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呢银西书架音箱排名配什么功放好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金钱280504
交易诚信度12
主题帖子威望
超级会员, 积分 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交易诚信度12
一个关于音响知识和杂想的贴子
音响圈中最常用的字句有:发烧、HI-FI、高保真等等。顾名思义, 像这些字句是用来形容极端追求高度传真或高度保真等。 但是, 这些字句在现今已被滥用了, 动不动就是HI-FI, 左一句发烧, 右一句高保真, 或者说:&这一台机是全世界最好的最贵的,&诸如此类的话, 说得太多了。
真正懂得去分辨音响器材好与坏的人毕竟太少, 然而, 买音响器材的人分两大类, 一是冲着品牌而来的, 认为可靠性比较高, 也出于一种羊群心理, 这么多人买的名牌, 自己跟风, 就算上了当也有很多人一起吧。 但是名牌也有两种: 一是平价产品配以大量宣传, 顿成为名牌; 另一种, 真正有实力, 有历史背景的大牌子, 但广告亦很重要。
维真音响器材的市场定位是以声音为目标, 请记住, 我们是卖声音的, 并不是以花俏的设施去吸引买家, 但是维真也同时理解, 商品的外型是引人注目的第一关。 因此, 维真音响的外型亦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 然后才订出外观的方向。 维真器材的外观全部气氛一致, 走的是优雅的欧陆风格, 主要是耐看耐用。
我们再三强调, 我们是卖声音。 虽然面对大陆这么多发烧友, 大多数对高保真重播的形态应该是怎么回事还是比较模糊, 以至在选择时犹豫不决, 但是我们坚信, 只要以产品比产品之后, 维真音响产品一定是赢家。
现在我们在下面提供一些调声窍门, 令维真产品可以发挥到应有的效果。
调声是一门学问, 但不难, 基本概念跟全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 无论科技、 做人哲学、甚至下厨烧菜, 以至信仰等同一道理, 那就是基础要打好。
因此, 调声应该是一切从头开始, 准备好了吗? 来吧!
1. 不知道多少人(包括音响店营业员在内), 对于供电板的品质对放大器的影响有多大? 是不太清楚:
在国内绝大部分的发烧友和音响店会用一些现成可买到的供电板: 那条电源线粗如手指, 但去掉外胶皮后, 铜芯线细如一枝牙签。 请想象, 这种线怎样可以供应每声道50瓦的功放, 莫论更大的功率了, 因为放大器所用的电流非恒定的, 是随着音乐的起伏而作出的变化。一个声道500瓦的功率, 在高潮时瞬间的功率有本事上升到2000瓦, 对放大器的变压器初级来说, 等于约10安培的电流。 这样, 这些电线怎可供应得上呢? 这时候, 会出现什么现象?
A. 低音量感变薄, 欠缺圆润厚度
B. 中音以上有刺耳的压迫感, 令人烦躁, 不耐听
C. 完全没有深度和层次
这样的音色效果十足是套装机, 还是平价的垃圾声。
解决的方法: 绝不能用那种25元一套的供电板, 除了线径不够之外, 还有那些插座基本上接触不良。要省钱又有好效果, 应该:
A. 采用截面积为2.5平方的单股硬线
B. 肯定插头和插座之间接触紧密的插座
( 验证是否接触紧密, 把插头插进后, 看看有否虚位便知, 有虚位的不能用。 )
2. 注意接触点:
这些接触点包括电源插座,讯号线的RCA插头,喇叭线等。
A. RCA插头和电源插头当然重要,但是喇叭与功放、音箱之间的关系也极重要。
B. 喇叭插头最受音响店欢迎,方便抽掉,但是绝大多数的插头也是松松散散,虚位多多。如一定要用喇叭插头,建议:用一些可以锁紧在插座里面的,但多是发烧级配件,价钱不菲,但是店里备一套相信没有碍吧。另外,以裸铜线绕在端子上的方法是最好最直接的,但端子一定要把铜线夹得紧紧才不会损失微小的讯号。
3. 喇叭接线方法:
喇叭线的接法有两种: 1.利用喇叭线端子插进音箱 2.以裸铜线直接上紧在音箱和功放上
很多音箱输入端子有四粒,是高低音单元分别输入。如果把端子的铜片拿掉后,我们便可以采用双线分音的接法。这是目前最好的接线方法,因为高低讯号分流输送,对整体效果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双线应该配什么线效果最好就要通过实验才知道(可参阅喇叭配线篇)。可行的方法是:两线是同一型号或品质,就有一定的保证。如果不采纳双线分音, 那便是一对线接到音箱的正负两个端子上, 但要紧记:
千万不可一条接高,另一条接低。
4. 音箱摆位与音场的关系
有关室内音响效果的讨论题目很多, 但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 如一般的音响店, 绝大部分的环境跟理想条件相距太远了。
一般音响店里, 大多会摆出一大堆音箱, 现在暂不讨论整个试音室的效果, 光是这一大堆的音箱, 每一只音箱起码有一个低音单元, 而这些有木箱的单元会与您播音时的低频产生共鸣, 有些变为吸音筒, 有些则成为谐振箱, 其效果实在难以预计。因此,试音的地方最理想只放一对音箱或数量愈小愈好。
若然没法办到这个目标,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其他不工作的音箱端子加上一条横跨正负极端子的一个短路线, 以减少这些喇叭对工作着的音箱的影响。不过, 无论环境怎么差劲, 总比什么吸音材料都没有, 如浴室一样的房间要好得多。毕竟, 只要从喇叭发出来的声音是正路的话, 例如有足够的扩散力, 频响够宽和平滑, 而没有特别明显的峰值的话, 在很多恶劣环境之下也可以发挥满意的效果。
喇叭的摆位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 在音响调声手段中, 摆位是最后阶段,因为要把喇叭位置放好, 先决条件是:
整套组合要有足够的能量才可以容易显出摆位的重要性。
5. 分段认识音场
音场的形成是要靠音箱发出, 而音箱所发出的能量又要依靠放大器来供应。因此, 放大器(还有CD机)成为供应音场能量的来源。但是在音响圈中, 很多人听到好的声效之后, 往往会认为是音箱的功劳。这个想法对了一半,但是我们应先明白, 音箱是被动的, 即是觉到一套组合的音效不错之余, 你会否想到有一大半功劳是从功率放大器而来?
假如我们了解音场是一种能量的场之后,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把音场当作一个面粉团, 我们便可以更容易了解音场能量之间的关系了, 进一步了解喇叭的摆位。
6. 音场SOUNDSTAGE
我们现在知道音场可以用一面粉团去理解, 而这一团东西的体积有多大便与我们聆听的空间有直接关系, 究竟这一团能量是否能够填满我们的聆听空间, 便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喇叭的摆位问题了。
音场这个充满音波能量的场是由音箱发出来的声音构成, 在这个能量场里, 应该是充斥着音乐中的每一个大小份量不一的波形, 有乐器或人声的基频(例如音调C或A?)以及每奏出或唱出来随着基音而来的谐波(这个谐波含量或多寡变化去决定每一个人或乐器的区别)。
我们假设某一套组合器材,所发出来的声音及各种谐波是一字漏地忠于原著的话。那么, 在某一特定的聆听空间里, 音箱发出来的能量也是足够填满这个空间的。
这时候, 音场的宽阔是录音中的谐波构成的, 这些谐波通常是天然的残响(反射声, 从现场的六壁反射回来比直接声稍迟出来的声音)又或是录音室的效果器造成的。
这种谐波的份量(相对来说), 通常很微弱, 可以说稍纵即逝, 便是构成这个空间宽敞音场的主要材料。稍逊一点的器材会听不到而变成烟消云散。
好的音响应该是, 音场宽阔, 但主音人声或乐器则不能跟音场一起扩大扩宽,要是这样的话, 这套组合根本称不上HI-END, 它只是把每件东西的面积加以放大而已, 就好象很多年前电视机只有19寸荧幕的时代, 在荧幕前面加一幅放大镜一样的效果。这时候, 电视机线条会显得粗糟及微粒放大,音响也是一样。如果乐器被无理地放大面积之后, 会错觉地被认为音场很宽阔。谁知道, 这是以一幅135底片把它放大为一幅100寸的彩照而已。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楚音场宽阔, 是真实或是假象。
另外一个现象也会给人一个错觉, 很多高级机种最容易出现:主音乐器或声的
咀形或乐器的形状修到特别细, 特别玲珑, 给人一个定位极准的感觉, 但是这件主音乐器或人声的周边一丁点空气感也没有。这是欠缺谐波所致的一个现象, 这样的话, 这一套器材也没有堂音。
正确的高传真度的播放是:音场既宽, 而主音乐器定位准; 但是, 乐器和人声的发声点有向四面八方散发出空气感的能力, 仿如当用红外线检测人体的热能一样, 我们的身体的热能是从身体向外辐射出去的, 音响中乐器或人声也有同样要求。因为录音就是这样收录下来的? 不然, 我们怎样可以从器材中重播出来呢?有人听不到这个效果, 就因为有些人的器材未够班,这个未够班三个字, 并非平价机种专有, 一些所谓高级机种也有不少, 而平价东西与贵价东西之间的区别是贵价东西重播出来的乐器和人声听起来圆润些, 舒服些而已, 但是两者也是没有音乐味道的东西。
很重要的材料是低频含量, 低频有两种, 其一是一般发烧友理解的,&你的音箱可以潜到多低&?
事实上, 这不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起码现在市场所卖的音箱如果可以下潜到45赫兹的已算是不错了, 书架箱一般徘徊在65到75赫兹之间。另一种低频, 其实是最要命的。因为很多放大器其实很难过关。这是低频的厚度, 这个厚度是乐器基频中低次谐波。例如大提琴,就算拉出一个中C出来, 但大提的木腔还会或多或少渗出一些带有木味的次低频(不要混淆, 这次低频并不是超低听不到的次低频)。
像这样的次低频也是构成一件乐器完整性的材料之一, 缺一点也会走样,不能感动爱乐者。而这种次低频也是给我们一种厚厚的感觉, 但是过了份量,中频的重播一定差到不堪。因为这是相互关系的现象。到此, 我们应该多了解这一类低频的重要性, 并非一般的去到多低。当然, 如果一定要感觉到18赫兹的管风琴, 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时非要找一个真正的超低不可了。
事实上, 一些有节奏感和温暖感的低音也是出于这些材料, 并非18赫兹的低音。顺带一提, 有节奏感的低音也与音箱设计所采纳的Q值有直接的关系,但这将会是另一个提纲了,在这里不作讨论,但知道便可以了。
构成音场的另一种材料便是中音和高音, 这里我可以告诉各位, 假如组合中的低音具备一切上述的条件, 那么这套器材的中高音绝小出问题。
中音是一切乐器和人声的材料, 而厚厚的低音和伴着的高音也是乐器和人声的
附带材料。有如吃东西一样, 什么菜配什么酱料。但是中音在低音乐器中也有如酱汁一样的地位, 这时低音主, 中音为副。例如打大鼓,鼓眼的声音是中音及谐波, 有时侯这些谐波可达到高频, 例如到6000千赫兹以上, 但鼓皮的振荡才真正是主音低频。
因此,打大鼓(如绛州大鼓)如欠缺中音这个副手,鼓声便显得欠缺冲击力,变成沉甸甸而欠速度感。
一般情况下, 高音所占的份量(以电平量来说)远较中、低音小得多, 但极其重要,因为一切人声的唇音、齿音、小提琴或弦乐器的松香味、触感、管乐器的气声, 也是由高频构成, 因此, 除了少量乐器之外, 高频是以辅助为主。
发烧圈误传了一些有关高音的问题,超高音是一万五千赫兹以上的东西。事实上, 这些所谓超高只是一些从五千到一万以内的一个频响, 而绝大部分顶多达八千已是不得了。
7. 喇叭箱摆位
我们知道音场的能量后,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整个组合发出来的能量去调整音箱的位置。在此之前, 我们应记住下列一些守则:
1.任何音箱应离后及侧墙最少一米
2.如果以低音单元的中心为中心点的话,中心点到地板、到后墙到侧墙的距离
不能一致, 否则会引起某段低频产生一个波峰值, 有机会高出18分贝以上!切记。
音箱的摆位一切从主音乐器或人声为主,有主音乐器的唱片, 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小提琴, 最好避免用低音大提琴或钢琴, 而人声则可取流行音乐的女声及男声各一便可。
先找出一个较为舒适妥当的位置放下音箱, 不要TOE IN, 即向前, 不要向外或向内倾斜。
这些中频定位用的录音就是用来调整两个音箱之间的距离。两个音箱如果拉得太远的话, 人声或乐器的聚焦力不够, 现象就是定位松散, 结象力不够, 这时应该把音箱互相靠近一点, 直至主音乐器和人声有一定的结象力。应切记,够就可以了,否则会损害音场的深度和宽润度。调好之后,低音乐器和音场自然会显现眼前,便是喇叭箱最好的位置了。
当然,正如开始时说过,这里是假设组合是完全调好,用的正是比较正经的器材
才可以简化地调好音箱位置。因为是能量已分配好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上面的音箱摆位怎样弄也不得要领,请你不要怀疑我的方法,你应该回头检讨一下,究竟你自已真正问题的结晶在那里?想一想问题出在那里? 或许现在你应该把自己的脑袋放回原位(不要老是放在屁股上!)思考一下,勤劳一点,动一动手,换换这,换换那,如何?搬一搬器材,出一身汗,你始终会得到回报的。 朋友,你积下来的经验,是别人拿不去的。
假如千方百计之下也没法调到好的位置时,那就有很多可能性。
1. 你所面对的一套组合所产生的能量不足够(面团不够大)用以填满空间。
2. 中高频以上的能量不够,导致扩散力不够继而影响音场的渗透力。
3. 如果人声或定位模糊的话,肯定低频也会一塌糊涂, 脂肪多而臃肿,随之是低音完全没有速度感,中频欠透明度。
4. 这些问题多来自放大器,这时,你应该重新检讨一次,究竟从这篇文章中的开始到现在,还有那一点未做足功夫?
如果全部工夫做足,那很大可能是来自功放,然后音箱,最后到CD机。
请记着,音场中的一切材料要齐全丰满,才可以营造出栩栩如生的感人场面。
线材在现今音响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席位。简单地说,影响音色形态的有两大主要原因:
1.铜线的纯度
2.整条线的几何结构
当然影响音色形态的还有其他小节的东西,例如绝缘介质、焊接方式等。但是宏观的大方向一定是上述两点。
1. 铜的问题
铜的纯度现在已到了8至9N了。那么是否纯度愈高愈好?这个问题是正面的肯定,无可置疑。
纯度高的铜线比一般铜线在听感上音色来得正如其纯度一样,比较清纯,较少毛燥感,但亦不要忘记,假如你所用的放大器或CD机本身已经烦躁不堪的话,那么这种纯铜线就会突出机种的特性。
2.几何结构
喇叭线,讯号线也好,其几何结构也直接影响音色形态,与铜线纯度的影响力不相伯仲,但其影响的范畴不同而已。
线的几何结构包括了线股的粗细度,每支线有多少股,怎样绞合,用什么绝缘材料等等,对音色有直接影响,而市面买到的高级发烧线除了采用高纯度铜线之外,便是在几何结构上下工夫了。
3.铜之外的材料
铜线的外层可以镀上异金属以加强铜线的耐用程度,但也改变了音色,各施各法,实在无法用公式统筹起来。
除铜线之外,还有银线在极高级器材中也有用,但不多,只因价钱太贵。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银线的音色除了给人一种中高明快感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优点,最要命的是银线的低音厚度很薄,连中音的质感也不足,若以音响术语去评价它,银线的中高频相位是超前的(相对铜线来说)。
其实只要我们细想,你可否找到一家录音室是用银线来做讯号线,那么我们在家里用铜线就是跟录音室一样,全部以铜线作导体,我们且不理会银的导电系数是1(全部金属都以银的导电系数作参考对比),但是我们家里用的铜线实实在在与录音室所用的铜线,起码口径统一了,过电流的相位也是一致,那有何不妥呢,反而,我觉得用银线才有欠妥善之处。
4.燕瘦环肥•各有特色
喇叭线,讯号线,我们大致上可把它们分为两类,一软一硬。
软者是指,每一条线内股枝很幼,但股数较多,从股数最少的话筒线(十数股)到几百股的喇叭线都属软线类。
在家中从电箱拖线到墙里的插座的单枝单股线,称为:硬线。通常硬线用在讯号线上较小,但硬的讯号线往往不是硬铜线,而是在绝缘皮上用上了铁氟龙之后变得坚硬,兼有颇强的记忆力,但不要忘记,也有人用单枝单股的硬讯号线。
硬的喇叭线相对比讯号线的品种多些,但绝大多数是以五股到十数股绞合在一起为主。例如以7股1平方的绞在一起的。
5.软硬音色
软线和硬线是两样的音色形态。
软线的特性是:中频比较保守,低频拖长,空气感相对比较柔弱。总的来说音色属偏向于柔润丰满。
硬线的特性刚好相反:中音较为明亮,低频比较扎实,但最高的空气感相对量方面较小。
从搭配方面可以按放大器、音箱以至到CD机的特性上可以用线材来加以配合。例如, 声音偏软又或中频力度不足的放大器就可用硬喇叭线去配合以获得所需的音色平衡度。反之则用软线去配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讯号线的线芯本来是多股幼线,本质是软声线,但外绝缘皮用上了铁氟龙的高温胶之后,线体就变得偏硬了。这时,这条线就介软硬之间,就是低频比较紧凑,也有软线的高中段的柔润。但是,如这些线芯镀上另类金属的话又当别论。通常这类线的中频以上或多或少加进了一些异类金属的味道,小小的不多,因为只是在每一股线镀上薄薄的一属,算是调味吧。
动态 DYNAMIC 力 的 认 识
很 多人对放大器的&力&这个字有些误解, 认为声音很大, 或力大如牛等。 说实话, 这种力是唾手可得的一种力, 在很多场合中可以听到, 例如迪士科的音响系统, 又或偶尔在经过卖唱片的地方, 店前放了一个大音箱, 放出震耳欲聋兼刺耳的流行曲。
音响中的&力&便是我们说的动态DYNAMIC。动态者, 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大小, 爆棚时大音压的&力&度。
如果你们曾经欣赏过大型交响乐团演出交响乐的话, 您一定尝过爆棚时的感人场面, 音压大, 亦绝不吵耳, 涌到身边的只是一层一层的声波, 而低频则像暗涌的潮水, 飘过来的感觉。
为什么现场演出会有这种令人舒畅感动, 但完全没有压迫吵耳的感觉呢?
没有压迫感是来自乐器本身的特性, 因为乐器或人声, 其本质就没有给人一种刺耳的特质, 另外在现场表演我们可以听到很琐碎、很微弱的乐器变化,事实上, 在音响重播时往往就失去了这些变化, 因而在听感上完全枯燥乏味。 如果在大爆棚乐章的时候,音箱发不出那些微小的变化,那么剩下来的只有一大堆声音和很大的音乐而已。声音很有力是比较容易办到,只要找一部吵闹得很厉害而输出瓦数不必太大的功放便可。
到此, 我想你们思考一下, 你的家中可否容得下一支50人的交响乐团呢? 这个问题几乎是否定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家里的音响的音压按音乐厅与家中体积的比例相应地减少, 幸好人的耳朵会根据环境适当地调整音量的大小而不必担心。
但是动态──&力&, 这个字在音响器材之中的另外含义是有压倒性的意义,但是在这个&力&之前, 每一环节的器材一定要有很高水准的重播能力才可以获得&力&这个真正的意义。
在发烧音响中经常说的&力&,其真正的意义是在电平很低时,乐器奏出来的绝对有很微弱的变化, 例如手指弹吉他时,手指和吉他弦线之间的触感, 小提琴的弓在琴弦上飞驰时的那种弓弦之间的关系,这才是动态的表现。 事实上, 并非很多系统可以很全面地做到这个要求,很多放大器只能在勾弦上做得到, 但中频以下的表现力,如小提或大提的木腔的轻微回响却未见出现。
你或许会问,这样的小电平叫动态吗?
以CD机为例,本来一般的动态从0分贝到90多分贝不等。如果以上限的90分贝为最大动态为例,在任何情况之下,音压已足够大声,如果整个系统是正常的话, 那么这套音响系统已经有90分贝的动态了(即0分贝到90分贝), 即其变化范围有90分贝。但是,有些系统在小音量时,无论是出错在哪个环节,小电平时的弱音是出不来的, 例如一些轻微的只有20分贝的电平,系统便无法重播出来,换言之, 这套器材的最低电平是从20分贝开始而已,结果其系统的动态的范围只得90-20分贝, 只等于70分贝, 这时我们便认为, 这套系统只有70分贝的动态。
发烧所追求的并非盲目追求高电平, 而是追求很难保留下来、稍踪即逝的低电平弱电平,偏偏这才是最考器材的一个目标, 我们需要的动态正是尽量发掘音乐深处的小细节, 而并非那种爆棚的大音压。
再举一动态的例子。在一个很大的场地里, 有一位乐手很用劲地拨动吉他弦, 发出很大的音响。这时, 你坐在这乐师前面, 音压当然很大了, 如果你这时候走到很远的地方, 你会觉得吉他的音量相对愈来愈细, 音量跟距离成反比, 这个连小孩也知道的道理。但是你会否发觉, 吉他所发出的声音虽然跟距离渐渐趋向细声, 可是吉他的强劲完全一点也没有减退。
这便是我们要表达的动态了, 这个情况跟音压完全分离, 一点关系也没有。说清楚点, 就是当通过器材欣赏音乐时, 这种动态表现的动态才是最珍贵的。在一些次等器材中, 这种动态是播不出来, 会令人产生没劲的感觉。
那么, 微弱的动态与爆棚有何关系呢?
绝对有关系! 如果动态范围足够的话, 那么爆起来就没有压迫感, 而且听起来轻松得多。 不过, 另外一点也不能缺, 那时低频的量与速度。 如果是好的功放, 除了有一定量的低频之外, 还要有正常的速度才可以产生动人的音乐味。 如果你播一次TELARC的&万宝路&就该知道低频的量与速度是否正常了。 在正常组合中, 两者应同时兼备, 低频既有实质的量感, 但也要有音乐中抑扬顿挫的速度感, 试试吧, 这CD片很难过关的。
发烧篇至此为止,最后还是要提一提大家,多动手去调试才是真正的获益。
一台扩大机的音质优劣表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是预热不够,有时是搭配错误,甚至是因不同空间环境造成。若单纯就器材而言,电路设计、组件选用、机箱材质…等,也会造成各厂牌扩大机有不同的表现。
机器愈重愈好声?
君子不重则不威,虽然此重非彼重,但用在音响上似乎有些道理。有人购买器材前会先捻捻份量,kg数低的就不考虑。如何让机器重?机箱和变压器是两大要件。hi-end机常用铝质机箱,一是阳极处理(高污染)比较漂亮,二是不导磁;或是面板用铝材,其它部份用铁材。真要比重量,一定的体积,铁比铝重得多,而且铁箱的处理(通常是烤漆,少部份是镀铬),较不污染,费用比铝箱便宜。但就是因为有「不导磁」这个特点,铝质机箱还是到处可见。
前级扩大机比较轻,因为没有大散热片,而且电源变压器功率容量也不大,所以很少有超重量前级扩大机。后级扩大机就不同,因输出功率高,所以电源变压器大,再加上滤波电容及两侧宽宽厚厚的散热片,就真的很雄壮威武了。
输出功率相同,但品牌不同的两台后级重量必然不等。有些设计师很注重电源变压器的功率容量,常安排在输出功率的六倍以上。例如100w输出的单声道后级,欧美机器至少会采用600w,甚至800w大火牛。日制扩大机就绝对不会如此费工增本,同样的机器,最多只用400w变压器。一来一往差了200~400w,重量当然不同。
滤波电容也是要素之一,大体积电容俗称大水塘,其份量自然比小水塘足。纯a类后级更是免不了巨型散热片,再加上大变压器、大水塘,自然就是威武真君子。千万不要忽略小功率真空管机,单端输出立体声300b虽然只有7w×2,但它多出两只输出奥斗,若再算上choke及铁箱,几乎一定比60w×2晶体机还重。
铜箱也不导磁,遮蔽特性也优于铝箱,重量更是让人尊敬三分。但铜板的不氧化处理很困难,若是电镀,就会失去铜的特性。故你看日制高级机,铜板或镀铜板常隐藏在机箱内部,绝对不能电镀,甚至涂上防焊油墨都不可以,一定要维持铜的「真面目」。笔者制作的机箱,都是全铝式,没有铁板。
被动式前级既无大火牛也无大水塘,故份量最轻,有时旋转波段开关,机箱还会跟着晃动。增重之法,是加上铜板或铅块。别怀疑,确实有人这么做。机器重,有时一个人抬不动,楼上楼下若无电梯,还可顺便锻练身子骨。它的声音好不好是其次,但摆在家里很让人放心,不会有小偷得走它。
环形、r-core及ei变压器
若说扩大机是整组音响系统的心脏,那电源变压器绝对是扩大机的心脏。早期的变压器都是ei式,后来逐渐有r-core、cut-core双c式,现在则是环形torodial变压器的天下。有人误以为台湾不会制造cut-core变压器,其实十五年前国内就曾生产并外销过,笔者也采用过。只是工厂后来全力生产环形变压器,故知道的人并不多,特别是资历较浅的音响迷或制造商。由于cut-core变压器制造厂商纷纷转向生产环形变压器,因此订制cut-core变压器的数量要很大。这是因为卷制铁蕊的厂商愈来愈少,据说北部地区只有一家。
ei变压器有空气隙air gap,易造成高磁阻,使密集磁束容易外泄,r-core铁心就能消除空气隙。环形更理想,不仅损耗低、效率高,体型也比较小,故hi-end机差不多都采用环形变压器。你可以不喜欢环形,但必得承认它是目前晶体机的主流。不过环形也非零缺点,它的「抗磁饱和力」较低,故容易引发高频干扰;若从另一个角度说,环形变压器对交流市纯净度要求较高。因此许多环形变压器都外加隔离金属罩,或是将它独立装箱避免干扰。
在香港,曾有人做过这种实验,故意将环形变压器的金属外罩拿掉,发现扩大机的音质有明显改变,拿掉前声音比较平淡,拿掉后声音比较鲜活;实验机种是美国mark levinson no.23后级。
变压器在工作时会振动、会发热,若异常发热就非好现象。但要先确定热源何在,以免冤枉好人,例如有时是因机箱传热所致。环形变压器的振动相当出名,甚至十数万元的进口机,如audio research、aragon,一公尺外都能听到变压器振动哼声。消费者的态度是:振动声理应没有,即便无法消除,此振动声绝不可被放大电路捡拾,再经由喇叭散发出来。
输出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不同,电源变压器没有阻抗的要求,输出变压器却有。真空管输出变压器,特别是单端输出,几乎都采用ei形,因ei有空气隙。所以管机的世界,仍以ei变压器为主流。
前述环形变压器对ac电源的纯净度要求较高,要如何量测府上ac电是否干净?三用电表是量电压,完全无意义。至少要用示波器观察ac电压60hz的正弦波波形有无失真?相信我,在729大停电过后,应该都会有不小的失真。
电流设定与工作类别
请务必建立负载load的观念。不考虑线材,前级的负载是后级,后级的负载是喇叭。前级驱动后级,后级驱动喇叭,都要送出足够的电压。前级要提供多少电压才足以驱动后级?大约2v就可让后级满功率输出,绝少会超过3v,夸张一点,就说4v好了。后级是高阻抗输入,有多高?一般都设定在47k左右,再与前级输出阻抗并联,也有23.5k(电阻并联阻值降低,串联则阻值增加)。我们可以想象,将4v电压接到一只23.5kω(欧姆)电阻上,那流过此电阻的电流就是4v/23.5k=0.17ma(i,电流,a,安培)。依照a类的条件,必需是峰值电流的一半,故0.17ma×1.414÷2=0.12ma;写成纯中文就是:零点一二毫安。
1a=1000ma,所以0.12ma的电流太低了,甚至1ma都还不到,因此胡乱设计,前级也都是a类的。pass的后级最近颇受好评,但它的输入阻抗只有10k,与前级输出阻抗47k并联,也有8.2k,依欧姆定律计算,4v/8.2k=0.49ma,所以纯a类的条件也不超过0.35ma。
但实际设计时,不到1ma的电流是不行的,因为晶体管可能会因电流太低根本无法导通,晶体不导通就不能正常工作,故前级扩大机可以说都是超-超a类。
你一定注意到前级扩大机从未标示输出功率,因为无此必要,但却会注明最大输出电压。前级的输出是电压,这与后级大不相同,后级的输出是瓦--w(v×a)。于是当后级接上喇叭,问题就多了,因为不单是阻抗,还受效率高低的影响。现在暂且拋开效率因素,我们只谈阻抗。为方便说明,以单声道机种为例。若是200w输出,就表示接上8ω喇叭时,扩大机最高会送出40v不切割电压,40v/8ω=5a,故5a×40v=200w;倒过来算,也可以知道200w的输出电流是5a。
假设喇叭阻抗由8ω降至4ω,40v/4ω=10a,而10a×40v=400w!你看虽然扩大机还是同一台,但负载阻抗降低一半时,它的输出功率却提升一倍。但我们要关切的数字不是输出功率而是电流,由5a至10a,看似简单,却非每台后级皆能如此。再假设喇叭是2ω,那输出电流会高至20a,若后级扩大机的电流驱动能力不足,就无法避免电压切割的产生。所以大电流扩大机就成为目前hi-end机主流,甚至有些巨无霸进口机,8ω负载300w,而低至1ω负载,就有能力升至2400w!
喇叭阻抗降低有两种情形,一是换用阻抗不同的喇叭,一是同一只喇叭,在动作时随着频率改变阻抗,某些喇叭更是明显。请特别注意:扩大机的输出电流和扩大机的消耗电流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以前述扩大机为例,接4ω喇叭输出电流是10a,但这台扩大机的消耗电流还不到2a。消耗电流是看ac电源这端,喇叭是后级扩大机的负载,后级则是电源插座的负载,消耗功率除上110v才是消耗电流。
输出电流大、消耗电流也大,百分之百不是真空管机,而是少数需要几个人才能抬的晶体管机。输出电流高,宜接用粗壮喇叭线以降低阻抗;消耗电流高,也不宜选用太细的电源线。同一台后级,在欧洲地区使用可以用较细的电源线,但卖到日本就应配粗电源线,因日本的交流市电是100v。或许你又说:真空管灯丝要吃很高的电流,所以很耗电。一支6922的灯丝电流要330ma,三支就接近1a,故管机变压器,灯丝电压是粗线,屏极电压是细线。正因灯丝电流高,所以管机电路板上灯丝电压铜箔要宽,否则有可能会引发哼声。
但真空管输出电流极低,还不是普通的低,常以ma做计算。而晶体管,只要是功率放大用,随便都有7a。由于喇叭是低阻抗负载,以电子学的立场言,真空管并不适合做后级。有人用250w管机推dynaudio喇叭,但发现推不好,换成150w晶体后级就一切搞定,原因就是管机后级没有输出电流这种规格,它是电压控制组件。
再谈纯a类扩大机的电流设定,其条件也与「负载线」有关,比较通俗而实际的说法是:输出峰值电流的二分之一。比较学术性的说法是:在无讯号或讯号周期,屏流或集流360°均有电流。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做起来却非易事,你得先解决散热的问题。
有两个疑点可探讨,一是有没有纯a类线路?二是纯a类能否将失真彻底消除?以技术者自居,笔者常会说放大线路没有a类或ab类之分,当静态电流设定在峰值电流一半时就是a类,反之就不是a类。再以上述200w后级为例,8ω负载输出电压是40v,输出峰值电压就是40v×1.414=56v,故输出峰值电流是56v/8ω=7a,故a类之电流设定是3.5a。
不过是3.5a,看起来也没什么。但a类200w要施加约±75v的工作电压,3.5a×75v×2=525w!200w输出却超过500w消耗。
因电流大、热度高,所以a类后级一般都在50w输出左右,以免弄成庞然大物。ab类的电流设定就小得多,几乎都不到1a,热度方面也温和许多。但ab类偏流低,那也是指静态偏流或无讯号偏流,在工作时,其偏流也会随着输入讯号的增高及低频出现而上升,当无讯号输入时,偏流又会回到设定值。
a类可消除交越失真,设计妥当的ab类也有此功能。但扩大机的失真成分不只交越失真一种,因此a类也不是万灵丹。
现在的消费者愈来愈聪明,已经会问输出电流是多少?这很难准确的回答,有些进口机在说明书上印的数字是海阔天空。输出电流可经由实测知道,绝对不是将功率晶体的集极电流当成输出电流,这是欺骗。例如英国audiolab 8000a综合扩大机,宣称输出电流17a,它是将2sa功率晶体的pc当做输出电流,这是误导(欺骗?)消费者,最多只能宣称8.5a。
若不是大电流扩大机,接低阻抗喇叭会烧吗?可能性很低,在测试时,接低阻抗纯电阻可能会烧,但接喇叭却不太会,因喇叭是抗性负载。
b类扩大机就非常少见
在电子学上,效率甚高的b类放大是不适合音频扩大机使用,其输出级在无讯号时工作于截流点,因完全没有偏流,故绝对不发热,也绝对不振荡,但交越失真就不能避免。按理,音频扩大机是不会采b类设计,但曾经出现过,而且人人说好听。
此产品是英国制造,naim的nait综合机,设计者为了消除因交越失真引发的刺耳高频,只得将正常高频大量衰减---1khz就开始衰减,牺牲高频细节换取永不发烫。此综合机也内置散热片,但纯为增加重量用。
很多满脑子只有a类的人,听到这台英国机器也都赞美好声,但却不知它是以b类工作。其实此机也有巧思,在其它部份用心甚多,将高频大量衰减,因此经常能以b类力搏a类。
单端、推挽及差动
通常我们谈论扩大机的电路结构,都是看输出端及输入端,特别是输出端。晶体扩大机输出结构,目前几乎都是sepp-单端推挽,这是全对称式结构。而真空管后级,则是推挽及单端两大类。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真空管的推挽和单端是两样东西,为何晶体管能够将单端和推挽搞在一起,成为一种电路结构?这就是晶体管和真空管先天性不同,晶体管有互补对称组件,真空管却没有。
真空管后级,特别是国产品,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单端single-end的天下。单端的输出功率低、频宽窄,但搭配高品质输出变压器,细节很丰富。单端的输出变压器要有空气隙,故环形不适用。推挽的功率较高,两端延伸较佳,但细节稍差。
push-pull推挽管机后级的输出变压器不需空气隙,但有人想到:若是推挽管机采用具空气隙的输出变压器不是两全其美?美国似乎也有这种产品上市。单端好,还是推挽好?只要设计得当都有好声,不良的设计都只会带来衰声。国外管机名厂,有的单端及推挽都做,有的只做推挽,甚至连超级管300b都不用,例如audio research。
晶体机原本都是单端推挽全对称式,但最近却有人吹绉一池春水,此人即是顶顶大名的尼耳颂?帕斯-nelson pass先生。pass自组公司后,推出的前、后级都是单端输出放大,而且采用全mos fet,线路结构也很简单,让很多管迷暗自欢喜,因为不但是单端,也是simple is the best。
单端频宽窄,不是随口说,而是可经由数学公式验证。至于线路的简单或复杂,也绝非简单就是美,或少只香炉少只鬼一句话带过,因绝大多数hi-end机,其线路设计仍走复杂路子。pass的高级机种不采单端,又走回差动放大结构就是明证。其实pass单端mos后级扩大机在美国上市已超过12年,但卖不出去。有位聪明人接手销售,他专挑管机打,十打九赢,所以很快就声名大噪。pass后级与真空管后级相比,自然是赢面居多,但与brumaster相比,就输一大截。nelson pass也很聪明,立刻放弃单端,走回全对称老路子。
输入结构,晶体机以单差动及双差动为主流,少部份采用推挽。自从john curl首次在jc-2前级上采用fet单差动,往后fet单差动或fet双差动就被大家习用。
推挽输入很少人用,它是电流回授不是电压回授,频宽较宽,组件要严格挑选配对,否则问题百出。在台湾,只有笔者在用。推挽输入,并非正确名称,应该是「非差动式全对称输入」。电流回授频宽优于电压回授,没有共模失真,但设计困难度较高,故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笔者惯用全对称fet推挽输入。可能是笔者用此名词已有一段时间,故很多人也跟着用,将「推挽输入」也挂在嘴上。由于笔者常会公布线路,故最近似乎有国产厂商推出「fet推挽输入」前级上市销售。
一般常用的晶体管是bi-polar双极晶体管,它有npn及pnp互补对称组件,场效应晶体管fet及金属氧化膜场效应晶体管mos fet则有n-ch及p-ch互补对称组件,这是真空管完全不具有的特性。双差动是全对称互补放大,单差动就不是。有些设计者只用单差动而不用双差动,考虑主因是npn及pnp的特性并非完全相同,pass的单端扩大机,全采用n-ch的mos fet,除配对容易外,也顾及p-ch的特性比较差。
精确的挑选配对非常重要,不论晶体管或真空管皆是如此。很多进口机的功率晶体配对非常随便,误差甚高。因精确配对很困难,为了降低成本,只好提高误差率。
音量衰减器的阻值及品质
前级扩大机具有音量调整功能,所采用的音量衰减器又位居讯号路径上,故对音质表现有直接的影响;大致上音量衰减器可分成传统旋转式、马达驱动式、电阻级进式及数字控制式几种。
旋转式音量以日本alps最多见,其材质是碳膜(或金属皮膜?),品质稳定价格也低廉,日本东京光音tkd及英国p&g则都是导电塑料式conductive plastic。导电塑料音量价格较高,英国p&g价钱更贵,一只音量衰减器有时可以买一台cd唱盘。欧美进口机常用一种白色小型音量衰减器,其材质是陶瓷,但也有导电塑料式,外观完全相同,得依型号辨认,美国dale及法国sfernice都有这种产品。马达驱动则是配合遥控,与材质无关,据笔者所知,好象只有alps生产马达带动式音量。
级进式音量是用波段加装电阻制成,音质优劣,除取决于电阻外,波段的段数更是重要。个人认为23段的级进式音量是个安慰剂,十多年前日本sansui早就证明一定要71段以上才有实际效能,没71段至少也要49段。多年前,英国hi-fi news&rr杂志上有人做实验,以电阻分段式与p&g相比,结论是要128段才可以!我原本有这本杂志,由新庄搬到中和时搞丢了。
数字控制式音量已逐渐出现在高价位欧美机种上,它具有两个意义,一是数字控制精度大幅提高,二是即使纯听音乐不玩av,遥控操作势必不能避免。
音量衰减器有阻值及曲线之分,用于音量大小调整,不论传统式、级进式或数字控制式,都应该是对数型,通常是a type。有些国产品故意用直线型b type做音量衰减,转一点角度音量就很大,让消费者误认扩大机推力十足,其实是音量在搞鬼。对数型a type在某些国家是s type,这并无统一标准。但音量衰减器如同相机的镜头,不要最大也不要最小,若转至中间附近位置,比较容易得到较好音质。
晶体机前级的音量衰减器,阻值都不会很高,大概在10k左右,其值与后级负载阻抗有关。日本yamaha曾发表过白皮书,声称音量衰减器阻值以8.2k为最佳,但此阻值势必要订制。真空管前级之音量衰减器,阻值比较高,有时高到100k以上。能不能用低一点阻值的音量?国内管机制造商虽多,据笔者了解,他们只是依照前人做法,根本不敢尝试低阻值音量衰减器,其实用10k绝无问题。
音量衰减器是可变电阻,阻值误差比固定电阻高出许多,大约是20%。立体声前级通常只采用一只两层式音量衰减器,此时就要考虑连动误差的精确度。阻值误差和连动误差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故以三用电表测音量阻值是毫无意义。连动误差以db表示,一般品大约在3db左右,高级品是1db,若特别要求订制,可以降低到0.5db。
连动误差高,在实际使用上会不会一声道声音大、一声道声音小?音量衰减器,左旋到底及右旋到底,这两段区域的连动误差最高,愈往中间位置转就愈平顺。向左旋,音量最小,但衰减率最高;向右旋,音量最大,衰减率最低。这两段状况很极端,应避免停留。所以「九点钟位置声音就很大」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十一点钟位置才比较好声。
关于音量衰减器的阻值,虽然10k没问题,但考虑衰减量,我的看法已与以前不同,20k似乎比较理想。因为5k~10k的衰减量大约是70db,20k~50k是80db;衰减量应该不低于80db。
平衡式输入的目的
jeff rowland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明平衡式的好处,可消除共模失真,提高共模拒斥比cmrr。其实降低cmrr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施加稳压,或采用高阻抗恒流源,根本之道是不要采用差动放大以彻底消除共模放大。前述非差动式的推挽输入就不会产生共模放大,jeff rowland似乎也逐渐了解,在最top前级扩大机上,反而改用变压器做平衡式接续。
目前最流形的rca端子,最被人垢病的是拔插时产生脉冲,以及高频响应不够,不适合数字及视频输出。但这几年rca插头插座也进步许多,高级品都是铁弗龙teflon绝缘,电容量都比以往低,所以cd及dvd的同轴数字输出不一定非得采用bnc插座。但bnc及三端cannon/xlr平衡式端子都可以锁或扣紧,比rca接触确实。bnc插入时是负端先接,拔出时是正端先离,故不会产生脉冲。
平衡式接驳,除正相讯号及地端外,还要多出负相讯号。正相讯号是hot,负相讯号是cold,地讯号是gnd。纯平衡式前级,其放大电路应有四组,每声道两组,此时音量衰减器为四联式。由于纯平衡式前级制作不易,故一般具平衡式端子的前级,常采用简单的反相电路,将正相讯号反转为负相讯号。不用反相电路,用变压器也可以,因此时是一比一传输,不需电压增益。但质优变压器不便宜,例如jensen,比反相电路还贵许多。后级的平衡式输入有时音质不佳,主要的原因是未做阻抗修正,因为正确的阻抗补偿也非易事。但长距离传送,确实仍以平衡式讯号线接驳较佳。
恼人的哼声与嘶声
许多英国制扩大机,或是大多数真空管机,在无讯号输入时就会透过喇叭发出哼声或嘶声。这种多出来的声音理应避免,它绝对会对正常乐音造成不良影响,消费者应养成基本判断能力。方法是:先将cd唱盘电源切掉,将前级音量旋钮左旋到底,然后贴近喇叭听高音及低音单体有无异声发出,人耳距离喇叭25公分时应该听不到任何哼声及嘶声。可是喇叭效率有高有低,高效率喇叭自然丝声比较明显;也与环境噪音有关,用仪器实测比较准。
第二步,将前级音量慢慢右旋至最大,若哼声及丝声仍听不到,是优良品;若哼声及嘶声随着音量转动变大,就特别小心。有人一生伴随哼声听音乐,但听到的并非正确的music,自己却浑然不知,还到处吹嘘。
不仅哼声及嘶声,有些扩大机在切换讯源时还会因脉冲发出碰--的声音,这绝对是设计不良所导致。有些机器以继电器做切换,根据莫非定律,表示原设计可能有问题。或是输出端有直流,对喇叭或前级的音量衰减器都会造成伤害。美国ps audio及英国musical fidelity在输出直流特性方面,表现很差─常有持续的直流输出。
大功率后级在开机时,常会因主滤波电容器瞬间充电让屋内电灯「暗」一下,有时也会带来电流冲击,而且开机、关机次数多,也容易烧毁电源开关,因此都有保护措施。少数前级扩大机未设电源开关,电源线接上就永远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千万不要以延长线来关机,那是很危险的。
低输入阻抗的优缺点
真空管及fet、mos fet都是高阻抗组件,但与电路的输入阻抗无关。pass单端采用mos fet,但输入阻抗仅10kω,而cello则高至1mω,1mω=1000kω。将输入阻抗压低,阿猫阿狗都会做,但将输入阻抗拉高,然后又不会出问题,就很困难。从纯技术观点来说,降低输入阻抗是保护自己,也就是说,若该机提高输入阻抗,放大器工作可能会不稳定;故以技术能力言,cello优于pass。
后级的输入阻抗低,前级会比较难推,但影响还不是很大,而且低输入阻抗后级也不多见。高输入阻抗,最明显的缺点是杂音大,若能做到完全没有noise,那就是本事高。
电源分离及电池供电
进口高价前级扩大机,差不多都是两件式,多出来的就是电源供应机箱。由稳压电路到放大电路的联机,绝对是愈短愈好。因此电源箱应只有整流及滤波,其电压送入放大器机箱后再做精密稳压。有某国内厂商销售真空管前级,电源独立供电,但哼声依然无法去除,就是稳压与放大器相距太远。电池供电也是一样,电池特性更难掌握,更应再经稳压。
稳压电路有简单也有复杂,某些电路并不要求精密稳压。一般说来,前级都有稳压,后级大多没有稳压,如果有,也不含输出级在内。因为整台后级都施加稳压,那稳压比放大器还复杂。
其实电源不一定要独立装箱,将放大器和变压器装在一起,只要处理得好,一点哼声都不会有;若处理不当,电源分离也依然毛病百出。此道理很简单,就如同有些综合扩大机,其音质比前、后级分离还要好声。
采用电池做主电源,音质表现通常会比较好,但市面上能买到的铅蓄电池,体型都很庞大,而且也需要充电电路。真空管机的高压比灯丝电压重要,但高压几乎不可能采用电池供电。另一种选择是计算机不断电系统,但要选购on-line在线式,它的输出是正弦波而不是类正弦波。
被动组件的选用
若是国产品或套件,类似电阻、电容这些被动组件,很少人会用台制品,因消费者会排斥。其实国外很多生产发烧电容、镀金端子、发烧线材的公司,常只是拥有品牌及办公室,工厂就在台湾、印尼或马来西亚。德国restek就采用台制电阻,但音质并不差。
电阻的选用,重要的不是误差低,而是杂音低、电感量低,某些时候特别要求是无感电阻。因电阻引发杂音的机率并不高,扩大机发出嘶声,常是因变压器、接地不良、高输入阻抗,及电流设定不当所引起。在扩大机中,电容也很常见,有平滑滤波、反交连、旁路及交连几种作用。生产电容器的厂商也很多,品质及价格也不同。我知道国内有某位张姓评论员厌恶日制电容,但试听采用日制电容的进口机,却每次都是满纸赞美,完全在欺骗自己、消遣读者。
有一阵子在台北光华商场地下二楼可买到avalon、infinity、mcintosh喇叭分频器中使用的名牌电容,它们都是台制品。你会忧虑它的品质吗?无此必要,因为台商是根据国外列出的规格制作,品质绝无问题。现今信息发达,时日一久,消费者终究都会知道真像。
改机及自己装
有人专门做改机生意,但决定改机前请做好心里准备:就算是只更换电源线,也会丧失代理商提供的售后服务。改机有不同的层次,低手只能换换电容、电阻或焊锡,常是改变而非改善。高手是先了解电路及电压、电流的设定,然后才动手修改。由于厂制机是大量生产,为降低成本难免有所妥协,故改机也有其道理。但改机应寻求高明,否则花了钱只能换取不一样的声音,那不如不改,还能保有售后服务。
高手不多,低手却不少。电路搞不懂,就只会改保险丝、电容器。我曾经改过英国cyrus 2综合扩大机,它的mc唱头放大器有哼声也有嘶声。若是交给低手改,一定是把电容器加大,这是唯一途径。我不是低手,检查过后发现是电流设定过大,将1.5ma弄成15ma;也就是说有一只恒流源电阻装错了!例如应该是12k,原厂插上1.2k,故电流值提高10倍。将正确电阻装上后,哼声及嘶声都不见了。所以高手改机,一定是从电路下手,而不是从组件更换下手。
自己动手装也是方法之一,国内各式音响套件品质也不差,也有完善的组装说明,非科班出身的入门者也能一次就成功。但现在的自己装,已不是为了省钱,有时比买进口机还贵,它可以提供高音质及满足你的成就感,例如本公司供应的套件,比日本原装进口还贵。当然在品牌形象上,购买进口机还是远比自己动手装有面子。
一个小小的测验
入门篇及进阶篇看完后,希望你能将高阻抗负载与低阻抗负载分清楚,后级是前级的负载─属于高阻抗负载,喇叭是后级的负载─属于低阻抗负载。文末来个小小的测验,很简单,用想的就行,不必动用纸笔。
假设你有前级、后级、喇叭,但聆听室很深,深到20公尺。而为了连接此三件器材,假设阁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18公尺长讯号线配2公尺长喇叭线,二是2公尺长讯号线配18公尺长喇叭线;请问你选哪一种接线方式?
正确答案是第一种,讯号线可以长,但喇叭线要短,因喇叭是低阻抗负载,连接线愈短愈好。我使用的「具方向性」前级至后级讯号线,公司的长度是5公尺,家里更长到7公尺;放心,no problem!
以物理与音乐的角度来思考音响奥秘
日本资深音响发烧友菅野公彦说,在台湾三年当中,他深切体认台湾人的可爱之处,所以准备把他所了解的音响奥秘留在这里,还特地把先前留在日本的多年音响研究资料带过来,准备在回日本之前公开与台湾的音响迷共享。在此,我代表「音响论坛」读者感谢菅野公彦的好意。
一开始,菅野就写了「闻」、「听」二个大字。他说,「闻」就是打开大门用耳朵听事情,而「听」要用十四个心(右边部首)来听;所以闻是用来听一般事情的,而听则是用来感受音乐的。没想到这位日本人竟然对中文有如此的造诣,看来菅野的艺术家气质已经超过音响设计者的身份了。
日本的科技那么发达,新材料的研究也很有成就,可是日本音响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何却不如欧美等国呢?这是许多音响迷的疑惑,也是我向菅野公彦提出的问题之一。他的观察是:日本音响工程师大多以电子的角度去研发音响,对音乐的了解却不够深刻,问题是音响器材并非家电产品,而是用来再生音乐的器材,所以必须把制造音响器材看待成制造乐器。由于他自己学物理出身,能够在电子领域之外以物理的角度来观察研究音响器材,所以才了解到许多音响的奥秘。
吹一口气声音会更好
音响的奥秘在那里?在于许多用耳朵可以分辨,却不容易用常识去解释的现象。可是,好听的事实一直存在那里,所以需要有人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密。菅野公彦举二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焊锡,另一个就是线材的外皮颜色。他说以前曾有老师傅告诉他,用焊锡进行焊接时,如果马上对焊点吹一口气,这样焊出来的器材声音就会比较好听。他就按照老师傅的说法,焊制了一部器材,并且与一般焊法进行比较,结果连非音响迷也听得出其中的差异。为什么呢?菅野公彦发挥了研究精神,把二种焊锡分别刮下再以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二者的锡与铅(焊锡最主要的二种成分)混合情况不同。因为锡的溶点是232度,铅的溶点为327度,如果焊锡加热溶解后令其自然冷却,就会因为锡、铅冷却速度不同而使成分分开。反之,在焊锡加热溶解的瞬间吹一口气,锡与铅的成分就会因为强制冷却均匀混合。就是因为焊点上的焊锡是否能够均匀混合,因而左右了声音的好听与否。
问题就此结束了吗?还没有,为了更进一步研究为何吹一口气就能让锡与铅均匀混合,菅野公彦更进一步量测,才发现原来这么简单的吹一口气,竟然就瞬间让焊锡降低了30度左右。这就好象古代炼剑,一定要反复把烧红的铁浸入冷水中一样奥妙。
含银的焊锡不一定好
除了焊的方法之外,席间也有人提出不同焊锡成分的问题。菅野回答说,最好的焊锡其实就是锡与铅的成分,许多人认定含银焊锡会比较好,其实银是很容易氧化的材料,所以这种焊锡在前六个月高音部份会比较华丽,但是六个月之后声音就开始劣化。还有一种焊锡里加了铜,听起来低频会比较足,不过铜的溶点高达一千多度,所以必须先磨成细粉末再加入焊锡中。至于美国军方用的焊锡则是加钨,目的则是为了强固焊点,让军事电子设备不容易因为碰撞拉扯而造成焊点脱落或是冷焊。不过,钨的溶点达三千多度,同样也是要磨成细粉再掺入焊锡中。
线材外皮最好是黑色或灰色
第二项好声的奥秘在于线材外皮的颜色,这也是菅野公彦从物理的角度观察而得。由于他自己喜爱陶艺,所以知道大部份用在塑料外皮的颜料里都有金属成分。这些金属成分虽然很微量,也会对流经讯号起负面作用,唯有黑色与灰色的外皮不含金属成分(它们含的是碳)。于是,他将器材的全部配线都使用黑色线材,结果声音果然比较好听,而生产线上为了方便装配而使用不同颜色线材的器材,声音就没有那么好,后来Exclusive器材的内部便改用黑色配线。读者们,请检视您所使用的线材,看看是否五颜六色?下次请换用全黑色或灰色的线材。
为什么颜料里的金属成分会劣化声音?菅野公彦并不是瞎猜,而是经过实验证明的。他把二种线材作了噪声测试,结果发现含有金属成分的线材噪声比较高,不含金属者噪声就比较低。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说其实线材就好象天线,会吸收空气中各种电磁波,假若外皮里含有金属成分,其所吸收的噪声自然就多了。
碳与硅的配方
在Exclusive部门时,菅野还发明了一种硅与碳的配方,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电磁波,掺在线材外皮的材料中还可以降低线材的噪声。不过这项配方的成本很高,所以一直没有用在线材上。当菅野以这个配方向日本政府申请专利时,相关单位很惊讶,还问他怎么会知道这种配方,因为这种配方与美国军方用在U2侦察机上的涂料相似!在菅野提出专利申请的第二天,日本住友公司也提出类似的专利,他们发现把这种涂料掺入磁砖中贴在建筑物外墙,可以有效的防止电视的「鬼影」。当然,住友没有申请到专利,因为已经被菅野捷足先登了。
在Pioneer服务期间,菅野申请了很多有关音响的专利,照理来说光拿专利费就可以不愁吃穿了。不过,他说日本公司有规定,凡在上班期间所申请的专利,其专利权都归公司所有,他只是每件专利拿到五千日圆的奖金而已。他还说,在日本许多研发单位的人员都会被要求每个月要交出二项研究成果,所以有些人为了交差,免不了也会胡乱想一些怪点子,难怪日本工业会那么强。看来论坛也要要求编辑们每个月提出一项调整音响的心得才行。
噪声存在于扩大机中
噪声是否只存在于线材上呢?不!噪声存在于所有音响器材中。菅野说假若我们用一种Crystal制成的麦克风连接上耳机,放在器材里面去听,就会发现整部器材一直在发出噪音:变压器有噪音、电容也有噪音、机箱也有噪音。如何把器材内不该有的噪音去除,就成了好声的第三个重要秘诀。为了去除机箱的噪音,Exclusive的器材底部使用Honeycomb结构来避震,藉以降低机箱噪音。其实,近年来全球的音响迷也都知道振动、噪音对声音的影响,所以才会有各种抑制振动或降低噪音的设计。
对于喇叭箱体的材料,菅野也透露了Exclusive的研究心得。喇叭部门曾经研究过多种箱体材料,最后发现箱体材料并不是愈硬愈好,而是要适度的让箱体呼吸(振动),箱体内则要尽量降低声波打在内壁的反射效应。单体锁在箱体上,单体框架与箱体的接合处也必须处理,最好让框架与箱体紧密结合。
最好的喇叭振膜材料还是纸
至于喇叭单体,是否金属或陶瓷材料等就会是最好的呢?菅野摇摇头。他说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喇叭单体振膜材料还是「纸」,因为纸的内部残留音最少,发出来的声音最自然,TAD单体振膜到目前还在采用纸盆就是这个道理。既然纸盆有这么好,为什么近年会被那些塑料振膜所取代呢?这是因为制造纸盆振膜的技术非常高,而且能够制造的厂家愈来愈少,而塑料振膜制造容易,只要有简单的机具就能大量制造出来。
看来,古董喇叭被日本人奉为宝贝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那些纸盆都是音响工业黄金时期的制品,难怪以前的音响虽不一定好听,但至少声音不会刺耳。中、低音单体要用纸盆才会更好声,那么高音单体呢?我也问了这个问题。菅野说高音单体还是丝质振膜比较好,因为它的声音比较自然。
避震与线材方向性
在说到喇叭摆放部份,他建议如果要避震,只要在喇叭底下垫四个小三角形长条木块加上一小块毛毡就很有效(不是三角锥,而是像小孩子画屋顶的那种三角形状)。此外,喇叭底下假若垫砖块,二块砖块不要平行,而是要呈八字形。而且与喇叭接触的地面要愈坚实愈好。总之,外在的振动是喇叭的大敌。
喇叭中间摆放电视,对于声音会不会有影响?菅野说会有影响,因为电视就等于一个大反射体,反射出不该有的声音,扰乱了左右喇叭所发出的声波,会让声音听起来定位不清。不过改善的方法也很简单,他说只要在电视上覆盖厚毛毡就可以了。
线材有没有方向性?这是许多音响迷所关心的。菅野说线材的确有方向性,不过倒并不是厂商特别制作的方向性,而是线材抽线时的方向性。在工厂制线时,是用铜棒一直抽,把铜棒愈抽愈细变成铜线。由于铜线都是朝同一个方向抽出,所以铜结晶也会呈现一致的方向性。通常,喇叭线材外皮字头的方向要与扩大机连接;假若是前后级讯号线,字头方向就要与前级连接。
后墙处理可以抑制吵杂
假若声音听起来乱而混浊吵杂时,要怎么办?菅野也教读者一招,那就是在喇叭后墙布置高音吸音材料,用以吸收吵杂的声音,同时还可以把吸音棉卷成筒状放在左右二边墙角,声音就会更干净。万一喇叭后墙就是窗户怎么办?假若窗户只有半墙,至少窗户以下的墙面可以依照上述方式处理。府上若是有大瓮,他说把它们摆在喇叭后墙,也会让声音变得干净清楚。菅野强调,与其把大笔钱花在更换扩大机上,倒不如把喇叭后墙按照这样的方式处理来得有效。这个看法与我不谋而合,我说过几次,如果要解决声音太吵的问题,可以在喇叭后墙做吸收高频的处理。不过,喇叭后墙本身最好是坚硬的,这样才不会因为墙面振动而吸收中频与低频。记住,我们要吸收的是高频,而不是中频与低频。
再来,菅野说到喇叭投射角度。他认为喇叭最好要有向内的投射角度,而且聆听位置要在投射角度交叉点的后面。咦!这种方法不是与我所提倡的「螺孔摆法」有些类似吗?看来喇叭摆久了之后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看法。
老人的耳朵灵光吗?
菅野还提出了他对工作温度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器材要预热才会好听,但是依照他对电子组件的了解,除了电容器以外的组件都是温度愈高特性愈差。所以,他对「热机」这件事提出合里的怀疑。他认为,热机会好听的原因除了温度的猜测外,有可能是耳朵对声音的适应与自动调整,而非器材愈热愈好听的道理。
提到耳朵,他也谈到老人耳朵听音响的问题。依照他的看法,老年人的确对于高频率基音有听觉衰减的问题,不过听测试音与听音乐却是二回事。耳朵对于泛音有补偿的调整,所以老年音响迷对于听音响耳朵还是可以很灵光,这就好象老指挥大师依然能够把乐团的声音调弄得非常美好一般。
谈到线路设计的接地问题,菅野说接地的顺序非常重要,除了每级的接地要分开之外,按照讯号流经线路板路径的顺序接地更是绝对不可马虎。如果把线路图上所画的接地点随便接在一起,声音品质将会无法提升。菅野在谈接地时并不是随口说说而已,而是用实际测试的结果左证,而这些测试都是在Exclusive部门所完成的研究工作。
动物、植物对音乐会有反应
Pioneer除了研究音响之外,也研究音乐对于动、植物的影响,这种研究在日本已经持续进行二十几年了。读者们可能看过日本松阪牛肉要经过音乐调剂肉质才会好吃的报导,这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日本人多年的研究心得。菅野说,Pioneer曾经把做喇叭用的磁铁围绕在水管旁,让水经过磁场再灌溉西红柿,结果西红柿果实长得非常硕大。牛如果听探戈音乐,牛乳产量就会增加;蛋鸡听溪水的声音,蛋的产量也增加了;给玉米听噪音,玉米就长得不好。
除此之外,他也以自己的亲自体验来说明胎儿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他说当自己的太太怀大儿子约七个月时,每天都听法国作曲家卢利的「嘉禾舞曲」。儿子长大后有一天突然以口哨吹出这首曲子,说是脑子里自动就浮出这首音乐的旋律,由此可见音乐对胎儿的影响。
LP的好听与Alpha波有关吗?
那晚,李富桂提到猫听了CD的声音会跑开,听LP时就不会这件事。菅野说他并不知道原因,不过人的脑波里有Alpha波,而大自然里的Alpha波存在于23KHz里。由于CD取样频率的关系,所以仅能发出20KHz以下的频率,而LP的泛音却可以高达100KHz。是否因为CD里不含Alpha波,无法与脑波起共振反应,所以没有LP那么好听?还有,当人身处大自然中时,往往会感觉心情特别舒畅,可能是人脑与大自然的Alpha波起了共鸣。以上这段是他的猜测而已。
其实,音乐对动、植物的影响研究早已小有成果,而音乐对于人类的影响也有许多机构或科学家持续研究中。目前已知音乐可以影响情绪,也可以治疗某方面的疾病,不过其效果因人而异。到底这是因为音乐与内分泌、脑内啡(Endorphins)以及Alpha波的相互影响还是另有其因?这仍有待研究。不过,每天回家听到美妙的音乐,的确能够令我疲意全消,对生活充满向往。对了,假若您对这方面有兴趣,不妨买「莫扎特效应」(Don Campbell着)一书来看。
扩大机重质甚于重功率
对于扩大机的输出功率,菅野的看法与一般扩大机厂家不同。根据Pioneer的研究,假若扩大机能够把单体反馈回到扩大机的反电动势控制得很好,100瓦的功率输出就很够了。与其把扩大机功率做得很大,倒不如先设定在中功率(例如100瓦),然后把扩大机的「质」大幅提升。他说目前为了商业考量,功率小的扩大机都卖得比较便宜,当然就无法在「质」方面要求。而大功率扩大机不仅组件负荷大,而且扩大机内噪音很大,因此在「质」方面也无法有效提升。以他的看法,最好的扩大机就是100瓦左右,能控制喇叭反电动势,音质又美的扩大机。
其实,假若有效率够高的喇叭(100dB以上),5瓦的300B管机就可以让屋顶掀起来(这可不是夸张的形容词)。问题是,喇叭效率愈高,扩大机素质就要愈好,否则所有存在扩大机里面的「垃圾」通通会一览无遗。
音响充满未知的奥妙
设计音响器材不能只从电子角度着手,还要就物理与音乐角度去思考,这是菅野多年研究音响的结论。从电子的角度来看,音响无疑是低阶的技术;从物理与音乐的角度观察,音响器材如何发出好声则充满了未知的奥妙。也因此,音响器材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才会充满变量。对音响诸事认知愈浅,就会自认为愈懂,也会因此而自以为是。唯有随时怀着谦虚的心去面对音响,才有可能一次又一次的解开音响好声的奥秘。
金钱280504
交易诚信度12
主题帖子威望
超级会员, 积分 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 积分
交易诚信度12
一个关于音响知识和杂想的贴子
昨天收到了QUAD 11L 86DB,6欧,红木色,做工不错,用KT-88的8欧端推,出人意料的好推,分析力高,速度快(正好和胆机速度一般偏慢些互补),中频的密度大,高音去的很尽,堂音丰富,声场纵深好,低音好象比较松软,箱离后墙2米,离侧墙0.8米,两箱距2米,听音位离箱2.5米,离后墙2米,也许该内拗一些平衡下,整体是浑然一体的感觉,好象耳朵对三个频段不那么敏锐了,也少了烦恼.
& &另外我的BONA P-301(细节好,力度够,中性)线还没煲好,信号线是TN-008(低频厚,高频有所兼顾),喇叭线是SP-580(不强调高低的延升,但透明度和音乐味好),我觉得搭配没什么问题,我的独立听音室面积在23平米,这箱场面完全撑的住.担心多余了.
& &看来百闻还是不如一听啊,发烧是实践的艺术,而不是辩学,哪里都一样!!!
JTelefunken德律风根 吹喇叭
National Gold Line 的胆,質素平凡,如要選 5751 ,喜愛音色濃郁的可選 『紅字』 『三雲母』 『黑屏』 『方環』 的 RAYTHEON 或 RCA,喜愛較清爽音色的則可選 『黄字』 『三雲母』 『黑屏』 『方環』 SYLVANIA 5751。
一、胆机与晶体机
胆机与晶体的比较,这里只谈以下两个问题,即性能价格比和音质特点,在一千元人民币(每台)以下的价格,因胆机无法用此价格生产,人们也不可能用此价格买到好的胆机产品,在此价格虽然能买到晶体机,但也很难买到很好的产品。就音质而言,一般来说在三万元以下同等价格的放大器,胆机的音质通常优于晶体机;在三万至伍万元这个价位上是各有千秋;在伍万元以上,一般是晶体机有相对优势,此时晶体机优的是全面,胆机优的是特点;在伍万元以下价位的晶体机,一般来说除了在低音的力度、速度上和高音的明亮度上能优于胆机外,在音质、音色、音乐性、耐听性上均难以与胆机媲美,这是许多人共同的认识与经验。
二、关于国外胆机和国内胆机
国外胆机的起步和历史都远远超过我们中国。再说胆机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具有很浓厚的文化背景,这反映在产品的声音的调校,品牌的定位,市场的策略,外观的设计,产品质量的稳定等等方面,应该说在这些方面与国外某些优秀品牌相比,我们在一些方面不同程度的与它们有距离;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这种距离正在缩小。而与一些国外的杂牌比,我们的一些较好的产品肯定还比它们强,而且在价格上我们有极大的优势。在同等水平的产品上,我们的价格比进口机至少低1/2--1/5或更多。现在我们的个别产品在较低的价位上与国外的某些名牌产品在音质音色上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我们国内产品的努力方向是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产品质量和艺术水准。
三、关于胆机的造型(外形)
胆机的外型多数均是把电子管(胆),变压器这些部件裸露在机壳外,这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箱式机有区别。是不是胆机一定要这样做而不能做成箱式的呢?不是的,事实上现在已有部分胆机产品做成箱式机,那么为什么在国内外还是流行“裸”机呢?这与设计者和使用者心理审美观念有关,现代胆机的设计犹如工业艺术设计,讲究起伏变化,色彩对比,线条明快,材质的体现。一台精美的胆机造型与加工都犹如一件艺术品,箱式机在这些方面的体现较难,裸机的自由空间就大多了。再之,胆机工作之后电子管的灯丝被点亮给人一种温暖感,而与之比较箱式机则显得冷竣一些,没有“裸机”那种“人情味”,这是裸机较箱式机流行的原因之一。还有,裸机也更能体现胆机之特色。虽然在使用中裸机往往没有箱式机方便,比较难“伺候”,这样就出现了裸机与箱式机并存的局面。从比例上来看,裸机的量要大于箱式机的量。
四、关于胆机的技术指标和标准
坦率的说,胆机的技术指标除了静态互调失真一项能与晶体机相比外,其余均不如晶体机,其实胆机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因为其技术指标才有今天的,若要讲究技术指标,胆机早就没市场了。事实上,电声技术至今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技术指标只能从一个方面说明问题,但还不能从本质上反映问题。例如,现有放大器指标测量,都是在假设负载为纯阻性(线性)负载情况下测量的,而实际的负载是复阻性(非线性)负载。又如对音箱的测量是在1M的距离1W的功率下测量,而实际听音又不可能是1M/1W的条件下,因此这样的测量指标只能作参考,而不能做为选择放大器的标准。可以这样说:一台技术指标好的产品它的听感可能会不好,而一台听感很好的产品,它的技术指标可能只是平平而已(当然不会很差)。一个大量生产的电子产品要保证它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就必须有一个相应的生产标准(技术文件、生产工艺文件和检验文件),这在一些较正规的产品生产中采用已是常见的事,但是这些标准只是指导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用的,而无其它意义,一个企业的生产标准只对本企业的具体产品有用,而对其它企业无用,对产品的艺术性和声音的音质也无意义。准确的说艺术品是没有什么标准可衡量的。在现实中,往往音响产品档次越高而产品的生产标准越不严格。
五、关于胆机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关于单端与推挽
在胆机末级中有采用推挽工作方式的,有采用单端工作方式的,由于采用推挽方式较容易取得大功率,所以是一种很常见的电路形式,但是由于推挽的工作方式是一种叠加方式,故客观地存在有一些失真,而且在推挽叠加中有加有减,在这加减中也可能会增加一些原来没有的细小的东西,同时减去了原本有的一些细小东西。而若在末级电路中采用单管在单端甲类状态下工作就不存在推挽工作方式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在听感上单端的要比推挽的好许多,特别是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但是,单端的很难在功率上做得很大,比如用同一型号的管子,在单端时只能做到10W,而在推挽时很容易做到30W,功率做大就要付出一些代价,同时在工艺上,单端机比推挽机要难处理一些。因此,单端电路往往在高档机中采用,推挽电路在普及机中采用。
2)末级推挽电路中电子管不同接法的区别
在末级推挽电路中使用的电子管往往是四极管和五极管,因此在使用这些管子时有三级管接法,超线性接法和标准接法。它们的区别从理论上讲,三极管接法失真最小,输出功率也最小;标准接法的失真相对较大些,功率也最大;超线性接法介于两者之间。在听感上各有千秋,相对来说三极管接法要稍好一点。但三极管接法因对电子管寿命有损失,故在工业化生产中较少采用。
3)推动电路对音质音色的影响
一般来说推动电路和结构对音质音色的取向有很大的作用,在声音的低频力度上,中高频的速度感和中频的密度感上均可通过推动电路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效果。推动电路有很多种,很难从推动电路的区别去判断产品品质的高低,选什么样的电路完全是设计者的一种对音色取向的选择。
4)不同型号电子管对声音的影响
前级推动电路常用的电子管有ELF82、6F1、EF86、12AX7、12AU7、12AT7、12BH7、6DJ8、6SN7、6SL7、6SJ7、6N1、6N2、6N3、6N6等等。原则上这些管子用在胆机中都可能做出好声来,但每款型号均有自己的特点,设计者们会根据许多因素决定选用哪一型号,一般来说ELF82、6F1、EF86、12AX7、12AU7、12AT7、12BH7、6DJ8、6SN7、6SL7、6SJ7是国外最常用在音响中的电子管,而且许多厂家都有生产,因此互换性较好,故出口机或国外机常用。在末级电路中常用的电子管有:KT88、6550、EL34、6L6GC、2A3、300B、211、845。前四种电子管为傍热式四极管或五极管,常在功率较大的推挽电路中采用。后四种电子管为直热式三极管,较多的用在单端甲类中(2A3、300B也常在推挽电路中使用)。相对来说直热式三极管的音色较傍热式的四、五极管要稍好一些。不过同样是三极管或四极管但是每款型号的音质音色均有一些差异和各有特点。由于胆机是插接器件,方便直接代换,所以换胆玩机又成了胆机使用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5)输出变压器对音色的影响
输出变压器对整机的指标和听感均有较大的影响,优秀的推挽用输出变压器的频宽在10Hz-100KHz,失真在1%以下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变压器目前已不是影响胆机指标的关键元件。但是变压器的结构、工艺、材料对整机的声音影响还是很大的。事实上,变压器的指标超过一定的范围后,指标越高却不一定越好,假若胆机没有输出变压器,如OTL,它的听感就与传统胆机不同了。因此胆机的音色与输出变压器有极大的关系。
6)关于合并式放大器与前后级放大器
合并式放大器有如下特点:1、当信号源在一定输入电平时,放大器的输出可达满功率;2、该放大器有多组讯源输入选择;3、该放大器具有电平控制功能;4、左右声道合为一体,还可设有高低音调控制装置。早期由于信号源的输出电平都比较低,一般在0.2V左右,因此合并式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均要在0.2V以下,而现代的信号源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如CD机已被广泛使用,现代信号源的输出电平均在0.5-1V之间,因此现代放大器的输入灵敏度要求相应也有变化。当然不管怎么变化,只要满足合并式放大器的前三条就是合并式放大器。前后级放大器是将1讯源选择2电平控制3电压放大这三部分独为一体(有第3项者为有源前级无第3项者为无源前级),纯后级是将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独为一体(或两体)有左右各一路输入,无电平控制和讯源选择(输入电平在1-2V之间),这种做法可在结构上、分布上、用料上更合理,因此在档次上前后级分体式放大器比合并式要高一些,价格也可能要高不少。
六、关于胆机的使用寿命
胆机的寿命原则上说是半永久的,与晶体机相比而言,胆机的相对寿命决定于电子管,电子管的理论寿命是不太长,一般来说只有上千小时,但好的电子管使用上万小时的也很常见,如电视机的显象管就是一特殊的电子管。当然许多音响用电子管还不能与显象管的寿命去比。一般来说音响用电子管有运输失效和早期失效。失效可在使用后1-2个月内发现,或在工厂生产中发现,对质量较稳定的电子管而言每天使用2-3小时,用上2-3年应该不是问题,再说现在的电子管又不贵也不难买,加上良好的售后服务,胆机的使用寿命应不是问题,而且胆机换胆之后,又可重新焕发新的活力,犹如新机一样.事实上现在许多古董胆相名品在市场上还高价出售,不就从另一面说明了胆机的寿命问题吗,加胆机与晶体机比,搞过载能力强,晶体机在遇到一些故障时可能在千分之一秒钟便损坏而胆机则可以数分钟内不被损坏.
七、使用胆机的注意事项
1、接通电源前应先接好负载(音箱),切忌接通电源后,送信号而不接负载,或负载短路。
2、使用电源不要太高或太低,电源电压最好能在规定电压的5%以内,使用市电经常超过此电压值的最好能配合使用交流稳压电源。
3、胆机工作时温度较高,摆放注意通风、散热。
4、在开机中或刚关机一段时间内(30分钟内)不要把液体洒在电子管上。
在使用中一般中注意上述几个问题,胆机是能可靠工作的。
八、胆机与音影器材的搭配
使用胆机搭配什么样的音箱非常重要,但是很难找出一个搭配原则,一般来说搭配英国箱和意大利等灵敏度超87db的欧美音箱最佳。如英国的HARBETH、ROGERS、SPENDOR、PROAC、B&W、KEF、TANNOY、TDL、EPOS、MISSION法国的JMLAB意大利CHARIO、SOUNS FABER的有些灵敏度低的小音箱用胆机推音色也特别好如LS3/5A、PROAC TABELETTE III另有些高灵度的号角箱如:ALTLC、KLIPSCH、WESTLAKE等用小功率的单管甲类胆机推也有特别的韵味。国产箱可选“美之声”“小旋风”的一些型号。音箱的搭配在无经验的情况下,可以找些已有搭配的例子或实际搭配试听后再确定。&&
第一,胆机在失真上以偶次谐波失真为主,好听!建议先遍找当代书刊杂志,再独立的思考。我发现现成的解释只有:一是偶次谐波失真符合人耳的听音规律,二是对这种失真产生的原因还不很清楚??符合人耳听音规律的失真,不可能仅仅是“偶次谐波”,既然原因不明,就不能定性。人的听音规律是经过数十亿年在大自然中的锻炼中遗传下来的,我们姑且把“胆机固有的失真”(不单只是“偶次谐波失真”)总结为:是跟声音在大自然(空气)中产生的失真相似或者是“一样”的失真,哈哈,“一样”??我们人声、乐声、鸟语之声在大自然中的失真?还能算是“失真”吗???!!!——我的观点:正常的胆所产生的“胆所固有的失真”不是“失真”。
第二,管的放大作用其实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在矿石管(pnp&npn)电荷能量的转移在分子之间(最多就是原子之间)转移,期间,各种目前不明的作用力(由于分子、原子的存在而产生的)都对其进行了干扰,“失真”?——那是肯定的;而电子管电荷能量的转移,在真空中进行:特选的活性物料高温作用下,电子开始游离形成电子云,在电荷的引导下,最活跃的电子(就在电子运的最外层边缘)脱离本极的束缚,在真空中飞向另一极,在“飞”的路途上,除了两极间的引力抗衡,没有任何的干扰!!!!——因而,我以为:从原理上,只要外部电路有保证,具备充分的屏蔽条件,要把胆机的失真降低并不困难。而且,肯定因“管”而产生的失真要远远比“矿石”低!胆机失真(指真正的失真)的原因??无非就是胆以外电路的失真难处理,原因?是高压变压、电磁干扰、输出牛、各种高压状态下阻容元件等。以目前的科技条件,由于前50年在这方面的研究曾经中断,无疑形成了在“高压阻容元件”和“高压音频用变换元件”方面的滞后,如果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能够对胆的工作原理重新作深入的认识,我想:胆——同样会在新的音频标准下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胆——在新科技中并不会被淘汰,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最近看了国内几本有名的音响刊物对第四届音响大展的报道,除了一些新推出
的国产优质功放和音箱让人感到兴奋之外,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以
前那些著名的胆机厂家,如:斯巴克、极典等纷纷推出了低价位的晶体管系列功放
来面向音响消费者。关于这个现象,音响评论家庄志申先生有一段话谈得非常的客
观:“...胆机的市场本来很小,几年前的虚热基本上是厂家进行商业炒作的行
为,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新产品得不到回报后,胆机的衰亡就成为必然。”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周边经济环境和市场现状造成
的,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国内的国企体制改革使大量人员面临下岗、医疗制度的改
革、取消福利房的住房制度改革使人们面临全款购房等现实,迫使人们的消费能力
和消费方向发生变化,这一来就使本来不强大的音响消费市场受到明显影响,当然
这并不能说是谁的错,换了你和我,攒了钱是先买音响呢还是买房子?显然,答案
不用我说谁都知道!另一方面,胆机的复苏本来是前几年音响热的结果,从技术上
看,现有的胆机电路基本上沿用五六十年代的经典设计,除了在器件和制作工艺方
面比从前有所突破之外,几乎不可能在电路性能上再有质的飞跃;从价格上看,胆
机的市场基础则相当脆弱,在国内优质国产胆机的价格相对同等功能和功率的晶体
管机要高出许多,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胆机在音色上的那点优势和其他方面(
价格、功能、操作性)相比并不重要,况且如果只是唱卡拉OK和看VCD就更不
知胆机有什么优点了,因此胆机的市场面大大缩小,细细想来,在我国它主要面对
下面三种特殊的消费人群:一、港台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发烧友,这部分人消费的胆
机主要是一些国外著名的品牌,如:audio research、conrad- johnson、SONIC F
RONTIERS等,国产的胆机比例很小,这些进口胆机的共同特点是HI-END级的质量加
HI-END级的价格,图一是conrad- johnson MV-55合并式胆机。二、老一辈音响发烧
友或音乐爱好者,这部分人当中除了资深的音乐工作者外,有不少都是五六十年代
在国企中的技术工程师,前者乐于采用国产名牌胆机,如斯巴克、大极典等,而后
者中很多人具备丰富的胆机知识和装机经验,在他们使用的胆机中,国产成品机的
比例不大,进口产品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大多数是自制的“土炮”级或套件改进型
,他们欣赏胆机除了怀旧的心理之外,听音口味和习惯也是原因之一。三、年轻人
当中的HI-FI发烧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如今的AV热潮中,年轻人占了大部
分,而胆机在AV中几乎发挥不了作用,它的功能和功率都太有限了。喜欢HI-FI的
年轻发烧友中纯粹的胆机迷也很少,他们大都先拥有晶体管机,在有余力的情况下
购买胆机来调节口味者居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国产品牌的胆机是他们的首选,
当然他们当中也不乏喜欢动手自制的“焊机派”朋友。
& & 说了这么多,既然胆机的市场面如此的不容乐观,一个企业不能只是抱着经营
理念而置经营现实不顾吧,那么胆机厂家调整产品结构即是理所当然的了。唉!说
句胆机迷们不爱听的话,对于胆机这样一个技术过时又曲高和寡的东西来说,恐怕
终究难逃被淘汰的厄运。或许我这样归纳过于武断,但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说法了,
不妥之处还望朋友们指正。
& & 好了,关于胆机生死存亡的问题暂时不用理会,玩胆机自有其魅力,“夕阳无
限好”嘛,对不对?总不能让我们手中现有的胆机束之高阁等死吧?来谈谈如何玩
好我们手中的胆机,如何?首先申明,我可不是纯粹的胆机派,在上面的划分中,
我想我自己应该属于第三类吧,从许多年前刚开始玩音响到现在,摆弄的主要是晶
体管机,高质量的晶体管机极好的保真度和适应能力让我迷恋了好长一段时间,或
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喜欢听那些刺激性过重的音乐;或许是对于晶体管机那
过于HI-FI的声音产生了厌倦吧;或许是受了音响刊物的广告吸引;或许...;总
之,胆机终于出现在我的音响组合当中。
& & 记得在大学里开设的《电子技术基础》课上,老师对我们说有关电子管的章节
是不作学习要求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略加了解,我也认为电子管早已过时,
自然是不予理睬,直到接触到胆机时,才又重新捧起那些老书(图二)...。
& & 在生活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繁忙的工作之余,即便是酷爱动手的老一辈发烧友,
焊制一部象样的胆机,也颇为费时费力,何况对时间和制胆机的经验又不太够用的
我,想来也不太现实,于是只有选择买成品机(当然是国产平价货,否则经济危机)
,希望寄托在摩机上面,我的胆机是深圳某音响厂的产品,品牌暂且不提,外观有
点神似AUDIO SPACE的AS-8I合并式胆机如图三,
当时在音响店试听时推ProAc Tablette 50小喇叭,感觉效果还满不错,不过,抱回
家后至今作了相当多的调整才达至满意状态,当然其中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和物力,
其过程让我慢慢道来。
 玩胆机的几点忠告
& & 首先,对于对胆机有兴趣但尚未购买的朋友,我有几个忠告要送出:您一定得是
一位真正的音响爱好者(发烧友)。有的朋友闻听此言可能会哑然失笑,认为是故弄
玄虚。其实不然,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您如果不是一个音响迷,那么可能
您无法提供玩胆机需要付出的大量的精力(调试、维护)和财力(胆管配对、换胆管、
收藏备用管),而您的胆机还未调至最佳状态,您就没了热情或失去了兴趣,半途而
废。好比一个不喜欢足球的人,要强迫他每天到球场去顶着烈日看球赛,难啊!
您确信您喜欢胆机的音色,并能够容忍它的缺点。胆机迷人的音色是它的优点,尤其
在欣赏弦乐时的那种湿润的空气感是普通晶体管机难以相比的,不过,如果您只是喜
欢摇滚和蹦迪的现代派青年,胆机可能不会适合您,也就是说,您得真正喜欢胆机的
音色以及能表现胆机音色的音乐。和胆机突出的优点相比,需要您容忍的则是其更加
突出的缺点:笨重、高发热、高耗电、操作性差,由于使用输出变压器,一部双声道
胆机至少有三个变压器:电源一个、输出两个,外加结实的金属机壳,其重量可想而
知;胆管的工作是以加热灯丝为前提的,工作中的胆管灯丝会消耗相当大的电流,发
出的热量也惊人,如果您把它放置在您的音响柜中,不久就会闻到浓浓的油漆味了!
因此胆机可不能象晶体管机那样叠在一起,必须给它足够的空间散热,放在地上时一
定要留意您的小孩,千万不要让他们抓住那红红的胆管当玩具,那一定会鸡飞(人伤)
蛋(胆)打了;另外,开机之前请检查喇叭是否接好,否则那些昂贵的胆管和输出
“牛”有报销的可能!切记!
& & 您确信您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保持胆机的正常运作。一支新的胆管需要工作一定
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状态(约100小时以上),在此期间,您需要有耐心每隔一
段时间进行一次胆管工作点的调整和校正,如果您觉得抱起那沉重的机器进行一步一
步枯燥的调试工作是一种乐趣,那就对了,恭喜您!
& & “唉哟!你的忠告怎么严肃得象老年人的说教似的,照你这么说,玩胆机不成了
一件可怕的事情了么?”有朋友问,“嘿嘿!别紧张,只是随便侃侃而已,玩胆机当
然不可怕,只不过要玩好是要下工夫的!”我笑道。
& & 成品胆机的选择
& & 说到玩胆机的经验,我们这些小字辈自然无法和曾德钧老师这些大师级的专家相
比,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贵在实践嘛!不得不提的是,当初在选择胆机的时候还
很花费了一番心思,经过多次试听,得出以下初步印象:国产胆机从价格看,价格跨
度也不小,从一两千元(多为套件或入门级)到数万元(如大极典的旗舰系列)都有,
低中价位的产品主要面对国内市场,高价产品可供出口;从采用的电子管看:常用的
功率胆管有300B、845、EL34、6550、KT88,前两种属于直热式
电子管,后几个属于旁热式电子管;从音色上看:300B的单端甲类机具有非常细
腻高贵的音色,高频通透纤细,有胆皇之称,唯功率较小(10W左右),在配搭喇
叭时颇费周折;845和300B相似,功率略大,高频不如300B,但声音厚度
有加;EL34、KT88是用得较多的一类管子,从低价到高价机中都能见到它们
的身影,用这类管子制成的推挽式功放具有功率大(40W以上),选配喇叭容易,
缺点是多支管子需要测试配对,否则声音粗糙、失真大,工作不稳定。
& & 选择什么胆机才适合呢?300B当然好,不过对于我等工薪一族来说,那一万
好几的价格(仅是一对后级的价格,前级另算)实在消受不起,就算是咬牙买下功放,
那万中挑一的精贵喇叭恐怕也是天价,最后只得破产加喝西北风了,也罢!打醒美梦
回到现实中,只有EL34和KT88(6550)的推挽功放可供选择了,EL3
4的声音较圆润,力度和驱动力和KT88相比要低一个台阶,6550的驱动力和
声音界于二者之间,高频似乎象蒙了一层薄雾,不爽!最后我选择了KT88推挽式,
如前面我提到的那台,价格可温柔多了,采用KT88(中国曙光电子管厂)× 4、
6N4J(北京电子管厂军用级)× 1、6N10J(北京电子管厂军用级)× 4
共九支管子,功率60W× 2,我喜欢它那种雄浑的气势和驱动力,而且高低频的延
伸都较令人满意。当然,也有许多人喜欢EL34的声音,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您的口
& & 另外,对于没有胆机经验的朋友,我想根据我的购机体会给大家提几点建议作为
朋友们购买胆机试机时的参考,以我选择的这种胆机为例,一方面:带上听熟的碟子,
通过试听来判断有无明显的失真,左右声道的声音大小似乎一致,如果左右声道的声
音有明显的交流声、失真或两边的声音明显不平衡,则有可能该台胆机的功率管配对
不良。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技术上的测试,可发现其工艺上是否良好,比如:用数字
电感表测试其左右声道的输出变压器的电感是否一样,误差越小越好;用手放在电源
变压器上面,看能否感到明显的震动,有明显的嗡声说明绕制工艺不佳;观察各支电
子管,有无明显老化(灯丝偏暗、管内发黑)等。尽管国内几家名牌厂家的胆机,其
工艺水平都是不错的,不过国内普及型胆机的可靠性和国外产品相比存在差距也是不
争的事实,何况由于运输等原因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架音箱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