什么话都可以给那个你说、一句、亲爱的、别难过、你还有我、心里的难过就会好了很多很多、因为我知道、有个人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我、关心我。\r\n我要的、在我孤单的时候、有个人给我发发短信、让我听听你的声音、这对我来说、比什么有趣的话、好玩的游戏都重要、都能让我欣慰、',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9,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我是一个可爱单纯,责任心强,乐于助人,成熟稳重,思想活泼,热爱体育,对羽毛球执著的一位女生!',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殇怎么读?殇是什么意思?殇的词语出处也是那里?很多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殇”这个词,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个生僻字。你想知道这些有趣的生僻字怎么读吗?太平洋亲子网专门精心整理了生僻字怎么读相关的内容,为你释疑解惑!
燮怎么读?燮是什么意思?燮的词语出处也是那里?很多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燮”这个字,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个生僻字。你想知道这些有趣的生僻字怎么读吗?太平洋亲子网专门精心整理了生僻字怎么读相关的内容,为你释疑解惑!
彧怎么读?彧是什么意思?彧的词语出处也是那里?很多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彧”这个词,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个生僻字。你想知道这些有趣的生僻字怎么读吗?太平洋亲子网专门精心整理了生僻字怎么读相关的内容,为你释疑解惑!
炀怎么读?炀是什么意思?炀的词语出处也是那里?很多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炀”这个词,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个生僻字。你想知道这些有趣的生僻字怎么读吗?太平洋亲子网专门精心整理了生僻字怎么读相关的内容,为你释疑解惑!
桎梏怎么读?桎梏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桎梏”这个词,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读这两个生僻字。你想知道这些有趣的生僻字怎么读吗?太平洋亲子网专门精心整理了生僻字怎么读相关的内容,为你释疑解惑!
1 我 06 年大学毕业,经朋友介绍和现在的丈夫结婚,一眨眼 11 年了,琳儿也已经快要到上小学的年纪了。在孩子身上折腾了那么多年,和家人吵过,和丈夫争辩过,我怨过出身不好,也怨过社会不公平,已经尽力了,到了今天,也许是因为放弃而让我心境平和,也许这样真的对孩子更好。 琳儿是个很乖的孩子,懂礼貌,很会说话,知道看别人眼神做事,家里老人疼爱的紧。但琳儿的太懂事,实际上让我心里总感觉有点难受,因为琳儿从来不跟我说: “妈妈,我要出去玩”。也许很久之前说过,但我已经没有印象了。 公公婆婆很想要个孙子,甚至因为这个事情还埋怨过我,但却算是明事理,毕竟两个老人也受过很好的教育,虽然封建思想依然很重,但是对人对事从不强求,对琳儿并没有什么偏见,即便我决定不再生二胎,他们也没有再说什么。 丈夫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毕业以来一直在事业单位工作,有时候我是很嫌他慢慢吞吞的性格,做事情没个主见,但他做事认真不虚荣,不喝酒,不抽烟,十几年如一日,算是一个好好过日子的典型吧。 说实在的,同龄人中,我算是幸福家庭的典范了。 但我知道,即便是这样平淡的日子,这一切也来之不易。 如果当初父母没有尽全力给我更好的环境,亦或是在我想和其她邻家姐妹一起外出打工时,父母没有坚决反对,我可能连大学都上不了,即便是今天这样清汤寡水的日子都得不到。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条路上,我看到太多 “一念成佛,一念堕落”的故事。而这故事在我身边数都数不清,我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那些和我一起努力过的同学,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依然留在了农村。 而她们留在农村并不是因为她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她们不够善良,更不是因为她们不够努力。只是因为上一代的贫穷无知,因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连成长起来的机会都没有。 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差别?城里人和农村人之间能有什么差别?说到生存的本能,动手的能力,工作的效率,人的本质,人和人之间并无很大的差别,甚至从小就知道劳动的孩子,更胜一筹。 面对历史和社会,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权利,面对资源和权力每个人又都显露无奈,而这种无奈,在农村出身的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成了一个 “虎妈”。 谁都知道, “虎妈”不是夸人的词语,“虎妈”成了驾驭孩子的“奴隶主”,“虎妈”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虎妈”的背后是母爱还是冰冷的机器? 虎妈。是因深沉的疼爱而对社会发出的怒吼。 2 小时候,田里长了草,我和姐姐总带上一瓶 “甜味剂”冲的凉茶去地里看爸妈,坐在大树根底下乘凉,看着爸妈在将近 40 °的天气里头上毛巾开始冒热气,手里的活不停,冲上去倒茶,帮忙割草,再把草堆起来。 收麦子的天到了,和几个邻家的孩子跟着拉麦子的车后面捡麦子,装在尼龙口袋里拖回家;我烧锅姐姐做饭,吃罢饭一起刷碗,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河里摸鱼,掏虾。 那时不知道什么是苦,也不觉得那是苦,直到现在也觉得那是愉快的经历。 但长大了,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好的生活,更好之上还有更好,知道这个社会存在阶层,而我们已经失去了突破阶级固化的条件,所以想给孩子的,是尽力好,是一种希望。 没有条件出国,上不起私立贵族小学,甚至在这座三线城市里都无法给最好的,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孩子更好的。未来的未来,我们老了,她自己能够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3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注定是 “虎妈”。 从琳儿出生,我就下定这样的决心。喝什么奶粉,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牌子的纸尿裤,该用什么湿巾,身高是不是达标,对什么东西过敏,一切都要有个选择,一切都要有所准备。 15 年,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婆婆在超市买了打折湿巾,导致琳儿脸过敏,起了一大片湿疹,红斑点点。我发了火,对着婆婆就是喊,脑子里什么都没了,空白了,什么尊敬老人,婆媳关系,互相尊重,这一切都不重要。 婆婆性子也温和,知道自己的错也不说话,我倒是软了下来,但没认错。关于琳儿的事情没有小事情,我那几天像发了疯似的开始研究小孩子应该用什么湿巾,化工出身的我把大牌子的湿巾查了一遍,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 小孩子的湿巾只能用无添加不含防腐剂的,成人湿巾最容易导致孩子过敏,大面积红疹,还容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而且保质期超过一年的湿巾说不含防腐剂但基本上都一定含有防腐剂,不然根本存不了那么久。 我吓坏了。那段时间遇到朋友就问家里用的什么湿巾,就好像发癔症,像极了祥林嫂。直到有个上海的朋友跟我推荐了一款沛爱的纯植物湿巾,买了之后拿去给婆婆看,让她以后只用这个,我才安下心,真的有块石头落地的感觉。 一片小小的湿巾,就能够给孩子这样的影响,我的 “虎妈”情结彻底被激发。 4 一段时间里,我把琳儿从幼儿园要去哪家,如何上最好的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全部做了个计划。 这个计划之外还包括从能够说话就开始教认字,从学习认字开始就是中英文一起教,那么多的天才都是怎么练成了的?我们的起点本来就不是最高的,琳儿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 3 岁就要开始学跳舞?因为这样下来底子才好,多了一门才艺就多了一个谋生的手段,也是自我价值提升的第一步。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且天资超人一等,是因为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而我也许并没有期望琳儿能够成为怎样的大师,只是希望她能在 “大师养成”的路上成长就可以了。 而丈夫的态度一直不明朗,对于我这样严格既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 有一次我送完琳儿去舞蹈教室,回停车场的路上发现钥匙落在老师的办公室了,回去的路上撞见丈夫带着琳儿正往外走,我下意识的躲开,凑巧听见父女俩的对话。 “爸爸,爸爸,你别告诉妈妈,妈妈会生气的。” “琳儿别怕,妈妈不会知道的。” “爸爸不要,那下次爸爸就不能带我出去玩了,我想吃肯德基,妈妈平时都不让吃。” 我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我心软了,由他们去吧。 5 同一单元的邻居孩子比琳儿大不了多少,有次遇见了,听她说要搬家了,小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得搬进学区房里,现在托关系上学太难,不如买一套学区房,说不定还能涨价。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演变成了迁入学区房争夺教育资源的一场没有硝烟却相互较劲的 “战争”。 埃里克 ·韦纳的《天才地理学》也明确指出,历史上绝大多数天才都是在中层或中层以上的阶级诞生的,而这里指的天才并不是那种智商极高的人,而是通过超出常人智力和智慧 在创造性的改变世界的人,而这种天才是可以通过长期练习、大量产出的过程来培养的。 孔子在《论语》也如是说: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同样的心态是,我并没有想要我的琳儿成为天才,只是想要她在 “天才养成”的道路上变得更优秀就可以了。 而想要实现这个想法,必须要有好的教育环境,好的教育资源。 从那开始我脑子里全部都是学区房的事情,无论走到哪,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好像都在谈论这个事情,这件事成了我一块心病。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不算小,从结婚到现在,住了十几年。过年过节我爸妈和我姐要是过来还能有两间客房可以住,如果搬到学区房,只能换两室一厅,一家人住起来都小,来个客人都没地住。 丈夫起初不同意,从订婚到看房子再到买房子,最后设计装修,基本上都是他亲力亲为。很多美好的记忆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而这套房子房贷才刚刚还完,辛苦了十几年,转手就要卖掉,真的舍不得。 我也舍不得,我不是那种理性到骨子里的女人,我也爱这个家,我也想了很久很久。 但过去不能解决问题,回忆不能当饭吃。 为了琳儿幼儿园升小学能够上附小,我们最终卖了房子,搬进了小一号的学区房。即便我们两个人每天上班都要多走半个小时的路,也要如此。 附小的学生升入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的数量要超过其他小学的总和。一中六中的学生能够进入本校重点高中还有 5 分的加分政策,不仅如此,师资力量也是全市最好的。 再进入一中和六中的实验班,基本就敲定几所重点大学了。 6 而我的执念也许和一些个人经历有关。 我的小学换了三个学校。那时候爸妈开始做点生意,慢慢有点钱,开始找关系给我换学校,五年级读了两次,就是为了能够参加重点中学的摸底考试。中考的时候我的成绩差,读不了县第一中学,拖了几层关系找了校领导,送礼请客还花了 8000 多的建校费才读了重点高中。 而现在,没有过硬的关系和权力,一般人家请客送礼也无法获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能怎么办? 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创造最好的环境,还得加上孩子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前天我在朋友圈看了一篇文章《牛蛙之殇》,里面的老教授就表示: 在近百个中产家庭里,往上翻三代,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农民,但却都是比较有文化积累与文化觉醒意识的农民,唯一的区别就是底子的薄厚而已。 有句土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历史中也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但不幸的是,前者是注定,后者是宿命。 比如众所周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有极其深厚的家学背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著名的思想政治文学教育家,林徽因的父亲曾在民国时期担任过政治部部长、北京国务院参事、司法总长等要职,还创办过学校。 就连现在很火的年轻人高晓松,都有一群搞科研、毕业清华的亲戚。这就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传承总规律。 高考结束后很火的一个新闻,北京的状元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今中国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属于中产阶级的孩子,而且还生在大城市,所以教育资源上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决定了我能比农村孩子走很多捷径。” 结婚之后,我在上海工作了三年,从实习生到部门主管,接触的客户形形色色,认识了很多朋友,我明白渠道和资源的重要性,明白高学历和优质人脉分不开。没有这些,即便一个人再折腾,也无法轻易地突破阶级固化。 更多的时候,突破阶级固化并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事情,这中间靠什么? 资源和教育的传承。 7 得知自己怀孕后,我读了不下 5 本育儿经,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如果说学习到了什么东西,我想那可能就是对一件事情的两种看法。 而其中很多部分的内容并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或者说中西方有差异,理论和现实也存在巨大差异。还有很多育儿经是男人写的,基于一种理性和科学,加上数据的方式说服了很多人,但最终不能改变什么。 琳儿顺利进入附小之后,我们全家还出去旅游了一趟。带着孩子爬了一次山,那时我就想,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爬山,越爬越累,而当你停下来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不声不响地超越你。 我知道培养孩子开放的思维方式是好的,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重要的,给孩子太多压力是不应该的。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工业体系的教育制度,只能寻求在制度下活得更好。 但爬山,对孩子来说也许太累了。 可是,寻求改变,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一次机会?孩子那么小,她毕竟不懂得如何选择。就像我们小时候,很多选择也不是由自己来做的,那么小的孩子哪里有选择的标准呢? 有些声音说,孩子可以随波逐流的成长,活成她们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她们那么小,怎么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怎么知道自己想要的好不好,对不对呢? 我从未怀疑过孩子在生活中试错的过程,便是成长的过程。只是试错也要有方向,也要有个指标,并不是什么错都要去试一试。 有时候经验的传达,也能达到规避错误的效果。就像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看书?就是为了寻求对的事物,利用前人的经验,规避自己可能会犯的错。 8 但有一次,琳儿突然和我说: “妈妈,我不想学跳舞了,好累啊,可不可以不要学了。” 我当时不知为何,怒火中烧,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大吼道: “花了那么多钱交学费,你不知道吗?还有那么多孩子想学都学不了!是不是平时都太惯着你了,想干嘛就干嘛了现在?” 琳儿吓哭了,顺着厨房的门往下滑,眼神里都是恐惧。 我才意识到,正在切菜的我手里还握着菜刀。 往后的几天,琳儿不愿意和我睡,不愿意让我抱,不愿意让我帮她穿衣服。 我知道,那不是因为讨厌而故意气我,因为我在她的眼神里看见了恐惧。 我意识到,如果我这样下去,我自己也会控制不了自己。 9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我的琳儿变成了一个非主流的小姑娘,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不吃饭整天想着出去玩,外面还有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孩子在等着,我一气之下动手打了琳儿,琳儿摔门而出,几天不回家,还打电话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具体的情节我记得不太清楚,但梦里面的感受却很深刻,直到我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一身的冷汗。直到看到琳儿在身旁安静的睡着,我才松了口气。 我就想,我是不是把结果看得太重了? 如果她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我会不会怪她? 她会不会和我疏远,会不会我越是严格,她越是叛逆? 会不会因为我骂了她几句,她就像梦里面那样离家出走? 我想,以现在的方式走下去,我会的,而我觉得琳儿可能也会。 10 “虎妈”的路是一条明知山有“虎”的路,“虎妈”是社会的缩影,因为“虎妈”也并非只是一个妈妈,她还是妻子,还是亲人,还是儿女,还是同事,还是朋友。 没有一个生来就是 “虎妈”的妈,最痛的难道不是那个假装狠心的人吗? 但也许换一种方式真的更好吧 ...
本帖有0条评论
1 我 06 年大学毕业,经朋友介绍和现在的丈夫结婚,一眨眼 11 年了,琳儿也已经快要到上小学的年纪了。在孩子身上折腾了那么多年,和家人吵过,和丈夫争辩过,我怨过出身不好,也怨过社会不公平,已经尽力了,到了今天,也许是因为放弃而让我心境平和,也许这样真的对孩子更好。 琳儿是个很乖的孩子,懂礼貌,很会说话,知道看别人眼神做事,家里老人疼爱的紧。但琳儿的太懂事,实际上让我心里总感觉有点难受,因为琳儿从来不跟我说: “妈妈,我要出去玩”。也许很久之前说过,但我已经没有印象了。 公公婆婆很想要个孙子,甚至因为这个事情还埋怨过我,但却算是明事理,毕竟两个老人也受过很好的教育,虽然封建思想依然很重,但是对人对事从不强求,对琳儿并没有什么偏见,即便我决定不再生二胎,他们也没有再说什么。 丈夫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毕业以来一直在事业单位工作,有时候我是很嫌他慢慢吞吞的性格,做事情没个主见,但他做事认真不虚荣,不喝酒,不抽烟,十几年如一日,算是一个好好过日子的典型吧。 说实在的,同龄人中,我算是幸福家庭的典范了。 但我知道,即便是这样平淡的日子,这一切也来之不易。 如果当初父母没有尽全力给我更好的环境,亦或是在我想和其她邻家姐妹一起外出打工时,父母没有坚决反对,我可能连大学都上不了,即便是今天这样清汤寡水的日子都得不到。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条路上,我看到太多 “一念成佛,一念堕落”的故事。而这故事在我身边数都数不清,我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那些和我一起努力过的同学,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依然留在了农村。 而她们留在农村并不是因为她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她们不够善良,更不是因为她们不够努力。只是因为上一代的贫穷无知,因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连成长起来的机会都没有。 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差别?城里人和农村人之间能有什么差别?说到生存的本能,动手的能力,工作的效率,人的本质,人和人之间并无很大的差别,甚至从小就知道劳动的孩子,更胜一筹。 面对历史和社会,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权利,面对资源和权力每个人又都显露无奈,而这种无奈,在农村出身的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成了一个 “虎妈”。 谁都知道, “虎妈”不是夸人的词语,“虎妈”成了驾驭孩子的“奴隶主”,“虎妈”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虎妈”的背后是母爱还是冰冷的机器? 虎妈。是因深沉的疼爱而对社会发出的怒吼。 2 小时候,田里长了草,我和姐姐总带上一瓶 “甜味剂”冲的凉茶去地里看爸妈,坐在大树根底下乘凉,看着爸妈在将近 40 °的天气里头上毛巾开始冒热气,手里的活不停,冲上去倒茶,帮忙割草,再把草堆起来。 收麦子的天到了,和几个邻家的孩子跟着拉麦子的车后面捡麦子,装在尼龙口袋里拖回家;我烧锅姐姐做饭,吃罢饭一起刷碗,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河里摸鱼,掏虾。 那时不知道什么是苦,也不觉得那是苦,直到现在也觉得那是愉快的经历。 但长大了,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好的生活,更好之上还有更好,知道这个社会存在阶层,而我们已经失去了突破阶级固化的条件,所以想给孩子的,是尽力好,是一种希望。 没有条件出国,上不起私立贵族小学,甚至在这座三线城市里都无法给最好的,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孩子更好的。未来的未来,我们老了,她自己能够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3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注定是 “虎妈”。 从琳儿出生,我就下定这样的决心。喝什么奶粉,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牌子的纸尿裤,该用什么湿巾,身高是不是达标,对什么东西过敏,一切都要有个选择,一切都要有所准备。 15 年,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婆婆在超市买了打折湿巾,导致琳儿脸过敏,起了一大片湿疹,红斑点点。我发了火,对着婆婆就是喊,脑子里什么都没了,空白了,什么尊敬老人,婆媳关系,互相尊重,这一切都不重要。 婆婆性子也温和,知道自己的错也不说话,我倒是软了下来,但没认错。关于琳儿的事情没有小事情,我那几天像发了疯似的开始研究小孩子应该用什么湿巾,化工出身的我把大牌子的湿巾查了一遍,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 小孩子的湿巾只能用无添加不含防腐剂的,成人湿巾最容易导致孩子过敏,大面积红疹,还容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而且保质期超过一年的湿巾说不含防腐剂但基本上都一定含有防腐剂,不然根本存不了那么久。 我吓坏了。那段时间遇到朋友就问家里用的什么湿巾,就好像发癔症,像极了祥林嫂。直到有个上海的朋友跟我推荐了一款沛爱的纯植物湿巾,买了之后拿去给婆婆看,让她以后只用这个,我才安下心,真的有块石头落地的感觉。 一片小小的湿巾,就能够给孩子这样的影响,我的 “虎妈”情结彻底被激发。 4 一段时间里,我把琳儿从幼儿园要去哪家,如何上最好的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全部做了个计划。 这个计划之外还包括从能够说话就开始教认字,从学习认字开始就是中英文一起教,那么多的天才都是怎么练成了的?我们的起点本来就不是最高的,琳儿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 3 岁就要开始学跳舞?因为这样下来底子才好,多了一门才艺就多了一个谋生的手段,也是自我价值提升的第一步。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且天资超人一等,是因为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而我也许并没有期望琳儿能够成为怎样的大师,只是希望她能在 “大师养成”的路上成长就可以了。 而丈夫的态度一直不明朗,对于我这样严格既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 有一次我送完琳儿去舞蹈教室,回停车场的路上发现钥匙落在老师的办公室了,回去的路上撞见丈夫带着琳儿正往外走,我下意识的躲开,凑巧听见父女俩的对话。 “爸爸,爸爸,你别告诉妈妈,妈妈会生气的。” “琳儿别怕,妈妈不会知道的。” “爸爸不要,那下次爸爸就不能带我出去玩了,我想吃肯德基,妈妈平时都不让吃。” 我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我心软了,由他们去吧。 5 同一单元的邻居孩子比琳儿大不了多少,有次遇见了,听她说要搬家了,小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得搬进学区房里,现在托关系上学太难,不如买一套学区房,说不定还能涨价。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演变成了迁入学区房争夺教育资源的一场没有硝烟却相互较劲的 “战争”。 埃里克 ·韦纳的《天才地理学》也明确指出,历史上绝大多数天才都是在中层或中层以上的阶级诞生的,而这里指的天才并不是那种智商极高的人,而是通过超出常人智力和智慧 在创造性的改变世界的人,而这种天才是可以通过长期练习、大量产出的过程来培养的。 孔子在《论语》也如是说: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同样的心态是,我并没有想要我的琳儿成为天才,只是想要她在 “天才养成”的道路上变得更优秀就可以了。 而想要实现这个想法,必须要有好的教育环境,好的教育资源。 从那开始我脑子里全部都是学区房的事情,无论走到哪,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好像都在谈论这个事情,这件事成了我一块心病。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不算小,从结婚到现在,住了十几年。过年过节我爸妈和我姐要是过来还能有两间客房可以住,如果搬到学区房,只能换两室一厅,一家人住起来都小,来个客人都没地住。 丈夫起初不同意,从订婚到看房子再到买房子,最后设计装修,基本上都是他亲力亲为。很多美好的记忆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而这套房子房贷才刚刚还完,辛苦了十几年,转手就要卖掉,真的舍不得。 我也舍不得,我不是那种理性到骨子里的女人,我也爱这个家,我也想了很久很久。 但过去不能解决问题,回忆不能当饭吃。 为了琳儿幼儿园升小学能够上附小,我们最终卖了房子,搬进了小一号的学区房。即便我们两个人每天上班都要多走半个小时的路,也要如此。 附小的学生升入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的数量要超过其他小学的总和。一中六中的学生能够进入本校重点高中还有 5 分的加分政策,不仅如此,师资力量也是全市最好的。 再进入一中和六中的实验班,基本就敲定几所重点大学了。 6 而我的执念也许和一些个人经历有关。 我的小学换了三个学校。那时候爸妈开始做点生意,慢慢有点钱,开始找关系给我换学校,五年级读了两次,就是为了能够参加重点中学的摸底考试。中考的时候我的成绩差,读不了县第一中学,拖了几层关系找了校领导,送礼请客还花了 8000 多的建校费才读了重点高中。 而现在,没有过硬的关系和权力,一般人家请客送礼也无法获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能怎么办? 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创造最好的环境,还得加上孩子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前天我在朋友圈看了一篇文章《牛蛙之殇》,里面的老教授就表示: 在近百个中产家庭里,往上翻三代,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农民,但却都是比较有文化积累与文化觉醒意识的农民,唯一的区别就是底子的薄厚而已。 有句土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历史中也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但不幸的是,前者是注定,后者是宿命。 比如众所周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有极其深厚的家学背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著名的思想政治文学教育家,林徽因的父亲曾在民国时期担任过政治部部长、北京国务院参事、司法总长等要职,还创办过学校。 就连现在很火的年轻人高晓松,都有一群搞科研、毕业清华的亲戚。这就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传承总规律。 高考结束后很火的一个新闻,北京的状元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今中国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属于中产阶级的孩子,而且还生在大城市,所以教育资源上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决定了我能比农村孩子走很多捷径。” 结婚之后,我在上海工作了三年,从实习生到部门主管,接触的客户形形色色,认识了很多朋友,我明白渠道和资源的重要性,明白高学历和优质人脉分不开。没有这些,即便一个人再折腾,也无法轻易地突破阶级固化。 更多的时候,突破阶级固化并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事情,这中间靠什么? 资源和教育的传承。 7 得知自己怀孕后,我读了不下 5 本育儿经,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如果说学习到了什么东西,我想那可能就是对一件事情的两种看法。 而其中很多部分的内容并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或者说中西方有差异,理论和现实也存在巨大差异。还有很多育儿经是男人写的,基于一种理性和科学,加上数据的方式说服了很多人,但最终不能改变什么。 琳儿顺利进入附小之后,我们全家还出去旅游了一趟。带着孩子爬了一次山,那时我就想,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爬山,越爬越累,而当你停下来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不声不响地超越你。 我知道培养孩子开放的思维方式是好的,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重要的,给孩子太多压力是不应该的。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工业体系的教育制度,只能寻求在制度下活得更好。 但爬山,对孩子来说也许太累了。 可是,寻求改变,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一次机会?孩子那么小,她毕竟不懂得如何选择。就像我们小时候,很多选择也不是由自己来做的,那么小的孩子哪里有选择的标准呢? 有些声音说,孩子可以随波逐流的成长,活成她们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她们那么小,怎么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怎么知道自己想要的好不好,对不对呢? 我从未怀疑过孩子在生活中试错的过程,便是成长的过程。只是试错也要有方向,也要有个指标,并不是什么错都要去试一试。 有时候经验的传达,也能达到规避错误的效果。就像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看书?就是为了寻求对的事物,利用前人的经验,规避自己可能会犯的错。 8 但有一次,琳儿突然和我说: “妈妈,我不想学跳舞了,好累啊,可不可以不要学了。” 我当时不知为何,怒火中烧,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大吼道: “花了那么多钱交学费,你不知道吗?还有那么多孩子想学都学不了!是不是平时都太惯着你了,想干嘛就干嘛了现在?” 琳儿吓哭了,顺着厨房的门往下滑,眼神里都是恐惧。 我才意识到,正在切菜的我手里还握着菜刀。 往后的几天,琳儿不愿意和我睡,不愿意让我抱,不愿意让我帮她穿衣服。 我知道,那不是因为讨厌而故意气我,因为我在她的眼神里看见了恐惧。 我意识到,如果我这样下去,我自己也会控制不了自己。 9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我的琳儿变成了一个非主流的小姑娘,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不吃饭整天想着出去玩,外面还有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孩子在等着,我一气之下动手打了琳儿,琳儿摔门而出,几天不回家,还打电话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具体的情节我记得不太清楚,但梦里面的感受却很深刻,直到我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一身的冷汗。直到看到琳儿在身旁安静的睡着,我才松了口气。 我就想,我是不是把结果看得太重了? 如果她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我会不会怪她? 她会不会和我疏远,会不会我越是严格,她越是叛逆? 会不会因为我骂了她几句,她就像梦里面那样离家出走? 我想,以现在的方式走下去,我会的,而我觉得琳儿可能也会。 10 “虎妈”的路是一条明知山有“虎”的路,“虎妈”是社会的缩影,因为“虎妈”也并非只是一个妈妈,她还是妻子,还是亲人,还是儿女,还是同事,还是朋友。 没有一个生来就是 “虎妈”的妈,最痛的难道不是那个假装狠心的人吗? 但也许换一种方式真的更好吧 ...
本帖有4条评论
我 06 年大学毕业,经朋友介绍和现在的丈夫结婚,一眨眼 11 年了,琳儿也已经快要到上小学的年纪了。在孩子身上折腾了那么多年,和家人吵过,和丈夫争辩过,我怨过出身不好,也怨过社会不公平,已经尽力了,到了今天,也许是因为放弃而让我心境平和,也许这样真的对孩子更好。 琳儿是个很乖的孩子,懂礼貌,很会说话,知道看别人眼神做事,家里老人疼爱的紧。但琳儿的太懂事,实际上让我心里总感觉有点难受,因为琳儿从来不跟我说: “妈妈,我要出去玩”。也许很久之前说过,但我已经没有印象了。 公公婆婆很想要个孙子,甚至因为这个事情还埋怨过我,但却算是明事理,毕竟两个老人也受过很好的教育,虽然封建思想依然很重,但是对人对事从不强求,对琳儿并没有什么偏见,即便我决定不再生二胎,他们也没有再说什么。 丈夫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毕业以来一直在事业单位工作,有时候我是很嫌他慢慢吞吞的性格,做事情没个主见,但他做事认真不虚荣,不喝酒,不抽烟,十几年如一日,算是一个好好过日子的典型吧。 说实在的,同龄人中,我算是幸福家庭的典范了。 但我知道,即便是这样平淡的日子,这一切也来之不易。 如果当初父母没有尽全力给我更好的环境,亦或是在我想和其她邻家姐妹一起外出打工时,父母没有坚决反对,我可能连大学都上不了,即便是今天这样清汤寡水的日子都得不到。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条路上,我看到太多 “一念成佛,一念堕落”的故事。而这故事在我身边数都数不清,我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那些和我一起努力过的同学,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依然留在了农村。 而她们留在农村并不是因为她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她们不够善良,更不是因为她们不够努力。只是因为上一代的贫穷无知,因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连成长起来的机会都没有。 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差别?城里人和农村人之间能有什么差别?说到生存的本能,动手的能力,工作的效率,人的本质,人和人之间并无很大的差别,甚至从小就知道劳动的孩子,更胜一筹。 面对历史和社会,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权利,面对资源和权力每个人又都显露无奈,而这种无奈,在农村出身的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成了一个 “虎妈”。 谁都知道, “虎妈”不是夸人的词语,“虎妈”成了驾驭孩子的“奴隶主”,“虎妈”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虎妈”的背后是母爱还是冰冷的机器? 虎妈。是因深沉的疼爱而对社会发出的怒吼。 2 小时候,田里长了草,我和姐姐总带上一瓶 “甜味剂”冲的凉茶去地里看爸妈,坐在大树根底下乘凉,看着爸妈在将近 40 °的天气里头上毛巾开始冒热气,手里的活不停,冲上去倒茶,帮忙割草,再把草堆起来。 收麦子的天到了,和几个邻家的孩子跟着拉麦子的车后面捡麦子,装在尼龙口袋里拖回家;我烧锅姐姐做饭,吃罢饭一起刷碗,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河里摸鱼,掏虾。 那时不知道什么是苦,也不觉得那是苦,直到现在也觉得那是愉快的经历。 但长大了,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好的生活,更好之上还有更好,知道这个社会存在阶层,而我们已经失去了突破阶级固化的条件,所以想给孩子的,是尽力好,是一种希望。 没有条件出国,上不起私立贵族小学,甚至在这座三线城市里都无法给最好的,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孩子更好的。未来的未来,我们老了,她自己能够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3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注定是 “虎妈”。 从琳儿出生,我就下定这样的决心。喝什么奶粉,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牌子的纸尿裤,该用什么湿巾,身高是不是达标,对什么东西过敏,一切都要有个选择,一切都要有所准备。 15 年,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婆婆在超市买了打折湿巾,导致琳儿脸过敏,起了一大片湿疹,红斑点点。我发了火,对着婆婆就是喊,脑子里什么都没了,空白了,什么尊敬老人,婆媳关系,互相尊重,这一切都不重要。 婆婆性子也温和,知道自己的错也不说话,我倒是软了下来,但没认错。关于琳儿的事情没有小事情,我那几天像发了疯似的开始研究小孩子应该用什么湿巾,化工出身的我把大牌子的湿巾查了一遍,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 小孩子的湿巾只能用无添加不含防腐剂的,成人湿巾最容易导致孩子过敏,大面积红疹,还容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而且保质期超过一年的湿巾说不含防腐剂但基本上都一定含有防腐剂,不然根本存不了那么久。 我吓坏了。那段时间遇到朋友就问家里用的什么湿巾,就好像发癔症,像极了祥林嫂。直到有个上海的朋友跟我推荐了一款沛爱的纯植物湿巾,买了之后拿去给婆婆看,让她以后只用这个,我才安下心,真的有块石头落地的感觉。 一片小小的湿巾,就能够给孩子这样的影响,我的 “虎妈”情结彻底被激发。 4 一段时间里,我把琳儿从幼儿园要去哪家,如何上最好的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全部做了个计划。 这个计划之外还包括从能够说话就开始教认字,从学习认字开始就是中英文一起教,那么多的天才都是怎么练成了的?我们的起点本来就不是最高的,琳儿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 3 岁就要开始学跳舞?因为这样下来底子才好,多了一门才艺就多了一个谋生的手段,也是自我价值提升的第一步。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且天资超人一等,是因为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而我也许并没有期望琳儿能够成为怎样的大师,只是希望她能在 “大师养成”的路上成长就可以了。 而丈夫的态度一直不明朗,对于我这样严格既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 有一次我送完琳儿去舞蹈教室,回停车场的路上发现钥匙落在老师的办公室了,回去的路上撞见丈夫带着琳儿正往外走,我下意识的躲开,凑巧听见父女俩的对话。 “爸爸,爸爸,你别告诉妈妈,妈妈会生气的。” “琳儿别怕,妈妈不会知道的。” “爸爸不要,那下次爸爸就不能带我出去玩了,我想吃肯德基,妈妈平时都不让吃。” 我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我心软了,由他们去吧。 5 同一单元的邻居孩子比琳儿大不了多少,有次遇见了,听她说要搬家了,小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得搬进学区房里,现在托关系上学太难,不如买一套学区房,说不定还能涨价。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演变成了迁入学区房争夺教育资源的一场没有硝烟却相互较劲的 “战争”。 埃里克 ·韦纳的《天才地理学》也明确指出,历史上绝大多数天才都是在中层或中层以上的阶级诞生的,而这里指的天才并不是那种智商极高的人,而是通过超出常人智力和智慧 在创造性的改变世界的人,而这种天才是可以通过长期练习、大量产出的过程来培养的。 孔子在《论语》也如是说: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同样的心态是,我并没有想要我的琳儿成为天才,只是想要她在 “天才养成”的道路上变得更优秀就可以了。 而想要实现这个想法,必须要有好的教育环境,好的教育资源。 从那开始我脑子里全部都是学区房的事情,无论走到哪,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好像都在谈论这个事情,这件事成了我一块心病。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不算小,从结婚到现在,住了十几年。过年过节我爸妈和我姐要是过来还能有两间客房可以住,如果搬到学区房,只能换两室一厅,一家人住起来都小,来个客人都没地住。 丈夫起初不同意,从订婚到看房子再到买房子,最后设计装修,基本上都是他亲力亲为。很多美好的记忆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而这套房子房贷才刚刚还完,辛苦了十几年,转手就要卖掉,真的舍不得。 我也舍不得,我不是那种理性到骨子里的女人,我也爱这个家,我也想了很久很久。 但过去不能解决问题,回忆不能当饭吃。 为了琳儿幼儿园升小学能够上附小,我们最终卖了房子,搬进了小一号的学区房。即便我们两个人每天上班都要多走半个小时的路,也要如此。 附小的学生升入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的数量要超过其他小学的总和。一中六中的学生能够进入本校重点高中还有 5 分的加分政策,不仅如此,师资力量也是全市最好的。 再进入一中和六中的实验班,基本就敲定几所重点大学了。 6 而我的执念也许和一些个人经历有关。 我的小学换了三个学校。那时候爸妈开始做点生意,慢慢有点钱,开始找关系给我换学校,五年级读了两次,就是为了能够参加重点中学的摸底考试。中考的时候我的成绩差,读不了县第一中学,拖了几层关系找了校领导,送礼请客还花了 8000 多的建校费才读了重点高中。 而现在,没有过硬的关系和权力,一般人家请客送礼也无法获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能怎么办? 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创造最好的环境,还得加上孩子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前天我在朋友圈看了一篇文章《牛蛙之殇》,里面的老教授就表示: 在近百个中产家庭里,往上翻三代,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农民,但却都是比较有文化积累与文化觉醒意识的农民,唯一的区别就是底子的薄厚而已。 有句土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历史中也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但不幸的是,前者是注定,后者是宿命。 比如众所周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有极其深厚的家学背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著名的思想政治文学教育家,林徽因的父亲曾在民国时期担任过政治部部长、北京国务院参事、司法总长等要职,还创办过学校。 就连现在很火的年轻人高晓松,都有一群搞科研、毕业清华的亲戚。这就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传承总规律。 高考结束后很火的一个新闻,北京的状元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今中国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属于中产阶级的孩子,而且还生在大城市,所以教育资源上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决定了我能比农村孩子走很多捷径。” 结婚之后,我在上海工作了三年,从实习生到部门主管,接触的客户形形色色,认识了很多朋友,我明白渠道和资源的重要性,明白高学历和优质人脉分不开。没有这些,即便一个人再折腾,也无法轻易地突破阶级固化。 更多的时候,突破阶级固化并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事情,这中间靠什么? 资源和教育的传承。 7 得知自己怀孕后,我读了不下 5 本育儿经,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如果说学习到了什么东西,我想那可能就是对一件事情的两种看法。 而其中很多部分的内容并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或者说中西方有差异,理论和现实也存在巨大差异。还有很多育儿经是男人写的,基于一种理性和科学,加上数据的方式说服了很多人,但最终不能改变什么。 琳儿顺利进入附小之后,我们全家还出去旅游了一趟。带着孩子爬了一次山,那时我就想,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爬山,越爬越累,而当你停下来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不声不响地超越你。 我知道培养孩子开放的思维方式是好的,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重要的,给孩子太多压力是不应该的。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工业体系的教育制度,只能寻求在制度下活得更好。 但爬山,对孩子来说也许太累了。 可是,寻求改变,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一次机会?孩子那么小,她毕竟不懂得如何选择。就像我们小时候,很多选择也不是由自己来做的,那么小的孩子哪里有选择的标准呢? 有些声音说,孩子可以随波逐流的成长,活成她们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她们那么小,怎么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怎么知道自己想要的好不好,对不对呢? 我从未怀疑过孩子在生活中试错的过程,便是成长的过程。只是试错也要有方向,也要有个指标,并不是什么错都要去试一试。 有时候经验的传达,也能达到规避错误的效果。就像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看书?就是为了寻求对的事物,利用前人的经验,规避自己可能会犯的错。 8 但有一次,琳儿突然和我说: “妈妈,我不想学跳舞了,好累啊,可不可以不要学了。” 我当时不知为何,怒火中烧,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大吼道: “花了那么多钱交学费,你不知道吗?还有那么多孩子想学都学不了!是不是平时都太惯着你了,想干嘛就干嘛了现在?” 琳儿吓哭了,顺着厨房的门往下滑,眼神里都是恐惧。 我才意识到,正在切菜的我手里还握着菜刀。 往后的几天,琳儿不愿意和我睡,不愿意让我抱,不愿意让我帮她穿衣服。 我知道,那不是因为讨厌而故意气我,因为我在她的眼神里看见了恐惧。 我意识到,如果我这样下去,我自己也会控制不了自己。 9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我的琳儿变成了一个非主流的小姑娘,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不吃饭整天想着出去玩,外面还有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孩子在等着,我一气之下动手打了琳儿,琳儿摔门而出,几天不回家,还打电话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具体的情节我记得不太清楚,但梦里面的感受却很深刻,直到我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一身的冷汗。直到看到琳儿在身旁安静的睡着,我才松了口气。 我就想,我是不是把结果看得太重了? 如果她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我会不会怪她? 她会不会和我疏远,会不会我越是严格,她越是叛逆? 会不会因为我骂了她几句,她就像梦里面那样离家出走? 我想,以现在的方式走下去,我会的,而我觉得琳儿可能也会。 10 “虎妈”的路是一条明知山有“虎”的路,“虎妈”是社会的缩影,因为“虎妈”也并非只是一个妈妈,她还是妻子,还是亲人,还是儿女,还是同事,还是朋友。 没有一个生来就是 “虎妈”的妈,最痛的难道不是那个假装狠心的人吗? 但也许换一种方式真的更好吧 ...
本帖有7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去往往总是过不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